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真人秀节目发展报告_商业计划书免费下载

中国真人秀节目发展报告

 

2000年6月,广东电视台《生存大挑战》节目开播,让中国观众首次领略到了“真人秀”这种全球炙手可热的电视节目的魅力。随后,中央电视台及上海、湖南、四川、贵州、浙江等省级电视台纷纷开办真人秀节目,一试身手。一股 “真人秀”浪潮席卷全国。

 

2005年是国内真人秀快速发展的一年。其中,以“海选”、“全民

娱乐”、“民间造星”为主要特征的“表演选秀类”成为最大赢家。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中央电视台的《梦想中国》和东方卫视的《莱卡我型我秀》都取得了不俗的收视成绩,使真人秀这一电视节目形式,从单纯的节目样态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电视产业。
受《超级女声》产业化成功运营的启示和诱惑,2006年,真人秀节目在中国大行其道,成为最热门的节目形态。野外生存类真人秀节目渐入佳境,表演选秀类真人秀火爆荧屏,职场类真人秀异军突起,婚恋类、旅游类、整容类等各种类型的真人秀节目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

 

通过中国电视人孜孜以求的六年探索,真人秀这个舶来品逐渐走出了早期形式简单克隆的阶段,在中国本土落地生根,并不断创新,形成自己的品牌。

 

本报告将就中国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历程、形态特征、存在问题、未来趋势等问题展开探讨,希望能给广大观众及理论工作者、业界人士一些启迪。

 

一、国内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历程

 

2000年至今,中国节目真人秀发展的过程大体可以划分兴起和发展二个阶段。

 

1.兴起阶段(2000——2004年)

 

国内首个独立制作的真人秀节目《生存大挑战》节目的创意来自于香港亚视与日本电视台联合制作的系列节目《电波少年》的启发。该节目是讲述两位分别来自日本及香港的青年结伴而行,互帮互助,历经几个月的颠簸流浪,战胜了饥饿、寒冷、孤寂、疲惫,完成横越非洲艰苦旅程的故事。1995年,广东电视人看到《电波少年》节目,第一次了解到“真人秀”这种全新的电视节目样式,开始萌生出打造“真人秀节目”的念头。

 

1996年暑假期间,广东电视台在一档以青年为对象的栏目《青春热浪》中推出了“生存大挑战”专题节目。该节目跟踪拍摄了一些大学生在兜里只有五块钱的情况下,从广州到佛山的生存经历。在接受挑战的短短几天内,大学生们凭借自身顽强的毅力,在面包店、大排挡、职业介绍所、汽车服务站毛遂自荐,自谋职业,赚得餐费和住宿费,全面挑战自身的意志与信心,知识面、交际能力、承受能力等等。

 

初次试水成功后,经过4年的反复酝酿、思考和论证,2000年6月18日到12日,广东电视台推出了第一届《生存大挑战》。该节目从全国500多名应征者中挑选出三名互不相识的"挑战者"——湖北籍青年诗人吕岛、新加坡航空公司空姐王樱和北京退伍军人张钧,要求他们每人在6个月的时间里只带一个背囊、一双运动鞋、一些药品及地图、指南针、水壶、帐篷和4000元旅资,完成广西、云南、西藏、新疆、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八省的3、8万公里边境地带的旅途,整个过程历时195天。在活动过程中,贯穿着真人秀节目的原则:制作者制定规则,由普通人参与并全程录制播出,摄制组不能在经济上、交通上提供任何帮助。

 

第一届《生存大挑战》,在国内各地乃至国外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全国媒体的报道铺天盖地,中央电视台的王牌节目《实话实说》曾邀请3名挑战者到现场参加了一期《生存大挑战》专题研讨。

 

尝到了甜头的广东电视人一年后又推出第二届《生存大挑战》。适逢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第二届生存大挑战选择“重走长征路”为挑战路线,即从江西瑞金正式起步,沿着当年中央红军长征行军的路线,翻越五岭、乌蒙山、夹金山、岷山、六盘山等山脉,涉过湘江、乌江、赤水、金沙江、大渡河等河流,最后抵达甘肃会宁的吴起镇。电视台先初选47名选手,先进行野外生存训练,然后在他们中间确定了13男7女挑战者,和另外的两名特邀挑战者。挑战者身上没有一分钱,全程都要徒步,晚上则靠自带帐篷露宿。

 

第二届《生存大挑战》是在美国CBS《幸存者》节目已经传入中国的情况下进行的(《幸存者》于2000年中开播)。第二届《生存大挑战》节目借鉴了美国《幸存者》等经典真人秀节目的手法,引入淘汰机制、竞技游戏设置等真人秀节目元素。比如《幸存者》中有20名选手参加竞赛,《生存大挑战》有20名选手参与集体角逐。再比如《幸存者》采取淘汰方式进行竞赛,《生存大挑战》也通过自然淘汰和社会淘汰两种方式,引发挑战者之间的竞争。

 

