某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_商业计划书免费下载

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001-2020)

 

第一章  旅游业发展现状

 

一、旅游业发展的现状特征

1、旅游产品日趋丰富

八五以来,市委、市政府以及文化、园林、宗教等主管部门、乡镇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开发旅游资源,积极发展旅游业,市的旅游产品日益丰富,在原有的文化观光旅游、森林旅游、宗教朝拜旅游等产品项目基础上,休闲度假旅游、水上体育运动旅游、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科考旅游、商务会议旅游、节事会展旅游等旅游产品也不断兴起、发展、壮大,多元化的旅游产品结构体系现已初步形成。特别是白水寺的庙会会展旅游、唐子山的宗教祭祀朝拜旅游、姚岗的桃花节会展旅游和青龙山熊河的休闲度假旅游发展迅猛,形成了有一定影响的区域旅游热点。诸如:每年33310日的白水寺庙会都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每年37315日的唐子山道教文化祭祀活动吸引了鄂豫交界边区大批游客;每年5月初的姚岗桃花节也吸引了大批来自省内外乃至美、俄、法等国的游客。

2、游客规模与旅游收入稳定增长

随着市旅游产品的不断开发与宣传推广,市域内的游客规模与旅游收入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良性发展态势。据市旅游局提供的统计资料,19972000年间,游客规模年均增长11.4%,分别达到22万、25万、29万、32万人次;旅游收入平均增长36.8%。分别达到440万、650万、899万、1088万元(见图1-1、图1-2)。

 

1-1  19972000市游客规模(万人次)

             

1-2  19972000市旅游收入(万元)

3、特色旅游购物品的产品形象日益鲜明

物华天宝,花果飘香。随着近年来市果业产销的蓬勃发展与商务会展旅游活动的推展,以桃为代表的特色旅游商品在市场上的产品影响日益提升。如:享有中国桃之乡花果之乡的姚岗,品种丰富、色鲜味美的优质桃已畅销湖北、湖南、四川、河南、广西、陕西、福建、江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18个省、自治区。在2000年的桃花节暨贸易洽谈会上,国内水果客商签订的购销合同多达60余份,订货量达10000吨,实现收入2000多万元。

4、政府主导型的旅游发展模式初步形成

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多年的努力探索,目前已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型的旅游发展模式。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市政府与乡镇政府两级政府积极扩大基础设施投资,有力地改善了景区内外交通条件。如:熊集镇政府投资200多万元硬化了熊集到青龙山熊河风景区5km的水泥路面,有力地改善了通往景区的交通条件。在旅游产品的宣传推广方面,市政府与乡镇政府两级政府积极合作,利用重大节事事件扩大宣传,效果显著。如:19972000年间,由市政府为主导,先后成功举办了三届青龙山熊河之春旅游节,每次吸引各地旅游者达10多万人次。

5、旅游产业管理体制初步形成

市目前已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负责、相关部门领导参加的旅游协调领导小组,在及时研究、解决旅游业发展实际问题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立于90年代中期的市旅游事业管理局在统筹全市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市场开拓以及旅游人才培训、旅游质量监督等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行业管理作用和业务指导作用。

6、旅游服务设施日益完善

近年来,市新建大小宾馆、饭店60多家,目前全市有中等以上规模的宾馆、饭店18家,总床位数达2000多张,其中旅游涉及宾馆9家(含3家二星级宾馆);全市现有旅游运输服务公司2家,各种运输车辆200多台,年客运周转量可达210多万人次;全市现有旅行社1家,导游人员10人。市现有的旅游服务设施及其接待能力可基本满足省内外乃至海外游客的需要。

二、旅游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分析

1         高品位旅游资源丰富多样

现有旅游资源系统中,人文旅游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均显丰富。其中,人文旅游资源内含历史遗产(人类文化遗址、宗教建筑、陵墓、古代水利工程、历史纪念地、塔、碑、古井)和现代人文吸引物(产业旅游地、疗养度假地)两大景类:自然旅游资源包括地文景观(山地、岩溶、岛屿、洞穴)、水文景观(瀑布、泉)和气候生物景观(风景林、草甸)三大景类。品种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市开发多元化的旅游产品提供了较为雄厚的资源依托基础。

市的旅游资源不仅种类丰富,而且品位亦高。如: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雕龙碑遗址,是一处典型的、保存完整的原始氏族部落遗址,该遗址处古代南北文化的接壤地带,所发掘出来的房屋基础、墓穴、婴儿翁棺葬等遗址文物均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又如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水寺,是被列为古代十大名君之一的汉光武帝刘秀光武中兴的发祥地,名播中原,蜚声海外。

2、区位条件极显优势

市地处鄂西北边缘,是鄂豫两省六县市的结合部,是南北交汇这处,地理区位条件极显优势。依托便利的外部交通网络,可不断拓展周边县市乃至周边省区的客源市场。

市地处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不发达地区之间,是东部沿海向西部挺进发展的战略跳板和必经之地。西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东引西拓、扩大经济发展空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

地处三国旅游线上,东接闻名中外的编钟之乡——随州,西连历史文化名城襄樊,旅游区位条件也极显优越。

总之,优越的地理区位条件为拓展客源市场、推广旅游新产品提供了有利的优势条件;优越的旅游区位条件为市加强与周边旅游景区的协作提供了现实可能和有利条件。

3、基础设施条件完备

的交通设施条件完备,内外交通极为便利。全市已形成了以316国道、寺(庄)沙(市)省道为主轴,以市区、乡镇公路为辐射的内畅外连的交通网络;汉丹铁路横贯市境,11对往返列车停靠火车站,可直达重庆、宜昌、十堰、丹江口、襄樊、武汉、郑州、广州、福州等大中城市。

市的通讯设施条件也较为完备,全市现已实现了市话交换程控化、长话传输数字化,建成了移动通讯网络,开通了国际互联网,信息高速公路已初具雏形。

总之,完备的基础设施条件为市进一步发展旅游业提供了有利的基础条件。

4、旅游业发展基础良好

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市目前已初步形成了文化观光旅游、山水观光旅游、宗教朝拜旅游、节事会展旅游、休闲度假旅游、水上体育旅游等多元化的旅游产品结构,为进一步深度开发旅游产品、促进旅游产品结构调整优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市目前已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行业主管、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旅游发展模式,这种政府主导型的旅游发展模式也为进一步开发旅游资源、理顺旅游产业管理体制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5、湖北省、襄樊市两级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市旅游业的发展

湖北省旅游局在20003月编制的《湖北省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2020年远景目标规划》中对市旅游业发展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提出:将市旅游业的发展纳入鄂西北大岳武当文化旅游区的发展规划,有序开发刘秀故里及雕龙碑遗址,使之成为襄樊市文化旅游片区的重要特色组成部分:大力发展以农业产业化为主要内容的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将市列入湖北旅游强县市(区)建设工程重点建设名单,力争把市建设成鄂西北旅游区内的旅游强市。

襄樊市旅游局受襄樊市市委、市政府的委托,在19998月编制的《发展我市大旅游大产业的思路和建议》中也对市旅游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提出:盘活熊河库区的水文旅游景观资源,加大开发的力度;深度开发白水寺景点,把白水寺风景区建设成襄樊市10大精品名牌景区之一;近23年内在市建成12家二星级酒店;把水果基地、金银饰品生产基地建设成襄樊市10大旅游商品生产基地中的两大重点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将市旅行社建设成襄樊市11家骨干旅行社之一。

省、市两级政府部门对市旅游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为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条件。

三、旅游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1、旅游产业管理体制不协调

市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尽管已形成了政府主导、行业主管、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良性发展模式,但在旅游产业管理体制上仍存在着不协调的问题,突出地表现为:旅游局职权有限,其它一些与旅游活动相关的部门往往从部门利益出发,不与其合作或协作,致使旅游局在开展具体的管理工作中常常受阻或得不到相应的支持。要促进市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树立大旅游、大产业的发展思路,与旅游相关的食、住、行、游、购、娱等要素部门应相互协作,共同推动旅游产业发展。

2、特色旅游商品开发力度不够

尽管市的果品之类的特色旅游商品已具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但其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等旅游商品开发的力度极显不够,从而制约了游客的旅游消费。要提高旅游收入,必须要注意特色旅游商品的开发、生产、销售,重视发挥旅游商品在旅游创收创汇中的重头戏作用。

3、旅游产品促销推广力度极显不够

市旅游业发展的现状来看,不论是政府主导型的旅游促销活动,还是旅游企业(旅行社、宾馆、饭店)主导型的旅游促销活动,其力度均显不够。随着市各景区旅游产品进一步开发,必须重视旅游产品的促销推广和客源市场的开拓。

4、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偏低

从整体上而言,市旅游经营管理人才和旅游企业员工的素质普遍偏低,突出表现在:主要旅游景区(点)、宾馆饭店的从业人员绝大多数只有初中或初中以下文化学历;目前全市仅有两名持证导游。旅游经营管理人才和旅游企业员工素质偏低,不仅直接影响旅游经营管理的水平以及旅游接待服务的质量,而且还从各方面直接影响全市旅游业的整体形象。要促进全市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加强旅游人才资源的开发,从根本上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与保障。

 

第二章  旅游资源评析

 

一、旅游资源特色分析

1、旅游资源的种类齐全

市旅游资源可分为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两大景系以及地文景观、水文景观、气候生物景观、历史遗产、现代人文吸引物等五大景类。根据附表一的统计资料,全市现有旅游资源点64处,其中,地文景观景类23处,占35.94%;水文景观景类9处,占14.6%;气候生物景观景类8处,占12.5%;历史遗产景类22处,占34.38%;现代人文吸引物景类2处,占3.12%。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市旅游资源种类齐全,为开发多元化的旅游产品提供了良好的资源依托基础。

市旅游资源分类系统统计表

21

 

景系

 

景类

景型普查数

资源单体普查数

普查数

景型数

市拥有景型数

市景型比重%

单体数

占单体总数

比重%

自然旅游资源景系

地文景观景类

16

4

19.05

23

35.94

水文景观景类

7

4

19.05

9

14.06

气候生物景观景类

13

2

9.52

8

12.50

   

36

10

47.62

10

62.50

人文旅游资源景系

历史遗产景类

21

9

42.86

22

34.38

现代人文吸引物景类

21

2

9.52

2

3.12

小计

42

11

52.38

24

37.50

2、旅游资源的内部结构特征显著

从全市21种旅游资源景型的构成比重来看,历史遗产景观居第一位,占42.86%,地文景观、水文景观次之,均占19.05%;气候生物景观、现代人文吸引物景观再次之,均占9.52%(见图21)。

2市旅游资源类型构成比重

 

2市旅游资源单体数构成比重

从全市64处旅游资源单体的构成比重来看,居首位的是地文景观,占35.38%;其次是历史遗产景观,占34.38%;两者合计高达70.32%。而水文景观(14.06%)、气候生物景观(12.50%)和现代人文吸引物景观(3.12%)三者合计只占29.68%(见图22)。

市旅游资源的内部结构特征来看,开发市的旅游资源应突出文化观光游览、山水风光游览、休闲度假旅游等产品项目。

3、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特征鲜明

从已调查的64处资源点来看,75.01%的资源集中分布在白竹园寺森林公园、青龙山熊河风景区和白水寺风景名胜区(见表22)。这种资源空间分布特点表明: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应以白竹园寺、熊河、白水寺的开发为重点。依托白竹园寺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资源优势,重点开发森林旅游、宗教朝拜、科考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产品;依托青龙山熊河的自然景观资源优势,重点开发科考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产品;依托白水寺的人文景观资源优势,重点开发文化观光游览项目。

市旅游资源空间分布情况统计

22

      区域数量

景类

白竹园森林公园

青龙山熊河风景区

白水寺风景名胜区

雕龙碑风景区

唐子山风景区

其它地区

地文景观

14

4

1

0

1

3

水文景观

3

2

1

0

0

3

气候生物景观

7

1

0

0

0

0

历史遗产

4

2

6

1

3

6

现代人文抽象

吸引物

1

1

0

0

0

0

合计

30

10

8

1

4

12

百分比%

46.88

15.63

12.50

1.56

6.25

18.75

4、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不仅历史悠久,有200多年建制历史,而且人杰地灵,是更始帝刘玄、东汉光武帝刘秀的故里,曾被汉代科学家张衡誉称为龙飞白水、松子神陂的宝地,其人文旅游资源极显丰富。

境内22处历史遗产景观资源中,国家级文化瑰宝1处,省级文化瑰宝7处,(襄樊)市级文化瑰宝1处(见表2—3)。距今6000年左右的雕龙碑遗址面积45000m2,发掘面积1200 m2,是一处典型的、保存完整的原始氏族部落遗址,历史文化内涵极为丰富。现已出土的房屋基址21座、窖穴77个、氏族公共墓地1处,它向世人展示了先辈们生活、劳作的原始情调,其开发利用价值已被世人所瞩目。为祭祀汉光武帝刘秀而建造的白水寺,其历史文化内涵也极其丰富,寺内的建筑、装饰绘画不仅展现了刘秀的成长发迹史与政绩功德,而且也从一定的侧面展现了汉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的历史内容。种类丰富、品位高的历史遗产旅游资源为市开发具有高吸引力的文化观光旅游产品提供了坚实的资源依托基础。

23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

雕龙碑遗址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

墓子岗遗址、毛狗洞遗址、跑马道遗址、翟家古城遗址、黉学大殿、白水寺、九连墩古墓群

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

白竹园寺

市境内的不少地文景观资源也具有较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如唐子山原为四周诸侯国——唐国的标志山,史书记载西周时期的唐子山曾是林茂泉涌,生灵和谐如一。民间传说武当山道教文化的开创者张三丰曾在此修行,并吟有《唐子山》诗一道:白石磷磷绕涧泉,苍松郁郁锁寒烟,碧桃花发朱英秀,别具人间一洞天。

5、旅游资源的游憩观赏价值突出

青龙山瀴水湖(熊河)风景区远牵大洪山脉,北倚青峰山麓,水环八万亩大山,拦截滚(河)瀴(水)之泾,广集万泉之水,是从事山水观光游览、休闲度假等游憩活动的理想场所。景区内峰峦叠嶂,山壑纵横,山水相同,水山共存,尤具美学观赏之价值。熊河之水,有万泉之水汇集一池的浩瀚之势,自古就有万泉之水之美称,极为适宜开展水上体育休闲活动。

白竹园寺森林公园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其景观资源不仅具有较高的游憩休闲价值,而且也极具美学观赏价值。如园内的蝴蝶石状似一只蝴蝶落于山坡,鹰蛙石似一只矫健的雄鹰又如一只巨大的青蛙等等。

二、旅游开发条件评价

(一)环境条件评价

1、优越的区位条件

市具有旅游开发所必需的优势地理区位、经济区位和旅游区位条件。

市地处鄂西北,是鄂豫两省六县市的结合部,具有省际区域中心的地理区位优势。市城区东距省会城市武汉市272km,西距襄樊市74 km,距荆州、荆门、南阳、信阳等中等城市均在200 km范围内,交通四通八达,可进入性极强。

市处在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欠发达地区之间,是东部沿海向西部挺进发展的战略跳板和必经之地。承东启西的经济区位条件使市经济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特别是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市争取国家和东部沿海更多的建设资金和技术提供了可能,也为市加强与沿海地区、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提供了发展空间。

市周边200 km范围内有襄樊古隆中风景区、丹江口水库风景区和道教圣地武当山、南阳卧龙岗等旅游景区,是三国旅游热线上的一个重要观光驿站。

2、舒适宜人的气候条件

旅游环境的舒适性涉及到气温、相对湿度与风效指数等气候要素,如图2—3和图2—4所示。

一般认为,舒适指数在+1—-1之间的日期为适于旅游的季节,其中“0”区持续的日期为最佳旅游季节。换言之,当气温为20—37.8、相对湿度为1070%时,为适于旅游的季节。从风效指数看,风效指数为300 600的凉风和50 200的暖风时,为较适于旅游的时节;风效指数为200 300的舒适风时,为最佳旅游期。总之,当气温为1529左右、风速为520m/s时,即为适于旅游的季节。

 

 

 

 

 

 

 

 

2舒适指数列线图

 

 

 

 

 

 

2风效指数列线图

属北亚热带大陆季风气候区,其气候特点为: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适当,季风明显,冬寒夏热,春秋温和,四季分明,冬干夏湿,无霜其长。其中,太阳年平均辐射总量110.5千卡/cm2,年日照时数2107小时,日照率48%;年平均气温为15.2(见表24);年平均降水量为7501000mm左右;年平均无霜期为269天;年平均风速为2.9m/s(见表2-5)。

市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统计表

24

 

   

全市

东北部

中部(城区)

南部

玉皇顶(市境最高点)

瓦子岗(市境最低点)

年平均气温(

15.2

14.9

15.4

15.3

12

15.5

资料来源:《县志》、《白竹园寺森林公园总体规划》

市年平均风速情况统计

25

 

年平均风速(m/s)

日均最大风速(m/s)

累年最大风速(m/s)

风速指数

2.9

3.43月、4

24

资料来源:《县志》

从四季气候特征来看,春季(3—5月),处在冷暖气流交替往返地带,气温升降较为剧烈,元月份最冷,X东北为1.4X南为2.2X中为1.82.1;夏季(68月),盛夏(7月上旬8月中旬)日均气温在28左右,其中X东北27.4X27.7,玉皇顶24.1;秋季(911月),天气凉爽;冬季(12次年2月),日均气温低于0的天气一般为15天左右,连续低于0的天数一般为4天。

从年均气温、风速以及四季特征等气候要素来看,市境内的春、夏、秋、冬四季都适宜于开展旅游活动,其中春、秋、冬三季为适于旅游的最佳季节。

3、稳定的生态系统

市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地带,森林植被兼有温带落叶林带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的典型特征。境内气候温湿多雨,均和协调的生态环境,为野生动植物的生长、繁育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境内动植物种类丰富,共有维管植物约1309601600种,其中国家级保护植物11种,野生动物多达150多种。此外,全市森林覆盖率达24%。完整、稳定的生态系统为发展观光旅游、森林旅游、生态旅游、科考旅游等旅游项目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二)社会经济条件评价

1、开放度与社会承受力

南北交汇、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以及便利的交通条件,使市与外界联系广泛,人员往来、商贸交流历来均显活跃。不少工农业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许多省、市、自治区,而且还远销海外。诸如:果品畅销国内18个省市;8种产品远销34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境内还设有多家中外合资企业。市现有的开放环境为吸引海外游客、推广地方特色旅游商品以及招商引资促进旅游开发,均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市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在全省十强县市中名列前茅。根据市现有的综合经济实力,财政基础较好,具有承担新建、扩建旅游基础设施的经济实力。

14个民族中,汉族占99%以上,少数民族不到1%市国内客源市场主要集中在周边的襄樊、荆门、荆州、宜昌、武汉、黄石、岳阳、长沙、株旅洲、九江、南阳、信阳、郑州、安康、西安、汉中、万州等大中城市以及鄂、湘、赣、皖、豫、陕、川、渝等省、市的其他中小城市。上述客源市场的居民与市域居民在文化背影、风俗习惯上无本质的区别。这些客源市场的游客进入市域,不会引起当地社会的冲突或动荡。换言之,市的社会承受力可以容纳大量域外游客。

2、区域物产丰阜。食品、纺织、机械、化工、轻工、建材等工业产品的生产均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体系,出现了金兰首饰、章陵面粉、君子卷烟等一批精品名牌产品。是全国商品粮商品棉基地,水果生产基地也享誉省内外,粮油、水果、蔬菜等农产品极为丰富。大多数工农业产品畅销于省内外,有的远销海外市场。在旅游商品的供应上,市现已初步形成土特产品、干鲜果品、食品饮料、中草药、酒产品、水产品、工艺品等7大产品系列。总之,市的物产富饶,品种多样,完全具备发展旅游业所需的区域物产及旅游物质供应条件。

3、基础设施条件

的效能设施条件完备,全市目前已形成了以316国道、寺沙省道为主轴,以市区、乡镇公路为辐射的纵横贯通、内畅外连的交通网络。正兴建中的汉十高速公路建成后,必将扩大市对外交通能量。汉丹铁路横贯全境,有11对往返列车停靠火车站,可直达十堰、丹江、重庆、汉中、宜昌、襄樊、武汉、洛阳、广州、福州、鹰潭等大中城市。

的通讯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全市目前实现了市话交换程控化、长话传输数字化、信息交流网络化,开通了国际互联网和热线,信息高速公路已初具雏形。

总之,市日趋完善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为市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坚实的交通、通讯基础条件。

4、城镇依托条件

市是鄂西北一座重要的新兴城市,城镇建设已初具规模。城区环境优雅洁净,市已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卫生先进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市城区是市发展旅游业可资依托的重点城镇,是市域内游客的集散地和中转站。

由于地处南北交汇、承东启西的独特地理区位,许多周边地区的城市或城镇既是市的一、二级客源市场,同时又是发展旅游业的依托对象。在100km范围内可依托的城镇主要有湖北的随州市、钟祥市、宜城市城区以及保康县、南漳县城关镇;河南省邓州市城区、新野县城关镇。在200km范围可依托的城镇主要有湖北的孝感市、荆门市、荆州市、宜昌市、十堰市;河南的南阳市、平顶山市、信阳市。在300km范围内可依托的城镇主要有湖北的武汉市、黄石市、咸宁市;河南的郑州市、洛阳市;湖南的岳阳市。在400km范围内可依托的城镇主要有湖北的黄州市、黄石市、武穴市;河南的三门峡市、焦作市、新乡市、开封市、商丘市;安徽的阜阳市;江西的九江市;湖南的益阳市、常德市;四川的万州市;陕西的西安市等。在500km范围内可依托的城镇主要有河南的安阳市;江苏的徐州市;安徽的合肥市、安庆市、蚌埠市;江西的南昌市、萍乡市;湖南的长沙市、湘潭市、株洲市;四川的达川市;陕西的汉中市、咸阳市;山西的临汾市等。

5、旅游接待服务设施条件

市现有正规旅行社1家,全市导游工作人员10人;中等以上规模宾馆、饭店18家,总床位数2000余张,其中二星级宾馆3家,床位671张;餐饮网点近800家。市现有的旅游接待服务设施条件基本上能满足来访旅游者的旅游消费需求。

三、旅游资源综合定量评价

(一)旅游资源综合定量评价模型

本规划编制组专家学者经过实地考察和研究分析,认为可从旅游资源质量、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三个方面对市的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原理构建如图25所示的旅游地综合评价模型树。

 

 

 

 

 

 

 

 

 

100分按权重重赋予评价项目和评价因子分值,得出旅游资源定量评价参数表(见表26)

旅游资源定量评价参数表

26

评价综合层

分值

评价价项目层

分值

评价因子层

分值

 

 

 

 

 

 

观赏价值

 

愉悦感

20

奇特度

10

丰富度

10

科学价值

 

科学考察

4

科普教育

6

 

文化价值

 

 

历史文化

10

宗教朝拜

4

休养娱乐

6

环境

 

条件

 

 

生态环境完好性

8

 

 

环境容量

5

 

 

环境卫生

3

 

 

 

 

交通通讯

6

 

 

   

4

 

 

旅游商品

2

 

 

导游服务质量

2

 

 

 

100

 

100

 

70

 

(二)市旅游资源综合定量评价

依据表2—6的评价参数指标对市五大旅游景区13个旅游小区进行打分评值,结果如表2—7所示。

 

 

 

 

 

 

 

 

 

 

 

 

 

 

 

 

 

 

市旅游区旅游资源定量评价参数统计表

27

评价综合层

 

分值

 

评价项目层

 

分值

 

评价因子层

 

分值

白水寺帝乡怀古区

瀴水湖观光度假区

白水寺

小区

白水湖

小区

古皇村

小区

青龙山

小区

瀴水湖

小区

白鹤湾小区

 

 

 

 

 

 

 

观赏价值

 

 

愉悦感

20

18

16

10

18

20

16

奇特度

10

7

5

4

8

8

6

丰富度

10

9

6

4

6

8

4

科学价值

 

科学考察

4

3

2

2

4

4

4

科普教育

6

4

2

2

6

6

6

 

文化价值

 

 

历史文化

10

10

2

6

0

5

0

宗教朝拜

4

4

0

0

0

4

0

休养娱乐

6

6

6

6

6

6

6

 

 

生态环境完好性

8

 

 

8

6

6

8

8

8

环境容量

5

 

 

4

5

5

5

4

4

环境卫生

3

 

 

3

2

2

3

3

3

 

 

交通通讯

6

 

 

5

4

4

5

5

5

   

4

 

 

2

1

1

0

4

0

旅游商品

2

 

 

2

0

0

0

0

0

导游服务质量

2

 

 

1

0

0

1

1

0

合计

100

 

100

 

70

86

57

52

70

86

62

级层

 

 

 

 

 

1

3

3

2

1

3

8

8

市旅游区旅游资源定量评价参数统计表

27

评价综合层

 

分值

 

评价项目层

 

分值

 

评价因子层

 

分值

雕龙碑史迹探源区

白竹园森林旅游区

唐子山休闲观光区

雕龙碑

小区

大阜山

小区

沙河

小区

白竹园

小区

牛心石

小区

唐子山小区

桃花苑

小区

 

 

 

 

 

 

 

观赏价值

 

 

愉悦感

20

16

15

16

18

18

18

18

奇特度

10

7

6

6

8

8

8

8

丰富度

10

8

5

8

8

0

8

6

科学价值

 

科学考察

4

3

3

2

4

3

3

3

科普教育

6

4

5

2

6

5

3

4

 

文化价值

 

 

历史文化

10

10

0

9

8

0

8

0

宗教朝拜

4

0

0

0

4

0

4

0

休养娱乐

6

6

5

5

6

6

6

6

 

 

生态环境完好性

8

 

 

8

8

7

8

7

8

8

环境容量

5

 

 

4

5

4

4

4

5

5

环境卫生

3

 

 

3

3

2

2

2

3

3

 

 

交通通讯

6

 

 

5

5

5

5

5

5

5

   

4

 

 

0

0

0

1

0

0

2

旅游商品

2

 

 

0

0

0

0

0

0

2

导游服务质量

2

 

 

2

0

0

1

1

0

0

合计

100

 

100

 

70

76

60

66

83

65

79

70

级层

 

 

 

 

 

2

3

3

1

3

2

2

 

 

市五大景区景观质量评分结果表

28

评价

项目

评价因子

等级赋值

白水寺帝乡怀古区

瀴水湖观光度假区

雕龙碑史迹探源区

白竹园森林旅游区

唐子山休闲观光区

资源要素价值()

观赏游憩价值(25

25—30

19—13

12—6

5—0

19

22

18

22

20

历史文化科学价值(15

15—13

12—9

8—4

3—0

14

3

12

6

6

珍稀或奇特程度10

10—8

7—5

4—3

2—0

3

3

2

8

0

规模与丰度(10

10—8

7—5

4—3

2—0

4

6

4

6

2

完整性5

5—4

3

2

1—0

4

3

4

4

2

景观市场价值()

知名度10

10—8

7—5

4—3

2—0

5

4

8

5

5

美誉度(10

108

75

43

20

8

8

7

8

7

市场影响力(10

10—8

7—5

4—3

2—0

8

7

3

8

7

适游期5

5—4

3

2

1

3

3

3

3

3

总计

 

 

 

 

 

68

67

63

70

52

级次

 

 

 

 

 

AA

AA

AA

AA

AA

 

 

第三章  客源市场分析与规模预测

 

一、客源市场现状

(一)客源规模

旅游业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而且势头势头很好。从1997年以来,游客量与旅游收入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据市旅游局的不完全统计,1997年,游客量为22万人次,旅游收入为440万元(人民币);1998年,游客量为25万人,旅游收入为650万元(人民币);1999年,游客量为29万人次,旅游收入为899万元(人民币)。预计2000年游客量达到32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1000万元大关。如下表:

19972000年游客量统计表

31

内容      时间

1997

1998

1999

2000

游客量万人次

22

25

29

32

年均增长率(%

 

13.63%

16%

10.34%

游客量(万人次)

319972000年游客量变动曲线图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游客量的统计,主要是根据市的几个主要景区景点,如白水寺风景名胜区、白竹园森林公园、熊河风景区、唐子山道教胜地、雕龙碑古文化遗址等游人情况而计算的,而对其它一些小景区景点以及市区内景点的游人情况忽略未计,特别是对诸如唐子山脚下的庙会、姚岗的桃花节等数十万人参与的节事与贸易活动,由于不收门票而未统计在内。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故市的实际游客量应比统计数字要大。不过,从总的情况来看,近几年市的旅游业虽有较快的发展,但目前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市场发育不健全,规模小,档次低,旅游收入所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也很低,因而需要下大气力狠抓旅游业,超常规地发展旅游业,使之与市丰富的旅游资源状况相一致,并逐步成为市的重要支柱产业。

(二)客源结构

市旅游局调查,市的旅游类型主要是观光游览、宗教朝觐、探亲访友、休闲、度假、节事参与以及文化考察等。如下图:

3市旅游类型结构图

这种情况是由市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的类型、特点及区位条件所决定的。

根据调查,市游客的基本结构情况如下:

根据调查,市游客的基本情况如下:

1、性别结构:男性占56.6%43.4%

2、年龄结构:

32

年龄

18岁以下

18—35

36—50

51—65

65岁以上

比例

8%

42%

34%

11%

5%

上述游客18—50岁的青壮年游客占了76%,是市游客的主体。

3、文化结构:初中以下学历者占16%;初中学历者占32%;高中、中专学历者占36%;大专以上学历者占16%。其中初中、高中、中专文化程度的游客合计为68%,是市最主要的客源。

4、职业结构:

33  某市游客职业结构图

可见企业职工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其它人员相对较少,故企事业单位职工、公务中及学生、农民,是市最主要的客源市场。

5、收入结构:市游客的家庭收入状况如下:

33

家庭人均月收入

200元以下

200400

400600

600800

8001000

1000元以上

比例%

9%

18%

28%

21%

17%

7%

家庭人均月收入中,以400800元为最多,一共占到49%200400元和8001000元这两个等次的比例大体相近,它们一共也占到35%。因此,市应主要开拓家庭人均月收入400800元、8001000元以及200400元的客源市场。

6、地域结构:市游客多以本地、周边县市、河南省邻近县市和武汉为主,其它地方游客较少,其大致比例是:

34  某市游客地域结构图

这表明,市的客源市场开拓有限,开发中远距离市场潜力很大。

(三)游客行为结构

1、信息来源。市游客多为本地居民和周边邻近地区的居民,其旅游信息来源60%以上是从本地电视、广播和报纸上获得的,其它部分则主要是从亲朋好友、同事近邻等非正式渠道获得。

2、出游目的。本地游客多为休闲、观光、探亲访友、宗教朝觐等目的出游;外地游客则多为观光、公务、商务、过境、文化考察、度假、宗教朝觐等目的出游。特别是宗教朝觐游客占较大比重。

3、出游方式。散客旅游占主体,特别是以个人、家庭及亲友、同事、同学一起出游的方式为主,无中介机构的组团方式。

4、出游游交通工具。本地及周边地区的游客多数乘公交汽车出游,一部分乘火车,一部分自己开车出游。还有少许乘飞机抵襄樊,然后转车到旅游的。

5、逗留时间。本地及周边县市的观光游客,一般逗留12天左右的时间;公务、商务、会议等游客一般逗留34日左右的时间;外地探访亲友、度假、宗教朝觐及参加庙会、桃花节等游客,一般逗留5天左右的时间。

6、游客花费。旅游消费主要包括交通、住宿、餐饮、游览、娱乐、购物、邮电等费用。市游客花费较少,本地游客一般花费3050/日,花费项目主要是游览费(门票);周边县市游客一般花费100/日,花费项目主要是交通、餐饮和游览等费用;外地较远游客一般花费200250/日,花费的项目主要是交通、住宿、餐饮和游览等费用等。游客在娱乐和购买土特名产等方面支出较少。

(四)客源季相变化

游客多为本地及周边地区的居民,出游时间多在周末或节假日。从季节上来看,游客主要在春、秋两季出游;一是春暖花开,便于踏青赏花;一是秋高气爽,适于登高望远。而五一十一两个长假是游客出游的高峰期;元旦、春节虽然较冷,但仍会有一些本地游客出游,特别是单位组织的团体活动,往往选择一些度假区度假联欢;夏季出游者主要为学生、教师和部分科考人员。

(五)游客对旅游的评价

根据市旅游局的调查,游客认为市旅游资源丰富,而且品味较高,但开发力度不够,旅游产品还未形成规模,档次也有待提高;对外交通比较方便,但景区之间的交通有待改善,尤其是路面需要整治,交通工具如出租车应多样化、规范化;住宿条件档次偏低,需要在市区和主要度假区建三星级、二星级的宾馆;饮食较有地方风味,价格也便宜,但餐饮卫生、环境及服务水平都较差;娱乐设施少、活动内容单调、乏味;旅游商品有一定特色,但品种少,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购物环境也需要改善;城市总体印象较好。如下表:

游客对城市印象

34

 

 

较好

一般

较差

城市卫生

19%

38%

28%

10%

5%

城市绿化

15%

31%

32%

15%

7%

城市治安

6%

33%

45%

10%

6%

城市基础设施

4%

13%

28%

31%

14%

市民友善程度

13%

34%

37%

11%

5%

经济繁荣程度

4%

16%

43%

28%

9%

城市总体印象

11%

28%

37%

17%

7%

游客对市总体印象较好,占39%,认为一般的占37%,认为较差和差的只占24%。其中,游客对城市卫生、绿化、治安及市民友善程度比较肯定,满意度较高,而对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不太满意。

二、客源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定位

(一)客源市场细分

客源市场细分就是将整个客源市场按不同的消费需求、不同的消费类型和不同的消费特点划分为不同类别的市场,而把旅游需求基本相同的消费群体作为一个市场群的管理过程。客源市场细分的目的在于: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满足旅游消费者的不同需要;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市场细分而对目标客源市场进行准确定位与选择,从而有利于发现市场机会,促进旅游营销目标的实现。

根据市的旅游资源或旅游产品的禀赋、知名度和吸引力以及区位条件,我们确定其市场为区域旅游市场,客源也主要是国内旅游者。故此,我们将仅以国内客源市场为基础进行细分。

1         按地理位置或空间距离细分

为襄樊市的一个县级市,距离襄樊市区只有74km,故从空间距离而言,市的旅游客源市场与襄樊市基本相同。具体来说,可分为三个层次的市场。

一级客源市场:是以市为中心300 km以内的区域,主要包括市周边湖北、河南两省的一些城市和地区,如武汉、随州、襄樊、十堰、南阳、洛阳等。另外还包括湖南省、陕西省和重庆市的一些城市和地区,它们是市的基本客源市场。

二级客源市场:是以市为中心600 km以内的区域,主要包括湖北省、河南省、安徽省、江西省、湖南省、重庆市、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的一些大中城市和地区,它们是市的主体客源市场。

三级客源市场:是以市为中心100 km以内的区域,尤其是交通能够到达的大中城市(包括襄樊机场、老河口机场能够直达的地方),如北京、上海、厦门、广州等,它们是市具有很大开发价值的潜在客源市场或延伸市场。

2、按出游动机和目的细分

1)观光旅游客源市场

文化观光旅游客源市场

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客源市场

自然风景观光旅游客源市场

市镇观光旅游客源市场

2)休闲度假旅游客源市场

周末休闲旅游客源市场

度假、避暑、疗养旅游客源市场

3)宗教朝觐客源市场

佛教胜地朝觐客源市场

道教胜地朝觐客源市场

4)会议、公务、商务旅游客源市场

会议旅游客源市场

公务旅游客源市场

商务旅游客源市场

5)探亲访友客源市场

6)节事旅游客源市场

桃花节观赏客源市场

乡村庙会客源市场

7)生态旅游客源市场

森林生态科考客源市场

花果生态科考客源市场

渔业生态科考客源市场

8)文化考察客源市场

文化遗址考察客源市场

古帝乡名人遗迹考察客源市场

民风民俗考察客源市场

9)体育旅游客源市场

10)过境旅游客源市场

3、按出游组织方式划分

1)散客客源市场

2)团体客源市场

4、按游客年龄划分

1)少儿客源市场

2)青年客源市场

3)壮年客源市场

4)老年客源市场

5、按职业划分

1)企事业单位职工客源市场

2)政府公务员客源市场

3)个体商人、企业家客源市场

4)教师、学生客源市场

5)离退休人员客源市场

6)各类明星客源市场

6、按收入划分

1)工薪阶层客源市场

2)富裕阶层客源市场

7、按居住地划分

1)城市居民客源市场

2)农村居民客源市场

(二)目标客源市场定位考虑的因素

市在进行目标客源市场定位时,应充分考虑下列因素,它们是目标客源市场定位准确的基础。

1、客源市场的潜在出游力

1)旅游需求:包括人口、家庭结构、人均收入、文化水平、旅游欲望与偏好等要素。尤其是人口、收入,是决定旅游需求大小或市场大小的主要因素。一般来说,人口多,人均收入高、增长快,且旅游欲望强烈,则旅游需求大,从而旅游市场客源充足。在家庭结构中,未婚单身或在外学习工作的人以及夫妻二人型家庭,最具出游力。

