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X化纤有限公司年产12万吨
锦纶6功能性切片(聚酰胺)及差别化长丝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XXXXX化纤有限公司
二零零六年三月
目 录
3
3
3
4
4
5
9
9
12
14
16
17
17
20
26
27
30
30
34
34
35
37
38
38
38
38
41
43
44
46
52
52
53
54
54
57
61
61
62
62
63
64
68
69
72
11.1 72
11.2 72
11.373
11.4 73
73
75
75
75
76
79
80
80
83
XXXXX化纤有限公司由金华经济开发区精密锁具有限公司、金灿公司、飞鹰公司和三联公司整合重组而成。其中的金华经济开发区精密锁具有限公司创建于1994年,由国家安全部512所和金华经济开发区共同组建,并完成了国家“九五”重点项目的开发研制,经营范围包括电子锁、防盗门以及各类化纤原料和纤维产品。XXXXX化纤有限公司在充分市场调研基础上,决定在浙江省金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筹建年产12万吨锦纶6功能切片(聚酰胺)及差别化长丝的工程项目。根据本项目的生产规模和中国“化纤行业预警系统”要求,年产10万t以上聚酰胺切片和3万t以上锦纶民用丝差别化纤维属国家鼓励发展的建设项目。
本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将产生一定的“三废”污染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家环保总局第14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目录》的有关规定,本建设项目属于C18“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须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并对项目建设的环境可行性作出必要的结论。为此建设单位(XXXXX化纤有限公司)委托东华大学为本项目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通过对项目的工程分析,确定“三废”排放特征和主要污染物的污染源强;估算工程投产后排放的污染物和事故风险可能对周围环境质量造成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通过类比调查,分析本项目单位产品的物耗、能耗、水耗、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等指标,客观评价本项目的清洁生产水平;对新建企业的选址、排污去向及拟采取环保措施的可行性进行技术论证和经济损益分析;在上述评价基础上,提出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分析本项目与城市及区域规划的相容性,预测项目建成后的环境影响;通过风险分析,了解本项目可能的环境风险源、可能的影响程度、预防风险发生的控制措施;通过公众参与调查,了解项目周边公众对本项目的意见。最后,对项目建设的环境可行性做出结论,并提出项目污染控制的对策和建议。为企业采取污染防治措施及主管部门审批提供科学依据。
评价工作中贯彻执行国家、地方相关环保法规政策,以“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划相容”、“清洁生产”、“达标排放”、“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环境质量不发生级差变化”为主要原则。
通过工程分析得出本项目的排污特征及其产生的污染物种类,以及根据《大纲》评审咨询意见,确定下列因子为评价因子:
(1) 大气环境评价因子:SO2、NO2、PM10、己内酰胺
(2) 声环境评价因子:连续等效A声级LAeq
(3) 固体废物评价因子:工业固废、废水处理污泥、生活垃圾的排放量,固体废物的分类、毒性鉴别、处置途径和措施。
(4) 废水排放分析因子:根据本项目的生产特点、选取SS、CODCr、BOD5、TOC、NH3-N、己内酰胺、石油类作为废水排放分析因子。选取pH、DO、CODcr、BOD5、氨氮、总磷、氟化物作为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标准。
(5) 影响预测因子:A声级LAeq、SO2、NO2
(1)大气环境总量控制因子:SO2、烟尘
(2)水环境总量控制因子:氨氮、CODCr
(3)固体废物总量控制因子:工业固体废物量
(1) 考虑到该工程将设立热媒炉烟囱,排气筒的排放高度拟定为40m,其影响范围将达到1.6km左右。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93》,三级评价范围要求评价区域边长为4km。为此,根据工程废气排放情况和附近区域自然社会情况划定大气评价范围为16km2,即以锅炉烟囱为中心,东西南北各2km,合计4km×4km的正方形区域。
(2) 噪声评价范围为拟建项目厂界外1米处和周边半径50m内的可能敏感点。
(3) 结合专家咨询意见,地表水评价范围将结合项目周边地表水体使用功能、实际分布情况、项目排水经秋滨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最终排放水体—金华江(婺江)的调查监测断面来确定。
项目周围主要的环境保护敏感目标是一些比较村庄,本项目污废水不直接排入地表水体,噪声对周围的影响范围也比较小,因此主要为可能受大气污染的环境保护敏感目标。根据规划,很多居民点要整体搬迁。在规划资料调研、现场踏勘、图上量算基础上,确定本项目环境保护敏感目标见表1-1及附图。
表1-1 项目周围主要的环境保护敏感目标
序号 | 名 称 | 位置描述 | 保护等级 | 特征描述 |
1 | 吕献塘 | 东北,约1000 m | 二 级 | 居住,现状布局一般,房屋质量差,人口870人 |
2 | 马鞍山 | 东北,约1900m | 二 级 | 居住,现状布局一般,房屋质量差,人口730人 |
3 | 黄园 | 西偏北,约1900 m | 二 级 | 居住,现状布局一般,房屋质量差,人口700人 |
4 | 吕塘下 | 西北,约2200m | 二 级 | 居住,现状布局一般,房屋质量差,人口1600人 |
5 | 吕塘水库 | 西北,约1600m | 二 级 | 主要功能为农田灌溉,非饮用水源地 |
Ø 境空气质量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修改版的二级标准。特征污染物联苯-联苯醚环境标准采用《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中“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作为依据,居住区联苯及其氧化物的一次最高容许浓度为0.01 mg/m3。己内酰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参考前苏联(1977年)标准:居住区环境空气中最高浓度限值:0.06mg/m3(1hr浓度)。
己内酰胺、联苯-联苯醚的车间空气浓度标准采用《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和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作为依据。“联苯-联苯醚”车间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7mg/m3,车间空气中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浓度限值:1.5mg/m3。己内酰胺车间空气最高允许浓度:12.5mg/m3,车间空气中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浓度限值:5mg/m3。
各因子浓度限值列于表1-2。
表1-2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采用和参考的标准
污染物名称 | 取值时间 | 浓度限值mg/m3 (标准状态) | |||
一级标准 | 二级标准 | 三级标准 | 标准来源 | ||
TSP | 年平均 日平均 | 0.08 0.12 | 0.20 0.30 | 0.30 0.50 |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
PM10 | 年平均 日平均 | 0.04 0.05 | 0.10 0.15 | 0.15 0.25 | |
SO2 | 年平均 日平均 小时平均 | 0.02 | 0.06 | 0.10 | |
NO2 | 年平均 | 0.04 | 0.08 | 0.08 | |
日平均 | 0.08 | 0.12 | 0.12 | ||
1小时平均 | 0.12 | 0.24 | 0.24 | ||
联苯-联苯醚 | 居住区最高浓度:1次:0.01mg/m3 |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 | |||
车间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7mg/m3,车间空气中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浓度限值:1.5mg/m3。 | |||||
己内酰胺 | 居住区最高浓度:1次:0.06mg/m3 | 前苏联标准(1977年) | |||
车间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12.5mg/m3,车间空气中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浓度限值:5mg/m3。 |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 |
注:最高容许浓度,指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都不应超过的浓度。
另外,根据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资料,为比较全面评价该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列出工业区环境空气特征污染物浓度限值标准(表1-3)。
表1-3 环境空气特征污染物浓度限值
污染因子 | 标准限值(mg/Nm3) | 标准来源 | ||
1次浓度 | 日平均 | 年平均 | ||
氟化物 | 0.02 | 0.007 | / |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
氨 | 0.20 | / | 0.06 |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 |
氯化氢 | 0.05 | 0.015 | 0.08 | |
硫化氢 | 0.01 | / | / |
Ø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根据金华市水环境功能区划,工业园区(南区)排水进入秋滨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在金华江的公路桥-排埠头段排放口集中排放,根据资料调查,该段水质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III类标准。
根据《金华工业园区(南区)环境影响报告书》规划环评的要求,园区东面的湖海塘水质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III类标准,园区内部的吕塘水库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IV类标准。具体标准值见表1-4。根据资料调研,金华江的公路桥-排埠头段水质除应执行表1-4的III类标准外,还应执行表1-5的补充项目标准。
表1-4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pH无单位)
序号 | 分类 标准值 项目 | Ⅰ类 | Ⅱ类 | Ⅲ类 | Ⅳ类 | Ⅴ类 |
1 | 水温(℃) | 人为造成的环境水温变化应限制在: 周平均最大温升≤1 周平均最大温降≤2 | ||||
2 | pH | 6.5~8.5 | 6~9 | |||
3 | 溶解氧 ≥ | 饱和率90% | 6 | 5 | 3 | 2 |
4 | 高锰酸盐指数 ≤ | 2 | 4 | 8 | 10 | 15 |
5 | 化学需氧量 ≤ | 10 | 15 | 20 | 30 | 40 |
6 | 生化需氧量 ≤ | 2 | 3 | 4 | 6 | 10 |
7 | 氨氮 ≤ | 0.5 | 0.5 | 1.0 | 2.0 | 3.0 |
8 | 总磷(以P计)≤ | 0.02 (湖、库0.005) | 0.1 (湖、库0.025) | 0.2 (湖、库0.1) | 0.3 | 0.4 |
9 | 铜 ≤ | 0.01以下 | 1.0(渔0.01) | 1.0(渔0.01) | 1.0 | 1.0 |
10 | 铬(六价) ≤ | 0.01 | 0.05 | 0.05 | 0.05 | 0.1 |
11 | 挥发酚 ≤ | 0.002 | 0.002 | 0.005 | 0.01 | 0.1 |
12 | 石油类 ≤ | 0.05 | 0.05 | 0.05 | 0.5 | 1.0 |
13 | 总砷 ≤ | 0.05 | 0.05 | 0.05 | 0.1 | 0.1 |
表1-5 补充项目和特定项目标准 单位:mg/L
序号 | 项目 | 标准值 |
1 | 氟化物(以F-计) | 1.0 |
2 | 己内酰胺 | 3.0 |
Ø 声环境质量标准
项目所在的区域属于工业区,按《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的3类标准评价(表1-6)。
表1-6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单位: LeqdB(A)
类 别 | 昼 间 | 夜 间 | 类 别 | 昼 间 | 夜 间 |
0 | 50 | 40 | 3 | 65 | 55 |
1 | 55 | 45 | 4 | 70 | 55 |
2 | 60 | 50 |
|
|
|
其中:0类标准适用于疗养区、高级别墅、高级宾馆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1类标准适用于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2类标准适用于居住、商业、工业混杂;3类标准适用于工业区;4类标准适用于城市中的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内河航道两侧区域。
Ø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本项目设两台热媒炉,根据《金华市城市天然气利用规划》,2007年本项目基地接通天然气,因此本项目拟利用天然气作为燃料加热热媒,热媒采用联苯-联苯醚。根据《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对工业炉窑的定义:工业炉窑是在生产中用燃料燃烧或电能转换产生的热量,将物料或工件进行冶炼、焙烧、烧结、熔化、加热等工序的热工设备可知,本项目热媒炉属于加热工业炉窑的范畴,因此本项目热媒炉烟气排放执行《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类区标准,详见表1-7。
表1-7 热媒锅炉(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炉窑类型 | 标准级别 | 排放限值 | |||
烟尘mg/m3 | SO21) mg/m3 | 烟气黑度(林格曼级) | 无组织排放3)烟尘最高限值mg/m3 | ||
非金属加热炉 | 一 | 502) | 禁排 | 1 | 5 |
二 | 200 | 850 | 1 | 5 | |
三 | 300 | 1200 | 1 | 5 |
注:1)由于本项目拟以天然气为燃料,而《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没有燃气锅炉的二氧化硫排放限值,因此本次评价参考燃油炉窑的二氧化硫排放限值。2)仅限于市政、建筑施工临时用加热沥青炉窑。3)无组织排放烟尘及生产性粉尘监测点设置在工业炉窑所在厂房门窗排放口处,并选浓度最大值,若工业炉窑露天设置,监测点应选在距离烟尘排放源5m,最低高度1.5m处,并选浓度最大值。
根据标准要求,本项目工业炉窑的过量空气系数规定为1.7,其排气筒最低高度不得低于15m。本项目拟定烟囱高度为40m,可以满足标准要求。
另外,本项目排放的己内酰胺和添加剂粉尘无组织排放浓度依据《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6297-1996)》,参考其中新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颗粒物(其他)的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1.0mg/m3)进行评价;对热媒循环系统产生的无组织排放低沸物(苯)依据《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新污染源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0.4mg/m3)进行评价;对热媒循环系统产生的无组织排放低沸物(甲苯)依据《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新污染源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2.4mg/m3)进行评价;对热媒循环系统产生的无组织排放低沸物(酚类)依据《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新污染源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0.08mg/m3)。
Ø 废水排放标准
项目建成后,污废水经过厂区污水处理站预处理,项目排水中没有第一类污染物,第二类污染物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后纳入城市污水合流管道,然后进入秋滨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后排放。本项目废污水排放执行三级标准(表1-8)。
表1-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单位:mg/l
污 染 物 | 一级标准 | 二级标准 | 三级标准 |
pH* | 6~9 | ||
SS | 70 | 150 | 400 |
CODCr | 100 | 150 | 500 |
BOD5 | 20 | 30 | 300 |
NH3-N | 15 | 25 | / |
石油类 | 5 | 10 | 20 |
TOC | 20 | 30 | / |
注: pH值无单位。无己内酰胺废水排放标准。
另外,根据工程分析,本项目清洁废水排放量较大,根据《大纲》专家咨询意见,可以考虑项目的中水回用,此处给出建设部《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T48-1999)(表1-9)
表1-9 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
项目 | pH | SS | BOD5 | CODcr | NH3-N |
冲厕所、绿化 | 6.5-9 | 10 | 10 | 50 | 20 |
洗车、扫除 | 6.5-9 | 5 | 10 | 50 | 10 |
Ø 噪声排放标准
噪声执行《工厂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Ⅲ类标准,即昼间65dB,夜间55dB(表1-10)。
表1-10 工厂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类别 | 昼间 | 夜间 |
Ⅰ | 55 | 45 |
Ⅱ | 60 | 50 |
Ⅲ | 65 | 55 |
Ⅳ | 70 | 55 |
注:Ⅰ类标准适用于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Ⅱ类标准适用于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及商业中心区。Ⅲ类标准适用于工业区。Ⅳ类标准适用于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另:夜间频繁突发的噪声(如排气噪声)。其峰值不准超过标准值10dB(A),夜间偶然突发噪声(如短促鸣笛声)峰值不准超过标准值15dB(A)。
建设期的建筑施工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表1-11)。
表1-11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单位: LeqdB(A)
施工阶段 | 主要噪声源 | 噪声限值 | |
昼间 | 夜间 | ||
土石方 | 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 | 75 | 55 |
打 桩 | 各种打桩机 | 85 | 禁止 |
结 构 | 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电锯等 | 70 | 55 |
装 修 | 吊车、升降机等 | 65 | 55 |
项目名称:浙江XXXXX化纤有限公司年产12万吨锦纶6功能性切片(聚酰胺)及差别化长丝工程。
建设单位:浙江XXXXX化纤有限公司
项目地点:浙江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工业园区(南区)内M-03-04地块。
投资及资金筹措方式:本项目总投资97, 807万元,含外汇4, 141万美元。
本项目建设规模为年产12万吨锦纶6功能性切片(聚酰胺)和年产5.2万吨锦纶差别化长丝。设计生产能力为日产切片385吨,年操作时间333天,年产切片128, 205吨。操作弹性60~115%。
(1) 聚合装置
本项目聚合装置设两条日产160吨聚酰胺6生产线和一条日产65吨聚酰胺6生产线,按年开工333天计,年产聚酰胺6切片128, 205吨,其中商品切片74,925吨/年,用于纺丝的切片53,280吨/年。产品方案见表2-1。
表2-1 聚合装置产品方案
生产线 | 品种规格 | 单位 | 产量 | 备注 | |
1线(160吨/天) | 纤维级半消光切片 | t /a | 53, 280 |
| 用于纺丝 |
2线(160吨/天) | 纤维级大有光切片 | t /a | 53, 280 |
| 商品切片 |
3线(65吨/天) | 工程塑料、膨体纱、 地毯丝切片 | t /a | 21, 645 |
| 商品切片 |
合 计 |
| t /a | 128, 205 |
|
|
注:第二条生产高粘度的工业丝、膜级切片时,产能有所下降。
(2) 纺丝装置
本项目纺丝装置设置十条纺丝生产线,产品方案见表2-2。
表2-2 纺丝装置产品方案
生产线 | 品种规格 | 单位 | 产量 | 备注 | |
锦纶6 POY丝 (2条生产线) | 8~20 D | t /a | 500 |
| 预取向丝 |
30~150 D | t /a | 9, 500 |
| 预取向丝 | |
锦纶6 HOY丝 (4条生产线) | 8~20 D | t /a | 600 |
| 高取向丝 |
30~150 D | t /a | 19,400 |
| 高取向丝 | |
锦纶6 FDY丝 (3条生产线) | 8~20 D | t /a | 500 |
| 全牵伸丝 |
30~150 D | t /a | 19,500 |
| 全牵伸丝 | |
涤锦复合 POY丝 | 75~150 D | t /a | 2, 000 |
| 预取向丝 |
总结 |
| t /a | 52,000 |
|
|
(3) 加弹装置
本项目加弹装置设置20台加弹机,其中14台加弹机加工10, 000吨/年,将锦纶6 POY丝加工成DTY丝;6台加弹机加工2, 000吨/年涤锦复合POY丝成为DTY丝。加弹装置产品方案见表2-3。
表2-3 加弹装置产品方案
产品 | 品种规格 | 单位 | 产量 | 备注 | |
锦纶6 DTY丝 | 8~20D | t/a | 500 |
| 牵伸假捻丝 |
| 30~150D | t/a | 9, 500 |
| 牵伸假捻丝 |
涤锦复合DTY丝 | 75~150D | t/a | 2, 000 |
| 牵伸假捻丝 |
合计 |
| t/a | 12, 000 |
|
|
本项目主要构筑物见表2-4。总图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2-5。