《生存大挑战》节目是我国“真人秀”节目的雏形,此后,这类节目在国内被广泛模仿或移植。中央电视台在《龙行天下》基础上推出的《金苹果》,浙江卫视推出的《夺宝奇兵》,贵州电视台在《星期四大挑战》基础上推出《峡谷生存营》,拇指英雄联合央视在《开心辞典》、《幸运52》特别节目的基础上制作《欢乐英雄》等节目纷纷登台亮相。以2003年在贵州召开的中国电视“真人秀”论坛为分界点,前期电视真人秀节目除《完美假期》外,其他节目几乎千篇一律是“野外生存挑战”类的“野外真人秀”,而后期逐渐走向多元化。

 

作为一种新的节目形态,由于国情、文化传统和观众的收视习惯不同,国内的“真人秀”节目引发了众多非议。如湖南经济电视台制作的《完美假期》被相关部门叫停,浙江卫视推出的《夺宝奇兵》、中央电视台推出的《金苹果》等也受到广泛争议。但“真人秀”已经不可阻挡地成了国内电视业界的一个新潮流,“真人秀”节目在质疑声中越战越勇。

 

2.发展阶段(2005——)
2005年是国内真人秀快速发展的一年。其中,以“海选”、“全民娱乐”、“民间造星”为主要特征的“表演选秀类真人秀”成为最大赢家,《超级女声》、《梦想中国》和《莱卡我型我秀》都取得了不俗的收视成绩。同时,一批职场真人秀节目如东方卫视的《创智赢家》也发展起来,开始引发人们的关注,成为国内真人秀节目的又一大热点。早期的一些真人秀节目也不甘落后,不断创新,新节目、新创意层出不穷。《生存大挑战》在联合北京维汉文化传播公司共同制作《英雄古道》后,开始与加拿大电视台联合制作以北极为基地的新节目,《欢乐英雄》在连续推出几期以汽车驾驶为主要题材的节目后制作了《好男人训练营》和《实习生》等。

 

2006年,中国各大电视台纷纷主打“真人秀”牌,推出各种形式的真人秀节目:

 

2006年3月23号,“雪碧我型我秀”抢先启动,并首度在上海开设“新声力量训练营”。不到一个星期,中国最大的平民造星运动——纽曼2006CCTV《梦想中国》拉开帷幕,规模与声势远远超于去年,节目除了在北京、上海等七个定点城市设置海选现场外,还首次在网上设置赛区。仅仅过了三天,倍受关注的湖南卫视2006超级女声在长沙揭开神秘面纱。湖南卫视高层表示,“2006超级女声”吸金有望突破2亿元人民币。

 

广东卫视今年携手制作公司打造选秀、励志、文化、益智和娱乐等五类特色鲜明、风格各异的“真人秀”节目,这些不同类型的“真人秀”节目,和其原有的品牌《生存大挑战》、《明日之星》、《超模大赛》一起,构筑成声势浩大的 “真人秀”舰队。天津卫视2006主推四档“真人秀”节目——《化蝶》、《今晚谁结婚》、《我是当事人》、《成龙计划》,这四档节目全部安排在晚上黄金时段播出。

 

“新闻见长”东方卫视今年也调整节目策略,重拳出击打造真实四季。除了释放炎炎夏日般的青春热情的大型演艺类真人秀“我型我秀”之外,还推出了另外三档贯穿全年四季、内容风格各异的真人秀节目——带来春日般温馨的感觉的公益类真人秀《民星大行动》、带来秋日般收获体验的职场类真人秀《赢家》和带来绝对冬日般劲酷体验的娱乐类真人秀《加油,好男儿》。

 

专家预言:未来3至5年的中国电视将是 “真人秀”的天下。

 

二、真人秀节目兴起的原因

 

2006年,中国各大电视台力推真人秀节目,既非一时心血来潮,也非刻意制造中国电视节目生产制作的某种时尚,而是顺应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内在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

 

1.真人秀顺应了电视观众对真实强烈需求的趋势

 

电视艺术是基于人类希望能更进一步逼真地模拟外部世界而产生的艺术。它最大的优势、最基本的特性就是“所具有的客观而且完整地再现外部世界的能力,这是它与传统再现艺术最本质的区别” 。“真人秀”诉之“真实”源自电视诞生的本质要求,顺应了当今电视观众对真实强烈需求的趋势。

 

真人秀是综合娱乐节目的一种,与其他同类节目的最大不同是其以人为本的真实性,因此被称为“REALITY  TV”。 作为一种新的节目形态,真人秀是电视自身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打破了新闻、纪录片等真实的电视节目与电视剧等虚拟的电视节目之间的界限,是纪实类节目和虚构类节目两类节目的综合体。

 

真人秀节目是指由没有经过专业表演训练的普通人自愿参加一种活动,参与者的行动在活动进行过程中同时被记录下来并制作成节目展示给电视观众,活动有明确目的,而且参与者要在制作者规定的情境中,按照既定的游戏规则进行,具有故事化、情节化的特征。目前影响很大、收视率很好的大型“真人秀”节目,都像一出精彩的电视连续剧。比如第一届《生存大挑战》中王樱和张钧之间的暧昧关系,吕岛的孤独和无助;西藏高原上遭遇陷车、推车和涉水;三个挑战者走到丹东边境,被街上边防警察查出没有办理边防特许证,每人必须罚款五元,这时他们已经身无分文,正在哀求免罚的时候,围观的人群纷纷伸出援手,慷慨解囊……这些来自平凡生活中的真实人物将在规则的约束下,在生活空间的限定下,为获得丰厚的物质奖励或实现一个梦想,展开不同于日常生活的叙事。在淘汰选手、分配大额奖金的过程中,演绎着合纵连横、勾心斗角、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合纵连横等惊心动魄的故事,选手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观众看得是全神贯注,津津有味。