2)旅游消费特点:不同的潜在的旅游者,由于其性别、年龄、职业、收入、性格、文化背景、习惯等的不同,其旅游消费的特点也存在着差异,因此在确定某一客源市场时,必须考虑这一市场中的消费群体的消费行为模式。如老年游客比较注重安全、舒适;青年学生希望住宿简单便宜,旅游活动具有刺激性;高收入阶层则希望享受豪华度假别墅。市旅游客源市场的开发,必须考虑潜在旅游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特点。

2、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

人们为何被吸引到不同的旅游目的地,是因为那里可以为旅游者提供某些他们在自己住所或其他地方不能得到的东西。

1)旅游资源存量与品位:资源本身的质与量直接影响到游客对它位的评价。品位高、密集度高、特色鲜明的资源是形成目的地吸引力的首要条件。旅游资源或旅游产品越有品位、越有特色,对游客有吸引力就越大。市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文化旅游资源、度假旅游资源、生态旅游资源的优势,打刘秀牌,唱帝乡戏,大力发展特色旅游项目,努力增强对客源的吸引力。

2)区位条件:包括空间距离、交通条件等因素。空间距离对客源市场的大小有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在收入和交通条件既定的情况下,距离较近的旅游区能吸引较多的客源,距离较远的旅游区则相反。交通条件是游客可达性的前提。交通越便捷,可达性越强,则越能吸引旅游者,客源市场就会扩大,否则,客源规模就会受到限制。

3)地域与文化关系:一般来说,处在同一地域、相近地域,或具有相同、相近文化关系的潜在旅游者,因为具有亲近感、认同感而容易受到吸引,从而成为现实的旅游者。市地处我国中原地带,为鄂豫两省交界之地,南北文化在此交汇。因此,不仅同周边地区具有大体相同的风俗习惯,有人口迁徒、商贸往来等传统历史渊源关系,而且在文化方面体现出南北融合的鲜明特色。故在确定和选择目标市场时,应特别考虑区域文化的同质性特点及其对客源市场的影响。

4)服务设施、服务水平和制度环境的供给能力:服务设施的好坏,服务水平的高低,无疑是影响旅游者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因而它是吸引游客的条件之一。除此之外,目的地的管理制度建设、管理工作效率、安全保障、旅游环境等,都是影响客源地市场的重要因素。

3、旅游市场中的竞争力

在旅游资源或旅游产品同质化的情况下,游客会被分散分流,从而形成争夺客源的竞争局面,进而影响客源规模。但在旅游资源或旅游产品异质化的情况下,不同特色的旅游项目难以被替代,就会形成互补关系,这有利于客源的聚集和规模的扩展。因此,要求旅游区建设项目富有创意,旅游产品应突出特色,突出亮点,以增强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和在旅游市场中的竞争力。

(三)目标客源市场的定位与选择

市旅游目标客源市场的定位不应是单一的,而应是多个的、立体的:不应是固定的,而应是动态的,随着客源市场的变化而变化。

市旅游目标客源市场的定位与选择是:

1、从客源市场区域来看,应主要定位于一、二级市场。依据是,在一级市场以市为中心300 km的区域内,交通方便,可达性极强,且历史文化、风俗习惯、消费行为大体相近,人民之间往来密切,有传统的协作关系。另外,作为襄樊市的辖地,自然也包含在5省(市)11地(市)的中国中西部经济技术协作区范围内,而这一区域总人口5000余万,占全国人口的4.5%,是一个巨大的客源市场。因此,这一区域必将成为市基本的客源市场和核心客源地。在二级客源市场以为中心600 km的区域,其区域空间距离虽较远,但交通比较方便,人口众多,大中城市的经济也较发达,居民消费水平较高,出游愿望与出游力较强,出游率也较高,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这一面向华中、华东、华北、西北、西南等广大区域的市场,将成为旅游客源的主体市场。

2、从旅游动机和出游目的看,近期应定位于周末休闲、观光旅游、宗教朝觐及节事旅游等类型客源市场,中、远期定位应逐步扩大到度假、公务、商务、会议、文化、科考、体育、生态及其它专项客源市场。目前,市的旅游类型主要是本地居民的周末休闲及周边地区居民的观光旅游和宗教朝觐及庙会节事旅游等。因此,近期应继续发展上述类型旅游可稳固已有的客源市场。如果进一步改善旅游设施,增加旅游项目,提高服务质量,预计将会有更多的游客到市旅游。中远期随着市旅游业的深度开发与发展,其旅游产品将更加丰富,品牌特色更为明显,特别是白水寺刘秀故里景区的完善、瀴水湖度假旅游区的开发、姚岗桃花节的成功举办,将大大增强旅游产品的吸引力,提高旅游产品的品位、档次和知名度,吸引更多旅游者前来度假、参加节事活动和进行富有特色的专项旅游。

3、从客源组织方式看,近期应主要定位于散客市场,中远期更注意开拓团体客源市场。这一特点是与市旅游产品开发的次序相适应的。按国际旅游业发展的规律来看,在初期一般是以团体旅游为主,然后逐步发展到以散客旅游为主,旅游的类型主要是观光游览。而旅游资源的优势体现在文化旅游、度假旅游和生态旅游等专项产品的开发上,这些产品近期内难以完成,故近期主要以现有的旅游产品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且现有的客源绝大部分为本地居民和周边城市、乡镇的居民,散客旅游占主体,这一特色难以改变。但进入中远期以后,旅游景区等皆已建成并完善,那时,有计划地开发企事业单位、机关、运动队等团体客源市场,将是提高旅游收入的最重要的途径。

4、从客源居住地来看,应主要定位于大中城市客源市场,同时也不应忽视广大乡镇农村客源市场。城市人口集中,居民收入较高,文化素养也较高,他们对外来信息和生活时尚有着比较敏锐的感觉。在城市日益发展、生活空间日益缩小,工作压力与生活压力加剧人们神经的紧张程度,即当人们感到压抑、心情躁动不安时,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回归自然、享受绿色生活环境和松弛疲惫身心的向往和欲望,愿意到富有物色的旅游目的地和青山绿水中体验生活的真谛、生命的真谛。因而城市居民特别是周边地区大中城市的居民将是市的主要客源市场。但不容忽视的是,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乡镇经济的繁荣,农村和乡镇居民进入小康阶段以后,也会产生外出旅游、增长见识的需求。从长远看,农村和乡镇客源市场会从小到大,特别是距离较近的富裕村镇,也是值得注意和可以逐步开发的客源市场之一。

5、从收入层次来看,近期主要定位于工薪阶层市场,中远期注重开发富裕阶层市场。目前市的旅游类型主要是节假日休闲、观光,产品的档次较低,价格也较低,适合于城市工薪阶层和农村居民的低水平消费。中远期由于度假旅游区的建成及一些富有特色的专心项旅游产品开发后,将会吸引收入颇丰的富裕阶层人士前来度假、运动、娱乐,其消费水平将会大大提高。

6、从年龄结构看,近中远期都将主要定位于青壮年市场,同时也应注意开拓老年人和少儿市场。旅游一要有钱,二要有时间,三要有激情,四要有精力。故旅游活动主要是青壮年的一种生活方式,特别是青年人追逐一种生活时尚,他们最具有开发潜力。老年人尤其是退休老年人,虽有时间,但相对收入下降,精力不济,激情难再。不过,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偏爱旅游,这一市场不容忽视。少儿喜欢游玩、娱乐,并有父母亲戚相伴,带动性强,花费较高,值得重视。

上述目标市场定位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进行的,是一种立体型的市场定位。根据这些市场定位的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将上述潜在的目标市场变为现实的目标市场,这样才能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

三、客源规模预测

(一)客源规模预测指标

客源规模即每一时期合理的游客量的确定,需以当前游客组成结构和数量结构为基础,遵循旅游区游客组分与数量结构优化方向,并考虑对客源地游客量有重大影响的旅游区的供给能力或承载力,一、二级旅游目标市场对旅游消费的需求与消费能力,以及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等因素。根据市旅游业发展的实际和综合因素的考虑,我们拟定将市旅游发展规划确定为20年,近、中期各为5年,远期为10年。

参照湖北省、襄樊市旅游业发展规划指标要求,结合市旅游开发条件和容量,我们拟将199720004年间游客量的平均数27万人次,扣除10%的统计水份后所得余数24万人次(与2000年游客量32万人次扣除25%的统计水份后所得人次基本相同)为基数,来预测未来近、中、远期20年的游客量规模。

1、近期目标(20012005年):拟定游人年均增长率为1516%,到2005年,估计游客总量达到4851万人次左右。

20012005年游客量预测表

35

年份

年均增长率(%

游人量万人次

2001

15—16%

27.6—27.84

2002

15—16%

60.54—64.47

2003

15—16%

67.80—72.85

2004

15—16%

75.9382.32

2005

15—16%

85.04—93.02

3、远期目标(2011—2020):拟定游人年均增长率为10—11%,到2020年,估计游客总量将达到221—264万人次。

20112020年游客量预测表

37

 

年均增长率(%

游人量万人次

2011

10—11%

93.54—103.25

2012

10—11%

102.89—114.60

2013

10—11%

113.18—127.20

2014

10—11%

124.50—141.19

2015

10—11%

136.95—156.72

2016

10—11%

150.64—173.95

2017

10—11%

165.70—193.08

2018

10—11%

182.27—214.31

2019

10—11%

200.50—237.88

2020

10—11%

220.55—264.04

游客量万人次

34  某20012020年游客规模预测图

(二)客源规模预测应考虑的相关因素

1、国家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化和政策的影响;

2、国家旅游体制改革的力度

3、居民对改革成败与未来收入的预期以及储蓄习惯的影响;

4、居民收入与消费需求的变化;

5、休假制度与居民闲暇时间的多少;

6、住房、汽车市场的价格与替代力;

7市旅游产品形象、知名度、吸引力与促销力度;

8市旅游客源市场的竞争者实力;

9、加入WTO市旅游业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

四、客源市场开发

(一)开发战略模式

市旅游客源市场开发战略模式是:

以一级客源市场为基础市场,以二级客源市场为体市场,以三级客源市场和其它客源市场为延伸市场。立足襄樊,扩展鄂豫边,辐射中原,面向全国。突出古帝乡特色,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实行以近为主,远近结合,多种目标市场并存,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相结合的客源市场开发战略。

(二)开发方针

市在开发客源市场中应坚持以下二十四字方针:

以近为主,强调周边;突出文化,注重度假;把握中原,拓展全国。

(三)开发重点

1、从地域分布来看,近期应重点开发襄樊所属县市和随州、武汉、孝感、荆州、荆门、钟祥、宜昌、十堰、丹江口及河南省的南阳、信阳、许昌、平顶山、洛阳等周边城市和地区的客源市场。中、远期应重点开发西安、咸阳、太原、石家庄、郑州、开封、济南、南京、合肥、南昌、长沙、重庆、成都、广州、厦门、上海、北京等大中城市客源市场。上述市场大多属于以市为中心的交通网络范围,可进入性较强;另一方面又大多是经济、文化较发达的中心城市和大都市,市较高品味的文化旅游产品对其是有一定吸引力的。同时,又处于众多著名旅游景区的中心,它可以借鸡生蛋,使其客源市场的开发获得联动效应。

2、从旅游类型和出游目的来看,近期应重点开发文化观光旅游、周末休闲旅游、宗教朝拜旅游等客源市场。中、远期则重点开发度假旅游、公务与商务旅游、会议旅游、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水上运动旅游、节事旅游等等特色专项旅游客源市场。特别是度假旅游、节事旅游、生态旅游等客源市场,将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市场前景看好。

3、从出游组织形式看,近期应重点开发散客市场,中远期重点开发团体市场。市目前旅游基本上是以个人、家庭为单位的散客式旅游方式,由旅行社组织的团体旅游为零。在近期开发中,应对家庭市场作为主体进行开发,同时也应注意一些特殊群体市场的开发,如老年人俱乐部市场、中小学生春季踏青和夏令营市场、教师休闲市场、三八妇女节旅游市场的开发,如对周边城市的机关、企事业单位进行促销,开发集体观光、度假市场等。

4、从游客年龄结构看,近中远期皆应重点开发中青年市场。一是因为他们收入较高,花费也较高;二是有几个长假,以及以后实行带薪休假假制度后,有较充裕的时间;三是他们喜欢旅游,并把旅游作为打开眼界,增长知识以及恢复工作精力的有效手段;四是他们有较旺盛的精力和激情,喜欢追求生活时尚。

(四)客源市场开发对策

1、注重对客源市场的调查研究,使客源市场开发战略更具科学性。调研的内容主要包括:目标市场居民收入水平与购买力;人口数量、性别、年龄与职业结构,旅游者消费心理(动机、目的与偏好)与行为特征等。同时对市本身的资源状况、接待能力、旅游产品形象、促销工作效果、环境承受能力以及旅游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增长情况等,也要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对客源市场内外环境因素的把握,从而为制定完善的客源市场开发计划提供依据。

2、注重目标客源市场开发的策划与实施,提高整体开发的效果。市场策划非常重要,市应善于利用这一手段,聘请策划专家专门为其做一个科学、合理、实用的客源市场开发策划。策划方案应包括:客源市场开发的总目标、方针和指导思想、原则、阶段性目标;开发范围选择、主要开发对象;开发程序、步骤和开发措施;开发效果测评与开发策略的调整等。策划方案制定后,应严格按照方案组织实施,并不断根据环境条件的变化做适当的修正,尽可能将方案实施的效益达到最大化。

3、注重旅游产品的开发,提高旅游产品的档次,增强旅游产品对目标客源市场的吸引力。旅游产品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市能否吸引更多的游客,关键在于其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市能否吸引更多的游客,关键在于其旅游产品的类型、数量、品质、档次、特色和形象,能否很好地满足不同旅游消费者的不同需要。市应根据规划阶段性建设中的项目创意,研究不同旅游消费者的需要,及时对市场进行预测,调整规划内容中的旅游建设项目,不断开发新的旅游产品种类。如重点开发白水寺帝乡考察游瀴水湖休闲度假游唐子山道教文化游姚岗桃花节事游熊集生态农业观光游等旅游产品。同时进一步改善环境,提高服务质量,通过旅游产品本身占领市场,使之成为开拓更多客源市场的基本武器。

4、注重旅游形象的塑造,注意培养旅游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旅游形象是一个旅游区在旅游者心目中的整体印象和评价,旅游形象是一种很重要的无形资产,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形象好,旅游区就能得到更多旅游者的认同、支持和积极参与,就能获得稳定的客源市场。市应通过提供丰富而富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和优质的旅游服务,使以人为本,游客至上的理念得以充分实现,让游客在旅游区的旅游中真正感受到乐趣,游客乐意、愿意再到市旅游,并且在游后对旅游区的旅游项目和服务水平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旅游区良好形象的建立,有助于培养游客的忠诚度,有助于确保稳定的客源,有利于进一步扩大新客源的范围,有助于增强在旅游区竞争格局中的优势。

5、注重分销渠道的开拓,增强客源市场开发的促进力。客源市场的开发需要有合适、高效的分销系统或畅通的渠道。市目前还没有自己的分销渠道网络,必须在此方面加大投入和工作力度。具体措施有:参与襄樊市的对外销售活动;参与中西部经济技术协作区的对外销售活动;参与湖北省的对外销售活动;参加区域性乃至全国的旅游交易会、展销会;在重要客源市场(城市)设办事处或销售点;进入全国旅行社销售网络;在主要客源市场委托当地旅行社等中间商代为分销;注意与周边其它旅游区的联合销售。通过上述销售渠道的开拓,从而促进客源市场的开发。

6、注重广告促销、人员推销、旅游推广和网络促销等多种方式的促销,尽力扩大知名度,提高影响力和吸引力。促销主题应体现帝王之乡的文化内涵,通过强力促销,广泛传播的旅游信息,刺激目标客源市场的旅游消费需求。

 

第四章  旅游发展战略

 

一、优先发展旅游业的战略意义

依托得天独厚的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按照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创新发展思路,实放旅游经济适度超前发展战略,对促进市域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显著的战略意义:

1、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

以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为基础,发挥旅游产业的先导作用,带动相产业交相发展,特别是发挥在农业生产、工业生产与商贸流通诸方面的优势,推动市域第一、二、三产业在更高层次上协调共进,促进市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与优化,提高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素质和效益。

2、促进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新辟地方财源

通过对丰富的旅游资源的进一步科学利用和合理开发,发挥资源的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将旅游资源优势转化成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发挥旅游产业的创收增值功能,进一步新辟财源,拓宽财路,增加地方的财政收入,把由旅游资源大市建设成为旅游经济强市。

3、广增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

旅游活动的广泛性和多样化特点决定了旅游业是一个高度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对劳动力高容纳性的产业优势。通过推动旅游业的快速持续发展,可增强市域城乡发展中的动态就业能力,为大批城乡剩余劳动力提供众多的就业岗位,特别是为政府机构改革、国企改革、农村经济改革、产业结构调整中分离出来的机关分流人员、城镇下岗职工、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大量的再就业机会,从而缓解就业压力,保障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避免社会震荡,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4、促进市政建设和小城镇建设,改善生活环境和投资环境

作为游客集散中心和旅游接待中心的城镇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旅游业的持续发展不仅有助于推动市域城镇的市政建设,而且还将加快市域旅游资源富集的乡村小城镇化步伐,进一步促进小城镇的建设,从而改善市域的生活环境和投资环境,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同时,也促进或引导区域外的资金和人才进入到市域,从而为旅游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本支撑与智力支持。

5、促进对环境资源的综合利用与科学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也将有助于促进对环境资源的科学保护,即以开发促发展,以发展促保护。一方面,旅游业的大发展有助于提高环境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通过开发经营为环保产业的发展积累资金,促进对环境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科学保护,提高旅游景区及周边地区的环境质量。另一方面,还有助于旅游目的地居民的环保意识,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恶意破坏,促进人与环境共生,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6、扩大与外界的交流,促进民众综合素质的提高

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必将扩大地区与外界的经济信息交流、文化信息交流、物产交流与人员交流。这种全方位的交流,不仅有助于促进当地文化事业的发展,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而且还将有助于提高旅游目的地民众的旅游服务产品、旅游购物商品的开发与经营意识,从而促进当地民众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的依据与原则

1、国际性旅游发展规章。主要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规划署和世界旅游组织于1995年在西班牙召开的可持续发展世界会议上通过的《可持续旅游发展宪章》、《可持续旅游发展行动计划》。

2、旅游业发展政策和法规。主要是国务院及其各部委、湖北省等各级人民政府以及有关职能部门制定的关于发展旅游业的政策、法规,如《旅行社管理条例》、《游乐园(场)安全和服务质量标准》、《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实施办理》、《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旅游发展规划管理暂行办法》、《湖北省旅游管理条例》等。

3、旅游业发展战略和规划。主要是国家旅游局和湖北省旅游局已制定的旅游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以及十五计划和2015年、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湖北省旅游业发展规划纲要》、《湖北省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到2015年、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等。

4、有关环境、资源以及文物保护的法规。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森林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等。

5、有关规划法规。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二)规划的基本原则

顺应21世纪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的新潮流、新趋势,规划市旅游业发展宏伟蓝图时,应遵循以下七大基本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

种类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市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立足于生态环境的承受力和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合理、适度开发,实现开发与保护在更高层次上的协调统一,坚决防止破坏性建设和建设性破坏的短期行为,把严格保护、合理开发和科学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积极探寻旅游业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模式,促进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2、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原则

旅游业的发展必须正确处理政府主导、行业主管、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发展模式,依照政府主导、行业主管、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发展原则,既要切实加强政府对旅游业的引导、规划、管理和协调,也要积极组织社会各界参与旅游业发展。

3、适度超前与有序推进相结合原则

旅游开发既要面向未来,高标准,上档次,适度超前快速发展,又要立足现实,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期实施,逐步推进。并将现已投资在建和已认可的待建项目,纳入规划,统一布局。

4、聚集优势发展旅游精品原则

现有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具有种类丰富、结构鲜明等显著特色。各地旅游开发要充分反映当地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地域特色,深刻发掘旅游资源的独特意蕴,从整体上促进旅游产品合理布局。旅游项目的开发应力求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引导社会资源向优势点聚集,着力开发建设一批品牌形象突出、服务档次高、创收能力强的旅游精品,特别是要重点开发符合21世纪发展潮流的生态旅游产品、高档次和高品位的专项旅游产品,从根本上改变目前旅游资源粗放式开发状况。

5、产业结构优化原则

各景区、景点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必须树立大旅游的市观、资源观、发展观。旅游业的发展应注重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一是行业结构的优化,正确处理好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之间的协调关系;二是市场结构的优化,完善短距离市场与远距离市场、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分布格局,培育多元化的市场结构;三是产品结构的优化,既要提高传统旅游产品的档次,完善配套设施,使其永葆特色,又要顺应旅游消费变迁的趋势,以市场为导向,开发新兴的旅游产品,构建层次多样化的旅游产品结构体系。

6、创新发展原则

促进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创新:一是技术创新。既要注重运用新技术、新工艺开发、推广新的旅游产品,提高旅游产品的科技含量,又要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改进交通、通讯、食宿、游览、娱乐、安全、督察、受理投诉等与旅游活动相关的各项服务手段。二是制度创新。既要注重理顺旅游产业管理体制,通过正式的制度安排促进旅游业的良性发展,又要注重深化旅游企业改革,积极引导旅游企业向品牌化、集团化方向发展,特别是要注重优化旅游企业的产业组织结构,实现集约型增长。

7、旅游开发与富民工程相结合原则

将旅游开发与富民工程相结合,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当地独特的资源优势,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的持续发展,调整优化当地的产业结构,广增劳动就业机会,从而促进市域社会经济持良性发展。

三、旅游发展战略目标及其实现标志

(一)旅游产业战略定位

依托市丰富的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不断壮大旅游业规模,结合未来发展趋势,提升旅游业的产业地位,将旅游产业发展战略定位为:

把旅游业培育建设成市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把旅游业培育建设成市第三产业的龙头;

把旅游业培育建设成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新兴支柱产业。

(二)旅游创优目标

1、近期把白水寺帝乡怀古区培育建设成国家AAAA级旅游区;把白竹园森林旅游区培育成国家AAA级旅游区;把瀴水湖观光度假区建设成省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2、把市建设成湖北旅游大市、旅游强市和优秀旅游城市。

(三)实现战略目标的标志

1、形成完成合理的旅游产品结构。依托市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开发和完善观光游览、避暑疗养、休闲度假、宗教朝拜、科学考察、商务会议等系列旅游产品,构建各类多样、吸引力强、结构合理的旅游产品结构。在旅游景区的布局上形成五区、五线、六镇的空间格局。

2、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旅游名牌精品。深入挖掘、开发瀴水湖的康疗休闲游娱价值以及白水寺、雕龙碑遗址的历史文化价值,把白水寺帝乡怀古区、雕龙碑史迹探源区培育成省内外知名的文化观光游览区,把瀴水湖观光度假区培育成闻名于省内外的避暑休闲型旅游度假名牌景区。

3、形成完整合理的旅游行业结构体系。合理配置与旅游活动相关联的食、住、行、游、购、娱等六要素资源,形成完整的、关联紧密的行业结构,构建与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康疗保健旅游、观光游览、文化旅游和商务会议旅游相适应的旅游行业结构体系。

4、形成稳定、合理的客源市场结构。在积极开拓市内城乡客源市场和周边市县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相邻周边省区客源市场、全国性客源市场乃至海外客源市场。

四、旅游发展战略阶段

2001202020年间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及旅游业的发展,应突出重点、分阶段、按步骤有序推进。

(一)近期(20012005

近期为景区、景点开发与配套建设及旅游业进一步发展时期。

1、发展目标:

1)在完成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评审的基础上,编制有关重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启动首批重点项目报批及编制详细规划方案。

2)对已建项目加强科学管理,充实完善,提高品位。

3)深化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和旅游业管理体制改革,理顺管理体制,提高旅游行业管理水平。

4)深化施行社、宾馆、饭店等旅游企业改革,通过资产重组、组建企业集团、构建战略联盟协作体系等方式和途径,提高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

5)构建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旅游产业运营机制,激发社会各界参与旅游开发的活力;加强旅游经营管理人才、旅游企务人才培训,提高旅游企业员工的素质。

6)将旅游业逐步培育建设成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初步确立其新兴支柱产业形象。

2、发展指标:

1)全市接待旅游者人数年均增长1516%,到2005年达到4851万人次。

2)旅游收入年均增长6566%,到2005年达到1.341.43亿元。

32005年全市旅游总收入占当年全市GDP的比重达到5%以上。

(二)中期(20062010

中期为景区、景点全面配套建设及旅游业高速增长时期。

1、发展目标:

1)构建完整、合理的旅游产品结构体系、旅游行业结构体系及客源市场结构体系,促进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进一步提高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产业地位,使旅游业真正壮大成长为市国民经济体系中的重要新兴支柱产业。

3)把市建设成为省级旅游大市、省级知名避暑旅游度假区。

2、发展指标:

1)全市接待国内旅游者人数年均增长1213%,到2010年达到8593万人次。

2)旅游收入年均增长2122%,到2010年达到3.573.91亿元。

32010年全市旅游总收入占当年全市GDP的比重达到8%以上。

(三)远期(20112020年)

远期为景区、景点完善及旅游业持续发展时期。

1、发展目标:

1)进一步优化旅游行业结构,扩大旅游产业规模,形成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2)使旅游业成为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支柱产业。

3)把市建设成为省内知名的旅游强市。

2、发展目标:

1)全市接待旅游者人数年均增长1011%,到2020年达到221264万人次。

2)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314%,到2020年达到12.1614.52亿元。

32020年全市旅游总收入占当年全市GDP的比重达到10%以上。

20012020年近、中、远期及200520102020年具体规划发展指标如表41所示。

41

    时期、

年份

项目

近期(2001—2005

2005

中期

2006—2010

2010

远期

2011—2020

2020

游客人数年均增长率(%

15%—16%

 

12%—13%

 

10%—11%

 

游客人数(万人次)

 

48—51

 

85—93

 

221—264

旅游收入年均增长率(%

65%—66%

 

21%—22%

 

13%—14%

 

旅游收入(亿元)

 

1.34-1.43

 

3.57-3.91

 

12.16-14.52

旅游总收入占全市GDP比重(%

 

 

 

 

 

 

说明:近、中、远各期游客年均增长率、游客人数数据采自本规划第三章客源规模预测数

据。

近、中、远各期人均消费客分别取275/人、425/人和575/人。

 

第五章  总体规划布局

 

一、旅游区划

旅游区划的基本目的在于从全区整体性的角度认识各分区的内在联系性和区际间的差异性,揭示各分区的内在规律性,明确其区域的基本优势和主要问题,对旅游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以期达到旅游资源最佳利用,实现旅游发展总目标。

(一)旅游区划的原则

1、综合性和整体性原则

在旅游资源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且相对集中的区域,依据自然地理特征、旅游资源分布状况与景观价值,考虑整体地、综合地表现景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合力优势、区位优势和整体优势,使每一景区形成为完整的、有机的旅游景观体系。

2、区内相似性和区际际差别性原则

根据旅游资源自然分布状况与景观空间组合特征,将具有成因共同性和类型相似性的景点划分在同一景区内;以独具特色的景观为主体,主次分明,确立主题,塑造形象;在使用功能上有明确的分工,在整体上形成优势互补的格局。

3、开发建设管理的科学性和便捷性原则

根据旅游资源的区位特征、交通条件、各类游客的不同旅游需求等综合因素,进行区划,以利于设计合理的旅游线路与游程,配置旅游接待设施,策划旅游建设项目和活动内容,避免重复建设,增添游览的节奏韵律,提升旅游美感和兴趣,节省游客的体力,尽可能使旅游者感到便捷、舒适。各旅游景区、旅游小区范围的界定,根据市域所处的自然地貌特点,以山脊分水岭、河谷线、河湖岸线和道路为划线方位物,并参照市域内乡镇行政区划和森林公园区划的范围,从市旅游发展的全局出发,进行旅游区划,以便于科学、规范和有效地管理。

(二)旅游区划的方法

市旅游区划分为三个层次,一级为旅游景区,由若干个旅游小区组成;二级为旅游小区,由若干个旅游景点组成;三级为景点,由若干个景物组成。市由五个一级旅游景区十三个二级旅游小区及其所辖景点组成。

规划在市内划分为五大旅游景区和一大旅游商贸服务区。旅游景区范围不全面覆盖市域版图,而将那些游离于景区版块之外且开发价值不大的景点,不纳入本规划范围之内。

五大旅游景区总面积约为195.6 km2

市旅游区划分级结构表

51

(三)旅游区划分级结构

旅游景区

旅游小区

面积(km2

. 白水寺帝乡怀古区

.1  白水寺小区

.2  白水湖小区

.3  古皇村小区

29.3

. 瀴水湖观光度假区

.1  青龙山小区

.2  瀴水湖小区 

.3  白鹤湾小区

43.9

. 雕龙碑史迹探源区

.1  雕龙碑小区

.2  大阜山小区

.3  沙河小区

48.5

. 白竹园森林旅游区

.1  白竹园小区

.2  牛心石小区

32.6

唐子山休闲观光区

.1  唐子山小区

.2  桃花苑小区

41.3

 

195.6

二、旅游发展总体格局构想

市旅游发展规划的总体格局构想是:以保护旅游区生态系统完整性、保护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多样性、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为主旨,根据市旅游资源分布、旅游开发的条件和现状,立足突出地方特色,抓住区位优势,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重点开发,分期实施。将市域内旅游资源相对集中、旅游产品功能和旅游市场需求相近的区域,划分为五大景区的空间格局;利用市内外交通主干线,作为旅游联结轴线,以市内两纵三横旅游线为骨架,辐射五大景区和沿线景点,组成为内外联通的五条主干旅游线;以市区为旅游中心城市,吴店、太平为南北重点城镇,带动五大景区所在乡镇,作为支撑旅游的重点城镇。组成点、面、线相结合的旅游网络结构,形成五区五线六镇的总体发展格局。

(一)五区

1、白水寺帝乡怀古区:以弘扬光武明君丰功伟绩和白水精神为主题的历史文化旅游区;

2、瀴水湖观光度假区:以体现回归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的山水观光度假区;

3、雕龙碑史迹探源区:以返朴归真、追寻中华远古氏族部落文化奥秘为主题的史迹探源区;

4、白竹园森林旅游区:以突出生物多样性为主题的森林生态旅游区;

5、唐子山休闲观光区:以弘扬道教文化和春花秋实的农家乐为主题的休闲观光区。

(二)五线

1、鄂西北精品旅游线,其线路设计为:

武汉——随州(编钟之乡)——(古帝乡)——襄樊(隆中、古城)——老河口(梨         神农架

花湖)——谷城(薤山)

五当山

2、帝王刘秀史迹游览线(鄂、豫、冀、鲁四省),其线路设计为:

市(白水寺、皇村、春陵古城、唐子山)——新野(阴丽华故里等)——孟津(刘秀原陵、汉皇城楼)——昆阳——郑州(汉皇城影视基地)——商邑(千秋台、千秋柏)——柏乡(弥托寺、汉牡丹、牡丹亭、汉光武庙、古鄗城、金殿岗遗址、刘秀屯兵处)——泰山(中天门帝王祭、刘秀封禅处)——曲阜(孔庙刘秀帝王祭孔、东汉碑碣)——麻城——武汉——

3、南部循环旅游线,其线路设计为:

城区——舂陵古城遗址——皇村遗址——白水湖——光武祠——白水寺——青龙山——瀴水湖——城区

4、北部循环旅游线,其线路设计为:

城区——大阜山——雕龙碑遗址——沙河——牛心石——观音山石林——玉皇顶——白竹园寺——唐子山——莲花堰——姚岗桃花苑——城区

5、市内大循环旅游线,其线路设计为:

城区——白水寺——瀴水湖——唐子山——桃花苑——白竹园——雕龙碑——城区

(三)六镇

规划将市内旅游景区依托的城镇和客源集聚地列为重点发展的旅游城镇,主要有:市城区、吴店镇、太平镇、熊集镇、鹿头镇、新市镇。

三、分区布局规划

分区布局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划定旅游景区和旅游小区的范围,明确各景区的主题、功能和结构,提出主要开发项目创意,拟定项目建设选址、构景要素、布局格调和选定重点项目及分期建设时序安排等。

(一)白水寺帝乡怀古区

1、范围界定

该景区位于市南部吴店镇域内。其东界线为优良河河谷至大皇村公路一线;南界线为大皇村至凉水向西至吴店与熊河的镇界一线;西界线为沿滚河支流一线;北界线沿滚河至吴店至优良河一线。

白水寺旅游小区:位于该景区的西部,吴店至架子山公路以西区域;

白水湖旅游小区:位于该景区的中部,吴店至架子山公路以东和吴店至凉水公路以西的区域。

古皇村旅游小区:位于该景区的东部,白水湖旅游小区以东的区域。

白水寺帝乡怀古区总面积约为29.3km2

2、主题与功能

该景区以古帝乡刘秀故里的文物古迹、风景名胜、事件遗址、历代纪念性建筑物和民间故事传说为文化内涵,以弘扬光武明君平乱兴各、治国爱民、振兴中华、勤政爱民的历史功绩和白水精神为主题,培育和塑造出乃至湖北省的旅游精品和名牌,为国内外游客提供缅怀刘秀光武帝偃武修文的雄韬大略,中兴汉室的丰功伟绩,勤政爱民的赤子之心,展现名垂青史的一代明君形象,作为继承历史文化遗产,进行爱国主义和传统教育基地。该区以缅怀、思君、教育、启迪、观光为综合功能。

3、布局结构和主要景点

该景区距城南20km,位于吴店镇西1kmX平公路直达光武山(狮子山)下。按地域分布分为三个旅游小区;白水寺旅游小区、白水湖旅游小区、古皇村旅游小区。

1)白水寺旅游小区分布的主要景点有:光武山(狮子山)、白水寺(刘秀殿、大雄宝殿、娘娘殿、兵器殿、白水井)、饮马池、白水碑廊、丽华花卉园、光武祠、拴马桩、三马亭、义井园、马踏井、香龙山等。

2)白水湖旅游小区分布的主要景点有:白水泛舟、滚河剑潭、门坎寺等。

3)古皇村旅游小区分布的主要景点有:故里碑、扳倒井、白水源头、舂陵古城遗址、无量武台(点将台)等。

4、主要项目创意

白水寺风景名胜区曾编制过总体规划,包括白水寺、白水湖旅游小区的范围。现白水寺旅游小区,已按总体规划布局建成了白水寺景点、白水碑廊景点、丽华花卉园景点、义井园景点等。这些仅为该规划景点的一小部分,本规划认为《白水寺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所列建设项目过多,共计43项。可将那些与本小区缅怀刘秀明君主题联系不紧的项目减云,划出凤凰山及香龙山南麓一线山岭作为预备地,封土育林进行养护,待远期以后再上客源市场需求的建设项目。

1)白水寺旅游小区

完善白水寺景点工程

白水寺景点建筑物周围应按寺院园林特色要求,增植高大乔木树种,使庙宇与古树名木互映,营造寺院环境氛围。

完善丽华园景观环境工程

已建成的丽华花卉园小巧而有些杂乱,花卉种类太多而不够精致,规划认为应作调整.在向东向南的坡地上,大板块种植牡丹花,在向西的坡地上种植梅花及草本花卉;扩大水塘水面,种植水生植物,园门改建于谷地南端,进一步提高该园的观赏品位。

完善光武祠景点

位于光武山山腰的光武祠正在修建,不应托延工程,应抓紧在两年内完工,建成为该景区的一个重点景点。

新建刘秀纪念馆

该馆馆选址于白水寺与光武祠之间,选择汉代建筑园林风格。通过系统收集、发掘、整理刘秀时代的人物和事件史实,利用实物、照片、文献、模型、音像等现代科学技术和多媒体手段,展现东汉历史画卷,作为弘扬传统文化的教育基地。

2)白水湖旅游小区

白水湖青山环抱,水体清悠,可上对湖水水质影响小的水上娱乐项目,如水上自行车、速降、环湖游等,湖北部东西两岸可建少量度假设施,并心可能隐于青山绿荫之中,不破坏湖光山色美景。

3)古皇村旅游小区

改善改善刘秀故里景观环境。在刘秀故里皇村已修复的纪念性景观的基础上,通过植物造景,改善整个景观环境,增添古朴意韵。

5、重点项目与建设进展时序规划

本规划所列重点建设项目,一般安排在近中期兴建完成,而以环境美化工程为主的建设项目有的延至远期。

 

各旅游小区景点与游娱设施重点项目及分期建设规划表

52

旅游

景区

项目名称

重点项目

进展时序

怀

1、完善白水寺景点工程

 

 

2、改造丽华园景观环境工程

 

 

 

3、完善光武祠景点工程

 

 

4、新建刘秀纪念馆

 

 

5、完善白水湖水上娱乐、度假设施

 

 

6、改善刘秀故里景观环境

 

 

 

(二)瀴水湖观光度假区

1、范围界定

该景区位于市西南部熊集镇,其东界线为团山至杜家老湾的乡镇界一线;南界线从杜家老湾至垱嘴的公路一线;西界线从垱嘴至熊河水库管理处一线;北界线从熊河水库管理处至团山公路一线。

青龙山旅游小区:位于该景区的东部,望江亭至易仓茶场丘陵以东区域;

瀴水湖旅游小区:位于该景区的中部,瀴水湖湖面及岛屿和半岛;