表2-4 本项目主要构筑物一览表
序号 | 建、构筑物名称 | 生产类别 | 耐火等级 | 占地面积 (m2) | 建筑面积 (m2) | 备注 |
1 | 聚合车间 | 丙类 | 一级 | 1, 380 | 9, 660 | 高层建筑7层 |
2 | 纺丝车间 | 丙类 | 二级 | 11, 330 | 35, 420 | 4层建筑 |
3 | 加弹车间 | 丙类 | 二级 | 5, 700 | 11, 400 | 2层建筑 |
4 | 切片库 | 丙类 | 二级 | 5, 100 | 5, 100 | 单层建筑 |
5 | 成品库 | 丙类 | 二级 | 6, 600 | 6, 600 | 单层建筑 |
6 | 化工料库 | 丙类 | 二级 | 1, 000 | 1, 000 | 单层建筑 |
7 | 机物料库 | 丙类 | 二级 | 1, 000 | 1, 000 | 单层建筑 |
8 | 已内酰胺库 | 丙类 | 二级 | 7, 200 | 7, 200 | 单层建筑 |
9 | 已内酰胺泵房 | 丙类 | 二级 | 70 | 70 | 单层建筑 |
10 | 已内酰胺罐区 | 丙类 |
| 810 |
|
|
11 | 燃料油罐区 | 丙类 |
| 250 |
|
|
12 | 热媒站 | 丙类 | 二级 | 1, 600 | 80 | 单层建筑 |
13 | 综合动力站、热力站 | 丙类 | 二级 | 4, 410 | 3, 210 | 单层建筑 |
14 | 综合给水站 | 戊类 | 二级 | 2, 550 | 1, 500 | 单层建筑 |
15 | 循环冷却水站 | 戊类 | 二级 | 3, 150 | 1, 000 | 单层建筑 |
16 | 污水预处理 | 戊类 | 二级 | 2, 400 | 500 | 单层建筑 |
17 | 维修间 | 戊类 | 二级 | 720 | 720 | 单层建筑 |
18 | 综合楼 |
| 二级 | 1, 000 | 4, 000 | 4层建筑 |
19 | 食堂 |
| 二级 | 600 | 600 | 4层建筑 |
20 | 倒班宿舍 |
| 二级 | 300 | 900 | 3层建筑 |
21 | 车库 |
| 二级 | 900 | 900 | 单层建筑 |
22 | 自行车棚 |
|
| 400 | 400 |
|
23 | 门卫 |
| 二级 | 40 | 40 | 单层建筑 |
合 计 |
|
| 58, 510 | 91, 300 |
|
表2-5 总图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 指标名称 | 单位 | 数量 | 备注 |
1 | 厂区占地面积 | m2 | 120000 |
|
2 | 建筑物占地面积 | m2 | 58510 |
|
3 | 建筑面积 | m2 | 91300 |
|
4 | 建筑系数 | % | 48.3 |
|
5 | 道路面积 | m2 | 16900 |
|
6 | 绿化面积 | m2 | 24000 |
|
7 | 绿化系数 | % | 19.8 |
|
本项目主要生产装置包括聚合装置、纺丝装置和加弹装置。聚合装置主要包括已内酰胺熔融、聚合、切片生产、萃取、切片干燥等;纺丝装置主要包括切片加料、挤出熔融、纺丝、卷绕、分级包装和产品输送;加弹装置主要包括牵伸假捻、包装和成品贮存;公用工程装置主要包括蒸汽减温减压站、综合给水站、循环冷却水站、污水预处理站、综合动力站等。项目主要设备见表2-6,主要公用工程设备见表2-7。
表2-6 主要工艺设备一览表
序号 | 设备名称 | 规格 | 数量 | 备注 |
一 | 聚合装置 |
|
|
|
1 | 已内酰胺熔融 | 用于三条聚合生产线 | 1套 | 国产 |
2 | 已内酰胺卸料和储存 | 用于三条生产线 | 1套 | 国产 |
3 | TiO2制备 | 用于160吨/日两条线 | 1套 | 引进 |
4 | 高性能添加剂制备 | 用于160吨/日两条线 | 1套 | 引进 |
5 | 已内酰胺和添加剂计量 | 用于160吨/日两条线 | 2套 | 引进 |
6 | 浓缩添加剂制备 | 用于65吨/日生产线 | 1套 | 引进 |
7 | 连续聚合(一段式) | 能力:160吨/日 | 2套 | 引进 |
8 | 连续聚合(二段式) | 能力:65吨/日 | 1套 | 引进 |
9 | 热媒排空/进料系统 | 用于三条聚合生产线 | 1套 | 引进 |
10 | 切片生产 | 能力:80吨/日 | 4套 | 引进 |
11 | 切片生产 | 能力:65吨/日 | 1套 | 引进 |
12 | 连续萃取 | 能力:80吨/日 | 4套 | 引进 |
13 | 连续萃取 | 能力:65吨/日 | 1套 | 引进 |
14 | 连续干燥 | 能力:80吨/日 | 4套 | 引进 |
15 | 连续干燥/固体缩聚 | 能力:65吨/日 | 1套 | 引进 |
16 | 连续输送和贮存 | 用于三条聚合生产线 | 1套 | 引进 |
17 | 萃取水蒸发 | 用于三条聚合生产线 | 1套 | 引进 |
18 | 除盐水去空气装置 | 用于三条聚合生产线 | 1套 | 国产 |
19 | 热水系统 | 用于三条聚合生产线 | 1套 | 国产 |
二 | 纺丝装置 |
|
|
|
1 | 锦纶6 POY生产线 | 每台36位,10头/位 | 2条 | 引进 |
2 | 锦纶6 HOY生产线 | 每台36位,10头/位 | 4条 | 引进 |
3 | 锦纶6 FDY生产线 | 每台36位,12头/位 | 3条 | 引进 |
4 | 涤锦复合丝POY生产线 | 每台24位,头/位 | 1条 | 引进 |
三 | 加弹装置 |
|
|
|
1 | 锦纶6加弹机 |
| 14台 | 引进 |
2 | 涤锦复合丝加弹机 |
| 6台 | 引进 |
序号 | 设备名称 | 单 位 | 数 量 | 设备来源 |
1 | 热媒炉 | 台 | 2(1用1备) | 新购设备 |
2 | 加压水泵 | 台 | 4(3用1备) | 新购设备 |
3 | 循环泵 | 台 | 7(5用2备) | 新购设备 |
4 | 冷却塔 | 台 | 4 | 新购设备 |
5 | 消防水泵 | 台 | 3(2用1备) | 新购设备 |
6 | 10/0.4kV变电所 | 座 | 2 | 新购设备 |
7 |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 | 台 | 7(6用1备) | 新购设备 |
8 | 空气压缩机 | 台 | 24(22用2备) | 新购设备 |
9 | 深冷空分装置制氮 | 套 | 1 | 新购设备 |
10 | 污水处理站 | 座 | 1 | 新建装置 |
11 | 电信网络 | 套 | 1 | 新购设备 |
12 | 恒温恒湿型空调机 | 台 | 1 | 新购设备 |
13 | 复合式空调机组 | 套 | 14 | 新购设备 |
本项目主要原料是已内酰胺,主要辅料有消光剂、添加剂、纺丝油剂、加弹油剂、热媒、过滤砂等,拟采用进口或国产。其他辅料为包装材料。原辅材料消耗见表2-8。
表2-8 原、辅材料消耗一览表
序号 | 名称 | 吨产品消耗指标(kg) | 年消耗量 (t/a) | 备注 | ||
1 | 已内酰胺(CPL) | 999 |
| 128,190 |
|
|
2 | 苯甲酸 | 0.9 |
| 114 |
|
|
3 | 二氧化钛 | 3.50 |
| 444 |
|
|
4 | 液相热媒(聚合用) | — |
| 140 |
| 初装量 |
5 | 气相热媒(纺丝用) | — |
| 25 |
| 初装量 |
6 | 切片(锦纶纺丝) | 1, 040 |
| 53, 280 |
|
|
7 | 聚酯切片 | 1, 000 |
| 1, 000 |
|
|
8 | 锦纶6-POY专用油剂 | 12 |
| 120 |
|
|
9 | 锦纶6-HOY专用油剂 | 12 |
| 240 |
|
|
10 | 锦纶6-FDY专用油剂 | 12 |
| 240 |
|
|
11 | 锦纶6-DTY专用油剂 | 32 |
| 380 |
|
|
12 | 锦纶6复合丝专用油剂 | 12.5 |
| 25 |
|
|
| 合 计 |
|
| 184198 |
|
|
本项目拟采用联苯-联苯醚混合物为热媒。
项目能耗情况见表2-9。
表2-9 能源消耗
序号 | 名 称 | 单位 | 消耗指标 | 备注 | |
1 | 生产水 | m3 /h | 278.2 |
| |
2 | 冷冻水 | m3 /h | 3, 779 | 循环量 | |
3 | 冷却水 | m3 /h | 9, 777 |
| 循环量 |
4 | 除盐水 | m3 /h | 6.35 |
|
|
5 | 电(计算负荷) | kWh/h | 19, 510 |
| 装机23, 820kW |
6 | 工艺压缩空气 |
|
|
|
|
| 0. 6MPa | Nm3 /h | 55, 385 |
|
|
| 1. 2MPa | Nm3 /h | 6, 900 |
|
|
7 | 仪表压缩空气 | Nm3 /h | 48. 2 |
|
|
8 | 氮气 | Nm3 /h | 911 |
|
|
9 | 蒸汽 |
|
|
|
|
| 0. 3MPa | kg /h | 240 |
|
|
| 1. 1MPa | kg /h | 15, 400 |
|
|
10 | 燃料油 | kg /h | 270 |
|
|
11 | 氢气 | Nm3 /d | 2 |
| 制取高纯氮 |
根据整个生产装置的用电负荷估算,本项目全厂用电总量为19, 510 kWh/h,其中,聚酰胺装置装机容量为6030 kW,长丝装置装机容量为20100 kW,公用工程装机容量为13530 kW。金华市经济技术开发园区变电站提供本工程用电要求,10kV电源送至本工程界区内。
本工程界区内设二座10kV开关站,其中一座设在动力站,供聚酰胺装置及公用工程装置用电,另一座设在长丝车间,供长丝装置负荷用电。
1、给水:项目所用生产、生活及消防用水均由开发区市政自来水管网供给。供水压力0.3MPa,分别从敷设在厂区北侧、东侧的给水管网进入界区,管径为DN250。可满足本项目用水要求。为了满足工艺和厂区其他公用工程设施用水要求,本项目需要新建循环冷却水站,生产、消防水加压泵站和除盐水制备装置。本项目界区外所有给排水管线均由开发区统一规划和建设。
2、排水:根据污水的水质和清浊分流原则,本项目拟设置如下三个排水系统:雨水系统,接纳厂区非污染雨水和清洁废水;生活污水系统,接纳厂区各建筑物内卫生器具及厕所排放的污水;生产废水系统,接纳聚合装置、长丝装置的污水和化工料罐区初期污染雨水。
项目所产生的生产废水、生活污水、清洁废水、雨水均排入厂区相应管网系统。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进入厂污水预处理站,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再排入市政污水管网输送到金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最后排入金华江。厂区雨水和清洁废水排入开发区雨水系统。
一、热媒站:本项目所需热负荷2, 550 kW(220×104 kcal/h),选用热媒炉的出力为3, 490 kW(300×104 kcal/h)。正常生产时,一台热媒炉运行,一台热媒炉备用。热媒供给温度300℃,回流温度265℃。
热媒系统设有热媒储槽、热媒排放槽、热媒膨胀槽和热媒循环泵、热媒补充泵及燃料油加热器等辅助设备。
(1)热媒系统:从热媒炉出来的高温液相热媒,送到用户使用后再返回热媒炉,是密闭的压力循环系统,由热媒循环泵来保证热媒的正常运行。为了事故时的紧急排放和一些设备、管道停用时的排空,热媒站设有低点热媒排放槽,以利于热媒的排放。热媒储槽与热媒排放槽均配有蒸汽加热器,同时为防止热媒高温氧化变质,还设有氮气保护。
(2)燃烧系统:考虑到项目所在地区为“两控”区,严禁使用重油,故热媒炉燃料采用优质轻柴油,每小时消耗燃料油0.27kg,由厂区储油罐通过管道将燃料油输送到热媒站,再通过燃烧油加压泵和燃烧油加热器,将油加压加热至热媒炉所需的参数,供给热媒炉燃烧使用。为适应热媒炉负荷变化,输送油管路需有回油系统。两台热媒炉合用一个烟囱。
(3)控制系统:热媒炉设有完备的自动控制系统,热媒炉的点火、燃烧、熄火、停炉均由自动控制完成。热媒站设有控制室,对热媒系统进行集中控制。
(4)布置:热媒站采用露天布置。热媒储槽和热媒低位排放槽布置在围堤内。
热媒站设有控制室,对热媒系统进行集中控制。
(5)公用工程消耗量:公用工程消耗量见表2-10。
表2-10 公用工程消耗量
序号 | 项目 | 单位 | 平均消耗量 | 备注 |
1 | 生产水 | t/h | 2 |
|
2 | 循环冷却水 | t/h | 8 |
|
3 | 压缩空气 | m3/h | 50 |
|
4 | 氮气 | m3/h | 40+50 | 50为事故用 |
5 | 电 | kW | 370 | 装机 |
6 | 燃料油 | t/h | 0.27 |
|
7 | 蒸汽 | t/h | 0.5~1.0 |
|
二、热力站:本项目工艺生产、空调等有关设备所需蒸汽,由开发区(南区)规划建设的热电厂供给,需求量为19, 642kg/h。厂区设置热力站一座,负责全厂的蒸汽分配、蒸汽的减温减压,还负责凝结水的回收和输送,减温水优先使用凝结水,无凝结水可使用脱盐水,多余的凝结水送回至热电厂。
本项目中的制冷系统、空压系统及制氮系统统一建成综合动力站。
一、 制冷
(1)制冷量及冷水规格:制冷量及冷水规格见表2-11。
表2-11 制冷量及冷水规格
序号 | 用 户 | 制冷量(kW) | 冷水进口温度 (℃) | 冷水出口温度 (℃) | 备注 | |
平均 | 高峰 | |||||
1 | 聚合装置 | 4197 | 4197 | 12 | 7 | 四季 |
2 | 长丝装置 | 872 | 959 | 12 | 7 | 四季 |
3 | 空调 | 16900 | 16900 | 12 | 7 | 夏季 |
4 | 合计 | 5069 16900 | 5156 16900 | 12 | 7 | 四季 夏季 |
(2)主要设备选型:根据上述参数制冷系统分成两个子系统,一为工艺用制冷系统,另一为空调用制冷系统。工艺用制冷系统由3台单台制冷量为2910kW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组成,2用1备;空调用制冷系统选用4台单台制冷量为4650kW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组成,不设备台。
二、空压:本项目需要0.6MPa压缩空气系统和1.2MPa压缩空气系统。0.6MPa压缩空气系统选用6台排气量200m3/min,排气压力0.8MPa的离心式空气压缩机,5用1备;1.2MPa压缩空气系统选7台排气量50.2m3/min,排气压力1.4MPa的螺杆式空气压缩机,6用1备。
三、制氮:本项目需用0.5MPa高纯氮(纯度99.999%),正常用量911 m3/h,最大914 m3/h。高纯氮气采用深冷空分装置生产。装置的能力为:产气量1000 m3/h,纯度99.9%,压力0.4MPa。
四、供氢站:为制取高纯氮(纯度99.999%),需要应用氢气与氮气中剩余的极微量氧气进行反应,生成微量水。以氢气用量2 Nm3/d计算,贮存区储备15天的用量,即贮存2.7 kg氢气;生产场所储备2天的用量0.36 kg。氢气钢瓶压力15MPa,钢瓶容积40dm3,氢气质量0.48 kg/瓶。贮存区有6瓶氢气;生产场所有氢气钢瓶1个。
本项目的生产废水主要来自生产工艺及辅助生产工艺的排水和生产装置设备及地面的冲洗水。生产废水、生活污水排入厂区污水系统管网,进入厂区污水预处理站进行预处理。污水预处理工艺流程图如图2-1。
切片生产、纺丝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己内酰胺单体气体,由设备配套的单体抽吸装置,水喷射抽吸,循环使用,达到一定浓度后,经蒸馏回用,以达到无废水和单体气体排放的目的。
1、聚合工艺
本项目聚合工艺流程主要参考瑞士依文达(Inventa)公司和德国吉玛(Zimmer)公司的资料,聚合工艺流程及排污点图详见图3-1。
2、纺丝工艺
纺丝工艺流程及排污点,详见图3-2。
3、加弹工艺
加弹工艺流程及排污点,详见图3-3。
根据本项目工程分析及瑞土依文达公司和德国吉玛公司所提供的资料及同类厂家网上调查或文献查阅,本项目的污染物包括废水、废气、固废和噪声,其中以废水为主,废水主要来自聚合生产线、纺丝生产线、加弹生产线,废水中的主要污染因子为CODcr、BOD5、TOC、NH3-N等。
本项目的废水主要有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
3.2.1.1、生产废水
(1)聚合工段:根据本项目的生产能力和规模(聚酰胺6切片128, 205吨/年,其中商品切片74, 925吨/年)和瑞土依文达公司、德国吉玛公司所提供的聚合装置废水水质水量,以及国内同类生产厂家的数据表明,该类废水属可生化性较好的废水,BOD5 / CODCr值在0.30~0.55之间。可以估算出XXXXX化纤有限公司聚合段的废水水量、水质结果见表3-1。
表3-1 聚合工段的废水水量、水质
废水 排放点 | 生厂工序 | 排放 规律 | 废水量(m3/d) | CODCr(mg/L) | TOC (mg /L) | BOD5 (mg /L) |
W1 | 已内酰胺熔融 | 连续 | 7.44 | 968 | 264 | 387 |
W2 | 添加剂系统 | 连续 | 2.64 | 232 | 63 | 93 |
W3 | 水解聚合 | 连续 | 64.80 | 2453 | 657 | 937 |
W4 | 铸带切粒 | 连续 | 17.69 | 2636 | 2399 | 3198 |
W5 | 连续萃取 | 连续 | 0.72 | 4652 | 1270 | 1861 |
W6 | 干 燥 | 连续 | 27.00 | 1158 | 316 | 463 |
W7 | 单体回收 | 连续 | 19.52 | 3787 | 1034 | 1515 |
W8 | 切片质量检验 | 连续 | 12.00 | 1163 | 317 | 465 |
| 其它零星废水等 | 连续 | 2.40 | 1163 | 317 | 465 |
总 计 | 154.21 | 2819 | 787 | 1765 |
(2)纺丝、加弹工段:本项目长丝装置包括纺丝和加弹两工段,用于纺丝的聚酰胺量为160 t/d。长丝装置废水水量、水质估算见表3-2。
表3-2 本项目纺丝、加弹装置废水水量、水质估算
废水排放点 | 生厂工序 | 排放规律 | 废水量(m3/d) | CODCr(mg/L) | BOD5 (mg /L) |
W9 | 喷丝头组件 | 间歇 | 11 | 90 | 60 |
W10,W12 | 上油 | 连续 | 33 | 440 | 120 |
W11,W13 | 化验检测 | 间歇 | 4 | 1160 | 465 |
总 计 | 48 | 420 | 135 |
(3)XXXXX化纤有限公司生产流程总废水水量、水质:(表3-3)
表3-3 生产流程总废水水量、水质
工艺流程段 | 废水量(m3/d) | CODCr(mg/L) | BOD5(mg /L) |
聚合段 | 155 | 2820 | 1770 |
纺丝、加弹段 | 48 | 420 | 140 |
总 计 | 203 | 2250 | 1380 |
本项目的生产废水主要来自生产工艺及辅助生产工艺的排水和生产装置设备的冲洗水。锦纶6聚合工段生产污水中含NH3-N 10~20 mg/L,含己内酰胺300mg/L,是含氮有机废水,pH值6.5,纺丝、加弹工段废水还含有油剂。合计生产废水产生量67599t/a。CODCr、BOD5、NH3-N和己内酰胺的年产生量分别为152.23t, 93.29 t, 1.01 t,20.28t,纺丝废水产生油剂量6.24 t/a。
3.2.1.2、生活污水
项目建成投产后,全厂总员工为888人,年工作天数333天,人均用水量按0.09 t/d,生活污水产生量按用水量90%计,则生活污水产生量为72t/d,年产生量23976 t/a。生活污水水质为:pH: 6~8, CODCr平均250~300mg/L,BOD5平均150~200 mg/L,SS为200~250 mg/L, NH3-N为20~30 mg/L,则本项目生活污水中CODCr、BOD5、SS、 NH3-N的年产生量分别为6.59 t, 4.20 t, 5.39 t, 0.60 t。
本工程建成后,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将进入厂污水预处理站,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 1996)三级标准,再排入金华市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进入厂污水预处理站的废水源强见表3-4。
表3-4 进入厂污水预处理站的废水源强汇总
污染源 | 废水发生量( t/a ) | CODcr ( mg/L ) | BOD5 ( mg/L ) |
聚合装置 | 51615 | 2820 | 1770 |
长丝装置 | 15984 | 420 | 140 |
生活污水 | 23976 | 280 | 180 |
合 计 | 91575 | 1730 | 1060 |
全厂生产废水平均排放量203 m3/d,生活污水平均排放量72 m3/d,污水排放总量275 m3/d,考虑到事故容量,本项目污水预处理装置规模按450 m3/d为宜。
3.2.1.3、冷却水
本项目生产过程中,聚合装置、长丝装置、公用工程处都要用到冷却水,水量分别为1445m3/h, 1158m3/h, 7141m3/h, 共为9744 m3/h,即为7787.4万 t/a, 厂方建有循环冷却水回用装置。冷却水装置的清洁废水排放量2000 m3/d,即666,000 t/a,建议建设单位回用或用作地面冲洗水和绿化用水。冷却水装置的生产废水排放量400 m3/d,含CODCr400 mg/L、BOD5100 mg/L,即每年排放废水133200 t,其中含CODCr53.28 t/a,BOD513.32 t/a。该装置生产废水排入金华市城市污水管网。
3.2.1.4、去盐水
本生产过程中,需用无盐水进入聚合装置、纺丝装置等,用于去盐水装置的树脂使用一段时间后,要进行再生,树脂再生用水量为48 m3/d,则该过程产生的再生酸碱废水量约为48 m3/d,年排放量为15984 t/a。该装置排出废水需经中和处理,与其它预处理后的工艺废水混合以后一起纳入金华市城市污水管网。
3.2.1.5、废水污染源强汇总
根据废水污染源强调查与分析结果,得本项目废水污染源强汇总(表3-5)。
表3-5 废水污染源强汇总
污染源 | 废水发生量 ( t/a) | CODcr ( mg/L ) | BOD5 ( mg/L ) |
聚合装置 | 51615 | 2820 | 1770 |
长丝装置 | 15984 | 420 | 140 |
生活污水 | 23976 | 280 | 180 |
循环冷却系统废水 | 133200 | 400 | 100 |
去盐水再生废水 | 15984 | — | — |
合 计 | 240759 | 880 | 460 |
(1)聚合工段:固态己内酰胺由人工拆开加入己内酰胺熔融罐时会散发己内酰胺单体粉尘,需集罩抽吸后经水喷淋送单体回收装置。添加剂调配过程中也有少量粉尘无组织散发出来,需要加强通风。
在聚己内酰胺液态熔体从V-K管底部经过阀门排出至铸带槽时温度很高,暴露在空气中,聚合体中平衡的己内酰胺单体挥发出来,经抽吸、水喷淋回收至三效蒸发器回用。
萃取塔顶部有己内酰胺蒸汽释放,需要水喷淋收集后进入单体回收装置。单体回收装置三效蒸发的真空泵处也有己内酰胺单体蒸汽散发,经水喷淋收集后返回蒸发器。
聚合工段产废气量9235万Nm3/a,其中含已内酰胺单体气体4.66t/a,已内酰胺粉尘0.48 t/a,添加剂粉尘0.06 t/a。聚合工段工艺废气产生及配套治理方案具体见表3-6。
(2)纺丝、加弹工段:纺丝工作间的喷丝板附近,聚己内酰胺熔体刚刚被挤压出来,尚未完全凝固时,暴露在空气中,有部分平衡单体挥发到周围空间,需要利用单体抽吸装置进行抽吸,然后水喷射收集,水可以循环使用,达到一定浓度后,经蒸馏浓缩,送聚合回用。另外,刚刚凝固的丝束温度比纺丝车间的环境温度高,丝束上油时,有极少量油剂挥发于车间,无组织排放,需要加强通风。
加弹工段中丝束假捻,被加热定型,加热器温度180~250℃,丝束温度比车间的环境温度高,丝束上油时,有极少量油剂挥发于空间,无组织排放,需要加强通风。
根据资料和类似厂家的数据推算,本项目纺丝、加弹工段产废气量2397.6万Nm3/a,其中已内酰胺单体气体0.24 t/a,油剂0.0024 t/a。纺丝、加弹工段工艺废气产生及配套治理方案具体见表3-6。
化验室设有通风柜及排风机,纺丝组件清洗间设有轴流通风机,可进行全面的通风换气。
(3)热媒循环系统:热媒循环系统的无组织排放:本工程采用联苯-联苯醚作为热载体,有较强的渗透性,热媒运行过程均在聚合装置、纺丝箱、热媒炉及输送管道中进行,其密闭性很好,但在正常生产时,在热媒炉的进出口、阀门的端头及过滤器进出口和泵进出口,仍有微量的废气渗漏出。详见表3-6。
(4)燃油炉
①烟气排放量:
项目所在的工业区2007年以后将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料。在未通天然气之前,将利用优等0#轻柴油(含硫率按0.2%计)作为燃烧能源,消耗燃油6.48t/d,按年生产日333日天计,年耗油量为2157.84吨,因此热媒炉的废气排放主要是烟气排放。根据《环境保护计算手册》计算得到实际烟气量为4963万Nm3/a。
② 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根据优质轻柴油含硫量0.2%,热媒炉燃烧1m3油排放的NOX量为8.57 kg (以NOX计),热媒炉燃油烟尘排放量系数为1.80 kg/m3计算,该厂燃油热媒加热炉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见表3-7。能够达到《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的要求。