 

从电视的本质看,真人秀节目符合电视的日常性和非日常性的特征。一方面,在现代生活高节奏高效率下的观众更加渴望了解同他们一样在彼地又同时生活着的人们的生存状况,获得一些日常经验;另一方面,他们也需要看到一些非日常、奇观化的东西。真人秀节目满足人们日益求真的文化消费心理。

 

2.真人秀使电视传播成为观看与参与的互动

 

电视传播过去一直是单向传播,甚至在互动性方面,电视与直播广播相比,都显得相当被动,观众很难参与互动。

 

真人秀节目是现阶段观众参与程度最高的电视节目。真人秀所呈现的人物和故事不是与观众无关的完成时态的东西。在真人秀节目中,节目中的主角不是演员,而是通过一定方式从“普通人” 中选拔出来的。观众本身是节目的组成部分。他们同参与者感同身受,同喜同悲。观众的投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甚至可以改变节目的整个进程。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真人秀制作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和表现手法。在《超级女声》节目,观众是通过短信投票决定哪一位选手胜出或淘汰出局的,充分满足了观众的参与需要。

 

3.真人秀节目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西方电视产业中,从来没有哪一种节目形式能像真人秀这样,从问世之初就一直得到观众的青睐。

 

对于真人秀的起源,西方国家存在不同的版本。一种说法认为它起源于美国,1973年由美国公共广播公司电视台制作的《一个美国家庭》是最早的真人秀。然而,这一节目并不完全具备真人秀节目的规则、悬念、冲突这三大要素,因此,西方大多数传媒专家并不同意将它作为真人秀的发端。西方国家最流行的说法是,真人秀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期,荷兰版的《老大哥》是真人秀节目的鼻祖。

 

“老大哥(Big  Brother)”这个节目的名字出自乔治·奥威尔著名小说《1984》中的一句话:“老大哥在看着你呢”。节目的基本游戏规则是:6名青年男性、6名青年女性选手共同生活在一个特制的有着花园、游泳池、豪华家具的大房子里,大家共享一间卧室、一套起居室和卫生间等。摄像机一天24小时记录他们的一举一动。在共同生活的85天里,选手们每周六要选出两个最不受欢迎的人。而每天守候在电视机前的狂热者们则用声讯电话,在这两人中选出一个他们最不喜欢的、最没人缘的选手出局。《老大哥》节目1999年9月16日在荷兰首播时,观众高达2400万人。截至当年10月30日,约有2/3的荷兰人看过这个节目。

 

《老大哥》成功之后,真人秀这种全新的电视节目形式就吸引了西方国家电视制作商的眼球,《幸存者》、《诱惑岛》、《阁楼故事》等真人秀节目随之出现。

 

在美国,《幸存者》首播时观众达到1500万,法国M6电视台在2001年推出的窥视类真人秀《阁楼故事》吸引了日均500万名观众,每30秒广告价格最高达到621000欧元。在英国,仅冠军一人的支持票数就达到310张。惊人的收视率为这些节目带来了巨额广告收益以及其他相关收益。

 

2004年1月8日在美国NBC开播的真人秀节目《学徒》,被称为职场中的幸存者。它的舞台是无处不在的办公室。16个参赛者,8男8女分成两组,来到纽约接受挑战。根据游戏规则,游戏参与者轮流担任团队负责人,每一周分别做一个诸如推销矿泉水、出租房子等的项目,输掉的一方中会有一位贡献最小的成员被炒掉,最后胜出的一位则能在特朗普旗下任何一间公司担任总裁,并享受25万美元的年薪。虽然这些奖励无法与《幸存者》中动辄百万美元的巨额奖金相提并论,但对于那些“美国梦”的追求者来说,《学徒》为其提供了绝好的圆梦机会。

 

《学徒》节目曾使NBC在播出时段18-49岁人群中收视率跃居美国电视网第一位,真人秀节目的火爆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学徒》第一、二、三季首集收视表现



 

 

播出节目

 

 

18-49岁人群收视率

 

 

最高收视人数

 

 

 

第一季第一集

 

 

9.1%

 

 

1850

 

 

 

第二季第一集(播出时正遇强档体育赛事)

 

 

6.6%

 

 

1400

 

 

 

第三季第一集

 

 

7.4%

 

 

1560

 

真人秀节目不仅吸引观众眼球,而且具有强大的商业价值。2006年初,中国社科院正式发布文化蓝皮书《2006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追踪了超女的整个产业链条,并估算出这个节目各利益方直接总收益约7.66亿元。按照上、下游产业链间倍乘的经济规律分析,“超女”对社会经济的总贡献至少达几十亿元。按照品牌估价的一般方法,目前其品牌的商业价值将超过20亿元。

