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旅业集团发展战略_商业计划书免费下载

 

 

 

 

XX旅业集团发展战略

总报告

 

 

 

 

 

 

 

 

XX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20033

 

 

 

前言

 

本战略咨询项目自启动以来在近六个月的时间内,在XX集团高层领导和相关部门的积极支持下,咨询组对XX集团的高层管理和主要中层管理人员进行多次面谈调研,并进行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分析,对行业相关的企业和政府部门进行了针对性的调研,XX集团内部也针对战略问题进行了多次讨论。在反复论证和研究的基础上形成本报告。

               本报告主要包括六个部分:第一、二部分是饭店和房地产两大业务单元的外部环境分析,在整体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关键成功因素进行讨论。第三部分是对集团内部条件的分析,包括组织结构、人力资源、财务管理和运营管理等,目的是对集团内部情况进行系统的梳理,基于全局、把握关键问题;第四部分是SWOT分析,通过将机会、威胁、优势、弱势等系统分析,使得集团的战略位置逐步清晰;第五部分是战略定位,围绕发展路径、产业联动、定位选择等展开讨论,并最终确定集团的战略定位;第六部分是发展战略体系设计,对集团的发展体系进行系统的描述,并讨论不同层次的战略问题。

战略思路和战略方案的形成,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但是所有这些努力的价值需要在战略实施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由于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对于XX集团来说,要保持持续的健康增长,需要充分理解环境的变化,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在这个过程中保持一个清醒的战略思维是非常必要。而这种战略思维的形成和贯彻,正是本次咨询过程的真正价值。

 

 

XX旅业集团发展战略咨询组

20033


目  录

1

              5

              5

5

6

7

              12

12

18

24

              26

29

30

31

33

              34

34

35

36

38

39

              41

              41

41

43

49

50

              53

53

58

62

              70

70

70

70

              71

71

. 72

              76

              76

. 76

77

83

              84

84

87

92

              93

94

104

108

              111

111

113

114

              116

116

117

117

117

117

117

118

119

              119

119

121

127

              129

129

129

132

              133

133

136

137

              138

138

139

141

              142

              142

142

145

145

146

147

              148

149

151

152

154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1

161

162

              162

162

167

170

174

              176

              176

176

176

176

177

178

178

178

179

              179

. 组织结构              180

183

183

184

              184

184

186

187

第1章   饭店业务单元环境分析

第1节  行业发展概况

1. 我国饭店业的发展正处于新的转折点

作为旅游业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的我国饭店业,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1978年的“侨外资办”引进侨资、外资进行饭店建设开始,中国饭店已从单一的接待型国营饭店发展成为多种经济主体并存的现代化企业。我国饭店业总体规模呈现高速发展的特点。1978年,我国仅有饭店137家,客房15539间,床位30704张,到2000年已增至10481家,客房94.82万间,床位185.6万张,分别是1978年的76.5倍、61.02倍、60.45倍。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饭店业逐步完成了由指令性的政府外事接待体系转向国民经济中有竞争力的产业转变,由封闭性行业转向与国际接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开放性行业的转变。2000年我国旅游业收入4500亿人民币,饭店业的收入占旅游业的收入将近一半;同时,截止2001年11月,我国旅游饭店业利用外资额已达200多亿美元,三资饭店已有800余家。

目前,我国饭店业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性转折点。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旅游休闲消费在整个国民消费中的比例迅速增加,2000年全国国内出游人数达7.44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3175.54亿人民币;同时,WTO的加入,进一步增强了我国的开放程度,今后我国接待海外游客以及各类商务人员的数量将有一个突破性的跳跃。2000年我国接待入境过夜旅游者为3124万人次据旅游局作的中国旅游业发展预测,到2020年,入境过夜旅游者为9500-13900万人次,年平均增长率为5.7%-7.75%。国际旅游组织进行前景预测,认为到2020年,全球将有16亿国际游客,中国将有1.3亿游客入境,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入境国。这种良好的外部环境给我国饭店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然而,人们对休闲消费质量要求的重视也对我国饭店业的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外国饭店管理集团看准了我国饭店业的潜在市场,随着我国进入WTO,国际著名饭店管理集团已经陆续进入国内,他们凭借雄厚的实力与先进的管理方法,将同国内饭店展开激烈竞争,直接对我国饭店业的发展构成威胁。在大量机会与巨大威胁共存的背景下,我国饭店业将如何发展?饭店本身将如何决策?类似的一系列问题是饭店规划发展所必须考虑的。

2. 我国饭店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对我国饭店业发展历程作一简要回顾与分析,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我国饭店业的发展情况,从而寻找规律,为饭店企业对未来发展趋势的正确预测和当前战略决策奠定基础。从饭店业发展速度和竞争程度上看,我国饭店业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发展都有其不同的市场特征,但从总体上看,竞争程度日趋激烈。

1. 起步阶段

1978-1986年,为起步阶段。饭店从1978年的137家发展至1986年的974家,年增长率为11%。在这个阶段,旅游饭店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状态,饭店业始终处于高度增长状态,但是由于发展基数比较小,所以每年增长包含绝对量并不大。这个时期的旅游饭店多数是外事接待机构,招待所多数是公务住宿机构,谈不上饭店产业和发展规模。由于需求远大于供给,买方几乎没有任何谈判能力,行业内竞争程度低,这一时期饭店经营收入稳定。

2. 起伏阶段

1987-1992年,为起伏阶段。在这个阶段,由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的影响,供需之间的紧张关系稍有缓和,市场大起大落,市场秩序混乱,新饭店进入持观望态度,饭店增长速度减缓,1992年共有饭店数2354家,该时期的年增长率降为7%,市场内呈现出一定的竞争,但并不激烈。这个时期饭店的竞争主要集中在硬件设施上,水平较高的旅游饭店依靠其良好的硬件取得竞争优势,获利较高。

3. 起飞阶段

1992-1996年,为起飞阶段。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饭店的需求拉动不断提高,同时旅游饭店的高额利润吸收大量进入者。这个阶段是饭店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大量新进入者使饭店数量增长很快;同时旅游人数的激增,提供了饭店发展的广阔市场空间,饭店全行业经济效益逐步上升。

4. 下滑阶段

1997-1999年,为下滑阶段。整个市场不景气,饭店供给大于需求,买方市场形成。行业内竞争激烈,价格成为竞争的焦点,出现恶性削价竞争,经济效益全面下滑。1998年全行业亏损46亿元人民币,1999年全行业亏损56亿元人民币,但下滑势头有所减缓,而且在后期出现回升趋势。但在这一阶段的前期,因饭店的增长速度大幅度上升,造成饭店业进入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经营非常艰难的时期。

5. 恢复阶段

2000-2001年,为恢复阶段,行业经济效益下滑局面得以扭转。饭店业已认识到,价格不是竞争获胜的有效手段,“价格战”只会严重影响全行业获利水平。因此,各饭店开始纷纷在“软件”上下工夫,营造自己的特色,占领细分市场,以期绕开价格竞争陷阱来获取竞争优势。

纵观我国饭店业发展历程,饭店规模增长大体上成“中—低—高”的演进特色,即从1978年的137家饭店发展至1986年的974家,年增长率为11%,呈中速度发展;而从1986年发展至1992年的2354家,年增长率为7%左右,呈低速度发展;从1992年至1998年,饭店数量高达5782家,年增长率为19%,呈高速度发展。与此同时,竞争程度日益加剧,竞争手段从“硬件”逐步转向“软件”,饭店逐渐摆脱盲目发展的势态,关注市场,规划发展战略,已成为各大饭店生存发展的根本。

3. 我国饭店业发展现状

在对我国饭店业20多年的发展有了一个总体的把握之后,本节重点对我国饭店业现状作一分析,分析基于我国饭店业的供给与需求现状,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分析的数据在时间上的跨度为1999年至2002年上半年,由于2001与2002年最近的数据难以获取,故对这个时间跨度多采用定性分析,而定量分析的数据主要采用比较完全的2000年统计数据。

1. 供给现状

1) 档次的规模结构已经形成

如果不分系统地将各类饭店放在一起,到1999年末(这一年的统计数字比较完整),饭店、宾馆、旅馆等社会住宿设施共有250835家。其中,高档饭店(四星、五星级)281家,占总数的0.112%。中档饭店(二星、三星级)3190家,占总数的1.27%。低档饭店(一星、未评级的社会旅馆、个体旅馆等)247364家占总数的98.61%全国饭店的高、中、低档次的规模结构已经形成,呈金字塔形,但金字塔的底部特别庞大、庞杂

2) 空间分布出现三阶梯状态

中国饭店业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呈现三阶梯状态

l        第一阶梯是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包括14个省市,截止到2000年末该地区有旅游饭店6582家,占全国旅游饭店总数的62.8%。这一地区饭店业发展条件好:地区经济发达,交通便利,饭店业发展外围环境好,起步早、故饭店业发展比较成熟,属于我国饭店业的“发达地区”;

l        第二阶梯是中国的中部地带包括河南、广西、四川、湖南、湖北、江西、云南、贵州等10个省份,共有旅游饭店3123家,占全国旅游饭店总数的29.8%。这一地区饭店业发展的条件一般:旅游资源比较丰富,拥有不少交通枢纽,许多省份旅游业已成为支柱产业,地区经济较发达,饭店业起步较晚,发展趋于成熟,属于我国饭店业的“发展地区”;

l        第三阶梯是西部地带,包括内蒙、宁夏、新疆、青海、西藏等7省区共有旅游饭店776家,占全国旅游饭店总数的7.4%。这一地区饭店业发展特点:旅游资源特别丰富,地区经济不发达,饭店业发展刚刚起步,属于我国饭店业发展的“落后地区”。

整个态势是东多西少,东部发达,中西部落后的状态,不在旅游饭店统计中的饭店的分布也大致是这样的状况。反映出饭店业的发展受周边环境的影响,周边自然环境、经济环境与饭店业发展互相促进、互相制约。

3) 星级饭店分布不平衡

2000年,我国星级饭店6029家,占饭店总数的57.52%。地区分布趋势为“一北一南加一中”,北指“北京”(425)南指“广东”(697),中指“江苏(450)和浙江(411)”。这三个地区拥有全国星级饭店数的32.89%。全国有五星级饭店117座,但只分布在22个省份,即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云南、陕西和新疆。在这22个省份里,仅北京、上海和广东就有五星级饭店54家,占全国五星级饭店的46.2%。而宁夏至今既无五星级也无四星级饭店,只有一星级饭店1家,二星级饭店11家,三星级饭店5家。由此可见,我国星级饭店,尤其是高档饭店分布高度集中于经济发达的个别省份。

4) 供给服务由程序化向个性化转变

程序化是保证饭店正常运转的基础,但个性化是当今市场需求的明显特点,大多数饭店已经意识到个性化服务重要性,并将个性化服务也列为员工服务中要遵循的一种标准。这种转变不仅表现在员工的服务语言、礼貌上,更重要是体现在饭店的经营理念上。

2. 需求现状

1) 对高星级饭店的需求弹性较弱

近几年商务客人猛增,特别是国际会议、大型商品展览等活动增多,参会人员、贸易谈判人员大幅度增加。该顾客群体大多消费于高星级饭店,且对饭店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小,因此,全国四星级以上饭店,特别是五星级饭店在不少城市供不应求。虽然星级饭店的档次结构以二、三星级饭店为主,2000年,二、三星级饭店占星级饭店总数的82.27%,四、五星级饭店占7.78%。但从出租率来看,四星级与五星级饭店出租率分别是63.08%和65.04%,分别高于2000年客户平均出租率5.5个百分点和7.6个百分点。在经营情况看,全国117座五星级饭店中,除3家经营持平外,其余全部盈利,四星级饭店中,除五家略微亏损外,其余也全部盈利。2000年,26%的亏损饭店中,多数为中低档饭店。

2) 经济活跃程度主导饭店需求水平

  从世界旅游市场来看,观光型游客仅占世界国际游客总量30%,而非观光型游客占70%左右,这类游客绝大部分是商务型顾客。虽然我国传统的旅游市场是观光型旅游市场,但近年来随着经济开放程度的逐步提高,大量的国内外商务型顾客已明显地主导了对经济发达地区饭店数量与档次方面的需求水平。以2000年为例,经济发展水平占国内前列的广东、上海、北京、江苏和浙江五个地区的星级饭店总数达2231家,占全国星级饭店总数的37%;同时,接待海外商务人员较多的北京、上海和广东三个地区的五星级饭店共54家,占全国五星级饭店的46.2%。

3) 对大饭店的需求高于小饭店

大饭店的经营情况显示出对其的需求状况。全国2000年现有500间以上的大饭店129家,该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19.43亿元,占饭店业总收入的16%,客户出租率为62.73%,平均房价在780元左右,有的饭店全年平均房价达到1106元,利润率高达37%以上。这129家大饭店全年的人均劳动生产率为15万元,高出中小饭店一倍以上。可以看出,目前市场对大饭店的需求比较强劲。

4) 饭店需求多元化

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客人对饭店的需求分类已不单是星级标准的分类,还有对商务饭店、旅游饭店、会议饭店、度假饭店等分类需求,这种需求的分类直接影响到饭店业的盈利情况。例如,据有关统计表明,商务客人较多的口岸城市、省会城市,包括诸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珠海、青岛、大连、昆明、厦门、海口、三亚等,这些城市的饭店经营效益普遍好于一般城市。

3. 供需决定的市场现状

1) 供求关系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

经济的活跃、旅游业的发展使更多的饭店企业参与进中国的饭店业市场,加剧了饭店企业之间的竞争,促进了供求关系的变化。中国饭店的经营更多地关注消费者的需要。在饭店管理上,通过星级饭店的示范作用,从需求适应供给转变为供给适应需求。饭店业由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由于过速发展,相当一些地区近几年出现了供过于求,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饭店企业的经营者更加重视市场趋势和顾客的需求变化,这种理念和行为促进饭店企业进一步提高竞争力。

2) 饭店竞争由价格竞争转向非价格竞争

前几年由于供需缺口大,全行业卷入恶性价格竞争,导致整个行业盈利水平下降,大多数饭店经营亏损。1996年到2000年旅游饭店业共增加35.4万间客房,平均年增长率为12.39%,而同期的客源增长率为4.0%从1996年到1998年全国饭店的平均出租率和利润率逐年下降,1998年开始出现全行业亏损。1998,1999,2000年三年亏损额分别为45.56亿、53.64亿和26.43 亿元。如今大家产生共识,意识到削价竞争只能是死路一条。全行业开始稳定价格,将竞争手段向非价格方面转移,包括细分市场,特色经营等。

3) 饭店积极寻找新的利润点

传统的饭店利润点是客房和餐饮,随着顾客需求层次的提高以及饭店业竞争的加强,迫使饭店不得不寻找新的利润点。如原来只占利润点小部分的商场将提高份额,商场部将成为一个新的利润点;随着康乐设施和项目的传入,中国也将掀起康乐热,饭店可以把康乐部发展成为一个新的利润点。另外,对原来利润点进行延伸,比如饭店餐饮由以店客为主向面对社会敞开经营转变,不少饭店降低大饭店的门坎,将宴会厅,中、西餐厅,包房统统对社会开放,争办婚庆喜宴,生意红火;还有些饭店餐饮部开设街边档餐厅,保住更多住店客人到饭店就餐;另外则有些饭店尝试世界名牌服饰的投资。这些都是饭店寻找新的利润点迹象。   

4) 顾客导向型市场竞争态势形成

随着我国饭店业买方市场的形成,顾客需求已成为竞争关注的焦点,并开始引导和决定供给。例如,饭店需求多元化驱动饭店管理精细化。在对饭店需求多元化的趋势下,饭店也需要根据市场需求来确定自己的市场定位。我国的旅游饭店从1988年开始执行星级标准,各饭店为了达到星级标准的要求,又先后制定了一整套的管理标准,尽管各家的标准都很全面、完整,但大多是部门与部门之间约束与沟通方面的岗位责任及联系办法,而对客人的服务、接待、结算、舒适程度则很少涉及。近年来不少饭店认识到这一点,在新标准的制定中处处以让客人满意为宗旨。

5) 多种经营思想并存

西方饭店经营思想演变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50年代-70年代的产品、服务标准化阶段;第二阶段是80年代的“质量第一”阶段;第三阶段是21世纪服务个性化阶段。分析我国饭店业发展,我国国际游客刚刚完成由港澳台同胞占主导到欧、亚等多国客人多样化客源结构转变阶段。而国内旅游市场,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双休日制度的实施、有薪假期时间的增多,以及旅游交通设施的完善,形成了大众旅游。这一旅游大环境正好和世界50年代至70年代旅游环境相吻合。但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及开放程度迅猛提高的宏观背景又与西方80年代相似。同时,由于我国饭店业起步较晚,硬件设施良好,软件向国际化靠拢迅速,又有逼近西方饭店21世纪发展之势。这种综合条件造就了我国饭店业多种经营思想并存的状态。虽然为数较多的饭店经营目前仍立足于服务、产品标准化,甚至包括饭店用品行业标准化,严把质量关的状态,但是,一些管理理念先进的企业,特别是在东部沿海饭店业发达地区,服务个性化经营思想在许多饭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如南京的世界花园饭店推出“公寓饭店化,饭店家庭化”特色产品,中国金钥匙服务培训班举行等等。

6) 人力资源成为竞争焦点

中国饭店行业刚开始形成时,因饭店比较少,在需求增长的情况下,竞争重心是数量。所以,中国饭店业初期的发展水平与饭店设施的数量规模有关。在饭店的数量规模增大、设施档次提高、竞争激烈的现阶段,行业数量竞争转向质量竞争,质量竞争主要是服务竞争,服务竞争的核心是人员素质的竞争。因此,目前我国饭店的发展和人力资源的开发水平密切相关。饭店业人员的敬业精神、技术水平、职业心理素质、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组合效应,以及形成一支训练有素的人才队伍等,都直接影响饭店的市场竞争力。由于国内饭店大多近年兴建起来,在硬件上与国际水平几乎没有差距,其之所以竞争力不强,关键在于软件。软件的核心就是人,特别是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饭店高层管理人员。这类人员国内稀缺,而稀缺资源向来是市场竞争的焦点,对饭店业也不例外。

第2节  行业整体分析

1. 宏观环境的因素分析

1. 政治环境

1) 机会

ü          政局稳定。

影响旅游消费的首要因素就是国内政局是否稳定。自“六四风波”之后,国家政府始终将保证国内安定团结放在政府工作的首要位置。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在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指导方针下,全国人民团结一致,长期以来呈现出一派安定祥和的政治局面。国内政局的长期稳定,不仅为大量国内外观光游客创造了良好前提条件,而且也为我国近年争办各类盛会以及吸引大量海外投资提供了前提条件。国内外观光和商务游客的增多,直接对我国饭店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ü          国家将旅游业定为支柱产业。

当前,中国旅游业已经与通信网络、住宅建筑、生物化工一起共同构成中国经济的四大新经济增长点,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国家对旅游业的重点发展,必将有许多政策上的倾斜。这对作为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的旅游饭店业,将产生极大的发展机会。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国。资本市场的完善、产权市场的建立。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必将建立起开放的饭店产权市场,创造融资、饭店业进入退出等方面的有利条件,这将为饭店业的发展拓展巨大的空间。

2) 威胁

ü          国家对饭店业的宏观调控力度不足。

我国饭店业建设报批渠道多,旅游管理部门对饭店建设并无审批权,对旅游涉外饭店和星级饭店的认定属于一种后置性行为,因而对市场的引导作用不大。在这种条件下,企业决策缺少宏观调控和足够的信息基础。在现有条件下,国有企业的投资约束并不是刚性的,强有力的投资风险约束机制并末真正形成,各投资主体出于种种局部性目标,扩张需求盲目,以至出现饭店投资过热,市场竞争白热化,表现出总体上的紊乱。

ü          规范竞争秩序的规则体系尚未形成

据了解,与饭店业发展有关的中央、地方法规文件约有二十余件。属于中央政府部门层次的有:关于星级评定的有5件;关于建立饭店公司的有2件;关于安全、收费、质量管理方面有4件;关于饭店审批的有2件;其余为地方法规。这些规制曾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现在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已经废止,还有一部分在入世后列入清理之列,只有少数还在起作用。可以说,现在的饭店行业的发展,基本上处于无规则可循的状态。这些年来,政府已放松了对具体饭店的管理,但保证行业健康发展的规则体系和饭店企业的自律规则体系还未形成,这将有可能导致行业的无序竞争,长期发展不利。

ü       政府对饭店业放松管制。

  政府对饭店业放松管制,国有饭店民营化,从总体上是促进我国饭店业增强市场竞争力的举措。但是,从原本早已完成转制工作的单体饭店角度上考虑,市场上将会出现更多的管理机制灵活,市场敏感强烈的同类有竞争力的饭店,从而削弱了原有体制上带来的优势,对未来的发展构成一定威胁。

2. 经济环境

  当前,我国正式加入WTO的经济大背景,对各行各业都带来了根本性的机遇与威胁,对饭店行业也不例外。所以,国内经济环境对饭店业影响的分析,主要从进入WTO的角度展开。

1) 机会

ü                   客源总量将增加。

饭店业是一个国家开放的形象窗口,国家越开放,饭店业越受益。加入WTO以后,意味着国际市场的国内化,意味着对外开放程度的扩大,意味着中国正式加入国际经济大家庭之中,各种国际、国内的商务、贸易活动将大幅度增加,从整体上活跃了我国的经济,中外旅客的交流也日趋频繁,这一切都将导致旅游客源的增加,从而为饭店业的发展带来原动力。

ü                  客源结构会发生变化。

外国客人的比例会提高,同时商务旅游者增多。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国内外商务旅游者将增加,这是显而易见的。从世界旅游市场来看,观光型游客仅占世界国际游客总量的30%,而非观光型游客占70%左右。中国传统的旅游市场是观光型旅游市场,但加入WTO以后,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种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商务旅游者将在客源市场上逐渐占主导地位。

ü      将促进中国饭店业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饭店业是我国各行业中最早、最全面与国际接轨的行业。我国饭店业的硬件与国际标准相差不大,关键的不足是软件方面。外资饭店进入中国以后,势必将以其先进的管理技术,科学的管理思想、理念和方法,影响、带动和促使国内饭店业整体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进而充实我国饭店业的“软件”,促进国内饭店的国际化发展。

ü                  饭店业有望得到宽松的经营环境,各种负担会有所减轻。

由于银行竞争的加剧和银行经营活动的市场化,饭店经营取得贷款的难度将降低,从而,可以获得较为宽松的经营环境。另外,入世后,政府直接干预饭店经营和给予饭店的特殊优惠支持的管理方式将大受约束。入世的根本一点是要从人治转化为法制,也就是说各政府部门须按规则管理饭店,那种不按规则随意侵犯权益,加重企业负担的现象入世后会逐步好转。

ü                  饭店业的经营成本将会下降。

一方面,饭店餐饮经营所需要的大米、肉类、水果等农产品的价格会下降,另一方面,饭店进行建筑、装修等所需要进口的原材料及设施设备的价格也会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ü                  国有饭店可望与合资、合作饭店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就国民待遇原则而言,我国对合资合作饭店实行高于本国同类企业的待遇,如进口物资和原材料享受减免税,固定资产调节税为0,外方服务提供者的劳务收入、管理费收入减半缴纳所得税等。人世后,国家将取消对各类合资、合作饭店的各种优惠政策,从而可使国有饭店与合资饭店站在同一竞争起跑线上。

2) 威胁

ü                  使饭店业竞争进一步加剧。

目前,中国饭店业竞争是严酷的,1998、1999年,已连续出现全行业亏损。根据中国与世贸组织达成的有关协议:中国做出加入世贸的承诺后,3年以内,外方占多数股权的饭店准入;3年后,外方独资饭店准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虽然已有很多外资饭店,但这些饭店基本上是中外合资(或合作)的,由中方控股.而加入WTO以后,这种状况将会改变,外方独资的饭店或由外方控股的饭店将加入竞争的行列.这不仅会增加竞争饭店的数量,而且会增加竞争的力度,从而使中国饭店业的竞争如雪上加霜。

ü                  中小型饭店生存空间将更小。

前面已经指出我国大饭店的效益明显高于中小饭店。显然,入世后,随着大型国外饭店集团的大举入侵,国内中小型饭店所面临的生存空间将更狭窄。而且,通过国外旅行社直接组织接待来中国旅游的外国旅游者当然首选入住他们所熟悉的具有国际品牌的外国饭店集团管理的饭店,这对众多中小型饭店而言,又是一个威胁。

ü                  对高素质的国内饭店管理人才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目前,我国饭店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从总经理到服务员各个层面的饭店“专业人才”的短缺。加入WTO以后,对饭店管理人才(特别是职业经理人才:包括总经理、人力资源经理、营销人才等)的需求将会增加;与国内饭店业相比,国外饭店业更加重视知识,重视人才,它们将为人才提供更加优厚的待遇和宽松的环境,利用多种人力资源猎取手段,抢夺原本缺乏的国内高级饭店管理人才。因此,国内饭店业的人才将有一次大流动,饭店业人才将重新定位、组合。这对国内饭店业将是一次大的冲击。特别是在目前国内饭店业服务和管理人才待遇普遍偏低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3. 社会环境

1) 机会

ü      国民消费观念的转变。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休闲消费日趋成熟,旅游度假成为当前休闲消费的一大主题。五一和十一是我国旅游的黄金时节,自我国实施五一和十一两个长假期以来,国内出游人数巨增,且绝大部分是在国内旅游观光。国内人口基数大,激增的旅游度假消费经济效果明显,带动了国民经济增长,形成所谓“假日经济”现象。作为旅游度假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的饭店业,在假日经济中受益非浅。而且,随着国家有意识地采取协调铁路及航班等出游交通和其它相关措施,推动“假日经济”,为饭店业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ü      特色民间节日与盛会的开放。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珍贵的民族文化,这些传统与文化不仅为国外游人所神往,对国内游客也同样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五十六个民族有着纷繁的民间节日与各种盛会的庆典活动。随着的人们社会意识形态的转变,经济意识的增强,许多原来较为封闭且不为外人所介入的民族节日与庆典活动,如今逐步向游人开放。这一巨大旅游资源为开发相对落后地区的饭店业提供了广阔前景。

2) 威胁

社会公众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增强,对我国饭店的环保经营提出更高的要求。面对当前全球资源紧缺,自然生态环境遭受人类活动破坏的现实,人们日益提高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受到社会各界群体的重视,“绿色消费行为”应运而生。在全球“绿色消费主义”的大潮中,营造绿色饭店不仅已成为21世纪饭店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也将成为未来饭店生存的根本。营造绿色饭店,既是满足社会对生活质量改善的要求,也是未来饭店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绿色饭店”的发展不仅对管理,更对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些技术不仅是节能技术,还对环境保护技术、生态技术等多项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国际标准组织的ISO14000是全球范围内环境体系认证标准,取得认证资格的饭店,其服务更容易为国际所接受。我国饭店业正在积极开展“绿色行动”,但由于起步较晚,且管理等软件还有待改善,因此,通过ISO14000认证的难度还很大,这对我国饭店业参与国际竞争造成不利影响。

4. 技术环境

  随着INTERNET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其在饭店业经营管理方面的渗透,带给我国饭店业机会与威胁参半。

1) 机会

INTERNET技术在饭店业的应用,降低了经营成本,提高了经营效率。从饭店采购的角度来看,电子商务可以降低采购成本,简化流通环节,加大透明度,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网络的建设与发展,使饭店逐渐习惯网上交易方式,是我国饭店业从中获益的关键。采用互联网技术对我国几千家饭店上百万名员工进行业务培训,既省时又省钱,又不影响工作,是可行的办法。这些都将为国内饭店业提高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营造了提升空间。

2) 威胁

INTERNET技术在饭店预定系统中的应用,对于在此领域尚不成熟的国内饭店造成不利影响。INTERNET技术使饭店的互联网网上预定房间变得简捷、普遍。入世以后,将有更多的境外人员进入我国,多数旅游者是通过网络进行客房预订的。目前,连接200多个国家,6万家饭店客房的全球最大饭店预订网络已经开通。而我国的40多家从事订房的网站,由于过于分散,没有形成规模和品牌。因此,到中国的游客大部分将被介绍到国际连锁店中去,从而使国内饭店处于竞争的不利地位。

2. 行业的内在结构分析

1. 进入壁垒低,退出壁垒高,行业内竞争激烈

我国饭店业从整体上来讲,是一个进入壁垒低而退出壁垒高的行业。相对于其他许多行业而言,饭店行业是一个进入容易退出难的行业。饭店产品无专利、一个好的设计、一种好的服务方式、一道特色菜可以被轻而易举地模仿,专业的管理人才可以通过人才流动和聘请专业管理公司管理来解决。就我国的情况来说,进入饭店业最大的障碍莫过于建造饭店巨大的资金需求和政府政策的限制。资金需求对—些有实力的部门、行业及各级政府来说,根本不成问题。如烟草、电力、银行、保险、邮电、交通等。事实上,上述行业、部门所办的饭店几乎遍及我国的每一个城市。经济实力不强的部门、行业或者利用手中的权力,或者通过关系筹集、借贷资金也纷纷建造饭店。虽然我国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试图对饭店的进入加以控制,但往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首先,规避政策障碍的最常见办法是建培训中心。其次,通过房地产业“跳槽”进入饭店行业。有些立项为“大厦”、“写字楼”、“综合楼”的项目实际上建的就是饭店,有些是房地产项目中本身就包含高档住宿、餐饮设施。再次,通过原有饭店的改扩建、建设“二期工程”等形式扩大饭店的规模。饭店一旦建成,很难转作他用。饭店的资产专用性很强,虽然部分可改为商场经营,但我国的商业竞争也早已“白热化”。如果改为办公用房的话,且不论这种“转产”的巨大代价,单是我国现有的办公用房的大量积压(有关方面估计80年才能售完)就足以让人知难而退。这样,即便饭店因经营不好陷入困境,产权易主,也仍然留在本行业继续“战斗”,从而导致市场长期超载,竞争异常激烈,使全行业效益低下。

2. 饭店行业环境随档次不同存在差异

虽然我国饭店行业由于进入壁垒低而退出壁垒高,呈现出整体供给大于需求的激烈竞争状态,但若根据规模、设备水平和服务标准进行分类,饭店业存在着一个数量巨大的细分市场。在每个细分市场内呈现出不同的行业竞争环境。

细分饭店行业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从供给角度讲,主要涉及饭店设施、功能、物品、服务项目的配置规模、数量和档次等感官形态因素,以及投资总额和单项指标平均额的资金财务指标;二是从需求和市场角度讲,主要涉及进入饭店的消费者的经济支付水平和消费满意度的主观评价,饭店的客房价是最重要的衡量指标。对于特定地点、时期、供求环境、经营模式的饭店细分,供给角度的分类衡量标准与需求和市场角度的分类衡量标准,是完全一致的。如果特定地点、时期、供求环境、经营模式中的条件不是同时成立,供给角度的分类衡量标准和需求和市场角度的分类衡量标准,会出现局部的不完全一致。不过,为了便于把饭店细分市场概念具体化,便于直观把握和比较,与平常熟悉的星级饭店档次对应,这里假设,饭店按档次分为高档饭店(四、五星级)、中档饭店(三星级)、低档或经济型饭店(一、二星级)以及普通旅馆(社会旅馆、个体旅馆)四个层次。由于这四个层次饭店在供给和需求上有所差异,因此它们之间行业环境也存在一定差别。

以下借助波特的行业五种力量竞争模型,从总体上分别对于档次细分为三个层次的饭店(普通旅馆一般不包括在涉外旅游饭店之列,故这里不做分析),即高档饭店(四、五星级)、中档饭店(三星级)、低档或经济型饭店(一、二星级),做出我国饭店行业细分环境分析,以求对不同档次饭店细分市场状况做一整体上的把握。

1) 高档饭店行业环境分析

l        行业内竞争。我国四、五星级饭店处于整个饭店业塔形结构的上端,数量相对不多,但增幅较大,从1997年的157和57家四、五星级饭店,到2000年的352家和117家,分别增长了124%和105%,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30.89%和27.09%。但在高档饭店快速增长的同时,其市场也不断的扩大,目标顾客增长速度非常快速,结果是高档饭店的供给与需求基本相应,有些城市甚至出现五星级饭店供不应求的情况。因此,高档饭店行业内的竞争不算激烈,整个行业保持了相对较高的获利水平。在近几年饭店利润逐年下降的情况下,五星级饭店的实现利润在涉外饭店有利润饭店中的比例逐步上升。

l        潜在进入。高档饭店的潜在进入源大体上有两个,一个是现存的三星级饭店,其通过改造装修进一步提升硬件水平,同时通过强化管理提高软件水平,力图步入高档饭店行列,但这类潜在进入者为数不多,且由于当前硬软件所限,多数将目标定为升入四星级;另外一个是数量较多的新建饭店,这类新建饭店一般都是按照五星级饭店的硬件标准建造的,其目标自然也是准备步入五星级饭店的行列。虽然进入高档饭店行列同时也需要很好的软件水平,但是,随着国外大的饭店管理公司不断涌入国内参与饭店管理,基本上解决了晋升五星级饭店的软件门坎。因此,我国高档饭店行业的潜在进入威胁较大。

l        替代品。高档饭店所提供的良好环境与优质服务,决定了其替代品的威胁相对较小。对于其特定的高档消费群体,能取代它的具有相似功能的物品几乎没有。

l        购买者讨价还价能力。对于高档饭店的目标客户,其需求的价格弹性相对最小,加之我国加入WTO和开放程度的增强,各种国际政治会议、商务会议以及体育盛会将越来越多,对于高档饭店的需求也将随之增加,只要不出现供给远大于需求的情况,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就不会很强。

l        供应者讨价还价能力。由于高档饭店规模也相应较大,其日常经营所需物质消费量很大,属于物质提供者的大客户,因此其对供应者的讨价还价能力较强。

综合这五种力量看来,仅有潜在进入有一定威胁,其它四种力量相对都有利于高档饭店的发展,而且,通过在高档饭店行业内进一步细分市场,做特色化经营,也可以避免潜在进入变为现实进入后带来的正面竞争。因此,高档饭店行业从整体上说,行业吸引力较大,行业环境较好。

2) 中档饭店行业环境分析

l        行业内竞争。三星级饭店处于整个饭店业塔形结构的中部,数量较多,增长速度也较快。1997年全国有三星级饭店895家,到2000年有1899家,增加了1004家,增长幅度为112.2%,年平均增长率为28.5%。可以看出,由于中档饭店的基数较大,增长速度快,增长的绝对量大。虽然随着旅游人数的增多,饭店的市场逐步扩大,但三星级饭店的主要目标客户群还是国内客户。由于国内旅游者大多注重观光,在住宿上的消费相对较小,一般只求有个相对干净舒适而价格便宜的住处,三星级饭店一般不在这类旅客的选择范围内。实际上,除了公务住宿和商务会议等消费群体,三星级饭店目前的目标客户群相对较小,而供给相对较大,造成中档饭店行业层次的竞争程度较大,利润水平低下。

l        潜在进入。三星级饭店的潜在进入水平不高。原因是目前新建饭店一般都以五星级、稍差也为四星级标准建造的,加之可以借助的国际饭店管理公司的管理模式,这类饭店可以直接越过三星级饭店的进入。至于原有一、二星级饭店,下面的讨论将表明,它们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因此,也将不会有大幅的进入。

l        替代品。中低档饭店目前的替代品威胁并不大。饭店业作为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之一,主要解决人们出行的住宿问题,属于人们出行的必要构件。虽然出现了夕发朝至列车、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一定数量的“红眼航班”,但相对与巨大的消费市场而言,这些对中档饭店都不能构成很大威胁。

l        购买者讨价还价能力。与顾客的消费愿望、支付能力的大小以及对中低档饭店价格的敏感程度有关。随着人们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中档饭店的信任度和依赖会越来越高,讨价还价能力相对减弱,对中档饭店的发展有利。

l        供应者讨价还价能力。与高档饭店相似,中档饭店的日常经营所需物质数量也较大,属于物质提供者的大客户,因此其对供应者的讨价还价能力较强。

综合这五种力量来看,中档三星级饭店行业层次业内竞争比较激烈,但其它四种力量较有利于中档饭店的发展,可是供给需求关系对整个行业环境的影响较大,致使整个中档饭店经营环境不好。

3) 经济型饭店行业环境分析

l        行业内竞争。一、二星级的经济型饭店处于整个饭店行业塔形结构的底部,数量庞大,增长速度很快。1997年一、二星级饭店共1615家,到2000年发展到3661家,增加2045家,增长幅度为126.7%,年平均增长率为31.37%。经济型饭店数量庞大,虽然国内出游人数的增多,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供给与需求的紧张关系,但总体上供给大于需求,业内竞争较为激烈。

l        潜在进入。饭店实施星级标准是建立在涉外饭店制度基础上,饭店要上星级,必须先是涉外饭店。当然,是涉外饭店,也不一定非要去申报饭店星级,实际上,有一半的涉外饭店并没有去申报饭店星级,基本全是潜在的经济型饭店进入者。

l        替代品。同较高档次的饭店一样,替代品较少。

l        购买者讨价还价能力。由于经济型饭店的消费群体对价格很敏感,他们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大,加之经济型饭店数量较多,就算在一个区域内也有数家,转换成本较小。因此,对于经济型饭店,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很强。

l        供应者讨价还价能力。经济型饭店一般规模较小,故对于日常经常的物质需求量也较小,这样其对供应商的牵制能力有限,供应商相对有较强的讨价还价能力。

综合这五种力量来看,除了替代品一种力量有利于经济饭店的发展以外,其它四种力量均对经济饭店层次行业的吸引力产生负面影响,从表面上看,经济饭店层次行业环境不利于饭店的进入。

3. 饭店行业环境随地域不同存在差异

由于饭店行业的产品具有特殊的地域供给性,即饭店提供的服务一般局限于一个特定范围的区域内,具体饭店的服务不能跨地域提供。同时,饭店业所面对的客户群体也具有相似的性质,进入某范围区域内的客户,由于其选择区域外饭店的转换成本很高,因此其消费也大都局限于该特定地域内。并且,由于地域之间在经济、文化、自然景观等方面差异性较大,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各地域主流消费群体的消费特征,这对饭店功能的定位影响重大。

鉴于饭店行业环境特征有明显的地域性,下面的分析中,将我国饭店行业从纵向上按照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及旅游资源等因素,依地域细分为三个地带(这里由于香港、澳门和台湾具有一定特殊性,没有包括在内),即东部沿海地带(包括北京、天津、上海、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广东和海南等14个省份)、中部地带(包括河南、广西、重庆、四川、湖南、湖北、江西、云南、贵州、山西等10个省份)、西部地带(包括内蒙、宁夏、新疆、青海、西藏、甘肃、陕西等七个省份),对这三个地带的饭店行业环境分别加以描述。

1) 东部地带饭店行业环境分析

按上述划分,我国东部14个省份截至2000年共有星级饭店3662家,占全国星级饭店总数的61%。其中,高档(四、五星级)饭店共357家,占全国高档饭店的76.1%;中档(三星级)饭店共1267家,占全国中档饭店的66.7%;经济饭店(一、二星级)共2038家,占全国经济饭店的55.7%。其中,高、中、低档饭店之间的比例关系为1:3.55:5.71。高、中、低档饭店占全国同类饭店比重以10%左右的幅度递减。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东部地区星级饭店集中度很高,饭店数量庞大,尤其是高档饭店大多集中在这个地区。近几年该地区主要以发展高档饭店为主,高、中、低档饭店占全国同类饭店的比重落差较大。由于饭店集中度较高,相对于其它两个地区,东部地区饭店行业内竞争较为激烈,但这个地区对外开放程度也最高,经济发达,每年接待国内外游人数量最多,特别是外国游人、港、澳、台同胞的数量与其它两个地区相比占有绝对优势。同时,近几年大型国际政治会议、商务会议大多在该地区举行,以及国际著名饭店管理集团的进入等,这些因素为该地区发展饭店业,尤其是发展高档饭店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随着今后该地区国内外商务活动的不断增多,对高档饭店的需求仍然较大,但这种需求主要定位于商务型和会议型高档饭店;普通旅游者数量将会继续呈上升趋势,这部分消费群体主要定位于中、低档饭店,目前该地区中、低档饭店数量基本上可以满足需求,价格仍然是竞争的焦点。