热媒炉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料以后产生的污染物情况为:天然气燃烧时产生的污染物:NO2 为6.3 kg/万Nm3,SO2为1.0 kg/万Nm3,烟尘为2.4 kg/万Nm3。天然气密度为0.71 kg/Nm3,低位发热值为35320 kJ/Nm3,理论空气耗量为9.4 Nm3/kg。天然气火焰传递的热量占火焰传递总热量的60%,重油则为80%。轻柴油油热值为10000 kcal/kg,即40614 kJ/kg。
(1)聚合工段:聚合段单体回收装置的精馏塔釜底产生的少量固体废渣按生产能力的0.0025%计算,产生量为320.33t/a,主要成分为低聚体、线性低聚物或网状交联聚合物等高沸点物。聚合管底部切片铸带前经过过滤器,过滤滤料定时更换,换下的滤料沾有聚合物,其产生量为3.33t/a,主要成分为聚酰胺。切片铸带过程中有时会发生故障,产生废胶块,其产生量按生产能力的0.0015%计算,产生量为193.143t/a,其主要成分为聚酰胺。切片干燥后送往贮槽,在输送过程中与器壁碰撞或相互碰撞,会产生少量碎片或粉尘,其产生量为1.66 t/a。袋装己内酰胺投料后的废塑料袋每年有1.67 t,主要成分为聚乙烯,为普通工业废物。
表3-6 废气产生及配套治理方案
代号 | 工段 | 污染源 | 主要污染物产生量 | 治理措施及效果 | ||||
流量 Nm3/h | 项目 (污染物) | 浓度 (mg/m3) | 产生量 kg/a | 排放 规律 | ||||
G1 | 聚合 | 己内酰胺熔融 | 3000 | 己内酰胺单体粉尘 | 20 | 479.5 | c | 水喷淋收集后进入单体回收系统 |
G2 | 添加剂调配 | 3000 | 添加剂粉尘 | 20 | 59.9 | d | 集罩抽吸,经过滤材料过滤后排放 | |
G3 | 聚合管 | 25 | 己内酰胺单体气体 | 50 | 10.0 | c | 水喷淋收集后进入单体回收系统 | |
G4 | 切片生产 | 5100 | 己内酰胺单体气体 | 100 | 4075.9 | c | 水喷淋收集后进入单体回收系统 | |
G5 | 萃取管 | 400 | 己内酰胺单体气体 | 175 | 559.4 | c | 水喷淋收集后进入单体回收系统 | |
G6 | 蒸发真空泵 | 30 | 己内酰胺单体气体 | 50 | 12.0 | c | 水喷淋收集后进入蒸发器 | |
G7 | 纺丝 | 纺丝头喷板 | 1500 | 己内酰胺单体气体 | 20 | 239.8 | c | 单体抽吸装置(水喷射抽吸),循环使用,达到一定浓度后,经蒸馏回用 |
G8 | 给湿上油 | 1500 | 油剂 | 0.2 | 2.4 | c | 高空排放 | |
G9 | 热媒站 | 排气冷凝器(1) | / | 联苯醚 | 300~400 | 0~3.2 | p, v | 无组织排放 |
联苯 | 15~20 | 0~0.16 | p, v | 无组织排放 | ||||
G10 | 排气冷凝器(2) | / | 联苯、联苯醚 | 0.2~1 | 0~0.0004 | p, v | 无组织排放 |
注:c表示连续排放; d 表示间歇排放,每天3小时; p表示周期性排放;v 表示通风。
表3-7 热媒炉燃油废气污染物发生量及发生浓度
污染物 | 年发生量 | 年排放量 | 发生浓度(mg/Nm3) | 排放浓度(mg/Nm3) |
烟气量 | 4963万Nm3 | 4963万Nm3 | / | / |
SO2 | 8.63 t/a | 8.63 t/a | 173.9 | 173.9 |
NOx | 22.28 t/a | 22.28 t/a | 448.9 | 448.9 |
烟尘 | 4.68 t/a | 4.68 t/a | 94.3 | 94.3 |
表3-8 燃天然气的热媒炉废气污染物发生量及发生浓度
污染物 | 年发生量 | 年排放量 | 发生浓度(mg/Nm3) | 排放浓度(mg/Nm3) |
烟气量 | 4694.8万Nm3 | 4694.8万Nm3 | / | / |
SO2 | 0.33 t/a | 0.33 t/a | 7.0 | 7.0 |
NOx | 2.08 t/a | 2.08 t/a | 44.3 | 44.3 |
烟尘 | 0.79 t/a | 0.79 t/a | 16.8 | 16.8 |
(2)纺丝、加弹工段:纺丝、加弹生产中,会产生废胶块和废丝,这些固体废物可外卖给其他专门单位使用。纺丝、加弹段产生的废胶块、废丝等,通过类比同类纺织工艺,得出其产生的废胶块为生产能力的1.04%,产生量为543 t/a;废丝产生量为生产能力的4.31%,达2240 t/a。
另外,成品包装箱的损耗量估计为12 t/a,供应商回收利用或处置。
(3)热媒系统:热媒系统燃油产生炉渣量为0.32 t/a,主要成分是灰分,可以销往水泥厂用作原料。
(4)污水预处理站
根据类比估计,污水处理站产生渣泥457.88 t/a。根据进入污水预处理站的水质情况分析和水处理工艺,项目污泥主要含有机物、微生物残体(好氧菌厌氧菌等)、无机物质(泥沙等)。
(5)生活垃圾:生活垃圾发生量按每人每天0.5 kg计,则生活垃圾年发生量为147.85 t/a。项目建成后各类固废发生量及去向情况见表3-9。
表3-9 各类固废发生量及去向
序号 | 固体废物名称 | 产生量(t/a) | 主成分 | 排放规律 | 固废去向 |
S1 | 废聚合体 | 193.14 | 聚酰胺 | 间断 | 循环利用或外卖 |
S2 | 铸带过滤材料 | 3.33 | 聚酰胺 | 间断 | 工业废物,焚烧或填埋 |
S3 | 碎切片及其粉尘 | 1.66 | 聚酰胺 | 间断 | 循环利用、外卖给专用厂 |
S4 | 单体回收装置 | 320.33 | 高沸物 | 间断 | 销往专用厂解聚后作为化工原料 |
S5 | 纺丝废胶块 | 543.00 | 聚酰胺 | 间断 | 外卖给专用厂回用 |
S6 S7 | 纺丝、卷绕废丝 | 2240.00 | 聚酰胺 | 间断 | 外卖给专用厂回用 |
S8 | 己内酰胺包装袋 | 1.67 | 聚乙烯(PE) | 间断 | 原料供应商回收 |
S9 | 废包装箱 | 12.00 | 纸板箱等 | 间断 | 供应商回收利用或处置 |
S10 | 燃油炉渣 | 0.32 | 灰渣 | 间断 | 销往水泥厂用作原料 |
S11 | 热媒系统低沸物 | 0.33 | 甲苯、苯、乙苯 | 间断 | 危险废物 |
S12 | 污水处理站泥渣 | 457.88 | 含水80% | 间断 | 非危险废物,焚烧或填埋 |
S13 | 生活垃圾 | 147.85 | 生活垃圾 | 间断 | 环卫部门收集后处理 |
总 计 | 3920.86 |
主要机器设备作业噪声源强汇总于表3-10。
表3-10 主要机器设备作业噪声源强汇总表
编号 | 噪声源位置 | 噪声源名称 | 声源强度dB(A) | 工作特性 | 备注 |
1 | 切片输送 | 鼓风机 | 85~90 | 连续 | 消音器 |
2 | 聚合车间 | 真空泵 | 85~90 | 连续 | 消音器 |
3 | 聚合车间 | 换气风机 | 75~80 | 连续 |
|
4 | 纺丝车间 | 卷绕机 | 90~95 | 连续 | 设隔音操作室 |
5 | 加弹车间 | 牵伸假捻 | 90~95 | 连续 | 设隔音操作室 |
6 | 空压站 | 空压机组 | 82~90 | 连续 | 设隔音操作室 |
7 | 冷冻站 | 压缩机组 | 86~90 | 连续 | 设隔音操作室 |
8 | 空调系统 | 冷冻机组 | 85~90 | 连续 | 隔声罩 |
9 | 热媒炉 | 鼓风机 | 80~85 | 连续 | 设隔音操作室 |
10 | 低温制氮站 | 压缩机 | 85~90 | 连续 | 设隔音操作室 |
项目水平衡分析中没有包括绿化用水,这部分水可采用直接排放水回用。项目水平衡分析见图3-4。
项目物料投入-产出平衡分聚合工段和长丝工段两部分(表3-11、表3-12)。
表3-11 聚合工段物料平衡表
序号 | 入系统 | 出系统 | ||||
物料名称 | 单耗 kg/t | 年消耗量 t/a | 物料名称 | 年生产量 t/a | 备注 | |
1 | 己内酰胺 | 999 | 128190 | 纤维级切片 | 106560 | 53280 t/a去纺丝 |
2 | 苯甲酸 | 0.9 | 114 | 工程塑料级切片 | 21645 |
|
3 | 二氧化钛 | 3.5 | 444 | 废聚合体、高沸物 | 517.8 | 销往专用厂 |
4 | 除盐水 |
| 39160.8 | 己内酰胺 | 20 | 废水带走 |
5 | 生产水 |
| 21578.4 | 己内酰胺 | 5.2 | 废气带走 |
6 |
|
|
| 废水 | 51615 | 去污水预处理站 |
7 |
|
|
| 水损耗 | 9124.2 |
|
总 计 | 189487.2 |
| 189487.2 |
|
表3-12 纺丝、加弹工段物料平衡表
序号 | 入系统 | 出系统 | ||||
物料名称 | 单耗 kg/t | 年消耗量 t/a | 物料名称 | 年生产量 t/a | 备注 | |
1 | 锦纶6切片 | 1040 | 53280 | 复丝(FDY) | 20000 |
|
2 | 聚酯切片 | 500 | 1000 | 复丝(HOY) | 20000 |
|
3 | 锦纶6-POY专用油剂 | 12 | 120 | 弹力丝(DTY) | 10000 |
|
4 | 锦纶6-HOY专用油剂 | 12 | 240 | 涤锦弹力丝(DTY) | 2000 |
|
5 | 锦纶6-FDY专用油剂 | 12 | 240 | 废胶块 | 543 | 销往专用厂 |
6 | 锦纶6-DTY专用油剂 | 32 | 380 | 废丝 | 2240 | 销往专用厂 |
7 | 涤锦复合丝专用油剂 | 12.5 | 25 | 油剂 | 502 | 纺丝废水 带走 |
8 | 生产用水 |
| 171828 | 生产废水 | 15984 | 去污水预处理站 |
9 | 除盐水 |
| 11988 | 清洁废水 | 79920 | 直排城市雨水系统 |
10 |
|
|
| 空调带走水分 | 79920 |
|
11 |
|
|
| 水损耗 | 7992 |
|
| 总计 |
| 239101 |
| 239101 |
|
一)开车期间污染物超额排放分析
(1)开车废气影响分析:本项目产品品种不多,而且反应步骤较简单,自动控制水平较高,各生产装置以及上下游产品之间配备有缓冲回收设施,只要保证配套尾气吸收、废气处理设施先于生产装置运行,加强对开车不合格物料管理,开车过程对环境影响不大。
(2)开车废水影响分析:开车时会产生一定量设备清洗水和不合格物料,对浓度较低的生产废水,送至污水预处理站不会影响处理装置的稳定运行,不合格物料可首先考虑返回系统重新利用,无法利用的物料可作为废物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
(3)开车固体废物情况:开车时可能会产生更多不合格的产品和废胶块、废丝,可将其分类堆放于公司指定的固体废物堆放点,外卖给专门厂家利用,不是主要的环境问题。
二)停车过程污染物排放分析
(1)停车过程的排污控制:在计划性停车前,可通过逐步减产,控制停车引起的物料排放。
(2)设备清洗过程污染影响分析:在停车设备清洗时,聚合管洗涤水含有甲酸(HCOOH,沸点100.5℃),需中和后排放至厂污水预处理站。其他设备的洗涤水成分与正常生产时基本相同,可进入回收装置或进入厂污水预处理站处理。
(3)停车固体废物影响分析:停车大修时产生的固体废物,应暂时定点堆放于厂内规定地方,定期统一清运,不得随意排放。
由此看出,只要按规定的顺序开车和停车,保证回收和处理系统的同步运行,可有效控制开、停车对环境的影响。
停电同时可引起生产停车,所不同的是,停电后整个系统均将停止生产。停电包括计划性停电和突发性停电两方面。
(1) 有计划停电:
有计划停电的处理和前述“计划停车”基本类似,控制手段也大体相同,属可控制事故类型,对环境的影响相对较轻。
(2) 突发性停电
突发性停电发生对环境的短期影响相对较为突出,尤其是聚合工段。停电后,由于系统停止进料,反应操作温度逐步变化,但停电对需要保温和保冷的部位均有一定影响,可能导致冻结或升温。而聚合体导热系数很小,恢复供电后,很难解冻,造成生产难以恢复正常。但一般不会发生过热引起的安全事故。
锦纶企业是连续生产型企业,而走完一个生产流程,需要20~30个小时,这20~30个小时中,流水线不能中断,如果企业所有流水线正在生产,突然发生停电,即使只停1秒钟,所有流水线上原材料、半成品将全部作废,机器要重新清理,损失达上百万元。
对气体吸收过程(如水喷淋),停电造成的不良影响相对明显,主要表现为:无法保证足够的吸收液,导致对残存气体吸收效率的降低。
(3) 真空系统尾气及其他无组织排放废气
停电发生后,真空系统和引风机同时停止工作,生产装置内残留尾气或无组织废气产生,但因其产生量较小,在设备和管道内滞留的可能性相对较大。
停电发生后,随风机停运,车间无组织废气无法排出,造成的不良影响更多体现于短期内车间污染物浓度上升,但因生产操作停止,这种影响持续时间不长。
污染物超标排放可因环保设施不符合设计和环保要求产生。其中,因环保设施不达标引起的超额排污会持续至设施正常运行后,加重项目对环境的长期不良影响,因此企业应根据我国环保政策规定,除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运行外,若环保设施存在问题,应立即整改保证其达标,缩短非正常超额排污时间。
另外,环保设施发生故障也会导致污染物超标排放,但通过及时处理,此类超额排放持续时间相对较短。本项目可能产生污染物超标排放的污染源主要为:
(1) 己内酰胺单体蒸气
聚合管底部排料口处、萃取塔顶部和纺丝喷丝板处有己内酰胺单体蒸汽释放,若单体抽吸装置,水喷淋密度不足,导致尾气中含己内酰胺单体超额排放,以效率下降至50%考虑该污染源超标排放量。
(2) 己内酰胺粉尘
袋装己内酰胺投料过程中,个别袋子破损,造成己内酰胺回收效率下降,评价假设除尘效率下降为90%,以此计算粉尘超额排污量。
(3)设备、管道、阀门泄漏
新建项目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主要物料的理化性质见表4-1。从表中可以看出,生产所采用的主要原、辅材料种类少,而且均为低毒或无毒的物品,在贮运中只需注意干燥通风,防明火。
混合物的理化性质:
(1)联苯混合物(又名“道生”)
联苯混合物是联苯和联苯醚的低熔点混合物,其中联苯含量是26.5%,联苯醚为73.5%;英文名称Dowtherm A,常压下其沸点为258℃,闪点为115℃,凝固点为12.3℃,临界温度为528℃,临界压力为4.02MPa,密度为1060kg/m3(20℃),汽化潜热为293 kJ/kg,燃烧热40194 kJ/kg。在常温下道生为无色透明液体,有刺鼻的特殊气味,不溶于水,凝固时体积缩小,形成低共熔结晶。易燃液体,遇明火、高温、强氧化剂可燃;燃烧排放刺激烟雾;爆炸极限0.99-3.36%。
联苯混合物渗透性极强,易从密封垫片处渗出,在空气中散发出刺激性气味,有一定的毒性,对环境和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联苯混合物经动物口服急性中毒试验表明亦属于低毒性物质。对于联苯、联苯醚或其混合物的致癌性而言,无论在德国、欧洲或美国都没有官方正式的说明。尽管考虑到它的3B分类,也仅仅是怀疑其有致癌性,没有被列入致癌物一类。
据德国吉玛公司的资料介绍,多年来该公司对热媒系统的设计和操作有着丰富的经验。吉玛设计的热媒系统的特性能使热媒的废气减少到最小程度。比如:
Ø 封闭式热媒循环
Ø 焊接管道连接
Ø 带有石墨缠绕垫片的法兰
Ø 波纹管密封阀门
Ø 配有水冷放空冷凝器的热媒储罐
根据热媒供应商对产品信息的建议和指导以及吉玛的操作指示可以将热媒产生的废气降低到工业工厂可以接受的国际水准。
(2)己内酰胺和联苯混合物的联合毒性
聚合和纺丝间空气中常被己内酰胺和联苯混合物同时污染,这两种物质的联合作用,小鼠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两种物质的混合物的毒性不比单一的己内酰胺、联苯混合物的毒性为强或弱。己内酰胺和联苯混合物及其气体对粘膜和皮肤均具有刺激作用,可使眼、鼻、及支气管粘膜充血、发炎等。如直接接触皮肤时,可发生脱屑,甚至皮炎。
由于己内酰胺和联苯混合物的急性毒性较低,常温下挥发性也比较低,因此在正常生产时发生急性严重中毒的可能性不大。有报道,工人长期在每立方米几十毫克甚至百余毫克的己内酰胺和联苯混合物的恶劣环境条件下工作,可出现一些症状。如易激动、衰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动脉压增高等神经衰弱综合症。还可出现一些体症,如手指震颤、白血球增高、皮炎等。部分工人有心、肝、肾功能不全等改变。因此车间空气中己内酰胺浓度平均应控制在1.1~12.5 mg/m3,联苯混合物平均为0.5~6.8 mg/m3。
由表4-1知,己内酰胺闪点135℃,联苯闪点113℃,联苯醚闪点102℃,苯甲酸闪点122℃,它们的闪点温度并不太低,但这些物质在生产过程中一般须加热至200℃以上,温度均超过闪点很多,当接触明火时即能燃烧起来。
综上,本项目的主要原、辅材料种类少,且低毒或无毒,符合清洁生产要求。
名称 | 物 化 性 质 |
| 危 险 特 性 |
ε-已内酰胺 | CAS编号为105-60-2,分子式为C6H11NO,分子量113.16。白色片状或无色液体,有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和味道,易潮解。熔点68~70℃,沸点139℃(12 mmHg),140~142℃(15 mmHg),268.5℃(101.3kPa)。易溶于水、氯化溶剂、石油烃、环己烯、苯、乙醇、甲醇、乙醚等有机溶剂中。70%水溶液相对密度1.05,折射率(nD40)1.4935,熔化热121.8 J/g,蒸发热487.2 J/g,78℃时粘度9mPa·s。100℃时蒸气压399.9Pa,120℃时799.9Pa,180℃时蒸气压6.665kPa,268.5℃时蒸气压101.3kPa。闪点135℃,着火点151℃。 | 本品系持久毒性化合物。对人的毒性,主要是通过粉尘和蒸汽的形式扩散至空气经人呼吸道进入体内,也可以经皮肤吸收。长期吸入会引起慢性中毒,如神经衰弱、头昏、头痛,出鼻血和呼吸道发炎等。对皮肤有腐蚀作用,要避免直接接触。大鼠经口LD50 2140mg/kg。小鼠吸入LD50 450mg/m3。中国标准(GBZ2-2002):工作场所已内酰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5 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12.5 mg/m3。地面水中最高容许浓度:按生化需氧量计算不得超过3-4mg/L。生产现场要强制通风,操作人员要穿戴劳动保护用具[1]。 环境数据 本品易溶于水,易被生物降解,容易被光分解。对生物降解的影响:水中浓度1.0 mg/L时,影响水的自净化,浓度100 mg/L以上时污泥对氨氮的硝化作用降低。嗅阈值是0.3mg/m3[2]。 废弃物处置方法:用控制焚烧法。焚烧炉水中排出的气体要通过洗涤器或高温装置除去氮氧化物。从釜脚料中回收己内酰胺的方法可参阅文献[3]。 | 属可燃物质,着火点151℃,闪点为135℃, 需远离火种,因为生产过程中一般须加热至200℃以上,温度已超过闪点很多,当接触明火时即能燃烧起来。 固体已内酰胺贮存于干燥、清洁的仓库内,防火、防潮、防热、防晒,保存期3个月。 聚酰胺6切片及锦纶6纤维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丙类,即远离明火。 |
苯甲酸 | 分子式C6H5COOH,分子量122.12,具有苯或甲醛气味的质轻白色片状或针状结晶,易燃,密度1.2659 g/cm3,沸点249.2℃,熔点122.4 ℃,蒸气易挥发,闪点(闭杯)121~123℃。微溶于水,溶于甲醇、乙醇,乙醚,氯仿、苯、甲苯、二硫化碳、松化油、四氯化碳。加热到100℃升华,加热到370 ℃分解成苯和二氧化碳,能随空气、水蒸气一同挥发。 | 对微生物有强烈的毒性,但其钠盐的毒性则很低。对大鼠经口LD50 1700mg/kg。每日口服0.5g以下,对人体并无毒害,甚至用量不超过4g对健康也无损害。在人体和动物组织中可与蛋白质成分的甘氨酸结合而解毒,形成马尿酸随尿排出。苯甲酸的微晶或粉尘对皮肤、眼、鼻、咽喉等有刺激作用,对血液有影响。即使其钠盐,如果大量服用,也会对胃有损害,操作人员应穿戴防护用具。时间平均加权浓度为5mg/m3。 | 属可燃物质,闪点为121~131℃,需贮存于干燥通风处,防潮、防热,需远离火种热源。 消防:可使用雾状水、干粉化学灭火剂、泡沫或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
二氧化钛 | 分子量79.90,白色粉末。熔点1830-1850℃,沸点2500-3000℃。按晶种分为金红石型(R型),其密度4.26g/cm3,折射率2.72,另一种是锐钛型(A型),密度3.84 g/cm3,折射率2.55,R型钛白粉具有较好的耐气候性、耐水性和不易变黄的特点,但白度较差; 而A型钛白粉耐光性差,不耐风化,但白度较好,能溶于浓硫酸,不溶于水,不溶于稀酸。 | 化学性质相当稳定,美国食品及药物委员会 (FDA)之食品测试二氧化钛(TiO 2 )为一安全物质并对人类无害。长期受粉尘作用使人的肺部出现弥漫性肺硬化,支气管炎,以致支气管扩张。最高容许浓度为10mg/m3。空气中含尘量高时,戴防毒口罩,穿防尘工作服,操作人员要定期进行体检。职业环境空气中阈限值:10mg/m3(总粉尘),5 mg/m3(可吸入的粉尘),短期接触限值:20mg/m3。废弃物处置方法:填埋法。 | 非危险品。 |
联苯 | CAS编号为92-52-4,分子式为C6H5-C6H5,分子量154.21。白色或略带黄色鳞片状结晶,具有甜臭味。分子量154.2。熔点71 ℃, 沸点255.9 ℃。相对密度0.992,折射率(d420)1.475。蒸气压9.46mmHg(115 ℃),284.0 mmHg(210 ℃)。不溶于水、酸及碱,溶于醇、醚、苯等有机溶剂。化学性质与苯相似,可被氯化、硝化、磺化和氢化。在室温下100ml水中溶0.8mg.联苯,是热稳定物质,在400 ℃下也不分解。 | 属低毒类。主要危害是其蒸气经呼吸道吸入。如吸入大量蒸气可发生急性中毒,表现有神经系统及消化道症状。对肾脏有一定毒性反应。高浓度蒸气对呼吸道及眼粘膜有明显刺激作用,损害心肌、肝、肾,大鼠经口LD50 3280mg/kg(25%橄榄油溶液),对家兔为2400mg/kg。工作场所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1.5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3.75mg/m3。强烈的或连续的暴露,若不做治疗会引起暂时不能工作或可能残留下伤害者。 环境数据 嗅觉阈浓度:0.0005mg/kg(觉察阈);BOD5:1.08g(氧)/g(样品)。 废弃物处置方法:焚烧法 | 属可燃物质,闪点为113℃,即使遇明火也是稳定的,须经过预热后才能被点燃,遇水不反应。遇高温、氧化剂有燃烧危险,应贮存于阴凉、通风的仓库内, 需远离火种、热源,并与氧化剂、强酸类物质分开存放,轻装轻卸,保持包装完整。 消防:使用水、泡沫灭火器或二氧化碳进行灭火。 |
名称 | 物 化 性 质 | 毒 性 及 防 护 | 危 险 特 性 |
联苯醚 | CAS编号为101-84-8,分子式为C6H5-O-C6H5,分子量170.22。又名二苯醚,无色结晶或淡黄色液体,易燃,有桉叶油臭味。比重1.075(20 ℃),凝固点27℃,熔点26.9℃,折射率(nD20)1.5780,沸点257.9℃,闪点102℃,自燃点617.8℃。蒸汽压33.504mmHg(150℃),蒸汽比重5.86。溶于乙醇、乙醚、苯、冰醋酸,不溶于水、无机酸溶液和碱溶液。 | 属低毒物质,纯品对皮肤粘膜刺激性不明显。经对大鼠、豚鼠可致死亡,解剖时见肝、脾、肾、甲状腺、肠道有损害。大鼠经口LD50 3370mg/kg。工业用联苯醚经常含有微量酚有毒物质。酚对皮肤有原发刺激作用,可引发皮炎,严重者可出现皮肤溃疡。工作场所最高容许蒸气浓度7mg/m3(1ppm),短期接触限值14mg/m3(2 ppm)。 环境数据 空气中嗅觉阈浓度:0.1 ppm;水中嗅觉阈浓度:0.015mg/L。 | 本品属可燃物质,闪点为102℃, 需远离火种。按有毒品贮运。 |
氢气 | CAS编号为1333-74-0,氢气是已知气体中最轻的气体,分子式H2,相对分子质量2.016,常温分子氢无色、无臭、无毒、易燃的气体,但不助燃,常温常压下稳定。标准状态下密度为0.08988kg/m3。沸点-252.77℃,液体密度为71.021(kg/m3),熔点-259.023℃.临界温度-239.97℃,临界压力1.315MPa,气液比为788(与正常沸点下的单位液体体积相等的标准状态下的气体体积)。空气中的爆炸极限浓度为:3.3%-81.5%,氧气中的爆炸极限浓度为:4.6%-93.9%。扩散性强,比空气快3.8倍。溶解性:不溶于水,不溶于乙醇、乙醚;相对密度(水=1):0.07(-252℃)、(空气=1):0.07。氢燃烧时反应速率快,高发热值大[ΔHm | 氢无毒,但高浓度时则有窒息作用,液氢与皮肤接触能引起严重冻伤。 氢气吸入:窒息剂。窒息之前会有感觉。当空气中氢的含量超过其燃烧下限 时,则它是一个既缺氧又易爆炸的混合气。暴露在含氢气中等的空气中 会引起眩晕、恶心、失去知觉。若人员处于含有 8-10%或 更少的氧含量的空气中,将会无任何先兆地失去知觉,失去自我救护的能力。缺氧会引起严重的伤害或 死亡。 氢气与眼睛接触无影响;氢气与皮肤接触无影响;氢气无慢性影响。 氢气不会在生态学方面产生不良反应。 氢中不含有任何1类或 2类的分解臭氧的化学 物质。氢未被列为海洋污染物.