白鹤湾旅游小区:位于该景区的西南部,垱嘴至徐岗以西区域。

瀴水湖观光度假区总面积约为43.9km2

2、主题与功能

该景区依托青龙山连绵起伏、瀴水湖碧波荡漾和小岛棋布的自然环境优势,利用岛上动物家园,开展野营、划船、旅游、垂钓、与动物同乐等假日休闲活动,突出休闲健身、水上游娱旅游功能,体现回归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的山水观光康娱度假区。

3、布局结构和主要景点

瀴水湖观光度假区位于距市城区西南24km的熊河水库库区,规划分为三个旅游小区:青龙山旅游小区、瀴水湖旅游小区和白鹤湾旅游小区。

1)青龙山旅游小区分布的主要景点有:景区大门牌坊、望江亭、尚书墓、白鹤林、凤凰岭庄园、青龙山、青龙谷、鸣凤谷、鸳鸯竹等。

2)瀴水湖旅游小区分布的主要景点有:瀴源禅寺、霸王殿、小板桥、老龙洞、红叶林、三湾峡、马儿潭、石人岛、天鹅岛、龟蛇岛、猴岛、孔雀岛、凤鸣岛、石人岛度假村、金土地山庄、仙鹤山庄、青龙度假村、金兰度假村等。

3)白鹤湾旅游小区分布的主要景点有:白鹤湾、松岭岗、猴王山、桃花园、猴王洞、太阳山、情人谷、观云阁、黑虎山等。

4、主要项目创意

该景区所在的熊河,史称瀴水,故将熊河库区形成的人工湖易名瀴水湖。该景区以瀴水湖为中心,重点开发湖岛观光康娱度假项目;以湖东青龙山、湖西太阳山、猴子山及其峡谷河湾为衬托,主要营造青山绿水相辉映的观光度假环境。

1)青龙山、白鹤湾旅游小区

对瀴水湖东西两面山地主要改造山上大面积马尾松纯林,以针叶阔叶混交林取代,以利于森林植被抵抗病虫侵害,增加物种多样性,改变林相;进一步美化山体,增植观赏林、经济林;并且将山中竹林、桃园、茶园和桔园开发为游憩园地,供游客观赏、采摘。

2)瀴水湖旅游小区

完善瀴水湖水上娱乐设施

利用湖区大水面开展电屏船环湖游和水上自行车、滑水等水上体育娱乐健身活动。禁止使用以汽油、柴油等为动力源的器械,以免给水体和大气造成污染。

完善瀴水湖休闲度假岛工程

规划对湖中全岛和半岛上已建、在建、待建的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建筑形式与风格的别墅、山庄、庄园、度假村等建筑物和构筑物,提出要求:必须控制建筑密度不超过10%,限制层高15m以下(三层以下),其色调与环境相协调,每一组建筑的形制与风格的特色明显,具有较高品位,不能在湖畔布满不古不今、不中不西、不伦不类的建筑物,并且编制高标准的旅游度假区详细规划,按照国家级和省级旅游度假区和国家AAAA级、AAA级旅游区(点)的标准要求进行建设。以避免出现盲目建设带来的破坏环境、污染环境和水域,造成资源浪费和人力、财力损失。

改造完善鹿苑工程

现鹿岛上的鹿群关养在小院内,这违背了科学驯养鹿群的规律,易引起鹿群中交叉感染病毒,应加以改进。拟将半岛与陆地连接部圈围起来,放养鹿群,种植鹿喜食的植物,搭盖一些草棚遮荫避雨,配备专业技术人员科学驯养,并筑观览人行通道,树立介绍鹿品种、产地、生活习性等方面知识的标牌,将其建成为充满野趣的鹿苑。

完善鸟岛设施

鸟岛上饲养了几只孔雀,孔雀本不喜水亦不飞,却被网罩在小水塘边,是不合适宜的。应将那些不飞的鸟、水禽从网中解放出来,划出自由活动空间,建立起人与鸟亲近和谐的环境氛围。天网也要更新(现有的太小),鸟岛(包括邻近的猴岛、龟蛇岛等)应配备专业技术人员,立介绍相关知识的标识牌。

改造瀴源禅寺景观环境

瀴源禅寺遗址已修复,还要按照寺庙园林建设的要求植树种花,营造佛寺景观环境。

5、重点项目与建设进展时序规划

本规划所列重点建设项目,一般安排在近中期兴建完成,而以环境美化工程为主的建设项目有的延至远期。

 

 

 

 

各旅游小区景点与游娱设施重点项目及分期建设规划表

53

旅游

景区

项目名称

重点项目

进展时序

1、瀴水湖东西两岸山林美化工程

 

2、完善瀴水湖水上娱乐设施

 

 

 

3、完善瀴水湖休闲度假岛工程

4、改造完善鹿苑工程

 

 

 

5、完善鸟岛、猴岛设施

 

 

 

6、改造瀴源禅寺景观环境

 

 

 

(三)雕龙碑史迹探源区

1、范围界定

该景区位于市东北部鹿头镇域内。其东界线为与随州市界线;南界线为大阜山南坡林场南界线;西界线为鹿头镇到钱岗公路一线;北界线为鹿头镇镇界。

雕龙碑旅游小区:位于该景区的西北部,鹿头至河庄公路以西区域;

大阜山旅游小区:位于该景区的东南部,沙河水库南岸至鹿头以西一线大阜山林场区域;

沙河旅游小区:位于该景区的东北部,鹿头至河庄公路以东的沙河水库区域。

雕龙碑史迹探源区总面积约为48.5 km2

2、主题与功能

该景区通过展示远在五、六千年以前的原始氏族部落的先民生产生活繁衍栖息地的历史概貌,发掘这里是我国长江、黄河流域之间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文化最具特色的古代先民社会生活背景,反映从原始氏族部落向文明起源演变发展的过程。该景区突出拜谒、弘扬、科考、科研和科普旅游功能,以返朴归真、追寻中华远古氏族部落奥秘为主题的史迹探源文化。

3、布局结构和主要景点

雕龙碑史迹探源区位于鹿头镇东侧。规划根据远古氏族部落生息于沙、黄两河交汇处台地、附近有山冈丛林、沼泽湿地的自然环境,将该景区划分为三个旅游小区:雕龙碑旅游小区、大阜山旅游小区和沙河旅游小区。

1)雕龙碑旅游小区分布的主要景点有:雕龙碑遗址(包括一、二、三期文化遗存,含公共墓地、窑穴、人居与宗教建筑等)、雕龙碑遗址纪念馆等。

2)大阜山旅游小区分布的主要景点有:药王庙遗址、洗药池、晒药台、日月星字石、白马池等。

3)沙河旅游小区分布的主要景点有沙河水库。

4、主要项目创意

该景区的项目创意围绕系统展示雕龙碑遗址,让游客全面了解该遗址的文化内涵和科学价值,尤其通过身临其境参与一些活动项目,体味先民生产力水平原始风貌和居住饮食生活的古朴风格,给人以返朴归真的经历感受。

1)雕龙碑旅游小区

模拟复建雕龙碑文化遗址展示区

7万余平方米的文化遗址向四边外延200m的保护控制区范围内,按地下文物分布状况,有意识地布置五个展示区。即展示原始氏族部落的祖先在五、六千年前生活与生产的场景,有农耕区、居住区、生产区、祭祀区和墓葬区。其中农耕区突出南北水旱作物(稻、粟)在此兼作的区域特色;居住区反映一、二、三期三个不同时期居住房屋的建筑形制、用材、建造结构方法和布局排列的发展变化,揭示其渐趋规范化的内在规律。房屋内的陈设原始古朴,根据房间功能和生活方便需要,放置生活用品、生产工具、纺织工具等;生产区仿建制陶作坊,根据出土文物,设置泥条盘筑法所需工具,复制饮食器、炊煮器和储藏器,并添加彩色纹饰,反映当地先民制作彩陶的工艺,远比当时长江流域和黄河中下游地区先进这一大特色。

另外,在大阜山林辟建原始狩猎区,在水河水库辟建原始捕鱼区。

新建中国村落与民居建筑博物馆

选址于雕龙碑文化遗址保护范围外沙河、黄河交汇处的台地上。展示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至今的中华民族居住建筑的材料与结构、民族与地区、功能与性质和风格与形式的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须由国家权威学术研究单位来规划设计、筹划动作这一方案。

2)大阜山旅游小区

辟建原始狞猎区

选址于大阜山丛林中,营造原始狞猎场景,配置弓箭、长矛、掷球、棍棒等原始狞猎工具。

设置模拟神农采药跋涉线

根据大阜山神农采药传说故事,将沿途药王庙、洗药池、晒药台等景点串连起来并进一步完善。

3)沙河旅游小区

辟建原始捕鱼区

建在沙河库区下游水湾处,配置结构简单的小木船和捕鱼网等渔具。

在沙河库区北部水域开展水上文化体育活动。

5、重点项目与建设进展时序规划

本规划所列重点建设项目,一般安排在近中期兴建完成,而以环境美化工程为主的建设项目有的延至远期。

54

旅游

景区

项目名称

重点项目

进展时序

1、模拟复建雕龙碑文化遗址五大展示区

2、新建中国村落与民居建筑博物馆

 

3、模建大阜山原始狩猎区

 

 

 

4、模建神农采药线及完善沿线景点

 

 

5、模建沙河仿古捕鱼区

 

 

 

(四)白竹园森林旅游区

1、范围界定

该景区位于市东北隅白竹园寺森林公园,其东南线为与随州市界;西南线为邢川至周楼的公路一线至白竹园寺林场界线;北界线为与河南省交界线。

白竹园旅游小区:位于该景区的东南部,为石跨二省至邢川河谷以东区域。

牛心石旅游小区:位于该景区的西北部,为石跨二省至邢川河谷以西区域。

白竹园森林旅游区总面积约为32.6km2

2、主题与功能

该景区以鄂豫边界玉皇顶一线山峦葱郁的森林环境为依托,具有观光休闲、康体娱乐、避暑度假等综合功能,突出生物多样性主题的森林生态旅游区。

3、布局结构和主要景区

白竹园森林旅游区位于东北隅、与河南省和随州市交界处。规划将其分为两个旅游小区:白竹园旅游小区和牛心石旅游小区。

1)白竹园旅游小区分布的主要景点有:森林公园门坊、白竹禅寺、古井含情、翠竹园、古银杏树、古槐树(救主槐)、福音传神(蝴蝶石)、玉皇顶、古峡寻趣、黄龙潭、响水瀑、龙鳞松、虎啸石等。

2)牛心寺旅游小区分布的主要景点有:牛心石、烈士陵水库、凤凰岭、保安寨、飞来石、鹰蛙石、五指石、断鼻象石、观音洞、奇石林、杉木园、黄草坪等。

4、主要项目创意

该景区已编制《白竹园寺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并于2000年通过了评审,可将其纳入本规划,在此提出几点修订意见:一是应注重突出森林型生态旅游主题特色,保护良好的森林生态系统,创建生态旅游试点单位,认识森林型生态旅游的内涵与特质,摸索开发与保护、经营与管理的措施与方法。二是开发建设的项目过多,本规划认为须建项目15项,列于表55,其余项目酌减。

5、重点项目与建设进展时序规划

本规划所列重点建设项目,一般安排在近中期兴建完成,而以环境美化工程为主的建设项目有的延至远期。

各旅游小区景点与游娱设施重点项目及分期建设规划表

55

旅游景区

项目名称

重点项目

进展时序

近期

中期

远期

1.改造竹园禅林、塔林竹篁景观环境

 

2.白竹园寺增建伽蓝殿、观音殿

 

 

3.新建挹爽山庄、鱼戏新荷景点

 

 

 

4.重建风琴台

 

 

 

5.新建葫芦功

 

 

 

6.新建古井亭和黄龙潭、响水瀑观景亭、台

 

 

7、新增凤凰岭植物构图工程

 

8、改造观音洞景观环境

 

 

 

9、新建观音山半山亭

 

 

 

10.新建牛心寺库区水乐园

 

 

11.改选玉皇顶景观环境

 

 

 

12复建保安寨

 

 

 

13.新建野营村及森林浴场

 

14完善凝翠苑

 

 

 

15.新辟黄草坪滑草场

 

 

 

(五)唐子子山休闲观光区

1、范围界定

该景区位于市西北部,其东界线为北高庄至双河至姚岗的公路一线;南界线为姚岗至秦河至太平的公路一线;西界线为太平至寺庄的公路一线;北界线为与河南省界线至郭全庄至北高庄的公路一线。

唐子山旅游小区:位于该景区的北部,翟庄至双河的公路以北区域。

桃花苑旅游小区:位于该景区的南部,翟庄至双河的公路以北区域。

唐子山休闲观光区总面积约为41.3km2

2、主题与功能

该景区以唐子山道教朝拜为主体、辅以农业观光等功能,以弘扬道教文化和春花秋实农家乐为主题的休闲观光区。

3、布局结构和主要景点

唐子山休闲观光区位于市北部太平镇域内,省道寺沙公路自北向南穿行景区,规划将其分为两个旅游小区:唐子山旅游小区和桃花苑旅游小区。

1)唐子山旅游小区分布的主要景点有:卧牛石、让利亭、圣饮泉、聚将台、仙人池、道教建筑群(祖师殿、圣古圣母殿、无量殿)、唐子陂汉代水利工程遗址、莲花堰等。

4、主要项目创意

1)唐子山旅游小区

唐子山即现名唐梓山,据考证,史载唐子山为春秋时唐国的标志山,汉魏文献所记的名山,本规划复名唐子山。

改造唐子山道教景观环境

唐子山现已复建了一批道教建筑群和有关刘秀活动遗迹的帝乡胜景。总体上是初级开发水平,主要吸引了周边香客和游客。尤其山上植被质量差。应改变林相,培植针叶阔叶混交林,增加森林郁闭度,营造道教圣地所要求的林木幽深的环境。

重修三清殿、药王殿

在唐子山南坡山腰重修三清殿、药王殿,以完善道教活动场所。

完善唐子陂水上游娱设施

位于唐子山脚以南的唐子陂水库,是襄樊仅存的一处汉代水利工程遗址,规划在此新增唐子陂古代水上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设施,突出汉唐以来水上游憩的船舶、码头及岸边酒肆、店铺、街道、车马等历史风貌。

新建桃文化苑、百果文化园

依托全市34万亩果园这一丰富的资源,利用姚岗花果之乡的优势,大力发展观光林业、观光农业,发掘果树文化内涵。在通往姚岗的公路两旁现举办桃文化节的大片桃林地,建桃文化苑,包括筑赏花采果的石板游道及休憩长廊;辟建展示桃文化的场馆,内容含培植优良品种园地,介绍各品种桃的生长习性,对气候、土壤的要求和桃利用价值的科普知识,精选有关桃的文学艺术作品,如诗作、画品、影集、故事等综合展示。在桃文化苑的东南部建一与此相辅的百果文化园,重点选择盛产于的各种水果为主要内容,展示多种果文化。利用苑、园组织开展具有科技含量的高品位的旅游节庆活动,如桃花节观果秋收节等。

5、重点项目与建设进展时序规划

本规划所列重点建设项目,一般安排在近中期兴建完成,而以环境美化工程为主的建设项目有的延至远期。

各旅游小区景点与游娱设施重点项目及分期建设规划表

56

旅游景区

项目名称

重点项目

进展时序

近期

中期

远期

唐子山休闲观光区

1.改造唐子山道教景观环境工程

2.重修三清殿、药王殿

 

 

3.完善唐子陂水上游娱设施

 

 

 

4新建桃文化苑

 

 

5.新建百果文化园

 

 

四、旅游城镇规划

(一)规划原则

1.创造性地保护历史性建筑和传统的建筑技术,使地域建筑文化得以维持和延续;在进行城镇开发的同时,注重采用不破坏环境的技术手段,保护城镇生态系统和传统文化信息。

2.注重旅游城镇形象塑造,突出地方特色,保持人的精神风貌与建筑物体和自然环境相融辉映、和谐共存的关系。规划城镇形象与本地的风土人情相结合,使城镇独具魅力,反映出独特的地域文化氛围。

3、建筑物的色彩以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为原则,各旅游城镇和景区内公路沿线农舍的建筑物色调配置要适当,建筑物与绿树、青草、蓝天、白云浑然一体,给人以清新淡雅之感,充分反映鄂西北传统民居建筑色调特色。

(二)重点旅游城镇布局

旅游城镇是聚集了较多的旅游资源和产品,或在一定范围内处于游客集散中心位置,具有为旅游者和旅游活动提供各种服务设施与旅游管理功能的城镇。

由于市城区及其各景区所在的某些镇已编制城镇总体规划,故城镇建设发展均依据城镇总体规划。现考虑到旅游景区社区所在地整体发展的需要,将旅游城镇建设规划纳入旅游规划总体布局之中。市城区总体规划修编于1995年,建议再次修编时补充旅游城市功能,按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标准规划建设。尤其要增加树立古帝乡城市主题形象、对古迹的保护与利用、治理沙河、城市环境美化等方面的内容,从整体上突出城市风貌特色,提升城市品位。同时景区所在城镇必须编制城镇总体规划,将其建设成为商贸服务功能突出的、各具特色的旅游支撑城镇。即市城区——旅游服务商贸中心城市,吴店镇(可复汉代地名舂陵镇)——古帝乡旅游服务重镇,太平镇——鄂豫睦邻旅游重镇,熊集镇——南部水上旅游度假重镇,鹿头镇——历史文化旅游重镇,新市镇——东北部森林旅游重镇。根据市域城镇建设现状条件、重要程度、开发潜力和交通条件,将市重点旅游城镇划分为三级六城镇。

57

     

一级旅游中心城市

市城区

二级旅游中心城镇

吴店镇、太平镇

三级旅游中心城镇

熊集镇、鹿头镇、新市镇

 

 

 

 

第六章  旅游产品开发与精品名牌建设

 

一、旅游产品开发

(一)开发依据与原则

1、开发依据

资源条件:对于资源型的旅游地,资源条件是进行旅游产品开发的基础。资源的类型、品位、空间分布决定了产品的类型、层次与空间组合。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突出的有文化旅游资源、休闲度假旅游资源、生态旅游资源、观光旅游资源、宗教朝拜旅游资源、科学考察旅游资源等。这些旅游资源都可以逐步开发成游客喜爱的旅游产品。

市场条件:市场是决定旅游产品开发的根本,只有存在市场需求并符合旅游消费需求潮流的旅游资源,才有开发成旅游产品的价值。同时,市场也是引导旅游产品开发的具体方式、规模、层次以及产品组合和调整产品策略的基本依据。

区位条件:各待开发区距门户城市、中心城市距离的远近,内部接待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条件的优劣等因素,往往决定旅游产品开发的时序。

2、开发原则

地方性原则。旅游产品的开发应突出地方特色,体现独特性价值。

市场导向原则。旅游产品开发应始终根据市场需求、旅游者消费倾向与偏好以及旅游消费变化趋势来决策和运作,才能产出对游客具吸引力的品牌,产生市场效益。多样化原则。多样化的目的在于满足不同游客的多层次需求,丰富旅游产品内容,增加旅游区的吸引力。

可持续发展原则。旅游产品的开发应体现长远性战略,努力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避免对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遗存的破坏。

科技化原则。市旅游产品的开发应更多地注重产品的科技含量,要通过运用高科技手段,增强旅游产品的科学性、观赏性、参与性、刺激性和娱乐性,大大提高其品位和吸引力。

品牌化原则。市旅游产品的开发应注意培养品牌意识,注重品牌的创造、包装和传播,以核心品牌带动系列产品的开发和市场的拓展。

(二)旅游产品开发内容

1、文化旅游产品系列

1)帝王故里考察游

2)雕龙碑远古氏族部落文化探秘游

3)宗教文化游

4)动植物科考游

5)专题修学游

2、度假旅游产品系列

1)瀴水湖群岛度假游

2)白竹园森林度假游

3、自然生态旅游产品系列

1)白竹园森林生态考察游

2)桃林观光游

4、休闲观光旅游产品系列

1)丽华园观光游

2)瀴水湖水上休闲游

3)大阜山休闲游

(三)旅游线路开发

1、外联旅游线路

西依中国中西部结合地带重点大城市襄樊市和世界文化遗产地武当山,东临编钟之乡随州,具有极其优越的旅游区位条件。处于这几条著名的旅游线上,可联合这些旅游热点区域开展旅游产品营销活动,既可作为这些旅游线上的重要目的地,也可作为分流游客的集散地之一,其主要外联旅游线路为:

1)鄂西北精品旅游线路

武汉大都市——随州编钟之乡——古帝乡——襄阳鹿门山——襄樊古城、古隆中——老河口梨花湖——谷城大薤山——丹江口武当山——十堰车城

2)刘秀史迹寻踪游览线路

——新野——孟津——昆阳——郑州——商邑——柏乡——泰山——曲阜——武汉——

2、内联旅游线路与游程安排

1)文化旅游线路

远古氏族部落文化探秘线路

雕龙碑文化遗址展示区——中国村落与民居建筑博物馆——沙河仿古捕鱼区——大阜山原始狞猎区

此线路中期以后为2日游程。

帝王故里考察线路

白水寺——皇村故里——扳倒井——大阜山——白竹园——唐子山

此线路为1日或2日游程。

宗教文化旅游线路

白水寺——瀴源禅寺——白竹园寺——唐子山道观

此线路为12日游程。

动植物科考线路

青龙山瀴水湖——白水寺丽华园——大阜山——白竹园森林公园——姚岗桃园——桃文化苑

此线路为12日游程。

2)度假旅游线路

瀴水湖群岛度假山房——白水湖滨——白竹园森林度假村

此线路游程视度假时间长短拟定。

3)自然生态旅游线路

青龙山——光武山大阜山——白竹园

此线路为12日游程。

4)休闲观光旅游线路

瀴水湖——丽华园——大阜山——沙河——白竹园——唐子山、姚岗桃园——城区

此线路为2日游程。

二、近中期精品名牌建设

规划近中期重点培育一系列旅游品牌产品,创出特色,打造市旅游整体形象工程。

(一)旅游景区精品名牌建设

市以白水寺刘秀故里——古帝乡文化区为龙头,以一水(瀴水湖观光度假区)、一山(白竹园森林旅游区)、一遗址(雕龙碑史迹探源区)为重点。近期白水寺帝乡怀古区争创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近中期瀴水湖观光度假区和白竹园森林旅游区争创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中远期雕龙碑史迹探源区争创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瀴水湖近中期申列湖北省旅游度假区,远期申列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二)旅游城镇品牌建设

市近期争创湖北优秀旅游城市,近中期吴店镇、熊集镇、太平镇争创旅游明星乡镇。

(三)旅游饭、旅行社精品名牌建设

在全市现有三个二星级饭(宾馆)的基础上,近期申列二个三星级度假宾馆(分布于市城区和瀴水湖),申列三个二星级、三个一星级饭店(宾馆),增建三个国内施行社。

(四)精品旅游线路建设

近期重点培育推出的精品旅游线路为:鄂西北精品旅游线上市南部旅游环线,即联结白水寺帝乡怀古区和瀴水湖观光度假区的旅游线路。

(五)名景建设

推出十二名景。规划从全市景点和开发建设的旅游项目中,遴选出景观品位高、观赏价值大、具有地方典型性和可观的市场卖点的景点,作为重点培育塑造的名景,题为十二景。即:白水飞龙、古刹晚钟、帝乡怀古、瀴水欢娱、猴鹿乐士、群岛山房、雕龙遗居、修篁林幽、禅寺佛光、山石奇观、唐子香霭、桃园采风。

(六)旅游商品名牌建设

近期推出以桃为主体的干鲜果名牌商品。

在中国加入WTO之际,旅游业将面对质量竞争新挑战。市的旅游企业尤其是进入精品名牌建设行列的旅游景区(点)、饭店(宾馆)、旅行社,要注重构筑企业内部质量管理体系,用ISO9000质量体系和ISO14000系列中的相关标准,规范企业建设,使企业按标准化和制度化运行,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以此作为精品名牌建设的基本保障。

 

第七章  旅游形象设计与产品促销

 

一、旅游形象设计

旅游形象是旅游者对某一旅游地的总体认识和评价。旅游形象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旅游形象战略已成为区域旅游发展的新措施、新工具、新思路。

(一)设计目的

1、通过塑造鲜明的旅游形象,突出其差异化特征,可以增加旅游者的识别度,从而引起旅游者的注意,诱发出行愿望。研究表明,面对丰富多彩而不熟悉的旅游地及旅游产品,游客在选择出游目的地时常常会犹豫不决,难以决策。除了影响旅游者决策行为的距离、时间、成本等一般因素外,旅游地的知名度、美誉度、认可度等形象因素可能更重要,更有影响力。一个具有良好形象、口碑极佳的旅游地,很可能成为旅游者出游决择的首选目标之一。

2、通过塑造鲜明的旅游形象,可以使市政府及公众对本地旅游资源核心、产品定位、市场前景和发展目标有更清楚的认识,从而增强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意识,把握未来旅游产品开发与市场开拓的方向,积极推动本地旅游业的有序建设与健康发展。

(二)设计原则

1、整体性原则

旅游地形象是一个综合的形象系统,包括总体形象、景区形象、景点形象等多个层次的形象系统。整体性原则即要求市旅游形象中各子系统形象的设计,必须围绕总体形象展开,并与总体形象相一致。

2、差异性原则

旅游形象设计的目的之一,是使旅游产品更易于为旅游者识别。差异性原则就是要求市旅游形象设计中应突出市的地方特性(尤其是历史文化特色),并与其他同类旅游地及其产品相区别,以显示其独特的个性与魅力。

3、动态性原则

旅游形象的设计不是固定不变的,应根据客源市场的不同特点而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目标客源地及其游客的旅游形象,同时也要适应旅游发展阶段的变化而适时地改变旅游地的形象,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变化。

(三)旅游形象定位与主题口号

旅游形象定位是旅游目的地形象设计的前提。旅游形象定位就是要使旅游地深入到潜在旅游者心中,占据某处心灵位置,使旅游地在游客心中形成生动、鲜明而强烈的感知形象,从而吸引广大游客到目的一游。

1、定位前提分析

市旅游形象的定位必须考虑二个因素:地方性,即地方资源特性与文脉特征;市场性,即市场需求与竞争优势。这两方面因素的结合,构成市旅游形象定位的基础。

地处鄂豫两省的交界处,也是我国南方与北方的结合部,属交通枢纽地带,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古称唐国,后属楚国疆域,是楚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有近3000年建制历史。人杰地灵,是更始帝刘玄、东汉光武帝刘秀的故里。被汉代科学家张衡誉称龙飞白水,松子神陂的宝地。目前,旅游业发展已有一定的基础,特别是作为古帝王之乡,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一个县市级区域出两个帝王的情况并不多见)。因此,主打刘秀品牌,大唱帝乡文戏,将使其具有周边旅游区无可比拟的吸引力,从而也将极大地增强市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总体形象定位

基于市地理文脉特点和旅游资源条件,综合考虑未来社会的发展和旅游市场需求的变化,我们拟定其旅游总体形象的定位是:

人杰地灵古帝乡,绿水青山新天堂

鄂豫边文化旅游目的地

3、主题形象与主题口号

为了更加突出市旅游产品的特色、亮点和卖点,我们拟在总体形象定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出市的旅游主题形象,即:

帝王之乡!

旅游形象的最终表述,可通过主题口号加以概括,这是旅游者易于接受的了解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有效方法之一,并能产生强烈的广告效果。根据市旅游形象的定位,我们拟定下列主题口号:

湖北:中华帝王之乡!

兴汉光武帝,帝王乡!

瀴水湖——鄂豫边的千岛湖

唐子山——湖北小武当

旅游主题口号最好是面向社会征集。此外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一些临时性的专题口号,比如主题旅游年口号、大型节庆活动的宣传口号等,还可针对不同客源地旅游者不同的出游心理,相应地设计形象主题口号。

(四)旅游视觉景观形象设计

视觉景观的美是旅游地发展的永恒因素之一,开发、设计、美化、发展旅游地景观的视觉因素及其形象力,是旅游地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市旅游视觉景观的规划设计,应充分考虑天人合一的哲学,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同时还应考虑其区域差异即地方性特征,体现本地的历史文化内涵。

市旅游视觉形象的设计主要是通过视觉符号识别系统的设计来表现。具体内容为:

1、名称。名称是游客认知旅游地的起点。市为一个县级市单位,知名度不高。故今后的任务主要是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增加认可度。其中一个重要且有效的方法是,对正待开发的景区、景点起一个叫得响的好名字。如熊河水库改名为瀴水湖,即有历史渊源,又使名字具有美感,易于游客记忆与传播。再如姚岗十多万亩桃树,已形成规模,可开发为果林生态观赏旅游区,名为桃花苑,好记,又富有诗意。

2、标徽。标徽即旅游地形象的标志。一般来说,旅游地标徽的设计图案可考虑采用特征性地地理风景,也可采用特征性实物图案,还可使用人为设计的图案。为帝王之乡,可考虑选择传说中的为图案标志,以示真龙天子之意。由于出了两个帝王,是否可考虑设计一条双头龙图案作为代表旅游主题形象的标徽,就象俄罗斯以双头鹰作为国徽标志一样。

3、标准字体。文字是旅游地视觉识别系统中最常用的符号之一,从旅游地的路标、各种各样的指示牌、导游图、旅游指南等会用到文字。它的统一性能传达一种独特的旅游形象。设计旅游地标准字体时,应注意在不影响旅游者文字理解能力的前提下,尽量使用汉字。汉字对于外国游客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旅游吸引物,可增加异国情调。字体的设计要注意符合国家关于语言文字的规范标准。在市各旅游景区、景点入口入以及各种旅游服务设计上,皆可请名人书写或设计鬃旅游区鬃度假村鬃公园鬃游乐园等艺术字体,也可从历代书法大师的碑贴中剪辑而成。

4、标准色。颜色也是能给旅游者以强烈视觉影响的刺激物。颜色设计得当,能给旅游者留下深刻印象。市是帝王之乡,可以黄色为主色,表明市的主题旅游类型即文化旅游的内涵。

5、象征性吉祥物。采用生动有趣的吉祥物来宣扬旅游地独特的个性,容易博得公众的喜爱,达到广泛传播的效果。此外,吉祥物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加以利用,促进旅游地的多元化经营。市旅游吉祥物的设计,可考虑采用拟人化、艺术化的方式进行创造,通过设计一个笑容可掬的龙娃娃形象作为吉祥物,可增强游客的亲近感。

6、象征人物。由于名人在大众中间具有良好的口碑和影响力,聘请公众知名人物作为市旅游形象大使,将名人与联系起来,利用名人为进行促销活动,可以充分借用名人效应增强市旅游形象的感召力。根据我国现阶段国情,聘请文化名人、影视体育明星作为旅游使者,最好是与市有直接关系的明星。此外,还可以组织一些活动,评选出旅游小姐(先生),通过电视及其它媒体宣传市的旅游形象。

7、旅游纪念品。旅游纪念品是市旅游形象的体现、延伸、传播的最佳载体之一,如纪念袋、背包、玩具、T恤衫、明信片、信封信笺、纪念币(章)、名片、手工艺品、民间服饰、字画、古玩、河滩石等。旅游纪念品的设计首先应该体现市的地方特色,地方性越浓厚、越独特,市形象的传播力就越强;其次还要注意迎合旅游者的购物心理,品位高,质量好,高档的适于收藏,中低档的与实用性相结合。

8、旅游交通工具。有时候交通工具本身就是吸引物的一部分。如旅游专列、旅游客车、观光游览车、脚踏三轮车等,也都可以成为某一旅游区的标志性符号。市可根据自己的城市风格和景区、景点的风格,设计出相应的特色交通工具。如在瀴水湖可设置快艇、摇橹、小舢板,在白竹园寺森林公园、唐子山道教胜地,可设计观光游览车、马车、轿子、滑杆等。

9、旅游户外广告。户外广告因其散布于旅游地各处而成为旅游地景观的一部分,其形式主要有:旗帜、条幅、标识牌、路牌或方向牌、导游图灯柱广告、气球广告等。市旅游户外广告的设计,首先要考虑与周围景观的和谐搭配。在自然景区内,应选用木材、石料等自然材料,形式上要趋近自然形态。如由树干、树枝组成的指路牌比干冷的铁架路牌更能融入背景当中;对于古建筑群中的户外广告,形式要求古朴,色调要凝重,以更好地符合原有的风貌;而现代主题公园以及娱乐康体设施的户外广告,则可声、光、电等多种手段并用,色调可以五彩缤纷。另外要注意的是,户外广告中重要的牌示应使用英汉双语标示。

10、旅游地人的视觉设计。当人只是作为被旅游者观察的对象时,人也成为与风景一样可以被设计的元素。如少数民族的服饰打扮即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对旅游者有一种特别的魅力。市可考虑选择最有地方特色的服饰,应用于各个旅游企业,企业使其员的服饰形象成为市旅游整体形象的一部分。例如,在饭店的前厅,服务小姐穿着精心设计的乡村少女服饰,给客人提供道地的风味小吃,就很有一种乡村情调,令人赏心悦目。

(五)旅游感知形象设计

感知形象是指旅游者对旅游地在心中的感觉程度或心理感受程度。一般来说,视觉形象是一种愉目的感觉,而感知形象是一种愉心的感觉,它能使旅游者留下难忘的记忆,是促使旅游者重游旅游地的重要因素。包括: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行为;当地居民的态度和表现等。

1、服务行为形象

服务行为包括两大类:一是一般接待服务,具体指交通运输、住宿餐饮等方面的服务,涉及旅游业中的民航、车船、饭店、旅游购物商场等企业,在团队旅游中还包括导游服务;另一类是景区服务,专指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核心环节——游览和娱乐时所接受的服务,如歌舞表演等。旅游服务质量是旅游服务行为的核心问题,市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必须从制度设计与人才培养方面着手。如制定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守则、旅游从业人员业务素质标准等;重视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增减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营销意识、公关意识;注意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文化修养、外语水平、礼仪礼貌等。

2、居民形象

居民是旅游地中人数最多的一类,他们大多数虽然并不直接从事与游客接触的工作,但他们的生活方式、语言、服饰、行为等,都成为与旅游地风景同样被欣赏或观察的对象。市居民的地方性形象是重要的吸引因素,也是旅客满意度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市应注重大旅游的观念,强调处处是景观,人人是导游的旅游大氛围。注意培养普通居民的旅游参与意识,增强居民的主人翁责任感,使市居民在外地游客面前树立一个友好、热情的主人翁形象。

除此之外,市还可以在听觉形象、味觉形象和嗅觉形象方面做一些工作。如有意识地净化当地的语言,在服务行业逐步推广普通话;积极挖掘本地风味特产,开发特色菜肴,满足游客味觉需要注重环境保护,使清新的空气、花果的香味成为市的嗅觉资源,代表着市的嗅觉形象。

(六)旅游核心区形象设计与建设重点

旅游地核心区包括第一印象区、最后印象区、光环效应区、地标区等几个方面。

1、第一印象区。即指旅游者到达(进入)旅游吸引物或交通枢纽、服务基地时最先接触到的地区。市的第一印象区主要是:火车站、长途汽车客运总站、滚河码头、各主要风景区的入口门坊区、宾馆饭店的建筑外型等。近期重点完善市火车站、汽车客运总站的形象。在车站门前建代表市旅游形象的标志性雕塑、广告标牌,使游客一出站就能感受到旅游区的形象氛围。站前建筑要求外形美观大方、新颖别致,视觉冲击力强,能充分反映市文明城市精神风貌,既能美化整体背景,又能给进出游客留下深刻印象。

2、最后印象区。即指游客离开旅游地或某个吸引物时与其最后接触的地点,在很多情况下与第一印象区重合。一般来说,第一印象区好形象的意义比最后印象区大,最后印象区坏形象的影响比第一印象区大。

3、光环效应区。即指对旅游地整体形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地方,只要这些地点具备良好的形象,旅游者就会认为整个旅游地都具有良好的形象。反之,如果游客在这些地点产生不良的印象,那么,即使其它地点的形象再好,旅游者也会形成整个旅游地的不良印象。市的光环效应区主要在白水寺帝乡怀古区、白竹园森林旅游区、瀴水湖观光度假区、唐子山休闲观光区、雕龙碑史迹探源区、姚岗桃花苑等处,应加强对光环效应区的规划、开发与建设,加强规范化管理。特别是要加强旅游服务质量的提高与旅游软环境的改善,它们是影响游客印象的关键因素,故应重视提高服务水平。

4、地标区。即指旅游地中唯其独有的、逐渐成为其标志的形象特征所在的区域。市的地标区,即白水寺帝乡怀古区。这里有大量的汉光武帝刘秀遗迹,是旅游者必须到此一游的地方,是市及各个吸引物的形象指代。应在地标区建立标志性雕塑和环境雕塑,注重地标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加强对景区服务行为的监督管理。

上述市旅游形象的核心区域对旅游者的印象冲击最为强烈,往往决定了游客对市的最终评价。因此,核心区是进行旅游形象设计和建设的重中之重,在当前资金匮乏的不利条件下,应集中利用有限的物力、财力对各种形象要素进行合理规划、有效管理,确保市在旅游者心中产生最佳的形象认知。

(七)旅游企业形象设计

旅游是一种涉及吃、住、行、游、购、娱等多个部门、多种服务的活动,从旅游者进入市旅游区域的那一刻起,就几乎每时每刻都要与各旅游企业发生直接而密切的关系。因此,市旅游的整体形象与提供各种服务产品的旅游企业的形象分不开,各个旅游企业的形象设计对市旅游的整体形象建设也至关重要。市旅游企业的形象设计可按一般企业形象设计方法CIS进行运作。

