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旅游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江西旅游经济发展调查计划书
调查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特别是中国加入WTO这扇“历史之门”的开启,江西经济的发展有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2001年7月,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发展战略,努力使江西省成为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承接基地,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劳务输出基地和沿海地区群众旅游休闲的“后花园”。打造旅游休闲“后花园”品牌,是江西旅游业发展的新战略部署,是对江西旅游整体形象新的提升,也对全省旅游事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是一项极具挑战性和创造性的全新事业。为此,如何认识江西旅游经济现状以及怎样使之发展模式最优化成为业界的当务之急!
调查目的: 了解江西旅游业的发展现状。通过现状进行比较,分析,阐述造成这些现状的主要因素。希望通过我们的调查报告,有关部门能制定出江西旅游业发展的更完善的策略,不断刺激相关行业的发展,以促进江西在中部崛起伟大蓝图的实现。
调查内容:(一)旅游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发展水平
1、旅游业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以及其在整个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的提升。
2、江西旅游业现状与周边各省市现状对比,并对其“盆地”效应进行调查分析。
3、江西省的地理位置即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二)江西旅游发展历程与现状
1、江西旅游业的发展历程,以及其在GDP比重方面的变化。
2、江西客源集散地的现状、特点以及分析。
3、江西旅游交通现状(航空、铁路、公路、水路)。
4、江西旅游客源地调查以及分析。
5、江西旅游商品情况以及景点周围配套设施调查和所带来旅客消费现状分析。
6、江西省旅行社、导游的现状调查和分析。
7、实地调查:八大山人纪念馆、滕王阁等。
调查方法:(一)资料搜集法
目的:获取江西省旅游业的发展历史以及政府对旅游各项政策的变动情况,了解江西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和与周边省市状况的对比。
对象:因特网、省旅游局、省统计局、江西省计委、图书馆等。
内容:
1、旅游业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以及其在整个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的提升.
2、江西旅游业现状与周边各省市现状对比,并对其“盆地”效应进行调查。
3、江西省的区位优势、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4、江西旅游业的发展历史,以及其在GDP比重方面的变化。
5、江西客源集散地的现状、特点以及分析。
6、江西旅游交通(航空、铁路、公路、水路)。
7、江西旅游客源地调查以及分析。
8、江西旅游商品情况以及景点周围配套设施调查和所带来旅客消费现状分析。
9、江西省旅行社、导游的现状调查和分析。
(二)专家访谈法
目的:了解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最新动态和一些比较可行的旅游经济模式和怎样发挥数学在分析中的作用。
对象:杨颖、迟英庆、吴根秀、吕桦、叶莹、田勇、周燕彬、袁志刚、李志华等。
内容:
1、旅游业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以及其在整个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的提升。
2、江西省的区位优势、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3、江西旅游交通(航空、铁路、公路、水路)
4、江西旅游业的发展历史,以及其在GDP比重方面的变化。
5、经济学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6、获取最新的关于旅游业的原始数据和部分统计数据。
(三)实地调查法
目的:获取最原始的旅游业资料,增强调查反映现状的真实性和指导发展的实用性。
对象:八大山人纪念馆、滕王阁等
内容:
1、旅游商品情况以及景点周围配套设施调查和游客消费现状。
2、了解旅游基层部门对上层机构各个措施的执行情况和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
3、对其有进一步认识,为更好的做个案做准备。
安排事项:(一)时间规划
3月17日:向院里提出申报。
3月18日—3月20日:初步确定调查报告的基本思路。
3月20日—3月22日:找指导老师和人员培训,人员分工。
3月22日—4月4日:基本资料搜集和分类统计
4月4日—4月5日 :主要参考景点的实地调查和分析(八大山人纪念馆、滕王阁等)
4月5日—4月12日:综合分析各种已得资料。
4月12日—4月16日:调查报告成稿以及初步修改。
4月16日—4月20日:初稿交指导老师进一步修改以及定稿。
(二)人员安排
调查人员 | 主要负责 |
刘九生 | 协调、安排全组的工作,数据的搜集和分析以及建模,审稿 |
郭 文 | 参与数据搜集和分析以及建模,统稿、审稿 |
谢招兰 | 旅行社方面资料收集,审稿 |
周 健 | 总体思路的起草、旅游文化构建的调查研究、审稿 |
张 平 | 旅游文化构建的调查研究、审稿 |
(注:以上分工比较粗略,大部分调查以及分析是在全体组员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
第一篇 旅游经济在江西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发展水平
1、旅游业的重要性
20年来,旅游业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导行业,第三产业的重点产业,国际、国内旅游得到飞速发展。
中国接待入境旅游者从1979年的420.4万(其中外国人36.2万)人次,增长到2002年的9791万(其中外国人1343.95万)人次;同期,中国旅游业在世界旅游业中的地位逐步上升。全国接待过夜入境旅游者人数在世界上的排位,1978年为第27位,1990年上升至12位,1995年上升至第8位,1996和1997年保持到第6位,旅游外汇收入1978年排名第41位;1990年上升为第25位,1995年上升到第10位,1997年居世界第8位。1998年,中国接待入境过夜旅游者居世界第6位;旅游外汇收入居世界第7位。1999年,中国接待入境过夜人数超过英国居世界第5位,旅游外汇收入仍排名世界第7位。
进入90年代以来,国内旅游迅猛崛起,出境旅游加速启动,2002年,全国国内旅游达8.78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3878亿元;2002年出境旅游1660.23万人次,其中因公出境654.09万人次,因私出境1006.14万人次。中国已成为亚太地区一个重要的客源产出地。
2002年,中国国内和国际旅游总收入达5566亿元,旅游业增长速度高出国民经济速度的3个多百分点。1998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旅游业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2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从旅游资源大国发展为世界旅游大国。
旅游业的地位,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显得越来越重要的同时,其对江西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不可忽视作用,我们来看以下相关经济指标。
表1 江西国民经济情况
指标名称 | 单位 | 2000年 | 2001年 | 2002年 | |||
绝对数 | 增长% | 绝对数 | 增长% | 绝对数 | 增长% | ||
国内生产总值(GDP) | 亿元 | 2000 | 8 | 2176 | 8.8 | 2450 | 12.59 |
第一产业 | 亿元 | 485 | 6.6 | 506 | 4.1 |
|
|
第二产业 | 亿元 | 695 | 6.6 | 785 | 12.4 |
|
|
第三产业 | 亿元 | 820 | 10.4 | 883 | 8.4 |
|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 亿元 | 570 | 12.6 | 660 | 20.4 | 925 | 40.15 |
基本建设投资 | 亿元 | 194 | 12 | 234.98 | 21.2 | 347.53 | 47.9 |
更新改造投资 | 亿元 | 75 | 8.2 | 103.13 | 37.04 | 133.41 | 29.36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亿元 | 704.9 | 8.4 | 763.34 | 8.3 | 832.71 | 9.1 |
旅游总收入 | 亿元 | 134.6 | 20.95 | 161.39 | 19.9 | 191.06 | 18.38 |
旅游外汇收入 | 万美元 | 6234 | 23.75 | 7030.98 | 12.78 | 7161.77 | 1.86 |
江西省旅游局