| 自燃温度565.5℃;爆炸极限(V/V%):4.1~74.1,极易扩散和渗透,易燃,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属于1级危险化学品,要特别注意: 1)液氢泄漏发生在室内时,要打开门窗,防止在房屋尖顶部位积聚;2)对液氢禁止使用水枪施救;3)着火钢瓶应用水冷却。 钢瓶氢气应存放在无明火、远离热源和通风良好的地方。氢气钢瓶不得与氧气瓶、压缩空气、卤素或氧化剂气瓶混存放置和同车运输,车上严禁烟火,氢气钢瓶必须直立运输和存放。 氢气易在设备、容器和建筑物内部积聚,因而增加了爆炸和燃烧的危险性。 |
氮气 | CAS编号为7727-37-9,氮气是无色、无臭、无味、不可燃、不助燃的气体,其化学性质极稳定物质,分子量28.01,常压时沸点-195.8℃,密度1.153 kg / m3(21.1℃,1大气压),常压时熔点-209.9℃,0℃时的水溶性0.023(v/v)。 | 无毒,简单的窒息剂,当空气的氮含量过高而使氧含量<19.5%时,会导致快速窒息,这时需配备自给式呼吸器。当搬运容器时建议戴安全眼镜、穿安全鞋和皮质的工作手套。 | 本品为不可燃、不助燃物质。 |
聚酯切片 | 涤纶聚酯切片,熔点(显微镜法)≥260℃,特性粘度0.65~0.66 dl/g,端羧基≤27 mol/t,二甘醇含量≤1.0±0.2 %,水分含量≤0.4 % 。 | 化学性质稳定,无毒性。 | 聚酯切片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丙类,即远离明火。 |
[1] 国家环境保护局用毒化学品管理办公室,化工部北京化工研究院环境保护研究所. 化学品毒性法规环境数据手册,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
[2] 汪晶,和德科,汪尧衢编译. 环境评价数据手册——有毒物质鉴定值,化学工业出版社,1988。[3] Corstjens,G. H.,Monnikendam,D.,“Toepassing van een TOD analysator in het afvalwateronderroek,”Water,6(21),1973。
新建项目的产品为锦纶6 切片、锦纶6长丝和涤锦长丝都是热塑性高分子材料,正常使用时对人体没有毒害。由火灾危险性分类知聚酰胺6的聚合、切片、料仓、纺丝、长丝后加工、中间库、成品库均属于丙类。在贮运中注意防明火、防热、防晒。
聚酰胺的着火温度为425℃,不易燃烧,当它分解为其降解产物时,聚酰胺织物会缩小。燃烧时不象大多数其他聚合物燃烧那样产生大量的火焰。聚酰胺的模制品更难着火,碰到火星,烧成一个小孔,燃烧局限于该直接接触的范围。但是,聚酰胺为含氮聚合物,当其燃烧时会有有毒的氮的氧化物释放。
聚酰胺6产品使用后的废弃物为一般废物,可以焚烧或填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属于清洁的产品。
(1)聚合工艺技术
己内酰胺聚合工艺有常压连续聚合法、二段聚合法、间歇式高压釜聚合法、多段连续聚合法和固相后缩聚法。
常压连续聚合的特点:采用大型VK管(φ1440×1690mm)连续聚合,聚合温度260℃,时间20小时。热水逆流萃取切片中残余单体和低聚物、氮气气流干燥、DCS集散系统控制,单体回收采用连续三效蒸发浓缩,间歇蒸馏浓缩液工艺。具有生产连续化、产量高、质量好、占地少的特点。
二段聚合法由前聚合和后聚合二个聚合管组成,主要生产高粘度工业用丝。
固相缩聚是一种使切片增粘的方法。在干燥过程中,把连续干燥塔分为三段,第一段为干燥段,第二段为固相缩聚段,第三段为冷却段,并设置三个氮气循环系统,第二段塔内氨气温度为160~180'C,通过调节氮气温度,使切片粘度从2.5提高到4.0以上。
近年来,国际上聚酰胺6聚合工艺技术趋向于大型化、自动化。随着聚合设备能力的增大,装置的投资和操作费用大幅降低。
(2)纺丝、卷绕工艺技术
锦纶6长丝一般都采用熔融纺丝,有切片纺丝法和直接纺丝法两种。切片纺丝一般采用螺杆挤压纺丝法。优点在于加热温度低,时间短,再熔融过程中,产生的单体量少,所纺得的丝不必再经水洗。
直接纺丝法是将聚合度达到一定要求的聚合物,直接从聚合管下端放料,纺丝成形,卷绕成筒。直接纺丝法较切片纺丝法省去了铸带、切片、萃取、干燥、切片加料、再熔融等操作和有关设备,工艺流程比较简单。缺点是丝上单体含量在8~10%之间,影响产品质量,不适合高速纺丝。
国外锦纶6长丝一般均采用切片纺丝法螺杆熔融挤出,高速卷绕的生产工艺,生产能力大,劳动生产效率高,降低产品成本。采用一步法FDY生产设备在同一台机器上完成牵伸卷绕。
根据以上技术比较和分析,本项目聚合生产线1线和2线生产纤维级切片,拟选择常压连续聚合工艺,具有生产连续化、产量高、质量好、占地少的特点;聚合生产线3线生产工程塑料级、膨体纱和地毯丝级高粘度切片,拟采用二段式加压、减压聚合工艺,生产的切片粘度波动小、分子量分布均匀。这条线在切片干燥塔处进行固相增粘,得到高粘度的切片。
本项目锦纶POY、FDY、HOY丝的生产采用切片经螺杆挤压熔融纺丝,配高速卷绕机的工艺进行生产,生产能力大,劳动生产效率高,降低产品成本,而且长丝的废物少。
总之,拟建项目将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和装置,其清洁生产过程可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项目生产过程中,尽可能少用新鲜水,加大循环利用水量,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水资源重复利用量为:公用工程循环水172176m3/d,聚合工段循环水34680 m3/d,纺丝、加弹工段循环水27000 m3/d,因此总循环水为233856 m3/d,根据上述数据计算水资源重复利用率为97.2%,万元产值取水量为2223374.4 m3 / 250176万元产值(年)= 8.88 m3 /万元产值。
据国家经贸委《印发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我国工业节水的总体目标见表4-2。
表4-2 我国工业节水的总体目标
项 目 | 目 前 | 2005 | 2010 |
水的重复利用率(%) | 50 | 60 | 65 |
万元工业产值取水量(m3) | 340 | 170 | 120 |
本项目水的重复利用率为97.2%,万元产值取水量为8.88 m3 /万元产值,达到国家节水目标要求。
国外有代表性的锦纶6(简称PA6)聚合生产工艺在物耗、能耗指标方面的比较见表4-3和4-4,表4-3是2005年的数据,表4-4是1999年的数据。
表4-3 PA6切片生产工艺单耗指标对照表(2005年)
项 目 | 物料名称 | 吨产品 消耗量 | 德国 Didier | 瑞士 Inventa | 德国 Zimmer | 德国 Karl Fischer | 意大利 NOY |
原 料 | 己内酰胺 | kg | 1021 | 999 | 999 | 1010 | 1010 |
助剂 | kg | 1.5 | 0.9 | 3.2 | 2-3 | 1.4 | |
消光剂 | kg | 4.0 | 3.5 | 3.1 | 3-12 | 4.0 | |
合计 | kg | 1026.5 | 1003.4 | 1005.3 | 1015-1025 | 1015.4 | |
公用工程 | 电 | kWh | / | 1216 | 103 | / | / |
蒸汽 | t | / | 0.97 | 0.58 | / | / | |
氮气 | Nm3 | / | 56 | 2 | / | / | |
压缩空气 | Nm3 | / | 121 | 33 | / | / | |
氢气 | Nm3 | / | — | 0.005 | / | / | |
冷冻水 | t | / | 54 | 25 | / | / | |
冷却水 | t | / | 160 | 46 | / | / | |
去盐水 | t | / | 0.4 | 0.5 | / | / | |
总用水 | t | / | 214.4 | 71.5 | / | / |
表4-4 PA6切片生产工艺单耗指标对照表(1999年)
项 目 | 物料名称 | 吨产品 消耗量 | 德国 Didier | 瑞士 Inventa | 德国 Zimmer | 德国 Karl Fischer | 意大利 NOY |
原 料 | 己内酰胺 | kg | 1041 | 1029 | 1030 | 1030 | 1030 |
助剂 | kg | 1.5 | / | 1.2 | 2-3 | 1.4 | |
消光剂 | kg | 4.0 | / | 3.05 | 3-12 | 4.0 | |
合计 | kg | 1046.5 | 1029.0 | 1033.3 | 1035-1045 | 1035.4 | |
公用工程 | 电 | kWh | 516 | 720 | 421 | 476 | 530 |
蒸汽 | t | 4.30 | 1.82 | 1.69 | 1.31 | 2.50 | |
氮气 | Nm3 | 16 | 72 | 8.8 | 8 | 60 | |
压缩空气 | Nm3 | 180 | 121 | 33.4 | 25 | 20 | |
氢气 | Nm3 | — | 0.104 | 0.56 | 0.400 | 0.005 | |
冷冻水 | t | 60 | 67 | 65.2 | 87 | 45 | |
冷却水 | t | 27 | 158 | 88.4 | 79 | — | |
去盐水 | t | 1.0 | 0.7 | 1.16 | 2.5 | — | |
总用水 | t | 88.0 | 225.7 | 154.8 | 168.1 | — |
比较同一公司1999年与2005年单耗数据,可以发现技术进步很快,单耗明显降低,从而使锦纶6的废水、废气、废渣产生量显著减少,浓度也降低,说明这些公司的清洁生产水平提高了,工艺技术更先进。
同一时期,比较不同公司的单耗情况,可以发现单耗最低的是瑞士Inventa公司,能耗最低的是德国Zimmer公司。各家PA6聚合工艺路线及设备结构均有自己的特点,在引进新装置时,建议从技术经济性、产品用途等作全面评价。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最佳方案,使新建项目的生产工艺和装备达到先进性的要求,而资源和能源利用符合可持续性的指标。
国内锦纶6生产工艺单耗指标与国外先进工艺技术的比较见表4-5。
表4-5 国内外锦纶6生产工艺单耗指标对照表
项 目 | 物料名称 | 吨产品消耗量 | 国外先进工艺 | 国内工艺 |
聚合原料 | 己内酰胺 | kg | 999 | 1016 |
助剂 | kg | 4.4 | 10.0 | |
合计 | kg | 1003.4 | 1026 | |
纺丝、加弹原料 | 锦纶6 切片 | kg | 1040 | 1234 |
油剂 | kg | 12 | 15 | |
合计 | kg | 1052 | 1249 | |
热载体及燃料 | 热媒用量 | kg | 1.78×10-5 | 5.73 |
燃料用量 | kg | 16.83 | 69 | |
公用工程 | 电 | kWh | 866 | 9207 |
蒸汽 | kg | 694 | 5328 | |
氮气 | Nm3 | 40 | 194 | |
工艺压缩空气 | Nm3 | 2762 | 1030 | |
仪表压缩空气 | Nm3 | 2 | 43 | |
冷冻水 | m3 | 38.7(循环量) | 8.5 | |
冷却水 | m3 | 114.1(循环量) | 114.2 | |
去盐水 | m3 | 0.28 | 1.16 | |
总用水 | m3 | 12.35 | 123.86 |
从上表可以看出,国内外工艺技术水平尚存在一定的差距。新建项目拟从Zimmer公司和Inventa公司引进聚合设备,使其清洁生产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企业将按照ISO14000环境管理模式进行操作,加强生产过程环境管理、相关方环境管理、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健全环境管理制度等四方面进行有效的工作。着重点在于相关工作的文件记录和现场监测数据等环境管理文件和数据的齐备。此外,人员培训,员工素质的提高以及积极性的激励都是环境管理的内容之一。
企业要不断完善环境管理体制,逐步理顺部门职责分工,增强环境监管的协调性、整体性,建立健全环境监管体制。法人负责解决所辖范围有关的环境问题,建立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实行职业资格管理。
新建项目拟引进国外设备和生产工艺,以保证工艺技术和装置的先进性,资源、能源利用的可持续性,污染物产生指标的最小化,废物回收利用的合理性和环境管理的有效性,达到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在一开始就重视源头削减污染物和废物的产生,同时引进国外先进的环境管理模式,可达到国际清洁生产水平。
金华市工业园区位于金华市江南西区,基本范围为北面以沿江路为界,南至城市二环线,东以环城西路、湖海塘生态绿化林带为界,西至浙赣铁路及洞溪工业区。园区总用地面积19.3241km2,新330国道从工业区中部由东向西穿过,将工业区划分为南北两区。其中北区占地面积7.4095 km2,南区占地11.9146km2。
工业区距离金华市中心约5km,距离白龙桥火车站约3km,离杭金瞿高速公路约9km,交通比较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本项目位于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区)的中部偏南方向。
根据目前工业园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及金华市城市总体规划对园区的定性定位,确定规划期内工业园区的性质和目标为:基础设施完善,相对独立,工业结构合理,环境优美,以开放型经济为主,以工业为主,以高新产业为主、以城市型无污染、低污染、具有现代化风貌和高新特点的综合型工业园区,是金华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传统工业改造升级的载体、招商引资的窗口、民营经济的集聚区、金华市域工业经济的重要增长区域。
产业发展规划:以服务行业、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医药化工(制剂类)、汽车制造等为重点,积极发展为工业区配套服务的科技咨询、商贸业、中介服务业和房地产。以吸收外资和本地私营经济并重;以有一定规模、集团化企业为主,同时吸纳个私中小企业;着重突出以高新技术产业、科研、孵化、中试等为主导的适合工业园区发展的特色产业,形成有特色的新型工业园区。控制发展具有轻重污染、高耗资、高能耗、技术含量低、市场占有率不高的工业项目进入园区。
根据金华市城市总体规划对金华市工业园区南区功能定位和主要公共实施的布置,该区功能结构划为2个园区,见附图,即:
(1)加工工业二园区(西园区)
该区设在工业园区南区中西部,本区用地宽阔,发展空间大,离城市较远,是理想的大工业基地。根据工业园区南区规划,该区安排一定规模、一定档次的大型工业项目。浙江金磐经济开发区五金工具园区设于该区的西端。
(2)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该区设在工业园区南区东侧,位于新330国道以南,紧临城市的后花园一湖海塘,为了保护该地区的环境,该区引进污染较轻的工业企业,规划安排以发展电子信皂、新型材料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形成特色的城市夜景。
(1)工业用地规划:本规划区内工业用地达51.34%,以江南陵园东侧支路为界,工业用地分成东、西两区,东区离城市较远,为加工工业二园区(西园区)。西区的工业用地靠近湖梅塘,安排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布置无污染、轻污染工业项目。西南角地块靠近城市二环线,布置仓储、物流用地。
(2)居住用地规划:园区范围内还有一定的农村居住地,为减少搬迁量及解决园区部分职工居住,同时考虑减少工业用地影响。对园区内居住用地按三类不同标准进行布置。一类是外商高级住宅区,该区设在湖海塘附近,与高新技术产业区为邻,规划考虑依托优美的环境,安排一定量的低层高级住宅和高标准的单身职工公寓;另一类是商品住宅和职工公寓区,主要解决园区职工居住。其次是安排搬迁、自建、迁建的农村居住用地。这两类规划居住用地主要沿河流、公共绿地布置,大部分主要布置在园区西面河湖;防护绿地、景观绿地附近(居住中心),少量布置在东面江南陵园附近,并对原有村庄进行改造、整治(表5-1)。
表5-1 金华市工业园区南区村庄整治规划情况
序号 | 村名 | 人口 | 宅基地面积(万m2) | 整治情况 |
1 | 塘宅 | 640 | 9.60 | 保留,改造 |
2 | 前周 | 209 | 3.14 | 整体搬迁 |
3 | 后周 | 132 | 1.98 | 整体搬迁 |
4 | 马鞍山 | 730 | 10.95 | 保留,改造 |
5 | 沈天田 | 417 | 6.26 | 保留,改造 |
6 | 蒋马山背 | 167 | 2.51 | 整体搬迁 |
7 | 吕献塘 | 870 | 13.05 | 保留(2个自然村) |
8 | 华山 | 146 | 2.19 | 整体搬迁 |
9 | 冠山顶 | 596 | 8.94 | 保留,改造 |
10 | 吕塘下 | 1600 | 24.00 | 保留,改造 |
11 | 黄园 | 700 | 10.50 | 保留,改造 |
(3)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商业金融设施布置在南北向的园区主干道(黄村附近)中心,沿主干道两侧布置靠近园区中心的居住匡,主要为工业区居民服务。其他公共设施如小学,则设于居住用地之内。根据工业区的形状及居住区、工业用地布局,在园区设置东部、中部二处垃圾中转站,便于园区垃圾收集。
(1)给排水规划
规划除园区的部分特殊用水单位外,工业园区南区生产、生活用水由城市水厂供给,引至老330国道管径为DN600的城市输水干管,由东向西供水。本园区供水干管由北向南沿40m和60m的园区主干道路供水,管径为DN500,区内主、次配水干管管径分别为D400及D200,沿红线宽20m以上的城市主次道路铺设(沿秋涛路、宾虹路及秋源街道路铺设),给水管位于道路的东、南侧。主要供水管相互连接。
规划给水水量:12万t/d。南区工业和生活用水10000立方/日/平方公里,总用水12万吨/日。根据《金华市城市总体规划》(1994~2020年),城市第三水厂并不能完全满足工业园的用水需求。故工业园在建设中应采取科学有效的节水、生产用水循环利用等措施。
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秋滨污水处理厂位北区西北部,工业园区地势南高北低,南区地势东南部略高,西北部略低,根据南区地形条件,雨、污水顺坡排放。南区雨水部分除就近排入湖海塘及园区内自然水体外,其余的经雨水管渠汇集沿黄村附近30m园区次干道及80m园区景观大道经婺江堤的泵站排出;污水达到城市污水干管的接管标准后经支状分布的园区污水管道输送到秋滨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后达标排放。
南区废水总量规划10万吨/日,金华市的纳污水体主要为金华江,目前水质已较差,从总量控制要求出发,园区污废水不宜直接排金华江。规划园区污水进入秋滨污水处理厂,客观上为本园区的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给排水管网的铺设保证了项目用水,排水。由于污水总管接到污水处理厂,因此项目污废水可以通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
(2)交通道路规划
工业园区南区与外界联系的交通通道为工业园区边界的新330国道、城市二环线,园区南区对外交通十分便利。
工业园区规划的道路采用方格网状南北向布置,道路系统由4条主干道、8次干道和若干条城市支路构成。主于道红线宽80~40m,次干道宽30m,城市支路宽20-12m,主要道路网间距250-500m,道路面积率11.9%。本项目三面临园区规划道路,其中东面临交通主干道(景观大道),南、北分别临17号路和27号路,厂区和外部交通联系比较顺畅。
(3)绿地规划
绿化总用地面积170.24万m2,包括防护绿地、滨河绿地、公园绿地、集中绿地、生产绿地、专用绿地。居住区绿地率不少于35%,公共设施绿地率不少于25%,工业用地绿地率不少于30%,规划区域内平均绿地率达到30%以上。
(4)供电规划
根据《金华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园区(南区)《规划》,预测规划区内总装机容量24万KW,南区总用电负荷200kw/公顷,主要由220kV黄村变电站及500kv双龙变电站供应,园区东北角设220kv一座及11kv四座,可满足园区用电要求。
(5)供热和燃气规划
根据有关“西气东输”的规划,工业园区生活、生产能源主要为天然气,城市供气管网采用中压、低压两级系统,园区输配管网采用环状与支状相结合布置。
目前市区热源主要为位于婺江西路以北、环城西路以西、本园区东北面的的热电厂。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该热电厂供热半径约4km,供热范围约合现状城市建设用地的35%。目前该热电厂所提供的热源可满足工业园区北区的需求。金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区)热源将通过规划建设新的集中供热设施实现(目前拟进入项目招投标阶段)。园区南区规划设置区域锅炉房一座(3台10t/h锅炉,2开1备),园区生产、生活供热由区域锅炉房解决,规划园区南区远期天然气总用气量5000Nm3/d,近期总用气量2200Nm3/d。在天然气未到达之前,锅炉燃料可以用燃料油替代。天然气达到南区后,本项目将不再使用燃料油加热热媒,这为本项目的清洁生产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项目基地开发前为丘陵荒地,目前正由金华市有关政府部门在进行土地平整工作,另外基地周围也有一些工业企业排放一定的“三废”污染物,如金华燃油机发电有限公司、金华环球化工有限公司、金华中元化工有限公司、横店集团金华家园生化公司等工业企业。通过对评价区环境空气质量的现状监测与调查,分析该地区环境空气质量污染现状,为评估拟建项目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提供环境背景值依据。
本次评价委托金华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于2006年1月10日~14日对本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空气质量进行现场监测,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
(1)监测布点
根据评价等级及专家对大纲咨询意见,并结合项目地理位置、周边敏感点分布及受常年主导风向的影响等实际情况,设置1个大气采样点(表6-1)。
表6-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布点
编号 | 地点(与新建项目位置关系) | 功能 |
1 | 拟建厂区基地(中心) | 了解和评价项目基地环境空气质量背景值 |
(2)监测因子
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己内酰胺,共4项指标。监测期间同步观测风向、风速、气温等气象参数,如表6-2所示。
表6-2 监测期间天气实况
采样日期 | 风向 | 风速(m/s) | 温度(℃) | 气压(kpa) | 湿度(%) |
2006.1.10 | NNE~NNW | 0.31~0.70 | 0.2~12.8 | 99.34-99.79 | 29-82 |
1.11 | NW~NNW | 0.26~0.82 | 3.8~16.6 | 99.25-99.64 | 43-74 |
1.12 | SW~NW | 0.27~0.63 | ~14.3 | 98.87-98.97 | 91-92 |
1.13 | NW~N | 0.23~0.90 | 10.9~16.3 | 98.87-99.11 | 66-97 |
1.14 | WNW~N | 0.51~0.97 | 7.1~8.8 | 99.10-99.33 | 76-86 |
(3)采样时间和频率
监测日期为2006年1月10日~14日,共五昼夜,SO2、NO2、PM10每天24小时连续采样,取得日平均值;己内酰胺每天采样4次,分别为02:00、07:00、14:00和19:00,每次采样1小时。
(4)监测分析方法
环境空气监测中的采样点设置、采样环境、采样高度及采样频率的要求,按国家环保局《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进行,质量保证按《浙江省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技术规范》执行。己内酰胺采用羟胺-氯化铁比色法测定。具体见表6-3。
表6-3 大气监测项目技术依据
监测项目 | 监测分析方法 | 仪器名称 |
SO2 | GB/T 15262-1994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 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 722分光光度计 |
NO2 | GB/T 15435-1995环境空气二氧化氮的测定 Saltzman法 | 722分光光度计 |
PM10 | GB 6921-86大气飘尘浓度测定方法 | BP190S电子天平 |
己内酰胺 | 羟胺-氯化铁比色法 | 722分光光度计 |
(5)评价标准
SO2、NO2、PM10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己内酰胺执行前苏联标准(1977)规定的居住区最高一次浓度0.06mg/m3(表1-2)。
(6)监测资料统计分析
各监测点位的大气监测结果汇总于表6-4。
表6-4 各监测点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整理 单位:mg/m3
污染物 | 采样时间及采样浓度 | 符合级别 | ||||
2006.1.10 | 2006.1.11 | 2006.1.12 | 2006.1.13 | 2006.1.14 | ||
SO2 | 0.005 | 0.022 | 0.010 | 0.005 | 0.035 | 100%一级 |
NO2 | 0.025 | 0.036 | 0.043 | 0.045 | 0.050 | 100%一级 |
PM10 | 0.141 | 0.151 | 0.156 | 0.150 | 0.155 | 40%二级 60%超标 |
己内酰胺 | 未检出 | 未检出 | 未检出 | 未检出 | 未检出 |
|
从表中可见:
® SO2:日平均浓度均100%符合一级标准。
® NO2:日平均浓度均100%符合一级标准。
® PM10:日平均浓度40%符合二级标准,60%样品超过二级标准,但可达到三级标准。
® 己内酰胺:所有监测结果均低于检测限。
(1) 监测布点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导则的要求,现状监测点布置一般要覆盖整个噪声评价范围,并重点布置在今后环境噪声可能发生较大变化的地方。同时评价工作组也依据对本项目大纲的专家咨询意见,结合基地实际状况,在厂区四个边界共布置6个监测点,其中厂区南、北边界各布置2个监测点,东、西边界各布置1个监测点。具体噪声监测点位见附图。
(2) 监测因子
连续等效A声级LAeq及环境噪声统计级L10、L50、L90。
(3) 监测时间和频率
监测时间为2006年1月10日,分别测定昼间和夜间两个时段内的环境噪声。由于项目基地附近目前没有明显的噪声源,因此噪声昼夜起伏变化不大,所以按照导则要求,监测频率为每天2次,昼间和夜间各测定1次,监测时段为6:00~22:00;夜间1次,监测时段为22:00~次日6:00。
(4) 监测仪器和监测分析方法
监测仪器采用AWA6218B噪声统计分析仪进行,测试前对噪声仪进行校正。