1、理念识别。市旅游企业应树立一切为了游客的经营理念,通过CS(顾客满意)战略来实现其经营理念。

2、行为识别。树立CS(顾客满意)观念,实施伦理型经营策略,建立道德性企业文化,从职业道德、文化修养、业务素质、服务意识、外语水平等方面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

3、视觉识别。由企业工作场所、交通工具、员工外在形象等特点所体现。旅游企业的视觉形象应体现地方性、文化性、可识别性、协调性等鲜明特征。

总之,旅游形象的策划与设计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旅游形象定位准确,设计适当,则能有效地促进旅游客源市场的开拓和旅游产品的促销,从而能极大地促进本地旅游业的发展。因此,旅游形象的策划与设计要为市旅游业的发展服务,要体现市的特色和发展要求。

二、旅游产品促销

市旅游业的兴旺与发展,除了依靠自身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吸引游客外,还必须通过各种适当的、有效的方式进行市场促销,从而在更大的范围内扩大市旅游产品的影响,提高市旅游产品的声誉,增强旅游产品的竞争力,创造更大的旅游市场需求,推动市旅游发展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一)促销目标

1、推介旅游产品。市的旅游产品应通过广告宣传、人员推销、市场推广、网络展示等多种方式方法,在目标客源市场广泛推介、促销,尤其是对本市富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如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生态旅游等,应特别重点宣传,大力向外传播。通过宣传推介,提高市旅游产品的知名度。

2、创建旅游品品牌。目前,我国旅游业正在由旅游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阶段过渡。市应适应这一世界性的旅游业发展趋势,不能仅仅停留在粗放性地出卖旅游资源的传统上,而应高起点、高层次、高目标地开发既有市场需求又具有高附加值的旅游产品体系,通过立体式促销,推出自己的精品、名品,打造中华古帝乡品牌,创建具有鲜明特色和较大影响的旅游品牌系列。

3、塑造旅游形象。旅游形象是旅游区综合要素的反映,它既包括有形的旅游产品,也包括无形的服务、理念、标志等资源。形象就是品牌,形象就是方向,形象就是吸引力。市应特别注重旅游形象塑造与宣传:首先应确立以人为本,游客至上;天人合一,永续发展的理念;其次要通过各种视觉符号的设计,体现市的形象标志;第三要根据市旅游产品的特点,拟定和提炼体现其主题形象的宣传口号,作为产品促销的重要手段;第四要通过规范经营行为,使以人为本,游客至上的基本理念得以实现。总之,通过上述措施,塑造市良好的旅游形象,并使之成为促进旅游产品销售,吸引更多游客,扩大客源市场的最根本的动力源泉。

(二)促销模式

1、政府主导促销与民间(企业与行业组织等)促销的有机结合;

2、大众传播式促销与旅游经营式促销的有机结合;

3、旅游区组织机构的直接促销与利用中介组织间接促销的有机结合;

4、内部促销与合作(联合)促销的有机结合。

(三)促销策略

1、促销策略的选择应以市的旅游资源、旅游产品优势及其经济实力为基础。根据市旅游产品开发的阶段性、特色性等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促销策略及其组合。

整体性促销策略。市旅游业正处于成长阶段,各类旅游旅游项目、旅游产品正在不断建设与开发过程中,旅游产品越来越丰富。然而如何使这些旅游产品转化为现实的消费品,如何让潜在的旅游者知晓和选择到市旅游,这就需要加强对旅游地和旅游产品的宣传。在短期内(一、二年左右)可选择整体性促销策略,即对域内所有的旅游线路、旅游项目、旅游景点和旅游商品等,不分类别,不分主次,通过各种传播媒介,采用各种推广方式进行全景式的广泛的综合性宣传,目的在于让市所有的潜在游客和公众对其旅游产品、旅游区有一个初步的、基本的、整体的印象,从而刺激一部分市场需求。

2、选择性促销策略。随着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旅游产品同质化程度的加剧,争夺客源市场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而对相同或不相同的竞争者、潜在竞争者,市应采用选择性的促销策略,突出本地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项目的特点、亮点、卖点及由此而形成差别竞争优势,以赢得更多的客源。如在旅游产品方面,应突出宣传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特色旅游产品,特别在汉光武帝刘秀故居、雕龙碑氏族部落文化遗址、唐子山道教和白竹园森林旅游以及瀴水湖休闲度假、桃花岗桃花节等项目上,应大做文章,重点推介。在宣传媒体和旅游推广方式上,也应进行适当的选择,注重与他人宣传方式的差别,尤其是针对不同的客源市场或目标,应根据其需求的差异和潜在顾客的心理行为特征,进行特定的宣传和推介,突出特色,突出个性,突出重点,突出差异性,以期获得不同的促销效果。

3、集中型促销策略。根据对市旅游目标市场的定位,每年选择和确定12个重要的旅游项目或旅游产品,在襄樊市、武汉市及全省、全国范围内选择最有影响的电视、电台、报刊和专业杂志、因特网站上进行密集性、突击性、狂轰猛炸式的宣传报道;或者选择一些有重大影响的节日,采取一些有爆炸性影响的方式进行目标市场的旅游推广,从而获得轰动效应,激发潜在顾客的旅游欲望,迅速扩张目标市场的需求。

4、联盟式促销策略。作为襄樊市管辖的一个县级市,应积极参与襄樊市旅游促销的对外合作。一是要利用优越的区位优势,积极参与鄂西北旅游圈、大华中旅游圈和中国中西部旅游圈的建设,与各旅游圈中的旅游区、旅游城市建立战略联盟与合作伙伴关系,通过整体协作,统一促销,互利互惠,资源共享,降低单位促销成本,从而提高促销效果。二是要与鄂豫渝陕中西部经济技术协作区内各成员建立稳固的合作促销联盟,从而可获得协作区内稳定的客源,还可联合对外促销,向其它地区(客源市场)拓展。三是市处在三国、武当山、神农架等几条著名的热点旅游线上,这样,既可以借势造势,利用名区效应抬高身价,提高声誉,同时也可与上述热点旅游区、旅游城市合作开拓客源市场,其促销工作将达到乘数放大的效果。

(四)促销方式

1、广告宣传。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杂志、标牌、印刷品、POP等大众媒体和特定媒体进行各种类型的广告宣传。广告宣传中应注意几点:一是广告的设计最好由专业广告公司及人员进行;二是广告词的创意与定位应充分体现市的地方文化特色和主题旅游形象;三是广告媒体的选择应根据受众心理、媒体对目标市场的影响范围的效力以及自身经济实力确定,关键是要注重传播效果。近期选择的媒体主要有中央电视台1套、2套、4套(中国旅游栏目)和湖北省、武汉市、河南省、郑州市、陕西省、西安市、重庆市及襄樊市、十堰市、丹江口市、南阳市等的电视台、广播电台;湖北日报、武汉晚报、长江日报、武汉晨报、江汉早报、湖北经济报、楚天都市报、襄樊日报及中国旅游报、中国市场报、《旅游天地》、《旅行家》、《地理知识》等报刊杂志及中西部经济技术协作区内各地的报纸、杂志。此外,在省内市场的广告促销中,还可选择户外广告、交通工具、专业杂志等特定媒体。广告宣传的内容包括有关市旅游的标题广告、专题报道、专版介绍等。

2、人员推销。单独或联合组团派员到主要目标客源市场进行推销,近期重点是襄樊、武汉、十堰、随州、荆门、钟祥、宜昌、荆州、洛阳、西安、南阳、安康、重庆、万州、达州等周边城市和地区及中西部经济技术协作区。可在一些重要的客源地设立旅游促销办事处或政府委托并责成市驻外地机构代行促销工作。市旅游促销人员应经济与客源地的旅行社、大型公司企业、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专业团体、家庭建立广泛的、长期的联系,并积极派人参与襄樊市、武汉市、湖北省的对外促销活动。

3、旅游推广。主要是通过举办节事活动推展业务。如市熊集镇农民集资购买飞机在瀴水湖度假区(原熊河度假区)开业典礼上进行表演,通过媒体的大力宣传,对市的形象起了很好的推广作用。再如姚岗举办的桃花节,参加者达数十万之众,影响也很大,广告效果不错。要逐步扩大规模,提高档次,不仅要办成具有区域性影响的节事,而且要办成全国性的、甚至具有一定国家影响的节事(如大连的国际服装节、山东潍坊的国际风筝节等)。还可与老河口的梨花节联手,形成每年一次的固定节事活动。另外,在一些重要客源市场之间,火车、汽车直通的大中城市,可设置旅游专列、公路专线等流动式广告,起旅游区间推广作用。

4、公关促销。在省市电视台黄金频道的黄金时间或中央电视台有关频道制作一台以市为背景的文艺晚会,突出市旅游的特色。利用重大节日和节庆活动(如五一国际劳动节和十一国庆节等)的媒体作用,对市旅游进行商业炒作,扩大市旅游区及其旅游产品的影响。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到主要客源地举办市旅游新闻发布会、情况介绍会或说明会,与当地公众进行面对面沟通。邀请有关媒体组成新闻考察团到参观访问,做专题、专版、专栏报道;邀请客源地旅游经营商来访、洽谈旅游业务;邀请著名学业者、文化名人到休闲度假,举办各种学术研讨会、诗会、笔会、书画展、摄影展;邀请著名歌星、影星到举办演唱会、首映式。邀请著名企业家、体育运动员及知名英模人物到康疗度假。与有关媒体联合举办中华古帝乡——历史文化有奖征文竞赛,为获奖者提供到的免费旅游。为一些特殊社会群体提供优惠或免费到的旅游,如全国十大杰出职工、十大杰出青年、十大杰出警官、十大杰出教师、十大杰出残疾人、十大杰出大学生、十大优秀母亲……等,以关爱之心赢得社会的关注,塑造良好的形象。授予代表性游客如名人、记者、专家、老战士、外国友人等为市的荣誉游客荣誉市民称号拍摄反映与历史、现实有关的电影、电视剧,如《汉光武帝刘秀》、《东汉演义》等,借助电影、电视剧的传播进一步提高市的知名度。制作电视风光片、幻灯片、多媒体光盘及录相带,出版市旅游地图和旅游指南,给游客一图一盘一带一指南。实施五个一工程,向社会公开有奖征集一个旅游标志、一句促销口号、一首宣传歌曲、一篇游记散文和一项旅游项目创意。要求是:旅游标志要充分体现市风景特色、简洁大方,具有强烈的形象感染力和冲击力;旅游口号要反映市旅游特色、文字精炼,琅琅上口,适于推广,字数不超过14个字;旅游歌曲要反映悠久的历史、美丽的风光,旋律优美通俗,歌词简洁易懂,易于传唱;游记散文要描写市秀美的自然景色,悠久的人文历史、浓郁的民俗风情和多彩的旅游项目,2000字以内;旅游项目创意要立足市旅游资源优势,符合现代旅游发展趋势。征集活动由专家评审确定最佳方案,奖项按标志、口号、歌曲、游记散文、项目创意五类设置。

5、销售激励。向游客赠送旅游地纪念品,包括吉祥物等;向游客发放定点购物商店、饭店的优惠券,并可持券抽奖,奖品由组织者邮寄给游客;旅游淡季时降价销售、奖励销售;利用各种专业旅游机构或组织,如旅游经纪商、代理商、经销商等,依靠它们的专业优势和宣传网络,扩大和深化对市旅游的促销工作,并对其进行销售激励。

6、网络促销。建立市旅游网站,设计市旅游网页,全面介绍食、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的情况,各主要旅游景区、饭店、宾馆、旅行社等,都要建立自己的网站,并力争进入各主要网络搜索引擎和一些热门站点的友情链接;利用EMail发送用于广告目的的电子刊物;建立网上预定服务系统,包括预定机票、火车票,预定房间和预定景点门票等;通过旅游网站进行广告宣传和信息传递,提供旅游咨询服务。

7、其它间接促销方式。包括:设计发行或赠送画册、明信片、邮票、挂历、台历;出版有关市旅游的学术著作、史料、小说;创作推广市地方民歌、器乐曲;派遣文化、艺术团体到外地进行演出交流活动。

 

 

第八章  旅游环境保护规划

一、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及保护建设规划

(一)旅游景区及集散地生态环境现状综合评价

旅游景区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内容见附录三,为了制定明确的景区生态环境建设目标和利于分类管理,将旅游景区、旅游小区按照生态环境质量的优劣,分为生态环境优良区、生态环境脆弱区和生态环境受损区等三类。

第一类生态环境优良区,其特点是区内生态系统完整,自身能维持系统内的平衡,植被覆盖率高,空气清新,水质良好,受人类活动干扰程度低。

第二类生态环境脆弱区,其特点是生态系统脆弱,人类活动频繁,干扰明显,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有被进一步破坏而恶化的趋势。

第三类生态环境受损区,其特点是生态平衡失调,空气、水体受到污染,系统自身的调控能力不足以使系统向好的方向发展,需要人工干预才能恢复正常。

按照上述的划分标准对各个景区和集散地的环境质量分类评价如表81

旅游景区及集散地生态环境现状分类评价表

81

旅游景区

生态优良区

生态脆弱区

生态受损区

白水寺帝乡怀古区

白水寺小区

 

城区

 

白水湖小区

吴店镇

瀴水湖观光度假区

青龙山小区

 

熊集镇

 

瀴水湖小区

 

白鹤湾小区

 

 

雕龙碑史迹探区

雕龙碑小区

 

 

大阜山小区

 

鹿头镇

 

沙河小区

 

白竹园森林旅游区

白竹园小区

 

新市镇

 

牛心石小区

 

唐子山休闲观光区

 

唐子山小区

 

桃花苑小区

 

太平镇

(二)旅游景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规划

旅游资源的开发、游人的旅游活动对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会不同程度产生负面影响,但有针对性地采取补救措施,对生态环境建设作出认真规划和管理,对旅游所造成的破坏及时进行生态修复,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到极低的程度。

1.旅游景区生态环境建设的依据与指导思想

在开发旅游的过程中,必须认真贯彻国家及省有关部门制定的环境保护的法律规章,特别是关于旅游区环境保护的政策法律规章,特别是关于旅游区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如《关于加强旅游区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199511月国家环保局、旅游局、建设部、林业部和文物局联合下发)、《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199567日国务院颁布)、《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规定》(19931220日建设部下发)、《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办法》(湖北省人大常委会通过)等,以此作为旅游景区生态环境建设的依据。

生态环境建设指导思想:坚持旅游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方针,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紧紧围绕旅游区生态环境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以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科技为先导,以重点景点生态环境建设为突破口,把生态环境建设与旅游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处理好长远与当前、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2.旅游景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基本原则

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的法规制度体系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不断完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决策机制,并依据下述原则进行生态环境建设的规划。

1)旅游可持续发展原则

在对旅游景区生态环境积极保护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在开发利用和旅游活动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要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2)生态环境建设设施和景区主题协调一致的原则

生态环境建设要和景区主题协调一致,生态环境建设工程要使景区景观更加丰富多彩。各种园林绿化要从生态设计的角度发掘景区的内涵。各种污水处理设施和卫生设施要隐蔽,严禁影响景区景观,生活垃圾处理场要远离景区。

3)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

生态环境建设目标应切实可行,从不同景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分阶段进行。

4)旅游景区生态环境建设和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的原则

旅游景区作为区域的一部分,要把景区的生态环境建设纳入到区域的环境建设规划中。

3.旅游景区生态环境建设目标

1)旅游景区生态环境建设总体目标

旅游景区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把景区的生态环境维持在一个良好状态,在不太长的时间内使旅游景区生态环境质量从整体上得到提高。对生态环境良好的景区,重点防止生态环境退化和生物群落的简化,保持生态环境的高质量。对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景区,要有针对性地对其薄弱环节进行综合整治,从根本上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2)各旅游景区生态环境建设目标

白水寺帝乡怀古区。白水寺小区要维护好白水寺周围的自然景观,用生态景观衬托白水寺帝王故里的辉宏壮观。白水湖小区必须杜绝水体污染。古皇村小区要保持乡村田园景观。三个小区均应达到生态优良区的水平。

瀴水湖观光度假区。青龙山小区和白鹤湾小区要保护好陆生生态系统,并加以稳妥改造,完善森林体系。对瀴水湖水体严加保护,景区内的所有污水都要经过严格处理,达到类标准(GB89781996)方能排入湖泊下游水体。随着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对污水还要进行总量控制,或把污水输送到湖外,建立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以保持瀴水湖水质良好。三个小区均应达到生态优良区的水平。

雕龙碑史迹探源区。雕龙碑小区的生态环境建设的目标是:在文化遗址发掘过程中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防止风沙侵蚀,在遗址核心区和外围保护地带建立防护林带。大阜山小区要继续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严防对陆生生态系统的任何破坏,特别是对森林的破坏。要维持沙河水库的良好水质,使水体水质能维持在类或优于类水质水平。三个小区均应达到生态环境优良区的水平。

白竹园森林旅游区。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克服开发旅游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保持生态环境的良好状态。在景区内修建道路、建筑房屋都要经过环境影响评价,对由此而引起的生态破坏要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防止森林生态系统的简化和破碎化,要进一步提高林木密度,保持景区永远处于良好的状态。三个小区均应达到生态环境优良区的水平。

唐子山休闲观光区。唐子山小区有较好的空气环境质量,总体生态环境良好,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主要问题是山体土壤系花岗风化而来,土层薄,有机质含量低、贫瘠,林木生长较差。建设良好生态环境的目标是改变目前土壤贫瘠状态,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改目前稀疏的马尾松纯林为混交林,使唐子山陆地生态系统向良好的方向发展。桃花苑小区要做好小区的规划,整治好区内路网环境,使之更适合于开展观光旅游。二个小区均应达到生态环境优良区水平。

4.旅游景区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各个旅游区要参照《市环境保护十五规划和2015年长远目标》(市环境保护局,20006月)所规定的不同地区的环境标准,从实际情况出发搞好生态环境建设。

1)空气环境保护规划

白水寺、白水湖、古皇村、青龙山、瀴水湖、白鹤湾、雕龙碑、大阜山、沙河、白竹园、牛心石、唐子山、桃花苑等景区达到空气环境一类区一级标准;集散地(居住地)市城区、吴店镇、太平镇、熊集镇、鹿头镇、新市镇达到空气环境二类区二级标准,不得出现三类区三级标准的空气环境。另外各景区要采取各种措施减少空气污染,尤其要减少粉尘污染,包括景区内的机动车道全部改造为扬尘较少的柏油路面,景区、景点的步行道改为石板道,禁止在景区周围建立污染空气的工厂。

2)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对旅游度假区、森林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各景点地表水体按类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199)管理,对其他景点按标准,远离旅游景区的水域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标准。旅游区内各景区规划水质标准及管理范围见表82。在旅游景区中对水体受纳的污染物实行总量控制。今后旅游景区内不得建设可能对水环境造成污染的工厂,确实对当地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的项目,要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完备的污水处理设施。在游人集散地、餐饮点以及旅游景点,要按常住人口和游客人数的数量,设置不同处理方式和处理能力的污水处理设施。不能向旅游景区水体排放污水,旅游景区中生产、生活污水必须经过处理按达到类水体的类处理标准才能排放,使进入水体的污染物减少到最低限度。

市旅游景区地表水环境质量规划

82

  

  

执行标准

管理范围

白水寺帝乡怀古区

白水寺小区

景区地表水

白水湖小区

景区地表水

古皇村小区

景区地表水

瀴水湖观光度假区

瀴水湖小区

景区地表水

雕龙碑史迹探源区

雕龙碑小区

景区地表水

大阜山小区

景区地表水

沙河小区

景区地表水

白竹园森林旅游区

白竹园小区

景区地表水

牛心石小寺

景区地表水

唐子山休闲观光区

唐子山

景区地表水

3)改善自然陆地生态系统规划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万分,对系统最大的威胁来源于林木过度采伐和毁林开荒,它导致林木稀疏、水土流失、土壤侵蚀以致土壤沙化。对植被良好的景区,要维持现存良好的植物群落,防止其结构简化和多样性降低。对受破坏的陆地系统采取退耕还林还草措施,实施生态环境建设与产业开发、农民脱贫致富、农林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的综合整治工程。对现存森林建立一整套森林防火的相应机构(包括了望、报警、指挥灭火、人员、消防器具等),做好安全防火工作。

4)声环境管理规划

市位于鄂西北的东北部,铁路、高等级公路经过城区,随着工业、交通业的发展,噪声污染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对市域12.5km2范围内的172个网络监测点监测结果(1998年)表明,噪声等效平均值为52.8bB ,优于类标准,接近O类标准,这表明市区噪声污染较轻,声环境处于较好水平。

目前市旅游区的车辆较少,也无大的噪声源。白水寺、瀴水湖、雕龙碑、白竹园、唐子山等景区环境安静,无噪声源,车辆较少,具有良好的声环境,有吸引游客的良好条件。今后对声环境进行严格管理,各旅游景点均执行类标准,尽量达到O类环境噪声标准。在景点和道路两旁构建以乔木为主的乔木隔音除尘带。

5)旅游安全规划

旅游安全对游客和旅游管理部门都十分重要。旅游管理部门和相关工作人员要有高度的安全生产观念。所有险要游道都要树立各种警示标牌,设置护栏;经常检查各种道路桥梁、栏杆,更换已经损坏的设施,各景区设置各种紧急救护小组,安排专职安全人员专门负责安全工作,经常检查,提出改进意见,确保旅游活动中人员和车辆的绝对安全。向游客灌输安全第一的观念,提醒他们珍视生命,接受管理,不到未开放景点旅游,不在危险地区攀登。开办旅游人身保险,降低旅游风险。

(6)环境卫生规划

旅游景区要建立环境卫生规章制度,加强教育强化旅游业从业人员和游客的环境卫生知识,提高旅游区环境卫生水平.首先要降低旅游活动对景区环境卫生的冲击,把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负面影响减到尽可能低的程度,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在旅游活动中旅游管理人员要以身作则爱护景区,还要通过正面、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游客爱护景区一草一木,不随意丢弃各种废弃物,景区设置各种果皮箱,并派人拾检各种废弃物。同时做好区内环境卫生,妥善处理固体废弃物和生活污水。风景区配备一定数量的医务人员,为游客提供良好医疗服务。

7)景区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和预测规划

政府环境保护部门要把旅游景区作为重要的生态功能区纳入管理范围,建立对景区生态环境质量(侧重于大气、水体、噪声和陆地生态系统)、自然景观(侧重于山水、人文景观和动、植物景观的组合)、动植物群落(侧重于生物多样性和动植物的多样性等)的监测、评价和预测制度。在每年旅游旺季以后都要提出评价预测报告和恢复改进措施,出现问题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使景区生态系统永远处于良好状态。

8)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人员的教育规划

旅游业的发展不仅需要经营管理人才,而且也需要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人才。要有受过专业训练、掌握生态学和环境科学基础知识的具有大专以上水平的专门人才从事各景区环境保护工作。并制定对各监测点上从业人员专业培训计划,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

5.市域生态环境质量规划

1)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坚持不懈地搞好生态环境建设是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市域内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会吸引更多的游客,直接或间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目前市域范围内总体生态环境虽然十分良好,但在局部区域也存在着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和注意。

进一步改善空气环境质量的主要对策是,改变能源结构,大力采用清洁能源。具体表现为:做好废气、粉尘污染的控制和治理,关停不能如期治理达标排放的企业;淘汰报废尾气超标的机动车辆;实施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改善空气环境质量。

除个别河段外,目前市地表水的水环境质量总体上良好。进一步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的对策包括:严格贯彻执行《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办法》(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湖北省汉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等环保法规,用法制手段控制水污染。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水量的排放。所有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都要经处理后排放,对排入自然水体的污染物实行总量控制。认真贯彻谁排放标准,实行许可证制度。坚决贯彻政府的相关规定,取缔关停小纸厂等15企业,发展无污染和少污染行业。

对各种生活垃圾、工业部门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收集后统一处理,建立以卫生填埋为主的垃圾处理场。

对陆地生态系统,当前主要任务是加大植树造林的力度,防止毁林开荒并做好退耕还林还草工作,严禁在25以上坡地上耕作,防止水土流失。市政府要积极慎重处理城市化工作,有计划地将部分土地承载过重地的农业人口转移到其它产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土地资源价值高的地域发展高产集约化农业和生态农业,改变过度消耗土地资源以获得高经济效益的传统模式。

2)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尽管化肥、农药的使用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但过分依赖化肥和滥用农药却给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大力提倡使用农家肥、有机肥、秸杆还田,保护和提高土壤肥力,尽可能降低化肥、特别是氮肥的使用量。改善农田条件,为害虫天敌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选种抗病性强的品种,使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杜绝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创建绿色生产基地,向广游人供应各种绿色产品。

3)自然灾害的预防措施

市气象部门要为旅游管理部门提供科学的气象资料,特别对可能给旅游活动活动造成危害的灾害性气候作出准确的预报。在发生暴雨洪水时,旅游部门要关闭山地地景区,严禁游客到有危险的景点旅游。各旅游景区要指派专人收集气象资料,对可能出现的意外事故有应急救护措施。

4)地方病、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身体健康是保证游人愉快地完成旅游的基本条件。旅游部门要千方百计保证游人身体健康。有关部门对已得到控制或根除的地方病仍要高度警惕,进一步消除致病隐患,提高全民卫生意识,不使地方病再度出现。各旅游景点以及直接面对游人的餐饮、饭店等相关部门要有高度卫生意识,向游人提供卫生合格的食品,对各种餐具、食品进行消毒来菌,保证各种卧具、洁具不带病原微生物,防止传染病的发生,保证游人身体健康。

(三)旅游景区生态环境建设的措施

要在保证重点的前提下,按生态环境建设目标的要求,确定各个景区生态环境建设的措施和重点建设项目。市域范围内的生态环境质量的保护建设不属本规划范围。

1.陆地生态系统的整治恢复与提高

市年降雨量的偏低,土壤相对瘠薄,极大地制约了森林生态系统的改善。许多景点树种单一,郁闭度低,有的地方有水土流失的问题。因此,建议起动陆地生态系统的整治恢复工程,对于林木稀疏和水土流失的景区加大植树造林力度,退耕还林还草,保护水土,涵养水源,绿化美化环境。建立陆生生态系统环境保护与监测管理站(点),其分布如表83

 

旅游景区陆生生态系统监测站(点)分布

83

旅游景区

监测站(点)分布

建设期

白水寺帝乡怀古区

白水寺小区

近期

瀴水湖观光度假区

青龙山小区

近期

雕龙碑史迹探源区

大阜山小区

中期

白竹园森林旅游区

白竹园小区

近期

牛心石小区

近期

唐子山休闲观光区

唐子山小区

近期

2.生活污水处理措施

市旅游业正处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但总体上游客人数较少,污水排放量不大,因此宜采用小型污水处理设施。污水排放量超过100m3/日的采用循序批式反应器(SBR)处理,排放量低于100m3/日的采用生态工程方法或地理式一体装置进行处理。规划未列出的其他景点及餐饮点废水也以生态工程方法或地埋式一体化装置进行处理。旅游景区污水处理设施规划如表84。入住城区的游客所产生的废水纳入市政污水处理系统,不在本规划之内。

 

旅游景区及集散地污水处理设施

84

时间

分布地点

污水排放量m3/

处理方式

用地(m2

白水寺

18

生态工程

1000

吴店镇

77

生态工程

4000

瀴水湖

15

生态工程

1000

熊集镇

44

生态工程

3000

白竹园

11

生态工程

1000

新市镇

44

生态工程

3000

唐子山

10

生态工程

1000

太平镇

77

生态工程

4000

雕龙碑遗址

6

生态工程

1000

鹿头镇

33

生态工程

2000

 

 

 

白水寺

37

生态工程

2000

吴店镇

156

SBR

5000

青龙山瀴水湖

31

生态工程

2000

熊集镇

89

生态工程

5000

白竹园

23

生态工程

2000

新市镇

89

生态工程

5000

唐子山

21

生态工程

2000

太平镇

156

SBR

5000

雕龙碑遗址

13

生态工程

1000

鹿头镇

67

生态工程

4000

白水寺

101

SBR

5000

吴店镇

431

SBR

5000

青龙山瀴水湖

84

生态工程

5000

熊集镇

246

SBR

5000

白竹园

62

生态工程

4000

新市镇

246

SBR

5000

唐子山

56

生态工程

3000

太平镇

431

SBR

5000

雕龙碑遗址

34

生态工程

2000

鹿头镇

185

SBR

5000

3.固体废弃物处理措施

对旅游区及集散地的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不可降解部分(如金属、塑料等)回收交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处置,无机成分含量高的部分(如粉煤灰等)作建筑材料或铺路。而剩余的可降解部分(如废纸、食物残渣等)用卫生填埋法或生态工程法就地处理。卫生填埋处理的基本方法是选择渗透性差的土质(或加防渗材料),在其上堆置生活垃圾,并覆盖生土压实,渗滤液收集处理,完全填满后恢复植被。生态工程处理类似于卫生填埋,其基本方法是在垃圾处理场的底部加防渗和阻断材料作衬里,起防渗隔离作用,防止垃圾滤液对地下水的污染。而后在填埋场上重建以植物为主体的土壤——植物生态系统,并形成可重新利用的土地资源。废弃物较少的经堆肥处理后还田用作农业土壤。具体规划如表8—5。表中未列出的餐饮点,其废弃物也作堆肥处理。入住城区游各产生的废物纳入市政废弃物处理系统,不在本规划之内。

旅游景区及集散地固体废弃物处理措施

8—5

时间

分布地点

废弃物(kg/日)

处理方式

用地(m2

白水寺

92

堆肥还田

1000

吴店镇

143

堆肥还田

1000

瀴水湖

87

堆肥还田

1000

熊集镇

82

堆肥还田

1000

白竹园

55

堆肥还田

1000

新市镇

82

堆肥还田

1000

唐子山

52

堆肥还田

1000

太平镇

143

堆肥还田

1000

白水寺

193

堆肥还田

1000

吴店镇

300

堆肥还田

2000

瀴水湖

162

堆肥还田

1000

熊集镇

172

堆肥还田

1000

白竹园

115

堆肥还田

1000

新市镇

172

堆肥还田

1000

唐子山

109

堆肥还田

1000

太平镇

300

堆肥还田

2000

白水寺

515

堆肥还田

3000

吴店镇

801

堆肥还田

5000

瀴水湖

431

堆肥还田

3000

熊集镇

459

堆肥还田

3000

白竹园

308

堆肥还田

2000

新市镇

459

堆肥还田

3000

唐子山

308

堆肥还田

2000

太平镇

801

堆肥还田

5000

规划中的污水、固体废弃物处理设施主要针对旅游景区及集散地的游人及直接为旅游服务的人口,景区所在城镇的其他常住人口的污水、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措施参见相关城镇的环境保护规划。

4.环境卫生设施建设

在旅游区人集聚的景点、食宿点设置各种果皮箱、垃圾箱,收集各种废弃物,并依实际需要建设不同类型的厕所,一为公共厕所,即标准的水冲卫生厕所,在一些条件受限制的地方设免冲厕所,粪便收集后集中处理。二为生态厕所,水冲粪便先经厌氧处理,沼气回收利用,处理液再经地埋式一体化装置处理,而后渗入山林作为植物营养物。

5.近期重点实施的生态环境整治与保护工程

1)青龙山植被改造工程

环绕瀴水湖的青龙山虽然植被面积大,但林相单一,结构不合理,远不能满足旅游景区对森林的需要。应对目前林木结构加以改造,形成新的森林景观。具体目标是在易于造成水土流失的陡坡营造附着力强、固土固沙的生态林;在肥力高、坡度平缓的山坡地建设以茶叶、柑桔为主的经济林;在游道周围和景点建设景观多样,观赏价值高的景观林。这样可以把森林生态系统建设成景观优美、经济高效、生态功能良好的,对瀴水湖有良好保护功能的系统。

2)瀴水湖景区污水处理工程

瀴水湖目前已建有一定数量度假村,具有一定的游人规模,并相应有一定数量常住人口。但目前污水并未得到处理,而是直排入湖,种种迹象表明已对水体产生一定的影响,必须加以重视,否则会带来严重后果。总体上要实行污水的达标排放和对污染物的总量控制。根据景区复杂的地形,可根据实际情况按三种方式处理。截污集中式处理。具体方法是沿湖铺设统一的截污干管,所有能进入这个管网的污水先经地埋式一体化处理以后再排入统一管网,干管收集的污水引到坝下统一以SBR方法进行处理。达标后排入滚河。景区大多数度假村污水都用此法处理。不能纳入排污管网的少量污水,可就地以SBR法处理,再经沙滤,达到类以上的排放标准后排入瀴水湖。有条件的地方也可经SBR法处理后作为山林的灌溉用水。尽量减少进入瀴水湖的营养物,保持水质的高质量。

3)白水寺污水处理工程

白水寺目前污水处理系统可用生态工程的处理方法,其流程如下:

                           暗管

分散的洗浴、卫生间、餐饮污水集水井地理式体化装置土地处理系统(光武山山脚下森林)农田

经过处理,其所产生污水可全部用于农田灌溉,既满足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又为农业生产提供有机肥。

二、野生动物保护与合理利用规划

(一)各类野生动物的生境现状

由于50年代的全民大办钢铁,森林砍伐殆尽,加上无节制的狞猎捕杀以及农药和空气污染,野生动物种类逐渐减少,有的已面临绝迹和已绝迹:如豹、狼等。

野生鱼类主要代表种类有:乌鱼、鲫鱼、鲶鱼、白鱼、参鲦、泥鳅、黄鳝等,主要生活于溪流、水库、湖泊。

野生两爬类主要代表种类有:青蛙、蟾蜍、水蛇、乌梢蛇、蝮蛇、乌龟等,主要生活于溪边、湖泊边。

野生禽类主要有:喜鹊、乌鸦、麻雀、老鹰、斑鸠、八哥、雉鸡、鹭鸶、灰喜鹊、猫头鹰、杜鹃、啄木鸟、家燕等,主要生活于山间、林地、田边等。

目前得益于生态资源的保护和大面积的绿化,一些野生动物的种类数量有所回升,但如果保护不力,可能会出现各类数量下降,栖息环境、捕食和繁衍规律破坏等问题。

(二)野生动物价值分析

物种的多样性是保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是持续利用动物资源和繁殖驯化、育种的源泉。境内野生脊椎动物多达150余种,其中国家级野生保护动物有:貉、花面狸、豹猫、猪獾、华南兔、红白鼯鼠、苍鹭、戴胜、啄木鸟、喜鹊、画眉、红嘴相思鸟、乌梢蛇等60余种。由于市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适宜的气候,特别是保存有良好的亚热带森林,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为适度开发动物为主体的景点和研究繁殖驯化提供了有利条件。许多动物物种还具有实用价值,通过驯化繁殖可作为药用原料和观赏、科学观察研究对象等。

(三)野生动物保护规划

1.保护的意义与目的

市动物资源丰富,有较完整的生态系统。保护野生动物资源是为了研究生物生物物种多样性、典型性以及尽可能延缓它们的灭绝速度,为人与动物共同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优良的生态环境。

2.保护的措施

1)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对侵占或者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行为,每个公民有权检举和控告,增强全民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2)按照国家颁布的《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捕猎动物。

3)以国家法律法规为指导,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关的保护条例。

4)开展动物物种多样性普查,尤其是对人迹罕至的森林地带应组织人员进行科学考察,不断发现和保护新的物种。

5)在景区内,应当采取措施预防、控制野生动物对游客可能造成的伤害,保障游客的安全。

6)在开展旅游的同时,应加强对游客进行生态观教育,宣传保护生态系统的重要意义,并采取可行措施。

(四)野生动物合理利用规划

1.合理利用原则

根据国家对野生动物实行加强资源保护、合理开发利用的政策,结合市野生动物资源的实际情况,制定野生动物合理利用的原则如下:

1)对有一定数量且具有经济开发价值的动物,要有计划、限量地活捕圈养、驯养和繁殖。

2)对驯养野生动物的食物来源,必须严格按照各类动物饮食营养结构需求有计划地配给。

3)驯养场要在有关专家对环境设施等进行论证之后才能使用。

4)要对投入、产、供、销进行市场调查和经济核算。

5)对种群数量稳定的或正在增长的种群,应按其增长度或环境容量的1/4进行猎捕,决不可超过其增长率。。

6)人工驯养繁殖的种群应定期与野外种群或异地的人工驯养种群进行个体交换,以免人工驯养种群退化。

2.动物驯养繁殖基地建设规划

1市动物驯养繁殖基地要坚持合理利用的原则,基地选址于白竹园寺森林公园,以驯养鸟类为主,开始进行小规模试验性人工驯养,了解习性,摸索方式,掌握经验,然后再逐步大规模养殖。并且尽可能维持和营造鸟类动物动物适应生存的环境。

2)对饲养和管理人员应经过严格的培训,达到一定的养殖技术方能上岗。

3.野生动物的开发利用

在对于野生动物开发利用方面,应尽可能真实、自然和多样 ,必须突出动植物和周围环境的协调性,让旅游者更便于到大自然中去欣赏、观察不受人为约束的各种野生动物。但以野生动物为对象的狩猎活动对野生动物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在生态旅游区域内,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对景区实行功能分区,对旅游活动进行空间限制,将旅游的负作用减至最低点。