图(1) 江西国民经济情况
由表(1)可以发现江西旅游收入的增长快于GDP的增长速度,且分别占2000年,2001年,2002年GDP的6.72%,7.41%,7.95%。2000年占第三产业的16.41%,2001年上升为18.28%。旅游外汇收入2002年比2000年增加了927.77万美元。我们也不难发现旅游业收入占江西省GDP的比重明显上升,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产业地位已经确立。而根据有关研究,在我国,旅游业收入每增加1美元,可使我国GDP增加12美元。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则可带动第三产业相应增加10.7元,旅游外汇收入增加1美元,则外资利用增加5.9美元。这与我省这几年利用外资迅速增长的情况是十分相符合的,可见旅游业的发展对于我省经济的发展贡献是非常的大,不仅仅是对第三产业,还可以带动一系列产业的发展。
2、发展水平
在旅游经济对国民经济作用日益显著时,江西旅游业的发展情况与周边省份相比较,却呈现出“盆地效应”,我们来看相关经济指标。
年份 | 省份 | 国际旅游 | 国内旅游 | 旅游人数 (万人次) | ||
旅游人数 (万人次) | 旅游创汇 (万美元) | 旅游人数 (万人次) | 旅游收入 (亿元) | |||
1999 2000 2001 2002 | 江西 | 13.86 | 5038 | 2094 | 107 | 2107.86 |
江西 | 16.31 | 6234 | 2537.38 | 129.55 | 2553.69 | |
江西 | 19.63 | 7030.98 | 2900.37 | 155.58 | 2920.0 | |
江西 | 24.1 | 7161.77 | 3270 | 185.14 | 3294.1 | |
1999 2000 2001 2002 | 湖北 | 30.54 | 10498 | 4659 | 238 | 4689.54 |
湖北 | 45.08 | 14572 |
| 384 | 45.08 | |
湖北 | 66.78 | 20075 | 6064.0 |
| 6130.78 | |
湖北 | 102.43 | 28391 | 6670.0 |
| 6772.43 | |
1999 2000 2001 2002 | 湖南 | 38.58 | 18545 | 4300 | 105 | 4338.58 |
湖南 | 45.40 | 22078 |
|
| 45.40 | |
湖南 | 50.46 | 27070 | 4960 | 188.13 | 5010.46 | |
湖南 | 56.6 | 31108 | 5700.0 | 220.3 | 5756.6 | |
1999 2000 2001 2002 | 广东 | 876.02 | 327245 | 6033 | 680 | 6909.02 |
广东 | 1198.94 | 411221 |
|
| 1198.94 | |
广东 | 1292.38 | 448351 |
| 1226 | 1292.38 | |
广东 |
| 509100 | 7256.36 | 1012.57 |
| |
1999 2000 2001 2002 | 福建 | 135.60 | 72536 | 2500 | 190 | 2635.6 |
福建 | 161.33 | 89382 |
|
| 161.33 | |
福建 | 163.48 | 94202 | 3322.0 | 267.70 | 3485.45 | |
福建 | 184.82 | 110000 | 3931.0 | 333.33 | 4015.82 | |
1999 2000 2001 2002 | 浙江 | 94.78 | 41008 | 5100 | 375 | 5194.78 |
浙江 | 112.59 | 51397 | 5870 | 430 | 5982.59 | |
浙江 | 146.91 | 69889 | 6895.0 | 529.04 | 7041.91 | |
浙江 | 204.1 | 92763 | 8020.0 | 633.8 | 8224.1 | |
1999 2000 2001 2002 | 安徽 | 25.12 | 6708 | 2664 | 134 | 2689.12 |
安徽 | 31.84 | 8621 |
|
| 31.84 | |
安徽 | 38.09 | 10568 | 3364.0 | 150.13 | 3462.09 | |
安徽 | 45.9 | 12382 | 3884.0 | 174.9 | 3929.9 |
表2 江西与周边省份旅游情况
各省旅游统计公报(网上)
图(2) 江西与周边省分旅游国内游客人数
图(3) 江西与周边省份旅游国外游客人数
从表2和图(2)、(3)看出,江西旅游总收入占全省GDP的比重在2000年、2001年、2002年中分别为6.72%,7.41%和7.95%,旅游经济在国民经济的作用逐年增大,但据表2,江西省1999年国际旅游收入只有湖北的1/2,不足湖南的30%,仅相当于浙江的12.3%,福建的6.9%和广东的1.5%,与安徽相比,亦只有75%,2001年国际旅游收入只有湖北的35%,湖南的26%,广东的1.6%,福建的7.46%,浙江的10.1%,安徽的66.5%;2002年国际旅游收入只有湖北的25.2%,湖南的23%,仅相当于浙江的7.7%,福建的6.5%和广东的1.4%,安徽的57.8%,至于国内旅游收入,99—2002年除与安徽相近外,其余省份均高于江西,使江西在旅游综合效益与周围省区相比存在巨大的落差,整体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与周边省份比较呈现出“盆地效应”。
这一现象的产生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且这种情况似乎有加大的趋势,这除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整个经济背景因素外,导致“盆地效应”的原因,我们认为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江西省现有的交通不发达,没有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尤其是出入能力薄弱;
2、旅游业的相关配套设施不完善;
3、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深度、广度不够,缺乏统一对外的整体形象4、旅游企业规模小,缺乏现代企业理念,如旅行社管理混乱,且在质上、量上都滞后;
5、江西对发展旅游经济整体观念和思维较其他省市相对落后;
6、客源集散地的结构不合理,且交通通达性差。
这些因素我们都将在后文一一说到。
江西历史上堪称“吴头楚尾”的结合部,华夏文明北下南进的走廊。在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中,江西处于中部经济地带的东南端;在我国7个跨省区市的经济区域中,处于“中部五省地区”的东南端,省境北部属于“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苏、沪、浙、闽、粤、台、港、澳,成扇面从江西的东偏北到正南方向展开,其中作为中国经济发展两大引擎的上海和广东及其港澳分别位于江西省的东部和南部。江西省被沿海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所围绕。
此外,我省的森林覆盖率居全国前矛(59.1%),处处青山滴翠,绿水潺潺,自然景观美不胜收,令人留连忘返。而在每一处景观后面,又都蕴藏着赣文化的灿烂光华。江西自古学风鼎盛,人才辈出,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文天祥、陶渊明、黄庭坚、汤显祖……这一串名垂青史的名字,为赣文化的旌旗涂上了亮丽的色彩。
然而,江西省的旅游经济发展情况还是很落后,与这些资源优势很不相称。为此我们本着这一问题,对江西旅游业进行调查分析。
第二篇 江西旅游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
1、发展历程
江西旅游,自古为盛,无数文人墨客游历江西,留下了许多传世名篇。但现代意义上的江西旅游业,则起步于20世纪20年代。1920年,江西省政府在庐山设管理局,管理庐山各山地风景名胜事宜。1935年,与英国驻汉总领事签订《牯岭产业交还江西省政府协定》,收回鸦片战争后租借给英国人作避暑的山地,并由国民政府拨款兴建公园,庐山始出现接待旅游机构,提供各种代办性服务。1939年,日军入侵江西,使刚起步的旅游业遭厄运,直至新中国成立前夕,江西旅游业基础十分薄弱。
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5月,成立了中国国际旅行社南昌分社;1958年,报请国务院批准,南昌、九江(庐山)两城市供自费外宾参加游览。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江西旅游受到干扰。这一时期,由于国内处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干扰下,旅游资源不仅无从开发,反而在“破四旧”中,将一些景点景观破除,如南昌万寿宫不少寺庙的历史文化古迹遭毁坏。
1972年,由于尼克松访华和中日关系改善,海外游客开始增多。1976年10月,“文革”结束,旅游业复苏。从1977年4月起,江西重新开放庐山。随后开放了南昌、景德镇、井冈山,并接待海外游客。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全国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轨道上来,全国人大五届二次会议确定了“大力发展旅游业”的方针。在中共江西省委和江西省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江西旅游业从此走上健康发展道路。