2) 中部地带饭店行业环境分析

按上述划分,我国中部10个省份截至2000年共有星级饭店1932家,占全国星级饭店总数的32%。其中,高档(四、五星级)饭店共89家,占全国高档饭店的19%;中档(三星级)饭店共515家,占全国中档饭店的27.1%;经济饭店(一、二星级)共1323家,占全国经济饭店的36.2%。其中,高、中、低档饭店之间的比例关系为1:5.8:14.9。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中部地区星级饭店集中度一般。这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一般,但旅游资源相对丰富,且正在得到相应的开发。因此,目前该地区的游客多以旅游观光为主,需求定位于中、低档饭店。但是由于前期饭店的盲目上马,使该地区各类饭店数量相对需求过剩,竞争较为激烈。例如昆明,在迎接1999年世界博览会期间,新建饭店40余家,扩建饭店20余家。虽然在博览会期间经营状况较好,但会后饭店供应大于需求。1999年昆明涉外饭店的平均入住率为59.63%,而2000年则下降到了46.5%,导致整个饭店行业恶性降价竞争,五星级团队标准价格仅为120-160元/每标间。

3) 西部地带饭店行业环境分析

按上述划分,我国西部7个省份截至2000年共有星级饭店435家,占全国星级饭店的总数的7%。其中,高档(四、五星级)饭店共23家,占全国高档饭店的4.9%;中档(三星级)饭店共117家,占全国中档饭店的6.2%;经济饭店(一、二星级)共295家,占全国经济饭店的8.1%。其中,高、中、低档饭店之间的比例关系为1:5.1:12.8。这个地区最明显的特征是七个省份内,仅有陕西和新疆有五星级饭店,其它五个省份五星级饭店空缺。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西部地区饭店集中度低下,这与其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开放程度低直接相关。由于饭店数量较少,业内竞争程度不大,而同时该地区接待游客也相对较少,盈利水平一般。但是,该地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且开发潜力巨大。近年来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加强该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开发该地区的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并且,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的举措,该地区的经济与开放程度将在短期内有大幅度提升,商务与旅游人数将会向前有一个大的越迁。与此相比,该地区饭店数量明显不足,不论是为迎接普通游客的中低档饭店,还是适应未来国内外投资者需求的商务类高档饭店,现状与将来的需求水平差距很大。

3. 浙江省饭店行业状况分析

浙江省经济发达,开放程度高,旅游资源丰富,是一个旅游大省,每年接待大量国内外各类游客。旅游一直是浙江省的支柱性产业,从而带动了浙江省饭店行业的发展。下面主要采用1996年――2000年五年期的数据,对浙江省饭店行业环境进行分析。

表1从整体上描述了浙省近几年旅游经济发展的状况以及相应星级饭店的发展情况。从表1可以看出,除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海外旅游的各项指标有所减缓外,浙江省海外旅游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特别是1999年和2000年两年,海外旅游者的数量和外汇旅游收入增长迅速,增长率分别达到了15.6%、18.8%和13.5%、25.58%。与此同时,国内旅游在持续增长的趋势下,1999和2000两年在接待人数上有较大的增长,而旅游收入的增长速度却有所减缓,但也保持着14.7%的较高速度。将海外与国内旅游情况相对比,可以发现,海外旅游者在省内的人均消费呈增长趋势,面国内旅游者的人均消费有所下降。以2000年为例,海外旅游者人数上增长了18.8%,同时旅游收入上增长了25.58%;而国内旅游者人数上增长了15.1%,旅游收入却仅增长了14.7%。

与浙江省旅游业发展相对应,省饭店业增长势头也很强劲。1997年前,省星级饭店业呈畸形发展,即两头小,中间大,也就是说在1997年前,省高、低档饭店数量较少,而中档饭店(三星)数量突出。这种结构从1998年开始改变,逐渐形成金字塔形结构。但直到2000年,省才有五星级饭店3家。各星级饭店在2000年都有较大数量的增加,特别是高档饭店数量激增,这与省旅游态势,尤其是涉外旅游态势直接相关。实际上,考虑到国内游客的消费水平,高档饭店的目标客户群主要还是涉外商务和旅游者。1998年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省旅游业,特别是涉外旅游状况不佳。而至1999年,情况好转,涉外旅游人数与消费有较大提升,针对这种情况,省饭店行业反应迅速,2000年一年内,五星级饭店从0家增加到3家,四星级饭店增加11家,增加了近一半左右。由于涉外商务及旅游的强劲增长,加之会议饭店的功能定位,省内高档饭店的客户群体相对仍然较大,其间的竞争程度基本上不大,可以保持较好的盈利水平。而目标客户群主要是国内游客的中、低档饭店2000年数量也有大幅度的上升,但是2000年国内出游者人数增长却有所下降,同时人均消费水平也有下降,这使得全省内的中、低档饭店供需有所差距,行业内竞争激烈,面对价格较为敏感的国内消费者,价格成为各中、低档饭店竞争的主要手段,使得中、低档饭店的整体盈利水平不佳。

1:浙江省旅游指标概况

类别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海外旅游者

 

 

 

 

 

数量(万人)

72.90

81.15

81.96

94.78

112.58

比上年增长(%

8.4

11.3

1

15.6

18.8

收入(美元)

2.92亿

3.45亿

3.6亿

4.1亿

5.14亿

比上年增长(%

 

18.2

4.7

13.5

25.58

国内旅游者

 

 

 

 

 

数量(万人)

3773

3997

4200

5100

5870

比上年增长(%

5.1

5.9

5

21.4

15.1

收入(人民币)

232亿

277.8亿

327亿

375亿

430亿

比上年增长(%

15.13

19.7

17.7

14.7

14.7

星级饭店数量(个)

 

 

 

 

 

五星

0

0

0

0

3

四星

4

6

8

12

23

三星

46

61

74

90

123

二星

23

35

84

一、二星共

146

一、二星共

251

一星

1

0

9

2 浙江省各地区19962000五年期接待旅游人数情况

地区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杭州

462313(4.8%)

504276(9.1%)

507243(0.6%)

59.15(16.7%)

70.71(19.48%)

宁波

88517 (9.9%)

100507 (13.6%)

100042 (-0.5%)

11.2(12%)

12.36(10.34%)

温州

29467 (28.8%)

31969 (8.5%)

36788 (15.1%)

4.4(20.9%)

5.99(34.7%)

舟山

46519 (9.2%)

52647 (13.2%)

47318 (-10.1)

5.6(17.5%)

6.12(10%)

绍兴

32247 (18.8%)

34720 (7.7%)

36083 (3.9%)

3.95(9.5%)

4.8(21.54%)

嘉兴

20104 (4.7%)

23200 (15.4%)

22319 (-3.8%)

2.6(15.7%)

2.95(14.16%)

湖州

6998 (40%)

9552 (36.5%)

9600 (0.5%)

0.97(1%)

1.25(29.12%)

金华

25379 (28.9%)

30995 (22.1%)

34726 (12%)

4(15.6%)

4.9(22.19%)

台州

11202 (36.6%)

15346 (37.0%)

16269 (6%)

1.9(15.2%)

2.27(21.20%)

丽水

4514 (9.8%)

6100 (35.1%)

6800 (11.5%)

0.73(7.4%)

0.79(8.33%)

衢州

1752 (-14.3%)

2156 (23.1%)

2427 (12.6%)

0.26(5.9%)

0.43(68.11%)

注:表内前面数字为旅游人数,括号内为比上年增长比率

第3节  未来发展机会

对我国饭店业未来的发展机会,下面主要从对饭店未来盈利水平与获取市场竞争力产生直接影响的三个维度进行分析,这三个维度依次为饭店未来发展的地域、档次和特色化经营。对于饭店未来发展的地域和档次中蕴含的机会,这里主要以定量分析为主,通过对近期(数据主要采用比较完全的2000年统计数据)全国范围饭店行业的发展状况的剖析,主要运用趋势分析法来对饭店未来期(五年内)地域与档次的发展机会进行预测。而对特色化经营则主要以定性分析为主,基于对未来期消费者偏好、客源类型及结构等方面的判断,从而进行逻辑分析,以求达到对未来特色化经营发展机会的合理预测。

1998年由于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同时我国部分地区在旅游旺季遭受洪灾,因此,在我国旅游饭店业快速发展的道路上,1998年出现了放缓。但这是由于不可预见且不可逆的外界事件的干扰而造成的。因此,以1998年为分析起点,虽然分析时间段较短,但可人为排除外界突发性事件对发展趋势的影响,有利于对未来发展趋势的把握。表3汇总了1998、1999和2000三年我国旅游人数、收入以及星级饭店数量在三个地区的变化情况;表4说明了1998、1999、2000三年各地区涉外与国内旅游人数和收入各自所占比例变化情况;表5表明了1998-1999和1999-2000年三个地区在涉外旅游与国内旅游人数和收入上各项指标年增长率的情况。以下对我国饭店业未来发展机会的定量分析,大都体现在这三个表上。

 

4 199819992000三年各地区涉外与国内旅游人数与收入所占比例变化情况

   单位:%

年份

涉外旅游人数比例

涉外旅游收入比例

国内旅游人数比例

国内旅游收入比例

 

西

西

西

西

1998

93.29

4.64

2.07

85.25

9.92

4.83

59.61

35.19

5.2

73.98

23.22

2.8

1999

92.96

5.04

2

84.62

10.76

4.62

60.49

34.61

4.9

71.84

25.03

3.13

2000

92.53

5.44

2.03

84.4

10.92

4.28

60.02

34.6

5.38

70.67

25.48

3.85

 

5 1998199919992000年各项指标年增长率情况        单位:%

年份

涉外旅游人数增长

涉外旅游收入增长

国内旅游人数增长

国内旅游收入增长

 

西

西

西

西

1999

14.54

24.78

11.28

10.57

20.78

6.57

15.12

11.59

6.86

15.55

28.27

33.2

2000

14

23.62

15.97

19.32

20.91

10.28

10.02

10.53

17.63

13.12

17.05

41.58

 

 

 

 

1998

地区

档次

 

14个省市)

中 部

10个省市)

西 部

7个省市)

高 档

(五、四)

196

 

涉外旅游(美元)

人数:6123.28

收入:92.1528亿

国内旅游(人民币)

人数:53619.33

收入:3682.07亿

33

 

涉外旅游(美元)

人数:304.84

收入:10.7238亿

国内旅游(人民币)

人数:31645.7

收入:1155.58亿

11

 

涉外旅游(美元)

人数:135.645

收入:5.223亿

国内旅游(人民币)

人数:4675.78

收入:139.218亿

中 档

(三)

769

249

67

低 档

(二、一) 

1159

 

598

166

总 计

2124

 

880

 

256

 

1999

地区

档次

 

中 部

西 部

高 档

(五、四)

224

 

涉外旅游(美元)

人数:7013.36

收入:101.859亿

国内旅游(人民币)

人数:61727.51

收入:4254.65亿

42

 

涉外旅游(美元)

人数:380.379

收入:12.9524亿

国内旅游(人民币)

人数:35314.58

收入:1482.23亿

15

 

涉外旅游(美元)

人数:150.943

收入:5.566亿

国内旅游(人民币)

人数:4996.46

收入:185.444亿

中 档

(三)

889

322

81

低 档

(二、一) 

1306

 

782

195

总 计

2419

 

1146

 

291

 

2000

地区

档次

 

14个省市)

中 部

10个省市)

西 部

7个省市)

高 档

(五、四)

357

 

涉外旅游(美元)

人数:7995.91

收入:121.577亿

国内旅游(人民币)

人数:67911.43

收入:4812.42亿

89

 

涉外旅游(美元)

人数:470.24

收入:15.6608亿

国内旅游(人民币)

人数:39032.47

收入:1734.93亿

23

 

涉外旅游(美元)

人数:175.05

收入:6.1383亿

国内旅游(人民币)

人数:5877.11

收入:262.55亿

中 档

(三)

1267

515

117

低 档

(二、一) 

2038

 

1323

295

总 计

3662

 

1932

 

435

 

 

 

1. 地域上存在的发展机会

我国饭店未来发展的地域机会,是针对我国饭店行业的发展,空间上存在三阶梯的现实而提出的。根据前面的划分,从地理上依据经济发展水平、自然旅游资源的禀赋和饭店行业的发展水平,可以将我国饭店行业纵向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带。这三个地区不仅目前在饭店发展以及其影响因素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而且根据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平缓、持续并且有步骤发展的特点,预计国内政治经济只要不出现重大变化,这种各地区影响饭店发展水平的各种差异因素,至少在未来期几年内不会产生根本性的变化。因此,基于对近期影响饭店发展因素的分析,通过趋势预测未来期五年内,地域的不同对饭店未来发展所产生的机会,是具有一定可靠性的。

由于影响饭店发展的因素繁杂,难以逐一分析。实际上,作为旅游业三大支柱产业之一,饭店业的发展根本上直接受到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将旅游业作为中介,利用它作为各种影响饭店发展因素的综合体现的特性,绕开由于影响因素繁杂而难以展开分析的技术上的困难,同时又不失分析的有效性。

从表3中可以看出,自1998年以来,我国涉外和国内旅游不仅是从人数上还是从收入上来讲,都呈现出较快的发展速度。但三个地区从发展基数和发展速度上有所差异。东部地区基数最大,三年中其涉外旅游人数占涉外旅游人总数都在92%以上,而无论所占比例还是年增长率都有下降的趋势,但下降幅度较小。从1998年到2000年,涉外旅游人数所占比例从93.29%下降到92.96%92.53%,而年增长率则由14.54%下降14%;东部地区的涉外旅游收入所占比例也相当大,三年内都在84%以上,且无明显的趋势变化,但其年增长率却由1999年的10.57%上升至19.32%,有较大的提升;同时,国内旅游人数基本上三年间也在占60%的较大比例,且几乎没有什么较大变化,而年增长率从15.12%下降到10.02%;相应国内旅游收入比例三年都在70%以上的比例,但从1998年的73.98%下降到1999年的71.84%,又下降到2000年的70.67%,年增长率也由1999年的15.55%下降到2000年的13.12%。类似的分析可以看出,中部地区涉外旅游人数所占比例较小,但呈上升趋势,涉外旅游收入所占比例也较小,也呈上升趋势,国内旅游人数所占比例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化,但国内旅游收入所占比例有上升趋势,相应的这几个指标的年增长率分别为24.78%23.62%20.78%20.91%11.59%10.53%28.27%17.05%,只有国内旅游收入一项指标有较大的下降,其它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化;西部地区各项指标所占比例份额最小,涉外旅游人数与国内旅游人数比例份额没有明显的趋势变化,但涉外旅游和国内旅游收入比例份额却有上升趋势,涉外旅游人数和涉外旅游收入的年增长率分别为11.28%15.97%6.57%10.28%。,相应国内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的年增长率分别为6.86%17.63%33.2%41.58%

从这些数据和变化趋势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东部沿海地区仍将是旅游业发展的热点地区,中部地区旅游业发展将升温。东部地区是我国饭店发达地区,但从比例结构上看,该地区在四个指标上都有下降的趋势;同时涉外旅游和国内旅游人数的年增长率也在下降,因此,东部地区的饭店业的发展迅速将会有所减缓。而中部地区在结构比例变化上各项指标有较好趋势,各项指标也都保持了相对较高的年增长率,该地区未来期内将会给饭店业的发展提供较好的机会。西部地区的各项指标只在国内维度上呈现出明显的有利于饭店业发展的迹象,而在涉外维度上却并不乐观。因此,从总体上来看,东部地区仍旧为饭店业提供良好发展机会,但这种机会有逐渐缩减的趋势;中部地区的饭店业发展机会逐渐增大;西部饭店业发展机会仍不明朗。

2. 档次上存在的发展机会

我国饭店业结构上虽然早已形成较为合理的金字塔型,但该金字塔形上部显得过于狭窄,而中、下部显得过于宽广。也就是说,处于饭店上部的四、五星级高档饭店数量相对较小,而位于中、下部的中、低档饭店数量庞大,这种情况已经形成很久。1997年全国有高档饭店214家,中档饭店895家,低档饭店1615家,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为14.187.55,而位于塔尖的五星级饭店共57家,它与中、低档饭店之间的比例达到115.728.331998年全国高档饭店数量为240家,中档饭店1085家,低档饭店1923家,它们之间的比例为14.528.01;其中五星级饭店64家,它与中、低档饭店之间的比例达到116.9530.051999年,全国高档饭店为281家,中档饭店为1292家,低档饭店为2283家,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为14.68.12,其中五星级饭店77家,它与中、低档饭店之间的比例达到116.7829.652000年全国有高档饭店469家,中档饭店为1899家,低档饭店为3661家,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为14.057.81,其中五星级饭店有117家,它与中、低档饭店之间的比例达到116.2331.29

可以看出,近几年内,我国高星级饭店与中、低档饭店之间的数量差距较大,特别是五星级饭店与中、低档饭店之间比例悬殊,这种特殊的结构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三个档次饭店,尤其是高档饭店和中、低档饭店之间盈利水平的不同。从出租率上来看,1998年全国星级饭店平均出租率为52.29%,而五星级和四星级饭店的年平均出租率分别为57.49%56.35%,分别高出平均水平5.24.06个百分点;1999年全国星级饭店的年平均出租率为54.34%,而五星级和四星级饭店的年平均出租率分别为61.41%58.96%,分别高出平均水平7.074.62个百分点;2000年四星级与五星级饭店出租率分别是63.08%65.04%,分别高于2000年客户平均出租率57.58%5.5个百分点和7.6个百分点。前面已经提到,从经营情况看,2000年全国117座五星级饭店中,除3家经营持平外,其余全部盈利,四星级饭店中,除五家略微亏损外,其余也全部盈利。2000年,26%的亏损饭店中,多数为中低档饭店,这种情况在前面几年也相类似。从以上数据还可看出,我国高星级饭店的年平均出租率还处于快速上升趋势。

因此,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从档次角度上考虑,我国饭店业未来的盈利点仍旧位于高档饭店,高档饭店是未来几年内饭店发展的趋向。

3. 特色化经营上存在的发展机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WTO的加入,国内外的旅游、公务、商务、政务等活动的人员将越来越多,与此同时,我国饭店业面对的顾客群体也越将变得多样化,随之而来的就是对饭店需求的多样化。饭店要生存发展,满足顾客日益变化的多样化需求是必要前提。

战略管理理论中指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存在两种最基本的战略,即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也就是说,一个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获胜,要么它要在与竞争对手提供同等数量及质量的产品或服务的同时,比对方有较低的成本;要么它就要使它的产品或服务提供给顾客相对于其它竞争对手而言不同的价值,从而获取盈利。

饭店作为一个盈利性企业,当然也要通过这两种基本的竞争战略而得到发展。面对我国饭店业供给远大于需求的现实,恶性降价竞争已愈演愈烈。在这种环境下,即使是比竞争对手有更低的成本,也不能保证企业的盈利,而没有盈利,就更谈不上饭店的发展。因此,目前存在在饭店面前的只有一条路可选,那就是细分市场,作专业化与特色化经营,通过提供给顾客其它饭店所不能提供的价值,来避开恶性降价竞争,保证饭店的盈利水平。

游客从大体上可以划分为观光型游客和非观光型游客两大类。从饭店角度划分,对于一个游客而言,其消费基本上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店外支出,一部分是店内支出,而这两部分支出在不同类型的游客群体中,比例相差很大。一般而论,普通观光型游客的店外支出与店内支出的比例要远大于商务、会议型非观光游客。这个结论从直观上就可以得出。会议及商务型非观光游客的活动地点大都在饭店内,因此在他的消费也大都发生在饭店中,而观光型游客的活动地点大都在饭店外的景点区,因此除了住宿和少量饮食外,其消费大都发生在店外,因此二者消费结构比例相差很大。

对于普通观光型游客而言,大都属于自出经费类顾客群体,这部分群体出行的目的在于从游玩寻找愉悦,而非从住店中寻找愉悦,因此他们对饭店价格极其敏感,一般不会消费于高档饭店,他们往往寻找的是价格合适,同时管理服务质量良好且基本设施齐全而舒适的经济型饭店。但是,我国目前所谓的经济型饭店虽然价格较低,但同时其硬件设施和软件管理服务都相对较差。对于我国客源市场来讲,批评经济型饭店的最大问题是不像个(规范的)饭店四五星级像个样,三星级以下就走样,缺乏硬件、软件上规范,难以符合已提高消费水平的国内消费者和国外希望住经济型饭店的客源的需要。按道理讲,经济型饭店只是投资标准和设施配套程度少,不是饭店的基本管理服务质量的下降。对经济型饭店的要求已不仅是安全、卫生、符合基本生活需要。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经济型饭店市场实际上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细分市场,就是做符合国际化标准的经济型饭店。同时,随着有薪假期的实施、交通条件的改善、民众收入水平的提高,国内旅游迅速发展国内客人已经成为饭店不可忽视的客源。据统计,2000年参加国内旅游的人数比1995年增加1.2亿人次。对中国旅游者而言,多数对高档饭店消费不起,而大部分低档饭店的设施卫生、服务条件太差,又难以入住。现在缺乏的是中、外顾客需要的、符合国际标准的经济型饭店。未来需求趋势是装修朴素、干净卫生、设施便利、价位适中的经济型饭店将成为国内游客所看重的饭店业类型。就这个趋势,国的经济性饭店是个有潜力的增长点另一方面,随着国家经济的活跃水平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程度的增强,国际国内的商务会议型游客将有大比例提升。从世界旅游市场来看,观光型游客仅占世界国际游客总量30%,而非观光型游客占70%左右,这类游客绝大部分是商务型顾客。2000年我国接待入境过夜旅游者为3124万人次。据旅游局作的中国旅游业发展预测,到2020年,入境过夜旅游者为950013900万人次,年平均增长率为5.7%7.75%。国际旅游组织进行前景预测,认为到2020年,全球将有16亿国际游客,中国将有1.3亿游客入境,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入境国。同时国内商务会议型游客比例也开始上升,特别是在经济发展与开放程度高的广东、上海等地比较明显。对于会议和商务游客,他们通常对饭店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小,往往通过在高档饭店消费来标征相关会议或商务人员的地位与身份。因此,他们大都是高档饭的顾客群体。而对于处于中间的中档饭店而言,它们目前则较多扮演候补拾遗的角色,没有自己的固定目标客户群体。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从专业化与特色化经营的角度上来看,我国饭店业未来的发展机会,大量蕴含于符合国际化标准的经济型饭店,和会议型及商务型高档饭店。

4. 饭店未来发展的综合机会

以上为了分析的清晰,分别从蕴含饭店未来发展机会的地域、档次和特色化经营三个方面,对我国饭店业未来发展的机会给出了预测。然而,这三个重要因素之间是不可割裂来衡量饭店的发展机会的,它们是决定饭店未来发展机会的有机整体,单独以任何一个来预测未来的发展机会,都是不完全的,甚至是不准确的。下面就将综合三个因素来对我国饭店业做出较为完整的总体发展机会的预测结论。

我国东部地区经济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其饭店业的主要顾客群体将逐渐转向商务与会议型,游客平均消费水平高,因此饭店业将在高档商务与会议型方向上存在良好的未来发展机会;据调查,普通观光型旅游者感兴趣的旅游资源依次为山水风光,文物古迹和民俗风情。而我国中、西部地区正是山水风光资源、民俗风情及文物古迹资源丰富地区。目前,我国中部地区的旅游资源正在得到较高程度的开发,预计未来几年中部地区的游客将观光型为主,且将有较高水平的提升,因此该地区饭店的发展机会是营造具有国际化标准的经济型饭店;虽然目前影响我国西部地区未来饭店业发展的因素还不明朗,但实际上,我国西部地区旅游资源最为丰富,再加上国家对西部的政策倾斜,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化,西部地区经济将得到飞速发展。随着西部地区旅游资源的不断开放和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这里将为饭店业提供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在未来几年内,预计该地区的经济开放程度还不能达到吸引大量会议及商务游客的程度,未来几年内有较大增长的将是普通观光型游客。所以,虽然当前该地区高档饭店匮乏,但该地区还不具备为高档饭店提供发展空间的实力,今后几年应当将发展重点放在具有国际化标准的经济型饭店上,同时作为高档饭店的候补者,中档三星级饭店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第4节  关键成功因素

  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到,我国旅游饭店行业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但同时由于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开放程度不等,各地区自然旅游资源的禀赋不同,从而影响到与饭店业直接相关的旅游业在接待客户类型、数量等因素上存在较大的差异,进而使我国饭店行业在地域、档次、经营方面的未来发展机会上也相应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当前摆在个体饭店集团面前的是,如何在我国饭店行业良好的发展背景下,认清饭店发展机会的不同,从而充分利用各种机会,不失时机地发展壮大自身实力。然而,充分利用机会发展自身的前提,是首先要识别出能够最大效用地利用机会促成成功的关键因素,也即要首选识别出促进在未来发展道路上的关键成功因素。根据我国饭店业的现状特征,以及未来的发展机会,决定饭店未来成功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 整合经营

  饭店规模化、集团化与共享化的整合经营是饭店把握机会,获取竞争优势的根本。规模化、集团化与共享化的整合经营,能够从不同角度增强饭店的成本领先与特色化经营竞争战略效果。一方面,这种整合经营能够有效避免特色化经营的经营风险;另一方面,整合经营能够进一步降低饭店的经营成本。

从饭店服务的目标市场来说,专业化、特色化经营不仅是避免当前饭店业恶性价格竞争的良策,而且也是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然而,专业化、特色化经营存在自身固有缺点,即经营风险性较大。由于市场规模小,高经营成本,消费者偏好变化易导致市场丧失。但经营特色化的经营风险,可以基本上通过整合经营来抵御与化解。规模化经营的方式有两种:饭店单体规模扩大或饭店集团化。在我国饭店业过去的经营中,以单体饭店经营为主。单体饭店规模越大,经营效益越好,明显呈现出规模与效益成正比的关系。但这种关系的存在,是以非特色化经营为前提的。由于特色化经营的目标客户群体较少,一味地追求特色化经营的规模化,最终将会因供给大于需求而影响获得水平。针对未来我国饭店业特色化经营存在的巨大发展机会,实行特色化经营的单体饭店将不得不面临规模与效益的难题,同时国际著名饭店管理集团的进入,从客观上也对单体经营的饭店提出严峻的挑战。集团化不仅是应对国际饭店管理集团的竞争的有效手段(这一点已经提得很多),同时也是化解特色化经营的规模、风险与效益之间矛盾的必须。通过集团化可以在个体饭店规模不变的基础上形成规模化,同时,集团内各饭店的目标市场定位多样化。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因单体特色化经营由于顾客需求变化而引起的经营风险。

同时,集团化有利于资源的共享化,从而实现规模效益,达到整个集团降低经营成本的目的。例如,希尔顿集团管理七信条之一的就是大量采购。在希尔顿集团内,21项物品,如火柴、瓷器、肥皂、地毯等,都是大量采购,这样不但可以省钱,而且制造商可以根据饭店的特殊标准来生产这些物品。饭店集团化的共享优势主要体现在:(1)随着饭店集团规模的增加,单一品牌成员饭店数量的增加,不仅经营成本减少,而经营效率提高,更重要的是可以实现品牌的共享,利用顾客忠诚度实现对顾客的长期占有;(2)由于成员饭店共同分担各类成本,如培训,促销,及人事组织等产生的成本减少。

可以看出,这里所提出的饭店经营规模化、集团化与共享化是一个统一的整合体,更确切地讲,是指饭店集团的规模化。然而,规模化不等于高效益,获取高效益还要求管理经营的共享化。总之,规模化、集团化与共享化的整合经营是未来饭店取得成功的关键中的根本。

2. 人力资源

饭店产品主要通过饭店员工的个别劳动得以实现,对从业人员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服务质量的高低,因此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是饭店经营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一个饭店经营的成败。其中如何发现人才,如何人尽其才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的核心问题。从总体上说我国是一个人力资源极其丰富的国家,其数量占世界全国各地人力资源总量30%以上,但就饭店人力资源而言,国却是个资源极其贫乏的国家,这种贫乏在饭店高层管理专业人员身上体现得更加明显我国饭店业人力资源目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首先,我国饭店人力资源供给与旅游饭店业高速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迅猛的发展势头,旅游饭店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旅游饭店专业人才的供给相对不足,从而造成相关人才需求大于供给的市场格局,预计这种趋势在未来几年将更加明显其次,我国饭店人力资源结构分布失衡从纵向看,饭店不仅需要操作型的服务人员,更需要大量智慧型的高层决策管理人才。饭店业的发展亟需素质好、外语好、专业知识扎实、一专多能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而目前中专、职校生与本专科以及更高学历的硕士、博士生等旅游饭店高级管理人才的比例严重失调从横向看,饭店人力资源存在着严重的专业缺口问题。需求的岗位从饭店营销、餐饮、房务、财务管理、电脑工程师、质检部、大堂副理,直到空调、强电、弱电等技术工程和工程部管理员等,而旅游职校的毕业生则主要集中于总台服务、客房服务、烹饪、餐厅服务,饭店工程部、物业管理及营销方面则人才奇缺,部门经理以上的具有管理决策能力的人才缺口严重。最后,我国饭店业高级管理人才有汇聚国际饭店管理集团下属饭店的趋势。由于国际著名饭店管理集团的大举进入,凭借其雄厚的实力与优厚的待遇,管理人员本土化战略将在很大程度上挖走国内饭店大批的高层管理人才,结果是在原本高层饭店管理人才紧缺的基础上雪上加霜,对我国饭店参预市场竞争与未来的发展提出严峻的挑战。

总体上讲,我国饭店业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如何留住、开发并寻找到符合要求的高层管理人才。由于这种高层管理人员目前以及未来几年内,将成为饭店业经营的稀缺性资源,那么对于稀缺性资源的争夺将成为获取市场竞争优势的主要手段,也是保证饭店未来发展的基础。

3. 品牌管理

饭店品牌,般是指饭店为了识别其产品或服务,并区别于其他竞争者所用的一种有显著特征的标记。品牌的外形要素通常由名称、标志和商标组成,而品牌的内涵要素则是饭店经营理念、经营方针、经营方式、服务理念、服务特色、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有机组合。饭店的品牌经营,则是通过品牌设计、品牌推广、品牌保护及品牌资产评估等活动,以提高客人的满意度、忠诚度和饭店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实施品牌经营战略,最终目的是创建名牌饭店,进而最大程度地利用我国饭店业的未来发展机会,获取竞争能力。

面对我国饭店市场需求日益多元化与个性化的发展趋势,过去服务于传统的观光旅游者的饭店产品,已难以适应旅游消费者的需要。特别是随着国内出游人数的大幅度增加以及消费观念的改变,人们的消费需求已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这种质量需求的最基本表现就是认知品牌、注重品牌、追求品牌、增加品牌消费。同时,国内外商务、会议型游客比例的大幅度增加,饭店的专业化与特色化经营日显重要。这种现象导致两个结果:其一,名牌饭店产品的需求量迅速增长,非名牌饭店产品的需求比例相对减少;其二,名牌饭店产品与非名牌饭店产品的差价不断扩大。因此,旅游饭店为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以及获取竞争优势,推行品牌经营营造名牌饭店是必须的。

目前国内的饭店业供给大于需求,竞争异常激烈。这种竞争表现出层次化的特点:一是低层次的价格竞争;二是较高层次的质量竞争;三是更高层次的文化竞争。前一阶段,低层次的价格竞争在国内饭店业的竞争手段中占居主导地位,恶性降价竞争的结果是全行业亏损。实际上,造成这种结果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国内饭店业的战略定位趋同。也就是说,国内饭店在进行竞争战略的定位时,基本上都基于一个同样的前提假设,即认为竞争对手和自己从经营的各个方面来讲,是完全同质的。这种同质化的前提假设所带来的结果,必然是只有通过价格竞争占有市场。这里反映出一个事实,就是国内饭店对品牌经营,名牌效应认识还不够充分。实际上,良好的品牌是像饭店这种以提供服务为主,关键是增加顾客忠诚度的经营主体区别于竞争对手,从而跳出降价竞争的恶性循环,获取经济效益的强有力的优势无形资源,这种无形资源的辐射性很强,对其高效的运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经营效果。目前,国内饭店业已经逐渐意识到恶性降价的不良后果,纷纷向较高层次的质量竞争与文化竞争转变。而品牌经营的本身就是提供高质量与高文化产品的经营方式。因此,饭店的质量竞争与文化竞争,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品牌的竞争。与此同时,国内广阔的饭店市场发展前景,吸引了国际著名饭店管理集团的纷纷进入。这些饭店管理集团之所以能够快速进入国内市场并占领优势地区,很大程度上靠的是其优秀的品牌经营,这已经给国内饭店树立了良好的典范。

在国内饭店业的竞争愈发趋于激烈的环境下,在国际饭店管理集团进入的威胁下,实施品牌经营,迅速创建名牌饭店将成为饭店未来竞争获胜的关键。

4. 关系营销

我国旅游市场迅速扩大,饭店消费人数激增的大好环境下,饭店如何能迅速且有效地争取顾客,增强顾客忠诚度,从而扩大市场份额,将关系着一个饭店或集团未来的发展。饭店的关系营销为饭店把握发展机会,增强市场竞争力提供了有效途径。所谓饭店关系营销是识别、建立、维护和巩固饭店与顾客及其它利益相关关系的活动,并通过饭店的一系列的努力,以成熟的交换及履行承诺的方式,使活动涉及的各方面的目标在饭店关系营销活动中实现。这一观念强调的重点是需要饭店与顾客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饭店关系营销也是饭店和顾客通过交换服务和价值的同时创造双方更加亲密的相互依赖关系,以满足社会需要和欲求的一种社会的和管理的过程。饭店关系营销的核心是关系,饭店通过建立交易双方良好的互惠合作关系中获利,它所涉及的范围包括顾客、旅行社、竞争对手、金融服务业、政府以及内部员工等。饭店关系营销强调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强调保持现有顾客,因而其运行原则围绕关系展开,以求得关系各利益方面的协调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饭店业一直以如何更好地满足顾客的功能需求作为饭店的追求目标,在这种经营理念的支配下,饭店经营的中心始终离不开产品也即物质型的基础满足,强化饭店的吃住功能成为饭店经营的基本点。可以说,在我国居民休闲消费的观念形成的初期,在大部分游客还是以观光为主,而在食宿方面消费较少的现阶段,针对国内游客,饭店仍旧定位于如何更好地满足顾客的功能需求是比较现实的。但同时却不能忽略入境旅游的海外旅客和商务型及会议型游客将成为未来饭店,特别是高档饭店的主要目标客户群的事实。国际上形成了感性消费与消费多元化为基本消费特征的新时代,消费者对于商品和服务的功能,物质意义并不看重,饭店单纯依靠商品或服务的功能特点已经越来越难唤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消费者注重的是心理需求的满足程度,其消费行为逐渐由目的消费转向手段消费,从强调生理消费转向注重心理消费。消费者以感情杠杆作为衡量消费行为是否合理、商品或服务是否具有吸引力的标准。所以就导致了人们的消费观念向外在化、个性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精神消费和心理消费的程度越来越高,这就迫切需要企业与顾客之间以更多的交流来相互实现各自的需要与利益。在消费时,消费者更希望追求的是体现个性的、情趣的和多元化的感受。这种感性消费与消费多元化的饭店消费特征,将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入世后受到国外消费观念的感染,较为迅速地体现到国内游人身上。这就决定了饭店的关系营销将成为国内饭店在未来发展道路上的重要环节。

感性消费时代,顾客在某饭店享受服务是出于该饭店该项服务的良好感受,出于某种信任、荣誉和爱好等方面的要求,出于情感的渴求和心灵的认同。因此,在饭店关系营销中建立并维持与顾客的良好关系是饭店服务营销活动成功的最基本保证,因为顾客是饭店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此外,建立和维持与顾客良好关系的具体手段还包括饭店的数据库营销和顾客组织化,等等。饭店数据库营销是指通过采集、积累有关饭店顾客各方面的信息,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综合处理并加以科学的分析,从而更加完善为顾客服务,节约营销成本,提高饭店关系营销效率。顾客组织化则是指通过有效的消费者组织战略,把饭店顾客纳入饭店的外围组织系统中,使饭店与顾客更为紧密地结合,培养顾客对企业及其产品品牌的忠诚,并使饭店能对顾客形成比较有效的控制。

总之,在国内大多数饭店还未全面启动饭店关系营销的当前,尽早组织实施,抢占顾客市场,获取先动优势,是实现饭店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基石。

5. 信息技术

进入90年代中期,在与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的互动发展中产生和不断完善的电子商务以其及时、广泛、迅速、互动、直接的特点正以空前的速度进入旅游业。1999年,全球旅游电子商务的销售额为270亿美元,占全球电子商务总额的20%。我国饭店业开始进入旅游电子商务的初步应用阶段,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饭店认识到旅游网络和电子商务所能带来的巨大商业利益。

 在我国饭店业是旅游业中最早对外开放的行业。80年代初,很多饭店就开始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内部信息管理和业务操作。今天,信息技术已广泛用于前厅接待、收银、问询、客房预订、销售、餐饮、保安、报表、门锁等各个方面。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和不断更新,旅游饭店管理也向更广、更深层次发展。然而,国内大部分饭店目前还仅仅处于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具体的业务操作层,并没有能将信息技术真正运用于提高整个饭店或集团的管理效率,其结果往往是仅提高了局部的运行水平,但这种提高属于纯技术上的应用,不仅难以申请专利,而且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局部运行效率所带来的优势短暂。

实际上,只有当饭店将信息技术整合入管理当中,获得组织整体效率运行的提高时,这种由效率带来的竞争优势才是难以模仿的,才是相对长久的。当前,外部环境日益复杂多变,对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优势饭店企业内部结构日趋灵活高效,更加强调信息的交流、共享和时效性。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得企业的内部管理更加公开化、民主化,沿用多年的传统饭店管理模式将受到强烈冲击。网络的实时性特点要求饭店的管理更加务实、高效。目前,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应用将再次推动饭店的信息化、网络化建设,从客户管理、网络营销、组织结构与计算机辅助决策等多方面,对传统的饭店经营管理模式进行变革更新,全面提高饭店企业的竞争力。新形势下,饭店的组织结构将呈现扁平化、柔性化的特点。信息化、网络化、知识化的特征更加突出。学习型组织、网络型组织将成为未来饭店的主要形式。当前盛行的多种管理思想,如企业流程再造、虚拟企业、学习型组织等思想都同现代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出现和发展相联系。

总之,饭店业作为对外开放性极强的行业,从根本上要求其要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而存在。而开放性系统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要处理大量的信息,当前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为信息的处理提供了手段。然而,要真正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获取饭店的竞争优势,就必须融信息技术与管理当中,作到管理的信息化,这是饭店业未来发展的要求。

第2章   房地产业务单元环境分析

第1节  产业发展概况

1. 房地产行业周期波动

  市场经济发展的周期性波动是客观存在的。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是:供小于求刺激价格上升利润增加刺激投资规模扩张商品供应量增加供大于求价格下降利润减少投资规模缩小商品供应量减少供小于求如此循环往复。房地产业出现周期波动,与这种自发调节性有很大关系。

