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研高纳项目商业计划书
目 录
第一章 摘要…………………………………………………………3
第二章 公司介绍…………….…………………………………… 9
第三章 市场分析——高温合金材料…….……………….………14
第四章 市场分析——纳米材料……………………………………19
第五章 竞争性分析………………….……………….……………25
第六章 发展规划………………….……………….………………32
第七章 市场与销售………………….……………….……………36
第八章 风险与对策…………………………………………………39
第九章 财务信息、财务预测与公司估值 ………………………42
第十章 上市计划与资本运作………………….……………….…46
本摘要突出说明了钢研高纳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发展与商业价值之重要内容,以突出公司独特的资源优势与竞争能力,帮助投资者认识公司的投资价值。
钢研总院创建于1952年,原为冶金工业部直属科研机构,1999年转制为由中央企业工委领导的国有大型科技企业。钢研总院以高温合金材料研究所、粉末冶金研究室两块优质资产、相关无形资产及北京永丰产业基地的在建工程作为出资,新冶集团以现金出资,于2002年11月8日共同组建了钢研高纳有限责任公司。钢研总院出资5400万元,占90%;新冶集团出资600万元,占10%。
公司定位为国内最专业的、一流的高温合金及纳米材料生产商,依托钢研总院在高温合金及纳米材料领域技术上的领先优势,结合投资者的战略资金,迅速实现产业化,将技术优势转化为生产优势和市场优势,将技术上的领导地位复制到生产和销售上,并搭建具高成长性的上市平台,力争成为国内高温合金及纳米材料一流的供应商。
公司核心资产包括高温合金材料研究所和粉末冶金研究室:
Ø 共获得科技成果350余项,其中:国家发明奖10项,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全国科技大会奖5项,国家授权专利30多项。
Ø 已经开发出高温合金母合金、精铸件、ODS合金及制品、高温合金变形产品等四大类四十余种产品。
Ø 近几年,销售收入年增长率达30%以上。
Ø 60年代研制出核武器用关键材料——纳米分离膜材料,该技术及材料相继获得国家发明一、二、三等奖。
Ø 先后开发出纳米隐身材料及金属磁性液体,获得国家发明三等奖和4项部级科技进步奖及5项国家授权发明专利。
Ø 在抗紫外线、抗可见光功能织物及添加剂方面,有2项发明专利,且已经过小试、中试,技术成熟。
Ø 在电磁防护、伪装功能织物及添加剂方面,有2项国家发明奖和3项发明专利,技术先进、工艺成熟。
二、公司主要产品——核心业务
(1)高温合金母合金
Ø 军用高温母合金
军用高温母合金是高温所传统优势产品,产品主要用于航空航天发动机配件的制造,国内市场占有率为25%。
Ø 民用高温合金母合金
增压器涡轮母合金:主要用于制造涡轮转子;钴基磁性母合金:主要用于制作钱币防伪丝、商品标签等;其他民用高温合金母合金。
(2)高温合金精铸件
人工关节毛坯、发动机用高温精铸件、其他精铸产品。
(3)ODS合金靶材及制品
包括系列高性能溅射靶材和飞机发动机用耐高温部件,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0%以上。
(4)高温合金变形产品
Ø 高温合金变形板材及制品
钨、钼还原舟,GH214、GH747、GH30、GH39等高温合金管坯。该类产品品种多,批量小,附加值较高。
Ø 玻璃钢行业高温合金部件
生产玻璃纤维用离心头,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0%。
Ø 高温合金司太立耐磨片
主要用于国产15、20、30万千瓦火力发电机组的汽轮机转子叶片的保护上,销售收入年增长率达10%以上。
齿轮油用纳米润滑添加剂、汽车机油用纳米润滑添加剂、抗紫外线纳米功能织物添加剂、电磁防护纳米功能织物添加剂、伪装纳米功能织物添加剂、红外纳米功能织物添加剂
历史已经证明,材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先导,而新材料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里程碑。材料技术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并列,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是当代以及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总揽人类社会全局的高技术。
高温合金为单一奥氏体基体组织,在各种温度下具有良好的组织稳定性和使用的可靠性,并在高温氧化性气体或燃气条件下能够长期工作。高温合金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随着中国工业的持续发展,其市场将稳定的增长。发展高温合金技术体现了国家利益,是一项国家战略。
21世纪前20年,是发展纳米技术的关键时期,纳米材料制备和应用研究中所产生的纳米技术将成为第5次推动社会经济各领域快速发展的主导技术,它在未来的应用将远远超过计算机,并成为未来信息时代的核心。
钢研总院在中国材料研究领域的特殊地位、超群实力和巨大的品牌价值,使公司在新材料的研究、生产和销售上具有光明的前途和非凡的潜力。
建院50年来,钢研总院共取得3000余项科研成果,包括国家发明奖75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8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奖2项,国家科学大会奖90项,部级科技进步奖870项,授权专利544项,有效专利294项。
钢研总院在新材料市场的认同度很高,公司在市场开拓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钢研总院的品牌,迅速拓展市场,扩大市场份额。
公司具有专有技术优势、人力资源优势、行业先入优势以及后续研发优势,拥有雄厚的技术基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强大的市场竞争能力。公司在引入战略资金后,通过购置大量设备和生产线,实现高温合金及纳米技术的产业化、规模化生产,可以迅速发挥自身的竞争优势,成为国内一流的高温合金及纳米材料生产商。
有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公司可以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在与竞争对手的较量中立于不败之地。
公司将进行积极的资本运作,计划2003年初完成股份制改造,并聘请中关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主承销商进行上市辅导,2004年初完成辅导,然后开始申请国内A股上市。
作为公司的财务顾问,中关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将积极协助公司的资本运作,为公司的上市和进一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专业化支持。
公司的核心技术人员是国际、国内知名专家,公司核心管理层拥有运作高技术企业的丰富经验。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在公司的产业化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6、与政府主管部门的良好关系
公司核心管理层与中国政府主管部门有着良好的关系,得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有利于公司保持在同行业中的竞争优势地位。同时,公司享受国家和北京市扶持高新技术产业的优惠政策。
融资目的:①引入战略投资资金,迅速扩大产业化规模;②根据《公司法》规定,满足股份制改造的要求;③引入新股东,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自2002年11月8日挂牌成立起,公司计划在运营3个月后,进行股权转让:暂定将新冶集团持有的股份转让给31所,同时钢研总院向社会投资者转让1500万股。
在融资完成之后,公司将立即进行股份制改造,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预计股权融资和整体改制工作在2003年初能够完成,然后进入上市辅导期,2004年年初完成辅导,可以立即进行上市申请。
在不考虑公司发行上市融资所实施的新项目所带来的新增收入的前提下,公司未来五年的销售收入的预测如下表:
单位:万元