1979年3月,江西省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成立(后改为江西省旅游局),从1980年始,江西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旅游资源普查工作,“八五”期间是江西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八五”期间,江西国际旅游接待实现效益型增长,全省接待海外旅游者人数平均增长6.83%,全省旅游外汇收入年均增长42.95%。由表(3)可知“九五”期间,江西旅游业呈现出持续、快速的发展势头,为新世纪的大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1999年11月,江西省人大审议通过了《江西省旅游业管理条例》。2000年元旦,江西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本省旅游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力争经过5—10年的努力,把旅游业培育发展成为本省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到2005年,争到形成具有较大规模的旅游产业,旅游业总收入占全省GDP比重达6.5%;到2010年,发展成为综合性的大旅游产业,旅游业总收入占全省GDP比重达8%以上,真正成为本省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表3 江西省1992—2000年国际与国内旅游增长趋势
| 国际旅游 | 国内旅游 | ||||||
年份 | 游客数 (人) | 比上年增长(%) | 创汇 (万美元) | 比上年增长(%) | 游客数 (人) | 比上年增长(%) | 创汇 (万美元) | 比上年增长(%) |
1992 | 66881 | 10.4 | 827.7 | 49.4 | 870.0 | 8.8 | 4.4 | 8.8 |
1993 | 57361 | -14.2 | 1163.7 | 40.6 | 930.0 | 6.9 | 4.7 | 6.9 |
1994 | 62802 | 9.5 | 1536.8 | 32.1 | 1000.0 | 7.5 | 5.0 | 7.5 |
1995 | 73591 | 17.2 | 2498.5 | 62.6 | 1120.0 | 12.0 | 6.3 | 26.0 |
1996 | 98978 | 34.5 | 3398.0 | 36.0 | 1308.9 | 16.8 | 47.3 | 6.5- |
1997 | 133443 | 34.8 | 4457.0 | 31.2 | 1613.8 | 23.3 | 75.7 | 59.8 |
1998 | 114930 | -13.9 | 4284.0 | -3.9 | 1619.9 | 0.4 | 78.1 | 3.2 |
1999 | 138643 | 20.6 | 5037.8 | 17.6 | 2094.1 | 29.3 | 107.1 | 37.2 |
2000 | 163000 | 17.6 | 6234.2 | 23.7 | 2537.4 | 21.2 | 129.6 | 20.54 |
资料来源江西省旅游局和中国旅游年鉴
2、现状特征分析
2.1 客源集散地现状分析
表4 江西客源集散地游客接待情况(国际)
各地市 | 2000年 | 2001年 | 2002年 | |||
接待人数 | 创汇 | 接待人数 | 创汇 | 接待人数 | 创汇 | |
(人次) | (万美元) | (人次) | (万美元) | (人次) | (万美元) | |
1南昌 | 37010 | 2913 | 41430 | 2913 | 44840 | 1642.96 |
2九江 | 30765 | 702 | 41866 | 911 | 50239 | 1160.96 |
3赣州 | 37712 | 774 | 45219 | 976 | 49885 | 4193.49 |
4景德镇 | 14807 | 851 | 16085 | 526 | 27511 | 883.86 |
5鹰潭 | 14915 | 238 | 17319 | 444 | 25387 | 493.08 |
6吉安 | 13805 | 383 | 15978 | 452 | 18074 | 481.22 |
7上饶 | 6523 | 278 | 7913 | 321 | 8846 | 367.18 |
8宜春 | 3349 | 176 | 3716 | 200 | 6035 | 243.9 |
9抚州 | 2618 | 205 | 4812 | 230 | 6240 | 292.03 |
10萍乡 | 1241 | 36 | 1556 | 46 | 2495 | 77.74 |
11新余 | 312 | 8 | 443 | 12 | 1343 | 25.4 |
合计 | 163057 | 6564 | 196337 | 7031 | 240895 | 7161.82 |
资料来源江西省旅游局
由表4知,2002年九江接待入境游客占全省比重的20.86%,位居全省榜首,前三位的设区市中,赣州、南昌接待入境游客增幅较大,所占比重分别为20.71%、18.61%。
2.1.1 江西客源集散地现状
图(4) 2002年江西国际游客在赣集散百分图
图(5)2002年江西国内游客在赣集散百分比
由图(4)和(5)可知,我省国内,国际游客主要集中在南昌、九江、赣州、景德镇这四个集散地。其中2002年南昌,九江,赣州,景德镇国际游客占全省国际游客的71.6%,国内游客的55.1%。这与南昌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这四个地区都是全省交通便捷的地区密切相关。也是这些地方旅游资源相对丰富的真实写照。
表5 江西客源集散地游客接待情况(国内)
各地市 | 2000年 | 2001年 | 2002年 | |||
接待人数 | 收入 | 接待人数 | 收入 | 接待人数 | 收入 | |
(万人次) | (亿元) | (万人次) | (亿元) | (万人次) | (亿元) | |
1南昌 | 391 | 22 | 447 | 27.2 | 507.68 | 32.76 |
2九江 | 428 | 26 | 557 | 34 | 601.7 | 37.87 |
3赣州 | 460 | 20 | 494 | 25.5 | 516.57 | 27.86 |
4景德镇 | 99 | 6 | 113 | 6 | 176.4 | 8.7 |
5 鹰潭 | 222 | 12 | 229 | 13 | 250.03 | 15.03 |
6吉安 | 383 | 21.3 | 292 | 14.5 | 310.64 | 16.18 |
7上饶 | 287 | 14 | 290 | 15 | 318.47 | 17.94 |
8宜春 | 133 | 6 | 164 | 7.4 | 201.69 | 9.98 |
9抚州 | 153 | 6 | 150 | 6.5 | 160.4 | 7.04 |
10萍乡 | 54 | 4 | 55 | 2.5 | 120.1 | 6.39 |
11新余 | 93 | 4 | 103 | 4.2 | 105.78 | 5.39 |
合计 | 2703 | 141.3 | 2894 | 155.8 | 3269.56 | 185.14 |
江西省旅游局
从旅游客源云集线路的发展来看,旅客的主要集散地在南昌、九江、赣州等城市,但并没有形成特大的集散地,起领头作用。以南昌——江西省最重要的省内一级客源集散地,全省唯一的大城市为中心的向外辐射的网络旅游线路,在客流方向上主要形成了以南昌为中心的一环牵三线格局:
一、名山名水瓷都游:南昌——九江(庐山)——景德镇——婺源;
二、名山道教文化寻踪游:南昌——鹰潭(龙虎山)——龟峰——上饶(三清山);
三、中华文化研习游:南昌——井冈山——赣州——瑞金。景点以庐山,井冈山两大名山为主,旅客主要停留城市以南昌、九江、鹰潭、吉安、赣州、玉山为中转站,游客以本省的为主(表6),外省集中于周边大、中城市和本省相联的交通线上的城市。
此外,格局也呈动态变化。由表4和表5可知,南昌的游客接待量由1999年占全省的19.2%下降到2002年的18.6%,收汇也由占全省的21.6%下降到18.6%,而其他地市所占比重呈增加的趋势。全省旅游业总体是呈上升趋势的。国际游客2002年比2000年增加了77838人次。同时收汇增加了597.82万美元。国内游客同比增加了566.7万人次,收入增加了43.84亿元。
首先,南昌作为集散地中心,对海外客源集散力有弱化趋势,原因是省内其它旅游区的发展,从南昌旅游区分流了部分客源,省内各旅游区的基础设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巩固和加强;其次是交通网络重组,改变了旅游线路。目前江西省以铁路、公路、航空和水运为主体的立体交通网络初步形成一些重要的交通枢纽初具雏形。(见下表)
表6 主要年份运输线路长度
指标 | 铁路营业里程 | 中央铁路 | 地方铁路 | 公路通车里程 | 等级公路 | 高速公路 | 一级公路 | 二级公路 | 三级公路 | 等外公路 | 内河通航里程 | 等级航道 | 等外航道 |
2000年 | 2260 | 2197 | 63 | 60292 | 34999 | 421 | 314 | 6471 | 5581 | 25293 | 5537 | 2343 | 3194 |
2001年 | 2262 | 2201 | 61 | 60314 | 35093 | 421 | 314 | 6471 | 5590 | 25221 | 5537 | 2234 | 3303 |
原始数据来自江西省交通厅
1、航空
江西现有南昌昌北机场(国际),景德镇罗家机场,九江十里铺机场,九江马回岭机场、赣州黄金机场和泰和机场等。
2、铁路
江西至2001年有铁路营业里程2262km,铁路货物年周转量491.03亿吨公里,铁路旅客周转量196.17亿人公里,解放前江西就已建好浙赣线和南浔线;解放后南昌赣江铁路大桥建成将前两条干线联接,还新建了鹰厦铁路,皖赣铁路和京九铁路3条干线及向(塘)乐(安),张(家山)(上)塘,分(宜)文(竹),上(高)新(余)等支线,以及浙赣铁路部分复线工程,基本构成“一横两纵”铁路骨架。“一横”为浙赣铁路,“两纵”为皖赣一鹰厦铁路,京九铁路,基本上使省域90%以上的风景名胜区或旅游景点在其服务覆盖面中,旅游通达性大大增强。
3、公路 (见图6)
图(6)