1. 引发房地产业周期波动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l        受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宏观经济的波动必然影响国民收入及其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的丰欠和消费能力的强弱,从而决定房地产市场的旺衰。

l        房地产业行业经济本身的原因。行业经济发展与宏观经济发展不协调,尤其表现在房地产业超前于宏观经济发展。而其根源则是上述的自发调节性,导致行业发展走到了供大于求的极端。产品结构、价格、质量、服务等不适应,阻抑了市场的有效需求。如果国民经济处于稳定持续增长,宏观经济对行业的影响不大,那么就要着力来分析行业发展的内部原因

2. 房地产业周期波动有以下三个特征

1) 大趋势与小波动

一个大的波动中会出现许多小的波动。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总的趋势是上升期,其中个别年份可能会出现下降,然后再反弹上去。XX房地产公司作为一家房地产企业既要看到总体趋势,对前景充满信心,在实际运作时,要注意周期波动性,把握好节奏,做到既能防范风险,又能抓住机会。

2) 时间周期

周期波动虽然有其大致的时间规律,但在一些情况下也会出现例外,周期时限延长(缩短)了,或波动的幅度减少了。一般地说,不同的国家(地区)具有不同的房地产周期,如美国为18~20年,日本为10年,香港为7~8年。而我国的房地产周期,由北大、清华、搜房公司和中房集团依据销售面积的增长、销售额的增长和投资额的增长三要素,历经几年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发展期大体为5年,低落期为2年左右,总周期也为7~8年。自1974年以来,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已经历了3个发展期、2个低落期的周期性波动,具体如表。

 我国房地产市场波动周期表

年份

波动

1974年~1988年

发展期

1989年~1990年

低落期

1991年~1995年

发展期

1996年~1997年

低落期

1998年~

发展期

 

  如果这一结论成立的话,那么,从1998年算起,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已经持续高涨了4年多,也就是说,从2003年开始,房地产市场很可能进入低落期。似乎悲观的预测得到了房地产自身周期规律的有力支撑。事实上,我们不能机械地套用数据来看待问题,因为上述研究,只是提供了一个我国房地产周期的大致时间规律。而一些制度变革或突发事件,有可能延长或缩短某个周期的时限;政府“反周期”的宏观政策调控,也可能在一个周期的时限内,适当延长发展期而缩短低落期。在目前这个发展周期内,福利分房政策改革,拆迁货币化安置、行政区域的调整(萧山划归杭州)、政府反周期行政干预(土地供应控制、金融政策)都延长发展期,但同时积聚的风险也将越大,一般认为发展期在上述一些制度变革或突发事件推动下,发展期将延长1-2年,即从2004、2005年开始房地产市场很可能进入低落期对XX房地产公司而言,应密切关注房地产产业发展的大势,及早作好准备。

3) 地域的差别性。

在分析房地产市场时,不能以点代面,以偏概全。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水平有差别。正如世界各地房地产业周期波动规律有差异一样,我国各地(省、城市)的房地产业周期波动规律必然会有差别。像92、93年,有部分地区出现房地产过热。有部分地区与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适应,而有些地区则还远远滞后于经济发展。现在也一样,当全国部分地区市场萧条时浙江省的房地产市场却普遍看好。因而,一定要分清地点、时间、场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着力研究本地区(特别是本城市)的规律性。XX房地产公司在异地开发项目时,要注意思维定势的影响,不能因为在萧山的项目开发很成功,就不注意风险的防范,而应当分析总体房地产趋势外,更要着重分析当地经济状况,收入水平,文化观念等直接相关因素

2. 房地产投资经济发展

90年代以来房地产投资在我国经济和投资增长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1990年之后,房地产业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热点,对我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特别是在1992-1994年和1998-2001年这两个时间段内,房地产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后,我国经济摆脱了1989和1990年的低潮,在1992-1994年获得快速发展,这3年的GDP增长速度达到两位数,投资增长都在30%以上,而在这快速发展中,房地产投资起到了急先锋的作用,在1992和1993年都是成倍增长,占总投资的比重迅速上升(见表1)。从1997年开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基本告别了长期以来的“短缺经济”,进入了基本平衡,大部分产品供大于求。在亚洲金融危机的1998年和1999年,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2001年,消费疲软,出口低增长的情况下,投资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增强,而房地产投资又是投资增长的主力,1999年以来,每年的投资增长都高于总投资的增长,占总投资的比重在2001年达到16.9%,是前所未有的高比重(见表1)。另外,房地产业投资在吸纳劳动力和就业方面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直接从事房地产开发的公司在10年中增长了5.2倍,从业人员从14.7万人增加到97.2万人(见表2)。同时由于房地产业的开发,为从业人员总数达2740万的建筑施工队伍提供了近1/5的工作机会。再有一个方面是对改善城市居民住房和办公条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到2000年,房地产开发的房屋竣工面积占全国城镇房屋竣工面积的24.9%,而住宅竣工面积则占41.3%(见表3);1991-2000年国内共出售商品住宅14.0亿平方米,按2000年城镇4.58亿人口计算,平均每人1.73平方米(见表4)。

表1 1990-2001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

年份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A)

房地产开发投资(B)

 

绝对值

(亿元人民币)

增长速度

(%)

绝对值

(亿元人民币)

增长速度

(%)

B/A×100%

1990

4517.0

2.4

253.3

—7.1

5.6

1991

5594.5

23.9

336.2

32.7

6.0

1992

8080.1

44.4

731.2

117.6

9.0

1993

13072.3

61.8

1937.5

164.9

14.8

1994

17043.1

30.4

2554.1

31.8

15.0

1995

20019.3

17.5

3149.0

23.3

15.7

1996

22913.5

14.8

3216.4

2.1

14.0

1997

24941.1

8.8

3178.4

—1.2

12.7

1998

28406.2

13.9

3614.2

13.7

12.7

1999

29854.7

5.1

4103.2

13.5

13.7

2000

32917.7

10.3

4984.1

21.5

15.1

2001

36898.0

12.1

6245.5

25.3

16.9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0-2001),中国统计出版社。《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快报》国家统计局20022月。

 

 

 

 

 

表2 1990-2000年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情况

年份

企业个数(个)

年末职工数(人)

经营收入

(亿元人民币)

实现利润

(亿元人民币)

1990

4400

147216

218.7

17.9

1991

5128

 

284.0

27.5

1992

13566

 

528.6

63.5

1993

26027

 

1135.9

155.9

1994

31486

705692

1288.2

167.4

1995

33482

744486

1734.8

142.8

1996

21269

703808

1968.8

18.0

1997

21286

683217

2218.5

-10.3

1998

24378

825888

2951.2

-10.7

1999

25762

880257

3026.0

-35.1

2000

27303

971942

4515.7

73.3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0-2001),中国统计出版社。

 

 

 

 

 

 

表3 1991-2000年我国城镇房屋竣工面积

年份

全国城镇房屋竣工面积(A)

(万平方米)

城镇住宅竣工面积(B)

(万平方米)

房地产开发房屋竣工面积(C)

(万平方米)

房地产开发住宅面积(D)

(万平方米)

C/A×100%

D/B×100%

1990

29634

17318

4196

3527

14.2

20.3

1991

32807

19240

5244

4325

16.0

22.5

1992

40369

24003

7144

5840

17.7

24.3

1993

50486

30832

12564

10218

24.9

33.1

1994

45936

35676

13950

11370

30.4

31.9

1995

58631

37489

14914

11982

25.4

32.0

1996

62996

42657

15357

13500

24.4

31.6

1997

80169

43841

15820

10997

19.7

25.1

1998

97041

50541

17567

16637

20.2

32.9

1999

104113

62548

21411

18798

20.6

30.1

2000

100704

59014

25105

24401

24.9

41.3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0-2001),中国统计出版社。

 

 

 

 

 

 

 

 

 

 

 

 

表4 1991-2000年我国房屋竣工面积及销售收入

年份

销售商品房面积

(万平方米)

销售住宅面积

(万平方米)

出售给个人住宅

(万平方米)

商品房销售收入

(亿元人民币)

1990

2865.5

2544.6

730.8

201.8

1991

3025.5

2745.2

926.56

237.9

1992

4288.9

3812.2

1456.0

426.6

1993

6687.9

6035.2

2943.4

863.7

1994

7230.4

6118.0

3344.5

1018.5

1995

7904.3

6820.9

3378.1

1257.7

1996

7900.4

6898.5

3666.8

1427.1

1997

9010.2

7864.3

5233.7

1755.2

1998

12185.3

10827.1

7792.6

2408.4

1999

14556.5

12997.9

10408.5

2555.0

2000

16984.1

15136.9

13505.0

3572.0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0-2001),中国统计出版社。

 

 

 

 

 

 

 

 

 

 

 

 

 

 

 

 

 

 

 

3. 当前房地产业发展特点

1. 处于重要的转变时期

一是配合国民经济增长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房地产业的增长方式也正在由速度规模型向总量效益型转变。二是随着国家把住房消费作为扩大消费的重点,房地产业对经济的贡献已从投资推动转变为投资与消费双推动。三是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的过程中,房地产业也将从主要靠政府政策调控向依靠市场和自身调节转变。四是我国在去年已加入WTO,随着WTO各项有关条款的实施,包括房地产业在内的我国经济各方面都将发生新的变化,主要表现是我们必须把着眼点从国内市场竞争扩大到国际市场竞争,竞争对手从国内的企业扩大到国外的企业,竞争规则从国内规则变为国际规则。

2. 住房制度改革仍是房地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房地产业的发展和繁荣一直有赖于住房制度的改革,从1998年开始的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集团购买退出市场和实行货币化分配的改革已在全国逐步推开,经济适用房的建设计划等等,都将在21世纪初期为房地产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

3. 房地产市场已具雏形

近几年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的发展,国家对住房市场给予特别关注。不断规范和促进房地产交易市场的发展,优化市场环境,制定鼓励住宅消费的税费政策,积极开展住房二级市场和租赁登记备案制的试点,并将在全国推开。这些措施对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房地产交易市场都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4. 商品住宅发展的新时期

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和国家对住房实行货币化分配,把商品住宅的发展推向了新时期。其特点:一是住宅总量高速增加,预计从1998年开始的高速增长还将持续一个较长的时期。二是住房分配体制仍处于变革期,住房体制改革的办法虽然已经确定,但要在全国实现,还要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还可能制定更合适的新方案。三是各项促进住房消费政策的启动期,近几年国家把住房消费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为此制定了一些鼓励住房消费的政策。这些政策的效果有些已经显现,有些将在今后逐渐显现。四是住房质量的提升期,人们消费意识和消费商品的提高,已促使开发商在房屋的设计和施工中更加关注房屋的质量、适用性、环境和外观等等。

4. 房地产业前景趋势分析

人类已经进入的21世纪初期将是经济和社会文明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期。中国要在这10年中实现现代化的第二阶段的目标,经济总量要翻一番。为了实现经济的健康发展,将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而房地产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发展房地产业的有利因素

  第一是国家的重视。在国家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中,对住房建设和房地产业的发展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指出:“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住宅面积增加到22平方米”(这是指建筑面积,按1.33平方米建筑面积折合1平方米使用面积计算,为16.54平方米使用面积),要“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落实住房分配货币化政策,扩大住房消费信贷,进一步发展以居民住宅为重点的房地产业和装修装饰业,规范发展物业管理业”。

  第二是房地产业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一致。国家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将把城市化和西部大开发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而要实现这两个战略目标,特别是城市化目标,必然伴随有房地产业的大发展。

  第三是国家政策的支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8年以来,国家和有关部门制定的一系列鼓励发展房地产业的有关政策。在今后仍将发挥重要作用。国家和有关部门还将根据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及房地产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和需要,制定相应的支持政策。

  第四是人们住房观念上的认可。经过前几年的住房改革和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特别是在把福利性实物分房改为住房货币补贴之后,彻底打破了广大职工住房靠国家和单位的计划经济观念,自己攒钱和利用贷款买房已成为广大居民解决住房问题的主要途径。

  第五是房地产业已逐步走向规范。经过国家和有关部门近几年的努力和市场规律的作用,加上消费者权益意识的提高,都使房地产商的不规范行为受到遏制,房地产业已逐渐摆脱混乱的状态,在行为规范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第六是房地产开发的调整已基本到位。目前,以经济适用房为主的普通住宅的供应量不断加大,国家从税收方面,开发商在造价方面都在设法降低商品住宅的成本,使商品住宅的数量和价格都逐渐向符合工薪阶层需要方面发展。

  第七是社会配套条件基本具备。近几年与房地产业发展有关的房地产交易市场、房屋租赁制度、中介组织和中介服务市场、住房信贷制度、住房公积金和补贴制度都已建立并逐渐走向规范。

  第八是我国已加入WTO,各种条款的逐步实施,将促使房地产业按国际准则运作和发展,税收等方面国民待遇实施之后,将会有更多的境外资金进入我国的房地产业。

  第九可能是最重要的,就是我国即将进入住房消费为热点的消费阶段。随着进入WTO,汽车进口关税的降低和国产汽车的降低,汽车在今年将初步进入消费热点阶段。随着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网的完善,富裕阶层住宅郊区化的趋势已有所显现。

2. 制约房地产业发展的几个方面

  由于发展的历史短,经验不足,以及体制等方面的原因,我国的房地产业发展将受到一定的制约。

l        一是人才的缺乏。虽然目前从事房地产业的人数很多,但受过专业教育和训练,经验丰富的房地产专家很少。

l        二是缺乏合格的物业管理队伍。物业管理是与房地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行业,房地产业必须有物业管理的配合,才能有效的发展。但目前我们很缺乏合格的物业管理专家和队伍,很多住宅的物业管理与消费者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随着住户消费意识的提高,差距将会更大。另外,物业管理的收费与工薪阶层的经济承受能力之间的矛盾也是目前难以解决的问题。

l        三是与房地产业发展配套的交易市场、中介机构等还远没有达到健全和令人满意的程度。目前房地产一级市场在很多地区还不规范,交易秩序混乱的现象,坑害消费者的事例时有发生;二级市场在许多地区尚没有建立,就是一些已有二级市场的地区,也缺乏合理的交易规则;与房地产开发和交易有关的土地和资产评估机构、房地产经纪人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贷款担保机构等等,不但数量不足,而且许多中介机构对房地产业务不熟悉,难以承担房地产业务。另外,许多地区对中介机构缺乏严格的资质评估和规范的行业管理。

l        四是房屋租赁市场有待完善。租赁业务是房地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我们的房屋租赁关系是在单位和职工之间,在全面实行货币化补贴住房,将住房卖给职工之后,单位不再承担出租房屋的业务,必须有专业的房屋租赁公司承担这项业务。任何地区都不应该只有房屋买卖市场而没有房屋租赁市场。但目前在行业规范、价格、税收、服务范围等一系列问题上都缺乏相应的管理政策。

l        五是法制建设滞后。虽然近几年在房地产业的管理方面制定不少的法律和规定,但这些法规对房地产业发展的现实需要仍然是很不够的。除了法规不健全之外,有法不依和无人执法的现象也大量存在。法制的落后使房地产领域社会信用缺乏监督和保证,影响房地产经营的效率和效益。

l        六是房屋建设的科技含量低。近几年虽然房地产业发展很快,但由于一直忽视房屋科技的作用,房地产开发在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计思想,提高房屋内在和外观质量方面都比较落后,很难满足消费者不断增长的对房屋建设的工程质量以及房屋和设施功能、环境、服务等方面质量的要求。

3. 房地产业在“十五”时期的发展前景

  “十五”时期将是我国房地产业蓬勃发展的时期。按此计划,到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住房的建筑面积将达到22平方米。

  2000年我国城镇居民为4.58亿人,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9.8平方米(按2001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推算而得),预计到2005年,我国的城镇人口将达到5.4亿人,按平均每人22平方米建筑面积推算,在“十五”期间要增加住房建筑面积28.12亿平方米;如果原有旧住宅每年按4%的比例拆迁重建,5年合计20%,总面积为18.14亿平方米;两者合计,“十五”时期需要新建住宅46.26亿平方米。按2000年城镇商品住宅平均每平方米造价1000元计算,“十五”计划时期的5年中,仅城镇商品住宅的建设投资就将达到46260亿元(见表5)。如果按商品住宅占商品房面积的85%(1996-2000年平均数)推算,5年中城镇需要竣工商品房54.42亿平方米;按2000年商品房平均每平方米造价1139元(见2001年《中国统计年鉴》P213)计算,5年中商品房建设投资总额将达到61984亿元。按国家计划,“十五”时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大约为221064亿元,商品房投资占其28.0%,表明房地产业在第十个五年计划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将占据显著的地位。

表5 “十五”时期城镇住宅投资需求预测

 

单位

按国家计划纲要

2000年城镇人均建筑面积

平方米

19.8

2005年城镇人均建筑面积

平方米

22.0

2005年比2000年人均增加建筑面积

平方米

2.2

全国城镇居民住宅建筑面积总增加额

亿平方米

28.12

全国城镇居民旧房按20%拆迁重建数量

亿平方米

18.14

全国城镇居民住宅建筑面积建设总额

亿平方米

46.26

“十五”城镇住宅投资总需求

亿元

46260.0

“十五”城镇住宅投资年均需求

亿元

9252.0

注:1、我国2000年城镇人口为4.58亿人,“十五”时期镇人口按年均增长1%计算,2005年城镇人口为5.40亿人。2、城镇住宅建筑面积每平方米造价按1000元计。

第2节  行业整体分析

1. 宏观环境因素分析

1. 政治法律

1) 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

房地产行业与政府关系密切,目前许多房地产公司有很强的政府背景,利用当地政府关系在本地开发项目,这是市场发展初期的结果,随着市场的规范成熟,尤其是土地开发招投标制度在全国的推行,和政府关系将部分弱化。对行业而言,将促使开发商提高开发经营水平,有资金实力与人才优势的开发商将走出当地,品牌扩展、异地开发成为潮流,购房者可以买到更心仪的房产,有利于整体行业的发展。对XX房地产公司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机遇是品牌扩展、异地开发将更可行,挑战是无论是萧山市场还是外地市场竞争将更趋激烈。

2) 政府法规

政府法规主要提高预售条件、土地招投标制度推行、取消实物分房实行货币化、全装修房推行等法规,随着市场发展,政府还将逐步推出新法规,总体上是为了规范行业发展,促进行业发展。有利于信誉好、资金实力强、良好品牌形象、具备人才优势的企业。对XX房地产公司而言,作为一家有着良好品牌形象、信誉好、资金实力强的企业,规范的行业更有利于自身的发展。

3) 产业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8年以来,国家和有关部门制定的一系列鼓励发展房地产业的有关政策。主要是住房私有化、取消福利分房、提供住房补贴、按揭贷款等政策,在今后仍将发挥重要作用。总体上,国家对房地产产业发展起鼓励、支持作用,对行业的健康发展有积极作用。XX旅业公司进入房地产行业,从政策面上应当说是把握住了政策机会。

4) 政府财政支出、预算规模

自1998年开始,国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主要是通过发行国债,增加财政支出、预算规模来实现,预计这种积极的财政政策还将继续一段时间,再加上政策本身的滞后效应,对房地产行业产生积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是相当一部分投资转化为货币资金,增强了购买力;二是增加了投资,增加了供给;三是收入、经济的持续增长增强了消费信心。

5) 政府换届

政府换届对房地产行业内企业影响是非常大的,主要是房地产行业与政府关系密切,这在中国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政府换届可能导致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包括金融政策、财政政策等,二是城市规划的局部调整以及实施时间的调整,三是和政府官员关系的变化。第一点会对整个行业产生影响,第二、三点对区域内开发企业产生影响。对XX房地产公司而言,应关注政府换届给行业以及本企业带来的不利、有利影响,及早采取应对措施。

6) 城市化进程

三个阶段:在城市化初期,住宅建设的重点集中在市区内旧城改造和市区边缘扩大;在城市化中期,集中开发建设的大规模城郊住宅区和别墅区开始出现,体现了城市人口增长引起居住区外移的趋势;在城市化后期,城市中心出现空心化,城市功能和结构向城市群、城市带和城镇体系方向发展,城市住宅供求圈进一步扩大到卫星城镇,大规模城郊住宅区和别墅区进一步发展。同时,乡村居民点的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其田园式居住环境和居住方式也成为许多家庭投资置业和居住的选择。对XX房地产公司而言,除关注城市化总体趋势外,还应密切注意开发地区的具体阶段,把握好投资方向。

2. 经济环境

1) 可支配收入水平

经济的持续增长,总体国民的可支配收入水平在提高,对行业有较大的积极影响。但地区间,收入的人群结构差异很大,房地产企业应着重研究具体开发地的人群可支配收入水平,尤其是目标客户的收入状况。

2) 收入、支出预期

目前,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变化大,导致对未来难以把握,出于安全心理作用,人们有储蓄化倾向,再加上医疗改革、对子女未来教育投入增加预期以及社会保障体系正在建设规范中等方面因素综合影响,住房消费受到一定消极影响。

3) 股票市场趋势

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既具有一定的相互替代性,又有一定的相互促进性。如果以投资为目的时,股票市场趋好,资金将从房地产市场流向股票市场,反之亦然;如果以居家自住为目的,股票市场趋好,收入预期增加,消费增加,反之亦然。

4) 贷款的难易程度

显然贷款越容易,房地产行业越有利。目前随着金融风险防范措施的增强,对于实力弱小的开发商是个严峻的挑战,而对于讲诚信、实力强的开发商而言是个很好的整合机会。XX房地产公司应抓住这个机会。

5) 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率越高,房地产作为保值的作用越明显,需求会增加。

6) 货币利率

货币利率越低,开发商的资金成本越低,按揭购房者的利息支付越少,另外,也把一部份居民储蓄引入到房地产行业,有利于行业发展。

7) WTO加入

入世后,我国的房地产业面临机遇一是需求增加。入世后,外资机构进入中国,无论是商业用房还是住宅楼需求都会增加。二是融资渠道拓宽。根据入世协议,银行、投资公司等的业务范围增加,使房地产业融资机会大增。助于我们利用国际规则、惯例、政策、条款等规范企业的行为,全面提高产业素质。入世后我国房地产业面临的挑战一是面临质量方面的挑战。房地产涉及规划、设计、施工材料等诸多环节,目前存在的问题很多。入世后,人们将按照国际规则要求房地产业,如果掉以轻心,有的企业就将失掉竞争能力,被市场淘汰。二是更多境外资本进入国内,竞争将加剧。具体到XX房地产公司

3. 技术环境

1) 新技术对客户的吸引力

房地产新技术目前包括新材料应用、住宅产业化、信息技术应用三个方面,对客户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这在国家康居工程楼盘的热销中可以看出。XX房地产公司应找机会和建设部相关机构合作,创建类似国家康居工程的楼盘,有利于提高开发水平,有利于创建品牌。

2) 技术的专有性与可得性

由于房地产生产过程基本以外部采购和外包为主,技术的专有性不强;另一方面,由于是外部协作,技术可得性好。所以只要肯投入,技术对具体房地产竞争地位影响不大。

3) 技术发展动向

房地产技术发展方向:信息化、环保节能材料应用、产业化(工厂预制各种构件,现场装配)改变目前广泛采用的粗放式劳动密集型湿加工施工过程以及装修成品房的推广。

4. 社会文化

1) 居住习惯和观念

购房者的居住习惯和观念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比如对高层住宅的接受程度及趋势,房地产企业在投资机会选择以及项目定位时应充分予以关注,除此之外,还需加以引导。

2) 居住模式和生活方式

当前交通实施的完善以及私人购车潮到来,将极大地改变人们的居住模式和生活方式,住宅郊区化将成为趋势。

3) 消费观念

具体到房地产产业人们的消费观念主要表现在对住房按揭贷款的认可以及提高居住质量的追求。这对拉动房地产需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 投资意识

在许多地区,购买房地产不仅仅是为了自身改进居住质量,而且有相当一部分人把购买房地产作为投资。这是房地产产业逐步成熟的一种表现,有利于拉动房地产需求。

5) 对物业管理态度

当住房满足了人们基本居住功能要求之后,对物业管理要求将逐步提高。对小区的安全、保洁、维修、提供社区服务均是物业管理内容,今后购房者对物业管理要求将越来越高,物业管理内容将不断丰富。人们对物业管理态度的变化,将不仅使物业管理成为销售房产的一个卖点,而且物业管理本身可以产生稳定的利润。

6) 对环境要求

从内到外,人们对环境要求越来越高。环境具体体现在:建材的环保性,房屋立面、景观设计充分与周围环境协调。

7) 人口老龄化趋势

人口老龄化给老年公寓开发提供了机遇,同时考虑到人口老龄化对家庭人口、年龄结构影响,在开发产品时应特别注意户型结构和小区设施。

2. 行业特征分析

1. 产业结构特点

从整体上讲,房地产业具有以下特征:资本密集、开发周期长、与宏观经济运行高度相关且具有更大的波动性、与国家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区域性明显、与政府政策规划密切相关等。

 

 

 

 

 

 

 

 

 

1) 进入壁垒

进入壁垒的作用来自多方面:包括政府法规、对新设立企业的要求、对预售条件提高、土地招标制、资本需求、人才队伍的培养周期、品牌影响力、政府关系、金融部门关系。

2) 退出壁垒

包括政府约束、已投入资源的束缚、金融企业要求等

3) 行业利润

到目前为止总体行业利润可观,但是由于开发周期长,对未来趋势把握能力要求高,风险也比较高。由于房产开发的时间跨度,一些结构性的供求问题有可能滞后反应,从而放大供求反差,加大经营风险,迅速降低行业利润,甚至导致整体亏损。

2. 市场细分

1) 基于产品功能的细分市场

如果从产品功能定位进行分析,可以将房产按高、中、低端来划分。

l        高端市场:开发的物业综合品质高,以高档商品房为主,购买者事业有成、经济实力雄厚,要求的物业除满足简单居住功能外,更加注重环境、环保、物业管理、社区文化等要求,价格高,购买目的以居家、置业、投资三者均占相当比例。

l        中端市场:以普通商品房为主,购买者或者是毕业后5-6年事业正处于上升期,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人士,或者是有较强的经济实力的普通人士,要求的物业除满足简单居住功能外,对环境、物业管理、社区文化等有一定要求,房价适中,购买目的以居家为主,也有部分购房者用来置业、投资。

l        低端市场:以经济适用房为主,购买者以普通劳动者为主,经济实力一般,购房主要考虑价格因素,物业以满足简单居住功能为主,房价低,购买目的以居家为主。

不同市场中的价值敏感点有所不同,如图2-12所示。

 

 

 

 

 

 

 

 

 

 

 

 

 

 

2) 基于城市区域的市场细分

如果按城市区域进行划分,可以将市场分为,一类、二类、三类市场:

l        一类市场:指上海、杭州等一级或准一级城市市场,这些市场的特点是消费力强,消费者成熟、有独立见解,概念引导影响力不大,信赖品牌,房地产企业开发水平高,竞争激烈,集中了部分知名品牌和本地知名品牌,以杭州为例,比如万科、中海、绿城等。

l        二类市场:指宁波、温州、合肥、南京等二级城市,这些市场的特点是市场相对成熟,区域购买力强,概念引导有一定效果,房地产企业开发水平较高,正在走品牌化道路。

l        三类市场:包括浙江省内其它地级市和经济发达的县级市。其市场特点是市场不够成熟,消费者受概念引导影响力大,市场主要以中低端为主,高端市场有待开发,区域购买力强,以中小房地产企业为主,开发水平一般。

3) 各细分市场中的供求关系

如果将目前各细分市场的房产供求情况进行定性分析,其大致情况如图2-13所示。

 

 

 

 

 

 

 

 

 

 

 

可以看到,二类、三类区域的高端市场存在一定空缺,XX集团可以利用本身品牌优势开发这些市场,由于二类、三类区域的特征是购房者本身不是很成熟,在开发时,需要引导,激发潜在的消费需求。另外,XX集团想进入房地产开发的第一阵营,有必要在一类市场进行开发,以占据战略制高点。一类市场竞争一般比较激烈,但是同时也能带来一些战略性的利益,比如提升品牌形象、提升开发策划能力、培养一批高素质人才等。

3. 机会与威胁

1) 机会

l        中国城市化进程,估计在未来20年,是房地产发展的黄金时期,增速将高于经济增长速度;

l        房地产市场的规范,有利于有品牌、讲信誉、有实力的开发商生存和发展。

l        国家政策的支持,房地产业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一致。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8年以来,国家和有关部门制定的一系列鼓励发展房地产业的有关政策。在今后仍将发挥重要作用。国家和有关部门还将根据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及房地产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和需要,制定相应的支持政策。

l        人们住房观念上的认可。经过前几年的住房改革和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特别是在把福利性实物分房改为住房货币补贴之后,彻底打破了广大职工住房靠国家和单位的计划经济观念,自己攒钱和利用贷款买房已成为广大居民解决住房问题的主要途径。

l        社会配套条件基本具备。近几年与房地产业发展有关的房地产交易市场、房屋租赁制度、中介组织和中介服务市场、住房信贷制度、住房公积金和补贴制度都已建立并逐渐走向规范。

l        城市改造、大型综合性物业开发升温。

l        房地产区域发展的梯度性。

2) 威胁

l        区域竞争加剧,房价提升,市场风险加大;

l        土地招标,开发成本提高;

l        房地产发展本身的周期性;

l         饭店业和房地产联动发展可能在市场、项目操作失误时造成风险叠加。

3. 市场状况分析

1. 全国市场分析

1) 全国性的区域梯度

从全国范围看,市场的梯度格局已经形成,从城市区域划分,可以得到以下结果:

l        上海、北京、广州、深圳为第一区域,特点是市场成熟,消费力强,房地产企业开发水平高,竞争激烈,集中了全国知名品牌如:万达、深万科、中海等,外资房地产企业(主要以港资、台资为主)。

l        杭州、大连、青岛为第二区域,特点是市场相对成熟,区域购买力强,房地产企业开发水平较高,竞争激烈,以区域品牌为主,也有部分全国品牌。

l        其他省会城市以及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发达的二级城市为第三区域,特点是市场主要以中低端为主,高端市场有待开发,区域购买力强,房地产企业开发水平一般,正在走品牌化道路。

l        其他城镇为第四区域,市场正在形成,以解决居住为主,区域购买力弱,开发水平低。

2) 消费群结构

从消费人群分析,基本情况如下:(以全国20个城市2001调查结果为例)

l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25-34岁的人占购房人群的36%,位居傍首,而35-44岁的人群比例为20.3%,位居第二。

l        总体购房人群以中学以上学历为主流,半数以上为全职工作者,重点分布于贸易、制造业、政府机关及教育文化领域,以制造业职工、中级技术人员、商业/服务业职员/公司中级经理居多,辅之以其他行业人士,月薪在1000-2000元范围内为主体购房者。

l        制造业职工占预购总体的12.8%,居首位,这其中46.5%的预购者介于21-35岁之间;商业、服务业一般职工占购房总体的11.5%,居第二位,而这其中60.1%的预购者介于21-35岁之间;中级公司经理介于21-35岁的购比例也超过了60%。由此可见,市场的重心在年轻一族。这一组人群中,63.6%为已婚,其中介于21-35岁的占43.7%, 介于36-45岁的占30.4%;34.7%的独身,其中66.1%介于21-35岁之间,仅有1.4%介于36-45岁之间。

l        从购房者的年龄结构、职业特征及婚姻状况看,已婚的中、初级工作者构成购主体,而年轻的单身族也是这一购房群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

3) 购房者期望

(以全国20个城市2001调查结果为例)

应该说,21-45岁之间的人群对购房最有兴趣,他们希望的房屋类型仍然是经济适用房和商品房, 面积介于50-150平方米之间, 最好单价在3000元以下, 愿望花3000-4000元/平方米购房的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这一预期和市场价格的差距低于调查总体对房价的预期与真正市场行情的差距。调查总体对每平方米的价格预期如下:每平方米500-1000元的占22.9%,1000-2000元的占32%,2000-3000元的占19.6%, 而6000元以上的仅占1.3%。可以看出,国内消费者对房价的承受能力与实际的市场情况大相径庭。

4) 全国性的主要竞争者

万科、万通、中海外等几家具有全国性品牌,拥有强大的资本实力,丰富的开发经验的房地产开发商,目前正从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积极向浙江、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推进,会对现有的地区开发商形成较大的竞争压力。

2. 浙江省市场分析

由于浙江经济发展强劲、尤其是民企、个私经济发达,民间财富充裕,购买力强,观念领先,在购房购房目的上以居家、投资、置业三者为主。这种多元化需求极大地刺激了整个浙江的房地产市场。在区域梯度上,目前形成如下格局:

l        杭州为第一区域,特点是:市场成熟,消费力强,房地产企业开发水平高,竞争激烈,集中了地方知名品牌如:绿城、南都、金都等,正在向全国其他地区扩张;

l        肖山、宁波、温州为第二区域,特点是:市场相对成熟,区域购买力强,房地产企业开发水平较高,竞争激烈,正在走品牌化道路;

l        台州、金华、嘉兴、湖州、义乌为第三区域,特点是:市场主要以中低端为主,高端市场有待开发,区域购买力强,总体上房地产企业开发水平一般,但高起点高水平企业已开始进入。

l        其他城镇为第四区域,市场正在形成,以解决居住为主,区域购买力一般,开发水平低;

3. 杭州市场分析

由于房地产行业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因此,在分析具体企业的外部环境时,应当明确区域,这样才具备一定的现实意义。对于XX房地产公司而言,浙江省的环境,尤其是杭州市的环境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1) 杭州房产市场演变过程

杭州房地产行情8年来始终是一根大阳线,据有关部门的统计,1995年到1997年,杭州市中心的销售价格为4000-6000元/平方米,主要集中在5000元/平方米左右,次市中心价格范围在2800-4000元/平方米,外围区域只有1800-2500元/平方米的水平。

1998年春开始到1999年,市中心的销售价格涨到4500-6500元/平方米(西湖周边区域除外),并主要集中在5800元/平方米左右的水平。次市中心价格范围在3500-4800元/平方米,外围区域(主要是城西)已到了2500-3200元/平方米的水平。虽然价格比前一阶段上涨明显,但销售情况相当不错,市中心和次市中心的一些现房楼盘都实现100%的销售率,外围区域的销售速度更快,开发水平较高的楼盘往往尚未竣工,就已实现100%的销售率。

2000年是杭州房价飚升的一年,一般楼盘的增幅都在500元/平方米以上,一些品牌楼盘涨幅甚至突破千元。西湖边的楼盘以美金计价,价格范围在900-2000美元/平方米左右;市中心楼房均价在6800-9000元/平方米;次市中心的楼价稳中有升,平均单价在3600-4500元/平方米;外围区域特别是城西蒋村商住区,随着大环境的改善和大批小区的落成,价位则在3200-4300元/平方米左右。

到2001年,由于市场总体供应量非常少,因此房价依然走在上升通道之中。市中心的上升趋势不是很明显。大约在200-400元;次市中心的上升幅度则较大,尤其是东部地区和湖墅、艮山门一带。前者受到钱江新城建设的刺激,后者受到西湖文化广场规划的影响,这一带房价已高达5000元/平方米。城西蒋村房产虽然较为稳定,但仍有上扬,达到3500-4200元/平方米。

2002年,杭州房地产进入钱塘江时代,钱塘两岸房产正在成为市场热点,一些品牌房产屡受追捧,许多尚在图纸阶段便被预定一空。此外,一些远郊大型造城项目崭露头角,因价格低廉,受到投资商的抢购。

目前,杭州房价涨幅达到了全国第三。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和4个直辖市,杭州房地产销售价格涨幅的位次相对稳定。1998、1999年位居第五,2000年位居第三,2001年继续位居第三。

2) 杭州房产市场竞争格局

目前房地产区域垄断逐渐打破,全国统一的房地产市场正在形成,具体在杭州房地产市场上,一方面外资企业、全国性品牌房产以及区域性房产公司积极谋求进入浙江、杭州市场,另一方面,杭州本地有实力的房产公司积极向浙江省二级城市、其它省会城市以及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谋求发展。

 

 

 

 

 

 

 

 

 

 

 

 

 

 

 

 

4. 省内主要竞争对手

主要有绿城、金都、南都、坤和四家房地产开发商。

1) 浙江绿城

浙江绿城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目前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总资产近11亿,是集房地产开发、设计、营销、物业管理等于一体的具有国家一级开发资质的大型房地产集团公司。下设综合管理部、人力资源部、质量管理部、总工程师办公室、企业发展部、策划部、计划资金部、财务管理部、前期管理部、项目前期部、工程成本管理部、材料设备部和销售部十三个职能部门,现有员工500余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员工占主业人员的80%以上。在开发理念、规划设计、环境设计、配套设施、物业管理方面有一定优势,尤其是在规划、环境设计方面已形成独特的绿城风格,使其它房产公司难以模仿,对树立绿城品牌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l        运作模式:以项目公司形式运作,项目公司拥有较大的自主权,项目公司自己找项目、利润分成的形式开发运作;绿城集团为一方面为进一步强化在项目规划设计上的独特优势,另一方面为了学习提高,对一部分工作进行外包,比如公司的市场营销工作部分外包给香港公司。

l        发展方向:以房地产综合开发经营为主导产业,积极发展房地产相关产业,努力扩大经营领域,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并以现代化管理模式构筑多元化经营格局,向着国际化一流企业的方向发展。

l        开发情况:公司开发项目到2002年底竣工交付61万平方米(其中被评为优良的工程建筑面积达到45万平方米,占总量的73%以上目前在建施工面积为58万平方米。正在开发建造的楼盘有九溪玫瑰园西区别墅、桃花源生态居住区、杭州绿园、春江花月、紫桂花园、桂花城二期、世纪广场、萧山商城花园、舟山丹桂园、温州岛中岛别墅园、上海陆风里、上海浦东绿城、安徽合肥桂花园等全国范围内近二十个项目。

l        开发理念:从园区规划和建筑容积、社区人口密度、道路布局和交通组织、生活设施配套、绿化布置和养护、户内外环境、建筑的高度、立面、色彩、空间形态组合、居室功能设置乃至管线布局等一切方面,考虑每一个环节对人的影响,对居民安全、舒适、日常生活的方便程度,以及对园区内居民人际关系的影响,努力追求房产品的精致和完美,追求房产品质的进步和创新,并将其融入开发的每一座园区和每一处细节,让人们人性化地居住并达到真善美的理想境界。

l        销售预计:绿城房产集团全年在杭销售额有望突破14亿元。而随着上海、北京、合肥等地项目的顺利进展,明年集团外地项目的销售额有望与在杭项目基本持平,后年将超过在杭项目的销售额。

l        项目运作方式

 

 

 

 

 

 

 

 

 

 

 

2) 浙江金都

浙江金都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注册资金5000万元包含房产公司、物业公司、装饰公司、假日酒店公司、广告公司、幼儿园、苗圃基地现有员工200余人,其中大专以上文化学历的占70%。开发了金都花园、金都新城和新金都城市花园等系列房产,总开发面积30万平方米。进入2000年,已经推出金都新城二期、金都·杰地大厦写字楼、市中心生态庭院金都华庭、国家康居示范住宅区嘉兴金都景苑、金都·富春山居大型别墅区等项目,总开发面积60多万平方米。

项目运作形式:杭州本地以项目部形式运作,项目部基本只做项目的开发工作,项目前期、销售、物业管理由总公司统一运作;外地以项目公司形式运作,上述工作均由项目公司自己运作。