项目 | 2003年 | 2004年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销售收入总计 | 10290 | 17300 | 22140 | 25044 | 26980 |
在不考虑公司上市融资新增项目的效益的前提下,公司未来五年的利润估算如下表:
项目 | 2003年 | 2004年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净利润总计 | 2118.2 | 3666 | 5118 | 5989.2 | 6570 |
2、公司股权转让定价中所考虑的让利因素
公司引进战略投资者,钢研总院将向投资者转让1500万股份。在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之资产评估中,考虑公司未来发展的业绩支撑,钢研总院大量专利等无形资产评估未进入评估范围,总体资产评估增值幅度很小,增值率仅8.79%;并且,在固定资产中,评估为零价值的进入公司的固定资产原值达1000万,该部分资产尚在正常使用。另外,在充分考虑公司未来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风险的基础上,将对转让作价进行一定的风险折扣。
综合考虑以上钢研总院让利因素,公司将确定极具吸引力的转让价格。
一、公司宗旨
公司宗旨:实现高温合金及纳米材料的产业化,成为国内最专业、一流的高温合金及纳米材料供应商。
公司经营目标:通过建立和完善公司制度,优化经营管理,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提供各类高温合金、纳米材料及技术服务,确保全体股东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在完成股权转让之后,公司的股本结构如下:
钢铁研究总院 投资比例65%
新冶集团 投资比例10%
其他法人 投资比例25%
合计 投资比例100%
钢铁研究总院创建于1952年,原为冶金工业部直属、以应用和开发研究为主的大型综合性钢铁冶金研发机构;1999年7月1日转制为由中央企业工作委员会领导的国有大型科技型企业。
Ø 50多年来承担了冶金行业发展中50%以上关键、共性和重大前沿技术的开发任务;
Ø 在国民经济及国防军工建设中,钢铁研究总院承担了85%以上关键冶金新材料的研制任务,为“两弹一星”和“神舟号”飞船的研制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
Ø 国家冶金精细品种工业性试验基地、连铸技术国家工程中心、国家非晶微晶合金工程技术中心、国家钢铁材料测试中心、中国冶金质量体系认证中心、国家钢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均设在钢铁研究总院。
Ø 建院以来,共取得3000余项科研成果,包括国家发明奖75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8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奖2项,国家科学大会奖90项,冶金行业科学技术进步奖660项,其它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210项。
Ø 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博士生导师3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86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84人。
2、新冶集团
新冶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新冶高科技集团公司,于1993年初经国家经贸委,国家科委、国家体改委批准成立,后经改制、重组成为由钢铁研究总院控股、规范运作的有限责任公司,更名为新冶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并成为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注册登记的第61家企业集团。
l 新冶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7500万元人民币,母子结构的集团成员注册资本合计为11,797.81万元。
l 主营业务范围包括: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建筑材料、能源及节能、安全及环保、精细化工、新材料、新工艺的技术及产品研制、开发、生产、制造、销售以及上述工程项目的承发包、工程设计、设备成套。
四、钢研总院整合进入公司的资产
1、高温合金材料研究所
高温合金材料研究所组建于1958年,重点研究开发的领域有:铁、钴、镍基变形及铸造合金、机械合金化弥散强化合金、粉末高温合金、金属间化合物、耐蚀耐磨材料及相关的特种工艺技术等。
四十多年来,该所研究和开发了数十种航空、航天专用铸造高温合金,并建有两条高温合金母合金和精铸件试验生产线,为我国高温合金从无到有并建立起自己的合金体系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近年来,为我国航空发动机、舰船发动机和主战坦克发动机配套研制了大量的高温合金母合金新品种和精铸件,指导生产了大量的高温合金变形部件。该所在国内外高温合金领域占有重要地位,成为国内高温合金领域的排头兵。
粉末冶金研究室成立于1958年,研究与开发领域有:粉末制备、纳米材料、隐身材料、自润滑材料、粉末高速钢、粉末高温合金、注射成形、典型机械零件、功能织物制品、表面改性材料等。
在纳米润滑添加剂方面,经权威部门检测及相关单位试用结果表明其性能在国内外处于领先水平。在抗紫外线、抗可见光功能织物及添加剂方面有2项独特的发明专利,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技术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且经过小试、中试,技术成熟性程度很高。在电磁防护、伪装功能织物及添加剂方面有超细粉制取和电磁领域的2项国家发明奖和3项发明专利。
3、永丰基地在建工程
2002年6月28日,钢研总院永丰基地正式动工建设,永丰基地将是公司未来生产经营的主要场所。公司用地位于该产业基地西北角的Ⅰ-6地块,面积5.32公顷合79.8亩,地块形状为不规则长方形,东西向约为260米,南北向约为208米。该地块南侧40亩地用于建设高温合金母合金及精铸件项目、纳米润滑及功能织物添加剂项目。
北清路横穿基地与八达岭高速公路相接;与北清路呈交叉的永丰路,南北通过基地中心与圆明园东路相接,与基地内铺设的8横9纵共17条主要道路构成便捷的交通路网,公路交通十分便利。
高温合金项目、纳米材料项目所生产的产成品,皆属于钢铁研究总院技术人员直接研制,拥有成果鉴定和专利保护;对材料的性能、工艺以及质量控制十分熟悉,掌握其技术诀窍,在研制和生产方面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国内领先水平。
历年来,在高温合金产品方面,获得国家发明奖10项,国家科技进步奖9项,省部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奖77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43项;在纳米材料产品方面,获得国家发明奖5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共31项,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8项。
五、核心管理层
干勇
男,55岁,北京钢研高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中共党员,专业:钢铁冶金,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主要工作经历如下:1970.08-1972.06 在吉林天宝矿机修厂工作;1972.07-1979.08 在四川内江电力厂工作;1979.09-1982.06 上海工业大学读硕士研究生;1982.07-1987.12在钢铁研究总院研究生部读博士研究生;1988.01-1994.02在钢铁研究总院冶金研究室担任副主任、主任、高工;1994.03-1995.05在钢铁研究总院担任副院长、研究员;1995.05-2001.04 任钢铁研究总院常务副院长、博导;1995.06-至今任连铸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主任;2001.04-至今担任钢铁研究总院院长、党委书记。
赵明汉
柳学全