公路交通是江西旅游短、中途,乃至长途交通的一支重要力量,目前,江西境内有105,206,316,319,320,323六条国道,构成我省“一斜两纵三横”的公路主骨架网络。先后完成昌樟高速,胡傅高速、昌抚公路,昌厦一级公路及湖口大桥等重点工程建设任务,新改建国省道公路4000公里,建成县乡公路油路,水泥路5668.6公里,使我省公路通达能力、技术等级发生了较大变化,基本形成了以昌九高速——昌樟高速,105国道、320国道为大十字主轴,辐射东西的公路交通运输网络。目前正在新建的上瑞高速江西段和赣粤高速江西段,以及已建成的梨温高速将极大的改善江西的出入能力。另外,江西省积极与湖北、安徽、浙江、上海等省市共同打造国家级旅游线路:武汉或南昌——庐山——景德镇——婺源——黄山——千岛湖——杭州——上海的“长江沿线精华之旅”而九江直通香港九龙的旅游列车有望在今年开通;10条总里程为630公里的景区旅游公路的建成和“天”字型高速公路主骨架的贯通,将极大地提高我省旅游的“可进入性”。值得关注的是各等级公路结构不合理,尤其是高等级公路的缺乏。(见表6)
4、水路
江西省境内有赣、抚、信、饶、修等5大河流,其中内河航运以赣江为主,汇集鄱阳湖后注入长江,初步形成干支直达,江海联运的航道网和南昌、九江、赣州等港口主枢纽。水上旅游交通从赣州由南向北顺流而下,自鄱阳湖出口驰向长江诸口岸,上接武汉、重庆,下通南京、上海,并可与日本、东南亚及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通航。
目前江西省主要旅游通航的水道有:
(1)长江。省域自瑞昌码头至彭泽马当,133km,途经九江、湖口,可常年通航3000~5000吨级船舶,洪水期可通万吨级海轮(因南京长江大桥而不能航行);
(2)赣江。主干流航线长600km,从南向北途经于都、赣州、泰和、吉安、樟树、新建、南昌,至永修吴城镇入鄱阳湖,是江西省一条重要的纵向旅游水上干线,历史上系南北大通道;
(3)信江。源于怀玉山,自东向西流经玉山、上饶、弋阳、贵溪、鹰潭、波阳等县市,主干流航线328km,仅次于赣江,是江西省一条重要的横向旅游水上干线;
(4)抚河。源于武夷山区,流经广昌、南丰、南城、抚州、临川、南昌等县市,主干流航线250km;
(5)鄱阳湖。湖内最大水深23.7m,平均水深7.6m,湖口、都昌、星子、吴城镇均可通航,可游览石钟山、大孤山、小孤山等主要湖滨景点,冬季在吴城镇观赏候鸟。
主要内河旅游航线有:
南昌港出发,乘快艇“井冈山号”游船(有180客位、250客位、300客位3类客轮)、“滕王阁号”160豪华客位客轮,往新建、吴城、星子、九江、湖口等县市,至梅岭、鄱阳湖候鸟保护区、浔阳楼、琵琶亭、石钟山、鞋山、小孤山、龙宫洞等景区游览;
九江港出发,已开辟的旅游航线有:汉口——九江;岳阳——九江;上海——九江;芜湖——九江;南京——九江——重庆(外宾专用);九江——安庆;九江——湖口、龙宫洞、鄱阳湖等旅游景点不定期旅游航线;长江客运班轮浔汉线、浔宁线、宜宁线、汉申线、渝申线等每日经停九江。
2.1.2 客源集散地特点
1、与城镇体系对应
客源集散地的空间分布与城镇体系格局相对应,江西城镇布局不平衡,体现为以一个特大城市——南昌市为“中心”,连接着一批小城市,在特大城市与小城市之间没有“过渡层”,即无人口在50万——100万的大城市。受之影响,南昌市一直是江西唯一的一级客源集散地,缺乏“亚一级”集散地,二级旅游区之间处于相互隔离的状态。且集散地大都分布在铁路交通线上。客源集散地随客源市场的变化而移动,一是随客源市场结构的变化而转移,江西省主体客源市场呈省外客源比重逐步增大的态势,省内与省外客源旅游需求的差异,导致两类客源对旅游目的地取向的不同,二是随着客源市场规模的增加和心理需求的变化,需要增设与之相匹配的旅游目的地。
2、功能混合不清
旅游集散地的主要功能是为旅游者提供食、住、行、游、食、购、娱服务;而旅游景区是旅游者旅游需求的中心目标,其核心功能是满足旅游者的精神享受、旅游集散地是旅游者在客源地到旅游景区之间或两个旅游景区之间移动的“中转点”,起到桥梁作用,旅游景区是旅游者的最终目标,说明旅游集散地是因旅游存在而存在的,因两者功能各异,除度假旅游景区等客源滞留型景区外,在地域上旅游集散地与景区应分开布局,尤其是观光型景区应严格按照旅游者的精神享受需求设计和建造。客源集散地与景区的功能混淆,吃、住、购等设施建在景区内,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旅游资源,造成巨大的投资浪费,这种现象,在省内许多景区都存在。
2.2 客源地现状分析
由下表知,我省客源省内占了绝大部分,其次是周边一些省的游客和海外游客,2002年我省国内旅游最大的客源市场仍是广东,浙江,比重为17%和11.3%,其次为上海、湖南、福建、市场比重分别为8.9%、8.8%、7.9%
表7 2002年江西国内主要客源地组成
省份 | 百分比(%) | 省份 | 百分比(%) | 省份 | 百分比(%) |
北京 | 5.3 | 湖北 | 7.7 | 江苏 | 7.8 |
广东 | 17 | 上海 | 8.9 | 福建 | 7.9 |
浙江 | 11.3 | 湖南 | 8.8 | 安徽 | 2.8 |
山东 | 3.4 | 河南 | 2.8 | 河北 | 2.3 |
四川 | 1.8 | 广西 | 1.6 | 山西 | 0.9 |
江西省旅游局
而2002年,我省接待海外客24.09万人,比去年增加22.69%,净增4.46万人,创汇数由去年的全国28位上升到26位,其中外国人6.57万人,比去年增长18.36%,香港同胞7.72万人,比去年增加4.28%,澳门同胞2.86万人,比去年增加17.28%,台湾同胞6.94万人,比去年增加63.12%。而外国人市场份额由2001年的28.26%下降到2oo2年的27.36%。在外国人市场方面,美国、日本是这几年来江西的重点客源市场,2002年分别位于我省海外客源市场的第一、第二位,新加坡来赣市场增长速度最快,来赣人数0.5万人,增幅达133.42%,欧洲2002年来赣游客中,德国游客数增长最快,增幅达110%。且游客来源主要集中在港澳、日本、台湾、美国、新加坡(见表7和图7)。这一现状与我省的交通现状是相符的。即江西与周边省份都有铁路相连,而在国际航线上江西省只有到香港的航班,国外游客尤其是台湾地区的人入境大都要从香港转航班。
表8 江西海外游客来赣情况 (人次)
地区 | 2000年 | 2001年 | 2002年 | 总和 |
1 港澳 | 69375 | 99500 | 105800 | 274675 |
2 台湾 | 38271 | 42500 | 69400 | 150171 |
3 新加坡 | 2018 | 2166 | 5056 | 9240 |
4 美国 | 11997 | 10976 | 11814 | 34787 |
5 日本 | 12282 | 10484 | 10484 | 33250 |
6 德国 | 3080 | 1938 | 4070 | 9088 |
7 韩国 | 1183 | 2731 | 3318 | 7232 |
8 澳大利亚 | 640 | 895 | 2833 | 4368 |
9 马来西亚 | 1256 | 1114 | 2050 | 4420 |
10 意大利 |
| 486 | 1394 | 1880 |
11 加拿大 | 1069 | 1105 | 1251 | 3425 |
12 法国 | 1212 | 831 | 1150 | 3193 |
13俄罗斯 |
| 622 | 830 | 1452 |
14 泰国 | 2559 | 997 | 781 | 4337 |
江西省旅游局
图(7)江西国际游客来赣直方图
境外游客在赣分布也很不均衡,主要集中在旅游资源较丰富,基础设施较完善的旅游区。其中2002年九江在全省接待海外游客中所占比例为20.86%,居全省榜首,前三位地市中、赣州、南昌的海外游客所占比例也较高,分别为20.71%,18.61%。而其它地市则所占分额很少,这也和我省游客集散地现状相符(见表8)。即江西的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九江、赣州、南昌这些地区,并且这些地区设施较完善,交通通达性较好。
图(8)2002年江西各地市接待海外游客饼状图
表9 2002年江西各地市接待海外游客
地市 | 2002年 (人次) | 同比增长 (%) | 地市 | 2002年 (人次) | 同比增长 (%) |
1九江 | 50239 | 19.99 | 7上饶 | 8846 | 11.79 |
2赣州 | 49885 | 10.32 | 8抚州 | 6240 | 29.67 |
3南昌 | 44840 | 8.32 | 9宜春 | 6035 | 62.4 |
4景德镇 | 27511 | 71.03 | 10萍乡 | 2495 | 60.35 |
5鹰潭 | 25387 | 46.58 | 11新余 | 1343 |
|
6吉安 | 18074 | 13.12 |
|
|
|
江西省旅游局
由以上分析我们知道,江西是一个国内游客主导的旅游市场,江西的国际游客量偏少,远落后于周边省份,客源地范围也比较狭窄。故江西客源市场结构可以概括为:国内游客为主,境外游客为辅,而国内游客又以省内为主,省外为辅。这样的客源结构,致使江西的整体对外旅游形象不突出。造成这一现状的的原因主要有这么些方面:首先,宣传力度不够。这使得江西的旅游产品知名度不高;其次是交通问题。江西目前仅有南昌——香港这一出境航空线,这势必会影响来赣人数和旅游收入。我们知道,旅游业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推动力,主要表现在平衡国际收支、货币回笼、促进内需、增加就业等方面。而根据江西经济欠发达的特点,要求旅游业发挥更大的作用应是“经济注入式”,即吸纳省外资金发展经济以缩小与其他省份的差距。而内向型客源市场结构呈现表面接待量大,发挥的经济效能却相对较低。为此,江西应注重省外、境外客源市场的拓展。
2.3 游客消费现状分析
表10 江西旅游接待与收入
| 99年 | 2000年 | 2001年 |
国内游客(万人次) 系列1 | 2094.13 | 2537.38 | 2900.37 |
国内旅游收入(亿元) 系列2 | 107.11 | 130 | 155.58 |
国内旅游收入增长(%) | 37.18% | 21.08% | 14.3% |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万美元)系列3 | 5037.76 | 6234 | 7030.95 |
国际旅游外汇增长(%) | 17.59% | 23.75% | 12.78% |
全省旅游业总收入(亿元) 系列4 | 111.24 | 134.6 | 161.39 |