3) 浙江南都

浙江南都房产集团成立于1993413日,原名为浙江华电房地产开发公司,于19981026日经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变更为浙江南都房产集团有限公司。自1993年开始先后完成了南都花园(1993)、金华国贸大厦(1994)、南都城市别墅(1995)、南都大厦(1996)、南都·天水苑(1997)、南都·德加公寓(1999)、南都五环广场(2000)、南都·林语别墅(2001)等系列开发,目前正在从事南都·白马公寓、南都·白马大厦、南都·银座公寓、南都·江滨花园、南都·西湖高尔夫别墅等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建设。经过几年的发展,南都房产集团在房产开发与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房地产网络交易等四个领域分别通过了ISO9002质量保证体系的认证,已成为集房地产综合开发、建筑勘察设计、物业管理服务、酒店写字楼经营管理、房屋置换服务、房地产评估为一体,涉及房地产各领域,拥有十余家成员企业的房地产企业集团。

浙江南都置业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浙江南都房产集团的控股企业--浙江南都富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浙江南都置业股份有限公司于200012月变更、重组为由浙江南都房产集团控股、东方通信集团等企业共同参股,注册资金1亿元的股份有限公司。“南都置业”已经于20021月顺利通过中国证监会的上市辅导期验收。

“南都房产”已形成由以地产投资、开发为主的浙江南都房产集团和以住宅房产开发为主的浙江南都置业股份有限公司两大体系,并积极在浙江省内和上海等华东地区开拓相关房地产业务。

根据规划,未来几年内,“南都房产”系列品牌房产将开发成以旅游景观房产、城市住宅、科技型物业、商业物业等不同类型的房产品,包括中国良渚文化村、杭州乐园二期、南都佑圣公寓、湖滨地区特色街居改造、浙江大学高科技园、毛家桥小区、宁波东海明珠花园、绍兴水上乐园、义乌黎明别墅、上海新桥项目等物业。

发展战略目标是以杭州本土为基地,走出杭州,面向华东市场,积极开拓以杭州、上海、宁波三地为中心,沪杭、杭甬高速公路沿线城市为市场延伸的战略部署,进一步提升和拓展南都房产在华东地区的品牌形象,为南都房产最终成为全国性品牌奠定基础。

企业发展方式上,通过产业化运作来加快企业发展的步伐。一方面注重产品的产业化,做好一个模式,总结一个模式,然后在其他地方推进;另一方面注重产业链建设,以住宅建设为中心,向相关产业及边际产业纵深发展。通过产业化运作,推动科技发展,提高经济效益。

4) 杭州坤和

杭州坤和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系股份制民营企业,始创于1995年,注册资金为12000万元,现有员工326名,其中中高级职称117名,大中专毕业占85%集团总部所在地为杭州。专业从事城市住宅、商业地产、土地成片开发、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开发建设,涉足物业管理、旅游运输、金融证券等行业。下属企业杭州坤和建设有限公司(全资)杭州山水人家置业有限公司(全资)杭州金家渡置业有限公司(控股)浙江钱江房地产开发实业有限公司(参股)宁波坤和建设有限公司(全资)杭州三墩城镇建设有限公司(控股)杭州坤和旅游客运中心有限公司(全资)杭州坤和社区服务有限公司(全资) 杭州公路工程开发有限公司(参股)公司强调组织的团体建设,旨在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对员工实行平等式和互动式的管理,注重组织的整体性与目标性,强调人与人之间、人与部门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整体谐调,发挥团队的整体、综合优势。

5. 省内竞争对手对比分析

如果从房地产企业综合实力和知识经验两个维度来进行分析,浙江省内主要竞争者的位置分布情况如图所示。总体上讲,XX房地产公司在实力上处于中上水平,但在开发经验上有待于加强提高。

 

 

 

 

 

 

 

 

 

 

 

第3节  未来发展机会

1998年房地产市场复苏至今已近5个年头,一方面随着土地取得方式从协议出让到招标出让,土地成本提高,总成本上升;另一方面,受行业高额利润驱使,竞争者大量涌入,开发量激增,而同期虽然需求大幅增加,但市场已从供不应求转为供过于求,市场风险日益凸现,部分区域已出现泡沫,但房地产本身区域梯度性以及客户需求的变化造成房产品结构性短缺仍然可以提供很多机会。

1. 区域梯度性所带来的机会

由于区域间市场发展的不平衡,部分区域市场已很成熟(消费者、竞争者、市场法规等),竞争激烈,利润空间降低,销售风险增加,而同时部分地区市场滞后1-2年,市场正在形成,如果加以适当引导就能转化为现实需求。比如,就全国而言,广东深圳的房地产最为成熟,竞争也最为激烈,现在基本上是全现房销售。实力弱,经验少的开发商已无法在当地市场生存。上海、北京的房地产发展要稍迟于深圳市场,杭州又迟于上海、北京,而浙江宁波、金华、其它省会又比杭州慢半拍。XX集团地处杭州萧山,可利用房地产区域梯度性特征,向稍迟于杭州的其它区域市场如宁波、金华、其它二三级城市进军。

2. 结构性短缺所带来的机会

即使一个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市场机会仍然可能存在。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客户的需求是经常变化的,另一方面竞争者不能很好地分析客户的需求变化趋势、进行市场定位,造成部分类型房产品供不应求,而有部分产品滞销。比如,现在杭州单身公寓、小面积住宅热销,而曾经一度受到市场追捧的跃层由于总价接近排屋、别墅而出现销售困难。XX集团若能进一步提高战略预见能力和市场反应能力,预见到市场的变化趋势并能尽快作出反应,即使在总体竞争非常激烈的市场,仍能有市场机会。

3. 区域梯度性与结构性短缺相结合所带来的机会

若能通过区域梯度性与结构性短缺相结合,则所带来的机会是非常有利的,实际上也是最具有可操作性的,因为即使一个区域市场发展还有空间,开发商总是先开发结构性短缺最明显的那部分细分市场。比如在稍迟于杭州的其它区域市场如宁波、金华、其它省会城市开发时,由于当地开发商实力、经验、理念受到限制,对精品楼盘开发不足,而潜在消费力量很可观,只要加以适当引导,就能转为现实需求,风险不大。XX集团完全可以通过在上海、杭州开发形成的经验,配合公司强大实力和品牌效应,在上述地区开发精品楼盘,占领市场。

 

第4节  关键成功因素

1. 价值链分析

房地产开发企业自投资机会寻找与筛选开始,至项目建设完毕进行出售或出租并实施全寿命周期的物业管理,大都遵循着一个合乎逻辑和开发规律的程序。一般说来,这个程序包括8个步骤:即投资机会寻找与筛选、细化投资方案、可行性研究、合同谈判、正式签署有关合作协议、工程建设、竣工投入使用、房地产资产管理,综合为投资机会寻找及判断、前期开发策划项目规划设计、投资建设推广策划与销售、房地产资产管理等6个价值活动环节。

作为房地产开发企业运行不可缺少的部分,房地产开发还需要一些重要的支持系统和支撑过程:信息支持系统、资金支持系统、法律支持系统、技术支持系统这些系统的支持作用贯穿房地产开发的全过程。

在确认房地产开发企业价值链的过程中,首先要将企业和各项价值活动分别归入基本价值链中所显示的基本价值活动和辅助价值活动的类型中去。通过对房地产开发企业业务普遍特点的分析,归纳总结出典型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价值链如图2-17所示

从价值链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在项目前期的工作,实际上就是一个产品设计的过程,这个过程工作效果,从整体上决定了一个房地产项目的利润水平。而对于一般的房地产开发商来说,这项工作往往具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对这个环节的管理,是确保项目价值的关键。

              在采购生产环节中,在土地政策没有完全市场化的情况下,作为房地产项目的主要成本之一,土地的价格谈判显得非常重要。通过各种手段获得比较低的土地价格,将大大提高项目的盈利水平。同时对其他采购环节和工程外包环节的管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

              市场营销环节是影响房产价格的重要因素,由于房产项目的差异性很大,顾客往往很难比较不同房产之间的差异,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比较明显。有效的市场营销,可以吸引目标客户,同时提高客户对房产价值的认知。

 

企业基础设施

  

 

 

     利

 

 

 

辅助活动

 

 

 

招聘、培训

培训

市场信息、建材信息、政策法规、工程造价、建筑技术、资金安排

价格信息、政策法规

市场研究、销售支持、方案创意

政策法规、
客户信息管理

服务规范手册、物业自动化管理系统

物资运输信息收集、资金融通、中介服务、外包服务

基本活动

投资机会寻找判断、产品定位、规划设计、施工规划、材料选择

土地开发、材料采购、工程发包

销售推广、人员促销、

公共关系

办理购房交房手续处理其他客户需求

物业管理

 

 

 

              尽管产品交付和物业管理是在房产出售以后的事情,对当前的房产销售没有直接影响,但是这些活动直接影响到客户的产品价值体验,并最终影响到企业的品牌口碑。

在房地产开发中,有大量专业性活动需要外包。正确选择外包厂商,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房产价值。

2. 关键成功因素

1. 战略预见与整合

战略预见与整合是指对未来大趋势、产业的发展趋势的把握以及对本企业所面临机会威胁的把握,结合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通过企业内外部资源的有效整合,明确企业的经营发展方向,明确企业核心能力及其发展规划,并且积极有效地实施战略。“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城。” 战略预见与整合是企业方向性问题,唯有方向正确接下去的工作才有意义。

具体到房地产企业,战略预见首先指对宏观经济形势的把握,房地产产业和宏观经济高度相关,且具有更大的波动性;其次指对房地产产业发展趋势的把握,包括购房者的需求趋势,购房目的,观念变化等;最后是时机的把握,即在具体操作的时候,在何时、何地采取何种行动。XX集团在战略预见方面表现良好,比较典型的是,在1998年就开始储备土地,为后面的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

房地产企业的整合能力非常重要,包括内部资源整合,外部资源整合。内部资源整合主要是内部人力资源、财务、技术、文化的整合;由于房地产企业在整个价值创造过程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工作,包括前期策划、设计、施工甚至销售,都是外包进行,再加上涉及到的政府部门多,所以外部资源整合能力是重中之重。

2. 资机会寻找及判断

资机会寻找及判断是在前面战略预见的基础上进一步具体化,主要是针对具体项目的操作。由于房地产产业具有周期性和区域性的特点,对每一个投资机会均应根据具体项目情况具体分析。从理论上讲,只要是经济发展和居住生活水平存在着矛盾、差异的区域,就有潜力,有投资机会。而经济是不断发展的,居住生活水平的要求也是不断变化的,矛盾、差异会不断产生,所以投资机会会不断涌现。

3. 前期开发策划

如果说资机会寻找及判断是解决项目做与不做的问题,则前期开发策划是解决项目如何做的问题,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通过市场调查研究,确定开发项目的目标客户群,对目标客户群的社会、经济、文化等特征作出准确界定;发现目标客户群的需求;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确定满足客户需求的项目开发与策划方案。具体而言,前期开发策划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流程:

l        客户定位:确定楼盘是为哪个单价区间和总价范围的客户开发的。

l        需求定位:确定客户住宅需求的具体内容。

l        项目定板:确定满足客户需求的创造策划方案。

4. 项目规划设计

“规划设计”是指房地产项目环境与建筑的规划与设计,即确定在给定规划条件下的住宅小区的空间排列组合、建筑风格、环境特色和智能化水平,各个户型的结构和平面设计特征以及建材选料和造价成本。规划设计的控制能力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能选择正确的规划设计方式;能选择正确的规划设计合作伙伴;能保证客户需求内容在规划设计工作中得到体现;能激励设计师采用创新手法来工作;能保证项目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能保证项目拥有根据市场的变化作出灵活调整的空间范围;能保证进行科学高效的施工

5. 推广策划与销售

在设计完成后,项目推广成为首要任务,项目推广包含营销策划、形象包装、广告宣传、销售管理、售后服务等环节,但关键的就是策划和销控。营销策划是将项目的利益点以创造性的方式传导给潜在客户的过程,策划人员要十分熟悉市场竞争对手的状况,找准利益比较的基准。销控是实现项目利润最大化的捷径。房产与其他消费品不同,它的生产周期很长,市场需求变化后供给是不可调节的,只能以销控来实现微调。一个项目开盘即一抢而空不是一件好事,只能说明定价偏低,开发商没有得到最大的销售收入,所以要控制好销售节拍,在先导期、开盘期、强销期、收盘期各安排合理的供给比例,每个期间内供应的销售量在面积、朝向、楼层中保持一定大小、好坏、高低的比例,实现均衡销售。如果一个项目的市场需求把握不准或是规划设计不科学,那么能够挽救项目的就只能是营销策划和销售控制了,房产关乎人的终极需求,影响的因素太多,市场需求把握不准的几率很大,且建筑结果是不可调整的,那样销售策划和销售控制就成了影响开发商生存的关键因素之一了。

6. 房地产资产管理

资产管理主要指物业管理,根据具体物业种类的不同,可分为住宅物业管理、商务物业管理、商场经营管理、宾馆管理。从长期而言,做好房地产资产管理不仅可以为房地产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而且对物业本身是一个价值增值过程。对于提升物业品位、树立开发企业品牌,为后续物业的推出均有良好支撑作用。随着物业硬件同质化趋势的加速,作为软件的资产管理可以形成差异化,从而在竞争中取胜。XX集团在萧山具有良好的资产管理服务的品牌,从而使XX名都在同样位置能以高出竞争对手楼盘近300元/平方米的价格进行销售,这就是资产管理品牌的效应。

 

第3章   集团内部条件分析

第1节  集团内部条件概述

目前,XX集团是一家以旅游酒店业为主导产业,同时经营房地产开发和金融投资,跨区域发展的股份制企业。共拥有下属企业19家,资产13亿多元,为浙江省最大的旅游集团之一。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XX旅业集团从一家政府招待所起步,在十年时间内发展成一个大型旅游集团,且所属十多家企业均经营良好,基本确立了优质服务、科学管理、不断创新、稳健发展的企业形象,在同行业中获得比较高的声誉。

1. 集团发展历程

时间段

创业期

19881994

二次创业期

1994-1999

创业扩张期

1999至今

阶段性标志

l         萧山宾馆开业,成为萧山市首家涉外旅游酒店。

l         萧山宾馆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l         兼并之江度假村。

l         发展酒店相关的餐饮娱乐业务。

l         宁波XX大酒店开业,XX集团跨地区发展起步。

l         集团涉足证券投资。

l         XX名都项目成功启动。

 

 

 

市场条件

l         酒店的经营管理在努力走出招待所模式

l         酒店在转的进程中,缺乏具备相关经验和能力的管理人才;

l         企业缺乏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模式,还处于摸索阶段

l         国内酒店联合体以市场发展为契机积极推进集团化进程;

l         国内尚处于市场经济起步阶段,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机制也在逐步形成,因而没有形成系统的经营管理模式

l         一些比较有实力的酒店集团尝试着多种形式的连锁扩张。

l         证券业和房地产发展为企业带来新的机遇。

l         集团的管理者们对于管理科学化、系统化、标准化的意识增强。

模式

单体经营

多家经营

集团经营、产业联动

              如表1-1所示,XX旅业集团的发展,是以酒店业务发展作为主线展开的。这一过程基本可以用“单体=》多家=》集团”的发展路径表示。市场的发展和变化导致了公司管理模式的相应变化并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在这三个阶段中,整体上体现出创业过程中的企业特点:主要通过寻找市场机会、把握市场机会获得跳跃式的发展。XX集团高层领导战略性的眼光,使得集团在几次关键时候都把握了机会。

2. “7S”模型的分析

借鉴麦肯锡公司7S模型,可以对XX集团的内部情况作一个比较系统的分析。7S是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全面考虑的七个方面的情况,包括结构(Structure)、制度(System)、风格(Style)、员工(Staff)、技能(Skill)、战略(Strategy)、共同的价值观(Shared Vision)。

1. 结构(Structure

XX集团的组织结构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逐步形成的,比较好地体现了务实高效的企业风格。XX集团在整体上实行类似事业部的管理模式,主要分为酒店业务单元和房地产业务单元。总部职能部门负责集团整体的行政和财务工作。由于酒店业务和房地产业务的相对独立性,集团职能部门在管理控制方面的作用相对较弱,同时集团高层保留对重大投资项目的决策管理。在业务单元内部,采取利润中心的管理模式,每个项目就是一个独立的利润考核部门。从整个组织体系看,从纵向上,由于利润考核的垂直管理,各个层面的职责比较明确。但是在横向关系中,相互的资源共享和沟通相对较弱,除了最高层的领导之间有比较多的沟通,在中高层、中层和基层之间沟通相对较少

在现有组织结构中设立了饭店管理部和财务公司等机构,应该说是在组织再造过程中的一个尝试。酒店管理部的建立目的是加强了集团饭店的连锁管理,发挥了XX旅业的品牌效应,在营销、培训、质检等方面初步起到了巩固基础、全面创新、促进连锁、稳定发展的作用。另一个新建立的部门就是财务公司,顺应了集团发展的要求,在减少沉淀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方面颇有成效。但是随着集团连锁化进程的深入以及产业联动策略的实施,新的发展环境对它们又提出了新的要求,组织定位、工作落实需要在全局性的战略把握下来开展,这也是对集团公司的各部门的一个新的挑战。

2. 体系System

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各种业务流程、管理流程和管理规定。目前的XX集团的管理体系基本上是在原来酒店管理的基础上进行延伸的。

在酒店的连锁化进程刚刚起步时,因为扩张的速度并不快,而且相对而言集团还有一定的人才储备,现行的结构基本能够保证整个组织的正常运转。但是随着连锁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不断会有新的项目出台,不断有新的投资启动,原来的组织管理结构会变得难以适应,总经理长期在外面奔波,花费的精力很大,效率却未必高。另外在新公司的领导班子的构成,人员的选拔和培训等方面也存在着资源不足的问题。

人的问题实际上就是体系的问题,体系高效了,对人才的吸引和培养工作都会有支持,而且也容易找到合适的人才。所以,如何构建一个灵活高效的组织体系以满足集团公司的扩张进程,源源不断为集团供应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将直接关系到集团发展的成败。从整个管理体系看,整个体系具有比较强的个案操作能力,但是比较缺乏全局性的配合和规划。管理体系内部的上下之间、横向之间的工作环节配合不足。

3. 风格(Style

XX集团的管理风格比较明显的特点是:稳健和进取。

稳健的特点主要表现是,在一些大型的投资项目方面,集团都比较谨慎,对风险的估计比较充分。这种经营风格使得集团能在变化的环境中,避免风险,获得良好收益。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的集团的稳健风格主要依赖于集团领导的个人风格,还没有在集团的管理体系上充分体现这个特点。在集团比较小、领导者精力比较充分、市场处于上升阶段等情况下,这种依赖于领导者个人判断的管理风格能够充分发挥其简洁、高效、灵活的特点,但是在集团发展、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会出现偏差。而且这种偏差会随着集团的规模扩大而不断放大。

进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对商业机会的把握和对集团扩张的追求上。这种风格是集团发展的动力,需要重视如何将这种进取的风格传递到集团的各个层面,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这些问题,需要通过集团发展愿景的设计和管理体制的配套。

4. 员工(Staff

目前XX集团共有员工3700人,其中中高层管理人员 498 人。普通员工中老员工的人数比例呈逐年下降。在所有员工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员工387人。最近几年,集团根据企业发展需要逐步增加了高学历人才的招收比例。尤其是集团总部的员工中大学生比例比较高。一方面这些员工的加入为企业人力资源整体素质的提高提供支持,但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比如工作经验不足、期望值过高、心态不稳定等。同时这些年轻的员工在老员工面前缺乏权威性,在工作过程中需要一个磨合的过程。

在调研过程中,人力资源被许多集团中高层管理人员认为是制约集团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瓶颈。这种人力资源缺乏的问题,是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l        集团本身的快速发展:这种发展速度本身带来对中高级人才的大量需求,而企业内部的培养难以满足这种需求。而从外部招聘人才,又存在文化适应、人才管理等多种问题。

l        价值认知的差异:在企业与个人的价值认知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股份制改制以后,如何处理股东和经理人之间的关系成为一个需要重新考虑的问题。在高层骨干都是核心股东的情况下,这种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矛盾并不明显。但是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外部引进的人才将不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股东和经营者分离的情况下,往往会出现代理失效和管理成本的问题。尤其是在公司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增长的业务和比较落后的管理体制之间往往会产生冲突。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企业与人才之间的价值观的匹配和适应。

l        个人的发展要求:在目前追求个人发展的大环境中,对于一些员工来说,如果在企业中难以获得比较好的发展机会,或者认为自己可以在外面获得更好的发展,他往往会通过跳槽去寻找自己的发展机会。这也是目前集团人员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l        酒店业之间的竞争:酒店行业之间的竞争,往往会吸引一些中高层管理人员跳槽。

l        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房地产最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也使得房地产业的高级专业人员变得稀缺。

l        其他行业的就业吸引:其他行业中同样存在对酒店业和房地产中的人才的吸引力。

              面对众多的外部影响因素,如果固守集团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和管理文化,往往会感到被动,上述的普遍感觉人才缺乏的问题,实际上就是这种被动情况的表现。所以,根据自身条件和市场变化特点建立灵活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是非常必要的。这些工作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开展工作,一是对岗位需求进行管理和规划,使得对人才的需求变得相对平稳和简单;二是对人员的管理,包括招聘、选择、培训、考核、激励等工作。在吸引和留住人才方面可以从五个方面做工作:"个人发展""学习""工资福利""成就感""人际关系"

5. 技能(Skill

XX集团整体的技能来说,其主要来源于酒店业务发展过程中的积累,同时在涉足房地产过程中,也通过学习积累了不少经验。在XX的技能积累中,服务的特色是比较明显的。同时XX的管理层对于市场需求的敏感度,也是集团赖以发展的重要技能基础。应该说,XX集团在酒店业中积累技能,已经被部分复制到房地产业务中,并成为房地产业务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在今后的发展过程,要结合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学习创新,强化这种核心技能,进一步重视这种技能的积累、拓展和延伸。

6. 战略(Strategy

总的来说,在过去的发展历程中,XX集团的战略思路是比较清晰的,基本上是沿着酒店业务这条主线,不断发现机会、把握机会而发展过来;在具体的酒店运营过程中,通过服务差异和低成本的策略,获得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在最近两年中,集团公司开始连锁发展和多元经营的探索。由于集团管理层比较敏锐的市场感觉、稳健的积累、整合的运作方式以及良好的市场环境,集团在房地产领域初战告捷,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房地产市场的竞争加剧、外部环境的变化,房地产业务的利润空间将会减少,市场将会细分,集团需要积极培育自己的核心能力和经营特色,在市场中获得自己的竞争地位,这种地位不仅仅在于建设规模的扩大,而是基于竞争对手比较的能力差异。集团在连锁经营酒店的方面,相对走得比较慢一些。这种情况不仅与酒店的利润空间相对较小的原因有关,而且与集团长期以来的经营风格有关。但是为了集团的长远发展,连锁发展是必须经过的环节,即使是个性化饭店的发展,其内在同样需要连锁的运行方式,以降低成本、扩大市场影响力。为了培育连锁经营的能力,需要投入一定的资源,并在战略层面上予以一定的重视。

随着环境的变化,集团面临不同机会的选择。对于下一阶段的发展,集团的各个层面有着不同的认识:在集团层面,如何界定酒店和房地产的业务关系?如何确定主导产业?是否发展相关其他产业等,都有不同的意见;在业务单元层面,酒店业务究竟是走经济性酒店,还是走个性化的高档酒店?房地产业务究竟是保持组合开发模式,还是走专业经营的道路?在职能层面,如何界定集团总部与业务单元的关系?如何界定职能部门和业务部门的关系?等等,都是需要考虑和明确的战略问题。

7. 共同的价值观(Shared Vision

所谓共同的价值观念,即集团内部的主导的共同认同的价值观念,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企业文化的内在核心部分。在过去的多年发展过程,XX集团执行的是一种直线式的管理模式,其文化特点鲜明,属于一种强势的文化。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体制的改革、员工的成长、外来人员的加入等等,XX集团的原来文化在不断被调整,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共同的价值观体现在员工价值的认同、客户价值的认同、资本价值的认同等等方面,显然由于不同的人,背景不同,其价值的评价标准和取向都是不同的。所以,即使是在所谓以人为本的提法下,不同的企业,其做法也是大不相同的。价值观的驱同性大小是否合适,取决于企业的发展要求。

对XX集团来说,无论从发展历程考虑,还是从目前的业务和人员结构分析,目前的文化从本质上讲具有酒店文化的基因,同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也形成自己的一些独特个性。比较明显的比如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员工比较踏实的工作作风、对客户需求的重视、对服务创新的追求等。同时在企业内部管理中,XX集团提出“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重视员工的感受和想法,注重与员工的沟通,尤其是集团高层始终保持与基层员工的亲近关系。这些文化特点是多年积累形成的,是XX集团内部的最深层次的积淀。这些文化特点将在较长时期内影响集团的发展模式和管理方式。

 

 

 

 

 

 

 

 

 

如果从关系和睦程度和目标一致程度来划分企业文化,如图1-1所示。可以分为网络型组织、公社型组织、利益型组织、独立型组织。XX集团在创业初期,业务比较单一,领导和员工关系比较密切,各个层面之间的利益差异不大,所以比较容易形成公社型的组织文化。随着公司发展、体制改制等,企业文化中会逐步加入其他的特色成分,在目标一致性和关系密切程度方面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不同业务需要不同的企业文化特点。在目前以酒店作为主要业务的情况下,公社型组织文化会比较有利于企业内部管理,公司在连锁发展、跨行业、跨区域发展过程中,应重视公社型文化和其他文化之间的平衡。同时也要避免这种文化束缚企业的创新能力,适当地导入其他文化特征,有利于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创新。

目前XX集团比较重视公社型文化氛围的培育,比如组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在集团范围内大力宣传教育,积极灌输,形成企业上下强烈的文化氛围:像年度XX旅业集团技术比武,充分展示了集团员工的服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显现了各类技术精英和优秀员工,形成全员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成功举办了首届“XX文化节”,通过XX旅业形象小姐评选、摄影作品比赛、“我与XX”征文比赛、员工集体婚礼以及“相聚在中秋”联欢晚会,为集团员工提供了发现自我,展示自我的舞台和机会,并向社会各界显示了“XX旅业天下一家”的景象;通过工会和共青团组织,相继开展了游泳、篮球、乒乓球、保龄球比赛和“五四”青年联欢会、“幸福家庭”联谊会等活动,丰富了员工的业余生活;组织了“XX人”优秀事迹巡回演讲,深化了每位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使大家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较大地鼓舞了工作士气。总的来说,XX集团是一个凝聚力比较强的组织,14年来集团内部的高层领导者和中层管理者的流动率都比较低,是一个典型的公社型文化特点。但是,随着集团的快速扩张,外来人员与当地的老员工之间产生了文化的碰撞,凝聚力与从前比较有所下降,这是一种在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需要重视的是如何在发展速度与文化适应方面获得有机的结合。

在深一层次考虑,老员工、新引进的人员两大群体之间的文化冲突是目前企业转型阶段的必然现象,老员工是目前企业内部利益格局的基础,而新员工是企业将来发展的动力,对于集团管理层来说,这两类群体之间的利益平衡和逐步融合,是集团内部稳定和持续发展的关键。而对于集团的核心管理人员来说实际上也在完成这个转型过程。目前集团比较重视员工状态的管理,并采取一些积极的管理措施,比如每半年进行一次的民意测验,及时了解员工呼声,促进员工之间的沟通,帮助新老员工转变观念,加强整个组织的凝聚力。同时在人力资源工作方面,实行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内部选聘工作,通过对台州XX大酒店、房地产公司售楼处等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的选聘,一方面使集团内优秀员工脱颖而出,另一方面明确了集团在人力资源的晋升选拔上内部优先的用人理念,从而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对人才吸引力,同时也为集团今后全面推广管理职位和重点岗位先内后外、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积累了经验。

目前的主要问题是集团要在明确战略定位的基础上,在原有文化基础上,逐步培育适应新的发展要求的企业内部文化,这种文化是企业原有文化和新导入的多元文化之间的融合结果。所以在新人招聘,尤其是中高层招聘中,要重视应聘员工的价值观的分析和管理,从企业整体文化培育的角度进行人员规划,并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强化。

3. 重要的转型期

在目前的情况下,在完成一定积累以后,集团面临多种机会选择,一种是在酒店行业内部的发展机会,包括收购兼并、连锁发展、相关业务等;另一种是来自于其他行业的机会,这些机会往往比较具有吸引力,但是其将来的前景并不明确。实际上,在完成基本的原始积累以后,如何配置资源成为集团高层考虑的首要问题,集团正在面临战略型的发展模式转变。

战略方向的确定,直接影响了集团战略资源的配置,也影响集团今后的发展道路和前途。目前即使不作系统的、主动的战略思考,集团也会发生自然的战略转移,这种自然转移将取决于集团内部各主导意见的平衡结果。同时,这种自然转移也是不稳定和不确定的。战略的转移将导致管理系统的转型,如果战略和系统不能匹配,将直接导致集团的运行效率的降低。

为了进一步把握XX集团的内在情况和能力特点,以下围绕组织结构、人力资源、财务管理、运营管理等做更为深入的分析。

第2节  组织结构分析

企业集团的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是价值创造的基本保障,其核心是解决好权责配置的问题。企业集团可通过改变公司权力的分配结构、公司的组织关系、职能机构的设置来调整管理的模式,并以此影响与控制下属业务单元的经营和管理。当然组织的形式本身并无优劣之分,关键在于是否与集团公司自身的业务发展相吻合。

1. XX集团组织结构的演变特点

随着XX集团的不断发展和扩张,其组织结构也在发生相应变化。

1. 目前的组织结构

根据目前的组织结构设置,可以得到如图1-2所示的组织结构图。这个结构是XX集团在多年发展过程中,逐步变化形成。它的结构中沉淀了XX集团的发展经历和管理特点。

从整体上将XX集团的组织结构中包括三大板块:一个集团总部,其中包括资本运作业务;一个是酒店业务单元;一个是房地产业务单元。集团的核心管理层是一个总裁和三个分管一块的副总裁。各板块之间相对独立,由核心管理层直接管理控制。

从目前的管理方式来看,包括两个方向的管理:一个垂直的、自上而下的管理线;一个是横向的职能管理线。(如图中的箭头所示)。从整体上讲,垂直的管理效率和力度都远大于横向的职能管理力度。

 

 

 

 

 

 

 

 

 

 

 

 

 

 

 

 

 

 

 

 

 

 

 

 

 

 

 

2. 战略转型和结构变化

目前的XX集团组织结构,反映了XX从原来的单一酒店多个酒店、再到多元业务的业务演化过程。其组织结构不仅在形式上体现了这种发展过程,而且其内在的管理理念基本保持不变。

 

 

 

 

 

 

 

 

 

 

 

 

 

 

 

 

 

 

 

 

 

 

 

 

 

 

从图示1-3中,可以看到XX集团的组织自然演化过程,一直沿着比较务实的方式在逐步进行。

3. 演变的内在规律

如果深入分析,可以看到XX集团整体的管理模式和深层思路是基本保持不变的。比较典型的是集团的发展过程中,基本保持了直线的管理方式,现在和过去的区别就是原来是单一的直线管理模式,现在是复合的直线管理模式(或者可以称为类事业部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与集团的酒店业务背景和发展起源是直接相关的,

这种直线管理的模式,效率比较高、便于管理控制、对外界的响应能力比较强、员工和干部的关系比较融洽。问题就在于,管理体系的结构性功能比较弱,较多地依赖于领导者的能力。但是随着集团的业务拓展和规模扩大,这种直线管理模式,尤其是复合的直线管理模式日益面临问题。

实际上,XX集团也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并希望通过职能部门的作用,来形成一个比较有效的管理体系。但是由于缺乏系统明确的战略考虑,整个调整过程中基本采用尝试的方式在进行。同时,目前也缺乏合适的方式来评价管理体系建设方面的资源投入是否合理。

2. 组织结构的特点分析

1. 现行组织结构的思路

作为一个由多业务组成的、并且将优势建立在一系列共享资源的基础之上的企业集团,在设计其组织结构时首先就应该考虑到如何通过有效的组织形式使得整合经营所创造的价值要大于几个业务部门单独进行经营的价值。所以关键的问题就是要解决集团与下属部门之间哪些环节应该集权,哪些环节应该分权,集权与分权的尺度如何控制。

1) 饭店管理部和财务公司

在公司的组织结构中饭店管理部和财务公司是XX集团组织再造过程中的一个尝试。饭店管理部的建立目的是为了加强集团饭店的连锁管理,发挥XX旅业的品牌效应。在营销、培训、质检等方面起到了巩固基础、全面创新、促进连锁、稳定发展的作用。另一个新建立的部门就是财务公司,顺应了集团发展的要求,在减少沉淀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方面颇有成效。

2) 管理控制

在多元化企业内部,由于存在多个产业,多个利润中心,而各个产业部门、利润中心都会竭尽所能从总部争取尽可能多的投入资源,并力争投资最大化以扩大自己所在产业、部门的经营规模。如果总部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或者控制不当,就容易造成企业负债过高或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监督与控制业务部门的业绩有两种不同的方式:一种通过财务控制,即经理对的几种财务绩效评价标准负责;另一种是经营控制,注重的是对经理决策与行动的评估。目前XX采取的做法主要是对财务指标的控制。

3) 职能部门             

XX旅业集团总部下设总裁办公室,酒店管理部,投资置业公司,财务部,财务公司等职能机构,负责领导各项具体业务的开展。集团公司的人员有79人,占整个公司总人数的2%,总部规模不大,这也与酒店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有关,大量的酒店人员作为基数使得这个比率较小。

集团公司职能部门的角色作用在中国的一些民营企业的二次创业过程中一直比较尴尬。一般而言,集团公司都是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才着手建立,负责公司的日常行政事务,人员除几个高层外,主要以新招进的人员为主。由于在与业务部门沟通中缺乏足够的权威性,由他们所制定的一些制度和措施往往难以贯彻下去。同时职能部门本身不能直接创造利润,其定位和作用也就容易受到置疑。在XX集团中也同样存在这些问题。实际上,职能机构的作用对于集团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这些作用包括对共享资源的建设、分配,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信息的收集、分析,管理平台的构建等。

2. 比较明显的问题现象

1) 多头管理冲突

这种多头管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集团层职能部门和业务单元内部管理之间的交叉问题;二是业务单元内部,直线管理和职能管理之间的交叉问题。反映在日常工作中就是管理流程过长、管理职能重复和执行部门效率降低。

2) 中高层骨干不足

直线管理模式中,比较典型的就是对领导者的依赖较多。由于XX集团采取复合型的直线管理模式,所以对每个单元、每个项目的领导的要求都比较高,因此表现出中高层骨干不足的问题。

3) 规模效益不明显

在集团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规模的效益表现不明显。比如,酒店数量的扩展后,客户之间的共享、总体成本的降低、经验曲线的效果等都不明显。从而使得集团难以快速地进一步扩展。

3. 问题的内在原因分析

1) 转型期的适应性问题

实际上,由于外部环境和企业条件的变化,XX集团正处于重要的战略转型阶段,使得集团整体上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这些适应问题涉及管理思路、管理方式、业务流程和企业文化等多个方面。同时,集团各个层面的管理者也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2) 职能部门力量偏弱

根据集团的发展思路,需要有比较强的职能部门来为领导者提供管理和决策支持,并承担一部分管理职能。但是目前的集团架构中,无论是集团层面,还是业务单元层面的职能部门都存在力量偏弱的问题。

3) 组织公共平台尚未形成

尽管目前集团的规模已经比原来大得多,但是在快速发展过程中,组织管理平台的建设却相对滞后。这些组织平台包括知识的积累、业务流程的重组、组织结构的调整等。这种情况的形成,一方面与集团的发展速度比较快有关,另一方面与集团的直线管理模式和低成本运行方式有关。如何在继续保持高效运作和低成本运行的前提下,建设完善组织平台、并在更长时期的范围内降低成本?是集团核心管理层需要考虑和组织实施的问题。

4. 各层次的组织结构分析

1) 集团层的结构特点

XX集团层面基本上是如图1-4所示的结构:

 

 

 

 

 

 

 

 

 

              XX集团的核心人员构成总裁团队。根据各自主要负责一个方面工作,同时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有所交叉,主要采用团队方式进行工作。

l        向下授权的问题:由于总裁团队都是从一线管理中过来的,所以往往习惯于直接的管理控制,而实际上以上几个板块的分化,实际上就需要一个向下授权的过程。总的来说,由于各个板块的主要负责人都是核心的人员,相互之间比较团结和认同,所以目前在这个层次上的授权问题尚没有完全显示出来。但是随着外部高管人员的引入,以及管理体系的建立,这种授权的设置是需要系统考虑的。

l        横向分工的问题:横向的管理分工,也是在集团发展过程必须面对的问题。目前在总裁团队这个层面,问题不明显,但是在职能部门的层面,问题比较突出,典型的就是集团职能部门与业务单元的职能部门和业务部门之间的管理关系不清晰,什么该管、什么不该管的问题尚在探索中。

2) 酒店业务单元的结构特点

 

 

 

 

 

 

 

 

 

 

 

 

 

 

 

 

 

 

 

 

 

 

 

 

 

 

 

 

              目前XX集团的酒店业务单元,基本采取准事业部的方式管理。除了财务和中高层人事由集团管理外,具体的业务运行,由事业部内部的各个单位自主进行。在酒店业务单元内部:各酒店均独立运行,实行总经理负责制的管理方式。按利润中心的方式进行考核管理;各配套的公司(清洗、配送、旅游)也实行利润中心的管理方式。同时为了规模发展和统一管理,在业务单元内部建立了质量、营销、人力资源等三个职能部门。

              从目前的运行情况看,由于各酒店具有比较充分的自主权,所以在经营活动中比较主动,各酒店的总经理发挥比较重要的作用,负责本单位的营销、成本、质量等日常运行管理工作。各酒店之间正式的业务交流和合作活动较少。这种管理模式与公司的酒店业务扩张模式直接相关,也比较适应各地不同的经营环境和要求,使得各业务单位具有比较好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但是这种管理模式同样面临规模效益不明显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公司在两个方面做了重要工作。一是将配套服务进行综合,成立相应的专业公司。另一方面是通过财务的统一管理减低成本,加强控制。应该说这些措施在降低成本和加强控制等方面效果是明显的。但是在共同塑造品牌、客户资源共享、业务流程优化、人力资源培养等方面效果不明显。集团管理层,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成立相应的职能管理部门。

              酒店业务单元内部的各职能部门工作,基本处于摸索阶段,但效果不明显。这个问题从表面上看是由于:一是本身职能部门的人员经验不足;二是各酒店负责人的认识不足。而实际上更深层次的问题是由于集团的定位不清晰的问题。由于定位不清晰,使得酒店业务单元中,究竟需要投入多少资源进行管理平台的开发的问题,难以确定。客观上,职能管理线和直线管理线从本位考虑,必然会产生矛盾。

3) 房地产业务单元的结构特点

如图1-6,房地产业务单元中包括房地产公司、物业公司和装饰公司等几个部分,集团副总裁兼房地产公司总经理。房地产公司内部设职能部门,主要处理房地产公司内部的管理事务。目前的主要问题是财务、人事和业务管理的职责权限如何在集团层、业务单元层、项目层之间的分配。从集中控制的角度来说,职责权限应在成本允许的情况,尽量向上集权。而从发挥集体创造性和灵活响应性的角度说,职责权限应尽量向下授权。因此,对于XX集团的房地产业务单元来说,其职责权限的分配应该是动态变化的,应充分考虑环境变化和内部发展特点,保持集权和授权的平衡。在这个平衡过程中,需要考虑几个因素:对项目投资的风险控制、管理流程的简洁和高效问题、项目成本的控制、不同层次的业务管理人员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在权限分配的过程中,需要考虑权限与职责的匹配,同时需要考虑具体的管理人员的特点。