男,38岁,博士生、高级工程师,公司副总经理。一直从事羰基化合物及超细(纳米)金属颗粒的制备与相关功能材料的研究,先后主持和参加了冶金部军工课题“高密度磁记录用针状超细金属磁粉的研制”、国家“八五”攻关项目“宽频雷达波隐身材料”及冶金部科技攻关项目“金属磁性液体的研制”等科研任务。
尹法杰
男,39岁,张继
男,41岁,公司副总经理,教授,博士导师。业务专长:金属材料及加工工艺,是钛铝金属间化合物新材料学术带头人。主持和参与了十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高技术、863国防先进材料、军工配套、军工预研和中国-瑞典、中国-澳大利亚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课题。申请专利四项,已获国家发明专利两项。在国家和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EI和MA索引15篇,国际会议特邀报告两次,美国矿物·金属·材料学会会员。
人类历史已经证明,材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先导,而新材料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里程碑。材料技术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并列,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是当代以及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总揽人类社会全局的高技术。
高温合金也称热强合金,是单一奥氏体基体组织,在各种温度下具有良好的组织稳定性和使用的可靠性,并在高温氧化性气体或燃气条件下能够长期工作。高温合金的主要特点是具有足够的高温强度,良好的疲劳性能、断裂韧性、塑性等综合性能。基于上述性能特点,在英、美等国称之为超合金(Super alloy)。
随着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在高温下进行的工艺过程和反应不断增多,温度、压力等工艺参数逐渐提高,从而使高温合金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航空、航天、核能等尖端技术领域,电力、煤炭、石化等能源工业,冶金材料、建筑陶瓷等基础工业以及国防军工工业中都离不开高温合金的应用。
高温合金的发展与航空发动机的进步关系密切。高温合金一开始就主要应用于航空发动机。在现代先进的航空发动机中,高温合金材料用量占发动机总重量的40%~60%,可以说高温合金与航空发动机是一对孪生兄弟,没有高温合金也就没有今天的先进发动机。
高温合金行业涉及军用和重点工业用的核心材料行业,因此要求应用开发和生产供应企业具有一定的技术背景,有完善的以科研系统为基础的质量保证体系,特别需要具备和应用部门长期合作研究开发所积累的资料、数据和信息。因此国家将对有限的企业择优支持,不会出现社会上常见的一拥而上的无序竞争。而且一旦建立供需关系,将保持长期的、稳定的合作关系。
民用工业对高温合金材料的要求并不比航空工业低,某些方面甚至更为苛刻。民用高温合金还要求成本低廉,价格便宜才能推广使用。早在20世纪50年代,国外已开始将高温合金应用于更广泛的工业领域。1950年美国民用高温合金只占航空用高温合金的10%,而1985年即达到50%左右。
20世纪70年代以来,高温合金在原子能、能源动力、交通运输、石油化工、冶金化工和玻璃建材等诸多民用工业领域得以推广应用,这类高温合金中一部分主要依然利用其高温高强度特性,而另一类则主要是利用高温合金的高温耐腐蚀和高温耐磨性能。目前美国高温合金总产量约为每年2.3~3.6万吨,大约30%~50%用于耐腐蚀材料。
随着我国工业化建设的发展,民用工业对高温合金材料的需求日益增多、愈益迫切。
我国在“九五”期间高温合金材料年均消耗量在7500吨左右,据预测,到2005年可达35000吨,产值约20亿元。而我国目前的生产能力与需求相比较,缺口甚大;并且国内现有生产设备基本上都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配置,较为落后。
目前,国际市场上每年消费高温合金材料近28万吨,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具体有:
从国际发展的趋势来看,为了提高热效率和增加机动性,需要发展大功率的(大于100MW)工业燃气轮机组,这对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涡轮叶片为例,因采用劣质燃料,加上地面工况条件差,特别是在高温下(>1300℃)、连续工作时间很长(以万小时计),更需要耐热腐蚀、抗冲刷的高温合金和耐热涂层。我国2000年燃气轮机总发电量为7000MW,2005年和2010年预期将分别达到25000和39000MW。在“西气东输”工程中约需总量为3000MW的燃气轮机。目前,每年花费在进口涡轮叶片备件上就达上亿美元。
根据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燃气轮机发电专业委员会在《国内外燃气轮机发电现状和21世纪展望》论文中的分析:“就世界范围来讲,燃气轮机发电已是电力结构中的重要部分,而新增发电容量中更占主要成分。发达国家每年新增的联合循环总装机容量约占火电新增容量的40%~50%。到2010年我国电力结构中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发电的比例将达20%左右。”国内燃气轮机发展前景为高温合金的使用提供了巨大的空间,而且每年的备件供应将是非常稳定的需求。
目前国外市场100%的重型柴油机配备增压器,中小型柴油机也在不断增大配制比例。国内外涡轮增压器年产量达720万台,所需涡轮转子720万套以上,涡轮转子对母合金年需求量超过3000吨。
2001年我国汽车产量已达246.7万辆。汽车行业的调查公司CSM Worldwide分析2006年中国汽车产量将达380万辆。根据国家经贸委出台的汽车工业“十五”规划,到2005年汽车年产量将达320万辆。由此推算,2005年中国汽车工业仅涡轮转子对母合金的需求就在1600吨以上。此外内燃机的阀座、镶块、进气阀、密封弹簧、火花塞、螺栓等都可以采用铁基或镍基高温合金。
在玻璃工业中应用的高温合金零件多达十几种,如:生产玻璃棉的离心头和火焰喷吹坩埚,平板玻璃生产用的转向辊拉管机大轴、端头和通气管、玻璃炉窑的料道、闸板、马弗套、料碗和电极棒等。
高温合金在冶金工业的主要应用有:轧钢厂加热炉的垫块、线材连轧导板和高温炉热电偶保护套管等。
原子能工业使用的高温合金包括:燃料元件包壳材料、结构材料和燃料棒定位格架,高温气体炉热交换器等,均是其他材料难以代替的。本世纪初,我国要建成核电500万千瓦,在建500万千瓦,并将陆续建成10座60万千瓦的核电站。每座60万千瓦的核电站需用蒸发器“U”型传热管100吨。此外,还有大量的堆内构件用不锈钢精密管和控制棒、核燃料包套管等。这样仅一座60万千瓦的核电站堆芯约需要各类核级用管600多吨。目前核电站蒸发器“U”型管仍完全依靠进口。
人工关节成型术适用于严重疼痛或骨关节病、风湿性关节炎、创伤后关节炎、其它退化性病变或损伤等关节疾病患者。人工关节和人工骨是采用金属、高分子、陶瓷和碳或其复合材料制成,直接与骨固定,具有高负荷、高弹性、耐磨损、生物相容性好等特点。由北京市计委和北京市科委联合制定的《北京市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01-2002年度)》指出:我国需要人工髋关节置换者年达到100余万。一件人工关节毛坯价格约600元,而成品价格每件约1.8万至2万元,市场容量在150~200亿元以上。
军用高温合金是一个国家所不可或缺的材料。作为一个面临当前国际形势的世界大国,中国在航空航天发动机、车用舰用燃气轮机等领域将有巨大的发展,其高温合金的使用量将有更大的增长。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到一个庞大的国内外高温合金市场。随着中国工业的持续发展,高温合金的市场将稳定的增长。
★ 航空、航天(火箭)发动机用高温合金及制品
★ 火力发电设备用高温合金及制品:包括燃气轮机用高温合金及制品,燃烧室用高温合金及制品、导向叶片用高温合金及制品、动叶片用高温合金及制品、涡轮盘用高温合金及制品、紧固螺栓用高温合金及制品。
★ 烟气轮机用高温合金及制品:涡轮盘件用高温合金及制品、动叶片用高温合金及制品、静叶片用高温合金及制品。
★ 汽车、拖拉机工业用高温合金及制品:包括内燃机排气阀用高温合金及制品、热发生器用高温合金及制品、增压涡轮用高温合金及制品、喷嘴用高温合金及制品、其他部件用高温合金及制品。
★ 原子能工业用高温合金及制品
★ 冶金工业用高温合金及制品
★ 硅酸盐工业(水泥)、搪瓷工业用用高温合金及制品
★ 医疗用高温合金及制品
★ 各种金属和合金涂镀靶材