按《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GB/T14623-93》及《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方法GB12349-90》中规定的方法。
(5) 监测结果统计分析
根据上述的监测布点原则及监测方法要求,委托金华市环境监测站对连续等效A声级LAeq进行监测并对L10、L50、L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6-5所示。
表6-5 噪声监测结果汇总 单位:dB
监测点位 | 昼 间 | 夜 间 | ||||||
L10 | L50 | L90 | LAeq | L10 | L50 | L90 | LAeq | |
厂界东 | 59.1 | 48.5 | 44.5 | 55.8 | 50.9 | 45.6 | 40.6 | 47.9 |
厂界东南 | 52.7 | 46.6 | 38.8 | 49.6 | 51.7 | 48.3 | 46.4 | 49.6 |
厂界西南 | 50.4 | 42.0 | 38.5 | 47.3 | 50.1 | 46.8 | 44.0 | 48.0 |
厂界西 | 50.7 | 45.1 | 38.2 | 48.1 | 47.4 | 43.9 | 41.7 | 44.7 |
厂界东北 | 58.5 | 54.4 | 51.2 | 55.2 | 52.4 | 49.2 | 47.0 | 51.7 |
厂界西北 | 60.1 | 48.0 | 44.3 | 55.3 | 53.7 | 48.0 | 44.2 | 50.5 |
各监测点位均选用《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的3类标准,具体标准限值见表1-4。
各监测点评价结果见表6-6所示。
表6-6 各监测点噪声评价结果 单位:dB(A)
监测点位 | 执行标准 | 昼间 | 夜间 | ||||
LAeq | 标准 | 结论 | LAeq | 标准 | 结论 | ||
厂界东 | 3类 | 55.8 | 65 | 达标 | 47.9 | 55 | 达标 |
厂界东南 | 3类 | 49.6 | 65 | 达标 | 49.6 | 55 | 达标 |
厂界西南 | 3类 | 47.3 | 65 | 达标 | 48.0 | 55 | 达标 |
厂界西 | 3类 | 48.1 | 65 | 达标 | 44.7 | 55 | 达标 |
厂界东北 | 3类 | 55.2 | 65 | 达标 | 51.7 | 55 | 达标 |
厂界西北 | 3类 | 55.3 | 65 | 达标 | 50.5 | 55 | 达标 |
可以看出,厂区各边界昼夜噪声均可满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的3类标准,基地声环境质量现状良好。
本项目不直接向当地地表水体排放污染物,因此本次评价不对地表水环境现状进行实地监测。本项目排水进入秋滨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入当地主要地表水体——金华江,目前金华江的一些水质指标的剩余水环境容量已经不多,为此结合《大纲》的专家咨询意见,本次评价对秋滨污水处理厂排放口附近的金华江常规监测断面水质进行了现状调查,调查中注意水质断面多年水质变化趋势,了解其排放断面附近的水质现状,为项目建设营运后了解本项目对当地地表水环境的影响提供依据。
(1)项目周围湖塘水质调查结果:根据现场调查,本项目所在工业园南区内较大的水系是吕塘水库,此水库中的水主要用于灌溉附近农田和工业区绿化,不是饮用水水源。工业园东侧毗邻西湖塘,以前金华工业园区(北区)内的主要污染企业,如金华合成氨厂、金华化工厂以及秋滨工业城内的部分企业的生产污废水绝大部分排入西湖塘,导致西湖塘水质较差,水色发暗,有异味,使西湖塘水的TP、石油类指标均超III类水质指标。
根据《金华市工业园区南区环境影响报告书》(2003年5月送审稿)中2002年4月的监测资料统计:目前园区内漪溪石油类为IV类,BOD5为V类,TP为劣V类,其余指标符合III类;吕塘水质中CODcr、BOD5为劣V类,其余指标符合III类;湖海塘CODcr、石油类为IV类,BOD5为V类,TP为劣V类,其余指标符合III类。
从水质现状调查结果可知:工业园区南区的湖塘水体水质已经受到比较严重的污染,主要是有机污染,这和水域淡水养殖及周围地区生活污水和周边企业的废水排放有关。加上园区内地表水体主要为封闭的水塘,补充水源较少,自净能力较差,所以污染比较重。因此,应加强工业企业排污大户的废水处理和管理力度,控制氨氮等污染物的排放。
(2)金华江常规水质调查与评价:本次调查选取金华江常规水质监测断面2002年和2005年的监测数据,以对比分析水质变化趋势。
从2002年数据分析,金华江的河盘桥断面石油类、挥发酚为IV类,氨氮为劣V类,其余指标符合III类水要求;金华江铁路桥断面氨氮为劣V类,其余指标符合IV类水要求;金华江石柱头断面氨氮为劣V类,其余指标符合IV类水要求。可见,纳污水体金华江主要受到氨氮、石油类等的污染,主要超标因子为氨氮、石油类,其中氨氮指标的三个监测断面均超标,这与金华江流域农业面源排污、工业企业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有关。另外,从监测时期看,2002年只有丰水期水质相对较好,没有出现氨氮、石油类属于劣V类的情况,其他枯水期、平水期和全年平均都有劣V类水质指标出现,这与丰水期河流流量大,冲淡稀释污染物能力大,河流水环境容量相对较大有关。
从2005年监测数据分析,河盘桥断面:丰水期NH3-N、CODcr、TP属于IV类,其余指标均为III类;枯水期NH3-N属于劣V类,CODcr、BOD、石油类属于IV类,其余指标均为III类;平水期NH3-N属于V类,CODcr属于IV类,其余符合III类,全年平均NH3-N属于V类,CODcr属于IV类,其余指标均符合III类水质要求。铁路桥断面:丰水期全部指标均为III类;枯水期NH3-N属于劣V类,石油类属于V类,其余指标均为III类;平水期NH3-N属于IV类,其余符合III类,全年平均NH3-N属于V类,其余指标均符合III类水质要求。可见,2005年超过III类水质要求的主要是NH3-N,石油类污染有所减轻。
为了分析金华江水质的变化趋势,本次评价将2002年和2005年的监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评价。河盘桥断面:丰水期和02年相比,05年水环境质量有所降低,02年丰水期均符合III类水标准,05年出现IV类水指标,这可能和丰水期农业面源排污量较大有关;枯水期和02年相比,05年水环境质量有所提高,02年枯水期氨氮和石油类属劣V类,05年无劣V类指标;平水期和全年与02年相比,05年水环境质量有所提高,02年氨氮和石油类属劣V类,05年无劣V类指标。铁路桥断面:丰水期和02年相比,05年水环境质量明显提高,05年全部符合III类水要求;枯水期和02年相比,05年水环境质量有所提高;平水期和全年与02年相比,05年水环境质量有所提高,02年氨氮和石油类属劣V类,05年无劣V类指标。
分析上述金华江水质变化结果可能和秋滨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有关,秋滨污水处理厂2002年7月投入试运行,运行后截流原来直接排入金华江的污水,因此2005年的水质情况优于2002年,水环境污染程度有所减轻。
本项目污水预处理后进入秋滨污水处理厂,处理达到一级排放标准后,排入金华江。本项目预计纳管排水723t/d,占秋滨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8万t/d)的0.90%,因此可以预见,项目污水排放不会对金华江水质产生影响。
根据工程分析,项目正常投产后,废气污染物排放情况见表7-1。
表7-1 本项目废气污染源排放状况
废气来源 | 排气量 万m3/a | 污染物名称 | 污染物浓度mg/m3 | 排放速率 kg/h | 排放高度m | 排气温度 ℃ | 排放规律及去向 |
热媒炉 (燃轻柴油) | 4963 | SO2 NOx 烟尘 | 173.9 448.9 94.3 | 1.079 2.785 0.585 | 27 | 200 | 连续 排入大气 |
热媒炉 (燃天然气) | 4694.8 | SO2 NOx 烟尘 | 7.0 44.3 16.8 | 0.041 0.260 0.099 | 27 | 200 | 连续 排入大气 |
纺丝工段 | 1200 | 油剂 | 0.2 | 3×10-4 | / | 80 | 无组织 排放 |
热媒介质 泄漏 | / | 联苯 联苯醚 | 15~20 300~400 | 0~2×10-5 0~4×10-4 | / | 330 | 无组织 排放 |
项目所在的工业区2007年以后将使用天然气为燃料,天然气属清洁能源,排放污染物量较少。在未通天然气之前,将利用含硫率≤0.2%的0#轻柴油作为燃烧能源,其污染物排放对周围环境空气会产生一定影响。但整体而言,不管是采用0#轻柴油或天然气作为燃料,对于周围环境空气均不会产生太大影响。因此,根据大纲评审意见,本次评价工作不进行敏感点影响浓度分析,主要预测内容为各类不同大气稳定度及风速条件下,热媒炉燃烧废气在下风向的最大落地浓度Cmax(包括1hr浓度和日均浓度)及其出现距离Xm。
在此基础上,结合项目基地的环境质量现状,对照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评价项目建成后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情况。
(1)采用轻柴油为热媒燃料时的最大落地浓度预测
建设项目投产后,若采用0#轻柴油为热媒炉燃料,在各种风速、大气稳定度条件下,热媒炉燃烧废气中的SO2、NOx和烟尘污染物的最大落地浓度及其出现距离见表7-2~7-4。
表7-2 各种气象条件下SO2最大落地浓度及其出现距离(燃轻柴油)
稳定度 | u (m/s) | Xm (m) | C一次, max μg / m3 | C日均, max μg / m3 |
A~B | 0 | 0 | 8.8 | 3.4 |
1 | 47 | 17.0 | 6.6 | |
B | 0 | 0 | 6.1 | 2.4 |
1 | 89 | 11.7 | 4.5 | |
2 | 282 | 9.8 | 3.8 | |
B~C | 3 | 247 | 8.2 | 3.2 |
4 | 231 | 6.9 | 2.7 | |
C | 2 | 278 | 9.6 | 3.7 |
3 | 246 | 8.1 | 3.1 | |
4 | 230 | 6.9 | 2.7 | |
5 | 279 | 5.6 | 2.2 | |
D | 0 | 0 | 4.5 | 1.7 |
1 | 383 | 7.6 | 2.9 | |
2 | 433 | 9.2 | 3.5 | |
3 | 383 | 9.7 | 3.7 | |
4 | 358 | 6.5 | 2.5 | |
5 | 343 | 5.6 | 2.2 | |
6 | 333 | 5.0 | 1.9 | |
7 | 326 | 4.4 | 1.7 | |
8 | 321 | 4.0 | 1.5 | |
9 | 317 | 3.6 | 1.4 | |
10 | 314 | 3.3 | 1.3 | |
E | 0 | 0 | 5.5 | 2.1 |
1 | 2010 | 5.7 | 2.2 | |
2 | 1082 | 4.4 | 1.7 | |
3 | 1008 | 3.4 | 1.3 | |
4 | 962 | 2.7 | 1.0 | |
F | 0 | 0 | 4.7 | 1.8 |
1 | 2140 | 7.1 | 2.7 | |
2 | 1649 | 4.2 | 1.6 |
可以看出:各种气象条件下SO2一次最大落地浓度范围为2.7~17.0μg/m3,占GB3095-1996二级标准(0.50mg/m3)的0.54%~3.4%;SO2日均最大落地浓度范围为1.0~6.6μg/m3,占GB3095-1996二级标准(0.15mg/m3)0.67%~4.4%。
表7-3 各种气象条件下NOx最大落地浓度及其出现距离(燃轻柴油)
稳定度 | u (m/s) | Xm (m) | C一次, max μg / m3 | C日均, max μg / m3 |
A~B | 0 | 0 | 22.7 | 8.8 |
1 | 47 | 43.9 | 17.0 | |
B | 0 | 0 | 15.7 | 6.2 |
1 | 89 | 30.2 | 11.6 | |
2 | 282 | 25.3 | 9.8 | |
B~C | 3 | 247 | 21.2 | 8.3 |
4 | 231 | 17.8 | 7.2 | |
C | 2 | 278 | 24.8 | 9.6 |
3 | 246 | 20.9 | 8.0 | |
4 | 230 | 17.8 | 7.0 | |
5 | 279 | 14.5 | 5.7 | |
D | 0 | 0 | 11.6 | 4.4 |
1 | 383 | 19.6 | 7.5 | |
2 | 433 | 23.8 | 9.0 | |
3 | 383 | 25.0 | 9.6 | |
4 | 358 | 16.8 | 6.5 | |
5 | 343 | 14.5 | 5.7 | |
6 | 333 | 12.9 | 4.9 | |
7 | 326 | 11.4 | 4.4 | |
8 | 321 | 10.3 | 3.9 | |
9 | 317 | 9.3 | 3.6 | |
10 | 314 | 8.5 | 3.4 | |
E | 0 | 0 | 14.2 | 5.4 |
1 | 2010 | 14.7 | 5.7 | |
2 | 1082 | 11.4 | 4.4 | |
3 | 1008 | 8.8 | 3.4 | |
4 | 962 | 7.0 | 2.6 | |
F | 0 | 0 | 12.1 | 4.6 |
1 | 2140 | 18.3 | 7.0 | |
2 | 1649 | 10.8 | 4.1 |
由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没有NOx各级质量标准,故对于NOx的评价采用NO2二级标准。
可以看出:各种气象条件下,NOx一次最大落地浓度范围为7.0~43.9μg/m3,占GB3095-1996中NO2二级标准(0.24mg/m3)的2.9%~18.3%;NOx日均最大落地浓度范围为2.6~17.0μg/m3,占GB3095-1996中NO2二级标准(0.12mg/m3)的2.2%~14.2%。
由表7-11可以看出:各种气象条件下烟尘的日均最大落地浓度范围为0.5~3.6μg/m3,占GB3095-1996二级标准(0.30mg/m3)的0.2%~1.2%。
表7-4 各种气象条件下烟尘最大落地浓度及其出现距离(燃轻柴油)
稳定度 | u (m/s) | Xm (m) | C日均, max μg / m3 |
A~B | 0 | 0 | 1.8 |
1 | 47 | 3.6 | |
B | 0 | 0 | 1.3 |
1 | 89 | 2.4 | |
2 | 282 | 2.1 | |
B~C | 3 | 247 | 1.7 |
4 | 231 | 1.5 | |
C | 2 | 278 | 2.0 |
3 | 246 | 1.7 | |
4 | 230 | 1.5 | |
5 | 279 | 1.2 | |
D | 0 | 0 | 0.9 |
1 | 383 | 1.6 | |
2 | 433 | 1.9 | |
3 | 383 | 2.0 | |
4 | 358 | 1.4 | |
5 | 343 | 1.2 | |
6 | 333 | 1.0 | |
7 | 326 | 0.9 | |
8 | 321 | 0.8 | |
9 | 317 | 0.8 | |
10 | 314 | 0.7 | |
E | 0 | 0 | 1.1 |
1 | 2010 | 1.2 | |
2 | 1082 | 0.9 | |
3 | 1008 | 0.7 | |
4 | 962 | 0.5 | |
F | 0 | 0 | 1.0 |
1 | 2140 | 1.5 | |
2 | 1649 | 0.9 |
(2)采用天然气为热媒燃料时的最大落地浓度预测
建设项目投产后,若采用天然气为燃料,所排放的热媒炉燃烧废气中的SO2和烟尘污染物的含量很低,在此不作详细计算,表7-12仅列出各种风速、大气稳定度条件下废气中NOx的最大落地浓度及其出现距离。
可以看出:各种气象条件下,NOx一次最大落地浓度范围为0.1~4.3μg/m3,占GB3095-1996中NO2二级标准(0.24mg/m3)的0.04%~1.8%;NOx日均最大落地浓度范围为0.04~1.7μg/m3,占GB3095-1996中NO2二级标准(0.12mg/m3)的0.03%~1.4%。
表7-5 各种气象条件下NOx最大落地浓度及其出现距离(燃天然气)
稳定度 | u (m/s) | Xm (m) | C一次, max μg / m3 | C日均, max μg / m3 |
A~B | 0 | 0 | 3.5 | 1.3 |
1 | 46 | 4.3 | 1.7 | |
B | 0 | 0 | 2.4 | 0.9 |
1 | 86 | 3.0 | 1.1 | |
2 | 276 | 2.5 | 0.9 | |
B~C | 3 | 244 | 2.0 | 0.8 |
4 | 229 | 1.7 | 0.7 | |
C | 2 | 273 | 2.4 | 0.9 |
3 | 243 | 2.0 | 0.8 | |
4 | 228 | 1.7 | 0.7 | |
5 | 276 | 1.4 | 0.5 | |
D | 0 | 0 | 1.8 | 0.7 |
1 | 373 | 1.9 | 0.7 | |
2 | 425 | 2.3 | 0.9 | |
3 | 378 | 1.9 | 0.7 | |
4 | 354 | 1.6 | 0.6 | |
5 | 340 | 1.4 | 0.5 | |
6 | 331 | 1.2 | 0.5 | |
7 | 324 | 1.1 | 0.4 | |
8 | 319 | 0.9 | 0.4 | |
9 | 315 | 0.9 | 0.3 | |
10 | 312 | 0.8 | 0.3 | |
E | 0 | 0 | 0.1 | 0.04 |
1 | 1991 | 0.1 | 0.04 | |
2 | 1071 | 1.1 | 0.4 | |
3 | 999 | 0.8 | 0.3 | |
4 | 953 | 0.7 | 0.3 | |
F | 0 | 0 | 0.1 | 0.04 |
1 | 2110 | 0.2 | 0.1 | |
2 | 1633 | 1.0 | 0.4 |
(3)叠加背景浓度后的影响分析
以本项目基地最新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作为背景浓度,叠加项目投产后热媒炉废气的预测影响浓度,并计算其最大贡献率,如表7-6所示。
表7-6 项目热媒炉废气的影响情况及最大贡献率
污染物浓度(mg/m3) | 以轻柴油为燃料时的 热媒炉废气 | 以天然气为燃料时的 热媒炉废气 | |
SO2 | 日均影响浓度 | 0.001~0.0066 | 0.00001~0.00027 |
本底浓度 | 0.015 | 0.015 | |
叠加浓度 | 0.016~0.0216 | 0.01501~0.01527 | |
最大贡献率 | 30.6% | 1.8% | |
NOx | 日均影响浓度 | 0.0026~0.017 | 0.00004~0.0017 |
本底浓度 | 0.040 | 0.040 | |
叠加浓度 | 0.0426~0.057 | 0.04004~0.0417 | |
最大贡献率 | 29.8% | 4.1% | |
烟尘 | 日均影响浓度 | 0.0005~0.0036 | 0.00002~0.00064 |
本底浓度 | 0.151(以PM10计) | 0.151(以PM10计) | |
叠加浓度 | 0.1515~0.1546 | 0.15102~0.15164 | |
最大贡献率 | 2.3% | 0.4% |
可以看出:建设项目投产后,若采用0#轻柴油为燃料,所排放的热媒炉燃烧废气中的烟尘对于周围环境空气的影响很小,SO2和NOx有一定影响,但影响较小。待2007年后采用天然气为燃料,则热媒炉燃烧废气中各类污染物的含量均很低,对基地周围环境空气质量影响很小。
国家规定,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的有害气体环境浓度如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或《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中规定的居住区允许浓度限值时,无组织排放源与居民区之间应设置卫生防护距离。
本项目热媒炉中使用的热媒(联苯-联苯醚)属于微毒化合物,热媒蒸汽对人体有刺激性,长时间接触会引起慢性疾病,因此本项目的大气污染源属于Ⅲ类。
根据前苏联有关标准,居住区联苯及其氧化物的一次最高浓度限值取0.01mg/m3;本项目“工程分析”确定的无组织排放有害污染物联苯-联苯醚的最大排放量为3.2kg/a,即0.0004kg/h。计算时,式中系数A、B、C、D按“技术方法”列表查取,A取350,B取0.021,C和D分别取为1.85和0.84,无组织排放源等效半径r取为40m。
卫生防护距离在100m以内时,级差为50m;超过100m,但小于或等于1000m时,级差为100m;超过1000m以上,级差为200m。
经计算,确定出本项目无组织排放源的最终卫生防护距离为50m。按照本厂的厂区平面布置,本项目的热媒站位于厂区中部偏东北处,距各厂界的距离均超过50m,故厂界外无需另外设置卫生防护距离。建议建设方加强环境管理,尽量减少无组织排放,同时项目界区内应加强绿化,以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本项目产生的废水主要包括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冷却水及除盐水,其中拟回用或用作地面冲洗水和绿化用水的清洁废水量为2000 m3/d,拟经预处理达到GB8978-1996三级标准后排入金华市工业园区污水管网的废水总量为723 m3/d,此部分废水拟排入金华市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最终排入金华江。
金华市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总规模为日处理污水45万吨,一期工程设计处理规模8万吨/d,现实际处理量仅为4万吨/d,尚有很大的处理余量留待使用。项目所在的金华市工业园区属于金华市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汇水范围内,南区目前已建成城市污水管网,南区的规划收水总量为5.8万吨/d。本项目基地北侧的17#路已建成DN400污水管,基地南侧27#路已建成DN500污水管,接口管径满足本项目排水要求,项目产生的污废水经预处理后可由南北两路接入城市污水管网。本项目废水排放量占工业园区南区规划收水量的1.25%,厂区污水处理站出水水质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的要求,且已获得金华市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废水接收许可,因此废水排入金华市工业园区污水管网并最终进入金华市城市污水处理厂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由工程分析可知,本项目固体废物的产生总量共计3920.86 t/a,主要来源于聚合工段、纺丝加弹工段、热媒系统、污水处理站及生活垃圾等,其中一般废物3918.85 t/a,危险废物2.01 t/a。
依据国家环保局制定的《固体废物名称和类别代码表》和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对各类固废进行分类属性鉴别(见第8章)。可见,本项目产生的一般废物数量较大,危险废物数量较少,项目对各类废液和固废都拟进行妥善处理和处置。对于己内酰胺包装袋、极少量的热媒循环系统有害废物以及污水处理站污泥,拟分别采取委托原料供应商回收、委托焚烧或填埋处理等方式妥善处理。其余固废多为一般工业固废,其危害性不大,建设方拟进行综合利用或外销,生活垃圾拟委托环卫部门进行处理。
总之,本项目各工段产生和排放的固体废物按其物理形态、化学性能以及有毒有害特性等情况,分别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如综合利用、外销或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置等处理手段,固体废物处置率达到100%,可实现固体废物的合理处置。基于以上处理和处置方法处置后,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明显的危害和影响。建设方应特别注意:一定要加强危险废物的管理。
通过分析不同工段噪声源的排放特点,确定本工程涉及的环境特点,选择合适的控制标准和预测模式,进行噪声影响预测和分析。
本项目作业噪声源来自生产过程中的鼓风机、卷绕机、牵伸假捻机等设备,以及空压站的空压机组、冷冻站的压缩机组、空调系统的冷冻机组、低温制氮站的压缩机组等,它们的声源强度一般在85~95dB(A)。机器噪声状况见表7-7。
通过在产生强噪声的车间内设置隔音操作室、设计中合理布置机器设备的位置,将高噪声设备集中布置于单独的厂房内,通过隔声减轻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对于某些高噪声机器设备,如空压机、冷冻机等应设置隔声罩和消声器,底部加填减振垫块等措施后,距离噪声源1m处至少可减低噪声5~10dB(A),治理后的噪声源强在75~85dB(A)之间。
表7-7 主要机器设备噪声声源强度分析
编号 | 噪声源位置 | 噪声源名称 | 数量 (台) | 声源强度 dB(A) | 工作特性 | 备 注 |
1 | 切片输送 | 鼓风机 | 2 | 85~90 | 连续 | 消音器 |
2 | 聚合车间 | 真空泵 | 4 | 85~90 | 连续 | 消音器 |
3 | 聚合车间 | 换气风机 | 5 | 75~80 | 连续 |
|
4 | 纺丝车间 | 卷绕机 | 10 | 90~95 | 连续 | 设隔音操作室 |
5 | 加弹车间 | 牵伸假捻 | 3 | 90~95 | 连续 | 设隔音操作室 |
6 | 空压站 | 空压机组 | 22 | 82~90 | 连续 | 设隔音操作室 |
7 | 冷冻站 | 压缩机组 | 6 | 86~90 | 连续 | 设隔音操作室 |
8 | 空调系统 | 冷冻机组 | 1 | 85~90 | 连续 | 隔声罩 |
9 | 热媒炉 | 鼓风机 | 1 | 80~85 | 连续 | 设隔音操作室 |
10 | 低温制氮站 | 压缩机 | 1 | 85~90 | 连续 | 设隔音操作室 |
根据工艺流程图和厂区总平面图,本项目聚合车间、纺丝车间、加弹车间位于该项目用地的中西部和西南部,西临园区工业用地,东部主要为本项目综合动力站、热力站和成品库,南临园区内27号路,北部为本项目己内酰胺原料库、热媒站、综合办公楼和职工宿舍。而位于厂区中西部和西南部的聚合车间、纺丝车间、加弹车间等是产生噪声的主要工段。本项目厂区总规划面积为328m×373m(东西长328m,南北宽373m),因此根据厂区总平面规划布置图,可以确定影响厂区东、南、西、北边界的强噪声源。
噪声影响预测结果和评价结论分别见表7-8和表7-9。
表7-8 厂区各边界主要噪声源及噪声影响预测结果
厂区边界 | 噪声源位置 | 设备名称 | 防治后源强dB(A) | 数量(台) | 预测结果dB(A) |
东厂界 | 空压站 | 空压机组 | 72~80 | 22 | 43.8~51.8 |
冷冻站 | 压缩机组 | 76~80 | 6 | 42.2~46.2 | |
南厂界 | 加弹车间 | 牵伸假捻 | 80~85 | 3 | 46.8~51.8 |
西厂界1 | 切片输送 | 鼓风机 | 75~80 | 2 | 36.4~41.4 |
纺丝车间 | 卷绕机 | 80~85 | 10 | 36.8~41.8 | |
西厂界2 | 纺丝车间 | 卷绕机 | 80~85 | 10 | 36.8~41.8 |
加弹车间 | 牵伸假捻 | 80~85 | 3 | 29.6~34.6 | |
北厂界 | 切片输送 | 鼓风机 | 75~80 | 2 | 20.6~25.6 |
聚合车间 | 真空泵 | 75~80 | 4 | 24.5~29.5 | |
聚合车间 | 换气风机 | 75~80 | 5 | 25.5~30.5 |