 

 

 

 

 

 

 

 

 

 

 

 

 

 

 

 

 

3. 组织结构和发展战略

1. 组织结构为战略服务

组织结构的设置是为了战略目标的实现。实际上,XX集团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已经自然形成了一些战略思路,这些战略思路又通过不断的管理调整落实到组织结构的具体设置中。由于目前战略思路的自然形成过程,比较明显地体现了路径依赖的特点。但是由于集团的发展,业务规模和业务范围已经比原来大得多;而从集团的发展目标看,单纯地延续以前思路的组织结构模式,已经在客观上阻碍了集团的发展。

因此,有必要结合集团的发展战略进行组织结构的创新和调整。

2. 战略设计必须考虑组织结构的实际情况

由于组织结构不仅仅是一张组织结构图的问题,而是涉及内部权限职责、业务流程、相互关系等重要内容,因此其本身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如果对组织结构进行调整,必定涉及管理成本的增加。调整的关键在于重视调整可能带来的价值增值。而集团战略设计必须结合目前的组织结构实际情况,充分理解其内含的企业文化、工作习惯和人员特点等,从而找到战略与结构的结合点。在战略与结构之间寻找结合点。

目前的组织结构,主要采取复合的直线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管理权限集中在直线的管理层次,而横向的管理层次相对较弱;同时这种模式倾向于向上集权。从目前的运行情况看,这种复合直线模式是基本有效的,但是面临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就是对关键领导岗位(比如饭店总经理、项目总经理)的依赖比较强,而职能部门的作用难以发挥。这个问题将影响集团管理共享平台的形成和强化,从而制约集团的低成本复制能力,并最终限制集团扩张能力。这个问题将随着集团的发展,而不断突出。

3. 三个方面的问题

集团组织结构的有效运行,需要明确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l        集团总部、业务单元相互之间的关系:集团总部管什么?业务单元管什么?需要系统的设计,并在职责分工中具体体现出来。

l        房地产业务单元内部的职能部门与具体项目组之间的关系:房地产公司职能部门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与集团职能部门的职责如何区分?

l        酒店业务单元内部的职能部门与各酒店之间的关系:在酒店单体相对独立运行的情况,如何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尤其是发挥职能部门在酒店经验共享、人才培养、营销互动等方面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第3节  人力资源分析

1. 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1. 现有人力资源构成

1) 集团内部的人员分布(截止200210月)

 

 

 

 

 

 

 

 

 

 

              XX集团现有人员3808人,其中集团总部79人,酒店业务单元3571人,房地产业务单元158人,人员分布情况如图1-7所示。从人力资源角度讲,集团的绝大部分人员在酒店业务单元,比较明显地体现了酒店业务作为集团基础业务的特征。这种人员分布,也决定集团目前的管理模式、企业文化、工作习惯等都与酒店业务密切联系。

 

 

 

 

 

 

 

 

 

 

 

              如图1-8,在管理人员的分布中,虽然房地产业务单元和集团总部的比例有所提高,但是主要仍以酒店业务单元占主要份额。由于集团内部的一线管理人员主要集中在酒店业务单元,使得对酒店业务内部的流程管理显得比较重要。

 

 

 

 

 

 

 

 

 

              如图1-9,在专业人员的分布中,集团和房地产业务单元的人员比例明显上升,说明了这两个板块的技术要求,同时也说明房地产业务与酒店业务的人员要求的不同,两者在经营方式有比较大的差异。

2) 管理人员的比重

l        三大板块的比较

 

 

 

 

 

 

 

 

 

 

              从图示1-10中可以看到,房地产业务单元的管理人员比例要大于酒店业务单元。这与酒店业务单元内部大量的基层员工存在有关。这种人员结构的不同,对管理的重点也有所不同。对于基层员工来说,比较重视基本的收入和保障、领导的人情关心等。而对于管理层的人员来说,会更多地关注个人的事业发展、远期的收益、社会认同感等。

l        各单位的比较

 

 

 

 

 

 

 

 

 

 

              从图示1-11中可以看到各家酒店的管理人员比重在10-15%之间,低星级酒店由于规模比较小,其管理人员比重相对较高。其他一些配套业务公司,由于人员基数比较小,其管理人员比重也比较高。

3) 专业人员的比重

l        三大板块的比较

 

 

 

 

 

 

 

 

 

 

 

              如图1-12,房地产业务单元和集团总部的专业人员明显多于酒店业务单元。这些差异将对公司的管理方式带来明显不同的要求,同时对人力资源成本也影响比较大。

l        各单位的比较

 

 

 

 

 

 

 

 

 

 

 

如图1-13,各酒店的专业人员比例中,宁波XX和台州XX低于其他酒店。这种情况与地域特点和酒店建立年限有关,并直接影响酒店经营成本。

4) 人力资源构成分析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l          人员构成与业务特点有明显相关性

l          人员构成与业务规模有较大关系

l          人员构成与地域特点有一定相关

l          人员构成与酒店的级别关系不大

由此可以看到:

l        集团不同业务单元的管理基础是明显不同的

l        集团文化的主导内容是与酒店业务相关的

l        集团的人力资源管理重点在不同的业务领域,应该有所不同

2. 员工满意度状态分析

以最近的满意度调查为依据。

1) 重点指标分析

l        非常满意的三项指标

19个调查内容的中可以看到,选择非常满意的选项中,受培训程度本人在单位的发展同事之间的协作分别为53%36%21%,位于前三位。体现了XX集团对培训的重视、集团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所特有的成长性,以及比较良好的员工关系。

l        不满意的三项指标

在选择 不满意的选项中,薪酬福利饭菜分别为43%39%34%,位于前三位。由于这三项指标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属于基本的要素,对员工的满意度影响较大。尤其是在酒店业人员为主的情况下,对这些基本因素会比较大程度地影响员工士气。这种情况与公司的低成本策略有关,也与各业务单位的领导人的管理风格有关。

l        管理特点分析

从以上重点指标的分析可以看出,XX集团比较重视员工的技能和工作关系的培养,具有良好的工作氛围;但是在员工报酬福利方面相对缺乏吸引力。这种格局将会对公司人力资源的总体情况产生重要影响:员工可能会将XX集团作为职业发展的基础,在成长后转移到其他更具有吸引力的企业中去;而一些能力相对较弱,没有太多选择余地的人员,忠诚度会比较高,并且比较愿意留在公司。在市场竞争逐步激烈的情况下,这种倾向将不利于XX集团的人力资源状态的优化。同时也为XX集团的今后发展,留下成本上升的隐患。

              从其他的一些不满意指标也反映出,目前XX集团的低成本策略和相对较弱的管理制度体系正在面临挑战。如何保持低成本优势的同时,提高员工满意度?实际上是XX集团所面临的战略问题的体现。

2) 各业务部门的指标对比分析

将各酒店的数据平均,得酒店的平均满意度指标,与其他业务单元比较,如图所示1-14。有几个问题值得注意:

l        集团公司对培训的满意度明显低于其他业务单位,一方面体现了集团总部人员对培训的较高要求,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公司比较重视业务单位,而对职能部门的投入和管理经验相对较少。

l        尽管在薪酬福利方面的指标都比较低,但是在员工归属方面,专业人员较多的部门(房地产、总部、旅游等)的满意度高于普通人员较多的部门(酒店、清洗等)。体现了不同类型的员工对相同指标的敏感度不同。

l        在能力发挥方面,集团总部的指标明显低于其他单位,体现了总部人员比较高的职业期望,以及公司内部比较重视业务部门的特点。

从总体上讲,XX集团内部具有比较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发展培训机会,但是在薪酬福利等方面满意度较低。由于这两类因素具有不可相互替代性,相互之间难以相互弥补。这两种因素会相互作用,对人力资源的不同层次产生影响。

 

 

 

 

 

 

 

 

 

3) 各酒店总体比较

 

 

 

 

 

 

 

 

              从图示1-15中可以看到:

l        在培训方面,各酒店的满意度比较高,且比较一致,体现XX集团酒店业务中相对比较成熟的培训体系;

l        在同事协作方面,也比较一致和良好,说明XX集团的酒店业务中,比较强调团队合作。

l        在娱乐活动方面,有几家酒店明显低于其他酒店,说明各酒店中,不同的管理风格和气氛,从侧面体现了目前酒店业务对饭店总经理的依赖,总经理的个性和管理特点直接影响酒店的经营氛围。

l        在其他指标方面,每个酒店的各项指标都比较一致。也就是说,满意度高的酒店,其大部分指标都高;满意度低的酒店,其大部分指标都低。而各酒店的差异主要在于饭店规模、总经理、饭店新旧等整体因素。

4) 不同档次酒店比较

 

 

 

 

 

 

 

 

 

              如图1-16,如果以萧宾、度假村、宁波XX、台州XX为大型酒店(或高星级酒店)取平均值,以城市酒店、阳光山庄、美食城为中型酒店(或经济型酒店)取平均值,进行比较。则可以看到中型酒店(或经济型酒店)的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大型酒店(或高星级酒店)。尤其是涉及精细管理方面的指标,其差距更大。反映了随着酒店业务扩展,目前依赖于总经理的酒店管理模式所面临的困境。以直线为主的管理模式的效果与管理规模成反比,规模越大,这种模式的效果越差。

5) 同档次酒店比较

如图1-17,将各大型酒店(或高星级酒店)相互比较,

l        在培训、同事协作、福利、娱乐活动方面各酒店基本一致。只有宁波XX明显高于其他酒店。

l        其他各项指标,各酒店都有一定差距,但总体差距不大。只有宁波XX比较明显高于其他酒店。

l         萧山宾馆和度假村两家酒店的情况比较接近,而且各项指标也比较接近。在管理水平上,萧山宾馆略高于度假村。

 

 

 

 

 

 

 

 

 

 

 

 

 

 

 

 

 

 

如图1-18,将各中型酒店(或经济型饭店)相互比较,差距比较明显。三者均在杭州,情况类似,但差距比较大,这与管理者的领导水平有关。

6) 新老酒店比较

如图1-19,将萧宾、度假村为老酒店,取平均值,将宁波XX、台州XX为新酒店取平均值,可以看到新酒店各项指标明显高于老酒店,说明饭店新旧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影响较大。这种情况应该与经营者的心态和员工的心态有关。

 

 

 

 

 

 

 

 

 

 

3. 存在的人力资源问题

从总体上讲,XX集团内部在员工培训(尤其是酒店人员培训)、团队合作、发展机会等方面比较好。但是同样也面临一些问题,以下按员工所处的岗位层次来进行分析。

1) 高层

集团高层包括集团层的领导、各酒店总经理、副总经理等。这个层次的主要人力资源问题包括:

l        文化认同:包括新进人员对原有文化的认同感、原有人员在环境变化后所发生的想法变化等。这种对原有文化的不认同、或不完全认同感,一方面使集团的管理难度增加,另一方面也是集团管理创新的源泉。从集团整体来说,需要不断反省自身的企业文化,使得文化与企业发展、环境变化相互适应。XX集团的企业文化中,具有非常好的一些因素,比如重视员工发展、重视情感交流,但是也有一些不太适应发展要求的因素。

l        工作授权:高层管理者会对工作发挥的空间、自主权、职业声誉等比较看重,而实际上这些因素也在客观上决定了这些高层管理人员的职业地位和价值体现。因此随着集团的发展,授权方面的矛盾必然会越来越明显。对于集团来说,需要明确自己的管理模式,保持管理方式与授权方式的一致。

l        人才储备:从目前的管理模式来看,集团内部业务管理的高级人才比较缺乏。在外部高级人才比较缺乏的情况,内部人才培养同样面临困难。如何在体制上形成高级人才的孵化和吸引机制?是目前面临的重要的问题。同时值得注意的是,集团对业务管理的高级人才比较重视,而对职能管理的高级人才关注较少,使得集团的整体管理平台难以有效形成。

2) 中层

中层干部包括各酒店副总经理以下管理人员、职能部门管理人员和骨干人员、各业务单位的管理人员,这个层次的人力资源问题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

l        忠诚度:在这个层次上的人员,往往人数比较多,与上一层次的收入差距比较大,而工作内容往往又是上下之间的桥梁。在目前集团整体收入水平不高的情况下,这些人员的忠诚度会比较低。在外部机会诱惑之下,这些人员最容易流失。目前集团对这个层次的人员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管理,缺少在体制上的管理保证。而实际上,在集团发展过程中,这一层次的人员是快速扩张的关键。

l        职业发展:中间层次的人员比较关注职业发展,目前集团缺乏针对这一层面人员的专门的职业发展路径设计和建设。这也是高层管理人员难以产生的重要原因。

l        人员激励:对这一层次的人员,由于工作能力的限制、激励效果的不强,而导致工作的主动性缺乏。这个问题的解决与上一层次的管理者的领导能力和领导方式直接相关。

3) 基层

基层员工中,目前的主要问题是:

l        员工满意度:在一些基本项目中,员工满意度较低,

l        干群关系:在一些酒店中,管理者与员工的关系相对比较疏远。

4. 人力资源状态的发展趋势

根据目前的人力资源现状和内在问题,结合集团发展要求,可以分析总的人力资源状态的发展趋势。比较典型的特征包括三个方面:

1) 中高层人员的缺乏

中高层人员将进一步缺乏,一方面是由于外部人员难以融合进原有团队,另一方面是由于内部培养的难于比较大,而人才的需求将不断扩大。这种供需的矛盾如果不能得到良好解决,不仅影响集团扩展,而且对现有酒店的管理也会产生影响。

2) 人才的忠诚度下降

人员的忠诚度将不断下降。如何通过体制来激发员工的忠诚度,保持企业的稳健发展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3) 人员成本的上升

在各种因素的影响,集团的整体人员成本将不断上升。如何通过管理体系的作用来提高劳动生产率是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2.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分析

1.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总体状况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分为几大部分,以下就这些内容进行讨论:

1) 规划

目前XX集团的人力资源规划工作相对比较粗放,比较缺乏系统的考虑。同时对于人力资源的安排,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有不同的考虑,整体相关性不强。从发展战略的角度讲,目前XX集团的战略定位尚未完全确定,也影响人力资源规划的进行。

2) 招聘

目前整个集团的招聘活动比较分散,招聘的渠道比较单一。招聘管理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企业对杭州或其他大型城市的外部人员的吸引力相对较弱。

3) 选择

人员选择机制中,目前发挥主导作用是各单位一把手的判断。但缺乏集团整体布局的考虑。

4) 培训

从总体来说,培训活动开展较好。但是对于中层骨干的培训相对较少,使得这些骨干人才相对较少。这种情况与中高层的管理方式和集团的激励导向有关。

5) 考核

对各业务单位的考核中,比较重视财务指标的考核,对于一些影响长期收益的因素考核比重比较小,难以起到明显的引导作用。

6) 薪酬

目前公司整体的薪酬水平不高。在酒店总经理层面薪酬水平与下属的薪酬水平差距比较大。这种做法,可以通过总经理的管理作用,降低整体薪酬水平,从而加强低成本优势。

7) 激励

目前在酒店总经理层面实行期股激励制度,使得总经理总体收入增加,也增加总经理职位的吸引力。但是由于股权比例比较小,且行权周期比较长,使得激励作用比较小,总经理们关心的主要是当年指标的完成,而不是集团公司的长期利益。

2. 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分析

1) 直线管理者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责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常常有一种误解,以为人力资源就是人力资源部的事,与业务管理部门和人员无关。实际上,业务部门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核心作用。因为人力资源工作不仅需要业务部门的积极参与,而且其工作效果最终需要通过业务部门的日常运行体现出来,所以,在XX集团的人力资源管理中,要充分发挥业务管理者在各个人力资源工作环节中的作用。为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充分发挥业务部门和人力资源部门的作用,不仅需要设置管理责任,同时需要与考核激励制度结合起来,从制度上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

2) 人力资源部的统筹协调

人力资源部需要在集团的整体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起统筹协调的作用。目前,集团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体系中,集团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与下属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之间工作难以协同。下属企业的人力资源部,一方面受集团层面和直接业务上级的双重领导,工作比较被动;另一方面,感觉无事可做。所以,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首先需要的集团领导的充分重视,这种重视实际上就是需要集团领导把一部分精力从直接的业务管理中转移到间接的职能管理中;同时,集团需要从总部层面开始,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理清上下关系,以及与一线的关系;还有,作为基层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需要积极融入到日常的业务活动中,努力将人力资源的工作效果直接体现在业务价值的创造中。

3) 不同层次的人力资源职责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内部的不同层次,需要有不同的分工,比如总部人力资源部管什么?业务单元人力资源部管什么?酒店人力资源部管什么?这些都需要比较明确的分工。目前集团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分工,主要是依据原来的工作习惯,在实际操作中感觉效果不佳。

3.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分析

XX集团比较有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包括:内部岗位竞聘制度、后备干部储备制度、满意度管理制度、股权激励制度。以下分别对这些制度进行分析。

1) 内部岗位竞聘制度

竞聘制度本身对引导内部合理流动,挖掘人才潜力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但是在执行过程中,由于缺乏必要的执行保障机制,使得效果有所降低,各业务单位制度的落实也缺乏配套的工作流程设置。同时,由于对人才的评价往往具有多重标准,因此竞聘的公正性往往会与业务负责人的管理自主权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另外,目前分级的内部流动制度与集团的统一调配之间存在矛盾。

2) 后备干部储备制度

集团对内部的中级、中高级后备干部分别建立相应的培养计划和基金办法,体现了集团对后备人才的重视。这是一个良好的起步,需要在具体的工作中进一步落实,同时融合到日常的管理工作中。

3) 满意度管理制度

集团定期对员工和管理人员的满意度进行调研,这项制度对管理层了解人员情况、发现问题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需要在两个方面进行改善:一是对调查内容、调查对象需要进一步细分,使调研信息更具有价值;二是在满意度调研中,要重视事前和事后的沟通。

4) 绩效考核制度

XX集团内部对所属企业及负责人实行绩效考核,考核内容包括财务指标、市场份额、企业形象、管理状况和工作态度。尽管财务指标占绝大部分份额,但是其他的各项指标还是有所体现。说明了集团管理层对企业自身长期赢利能力的关注。需要重视的是对这些指标进行结合战略要求的系统设计,并通过权重调整来体现管理重点。

5) 股权激励制度

XX集团的股权激励制度是比较有特色的制度设置,充分体现了XX集团领导对团队合作和长续经营的重视。从目前的运行情况看,期股的设置提高了总经理岗位的吸引力,尤其是近两年集团运行良好的情况下,直接增加了总经理的收益。但是由于行权期比较长,在操作上存在一些难度,并有不确定性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激励效果。另外,由于大部分股东都是小股东,而且股权设置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兑现,使得股权激励本来应该具有的促使被激励者关注企业长期价值的激励效果不明显。

              应该说,XX集团在制度设计中已经有所尝试,并取得一定效果。目前需要做的就是如何结合发展要求和自身条件,进一步细化落实制度,同时在管理效果和管理成本之间找到合理的平衡点。

6) 人员的选择和培养机制

目前XX集团共有员工3808人,其中中高层管理人员509 人,占公司人员总数的13.37%。在所有员工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员工421人,占11.06%,这一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拥有本科学历的人员比去年同期增加45%,大专学历人员比去年同期增加32%。主要是由于集团根据企业发展需要,改变了重经历轻学历,重能力轻潜力的人才观念,逐步增加了高学历人才的招收比例。尤其是集团总部的员工基本上都是大学生。但是在提高员工素质的一系列措施实施的过程中,机械的将一些高学历的人员招入集团中也有其不利的方面。由于他们大多数都是刚刚毕业的学生,没有过工作的经历,尚未成熟,而集团总部的工作性质又决定了他们工作的全局性和战略性,这样总部工作人员在与各公司经理们接触过程中显得缺乏权威和力度。

因此公司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人才储备与培养机制,一方面要引进新鲜血液来充实壮大公司的人力资源,另一方面也需要老的有着丰富经验的管理者能够将多年的工作体验知识化、文件化,这样就使得新到某个岗位上的员工根据相关的资料就能比较快的入门,节省了很多的辅导成本,当然目前阶段师傅带徒弟的知识传播途径也是不可缺少。所以在企业的连锁化进程以及多元化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将企业原有的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进行复制,这就客观的对企业提出了知识管理的要求。

3. 关键问题分析

1. 发展战略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结合点

1) 战略扩张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XX集团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增长不仅是数量上的增长,而且将会有结构性的变化。在酒店业务单元中,按过去的经营模式考虑,则主要是缺乏饭店总经理。但是如果考虑竞争环境的变化,就会发现今后饭店的竞争,不仅仅来自于总经理水平之间的差异,更重要的饭店整体的实力,也就是说需要有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和团队。在房地产业务单元中,对人才的需求会随着战线的拉长、竞争的激烈而不断增加。在集团总部,对复合型的、具有较强管理能力的高级人才的需求会增加。

2) 人力资源的相对不足

结合发展要求,目前XX集团内部的人力资源,尤其是中高级管理人员相对较缺。这种人力资源短缺,一方面是数量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是人力资源价值没有充分挖掘的缘故。

3) 从战略要求确定人力资源的投入

如何进行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并确定有效的资源投入方案是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不同的战略定位,其人力资源开发策略也是不同的。总的来说,XX集团需要从战略角度,考虑以下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l        要分析目前的人力资源的成本结构,通过对管理体系的改善,降低人力资源成本;

l        重视人力资源的成本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分析,重视人力资源产出的管理;

l        要努力在规模经营的基础上,获得低成本优势。

2.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建设

1) 人力资源部门的作用

要充分重视人力资源部门在集团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发挥,投入必要的资源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尤其是中高级管理人才的开发。

2) 直线管理部门和领导者的作用

要充分挖掘直线管理部门和领导者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把人才队伍的建设作为业务管理者的主要考核指标之一。

3) 直线管理与职能管理的结合

要重视直线的业务管理和横向的职能管理之间的合作和沟通,共同围绕组织的发展目标,进行人力资源的各项工作。

3. 人力资源和企业文化

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一批又一批的新员工加入到原来的团队里面来。如果将原来在萧山宾馆、之江度假村创业的一批人归入老员工群体的话,那么近三年内加入XX集团的成员相对来说就是新员工了。老员工通过10年来在XX集团的工作经历,已经将企业的文化和风格深深的融入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特别是一些中高层管理岗位上的人员,他们的决策和工作作风基本上都是秉承了高层领导多年来一贯的做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非制度化管理的一致性,然而相对固定的模式也抑止了管理上的创新和开拓。而新员工在与整个企业文化相融入的过程中总是需要一个磨合的时期,以往的经验以及外界的诱惑等等,也使得这种文化融入不可能像老员工那样全盘接受,体现在一些中高层岗位上的打工心态说明员工的主体意识。由此导致整个公司的凝聚力就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而原有的文化也在被逐渐冲淡。

不能说维持原有的文化就一定是件好事,外部的环境在变,竞争的格局在变,消费者的观念也在变,如果一切总是保持10年以前的风格显然是不合时宜的。所以高层管理者在对待这个问题的立足点应该是长期发展的角度,强调核心的价值观(如谨慎、务实、低成本),同时也保持开放的态度,能够将一些优秀的、适应企业发展趋势的新观念新风格包容进来,使得企业的文化也能有新鲜的活力。

4. 人才的引进与流失

    从公司人力资源的统计状况来看,人员的流失率并不高,还不到1%,与同行相比也是XX集团的优势之一。但也要从更深入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第一,在XX集团的文化氛围的影响下,高层管理者倾向于只进不出的用人策略,所以即使有不适应本岗位的人员一般也不会被解雇,而是调到其他岗位,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员工主动流失率,毕竟最终总会有份工作可作的。第二,在去年个人提出辞职的员工中,入店工作不满一年的辞职员工占辞职员工总数50%。就业机会的增加和追求个人发展的心态,使新员工入店后工作的期限越来越短。第三,人员的相对稳定性主要是来自普通员工和高层管理者的忠诚,而处于中层的管理者则是主要流动的群体。企业的成功,除了企业统帅——企业家和企业士兵——普通员工的协同作用外,企业将军——中层管理者的中坚与脊梁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值得重视的。中层管理队伍的薄弱,大大降低了企业管理的效率,削弱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今后必将日益成为制约企业发展壮大的瓶颈那么是什么导致了中层管理人才的流失呢?分析其外部原因有:

l        人才竞争加大。 经济的复苏使其它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并吸引了大批从业人员;择业观念的变化及物质利益的驱动,加快了酒店业员工流动速度。

l        人力资源质量下滑。从人员招聘的质量及市场资源看,挑选理想员工的难度越来越大。中国的酒店教育培训更多地还停留在短、小、散、差上。许多企业不愿在员工培训方面进行经费投入,为减少经营成本一味的挖人,导致全行业职员整体素质不高,人才流失严重。

l        而从企业本身的角度去分析这一问题,导致员工流动率增大的主要原因为"个人发展""学习""工资福利""成就感""人际关系"XX集团所走的低成本的战略,在客观上就限制了其在留人方面的竞争力。因为上述的五个原因地改善无不需要成本的投入,那么不可避免地会同公司的成本优势发生冲突。

因此,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里,中层管理者的引进和培训是亟待改善的一个人力资源管理的环节。

 

第4节  财务管理分析

              为了充分了解集团财务管理的现状,分析集团财务管理的优势和弱势,以配合集团发展战略的制定,提高集团财务管理的水平,在集团领导和有关的大力配合下我们对集团公司及部分下属企业进行了较全面的调研。调研的方法主要是对集团高层领导及财务部门的经理进行访谈,并阅读分析集团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报告等书面资料。现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对集团财务管理诊断分析。

1. 集团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分析

              集团近三年的财务状况和业绩总结如下表所示。                表1-2

项目

2001

2000

1999

总资产

1250897428

998028455

830008677

净资产

255085182

234825904

244408903

流动比率

1.14

1.26 

1.31

资产负债率

79.6%

76.47%

70.57%

营业利润

12474615

-5177031

5457991

净利润

18282875

13847761

10668415

净资产收益率

7.16%

5.9%

4.36%

              资料来源:集团近三年的财务报表。

              注1:2001年的数据不包括上海天宇投资公司,但由于天宇公司的业绩不是公司经常性业务产生的,不是公司正常业务可预期的利润,财务分析时也应扣除这部分利润。

              注2:表中的资产负债率是按报表的帐面数据计算的,但是在报表中的长期应付款是宁波XX酒店的负债合并而来,根据宁波XX酒店股东间的协议,这些长期应付款具有准净资产的性质,其金额分别是2001年157,384,023元,2000年170,484,513元、1999年138,210,218元。如果将它们计入净资产,则三年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2001年67.03%,2000年59.39%,1999年53.94%。

1-2中数据显示,集团在近三年一直保持比较稳定的发展,净资产在三年里稍有增长,而资产则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特别是在2001年。这种资产的增长主要是通过负债来筹资的,因此集团的资产负债率从1999年底的70.57%上升到2001年底的79.6%。这种负债率应该说是比较高的,在目前经济较好、集团经营较稳定的情况下,这种状况暂时不会有大的问题,但是一旦将来情况发生不利的变化可能会使集团处于比较困难的境地。我们建议在未来几年内集团应该逐步降低资产负债率。同时应注意公司资产负债率逐年上升的趋势,在考虑集团未来的筹资规划时应充分考虑这种情况。

集团目前的主业包括两个方面:酒店经营和房地产开发,其中房地产开发业务尽管在前几年已经开始储备土地,但开发是从2001年正式开始启动。因此,过去近三年的业绩主要是酒店经营产生的。但从表中数据来看,酒店经营业务并不能提供令人满意的收益,1999年和2000年的净资产收益率低于银行贷款利率。从利润构成看,投资收益和营业外净收支在利润中占较大的比例。因此如果将酒店经营的营业利润与资产和净资产相比较,收益率更低。下表是集团主要的酒店近三年的经营业绩指标。

 

萧山宾馆

之江度假村

阳光山庄

城市酒店

宁波酒店

1999

 

 

 

 

 

资产收益率

2.1%

2.38%

0.54%

0.88%

0.21%

净资产收益率

3.52%

6.83%

0.74%

8.45%

0.87%

2000

 

 

 

 

 

资产收益率

4.86%

1.68%

0.89%

2.90%

0.32%

净资产收益率

7.20%

5.82%

1.21%

38.56%

1.68%

2001

 

 

 

 

 

资产收益率

4.93%

1.89%

0.99%

1.54%

0.19%

净资产收益率

6.62%

6.18%

1.29%

17.12%

0.80%

资料来源:各酒店近三年的财务报表。

说明:1,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是根据税前利润计算的。2,由于城市酒店的负债率在90%左右,因此其净资产收益率很高,宁波XX酒店的报表数据不能完全反映其经营业绩。

从外部环境看,全国特别是浙江省在近三年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发展速度,从内部管理看,XX集团的酒店管理和经营业绩在浙江省处于较高的水平。尽管如此,集团酒店经营的业绩仍然不高。这种业绩状况要求我们重新审视集团未来的发展方向。随着我国加入WTO,外资及国外的酒店管理集团会更大量地进入中国,市场的竞争会更加激烈,酒店业在未来较长的时期内不可能是高盈利的行业。因此,我们需要更加谨慎地考虑集团酒店与房地产联动发展战略可能存在的风险,对未来酒店主业的发展力度也应该慎重决策。

2. 集团财务管理体制分析

1. 集团财务体制的现状

目前集团在财务上实行集权管理、两级管理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的主要特点如下:

1) 财务机构设置

集团公司设有财务公司、财务部和投资监督部。

l        财务公司负责整个集团的筹资和资金管理;

l        财务部负责集团公司的会计核算,包括集团本部、天宇投资公司、投资置业公司、保龄球有限公司等子公司的会计核算,和集团的合并财务报表编制;负责制定集团的财务制度;负责编制集团的财务计划和实施财务控制;萧山地区的税务管理。

l        投资监督部集团挂靠在财务部下,负责集团的投资项目工程监督审计工作。

各子公司设置财务部,负责本子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子公司财务部的经理由集团公司任命。

2) 投资和筹资的集权管理

每个子公司和酒店管理部上报投资和更新改造计划到集团公司,由集团公司财务部和投资监督部进行分析,由集团管理委员会和投资决策委员会进行决策。所有的筹资管理由集团财务公司负责。

3) 在财务核算和财务控制上的两级管理

集团在财务核算和财务控制上实行两级管理,集团公司本部由集团财务部负责会计核算,各子公司的会计核算和财务控制则各子公司的财务部负责,同时接受集团公司财务部的领导。

2. 集团财务体制的评价

1) 投资和筹资的集权管理模式

从集团目前的现状来看,这种投资和筹资的集权管理模式是符合集团的实际情况的,从运行的效果来看也比较好。因此,投资和筹资的集权管理模式在集团的规模和业务方向没有太大的变化前仍应保持不变。

2) 财务分级管理

从集团的财务分级管理的层次来看,目前的情况值得改进。集团下的子公司主要是酒店和房地产公司。房地产公司下又有一些房地产项目公司,这些房地产项目公司在财务上接受房地产开发公司的管理。因此,集团房地产业务,实际上是实行三级财务管理,而酒店经营业务是二级管理,当然重要的不是管理层级。从整个集团的管理层级看,集团下设有酒店管理部和房地产管理部,分别由集团的副总裁负责其管理。房地产管理部的副总裁可以由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财务部为其提供财务信息,从财务上协助其管理,而酒店管理部的副总裁则需要集团公司的财务部为其提供财务信息。因此建议在集团酒店管理部设置财务部,或在集团公司财务部下设置酒店业务财务组,负责集团内酒店业务的财务管理。集团公司的财务部则可以更好地从更宏观的角度负责整个集团的财务管理。按照这样设置,整个集团的实行三级财务管理,集团公司、业务管理部和子公司。

3) 干部管理

目前各子公司的财务部经理由集团总裁任命,但其考核则由各子公司的总经理负责,其奖金报酬根据各子公司的情况来决定。这种情况不利于集团公司财务部对其管理和领导。可考虑对子公司财务部经理的考核分别由子公司总经理和集团公司财务部进行,根据两方面的考核结果决定其奖金等。

4) 股权结构

集团公司的股权结构较复杂。XX投资置业公司并不由集团控股,而是由自然人股东持有85%的股份。尽管这些股东与集团公司的股东相同,但从法律的角度看,XX投资置业公司不是集团的子公司。由于是相同的股东,并且他们都是集团内部的职工,从集团的管理上不会产生什么问题,但是在财务上,可能会产生影响,如编制集团的合并财务报表等。建议将XX投资置业公司的自然人持有的股份转为由集团公司持股,同时也可同时扩大集团公司的注册资本金,使整个集团的股权结构更为合理。

3. 集团财务控制分析

XX集团的财务控制主要是通过财务计划、预算和定额的编制、定期的财务分析和考核进行的。总体来说,集团在财务控制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如集团资金的集中管理、酒店餐饮成本的控制等。但是,集团在财务控制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可以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1. 首先从财务计划或预算的编制看,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l        偏重短期计划,而长期计划不足。目前集团以及子公司的财务计划主要是年度计划,如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更新改造计划、年度收入计划、和各种费用计划。这使公司的长期战略无法从长期的财务计划中反映出来,缺乏财务的预见性。

l        制定的计划较多地体现了会计核算的要求,体现公司内部财务控制的要求不足。

l        计划,特别是成本费用计划的制定没有很好反映成本费用的习性,即成本费用的固定和变动的性质。成本费用计划制定的依据大多是按收入的百分比来确定的,而有些费用是固定费用,与收入变动关系不大,有些费用是可变的,它们随着收入的变动而变动。

l        现金收支计划(现金预算)不足。现金预算或现金收支计划是制定进行现金收支控制、制定筹资、尤其是短期筹资计划的重要依据和手段。现金收支计划编制的不足可能使公司的筹资的计划不强。

2. 在财务分析和财务考核方面,有以下一些值得改进之处:

l        集团公司和各子公司定期进行财务分析,编制财务分析报告。但从报告的内容看,财务分析没有深入揭示实际与差异的原因,产生差异责任部门、差异是可控的还是不可控的。这就使得财务分析对未来工作的指导意义不大。

l        从酒店财务考核看,部门考核没有很好地区分责任的可控性和不可控性。如酒店的收入主要是前厅部和公关部负责,而主要不是客房部的责任,但对客房部的考核是按利润中心进行的,客房部经理的奖金与客房的利润挂钩。酒店各部门的责任性质确定不对,必然影响其进行财务控制的积极性和效果。

l        要使考核的结果产生积极的作用,应该将其与有关责任人的报酬相联系。从萧山宾馆的情况看,目前只有餐饮部、康乐部和客房部将考核的结果与报酬挂钩,而其它部门则没有将考核结果与报酬相联系。

l        目前集团的筹资管理从控制财务成本方面考虑较多,而从控制财务风险方面考虑相对不足。这表现在一集团的资产负债率较高,二体现在债务的期限结构不合理,债务的限期较短。目前集团的债务70%是短期的。如果说较高的资产负债率是由于集团房地产的扩张、而集团公司无法筹集股权资本造成的,集团在短期内没有其它的选择,则债务的限期结构则基本上是公司可以控制的。

3. 集团财务人力资源严重不足

集团公司财务人力资源不足影响了公司财务管理工作。人力资源的不足一方面表现在财务人员不够,特别是集团公司财务部门;二是现有财务人员的能力和知识结构与财务工作岗位的要求相差甚远。

第5节  运营管理分析

XX集团以酒店业务为起点,摸索出具有自己特色的酒店运营之路,通过良好的服务拓展市场,并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在最近两年中集团涉足房地产业务,将酒店品牌的影响力嫁接到房地产业务,并通过外包的形式借助外力,使得所开发的楼盘获得很好的销售业绩。

以下对XX集团的运营管理特点进行分析和讨论:

1. 目标市场的共享

以萧山宾馆为起步,XX集团的目标服务市场主要是国内的中高档商务人士,而围绕这样一个目标市场,XX集团形成以住宿、餐饮和娱乐三位一体的经营模式。

在房地产业务中,原来的酒店品牌发挥了比较好的影响力,同时由于房地产的主要人员来自于酒店业务,自然地延续了酒店的经营风格。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XX房地产业务也集中在一个中高档的市场。

              不难看到,XX集团的酒店和房地产业务的两个市场具有一致性。这种一致性是由于品牌、观念、技能、模式和人员的自然转移所形成。如果能够有意识地进行互动强化,将有利于两个目标客户群的共享,并形成特色比较鲜明的品牌。

2. 品牌的特色和强化

从目前的XX品牌来说,代表的是一种亲切、可靠、本土化的服务。这种特色是在长期经营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所以与企业文化、人员特点、管理模式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如何在下一阶段的发展过程中,结合发展要求进行特色定位,使得品牌与目标市场之间的结合更加紧密?如何强化品牌特色?如何利用品牌来创造价值?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3. 针对细分市场的定价策略

目前的酒店业务主要参照行业内的一般做法,进行折扣率的管理。需要考虑的是针对细分市场的差异定价,从而把市场区间分离开来,提高住房率和单位房价。这种针对细分市场的定价策略,需要与促销活动结合起来。这些工作已经在XX集团的一些酒店内部实施,但是需要及时的总结和相互学习。

4. 多种形式的销售渠道

XX集团内部的酒店销售渠道中,人员直销和前台接待为主。是否加入代理商销售,需要根据XX的业务定位来考虑。

5. 灵活的促销活动

XX集团的各酒店,会根据自己的业务安排,进行一些季节性的或不定期的促销活动,这种活动能够激活酒店的人气,并带动特定细分市场的销售。为了进一步发挥集团的规模优势,可以考虑在酒店之间进行促销的联动。

在房地产业务中,前期的楼盘,由于需求比较旺盛,销售比较顺利。在今后的销售过程中,会由于新楼盘的不断推出,而导致竞争加剧。所以目前需要积极学习其他房地产商和专业机构的经验,及时总结自己的促销方式。

6. 客户信息系统

尽管XX集团内部,各酒店之间的客户具有相互类似的特点,酒店业务和房地产业务的客户之间也具有相互类似的特点,但是集团在客户信息的共享方面做的工作较少。可以考虑改善方面包括:通过建立各信息系统之间的接口,将集团的业务管理系统联系起来;通过会员制和消费积分,提高客户对XX品牌的忠诚度等。

7. 品牌管理

XX集团通过酒店的经营在本地建立了良好的口碑,其稳健、务实的经营方式成为其品牌的特色,也使得XX集团与相关政府部门、媒体、银行等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这种品牌的价值已经在其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得到体现。应该看到,XX旅业在酒店业中的品牌是十几年来全体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是通过长年累月的优质服务在宾客、社会中建立起来的宝贵财富,是集团无形资产的核心。这一品牌在集团的发展过程中带来了非常可观的回报,是参与市场竞争的优势。但是这个品牌本身是需要不断维护的,同时也不断面临新的挑战,这些挑战包括同行的竞争、行业标杆的提高等。自身的一些经营行为也会影响品牌定位。在本地酒店业竞争中,XX集团作为资格最老的一家企业,从事酒店业经营已经有14年的历史,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传统沉淀下来,但同时也应看到在硬件设施上,一些后来者明显占了优势。他们的建筑环境更优雅,设施更新、更先进。如果不关注这些变化因素,XX品牌很可能陷入老化变弱的困境。

第4章   SWOT分析

SWOT分析包括四个方面的分析:一是XX集团所面临的发展机会分析;二是集团所面临的竞争威胁和风险分析;三是集团所具有的竞争优势分析;四是集团所存在的竞争劣势分析。这些分析是确定集团发展定位的关键。