全省旅游业总收入增长(%) | 36.26% | 20.59% | 19.9% |
全省入境游客总数(万人次)系列5 | 13.87 | 16.3 | 19.63 |
全省入境游客总数增长(%) | 20.63% | 17.61% | 20.4% |
国家旅游局发布(网上)
图(9)江西旅游接待与收入
由上图和表10可知,全省旅游业总收入呈逐年递增的势头,且旅游收入增长快于游客量的增长。促使其增长的原因,除了旅游业整体发展加快外,更重要的是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结构的逐渐改善,非基本消费的比重在加大。基本消费中的交通费用支出比重呈下降趋势。这由近几年江西加大发展旅游业的力度是分不开的,在旅游商品开发上也加大了力度,并初具规模。出现了诸如井冈山、景德镇、南昌滕王阁等旅游城市和景区兴起的旅游购物一条街。
下面我们来看以下游客的消费构成相关经济指标:
表11 江西游客消费构成(国际)
项目 | 2000年 | 2001年 | 2002年 | |||
收汇 (万美元) | 收汇 (%) | 收汇 (万美元) | 收汇 (%) | 收汇 (万美元) | 收汇 (%) | |
长途交通 | 1789 | 28.7 | 1933.52 | 27.5 | 2255.90 | 31.5 |
民航 | 1088 | 17.4 | 1272.61 | 18.1 | 1117.21 | 15.6 |
铁路 | 294 | 4.7 | 203.9 | 2.9 | 186.20 | 2.6 |
汽车 | 300 | 4.8 | 147.65 | 2.1 | 343.76 | 4.8 |
轮船 | 107 | 1.7 | 309.36 | 4.4 | 608.74 | 8.5 |
游览 | 269 | 4.3 | 302.33 | 4.3 | 343.76 | 4.8 |
住宿 | 854 | 13.7 | 907 | 12.9 | 909.52 | 12.7 |
餐饮 | 548 | 8.8 | 625.76 | 8.9 | 537.12 | 7.5 |
娱乐 | 339 | 5.4 | 590.76 | 8.4 | 401.05 | 5.6 |
购物 | 1246 | 20.1 | 1307.76 | 18.6 | 1195.99 | 16.7 |
邮电通讯 | 295 | 4.7 | 323.43 | 4.6 | 236.33 | 3.3 |
市内交通 | 185 | 3 | 217.96 | 3.1 | 279.30 | 3.9 |
其它 | 708 | 11.4 | 822.62 | 11.7 | 1002.62 | 14 |
总计 | 6233 | 100 | 7031.14 | 100 | 7161.59 | 100 |
江西省旅游局
表12 江西游客消费构成(国内)
项目 | 2000年 | 2001年 | 2002年 | |||
收入 (亿元) | 收入 (%) | 收入 (亿元) | 收入 (%) | 收入 (亿元) | 收入 (%) | |
长途交通 | 18.6 | 14.37 | 22.87 | 14.7 | 27.771 | 15 |
民航 | 3.9 | 3.01 | 6.69 | 4.3 | 8.7 | 4.7 |
铁路 | 10.4 | 8.03 | 11.2 | 7.2 | 13.86 | 7.5 |
汽车 | 3.8 | 2.94 | 4.67 | 3 | 4.999 | 2.7 |
轮船 | 0.5 | 0.39 | 0.31 | 0.2 | 0.185 | 0.1 |
游览 | 11 | 8.50 | 15.25 | 9.8 | 16.85 | 9.1 |
住宿 | 32.6 | 25.20 | 37.03 | 23.8 | 43.88 | 23.7 |
餐饮 | 25.2 | 19.47 | 29.4 | 18.9 | 32.03 | 17.3 |
娱乐 | 8 | 6.18 | 9.18 | 5.9 | 12.22 | 6.6 |
购物 | 21 | 16.23 | 25.36 | 16.3 | 34.44 | 18.6 |
邮电通讯 | 2 | 1.55 | 1.87 | 1.2 | 2.59 | 1.4 |
市内交通 | 3 | 2.32 | 4.36 | 2.8 | 5.18 | 2.8 |
其它 | 8 | 6.18 | 10.27 | 6.6 | 10.18 | 5.5 |
总计 | 129.4 | 100 | 155.59 | 100 | 185.114 | 100 |
江西省旅游局
从表11、表12可以看出,影响江西省旅游业收入的主要因素是长途交通、住宿、餐饮和购物。但,不管是国际游客还是国内游客,他们的交通费用在整个消费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国际和国内游客的住宿、餐饮、交通基本消费支出则分别占总花费的51.2%、59.1%,购物等非基本支出分别占48.8%与40.9%。造成娱乐,购物等非基本消费偏少的主要原因是游客在赣的停留时间过短。江西的旅游商品吸引能力仍然不强。在旅游商品开发上仍然处于原始人文自然开发的基础上。
2.3.1 江西旅游商品情况
1、旅游商品资源
江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旅游商品潜在资源异常丰富,而且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赋予其丰富的旅游商品潜力。鉴于旅游商品开发在江西省旅游开发中目前是最为薄弱的环节,摸清家底,认清形势,发挥优势,在旅游商品开发过程中深入挖掘,带动旅游业和相关产业的开发显得十分重要,据国家旅游局对十大旅游商品抽样调查,外国游客最感兴趣的是有地方特色旅游纪念品(如工艺品)、食品(如茶叶)、服装(如丝绸)占1/3。其次是中成药保健品(占20.5%)和陶瓷(占23.5%)。19.7%的游客对文物复制品(如字画)也有浓厚兴趣。香港游客42.7%选择茶叶,澳门游客选择工艺品、茶叶的占38%。台湾游客最感兴趣的是工艺品,其次是食品和服装。
入境游客对山水风光感兴趣的达52.5%,对文物古迹感兴趣的占44%,民俗风情34.4%,饮食烹调31.9%,文化艺术24.5%,购物26.3%。我省的主要旅游商品优势(见表13)。
表13 江西省旅游商品潜在资源
类型 | 潜在旅游商品 |
工艺品 | 景德镇瓷器、南昌徽雕、南昌瓷牌画像、安义帽扇、婺墨、龙尾砚、河口竹艺、会昌藤器、金溪玛瑙、李渡毛笔、宜春脱胎漆器、新余丝绒画、萍乡纸掌画、吉安樟木箱、遂川黑折扇、余江木雕、广丰草编、庐山竹丝画帘、德安玉雕、井冈山竹雕、根雕 |
土特名产 | 南昌珍珠、樟树双竹粘、万年贡米、婺源荷包鲤鱼、乐平花猪、赣州松香、兴国灰鹅、泰和乌鸡、崇仁、麻鸡、万载三黄鸡、南城五黑鸡、上饶白耳鸡、景德镇板鸡、大余羽绒被、万载夏布、萍乡烟花爆竹、新余苎麻、永丰菊花石、峡江鲥鱼、井冈竹荪、红米、余江红石、水晶、庐山三石、江西鲟鱼、鄱阳湖银鱼、信丰烤烟、广昌晒烟 |
名酒 名茶 | 南昌大曲酒、临川贡酒、潭花酒、赣酒、李渡高粱酒、安义蜂蜜酒、樟树四特酒、清华婺酒、珍珠液酒、赣州陈年伏酒、金南金樱酒、南城麻姑酒、中华杜仲酒、吉安堆花酒、胡卓人蕲蛇药酒、上清酒、三清猴头酒、九江陈年封缸酒、彭泽浮红茶、婺源大鄣茶、宁都小布岩茶、修水宁红茶、井冈翠绿茶、遂川狗牯脑茶、饮绿茶、庐山云雾茶、安远九龙茶、景德镇德宇活茶 |
风味 小吃 | 南昌石头街麻花、肉类罐头、兴国牛皮糖薯干、南安板鸭、南康辣酱、赣州蜜饯、信丰豆腐皮、丰城豆腐乳、萍乡花果糕、新余葱油饼干、吉安薄酥饼、峡江米粉、安福火腿、贵溪灯心糕、饶州牛皮糖、弋阳米果、九江桂花茶饼、九江桂花酥糖、吴城大板黑瓜子 |
黑色保健品 | 南昌葡萄豆豉、樟树中草药、修水白术、新干枳壳、吉水荆芥、万安茯苓、井冈天麻、杜仲、黄柏、厚扑、吉安车前子、浔阳五香豆豉、都昌蔓荆子 |
绿色保健品 | 三湖红桔、安义枇杷、靖安板栗、江湾雪梨、香菇、竹笋、赣南蜜瓜、会昌荸荠、南康柚子、南丰蜜桔、广昌通芯白莲、万载百合、奉新猕猴桃、遂川金橘、万年珍珠、上饶早梨 |
江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可见,全省旅游商品开发的主要优势在工艺品,名酒名茶和绿色保健食品上,从已开发的旅游商品来看,工艺品中的景德镇陶瓷具有全国性品牌效应,在国际市场上也有一定影响,余江木雕,宜春脱胎漆器等,虽早已名声在外,但并非以旅游商品为主要销售渠道,在旅游业中的影响和贡献没有充分展现。土特产中的水果,万年贡米,兴国的灰鹅,泰和的乌鸡及南昌的珍珠等旅游商品资源赋存都较好,但产品没能很好地指向旅游市场,与旅游结合起来,故竞争力较差,名烟名酒名茶各地遍地开花,除大鄣茶、德宇活茶外,多缺乏品牌效应,促旅游发展作用甚微。绿色保健品和黑色保健品优势突出,不少是国内外独一无二的旅游商品,但开发有限,规模效应没有显现,未来发展潜力很大。这些旅游商品潜在资源落实到具体旅游区域空间布局上,主要以南昌、庐山、景德镇、井冈山等地为主,旅游商品开发初具规模,能和整个旅游区旅游业的发展融为一体,虽然产品以文化渊源为凭借经过细致的深加工,具有较高的附加值。但产品具有很大的机械性,致使产品辐射面不广,且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导致产品的感染力不是很强。而其他地区旅游商品开发或处于初级阶段或处于自然状态。造成江西旅游商品发展水平滞后的根本原因是对旅游商品开发、生产、销售认识不够,缺乏管理手段,重视和发展不够。
2、开发现状
江西省旅游商品开发起点低,发展快,但在旅游总收入中,比重依然相对较低。以2001年为例,国际旅游总收入7030.98万美元,其中购物1307.76万美元,仅占18.6%,国内旅游总收入155.58亿元,其中购物25.36亿元,仅占16.3%。
(1)旅游商品初具规模
近几年,社会上大商场,旅游商品专业店,精品店迅速增加,井冈山、景德镇、南昌滕王阁等旅游城市和景区兴起旅游购物一条街。旅游商品销售创汇总收入直线上升,其在旅游总收入中的比重有所增加。
(2)旅游商品特色与品牌效应显现
历史悠久的景德镇瓷器,早在北宋年间就已闻名天下,宜春脱胎漆器20世纪初就曾获南洋赛会一等奖。70年代崛起的余江木雕,也享有“天下雕刻第一家”的声誉,江西物产丰饶,所产万年贡米,樟树中药材,南丰蜜桔、广昌白莲、泰和乌鸡、庐山云雾茶、婺源大鄣茶、德雨集团系列有机食品等土特产品,久负盛名享誉中外。还有一些特色名点名菜,尤为旅游者喜爱,从目前开发来看,绿色有机保健食品正在成为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新兴产业,品牌效应的实现,将与旅游业共荣。