20世纪70年代以来,微米技术为信息产业奠定了技术基础,深刻地改变着世界。目前,纳米技术已经成为全世界非常关注的技术,纳电子代替微电子,纳加工代替微加工,纳米材料代替微米材料,纳米生物技术代替微米尺度的生物技术,已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纳米材料从根本上改变了材料的结构,为克服材料科学研究领域中长期未能解决的问题开辟了新途径,纳米技术被公认为21世纪最具有前途的科研领域。纳米技术产业的发展,将重新排列各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成为当今世界大国争夺的战略制高点。
21世纪前20年,是发展纳米技术的关键时期,纳米材料制备和应用研究中所产生的纳米技术将成为第5次推动社会经济各领域快速发展的主导技术,它在未来的应用将远远超过计算机,并成为未来信息时代的核心。
2000年3月,美国总统克林顿向国会发布了关于美国纳米技术促进计划(NNI),标题是《纳米技术:要引发下一场工业革命》,随即制定了《国家纳米技术战略》,将“纳米技术计划”列入继“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的又一重大科技计划,目的是在未来10年乃至20年间在国际竞争中独占“老大”的地位。当前,发达国家对纳米科技研究都十分重视,投入力度逐年加大。
朱镕基总理在“十五计划纲要报告”中提出了要发展纳米科技,我国十分重视在这方面的投入。国家纳米科技协调指导委员会组织专家起草了《中国纳米科技发展纲要》。《纲要》提出:“除了支持现有项目外,还要开展若干个纳米专项研究,建立两个技术平台、若干个核心实验室,要在全国布局若干个纳米技术工程示范中心,建立若干个示范产业,而且要辐射若干个相关产业。”
中国的“十五计划”(2001~2005年),明确提出将发展纳米科技作为“十五”期间科技进步的一项重要任务。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有一半的省、市将纳米材料列入当地“十五”期间的发展规划。
纳米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将为21世纪的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分子生物学、生态科学和材料科学的发展提供一个全新的技术界面。
1、市场预测
纳米技术的发展将引发一场产业革命,其深远意义堪与18世纪的工业革命相媲美。欧盟委员会新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到2005年,纳米技术产业将成为仅次于芯片制造的世界第二大制造业。到2010年,世界纳米技术市场规模将达到500亿美元。
以研究分子机械而著称的美国风险企业宰贝克斯公司的一项预测认为,纳米技术发展和商品市场将经历以下五个阶段:
● 第一阶段的发展重点,是要准确地控制原子数量在100个以下的纳米结构物质。这需要使用计算机设计/制造技术和现有工厂的设备和超精密电子装置。这个阶段的市场规模约为5亿美元。
● 第二个阶段是生产纳米结构物质。在这个阶段,纳米结构物质和纳米复合材料的制造将达到实用化水平。该阶段的市场规模在50~200亿美元之间。
● 第三个阶段里大量制造复杂的纳米结构物质将成为可能。这要求有高级的计算机设计/制造系统、目标设计技术、计算机模拟技术和组装技术等。该阶段的市场规模可达100~1000亿美元。
● 第四个阶段,纳米计算机将在这个阶段中得以实现。这个阶段的市场规模将达到2000~10000亿美元。
● 第五个阶段,科学家们将研制出能够制造动力源与程序自律化的元件和装置,市场规模将高达6万亿美元。
宰贝克斯公司认为,虽然纳米技术每个阶段到来的时间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难以准确预测,但在2010年之前,纳米技术有可能发展到第三个阶段,超越“量子效应障碍”的技术将达到实用化水平。
由于采用纳米技术以生产纳米材料在改造传统产业方面的投入少、市场前景广阔,纳米科技的应用得到以传统产业为主的中国企业的热情响应。当前,应特别重视纳米材料在环境、能源、医药和国防等领域的应用,培育纳米材料产业,逐步形成产业链,使这些产业的起点定位在21世纪技术制高点上。
2、正在快速成长的中国纳米产业市场
(1)车用润滑油市场
1998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1450万辆,预计到2000年将达1800万辆。此外,我国还有1500多万辆农用汽车和4000万辆摩托车。如此巨大的车辆保有量,为我国润滑油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我国是仅次于美国、俄罗斯的世界第三大润滑油生产国,也是第三大成品润滑油消费国,现有21个基础油生产厂,3000多个大小调合油厂,年生产能力约为400万吨。在全部润滑油产品中,车用油约占一半。我国对车用润滑油的需求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远大于世界年均增长1%的速度。
我国现有两个现代化润滑油添加剂生产基地,30多个生产厂,可生产12大类110多个品种润滑油添加剂产品,年生产能力超过12万吨。但是产品多以单剂为主,技术含量低;复合添加剂近年刚刚起步,由于化工原料纯度和批次稳定性差,因此产品质量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同时,我国内燃机用机油升级换代慢,高、中、低档内燃机用机油将长期并存。
在我国市场上,减摩抗磨、养护修复类汽车添加剂倍受消费者青睐,纳米润滑添加剂具有超强的抗磨损、减摩擦性能,替换普通润滑油中的摩擦改进剂或极压抗磨剂后,使润滑油的各种性能大幅度提高,不仅使润滑油升级换代,而且具有极大的经济效益。
将纳米润滑添加剂加入汽车机油中,可以用作汽车引擎养护剂。据北京市商情咨询公司对全国33个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的调查,1997年全国汽车添加剂销售额近8亿元,绝大多数产品是国外品牌如美国的JB、保标、特耐磨、奇魔等。这些牌号的汽车养护剂在我国的销售额一直在稳步增长,目前每年已超过10亿元人民币,近2500吨。随着同类产品品质的提高以及成本与售价的降低,市场需求还在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
(2)工业润滑油市场
在电力工业的大、中型发电机维修时,发电机转子因惯性而无法及时停车,因此必须对其提供额外电源以保证其润滑,这将造成投资及运行费用的大量增加。而纳米润滑添加剂由于具有超强抗磨损、减摩擦及散热功能,可以解决这一难题,不仅大幅度降低机械部件的摩擦与磨损,延长其使用寿命,而且能保障安全生产。纳米润滑添加剂的超强修复功能,可以显著改善机械设备的动力性能,不仅节省资金,而且节省能源、有利于环境保护。
工业上为了提高齿轮油的承载能力,其齿轮油的粘度都比较大。然而,由于齿轮传动时散发热量较多,高粘度齿轮油的散热差,而极易使齿轮箱的温度偏高;此外,齿轮油粘度大,还会使单位时间内润滑油的泵送量减少,导致远距离需润滑设备的供油不足,极易引起机械故障。纳米润滑添加剂由于具有超强的承载、润滑、抗磨、修复及散热能力,而且能与低粘度油相匹配,因此把纳米润滑添加剂应用到齿轮油中,可以大大改善设备的润滑性能,大幅度降低设备的机械故障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2000年全国齿轮油的生产量已超过10万吨,相应每年需纳米润滑添加剂5000吨以上。
(3)纺织制品市场
我国是世界纺织工业大国,2000年生产化纤用浆粕29万吨,化学纤维690万吨,粘胶纤维56万吨,合成纤维630万吨,锦纶纤维36万吨,涤纶纤维510万吨,腈纶纤维47万吨,维纶纤维2万吨,丙纶纤维28万吨。
通过把具有特殊功能的纳米材料与纺织原料进行复合,可以制备成各种功能织物,广泛应用于纺织工业。以腈纶纤维为例,2000年全国生产腈纶纤维47万吨,实际需求为75万吨,预计到2005年,我国腈纶实际需求量将达90~100万吨,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展,假如仅有5%的腈纶添4%的纳米功能织物添加剂而成为纳米功能织物,仅此一项每年就需纳米功能织物添加剂1800吨,如考虑棉纤维、锦纶纤维、涤纶纤维等,每年至少需要近万吨的纳米功能织物添加剂,因此即使本公司的纳米功能织物添加剂在市场上仅占5%,每年就有400~500吨,产值近亿元,如考虑到出口进入国际市场,这个数字会更大。