第1节  机会

集团所面临的发展机会是多方面,除了总的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机遇外,在房地产业务中,目前处于快速上升的阶段,尽管部分地区的上涨速度过快,存在调整的必要性,但是从总体上讲,房地产业在近两年内机会大于风险,而且由于经济结构的梯度特征,在一些市场的边缘地区存在比较多的发展机会;在酒店业务中,经过多年的低谷,目前正处于走出低谷、进入结构性调整的阶段,同样存在大量的发展机会,新的商业形态会不断出现,结构调整将伴随着扩张的机会;在其他业务领域,同样存在机会,但是从XX的实际情况出发,有必要在相关产业中寻找能够强化核心能力的商业机会。

1. 总体的机会

1. 较长时期的政局稳定

根据目前的总的政策方略,和国内政治经济的总的形势,如果没有重大的突发事件,稳定发展是今后较长时期的主要趋势。尽管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和矛盾,但是以稳定为主基调的政府方针,将帮助完成较长时期的政局稳定。

由于酒店业和房地产都是长期的项目,所以政局的稳定对业务的长远发展非常重要,并对降低系统风险有重要作用。对酒店业来说,长期稳定有利于产生比较良好的经济预期,商务活动会比较活跃,对于以商务旅游为主要客源的XX集团来说,无疑是长期利好;同时稳定的政局将使酒店物业不断增值。对于房地产来说,长期稳定会激发居民置业的欲望,从而推动房地产需求的持续增长。这样的局势,对于希望长线发展的XX集团来说是比较适合的。

2. 中期稳健的财政政策

从中期和中短期来看,政府将执行比较稳健的财政政策,面对通货紧缩的问题,政府希望通过加大建设、扩大内需的方式进行拉动,这些基础性、结构性的投入,将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在经济发展比较快的沿海地区,尤其是经济比较活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将是经济增长比较快的区域。稳健的财政政策将降低经济的波动。对于XX集团来说,在酒店业方面,为XX在发展中积累经验提供时间和机会;在房地产业方面,这种稳健财政政策将促进房地产的较长时期的增值,而不是一时的热潮,这种经济特征与XX集团的经营风格比较符合。

3. 十六大以后的政策变化

十六大以后,许多实质性的、结构性的政策将逐步导入,中国经济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对于在过去几年中获得良好积累的XX集团来说,无疑是十分有利的。比较明显的例子,以国有资产管理改革为例,新一届政府有可能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政策方面有所创新,这种新的变化将有利于XX集团在酒店业中扩张。在外资难以完全进入中国主流市场的情况,这种政策变化无疑给XX集团带来比较大的增长空间,XX集团需要主动出击,抓紧时间占据市场有利位置。

4. WTO加入后的变化趋势

WTO加入后的几年,实际上就是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的过程。在酒店业,外资酒店在进口物资、进口原材料、固定资产、劳务收入的税收政策等许多方面实际上享受超国民待遇,接轨后国内酒店可以与外资酒店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竞争。接轨后日益成熟的国内市场将吸引更多的外资机构进入中国,由于进入的时机不同,许多外资机构需要与国内现有机构进行合作和联盟,这就给XX集团提供了非常好的学习和成长机会。对于房地产业来说,与国际接轨,意味有更多的高档需求和新兴需求的导入,这些变化将不断刺激国内房地产市场,并拉动不同层次的房地产市场向上升级。

5. 各项重大事件的影响

在今后的几年中,有一些重大的事件将持续影响国内经济的发展,比如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都将使部分国内的和国际的经济资源向这些城市集中,而这些城市的发展又将带动周遍地区的发展。在这个发展和带动发展过程中,将出现许多商业机会。这些机会对于希望快速扩张的XX集团来说,将是具有吸引力的。

2. 酒店业面临的机会

对酒店本身来说,其面临的机会是多方面的。在这里,我们就主要的发展机会进行分析:

1. 国家将旅游业定为支柱产业

当前,中国旅游业已经与通信网络、住宅建筑、生物化工一起共同构成中国经济的四大新经济增长点,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国家对旅游业的重点发展,必将有许多政策上的倾斜。这对作为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的酒店业,将产生极大的发展机会。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国。目前,国内正处于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政府发挥了比较重要的推动作用。对XX集团来说,经过前几年行业低谷的锻炼,已经在成本管理、客户需求把握、市场分析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并成为地区性的领先者。因此,国家对旅游业的重视和投入,XX集团将成为最先受益的企业之一。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2001年世界旅游收入前15位国家(地区)排名》和《2001年世界接待过夜旅游者人数前15位国家(地区)排名》,2001年,我国国际旅游收入17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7%,首次居世界第5位,占全球市场份额为3.8%;我国接待的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数为332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2%,仍居世界第5位,占全球市场份额为4.8%。另外,中国香港2001年国际旅游收入为8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5%,居世界第13位;接待入境过夜旅游人数为137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1%,居世界第14位。2002年上半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达到4683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9.3%;其中外国人达到614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6%;全国旅游外汇收入9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8%;国内旅游也继续保持兴旺发达的势头。

2. 客源总量、结构、观念的变化

1) 总量变化

饭店业是一个国家开放的形象窗口,国家越开放,饭店业越受益。加入WTO以后,意味着国际市场的国内化,意味着对外开放程度的扩大,意味着中国正式加入国际经济大家庭之中,各种国际、国内的商务、贸易活动将大幅度增加,从整体上活跃了我国的经济,中外旅客的交流也日趋频繁,这一切都将导致旅游客源的增加,从而为饭店业的发展带来原动力。同时国内经济的发展也会导致酒店消费的增加。同时客户的服务消费特点在国际一体化的影响下,也在不断变化。另外国内特色民间节日与盛会的开放,也带动旅游客源的增加,

2) 结构变化

饭店的客源结构会发生变化,外国客人的比例会提高,同时商务旅游者增多。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国内外商务旅游者将增加,这是显而易见的。从世界旅游市场来看,观光型游客仅占世界国际游客总量的30%,而非观光型游客占70%左右。中国传统的旅游市场是观光型旅游市场,但加入WTO以后,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种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商务旅游者将在客源市场上逐渐占主导地位。这种客源结构的变化,将提高客户的酒店消费能力,使得酒店收入空间增大。

3) 观念变化             

客源的消费观念也在变化,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休闲消费日趋成熟,旅游度假成为当前休闲消费的一大主题。五一和十一是我国旅游的黄金时节,自我国实施五一和十一两个长假期以来,国内出游人数巨增,且绝大部分是在国内旅游观光。国内人口基数大,激增的旅游度假消费经济效果明显,带动了国民经济增长,形成所谓“假日经济”现象。酒店业在假日经济中同样受益非浅。而且,随着国家有意识地采取协调铁路及航班等出游交通和其它相关措施,推动“假日经济”,为饭店业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3. 经营环境和支持条件的改善

1) 饭店业有望得到宽松的经营环境,各种负担会有所减轻。

由于银行竞争的加剧和银行经营活动的市场化,饭店经营取得贷款的难度将降低,从而,可以获得较为宽松的经营环境。另外,入世后,政府直接干预饭店经营和给予饭店的特殊优惠支持的管理方式将大受约束。入世的根本一点是要从人治转化为法制,也就是说各政府部门必须按规则管理饭店,那种不按规则随意侵犯权益,加重企业负担的现象入世后会逐步好转。

2) 饭店业的经营成本将会下降。

一方面,饭店餐饮经营所需要的大米、肉类、水果等农产品的价格会下降,另一方面,饭店进行建筑、装修等所需要进口的原材料及设施设备的价格也会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3) 信息技术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饭店业的应用,将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从饭店采购的角度来看,电子商务可以降低采购成本,简化流通环节,加大透明度,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网络的建设与发展,使饭店逐渐习惯网上交易方式,是我国饭店业从中获益的关键之一。采用互联网技术对饭店员工进行业务培训,既省时又省钱,又不影响工作,是可行的办法。这些都将为国内饭店业提高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营造了提升空间。

4) 资本市场的作用

资本市场的完善、产权市场的建立。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必将建立起开放的饭店产权市场,创造融资、饭店业进入退出等方面的有利条件,这将为饭店业的发展拓展巨大的空间。同时,国有资产退出酒店业,投资机会将会增多,有利于集团的低成本扩张。

4. 市场的结构性调整

1) 酒店数量增长速度

              2-1表所示是各个档次的酒店的数量变化情况,从总体上讲,各类酒店目前都从98年以来一直处于数量增长的状态。为了清楚地分析增长速度,我们将当年和上年的数字进行比较,得到饭店数量增长率,如表2-2所示。可以看到,各档次的酒店基本保持同比例增长,只有在2000年,中档酒店的发展速度低于其他酒店。酒店数量的增长与饭店业的整体业绩不景气形成明显的对比。可以看到,2000年的发展速度最快,2001年已经有所回落,实际上随着各种市场环境的成熟,酒店业正在进入一个结构性调整的阶段,行业的利润率水平将会上升,购并重组行为将会增加。酒店业正在从一个数量增长型进入一个结构扩张型转变。

 

1998

1999

2000

2001

高档(45星)

240

281

469

570

中档(3星)

1085

1292

1899

2287

低档(12星)

1923

2283

3656

4501

 

 

 

 

 

 

 

 

 

 

 

 

1998

1999

2000

2001

高档(45星)

1

1.17

1.67

1.22

中档(3星)

1

1.19

1.47

1.20

低档(12星)

1

1.19

1.60

1.23

 

 

 

 

 

 

 

 

 

 

2) 酒店业的产权结构

              如表2-3,目前的酒店业的产权结构中,国有酒店占据近60%的数量份额,其他类的酒店占22.2%,而赢利能力最高的外资、港澳台酒店仅占不到10%的数量份额。随着WTO的加入和中国的国际化进程,这种结构将被调整。

 

 

酒店数

百分比

国有

4339

59.0%

集体

790

10.7%

外商

268

3.6%

港澳台

324

4.4%

其他

1637

22.2%

合计

7358

100.0%

注:其他是指联营、股份制、私营等。

 

 

 

 

 

 

 

 

 

 

3) 酒店业赢利结构

2001年的统计数据上可以看到国内目前有五星级饭店129座、四星级饭店441座、三星级饭店2287座、二星级饭店3748座、一星级饭店753座,而国际酒店管理集团所属酒店却主要占据着国内高档酒店领域,他们以高品质和10%的酒店数量却获得了国内酒店业的90%的利润,内资酒店虽占有6000家左右的店堂数量,和庞大的旅游和国内商务消费群体却无法获得应有的回报。随着国内酒店业的重组,将产生分化。一部分酒店将被购并,一部分将在行业中确立竞争地位。

4) 酒店房价结构

根据2001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酒店业的平均房价,如表2-4所示。国内的5星级相当于美国的UpperUpscale Hotel,国内4星级相当于美国的Upscale Hotel,国内的3星级相当于美国的Midprice Hotel,国内的2星级相当于美国的Economy Hotel。可以看到,中国的5星级酒店平均房价是4星的2.04倍、中国的4星级酒店平均房价是3星的2.06倍,而在美国相同的比较分别是1.521.37,远低于中国的价差。而中国3星与2星的价差是1.11倍,而美国是1.51倍。可见,中国的3星和4星的价格明显偏低。这种星级之间的差异主要来源于品牌、服务和营销能力等。5星级之所以在房价上遥遥领先,与外资酒店的介入不无关系。实际上,外资酒店占据了中国酒店业的主要利润。但是由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在3星和4星市场中,原来的所拥有的大量客户群,其消费能力正在上升,外资酒店已经看到了这个巨大的市场空间,并在努力进入。

 

 

中国(RMB)

美国(USD)

中国(比较)

美国(比较)

5星级/UpperUpscale

874.06

144.44

2.04

1.52

4星级/Upscale

427.76

95

2.06

1.37

3星级/Midprice

207.92

69.54

1.11

1.51

2星级/Economy

188.14

46.1

1

1

 

 

 

 

 

 

 

 

 

              为了进一步说明问题,我们对国内同类酒店的最高最低房价差,来进行分析。其价差和价差比例如表2-5所示,显然即使是在同档次酒店中,其价格差距也非常巨大。尤其是3星级酒店中,价差是平均房价的将近1.5倍。可见,在中国酒店业中,酒店之间竞争力的差距是非常巨大的。这些差距将促使行业的结构性变化。

 

 

中国同类

酒店价差

中国酒店

房价

价差比例

5星级/UpperUpscale

585.07

874.06

66.94%

4星级/Upscale

401.00

427.76

93.74%

3星级/Midprice

308.00

207.92

148.13%

2星级/Economy

165.99

188.14

88.23%

 

 

 

 

 

 

 

 

 

 

 

3. 房地产业面临的机会

1. 居民住房消费结构、观念的变化

经过前几年的住房改革和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特别是在把福利性实物分房改为住房货币补贴之后,彻底打破了广大职工住房靠国家和单位的计划经济观念,自己攒钱和利用贷款买房已成为广大居民解决住房问题的主要途径。居民的住房消费结构和消费观念都在发生变化,住房支出成为居民的主要生活开支,从消费的特点也从原来的单纯追求基本居住功能向多样化和舒适型发展,需求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差异性也越来越大。这些变化,对于XX集团来说,意味着目前正面临着一个有待深度挖掘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中,竞争的关键在于企业的持续的创新和服务能力,在这些方面XX集团有一定的基础和优势。

2. 梯度发展的机会

由于国内经济的差异性,房地产区域发展的梯度性比较明显。这就给行业的新进入者不断提供机会。作为房地产行业中的新进入者,XX集团有可能利用这种梯度发展的机会,找到能够确立优势的局部市场进行发展。对于XX来说,发现和把握这些边缘市场的机会,非常重要。这也将是XX集团房地产业务积累和成长的关键策略之一。

3. 配套产业的逐步完善

整个房地产市场的社会配套条件已经基本具备。近几年与房地产业发展有关的房地产交易市场、房屋租赁制度、中介组织和中介服务市场、住房信贷制度、住房公积金和补贴制度都已建立并逐渐走向规范。

4. 国家政策的推动

由于房地产业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一致。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8年以来,国家和有关部门制定的一系列鼓励发展房地产业的有关政策。在今后仍将发挥重要作用。国家和有关部门还将根据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及房地产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和需要,制定相应的支持政策。国家政策正在积极推动房地产业的发展,这些政策推动是多方面的:

l        贷款政策和利率政策:国家在个人购房方面,对贷款和利率都采取比较宽松的政策,这种政策导向有利于从根本上推动房地产需求的扩展。不排除局部的和短期的政策紧缩,但是在目前拉动内需的政策前提下,总体来说,政策将继续有利于房地产发展。

l        中国的城市化和基本建设进程将不断深入:预计在未来20年,是房地产发展的黄金时期,增速将高于经济增长速度。

l        在政策引导下,房地产市场不断趋于规范,有利于有品牌、讲信誉、有实力的开发商生存和发展。

l        结合城市改造,部分地区的大型综合性物业开发将升温。

第2节  威胁

1. 总体的威胁

1. 新一届政府的政策不确定性

尽管总的政策方向是明确的,但是在各种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的交织中,将来的政府政策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比如失业问题所带来的相关的社会保障机制问题,有可能提高企业的经营成本、对部分产业过热的担心可能导致的局部收缩、对外关系的处理可能导致的政策变化等等,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XX集团在设计自己的发展计划时,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2. 国际化竞争的导入

加入WTO的最大的影响之一就是国际化竞争的导入,这些导入不仅仅是国外资本进入中国的问题,同时国际市场中的竞争风险也会传递到国内市场。对于缺乏这方面经验的国内企业,包括XX集团来说,显然是面临了比较大的风险和威胁。而目前国际经济前景的不明朗,使得中国成为比较具有吸引力和增长潜力的市场,所以国外竞争者的不断涌入是可以预计的。

3. 行业的结构性变化

在各种力量的作用下,无论是酒店业,还是房地产业,其行业的结构都会发生变化。在行业结构变化过程中,对企业的反应能力和学习能力提出比较高的要求。是否能跟上行业变化,是XX集团需要重视的问题。

2. 酒店业面临的威胁

1. 业内竞争的加剧

无论是国外新竞争者的加入,还是国内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都将导致酒店业内的竞争加剧,而且由于退出壁垒比较高,酒店的产权比较复杂,将使得行业内的竞争更加激烈。除了外资酒店占据主要位置的高档酒店,其他档次酒店的利润率都非常低,甚至亏损,这就导致酒店业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发展问题,而且是现实的生存问题。

国际连锁酒店集团的介入,将明显地提高竞争门槛。对于相对比较分散的中国内资酒店业来说,显然压力比较大。根据中国与世贸组织达成的有关协议:中国做出加入世贸的承诺后,3年以内,外方占多数股权的饭店准入;3年后,外方独资饭店准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虽然已有很多外资饭店,但这些饭店基本上是中外合资(或合作)的,由中方控股.而加入WTO以后,这种状况将会改变,外方独资的饭店或由外方控股的饭店将加入竞争的行列.这不仅会增加竞争饭店的数量,而且会增加竞争的力度,从而使中国饭店业的竞争如雪上加霜。显然,入世后,随着大型国外饭店集团的大举入侵,国内中小型饭店所面临的生存空间将更狭窄。而且,通过国外旅行社直接组织接待来中国旅游的外国旅游者当然首选入住他们所熟悉的具有国际品牌的外国饭店集团管理的饭店,这对众多中小型饭店或单体饭店而言,又是一个威胁。

2. 技术的不适应性

INTERNET技术在饭店预定系统中的应用将成为行业内的技术应用趋势,对于在此领域尚不成熟的国内饭店会造成不利影响。INTERNET技术使饭店的互联网网上预定房间变得简捷、普遍。入世以后,将有更多的境外人员进入我国,多数旅游者是通过网络进行客房预订的。目前,连接200多个国家,6万家饭店客房的全球最大饭店预订网络已经开通。而我国的40多家从事订房的网站,由于过于分散,没有形成规模和品牌。因此,到中国的游客大部分将被介绍到国际连锁店中去,从而使国内饭店处于竞争的不利地位。

3. 环保要求的提高

社会公众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增强,对我国饭店的环保经营提出更高的要求。面对当前全球资源紧缺,自然生态环境遭受人类活动破坏的现实,人们日益提高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受到社会各界群体的重视,“绿色消费行为”应运而生。在全球“绿色消费主义”的大潮中,营造绿色饭店不仅已成为21世纪饭店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也将成为未来饭店生存的根本。营造绿色饭店,既是满足社会对生活质量改善的要求,也是未来饭店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绿色饭店”的发展不仅对管理,更对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些技术不仅是节能技术,还对环境保护技术、生态技术等多项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国际标准组织的ISO14000是全球范围内环境体系认证标准,取得认证资格的饭店,其服务更容易为国际所接受。我国饭店业正在积极开展“绿色行动”,但由于起步较晚,且管理等软件还有待改善,因此,通过ISO14000认证的难度还很大,这对我国饭店业参与国际竞争造成不利影响。

4. 经济快速发展的泡沫问题

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泡沫问题,比如地价虚涨、房产过热等,这些将导致酒店购并成本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一旦进入,由于酒店资产变现能力比较弱,退出壁垒比较高,会导致整体风险的加大。

5. 旅行社行业的发展

与酒店业形成对照的是,目前国内的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从目前的旅行社行业整体来说,存在自身经营管理水平低下、比较分散、规模比较小的问题。但是在今后的几年中,这种局面将会改变。根据WTO的加入条款,境外实力较强、客源网络宽的旅行社必将大量进入国内市场,这些旅行社在与酒店讨价还价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规模优势,在这种情况,本身就缺乏赢利空间的酒店就有可能面临被挤出市场的危险。

6. 政策管理的不完善

1) 国家对饭店业的宏观调控力度不足。

我国饭店业建设报批渠道多,旅游管理部门对饭店建设并无审批权,对旅游涉外饭店和星级饭店的认定属于一种后置性行为,因而对市场的引导作用不大。在这种条件下,企业决策缺少宏观调控和足够的信息基础。在现有条件下,国有企业的投资约束并不是刚性的,强有力的投资风险约束机制并末真正形成,各投资主体出于种种局部性目标,扩张需求盲目,以至出现饭店投资过热,市场竞争白热化,表现出总体上的紊乱。

2) 规范竞争秩序的规则体系尚未形成

据了解,与饭店业发展有关的中央、地方法规文件约有二十余件。属于中央政府部门层次的有:关于星级评定的有5件;关于建立饭店公司的有2件;关于安全、收费、质量管理方面有4件;关于饭店审批的有2件;其余为地方法规。这些规制曾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现在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已经废止,还有一部分在入世后列入清理之列,只有少数还在起作用。可以说,现在的饭店行业的发展,基本上处于无规则可循的状态。这些年来,政府已放松了对具体饭店的管理,但保证行业健康发展的规则体系和饭店企业的自律规则体系还未形成,这将有可能导致行业的无序竞争,长期发展不利。

3) 政府对饭店业放松管制。

  政府对饭店业放松管制,国有饭店民营化,从总体上是促进我国饭店业增强市场竞争力的举措。但是,从原本早已完成转制工作的个体饭店角度上考虑,市场上将会出现更多的管理机制灵活,市场敏感强烈的同类有竞争力的饭店,从而削弱了原有体制上带来的优势,对未来的发展构成一定威胁。

7. 高级人力资源的短缺

目前,我国饭店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从总经理到服务员各个层面的饭店“专业人才”的短缺。加入WTO以后,对饭店管理人才(特别是职业经理人才:包括总经理、人力资源经理、营销人才等)的需求将会增加;与国内饭店业相比,国外饭店业更加重视知识,重视人才,它们将为人才提供更加优厚的待遇和宽松的环境,在本土化战略的推动下,这些外资酒店将利用多种人力资源猎取手段,抢夺原本缺乏的国内高级饭店管理人才。因此,国内饭店业的人才将有一次大流动,饭店业人才将重新定位、组合。这对国内饭店业将是一次大的冲击。特别是在目前国内饭店业服务和管理人才待遇普遍偏低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3. 房地产业面临的威胁

1. 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前释放

尽管房改政策、贷款政策等有力地激发居民的居住消费能力,但是目前这种能力存在提前过度释放的可能。这种脉冲式的需求释放,一方面使得后续的需求断档,另一方面使得市场中产生对需求预期的过度看好。对于XX集团来说,在开发房地产项目时必须考虑这种阶段性的变化。

2. 大量竞争者的不断涌入

由于近几年房地产业务的利润普遍偏高,使得大量的竞争者涌入这个市场。这些竞争者的加入,必将使行业的竞争变得复杂。由于房地产项目中存在开发商与客户之间的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使得整个市场门槛较低、鱼目混杂。如何在这个市场中,既获得现实的收益,又保证长续的经营,是一个需要仔细考虑的问题。

3. 政策的杠杆效应

房地产对政策的依赖是比较明显的。政策对房地产业发展具有明显的杠杆效应。这种效应可以推动房地产业的快速升温,也可以使房地产业整体面临困境。由于这种对政策敏感性,在政策变化可能性存在时,使得行业的风险增加,操作难度增加。

4. 土地价格的过高预期

由于土地的买卖行为提前于实际的房地产开发,同时还存在囤积土地、炒卖土地的可能性,使得土地价格产生过高的预期。这种预期,对于房地产开发商来说,不仅增加成本,而且增加风险。这种情况实际上已经开始出现。如果最终的客户需求无法消化这些价格,那么这些地区的房地产业将陷入困境。土地招标制度的引入,也使得房地产开发成本提高。

5. 市场风险的滞后放大效应

一些区域的竞争正在不断加剧,房价提升、市场风险加大。由于房地产开发周期的存在,以及房地产行业发展本身的周期性特点,使得这些风险具有滞后放大效应。而目前XX集团所采取的饭店业和房地产联动发展策略,可能在市场、项目操作失误时造成风险叠加。

第3节  优势

1. 集团公司的整体优势

1. 核心团队的凝聚力

核心团队的凝聚力是XX集团比较明显的特点,这种凝聚力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包括团队长期共同创业和共同成长的经历是这种凝聚力的基础,同时股权设置上的安排,也同样保证了利益共同体的形成。这种核心团队的凝聚力对于集团发展是非常重要。这种重要作用在过去的发展历程中,已经发挥作用,同时也将在将来的发展中体现价值。

2. 获得市场机会的能力

发现并获得市场机会的能力,使得XX集团在过去的几年中获得了跳跃式的快速发展。这种能力来源于核心管理团队的战略直觉、社会关系和资源组合能力。这种能力将是集团今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的创新性来源。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集团扩大,其面临的市场机会选择会越来越多,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更重要的不是发现机会的能力,而是选择机会的能力。而且由于今后决策的影响程度将更为深远,所以需要在理性决策方面引入体制性的保障。

3. 积极务实的经营方式

在多年的从小做大的创业过程中,XX集团形成了独特的积极务实的经营方式,这种经营方式与企业的成长过程有关,同时也与核心领导的个性、价值观有关。这种经营方式使得XX集团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回避风险,把握机会。同时围绕这种经营方式,XX集团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管理体制和员工队伍。在今后的发展过程,XX集团的内部和外部环境都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如何在变化过程中动态地保持这种经营作风,需要在战略规划和体制设置中重点考虑的问题。既要避免冒进的经营行为,又要避免过于保守的经营思路。两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将形成XX集团在下一阶段的具有新特色的积极务实的经营方式。基于价值的管理方式,将有助于这种特点的形成。

4. 财务资源相对充裕

1) 自有资金

从目前的经营情况看,XX集团的自有资金运行良好,在保值增值方面表现良好,这些自有资金主要依靠自己的经营积累,其他经营所需的资金主要通过银行贷款和经营周转来进行融通。目前尚无通过公开发行股票融资的计划。从财务风险的角度,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可以降低财务压力,所以在下一阶段的发展过程,建议开始考虑上市融资的问题。

2) 现金流组合

目前的业务组合中,现金流平衡运作比较良好。酒店业的项目投入可以消化比较多的现金,同时在投入运行后现金流收入会比较稳定。房地产项目的现金流量比较大,可以借助酒店业务的信用支持,同时周转比较快,盈利水平比较高,需要关注的业务风险和财务风险的控制。

3) 银企关系

通过多年的经营积累,公司在各家银行中建立了比较好的信誉,银企关系良好,公司有能力在短期内融到比较大额的资金。但是需要重视的是,在目前良好的运行状态中,更要重视信用的维护。

从总体来说,目前XX集团的财务资源比较充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过量的土地储备和过快的房地产开发可能带来的资金压力,包括负债利息和还贷压力等。同时在大规模资金调度中,要防止由于偶然的经营失误和偏差,导致资金链的断裂。

5. 忠诚度较高的员工队伍

忠诚度比较高是与XX集团的成长过程和集团领导的管理作风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这种忠诚度是多年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也是XX区别于其他新兴企业的重要特点。如何使这种特点创造价值,需要集团领导层站在战略高度来分析和认识忠诚度的问题,必须保证员工忠诚度的同时,积极培育员工的创新能力和企业整体的开放心态。在新的高度上,形成员工忠诚度。

6. 综合实力的优势

在本地区和本行业的范围内,XX集团的综合实力是比较明显的。这种实力方面的优势使得XX在争取一些市场机会时比较成功。

1) 本土关系的优势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各种社会关系的支持,企业的资金困难也是经常会遇到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充分利用好现时的条件,处理、改善各种社会关系,会给企业遇到困难时带来更多的帮助。XX集团具有与本地政府、媒体、金融机构的良好关系,这种关系在XX集团发展过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2) 体制性的优势

作为一家转制的民营企业,XX集团不仅具有规模上的优势,而且具有比较明显的灵活机制的优势,这种机制优势使得企业保持比较好的环境响应能力。

3) 良好的本地品牌基础

多年脚踏实地的经营实践,使得XX集团在本地建立了比较好的品牌基础,这种品牌的价值在集团业务拓展过程中已经发挥了积极作用。XX旅业在酒店业中的品牌是十几年来全体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是通过长年累月的优质服务在宾客、社会中建立起来的宝贵财富,是集团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XX品牌已经自然形成了服务亲切、细致的特点,这样的特点与外资酒店的豪华高价比较产生差异优势,同时又具有区别与国内多数经济型酒店的舒适特征,使得XX能够凭借认真、务实、低成本的运营在中高档的细分市场获得一定的优势。而这样的品牌定位也比较容易延伸到相关的业务上。

4) 共享的平台资源

XX集团涉足房地产业进行多元化发展的同时,我们看到不同业务的相关性并非仅仅是来自产品和服务的本身,而是更多地来自它们利用的共同资源:XX集团在萧山及所辐射的周边地区建立起来的亲切、务实、可信的品牌形象,严格的财务控制,谨慎、稳妥的决策作风,充足的流动现金和银行信贷。

2. 酒店业务单元的竞争优势

1. 酒店业的服务经验

XX集团多年的酒店经营实践,使得其酒店服务文化和工作方式深入到许多具体的管理行为和员工观念中。这种服务精神的有效嫁接,将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其他业务项目中的竞争能力。同时,XX集团在单体酒店运营方面积累了比较多的经验,并形成相对成熟的管理模式。

2. 低成本的运作能力

无论在本地区竞争对手的比较,还是跨地区的比较,XX集团整体的运作成本是相对较低。这种低成本的优势来源于几个方面:一是人力成本较低,相对于目前的管理特点,对员工的要求比较大众化,集团内部的员工工资收入比较正常;二是管理成本较低,在业务结构比较简单,管理机制比较简洁的情况,XX集团的管理成本相对较低;三是代理成本较低,XX集团的核心骨干本身就是主要股东,同时对高管人员也引入了股权激励,使得集团所有者和管理者之间的代理成本较低,从而进一步了降低成本。随着集团规模的拓展、经营方式的转变,这种低成本的运作方式可能面临问题,集团需要在低成本和创新能力之间寻找新的结合点。同时,相对本地其他酒店,XX集团具有整体规模的优势,并在采购成本、资金成本等方面体现出来。

3. 酒店经营特色和营销经验

XX的酒店业务具有比较明显的经营特色,相对于目前所服务的目标市场比较适合,这些特色包括亲切、周到、细致等。同时XX集团在酒店营销方面,积累比较多的经验,在开发酒店人气、餐饮娱乐配套、团队吸引、酒店卖点设计等方面都具有比较好的实际经验。

4. 在连锁经营方面的初步探索

在认识到连锁经营的重要性的同时,XX集团通过设立酒店管理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些经验的积累,为下一步的酒店扩张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

3. 房地产业务单元的竞争优势

1. 资金规模上的优势

房地产业务发展到目前这个阶段,已经体现出比较明显的规模经济性要求。也就是说,大楼盘比小楼盘好做。在上海,30000平方米以下的项目已经很难审批,100000平方米以上才算一个较大的楼盘。在北京、广州则规模更大。这种规模的要求是房地产行业特征所决定。这就需要开发商具有比较强的资金实力或资金运作实力。XX集团在本地和其他一些区域中,相对于竞争对手,具有比较明显的资金规模方面的竞争优势。

2. 积极的服务精神

XX集团多年酒店经营中所积累的服务精神,通过人员调动、管理规范、企业文化等形式被转移到房地产业务中,并成为XX区别于其他房地产开发商的特色之一。

3. 资源组合能力

XX资源组合能力使得XX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成为省内的主要房地产开发商之一。这种组合能力对于房地产业务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今后的房地产开发模式创新过程中,这种资源组合的能力将继续发挥作用。

4. 良好的本土背景

XX集团在本地的长期经营,建立了比较好的口碑和各类关系。这种本土背景,一方面有利于XX集团的项目开发,另一方面也有利于XX对本地客户需求的了解。

5. 快速的学习能力

XX房地产业务的比较明显的一个特点是快速的学习能力。这种学习能力有助于XX集团比较快地适应行业变化,也是XX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

第4节  弱势

1. 集团整体的竞争弱势

尽管XX集团目前的能力具有很多优势特点,但是相对于其自身的发展要求和打算,其能力方面仍然存在许多局限性的特点,比如目前的能力并不完全支持连锁发展和跨行业快速发展。这些局限通过各种现象表现出来,比如集团内部人力资源不足、集团内部的凝聚力下降、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性问题、面对新的商业机会的把握能力问题等等。具体来说,这些能力局限包括:

1. 体制性的复制能力较弱

目前的管理主要依靠经验型的管理方式,不同层次之间的管理联结主要依靠利润中心方式的考核管理和最高层领导的直接参与。这种管理模式具有效率比较高、成本较低等的特点,但是在进行快速扩张过程中,其体制性的复制能力较弱。这也是目前公司感觉高级人力资源不足的重要原因。

2. 对市场的宏观把握缺乏有效管理

目前对市场的宏观把握主要依赖于最高层领导的信息网络和战略眼光,从管理系统上缺乏体制性的保障,这种运作方式具有成本低、反应敏感等特点,但是随着集团的发展会面临一些顾此失彼的困境。在市场把握和战略决策方面的适当的资源投入,将有利于这种局面的改观。

3. 组织体系和文化特征不支持快速发展

目前的组织体系和文化特点在比较大的程度上不支持快速发展。从组织体系角度讲,目前缺乏集团内部的共享平台建设和管理,这就在体制上限制了规模经济性的形成。也就是说,随着规模的扩大,其业务运作成本没有明显下降,而管理成本却反而有可能提高,形成所谓的规模不经济格局,从而限制企业快速发展。文化特征上看,由于缺乏足够的开放和创新的特点,使得在企业快速发展过程难以及时充分地把握市场机会,从而降低企业整体的环境适应能力。

4. 缺乏支持快速发展的人才基础

从人才结构中缺乏支持快速发展的基础。这种缺乏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数量方面的不足,目前的核心成员主要依赖于原来的创业团队,在高层管理中引入外援也较少;二是人员特征方面的不足,目前的管理团队伴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而迅速成长,但是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相对于企业的快速发展,仍然存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距离。

5. 对核心领导的依赖性较强

从目前的经营特点看,集团的发展对核心领导的依赖性比较强。这种特点与企业过去的成长经历和领导者的个人魅力直接联系在一起。这种特点的作用在于企业内部比较团结、决策比较集中高效。但是在集团将来的发展过程中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决策的风险性问题、下层管理队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问题等。

6. 扩张过程中存在的的资金融通局限

在目前的经营范围、运作方式和规模条件下,XX集团的资金融通能力是比较有效的,这种能力将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提供有力支持。但是必须意识到这种资金融通能力是在经营状况良好的前提下存在的,一旦经营遇到困难,这种负债率比较高的情况,会对现金流产生压力。有效培育和利用多元的融通能力是促进集团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

2. 酒店业务单元的竞争弱势

1. 品牌的局限性

尽管XX品牌在本地竞争中具有比较好的基础,但是相对于扩张要求来说,存在品牌的的局限性。这些局限性包括:一是地域上的局限,目前XX品牌的影响力核心圈是萧山和杭州地区,在其他地区的影响力相对较弱,这种地域局限将在今后跨区域发展中产生影响;二是能力支持方面的局限,目前的品牌卖点来源于萧山宾馆和之江度假村的经营积累,这些卖点在本地服务和密切的客户关系方面具有优势,但是随着竞争环境的变化,这种能力特色的作用有可能淡化;三是经营风险的存在,目前的品牌积累中很大程度上来自于集团多年稳健经营所形成信用,这种信用对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支持,但是必须意识快速发展过程中的经营风险可能对品牌的损耗和破坏。由于集团酒店业的发展,服务质量在一些酒店有停滞甚至下降的现象,品牌优势也面临着来自竞争对手的挑战。一个品牌的建立不可能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尤其在受到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的挑战时,对品牌资源的投资、提升和维护是企业必须做的一项工作,唯有如此才不至于使原有的品牌贬值。

2. 连锁经营经验不足

国内的内资酒店普遍是处于单体经营的状态,酒店的连锁经营发展比较慢。XX集团目前也面临这样的问题。总的来说,连锁经营还处在摸索的阶段。这种经验的不足,将限制XX集团的市场拓展和快速扩张。

3. 酒店硬件设施落后

XX集团在本地同行业中是资格最老的一家企业,从事酒店业经营历史比较长。旗下的一些酒店的硬件设施也相对比较老旧。这种硬件设施的不足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这些酒店业务的拓展。

4. 主动的酒店品牌策略缺乏

目前XX集团的酒店品牌是在长期经营过程中自然形成的,缺乏对品牌特色的主动定位、强化和价值挖掘。而在酒店经营中,品牌是酒店竞争者之间产生差异的重要因素,如果没有专门的品牌策略,会阻碍竞争优势的强化。

5. 组织结构尚未完全理顺

从目前的组织结构来看,集团与酒店业务单元、酒店业务职能部门与一线业务部门之间的关系尚未完全理顺。如果要进一步提高酒店整体的营销能力、人员培养能力、成本管理能力,就需要对组织结构做进一步的改善。

3. 房地产业务单元的竞争弱势

1. 房地产开发经验的相对缺乏

作为一个新进入者,XX集团在项目具体运作、管理、策划等方面,经验相对不足。这种不足使得XX房地产业务中的成本提高,并且在产品特点方面缺乏优势。如何迅速通过学习和积累,提高开发能力,是XX集团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2. 品牌的影响力不足

XX房地产业务尚未形成自己的品牌及其特色,目前主要是依赖于原来的酒店品牌。这种品牌的联动在一定时期内会发挥作用,但是房地产有其自身的发展特点和要求,长期共用一个品牌,会给人一个不够专业的印象,这种印象对竞争日益激烈的房地产业务来说,是不利的。房地产业务共用XX品牌,反过来也会影响酒店业务,所以XX房地产业务需要重视自身的品牌建设,并扩大品牌影响力。

3. 相对房地产项目跨度的管理能力不足

目前XX集团的房地产项目的跨度都比较大,这种运作模式对争取项目有帮助,但操作难度相对也比较大,XX集团目前在这种大跨度项目中的管理能力还需要培养。

4. 对风险的管理缺乏经验

由于XX集团是在房地产市场的上升段进入市场的,经历的风险比较少,对风险管理的经验相对较少。但是随着部分地区的房地产过热,对风险的管理将成为房地产公司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第5章   战略定位分析

第1节  饭店业务发展路径

总体上讲,我国饭店业富含发展机会,但由于影响饭店发展机会的因素复杂,摆在饭店业面前的发展路径很多。由于目前XX集团以四星级左右的饭店作为业务经营重点,所以我们以此为起点进行分析。从目前的业务起点,理论上可以有以下几条发展路径:

l        四星连锁:选择适当区域,走四星级连锁发展的道路;

l        高端发展:以东部地区为主要发展区域,逐步发展五星级,走四星级与五星级高档饭店同时发展的道路;

l        混合发展:以全国区域为发展空间,选择不同区域发展不同档次类型饭店的混合发展道路;

l        重心下移:逐步向中西部转移,凭借四星级饭店管理的软件优势,重点发展经济型饭店。

虽然,以上饭店的每条发展路径都需要前面所述的五大成功因素作为支撑,但是,由于每种发展路径的侧重点各有不同,所以五大成功因素在每种路径中所起的作用与影响力度也各不相同。因此,通过对五大成功关键因素在四种发展路径中所起作用的权数的分析,可以得出不同发展路径成功所需关键成功因素的侧重关系,同时通过将这种侧重关系与XX旅业集团饭店业务内部的优劣势进行匹配分析,可以最终确定出适合XX旅业集团饭店业务未来发展的路径。