 

4.真人秀节目是国内娱乐类节目升级换代的产物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发展到今天,先后经历了以《正大综艺》、《综艺大观》等为代表的表演类综艺晚会时期、以《快乐大本营》、《欢乐总动员》等为代表的游戏娱乐时期、以中央电视台《幸运52》、《开心辞典》等为代表的益智博彩时期、以《超级女声》、《创智赢家》为代表的真人秀时期四个时期。

 

从西方经验来看,电视节目类型通常会根据大众的口味而变化,每十年经历一个变化周期,这其中,娱乐节目变化的速度稍快。从世界范围来看,娱乐节目大举侵袭由原来影视剧所占有的收视份额,而真人秀更成为娱乐节目中上升幅度最快的节目。

 

2003全球排名前十位节目类别
 
   (资料来源:《2004-2005世界电视媒体指南》)

 

中国娱乐节目逐渐从演艺明星的自娱自乐转向草根平民的大众狂欢,舞台的主角由精英换成了大众,精雕细刻的节目内容逐渐被原生态的个性表达所取代,节目内外的互动趋势日渐明显,节目从内容、形式到运作手段所包含的“真人秀”元素越来越多,娱乐节目的全面升级换代已不可避免。

 

2004年10月8日,走过了14年风雨历程的央视老牌娱乐节目《综艺大观》因收视率不断走低而被“末位淘汰”。这个曾红遍大江南北的名牌栏目最终以悲剧和无奈的姿态告别观众,标志着表演类综艺晚会悄然淡出荧屏时期。全国上下掀起的一股“快乐”、“欢乐”热潮也没能继续持续下去,观众开始对这种无处不在的“纯娱乐”节目感到腻烦,收视率大幅下滑,游戏娱乐节目逐渐降温。就在《幸运52》、《开心辞典》、《财富大考场》等益智类节目在国内方兴未艾之际,一批真人秀节目悄然拉开序幕。真人秀节目融合了以往多种节目形态的特点,同时具有真实和虚拟双重特征,很快受到观众的欢迎,并以惊人的生长速度在中国电视荧屏上遍地开花,并逐渐掀起收视高潮。

 

三、中国真人秀节目的类型

 

据不完全统计,在目前美国无线电视和有线电视网络中播出的真人秀节目已经超过100种,在欧洲各国也是难以计算。即便是在中国,陆续在中央电视台和地方频道播出的真人秀节目至少也有数十个之多。
1.野外生存真人秀

 

我国的真人秀节目是从“野外真人秀”开始的。野外生存型真人秀的主要特点就是将参与者设置在一个特殊的艰苦环境中,借助有限的苛刻的条件去完成各种难以完成的使命,在不断的淘汰之后,最后决出胜利者。在节目中,将野外生存竞技、奇观化环境作为核心元素;在环境的选择方面,多为远离日常环境的荒岛、森林等原始地域或封闭的内部空间,与日常工作和生活保持距离,强化节目与现实生活的错位;在规则的设计上,很少有核心事件贯穿整个节目,主要依靠游戏和淘汰来维系。

 

野外真人秀节目可以包含各种形式的竞技类游戏,如贵州卫视推出的《峡谷生存营》节目中,12名现代“鲁宾逊”在与世隔绝的贵州南江大峡谷里,真实体验24天野外求生的“另类生存”,经历斗智斗勇的游戏,如救援比赛、屏息比赛等。野外真人秀节目也可以是一次寻宝探险的历程,制作方预先在某地放置某物,选手按照此物提供的线索进行探险,最先找到宝物者获胜。央视的《金苹果》就是以“金苹果”为最终目标来结构整个竞赛过程的。野外真人秀节目中还不乏许多极限冒险的体验,如欢乐传媒制作的《勇者总动员》节目中,选手不仅要完成马拉活人、穿越火海等高难度项目,还要吃活蝎子、活蚯蚓等。选手在节目中必须挑战自己的体能和心理承受能力,此类内容引发的争议较多,专家呼吁必须考虑选手的心理底线和安全问题。

 

2.室内真人秀

 

如果说,野外真人秀展现的是人在非日常化环境中的生存转态,那么室内真人秀则用隐私、情感吸引观众。室内真人秀节目的特点,是将人物放置在一种封闭的环境中,记录他们的生活状态和人物关系的变化,让观众能够看到参与者的日常生活特别是隐私内容,并在逐渐淘汰那些不喜爱的人或者不太喜爱的人的过程中,最后选择人们最喜爱的胜利者。这类节目以满足观众的窥视欲和好奇心为切入点,更多的把焦点停留在人身上,关注人的外表、言行、能力、思想,关注人与人交往中的矛盾。

 

2002年夏天,国内仿自法国室内真人秀《阁楼故事》的《完美假期》在湖南经视播出。它精心挑选了12名男女选手,让他们在长沙市内一幢三层别墅中共同生活70天,每天24小时被60台监视器全程拍摄,渡过70天的“完美假期”。每周两次做实时纪录性播出,30台摄制机不分昼夜监控着他们的一举一动。并从第三周起,每周选手之间互相投票进行淘汰,观众还可投出支持票。观众人气最高的选手在当周内可免遭被踢出局。当剩下3名选手时,他们共同生活一周,最后由观众一次投票淘汰两名,优胜者奖获取50万元的房产。