1)建议在白竹园寺森林公园以水鸟类为主的鸟语林可采取自然生态环境下半开放的形式网养。如:鸳鸯、天鹅、野鸭、白鹤、白鹭、普通秋沙鸭等,最好网养本地现有的土生种类繁衍于自然生态环境中。

2)在瀴水湖兴建鱼类和两栖类动物养殖基地,主要养殖一些具有经济价值、科研价值和观赏价值的种类,如:红锦鲤、鲴鱼、鲳鳊、王锦蛇、黑眉锦蛇、蛙类等。

3)在瀴水湖小岛兴建兽类野生动物养殖基地,主要养殖以梅花鹿、猴等为主的兽类。

三、植物保护与绿化规划

(一)植物价值分析

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地带,森林植被兼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的典型特征,特别是以白竹园寺森林公园为代表的森林生态系统。境内群山绵延,气候温湿多雨,具有均和协调的生态环境,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境内植物资源丰富,共有维管植物约1309601600种,其中木本植物98237536种,草本植物约1000余种,国家级保护植物12种(见附表四),一级的有2种:水杉、银杏;二级的有10种:篦子三尖杉、黄杉、香果树、鹅掌揪、杜仲、胡桃、水青树、大果青杆、厚朴、桢楠。药用植物约150余种,其中包括生地、桔梗、紫胡、半支莲、百合、灵芝、何道乌等,在白竹园寺森林公园内还分布有大面积的刚竹和造型奇特的岩松。

(二)植物保护规划

1.保护的意义和目的

1市内植物资源(尤其是果树)十分丰富,白竹园、青龙山、光武山森林生态系统比较完整,是生态旅游和研究生物多样性及植被自然演替规律的理想场所,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保护价值。

2)保护植物资源,有利于合理开发利用药用植物、观赏植物和经济植物。

3)保护植物资源,是合理开发旅游资源,逐步实现以旅游养护,护游并举的需要。

2.保护的措施

1)加大国家有关自然资源保护的法律和法规的实施力度,以法律法规为指导,根据市具体情况制定相关的保护措施。

2)不断改善和加强管理机构建设,保证有关保护措施在各级领导、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并在基层组织贯彻实施过程中保持其连续性和有效性。

3)加强基础研究,为植物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4)充分发挥各种宣传媒介作用,对外扩大影响,对内使各项保护措施深入人心。在开展生态旅游的同时,加强生态教育,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5)多方筹措资金,保证各项保护措施的实施。

(三)绿化规划

1.绿化规划的原则

根据国家对植物实施加强资源保护,合理开发利用的政策,结合市植物资源的实际情况,制定植物合理利用规划的原则。

1)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思想,建立以白竹园植被为主体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为特色的生态园林系统。

2)按照植被演替的一般规律,合理选择绿化结构的种类,进行景区各类植物群落结构的改造和完善,设计具有良好发展趋势的多功能的风景林与经济林相结合的体系。

3)注意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合理配置和自然过度,以人工植树造林为主,根据造林地立地条件,遵循适地适树原则,以本地树种为主,适当引进外来品种,既充分考虑绿化材料及其配置艺术与水体、山石、道路、建筑物在形、姿、质、色等方面的合理组合,又注意绿化对人文景观深刻文化内涵的提示和意与形的完美协调和统一。

4)景区绿化在突出旅游观赏价值的前提下,应从物种多样性价值体现出发,充分发挥综合作用。

2.植被现状与植被覆盖率规划

1)植被现状

市现有土地面积为3277km2,林业用地124.3352万亩,有林地面积达108.4425万亩,宜林荒山12.0785万亩有待绿化,森林覆盖率为24%

森林植被呈垂直分布,最低海拔在西南部的瓦子岗为70m,最高海拔在东北部的玉皇顶为778m,海拔差异不明显,属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森林植被主要分布在海拔100770m之间。由于长期人为活动,落叶阔叶和常绿阔叶针叶混交自然林,已被针叶马尾松、阔叶栎树人工纯林及落叶、常绿阔叶针叶组成的混交林所代替。主要代表树种有:马尾松、油松、黑松、华山松、湿地松、火炬松、麻栎、青冈栎、栓皮栎、槲栎、白杨、山杨、加拿大杨、毛白杨、意杨、毛泡桐、白花泡桐、女桢、樟树、冬青等。

2)提高植被覆盖率规划

在白竹园森林公园和青龙山的森林涵养地带封山育林。

在丘陵及河谷附近的宜林荒山适当营造经济林。

在坡地营造乔、灌、草合理配置的多种复层林。

在主要休憩地、活动场所和道路两帝增植常绿观赏植物和各种花卉。

加强对已有的和增植的风景林养护和管理工作。

逐步恢复、增加区域范围内地带性植被,强化各类顶极群落特征。

绿化后全县森林覆盖率和植被覆盖率指数将会明显提高,参见表86

86

 

森林覆盖率

植被覆盖率

近期末年2005

30%

55%

中期末年2010

35%

60%

远期末年(2020

40%

70%

3.旅游区主干道、景区、景点绿化规划

依据各旅游区主干道和景区、景点各自然条件、土壤结构和植被特点,进行合理绿化,以自然景观为主的景区,应以保护自然植被为主,适当更新植物种类,最好以栽种乡土树种为主。

1)道路绿化规划

道路绿化重点是连接各景区的主干道,主要绿化线路为:

(唐子山)——市城区——吴店镇

白竹园——新市镇——鹿头镇——市城区——熊集镇

沿公路两侧50m内的空地、山坡,在成片状栽种桃树的基础上,可适当增值以杉科、栎科、樟树为主的乡土树种,还可适当引进意杨、喜树、黄山松等种类树种。

2)河湖岸边绿化规划

瀴水湖、白水湖、沙河水库、牛心寺水库、唐子陂水库等河湖沿岸,条行栽种以垂柳、枫杨、水杉、池杉等为主的柔枝飘拂植物,岸边荒地逐步成片状裁种以柑桔、苹果和茶等为主的经济林。

3)各景区、景点绿化规划

在白竹园森林旅游区现有植被的基础上,增植本地野生植物种类,如在山坡、道路两旁栽种杜鹃、打碗花、鹿蹄草等。兴建具有一定规模的野生花卉植物园。

城区公共绿地建设,可在报国寺、香草亭、黉学、烈士陵园、、浕水公园等,栽种以兰科、蔷薇科、杜鹃花科等植物为主,在烈士陵园现有植被的基础上增植以松、杉、柏为主的针叶树种。

在白竹园兴建以亚热带植物为主的亚热带植物种类园,以本地树种为主,增植保护珍稀濒危植物。如:珙桐、水青树、香果树等。适当引进外来品种,重视增植观赏林木,如:枫林、楸林、毛竹林等。

4.绿化生产基地规划

1)兴建三个年种苗为8万株以上的以木本植物为主的种苗生产基地。根据适地适树原则,要考虑引进种苗,把握技术难易进行统筹安排。

2)在杨垱兴建野生花卉药用植物园生产基地,栽种具有观赏、药用价值高、能适应当地自然环境条件的优良品种。如党参、绞股兰、杜仲、柴胡、芍药等。

3)以结合科普、科研与生态旅游相结合,在白竹园兴建亚热带植物种类园示范基地。采用播种和植苗造林相结合的方式,乔、灌、草相结合,合理搭配树种。

4)在瀴水湖汊浅水区兴建一个水生植物和水生花卉生产基地,以栽种本地乡土水生植被为主,如荷花、眼子菜、苦草、菱角、芦苇等,适当引进外来品种,如:水白菜、黑三棱、花蔺等。

四、文化环境保护规划

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据雕龙碑遗址发掘考证,远在五、六千年以前就有原始氏族部落的先民繁衍栖息在这里。悠久的历史造就了灿烂的文化,众多风景名胜文化古迹经过时间长河的淘洗积淀保存下来,它们的兴盛、辉煌和衰败,蕴含着历史传统的文化信息,这是地域文化精神的内核,从整体上加强对文化环境的保护是十分必要的。

(一)文化环境保护原则

1.文化环境保护与自然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传统的环境保护观念往往只注重对自然的保护,然而历史风貌和文化环境一经破坏,便无可挽回,因此,必须特别重视文化环境的保护,将文化环境的保护与自然环境的保护结合起来。

2.重点保护与系统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重点保护与系统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可以分解为三个层次:

重点保护。市雕龙碑遗址是国家级重点文化保护单位,白水寺、黉学院是湖北省级重点文化保护单位,这些都是最能代表地域特色和文化精髓的,是保护的重点。

特定地段保护。特定地段指的是文物、古建筑、名胜数量上相对集中、规模比较宏大、风貌相对对完整的地区,它包括特定地段内的实物单体及其周围的环境,这些实物单体可能并不是个个都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但它们所构成的整体环境和秩序却反映了某一历史时期、某一特定事物的风貌特色,其价值由此得到了升华。

系统保护。即对整体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全面、立体、综合性的保护。不仅要有单体的保护,还要有整体的地段或风貌的保护;不仅要保护有形的文物、地段等实体内容,还要保护无形的地方诗文歌词、戏剧曲艺、风味饮食、民风民俗、名人轶事、传统产业、民间工艺等历史文化内涵,让几千年历史积淀下来的精神遗产流传下去。

(二)文化环境保护重点及保护措施

1.城镇文化环境的保护与城镇总体规划紧密结合,严格控制旧城区人口增长,积极发展新城区,调整用地布局,适当限制中心城区发展规模,在老城区与新城之间设计一定的生态隔离地带,从整体上保护城镇传统风貌。新的建设必须符合高度控制和视廓控制要求,特别是在文物古迹附近添建,其形式、色调、高度和体量,要与周围的环境气氛相协调。

2.以瀴水湖、白水湖、唐子陂、沙湖、烈士陵水库的水面和岸坡以及青龙山、光武山、白竹园、大阜山、唐子山的山体绿化为重点,严格控制城镇和景点建设用地对山体水系的侵蚀,加强山体保护,留出绿化和开放空间,形成优美的景观视域轮廓线。

3.体现地方特色的诗歌文词、戏剧曲艺、风味饮食、土特产品、传统工艺、风俗民情等,它们有的延存至今,有的已湮没无闻,要以保护和挖掘,建设一些供市民进行传统文化活动的场所。

4.确定单体重点保护单位及其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保护单位划定范围内不得进行违反规定的建设,已有的不符合规定的建设逐步予以拆除、迁移或改造,被不合理占用的,应限制退出;加强对自然景观的合理开发,加强景点建设;重点保护的文化物古迹,以国家《文物保护法》为依据,分级分类采取措施,严格遵守不改变文化原状的原则,根据文化保护和城市建设的需要妥善修缮、保养或迁移,旅游开发中注意保持从观赏点到古迹视线的畅通,并进行四周绿化。单体重点保护对象包括雕龙碑遗址、白水寺、黉学院。

5、特定地段保护体系。选择雕龙碑遗址保护地带、白水寺景区特色突出的地段等,划定为重点保护地段,对该地段的开发建设实施控制,尽量保持该地段的传统特色和原有功能;保护区内严格保持景观原貌,控制地段内新建建筑的形式、色彩、体量应与原有环境特色相协调;整治地段内拆除有碍观瞻的建筑物,限制主要视线范围内建设物高度,加强地段绿化;保护山体、水系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护良好的生态系统,营造美丽的自然风光带。

五、旅游环境容量分析与测算

(一)旅游环境容量分析与测算的方法

旅游环境容量分生态容量、空间容量、设施容量和社会心理容量四类。对于一个旅游区来说,空间环境日容量与设施环境日容量是主要的旅游环境容量分析指标。其中,设施容量为一可变量,因为可通过增加设施供给改变设施容量。空间容量由于受既定旅游空间的制约而较少可塑性,是影响旅游环境容量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市旅游环境容量将根据其五大旅游景区十三个旅游小区的不同情况,主要选取空间旅游容量指标,适当考虑设施旅游容量进行测算。空间旅游容量的测算是在给出各个空间使用密度的情况下,把游客的日周转率考虑进去,即可估算出不同空间的日空间旅游环境容量。同时考虑到旅游临界容量取决于旅游环境和旅游资源承受能力的需要,对空间容量将进行较严格的控制,对单位规模指标的取值宜大不宜小。

空间环境容量测算的方法主要按线路法和面积法。

线路法的计算公式为:C=M/m D

式中,C日环境容量,单位为人次/日;

M供可供游览游道总长度;

M游客人均合理占用游道长度

D日周转率。

面积法的计算公式为:C=W/KD

式中,CD含义同前;

W可供游览总面积;

K游客人均合理占用游览面积。

(二)各景区旅游环境容量分析与测算

1.白水寺帝乡怀古区

1)近期环境容量

白水寺帝乡怀古区包括白水寺、白水湖和古皇村3个旅游小区,总面积29.3km2,近期可供游览的总面积约为100000m2,按人均占用40m2计算,日周转率取3,则近期环境容量为:

100000403=7500人次/

2)中期环境容量

白水寺帝乡怀古区中期将完善并新建一批项目,预计可供游览总面积将增加28000m2,则中期环境容量为:

28000403+7500=7710人次/

3)远期环境容量

估计该景区远期环境容量将在中期的基础上增长10%,则为:

77101+10%=8481人次/

2.瀴水湖观光度假区

1)近期环境容量

瀴水湖观光度假区包括青龙山小区、瀴水湖小区、白鹤湾小区。近期可供游览面积约80000m2,按人均占用面积40m2计,周转率取2,则近期环境容量为:

(8000040)×2=4000人次/

(2)中期环境容量

随着一批旧景点的完善,瀴水湖观光度假区中期可供游览面积约增加40000m2,则中期环境容量为:

4000+40000402=6000人次/

3)远期环境容量

青龙山瀴水湖观光度假区远期环境容量预计将在中期环境容量的基础上增长5%,则远期环境容量为:

60001+5%=6300人次/

3.雕龙碑史迹探源区

1)近期环境容量

雕龙碑史迹探源区包括雕龙碑小区、大阜山小区和沙河小区。根据各景区的特点,雕龙碑小区和沙河小区采用面积法测算旅游环境容量,大阜山小区用线路法测算环境容量。

雕龙碑小区和沙河小区近期可供游览面积为80000m2,按人均占用面积40m2计,周转率取2,则近期环境容量为:

(8000040)×2=4000人次/

大阜山近期可供游览长度为4000m,按人均合理占用游道长度10m、日周转率取3计,中期环境容量为:

(400010)×3=1200人次/

综合上述三旅游小区的环境容量,雕龙碑史迹探源区近期环境容量为:

4000+1200=5200人次/

2)中、远期环境容量

雕龙碑史迹探源区中期环境容量随着旧景点的恢复完善和一些新项目的建成,估计将在近期环境容量的基础上增长20%,远期则基本保持不变。中、远期环境容量为:

52001+20%=6240人次/

4.白竹园森林旅游区

1)近期环境容量

白竹园森林旅游区包括白竹园小区和牛心石小区。根据该景区的特点,采用面积法计算,人均游览面积为2000m2,日周转率取2。白竹园小区和牛心石小区总游览面积约为4000000m2,则近期环境容量为:

(40000002000)×2=4000人次/

2)中期环境容量

随着白竹园森林旅游区中期一批新项目的建成,旅游面积将增加到4900000m2,则中期环境容量为:

49000002000)×2=4900人次/

3)远期环境容量

白竹园森林旅游区远期项目全部修建完毕,旅游服务齐全,估计日环境容量将在中期基础上增长10%,则远期环境容量为:

49001+10%=5390人次/

5.唐子山休闲观光区

1)近期环境容量

唐子山休闲观光区包括唐子山小区和桃花苑小区。近期开发程度不高,可供游览面积约60000m2,按人均占用40m2、日周转率取2计,近期环境容量为:

(6000040)×2=3000人次/

2)中期环境容量

中期该景区将有一批项目建成,旧景点也已基本恢复,预计中期可供游览面积约为80000m2。则中期环境容量为:

3)远期环境容量

远期随着项目全部修建完毕,估计旅游环境容量将在中期的基础上增长10%,达到4400人次/日。

综合以上五大景区的日环境容量,近期年可游览天数按210天,中、远期可游览天数按240天计,市旅游环境容量为下表所示。

87

时间

日容量(人次/日)

年容量人次/

近期

23700

4977000

中期

28850

6924000

远期

30810

7394400

 

 

第九章  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旅游服务设施包含旅行社、宾馆(饭店)、餐饮、购物、咨询、医疗及救护、公共信息标志(识)图形符号等设施。旅游服务设施。旅游服务设施的设计和建造应始终坚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并与本地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客源市场的开发协同共进。

一、旅行社

(一)现状分析

市现有施行社1家,导游从业人员10人。另外,白水寺、白竹园、瀴水湖等景区设有接待机构,正式接待人员10余人。

目前进入市境各旅游景区的游客大多数是直接前来,或是由襄樊市城区旅行社承接,或是由会议主办单位或政府接待部门组织接待。

市施行社发展滞后的现状,不仅束缚着市旅游产品的推广和客源市场的拓展,而且也制约着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二)需求预测与建设规划

1.需求预测

旅行社的数量和导游的人数取决于总游人量的增长。参照1999年全国经旅行社承办接待的国内城镇游客占国内城镇游客总人数的8%这一比例,根据市未来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趋势,设定经市旅行社承接的游客人数占总游客人数的9%,预计在近期末年的2005年将接待的49万游客中,约有4.41万人次由旅行社承接;在中期末年的2010年接待的89万游客中,约有8.01万人次由旅行社承接;在远期末年的2020年将接待的241万人次游客中,约有21.69万人次由旅行社承接。按每一个导游年接待游客500人测算,到2005年导游人数应达到88人左右;到2010年导游人数应达到160人左右;到2020年导游人数应达到433人左右。如表91所示。

市近、中、远期末年游客规模与导游需求预测

91

指标         年份

2005

2010

2020

  

总游人量(人次)

490000

890000

2410000

依据本规划第三章客源市场规模预测数据

有组织接待的游人数(人次)

44100

80100

216900

设定经旅行社承接的游客人数占来访总游客人数的9%

导游需求人数(人)

88

160

433

设定每一个导游年接待游客500

说明:2005年总游人规模为4851万人次,其平均值为49.5万人次,取49万人次;

2010年总游人规模为8593万人次,其平均值为89万人次,取89万人次;

2020年总游人规模为221261万人次,其平均值为241万人次,取241万人次。

2.建设规划

规划近期内在加强市旅行社建设的同时,再新建35家骨干旅行社,力争到近期末年全市的骨干旅行社总数达到46家。

(三)建设要点

1.坚持市场导向原则,积极推介本地旅游产品和开拓客源市场。旅行社是联结游客、景区(景点)、饭店的纽带,是旅游产品的销售者和客源市场的开拓者、组织者。旅行社企业的发展,应紧密依托本地旅游产品资源,根据消费者的需求,积极引导、刺激消费者的消费兴趣,不断开发本地、周边地区乃至省内外的客源市场,提高本地旅游产品的知晓度或知名度。

2.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积极开发旅行社企业的人力资源,促进旅行社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培训、进修等多种途径,培养高素质的导游人才和管理人才,将旅行社塑造成具有竞争活力的学习型组织,进而提高旅行社的服务质量,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

3.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旅行社。重点是积极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下岗职工、分流人员兴办旅行社,活跃旅游市场。

4.加强市域内外旅行社的协作,共同开拓市场。不仅要加强市域内的旅行社企业之间以及与襄樊市城区及市辖其他县市旅行社企业之间的协作,而且还要加强本地区旅行社企业与省内外、周边省份旅行社企业之间的协作,谋求共同发展。

二、饭店(宾馆)

市的住宿设施在规划期内包括饭店(宾馆)、度假村、疗养院、旅社(家庭旅馆)、青年旅舍、农家旅馆等类型,其中以饭店(宾馆)为主。饭店(宾馆)规模以中小型为主,其档次结构近期按高、中、低136的比例确定,中远期调整到154。其中,高档指三星级饭店;中档指二星、一星饭店;低档指未评星的饭店、宾馆、旅社(家庭旅馆)、青年旅舍和农家旅馆。

(一)现状分析

市有关部门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全市现有大小宾馆、饭店近100家,其中中等以上规模饭店、宾馆18家,总床位数2000余张,主要分布在城区以及熊集等城镇。市现有旅游涉外饭店9家,星级宾馆3家,床位数671张(见表92)。

市星级宾馆情况统计

92

宾馆/饭店名称

床位数(张)

分布地区

等级

金谷宾馆

126

市城区

★★

浕水宾馆

249

市城区

★★

宾馆

296

市城区

★★

   

671

 

 

资料来源:襄樊市旅游局

(二)需求量预测

1.近期(20012005年)

目前,襄樊市域外的过夜旅游者在襄樊市境的人均停留时间一般为2天左右。据《99湖北省旅游统计》(1999年)资料显示:襄樊市一日游旅游者人数占旅游者总人数的7.4%,过夜旅游者占旅游者总人数的92.5%。在过夜旅游者,停留12天者占82%,停留34天者占14%,停留56天者占3%,停留78天者占0.45%,停留9天以上者占0.30%。参照襄樊市的上述统计数据,结合市旅游业的未来发展前景,考虑目前大众休假制度特点与假日观光度假旅游为主,设定市近期末年过夜旅游者人均停留时间为2天,2005年旅游者总人数取43万人次,留宿率取50%,全年可游天数取210天,床位平均利用率取55%,按床位计算公式:

床位需求量=(全年游人总数留宿率游人平均住宿天数)/(全年可游天数床位平均利用率)

则近期末年床位需求量为:

49000050%2/21055%=4242.42张,取4000张。

2.中期(20062010年)

随着市旅游产品的进一步深度开发、旅游产品结构的优化,以及旅游宣传促销推广力度的加强和未来大众化旅游消费需求的更趋高涨,市旅游产品在中远期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度将会更进一步增强,旅游者人均停留时间也会相应增加或延长。设定中期市过夜旅游者人均停留时间取2.5天,留宿率取55%,全年可游天数增加到240天,床位平均利用率提高到60%,则中期末年游人总量达到88万人次时,床位需求量为:

89000055%2.5/24060%=8498.26张,取8000张。

3.远期(20112020年)

远期末年游人总量取239万人次,游人平均停留时间取3天,留宿率取55%,全年可游天数取240天,床位平均利用率取60%,则远期末年床位需求量为:

241000055%3/24060%=27614.58张,取25000张。

规划期内近、中、远期末年的床位需求量和客房需求量预测情况如表93所示。

93

游人量人次

留宿率%

人均停留时间(天)

床位数平均利用率(%

全年可游天数(天)

床位需求量(张)

2005

490000

50

2

55

210

4000

2010

890000

55

2.5

60

240

8000

2020

2410000

55

3

60

240

25000

()布局规划

根据本规划第五章关于市旅游发展总体布局的设想,规划期内将重点建设三级六个重点旅游接待城镇。依各城镇接待等级合理布局、建设饭店(宾馆)设施,具体布局情况如表9—49—5和表9—6

近期末年各旅游接待城镇饭店、宾馆布局

94

旅游接待城镇名称

床位需求量(张)

所占比例%

 

2000

50

太平镇(唐子山景区)

560

14

吴店镇(白水寺景区)

560

14

熊集镇(瀴水湖景区)

320

8

新市镇(白竹园景区)

320

8

鹿头镇(雕龙碑景区)

240

6

 

4000

100

中期末年各旅游接待城镇饭店、宾馆布局

95

旅游接待城镇名称

床位需求量(张)

所占比例%

 

4400

55

太平镇(唐子山景区)

640

8

吴店镇(白水寺景区)

800

10

熊集镇(瀴水湖景区)

13600

17

新市镇(白竹园景区)

480

6

鹿头镇(雕龙碑景区)

320

4

 

8000

100

中期末年各旅游接待城镇饭店、宾馆布局

96

旅游接待城镇名称

床位需求量(张)

所占比例%

 

12500

50

太平镇(唐子山景区)

2500

10

吴店镇(白水寺景区)

3000

12

熊集镇(瀴水湖景区)

3500

14

新市镇(白竹园景区)

2000

8

鹿头镇(雕龙碑景区)

1500

6

 

25000

100

(四)建设要点

1.近期建设重点是:对现有宾馆、饭店、招待所、疗养院、家庭旅馆等住宿设施进行改扩建,盘活现有的住宿设施存量,完善软、硬件设施。

2.饭店(宾馆)设施的布局与建设,应统筹规划,坚持游住分离和集中建造的布局原则,选择建设条件好的地带进行规模性建设,以形成优质高效的服务产品。

3.饭店(宾馆)等住宿设施的投资主体和所有制结构应力求多元化,坚持国营、民营、集体、个人一起上的原则。

4.饭店(宾馆)等住宿设施的建设应注重经济效益,并随游人总量的增长和消费水平的变化而逐步扩大规模。高、中档饭店的建设应立项,报主管部门批准,避免出现饭店过剩、发展失衡的局面。

5.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家庭旅馆、农家旅馆、青年旅舍之类的经济等级饭店,促进饭店服务的多元化、大众化,以及饭店供求之间的动态平衡。

6、各种住宿设施(含家庭旅馆)的室内装饰和家具陈设,应体现天然质朴的风格,以营造良好的生态旅游氛围,给游客回归自然的美妙享受。例如,可以就地取材,采用木制和藤制工艺品及家具装饰客房。

7.应以国家旅游局规定的饭店岗位规范为依据,对现有饭店管理进行全面改进,加强服务培训工作,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以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8.注重饭店(宾馆)的宣传促销工作,注重各旅游接待区饭店企业之是的战略联盟,加强饭店企业之间的协作。

三、餐饮服务网点

(一)建设规划

市域各旅游接待城镇、各主要景区现有的餐饮服务网点设施,连同宾馆、饭店、疗养院内现有的餐饮服务设施,其经营能力可基本上满足目前及近期内游客的餐饮需要。但是,考虑到随着来访游客日益增多和游客餐饮消费需求的多样化,为扩大餐饮消费需求和提高游客的满意度,规划近期内在旅游接待城镇重点新建或改建7个骨干风味小吃一条街,在13个旅游小区新建或改建26个具有地方特色的骨干小型餐饮网点。具体情况如表9—7所示。

9—7

旅游接待城镇/旅游小区

骨干风味小吃一条街数

骨干小型餐饮网点数

建设期

 

2

 

近期

太平镇

1

 

近期

吴店镇

1

 

近期

熊集镇

1

 

近期

新市镇

1

 

近期

鹿头镇

1

 

近期

白水寺小区

 

2

近期

白水湖小区

 

2

近期

古皇村小区

 

2

近期

青龙山小区

 

2

近期

瀴水湖小区

 

2

近期

白鹤湾小区

 

2

近期

雕龙碑小区

 

2

近期

大阜山小区

 

2

近期

沙河小区

 

2

近期

白竹园小区

 

2

近期

牛心石小区

 

2

近期

唐子山小区

 

2

近期

桃花苑小区

 

2

近期

 

7

26

 

(二)建设要点

1.餐饮服务网点的布局应力求合理,在城镇繁华地带开发建设风味餐饮一条街或风味小吃一条街,在景区内或附近开发建设小型餐饮网点,以当地特色菜肴、风味小吃吸引游客。

2.餐饮服务网点的服务质量应符合国家关于食品卫生的有关规定,餐具、饮具、厨具应分类存放,应配备消毒设施,禁止使用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一次性餐具(如泡沫、塑料餐具)。

3.餐饮服务网点所提供的名食佳肴,既要保持原有的地方特色,使特色风味食肴形成系列化产品,又要适应绿化消费、保健消费的趋势,大力开发绿色食品,以便多方位地满足游客的消费需求。

四、旅游商品与购物网点

(一)现状分析

市物产丰裕,具有开发特色旅游商品的良好资源条件和深厚的工农业生产基础,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土特产品、干鲜果品、食品饮料、酒产品、水产品、中药材、工艺品等7大产品系列(见表9—8)。现有的旅游商品可基本上满足近期市域内外游客的旅游购物消费需求。

市现有中等以上规模的零售商场近30余家,集留市场近100个,购物场所设施也可基本上满足旅游者的购物需求。

市现有旅游商品种类情况统计表

98

 

   

   

土特产品类

茶、油茶、香菇、草菇、黑木耳、板栗、花生、红X

熊河产油茶具有稳定血压、降低血脂的医用价值,是心血管病人的食疗佳品。

干鲜果品类

桃、梨、苹果、猕猴桃、柿、X、梅、葡萄、人参果、枇杷、木瓜、石榴、柑桔

1998市被中国特色之乡推荐暨宣传委员会评为中国桃之乡

食品饮料类

干野茶、酱板鸭、章陵面粉、麦胚饮料

 

中草药类

野生药(柴胡、百合、山楂等)、家生药(麦冬等)

家生药品种近50种;野生药品种30余种

酒产品类

灵鹿牌黄酒、干白葡萄、野山葡萄、果酒、米酒、蓝带啤酒、蓝力啤酒、干红葡萄酒

 

水产品类

淡水白鲳、大口鲶鱼、叉尾、美国蛔鱼

 

工艺品类

金兰首饰、康东地毯

 

资料来源:市旅游局、《市志》等。

(二)旅游商品开发规划与建设要点

1.开发规划

旅游商品是当代旅游业的重头戏,旅游购物收入是旅游目的地创收创汇的重要来源。此外,旅游商品还是加强对外宣传、推广影响的重要物质载体。因此,为了提高市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应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以及现代经营管理知识,加快旅游商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特别是要重点开发或完善以下系列的特色旅游商品。

1)干鲜果品系列。重点在提高桃等果品产量的同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果品的品质,增加其科技附加值。

2)土特产品系列。重点开发板栗、木耳、茶叶等土特产品,特别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熊河油茶、白竹园玉皇绿茶等名品茶的产量、品质。

3)酒产品系列。依托本地盛产葡萄的资源优势,重点开发葡萄酒系列产品;重点培植蓝带啤酒。

4)食品饮料产品系列。重点开发果汁、果脯、胡萝卜浓缩汁等食品饮料。

5)纪念品系列。依托本地的工业生产技术优势,围绕刘秀与白水寺的相关历史传说故事,积极开发相关的旅游纪念品。

6)纪念品系统。重点培植以金兰首饰为主的工艺品。

2.建设要点

市旅游商品的开发应充分注重依托本地工农业的生产优势,以市场为导向,把旅游商品开发与工农业内部结构调整、优化以及环境保护并举推进,尤其是应注意:

1)依托生态农业的发展优势,大力开发干鲜果品类、土特产品类等旅游商品,利用科技力量提升茶叶、桃等商品的科技附加值、文化含量和品牌形象。

2)以工业结构调整为契机,发挥本地工业生产优势,大力开发与刘秀、白水寺相关的纪念品,并依托科技进步力量提高其品质、品位。

3)旅游商品的开发应坚持国营、集体、个人一起上和高、中、低档一起上的基本原则。

4)旅游商品的开发应注意对环境资源的保护,坚决杜绝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现象发生。如木制纪念品的取材范围应遵守国家相关法规之规定,不得采伐属于国家保护范围内的树种资源,对采伐树种的数量也应进行总量控制。

(三)旅游购物网点建设规划与建设要点

1.建设规划

随着规划期内游客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特色商品的深度开发,为了更好地满足游客的购物需求和扩大旅游商品销售收入,规划近期在旅游接待城镇和重点旅游小区新建或改建13个骨干旅游商品一条街,在13个旅游小区新建或改建18个骨干小型旅游购物网点。具体情况如表9—9所示。

9—9

旅游接待城镇/旅游小区

骨干旅游商品一条街数

骨干小型旅游购物网点数

建设期

 

2

 

近期

太平镇

1

 

近期

吴店镇

1

 

近期

熊集镇

1

 

近期

新市镇

1

 

近期

鹿头镇

1

 

近期

白水寺小区

1

2

近期

白水湖小区

 

1

近期

古皇村小区

 

1

近期

青龙山小区

 

2

近期

瀴水湖小区

 

2

近期

白鹤湾小区

 

1

近期

雕龙碑小区

 

2

近期

大阜山小区

 

1

近期

沙河小区

 

1

近期

白竹园小区

 

2

近期

牛心石小区

 

1

近期

唐子山小区

 

2

近期

桃花苑小区

 

2

近期

  

 

18

近期

2.建设要点

旅游购物网点的建设应注意以下要点:

1)购物网点的布局应力求合理,能有效地维护景观氛围。购物网点的建筑造型、色彩、材质应具有地方特色,力争与景观环境相协调。购物网点的布局不仅应避免与游客抢占道路和景观空间。

2)购物网点应具有本地区或本旅游区特色的旅游商品,种类应力求丰富多样。

3)对购物商品市场实行有序管理。管理部门应在质量、价格、税收、网点实行集中管理,对商业经营从业人员进行有效管理。经营者应佩戴胸卡、亮照经营,不得尾随或围追兜售以及强买强卖,商品价格应明码实价,不得对游客进行价格欺诈。管理部门对购物网点的市场违规事件应处理公正、迅速、记录完整。

五、游客中心

(一)建设规划

游客中心是指设在游客集中的交通口岸、宾馆饭店以及旅游区(点)内的为游客提供信息、咨询、游程安排、讲解、教育、休息等旅游设施和服务功能的专门场所。规划近期在市域重点兴建16个游客中心。其分布情况如表9—10所示。

9—10

分布地区

游客中心数

建设期

火车站

1

近期

长途汽车站

1

近期

金谷宾馆

1

近期

浕水宾馆

1

近期

宾馆

1

近期

白水寺帝乡怀古区

3

近期

瀴水湖观光度假区

3

近期

雕龙碑史迹探源区

2

近期

白竹园森林旅游区

1

近期

唐子山休闲观光区

2

近期

  

16

近期

(二)建设要点

各旅游区内设立的游客中心应按创建优秀旅游区(点)的高标准要求进行创新建设,其建设要点如下:

1.游客中心应设在游客集中的区域,其规模大小应与旅游区(点)接待规模、档次相适应。

2.游客中心办公楼(场所)的造型、色彩、外观应与景观相协调,应有醒目、易于辨认的标志。

3.游客中心应配备专职服务人员,设置专门咨询岗位,职责明确,服务人员应业务熟练,服务热情。

4.游客中心应为游客提供多样化的服务设施和场:(1)设置电脑触摸屏和影视介绍系统;(2)设置专门的旅游咨询服务电话和投诉电话或信箱,公布电话号码;(3)提供专供游客休息的场所和设施。

5.游客中心应提供多方位、多元化的服务:(1)向游客提供旅游区(点)的宣传资料,方便游客能获取旅游区()所有种类的宣传资料(如研究论著、科普读物、综合画册、音像制品、导游图、导游材料等);(2)提供电话、电脑触摸屏等咨询服务;(3)提供旅程线路、游客流量变化信息或节目预告信息等游程信息服务;(4)提供导游、景视介绍等讲解、教育服务。

六、旅游安全设施

(一)旅游安全防护设施

旅游安全防护设施是促进旅游景区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各个旅游景区旅游安全防护设施建设应注重以下建设要点:

1.在白竹园、唐子山等景区山道危险地带设置安全护拦等旅游安全防护设施;在瀴水湖等旅游区段设置水上拉网等旅游安全防护设施,切实保障游客的人身安全。

2.在瀴水湖等以水上游乐为主的旅游景区设置安全广播站,为游客提供旅游安全宣传服务。

3.在室内旅游点配置消防安全设备设施,在白水寺等风景区之类的旅游景区配置防火设备设施,有效地保障旅游景区(点)的旅游安全。

4.在瀴水湖等水上旅游景区(点)配置救护设备设施,切实保护游客的人身安全。

(二)医疗及救护中心

1.现状分析

80年代中后期以来已连续多年被评为湖北省卫生事业建设合格市,目前已形成了市、乡(镇)、村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络,全市共有29家医院,医务技术人员2000余人,医院床位近2500张。现有的医疗服务设施与服务能力基本上能满足旅游者的一般性医疗保健需要,并能对普通疾病和意外事故进行处理。

2.建设规划

为了保障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应在主要景区建立紧急救援体系,以便对求医游客进行紧急医疗救治。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9年批准的《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标准)的具体要求,规划近期内重点创建8家骨干医疗及救护中心,其分布情况如表911所示。

911

分布景区

医疗及救护服务中心数

建设期

白水寺帝乡怀古区

2

近期

瀴水湖观光度假区

1

近期

雕龙碑史迹探源区

2

近期

白竹园森林旅游区

1

近期

唐子山休闲观光区

2

近期

 

8

 

3.建设要点

1)在游客较集中、客源规模较大的景区均应建立专门为游客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疗及救护中心。

2)各景区医疗及救护服务中心均须配备专职医务人员,配备游客常备的药品。

3)各景区医疗及救护服务中心均应具备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处理事故不仅应及时、妥当,而且还应准确、详细地记录处理档案。

4)各旅游景区均应设置救援电话。

5)各旅游景区医疗及救护中心还应与有关就近医院签定专门救护协议,与定点医院共建救护机制。

此外,各星级宾馆、酒店也应参照旅游景区医疗及救护服务中心的建设模式,酌情建立为客人提供医疗服务的小型医务室。

七、公共信息标志(识)物

为了便于旅游者从事旅游消费活动,提高旅游区(点)的旅游服务质量以及游客的满意度,应在各旅游区(点)按照国家颁布的GB10001标准(公共信息标志用符号标准)新建或完善各种公共信息标志(识)物。其建设要点如下:

1.公共信息标志(识)图形符号的种类应力求多样化,既包括各种游览引导标志(如导游全景图、景物介绍牌、标识牌)和旅游交通、住宿、餐饮、医疗服务等指标牌,也包括危险地带旅游安全警告标志(识)、公共厕所引导标识、垃圾桶(箱)标识等,还包括介绍旅游区功能、服务设施等信息的旅游区信息触摸屏(非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内的)。

2.公共信息标志(识)物应合理设置在停车场、出入口、主要路口、厕所、餐饮设施等位置。旅游区内的各种标识牌、景点介绍牌等游览引导标志物设置不仅应位置合理,而且应数量充足。

3.旅游区(点)入口游览导游图、标识牌、景点介绍牌等游览引导标志应美观醒目,中外文文字准确规范,符合国家GB10001标准的规定。

4.公共信息标志(识)物的载体材质,可依据各地各自的条件,既可采用高档木板、不锈钢板、铜板、石材等高档材料,也可采用普通木板、塑料板等一般材料。年接待海内外旅游者人次规模在10万以上的各主要旅游区(点)一般应采用高档材料。

5.公共信息标志(识)物设施的造型不仅要清楚醒目,而且还应注重艺术性和生态性,应力求与景观环境相协调,或者取景造型,对景观产生一定的烘托效果。

 

第十章  基础设施规划

 

一、交通工程规划

(一)规划原则

通过现状调查,分析现有资料,结合城市规划和旅游发展的战略需要,配合旅游景区发展的步骤,主要依托现有的交通设施和方式。在对外交通上,形成便捷、快速的交通网;对内交通上,加强景区、景点间的有机联系,合理布局,根据客流的科学分析,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便利、畅通、多样的交通网络。

(二)对外交通规划

316国道承担着市对外交通的主要任务,同时境内省道寺沙线74.73km市和河南省、随州市连接起来,形成一横一纵的对外主要交通线。根据《襄樊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19962010年)及《市城市总体规划》,中远期将316国道39.89km改建为标准二级路,寺沙线部分路段为三、四级路,近、中期改建为标准二级路。

铁路交通方面,位于汉丹铁路线上,是襄樊至汉口的必经之路,近、中期应加大车站的建设力度,扩大规模,同时配合市内旅游公路交通的发展及旅游线路的开发,使旅游者能在车站停留,并可方便地通往市域内各景点。

(三)对内交通规划

1.建设要点

景区内由主干道、次干道、步游道三组成道路组成。

主干道——连接各景区的交通干道,包括现有的316国道、省道、县道,要求至少达到三级路标准。

次干道——连接各景区主要景点的交通干道,包括部分县道、乡道,要求至少达到四级公路标准;

步游道——连接较近景点、景物的人行小路,平地为块石、条石材质路面,宽12m;低洼地垒高埂为碎石砂路面,宽1.52m;坡地砌石梯级路面,宽11.5m

停车场——大型停车场占地约5000m2;中型停车场占地约3000m2;小型停车场占地约15002000m2。大型停车场包括停车坪、洗车台、加油站、休息室等设施。在远离停车场的分散景点,设停车站点,根据地形环境条件和游客量酌情确定规模指标。

2.主干道规划

省道新X线33.08km 通往雕龙碑遗址及白竹园景区,现为二、三级路,近期改建为标准二级路;X耿线——熊集段21km,通往主要景区瀴水湖,现为三级、等外级路,近、中期改建为三级路。

3.次干道规划

白竹园景区:牛心石——白竹园寺12km现为砂石路,近期配合景区开发,宜改建为四级路;瀴水湖景区内各景点间行车道约35km,现为2.53m宽砂石路,宜改建为四级路;唐子山景区自大门至山腰停车场约3km,改建为四级路;白水寺景区吴店镇至白水寺约1.5km改为三组成路;雕龙碑景区鹿头镇至遗址约1km改建为四级路。

4.步游道规划

桃花苑小区内,结合桃园旅游开发,新建步游道3km;白竹园小区改扩建上山步游道2km;白水寺小区新建步游道1km

5.停车场规划

白水寺景区入口山脚处新建4000m2停车场,白竹园景区入口处新建中型停车场,现有简易停车场3处,各占地1000m2,近期宜改建;瀴水湖景区现有停车场4处,各占地500m2,均属简易停车场500m2,近中期宜改建;雕龙碑景区入口处建一中型停车场。

二、给水工程规划

(一)规划原则

1.因景区水源情况及其发展情况不同,供水系统应建立在现有基础上,因地制宜地设置不同的给水工程;

2.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水资源,严格控制污染,留出保护区域;

3.根据城市规划和旅游发展的需要,合理确定人口规模、生活水平、经济发展等基础上确定供水规模;

4.给水工程应统一规划,分期实施,适应旅游区近、中、远期的发展。

(二)用水量标准及用水量预测

1.根据现有情况及发展需要,确定用水量标准如下:

101

 

 

 

 

综合生活用水量

220/人日

240/人日

260/人日

2.用水量预测

常住人口按总床位需求量乘以60%的开房率计算,按这个标准,则主要旅游接待区域日用水量=床位需求量60%综合生活用水量,其结果见表102

102

近期床位需求量

近期日用水量/

中期床位需求量

中期日用水量/

远期床位需求量(床)

远期日用水量(吨/日)

4000

528

8000

1152

25000

3900

近期每年可旅游天数为210天,中远期每年可旅游天数为240天,则主要旅游接待区域年用水量情况见表10—3

10—3

2005年用水量

2010年用水量

2020年用水量

11.1

27.6

93.6

()水源选择及保护

主要以水库及地下水为饮用水水源。其中熊河水库即为水源,又是景区,因此对其更应加强保护,控制游船数量,采用无污染动力游船,严禁在水库周围堆放有毒物品及废渣。

(四)供水规划

市区现有两座水厂,日供水能力达8万吨,乡镇有小水厂16座,日供水能力达6万吨。近、中期在市区新建第三水厂,使日供水能力增到15万吨。

白竹园景区以地下水为水源,水质好,量足,近、中期能满足旅游发展需要。白水寺位于大洪山余脉的狮子山峰,山下滚河水绕山而流,在寺东南一公里处,有白水湖,水资源较丰富,应注重供水网络建设。

三、排水工程规划

(一)规划原则

1.污水的排放应有利于水环境的保护,不得污染水源地;

2.有计划地兴建污水处理厂,保护旅游区良好设施的作用,使新规划排水系统与原有排水系统合理地有机结合;

4.排水工程设施应置于隐蔽处,或制成建筑小品,和周围环境相协调。

污水量估算

污水量按用水量的80%计。

10—4

 

  

  

  

日用水量

528

1152

3900

日污水量

422

922

3120

近期每年可旅游天数为210天,中远期每年可旅游天数为240天,则主要旅游接待区域年污水量情况见表105

105

2005年污水量

2010年污水量

2020年污水量

8.86

22.1

74.9

()排水规划

城区现为合流制,多为明渠暗沟,中远期逐步改为分流制,建成后景区全部采用分流制,新建一座污水处理厂,规模75m3/日。雨水则依山势、地势排入自然水体。

四、供电工程规划

(一)规划原则

1.结合城镇规模、经济发展的状况、地区现有动力资源的分布、能源结构和电力供应状况等,因地制宜制定供电规划;

2.在预留电力设施上,贯彻节约用地、综合开发、统一建设的原则;

3、充分考虑新建的电力设施运行噪声、电磁干扰及废水、废气、废渣排放对周围环境的干扰和影响。

4、供电工程的供电能力能适应近、中、远期负荷增长的需要,结构合理,便于实施和过渡。

(二)电源选择

主要由襄樊油坊变电站、韩岗变电站供给。

(三)供电负荷预测

城区20007.7kw201518.37kw

(四)供电规划

全市现有220kv变电站1座,110kv变电站3座,35kv变电站11座,所有乡镇全部通电。规划在唐子山景区新建10kv变电所1座。220kv供变电线直通白竹园景区,可保证该景区电力供应充足。

五、通信工程规划

(一)规划原则

1.以满足旅游区发展及区内生产、生活需要为依据,保证服务能力;

2.充分考虑原有设施的情况,充分挖掘现有通信工程设施能力,合理协调新建通信工程的布局;

3.考虑今后通信网络的发展,适应新技术的开发运用,力求多样化;

4.考虑电信设施的电磁保护,和其他为维护电信设施安全的安全措施;同时注意无线通信设施对其他专用无线设备的干扰。

(二)邮政规划

在白水寺、白竹园、瀴水湖景区新建邮政支局。

(三)电信规划

在确保各景区服务设施如饭店等固定电话需求量的前提下,积极发展移动通讯工程,增加移动通讯基站设置,同时在中、远期加强网络建设,能为游客提供便捷的网络通信条件。

 

 

 

 

 

第十一章  旅游业发展的保障体系规划

 

一、体制保障措施

(一)开发体制创新

旅游资源属国家所有,同时,旅游资源又具有不可再生的特点。为了确保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必须建立新型的旅游资源开发体制,以避免资源开发中的盲目性、随意性、掠夺性,防止旅游资源的流失、浪费和破坏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创新的思路是:要对全市旅游资料进行全面普查,制定总体开发规划和年度开发计划;对资源开发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的原则;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必须符合《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要求,经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后方可进行;景区、景点对外经营须经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授牌、发放经营许可证后方可营业,否则,不得对外招徕客人和经营,也不得列入基建计划。

(二)投资体制创新

1.坚持五个一起上的方针,积极支持多渠道资金的投入,正确引导投资方向和投量;

2.对本市范围内的旅游开发建设项目实行归口管理,统一调度,统筹安排,体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原则;

3.涉及旅游方面的所有资金要实行财政专户管理,由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规划要求和建设计划,按轻、重、缓、急的次序提出使用意见,报分管旅游工作的市领导审批;

4.建立旅游开发项目专家评估机构,协助旅游管理部门对旅游开发项目进行审查、论证和评估,以增强政府对投资调控的科学性。

(三)管理体制创新

市旅游局成立于1997年,主要承担政府行业管理职能,负责对全市旅游业进行管理。但从管理体制的角度看,市旅游局的地位不高,权威性不够,领导力度难以到位。我们从下面各景区、景点的领导关系上就可证实这一点:如白水寺风景区属吴店镇政府管辖,为副科级单位;唐子山风景名胜区属太平镇政府管辖,为副科级单位;瀴水湖风景区属市独立机构,为副处级单位;白竹园森林公园属市林业局管辖,为副科级单位;雕龙碑古文化遗址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但隶属于鹿头镇管辖,其管理处为副科级单位。这表明:市各景区、景点的隶属关系比较复杂,领导体制不顺;景区、景点管理体制的分割状态,不利于市旅游资源的统一开发和旅游业的整体发展;市旅游局难以对全市各景区、景点进行统一领导和统一管理,其行业管理作用和政府管理职能不能充分发挥。随着市旅游经济的发展,目前这种体制正在成为旅游业超常规发展的障碍因素,因此需要进行改革、创新和完善。

目标模式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时又符合市实际的统一精干、职责分明、高效权威的旅游管理组织机构和机制健全的旅游管理体制。

基本原则是:

统一性原则。以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为基础,改变各自为政的部门分割格局,集中各部门的相关职能,建立统一的旅游管理机构,形成集中式的管理体制,以利于协调各职能部门的关系,减少管理摩擦。

权威性原则。新建立的旅游管理体制应体现旅游管理机构的权威性,其一是要提高旅游管理部门在政府中的地位;其二是要赋予其相应的职权,以利于旅游管理机构的实施旅游兴市战略和在开发、保护旅游资源,发展旅游经济中真正起到主导作用。

高效性原则。旅游管理机构的设置和旅游管理体制的架构,必须有利于旅游管理机构动作效率的提高,有利于降低旅游管理过程中的旅游管理的效果。

实践性原则。旅游管理机构的设置和旅游管理体制的构架,必须符合现实需要和客观实际,必须是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并且在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完善。

创新构想:

根据市旅游业发展战略的要求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市旅游管理体制应考虑与襄樊市基本一致的体制模式。该体制的职能包括:

能够对全市旅游六要素进行合理的组织和统一协调;

能够对全市旅游资源进行适度、有效的组织开发,促进全市各项旅游活动的开展和各类旅游事业的发展;

能够推动全市旅游经营竞争局面的形成,并能有效地规制旅游市场和维护旅游市场秩序;

能够协调各相关部门的关系,形成统一规划、政府主导、行业协调、社会参与的新的管理机制。

1.机构设置与体制框架

1)在旅游局的基础上组建市旅游业发展与管理委员会。委员会由市领导兼任主任,旅游局攻兼任副主任,其他相关部门负责人兼任委员,统一组织、协调、管理和全面领导全市旅游业的发展事务。委员会下设职能部门,即景区管理部、市场开发部、公关宣传部、园林环保部、饭店与旅行社管理部、旅游商品经营部、财务部、保安部、旅游信息部、旅游投诉中心、市场监管部等。市旅游局作为市旅游业发展与管理委员会的执行机构,具体负责全市旅游业的各项业务管理工作。

2)理顺景区管理体制。在五大主要景区,设立景区管理委员会或景区管理公司,承担景区管理事务和经营性事务。管委会代表当地政府负责编制景区发展规划,负责景区基础设施建设,负责治理、整顿和规范景区环境、卫生、安全、交通、旅游服务、经营秩序等。景区景点的经营则按企业化方式运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景区管委会通过拍卖、出租景区景点经营权,推行股份制,实行联合经营形式,依靠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搞好景区、景点的建设。管理委员会实行双重领导,行政隶属于所在乡镇,业务则由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归口管理与指导。

3)根据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考虑到市旅游业发展的阶段性,现阶段还不宜完全实行政企分开体制。近期内,成立市旅游开发总公司,与市旅游局一套机构两块牌子,局领导兼任总公司负责人,既承担政府管理职能,又从事企业经营活动.该体制只是一种过渡性体制,符合市社会经济尤其是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有利于充分发挥政府在旅游业中的主导作用和旅游资源的集中开发有效利用。目前国内很多地方(包括广东省)都实行着这种政企不分的体制。进入中、远期以后,随着旅游业战略地位的确定和市场机制的建立,现行旅游管理体制应彻底的改革与完善,即将市旅游开发总公司与市旅游局分离开来,市旅游局将不再从事经营性业务,专事政府管理职能,实行彻底的政企分开。

根据市旅游业发展的实际以及近期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框架构想,拟成立的市旅游业发展与管理委员会应具有规格高、权限大、权威性强等特点。它负责对全市旅游业行行决策、组织、指挥、协调、监控等管理职能。这种体制既有利于对全市旅游业实行统一领导、统筹规划和综合协调,又有利于市旅游业向规范化、规模化、深层次、高品位的方向发展。

2.职责范围

市旅游业发展与管理委员会及其执行机构市旅游局的具体职责如下:

1)结合实际,贯彻实施国家、省有关旅游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旅游业发展规划:

2)制定全市旅游业的发展战略并监督实施;

3)实施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编制年度计划;

4)组织实施市域内旅游设施的立项、审批、管理和旅游经营单位的审批申报、财会统计及审计验证;

(5)组织客源市场的开拓、旅游产品的开发和统一宣传、整体促销;

6)根据总体规划,对全市旅游资源的普查、利用与保护以及旅游景点等实施规范化管理;

7)协调处理旅游工作中出现或涉及的种种重大问题,提出解决意见并监督有关部门执行;

8)直接管理市域内著名景区,任命其负责人;

9)直接领导市旅游企业集团,在实行股份制改造后,以国有股份持有者身份发挥作用,监督、考核其负责人,保障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10)组织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资格考核等工作;

11)根据有关旅游法规规范企业行为,维护旅游市场正常秩序受理游客投诉,负责旅游区安全、社会秩序和环境卫生管理;

12)对全市所有旅游事业单位实行统一管理;

13)指导和组织旅游行业业务交流与学术研讨活动;

14)及时了解和掌握内外信息,保证旅游信息渠道的畅通;

15)参与襄樊市与中西部经济技术协作区的旅游开发与发展的协作活动。

市旅游开发总公司的职责是:接受市旅游业发展与管理委员会的领导,负责旅游产品的开发,开展旅游产品的促销工作,经营各类旅游配套产品。

二、政策保障措施

(一)旅游业发展的总方针

1.确立旅游业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地位,超常规地发展旅游业。市委市政府提出:大办旅游业,办大旅游业,要把旅游业的发展放在带动市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上来认识,要把旅游业作为带动市域经济发展的核心产业、龙头产业来实行超常规发展,达到建一片景点,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经济的目标,带动相关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全面发展,使旅游业成为推动全市经济良性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2.以旅游业发展为中心,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旅游开发不应只求短期经济效益,而应当注重长远目标,服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旅游开发中应注重环境的保护,注重自然生态与人类社会的和谐,关注区域内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二)政策制定

1.实施旅游兴市战略,充分发挥市旅游资源和地理区位的相对优势,刘秀牌,唱帝乡戏,走文化、生态特色路,做旅游经济大文章。加快旅游业的产业化步伐,努力改善旅游业发展的环境,把旅游业作为全市经济的增长点,以旅游业的兴盛带动全市经济的发展。

2.根据国家旅游扶贫战略和产业政策调整的规定,把旅游开发与扶贫脱困战略结合起来,加紧市域经济结构的调整,鼓励发展旅游相关产业,支持开发旅游相关产品或商品,为市域内贫困人口创造脱贫解困之路,提供生财致富之道。

3.鼓励多种经济成份一起上,广辟资金渠道,完善投入机制,促进旅游事业和旅游经济的大发展。旅游业虽然是政府主导型产业,但仅靠政府一家是难以实现旅游业快速发展的目标的,必须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坚持国家、地区、部门、集体、个人一起上,自力更生与利用外资一起上的方针,实行谁投资、谁开发、谁受益的政策,使旅游产业投入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向多极化。政府主要对那些具有公益性、超前性、导向性的建设项目(重点是相配套的基础设施)进行投资,适度开发。其它项目则通过招商引资,采取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吸引社会资金和外来资金,主导开发。同时还可以申请国家旅游债券项目,建立市旅游发展基金,通过对旅游服务业、旅游景点的租赁、股份合作等方式,想方设法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实行滚动发展。

4.明确界定市域内旅游资源的产权关系,促进旅游资源的合理配置。首先要摒弃旅游资源无价无价论和无产权论的旧观念,通过对与旅游相关的各种动植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等产权的界定,引导经济实体的行为理性化、长期化,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避免恶性竞争导致资源的流失甚至破坏;其次要依据法律法规建立相应的产权交易机制与规则,通过产权产易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可调动不同经济主体开发旅游资源的积极性;第三要通过法律法规对产权权益实施有效保护,禁止各种侵害旅游资源开发经营主体的违法行为,切实保护各经济实体在旅游资源开发、经营中的合法、正当的利益。

5、正确处理好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保障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市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其工作重点在于编制全市旅游总体规划,加强旅游区规范化建设,形成一套自上而下、系统的、规范的管理体系。同时要严格旅游区规划的实施,按照全市总体规划要求,有计划地开发新的旅游景点和线路,推出更多的旅游精品以满足游客的需求,只有这样,其丰富的旅游资源才能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并得到有效的保护。

6.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和旅游企业改革,转变经营机制,实行市场化经营,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行业管理,提高旅游业管理水平,推动市旅游业的超常规发展。

7.在规划的近、中、远期不同的阶段,应根据旅游业发展的实际,制定和调整相关的旅游发展政策和旅游支持政策,如旅游金融支持、旅游财政支持、旅游税收支持等政策,通过全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来促进作为重大支柱产业的旅游业的发展,从而带动全市经济的腾飞。

三、规制保障措施

(一)法规依据

1.国家制定的有关旅游管理方面的法律、行政法规,如《旅游法》(正在制定中)、《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城市规划法》、《文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动植物保护法》、《城市规划法》、《文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动植物保护法》、《森林法》、《水资源法》、《水污染防治法》、《土地管理法》等;

2.国家旅游局及相关部委制定的旅游管理行政规章、行业标准,如国家旅游局制定的《旅游发展规划管理暂行办法》、《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旅行社管理条例》、建设部制定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件实施办法》等;

3.湖北省颁布的地方性旅游法规、行政规章以及湖北省旅游规划,如《湖北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湖北省旅游管理条例》等;

4、襄樊市相关规范性文件,如《襄樊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襄樊市风景名胜区管理办法》、《襄樊市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办法》、《襄樊市文物古迹保护办法》等。

(二)旅游管理规则建设

为了促进和保障旅游业的规范有序、快速发展,市应根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湖北省、襄樊市的相关规范及技术标准,结合本地实际,加快进行有关旅游管理规则的制定及颁行。

主要包括:

市旅游景区管理办法》;

市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办法》;

市文物古迹保护办法》;

市水污染处理办法》;

市旅游用地管理办法》;

市文化娱乐场所管理办法》;

市饭(酒)店、招待所管理办法》;

市旅游商品市场管理办法》;

市旅游广告管理办法》;

市景区景点门票价格管理办法》;

市旅游交通管理办法》;

市旅游从业人员守则》等。

(三)旅游市场秩序维护

旅游市场秩序是旅游业健康发展的保障和前提。市在促进旅游业的开发与发展中,应重视对旅游市场秩序的维护工作,努力为全市旅游业的顺利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具体措施是:

1.加强旅游法规的普法宣传和教育,尤其应加强对旅游经营者及其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提高其守法经营意识。

2.由旅游、工商、公安等机关协调组建,旅游市场警察或执法队严格依法行政,严厉打击损害旅游者利益的不法行为及不正当竞争行为,促进旅游市场的公平竞争,维护各方正当权益,保障旅游市场的良性运行和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四、人才保障措施

(一)旅游业人才需求类型

目前,市的旅游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旅游从业人员数量不多,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人力资本的质量比较低。(如下表)

111

旅游从业人员数量

性别结构

业务结构

文化程度结构

余人

30%

饭店90%

大专以上20%

70%

旅行社0%

高中、中专40%

 

景区10%

初中以下40%

这种情况与日益发展的旅游业的规模扩张不相适应,从而成为市旅游业发展的一大障碍因素。

随着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或龙头产业地位的确立,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需要人才资源的支撑。因为旅游市场的的竞争不仅是资源禀赋的竞争,更是管理和服务的竞争,而人才是竞争取胜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力资本的开发对市旅游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很难设想,随着21世纪旅游业发展高潮的到来,没有足足够人才支撑的市应立足现实,采取多种有效方法开发旅游业人才资源。要根据旅游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的特点和要求,扩大旅游业人才的数量,提高旅游业人才的质量,特别是要加快培养市旅游业发展中急需的景区、景点、饭店、旅行社等单位的中高层管理人才、技术人才以及导游人才等。

市旅游人才需求类型如下:

1.高素质的导游和景区管理人员;

2.高素质的饭店、宾馆、招待所服务人员、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

3.高素质的旅行社服务与管理管理人员;

4.高素质的交通服务、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

5、高素质的电讯服务、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

6、高素质的政府旅游行政管理人员;

7、高素质的商店及娱乐场所服务、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

8、高素质的市场秩序管理人员;

9、高素质的公共安全管理人员;

10.高素质的旅游业领导干部。

(二)旅游业人才需求预测

旅游区雇员人数与旅游区的规模、性质、设施豪华程度、游客数量等因素有关。服务员、帮厨等季节性聘用很明显,而经理、会计、客房服务员、厨师、酒吧工作人员、维修技术人员、景区管理与服务人员等,则相对稳定。不同时期各方面直接从事旅游活动的人才需求(以饭店、旅行社、旅游景区为核心)如下表:

市旅游人才需求预测表

112

需求量(人数)         预测期

类别

近期末年

2005

中期末年

2010

远期末年

2020

 

从业人员总数

3000

6000

18750

服务人员  55%

1650

3300

10313

维修人员  20%

600

1200

3750

厨师      15%

450

900

2812

管理人员  10%

300

600

1875

从业人员总数

286

586

1593

翻译、导游

88

160

433

后勤员工

132

284

773

管理员工

66

142

387

从业人员总数

143

293

796

管理人员

28

58

159

绿化员工

43

88

239

环卫员工

72

147

398

  

 

3429

6879

21139

注:饭店客房与员工比例为11.5

旅行社员工与游客比例为11500

旅游景区员工与游客比例为13000

(三)旅游业人才开发战略

1.制定本市旅游业人才开发规划。规划应具有战略性、指导性,同时应具体、详细,具有可操作性,能充分反映市旅游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近、中、远期)对旅游人才的需求特点和实施策略。

2.确立有效的旅游人才政策。旅游业的发展需要相当数量的人才,尤其是旅游策划、旅游营销、旅游企业管理、旅游服务、旅游信息、旅游工程等方面的人才。市应确立积极有效的人才政策,通过培养人才,引进人才来提高旅游业人力资本的质量。在具体下策方面,一是要重视使用人才,充分发挥其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二是积极为人才的成长创造条件,要在工资待遇、家属安置、住房、子女上学、工作环境等方面,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帮助其解决生活问题,满足其合理要求,为其在市旅游业发展中建功立业创造良好的条件。

3.重视旅游人才的培养与教育。

选派一些优秀的初高中毕业生到旅游学校学习,每年30人左右,主要培养导游、饭店服务、烹饪、旅游外语等方面的中专生或初级旅游业人才。

选派一些优秀的管理人员和高考落榜生,到武汉大学旅游管理系等高校相关专业定向委培、进修、插班或进行成人专、本科教育,主要培养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人才和旅游行政管理干部。

根据国家旅游局和湖北省旅游局关于加强旅游业从业人员岗位培训的具体要求,对现有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全面的在岗培训和对将要从事旅游业的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使每一个从业人员都能达到持证上岗的标准。根据市的实际,在2005年以前,要求持证上岗人数达到70%以上,到2010年以前达到100%。培养方式是参加襄樊市旅游局组织的岗位培训班,进行系统的培训教育,使之达到岗位培训的要求。同时,鼓励从业人员进行自修,参加电大、函大、夜大等学校的学习,不断提高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培养符合现代旅游业发展要求的从业人员队伍。

4.人才资源的利用与管理

为了更好地使用人才,使之为市旅游业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应加强对人才资源的利用与管理。一是要建立市旅游业人才档案和人才信息库,储备、掌握现有的人才资源,定期进行交流、培训和提高,同时不断进行充实、淘汰,建立一个动态的、合理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才系统。二是要建立专家咨询库,聘请多学科的专家定期不定期地为市旅游业发展进行诊断和出谋划策,从而使市旅游业发展与经营管理更具有科学性。

 

第十二章  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一、建设项目投资估算

投资估算项目包括:景点、游娱设施与生态环境保护设施(含旅游道路绿化和景点绿化)、旅游服务设施(饭店、餐饮、购物、咨询、医疗等)基础设施(旅游交通、给排水、供电、邮政通讯)等建设项目和旅游人才培养、旅游市场推广投资项目。各项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的依据或标准除特别注明外,其他均根据市当地的实际情况,并参考国内其他地区的标准进行综合分析设定。

(一)重要景点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项目投资估算

1.重要景点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项目投资估算

121

旅游景区

     

近期

投资

中期

投资

远期

投资

投资

总额

怀

1.完善白水寺景点工程

100

 

 

100

2.完善丽华园景观环境工程

100

 

 

100

3.完善光武祠景点

100

 

 

100

4.新建刘秀纪念馆

 

800

 

800

5.完善白水湖水上娱乐、度假设施

300

200

 

500

6.改善刘秀故里景观环境

100

 

 

100

   

700

1000

 

1700

1.瀴水湖东西两岸山林美化工程

100

50

50

200

2.完善瀴水湖水上娱乐设施

200

 

 

200

3.完善瀴水湖休闲度假岛工程

1000

600

400

2000

4.改造完善鹿苑环境工程

100

 

 

100

5.完善鸟岛、猴岛设施

100

 

 

100

6.改造瀴源禅寺景观环境

60

 

 

60

   

1560

650

450

2660

1.模拟复建雕龙碑文化遗址五大展示区

800

500

200

1500

2.新建中国村落与民居建筑博物馆

 

900

600

1500

3.模建大阜山原始狞猎区

100

 

 

100

4.模建神农采药线及完善沿线景点

80

20

 

100

5.模建沙河仿古捕鱼区

80

 

 

80

   

1060

1420

800

3280

1.改造竹园禅林、塔林竹篁景观环境

120

80

 

200

2.白竹园寺增建伽蓝殿、观音殿

 

400

200

600

3.新建挹爽山庄、鱼戏新荷景点

1700

 

 

1700

4.重建风琴台

100

 

 

100

5.新建葫芦功

80

 

 

80

6.新建半山亭古井亭和黄龙潭、响水瀑观景亭、台

100

80

 

180

7.新增凤凰岭植物构图工程

800

600

100

1500

8.改造玉皇顶景观环境

50

 

 

50

9.新建牛心寺库区水乐园

200

 

 

200

10.改造玉皇顶景观环境

100

 

 

100

11复建保安寨

 

50

 

50

12.新建野营村及森林浴场

300

200

 

500

13完善凝翠苑

 

50

 

50

14新辟黄草苹滑场

60

 

 

60

   

3610

1460

300

5370

唐子山休闲观光区

1.改造唐子山道教景观环境

300

100

100

500

2.重修三消殿、约王殿

300

300

 

600

3.完善唐子陂水上游娱设施

200

 

 

200

4新建桃文化苑

500

 

 

500

5.新建百果文化园

300

200

 

500

   

1600

600

100

2300

   

8530

5130

1650

15310

2.各旅游景区水陆生态系统监测站(点)建设投资估算

12—2                                                        单位:万元

   

水陆生态系统监测站(点)

建设期

投资额

白水寺帝乡怀古区

白水寺、白水湖

近期

60

瀴水湖观光度假区

青龙山、瀴水湖

近期

60

雕龙碑史迹探源区

大阜山

近期

30

白竹园森林旅游区

牛心石、白竹园

近期

60

唐子山休闲观光区

唐子山

近期

30

 

 

 

240

3.各旅游景区与集散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投资估算

12—3                                                        单位:万元

旅游景区、旅游城镇

近期末年

投资额

中期末年

投资额

远期末年

投资额

总投资额

白水寺景区

180

37

17

234

吴店镇

160

37

17

214

瀴水湖景区

160

37

17

214

熊集镇

160

37

17

214

白竹园景区

150

37

17

204

新市镇

150

37

17

204

唐子山景区

150

37

17

204

太平镇

170

37

17

224

雕龙碑景区

150

37

17

204

鹿头镇

170

37

17

224

   

1600

370

170

2140

4.各旅游景区与集散地固体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项目投资估算

124                                                         单位:万元

旅游景区、旅游城镇

近期末年

投资额

中期末年

投资额

远期末年

投资额

总投资额

白水寺景区

170

18

17

205

吴店镇

170

18

17

205

瀴水湖景区

150

16

17

183

熊集镇

170

18

16

204

白竹园景区

160

16

15

191

新市镇

170

18

17

205

唐子山景区

150

16

16

182

太平镇

210

20

15

245

  

1350

140

130

1620

    5.各旅游小区公共卫生设施建设投资估算

12—5                                                         单位:万元

 

项目类别

项目

数量

近期

投资

中期

投资

远期

投资

投资(万元)

白水寺景区

公共厕所

2

10

10

 

20

生态厕所

1

20

 

 

20

免冲厕所

1

30

 

 

30

瀴水湖景区

公共厕所

4

20

10

 

30

生态厕所

2

20

20

 

40

免冲厕所

1

30

 

 

30

白竹园景区

公共厕所

2

20

 

 

20

生态厕所

2

40

 

 

40

免冲厕所

2

60

 

 

60

唐子山景区

公共厕所

2

10

10

 

20

生态厕所

1

20

 

 

20

免冲厕所

1

30

 

 

30

雕龙碑景区

公共厕所

1

10

 

 

10

免冲厕所

1

30

 

 

30

其他环卫设施

60

60

60

180

  

410

110

60

580

6.生态环境整治与保护工程建设项目投资估算

 

126                                                         单位:万元

     

建设期

投资额

青龙山环境改造工程

近期

800

瀴水湖污水治理工程

近期

300

白水寺污水处理工程

近期

500

白竹园污水处理工程

近期

600

  

 

2200

    7.重要景点与生态环境保护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估算

12—7                                                        单位:万元

项目类别

近期

投资额

中期

投资额

远期

投资额

总投资额

重要景点、游娱设施及景点绿化

8530

5130

1650

15310

水陆生态系统监测站(点)

240

 

 

240

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1600

370

170

2140

固体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

1350

140

130

1620

公共卫生设施建设

410

110

60

580

生态环境整治与保护工程

2200

 

 

2200

 

14330

5750

2010

22090

(二)旅游服务设施建设项目投资估算

旅游服务设施建设项目主要包括饭店(宾馆)、餐饮、购物、咨询、医疗等服务设施建设内容,因餐饮网点和购物网点设施建设项目主要由民间投资,故不列入本规划投资估算。

1.饭店(宾馆)服务设施建设项目投资估算

根据本规划第九章93的床位需求量估算值和表949596的饭店布局内容,各旅游接待城镇饭店设施建设项目投资估算如下:

 

 

 

 

128

投资期限

分布地区

床位数(张)

建筑面积指标(m2/)

建筑

面积

建筑面积单价(/m2)

投资额(万元)

 

 

 

 

城区

 

高档

200

8

1600

180

28.8

完善项目

中档

600

6

3600

150

54

低档

1200

4

4800

100

48

小计

2000

 

 

 

130.8

太平镇

 

高档

56

8

448

180

8.06

完善项目

中档

168

6

1008

150

15.12

低档

336

4

1344

100

13.44

小计

560

 

 

 

36.62

吴店镇

 

高档

56

8

448

180

8.06

完善项目

中档

168

6

1008

150

15.12

低档

336

4

1344

100

13.44

小计

560

 

 

 

36.62

熊集镇

 

高档

32

8

256

180

4.61

完善项目

中档

96

6

576

150

8.64

低档

192

4

768

100

7.68

小计

320

 

 

 

20.93

新市镇

 

高档

32

8

256

180

4.61

完善项目

中档

96

6

576

150

8.64

低档

192

4

768

100

7.68

小计

320

 

 

 

20.93

鹿头镇

 

高档

24

8

192

180

3.46

完善项目

中档

72

6

432

150

6.48

低档

144

4

576

100

5.76

小计

240

 

 

 

15.7

   

4000

 

 

 

261.6

 

 

 

 

 

 

 

 

城区

 

高档

240

20

4800

1000

480

新建项目

中档

1200

15

18000

800

1440

低档

960

10

9600

500

480

小计

2400

 

 

 

2400

太平镇

 

高档

8

20

160

1000

16

新建项目

中档

40

15

60

800

48

低档

32

10

320

500

16

小计

80

 

 

 

80

吴店镇

 

高档

24

20

480

1000

48

新建项目

中档

120

15

1800

800

144

低档

96

10

960

500

48

小计

240

 

 

 

240

熊集镇

 

高档

104

20

2080

1000

208

新建项目

中档

520

15

7800

800

624

低档

416

10

4160

500

208

小计

1040

 

 

 

1040

新市镇

 

高档

16

20

320

1000

32

新建项目

中档

80

15

1200

800

96

低档

64

10

640

500

32

小计

160

 

 

 

160

鹿头镇

 

高档

8

20

160

1000

16

新建项目

中档

40

15

600

800

48

低档

32

10

320

500

16

小计

80

 

 

 

80

   

4000

 

 

 

4000

 

 

 

 

 

 

 

城区

 

高档

810

20

16200

1000

1620

新建项目

中档

4050

15

60750

800

4860

低档

3240

10

32400

500

1620

小计

8100

 

 

 

8100

太平镇

 

高档

186

20

3720

1000

372

新建项目

中档

930

15

13950

800

1116

低档

744

10

7440

500

372

小计

1860

 

 

 

1860

吴店镇

 

高档

220

20

4400

1000

440

新建项目

中档

1100

15

16500

800

1320

低档

880

10

8800

500

440

小计

2200

 

 

 

2200

熊集镇

 

高档

214

20

4280

1000

428

新建项目

中档

1070

15

16050

800

1284

低档

856

10

8560

500

428

小计

 

 

 

 

2140

新市镇

 

高档

152

20

3040

1000

304

新建项目

中档

760

15

11400

800

912

低档

608

10

6080

500

304

小计

1520

 

 

 

1520

鹿头镇

 

高档

118

20

2360

1000

236

新建项目

中档

590

15

8850

800

708

低档

472

10

472

500

236

小计

1180

 

 

 

1180

   

17000

 

 

 

17000

 

 

 

 

 

 

21261.6

 

说明:(1)各地区中远期新增床位数系根据本规划第九章表9—3内容测算所得。

     2)高、中、低档饭店的比例根据本规划第九章相关比例设定之规定,近期按136比例确定;中远期则按154比例确定。

3)根据全国平均水平和市的具体情况,设定高档饭店每床所占建筑面积为20m2(含配套设施);中档饭店每床所占建筑面积为15m2(含配套设施);低档饭店每床所占建筑面积为10m2(含配套设施)。近期内建筑面积指标为修缮改建面积高、中、低三档分别设为8m2/床、6 m2/床、4 m2/床。

4)根据全国平均水平和市的具体情况,设定中远期高、中、低档饭店建设造价单价分别为1000/ m2800/ m2500/ m2;因近期床位需求量与现有床位数量基本持平,故近期建筑面积单位为维修改装费用,高中低三档建筑造价分别设定为180/m2150/ m2100/ m2

2.游客中心建设项目投资估算

129                                                        单位:万元

  