1. 发展路径和成功要素的关系分析

整合经营、人力资源、品牌经营、关系营销和信息技术五个因素,虽然都是影响我国饭店未来发展成败的关键,但是从XX集团目前以四星级为主导经营的饭店业务角度出发,面对四条可能的未来发展路径,五个因素对每条可能的路径发展的成败影响力度有所不同,下面通过五分制打分法,给五个影响因素对四条可能发展路径的影响力度进行打分,最高为5分,最低为1分。这里的打分,仅仅起到相对的排序作用,最低分仅代表其在该条路径中与其它四个因素相比,影响力度相对较小,但并不表示该因素对于该条发展路径不重要。具体排序情况如表3-1。

 

 

整合经营

人力资源

品牌经营

关系营销

信息技术

四星连锁

5

1

4

2

3

高端发展

1

5

4

2

3

混合发展

4

5

1

2

3

重心下移

5

2

4

1

3

1. 四星连锁

首先,四星级连锁发展对标准化的管理要求较高,因此,饭店规模化、集团化与共享化整合经营是连锁发展成败的首要因素。整合经营不仅在流动物资等硬件上可以充分共享,获取规模经济,而且在标准化管理、人才的标准化培养等软件方面也将获得巨大优势。其次,连锁发展中重要的无形资产之一就是连锁的品牌。通过品牌经营,获取品牌规模效应,在连锁化扩张中可以降低目标市场的进入障碍;同时,同一档次(四星级)的饭店连锁经营反过来又有利于进行品牌管理,二者可以在互动中共同发展。第三,连锁经营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信息的共享与流动,因此,管理信息化是连锁发展能否成功一个重要决定因素;第四,连锁发展要进入不同的地区开拓市场,因此,能否建立与当地利益相关者良好的关系是决定市场开拓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最后,虽然目前饭店高层管理人员缺乏,但是对于管理标准化要求较高的连锁经营模式,可以通过在各个分店培训高级管理人才,然后将其输送到需要之处,由于是标准化管理,在人才的培训上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因此,对于连锁化经营发展,人力资源的问题可以通过自身得到很大程度上的解决,相对于其它几个因素来说,人力资源的重要性相对较弱。

2. 高端发展 

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商务活动频繁,适于发展四、五星级的高档饭店。虽然都是高档饭店,但四星级与五星级饭店无论从硬件设施上,还是从软件管理服务上,都相差较远。因此,一向以四星级经营为主的饭店集团,要想做五星级饭店,还要对自身有相当的提升,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目前五星级饭店经营所争夺的焦点――高层管理人员。其次,高档饭店的消费者追求的不仅仅是吃和住,品牌对这类消费者来讲尤其重要,同时,品牌也是高档次的另一种表现。第三,由于东部地区的高档饭店面对的顾客往往是内地及海外商人,这类消费者有较强的目的性与时间观念,希望得到的是高效舒适的住宿环境,并通常通过INTERNET进行网上预订,这就要求饭店开展较为完善的旅游电子商务和管理信息化,以提高服务效率;第四,高档饭店的消费者往往比较忠诚于饭店的特色,因此,维系与顾客的良好关系,将是高档饭店保持稳定客户源的有利武器;最后,高档饭店,特别是五星级饭店日趋向特色化发展,因此,整合经营所能为高档饭店带来的优势没有其在其它几条路径中明显。

3. 混合发展

在全国范围内寻找机会,经营不同类型的饭店,由于饭店类型不同,所需的管理以及服务各有差异,因此,要求饭店集团要拥有不同层次和不同管理风格的人才。人力资源是混合发展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其次,鉴于混合发展是属于“伺机而动”型的战略,即哪里有机会,就要到哪里投资。因此,走混合发展的道路对资金投入有较高的要求,融资渠道与集团财务的共享是混合发展的关键,也即整合经营是混合发展的有力支撑。第三,虽然混合发展趋于饭店经营中的“多元化”,但这种“多元化”完全可以共享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平台,从而提高整个集团的运作效率。第四,各种档次与类型的饭店所面对的顾客群体不同,实施统一的关系营销模式在操作上有所困难,而针对不同客户群体采取不同的关系营销耗费资源较大,采用此种策略时,要权衡利弊而为之。最后,由于经营饭店的类型、档次与定位各有不同,故维护统一的品牌操作上较为困难,而采用不同的品牌分别运作,则牵涉资源巨大,得不偿失,所以品牌经营相对于其它几个因素来讲,重要性有所弱化。

4. 重心下移

  重心下移就是发展经济型饭店,也是一种连锁经营。唯一不同的是,经济型发展定位于一、二星级的低档饭店,而上面所提的四星连锁定位于四星级饭店。所以,影响经济型发展的因素前三位的排序与连锁经营类似,不同的是经济型发展对关系营销要求不高。经济型发展的饭店所面对的顾客群体是一般旅游者,这类顾客选择饭店的随意性较大,一般就近于旅游景点或对价格的敏感性极大,用四星级饭店的管理与服务经营经济型饭店,在软硬件上故然占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这种经营模式很难降低价格,这样,高价格对关系营销的效果有所弱化,甚至关系营销很难起到维系顾客的作用。因此,经济型发展道路中,关系营销的作用相对较小。

2. XX酒店业务的优劣势综合评判

若将XX旅业集团饭店业务内部优劣势分别归入以上五大关键要素中去,那么这五大关键要素在与XX旅业集团饭店业务内部条件表现出以下排序关系:区域性品牌(0.35),区域性关系营销(0.3),区域性整合经营(0.15),人力资源(0.15),管理信息化(0.05),括号中表示内部优势的权重。区域性品牌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萧山宾馆属于萧山地区的老字号,在同行业中享有盛誉,目前虽然硬件有所落后,但其优质的服务使其在当地仍然保持良好的品牌形象;杭州之江度假村开创了杭州以休闲度假为定位的饭店的先河,品牌渗透力较强;宁波XX大酒店定位于娱乐,各类明星的频频下榻起到不断增强其声誉的效果;台州XX大酒店在当地的品牌形象也位于前茅。因此,区域性品牌在五个因素中,位于第一位无可争议。区域性关系营销主要表现在XX与银行,供应商和客户之间长期以来建立起的相互信任与支持的无形资源。例如,XX可以凭借银行对其的信任,较为容易地在短时期内融到大额资金进行周转。由于XX的饭店业务目前还仅涉及到浙江省的几个地市,地域上的邻近经营为其培育整合经营的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由于XX集团对下属饭店业务单元有合资所有,也有控股经营,这种多样化的所有关系给与XX快速提升整合经营能力造成了一定的困难。XX集团无论是饭店业务单元,还是房地产业务单元,都面临着中高级管理人才紧缺的状况,这也是困扰XX的一大难题。虽然饭店业务单元凭借其多年的经营,对人员有所储备,但储备的人员往往是中低层人员,要依靠这类人员去经营新开创的饭店业务,则在人力资源上没有明显优势。最后,XX集团饭店业务单元发展最差的就是管理信息化,目前XX的各下属饭店还未共享共同的管理信息化平台,这将严重阻碍XX的起步发展。

3. 酒店业务未来发展战略路径的选择

通过对XX集团饭店业务单元五大关键因素的权重评价,这里将这些权重分别与四条发展路径中各因素的得分相乘,结果如下:

 

 

整合经营

人力资源

品牌经营

关系营销

管理信息化

合计

四星连锁

5×0.15

1×0.15

0.35

2×0.3

0.05

3.05

高端发展

1×0.15

5×0.15

4×0.35

2×0.3

3×0.05

3.05

混合发展

4×0.15

5×0.15

1×0.35

2×0.3

3×0.05

2.45

重心下移

5×0.15

2×0.15

4×0.35

1×0.3

3×0.05

2.9

从最终的得分情况来看,连锁发展与东部高档发展两条发展路径似乎相同,但如果注意到XX的品牌影响与关系营销都局限在浙江省内,则立足于浙江省,小范围逐步向东部地区扩展是比较现实的途径。然而,四星级连锁发展同样也可以先从浙江省内做起。如果考虑到XX集团的房地产业务与饭店业务之间的关联,主要是建造与经营五星级饭店是作为买地产的一个附带品时,XX集团可以考虑走东部发展四、五星级的高档饭店的道路。但是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可能面临的人力资源瓶颈。如果走四星连锁的发展道路,则需要关注整合经营能力的培育。

4. 连锁化发展的条件分析

前面的路径分析中提出了两种连锁化发展的模式,所以在这里我们对连锁发展的条件进行专门分析。所谓连锁发展,就是将各个相对独立的酒店通过一定方式联合起来,进行优势互补,形成规模经营,达到良好的规模经济效益。其优越性表现为:

l        较强融资调控能力。对内可以及时调控各项业务之间的资金余缺,对新上酒店或经济较困难的酒店,可予重点扶持;对外可以利用整体的较强的信誉度,吸纳银行和社会资金、发展酒店业务、加快设备设施及技术的更新。

l        客源优势。酒店连锁化发展的最大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客源联网,一般说旅馆联号作为一个群体,它有着统一的名称、标志,具有统一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和规范的服务标准,因此,通过宣传便于在市场上树立良好的群体的企业形象,效果显著。再加上利用完备、高效的预订系统,建立起自己的客房预订中央控制系统,从而争取客源。

l        人才优势。集团总部可以从实际出发,一方面可以通过聘请有较高水平的酒店专业管理人才为整体连锁体系提供支持;另一方面,集团可以建立自己的标准化的培训系统,培训公司所需要的各类人才,并可以通过对在职人员的轮训,统一管理标杆和经营水平。

l        信息优势。可以充分利用联号酒店网络多,信息灵的特点,通过收集分析信息,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和行业变化,在竞争过程中赢得主动。

l        成本优势:可以通过几种采购等手段,取得优惠价格,降低成本。

总的来说,连锁经营可以带来较强的竞争力,它的优势包括资金优势、促销优势、采购优势、人才优势、管理优势等,并在整体上形成综合的抗风险能力。但是连锁经营同样面临成本的问题,连锁平台的建立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如果不能达到合理连锁规模,有可能得不偿失。如果没有重大的机会出现,XX集团需要在动态的发展过程中逐步构筑自己的连锁平台。

5. XX集团酒店业的发展路径选择

实际上,从目前的情况看,XX集团面临两种发展机会的选择:一是发展高档的、以商务旅游为主要目标市场的四、五星级酒店,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市场消费定位将不再是奢侈型的消费,而成为中高档商务和旅游的必需品;二是发展经济型的、以一般旅游和中档商务旅游为主要目标的三星级酒店,由于中国的特定人口特征和经济情况,这个市场的容量将会不断扩大。今后最有吸引力的细分市场将集中这两个区间。

目前XX集团酒店业所服务的主要市场主流的商务市场,正在发生分化,其消费特征也在从原来的雷同性向个性化或经济型转变。对于高档市场,XX的优势在于服务经验的丰富,其弱势在于高档酒店管理经验的缺乏、客户认知度相对较低。对于经济型市场,XX的优势在于基于规模的酒店购并能力,其弱势在于运行成本的管理、客户管理的能力。对于XX来说,无论服务于哪个市场,其连锁运营的能力都是相对偏弱的,如果不在连锁经营上投入一定资源,那么目前的市场优势会不断被消耗。同时XX品牌特色必须被迅速强化,否则会很快沦入同类酒店的二三流方阵中。

对于XX来说,目前要在两个市场中作出选择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有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存在,除了外部的不确定性外,其内部的能力实际上相对于市场要求也尚未成型。如果把萧山宾馆和度假村等作为高档酒店的雏形,把城市酒店等作为经济酒店的雏形。那么目前XX集团在从管理能力来看,更适合运行经济性酒店;从运行特色来看,更适合运行高档酒店。从管理者心态和主流价值判断来看,更倾向于高档酒店;从运营经验和管理背景来说,经济型酒店的成分更多一些。从目前的集团投资方向看,在今后的几年内需要在高档酒店有所作为,但是这种高档酒店的运营将面临许多的市场风险和竞争压力。经济型酒店是一个想象空间比较大的市场,但是对运行成本管理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等要求也非常高,利润空间相对比较小,对连锁规模要求比较大。

无论是选择高档,还是经济,XX集团目前的管理模式中,都有一些需要克服的障碍。除了一些共性的问题,比如连锁经营能力的培育、品牌特色的强化等,还有在高档市场中,对客户忠诚度的管理,在经济型市场中对成本的管理等,都需要XX集团的管理平台方面的建设。而这种平台的建设必然产生成本(包括经济上的成本,也包括管理转型的隐性成本),而收益是远期的,这就需要XX集团的管理层在发展过程中有比较清晰的思路进行投入和产出的管理。无论那种市场中,原来的复合直线式管理,都会面临挑战,建立高效的管理支持平台是集团发展的基础。

从目前的XX集团情况来看,以高档酒店作为主攻方向是比较适合的。对于一些经济型的酒店,建议结合投资机会,用关联品牌或差异品牌的方式进行尝试。对于集团内部,不仅要重视关键岗位人员的物色和培养,更要加强管理体系的建设。

第2节  房地产业务发展路径

XX房地产公司成立于1998年,依托集团雄厚的资金、品牌实力以及创造性的酒店业与房地产业联动发展模式,以高起点、高标准进入房地产行业。到目前为止,整体经营状况良好。尽管公司组建时间不长,市场营销等能力相对弱,但是通过在市场策划能力和项目运作过程中引入外脑,成功地跨越行业经验的壁垒,进入房地产市场,并在一定的市场区间中建立了自己的竞争地位。

1. 目前的项目分布

1. 目前正在开发的项目清单

1) XX名都酒店、住宅及商铺项目

该项目为一个五星级酒店和高档住宅、商铺组成的综合体,酒店估计2005年底建成,住宅将近全部结顶。住宅全部售完,商铺销售也接近完毕。该项目投资近4.5亿。

2) 千岛湖度假村项目

该项目设计为五星级产权式酒店,约包含80套别墅,230套酒店客房。目前处于工程前期准备阶段。总投资约3亿。

3) 松江房地产及酒店项目

该项目模式与XX名都模式相同,是住宅、商铺和酒店一体,目前工程已经开始动工。该项目由多层和别墅组成的住宅约12万平米,其余为含商场和一个五星级的酒店在内的公建设施。总工期为2.5年,总投资近10亿。

4) 台州房地产项目

该项目为小高层、多层和别墅组成的纯高档住宅项目,占地近300亩,建筑面积为18万平米。工程现已动工。工期约2年,总投资近3.5亿。

5) 加州阳光项目

该项目位于萧山新区,是住宅与大型购物娱乐中心结合的模式。总的建筑面积约300,000平米,其中高层住宅170,000平米,其余为写字楼、商场、餐饮、娱乐、酒店公寓等公建设施。总投资估计为11亿。前期工程已经开始,9月初打桩。

2. 房产功能与市场定位

将目前正在开发的项目如图3-1示的坐标里,可以发现两个特点:

l        项目跨度大:目前XX集团开发的大多是组合项目,其房产功能跨度较大。这种运作模式在目前竞争对手普遍实力较弱、相关产业企业合作不密切、专业化分工不明显的情况下,显得比较有效。尤其是对于一些刚刚启动的城市或地块,这种组合模式能够充分展示XX集团的综合优势。但是这种模式是有其特定的应用条件的。在市场逐步成熟的过程中,会出现两种竞争情形,一是专业化分工的深入,二是综合型企业的档次提高。这时XX集团所编织的价值组合很可能受到威胁。

 

 

 

 

 

 

 

 

 

 

l        市场定位集中:其市场定位主要集中在中高档市场区域,并有逐步下移的特点。这个特点与XX集团的酒店业务特点和市场切入时机有关。但是由于市场变化情况和XX本身业务专长特点,XX集团的市场开发定位正在下移。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XX集团在过去几年房地产业务中的成功是有其特定的条件,而这些条件正在发生变化。如果不做有意识的战略布局,XX集团很可能被挤入利润较低或无利可图的市场区间,并且由于XX的每个项目跨度都比较广、投资规模比较大,其相应的市场风险也会比较大。

3. 投资规模与地域分布

如果把XX集团目前开发的项目防在投资规模和地域分布的坐标中,就可以得到如图3-2示的结果。目前的项目基本分布两个区间,一是投资规模3-5亿、二三级城市之间的市场区间;而是投资规模10亿左右、一二级城市之间的市场区间。可以看到XX集团实际上是避开了主流市场,而在不同级别的市场联结处发现机会。这种做法与XX集团进入市场的时机和务实的经营作风有关。而XX集团的规模和开发能力正好在这些非主流市场中形成优势。这种寻找市场间隙的做法对XX集团这个房地产行业的新进入者是非常有利的。但是必须注意的是,由于市场边界的动态变化,这些非主流市场可能会成为主流市场中的房地产开发商的市场转移目标,这些市场区间中竞争将会不断加剧。XX集团必须提高自己的能力以抵御这些潜在的对手,或者撤出这些区间、寻找新的市场间隙。当XX集团试图把房地产作为第二大业务或主导产业来进行发展,以上的清醒认识是非常必要的。

 

 

 

 

 

 

 

 

 

             

2. 项目运作功能分布

 

 

 

 

 

 

 

 

 

 

 

 

              如图3-3,整个开发周期看,包括几个必要的环节,比如投资机会判断、前期开发策划、项目规划设计、投资建设、推广策划和销售、资产管理等。目前XX集团内部的这些功能环节的执行主要由总公司完成,一些专业性的工作外包给专业机构做。项目部的作用主要在于投资建设管理。这些做法与XX集团作为房地产市场的新进入者有关,同时也与集团本身的集中管理模式比较适应。这种模式在前阶段的开发过程中运行良好,但是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主要问题是总公司的资源条件限制,使得房地产项目在迅速推进时显得管理资源不足,集团总部的职能部门的功能不强的问题比较明显。

3. 可能的发展路径

1. 行业价值与市场定位

             

 

 

 

 

 

 

 

 

 

 

从行业价值分布,可以将房地产行业大致分为三段:地产、房产和延伸服务。而从开发商的市场定位策略看,可以分为几种做法:机会主义、组合开发、专业细分。根据目前XX集团业务特点和利润结构,可以看到XX集团基本处于图示3-4A位置。由于其前期土地储备的成功策略,使得其业务利润中相当部分来源于土地增值收益,而其开发方式基本处于组合开发的初期,同时存在机会主义的特点。在今后3-5年中,由于土地拍卖机制的成熟,开发商的地产增值收益将会降低,而基于XX集团在酒店业务中积累的服务能力,其市场定位将有可能处于B的位置,这种的位置转移主要动力在于其自身能力的自然延伸。同时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市场将不断细分,XX的市场定位有可能被牵引至C的位置。

              在自身能力延伸和市场牵引的机制作用下,XX集团的市场定位将发生明显变化。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这个问题,将有助于集团找到并进入有利可图的市场区间。从各方面的情况看,如果保持目前产业联动的开发模式,中高端的专业细分市场有可能成为XX集团在今后3-5年的主要市场区间。而如果放弃这种联动模式的话,可能会面临更多选择,当然选择的难度也更大。

2. 发展路径的选择依据

在选择发展路径时,有几点需要把握:

l        充分利用现有优势、回避弱势:目前市场环境中,房地产公司的地域特点比较明显。在项目开发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自身现有的优势,争取在一定的市场区间中迅速形成自身的竞争地位,降低运作成本,回避自己的弱势。当然这些优势弱势并不是绝对的,而是与特定的市场机会有关。比如品牌的优势可能在杭州周边地区或浙江省内具有影响力,而在其他省份并不具有优势。

l        实现市场拓展和自身成长的匹配:XX集团的房地产业务处于快速成长的过程,所以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将自身的能力与市场拓展的节奏相互匹配,从而获得比较长久的发展。

l        灵活的市场定位与运作机制:灵活的市场定位是非常必要,尽管XX集团目前的开发面积和销售额都在省内同行中处于前列,但是其自身实力仍然面临市场变化的威胁,所以灵活的定位和机制将有利于XX集团降低经营风险。

3. 几个策略性的问题

l        重视行业整体发展动向:由于整个房地产市场的脉动性因素、政策的变化可能性和最近几年的超速发展,整个行业充满不确定性。理性把握行业整体动向变得非常重要。尽管目前房地产的开发周期中现金回收的速度比较快,但是在行业整体发生变化时,其开发的周期会变长,风险会加大。

l        积极寻找有利的市场机会:对于XX集团来说,比较有利的和比较适合方式是通过寻找有利的市场机会来发展自身的业务,而不是过快的铺开摊子。

l        培育自身的业务开发和管理能力:从XX集团整体来说,其房地产项目的开发能力和管理能力还相对较弱,积极积累经验和不断学习,建立流程和制度,将有利于自身能力的提高。

4. 发展路径的选择

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中,由于处于整个行业的上升段,所以对于大部分房地产商来说,并没有太大压力。但是不管今后市场如何发展,房地产开发商之间的竞争的加剧是必然的。这种竞争的加剧必然导致市场的细分,在细分市场,开发商之间比拼各自开发经验和能力。对于XX集团的房地产业务来说,目前面临两个发展的选择,一是综合开发的模式,二是专业的开发模式。两种开发模式从本质上讲,都是专业经营的模式,只是依赖的专业能力不同。综合开发中,依赖于商圈的组合能力,这种能力可以来自于资金的实力支持,也可以来自于于合作伙伴的良好关系。专业开发中,依赖于对某种楼盘类型及其客户特征的熟悉。

XX集团目前的情况下,组合开发的模式有利于降低土地成本和开发成本,也与集团的资金规模相适应。但是这种开发模式并不是越大越好、越全越好,而是有特定的市场条件限制和集团自身的经验限制,其后续风险也是相对较大的。而且这种组合开发的模式的要点在于内部交易的成本低于外部交易的成本。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成熟,外部交易成本将降低,这个时候大资本的优势会有所降低,而大规模开发的风险滞后性会升高。总的来说,大规模开发楼盘将成为主流趋势,但是期间的竞争要素将从资金实力的比较向运营能力的比较转移。

在今后的3-5年之间,XX集团的楼盘开发将仍以组合开发为主,但操作方式上需要有所创新,努力降低系统风险。比如,在一些处于开发早期的城市区域,XX集团可以采取组合开发的模式,并尽量采取向外组合资源的方式,降低系统风险。对于相对成熟的城市区域则需要根据周遍环境,进行专业的开发。对于自身的能力培养,需要相对比较集中。根据XX集团实力情况和开发经验,以及房地产的发展趋势分析,建议首先将城市中产阶级作为主要的目标市场,培养需求分析和楼盘综合设计的能力,依托集团的整体优势,组合资源,进行短、平、快的开发,要防止楼盘规模的过度扩大,在近期不宜全面铺开。

第3节  产业联动分析

在酒店业和房地产两个行业中均存在大量机会,而两个产业互动发展的领域在于两者交叉的市场区间,这个区间是相对狭小和动态变化的。这种机会与当地产业特点、社会环境、政府态度等密切相关。获得这些机会的能力来自于企业的市场敏感和综合实力。在本节中将对产业联动的方式进行了专门的分析,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如何将产业联动的模式从一种新进入者的机会主义做法,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应该看到产业联动的发展模式中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和潜在风险。

1. 产业联动的市场机会

1. 房地产业进入规模开发的阶段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房地产行业已经进入规模开发的阶段,具体表现为投资金额、开发面积的扩大,同时也表现为开发范围的扩展。而联动的经营模式正好适应了这种规模开发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目前房地产业的高额利润水平,使得这种联动项目具有足够的现金流量,并能够消化后续的酒店建设所需要的建设成本。随着竞争的加剧,房地产业的利润水平有可能降低,这种联动的做法可能会面临利润空间不足的问题。

2. 酒店业的整体经营状况不佳

相对房地产的高额利润,目前的酒店业务利润空间不大、竞争激烈。一般企业难以、或者不愿意进入酒店经营。而XX集团具有在酒店经营方面的成熟经验,而且通过酒店/房地产联动模式开发的酒店,其建设成本比较低,相对来说经营成本业也会比较低。因此酒店业的不景气,反而给XX集团带来联动的可能性。

3. 行业结构比较分散

目前房地产业本身的企业比较分散,中小企业居多,实力不强,单一开发联动的项目。而XX集团的相对较强的综合实力,正好可以填补这个市场缝隙。房地产业与酒店业之间的关系,目前也比较分散,相互之间的合作和联盟很少,这在客观上为XX集团的创新模式提供盈利的机会。

4. 新的行业业态

随着房地产的发展和国外先进管理理念的导入,一些新的行业业态正在形成,这些业态本身就是产业联动的创新产物。比如产权式酒店与分时度假概念就是一种将房地产业、饭店业、休闲旅游业结合在一起的新概念,是当今世界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一部分。XX集团的千岛湖XX度假村项目,正在尝试这种产权式酒店和分时度假的运作,目前需要重视的是对这种运营模式的策划和风险管理。

2. 联动的内在机制

1. 共享资源的结合点

产业之所以能够联动,其关键的内在机制是因为具有共享资源的结合点。比如在资金、人力、技术、商誉、品牌、管理、销售水平等资源的共享,可以充分挖掘这些资源的潜在价值,提高企业经营效益。以下重点对一个共享点进行分析:

1) 品牌的共享

XX集团依靠饭店经营起家,经过十几年成功运作,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营经验并具有良好的声誉和品牌优势,因此饭店产业的口碑是联动发展的竞争优势基础。

2) 资金的共享

从目前饭店业的现状分析,饭店业投资大,见效慢,回报率低,但另一方面饭店业又具有社会形象好、影响面大、现金流量稳定、升值潜力高等特点。利用酒店的现金流入和资产信用,可以募集大量资金来投资房地产建设,而房地产的高额利润又可以返还到酒店,从而降低酒店经营的压力。如此两大产业通过资金流互促互进,实现良性循环,双赢发展。

3) 物业管理经验的共享

XX在酒店业的物业服务管理经验,同样可以移植到房地产的物业管理中去,通过将酒店业人员与房产物业之间的流动、人员培训等多种形式,可以实现服务经验的移植。这样既能够将XX服务品牌进行延伸,又能节省人力物力,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上的经济性。

4) 信息的共享

一方面是来自房产业和酒店业的客户信息和资料库可以共享,有助于提升公司的客户管理水平,另外集团还可以多渠道了解行业信息和动态,提高企业的市场营销水平,保持整个组织的创新和活力。

2. 价值链的延伸

由于房地产业的发展,其价值链实际上在不断延伸。其从单一的房产形态向多元的综合的房产组合发展,这种延伸使得房地产业的价值链最终酒店业的价值链联系在一起。应该说在特定的市场条件下,房地产业和酒店业之间具有天然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的存在,使得XX集团的联动模式得以顺利实施。

3. 行业壁垒的作用

通过这种联动的方式,可以提高行业的进入和退出壁垒。较高的进入壁垒可以防止其他企业的进入,这些进入壁垒包括资金规模的壁垒、经营经验的壁垒、品牌特色壁垒等。较高的退出壁垒将提高进入这个市场区间的风险度,一般企业会因为担心可能面临的高退出壁垒而放弃进入市场,而XX集团由于在酒店业务方面的多年经验,使得其具有能力在这个市场中获得生存机会。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壁垒不是绝对的,随着房地产业的专业细分和综合性的运作公司出现,以及各种企业合作联盟的建立,这些壁垒的作用不断降低。

4. 组合模式的增值

组合联动模式带来许多价值增值的机会,除了前面提到的对财务资源的充分利用外,还可以在税收方面起到一定避税作用。

3. XX集团独特的联动优势

在产业联动发展中,XX集团依托的是自身的独特优势。对于这些独特优势的分析,有助于认识联动模式的业务基础。

1. 本地化的服务品牌

在本地的服务品牌是XX集团获得联动经营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但是应该认识到这种品牌的地域局限性。

2. 较好的融资能力

酒店项目所带来的较好的融资能力是支持房地产大规模发展的基础,但是这种融资能力同样受到房地产业风险的影响。

3. 低成本的酒店管理能力

低成本的酒店管理能力是XX集团敢于进行联动开发的基本条件。如果酒店经营状况不理想,就可能消耗房地产项目的利润。

4. 产业联动的要点

1. 市场机会的把握

产业联动的策略是在特定的市场条件下适用,而不是普遍适用的经营手段。因此敏锐地把握市场机会,对联动发展模式来说至关重要。为了有效把握市场机制,需要对联动模式的内在机制有深入的认识。

2. 优化业务组合

产业联动模式需要在战略层面上进行业务组合,不能把所有的业务放在一起做,要有所取舍。比如在进行联动项目开发的时候,要考虑项目组合中各项目的实际贡献大小,对于不产生增值作用的业务内容要尽量剔除。

3. 强化资源的关联管理

联动模式中非常重要的对资源的关联管理。这种管理将大幅度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成本。关联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树立资源经营意识。企业的资源既包括有形资产、设备,也包括无形业务网络资源、品牌及区位优势等。企业既要有效使用有形资源,想方设法盘活闲置、过剩、沉淀的资源,又要特别重视对无形资源的经营和优化配置。企业应致力进行资源的关联管理或者说资源经营,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转移与整合、创造和共享,实现规模和范围经济性。

4. 有效的财务资源管理 

在联动运作中,对资金的需求量是比较大的。由于企业内部资金的积累往往跟不上扩张的步伐,筹集外部资金就成为必然。在外部融资中,因为债务性融资的渠道多、数量大、速度快等特点,为不少企业所青睐。但是如果企业不有效控制负债水平的话,很容易走上高负债的道路。同时随着经营规模扩大,下属及关联企业增多,往往容易造成管理失控,也会在无声无息中债台高筑。

从防范风险的角度出发,在联动运作中,企业应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和优化财务结构,努力使负债水平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控制在自身的承受能力范围之内。企业在业务扩张过程中应当拓宽权益性融资渠道,并根据现金流量情况确定恰当的长短期负债比例,达到优化资本结构和负债结构的目的。业务拓展要以不影响如期支付作为前提条件,并注意不可将短期债务用于发展长期项目。

5. 可能存在的风险

XX集团的联动开发模式的成功来源于几个方面能力的组合,包括土地获得能力、酒店经营能力和房地产融资能力等。但是必须认识到这种联动模式本身所存在不确定性和潜在风险。

1. 市场的不确定性

由于联动模式对特定市场机会的要求,这种机会并不总是随时存在。它主要存在于行业交叉的市场区间,这个区间是相对狭小、动态变化的,并且与当地产业特点、社会环境、政府态度等密切相关。这些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对联动模式的快速拓展形成障碍。

2. 机会的盈利性水平

并非所有联动经营都是能够盈利的。是否盈利仍然取决于项目本身的特点和企业的自身条件。在进行联动开发中,需要重视项目盈利性水平的分析,防止自身被联动开发所拖累。

3. 其他企业的联盟

联动开发实际上是将两种不同业务进行组合。这种组合既可以在一家企业中完成,同时也可以通过不同企业之间的结盟来完成,这种结盟的做法具有更大的灵活,并且一家企业内部的联动模式具有替代效果。XX集团应加强联动内容的选择,避免被其他企业所替代。

4. 专业企业的攻击

由于联动模式中业务跨度较大,所需要的业务经验和专长范围较广。这种过长的战线布置很容易受到专业企业的攻击,在这种专业企业的攻击下,联动模式的企业往往会陷入被动的境地,或者被挤入无利可图的市场区间。

5. 投资冲动的控制

              对企业来说,无论是专业发展还是联动发展,都只是手段,其目的是两个:一是促使企业利润逐步增长,二是促使企业经营规模日益增大,即企业驾驭产业的能力日益增强。在联动发展过程中应盲目追求做大做全的投资冲动。企业的高负债往往是由投资冲动所引发的。在目前的XX集团内部,由于存在两个事业部和多个利润中心。这些部门往往会存在争取更多资源以扩大自己所在产业、部门的经营规模。如果总部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或者控制不当,就容易造成企业负债高企。

为了确保投资的成功,应当有效抑制盲目的投资冲动。首先要根据企业的资源情况、经营管理水平、资产质量,特别是根据现在和预期现金流量的配比情况,确定企业整体投资水平,以免造成整个企业的投资膨胀。其次,集团总部应当重点加强对投资的管理,投资中心不可太过分散,应由总部直接控制或向总部集中。与此同时,发展新产业要充分考虑进入门槛是否在企业的承受范围内,企业能否利用现有资源建立竞争优势,将来的退出成本如何,有哪些退出途径。此外,企业应当充分考虑投资的机会成本,如可以引入EVA系统通过经济增加值对新投项目进行评价,可以根据投资资金的不同来源采用公司现有平均资本回报率、行业平均资本回报率、长期债券的投资回报或借贷成本等衡量投资的机会成本,并要求只有扣除机会成本后仍能产生净回报的项目才予以考虑。

6. 联动的策略建议

1. 联动是必要的策略手段

显然联动将增加XX集团的内在价值,也是XX集团不同业务单元产生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联动从本质上讲,就是实行相关多元化,它的价值来源于相关性和差异性。实施联动策略将是XX集团的必要的竞争手段,但是其具体的内涵和做法需要不断创新。

2. 从产品形式联动到内在能力联动

目前XX集团的联动方式主要是基于产品的联动,这种联动的机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XX集团来说,需要重视的是核心能力之间的互动,比如服务能力、价值观念、人力资源、管理技巧、资金融通、相关物流、共同平台等方面,这种联动具有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特点,也是XX集团获得长期优势的关键。

3. 突出品牌的主导概念

在联动过程中,需要考虑XX品牌的主导概念,在业务发展初期,可以借鉴现有品牌的影响力迅速获得市场地位。但是在市场不断细分,客户要求提高的时候,这种操作方式是有风险的。风险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品牌概念的模糊,导致品牌价值下降;二是一项业务的失败,拖累整个品牌的价值。由于房地产项目与酒店项目的客观差异性,这种潜在风险是比较大的。建议在利用品牌互动影响力的同时,尽快培育房地产的自有品牌。

4. 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

在现有已经成功的房地产项目中,XX集团所依赖的实际上就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将高档酒店与住宅联系在一起开发。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商业模式的创新仍将是XX集团的主要竞争优势来源。尽管酒店/住宅联动的形式不一定适合今后的市场要求,但是创新机制本身将长期有效。只有这样,XX才能获得比较快的发展速度,并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为了不断保持创新的活力,XX集团需要在管理机制、企业文化、组织结构提供相应的配套。

第4节  发展路径的选择

1. 目前面临的战略选择

目前XX集团正面临重要的战略转型关键点。从自身的发展看,通过过去多年的积累,尤其是最近几年的快速发展,集团已经完成了原始创业的过程,从原来的小部队作战方式向集团化方式转变;在管理体制上,通过股份制改制,也使整个企业的管理结构发生变化;而外部经理人的引入,一方面带来新的活力,另一方面也对原来的文化和管理模式带来影响,所以从内部条件看,XX正在走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目前集团管理层所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都是与这个阶段性转变有关。从外部的业务环境看,最近几年的房地产热潮给XX旅业带来非常良好的业务机会,与传统酒店业务相比,房地产业务具有现金流量大、财务杠杆效应明显、利润率高等特点,而且在目前房市整体走好的背景下,风险不明显。因此在核心业务选择和资源配置方面,XX集团同样面临战略选择。

在这个战略选择的关口,明确业务定位是首要的。只有在明确了核心业务的基础上,才能设计有效的恰当的管理体制。

2. 三条不同的发展路径

在业务选择方面,XX集团面临三条发展路径,一个是以酒店作为主要业务,房地产作为阶段性的补充业务;一个是以房地产作为主要业务,酒店作为房地产开发的辅助手段;一个是在房地产和酒店共同发展,并在业务组合方面寻找新的业务模式。前两种路径比较清晰,但是对第三种路径,需要对起内在的核心能力依据、市场竞争边界进行深入考虑。

3. 路径选择的依据

路径选择过程中需要考虑一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时间阶段的问题,包括今后3年、5年和10年的考虑。基于不同的时间段所关注问题要有所差异,通过对不同时间的考虑选择合适的发展路径。另一个是自身的特点进行设计,寻找在特点市场机会中,自己的差异优势,即考虑自己的特点。具体的考虑思路如图所示。

 

 

 

 

 

 

 

 

 

              在图3-5所示中每个点,都是一个策略性的选择点,在这个点上,企业的能力特点与市场机会获得比较好的匹配,并且获得比较大的市场利益。同时在每个点之间,有一个内在的联结,这个联结就是企业自身的能力成长路径。不同阶段的能力之间一般不适合有大的变化,因为这种变化意味着转移成本。由于大量的不确定因素存在,我们将主要注意力放在今后3到5年的分析。

第5节  战略定位

1. 重要的战略转型

1. 把握发展机遇

对于XX集团来说,目前面临比较好的发展机会。如何把握机会,实现集团持续的、快速的发展是目前面临的重大问题。总的来说,酒店业经过前几年的低落,目前正面临整体结构性调整和逐步复苏的阶段,在今后几年的发展中,会进入一个重新洗牌的竞争阶段;房地产业经过这几年的快速升温,在局部地区面临调整压力,在整体上进入梯度延伸的状态,市场细分和特色开发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与酒店、房地产相关的业务,比如物业管理、旅游服务等都在逐步孕育和发展的阶段。作为XX集团所处的地位位置,杭州、乃至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今后几年中,中国经济发展最为迅速和活跃的地区。显然XX集团目前面临非常重要的发展机遇。

2. 拓展核心能力

从能力特点的以上分析,可以看出XX集团在过去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在市场竞争中的摸爬滚打,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点。这种特点使得XX集团在本地区和本行业的企业群体中脱颖而出,成为一个具有明显优势的强势企业。但是随着市场环境的急剧变化、XX集团自身条件的不断成熟,XX集团内部形成了强烈的快速成长要求,这种成长要求与目前能力特点之间并不完全匹配,这种不匹配性已经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产生,集团高层领导也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要适应环境变化和扩张要求,就必须拓展核心能力。尽管在前面我们已经对XX集团的内部许多方面进行讨论,但是为了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分析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从更深层次来讨论集团在能力延伸过程中可能面临的结构性障碍。

1) 价值调整

实际上随着股份制的改制和价值界限的清晰,在集团股东和经营层之间已经形成一种天然的分界线。尽管由于目前核心股东和核心管理团队之间的人员重合,这个问题并不十分明显,但是随着集团的进一步发展和管理结构的变化,这些问题会日益明显。如何有效处理这些问题是集团持续发展的最根本问题。在企业价值分配方面的设置和价值缓冲区的建立将有利于集团的稳定发展。尽管集团目前引入了股权激励的方式,但是这个关于价值调整的问题将是长远和动态变化的,并且与管理体系的建设切切相关。

2) 权力配置

在权力配置上,也需要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动态调整。在目前股权结构情况下,股权激励主要是利益分配的局部调整,而在管理效率上并不一定完全有效。企业需要根据业务特点,来设计具体的管理结构,通过管理体系的设置建立比较合理的权力配置布局,使得整个集团能有效发展。

3) 控制体系

在集团今后的发展过程,大量工作和权力需要向下转移,这种转移不仅仅是工作移交问题,而是一个代理链扩展的问题。建立高效反馈和控制机制是保证管理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XX集团需要从原来的经验型的管理控制模式向体制型的管理控制模式过渡。

3. 能力和机会的结合点

战略的关键在于找到能力与机会的结合点,并通过资源投入和管理,强化这个匹配关系,并最终创造独特的价值。为了更好地把握这个结合点,我们必须明确地认识到XX正在逐步进入一个战略转型的阶段,在这个阶段,XX正面临比以前多得多的机会,同时也存在比以前更高的能力要求。

1) 市场位置

 

 

 

 

 

 

 

 

 