表7-9 噪声影响预测评价结论
厂区边界 | 东厂界 | 南厂界 | 西厂界1 | 西厂界2 | 北厂界 |
多源叠加复合声级(dB) | 44.4~52.4 | 46.8~51.8 | 39.6~44.6 | 37.6~42.6 | 28.8~33.8 |
白天本底声级(dB) | 55.8 | 48.5 | 48.1 | 48.1 | 55.3 |
夜间本底声级(dB) | 47.9 | 48.8 | 44.7 | 44.7 | 51.1 |
白天噪声等效声级(dB) | 56.1~57.4 | 50.7~53.5 | 48.7~49.7 | 48.5~49.2 | 55.3 |
夜间噪声等效声级(dB) | 49.5~53.7 | 50.9~53.6 | 45.9~47.7 | 45.5~46.8 | 51.1 |
评 价 结 论* | 昼间达标 夜间达标 | 昼间达标 夜间达标 | 昼间达标 夜间达标 | 昼间达标 夜间达标 | 昼间达标 夜间达标 |
*评价标准白天为65dB,夜间为55dB。
根据上述计算方法得到各预测点的等效声级,将计算结果和标准值对比可见:厂界四周各预测点的噪声预测值和噪声本底值叠加后,均没有出现超标现象,这说明本项目的建设不会对所在地区声环境质量造成明显的级差变化。
本章内容主要是分析建设工程拟采取的废气、废水、噪声和固废等的治理、处置措施的处理效率和投资经费估算,分析项目环保措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提出优化的环保治理方案和污染防治对策,为工程环保设计提供依据。
◆ 降雨径流和地面冲洗废水:根据金华市降雨资料估算,本项目基地初期雨水约500t。工厂实行雨污分流制,防止雨污水串通、清污混淆,给污水处理带来困难。初期雨水和地面冲洗废水设置收集系统,进入厂区污水预处理站处理后,纳入城市污水合流管道。
◆ 工艺废水:(1)聚合工艺废水:根据工程分析,该类废水可生化性较好,有机污染物浓度较高,尤其是氮含量较高,拟采取生物厌氧处理的方法,废水在厌氧池中停留时间达到12小时以上。(2)纺丝和加弹工艺废水:根据工程分析,长丝段的废水排放量为48t/d,其中CODcr平均为420mg/L,纺丝、加弹工段废水还含有油剂。这部分废水进入污水预处理站前需经过破乳后再经油水分离器,去除油脂。
◆ 生活污水:根据工程分析,职工食堂餐饮污水经三仓式隔油池隔油、吸油处理,厕所废水经化粪池处理后,一起进入全厂污水处理站集中处理。
◆ 冷却废水和去盐水:本项目冷却装置生产废水排放量400 m3/d,这部分废水主要来自循环冷却系统的一部分循环排水、空调系统排水,这部分废水可以直接纳入城市污水河流管道。生产过程中的去盐水装置的树脂树脂过程产生的再生酸碱废水量约为48m3/d,该装置排出废水需经中和处理,与其它预处理后的工艺废水混合以后一起纳入金华市城市污水管网。
◆ 清洁废水:根据工程分析,项目生产过程中冷却循环水装置的清洁废水排放量2000m3/d,建议建设单位回用或用作地面冲洗水和绿化用水。
合计进入污水预处理站的混合污废水量为275t/d,其中CODcr1730mg/L、BOD51060mg/L、氨氮239 mg/L(1分子己内酰胺折合为1分子氨氮)、石油类68mg/L;经过中和调节后直接纳管废水48t/d;直接纳管废水400 t/d;清洁回用水2000 t/d。合计纳管废水723t/d。
虽然本项目规模较大,但是其需要进入污水处理站处理的工艺废水总量并不大。根据工程分析,其聚合工艺废水主要为含氮废水,本项目生产废水水质的特点是:废水中的己内酰胺极易分解,在生物降解过程中转化为NH3-N,造成废水中氨氮浓度较高,成为处理的难点和重点之一,可以采用厌氧反硝化的处理工序,将其中的含氮有机物转化为氨氮等无机物,然后再经过曝气充氧硝化过程,重点去除其中的含氮物质。纺丝工艺中主要排出一些含油剂废水,需要经过破乳前处理工序。然后工艺废水和生活污水一道进入厂区污水预处理站。
废水处理工艺运行指标如下:
进水水质:废水处理设计中综合进水废水水质为:即CODcr=1730mg/ L,BOD5=1060mg/ L,NH3-N=240 mg/L,石油类=68mg/ L。
出水水质:出水按照《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要求,即pH=6~9,SS<400 mg/L,CODCr<500 mg/L,BOD5<300 mg/L,NH3-N=25 mg/L,石油类=20mg/ L。
处理污泥:废水处理所产生的污泥经脱水后以干泥成形(含水75%~80%)。
处理规模:实际混合废水量275m3/d。设计处理规模按450 m3/d,16 m3/h进行设计,24小时三班制工作运行。
废水处理效果分析和达标性评价:废水处理效果分析:根据资料调研及国内同行业利用该工艺处理废水的情况,厌氧阶段的CODcr去除率约50%,好氧阶段的CODcr去除率约60%,沉淀阶段CODcr去除率在20%左右。其他污染物的去除率估算如表8-1。
表8-1 污水处理站预期处理效果估算
水质指标 阶段 | 项目 | CODCr mg/L | BOD5 mg/L | 石油类 mg/L | 氨氮 mg/L |
厌氧处理(反硝化) | 进水 | 1730 | 1060 | 68 | 240 |
出水 | 952 | 636 | 44 | 84 | |
平均去除率% | 45 | 40 | 35 | 65 | |
好氧处理(硝化) | 进水 | 952 | 636 | 44 | 84 |
出水 | 428 | 254 | 20 | 25 | |
平均去除率% | 55 | 60 | 55 | 70 | |
沉淀 | 进水 | 428 | 254 | 20 | 25 |
出水 | 385 | 229 | 18 | 20 | |
平均去除率% | 10 | 10 | 10 | 20 |
废水处理达标性评价:从上述估算表预测数据可看出,废水经生物厌氧处理、加药混凝、生物好氧处理后出水水质能达到纳管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三级标准,CODCr<500 mg/L,BOD5<300 mg/L,NH3-N<25 mg/L,石油类<20mg/L。
建议:(A)由于本项目聚合工序的工艺废水含氮较高,主要是己内酰胺,己内酰胺对微生物有一定的抑制性,国外多采用己内酰胺废水多与其他废水混合降低己内酰胺浓度的方法,尽量减少己内酰胺对微生物处理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只有CODcr在5000mg/L以上的己内酰胺废水才对微生物厌氧处理系统产生影响,CODcr在5000mg/L以下的锦纶废水一般不会对处理系统产生影响。本项目混合废水的CODcr在5000mg/L以下,因此处理中注意聚合工段废水和其他废水混合,尽量降低其中己内酰胺的浓度;(B)研究表明只有经过培养驯化的微生物才能较好地分解己内酰胺废水,因此在本项目污水处理工程的试运行阶段,要加强管理,注意微生物的培养训化,并及时监测外排水质,直到微生物系统运行稳定;(C)根据目前好氧、厌氧水处理工艺研究:废水在厌氧池前多经过水解酸化池(该池同时接纳部分回流污泥),在兼氧、缺氧条件下,通过水解和产酸菌的作用使废水中复杂高分子或难降解物质转化为小分子简单有机物,提高了有机物生化性能。然后废水进人厌氧反硝化池。反硝化池中设置有软性填料,通过栖息在填料上的反硝化菌的作用,可以使回流废水中的NO2-,NO3-转化为N2,从而达到生物脱氮的要求。采用反硝化脱氮工艺,反硝化池中的反硝化菌可以用进水中的有机物为碳源,无需再外加碳源。根据项目污水处理工艺,其厌氧池前没有水解酸化池,建议建设单位在污水处理设施设计和施工工程中考虑上述建议。
(1)聚合工艺的己内酰胺单体粉尘
★ 对固态己内酰胺由人工拆开加入己内酰胺熔融罐时散发的己内酰胺单体粉尘,通过集罩抽吸后经水喷淋送单体回收装置;
★ 对添加剂调配过程中散发的少量无组织粉尘,需要加强通风处理;
★ 对聚己内酰胺液态熔体从V-K管底部经过阀门排出至铸带槽时高温挥发的己内酰胺单体,经抽吸、水喷淋回收至三效蒸发器回用;
★ 对萃取塔顶部释放的己内酰胺蒸汽,水喷淋收集后进入单体回收装置;
★ 对单体回收装置三效蒸发的真空泵处无组织散发的己内酰胺单体蒸汽,经水喷淋收集后返回蒸发器;
★ 另外,本工段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具有单一性质的特点,建议对无组织排放的通风设施排风口采用目前国内外普遍使用的纺织除尘系统一级过滤设备。该设备由金属平板滤网及清洁滤网的吸尘嘴和粉尘收集装置组成,设备结构更简单、能耗低。建议建设单位采用该除尘装置。
(2)纺丝加弹工艺废气污染源
★ 对于纺丝工作间的喷丝板附近,刚被熔融挤压出的聚己内酰胺熔体挥发出的平衡单体,利用单体抽吸装置进行抽吸,然后水喷射收集,水可以循环使用,达到一定浓度后,经蒸馏浓缩,送聚合回用;
★ 对于丝束上油时,无组织排放的极少量挥发油剂,需要加强通风处理;
★ 化验室设有通风柜及排风机,纺丝组件清洗间设有轴流通风机,可进行全面的通风换气。
(3)热媒循环系统废气
★ 根据德国吉玛公司提供的资料,热媒系统间断性地会产生低沸物,其产生量为0.33 t/a,主要成分是苯、甲苯、酚等。
★ 在初次投料时,热媒系统会产生排风凝结物,其量为0.01 t/a,主要成分是联苯、联苯醚。
★ 对于热媒循环系统己少量的热媒泄漏,要求新建企业加强对热媒系统的安全环保监督检查,采取预防热媒介质泄漏的技术措施,对热媒系统的管道、阀门、泵体、封口等易腐蚀的部件应定期检查和替换,尽力减少联苯-联苯醚的泄漏量。
(4)热煤炉燃烧废气
★ 目前建设单位在项目设计中拟考虑采用低硫油作为热媒加热燃料,并拟设计40m的烟囱排放燃烧废气。根据计算,本项目燃烧废气排放能够达到《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
★ 根据规划,2007年以后,随着管道天然气进入工业园区南区,本项目热媒加热燃料将采用天然气。天然气是一种清洁能源,燃烧废气污染物排放量将会大大减少,能够达到相关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
(5)厨房燃烧废气
厨房烹饪过程中排放的油烟废气通过油烟净化脱排油烟机处理后,含油污量降为2 mg/m3,完全能够达到相关油烟排放标准。
(1)聚合工艺废气防治措施可行性
根据工程分析,聚合工段产废气量9235万Nm3/a,其中含已内酰胺单体气体4.9t/a,已内酰胺粉尘0.48 t/a,添加剂粉尘0.06 t/a。
通过集罩抽吸后经水喷淋送单体回收装置(90%)和加强通风的处理措施,向生产线外环境排放的己内酰胺量约为原排放量的1/10。由此核算,聚合工段加强通风和集罩抽吸后经水喷淋处理后排放的已内酰胺单体气体0.49t/a,已内酰胺粉尘0.048 t/a,添加剂粉尘0.006 t/a。已内酰胺单体无组织排放浓度降低到5mg/m3,低于车间空气中最高己内酰胺允许浓度10mg/m3以及车间空气中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浓度限值5mg/m3,外排废气经过排放口拦截和大气稀释后,厂界无组织排放己内酰胺浓度小于0.05 mg/m3,达到前苏联居住区最高允许浓度(0.06mg/m3)。聚合工段粉尘排放浓度0.58 mg/m3,依据《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6297-1996)》,并参考其中新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颗粒物(其他)的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1.0mg/m3),聚合工段无组织排放粉尘浓度可以做到达标排放。
(2)纺丝加弹工艺废气防治措施可行性
根据工程分析,纺丝、加弹工段产废气量2397.6万Nm3/a,其中已内酰胺单体气体0.24 t/a。
通过加强通风以及单体抽吸装置进行抽吸,然后水喷射收集,经蒸馏浓缩回用,外排废气中已内酰胺单体气体约为0.024 t/a。由此核算纺丝工段车间外排口废气中已内酰胺单体气体浓度1.0mg/m3。低于车间空气中己内酰胺最高允许浓度10mg/m3以及车间空气中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己内酰胺浓度限值5mg/m3,外排废气经过排放口拦截和大气稀释后,厂界无组织排放己内酰胺浓度小于0.01 mg/m3,达到前苏联居住区最高己内酰胺允许浓度(0.06mg/m3)。
(3)热媒循环系统废气防治措施可行性
根据工程分析,热媒系统间断性地会产生低沸物,其产生量为0.33 t/a,主要成分是苯、甲苯、酚。在初次投料时,热媒系统会产生排风凝结物,其量为0.01 t/a,主要成分是联苯、联苯醚。
这部分废气污染物属于无组织排放,且热媒炉露天设置,因此无法估算其废气排放量。根据同类污染物排放的类比估算(四川聚酯),其周界外下风向无组织排放浓度:苯0.13<mg/m3、甲苯1.85<mg/m3、酚0.05<mg/m3,可以达到《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新污染源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的要求。联苯-联苯醚<0.01mg/m3,达到前苏联居住区最高允许浓度(0.01mg/m3)。
(4)热煤炉燃烧废气防治措施可行性
根据核算,如果本项目目前使用低硫油作为燃料,其排放的各种大气污染物能够达到《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根据规划,2007以后,随着管道天然气进入工业园区南区,本项目热媒加热燃料将采用天然气。由表8-2可见,改用天然气后,污染物排放量将大大减少。因此,无论采用低硫油作为燃料或是利用天然气作为燃料,本项目热媒加热燃烧废气均能达到《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的要求。
表8-2 相当发热量的天然气和低硫油的燃烧废气中污染物排放量
污染物 | 燃油 | 燃天然气 | ||
年排放量 | 排放浓度(mg/Nm3) | 年排放量 | 发生浓度(mg/Nm3) | |
烟气量 | 4963万Nm3 | / | 4694.8万Nm3 | / |
SO2 | 8.63 t/a | 173.9 | 0.33 t/a | 7.0 |
NOx | 22.28 t/a | 448.9 | 2.08 t/a | 44.3 |
烟尘 | 4.68 t/a | 94.3 | 0.79 t/a | 16.8 |
本项目已内酰胺聚合和锦纶6纺丝装置正常生产中,只有少量固体废物排放,聚合段单体回收装置的精馏塔釜底每天有少量的固体废渣;纺丝、加弹段产生的废聚合体胶块和废丝;废水处理站产生的污泥、废包装箱及生活垃圾。
根据评价大纲的咨询意见,本次评价对固体废物进行分类,并按照固废分类和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分别对其中的不同种类固废进行分类属性鉴别。根据工程分析,其污染防治对策总结如表8-4。另外,项目固废的一些委托处置协议见附件。
表8-3 各类固废发生量、分类及相应处置措施总结
序号 | 固体废物名称 | 产生量 (t/a) | 主要成分 | 类别 | 代码 | 危废编号 | 处置措施 |
S1 | 废聚合体 | 193.14 | 聚酰胺 | 一般工业垃圾
| 86 | / | 循环利用或外卖 |
S2 | 铸带过滤材料 | 3.33 | 沾聚合物滤料 | 86 | / | 焚烧或填埋 | |
S3 | 切片输送碎切片 | 1.00 | 聚酰胺 | 86 | / | 循环利用或外卖 | |
S4 | 单体回收装置 | 320.33 | 高沸物 | 86 | / | 销往专用厂解聚后作为化工原料 | |
S5 | 废胶块 | 543.00 | 聚酰胺 | 86 | / | 外卖 | |
S6 S7 | 纺丝废丝、卷绕废丝 | 2240.00 | 聚酰胺 | 86 | / | 外卖 | |
S8 | 己内酰胺包装袋 | 1.67 | 塑料袋 | 有害废物 | 23 | HW13 | 原料供应商回收 |
S9 | 废包装箱 | 12.00 | 纸板箱等 | 一般工业垃圾 | 86 | / | 供应商回收利用 |
S10 | 燃油炉渣 | 0.32 | 灰渣 | 86 | / | 外销作水泥原料 | |
S11 | 热媒系统低沸物 | 0.33 | 苯、甲苯、酚等 | 危险废物 | 23 | HW42 | 委托焚烧处理 |
S12 | 污水处理站泥渣 | 457.88 | 含水80% | 一般工业垃圾 | 86 | / | 委托焚烧或填埋 |
S13 | 生活垃圾 | 147.85 | 生活垃圾 | 其他废物 | 99 | / | 委托环卫部门 |
由上述分析可见,本项目有害废物为己内酰胺包装袋、极少量的热媒循环系统有害废物以及污水处理站污泥,对这几类废物分别采取委托原料供应商回收、委托焚烧或填埋处理等方式妥善处理有害固体废物。其余固废为一般工业固废和其他固废种类,其危害性不大,而且很多固废可以综合利用,节约资源,创造效益,减少污染。各种固废处理后基本可以达到“零排放”,因此,本项目的固废处理处置措施是可行的。
本项目主要产生噪声源的设备有:聚合车间的真空泵、换气风机;纺丝加弹车间的卷绕机、牵引假捻设备以及公用工程的空压机组、冷冻机组等。各类噪声源治理措施如下:
(1)聚合工段
聚合车间的噪声来自各类机泵、搅拌机械、物料输送设备、排气风机等设备。切片生产中风机、物料输送设备作业噪声一般在85~90dB(A);机泵作业噪声达到80~85dB(A);车间内环境作业噪声达到80dB(A)左右。对聚合车间设备噪声利用车间厚实墙体隔声,特别是针对真空泵噪声源强较大的情况,通过安装减震垫、车间双层门窗隔声,根据类比调查,隔声量在25分贝以上(门窗关闭),车间外1m处的噪声70分贝左右,到厂界时由于距离衰减,根据预测情况,厂界噪声不会超过3类标准;
(2)纺丝、加弹工段
纺丝生产过程中主要产生的机器噪声源有:卷绕机、牵伸机、牵伸假捻机等设备。卷绕、牵伸、牵伸假捻处作业噪声达到90dB(A)左右,其它地方环境噪声达到75~80dB(A)。对于纺丝加弹车间噪声的防治,一方面要注意引进低噪声低能耗设备,或者设备具有降噪装置,另一方面对于卷绕、牵伸假捻等强噪声设备作业处通过设置隔声操作室以及在厂房建筑上适当采取消音措施来防止噪声向外传播。对于一些空压设备,在设备购进时,要求厂商配备机内进气管消声器,使出厂设备噪声源强小于85分贝,同时利用附房墙体隔声并采用双层门,隔声量在15分贝,附房外1米处设备噪声不超过69分贝,到厂界时由于距离衰减,根据预测情况,厂界噪声不会超过3类标准;
(3)公用工程
公用工程产生的作业噪声主要有空气压缩机组、冷冻机组、低温制氮装置、变电站、热媒炉等设备产生的作业噪声。空气压缩机组作业噪声达到86~90dB(A);冷冻机组产生的作业噪声达到86~90dB(A);锅炉房作业噪声达到80~85dB(A);低温制氮站作业噪声达到85~90dB(A)。通过采用低噪声离心或轴流通风机、加装减震垫圈、风管进出口设置消声器等措施,可以消除噪声影响。
《风险导则》附录A中危险物质判定标准见表9-1。
表9-1 物质危险性标准
物质分类 | LD50(大鼠经口) mg/kg | LD50(大鼠经皮) mg/kg | LD50(小鼠吸入4小时) mg/L | |
有毒物质 | 1 | <5 | <1 | <0.01 |
2 | 5<LD50<25 | 10<LD50<50 | 0.1<LD50<0.5 | |
3 | 25<LD50<200 | 50<LD50<400 | 0.5<LD50<2 | |
易燃物质 | 1 | 在常压下以气态存在并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混合物;其沸点(常压下)是20℃或20℃以下的物质 | ||
2 | 闪点低于21℃,沸点高于20℃的物质 | |||
3 | 闪点低于55℃,压力下保持液态,在实际操作条件下(如高温高压)可以引起重大事故的物质 | |||
爆炸性物质 | 在火焰影响下可以爆炸或对冲击、摩擦比硝基苯更为敏感的物质 |
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主要物料的理化性质见表4-1,参照上表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安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卫生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铁道部、交通部和中国民用航空总局联合公布的《剧毒化学品目录》(2002版)中危险物质判定依据,本项目所涉及的原、辅材料均未列入名录之中。
虽然本项目采用的原料和辅助材料大多为低毒可燃(丙类)物质,但是考虑到项目中使用的加热介质(热媒)——联苯和联苯醚混合物(道生)曾经发生过泄漏,热媒炉发生过爆炸;在制取高纯氮过程中使用氢气,根据《风险导则》附录A中危险物质判定依据,氢气为1级易燃物质,其危险度为17.7(《环境风险评价 实用技术和方法》p.58),因此需要对本建设项目进行环境风险评价。
综上分析,本项目评价对象为:联苯-联苯醚混合物和氢气。
主要危险源有生产场所及与之相配套的贮存区、热媒炉,根据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本项目风险评价构成重大危险源单元具体见表9-2。
表9-2 项目重大危险源
分类 | 物质名称 | 标准临界量t | 项目实际贮量*t | 构成重大危险源 | |||
贮存区 | 生产场所 | 贮存区* | 生产场所 | 贮存区 | 生产场所 | ||
易燃物质 | 氢气 | 1 | 10 | 0.0027 | 0.0005 | 否 | 否 |
*以氢气用量2 Nm3/d计算,贮存区储备15天用量,即贮存2.7 kg氢气;生产场所储备2天用量0.36 kg。氢气钢瓶压力15MPa,容积40dm3,氢气质量0.48 kg/瓶。贮存区有6瓶氢气;生产场所有氢气钢瓶1个。
从上表可见,本项目贮存区和生产场所内氢气的量均未超过标准临界值,未构成重大危险源。
危险化学品按其伤害阈和GBZ2-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卫生标准》及敏感区位置,确定影响评价范围。本项目大气环境影响风险评价范围为距源点3km。
由上述事故源分析和事故统计分析可知,本项目主要危害物质具有燃爆的特性。从而决定了项目的危害事故存在火灾、爆炸和环境污染的可能。不同事故其引发因素、伤害机制、危害时间及空间尺度上有很大区别,并互相作用和影响。
化工企业事故单元所造成的不同程度事故的发生概率和措施见表9-3。
表9-3 不同程度事故的发生概率与对策措施
事故名称 | 发生概率 (次/年) | 发生频率 | 对策反应 |
管道、输送泵、阀门、槽车等损坏小型泄漏事故 | 10-1 | 可能发生 | 必须采取措施 |
管线、阀门、贮罐等破裂泄漏事故 | 10-2 | 偶尔发生 | 需要采取措施 |
管线、贮罐、阀门等严重泄漏事故 | 10-3 | 偶尔发生 | 采取对策 |
贮罐等出现重大爆炸、爆裂事故 | 10-4 | 极少发生 | 关心和防范 |
重大自然灾害引起事故 | 10-5-10-6 | 很难发生 | 注意关心 |
从表9-3可见,输送管、输送泵、阀门、槽车等损坏泄漏事故相对较大,发生概率为10-1次/年,即每10年大约发生一次。而贮罐等出现重大火灾、爆炸事故概率10-3-10-4,属于极少发生的事故。
综合上述分析,本项目发生事故主要部位为管道等破裂,主要事故类型为氢气燃爆物质泄漏后遇明火发生火灾和爆炸事件,联苯-联苯醚混合物泄漏后造成大气污染扩散事件、遇明火发生火灾和爆炸事件。
危害物质贮存情况见表9-4。
表9-4 主要易燃和有害物质贮存情况及规格
物料名称 | 贮存规格 | 温度(℃) | 压力(MPa) | 贮罐类型 | 贮存容器 |
氢气 | 0.48 kg×6瓶 | 常温 | 15 | 气体 | 钢瓶 |
联苯混合物 | 165 t | 250-300 | 0.025-0.24 | 气体/液体 | 热媒炉 |
(1)氢气泄漏速率
项目氢气是在加压条件下贮存,当流速在音速范围(临界流)
当流速在亚音速范围(次临界流)
式中:P ——容器内介质压力,Pa;P0——环境压力,Pa;κ——氢气的绝热指数(热容比),即定压热容Cp与定容热容Cv之比值,可取为1.385。
假定氢气的特性可视为理想气体,气体泄漏速度QG按下式计算:
(式9-1)
式中:QG——气体泄漏速度,kg/s;P ——容器压力,Pa; Cd——气体泄漏系数;当裂口形状为圆形时取1.00,三角形时取0.95,长方形时取0.90;A ——裂口面积,m2;M ——分子量,kg/mol;R ——气体常数,J/(mol∙k);TG——气体温度,K;Y ——流出系数,对于临界流Y=1.0,对于次临界流按下式计算:
(2)联苯-联苯醚混合物泄漏速率
联苯-联苯醚混合物泄漏属于两相流泄漏,假定液相和气相是均匀的,且互相平衡,则两相流泄漏计算按下式:
(式9-2)
式中:QLD——两相流泄漏速度,kg/s; Cd——两相流泄漏系数,可取0.8;A ——裂口面积,m2;P ——操作压力或容器压力,Pa;PC——临界压力,Pa,可取PC = 0.55 P;ρm——两相混合物的平均密度,kg/m3。
如果氢气钢瓶裂口也为2.5mm见方,热媒炉裂口为5 mm见方,计算结果,本项目可能发生的事故源强见表9-5。
表9-5 事故源强
事故类型 | 泄漏物质 | 泄漏速率kg/s | 释放时间min | 泄漏量kg |
钢瓶破裂 | 氢气 | / | 5 | 0.48 |
热媒炉泄漏 | 联苯-联苯醚 | 0.271 | 5 | 81.3 |
(1)火灾(火球)模式
① 火球半径: R = 2.665W 1/3 (m); (式9-3)
② 火球持续时间:t = 1.089 W 1/3 (s); (式9-4)
③目标接受到的热辐射通量的计算公式
(式9-5)
式中:W ——可燃物质量,kg;q(r)——对目标的热辐射通量,kW/m2; E ——火球表面辐射通量, kW/m2,对于柱状、卧式和立式储罐,E取270 kW/m2,对于球罐,E取200 kW/m2;R ——火球半径,m; r ——目标与评价对象之间的地面水平距离,m。
④目标接受到的热量的计算公式为
Q(r) = q(r)∙t (式9-6)
式中:Q(r)——目标接受到的热量, J/m2; q(r)——目标接受到的热辐射通量,kW/m2;t ——火球持续时间,s。
由上式可以看出,目标接受到的热量与其接收到的热辐射通量和暴露时间均成正比。暴露时间越长,则其接收到的热量越多,受到的损伤也越大。
氢气属甲类火险危险品,极易扩散和渗透,易燃,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卤素、氧化剂,可燃烧爆炸。其典型事故为泄漏气体遇火源发生火灾,当泄漏气体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值就可能发生爆炸。
项目氢气储量最多达2.7 kg,将其代入式9-3、9-4、9-5,可得到氢气贮存钢瓶的火球半径为3.71m,火球持续时间1.52s,火球热辐射通量随距离的分布函数为:
热媒炉中联苯-联苯醚量有165 000 kg,代入式9-3、9-4、9-5可得到热媒炉火球半径为146.17m,火球持续时间59.73s,火球热辐射通量随距离分布函数:
(2)火灾损失
火灾后对设备和人的损害关系见表9-6。
表9-6 火灾对设备和人的损害关系
热辐射通量kW/m2 | 对设备的损害 | 对人的损害 | 损失等级 |
37.5 | 操作设备完全损坏 | 1%死亡/10s 100%死亡/60s | A |
25.0 | 无火焰时,长时间辐射下木材燃烧的最小能量 | 重大伤亡/10s 100 | B |
12.5 | 有火焰时,木材燃烧、塑料熔化的最低能量 | 1度烧伤/10s 1%死亡/60s | C |
4.0 | —— | 20s以上感到疼痛 | D |
1.6 | —— | 长时间辐射无不舒服感 | E |
(3)气体爆炸模式
1 爆炸当量
WTNT = 0.04 Wr Qr /QTNT×1.8 (式9-7)
式中:0.04——气体的TNT当量系数; 1.8 ——地面爆炸系数;WTNT——气体的TNT当量,kg;Wr ——气体中燃料的总质量,kg;Qr ——燃料的燃烧热,kJ/kg;QTNT——TNT的爆炸热,4520 kJ/kg。
2 爆炸损失
则
(式9-8)
式中:——蒸汽云TNT当量,kg;
——TNT质量,kg;
——距爆炸中心距离,m;
——TNT爆炸时距爆炸中心距离,m;
——气体爆炸时产生的超压,kPa;
——TNT爆炸时产生的超压,kPa;
1000公斤TNT爆炸所产生的超压对建筑物和人的损害见表9-7。
表9-7 1000公斤TNT爆炸所产生的危害
对象 |
| R0(m) | 损害程度 | 损伤等级 |