2.3.2 景区(点)周围的配套设施
据了解,去年,国家旅游局有意将今年的海峡两岸旅游同业联谊会放在我省召开。明知该会开一次就炒热一个城市,但江西还是不敢接这诱人的“绣球”。因为我省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五星级宾馆,四星级数量也偏低(见下表)。按照旅游发达国家和城市的经验,四五星级饭店,低星级饭店,普通旅馆的比例以10%:30%:60%为宜,而江西省星级饭店数量比例为0.4%:6.4%:93.2%,显得头小腰细脚过大。此外,江西没有一个大型国际会议场所。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江西的旅游形象。
表14 2000年江西省旅游星级饭店构成
星级 | 南昌市 | 九江市 | 赣州市 | 吉安市 | 景德镇市 | 鹰潭市 | 宜春市 | 上饶市 | 临川市 | 新余市 | 萍乡市 | 合计 |
四星 | 2 | 1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3 |
三星 | 13 | 9 | 5 | 5 | 1 | 1 | 1 | 3 | 2 | 2 | 1 | 43 |
二星 | 12 | 11 | 9 | 18 | 7 | 7 | 8 | 7 | 1 | 3 | 3 | 86 |
一星 | 0 | 1 | 2 | 0 | 0 | 0 | 0 | 0 | 5 | 0 | 1 | 9 |
合计 | 27 | 22 | 16 | 23 | 8 | 8 | 9 | 10 | 8 | 5 | 5 | 141 |
江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3.3景区(点)自身的文化底蕴及旅游景区(点)的主要特征
江西省旅游资源分布广、种类多。根据江西旅游资源分布情况和交通条件,江西省将在全省建立“四山(庐山、井冈山、龙虎山、三清山)、三城(景德镇、南昌、赣州)”旅游区和赣东、赣西游览区,逐步形成以京九铁路、浙赣铁路为主要依托的北部环形旅游线和南部环形旅游线的旅游业发展总体布局。
表15 旅游区主要特征
旅游地区 | 范围 | 主要旅游地 | 旅游交通 | 旅游形象 |
庐 山 旅游区 | 九江、南昌为主要集散地 | 庐山山上、山南、浔阳区、沙河、共青城、湖口、都昌、老爷庙、鼓泽龙宫洞、吴城侯鸟保护区、云居山、柘林湖、瑞昌秦山 | 具有昌北国际机场和九江机场,有昌九、九景、昌樟高速,还有京九、浙赣、铜九铁路,长江、鄱阳湖水路 | 鄱阳湖生态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庐山 |
井冈山 旅游区 | 吉安泰和为集散地 | 井冈山、宁冈、吉安、永丰、峡江玉笥山、遂川、白九仙、宋江、莲花玉壶山 | 京九线、昌泰高速、正在新建的井冈山机场 | “红色摇篮” 红绿相映 |
龙虎山 旅游区 | 鹰潭为集散地 | 龙虎山、龟峰、贵溪、余江、万年仙人洞 | 鹰厦、浙赣、皖赣梨温高速、320国道 | 道教文化与秀美山色,道教徒朝圣与博览中心 |
三清山 旅游区 | 上饶为集散地 | 三清山、铅山、广丰、上饶 | 浙赣线与320国道 | 高山奇峰与道教遗存的山岳旅游区 |
景德镇 旅游区 | 景德镇为主要集散地 | 景德镇婺源、浮梁乐平 | 二级机场、浙赣线、皖、赣、九景高速、206国道 | “瓷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
南 昌 旅游区 | 南昌为主要集散地 | 南昌市区、梅岭象山、靖安三爪仑、奉新萝卜潭、高安、樟树 | 昌北机场、京九浙赣、昌樟高速、昌九、320、105国道 | 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英雄城,历史文化名城 |
赣 州 旅游区 | 赣州集散地 | 章贡区、大余梅关古驿道、上犹陡水湖、崇义聂都溶洞群、安远三百山、龙南武当山寺、瑞金、兴国、宁都翠微峰、会昌汉仙岩 | 二级机场 京九线 323、105、319、206国道 | “宋城“、红色故都、客家文化,集绿色与古色于一体 |
赣 东 旅游区 | 抚州为集散地 | 南城麻姑山、南丰桔乡、广昌莲乡、乐安流坑古村、金溪疏山寺、宜黄曹山 | 昌厦、316国道 | “才子之乡”的美誉和流坑古村文化 |
赣 西 旅游区 | 新余、宜春、萍乡为集散地 | 新余仙女湖、宜春体育中心、明月山温汤温泉、宜丰洞山、万载竹山洞、萍乡安源、武功山、杨岐山、孽龙洞、修水南崖、清水岩 | 浙赣线、 320国道 | 自然生态、山水森林风光、革命历史文化和佛教文化特色。 |
从上表可以看到,江西各旅游区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景区(点)内虽有深厚的文化气息,但是许多景区还处于原始的人文自然开发的基础上,致使经济效益却并不乐观。
以八大山人纪念馆为例,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但经营现状并不好。
1、历史文化内涵
八大山人纪念馆坐落在历史悠久,风景优美的青云谱内。相传二千五百多年前,周灵王之子王子晋到此开基炼丹。西汉末年,南昌尉梅福曾弃官隐吊于此,后人建“梅仙祠”祀之。东晋年间许逊治水至此,始倡道教“净明派”,并建“太极观”。唐大和五年易名“太乙观”。宋至和二年后易名“天宁观”。至清顺治十八年始定名“青云圃”,后易“圃”为“谱”。谱内屋宇布局以关帝殿,吕祖殿,许祖殿为主体,三殿逐次递进,曲廓相通,甚是幽雅。
八大山人是我国明末清初的杰出画家。生于明天启六年,卒于清康熙四十年(公元1626——1705年),享年八十岁。他姓朱名耷,僧名个山,别号八大山人,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权的九世孙。明亡后,他抱着对清王朝不屈的态度出家为僧。后还俗,自筑陋室“寤歌草堂”于南昌成郊,孤寂贫寒地度过了晚年。八大山人在艺术上有独特的建树。他以水墨写意画著称,尤擅长花鸟画,其画面构图缜密,意境空阔;其笔墨清脱纯净,淋漓酣畅;取物造形旨在意象,笔简意赅,形神兼备,体现出其孤傲落寞清空出世的思想感情。其书法善用淡墨秃笔,遒劲流畅。含蓄内敛,圆浑醇厚。其诗文多为幽涩古雅。
2、现状
a.我们去当地调查时,发现那里的设施十分陈旧。比如厕所的卫生太差,且设施不好。此外,里面的讲解员素质不符合八大山人纪念馆的文化蕴涵,且内部管理混乱,无竞争意识。若没有上级介绍信,一般游客无讲解员。
b.游客基本没有参与性。里面的景点的开发基本处于原始状态,很难让游客感受到这一景点文化的震撼性。
c.基本上看不到与该文化底蕴相符的旅游商品,更没有高附加值的旅游产品。
d.周围环境与景点文化气息不符,且当地人很少有这种意识。
e.没有一家比较好的餐饮服务业,也没有相应的休闲娱乐设施。
3、分析
可以看出八大山人的旅游资源的开发还处于一种原始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基础上。其旅游产品仅经过简单粗糙加工,内涵不丰富。这样严重影响其知名度,导致了其产品的市场价格偏低,旅游业经济效益不佳。
旅游产品开发和经营只有体现出清晰的文化特征才能促进旅游消费,实现经济目标。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构建有特色的旅游产品文化是提高我省旅游产品素质和产品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旅游产品的效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项旅游产品所凸现的文化魅力,例如美国迪斯尼乐园虽无很久远的历史文化底蕴,但旅游者能明显地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现代科技和 美国开拓精神相结合的文化内涵。因此,提高旅游产品质量和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如何使文化魅力转换成产品的市场号召力和竞争力的问题。而我省旅游产业至关重要的物质依托就是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人文旅游资源,这是我省旅游产业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如果忽视了旅游产品的历史文化 内涵及其恰当表现,我省旅游产品则会在很大程度上失去竞争优势。
2.4 旅行社现状分析
2002年底,江西省共有379家旅行社,其中国际旅行社22家,国内旅行社357家,并在香港设有旅游股份有限公司。
南昌拥有旅行社111家,国际旅行社13家,国内旅行社98家,分别占全省总量的29.3%、59.1%和27.5%。
在地区分布上,江西省的旅行社主要集中在南昌、九江、吉安、赣州、上饶、鹰潭六个城市,这6个城市的旅行社占全省的84.17%(见下表)。
表16 2002年江西省旅行社分布情况一览表
旅行社类型 | 南昌市 | 九江市 | 景德镇 | 赣州市 | 吉安市 | 鹰潭市 | 宜春市 | 上饶市 | 抚州市 | 新余市 | 萍乡市 | 合计 |
国际社(家) | 13 | 3 | 1 | 2 | 0 | 0 | 0 | 2 | 0 | 0 | 0 | 22 |
国内社(家) | 98 | 75 | 10 | 33 | 46 | 20 | 18 | 29 | 8 | 10 | 10 | 357 |
江西省旅游局
从上表可以看出,江西省旅行社在地区分布上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南昌、九江、赣州、吉安、上饶等五个城市。尤其是国际旅行社,仅南昌就占59.1%,江西省旅行社从数量上来说已初具规模,但就单个旅行社来说,规模都比较小,有的还是夫妻店的形式经营,这样何谈规模效益呢?更不用谈进行危机管理了。而且因为旅游产品的容易复制性,旅行社也就不愿将精力放在产品开发上,都想坐享其成,产品重复利用,没有了个性化、差异化。这样就自然会导致价格战。出现恶性竞争,市场混乱。
另外,虽然现在导游员管理越来越规范,但导游违纪的投诉仍时有发生,所以导游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政府应该加强管理,监督。引领旅行社向网络化经营发展。