 

3.表演选秀类真人秀

 

表演选秀类真人秀的主要特点是让具有一定“表演”能力的参与者,按照预先设置的竞赛规则进行才艺表演,而专家和观众则对这些参与者进行淘汰和选拔,最后的优胜者将获得成为“明星”的机会。因其符合媒介发展的平民化和互动性趋势受到观众的欢迎,在繁多的娱乐“真人秀”节目,这类节目渐成亮点,产生了广泛反响。

 

   2004年,湖南卫视、上海东方卫视和中央电视台分别推出三档同类型节目《超级女声》、《莱卡我型我秀》和《梦想中国》,使中国电视娱乐表演秀节目呈现出了三足鼎立之势,形成了明显的难分伯仲的竞争态势。
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BTV—7) 今年2月全新推出一档真人秀节目《生活秀》,对参与表演的人不设任何门槛,不论年龄、不限职业、不分语言、不讲国籍,每个人都可以来“移动演播室”展示才华,完成电视与观众零距离的接触。旅游卫视将于今年5月份开播的《灰姑娘》也是一档挖掘乡村姑娘,创造平等际遇,打造顶尖模特的大型全新选秀类真人秀栏目。

 

  4.职场真人秀

 

职场真人秀节目的特点是参与者被指定完成规定的需要一定专业技能的任务,由评判者根据参与者的完成情况做出淘汰和选拔决定。职场真人秀节目由于有与日常工作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核心事件,因此节目的重心自然转向志愿者在核心事件中的个性、行为和感受,这就有效地减低了节目制作者对志愿者个人隐私和相互关系的渲染和强化。应该说,展示出色才能,满足观众好奇,提供成功梦想,是职场类真人秀节目的最大魅力。

 

东方卫视2005年7月推出《创智赢家——全国青年创业精英大赛》,这是中国第一档采用现场直播的才智创业真人秀节目。和此前风靡一时的选秀类真人秀节目《超级女声》相似,《创智赢家》也以“海选”和“PK”为噱头,吸引电视观众眼球。经过为期三个月共13个环节的考验,23岁的天津青年陈曦终于战胜了来自四川的选手彭震,赢得了百万风险创业资金。《创智赢家》从开播到大结局,在上海地区的收视率一路攀升。该节目还率先采取全程直播的播出形式,最后一期在节目时长达2小时的前提下,平均收视率达到了2.5%,收视峰值超过4%。同年,浙江卫视也推出职场真人秀节目《天生我才》,通过一系列的商业项目竞赛,决出一名商业奇才奖,获得10万元的创业基金和200—300万元的风险投资。

5.整容真人秀

 

整容类真人秀节目就像一个纪录片,不仅见证手术的全过程,还有选手恢复、展现术后容貌等环节。电视直播能够让人们目睹整容的真实过程,指导人们如何正确地对待整容,避免盲目整容的发生。但是由于节目中出现了真实的、血淋淋的场面,这类节目一路上备受争议。

 

湖南经视《天使爱美丽》是国内首个整容真人秀电视节目。节目组从1000多人的报名申请者中筛选出了14位选手进行手术。14位选手在镜头前接受了丰胸、双眼皮切割、垫鼻、削骨、牙齿整容、抽脂等14例手术。除了丰胸等敏感环节被遮盖处理外,手术器具在人体器官上的操作过程全部真实可见。因为节目对手术过程进行了全角度、零距离、零剪辑播出,真实但充满血气的镜头使得它的支持者和反对者都不少。

 

天津卫视今年推出的整容类真人秀《化蝶》节目舍弃了血淋淋的整容镜头,着力打造中国女性特有的气质美,讲述灰姑娘如何变成白天鹅的动人故事。节目为每一位选手量身定制一套“美丽”计划,从中让所有的女性都呈现出自己独有的魅力,在此基础上,展现中国女性独有的智慧和才华。

 

6.装修真人秀

 

装修类真人秀节目将电视的两大功能:传播信息和提供服务融为一体,显示了这类真人秀节目的生存空间。
央视经济生活频道推出的《交换空间》是一档装修类真人秀节目。两个勇气可嘉的家庭48小时之内互换两套房子,他们在专业人员的协助下用两张8000元的预算单对房间进行重新装修。电视台全程跟踪采访,并记录下其中三对选手共六个家庭的装修前后过程。这种装修节目有的是直接进行技艺的比赛,有的则是通过一定的培训和学习以后再比赛装修技艺。参与比赛者既可以是集体比赛,也可以是单项比赛,当然也可以是混合比赛。比赛的组合方式也是节目戏剧性设计的组成部分。

 

7.教育真人秀

 

教育真人秀节目中所展示的一些问题都是广大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的“共性”的问题,具有极强的示范效应。旨在促成家长和老师的理性思考,唤起社会各界对青少年成长的关注。

 