建 筑 物 | 0.5-2.0 | 120-115 | 玻璃部分破碎 | —— |
2.0-12 | 115-80 | 玻璃全部破碎 | —— | |
12-30 | 80-44 | 门窗坏,砖墙小裂缝(0.5mm) | —— | |
30-50 | 44-33 | 砖墙裂缝(0.5-5mm),钢混屋面起裂 | —— | |
50-76 | 33-26 | 墙裂缝(50mm),钢混屋面严重开裂 | —— | |
76-100 | 26-23 | 砖墙倒塌,钢混屋面塌下 | —— | |
100-200 | 23-18 | 防震钢混结构破坏 | —— | |
200-300 | 18-15 | 钢架桥破坏 | —— | |
人 体 | 20-30 | 57-44 | 中耳、肺挫伤 | 轻微 |
30-50 | 44-33 | 中度耳伤、肺伤 | 中等 | |
50-100 | 33-23 | 心肌撕裂、脱臼 | 严重 | |
>100 | <23 | 体腔、肝脾破裂 | 死亡 |
(1)火球发生危害预测结果
火球发生后的状态见表9-8,其危害程度见表9-9。
表9-8 火球发生后的状态
物质 | 事故状态 | 可燃物质量(kg) | 火球半径(m) | 持续时间(s) |
氢气 | 钢瓶破裂 | 2.7 | 3.71 | 1.51 |
联苯-联苯醚 | 热媒炉泄漏 | 165 000 | 146.17 | 59.73 |
表9-9 氢气、联苯-联苯醚火球发生后的危害程度
氢气火球 危害等级相应 距离(m) | 联苯-联苯醚火球 危害等级相应 距离(m) | 对设备的损害 | 对人的损害 | 损失等级 |
0-8 | 0-265 | 操作设备完全损坏 | 1%死亡/10s 100%死亡/60s | A |
8-10 | 265-345 | 无火焰时,长时间辐射下木材燃烧的最小能量 | 重大伤亡/10s 100%死亡/60s | B |
10-15 | 345-512 | 有火焰时,木材燃烧、塑料熔化的最低能量 | 1度烧伤/10s 1%死亡/60s | C |
15-27 | 512-910 | —— | 20s以上感到疼痛 | D |
计算结果表明,火灾事故中,当发生氢气钢瓶破裂泄漏事件,引起事故后,造成设备和人员严重损害(达到A级影响)范围为8m,较严重损害(B级影响)范围为10m左右,一定影响(C级影响)范围为15m左右,D级影响范围为27 m。
相应地联苯-联苯醚引起火灾事故后,达到A级影响范围为265m, B级影响范围为345m左右, C级影响范围为512m左右,D级影响范围为910m。所以本项目的热媒炉泄漏事件危害比较大,要密切注意,定期检查。
(2)爆炸影响
氢气、联苯-联苯醚爆炸的危害性,计算结果见表9-10,表9-11。
表9-10 气体爆炸对建筑物危害性 (距离m)
物质 | 气体TNT 当量kg | 建筑物损害 | |||
玻璃部分 破碎 | 门窗坏或砖墙小裂缝 | 砖墙倒塌或钢混屋面塌下 | 钢架桥破坏 | ||
氢气 | 6.15 | 22-21 | 15-8 | 5-4 | 3.3-2.7 |
联苯-联苯醚 | 105642.64 | 567-544 | 378-208 | 123-109 | 85-71 |
表 9-11 气体爆炸对人危害性 (距离m)
物质 | 气体TNT 当量kg | 建筑物损害 | |||
轻微 | 中等 | 严重 | 死亡 | ||
氢气 | 6.15 | 10-8 | 8-6 | 6-4.2 | <4.2 |
联苯联苯醚 | 105642.64 | 260-208 | 208-156 | 156-109 | <109 |
(1)预测结果
表9-12 热媒炉泄漏时联苯-联苯醚排放最大落地浓度(mg/m3)
时间 (分) | B稳定度,2.8m/s | |||||||
下风向距离(m) | ||||||||
20 | 30 | 50 | 100 | 180 | 500 | 700 | 1000 | |
1 | 1.4E-27 | 1.8E-11 | 3.3E-3 | 5.7 | 5.6 | 1.7E-4 | 3.7E-6 | 9.9E-8 |
2 | 1.4E-27 | 1.8E-11 | 3.3E-3 | 5.7 | 15.8 | 0.13 | 1.9E-3 | 1.7E-5 |
3 | 1.4E-27 | 1.8E-11 | 3.3E-3 | 5.7 | 15.8 | 2.9 | 0.13 | 1.2E-3 |
4 | 1.4E-27 | 1.8E-11 | 3.3E-3 | 5.7 | 15.8 | 5.4 | 1.3 | 3.0E-2 |
5 | 1.4E-27 | 1.8E-11 | 3.3E-3 | 5.7 | 15.8 | 5.5 | 2.8 | 0.25 |
10 | 0 | 1.8E-11 | 3.3E-3 | 5.7 | 15.8 | 1.1E-4 | 0.33 | 1.4 |
15 | 0 | 0 | 0 | 0 | 0 | 0 | 0 | 1.1E-5 |
2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表9-13 热媒炉泄漏时联苯-联苯醚排放最大落地浓度(mg/m3)
时间 (分) | D稳定度,2.8m/s | |||||||
下风向距离(m) | ||||||||
20 | 30 | 50 | 100 | 280 | 500 | 700 | 1000 | |
1 | 0 | 2.6E-24 | 2.8E-8 | 0.32 | 4.2E-3 | 0 | 0 | 0 |
2 | 0 | 2.6E-24 | 2.8E-8 | 0.32 | 15.0 | 1.6E-2 | 5.0E-6 | 0 |
3 | 0 | 2.6E-24 | 2.8E-8 | 0.32 | 15.7 | 5.6 | 3.2E-2 | 4.6E-6 |
4 | 0 | 2.6E-24 | 2.8E-8 | 0.32 | 15.7 | 10.6 | 2.4 | 3.4E-3 |
5 | 0 | 2.6E-24 | 2.8E-8 | 0.32 | 15.7 | 10.6 | 6.5 | 0.24 |
10 | 0 | 0 | 0 | 0 | 0 | 0 | 0.21 | 3.6 |
15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表9-14 热媒炉泄漏时联苯-联苯醚排放最大落地浓度(mg/m3)
时间 (分) | E稳定度,2.8m/s | |||||||
下风向距离(m) | ||||||||
20 | 30 | 50 | 100 | 200 | 530 | 700 | 1000 | |
1 | 0 | 0 | 7.1E-20 | 4.9E-5 | 2.0E-2 | 0 | 0 | 0 |
2 | 0 | 0 | 7.1E-20 | 4.9E-5 | 1.1 | 2.0E-6 | 0 | 0 |
3 | 0 | 0 | 7.1E-20 | 4.9E-5 | 1.1 | 3.3 | 3.6E-4 | 0 |
4 | 0 | 0 | 7.1E-20 | 4.9E-5 | 1.1 | 13.4 | 3.4 | 6.2E-6 |
5 | 0 | 0 | 7.1E-20 | 4.9E-5 | 1.1 | 13.4 | 12.0 | 8.1 |
10 | 0 | 0 | 0 | 0 | 0 | 0 | 2.5E-2 | 8.6 |
15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可以看出:当热媒炉发生泄漏事故时,2.8m/s风速下,B、D、E稳定度时,联苯-联苯醚的一次最大影响浓度分别为15.8mg/m3、15.7mg/m3和13.4mg/m3,出现距离分别约为180m、280m和530m,其影响浓度分别为TJ36-79之“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一次浓度0.01mg/m3)的1580倍、1570倍和1340倍,其影响浓度是相当大的。
因此,当热媒炉发生泄漏时,应立即采取应急补救措施,尽快使其恢复正常,尽可能减少联苯-联苯醚对周围环境空气产生的不利影响。
(2)泄漏产生中毒后果评价
化学物质对人体的伤害程度与人体吸入毒物的浓度以及接触时间有关,危险物质伤害程度的浓度可由毒物的毒负荷(TL)求得,所得数据可作为风险评价值。由表4-1知,联苯-联苯醚为低毒化学品,毒负荷很大,嗅阈值很低,为0.1ppm,所以联苯-联苯醚泄漏容易发现,但毒性低,对人体影响很小。不过,一旦泄漏,随风扩散,加上嗅阈值低,容易被人们发觉而产生不必要的恐慌,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需要特别注意防范。
针对项目的性质、生产中使用易燃易爆、有毒的危险物质,在工程设计上严格按照我国有关劳动安全、防火、防爆法规进行设计,从总图布局、工艺生产、建构筑物防火处理、防雷接地、消防、防爆等各个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
(1)各功能区之间设有环行通道,有利于安全疏散和消防。各建构筑物均按火灾危险等级进行设计,部分钢结构作防火处理,部分楼、地面作防腐处理。
(2)总图布置按规定划分爆炸危险区域,在爆炸危险区域选用防爆型仪表、电器及通讯设备。
(3)本项目通风考虑整体通风与局部排风相结合,避免死角造成有害物质的聚集。
项目热媒系统使用的联苯-联苯醚一次投料加入热媒炉,不存在贮运问题。
(1)氢气钢瓶贮存场所安全措施
氢气钢瓶贮存和使用要遵循《氢气使用安全技术规程》(GB 4962-85)。贮存氢气的场所必须有良好的通风,而且通风口应设置在屋顶的最高部位,屋顶内平面要平整,不要凹凸不平,以防氢气在凹处积聚。在接近屋顶的上部不能有火源和电源。房内应设置明显禁止烟火的标志,必须配有相应的消防设备,电线、开关、灯具、电源等必须符合防爆要求。
充满氢气的钢瓶应远离火源热源,并不得在烈日下暴晒,不准和强酸强碱及氧化剂、卤素等化学危险物品同库存放。禁止使用超检氢气钢瓶。
(2)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措施
严格执行我国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的有关规定。
为了生产过程的安全可靠性,生产装置控制系统应采用先进的控制系统,对整个生产装置进行监控,设有足够的检测和信号连锁报警系统,满足生产操作的要求和保证生产的安全可靠。
易燃爆的物品所涉及到的设备、装置应严格按照GB9085-85《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执行,生产设备均采用防爆型,有良好接地,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确保安全生产。以保护设备和人身安全;为安全生产和安全检修,设有安全充氮系统,用于系统置换、设备氮封、设备及相关管路吹扫及事故灭火。
输送应严格控制输送速率,避免输送过程引起燃爆。
(1)制定和强化各种健康/安全/环境管理制度,并严格予以执行。
(2)严格执行我国有关劳动安全、环保与卫生的规范和标准,在设计、施工和运行过程中必须针对可能存在的不安全、不卫生因素采取相应的安全防卫措施,消除事故隐患,一旦发生事故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因事故引起的损失和对环境的污染。
(3)加强工厂、车间的安全环保管理,对全厂职工进行环保的教育和培训,做到持证上岗,减少人为风险事故(如误操作)的发生。
(4)建立应急预案,并与当地的应急预案衔接,一旦出现事故可借助社会救援,使损失和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
(5)加强设备、仪表的维修、保养,定期检查各种设备,杜绝事故隐患,降低事故发生概率,定期检查和更换危险化学品的输送设备,杜绝由于设备劳损、拆旧带来的事故隐患。
由于本项目环评工作开展过程中,金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区)的区域环评尚没有通过相关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批,因此尚没有确定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下达给本项目的总量控制值。根据本项目环评大纲的专家咨询意见和相关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结合项目所在区域一些工业项目的搬迁,要求本项目的各项污染排放总量指标严格限定在搬迁项目的污染排放总量之内。
另外,结合总量控制和浓度控制相结合的原则以及本项目实际生产规模的可能波动情况,给出本项目的总量控制建议值。
由本报告书中的废水排放情况可见,项目经处理后生产废水、生活污水预处理后排入秋滨污水处理厂,预处理水量为275t/d。
根据对废水处理措施可行性分析,污水排水水质能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建成后项目纳管排水量为723t/d,其中,275t/d为需要进入厂区污水预处理站的废水(来自聚合工段155t/d、纺丝工段48 t/d、生活污水72 t/d),来自除盐站的软水制备工艺废水48 t/d(主要污染成分为无机盐离子),来自循环水冷却站生产废水400 t/d(主要污染成分为无机盐离子)。
另外,根据金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提供资料,本区域有多个项目正进行污染搬迁,其中包括横店集团金华家园生物化工有限公司和浙江金华中元化工有限公司等,根据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区)区域环评资料,其CODcr和NH3-N的排污情况如表10-1。可见,部分搬迁企业的CODcr排放总量43.25t/a,NH3-N排放总量105.26t/a,废水排放量44.5万吨/年。
表 10-1 区域内部分搬迁企业的CODcr和NH3-N排污情况统计
工业企业 | 废水量(万吨/年) | CODcr(吨/年) | 氨氮(吨/年) |
金华环球化工有限公司 | 30.7 | 17.346 | / |
金华中元化工有限公司 | 10.5 | 21.525 | 105.0 |
横店集团金华家园生化公司 | 3.3 | 4.38 | 0.26 |
合计 | 44.5 | 43.251 | 105.26 |
考虑生产排污量波动因素(生产规模按照±30%波动),结合总量控制原则要求,并按排放标准限值提出控制量,项目废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总量指标建议见表10-2。
表10-2 项目废水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指标 性质 | 污染物 名称 | 排水量 (万t/a) | 污染物浓度(mg/l) | 污染物实际排放量(t/a) | 标准浓度限值(mg/l) | 标准浓度限值量(t/a) | 总量控制建议值(t/a) | 部分搬迁企业排放量(t/a) |
国控指标 | CODcr | 24.08 | 139 | 33.47 | 500 | 120.40 | 43.0 | 43.251 |
氨氮 | 7.9 | 1.90 | 25 | 6.01 | 2.5 | 105.26 |
根据本报告“工程分析”和“环保措施可行性论证”结果可知,本工程废气治理措施是有效的,废气中各污染物能够做到达标排放。另从本报告“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分析”小节分析结果可见,本项目大气排放污染因子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是可接受的,不会使评价区大气环境质量有明显级差变化。因此本项目经治理后排至大气的污染源强,能够符合在治理的前提下进行总量控制的指导精神,可以作为总量控制计算的基础数据。
经统计,如果燃烧低硫油,则本项目废气中SO2的排放总量25.89 t/a,烟尘排放总量为2.35 t/a,能够达到《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如果按照金华市天然气规划,项目建成运行投产后,天然气规划到位,则燃烧天然气排放废气中SO2的排放总量0.33 t/a,烟尘排放总量为0.79 t/a,完全能够达到《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
另外,根据金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提供资料,本区域有多个项目正进行污染搬迁,其中包括横店集团金华家园生物化工有限公司和浙江金华中元化工有限公司等,根据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区)区域环评资料,其SO2和烟尘的排污情况如表10-3。可见,部分搬迁企业的SO2排放总量771t/a,烟尘排放总量102.5t/a,废气排放量292766万m3/年。
表10-3 项目区域部分搬迁工业企业烟尘和SO2排放情况
工业企业 | 废气量(万m3/年) | 烟尘(吨/年) | SO2(吨/年) |
金华燃油机发电有限公司 | 281030 | 75 | 167 |
金华环球化工有限公司 | 6221 | 25 | 484 |
金华中元化工有限公司 | 5515 | 2.5 | 120 |
合计 | 292766 | 102.5 | 771 |
考虑生产排污量波动因素(生产规模按照±30%波动),结合总量控制原则要求,并按排放标准限值提出控制量,分别给出本项目燃烧低硫油或者天然气时的项目废气污染物排放控制总量指标建议值(表10-4)。
表10-4 项目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污染物 名称 | 燃料 | 排放气量 (×106m3/a) | 污染物 浓度 (mg/m3) | 污染物实际排放量 (t/a) | 标准浓度限值(mg/m3) | 标准浓度限值量 (t/a) | 总量控制 建议值 (t/a) | 部分搬迁企业排放量(t/a) |
SO2 | 低硫油 | 48.12 | 538 | 25.89 | 850 | 41 | 33.65 | 771 |
天然气 | 46.95 | 7.0 | 0.33 | 40 | 0.43 | |||
烟尘 | 低硫油 | 48.12 | 48.8 | 2.35 | 200 | 9.6 | 3.06 | 102.5 |
天然气 | 46.95 | 16.8 | 0.79 | 9.4 | 1.03 |
可见根据生产波动情况将总量适当扩大后,没有超出标准浓度限值量和部分搬迁企业的搬迁腾出容量限制,因此本总量控制建议值无论从区域实际环境质量要求、国家标准要求还是企业生产实际方面分析都是比较合理的。
本项目固体废物主要包括:聚合工段单体回收装置的精馏塔釜底产生的少量固体废渣、聚合管底部切片铸带前定期更换过滤器滤料的固废、己内酰胺投料后的废塑料袋、纺丝、加弹段产生的废胶块、废丝等、成品包装箱的损耗、热媒系统燃油产生炉渣、热媒系统间断性地产生的低沸物、污水处理站产生渣泥、生活垃圾等。依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其中有害和危险废物为己内酰胺废包装袋、热媒系统低沸物以及热媒排风凝结物,危险废物为热媒系统低沸物和热媒排风凝结物,其产生量很少。其余均为一般工业工业固废和其他废物。
本项目中的己内酰胺废包装袋由原料提供厂商定期回收重复利用,不向环境中排放。热媒系统低沸物和热媒排风凝结物的产生量很少,建设单位拟进行委托焚烧处理委托焚烧或油分离后回收。
可见,本项目的有害废物、危险废物均得到妥善处理。其余固废为一般工业固废和其他固废种类,其危害性不大,而且很多固废可以综合利用,节约资源,创造效益,减少污染。各种固废处理后基本可以达到“零排放”。因此,本次评价不给出固废的总量控制建议值。根据“污染处置措施可行性论证”的分析,这里给出各类固废的发生量统计值(表10-5)。
表10-5 各类固废发生量及相应处置措施统计
固废类别 | 产生量 (t/a) | 固废名称 | 代码 | 危废编号 | 处置措施概述 |
一般工业垃圾 | 3771 | 废聚合体、铸带过滤材料、切片输送碎切片、单体回收装置、废胶块、纺丝废丝、卷绕废丝、废包装箱、燃油炉渣、剩余污泥 | 86 | / | 绝大部分内部循环综合利用或外卖给下游相关企业综合利用,少量焚烧或填埋处理。其中一般工业垃圾综合利用率达到88%。 |
有害废物 | 1.67 | 己内酰胺包装袋 | 23 | HW13 | 原料供应商回收 |
危险废物 | 0.34 | 热媒系统低沸物热媒排风凝结物 | 23 | HW42 HW40 | 委托焚烧处理, 委托焚烧或油分离后回收 |
其他废物 | 147.85 | 生活垃圾 | 99 | / | 委托环卫部门 |
合计固废总量 | 3920.86 t/a | 全部固废综合利用率84% |
纺织工业是我国的重要产业之一,不但在满足人民的衣着消费、增加社会就业、扩大出口创汇、积累建设资金和为相关配套产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从经济规模和投资来看,纺织业仍是中国的经济支柱性产业。
2004年我国化纤产量达到1425万吨,其中锦纶仅67万吨。而锦纶差别化纤维是用于高档纺织品的织物,其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新产品倍受消费者青睐。目前我国锦纶纺丝装置绝大多数仅能生产一般品种。锦纶的原材料聚酰胺聚合装置规模小,技术、设备陈旧,无法与世界先进的生产装置相比,产品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高质量产品需要进口。因此技术、设备急需更新、产品亟待改善和提高。
目前纺织化纤工业正朝国家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已经初步遏制了部分地区、部分行业投资增长过快的势头,特别是“化纤行业预警系统”的及时启动,在引导行业理性投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国内化纤行业的生产、经营、投资、定价等策略提供帮助和指导。在预警系统中,年产10万吨以上聚酰胺和3万吨以上锦纶民用差别化纤维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建设项目。
本项目在充分的市场调研,广泛征求和听取行业领导和专家意见,瞄准市场需求,立足高起点、高档次,规模做大作强,产品做精做细,摆脱粗放型发展道路,无论是产品种类还是生产规模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目前长三角地区已经进入快速的联动发展阶段。在我国纺织品和服装的出口中,长三角的出口量占到很大的比重。目前我国很多的服装、纺织、针织、染整等纺织品和服装生产企业都落户在长三角地区。长期以来,我国长三角地区的纺织品和服装生产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技术基础,同时,纺织品和服装生产已经成为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在浙江金华落户建设本项目,可以进一步发展壮大长三角纺织品和服装生产,增强我国长三角地区纺织品和服装生产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近年来,我国纺织、化纤产业迅速发展,特别是江苏、浙江等华东地区异军突起,推动了我国聚酯、涤纶、锦纶行业的迅猛发展,产能大幅度增长,使周边商贸、经营活动也出现了一片繁荣景象,市场购销两旺。在建立了大型化纤原料、纺织产品、服装加工生产基地的同时,还建成了一批大规模的化纤原料及纺织品销售、批发、进出口贸易的集散地。浙江省尤为突出,国内的销售网络分布在大部分省份,近有浙江义乌、诸暨大唐、绍兴钱清、盛泽嘉兴,远有江苏常熟、山东昌邑、福建长乐、辽宁西柳,著名的中国轻纺城、东方丝绸市场、湖州丝绸市场与金华近邻,品牌服装生产基地浙江温州、福建石狮也相距不远。国际市场十大贸易伙伴遍及全世界。总之,浙江省纺织工业总量、出口额、效益均居全国首位,成为闻名全球的纺织品加工、出口大省。
因此,本项目不但可为浙江省,而且可以为华东地区的锦纶生产厂提供聚酰胺6切片。而锦纶差别化纤维则可为深加工织造业提供原材料,充分满足当地的原料需求。同时可利用所在长三角地区联动发展、交通便利、出港方便的贸易优势,参与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实现全球营销战略。
根据金华市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发展总目标为:将金华市建设成为浙江省中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建设二十—世纪舒适宜人的人居环境和山水生态城市;建成浙江省重要的交通枢纽和信息枢纽:建设培育现代工业基地:强化金华市在浙江省中西部地区的商贸金融中心、科技文化中心功能,培育浙江省中西部地区物流、旅游中心地位功能。
城市工业用地布局为四大区。市工业区、城北工业区、城西工业区、白龙桥工业区(金华市婺城新区)。金华市工业园区为市工业区用地,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金华市工业园区(南区)的产业发展规划为:以服务行业、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医药化工(制剂类)、汽车制造等为重点,积极发展为工业区配套服务的科技咨询、商贸业、中介服务业和房地产等。以吸收外资和本地私营经济并重;以有一定规模、集团化企业为主,同时吸纳个体私营中小企业;着重突出以高新技术产业、科研、孵化、中试等为主导的适合工业园区发展的特色产业,形成有特色的新型工业园区。控制发展具有轻重污染、高耗资、高能耗、技术含量低、市场占有率不高的工业项目进入园区。
本项目属于高新技术产业,落户在金华市工业园区(南区),与其产业发展规划是相容的。
根据金华市城市总体规划对金华市工业园区南区功能定位和主要公共实施的布置,该区功能结构划为2个园区(见“环境概况”一章)
本项目位于金华市工业园区南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属于以纺织材料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和金华市工业园区南区的总体规划相容。
目前,本工业园区的社会条件、给排水规划和建设、交通道路规划和建设、绿地规划和建设、供电规划和建设、电信规划和建设以及燃气供热规划等为本项目入园区提供了良好的配套条件(详细内容见“环境概况”一章)
从社会条件方面分析,本区医药、汽摩配、服装加工等行业已有一定的发展规模和办厂经验;从给排水规划方面分析,工业园区南区生产、生活用水由城市水厂供给,规划给水水量12万t/d,南区废水总量规划10万吨/日,园区污废水进入金华市秋滨污水处理厂。目前园区的给排水建设已经基本完成,客观上为本园区的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从交通道路规划方面分析,本项目厂界紧邻规划17号路和27号路,进出园区方便;从供电和电信规划,园区东北角设220kv一座及11kv四座,可满足园区的用电要求,规划区设置邮电所三处;从供热和燃气规划分析,目前园区正筹建园区内热电厂,而且今后随着“西气东输”的进一步实施,本项目将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料,大大减少了燃烧废气的环境影响;
因此,本项目建设和园区公用工程配套条件相适应。
(1)水污染防治规划
●由于金华市可供自来水源不多,因此企业应大力提倡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规划水资源循环利用率达到90%以上,本项目水资源循环利用率为97.2%,和本区水污染防治规划相容;
●园区规划企业污水进行集中治理,并至少处理至三级接管标准(GB8978-1996)。根据前述分析,本项目污水预处理完全可以达到三级接管标准(GB8978-1996)。
●园区规划要求区内企业必须严格实施清污分流,各厂区只设置一个污水排放口和清水排放口,污水排放口按照GB15562.1-1995《环境保护图形标志—排放口(源)》要求设置。本次评价将在“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建议”一章中给出要求。
(2)大气污染防治规划