第三篇 结论与分析
纵观全文,江西旅游业在最近几年的发展是迅速的,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可以说整个江西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是落后的,与周边省份相比较,明显呈现出“盆地效应”。现根据前两章江西旅游业的现状,对江西旅游业现状进行n元线性回归分析和SWOT战略分析。
1、n元线性回归分析
一、背景
项目
年份 | GDP (亿元)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 基本建设投资 (亿元) | 更新改造投资 (亿元) | 房地产开发投资 (亿元) |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元)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 旅游外汇收入 亿元 | 旅游业总收入 (亿元) |
2000 | 2000 | 570 | 194 | 75 | 38 | 5104 | 704.9 | 5.05 | 134.6 |
2001 | 2176 | 660 | 234.98 | 103.13 | 54.91 | 5506 | 763.34 | 5.81 | 161.39 |
2002 | 2450 | 925 | 347.53 | 133.41 | 95.37 | 6336 | 832.71 | 5.92 | 191.06 |
二、问题阐述
已知2000年、2001年、2002年三年江西省的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基本建设投资、更新改造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旅游外汇收入、旅游总收入的数据如上表。
三、模型假设
1.国内生产总值GDP:x1
2.社会固定资产投资:x2
3.基本建设投资:x3
4.更新改造投资:x4
5.房地产开发投资:x5
6.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x6
7.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7
8.旅游外汇收入: X8
9.旅游总收入:y
四、模型建立
假设该模型是一个线性回归问题,则有:y=aX+b,其中y 为3*1的因变量观察值向量;X为3*8自变量回归阵;a为8*1参数向量;b为3*1随机干扰量。
应用MATLAB软件运行结果得如下:
SUMMARY OUTPUT |
|
|
|
|
|
|
| |
|
|
|
|
|
|
|
|
|
回归统计 |
|
|
|
|
|
|
| |
Multiple R | 1 |
|
|
|
|
|
|
|
R Square | 1 |
|
|
|
|
|
|
|
Adjusted R Square | -1.4E-09 |
|
|
|
|
|
|
|
标准误差 | 4.44E-18 |
|
|
|
|
|
|
|
观测值 | 3 |
|
|
|
|
|
|
|
|
|
|
|
|
|
|
|
|
方差分析 |
|
|
|
|
|
|
|
|
| df | SS | MS | F | Significance F |
|
|
|
回归分析 | 8 | 1595.248 | 199.406 | 1.01E+37 | #NUM! |
|
|
|
残差 | 4.29E+09 | 8.48E-26 | 1.97E-35 |
|
|
|
|
|
总计 | 4.29E+09 | 1595.248 |
|
|
|
|
|
|
|
|
|
|
|
|
|
|
|
| Coefficients | 标准误差 | t Stat | P-value | Lower 95% | Upper 95% | 下限 95.0% | 上限 95.0% |
Intercept | 67.57389 | 0 | 65535 | #NUM! | 67.57389 | 67.57389 | 67.5739 | 67.57389 |
X Variable 1 | -0.07324 | 9.74E-14 | -7.5E+11 | 0 | -0.07324 | -0.07324 | -0.0732 | -0.07324 |
X Variable 2 | 0.013246 | 0 | 65535 | #NUM! | 0.013246 | 0.013246 | 0.01325 | 0.013246 |
X Variable 3 | -0.06254 | 0 | 65535 | #NUM! | -0.06254 | -0.06254 | -0.0625 | -0.06254 |
X Variable 4 | -0.06635 | 0 | 65535 | #NUM! | -0.06635 | -0.06635 | -0.0664 | -0.06635 |
X Variable 5 | 1.170847 | 0 | 65535 | #NUM! | 1.170847 | 1.170847 | 1.17085 | 1.170847 |
X Variable 6 | -80363.6 | 2.17E-06 | -3.7E+10 | 0 | -80363.6 | -80363.6 | -80364 | -80363.6 |
X Variable 7 | 0.085018 | 2.44E-13 | 3.48E+11 | 0 | 0.085018 | 0.085018 | 0.08502 | 0.085018 |
X Variable 8 | 24.30782 | 1.91E-11 | 1.27E+12 | 0 | 24.30782 | 24.30782 | 24.3078 | 24.30782 |
由上述运行结果可知,MultipleR=1,Rsquare=1,所以该模型符合线性问题的条件,且在置信区间内。其线性回归方程为:
y=67.57389+(-0.07324)*x1+0.013246*x2+(-0.06254)*x3+(-0.06635)*x4+1.170847*x5+(-80363.6)*x6+0.085018x7+24.30782x8
从以上线性回归方程的系数可以发现,目前影响江西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基本建设投资、更新改造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这也与江西的现实情况是相符的,在2000年、2001年、2002年江西省对基本建设、更新改造、房地产开发等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基本建设投资2000年比1999年增加12%,2001年比2000年增加21.2%,2002年比2001年增加47.9%;更新改造投资2000年比1999年增加8.2%,2001年比2000年增加37.04%,2002年比2001年增加29.36%;房地产开发投资2001年比2000年增加44.5%,2002年比2001年增加73.7%。这使得江西的旅游交通的通达性得到显著改善。尤其是江西省的出入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同时江西的对外接待能力也得到了提高。通过更新改造,景点基础设施也得到了全面的改善,游客集散地的基础设施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餐饮、住宿行业也有了明显的改善,这和江西为打造成沿海地区旅游休闲的后花园,江西各主要城市面貌发生巨大改变是一致的,同来江西的游客大幅增加,旅游收入大幅增长也是一致的。这也充分说明江西的旅游业还处在初级水平。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对本省的旅游业影响还是微不足道,这主要是受江西整个经济背景的影响,居民可支配收入有限,这也可丛全社会零售总额还不是江西旅游业收入的最主要因素得到认证。根据有关测算,当人均收入达到1000美元以上时才会对旅游业产生重要影响。国外游客对旅游业的影响则是十分的显著,发达地区国内与国际游客比一般为10:1,而江西2002年大约为150:1,这也说明江西的旅游业还是一个内向型发展行业,即以国内游为主导。总的来说江西的旅游业还处在初级水平,要真正使得旅游业成为江西的一个支柱产业,必须是解放思想,改变观念,重视旅游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加强对旅游服务业的管理和引导,加速江西经济的发展,加强和外部的经济联系,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
2、SWOT战略分析
2.1 S(优势)、w(劣势)分析:
S(优势) | W(劣势) |
1)区位优势:江西地处中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中,从江西的东偏北到江西的正南方向,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所在地——上海、广东。 2)生态环境:江西的生态自然环境保持很好,森林覆盖率高达59.1%,拥有全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 3)人文资源:江西拥有全国乃至世界知名历史人物遗迹,如八大山人、陶渊明、汤显祖以及驰名中外的陶瓷文化遗址。 4)农业:建立了不同类别的生态示范区和绿色食品基地(赣南果业生产基地;赣中农业开发实验基地;赣北棉花种植基地 )。 5)商品特色:陶瓷艺术品具有垄断性地位,可以生产出绿色食品、保健品、中草药保健品。 6)开发成本:对旅游资源开发的成本相对比较低(例:劳动力等)。 | 1)交通:整个江西省交通对外衔接性比较弱,缺乏国际性航班,缺少高等级公路。 2)资金投入不足,旅游业配套设施不健全,如缺乏高档宾馆(表15)和景点基础设施薄弱。 3)旅游从业结构不合理,主要靠政府推动(表17)。 4)旅游企业效益低规模小缺乏竞争力,如旅行社行业发展滞后缺乏国际旅行社(表16)。 5)江西客源集散地不合理,在大城市与小城市间无过渡层,且集散地间交通连结能力差。 6)客源市场结构不合理,缺少统一的对外营销策略,市场信息闭塞,且2000年前一直缺少对江西旅游资源的总体规划。 7)整个江西经济发展落后,很难带动商务、会展等活动。 8)大旅游观念为深入人心,影响旅游业的协调发展。 9)旅游生产力结构比例失调。 |