 

投资期限

投资总额

火车站

游客中心

1

近期

20

长途汽车站

游客中心

1

近期

20

金谷饭店

游客中心

1

近期

20

浕水宾馆

游客中心

1

近期

20

宾馆

游客中心

1

近期

20

白水寺帝乡怀古区

游客中心

3

近期

60

瀴水湖观光度假区

游客中心

3

近期

60

雕龙碑史迹探源区

游客中心

2

近期

40

白竹园森林旅游区

游客中心

1

近期

20

唐子山休闲观光区

游客中心

2

近期

40

 

游客中心

16

 

320

3、医疗救护服务设施建设项目投资估算

12—10

 

 

投资期限

投资额

白水寺帝乡怀古区

医疗及救护中心

2

近期

50

瀴水湖观光度假区

医疗及救护中心

1

近期

25

雕龙碑史迹探源区

医疗及救护中心

2

近期

50

白竹园森林旅游区

医疗及救护中心

1

近期

25

唐子山休闲观光区

医疗及救护中心

2

近期

50

   

8

 

200

4.旅游服务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估算表

12—11                                                    单位:万元

   

近期投资额

中期投资额

远期投资额

总投资额

饭店(宾馆)服务设施

261

4000

17000

21261

游客中心

320

 

 

320

医疗及救护中心

200

 

 

200

   

781

4000

17000

21781

    (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估算

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包括各旅游区旅游道路建设与给水、供电及邮政通讯设施建设项目。

1.旅游交通设施建设项目投资估算

12—12

建设项目

项目类型

近期投资额

中期投资额

远期投资额

总投资额

主干道二级

完善

6616

 

 

6616

主干道三级

完善

3150

 

 

3150

次干道三级

完善

900

 

 

900

次干道四级

完善

2810

 

 

2810

停车场10

新建

400

200

 

600

 

 

13876

200

 

14076

2.其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估算

12—13

项目类型

建设

类型

近期

投资额

中期

投资额

远期

投资额

总投

资额

给水设施建设(第三水厂)

新建

1800

1700

 

3500

排水设施建设

新建

 

300

 

300

供电设施建设(变电站)

新建

80

 

 

80

邮政通讯(邮政支局)

新建

800

 

 

800

  

 

2680

2000

 

4680

3.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估算

12—14                                                       单位:万元

项目类别

近期投资额

中期投资额

远期投资额

总投资额

旅游交通设施建设

13876

200

 

14076

其他基础设施建设

2680

2000

 

4680

  

16556

2200

 

18756

(四)旅游人才培养项目投资估算

人才培养项目主要包括旅游人才培训基地设施建设、在职职工岗位培训与旅游人才学历教育等内容。

12—15                                                    单位:万元

项目类别

近期投资额

中期投资额

远期投资额

总投资额

旅游人才培训基地

1800

1000

600

3400

在职职工岗位培训(含岗位证书培训)

1600

900

569

3069

旅游人才学历教育

1080

600

400

2080

管理机构建设

400

200

100

700

 

4880

2700

1669

9249

(五)旅游市场推广项目投资估算

旅游市场推广项目投资估算主要包括市场调研、宣传品印刷、人员推销促和媒体广告宣传等内容。

12—16                                                    单位:万元

项目类型

近期投资额

中期投资额

远期投资额

总投资额

市场调研

300

300

150

750

宣传品印刷

150

120

80

350

人员推销促销

600

400

400

1400

广告宣传促销

1200

900

500

2600

  

2250

1720

1130

5100

 

市旅游区建设项目总投资估算

1217                                                单位:万元

投资项目类别

近期

投资额

中期

投资额

远期

投资额

总投资额

占总投资额比重(%

重要景点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

14330

5750

2010

22090

29

旅游服务设施建设

781

4000

17000

21781

28

基础设施建设

16556

2200

 

18756

24

旅游人才培育

4880

2700

1669

9249

12

旅游市场推广

2250

1720

1130

5100

7

   

38797

16370

21809

76976

 

各期占投资总额比重(%

50

21

29

 

100%

预计市旅游开发建设项目投资,估算总额为7.69亿元。

(六)投资结构分析

市旅游开发建设项目由五大类组成,其中景点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基础设施、旅游服务设施是市旅游开发建设的重点。本规划的这种投资项目结构对市旅游开发具有针对性,是符合市实情的,其资金流向基本合理。

市旅游开发建设项目资金,按、中、远三期分期投放,其中,近期投资额约为38797万元,占总投资额的50%;中期投资额约为16370万元,占总投资额的21%;远期投资额为21809万元,占总投资额的29%。这种分期投资结构符合规划各期建设的目标要求。

二、融资战略

实施规划需要政府部门和私营经济共同投入资金。

(一)政府部门的投资

政府部门的投资主要是创造一个良好的旅游环境,负责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对外宣传及市场营销;其它非营利性投入(人员培训、机构建设等)。

(二)私营部门的投资

私营部门的投资主要是总体规划所建议开发的旅游景点、游娱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同时,私营部门也能参与具有潜在的收益的政府部门投资领域(如公路和收费公用设施等)。

(三)融资任务分解的建议

按海外及国内其它省市的经验,我们认为以下项目应由政府部门来承担:

景点、游娱及绿化投入的80%

生态环境保护投入的100%

旅游服务设施投入的10%

基础设施投入的90%

旅游市场推广投入的50%

旅游人才培养投入的80%

私营经济将承担其余部分,主要是在旅游服务设施方面。

三、旅游投资的财务效益分析

我们认为,使用净现值和动态投资回收期两个指标,对市旅游投资效益进行评估能基本满足政府决策的需要。考虑到已有的投资也会带来旅游收入的增长,所以,这里我们进行的分析是投资增量所带来的效益增量。

(一)净现值分析

净现值是一个项目未来净现金流量的现值与原始投资额之差。净现值为正,反映项目可创造新的价值。

1.现金流入预测

年现金流入可根据年游客规模乘以游客人均消费得出。

根据本规划第三章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结果显示:近期国内游客量年均增长15.5%,到2005年,国内游客将达到51.40万人次;中期国内游客量年均增长12.5%,到2010年国内游客将达到90.22万人次;远期国内游客量平均增长10.5%,到2020年,国内游客将达到230.85万人次。

根据本规划第九章对市游客留宿率指标所作的测算,预计市过夜游客人均停留时间近期为2天;中期为2.5天,远期为3天;又据湖北省旅游局2000年编发的有关湖北省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结果显示:1999年全省过夜游客日均花费为390/人,其中市过夜游客一日游人均花费393/人,本地游客一日游人均花费96元,外地游客一日游人均花费352元。参照全省和市的过夜游客人均天花费指标,考虑到市的具体情况,规划市游客人均消费近期为275元,中期为425元,远期为575元。

 

现金流入预测表

1218

时期

年份

游客量

万人次

游客

人均花费(元)

现金流入量

(万元)

2001

24.95

275

6861.25

2002

28.81

275

7922.75

2003

33.28

275

9152

2004

38.34

275

10543.5

2005

44.29

275

12179.75

小计

 

 

46659.25

2006

52.78

425

22431.5

2007

59.38

425

25236.5

2008

66.81

425

28394.25

2009

75.17

425

31947.25

2010

84.58

425

35946.5

 

 

 

143956

 

2011

98.40

575

56580

2012

108.75

575

62531.25

2013

120.19

575

69109.25

2014

132.85

575

76388.75

2015

146.84

575

84433

2016

162.30

575

93322.5

2017

179.39

575

103149.25

2018

198.29

575

114016.75

2019

219.19

575

126034.25

2020

240.30

575

138172.5

 

 

 

923737.5

   

 

 

1114352.75

说明:(1)近期国内过夜游客人均消费取650元,不过夜游客人均消费150元,近期国内游客人均消费取275元;中期国内过夜游客人均消费900元,不远夜游客人均消费200元,中期国内游客人均消费取425元;远期国内过夜客人均消费1100元,不过夜游客人均消费300元,远期国内游客人均消费取575元。

2)考虑到新增投资后,市旅游人数的滞后效应,故可在近期游客人数折扣10%,中期游客人数折扣5%来估计新增投资所带来的现金流入。

2.现金流出预测

现金流出的内容包括:投资、所得税、贷款利息、营业税及附加、扣除折旧的成本费用及利润分配支出等项目。

其中投资现金流出假设在近期、中期、远期各期初年一次性投入。据旅游企业40%的税前收益率,估算除投资外的其他现金流出应为收入的60%减去每年的折旧,再加上每年应交纳的税率为33%的所得税金。其中所得税金为该年旅游营业收入的13.2%,即40%33%

在总投资中,景点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这三项投资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其中近、中、远三期投资总额分别为31667万元、11950万元、19010万元,共62627万元,由于这些投资多属建筑工程,使用周期较长,其折旧年限定为25年,采用直线法折旧,不考虑残值,则年折旧率为4%。由此得出20012005年间的每年固定资产折旧额均为1266万元;20062010年间每年的固定资产折旧额为1744万元;20112020年间每年的固定资产折旧额为2499万元。历年的现金流出情况如下表:

 

现金流出预测表

1219                                                        单位:万元

时期

年份

 

成本费及税金

减折旧

现金流出合计

 

2001

38797

5022

1266

42553

2002

 

5799

1266

4533

2003

 

6699

1266

5433

2004

 

7717

1266

6451

2005

 

8915

1266

7649

小计

 

 

 

66619

 

2006

16370

16419

1744

31045

2007

 

18473

1744

16729

2008

 

20784

1744

19040

2009

 

23385

1744

21641

2010

 

26312

1744

24568

小计

 

 

 

113023

 

2011

21809

41416

2499

60726

2012

 

45772

2499

43273

2013

 

50587

2499

48088

2014

 

55916

2499

53417

2015

 

61804

2499

59305

2016

 

68312

2499

65813

2017

 

75505

2499

73006

2018

 

83460

2499

80961

2019

 

92257

2499

89758

2020

 

101142

2499

98643

小计

 

 

 

672990

   

852632

3.现金净流量预测

    由上述表12—8、表12—19分析预测的结果,即可得出如下现金流量表,见表12—20

现金流量预测表

1220                                                  单位:万元

时期

年份

现金流入

现金流出

现金净流量

 

2001

6861

42553

35692

2002

7923

4533

3390

2003

9152

5433

3719

2004

10543

6451

4092

2005

12180

7649

4531

小计

46659

66619

19960

 

2006

22432

31045

8613

2007

25237

16729

8508

2008

28394

19040

9354

2009

31947

21641

10306

2010

35946

24568

11378

小计

143956

113023

30933

 

2011

56580

60726

4146

2012

62531

43273

19258

2013

69109

48088

21021

2014

76389

53417

22972

2015

84433

59305

25128

2016

93323

65813

27510

2017

103149

73006

30143

2018

114017

80961

33056

2019

126034

89758

36276

2020

138172

98643

39529

小计

923737

673281

250456

合计

1114352

852623

261720

4.净现值

    根据表1220分析预测的结果,贴现率采用五年期贷款利率7%市旅游投资净现值67448万元,表示本规划预测旅游投资将为市新创造67448万元的价值。

(二)投资回收期分析

由于本规划采取分阶段投资的办法,故不适宜采用非贴现方法来计算投资回收期,而应将投资额和净现金流量分别贴现来计算其投资回收期,贴现率采用五年期贷款利率7%。该项目的投资回收期为11年。

本规划投资项目多数属于长寿命的固定设施投资(平均寿命在25年以上),可永久性使用的设施也占相当比重,按30年的投资项目平均寿命周期计算,投资回收期仅占项目寿命的38.13%,因此,它是一个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经济效益良好的投资项目。

四、旅游投资的社会评价

(一)经济影响

1.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

由于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产业,它的发展关联到社会经济中诸多经济部门和非经济部门,因而其产值的不断增长必然会带动相关产业产值的增长和政府对相关部门投入的增加,从而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起推动作用。据世界贸易组织测算,旅游业如直接投入1美元,会给国民经济相关产业或行为带来4.3美元的增殖效益。一个国家的情况是这样,同样,市旅游产业对全市经济的推动也是如此。从旅游产业的发展对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来看,其贡献是指除去旅游业各年度发展中的中间投入之外所新增加的价值,主要包括从业人员的收入(工资、薪水和各种补贴)、现金资产(利润利息与租金)、税收(个人所得税、间接税、公司税)等。旅游业同其它产业相比,由于旅游业的中间投入从总体来说相对较小,因而其附加值也较高,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也更大。

2.创造就业机会

旅游产业的发展对市经济的贡献还表现在为其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WTTC公布的资料表明,旅游部门每增加1个直接就业人员,社会上就能增加5个就业机会。并且与其它产业相比,由于旅游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在同样的资金投入下,旅游业提供的就业机会要比其他产业多。从经济学角度看,就业的增加意味着消费的增长和生产的发展。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在旅游业就业的人数将会不断增长。

(二)社会及文化影响

旅游可能会带来不可低估的社会文化变化,因此,必须对正面影响和负责影响加以仔细权衡。在对旅游资源开发时,必须明确旅游对其带来的正、负面影响及可能后果,要求地方主管部门和当地社区居民参予论证,制定出各方都能接受的旅游规划。

社会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

缺乏相互了解,导致当地社区与旅游者一时无法解决的文化差异;当地文化资源不堪负重,造成枯竭,最终被彻底破坏;当地文化价值削弱或逐渐消失;受外来文化影响,造成传统价值观的迅速改变;非当地人员卷入旅游设施的经营;争夺或过度利用当地的土地和其他资源;出现社会不平等现象等。

以上这些会或多或少地影响传统农事活动、传统的家庭和村寨结构,使社会价值观改变,民间风俗、传统被抛弃,或者在极端情况下会出现娼妓和疾病。当负面影响日益增强时,当地居民会对游客产生反感。

因此,必须让当地社区民众意识到这些负面影响的危害性,并尽可能采取有效方法加以避免。如社区居民参与制定社区旅游发展规划;向游客提供旅游简介,介绍当地文化,尤其是当地风俗习惯,在解说中告诫游客维护当地文化价值;要求游客在参观、摄影、购物等时注意举止适当。

旅游也会带来社会、文化的正面影响,能增加就业机会;增加个人和当地政府收入;社会和经济发生更大的变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得到改善;弘扬当地传统文化;抢救并繁荣当地传统工艺;增加环境保护资金等。

(三)环境影响

旅游业作为一种以观光、休闲为主的产业,丰富的独特的旅游资源和优美舒适的生态环境是旅游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旅游经济的良性发展应努力谋求旅游业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协调发展,不仅要为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感受和体验,提高旅游目的地居民的生活质量,而且还应切实维护旅游者和旅游地居民共同依赖的环境质量,从而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市旅游业的大发展,必将引起景区内游客量、游客逗留时间和旅游活动的增加,同时也势必给环境增加压力。本规划对旅游景区和游客集散地的环境保护制定了专项规划,旨在有效保护市生态环境,如按规划要求实施,必将产生明显的环境效益:

1.有利于促进对市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和持续利用,从而推动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及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既是市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其旅游产品具有较强吸引力和特色的根本所在。要实现市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谋求旅游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融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加强对各种旅游资源的保护,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因而,在旅游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可利用一部分旅游收入投入环境的保护,为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提供资金保障,从而有效地提高环境质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2.有利于培养当地社区居民的环保价值观,减少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恶意破坏。

大力发展旅游业,可以有效地提高市居民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相对减少工业三废及生活垃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对自然的开垦、樵采和过度放牧的破坏性行为,从而教育人民懂得自然资源永续利用的道理,培育发展经济与保护自然环境和各种文化遗迹并重的新价值观。

3.有利于提高旅游者的环保意识,培育其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自觉行为。

旅游业的兴旺使旅游者在领略悠久历史文化遗迹及美好的山川风光的同时,不仅可增长对古代历史知识的了解,而且还能从旅游活动的体验中感受到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武汉大学商学院

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组

 

2001.6

 

 

 

 

 

 

附录一  某市域背景概况

 

(一)位置面积和行政区划

 

1.位置面积

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介于东经1123011300和北纬31403240之间。在地域至界上,市域东西宽53km,南北长78km,北与宜城市交界,西与襄阳县相连。

市全市版图面积3277km2,占襄樊市版图面积的12.26%,占湖北省总面积的1.76%

2.行政区划

市系湖北省县级市,全市现辖12个乡镇、3个街道办、1个开发区、642个村、4173个村民小组。其中,12个乡镇分别为鹿头、新市、太平、杨垱、七方、璩湾、熊集、吴店、王城、兴隆、刘升、平林;3个街道办事处为南城街道办事处、北城街道办事处、环城街道办事处;1个开发区为西城经济技术开发区。

(二)自然环境

1.地质地貌环境

在地质构造方面,境内有两条大型断裂。一条是南部的襄大断裂,从耿集、平林、清潭到随州市境内的大洪山;另一条是北部的大断裂,自随州市境内的万和店,经的新市、太平、杨垱直至武当山。受两大断裂和造山运动的影响,境内中、小型断裂较为发育,褶皱节理甚多。东、南部和东北部,以志留系、云陶系、寒武系、震旦系和震旦亚界地层出露。

在地貌方面,位于我国第二阶梯的东部边缘。境内东北部为桐柏山余脉,南部为大洪山余脉。地形由东北向西南部倾斜,呈马鞍形地带。最高点是东北部鄂豫交界处的玉皇顶,海拔778.5m:最低点是西南部襄、X交界处的瓦子岗,海拔70m,造成水倒流,即由东向西流的特点。随着山河走向,自然形成的低山丘陵、漫岗、河畈三种地貌轮廓分明。

2.水文环境

境内有滚河、黑青河、小黄河、三夹河、莺河、淳河等6条大小系,180多条大小河溪,流域面积3000多平方公里。地下蕴藏的深层、浅层和岩石滞水面积约2000余平方公里,年储量约5亿多立方米,同属中型淡水。

6条水系中,以滚河水系为最大。它发源于大阜山,向西南流经兴隆。再南与昆河水会流,又西流经吴店、梁集、琚湾、蔡阳在楸树井南出境,经襄阳县的张集、孟集,至唐店西注入唐白河,境全长90多公里。有9条支流,145条小溪(内直接注入25条),呈扇形由南北汇入干流。流域面积2317km2,占全市总面积的70%,为境内最大的河流。其支流主要有沙河、熊河、华阳河、优良河、清潭河、伍河、英河、大板桥河、官司沟等。

3.气候环境

属于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热冬冷,春秋温和,四季分明。冬干夏湿,光照充足,无霜期长,雨量适当。但也有寒潮、伏旱、秋旱、秋涝、暴雨、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出现。

在气温方面,全市年平均气温15.2,其中东北部14.9,中部(城区)15.4,南部15.3。在降水方面,是湖北省降水量最少的地区之一,年平均降水量在7501000mm左右,其中东北部和南部降水量为9501000mm,中部为850950mm,西部为750850mm。在霜雪期方面,无霜期多年平均为269天。在风向、风速方面,春夏多东南风,秋冬多西北风;年均风速为2.9m/s

4.植被环境

按照中国自然区划和中国植被区划,湖北省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东部(湿润)常绿阔叶林亚区域,在湖北省森林分区系统中,属于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地带。市现有土地面积为3277km2,林业用地124.3352万亩,有林地面积达108.4425万亩,宜林荒山12.0785有待绿化,森林覆盖率为24%。全市共有维管植物1200余种,其中木本植物300余种,草本植物800余种,药用植物154种,有观赏价值的植物达110种。

(三)人文背景

历史悠久。周时今境属唐国,后属楚。秦时今境内置蔡阳县(治所在今城西的蔡阳铺),属南阳郡。西汉时今境内置舂陵侯国(治所在今吴店镇北的古城),与蔡阳县同属南阳郡。东汉建武五年(29年),光武帝刘秀改舂陵侯国为章陵县。后又置襄乡县,与章陵、蔡阳县分治,均属南阳郡。北魏废襄乡县称广昌县、立广昌郡管辖。隋仁寿元年(601年),改广昌县为县,之名沿用至今。隋时设舂陵郡(治所在),辖、舂陵、蔡阳、清潭(以上均在今市境)、上马、湖阳(以上均在河南唐河县境)6个县。唐武德三年(620年)改舂陵郡为昌州(治所在),蔡阳县并入县。后改昌州为唐州,唐州治所迁沘阳(今河南唐河县),并将清潭县、舂陵县先后并入县。五代、宋初基本沿用唐制。宋至道三年(997年),县属当时全国15路之一——至西路的随州。南宋时,曾为宋金战区。元时属河南江北行中书省襄阳路。明洪武九年(1376年)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属湖广布政司襄阳府。明隆庆四年(1570年),鹿头店(今鹿头镇(后称襄阳道)。抗战时期,属鄂北办事处(后改称鄂北行署等)。抗战胜利后隶属湖北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新中国成立后,属湖北省襄阳行政专员公署。19811198210月,属襄阳地区行署。19831019881月隶属襄樊市。1988年元月撤县,建立市。

(四)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1.人口规模与民族构成

全市现有人口108万人,其中,城区人口28万人。全市人口绝大部分为汉族,所占比重在99%以上,居住在境内的回族、土家族,朝鲜族、黎族、满族、壮族、高山族、蒙古族、彝族、侗族等13个少数民族人口在全市总人口数中所占比重不到1%,约在3000人左右。

2.综合经济实力

改革开放以来,市抓住发展机遇,不断探索特色经济发展之路,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九五期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2.5%,财政收入年均递增17.2%(见表11)。市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县级市中一直保持领先地位,在全省十强县市行列中现居第二位,并有24个行政村进入全省500强明星村行列,有8个乡镇进入襄樊市20个明星乡镇行列。

 

 

1994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和三次产业结构比重

 

11                                                             单位:万元

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万元,现价)

财政收入(万元)

三次产业产值(万元)

三次产业结构比重(%)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94

427300

19257

171600

170300

85400

40.2

39.9

19.9

1995

495600

22201

186500

208640

100460

37.6

42.1

203

1996

563900

29520

202700

216200

145000

35.9

38.3

25.8

1997

655400

35208

225200

234400

195800

34.4

35.8

29.8

1998

751500

42236

247600

284500

219400

32.9

37.8

29.3

1999

186100

46467

244700

332000

239400

30.0

40.7

29.3

资料来源:市统计局

3.三次产业结构

市目前的三次产业结构呈现出二一三格局(见表1—1),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够理想。第一产业,粮棉油等大宗农作物仍是主要种植作物,农业结构单一,产业化程度不高,基础较薄弱,抗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不高,经济效益较低。第二产业,工业企业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仍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结构性过剩较为突出,名牌产品和有一定竞争力的拳头产品较少。第三产业比重低且仍偏重于以传统商业、运输业和服务业为主,新兴的信息咨询、旅游、社区服务等产业形式发展不足,总量不大。

4.城乡居民收入

九五期间,市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成倍增长(见表1—2),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1.1%。从1998年开始,市就已步入小康县(市)行列。

 

19952000年城乡居民收入水平

12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3444

4130

4254

4930

5003

5056

1607

2210

2554

2711

2521

2715

资料来源:市统计局

5.工农业产品

九五期间,市的工农业生产都获得了较快的发展。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食品加工业为龙头,以纺织、机械、化工、轻工、建材为重点的支柱产业体系,培植了金兰首饰、楚虹化肥、章陵面粉、君子卷烟等一批精品名牌产品。市是全国商品粮、商品棉基地,并赢得了中国桃之乡的美誉。全市农业产业化进程进展迅速,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区域特色鲜明、具有一定规模优势的粮油、水果、蔬菜等产业体系。

6.商品市场体系

九五期间,市的商品市场体系日渐完善。在国内市场流通方面,全市各种零售商业、饮食业、服务网点发展迅猛,总数目前已达2.4万,各类集贸市场106个,基本上形成了综合与专业、批发与零售相结合的商品市场体系。在国外市场流通方面,全市目前已有外贸专业公司、出口生产企业、自营出口企业、三资出口企业、民营出口企业五路出口大军,年出口过1000万元的创汇大户,6年出口过1000万元的品种达8个,产品销往34个国家和地区,基本上形成了大外经贸的对外贸易格局。

7.交通、邮电设施

九五期间,市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功能日益完善,成效明显。交通方面,全市已形成了以316国道、寺沙省道为主轴,以市区、乡镇公路为辐射的纵横贯通、内畅外连的交通网络。通讯方面,全市实现了市话交换程控化、长话传输数字化、信息交流网络化,建成了移动通讯和无线寻呼网络,开通了国际互联网和热线,信息高速公路已初具雏形。能源方面,实现众多的突破,较好地满足了全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2000年全市供电量与用电量分别达到5.15千瓦时和4.75亿千瓦时。

8.城镇建设

九五期间,市城乡一体进程快速推进。城镇建设方面,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带动效应、辐射能力明显增强,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城镇体系,建成了以吴店镇为代表的全省小城镇建设样板,以太平镇为代表的全省十大边贸口子镇,以七方镇、兴隆镇、杨垱镇为代表的卫星乡镇。

9.科教力量与医疗卫生条件

九五期间,市积极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不断提高全民科教意识,引导科学技术面向经济、服务经济,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逐年提高。2000年,全市各类科研机构已发展到22个,实现产值2.9亿元。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基础教育进一步加强。九年义务教育全面达标,小学入学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达到95%。医疗卫生事业也发展迅速,目前全市共有医院29个,专业医疗技术人员1500人左右,床位数达2300张左右。市先后荣获全国文化、科技、卫生先进市等荣誉称号。

 

 

 

附录二  旅游业发展的宏观背景

 

旅游业发展的宏观环境

市依托市域内的资源优势,实施旅游经济适度超前发展战略,把旅游业这一新兴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加以培育和建设,既符合世界旅游经济发展的大潮流,也符合我国以及湖北省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的大趋势。

1.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旅游业迅猛发展,已跃居为当今世界第一大产业。旅游业作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和重要的经济新增长点,以其强劲的发展势头受到世界各国或地区的广泛关注和积极扶持,已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潮流。

从旅游业的发展速度来看,据世界旅游组织(WTO)测算,19501996年间世界旅游业以年均7.1%的速度增长;其发展速度长期高于世界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即使在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经济衰退时期,世界旅游业仍以年均4.4%的速度持续增长。

从旅游业的经济贡献来看,据国际旅游与观光理事会的研究资讯显示:当代旅游业的经济贡献远远高于其它产业,在美、英、法、日、德等发达国家,其旅游业的新增价值分别是五国农业的3.1倍,汽车工业的3.6倍,金属工业的4.3倍,纺织工业的5.7倍。

从旅游业吸纳就业和创汇水平来看,全世界每年新增就业人员中每15个人中就有1人进入旅游产业部门工作,美、英、法、日、德五国旅游业吸纳就业人数分别是农业的1.7倍,纺织业的3.8倍,汽车工业的4.8倍,金属工业的6.2倍。此外,一些发达国家旅游创汇已占出口总收入的20%以上,成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创汇产业。

根据世界经济发展景气越看好,国际旅游业越是以加倍的速度持续发展这样一种倍乘式效应规律,21世纪初期国际旅游业必将呈现出持续良性发展的态势:一是旅游业将持续高速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长多,将更多地选择旅游活动来满足其精神与物质生活的需要。本世纪人类生活的1/41/3的时间将用于休闲,而旅游是休闲的重要方式。据估计,19952020年为4.4%。预计2020年国际旅游人数和国际旅游消费年均增长率分别将达到4.35%6.7%,分别将达到16亿人次和2万亿美元,旅游业年均增长速度远远高于世界财富年均3%的增长率。二是旅游方式趋向多样化。传统的观光型旅游不仅向度假型旅游转变,而且还将向个性化方向拓展,各种情趣别致的特殊专项旅游将应运而生。其中一类是新颖、独特的娱乐性旅游,如探险、滑雪、登山、狞猎、骑马、钓鱼、赛车旅游等;另一类是层次有别、内容各异的专项旅游,如会议旅游、奖励旅游、新婚旅游、修学旅游、疗养旅游、宗教旅游等。

2.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中国旅游业虽然起步晚,但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整体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给旅游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旅游业仅经历20多年的发展就已能与一些传统产业、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相媲美,不仅成为国民经济体系中的重要新兴产业,形成了门类刘全完整的产业体系,而且中国也成为世界旅游业多极化发展格局中发展速度最快的重要国家之一,在促进对外开放、改善投资环境、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为国家创汇增收等方面均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从发展规模和速度来看,旅游业一直强劲的发展势头不断拓展,其中八五期间,国内旅游人数从1991年的3亿人次增加到1995年的6.29亿人次,年均增长率为17.82%;国内旅游收入从1991年的200亿元增加到1995年的1375.7亿元,年均增长为19.62%五九期间,国内旅游人数从1996年的6.4亿人次增加到2000年的7.4亿人次,年均增长率为3.34%;国内旅游收入从1996年的1638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3175.5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8.36%;入境旅游者人数从1996年的5113万人次增加到2000年的8348万人次,年均增长率为12.48%;旅游外汇收入从1996年的102亿美元增加到2000年的162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3.3%2000年旅游业实现的主要经济指标与九五计划提出的高线指标相比,入境人数指标超额完成了51.8%,外国游客人数指标超额完成了18.6%,旅游外汇收入超额完成了15.9%,国内旅游收入超额完成了22.1%,旅游业总收入超额完成了25.5%

从旅游业产值所占比重来看,一方面,全国旅游总收入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不断提高,1985——1992年间达到1.5%左右;19931996年间增至3.5%左右;19971999年间均超过4%,分别达到4.16%4.32%4.88%。其中,全国范围内已有10多个省市旅游业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5%以上,北京、海南甚至高达13%。另一方面,全国旅游总收入占当年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也在不断提高,19851992年间达到5%左右;1993年开始超过10%19941995年分别达到11.09%11.69%;199619971998年超过12%,分别达到12.17%12.95%13.17%

从旅游产品结构来看,经多年的持续发展,目前已形成观光旅游产品、度假旅游产品、专项旅游产品和生态旅游产品等四类各具特色的旅游产品系列。

中国旅游业目前正进入一个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新发展阶段,发展潜力巨大,随着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社会整体环境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假日经济的发展以及民众休闲时间的增多,旅游业仍将快速、持续、健康发展。据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预测,国内旅游将成为永恒的消费主题。按照《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所提出的战略构想,21世纪前20年中国旅游业将以更加成熟的姿态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其中20012005年是夯实建设旅游强国的基础阶段;20052015年是中国旅游业的产业素质、国际竞争力、国内竞争力全面提升阶段;20102020年是全面形成和完善世界旅游强国以及新兴支柱产业地位与形象的完善阶段。各阶段以及2005201020152020年各年份的旅游发展规划指标如表21所示。

21

     时间年份

项目

20012005

2005

20052015

2010

2015

20162020

2020

入境人数年均

增长率(%

3.15%—4.5%

 

3%—3.5%

 

 

3%3.5%

 

入境人数

(万人次)

 

8500—9000

 

10500—11000

11500—12500

 

13500—14500

国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率(%

8%—10%

 

6%—8%

 

 

6%—8%

 

国际旅游收入(亿美元)

 

220—240

 

320—350

390—520

 

520—750

国内旅游人数年均增长率(%

8%—9%

 

7%—8%

 

 

7%—8%

 

国内旅游人数(亿人次)

 

11—12

 

 

20—26

 

30—38

国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率(%

11%—13%

 

10%12%

 

 

8%10%

 

国内旅游收入(亿元)

 

5000—5500

 

8860—9700

13000—17000

 

19000—27000

旅游业总收入(亿元)

 

7500

 

12600

21000

 

33000

旅游业总收入占全国GDP比重(%

 

5.8%

 

 

7%

 

8%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征求意见稿)相关资料整理。

3.湖北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90年代以来,湖北省旅游业一直连年持续高速增长,已积累了较为雄厚的基础,旅游业已成为湖北国民经济体系中的重要新兴产业:一是初步形成了长江三峡旅游线、三国旅游线、清江民俗风情线以及神农架、武当山等一批拳头旅游产品;二是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基本形成了包括宾馆饭店、旅游社、旅游交通、旅游商品和旅游娱乐在内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综合旅游产业体系,九五期间,全省累计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195.01万人次,年均增长15.74%,较八五增长64.97%,旅游外汇收入6.28亿美元,年均增长22.3%,较八五增长152.21%,接待国内旅游者2.08亿人次,年均增长12.9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048.49亿元,年均增长14.97%,旅游业总收入达1100.64亿,年均增长14.32%1999年旅游业总收入相当于全省GDP6.46%;三是初步探索出了政府主导、行业主管、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旅游发展模式,并颁行了《湖北省旅游业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旅游法规;四是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强劲的关联带动作用,为第一、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不仅直接安排就业人员达6万多人,而且还提供了30多万个间接就业机会;五是旅游业已成为一部分贫困地区发展特色经济的主要内容,涌现了一批旅游兴县强镇、富乡富村富民的典型,目前全省已有210个村庄、17000余户、近10万人因旅游开发而脱贫致富。

湖北省的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均显丰富,发展潜力巨大。199912月召开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旅游经济工作会议都明确提出,要尽快启动旅游消费,把旅游业培植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不仅要实施旅游精品名牌战略,通过开发、培植一批精品名牌产品来支撑和壮大旅游业的发展地位。根据《湖北省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到2015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所提出的战略构想,近期(20012005年)把湖北建设成华中地区海内外游客的重要目的地,把旅游业培育成湖北国民经济的新兴支柱产业、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和第三产业的龙头;中期(20062015年)把湖北建设成旅游经济大省和全国最具吸引力的旅游区域之一,把旅游业培育成湖北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远期(20162020年)把湖北建设成旅游经济强省,把旅游业建设成湖北国民经济的重大支柱产业。各阶段以及2005年、2015年、2020年各年份旅游发展规划指标如表22所示。

22

      时间年份

项目

近期(20012005

近期末年2005

20062015

中期末年2015

期(20162020

远期末年(2020年)

入境人数年均

增长率(%

12%—13%

 

8%—9%

 

6%—6.5%

 

入境人数

(万人次)

 

70.49—73.70

 

152.16—174.48

 

203.63—239.05

国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率(%

13%—14%

 

9%—10%

 

7%—8%

 

国际旅游收入(亿美元)

 

2.58—2.70

 

6.10—7.03

 

8.56—10.34

国内旅游人数年均增长率(%

9%—10%

 

5%6%

 

4%5%

 

国内旅游人数(亿人次)

 

0.81—0.84

 

1.31—1.46

 

1.59—1.86

国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率(%

11%—13%

 

7%—8%

 

6%—7%

 

国内旅游收入(亿元)

 

449.92—491.92

 

885.04—1061.10

 

1184.39—1488.25

旅游业总收入(亿元)

 

471—514

 

936—1120

 

1255—1574

旅游业总收入占全国GDP比重(%

 

>8%

 

>10%

 

12%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征求意见稿)相关资料整理。

()优先发展旅游业的战略依据

经济发展战略体系中,实施旅游业优先发展战略不仅是基于旅游业独特的产业特性,而且还基于其重要的产业战略地位。

1.旅游业的产业特性

现代旅游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与其他产业相比较,它具有自身独特的产业特性:

旅游业是市场需求旺盛、发展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经济越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越高,可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越多,旅游需求就会随之越旺盛,旅游业就会越发达。

旅游业是涵盖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产业关联度极高的综合性产业。旅游产业由旅游观赏娱乐业、餐饮住宿业、旅行社业、旅游交通通讯业和旅游商品经营业等产业综合而成,其发展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龙头带动作用,不仅能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而且还能为第一、二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市场空间,使一、二、三产业在更高层次上协调发展。因此,国际上已经派生出旅游农业旅游工业之类的新概念。在旅游业的产业链结构体系中,其上游已形成旅游工业体系、旅游农业体系和旅游交通体系,其下游已形成旅游景区体系、旅游产品体系和旅游饭店体系。

旅游业是具有高产出、高增殖效应的经济性产业。

旅游业是创汇能力强、换汇成本低的最佳出口产业。一方面,旅游创汇不同于贸易创汇,既不需要直接输出实体性的物质产品,也不需要进行多环节的长距离运输,而是即时买卖,现汇收入,换汇成本较低,一般为外汇牌价的70%左右,在创汇的同时还能获取较为丰厚的利润。另一方面,旅游创汇一般不受贸易壁垒的干扰和出口配额的限制。因此,旅游业享有无形出口无形贸易之美誉,被称为最优秀的出口产业

旅游业是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型产业。以环境、资源为依托的旅游业不同于消耗原料的工矿业,它是一个无原料消耗、污染极少的资源节约型产业,其发展不仅能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而且还可促进资源永续利用。在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上,旅游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存在着本质的一致性,是与环保冲突相对较少、目标最为接近的产业,称得上是产业与环境互利的最优质产业。

旅游业是集资本、知识、劳动三要素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从生产要素投入的密度来看,旅游商品生产、销售以及饭店密集型产业;旅行社是知识密集型产业;旅游商品生产、销售以及饭店、餐饮服务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三类密集型产业的结构比例来看,旅游活动的广泛性和多样性决定了旅游业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其技术构成低,具有对劳动力高容纳性的产业优势,就业平均成本较其他经济部门低30%40%

旅游业是兼备经济性和文化性的综合产业。旅游业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交汇点,旅游市场的兴旺,不仅能激发旅游目的地文化产业的活力,促进旅游目的地历史文化或民俗风情文化的开发,而且能推动旅游目的地与外界的商文化与信息交流,培育当地民众的市场观念与商品开发、经营意识。