●规划工业园区不使用煤作为燃料,鼓励企业采用电能、低硫油或者燃气作为主要能源。目前本项目拟采用低硫油作为燃料,待天然气接通后,本项目将使用天然气作为主要能源,因此和园区能源规划要求一致。
●园区规划在中部设立区域锅炉房,进行集中供热。待集中供热工程实施后,本项目将采用该热源,和园区供热规划要求一致。
●园区规划要求凡是排放有毒有害工艺废气的排污点必须进行有效处理,对无组织排放源也要严格控制。由“企业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一章分析可见,本项目对各种废气排放进行了有效控制,和园区大气污染防治规划相容。
(3)噪声污染防治规划
规划要求加强对园区内各类噪声源的控制和管理,对高噪声设备必须进行隔声降噪措施。本项目通过对聚合车间、纺丝生产过程以及各公用工程的降噪措施,可以有效消除噪声的影响。
(4)固废污染防治规划
●规划要求企业尽可能采用无废、低废工艺。本项目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固废量不多,而且产生量相对较大的废丝快主要和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和经验有关,随着操作人员的技术熟练程度增加,项目固废产生量将会减少。
●分类管理和处置。本项目将按照对一般工业垃圾、危险废物、其他废物等对废物分别进行分类管理、堆放和处置。
●废物综合利用。己内酰胺聚合过程是个可逆平衡反应,在220℃以上就会有8~10%的单体或低聚体生成,这些物质不但会影响产品质量和污染环境,而且浪费了昂贵的原料,增加成本,必须回收利用,主要用萃取的方法。近年来,聚酰胺6切片萃取采用新型塔内构件,升高萃取水温度,从而提高萃取效率,萃取水浓度达到10%以上,减轻了三效蒸发的负荷,降低回收已内酰胺的能耗,使萃取后切片中可萃取物含量<0.6%,适用于高速纺的要求。纺丝室内散发的平衡单体己内酰胺用循环水喷淋吸收,达到一定浓度后再送往三效蒸发装置进一步浓缩,与聚合3线新投加的己内酰胺混合后作为原料输送到聚合管。
本项目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84%,其余不能综合利用的废物都得到了妥善处置。通过对废物的积极利用,不但增加了效益,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大大减少了环境污染。
●危险废物妥善处理。依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本项目固体废物中有害和危险废物为己内酰胺废包装袋、热媒系统低沸物以及热媒排风凝结物,危险废物为热媒系统低沸物和热媒排风凝结物,其产生量很少。其余均为一般工业工业固废和其他废物。本项目中的己内酰胺废包装袋由原料提供厂商定期回收重复利用,不向环境中排放。热媒系统低沸物和热媒排风凝结物的产生量很少,建设单位进行委托焚烧处理委托焚烧或油分离后回收。其余一般工业固废和其他固废种类,危害性不大,很多固废可以综合利用,节约资源,创造效益,减少污染。
公众调查的方式包括问卷调查、专家咨询、召开座谈会和论证会等。为保证公众参与的客观性,本次调查采用随机走访以及发放公众意见征询表的形式进行。意见征询表的主要发放对象为当地的居民、农户、企事业单位的职工、政府及环保部门的领导等。
表12-1为本次调查的公众意见征询表。
公众参与对象包括项目所在地居民,政府行政主管部门,项目所在地行政主管等,分别来自包括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背景、社会的不同阶层,以充分反映绝大多数居民对该项目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本次调查共发出调查表100份,回收100份,被调查对象的性别比例、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情况分析如表12-2。
(1)调查对象中,男性占76%,女性占24%,男性比例偏高;
(2)调查对象的年层次主要分布在30岁以下和30~40岁之间,以中青年为主,占总调查对象的74%;
(3)从文化程度看,大学、大专所占比例较大,占总调查人数的48%,其次是高中和中专,占34%,初中、小学比例较低,合计占18%;
(4)从所从事职业看,干部、工人所占比例较大,合计占总调查人数62%,其他如教师、学生、个体人员等占26%,农民占12%,基本函盖了各个职业层次。
根据上述公众调查的反馈意见,统计整理的结果见表12-3。
表12-1 浙江XXXXX化纤有限公司建设项目公众意见征询表
项目名称 | 浙江XXXXX化纤有限公司年产12万吨锦纶6功能性切片(聚酰胺) 及差别化长丝工程 | ||||||||
建设地点 | 浙江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工业园区(南区)M-03-04地块 | ||||||||
项目基本情况,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影响,环保措施及其效益等情况简介: 本项目建设规模为年产12万吨锦纶6功能性切片(聚酰胺)和年产5.2万吨锦纶差别化长丝,设计生产能力为日产切片385吨,年操作时间333天,年产切片128, 205吨。项目拟采用国际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聚合装置单线生产能力可达160吨/日,是当今世界单线生产能力最大的生产线;纺丝能力为5万吨/年,符合新建项目大型化的发展潮流。项目建成后,可为浙江省和华东地区提供聚酰胺6切片和锦纶差别化纤维等原材料,同时可利用所在地的贸易优势,参与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实现全球营销战略。 本项目产生的污染物包括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和噪声。废水主要包括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冷却水及去盐水,其中:生产废水产生量为67599t/a,主要污染因子为CODCr、BOD5、TOC、NH3-N和己内酰胺;生活污水产生量为23976 t/a,主要污染因子为CODcr、BOD5、SS、NH3-N;生产废水、生活污水经本厂污水预处理站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三级标准后,排入金华市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冷却水装置中的清洁废水排放量为666,000t/a,拟回用或用作地面冲洗水和绿化用水;冷却水装置的生产废水排放量为133200t/a,主要污染因子为CODCr、BOD5;去盐水年排放量为15984 t/a,经中和处理后纳入金华市城市污水管网。项目产生的各类污废水均纳入经济开发区污水管网,最终进入金华市秋滨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不直接排入附近地表水体。 项目废气主要来自于生产工艺过程、热媒循环系统和热媒加热过程:聚合工段废气主要含少量已内酰胺单体、已内酰胺粉尘、添加剂粉尘;纺丝、加弹工段废气主要含有少量已内酰胺单体和油剂;热媒循环系统采用联苯-联苯醚作为热载体,正常生产时有微量废气渗漏。以上过程的废气污染物排放量较小,加强车间通风稀释后废气可直接排放,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不会产生明显影响。热媒炉拟采用天然气为热源,天然气为清洁燃料,产生少量NOX等污染物,达标排放不会对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构成明显不利影响。 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废聚合体、废胶块、废丝、废包装袋等生产废渣、燃油残渣、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站污泥等,共计3920.86t/a。固体废物主要采取循环利用、外运销售或回用、委托有资质单位焚烧或填埋处置、委托环卫部门外运处理等措施。 噪声源来自生产过程中的卷绕机、牵伸机、牵伸加捻机、排气风机、各类机泵、搅拌机械、物料输送等设备以及空压机组、冷冻机组、低温制氮装置、变电站、热媒炉等的作业噪声,声源强度在80~90dB(A)左右。通过对噪声源通过设置隔音操作室、采取减振、降噪、消声措施等进行控制,确保不对外界声环境产生明显不利影响。 建设单位委托东华大学环境影响评价室对该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为了解和掌握项目所在地区和周边公众对本新建项目的意见,把公众关心的问题及意见及时反馈给建设单位和有关环保部门,评价单位特组织开展本次公众意见征询活动。 | |||||||||
被调查人情况 | |||||||||
姓 名 | (可填可不填) | 家庭住址 | (可填可不填) | ||||||
性 别 |
| 年 龄 |
| 职 业 |
| 文化程度 |
| ||
您是否知道/了解在该地区的建设项目信息? A、不了解 B、知道一点 C、很清楚 | |||||||||
您从何信息渠道了解该项目信息? A、报纸、电视、广播 B、标牌宣传 C、企业告知 D、民间信息 | |||||||||
您认为本项目的建设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吗? A、作用很大 B、作用不大 C、没有作用 | |||||||||
您对建设地区现在的环境质量是否满意? A、很满意 B、较满意 C、不满意 D、很不满意 | |||||||||
您认为项目所在地区现在的环境问题主要反映在哪一方面? A、地表水 B、环境空气 C、噪声 D、固体废物 | |||||||||
您认为本项目建设中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什么? A、废水 B、废气 C、噪声 D、固体废物 E、其他 | |||||||||
您认为本项目的开发建设会对您的生活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吗? A、影响很大 B、影响一般 C、影响较小 D、不清楚 | |||||||||
您认为本项目的开发对基础设施(如道路、供水等)的影响如何? A、有利影响 B、无影响 C、不利影响 D、不清楚 | |||||||||
总体而言,您是否支持该项目在经济开发区内建设? A、理解并支持 B、不支持 C、无所谓 | |||||||||
您对该项目的建设还有哪些意见和建议?尤其是环境保护方面。
|
表12-2 公众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统计表
调查内容 | 人数(人) | 比例(%) | |
性别比例 | 男 | 76 | 76 |
女 | 24 | 24 | |
年龄构成 | 30岁以下 | 42 | 42 |
30~40岁 | 29 | 29 | |
40~50岁 | 14 | 14 | |
50岁以上 | 15 | 15 | |
文化程度 | 大学、大专 | 48 | 48 |
高中、中专 | 34 | 34 | |
初中 | 17 | 17 | |
小学 | 1 | 1 | |
职业 | 农民 | 12 | 12 |
工人 | 26 | 26 | |
干部 | 36 | 36 | |
其它 | 26 | 26 | |
总 计 | 100 | 100 |
表12-3 公众参与意见征询表调查结果汇总
征 询 内 容 | 统计结果 | ||||
A | B | C | D | E | |
1.您是否知道/了解在该地区的建设项目信息? A、不了解 B、知道一点 C、很清楚 | 3 | 68 | 29 | / | / |
2.您从何信息渠道了解该项目信息? A、报纸、电视、广播 B、标牌宣传 C、企业告知D、民间信息 | 26 | 0 | 50 | 24 | / |
3.您认为本项目的建设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吗? A、作用很大 B、作用不大 C、没有作用 | 92 | 6 | 2 | / | / |
4.您对建设地区现在的环境质量是否满意? A、很满意 B、较满意 C、不满意 D、很不满意 | 64 | 33 | 3 | 0 | / |
5.您认为项目所在地区现在的环境问题主要反映在哪一方面? A、地表水 B、环境空气 C、噪声 D、固体废物 | 0 | 2 | 14 | 84 | / |
6.您认为本项目建设中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什么? A、废水 B、废气 C、噪声 D、固体废物 E、其他 | 0 | 7 | 44 | 45 | 4 |
7.您认为本项目的开发建设会对您的生活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吗? A、影响很大 B、影响一般 C、影响较小 D、不清楚 | 0 | 17 | 47 | 36 | / |
8.您认为本项目的开发对基础设施(道路、供水等)的影响如何? A、有利影响 B、无影响 C、不利影响 D、不清楚 | 46 | 22 | 0 | 32 | / |
9.总体而言,您是否支持该项目在经济开发区内建设? A、理解并支持 B、不支持 C、无所谓 | 90 | 0 | 10 | / | / |
根据表12-3统计结果,可分析得出:
(1)对建设项目的了解渠道
调查对象对项目有所了解的比例为68%,很清楚的占29%,对本项目完全不了解的只占3%。有26%的人是通过报纸、电视、广播了解的,有50%的人是通过企业告知了解的,有24%的人是通过民间信息了解的。说明企业本身和当地新闻媒介都对本项目做了一定的宣传,也说明项目附近的大多数群众对本项目建设是关心的。
(2)对项目利弊的看法
本项目建设对经济发展是有利影响。92%的被调查者认为本项目的建设对当地经济发展会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6%认为作用不大,2%认为没有作用。
46%的人认为本项目的开发对基础设施会产生有利影响,32%的人不太清楚,22%的人认为无影响。没有人认为本项目建设会对基础设施产生不利影响。
由于项目建成后,会在当地招募一定量的工人,可见当地居民对本项目的经济效益是有信心的。小部分人认为项目建成后可能对生活环境造成影响,这说明当地居民对项目的环境影响是关心的。
(3)对当地环境质量状况的满意程度
对当地环境质量现状很满意的占64%,较满意的占33%,两者合计占97%,对当地环境质量状况不满意的仅占3%。说明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较令人满意。
84%的人认为当地环境问题主要是固体废物,14%的人认为是噪声,仅2%的人认为是环境空气,没有人认为是地表水污染。说明当地的固体废物和噪声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已经引起对当地居民的影响。本项目建设过程中,应特别关注各类环境污染问题,以免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
(4)对建设项目环境污染的认识
47%的人认为本项目的开发建设对自身生活环境质量影响较小,36%的人不太清楚,17%的人认为具有一定影响。
45%的人认为项目排污主要是固体废物,44%的人认为是噪声,7%的人认为是废气,另有4%的人认为项目可能产生其他环境问题。
(5)对建设项目的态度
总体而言,90%的被调查者理解并支持本项目在经济开发区内建设,10%的人表示无所谓,没有不支持意见。这说明,当地对本项目建设可能带来的经济收益期望较高。
通过本次公众意见调查,可见当地企事业单位、公众、政府部门对项目建设绝大多数持积极的支持态度。认为本项目的建设对当地经济的促进作用是比较大的,且对于周边环境产生的污染等影响较小。
另外,公众调查中公众的建议和意见指出,本项目应积极引进世界先进技术,采用绿色环保产品和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三废”治理措施,做好“三废”处理和回收工作,并严格做到达标排放。另外,公众要求本项目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不要影响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和休息,并希望当地环保部门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本项目的建设和运营进行管理和监督检查。
本项目立足高起点、高档次,规模做大作强,产品做精做细,摆脱粗放型发展道路。本项目建成后,可达到年产12万吨锦纶6功能切片(聚酰胺)及差别化长丝的工程规模。根据中国“化纤行业预警系统”要求,年产10万吨以上聚酰胺切片和3万吨以上锦纶民用丝差别化纤维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建设项目,因此,本项目的产品种类及生产规模均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且与长三角地区和浙江省的经济产业规划相容。
本工程选址于浙江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工业园区(南区)内M-03-04地块,所在地域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金华市工业园区(南区)的产业发展规划为:以服务行业、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医药化工(制剂类)、汽车制造等为重点,着重突出以高新技术产业、科研、孵化、中试等为主导的适合工业园区发展的特色产业。本项目属于以纺织材料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归属C18“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与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规划相容。
项目所在地区地面水水域环境功能为Ⅲ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为二类,执行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本项目重视环境保护,各类污染物的排放均达到相关排放标准,投产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不会改变当地环境质量级别。因此,本项目的建设与城市的总体环境规划相容。
本项目引进国外设备和生产工艺,各生产装置选择了较先进、成熟、可靠的生产技术路线和清洁工艺,保证生产工艺和装置的先进性,资源、能源利用的可持续性,污染物产生指标的最小化,废物回收利用的合理性和环境管理的有效性,降低能耗、物耗和水耗,外排“三废”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有效地减缓了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因此本项目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
本工程对生产中所产生的三废均采取了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
废水:本项产生的废水主要包括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冷却水及除盐水,其中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经本厂污水预处理站预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后,纳入金华市工业园区污水管网。冷却水装置中的清洁废水拟回用或用作地面冲洗水和绿化用水,冷却水装置的生产废水经中和处理后也纳入金华市工业园区污水管网。除盐水装置排出的废水经中和处理后,与其它预处理后的工艺废水混合以后一起纳入金华市工业园区污水管网,最终排入金华市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处理后的出水直接排入金华江。
本项目经处理后排放的废水量为723 m3/d,拟回用或用作地面冲洗水和绿化用水的清洁废水量为2000 m3/d。项目产生的各类污废水除部分清洁废水拟回用或用作地面冲洗水和绿化用水外,其余废水均纳入金华市工业园区污水管网,最终进入金华市秋滨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不直接排入附近地表水体。
废气:本项目正常投产后,聚合及纺丝工段产生的己内酰胺单体粉尘经回收系统回收单体,不直接排放;少量油剂直接高空排放;热媒循环系统有微量联苯-联苯醚热媒介质无组织排放;热媒加热系统采用轻质柴油或天然气为燃料,排放一定量的SO2、NOx和烟尘。本项目各类废气污染物的排放均达到各类相应排放标准。
固体废物:本项目固体废物的产生总量共计3920.86 t/a,主要来源于聚合工段、纺丝加弹工段、热媒系统、污水处理站及生活垃圾等,其中一般废物3918.85 t/a,危险废物2.01 t/a。
对于己内酰胺包装袋、极少量的热媒循环系统有害废物以及污水处理站污泥,拟分别采取委托原料供应商回收、委托焚烧或填埋处理等方式妥善处理。其余固废多为一般工业固废,其危害性不大,建设方拟进行综合利用或外销,生活垃圾拟委托环卫部门进行处理,固体废物处置率达到100%。经过以上各种处理处置措施,各类固体废物均做到达标排放,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明显的影响。
噪声:项目生产中的强噪声设备均采取设置隔声操作室、设置隔声罩和消声器,底部加填减振垫块等措施,确保项目产生的噪声达到《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中的Ⅲ类标准。
本工程通过清洁生产、全过程污染控制和落实污染防治措施,做到了各类污染物达标排放。本工程各类污染物排放总量为:
废气污染物 | SO2 | 25.89 t/a(燃低硫油) |
|
| 0.33 t/a(燃天然气) |
| 烟尘 | 2.35 t/a(燃低硫油) |
|
| 0.79 t/a(燃天然气) |
废水污染物 | CODCr | 33.47 t/a |
| NH3-N | 1.90 t/a |
固体废物 | 一般工业垃圾 | 3771 t/a |
| 有害废物 | 1.67 t/a |
| 危险废物 | 0.34 t/a |
| 其他废物 | 147.85 t/a |
本项目产生的废水不直接排放,而是经本厂污水预处理站预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后,纳入金华市工业园区污水管网,最终排入金华市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处理后的出水直接排入金华江。以上列出的废水总量以及水污染物年排放量均为排入污水处理厂的总量。
项目建设地区的环境空气现状除PM10部分超过二级标准外,SO2和NO2均可100%达到一级标准。经计算,若采用0#轻柴油为燃料,所排放的热媒炉燃烧废气中的烟尘对于周围环境空气的影响很小,SO2和NOx有一定影响,但影响较小。待2007年后采用天然气为燃料,则热媒炉燃烧废气中各类污染物的含量均很低,对基地周围环境空气质量影响很小。总体而言,本工程投产后所排放的大气污染物的影响浓度较小,与现状本底叠加后,不会改变该地区环境功能区级别。
项目建设地区的现状声环境质量良好,各测点昼夜声环境质量均可满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的3类标准。本项目的噪声源预测值与现状本底叠加后均可达标,不会改变该地区环境功能区级别。
本工程做到达标排放和满足总量控制要求,因此本工程投产后对该地区环境质量不会造成明显影响。
本项目采用的原料和辅助材料大多为低毒可燃(丙类)物质,考虑到项目中使用的热媒——联苯和联苯醚混合物曾发生过泄漏和爆炸,且在制取高纯氮过程中使用的氢气为1级易燃物质,因此具有一定的潜在危害性。
本项目发生事故主要部位为管道等破裂,主要事故类型为氢气燃爆物质泄漏后遇明火发生火灾和爆炸事件,联苯-联苯醚混合物泄漏后造成大气污染扩散事件、遇明火发生火灾和爆炸事件。
计算结果表明:当氢气钢瓶破裂泄漏引起火灾事故事故后,造成设备和人员严重损害(达到A级影响)范围为8m,较严重损害(B级影响)范围为10m左右,一定影响(C级影响)范围为15m左右,D级影响范围为27 m。联苯-联苯醚引起火灾事故后,达到A级影响范围为265m, B级影响范围为345m左右, C级影响范围为512m左右,D级影响范围为910m。所以本项目的热媒炉泄漏事件危害比较大,要密切注意,定期检查。当热媒炉发生泄漏事故时,2.8m/s风速下,B、D、E稳定度时,联苯-联苯醚的一次最大影响浓度分别为15.8mg/m3、15.7mg/m3和13.4mg/m3,出现距离分别约为180m、280m和530m,其影响浓度分别为TJ36-79之“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一次浓度0.01mg/m3)的1580倍、1570倍和1340倍,影响浓度相当大。
由于联苯-联苯醚为低毒化学品,毒负荷很大,嗅阈值仅为0.1ppm,所以联苯-联苯醚泄漏容易发现,对人体影响很小。但随风扩散容易被人们发觉而产生不必要的恐慌,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需要特别注意防范。
通过对项目所在地的居民、农户、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工业园区管理人员、政府及环保部门的领导等进行的意见征询,90%的被调查者理解并支持本项目在经济开发区内建设,10%的人表示无所谓,没有不支持意见。这说明当地企事业单位、公众、政府部门对项目的建设绝大多数持积极支持态度,认为本项目的建设对当地经济的促进作用较大,且对于周边环境产生的污染影响较小。
公众调查中公众的建议和意见指出,本项目应积极引进世界先进技术,采用绿色环保产品和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三废”治理措施,做好“三废”处理和回收工作,并严格做到达标排放。另外,公众要求本项目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不要影响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和休息,并希望当地环保部门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本项目建设和运营进行管理和监督。
综上所述,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本项目的厂址选择和建设是可行的。
◆热媒炉要采用优质低硫燃料油,以保证燃烧废气达标排放;并考虑尽早采用清洁能源——天然气,以将废气排放影响减至最低。
◆项目有大量清洁废水直接排放入城市雨水管网,如冷却水装置的清洁废水排放量达2000 m3/d,建议企业采取措施(如离子交换)后回用,或用于冲洗地坪、冲洗厕所、冲洗车辆、绿化用水等用途,以减少本工程水耗指标,同时相应提高清洁生产水平。
◆考虑到热媒站的热媒介质不可避免地会有少量泄漏,故应加强对无组织排放源的管理,尽量选用先进设备,加强阀门和管件的密封程度,尽量减少热媒介质的泄漏。
◆确保工厂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正常,一旦出现故障,如热媒炉泄漏等,则应采取紧急措施,防止废气直接排放污染周围环境空气质量。
◆加强全厂的环境保护工作,污染治理岗位实行持证上岗,对上岗人员定期培训和考核。
◆本项目投产后,应不断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努力改进生产工艺路线,同时高度重视生产中的节水问题,力争将物耗、能耗、水耗指标进一步降下来,使本项目的生产工艺处于国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