由上表可知,江西拥有发展旅游业的独特优势。虽然目前江西在发展旅游业方面有硬件和软件方面的劣势,但江西完全可以采取适当的战略和政策。发挥其优势,改变其劣势,从而实现江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2.2 O(机会)、T(威胁)
O(机会) | T(威胁) |
1)加入WTO后,对外开放进一步加大,与外部联系进一步紧密; 2)政府已把旅游业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 3)江西正在加紧建设出省高速公路,有望实现八小时经济圈; 4)江西作为东部产业转移的最佳地方,与东部的经济联系将进一步加强。 5)江西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有了更多的钱花在旅游上。 6)塑造江西人的新形象的形象工程和努力把江西建成沿海发达地区的休闲后花园,甚至中国的大花园,世界大花圆定位,将进一步提升江西的整体旅游形象。 7)“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的战略构想,为江西的旅游业发展明确了方向。 | 1) 周边省份也在加大旅游业的发展力度 2)靠近东南亚的广西、云南、贵州等与江西资源相似 2)
3) 旅游开发建设的创新也越来越困难
5)旅游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越来越理性,旅游市场对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6)观念方面,整体思想观念落后,陈旧。 |
表17 江西旅游从业人员单位构成 (万人)
部门 | 合计 | 国有单位 | 城镇集体单位 | 其他单位 |
餐饮业 | 18110 | 9258 | 6223 | 2629 |
旅馆业 | 19299 | 16076 | 1411 | 1812 |
狭义旅游业 | 1161 | 1161 | —— | —— |
娱乐服务业 | 1332 | 404 | —— | 928 |
合计 | 39902 | 26899 | 7634 | 5369 |
江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3 SWOT矩阵整体分析
O
扭转战略 发展战略
W ②区 ①区 S
放弃战略 多角化战略
③区 跟随战略 联盟战略④区
根据SWOT模型:江西旅游业出现“盆地效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江西在这以前一直处在③、④区域内,在这一时期内的特点是,江西的旅游业基本上是处在缓慢的自然发展状态,江西虽有发展旅游的资源优势,但由于思想观念的落后,对旅游业的发展没有足够重视,且江西本身又没有发展旅游业的明确思路和定位,也没有提出发展旅游业的整体战略。从而失去了第一次发展旅游业的良机。
2.近几年江西旅游业虽然发展速度较快,但仍处在一个相对落后的局面,即没有改变“盆地效应”的现状是因为江西最近处在、区域内: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有了市场机会,江西根据自身特点,提出了“绿色家园,红色摇篮”的整体形象,并采取了跟随和扭转战略,使得江西旅游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但由于江西旅游业的基础浅,很难短期内改变现状,故仍处在落后地位。
3.根据江西现状,江西要实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需对旅游业进行整合。旅游业的各价值链:旅行社、旅游景点、酒店、航运等必须确定适合自己的管理中心思想和管理模式。
*旅行社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电子商务。游客可以便捷地了解到旅游食、宿、行、游、购、娱等具体情况;为游客提供个性化的旅游线路设计。
*旅游景点创建旅游文化,使娱乐、文化、购物融为一体。
*旅游相关企业之间应建立虚拟组织(即动态联盟),实现信息共享。
*旅游企业应克服规模小的现状,对旅游企业可进行优化整合,实现规模化、集团化经营。根据这一行业的特点,便于进行危机管理。
由SWOT模型知,江西在战略上应根据自身优势采取发展战略:
1、在旅游资源主题产品开发方面,应注重生态旅游。在战略上可以采用“近邻效应”,克服“屏蔽效应”。在实践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深入挖掘或重新塑造本地特色,以区别于邻近地区;如已在做的鄱阳湖生态游,红色文化游等。实行区域功能分工;进行区域联合与协作以实现“借海出船”(即联盟战略)。例如江西庐山度假观光游与安徽黄山协作连成一线。在相似资源的开发上,并非先发地区的产品占据全部市场。关于先发地区和后发地区的开发、应对即得利益,可以应用产业组织理论中的市场进入博弈论来解释。在对旅游资源产品开发时,值得注意的是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可实行“优化第一代,开发第二代,设计第三代”。应当保护当前开发价值不大、而可能在未来更具开发价值的资源。否则很可能丧失吸引游客的优势。
2、在对客源市场拓展方面:国际市场上上,应重点拓展东南亚、日、韩、港、奥、台地区,把江西的生态、自然 与文化整体形象打造出去,在国内市场上方面:应把市场定位于华东华南地区,真正使江西成为中国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后花园。但以江西现有状况近期应采取优先发展国内旅游战略,尤其是要以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为重点目标市场。就远期发展战略来看,要实现旅游产业的升级,提高旅游市场的消费水平,提升整个江西旅游形象,必需大力吸引国际游客。
3、在市场营销方面:实行系统营销,策划统一的市场营销策略。并且广泛地使用现代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进行营销。以沿海地区的休闲、度假后花园为目标,以绿色、古色、红色、陶瓷、道教文化为主题。把江西的整体旅游形象打造出去。
4、在管理方面:应加大体制改革,理顺关系,进行机制的创新,改变落后 的思想观念,实行逐级管理,综合管理。
5、旅游企业方面:进行优化整合,实现集团化经营。如建立虚拟宾馆集团。
主 要 参 考 文 献
1、王大悟、魏小安主编,《新编旅游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
2、解培元,《企业战略管理》,上海人民出版社。
3、赵鹏主编,《旅游学刊》,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
4、李言敏主编,《旅游科学》,上海旅游高专科学报。
5、孙天义,主编,《人文地理》,。
6、吴文峰 梅毅 编著,《游遍江西五百问》,江西人民出版社。
7、刘振礼 王兵编著,《新编中国旅游地理》, 2001年5月2版南开大学。
8、甘朝有 编著,《旅游心理学》,2001年5月第2版南开大学。
9、江西省旅游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旅游规划研究中心,《江西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年),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 年8月。
10、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1、陈桂明、成红雨、潘伟著,《MATLAB数理统计6·X》,科学出版社。
12、徐俊如、吴文峰主编,《情系旅游生地——江西》,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3、周绍森、尹继东等著,《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方略》,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5月。
14、邵鸿、黄继嘉主编,《旅游业深度开发与发展规划研究》,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6月。
15、林南枝, 陶汉军编著,《旅游经济学》,南开大学出版社。
16、《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
17、晶辰工作室编著,《Excel2000》,电子工业出版社。
18、《建设沿海发达地区旅游休闲“后花园”高层论坛专家发言》、《决策咨询》第11期,江西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2002年2月。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统计》,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年9月版。
20《旅游时报》,2000——2003年上半年各期。
《中国旅游报》,2000——2003年上半年各期。
《旅游市场信息》,2000——2003年上半年各期。
《旅游研究与实践》,2000——2003年上半年各期。
21、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十五”时期江西发展旅游业的构想》、《宏观经济研究》,2001年第1期。
注:资料主要来源--江西省旅游局。
注:本文获第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全国三等奖,全省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