据国际纺织联盟(ITMF)统计:1999年全世界纺织纤维总产量为4670万吨,其中合成纤维为2390万吨,并仍以较快速增长。1998年中国合成纤维总产量460万吨,1999年合成纤维产量比1998年增加17%。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保健意识的提高,人们对服装及织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满足保暖等基本要求外,那些有预防和保健功能的服装及织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此外,由于紫外辐射、电磁辐射等是长期存在的,而且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有效解决,因此那些具有抗紫外线、抗电磁波及红外保健等织物的市场需求会十分巨大,而且市场周期较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经越来越追求高档、舒适、具有保健功能的服装。由于纳米功能织物添加剂具有用量少、性能好、与纤维结合强度高、织物质地均匀、色彩艳丽等优点,作为一种新型功能织物改性剂,必将成为新型功能织物的关键技术产品,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
(4)军工市场
有些纳米功能织物如“电磁波吸收织物”还可有效吸收电磁波,它与红外、可见光织物组合一起,可制成各种伪装隐身网,其他纳米金属粉末也是国防现代化不可或缺的材料。
纳米技术应用的关键在于产业化,公司对纳米润滑及纳米功能织物添加剂的开发与生产,不仅开拓了纳米材料的应用领域,而且对我国传统产业的改进、高新产业技术的发展及国防实力的提高都有极大的影响。
随着市场营销的拓展,“驰畅”品牌的纳米材料产品将使公司获取长期的、稳定的、增长的效益及更大的客户群体。
公司定位的目标市场细分如下:
◆ 纳米润滑添加剂
◆ 纳米功能织物添加剂
◆ 电子信息工业用纳米镍粉
◆ 粉体功能材料:多频谱隐身材料、特殊环境下的自润滑材料
◆ 其他行业需用纳米粉末
由于高温合金产品使用于军用和民用两个方面,相关数据的取得比较困难。以下数据可能有所遗漏,但从中可以看出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① 主要生产企业
国内生产高温合金的企业在产量和品种上较具竞争力的还有:上海五钢特种冶炼公司、长城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第三钢厂、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沈阳金昌普新材料股份公司(中科院金属所高温室)、抚顺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大冶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首都钢铁公司冶金研究所等企业,生产牌号(品种)为GH、K等。
l 高温母合金厂商
国内生产高温母合金(军品)有五个厂商,市场情况如下:
高温母合金生产厂商名称 | 生产能力(吨/年) | 市场占有率% | 生产品种(种类) |
钢铁研究总院高温研究所 | 300 | <25 | <20 |
航空航天部材料研究院 | 1000 | <25 | <10 |
首钢冶金研究院 | 300 | <20 | <10 |
中科院金属研究所 | 300 | <10 | <5 |
其他公司 | 300 | <20 | <5 |
这些厂商的实力和发展,主要取决于各自的技术实力、生产品种和行业地位,其中钢研高纳的实力最强。
l 高温变形材料厂商
国内高温合金厂商在产品品种上有所差异,都有自己的发展重点。例如:上钢五厂和抚顺特钢不生产铸造高温合金,而着力发展变形高温合金。国内生产高温合金变形材料的厂家仅有三大厂商:上钢五厂、抚顺特钢、长城特钢三厂,根据《中国特殊钢年鉴》资料其年总产量如下:
厂家 | 1996年 | 1997年 | 1998年 | 1999年 | 2000年 |
上钢五厂 | 432 | 497 | 623 | 629 | 573 |
抚顺特钢 | 206 | 323 | 437 | 336 | 447 |
长城特钢三厂 | 199 | 141 | 281 | 224 | 244 |
由于高温合金的巨大市场和高科技效益,国内许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钢铁企业纷纷加入竞争队伍,正在成为潜在竞争力量的主要有:上海司太立公司(合资)、西宁特钢公司、陕西精密金属公司、天津市冶金材料研究所、高性能均质合金国家工程中心、广东省钢铁研究所、太原理工大学焊接器材技术公司、上海交通大学等单位,生产牌号(品种)为GH、K及一些国外牌号如:Incoloy等。
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企业是世界高温合金市场的主要竞争企业,列表如下:
企业名称 产品牌号
佳能-穆斯克贡公司(Cannon-Muskegon Corporation) CMSX
西屋公司(Westinghouse Corporation) Discaloy
联合航空公司(United Aircraft Company) Gatorize
汉因斯•司泰特公司(Haynes Stellite Company) Haynes
钴业公司(Cabot Corporation) Hastelloy
国际因科合金公司(Inco Alloys International Inc) Incoloy Inconel
马丁•马丽塔公司(Martin Martetta Corporation) Mae-M
标准压制钢公司(Standard Pressed Steel Co) Multiphase
蒙特镍公司(Mond Nickel Company) Nimonic
通用电气公司(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René
惠特克公司(Whittaker Corporation) REP
特殊金属公司(Special Metal. Inc.) Udmit
宇宙-独眼巨人钢公司(Univeral-Cyclops Corporation) Unitemp
豪梅特公司(Howmet Corportation) Vitallium
普拉特-惠特尼公司(Pratt & Whitney Company) Waspaloy
公司与国内、国际竞争对手的优劣势对比和竞争策略分析,列表如下:
分类 | 举 例 | 对手优势 | 对手劣势 | 本公司策略 |
国内高新材料公司 | 金昌普(中科院冶金研究所) 航空航天部材料研究院 | 产品本身具有比较稳定的市场份额,有品牌效应,技术能力强。 | 产品种类较少,还未形成完整的客户网络,资金不足。 | 是公司在技术上的主要竞争对手,要以灵活的营销手段夺取其市场,同时在规模上压倒对手。 |
国内传统钢铁公司 | 上海五钢 长城特钢 抚顺特钢 | 较稳定的客户资源,较强的生产能力和销售能力,融资能力较强。 | 对市场反映迟钝,技术能力薄弱,历年积压的内部问题较多,历史包袱较重。 | 总体上采取合作与竞争并行的灵活策略,主要作为战略伙伴。 |
国外金属公司 | 通用电气公司 国际因科合金公司 西屋公司 普拉特-惠特尼公司 | 技术力量强,产品种类齐全,具有品牌效应,资金雄厚,具有较强的专业服务能力。 | 对刚刚进入的中国市场缺乏适应能力,运作成本高,受政治和政策的影响较大,产品仅限于民用。 | 以灵活巧妙的形式竞争;大力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和服务水平;在需要拓展海外业务和争取海外客户资源时有选择的进行合作。 |
本 公 司 |
| 高水平专业研究人员众多,具有雄厚的先进技术储备和很高的知名度;强大的设计和制造能力,种类齐全的产品;灵活的管理体制。 | 资金力量不足,品牌有待于进一步提升,缺乏全方位的市场开拓。 | 以低成本、高质量的服务赢得市场份额的最大化。对竞争对手采取灵活的方式,运用竞争加合作的策略。积极打造世界知名的品牌。 |
由于国内新高温合金材料公司和传统特钢公司是公司目前的主要竞争对手,因此有必要对它们的情况进行进一步分类和研究,制定针对性的竞争策略:
分 类 | 竞 争 策 略 |
已占有市场份额并具有较强技术研发能力,如:航空材料院、中科院金属所等。 | 这类院所是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发挥中国民品市场的先入优势,同时加强军品的生产,特别是加快新技术研发速度,运用低价格、高水平服务争取市场份额的策略与这类公司竞争,逐步蚕食其市场。但仍应采取灵活的策略、竞争加合作,争取稳定的客户源。 |
技术研发水平一般或较弱,工作重点是进行生产的特钢企业,如:长城特钢、抚顺特钢等。 | 充分利用公司的技术资源优势,在这方面与之合作,共享其客户资源,同时牢固掌握知识产权,逐步使其成为公司的OEM工厂。 |
只拥有极小生产能力和少量独特知识产权的,如:浦东不锈、陕西精密、天津市冶金材料研究所等。 | 这类公司和厂商是公司的潜在竞争对手,应充分利用自身规模和市场优势,收购有威胁的技术,同时挤占其市场。 |
国内主要进行纳米润滑添加剂研究的单位除钢铁研究总院外,还有: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中科院兰化所、后勤工程学院、漳州市九龙天实业有限公司等单位。