   2005年北京电视台青少频道推出的《相约新家庭》就是一档家庭真人秀节目。在这个节目中两个家庭互换孩子,让孩子有机会在全新的环境中生活一周,并体验新家庭不同的教育方式。由于引入孟子“易子而教”的概念,这个节目具有了本土化色彩,同时它在运作过程中也大打青少年教育牌,比如“五一”长假期间让城市孩子到农村家庭生活,宣称的就是“对城市孩子进行国情教育、励志教育、进行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传统教育”以及加强他们的“责任感和承受力”。

 

天津卫视今年推出的《成龙计划》是全国首部以中学生为教育对象的真人秀节目。该节目借鉴韩国节目形式和成功因素,以初三年级成绩不好的所谓“学困生”为主角,由教育专家针对个人特点对他们进行帮助辅导,跟踪纪录他们的学习成绩提高的每一个阶段,将学生由成绩提高到实现学习目标,到最终改变一生成长的细节完全真实地展现在全国观众的面前。

 

8.娱乐真人秀

 

今年元旦起全新娱乐真人秀节目《天才爱美丽》在东视新闻娱乐频道播出,该节目通过轻松娱乐的方式,经过层层淘汰,选出最聪明的人和最有魅力的人,以此来展示“聪明与美丽并重”的华人风采。传递只要自信和努力,人人都能成为“天才与美女”的新风潮。

 

已成为广东卫视品牌节目的《赢遍天下》,由牡丹、杜鹃、玫瑰、茉莉、百合等“五朵金花”主持,节目吸取欧美热门娱乐类节目的精髓,借鉴港台、日本游戏类节目的娱乐元素,加大了互动娱乐的“戏分”,让“真人秀”成为普通人的舞台。

 

  9.公益真人秀

 

公益类真人秀兼具实用性、教育性和故事性。首先它具有实际的功用,为求助者提供的帮助切实有效;同时它还具有明显的教化作用,在帮助过程中每一步都传达着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它还保持了“真人秀”节目所固有的戏剧化因素,具有很强的故事性。

 

《民星大行动》是东方卫视2006年结合上海这个城市的特色而策划的一档慈善公益类真人秀节目。周华健、周迅、袁鸣、胡兵、瞿颖、黄晓明、任泉、黄奕等明星乔装成三轮车夫、挤奶工、菜场小贩,从事最艰辛的工作。他们的劳动所得,加上观众支持的短信投票收入,将用来帮助受助对象完成心愿。《民星大行动》节目的魅力都来自于置换带来的反差,因而置换的对比性越强,反差就越大,戏剧性也就越强,可视性也更明显,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10.婚恋真人秀

 

爱情、婚姻、家庭是生活的主题,也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海外有很多流行的婚恋真人秀节目,如美国的《男才女貌》,日本的《恋爱巴士》等。

 

2003年,湖南卫视《玫瑰之约》节目在收视率下滑之后,推出全新纪实版《玫瑰之约·红丝带》。参加这档节目的是一位美女和九位酷男,在20天的时间里,根据机会对等的原则,他们进行九次一对一的单独约会。栏目组用摄像机在远处进行跟踪拍摄,把嘉宾们在交往时的每一个细节、情感的深入原原本本地呈现在观众面前。《玫瑰之约·红丝带》推出后虽然收视率一度攀升,却受到了很多批评,认为他们把爱情当成了游戏和娱乐。此后节目改变为3男追一女,但收视情况没有改观,多次被停播。

 

上海电视台生活时尚频道今年推出一档全新面孔的婚恋真人秀节目《丘比特之箭》。这档节目只有一位才貌双全的女子,却有五位深情款款的男士,经过两周的竞争与淘汰,展开一段现代“追女6人行”。

 

11.法制真人秀

 

近年来,真人秀元素在法制类节目里也逐渐风靡起来。像《今日说法》和北京电视台的《法治进行时》都曾在特别节目里加入真人扮演,用真人进行“情景再现”,比如还加入一些“警察捉坏人”的情节,使得这种法制类节目和娱乐性节目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

 

天津卫视今年推出的《我是当事人》是针对现代社会安全隐患而产生的一档法制类真人秀节目。节目营造一个真实的事件现场,锁定一位完全不知情的“当事人”。特邀法律顾问根据现场事件的发展解读其中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相关的案例分析、并且告诉大众面对这种法律问题时应该采取的应急措施和怎样用法律的手段保护自己的利益、正确行使民主权利。

 

12.旅游真人秀

 

旅游真人秀是把竞赛与当地文化、风俗有机地联系起来,既考虑的是观赏效果,也强调竞技、体能和智力的多种比拼。

 

央视《为您服务-旅游风向标》在2005年9月26日“世界旅游日”推出《完美假期》大型旅游真人秀节目。节目中,四对背景不同、性格各异的情侣在48小时内对千岛湖景区进行一次全新的“深度旅游”体验,分组完成各种富于挑战性的旅行任务,考验他们对旅游景区的了解、旅游理念的认知和团队间的协作能力。节目中,女孩们不仅要在荒岛上垂钓,还要在蛇池中与蛇做亲密接触,更要在天然的湖面T型台上走秀,而“现代水人五项”运动也成为她们的必修课,在一场欢快的派对过后,最幸运的女孩儿将会赢得千岛湖一座小岛50年的使用权,完成她的完美假期。