在这里,我们引用波士顿矩阵来进行分析。如图3-6所示,这个矩阵是由两个维度来组成,一个是市场增长率,与市场机会有关;一个是市场占有率,与企业的能力有关。两个坐标构成四个区间。如果市场增长率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也高,则构成了明星产品区间,在这个区间中的产品具有业务增长迅速、需求资金大的特点;如果市场增长率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低,则构成了问题产品区间,在这个区间中的产品具有被挤出市场的危险,在市场饱和、竞争激烈的情况,会成为亏损的产品;如果企业的市场增长缓慢、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高,则构成了现金牛产品区间,在这个区间中的产品具有业务增长缓慢、但能产生大量现金的能力,这类产品与明星产品之间具有比较好的互补性;如果市场增长缓慢、而且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也不高,则构成了瘦狗产品区间,在这个区间中的产品往往无利可图。

              如果以萧山/杭州地区为市场分析背景,则XX集团目前所处的市场位置如图3-6所示。目前需要重视的就是重视现金牛产品和明星产品之间的资金互补。对于房地产和相关业务,当市场增长比较快的时候,要在资源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扩张市场份额,在市场增长趋缓的时候,注意保持市场的地位,这种地位需要核心能力的支持。如果不能保持市场地位,就需要考虑是否有新的创新机会,或退出市场。对于酒店业务,目前处于现金牛的位置,需要进一步通过管理能力的培育,降低成本、提高产出。同时需要关注行业业态的变化,把握创新机会,发现行业中的明星产品,比如今后几年中,标准化的经济型饭店可能会成为增长比较快的细分市场,对这种市场机会,要积极把握,从而获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利润。

 

 

 

 

 

 

 

 

 

 

 

 

 

如果以浙江省或全国作为市场分析背景,则XX集团目前所处的市场位置就会发生如图3-7所示的向左转移。可以看到XX虽然在局部市场中,具有比较好的市场地位,但是在更大范围的市场中,优势不明显。目前之所以没有发生市场位置的转移、竞争压力不明显,是由于各个区域市场间的隔阂和市场不成熟。局部市场中的优势是否能够保持,取决于市场区域之间的壁垒的变化。

在房地产业务中,各地的情况差异比较大、一些非市场性因素影响比较大,全国性的房地产公司在局部市场中,优势不明显,这也是为什么房地产开发商中地方品牌居多,全国品牌比较少的原因。但是随着房地产开发项目规模的扩大,市场的不断规范,区域间的壁垒会逐步降低,大型公司的规模优势会逐步体现,市场竞争的范围将从区域性向全国性转变。尽管这种转变不会马上完成,但这种趋势是确定的。同时,由于部分优势的房地产开发商的不断成长,和当地市场的饱和,走出去是必然之路。所以目前房地产市场中,仅仅是处于竞争初期。XX如果希望在房地产业务中有长期的作为,就需要把竞争背景放在全国的市场背景中。在酒店市场中,除了在高端市场中,一些外资酒店具有比较好的市场份额外,各地的内资酒店都比较分散。以XX集团目前所处的中高挡酒店市场来说,目前基本处于各地割据的状态。之所以形成这种状态,与前几年的开发思路和开发政策有关,同时也与没有特别强的竞争者有关。这种分散的状态,已经使得整个酒店业的经营状态并不尽人意。在今后的发展过程,竞争将迫使酒店之间的联合、兼并和重组。

所以在下一阶段,市场的融合将成为必然。如何主动适应变化、扩大规模、强化能力,不仅是当前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的手段,更是获得下一阶段竞争主动性的关键。总体来说,在全国的市场竞争背景中,XX集团不足以形成明显的竞争优势,而是需要继续寻找机会的中小企业。

2) 资源的需求

从两个市场的情况看,XX要进入比较好的市场位置,并保持比较长久的竞争地位,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而对于企业来说,资源是有限的。这种资源不仅包括财务资源,更重要的是管理资源。对于发展中的企业来说,管理团队的资源,尤其是最高层领导者的资源至关重要。为了使最高层领导有精力去进行战略性的考虑和部署,需要重视管理体系的建设和管理团队的培养。对于XX来说,要放弃两大业务单元之一,都是不现实的。酒店业务需要精耕细作,而且整个行业正在走出低谷,后续的机会会比较多;房地产业务眼前的机会比较多,利润率高,但后续风险正在扩大,所以两个单元都只有全心全意去做,才能做的好。

3) 多元发展的探讨

如果多元发展,目前的直线管理方式必然面临挑战,管理体系的改善成为必需。在目前的发展阶段,两个业务单元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并且可以相互支持。建议同时发展两个产业,将酒店业作为基础产业,重视连锁运营能力的培育;将房地产业务作为发展的产业,重视项目风险的控制;并通过相关产业的发展,来提升两大主导产业的价值。

在今后的变化环境中,两个业务单元实际上都是前途未卜,相对来说,酒店业务经受了前面多年的竞争考验,其生命力相对强一点,尽管今后面临整个国内市场的重组,但是胜算的概率并不低,关键是要防止高端市场和中端市场两边的挤压,以及市场需求本身的分化。而房地产业务是在行业上升期介入,经验的积累相对较弱,目前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在控制总的风险的前提下,并把握积极的开发节奏和土地储备。

2. 集团的定位

 

 

 

 

 

 

 

 

 

 

 

1. 动态的相关多元化

根据集团的发展现状和业务机会,建议集团在3-5年内实行动态的相关多元化定位。具体来说,多元化就是在酒店业务以外,不放弃其他业务机会的把握和拓展;所谓相关,就是在目前情况下,坚持以酒店作为基础的产业,重视其他多元产业与酒店业之间的内在相关性;所谓动态,是指根据环境变化和自身发展情况,及时调整战略资源的配置结构,从而获得利益最大化。具体来说,动态的相关多元化,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1) 能力的一致性

在业务范围拓展的过程中,要强调不同业务之间的能力一致性,对于与核心能力无关或关系不大的业务部分,应尽量采取外包或合作的方式。通过资源的整合强化并延伸核心能力。

2) 品牌的一致性

在多元化业务组合中,面向不同的目标客户,不同的业务有不同的特点,对产品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因此在品牌特征设计中,要考虑整体品牌一致性与单个业务产品的差异化之间的平衡。

3) 能力之间的关联性

在不同业务之间的能力,需要是相关的、可以相互转移和相互强化。这样才能实现集团规模经营优势,并形成与其他竞争对手之间差异优势。

4) 动态的适应能力

由于经营环境的变化特点,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存在,所以需要根据变化,及时调整多元化组合及其策略,以获得更好的整体效益。

2. 配套的策略

为了实现动态的相关的多元化战略,必须有相应的配套策略,这些策略主要包括几个重点部分:

1) 高效的管理体系

管理体系中包括组织结构、制度设置、信息系统等,通过这些管理体系的建设降低管理过程中的不确定,同时也降低管理体系的成本、提高效率。

2) 组合品牌策略

需要进行品牌策略的整体考虑,要将品牌与产品策略、市场策略结合起来,建议采用组合品牌的策略,推出不同的产品。

3) 积极谨慎的扩张策略

为了有效把握发展机会,需要积极地进行扩张的努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需要在扩张过程中,保持谨慎的投资风险控制。在发展中留有余地,保持灵活的经营特点。多元化企业要确保成功应当有效抑制下属业务单位的投资饥渴症和强烈的投资冲动。首先要根据企业的资源情况、经营管理水平、资产质量,特别是根据现在和预期现金流量的配比情况,确定企业整体投资水平,以免造成整个企业的投资膨胀。其次,总部应当重点加强对投资的管理,投资中心不可太过分散,应由总部直接控制或向总部集中。与此同时,发展新产业要充分考虑进入门槛是否在企业的承受范围内,企业能否利用现有资源建立竞争优势,将来的退出成本如何,有哪些退出途径。此外,企业还应当充分考虑投资的机会成本。

4) 策略性联盟的购建

需要重视策略联盟的构建,只有充分运用策略联盟的作用,XX集团才能既保持核心能力的特色,又具有多元发展的灵活性。在策略联盟构建中,XX集团需要重视学习,从而强化自己的核心能力。

3. 需要重视的问题

1) 合理的自我定位

对于目前的XX集团来说,合理的自我定位是非常必要的,有利于集团进行科学的决策。比较确切的说,XX集团是一个区域性的酒店集团和新兴的房地产开发商。酒店业务的成长依赖于几次战略机会的成功把握,而房地产业务也是在最近几年的房地产上升阶段,通过嫁接集团优势和资源整合能力,完成市场的成功进入。在下一个阶段,无论是酒店业务,还是房地产业务都需要在经营能力、运作模式等方面有所提高、有所创新。

2) 集团对各业务单元的管理控制

集团与各业务单元之间的权责分工是多元化战略中必须考虑的问题。集团对各业务单元的管理控制包括财务控制、人事控制和业务控制等,如何平衡控制与授权之间的关系,取决于业务要求和实际能力。集团在向下授权的同时,必须保证管理控制体系的配套。

3) 各业务单元之间的能力互动

在多元经营过程中,需要重视各业务单元之间的共享资源的开发,并使不同业务之间能有机互动。

4) 保持对环境的敏感

在战略实施过程中,需要保持对环境变化的敏感,积极把握机会,保持XX集团所具有的快速响应能力。

3. 房地产业务的定位

XX房地产公司的定位来自于外部环境分析以及内部资源、能力分析。由于中国刚处于城市化的初期发展阶段,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加上房地产发展区域间的不平衡、梯度性特征,从大势上看,机会将不断涌现,有关专家预计中国房地产将持续快速发展20年,当然,在发展过程中,会有波动,因此整体行业前景看好,这也是包括海尔、联想纷纷进入房地产行业的主要依据。XX房地产公司已进入房地产产业,正在开发多个楼盘,凭着创品牌、创名牌、诚信、塌实的工作态度、作风,在相关区域(萧山、台州、上海松江)树立了相当的品牌知名度、美誉度,积累了一定的知识与经验,创造了一定的经济实力,为公司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虽然随着竞争的加剧,行业本身的周期性,风险在增加,但只要注意风险防范,实行稳健的投资政策,房地产完全有基础作为XX旅业的一个主体业务之一。

1. 房地产区域定位

由于全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不均衡性、梯度性特征,结合XX房地产本身的资源、能力状况,在未来三年应定位于东部发达的二三级城市以及中、西部省会城市为优先开发的区域。从全国范围情况看上海、北京、广州、深圳为第一区域,特点是:市场成熟,消费力强,房地产企业开发水平高,竞争激烈,集中了全国知名品牌如:万达、深万科、中海等,外资房地产企业(主要以港资、台资为主),房地产市场最为成熟,竞争最为激烈,其中广州、北京的市场价格已出现回落。杭州、大连、青岛为第二区域,特点是:市场相对成熟,区域购买力强,房地产企业开发水平较高,竞争激烈,以区域品牌为主,也有部分全国品牌,市场价格处于高位盘整状态,市场风险增大。东部发达的二三级城市以及中、西部省会城市为第三区域,特点是:市场主要以中低端为主,高端市场有待开发,区域购买力强,房地产企业开发水平一般,正在走品牌化道路,房地产市场开始进入大发展阶段,市场机会增加。在具体区域分析时,应重点分析当地市场需求结构,收入分布情况,文化特征,竞争对手动向等具体细节。

2. 房地产产品定位

              由于在东部发达的二三级城市以及中、西部省会城市高端产品缺乏,供应不足,通过有效的市场引导,可以激发当地富裕阶层的消费欲望,形成有效需求。XX房地产公司可以利用本身的资金优势,高品位住宅开发经验,联合在目前项目开发过程最的战略合作伙伴,在当地开发高端精品楼盘,迅速创造出优势品牌,满足当地高端市场需求。在这里要注意通过当地一些媒体进行宣传、引导,激发富裕阶层对高端房产品的需求。

3. 房地产类型定位

              由于在当前一些东部发达的二三级城市以及中、西部省会城市政府为提升整体城市形象,希望有投资商能开发集高级酒店、商业用房、住宅为一体的综合性项目。目前国家土地政策虽然已明确规定需通过招标形式出让土地,但在有一部分机会,尤其在东部二三级城市,XX房地产公司可以利用酒店业务的优势能力作为交换条件以协议价获取土地或者有条件招标方式获取土地,进行土地储备。但随着国家土地政策的严格贯彻,这些机会将逐步消失。因此,当前应抓紧机会有选择的进行土地储备,增强自身实力,迎接从传统土地利润中心向以综合实力、能力竞争转变的挑战。

在具体房地产开发类型上,近期由于一方面可以利用酒店优势协议取得土地,另一方面许多城市进行城市广场建设、新区建设,因此应以开发集酒店、商业、写字楼、住宅为一体的综合性物业为主。由于综合性物业对开发商的实力、能力有特殊要求,实力上要求开发商具有较强的资金实力;能力上需具备酒店管理能力、商业物业管理能力。在具体操作时,虽然可以通过寻找合作者的方式进行委托经营管理,但如果开发商自身不具备相关的知识经验,则在开发过程中会产生三大风险:一是寻找委托管理者风险,二是委托管理者的契约风险,三是物业本身的结构、功能脱节风险。结合XX房地产公司项目实际情况,比如XX名都项目,在酒店业务上,由于公司具备相关的知识、经验、能力,对定位、选址、功能布局等均有很好的把握,可以较好地控制经营风险;而在商场运作上由于缺乏相关知识、经验、能力,对定位、选址、功能布局等方面无法有效控制增加了以后的资产管理经营风险。所以,对于XX房地产公司而言面临两种选择:一是通过和专业公司的合作以及自身项目运作经验的积累,尽快培育相关能力;二是在项目选择上回避自身能力缺乏的内容,比如对商业类开发采取回避策略。从远期看,随着市场的规范,应根据各地的实际需求状况来决定开发类型,由于不同时期、不同区域市场需求会有所不同,是动态变化的,因此应根据房地产梯度性发展特征以及市场供求的结构性矛盾入手,重点分析今后1~3年变化趋势(具体年限应根据具体项目的开发周期来定)。

4. 竞争对手定位

一方面由于XX房地产公司的市场定位是东部发达的二三级城市以及中、西部省会城市的高档房产,另一方面由于当地的开发商意识、实力、开发水平与XX房地产公司存在相当差距,因此决定了其主要的竞争对手是想进入同样区域,实力雄厚、开发理念新、目标市场定位高档房产的外地房地产公司。对于竞争者,需用有竞争有合作的思维进行理解。一方面竞争者的加入,容易引导潜在市场向现实需求转变,在这方面杭州的城西市场的开发就是很好的例子,通过合作,把城西开发成市场认可的区域,所有的房地产企业都得益;另一方面竞争者的加入,抢了一部分客户,这在当地高端市场容量有限的时候需加以注意。有时一个城市,有一家外地房地产公司进入开发高端房产就能满足当地市场需求,其它相同定位的房地产公司就难以再进入,所以,对XX房地产公司而言,除需关注市场需求外,还要特别关注新的相同定位的外地房地产加入的可能性。

5. 房地产业务发展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1) 风险控制

虽然中国房地产产业总体前景看好,但就目前的发展周期而言,从1998年、1999年开始复苏已近4~5年,已经处于高位运转。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全国总体空置率在上升(虽然部分地区正在下降),房地产泡沫在有些地方已经产生。前面统计分析结果,中国的房地产周期为7年,5年发展期,2年衰退期。现在受到国家政策(主要是取消实物分房,实行货币化)以及城市化发展初期双重有利因素叠加影响,本轮周期内发展期可望延长2~3年,但衰退期也将相应延长。由于开发商认为过去好,现在好,将来也一定会好的线性思维、思维惯性影响,产业持续高速发展极易产生投资冲动。往往是一个市场越繁荣、持续时间越长,潜在的、累积的风险越大。爬得越高、摔得越惨。房地产就其本身而言,是个高风险的产业,从12,从24,从48,从80的怪圈使得少有百年老店。风险的控制是重中之重。为做好风险控制,具体到XX房地产公司应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在决策层要有较强的风险意识,统一思想,推行稳健的投资作风;二是建立风险控制的相关机制包括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反馈机制,以制度的形式来防范风险;三是加强具体项目的风险分析、提高对趋势的分析判断能力,对专业调查公司的调查结果应进行进一步分析、判断。

2) 关注政策变化,积极进行土地储备

由于一方面在部分地区通过协议低价取得土地仍有可能;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的价值在大的趋势上仍呈上升阶段;土地利润中心的机会虽然在减少,但并没有完全消失,因此XX房地产公司应考虑积极进行土地储备。在这里,要注意国家政策的调整,一是土地招标政策,二是取得土地后,开发年限的规定。

3) 尽快进行资本积累,提升总体实力

今后随着竞争的加剧,进入门槛逐步提高,市场的竞争就是开发商实力的竞争,因此尽快进行资本积累,提升总体实力是关系到XX房地产公司今后的生存发展。

4) 通过合作、应用提高,加快学习,积累经验,培育相关能力

由于XX房地产公司正式从事房地产开发时间不长,知识、经验相对缺乏,虽然大部分工作可以通过外包的方式进行,但如果自身不具备一定的能力,严重者,在沟通层面上发生沟通障碍,轻者,自身不能进行有效的分析判断,增加风险,贻误战机,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有必要通过合作、应用提高,加快学习,积累经验,培育相关能力,比如工程管理能力、市场策划能力、销售能力等。

5) 培育开发高档物业、综合性物业的能力

由于XX房地产公司的产品定位是开发高档物业、综合性物业,除了应具备普通房地产公司的一些基本能力外,还应培育开发高档物业、综合性物业的能力。在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开发商业类项目时的风险控制能力。

6) 建立根据地,积极稳妥对外扩张

目前,XX房地产公司已经在萧山、台州、上海松江进行房地产开发,塌实、严谨的工作作风,讲信誉、讲服务、创品牌的开发理念,使得XX房地产公司在当地树立了相当的知名度、美誉度,由于房地产品牌影响的区域性,以现有开发地作为根据地进行对外扩张,可以有以下好处:可以利用区域品牌影响力,降低营销成本;利用已建立起的当地政府、媒体良好关系,能更快、有效的开发市场;企业自身员工的地域适应性,降低有关沟通成本。虽然从根据地对外扩张有许多好处,但还应以市场机会为首要考虑因素,如果其他地方比在根据地周边具有更大的机会空间,还应优先选择其他区域。

4. 酒店业务的定位

               目前我国的宾馆酒店呈现结构性过剩现象,迫切需要进行酒店行业的结构调整。这种结构性调整包括多个方面的变化,一是酒店业中所有制结构变化,酒店竞争市场主体将日益多元化;二是酒店地域结构和档次结构也会发生变化。酒店单体将发展为从大而全到小而专以及各种特色酒店共存的平衡结构。比如,200110月,首旅集团与雅高合作将在2008年内,在中国建设50家三星级连锁酒店美居,同时上海的新锦江也不断推出自己的锦江之星

 

 

 

 

 

 

 

 

 

 

 

              对于XX集团来说,目前所服务的中高档商务旅游客源,处于3星到4星之间的市场区间。随着市场竞争的变化,来自高档市场和中档市场的酒店竞争者通过调整价格和服务结构来进入这个市场,这个市场将发生分化。具体如图3-9所示。从XX的经营能力来说,其背景是3星左右,逐步进入4星和5星(尚在计划中)市场。XX之所以进入高星级酒店,主要是因为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兼并机会的驱动;二是房价收入的驱动;三是主流观念的驱动。实际上,目前XX集团是通过在地域上占据二级城市区域、在档次上占据4星左右的位置,来获得在国内商务客源市场中的主流位置。但是由于行业的结构性变化,这个主流市场正在发生变化。XX集团目前希望追随向上的变化趋势,进入高档酒店市场,但是在高档市场中,品牌忠诚度和个性化管理能力是比较难以跨越的障碍,而且酒店的特色是酒店和客户共同营造的。所以XX要与传统的5星级酒店进行竞争具有一定的困难。而日益增长的经济型市场中,竞争者正在不断增加,XX如果希望在这个市场获得比较好的竞争地位,则需要进一步降低成本,加强市场营销能力,并在连锁经营上有所突破。在这里,酒店集团中的连锁规模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竞争指标。

从酒店的业务定位来说,实际上目前面临两种选择,一个是往高端走,一个是往经济型走。从短期来看,往高端走,实现的利润空间比较大;从长远看,往经济型走,市场空间比较大。从XX的实际情况和经营特点来说,建议将经济型酒店作为连锁发展的基础,将高档酒店作为标志性和特色酒店来经营。

 

 

 

第6章   集团发展战略

第1节  战略体系

1. 总体目标

5年内,形成总销售收入超过20个亿的投资控股集团;构建集团高效运行的综合管理平台和投融资平台;围绕居住消费形成多元化业务组合,主要包括三大部分:酒店、房地产和相关产业。

各业务单元的目标如下:

l        国内一流的酒店管理集团:在具有2-3家位于重点城市的标志性高档酒店,在全国范围内拥有15家以上连锁经营的酒店组成的酒店网络。

l        具有特色的房地产开发商:针对中高档市场需求,提供住宅产品。

l        关联紧密的具有综合优势的相关产业群:物流、物业、旅行、采购、清洗、结算、装饰、剧院等。

2. 集团战略

 

依托集团总部综合管理和投融资平台;以酒店为基础业务,塑造强势品牌,培育酒店管理的核心能力;利用能力延伸,发展房地产和相关产业,逐步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房地产业务特色和相关产业的组合优势。

 

3. 竞争策略

1. 酒店:目标集聚策略

一是,将连锁经营和本地特色相结合,针对中高档的商务和旅游市场,在大中城市形成自己的忠诚顾客群。二是,关注经济型酒店的发展趋势,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尝试利用品牌嫁接和差异品牌的策略,建立小型化、标准化、自助式的经济性酒店连锁网,以获得和强化连锁经营的能力和规模经营的优势。

目标集聚战略的内在要素是连锁经营、规模经济性、企业文化、服务特色、客户相关性等的共享和互动。

2. 房地产:特色经营策略

利用目前良好的市场机会,在现有的业务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经营特色和差异化的优势。重视与酒店业务的内在互动,寻找市场机会,积累资金实力,在房产和地产方面培育良好的判断和分析能力,形成与酒店业务的互补组合。

3. 相关产业:关联互动策略

根据业务关联和规模经营原则,将酒店业和房地产中的相关业务剥离出来,根据需要进行孵化或外包。相关产业一方面是主导产业的支持体,也是新的主导产业的孵化器和老化业务的缓冲带。比如可以逐步将酒店业务中的餐饮、娱乐业务剥离后,连锁经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扩大市场影响力;可以将房地产业务中的物业、装修等作为单独的业务来经营,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以将部分业务外包。

4. 总部平台

集团总部的作用在于对于各业务单元的管理和支持。需要从财务、人力资源、投资发展、行政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管理和支持。应区分总部、业务单元、业务项目等不同层次的不同管理职能。

4. 应变策略

1. 部分城市的房地产过热

应回避房地产过热的城市和区域,同时对土地储备和房地产立项严格管理,控制同时开发的数量和进度。如果不能找到合适的土地和项目,建议减缓投资扩张。

2. 外资酒店的快速介入

外资酒店的快速介入,是酒店业务可能面临的重要威胁。一方面需要观察外资酒店主要进入的市场,分析市场变化的特征,另一方面需要通过联盟的方式,加强力量,必要的时候与外资酒店管理集团进行合作。

3. 政府政策的变化

从总体上看,今后几年的政府政策将主要以稳健发展为主。但是在各种经济和社会变化情况的压力下,不排除政府采取相对激进、或相对保守的政策导向。为了应对这种可能性,XX集团需要在房地产业务和酒店业务扩张过程,努力控制风险。

4. 城市富裕居民旅游消费需求的快速增加

在城市富裕居民旅游消费需求快速增长的情况,对经济型酒店的需求将迅速上升。在这种情况,需要迅速在这个市场领域中进行扩张,可以考虑通过合作经营、委托管理、资产合并的方式进行扩张,必要时通过上市融资。

第2节  工作规划

1. 阶段安排

1. 1-2年内

完成总部管理平台的基本构筑,积极发展房地产业务;开始酒店连锁经营的经验积累;对现有业务结构进行整理、调整。

2. 3年内

房地产业务形成自己的经营特色、经营队伍和管理体系,并获得一定的市场地位;酒店业务在逐步扩张的同时,初具连锁经营的规模和格局;相关产业形成支持业务的良好作用;总部形成有效的管理体系。

3. 5年内

实施集团的扩张战略,占领战略制高点,形成酒店网络布局,成为国内领先的酒店集团之一;房地产业务成为省内领先的公司之一;在相关产业组合中,形成2-3个具有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业务项目。总部具有比较强的集团管理能力,并建立与资本市场的良好市场。

2. 主要工作计划

1. 酒店连锁发展计划

着重培育酒店的连锁经营能力的培育,并将连锁能力培育与对外扩张的进程结合起来。该计划中包括几项工作:一是将相关业务和酒店业务分离看来;二是对酒店业务流程、服务管理、人员培训等进行专门的总结和管理;并总结的经验和知识应用于连锁发展的酒店,同时保持共性管理和个性管理之间的平衡;三是建立相应的连锁经营人才队伍和人才管理机制;四是实施酒店的品牌推广策略;五是对客户进行统一管理。

2. 房地产特色发展计划

房地产业务要着重经营特色的培育,建议在三个方面开展工作:积极进行合适的土地储备、有效培育资源整合能力、努力提高项目判断能力。结合这三项工作,进行管理体系的建设、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合作关系的发展。

3. 相关产业孵化计划

要将相关产业单独进行管理,以行业其他相似企业作为标杆,进行绩效考核和激励。如果不能形成竞争优势,则考虑培育外部的合作企业。对重点的商业机会和需求,比如物业、旅行等进行分析研究,重点孵化发展。在相关企业内部形成相互比较、相互促进的状态。

3. 需要培育的能力要素

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培育:

l        连锁经营能力:连锁经营是酒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XX集团在下一阶段获得成功的关键。不能将过去的经验直接照搬,更不能将原来的管理模式直接照搬。要结合实际的市场特点和自身条件,设计具有创新特点的、符合实际的连锁模式。集团领导需要对此项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并配备相应的资源。

l        资源组合能力:资源组合是XX集团快速扩展的主要基础,XX集团需要不断调整自身,包括价值定位、管理模式、管理团队等方面,适应环境要求,增强与外界的适应性,通过与外部资源的合作,强化自己的核心能力。

l        管理控制能力:管理控制是XX集团在扩张过程中降低风险的关键要素。XX集团需要在管理体系设计、管理团队塑造等方面化比较大的精力。在保持集团的创新能力和高响应能力的情况下,保持管理控制的高效。

第3节  基础工作

为了有效实施战略,目前有几项基础工作要做:

1. 组织结构

根据前面的组织结构分析,建议对XX集团目前组织调整为如图4-1所示的状态。

 

 

 

 

 

 

 

 

 

 

 

 

 

 

 

 

 

 

 

1. 机构功能设置

l        总裁和副总裁构成集团领导班子。

l        将业务项目按三条线进行管理,即酒店管理公司、房地产公司、产业发展部。

l        每条线都配备业务管理机构,并进行单独的考核,考核内容不仅包括当期的经营业绩,同时要重点考核远期影响的指标,比如品牌管理、客户增长、经验积累等。

l        每个项目重点负责一线的经营,对成本和销售收入负责。并接受业务管理机构的支持和管理。

l        将总部机构重点分为四块:财务管理部、总裁办公室、人力资源部和战略管理部,并配置相应的人员。

l        各行政管理线对业务项目的相关工作,进行支持和管理。

2. 各部门/公司的职责

1) 酒店管理公司

l        主要责任:改善集团现有酒店的经营业绩和持续发展能力;对新增酒店项目进行评估、重组和管理;对集团的酒店产业长远发展负责。

l        主要权力:受集团公司委托进行各酒店的管理,拥有各酒店运营权,酒店管理公司和集团公司之间通过合同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酒店管理公司根据各酒店的实际情况,将运营权分解到各酒店。酒店管理公司具有对酒店副总经理以上人员的人事任免权、对各酒店进行目标考核管理;并进行品牌的统一推广、统一采购配送、统一管理外包业务、统一管理服务标准和操作流程、统一建设其他基础设施;支持各酒店的对外销售活动、内部经营管理和其他需要支持的工作。酒店管理公司与各酒店经营层之间必须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职责、权利。

l        例外管理:酒店管理公司的重大决策和文件需向集团公司相关职能部门预先备案,由集团职能部门在合理时间内统一征求相关意见;如有异议,应及时沟通。集团公司在特殊情况下,对酒店管理公司的决策具有否决权。酒店管理公司经营层,如对否决有异议的,可进行申诉,要求复议;特殊情况下如有必要,可由酒店管理公司与集团公司讨论修改托管合同。重大决策包括:酒店高层的任免、重要管理制度的改变、绩效考核制度的变化、年度发展规划、集团公司认为需要申报的其他事件。

2) 房地产公司

l        主要责任:各现有房地产项目的运营管理,保证项目建设质量、进度和成本,负责房地产销售。发现并预先评估新的投资机会,向集团公司申报。

3) 产业发展部

l        主要责任:各相关产业项目的协调管理,为酒店和房地产业务单元提供配套服务,发现并孵化新的发展机会,对集团公司在相关产业中的投入资本的保值增值负责。

4) 集团总部

l        财务管理部:处理集团公司日常的财务工作,并保证集团整体的资金供应和有效使用,保证资产的安全性,负责各项财务制度的制订和执行监督。

l        战略管理部:进行集团公司整体的资本保值增值管理。对集团的重大决策提供预先评估研究,并提出决策建议。

l        人力资源部:进行集团公司的整体人力资源规划,并负责集团内部主要人员管理的协调(酒店副总经理以上、房地产项目副经理以上、相关产业下属公司副经理以上)。结合集团发展要求,对集团整体的人力资源状况进行监控和管理。

l        总裁办公室:处理集团的日常行政事务、对外关系、上传下达等。

3. 组织结构特点

新设计的组织结构,有以下特点:

l        强调业务单元管理层和集团职能部门的建设;

l        将各酒店进行内部托管;

l        对相关业务专门管理,有利于对经营绩效进行管理,并挖掘潜力;

l        保持集团对业务线和行政线的总体控制,强调集团整体资本的保值增值。

l        各业务项目相对独立经营,具有必要的自主性,直接对经营业绩负责。

l        这个设计中体现相对扁平的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

4. 可能存在的问题

l        职能部门的力量不足:应该从战略高度来认识这个问题,并通过资源投入来培育这个能力,要着眼长远。

l        职能管理线与执行管理线之间的管理冲突:这种冲突来源于多方面,比如管理设置的不清晰、观念的不认同、能力落差比较大等等。这些问题可以通过管理体系的具体设置和落实来进行改善,同时可以采取岗位轮换等手段,来调整观念的差异,并进行知识的转移。

l         业务创新性不足:职能线的管理,有可能遏制业务线的创新能力,所以职能部门设置中,需要循序渐进,从做好服务工作和全局工作入手,逐步与业务工作结合起来。

2. 人力资源

1. 加强中层力量的引进和培养

中层力量是集团发展的基础,也是中高层领导的主要来源。要积极通过引进和培养的方式,加强中层力量。从而实现以低成本的方式,获得集团的快速成长。

2. 建立多角度的考核管理制度

要从集团整体的长远发展来设计绩效考核指标,同时考核制度需要与组织结构设置、管理能动性特点、管理工作重点等结合起来,使得考核制度能够真正为集团的发展提供动力。

3. 建立人力资源规划管理体系

要用战略的思维来设计人力资源结构,建议结合集团的发展目标,提前1-2年进行人才规划和储备,在规划过程中,要充分思考,系统设计。

4. 建立集团的内部培训和知识管理体系

酒店是服务型的企业,与客户接触的点非常多,酒店的良好声誉,不仅仅是靠总经理的经营创意,更重要的是各个层次员工的状态。所以要重视集团内部培训体系和知识体系的建设。其中一线的主管,包括酒店总经理,需要在培养团队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3. 财务管理

l        财务反馈机制的强化:要将财务分析工作与日常的管理工作联系起来,要有所反馈、有所改进。

l        财务管理力量的充实:要积极培养和引进财务管理人才,以加强集团的财务资源运作、控制的能力。

l        财务管理与绩效管理的联结:要将财务管理的数据与绩效管理中的指标结合起来,使财务工作融入到企业整体经营活动中去。

4. 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是XX集团进行连锁经营和集团管理的基础设施。需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建议首先做好以下工作:

l        对客户关系进行统一管理:对目前的客户情况进行分析,建立统一管理的体制。并在连锁酒店中实施。

l        将现有软件系统进行联网:实现系统的兼容。

l        建立酒店连锁经营的软件平台:在现有软件基础上,结合业务发展的特点,设计新的软件平台。

第4节  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1. 酒店业务的扩张重点

在今后几年的酒店业务扩张过程中,业务增长量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现有酒店通过管理提高、连锁经营和品牌推广而获得的业务增长;另一个方面是通过增加新的酒店来获得业务收入的增长。

1. 现有酒店的业务扩张

为了获得现有业务的收入增长,需要做几个方面的工作:

l        通过内部挖潜、规范经营来降低成本,扩大利润空间,提高价格竞争能力。

l        通过连锁品牌的推广活动,提高品牌影响力,来提高市场占有率。

l        通过服务改善,来获得比较好的客户价值认同,从而保持比较好单位房价。

l        通过加强客户关系管理,提高客户的回头率。

l        需要对重点客户的特点进行分析,推出有针对性的服务。

2. 新增酒店的选择与管理

为了提高新增加酒店的获利能力,需要在新增酒店选择和管理过程中采取一定的策略:

l        重视利用委托管理的方式。由于饭店业的固定资产比重比较大,建设周期比较长,如果新建酒店来经营,则周期会比较长,风险也比较大。另外,如果通过购买方式,则需要大量资金,并需要负担大量的资金成本,从目前集团经营的酒店来看,以自有资产经营酒店的净资产收益率都不高。如果考虑土地增值和房屋增值因素,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资产增值水平。但是需要重视的是,这种增值考虑实际上基于几个假设:即酒店房产能比较方便地转换为其它用途;在转换过程中市场机会没有太大变化;转移过程中不需要增加太多重建成本。这些假设在一般情况下是不成立的,所以在新增酒店过程中,建议重点考虑酒店的实际现金回笼速度。为了能够获得较好的委托管理机会,需要培育XX品牌优势、客户网络优势和运营管理优势。

l        谨慎运用财务杠杆。在过去发展过程中,财务杠杆的运用使得公司获得了比较好的发展,股东获得比较好的回报。但是在新的发展阶段,一定要重视财务杠杆的风险因素。

l        强化连锁模式的建设。连锁模式的成功运用是XX酒店业务发展的关键。连锁的主要重点在于管理能力的培育和转移、客户网络的建立和维护、集中采购配送的成本优势等。

l        新增酒店的区域定位、档次定位建议相对集中,比如集中在浙江省内。这种相对集中有利于管理,也有利于提高品牌影响力。

3. 扩张过程中的能力积累

在扩张过程中要重视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培养的体现主要在于一个具有不同梯队层次的人力资源队伍的形成和维护。同时在管理硬件和软件上都要有所积累。

4. 酒店扩张的规模

目前XX集团拥有酒店7家(萧宾、度假村、城市、美食城、阳光、宁波XX、台州XX),目前在建的有3家(名都、松江、千岛湖),合计为10家。已经运营的7家酒店,基本运行正常,而在建的3家需要投入比较大的精力去经营。目前这10家酒店分布的区域以浙江省内为主,其中萧山占6家;而省外主要是在上海松江的项目。从运营经验来看,XX集团主要还是在本地市场。萧山外的市场,真正运营的只有两家,即台州和XX,都属于经济发达的地区,且经济特点与萧山相似。结合自身特点,XX集团在下一步的拓展过程中,需要有意识地寻找类似环境的区域,确定扩张目标。如果按平均每年1-2家的扩张速度,则在5年后,集团应经营15-20家酒店。酒店的构成中,以中高档酒店为主(如名都、宁波XX、台州XX),特色酒店(度假村、千岛湖)补充。

酒店扩张以酒店托管、杠杆收购为主,要重视降低收购成本和收购风险。要重视通过酒店群体效应来获得收益,而不仅仅是单个酒店的运营。

2. 房地产业务的扩张重点

1. 房地产业务发展的组合模式

XX集团的房地产业务除了开发规模比较大、档次比较高的特点外,比较重要的特色就是组合开发的模式。组合开发的模式有利于降低整体开发成本,通过对一块生地的大规模运作,聚集人气,从而创造卖点。这种组合运作模式比较适合目前XX集团的优势特点。在近期内重视发展这种业务模式,降低成本、回避房地产波动风险、提高竞争力。需要注意的是,在组合业务发展模式中,要避免自身的弱项,通过资源整合,加快开发周期,降低风险。总的来说,组合开发模式中,主要通过规模获得经济性收益,以回避项目风险为主要考虑因素,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争取增值收益。

2. 房地产业务发展的地域选择

房地产业务发展的地域选择中,应避免过热的城市区域。并尽量选择在浙江、上海和江苏等经济比较发达、市场特点比较相似的区域。

由于房地产项目资源的偶然性,以及公司在房地产业务方面的经验相对缺乏。从谨慎性原则出发,建议不确定具体的开发面积目标。只确定开发的原则、程序、区域,同时对重点区域进行项目筛选。重点要建立内部的项目开发体制,重视合作,争取在较低风险的情况下,进行项目运作。

3. 房地产业务发展能力的核心要素

对于XX集团来说,其房地产业务能力的核心要素来自于几个方面:

l        资源的整合能力:这种能力来源于几个方面,包括一个能够熟练运作的团队、一个良好的品牌、足够资金规模等。

l        项目的判断能力:对项目的判断是项目成功的起点,需要在这个方面加强论证,同时要避免在房地产市场快速上升阶段所养成的思维定式。

l        过程的控制能力:在项目开发过程中,要重视时间、进度和成本的控制。

4. 房地产项目的风险控制

由于XX房产的开发定位都是比较大的楼盘,所以风险管理非常重要。为了降低风险,需要在建立一套控制体系。其中包括项目的筛选流程、内部评估流程、风险预估机制等。要强调集团层面对房地产项目投资决策的深入参与。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要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及时将项目进展和市场变化,反馈到房地产公司和集团公司层面,及时应对变化。

要对同行企业的情况、市场的情况积极收集、及时分析,并汇报到房地产公司和集团公司层面。

5. 房地产业务的经营特色

从价值提供的角度来说,XX集团的房产主要是定位在中产阶级、具有一定品位、配套齐全、价格适中的市场区间。

从经营特色的角度来说,资源整合的广度和深度的体现、项目管理体制的规范、成规模开发、带动区域人气等。

从企业形象的角度来说,主要是较强实力、诚信经营、互惠共赢、便于沟通的特点。

从服务特点来说,则主要是XX酒店管理特点的移植,表现为细致、周到、亲切的特点。

3. 总部管理平台的建设

总部管理平台的建设是XX集团今后5年发展的战略重点,也是XX集团成功完成战略转型的关键。从集团公司定位看,总部机构是以集团整体资本有效运营管理为主要责任,并对下属的业务单元进行管理控制。由于在机构设置中,给予了业务单元一定的责任和权利,所以如何在保持业务单元积极性的同时,加强管理和支持,成为集团总部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在酒店业务方面,集团向酒店管理公司授权经营。总部主要负责资本状态管理和监控,对能力培育活动提供支持,对扩张活动进行决策管理。在房地产业务方面,总部对房地产公司进行管理体制建设的整体支持,对房地产项目代表集团利益进行投资分析、调度配置集团资源等。在相关业务方面,总部主要负责业务分割重组、新业务机会的发现挖掘、各业务单元之间的协调等。

              在具体工作职能中,集团总部要加强财务分析和监控、加强中高层人力资源的整体管理和培育、加强战略方向在日常工作中的落实、加强组织各部门之间的协同运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