(1)汽车润滑油添加剂
目前,国内汽车润滑油添加剂市场常见的品牌大约有二十来种,主要品种有减摩抗磨、养护修复类汽车添加剂,大多是进口产品(以美国品牌居多),而销路较好、具有一定规模的国内品牌不过3~4家。
国内汽车润滑油添加剂品牌主要有:力驰多、999车仆等。
国外汽车润滑油添加剂品牌主要有:特路普 、威力狮、保标、奇魔、豪特、 实力50、特耐磨、胜牌、盾牌、保龙、威士、金鹰、保车夫、JB、BG、威力狮等。
l 国内主要汽车润滑油添加剂生产厂家
环球公司
深圳三九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中国石化锦州石油化工公司添加剂厂
抚顺市凯润合格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河北廊坊雪吉高级润滑油公司
广州市纳威科技有限公司
锦州精联润滑油添加剂有限公司
鞍山根哲化学有限公司
路博润-兰炼添加剂有限公司
大庆开发区中益石化添加剂有限公司
北京天格经济发展公司
上海添加剂厂
埃索(天津)有限公司(埃克森公司附属公司)
大庆开发区中益石化添加剂有限公司
深圳华润特种油剂有限公司
江苏省无锡市东升助剂厂
盘锦市双保石油化工厂
北京加力特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北京天宇汽车用品有限公司
乙基公司
上海乌海实业有限公司润滑油分公司
锦州康泰润滑油添加剂有限公司
顺德德力士特种油品厂
锦州精联润滑油添加剂有限公司
鞍山市根哲化学有限公司
l 国外生产厂家
特耐磨公司
美国QMI公司
美国JB公司
美国特路普国际公司
鹏斯快克公司
在国内外,纳米功能织物添加剂大都处于研究开发阶段,还没有形成一个具有真正的知识产权的商品。至于抗电磁波功能纳米织物添加剂,国内外未见到此类产品及有关文献的报导,因此在市场开拓初期不会面临激烈竞争的局面。
调研资料表明,在我国数百家标榜“纳米题材”的商家中,真正实现纳米材料产业化和商品化的只有10余家厂商。在纳米材料生产领域可能成为竞争对手的公司是:
东北超微粉制造公司
浙江舟山市普陀升兴纳米材料开发公司
山东正元纳米材料有限公司
江苏河海疏浚工程集团公司
山西丰海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五羚常泰纳米材料有限公司
浙江舟山明日纳米材料有限公司
北京科联纳米材料有限公司
长春铁鑫金属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长春迪瑞检验制品公司
尊业纳米材料有限公司
在该领域,公司与国内、国际竞争对手的优劣势对比和竞争策略分析,列表如下:
分类 | 举 例 | 对手优势 | 对手劣势 | 本公司策略 |
国内 | 中国石化锦州石油化工公司 深圳三九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锦州精联润滑油添加剂有限公司 | 1.产品本身具有一定市场份额 2.技术能力强 3.有市场先入优势 | 1.产品种类较少 2.还未形成完整的客户网络 3.资金不足 4.技术相对落后 | 充分利用公司的技术资源优势,在这方面与之合作,共享其客户资源,同时牢固掌握知识产权,逐步使其成为公司的OEM工厂。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
国外 | 特耐磨公司 美国QMI公司 美国JB公司 美国特路普国际公司
| 1.技术力量强,产品种类齐全 2.具有品牌效应 3.资金雄厚 4.具有较强的专业服务能力 5.市场运作能力强 | 1.运作成本高 2.技术已相对落后 | 1. 他们是公司在市场上的主要竞争对手,要以灵活的营销手段夺取其市场,同时在规模上压倒对手。 2.大力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和服务水平。 3.在需要拓展海外业务,争取海外客户资源时,要有选择的合作。 |
本 公 司 |
| 1.高水平专业研究人员众多 2.具有雄厚的先进技术储备和很高的知名度 3. 灵活的管理体制 | 1.资金力量不足 2.品牌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3.缺乏全方位的市场开拓 | 以低成本,高质量的服务赢得市场份额的最大化。对于竞争对手采取灵活的方式,运用竞争加合作的策略。积极打造世界知名品牌。 |
公司要成为最专业化的高温合金及纳米材料生产商,首先要在中国市场建立主导地位,然后利用这一优势进入其他国家和地区。
竞争优势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
Ø 管理团队优势
中国高温合金技术、纳米材料技术及经营管理精英汇聚,使公司拥有经验丰富、优势互补的一流管理团队。
Ø 专业人员优势
公司所有员工均来自中国的传统高温合金、纳米材料研究机构,对中国特有的高温合金技术、纳米材料技术及销售市场有十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Ø 行业先入优势
钢研院是中国最大的,历史最悠久的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之一,能够提供各种牌号的高温合金产品和各种纳米材料产品,40多年来为国防建设提供了大量高新技术材料制品;公司率先进入竞争相对缓和但极具市场发展潜能的中国市场,并成功开展了专业的国际化标准的技术和产品服务。
Ø 产品研发优势
钢研院研究开发了数十种航天、航空专用高温合金,共获得科技成果350余项;研究开发了粉末制备技术、纳米材料、多孔材料、隐身材料、自润滑材料。硬质合金、超硬材料、粉末高速钢、粉末高温合金、注射成型、典型机械零件、功能织物、表面材料等多个领域的新技术;承担了大量国家级科技攻关项目,在同行业中有明显的技术优势。
Ø 信息网络优势
公司拥有专业图书馆,收藏有各种冶金、材料分析等方面的国内外专著20余万册,中英文期刊400余种。公司图书馆的科技查新工作站是中国冶金系统科技查新咨询中心、国家一级查新单位。信息网络可以帮助客户分析市场目标受众,做出有针对性、合理的生产销售计划和发展战略。
Ø 技术服务优势
公司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专业的客户服务,及时准确的信息监测和反馈,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一揽子服务。
一、发展目标
面临前景广阔的高温合金材料和纳米材料市场,发挥公司在同业中优势竞争地位,五年内发展成为国内最专业、一流的高温合金及纳米材料供应商。
2004年在公开发行募集资金尚未投资情况下,力争达到年销售收入2亿,利润3000万元;2005年募集资金逐步开始投资产生效益,力争2007年达到年销售收入5亿元。
Ø 在现有经营业绩和科技产业基础上,充分发挥公司在高温合金及纳米材料、制造工艺领域拥有的科研成果和技术开发实力;
Ø 发挥科技产业和金融资本结合的综合优势,努力落实国家和北京市扶持高新技术产业的优惠政策;
Ø 以技术进步和项目投资为动力,推动高温合金及纳米材料产业快速成长,形成产业规模化和专业化格局;
Ø 通过资本运作加速扩大产业规模,保证公司业绩持续高速增长。
由于2004年申请公开发行上市的项目还没有确定,下面的产能规模的规划没有包括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公司的生产能力只能依据本次引入的战略资金投资的两个项目。
l 高温合金产品
² 高温合金母合金 346 吨/年
² 高温合金精铸件 39.9 吨/年
² ODS合金靶材及制品 4.5 吨/年
² 高温合金变形产品 33.5 吨/年
l 纳米材料产品
² 齿轮油用纳米润滑添加剂 400 吨/年
² 汽车机油用纳米润滑添加剂 200 吨/年
² 抗紫外线、抗可见光纳米功能织物添加剂 150 吨/年
² 电磁防护纳米功能织物添加剂 80 吨/年
² 伪装用纳米功能织物添加剂 20 吨/年
² 红外纳米功能织物添加剂 50 吨/年
l 高温合金材料领域
国家制定的《冶金科技发展指南(2000~2005年)》,明确了关键冶金新材料和新技术——高温合金的发展方向。为保持技术优势,公司计划推进以下重点技术:
(1)高温合金变形加工技术,如:变形过程数学模型的建立和计算机模拟,盘件包套和等温锻造技术,变截面长轴锻造技术,等通道变形技术等。
(2)母合金和精密铸造技术,如:真空感应悬浮熔炼技术、纯净母合金制造技术,真空水平连铸,真空离心铸造技术,反重力铸造技术,细晶、定向、单晶铸造技术,顺序凝固技术,CA精铸技术等。
(3)粉末高温冶金制造加工技术,如:变截面电渣熔铸技术,旋转电极物化雾化细粉<70μm制造技术,去除粉末夹杂物技术等。
(4)高温合金先进制备技术开发,如:多场作用下的熔炼铸造技术,超声电弧焊接技术,粒子强韧钢化伪合金制造技术,等离子激光复合快进成型技术,液态金属渗透复合材料制备技术。
l 纳米材料领域