 

中国真人秀节目的类型还有很多。不同类型的真人秀节目靠不同的玩法和花样制造了中国观众需要的娱乐快餐,另一方面也为中国真人秀节目的运作提供了经验和参考。

 

四、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

 

真人秀电视节目在我国走过了6年的历程。6年里,中国真人秀节目在不断掀起收视高潮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引来了不少质疑与非议。

 

1.无序竞争导致盲目跟风

 

俗话说,第一个敢吃螃蟹的是英雄,然而当所有人都拥来的时候,这些人就什么都不是了。在各地选秀节目风起云涌带来高收视的同时,不少圈内人士早已经愁容满面,如果没有外部因素干扰,“超级女声”这个节目应该可以火三五年。但随着“超级女声”的成功,很多电视台看到选秀活动可以盈利,纷纷跟风。今年的娱乐节目市场,将先后启动的有广电总局颁发批文的20多个“类超女”选秀节目。不少真人秀节目本身就是模仿欧美的产物,而这个模仿的产物现在又被不断地复制,最后只能导致资源的浪费与观众的视觉疲倦。不少原本很真实、很生活化的东西开始变得矫揉造作。原本很紧张刺激的PK被引用过多后居然在某选美中导致大家笑场,这不得不给所有人一个警示。

 

在海外,电视节目创新早已由个体策划向集体研发。近年来,国内各家电视机构纷纷成立冠以“发展研究部”名称的机构,据中央电视台研究室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三十余家电视台成立了电视研发机构,但各台发展研究部主要职能为节目评估、学术活动、项目(课题)研究、业务培训、资讯收集和内刊编辑,对节目研发工作重视不够。许多电视台真人秀节目的制作过分依赖某个制片人、编导的个人智慧,节目出台带有极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听说国外某档真人秀节目火了,找来一两盘海外节目的带子就匆忙上马,节目的核心内容、游戏规则及价值观念,均缺乏论证,结果马失前蹄,出师不利;还有的电视台过分听命于某些教授、学者的“谆谆教导”,以为他们的字字珠玑,定能点石成金。殊不知这些教授只是在某一领域学有专长,那些高深的新闻学、传播学、美学理论或许能从宏观上对整个电视频道或栏目建构提供帮助,但是并不一定能指导某个具体的真人秀节目的运作。在内容为王的时代,如果不重视研发投入,不注重产品的推陈出新,老是跟在别人后面跑,节目在市场竞争中就会因为缺乏核心竞争力而始终处于弱势地位。

 

2.文化差异挑战道德底线

 

西方的“真人秀”节目是建立在西方的道德伦理及价值观念之上的,其游戏的设置纯粹是为了提高收视率,并没有考虑它的负面影响。因此,包括《幸存者》在内的众多节目,其竞赛规则多数是鼓励参与者暴露其人性弱点。在游戏中,参与者为了能赢,往往会不择手段,甚至相互倾轧,朋友离间、情人反目、仇敌牵手,所有的阴谋、串通、诡计和勾心斗角,都是为了在竞争游戏中不被淘汰。这与讲求宽容、合作、和平共处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以及主流意识形态相违背。

 

中国的电视节目在娱乐趣味、道德标准、人性深度的表达和调用方面都会受到中国特定的意识形态、文化传统、社会价值观念甚至生活方式的制约和规定。中国观众的电视欣赏习惯是:在公众媒体上看到的,一定要是符合传统道德标准、传统审美的东西,所以一旦遇到要暴露人性丑恶(甚至未必是丑恶,只是些小毛病)或个人隐私生活的东西,制作节目的人就放不开手去做,看节目的人也放不下脸来看,这也使得这类真人秀节目的国内版本很难做到尽兴,更有甚者则难逃“夭折”厄运。如湖南经视《完美假期》节目出现的“打情骂俏、拉帮结派与勾心斗角”,让观众感觉它是“一场令人恶心的人生丑剧”。最终,这档真人秀节目被相关部门叫停。同样,包括《生存大挑战3:美女闯天关》等众多“真人秀”节目,都受到类似的道德审判。

 

在西方,“真人秀”节目往往着力“真实展现”现实生活中的性、隐私、残酷的竞争、博彩等内容,以满足人们普遍的“偷窥欲”。《老大哥》就设置了许多游戏规则鼓励和怂恿选手暴露身体,《阁楼故事》中,十几台摄像机每天24小时全程跟踪一群专职“培养感情”的男女一个多月,充斥大量打情骂俏、挑逗、裸体甚至性爱的场面,显然,中国的“真人秀”不可能以此为卖点。

 

面对着传统的差异和电视发展水平的差异,中国的电视人必须创作出有中国特色的节目。目前国内一些电视人在这方面也作过很多探索。如国内有些从国外克隆的竞赛类真人秀节目,根据国情,不设淘汰环节,而是将其改为记分制。如《走进香格里拉》,最后积分为前三名的选手获得大奖。这是一种变相的淘汰,但更符合中国人的接受心理和欣赏习惯,受到观众的认同。

 

3.干预影响真实魅力

 