2.旅游业的产业战略地位

从世界范围来看,据世界旅游组织的研究报告指出,旅游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第一大产业,仍将是21世纪的第一大产业和重要经济新增长点,是世界各国或地区国民经济部门中富于生机和活力的强劲产业。

从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现状来看,改革开放中发展起来的中国旅游业经过20多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了相当大的产业规模和较为健全的产业体系,成为了中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重要产业之一。从党中央对旅游业的产业定位来看,旅游业的接待人数和创汇收入指标自1996年开始正式被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1991年党中央颁行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19911995)计划纲要》正式将旅游业的性质明确为产业,列为第三产业发展的重点。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又进一步把旅游业确定为第三产业中应积极发展的新兴产业序位的第一位。在1998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党中央明确提出旅游业、电子信息业和住宅业是应积极培育的三大国民经济新增长点。1999年党中央又进一步提出旅游业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产业。2000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五计划建议中更是强调在21世纪初期应大力发展旅游业这一新兴现代服务业。200118日至9日国务院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旅游发展会议上,强调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提出应努力开创旅游业发展的新局面,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进一步发展壮大。

从全国各地对旅游业的产业定位来看,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都普遍一致地从发展战略的高度对旅游业进行了明确的产业定位:或将旅游业定位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或先导产业;或定位为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重点产业或先导产业;或定位为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其中,湖北省在1995年全省旅游经济工作会上就明确提出了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培育和建设的战略思想,在1999年全省旅游经济工作会上又进一步提出把旅游业的发展作为振兴湖北经济的新增长点和新兴支柱产业。

 

 

附录三  某市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市环境质量评价参照国家的相关标准(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1.市域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1)空气环境质量评价

市域内没有大的空气污染源,大气扩散能力强,空气环境质量整体良好,可以维持在一级标准水平上。但在市区和某些工业发达的乡镇空气环境质量一般。空气环境质量主要受工业及居民生活燃煤排入的废气和机动车排放的尾气的影响,主要污染物是SO2TSPNOX市城区实际监测结果的年(19981999)均值,SO20.015mg/m30.012mg/m3NOX0.08 mg/m30.07mg/m3。空气质量达到二类区的二级标准。

2)水体环境质量评价

境内有滚河、黑青河、小黄河、三夹河、莺河、淳河等6条大小水系、180多条大小河溪和在这些河流水系中兴建的熊河水库、周桥水库、罗桥水库等数十座大中小型水库。总体上各水域水质良好,大多数水域可以保持在类水质标准。但在某些河段,由于受到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染,水质恶化。流经市区的沙河光武桥断面为类水质,琚湾镇断面水质超过类标准,因其接纳市区大部分的工业和生活污水(1670.02/年),据1998年数据表明,主要污染物及浓度为:高锰酸钾指数11.08mg/L,氰化物0.21mg/L,六价铬0.05mgL,非离子氨0.45mg/L。滚河琚湾镇罗棚村断面水质超过类标准,主要受纳了吴店镇附近工厂(特别是造纸厂)工业和生活污水(663.5万吨/年),主要污染物PH10.4,高锰酸盐指数11.34 mg/L,非离子氨0.15 mg/L,挥发酚0.12 mg/L

3)陆地生态环境评价

总体上陆地生态系统良好。市区特别是旅游景区生态破坏、水土流失的情况并不严重,但某些局部区域生态破坏的势头仍在发展,必须引起重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小城镇建设的发展致使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由1957年的14.52万公顷减至1999年的10.06万公顷,平均每年减少0.1万公顷;耕地耕作层浅薄,质地粘重,土瘦土冷,有机质不足,氮磷缺乏,有机质含量小于2%,全氮含量小于0.1%,全磷含量小于0.08%

4)化肥、农药使用状况

全市全年土壤施用化肥总量在38万吨左右,其中氮肥23万吨,平均每亩施0.25t,长期大量使用化肥,尤其是施用单一化肥,虽然提高了家作物产量,但却造成了土壤板结,不利于土壤养分的转换和吸收。

全市全年施用农药总量逐年增加,由1984年的851t增加到1999年的5507t,按200万亩复种面积计算,每亩平均2.8kg,大量施用农药,尤其是高效高毒杀虫剂,残留期长,对作物品质影响大。

5)自然灾害情况

市气候温和,但也有一些不利气候因素出现,如春季低温阴雨,夏季干旱涝渍,冬季寒潮大风、冰雹等自然灾害天气。在加强预报和安全预防措施后,局部地域所出现的灾害性气候不会对旅游产生重要影响。

6)地方病情况

市地方病主要有碘缺乏病和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两种。

碘缺乏病发生原因是由于该市特殊地质结构造成的土壤缺碘,致使饮用水和粮食、蔬菜也缺碘,人体摄入碘不足造成碘缺乏,范围波及全市。1972年开始供应加碘食盐以后,患病率逐年下降,1985年达到基本控制标准。

地方性氟中毒主要集中在X北地杨垱、太平、徐寨、罗岗等地的47个病区村;为浅层水源性氟中毒,打深井改水降氟是唯一有效、经济简便的防病措施。目前各级政府和村民共集资300余万元,打深井38口,正常配套使用的有30口,该市地氟病发病率由改水前的89.6%降至如今的20%以下,达到非病区标准。

其它的地方病如丝虫病、钩虫病、绦虫病等均已得到控制。

2.旅游景区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1)白水寺帝乡怀古区

白水寺小区:估测该区空气环境质量可达一级标准,山上泉水、溪流可达类水质标准。但山下的滚河因沿岸的四家造纸厂污水排入,水质较差,已超过类标准。

白水湖小区:白水湖水体源于汇集雨水及山泉,水质良好,建成水上游览区后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机动船只废弃物的污染,水体质量会有所降低,但仍可维持在类或优于类的水质,完全可以达到水上娱乐用水的水质标准。

古皇村小区:古皇村小区地处郊野农村,空气环境质量可以达到一级标准,生态环境十分良好。

2)瀴水湖观光度假区

瀴水湖小区:依傍熊河水库而建成,景区周围无空气污染源,空气环境质量可以达到一级标准。水库水质纯净,但因开展水上养殖,38艘快艇开展水上游览,建有水上飞机场,并于水库中岛屿上建有度假村、宾馆十余处,已对水体的水质产生不利影响,但因水库库容庞大,水环境容量巨大,目前尚不足以明显降低其水质标准,库内大部分水体可维持类或优于类的水质标准,即使在活动最为频繁或有污水排入的水域仍可满足娱乐活动的水质要求。

青龙山小区、白鹤湾小区:两小区环绕于瀴水湖周围,林木丰茂,空气质量可以达到一级标准,适于旅游度假。

3)雕龙碑史迹探源区

雕龙碑小区:遗址院内现种有种种花草树木,周围是广阔的农村旷野,生态环境十分良好,空气环境质量可达一级标准,可以满足参观游览、科学研究的需要。

大阜山小区:小区内林木茂密,生态环境良好,空气可以达到一级标准,地表水水体中溪流水也可以达类水质。

沙河小区:依托沙河水库建成,空气环境质量可达一级标准,地表水的水库水体可达到类水持标准。

4)白竹园森林旅游区

白竹园小区:森林覆盖率达81%以上,山间泉水清澈透明,山水相配使陆地生态系统净化空气水体水平近乎完美,加之周围无大气污染源,景区空气环境质量非常良好,可以达到一级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完全可以满足类水的水质标准。据估算景区中负氧离子浓度可达10003000/cm3,为城市含量的515倍。

牛心石小区:牛心石小区植物覆盖率在90%以上,以生态环境良好见长,空气环境质量可达一级水平,水质可达地表水类水质标准。

5)唐子山休闲观光区

唐子山小区:小区现植被环境一般,均为马尾松纯林,密度一般,山上空气清新,大气环境质量可以达到一级标准。山下有唐子山水库,水质良好。

桃花苑小区:区内数万亩桃园闻名省内外,生态环境良好,空气环境质量达到一级标准。适于开展观花、摘果的旅游活动。

 

 

 

附表一  某市旅游资源分类系统一览表

 

参照国家旅游局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编制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和有关旅游资源普查分级分类系统以及国家旅游局颁发的《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所明确的旅游资源分类系统划分标准,结合市域旅游资源赋存情况,编制出市旅游资源分类系统一览表。

市旅游资源分类系统一览表

景系

景类

 

 

内容与特色

保护与开发现状

 

 

 

 

 

 

 

 

自然旅游资源景系

 

 

 

 

 

 

 

 

 

 

 

 

 

 

 

 

 

 

自然旅游资源景系

 

 

 

 

 

 

 

 

 

 

 

 

 

 

 

 

 

 

 

 

 

 

 

 

 

 

 

 

 

 

 

 

 

 

地文景观景类

 

 

 

 

 

 

 

 

 

 

 

 

 

 

 

 

 

 

 

 

 

地文景观景类

 

 

一般山地景区景型

玉皇顶

位于市境内。海拔778.5m,为最高峰。

未开发

歇马岭

    位于与随州市、河南桐柏县交界处。主峰海拔581m,苍松翠竹,泉水喷流。相传,五代时刘含定下南唐过此歇马得名,东南山腰有白竹园寺。

未开发

大阜山

位于鹿头镇东南,主峰海拔571.5m,面积9km2,矿藏丰富,盛产草药,相传李时珍曾来此采药。山顶旧有药王庙,庙东有晒药台、洗药池,已辟为国营林场。

 

唐子山

位于太平镇境内。海拔382.7m,盛产大理石等建筑材料。史载此处原是林茂泉涌,生灵和谐如一,应为春秋时唐国的标志山;民间传说明朝张三丰《唐子山》诗曰白石磷磷绕涧泉,苍松郁郁锁寒烟,碧桃花发朱英秀,别具人间一洞天。建国后,经多年植树绿化,现环境较好。已复建道观。

未开发

摩棋山

    位于、宜城交界处。主峰海拔520m

未开发

光武山

    位于吴店镇西南境内。因山形如狮俗称狮子山,是东汉光武帝活动过的地方。海拔316m。山上建有白水寺。

未开发

 

地表岩溶景型

石林

位于白竹园寺森林公园内。两座山峰象两条巨龙,东面山头好像一颗绿色明珠,真可谓二龙戏珠,西面山头怪石林立,千姿百态。

未开发

蝴蝶石

    位于白竹园寺森林公园内。状似一只蝴蝶落在山坡上,蝴蝶脊背从中间隆起。此石内空外实,很有灵感。

已开发

牛心石

    位于白竹园寺森林公园内。高10m,宽12m,状似牛心。

已开发

鹰蛙石

    位于白竹园寺森林公园内。此石从西向东看像一只矫健的雄鹰,从东往西看又像一只巨大的青蛙,故名鹰蛙石

已开发

双狮朝拜

位于白竹园寺森林公园内。两块巨石,一似狮妈妈在前急急赶路,一似小狮昂首翘望,故名双狮朝拜石

已开发

海豚吞龟

位于白竹园寺森林公园内。形似海豚嘴噙一只小龟,故名。

已开发

断鼻象石

位于白竹园寺森林公园内。一巨石形似断了鼻子的大象,传说两千多年前,有一石象成妖,在此地行凶作恶,玉皇大帝派二郎神下丹降妖,二郎神用花缨枪将妖象鼻子劈断,从此妖象露出原形,但没有鼻子,故名断鼻象石

已开发

莲花盆

    位于白竹园寺森林公园内。一块巨石顶端端坐一块飞来石,飞来石旁有一石盆,状如莲花,外沿1.6m,宽1m,深0.3m,传说为观音盥浴之盆。

已开发

飞来石

位于白竹园寺森林公园莲花盆旁。重约十吨,突兀山巅,从天而降。巨石滚圆,雄浑壮观。

已开发

五指石

    位于白竹园寺森林公园内。巨石上有五道印痕,形似五指,故名。

已开发

凤凰展翅

    位于白竹园寺森林公园内。牛心石旁,一座小山如同一只凤凰引颈缩足,奋力展翅,头尾依稀可辨,形象逼真,生动自然。

已开发

鄂豫界石

    位于白竹园寺森林公园内。巨石从中断开,宛如刀削,为鄂豫两省界石。

已开发

 

龟蛇岛

    位于青龙山熊河风景区西部水面。三面环水,环境优美。岛上有一巨大石龟,相传两千年前,龙王爷爱将受谕镇守于此,后坐化而成,留存至今。已建成龟蛇展览室两间,标准化循环式养殖水池两口。养殖品种主要有红、绿色眼睛蛇龟、泰国产鳄鱼龟、浮江龟等。

 

 

现主要从事特种观赏性龟蛇养殖

鹿岛

    位于青龙山熊河风景区,温湿的亚热带丛林小气候十分适宜鹿类生殖繁育,岛上鹿呦鸟鸣,一派怡人的自然景象。

已开发

猴岛

位于青龙山熊河风景区西部水面。为三面环水的半岛,岛上林茂草深,藤蔓蔽日。岛上有猴王洞,养有12只短尾猴。

已开发

鸟岛

位于青龙山熊河风景区西部水面,又称凤鸣岛。依山傍水,土质肥沃,四周林密草盛,可眺望熊河浩淼水面。岛上养有蓝孔雀5只,白孔雀1只,美国鹧鸪、七彩山鸡、马头羊等40余只,并种植石榴、X类、葡萄、柑桔等名优果木。

建有大型钢网结构封闭式养殖场

A1.14

洞穴景型

观音洞

位于白竹园寺森林公园内。为天然石洞,大石含岈,悬覆如屋,有两洞相连,洞长15m,宽14m,高5m。洞内有观音像。

已开发

水文景观景类

 

非峡谷风景河流景型

熊河

古称瀴水,是滚河南岸第一大支流,发源于大洪山脉乌龙观,沿途众溪水汇入,古有万泉之水之誉。全长45km,流域面积390km2,枯水季节流量0.2m2/s,最大流量1540m3/s。熊河水库已开发为风景区。

 

莺河

古称汝水,发源于青峰岭,向西南流入宜城境内,境内有6条小溪注入,流域面积95km2

 

湖泊水库景型

白水湖

    位于狮子山腰,利用水库水面建成亭、廊、榭等建筑小品,山环水抱,建有绿湾春深、花溪清浅、白云清溪、夹镜鸣琴四景点,已开展水上娱乐活动。

 

瀴水湖(熊河水库)

    位于熊集镇南3km处熊河水库形成的人工湖泊,初建于1953年,大坝拦截熊河干流,总库容达2.45亿m3,属襄樊市大型水库之一。南牵大洪山脉,水环八万亩大山,已建成青龙山、熊河风景区,景区山水相依,岛屿棋布,有18km长的水上旅游长廊。

 

沙河水库

    位于鹿头镇东北大阜山脚下,拦截沙河干流,总库容达7200m3,是最大的中型水库。

未开发

牛心寺水库

    位于白竹园寺森林公园内,大坝高90余米,总库容50亿m3,水质特好,不染纤尘。

未开发

 

瀑布景型

响水潭瀑布

位于白竹园寺森林公园内,大坝高90余米,总库容50亿m3,水质特好,不染纤尘。

已开发

龙潭虎啸

   位于白竹园寺玉皇顶下,山泉飞扬而下,优美轻盈,银光闪闪,尤其在暴雨过后,瀑布巨流倾泻,声震十里,更为壮观。

已开发

A2.06

泉景型

双泉

    位于平林镇。因两泉距离近(约16m)得名。

已开发

气候、生物景观类型

 

风景林景型

白竹园寺森林公园

    位于市东北部4.5km处,已建成省级森林公园,总面积292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88%

未开发

丽华花卉园

    位于白水寺风景名胜区内白水碑廊西侧,以光武帝刘秀夫人阴丽华的名字命名,占地40余亩,以牡丹为主植名贵花木180个品种,近4000株。潇闲馆、龙腾桥、姊妹亭、阴皇后像点缀其间。

已开发

翠竹园

    位于白竹园寺森林公园内。面积200多亩,枝干挺拔,亭亭玉立,枝叶相扶,疏密相间。

已开发

杉木园

    位于白竹园寺公园内。1958年从江南引进栽植,现已成材成林,株株高耸,翠叶生辉。

已开发

枫叶园

    位于白竹园寺森林公园内。面积数十亩。深秋季节,红枫满坡,似彩霞飘落,似红云覆地。

已开发

古槐树

    位于白竹园寺森林公园内。胸径1.4m。腹内空洞,可容2—3人站立。相传刘秀大战王莽时,曾在树洞中避难。

保存完好

古银杏

    位于市竹园禅寺前。两株古银杏,树龄约600年,树高25m,径围4.6m,冠幅近百平方米,枝繁叶茂。更为奇妙的是两株古树雄雌并立,阴阳相合,尽显物种选择之妙。

保存完好

A3.09

风景草原/草甸景       

黄草坪

    位于白竹园寺森林公园,近桐柏山脊,地势平坦。因土质肥厚,适生单科,繁殖迅速,生长为一块天然草坪。

未开发

人文旅游资源景系

历史遗产景类

 

人类文化遗址景型

雕龙碑遗址

    位于市鹿头镇北3km,武庄村沙河北岸的台地上,遗址于1957年被发现,东西长150m,南北长300m,总面积45000m2,文化层厚达3m,发掘面积1200m2。是一处典型的、保存完整的原始氏族部落遗址,地处古代南北文化的接壤地带,发掘新石器时代不同时期、不同形式或不同用途的房址、窑穴以及成人坑墓、婴儿瓮棺葬等主要遗迹。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址已填埋,另建馆存模型

墓子岗遗址

    位于市区南约34.5km新市镇赵庄村的一处岗址上,其南北长约100m,东西宽约60m,属夏文化遗址。

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毛狗洞遗址

    位于市区南约20km梁集梁坡滚河北岸的台地上,南北长约120m,东西宽约50m,文化层厚约1m,包含龙山、西周两个时期文化遗存。

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跑马道遗址

    位于市东北约20km的刘庄村,分布在吉河水库南岸的平地上,东西长约1200m,南北宽约400m,文化层厚达约1.5m。为东周文化遗存。

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翟家古城遗址

    们于市区南约22km琚湾镇古城村一处平缓的坡地上,东西长约1000m,南北宽约800m,遗址尚存部分夯土城垣及护城河,暴露有东周至汉代遗物。

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春陵城遗址

    位于市吴店镇北3km,城址为正方形,长宽各约100m。舂陵为汉置古县名。

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宗教礼制建筑群景型

白水寺

    位于市区南约20km吴店镇白水村狮子山上,山下皇村即汉光武帝刘秀故里。白水寺占地面积37500m2。始建年代无考,初为祭祀刘秀而建,明宣德年改以正殿供佛,以西偏殿祀光武,1985年全面修缮。寺依山而建,坐北朝南,字形轴线布局,现存建筑有刘秀殿、佛爷殿、娘娘殿三组。

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开发。

黉学大殿

    位于市区大南街北侧粮食局院内,黉学又名文庙,始建于元至正三年(1343)。原建筑大部被毁,现存至圣殿,为砖木结构的五开间歇山顶建筑,面阔26m,进深13m,通高13m

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竹园寺

    位于市歇马岭白竹园寺林场内,即竹园禅寺,始建于元,清乾隆年间两次复修,原建筑面积近700m2,现山门和后殿保存完好,存石碑4通。

襄樊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未开发。

唐子山顶道观

    位于唐子山顶,由道标、望风亭、香牌、祭天坛、藏经阁、财神殿、飞云楼、天妃宫、天皇殿等系列景物构成。

已开发

瀴源禅寺

   位于青龙山熊河风景区北部水面一岛屿上。熊河古称瀴水,故而得名。始建于元朝,明尚冕作《过瀴源寺》,乘兴游山寺,微凉雨乍过,钟声穿叠嶂,鸟语隔烟梦,客至话雷英,僧闲写赋多,禅机清话久,听过采樵歌。今存建筑为199710月复建。

已开发

B1.07

帝陵与普通陵墓景型

九连墩古墓群

    位于市区东南约21km吴店镇与兴隆镇交界处的一条南北向土岗上,南起唐家祠堂,北达刘家湾,绵延3km,墓群有土冢9个,是南北向排列,俗称九连墩,估计为东周墓。

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存较好,未开发。

 

古代水利交通工程景型

唐子陂

    位于城北22km处,唐子山之南,是保存完好的东汉水利工程,古称唐子陂。《水经注》载:唐子陂在唐子山西南,汉光武自新野居唐子乡,杀湖阳尉于是地。陂水清深,光武以为神渊。解放后数度清淤深挖,库容量达100m3

已开发

莲花堰

    位于太平镇唐子山附近肖毛村,建于东汉前,据旧县志记载广阔数里,水潦盛时,汪洋浩荡,莲芡蒲苇一望无际,……为邑此胜境。民国时因年久未修已变为牧场,建国后扩修探深,建成于197411月,总库容110万亩,可灌溉面积2千亩。

已开发

 

历史纪念地景型

光武祠

    位于市狮子山东侧,为纪念汉光武帝刘秀而建,19979月动工,组群建筑,明清风格,占地面积3300m2,建筑面积1250m2,由光武大殿、二十八宿配殿、山门等组成。

建设中

白水井

    位于白水寺内。相传井水原是黑水,刘秀败归狮子山顶,人困马乏,饥渴难耐,正为难时,一条青龙脱井而飞,井水由黑变白,人马饮个痛快,后人改称为白水井。

 

扳倒井

    相传刘秀在此饮马时,水深而没有工具,井自成倾斜状以供取用,至今井边还留有两个明显的马蹄印。

 

保安寨

    位于白竹园寺森林公园,面积约2km,寨墙及房屋均由山石垒成,面深岩峭壁,形势险要,究竟是义军遗迹还是民众为抵御土匪而筑或草头王所占已不可考。

 

B1.16

塔林

   白竹园寺东竹林深处散布着十几座石塔,高低错落,有的用砾石简单凿就,有的雕刻精巧。石塔即梵语称浮屠,为和尚圆寂后归葬之所。

 

B1.18

碑景型

白水碑廊

位于吴店镇白水寺之南1km处,与白水寺相对,白水人胡久明倡导筹建,1997年竣工,占地面积3000m2,建筑面积1200m2,镌石450余通,复制古碑4幢,百龙碑一座,占地面积和嵌碑数量乃湖北之最。

 

 

历史遗产景类

 

贞烈井

    位于白竹园寺旁,晶莹澄澈,水质柔滑,苍苔斑驳。传说与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有关。

未开发

B1.21

传统建筑小品景型

烈士亭

关于青龙山熊河风景区凤凰岭。又名望江亭,为纪念熊集籍革命烈士而建,是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双层八角造型,亭台高伟,边角挑檐,卧脊盘龙,宝顶刺空,梯级盘旋,四壁彩绘。

 

现代人文吸引物景类

B2.01

产业旅游地景型

玉皇绿茶园

    位于白竹园寺林场,种茶约10公顷,产茶叶玉皇绿品质优良,叶形扁平,条索紧凑,色泽含翠,汤色明净透绿,1983年被中国茶叶协会评为优质名茶。

初步开发

B2.11

疗养度假地景型

群岛山房

    散布于熊河水库众岛屿上,包括石人岛度假村、金兰度假村、兰滨度假村、金土地山庄、仙鹤山庄、青龙山庄等宾馆或度假村十余处,可同时接待500余人。

已开发

 

 

 

 

 

 

 

 

 

 

 

 

 

 

 

 

 

 

 

 

 

 

 

 

 

 

 

 

 

 

 

 

 

 

附表二  某市十二名景旅游资源调查表

序号:1

景点名称

白水飞龙

景点类型

湖泊景型

位置

位于市区西南狮子山腰

管理机构或主管单位

 

拍摄时间

2000.12.15

景点描述

 

    利用水库水面建成亭廊、水榭等建筑小品,山环水抱,布有绿湾春深、花溪清浅、白云清溪、光镜鸣琴四景。岸边设游船码头,已有游划、快艇等水上活动。

 

 

 

 

 

 

 

 

 

 

 

 

照片说明

 

 

龙飞白水

 

相关级别

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开发现状

已开发

主要资料来源

《白水寺风景名胜游览区规划书》

调查时间

2000621 

填表日期

2000928

 

 

旅游资源调查表

序号:2

景点名称

白水飞龙

景点类型

湖泊景型

位置

位于市区西南狮子山腰

管理机构或主管单位

 

拍摄时间

2000.6.21

 

 

 

 

 

 

 

 

 

 

 

 

 

 

 

 

照片说明

 

 

图为白水寺山门正面全景

 

景点描述

    白水寺占地面积37500m2。始建年代无考,初为祭祀汉光武帝刘秀而建,明宣德年改以正殿供佛,西偏殿祀光武,1985年全面修缮。寺依山而建,坐北朝南,字形轴线布局,现存建筑有刘秀殿、佛爷殿、娘娘殿三组。

相关级别

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开发现状

已开发

主要资料来源

《白水寺风景名胜游览区规划书》

调查时间

2000621 

填表日期

2000928

 

 

旅游资源调查表

序号:3

景点名称

帝乡怀古

景点类型

历史纪念地景型

   

市吴店镇古皇村

管理机构或主管单位

 

拍摄时间

2000.6.21

 

暂缺

 

 

 

 

 

 

 

 

 

 

 

 

 

 

 

照片说明

 

 

 

 

景点描述

 

    古皇村是东汉光武帝刘秀故里,留下了许多文物古迹、风景名胜、事件遗址、历代纪念性建筑物和民间故事传说,村内主要景点有故里碑、扳倒井等。

相关级别

 

保护、开发现状

拟开发

主要资料来源

志》

调查时间

200067

填表日期

2000919

 

 

旅游资源调查表

序号:4

景点名称

瀴水欢娱

景点类型

非峡谷风景河段景型

   

市熊河水库

管理机构或主管单位

市水利局

拍摄时间

2000.6.21

 

 

 

 

 

 

 

 

 

 

 

 

 

 

 

 

 

照片说明

 

图为快艇畅游于熊河水面上

 

 

景点描述

 

    发源于大洪山脉的乌龙观,沿途众多溪水汇入,古获万泉之水之誉。全长45km,流域面积390km2。熊河水库已开发为风景度假区。

相关级别

 

保护、开发现状

拟开发

主要资料来源

志》

调查时间

200067

填表日期

2000919

 

 

旅游资源调查表

序号:5

景点名称

猴鹿乐土

景点类型

岛屿景型

   

市青龙山熊河风景区

管理机构或主管单位

青龙山熊河风景区管委会

拍摄时间

 

 

 

 

 

 

 

 

 

 

 

 

 

 

 

 

 

 

照片说明

 

图为鹿岛上的鹿苑、猴岛上的猴群

 

 

景点描述

 

    分别为猴岛、鹿岛。猴岛上林茂草深,藤蔓蔽日,饲养有短尾猴。鹿岛景色怡人,亚热带丛林小气候适宜鹿类生殖繁育,岛上鹿呦鸟鸣。

相关级别

 

保护、开发现状

开发中

主要资料来源

志市青龙山熊河风景区开发建设情况汇报

调查时间

2000621

填表日期

2000919

 

 

旅游资源调查表

序号:6

景点名称

群岛山房

景点类型

疗养度假地

   

分布于市熊河水库岛屿上

管理机构或主管单位

市各部门

拍摄时间

2000.6.21

 

 

 

 

 

 

 

 

 

 

 

 

 

 

 

 

照片说明

 

图为熊河上一度假村远景

 

 

景点描述

 

    水面上岛屿棋布,有六岛、八峡、三十八半岛,山水相间,清爽宜人。众岛屿上已建成仙鹤山庄、石人岛度假村、金兰度假村、金土地山庄、兰滨度假村、景区宾馆、香茗饭店等宾馆、度假村十余处。

相关级别

 

保护、开发现状

已开发

主要资料来源

《青龙山熊河风景区申报襄樊市级风景名胜区的报告》

调查时间

2000621

填表日期

2000928

 

 

 

旅游资源调查表

序号:7

景点名称

雕龙遗居

景点类型

人类文化遗址景型

   

市鹿头镇武庄村沙河北岸台地上

管理机构或主管单位

市博物馆

拍摄时间

2000.6.21

 

 

 

 

 

 

 

 

 

 

 

 

 

 

 

照片说明

 

图为雕龙碑遗址博物馆展馆

 

 

景点描述

 

    遗址于1957年被发现,东西长150m,南北长300m,总面积45km2。是一处典型的、保存完整的原始氏族聚落遗址,地处古代南北文化的接壤地带,发掘新石器时代不同时间、不同形式或不同用途的房址、窑穴以及成人坑墓、婴儿瓮棺葬等主要遗迹。

相关级别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开发现状

原址已填埋,另建馆存模型

主要资料来源

志》

调查时间

2000621

填表日期

2000918

 

 

 

旅游资源调查表

序号:8

景点名称

修篁林幽

景点类型

风景林景型

   

市白竹园寺森林公园内

管理机构或主管单位

市林业局

拍摄时间

2000.6.21

 

 

 

 

 

 

 

 

 

 

 

 

 

 

 

 

 

照片说明

 

图为白竹园内小径

 

 

景点描述

 

    面积200多亩,枝干挺拔,亭亭玉立,枝叶相扶,疏密相同。

相关级别

省级森林公园

保护、开发现状

已开发

主要资料来源

白竹园寺森林公园景点介绍

调查时间

2000621

填表日期

2000919

 

 

旅游资源调查表

序号:9

景点名称

禅寺佛光

景点类型

宗教/礼制建筑群景型

   

市歇马岭白竹园寺林场内

管理机构或主管单位

市林业局

拍摄时间

2000.6.21

 

 

 

 

 

 

 

 

 

 

 

 

 

 

 

 

 

照片说明

 

图为白竹园寺山门

 

 

景点描述

 

    即竹园禅寺,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两次复修,原建筑面积近700m2,现山门和后殿保存完好,存石碑4通。

相关级别

襄樊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开发现状

未开发

主要资料来源

志》

调查时间

2000621

填表日期

2000919

 

 

旅游资源调查表

序号:10

景点名称

山石奇观

景点类型

奇特与象形山石景型

   

市白竹园寺森林公园内

管理机构或主管单位

市林业局

拍摄时间

2000.6.21

 

 

 

 

 

 

 

 

 

 

 

 

 

 

 

 

 

照片说明

 

图为白竹园寺森林公园内鹰蛙石

 

 

景点描述

 

    林场面积2900公顷,奇特与象形山石众多,有蝴蝶石、牛心石、鹰蛙石、断鼻象石、飞来石、莲花盆、石林等。

相关级别

省级森林公园

保护、开发现状

未开发

主要资料来源

白竹园寺森林公园景点介绍

调查时间

2000621

填表日期

2000919

 

 

旅游资源调查表

序号:11

景点名称

唐子香霭

景点类型

名山景型

   

市太平镇境内

管理机构或主管单位

 

拍摄时间

2000.6.21

 

 

 

 

 

 

 

 

 

 

 

 

 

 

 

 

照片说明

 

图为唐子山景区远景

 

 

景点描述

 

    唐子山景高峰海拔382.7m,据史记载,此处林茂泉涌,生灵和谐如一。自民间传说,明朝张三丰的《唐子山》诗曰白石磷磷绕涧泉,苍松郁郁锁寒烟,碧桃花发朱英秀,别具人间一洞天。后成秃山。建国后,经多年植树绿化,现环境较好。现山顶已复建部分道教建筑。

相关级别

 

保护、开发现状

拟开发

主要资料来源

志》

调查时间

2000621

填表日期

2000919

 

 

旅游资源调查表

序号:12

景点名称

桃园采风

景点类型

产业旅游地景型

   

市姚岗

管理机构或主管单位

 

拍摄时间

2000.6.21

 

 

 

 

 

 

 

 

 

 

 

 

 

 

 

 

 

照片说明

 

图为桃园硕果满枝头

 

 

景点描述

 

    姚岗已建成以桃、梨、苹果、柿、X10大系列50多个品种的果业生产基地4万亩。阳春三月,繁花似锦,5月初始至秋季,各色水果挂满枝头。

相关级别

 

保护、开发现状

已开发

主要资料来源

市林业局

调查时间

200067

填表日期

20001021

 

 

 

附表三  某市国家部分珍稀保护动物名录

 

序号

中文名

拉丁学名

保护级别

1

金钱豹

Panthera pardus

1

2

林麝

Moschus berezorskii

2

3

大灵猫

Viverra zibetha

2

4

红腹锦鸡

Chrysolophus pictus

2

5

勺鸡

Pucrasia macrolopha

2

6

燕隼

Falco subbuteo

2

7

苍鹰

Accipiter genetilis

2

8

雀鹰

Accipiter nisus

2

 

 

 

 

 

 

 

 

 

 

 

 

表四  某市国家珍稀保护植物名录

 

序号

中文名

拉丁学名

保护级别

1

水杉

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1

2

银杏

Ginkgo biloba

1

3

蓖子三尖杉

Cephalotaxus oliveri

2

4

香果树

Emmenopterys henryi

2

5

厚朴

Magnolia officinalis

2

6

鹅掌楸

Liriodendron chinense

2

7

桢楠

Phoebe zhennan

2

8

杜仲

Eucommia ulmoides

2

9

胡桃

Juglans regia

2

10

水青树

Tetracentron sinensis

2

11

大果青杆

Picea neoveitchii

2

12

黄杉

Pseudotsuga sinensis

2

13

青檀

Pteroceltis tatarinowill

 

14

梓树

Pterostyrax psilophylla

 

15

华榛

Corylus chinensis

 

16

领春木

Euptelea pleiospermum

 

17

多猬实

Kolkwitxia amabilis

 

主要参考文献

1国家旅游局编《邓小平论旅游》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

2.何光伟:《新世纪  新产业  新增长——旅游业成为新的增长点研究》,中国旅游出版社,1999年。

3.魏小安、刘赵平、张树民:《中国旅游业新世纪发展大趋势》广东旅游出版社,1999年。

4.保继刚等:《旅游开发研究——原理方法实践》,科学出版社,2000年。

5、吴必虎:《地方旅游开发与管理》,科学出版社,2000年。

6.王兴斌:《旅游产业规划指南》,中国旅游出版社,2000年。

7.李蕾蕾:《旅游地形象策划理论与实务》,中国旅游出版社,1999年。

8.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征求意见稿)。

9.国家旅游局:《旅游区(点)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2000年。

10.国家旅游局:《旅游规划通则》(征求意见稿),2000年。

11.湖北省旅游局:《湖北省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20013月。

12.《襄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13.襄樊市地方志编篡委员会:《襄樊市志》,中国城市出版社,1994年。

14.叶植主编:《襄樊市文物史迹普查实录》,今日中国出版社,1995年。

15.湖北省襄樊市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管理委员会编:《保护与建设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襄樊》,19982月。

16市地方志编篡委员会编篡:《志》,中国城市经济社会出版社,1990年。

17市计划委员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19963月。

18.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市城区总体规划》,199511月。

19.湖北省林业勘察设计院:《白竹园寺森林公园总体规划》,20009月。

20.华中科技大学:《唐子山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19996月。

 

 

 

 

 

 

 

 

 

 

 

 

 

 

 

 

 

   

 

20008月受市委、市政府的委托,武汉大学承接了《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根据工作需要,成立了由湖北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湖北省旅游局、市、武汉大学的相关领导组成的规划领导委员会和由武汉大学、湖北省第一测绘院的专家学者组成的规划编制组。编制组成员的知识结构合理,涉及旅游管理、经济、文化、地理、历史、环境科学、生命科学、城市规划、测量制图、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诸多学科,为完成高水平的规划成果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

在编制规划工作中,编制组成员多次到市实地踏勘、系统调查旅游资源,召开了各种类类型的座谈会,走访了当地的有关领导、专家和民众,收集整理了大量资料。在此基础上,规划组成员进行了多次的研讨和认真撰写。在完成初稿后,编制组再次到详勘,进一步核实素材,并听取市委、市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领导和专家的意见,与他们一起对编制总体规划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反复蹉商,达成了共识。编制组在综合了各方面的意见的基础上,完成了总体规划的文本(附件)撰写和图集绘制的工作。显然,该成果是上述各级领导和所有参与、关心、支持这项工作的同仁们辛勤劳动的结果。

本规划编制任务分工情况如下:负责文本部分的有:陈明松(第56章部分)、张薇(第56章,第8章四)、熊元斌(第3711章)、吴传清(第1249章、附录一、二)、张甲耀(第8章一、附录三)、潘明清(第8章二、三、附表三、四)、冯丹(第10章)、唐建新(第8章五、第12章)、邱创、彭辉(附表一、二)。负责制图部分的有:张薇、王克陵、阮戟、杨莉、潘明清、曾凡涛、冯丹等,研究生严梅参与了校对工作。最后由张薇统稿修定文本(附件)和审定图集。

在编制总体规划过程中,湖北省计划发展委员会、湖北省旅游局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专家给予了大力支持,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部、商学院及湖北省第一测绘院的领导给予了帮助和支持,同时市旅游局积极配合工作,为规划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种种方便,在此一并致谢。

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完成后,于2001612日,由湖北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和湖北省旅游局主持、襄樊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和襄樊市旅游局协助组织了评审会。会上专家组成员本着科学、公正、实事求是和对市旅游发展负责的原则,进行了全面认真的评议,给予了中恳的评价,一致同意通过评审,并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在此对专家组表示衷心的感谢。评审会后,编制组根据专家组修改意见和要求及市方面的建议,进行了认真的修订,最后完成了编制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工作,准备报送有关部门批复实施。

 

规划编制组

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