瞄准粉末冶金国际科技前沿和未来市场的发展,公司在“十五”期间主要研究及开发项目集中在以下五个领域,争取5~10年内在保持国内的领先地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纳米材料
(2)固体润滑
(3)SPS(等离子放电烧结)技术及其先进材料开发
(4)粉体检测
(5)特种功能材料
这五类纳米材料的研究和生产领域,都是当前国内外粉末冶金研究和开发的项目重点,与众多高新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密切相关。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建立完善的、高效的、灵活的人才培养与管理机制,通过培养、引进和外聘三种方式,扩充公司发展所需的技术开发人员和市场营销人员,计划到2005年,公司员工达到400人左右。同时,加强对公司中层领导及后备干部进行管理技能培训,建设一支既懂技术、又善管理的复合型中层管理队伍。
三、公开发行上市前的固定资产投资计划
根据公司的发展目标和战略实施规划,本次融资引入的战略资金主要投资于高温合金母合金项目和纳米功能织物添加剂项目一期,在公开发行上市前还计划进行债务融资实施纳米功能织物添加剂项目二期。
公司近期实施的项目及投资进度安排 单位:万元
项目名称 | 固定资产投资 | |||
总计 | 2002年 | 2003年 | 2004年之后 | |
高温合金材料 | 5366.95 | 5366.95 |
|
|
纳米润滑及功能织物添加剂 | 7833.00 | 2083.95 |
| 5749.05 |
高效蓄热砖 | 230.00 | 80.00 | 150.00 |
|
注:在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之前,项目由钢研总院实施,公司成立时,在建工程转入公司。
以上项目已在2002年开始实施,其中高温合金材料项目和纳米润滑及功能织物添加剂项目在中关村永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实施。
2002年6月份开始在该基地内建设1#厂房,截止2002年11月26日,厂房建设费实际投入1807万元。该厂房建筑面积10565平方米,其中3500平方米用于纳米润滑及功能织物添加剂项目的一期,该项目一期主要建设纳米润滑添加剂生产线,建成后,纳米润滑添加剂产能达到300吨,该生产线将于2003年投入生产。1#厂房其余的7065平方米用于实施高温合金材料项目,项目建成后产能为450吨高温合金,2003年初项目投产。
高效蓄热砖是一种新型环保节能电暖器的蓄热材料,在2002年,该项目固定资产投资80万元用于购置生产设备,项目生产场地在通县租赁,产能为年产10万块蓄热砖;随着产品的推广和市场的扩展,预计2003年需继续投资150万元使项目产能达到年产30万块的能力。
第七章 市场与销售
公司将进一步加强市场拓展力量。在提高销售人员能力素质、完善国内营销网络、巩固国内市场的基础上,拟在国外建立多个办事机构和发展有实力的代理商,加强国际市场开拓力度,积极、稳步地将产品销往美国、欧洲、拉美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构建公司的国际营销体系。
● 销售额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
● 在2002年获得25%以上的军品市场份额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市场。
◆ 销售额以每年100%的速度增长;
◆ 2005年底达到15000万元人民币销售额;
◆ 2010年底争取成为业内的龙头企业。
二、市场销售预测
1、高温合金产品
在研究及制造能力合为一体的基础上,公司力求在最主要的高温合金供应商中占有最具优势的市场地位。高温合金产业化项目建成后,公司高温合金产品的年销售收入预计达到10700万元,预计市场销售额状况为:
◆ 军用高温合金母合金 3400万元
◆ 增压器涡轮转子母合金 2000万元
◆ 钴基磁性母合金 300万元
◆ 人工关节毛坯 700万元
◆ 发动机用高温合金精铸件 1500万元
◆ 玻璃及其他行业高温合金 600万元
◆ ODS合金靶材及制品 1000万元
2、纳米材料产品
在研究及制造能力合为一体的基础上,公司在最主要的纳米材料供应商中占有最具优势的市场地位。纳米材料项目全部投产后,公司纳米材料产品的年销售收入预计达到14880万元,其市场销售额状况初步预测为:
◆ 齿轮油用纳米润滑添加剂 6400万元
◆ 汽车机油用纳米润滑添加剂 3200万元
◆ 抗紫外线、抗可见光纳米功能织物添加剂 2700万元
◆ 电磁防护纳米功能织物添加剂 1280万元
◆ 伪装用纳米功能织物添加剂 500万元
◆ 红外纳米功能织物添加剂 800万元
公司已经开拓了有效率的销售渠道来实现销售策略。公司业务拓展渠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将在上海、南京、哈尔滨、西安、沈阳、成都、重庆、武汉、深圳等地开设办事机构,以便更接近中国的制造中心,与已有的合作伙伴和其它新兴企业更密切的交流与合作,并便于为客户提供更快捷的优质服务。
▲ 巩固与已有用户的合作关系,积极开发新的客户企业,寻求与其他公司和机构建立长期的、良好的合作关系,以保证业务发展规模;
▲ 采取选择性分销策略,经过挑选的中间商将能更好地完成职能,有利于营销目标的实现;
▲ 制定严密的网络成员交易条件和相关职责;
▲ 严格管理分销渠道,主要作好网络(渠道)成员的选择、激励、评价和网络(渠道)的改进;
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采取合理的低价格扩张策略以获得最大化的市场份额;对于技术含量高、技术专有性强、市场独占性强、产量存在不足的品种,采取特殊的定价方式,如:溢价策略、高价策略等,以获取更大的商品利润。
公司主要采取基于竞争的定价方式——行市定价。公司按季度来审查商品价格,以保证公司的基本利润避免受到不应有的损失。
Ø 市场宣传模式:围绕公司品牌拓展,采取以自主推广为主,公关力量配合为辅的市场推广模式,实现低成本商品品牌扩张的战略意图。
Ø 公司拟在国内有代表性的行业、贸易报刊杂志上,如《钢铁》、《中国冶金》、《汽车之友》及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等媒体发布广告和商品介绍。具体采用两种方式:由公司自主发布;联合分销商、OEM商家、零售商及其他公司共同发布。
Ø 广泛联系各有关部门,包括商业、行业、贸易报刊杂志编辑部,商务和地方出版机构,现有客户公司的管理人员、雇员组织、用户集团、销售代表等等,建立有效的、网络化的市场宣传立体空间。
公司拥有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高新技术产品,部分产品正处于成长期,尚未达到应有的经济规模。在实现规模化生产过程中,面临一定的风险。具体包括:在生产管理方面存在质量控制、人员作业方面的风险;在技术方面存在工艺放大、新产品研发时效的风险;在公司管理方面存在人员结构调整、原材料采购、市场营销方面的风险。
对策:加强对产品的市场开发、生产经营管理、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通过员工培训,提高工作技能;加强研发,完善工艺设计;通过培育和引进工程技术和市场营销人才,改善人才结构,建立完善的产供销体系;利用高新技术产品自身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从而增强公司抵御来自产品规模化风险的能力。
公司产品涉及高温合金、纳米材料两个领域,产品品种、型号繁多。不同产品针对的买方市场有差别,产品专业化较强,结构不够集中,可能使管理层面相对分散,给市场信息的收集、传递,生产组织和营销体系的完善带来一定的难度,从而给本公司的生产经营带来一定风险。
对策:公司根据市场需求状况努力优化产品结构,利用技术开发能力和企业资源条件,以现有主导产品和募资项目产品为主,进行业务整合,形成合力;针对不同类别产品,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规避产品结构不够集中带来的风险。
公司生产所需原辅材料的质量好坏、供货时效都会对经营构成一定的风险。此外,原辅材料、能源动力的价格将会直接影响产品的成本费用。
对策:公司将致力于建立稳定的供货渠道,保障原辅材料的质量、价格及供货时间,同时采用节能工艺和设备,降低能源消耗。对于高科技产品市场而言,原材料成本及产成品售价是密切相关的,只要保持在一定的波动范围内,客户是可以接受这一价格波动的。
稳定的人才队伍和适用的人才政策对公司的发展壮大至关重要。员工住房、进京指标、薪金待遇、福利奖金等因素的影响,都会造成人才的流失。尤其公司产品专业性较强、技术含量高,技术骨干的流失将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带来风险。