“真人秀”能够风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摄像机真实的记录下参赛者的行为举止,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但中国的真人秀节目大多缺乏真实感,缺乏纪实的魅力。电视台的干预、控制影响了真人秀节目原生的魅力。据不少制作人介绍,一开始他们确实是如实记录的,但真实的生活总是很平淡,当然要加入些人工成分,即“包装”;比如《完美假期》的幕后人员很早就发现,一名叫李旭的参赛选手是一个外企白领,特别有能量,本能地感到这个人“有戏”,于是有意地把李旭塑造成一名“政治家”,显得特别会搞阴谋,拉拢人,挤掉其他具有威胁的人。网上论坛中对李旭的攻击一浪高过一浪,这让当事人感到委屈,因为在比赛中,他还有很多可爱的时候,但这样的镜头播出来却少之又少。

 

另外一方面,真人秀节目参与者虽然不是经过训练的演员,但是面对镜头,还是有着或多或少的私心,也就不免带有做戏的成份。《玫瑰之约》节目结束后,电视台把所有参加者请回演播室采访。其中一对年轻人,在比赛期间表现亲密,播出时引起观众注意,于是被问及他们是否在比赛中培养了特殊的感情。不料女青年坦然表示:那时我们在做戏,为的就是勾起观众的好奇和兴趣。

 

此外,国内不少真人秀节目画外音过多而且带有明显的评论色彩,显得制作方人为介入的痕迹过重,失却真人秀本来的真实魅力。国外节目则是由志愿者自己讲述,以举手投足,眉目传情为主,即使是必要的旁白也是说明性语言。其余部分则交由观众自己去体会去揣摩。

 

4.制作力量薄弱

 

在真人秀节目的制作方面,国内节目和国外节目之间有不小的差距。国外的真人秀节目十分精良,不仅节目的参与者从形象到表情、动作、语言都“秀”到极致,而且在镜头运用、音乐、特技等方面十分讲究。航拍、烟雾、交响乐等一般电视节目中鲜有用到的手段和方式,在国外的真人秀节目中都能找到,许多观众都有欣赏好莱坞大片的感觉。在国内的许多真人秀节目中,运用了大量的空镜头以及参赛者休息聊天的镜头,节奏拖沓,气氛沉闷。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制作时没有考虑让节目出现足够多的戏,没有足够的内容支撑节目时间,只能用无聊无趣的镜头填充时间。

 

与其它节目比起来,真人秀节目制作难度较大。节目不仅需要为搭设拍摄场景投入大笔资金,仅就设备投入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为满足《完美假期》的拍摄需要,湖南经视为进口摄制设备投入500多元人民币,其中仅摄像头就用去了100多万元。

 

真人秀节目看似简单,其对制作者的素质要求却很高。任何一个成功的节目都有制作团队作保证,比如真人秀节目要求摄像人员有敏锐的眼光,要不断抓住眼前发生的东西,大到观众的反应,节目的环境,小到参赛者的一个眼神,一个表情。现在我国做真人秀节目的人多是记录片拍摄出身,导演多是搞电视剧出身;拍摄记录片的人一般是随着素材跑,反对摆拍,而搞电视剧的人则对个体人物的关系抓拍不重视,但是制作真人秀节目正是需要这两种素质的有机结合。

 

   5、忽视产业化运作

 

国内早期真人秀节目常常只在个体节目上下功夫,而不重视形成系列化、规模化和品牌化的影响力。而美国真人秀节目不仅是收视和内容的双赢,更是商业价值的多赢。《学徒》节目在收视方面已经可以与肥皂剧和情景剧抗衡;在节目形式和内容方面,它创造了一种新的真人秀模式;在商业运作方面,世界五百强企业纷纷要求进入节目设计环节;《美国偶像》前四季节目在广告、唱片、纪念品、门票等方面的全球收入超过9亿美元,《幸存者》每季节目能为举办地带来10亿美元的收入。这些收入远远超过了销售节目本身的收入。

 

目前,真人秀的产业化运作问题开始引起国内电视人的重视。湖南卫视为运作《超级女声》,专门成立了上海天娱传媒有限公司,运用整合营销的模式和策略,对节目进行立体传播和后续产业链的开发。中国社科院估算出这个节目各利益方直接总收益约7亿多元。

 

五、真人秀的发展趋势

 

真人秀电视节目具有真实与虚拟相结合的特征,真人秀的真正活力在于它与日常生活的接近。随着真人秀节目的发展,中国真人秀节目的形态越来越丰富,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据不完全统计,陆续在中央电视台和各省市播出的真人秀节目至少也有数十种之多,并且还在源源不断地不断开发新的品种。
我们认为,尽管当前国内的真人秀电视节目还不完善,在创意能力、制作水准、产业经营上同国外相比都还有很大差距,但作为一种颇具潜力的节目形态,已经赢得了观众的认可和喜爱,真人秀节目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值得我们一步步地去探索。

 

在未来的日子里,中国电视工作者应该加大研发投入,深入理解真人秀的运作规律,提高节目的创意能力和制作水平,改变目前国内真人秀节目简单克隆、自产自销的生产方式,将真人秀推向大制作、大营销、大市场,促进中国电视产业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