对策:公司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对于技术骨干,保障与市场接轨的薪金待遇,提供施展才能的工作环境,并建立相关激励机制,营造良性的企业文化,充分运用北京市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人才的优惠政策,保障公司人才队伍的相对稳定。
在高科技行业中,产品技术更新换代是一个应特别加以注意的问题。本公司现生产及拟投产的产品技术若不能及时更新、发展,则将面临丧失技术优势、丧失竞争力的风险。
对策:本公司将加强已实现产业化的高新技术产品的后续支持,根据产品的市场变化,加强对现已投产高新技术产品的深度开发和换代产品开发,以确保公司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化生产的技术领先性,降低该类风险。
公司产品涉及机械、冶金、交通、电力、电子、石化、能源、航天、环保等多个行业,这些行业的波动将不可避免地给公司经营带来或多或少的风险。
对策:公司将密切关注机械、冶金、交通、电力、电子、石化、能源、航天、环保等多个行业的变化,及时调整产品结构重点,开发产品新的应用领域,减少行业变化给公司带来的风险。
公司的部分产品销往北美、欧洲、东南亚等海外市场,在公司充分利用海外市场所具有的各项资源创收的同时,海外市场所在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等综合因素的变化将对本公司拓展国际业务带来风险。
对策:公司将通过加强海外营销网络和代理机构的建设,建立专业化的售后服务队伍,充分利用海外市场所具有的各种资源创收,充分了解海外市场所在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等综合因素的影响,规避本公司拓展国际业务中遇到的风险。
一、 财务信息
根据中喜会计师事务所的验资报告和公司2002末财务报表,公司财务状况如下:
1、2002年12月31日的简要资产负债表
单位:万元
项目 | 2002.12.31 | 项目 | 2002.12.31 |
流动资产 | 4616.09 | 流动负债 | 1413.23 |
长期投资
|
|
|
|
固定资产 | 2529.25 |
|
|
其中:在建工程 | 1503.43 | 长期负债 |
|
建筑物 |
| 负债总计 | 1413.23 |
机器设备 | 1025.82 |
|
|
无形资产 |
|
|
|
其中:土地使用权 |
| 净资产 | 5993.22 |
资产总计 | 7406.45 | 负债与权益总计 | 7406.45 |
2、近三年的损益情况
单位:万元
项目 | 2000年 | 2001年 | 2002年 |
销售收入 | 3783 | 5484 | 6784 |
净利润
| 309 | 414 | 978 |
二、收入预测和利润估算
1、预测依据
Ø 高温合金材料:2002年的销售收入来自于高温所现有的实验及中试设备生产的产品销售收入;2003年永丰基地项目建成投产后高温合金产品生产业务全部进入该基地,达产后预计销售收入为10700万元,2003年达到生产能力的70%,实现销售收入7490万元,整合院内高温合金业务收入1000万元,共计实现销售收入8490万元;2004年后永丰基地高温合金生产线达产,年实现销售收入10700万元,院内高温合金业务整合收入2000万元,高温合金总收入12700万元。
Ø 纳米添加剂项目:2003年永丰基地一期纳米润滑生产线建成投产,当年达到生产线能力的30%,生产销售纳米润滑剂90吨,售价12~14万元/吨,形成销售收入1000万元;2004年后项目一期达产,年生产销售纳米润滑添加剂300吨,实现销售收入3600万元。2004年上市融资后开始实施项目的二期,2005年二期开始投产。
Ø 高效蓄热砖:2002年在通县租用厂房实施该项目的生产,固定资产投资80万元形成年生产能力10万块高效蓄热砖,已实现一定的销售收入;在市场扩展的情况下2003年计划投资150万元使生产能力提高到30万块/年,当年实现销售收入800万元;2004年后达产,实现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
Ø 纳米二期项目实施资金来源为债务融资或新股发行募集资金。
2、销售与利润预测
单位:万元
项目名称 | 销售收入 | ||||
2003年 | 2004年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
高温合金材料 | 8490 | 12700 | 12700 | 12700 | 12700 |
纳米添加剂 | 1000 | 3600 | 8440 | 11344 | 13280 |
高效蓄热砖 | 800 | 1000 | 1000 | 1000 | 1000 |
总计 | 10290 | 17300 | 22140 | 25044 | 26980 |
项目名称 | 净利润 | ||||
2003年 | 2004年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
高温合金材料 | 1528.2 | 2286 | 2286 | 2286 | 2286 |
纳米添加剂 | 350 | 1080 | 2532 | 3403.2 | 3984 |
高效蓄热砖 | 240 | 300 | 300 | 300 | 300 |
总计 | 2118.2 | 3666 | 5118 | 5989.2 | 6570 |
注:①上述收入和净利润预测没有考虑公司新股发行募集资金新增项目带来的收入和利润。
②如果不考虑上市融资项目的实施,公司在2007年以后的净利润与2007年相当。
三、公司估值
对公司的价值评估采取将未来预计净利润折现的方式。由于项目的生产期为10年,项目竣工时间为2003年年底,所以估值共包括12期的净利润数据,没有考虑公司上市融资及融资新增项目带来的公司增值。选择的折现率为10%。
公司净利润折现公式:
V = A1+A2/(1+K)+A3/(1+K)2+A4/(1+K)3+ A5/(1+K)4+……
其中:K为折现率,V为公司价值,Ai为各期净利润。
在预测条件下,考虑未来的净利润折现,公司价值为58785万元。
按照当前国内A股发行体制,公司未来股票发行价格仍然可能是根据当年盈利预测来测算,并且考虑发行月份和发行股本,以便加权计算发行价格。
计划依据2003年度的财务数据,2004年年初保送上市申请材料并作出上市定价。根据预测,公司2003年实现净利润2118万元,每股利润0.353元。按照保守的公司股票发行市盈率为20倍的规定,则公司股票首次公开发行价格为0.353×20 = 7.06元/股,计划发行3000万股,可以融资21180万元。
四、本次股权转让定价所考虑的让利因素
公司本次私募融资,引进战略投资者,钢研总院将向投资者转让1500万股份。
在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之资产评估过程中,高温所、粉末室原有的无形资产仅专利共有50项,本次评估仅进入4项,其余专利并未进入评估范围,最终无形资产评估增值仅261.11万元。另外,固定资产评估增值仅135.98万元,而其中仅评估为零价值的进入公司的固定资产原值就达一千万,该部分资产尚在正常使用(科研项目所购置的固定资产在当年即已全部摊销,该部分资产的使用时间并不长)。总计评估增值436.33万元,增值率仅8.79%。
钢铁研究总院在永丰高科技园区为高纳公司项目建设所购置的25亩土地拟平价(23万元/亩)进入公司,总院实际购买价格为35万元/亩(总院实际支付23万元/亩,中关村管委会另外对总院补贴12万元/亩)。现在,该区域的土地价格已经上升到44万元/亩,该项资产的转让,总院让利达300万元至500万元。
此外,在充分考虑公司未来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风险的基础上,将对转让作价进行一定的风险折扣。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参照市场需求,钢研总院将制定极具吸引力的转让价格。
一、本次融资计划
公司于2002年11月8日设立,计划在运营3个月后,进行股权转让,引进战略投资者。新冶集团将所持股权比例转让给31所;同时总院向社会投资者转让公司25%股权。
转让后股本结构为:总股份为6000万股,钢研总院持股3900万股,占65%;航天材料研究所(31所)持股600万股,占10%;社会投资者持股1500万股,占25%。
公司计划在股权转让完成之后,立即进行股份制改造,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预计私募融资和整体改制工作在2003年初能够完成,然后进入上市辅导期,2004年年初完成辅导,辅导期内中关村证券同步完成上市申请的全套材料,辅导期满立即进行上市申请。
战略投资作为法人股存在,上市可以大幅度提高公司价值;上市后,可以进行法人股转让,或者管理层收购,交易定价依据为每股净资产;战略投资可以实现数倍的投资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