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发展项目可行性报告_商业计划书免费下载

 

高等教育发展项目可行性报告

 

 

目录

  一、学校情况概述

  二、学校长期规划及项目执行期1999-2004年学校发展规划

  三、学校项目方案综述

  四、项目执行期间学校改革活动规划

  五、实验教学改革计划

  六、图书资料购置方案及加强图书馆管理的措施

  七、人员培训规划

  八、协作学校活动计划

  九、项目预期效益法

  十、承担外汇风险及偿还贷款办法

  十一、项目执行与管理

  一、学校情况概述

    **大学创建于1909年,位于甘肃省省会**市,1953年起被列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大学迄今为止,是中国西北地区唯一的部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大学的改革与发展对于占国土面积三分之一、聚居着19个民族的西北地区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1.机构、院系及专业设置

    **大学是文、理、工、管理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是全国首批取得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首批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首批设置理科和文科国家基础理论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能够培养工商管理硕士(MBA)的高校之一。学校现设成人教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资源环境学院;有22个系、5个直属教学部、35个研究所(室、中心)、74个实验室;设有图书馆、出版社、计算中心、网络中心、分析测试中心、电化教学中心和通信中心;建有应用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干旱农业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应用磁学教育部开放实验室。

    **大学现有本科专业51个。按照教育部1998年新颁布的专业目录,学校本科专业将调整为48个,覆盖了理、工、文、史、哲、法、经、管理八大门类。

    2.学生基本情况

    学校有各类学生12,761名(按1997年底统计)。其中,全日制本科学生6,569人,文科学生占40.6%,理工科学生占59.4%。在全日制本科学生中,一、二年级学生3,637人,其中理、工科学生2,068人。他们来自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其中,来自西北五省区的学生占总数的31.7%,来自甘肃省的学生占总数的18.1%。本科学生中女生1,941人,占总数的29.5%;少数民族学生382人,占总数的5.8%;来自农村的学生(农村户籍)2,925,占本科学生总数的44.5%。我校本科毕业生中,每年约有20%的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其他学生按国家政策就业。1997年,我校本科毕业生中在甘肃省内就业的占全校本科毕业生总数的17.4%,在西北五省区就业的占24.4%

    我校自1990年起,每两年从**维吾尔自治区招收一个20人规模的计划内本科民族班。这些学生毕业时,除考取研究生的外,全部回**参加地方经济建设。

    3.学校总体改革

    自从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后,**大学走上了以改革求生存、以改革促发展的发展道路。十多年来,学校在许多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办学效益大为提高。

    为了优化办学结构,学校提出并形成了以研究生教育为重点,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以应用专科和成人教育为补充的办学格局。近几年来,本科年招生数量不断增加,由八十年代初年招生不到1,000人,发展到2,000人;在校研究生由过去的二、三百人到1997年已达到1,200人;成人教育的规模由过去在校生不足1,000人,已发展到4,000余人。学校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提出了控制办学规模,走以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为了更好地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学校确立了教学和科研两个中心,以教学和培养人才为基础,以科研促教学,加紧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明确了学、研、产相结合的办学模式。为了促进校办产业的发展,学校设立了产业处和科技开发总公司,创收逐年增长。为了响应中央关于高等学校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号召,学校提出了扎根甘肃,立足西北,面向全国的口号,并形成了做西部文章,创国内一流的办学思路。为此,学校加大了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力度,先后多次由校领导带队,组织专家到全省各地考察,进行技术服务,寻找科技攻关项目。1995年,**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分院联合成立了中国西部资源环境学院。我校干旱农业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大了对西部干旱农业的研究,提出了集水农业的新思路,该项科研成果受到当时国务院总理李鹏的高度评价并亲临试验地视察,现已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大力推广。同时,学校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广泛开展对西北地区干部和科技人员的培训,各种硕士课程进修班急剧增加,成人教育学院规模不断扩大,提前达到并超过了2010年远景规划中3,000人的规模。学校鼓励广大教师和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厂矿企业的科技攻关,规定了本科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实习直接参与当地生产与科研活动。为了克服学校自身办学困难,学校加强了与当地高等学校、科研单位和企业之间的合作。19973月,**大学与**铁道学院签定了合作办学协议,实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1997年底,又与**化学工业公司、甘肃化工研究院动议合作办学。为了更好地适应形势,满足社会、特别是西北地区对人才的要求,**大学利用国家“211工程建设的契机,大力进行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与科研的基础设施建设,学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与此同时,积极开展校内管理改革,进行定编定岗,实行劳动考核制度,实施流动编制,推行研究生兼做三助,加强各项规章制度的完善,加强校园网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加紧推行学院制,等。

    在各项改革中,学校始终把教学改革置于核心地位。早在八十年代末,学校就提出了适应国家经济建设需要,加强大学本科应用性人才的培养。并提出,实施基础性人才和应用性人才分流培养,以基础性人才培养为龙头,促进应用性人才的培养。几年来,**大学形成了强化基础,因材施教,开发智能的基础性人才培养模式和打好基础,加强实践,注重技能,按需分流的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国家在**大学设立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五个基础性人才培养基地。同时,为了使学生适应社会需要,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实力,学校实行主辅修制和双学位制,积极培养复合型人才。自1990年以来,学校根据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进行了三次教学计划的全面修订工作。通过精选公共基础课、主干课,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加强课程之间的衔接和知识的相互渗透、融合,加强人文素养和科学知识的有机结合等一系列措施,使教学计划实现了公共基础课宽,基础课厚,专业课精,选修课新的整体优化要求,完成了教学计划由刚性到弹性的转变。另外,学校加强对教学改革的投入,积极组织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大力开发新教材,加强多媒体教室等现代化教育技术设施建设,积极探索基础课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改革,促进学校教学改革的全面深化。

    然而,在以改革求生存、以改革促发展的改革过程中,办学经费不足一直困扰着我们,制约了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二、学校长期规划及项目执行期(19992004年)学校发展规划

  **大学2010年远景发展目标及规划  按照做西部文章,创国内一流的办学思路,完成对学科的重大调整,除少数以基础研究见长的学科继续保持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大部分学科将围绕国家特别是西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进行充实与改造,使之成为适应21世纪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学术研究基地和咨询服务基地,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与21世纪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育教学体系、校内管理体系和后勤保障体系;使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办学效益、综合实力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把学校建成规模适度、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内一流的综合大学。

  在世界银行贷款高等教育发展项目执行期间,学校的发展规划主要有:

    1.人才培养 2004,实现全日制在校学生11,800人规模。其中,本科生9,000,研究生2,800人。通过教学改革,使教学质量上新台阶。 

    2.学科建设  保持理科优势,加强人文、经济、管理等学科的建设,注重发展与西部建设紧密结合的应用学科。组建10个学科群,提高学科的综合发展能力。

     3.科学研究  发挥基础研究优势,争取在有机化学、生态学、自然地理学、材料科学等优势领域有所突破,取得一批优秀成果。认真组织力量投入经济建设主战场,结合自身特点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生物制品、矿产资源、化学化工、有色金属与合金、新型功能与结构材料、资源环境、干旱农业等领域花大力气争取有所突破。发挥地处西北的地域优势,在西北民族、敦煌学、区域经济等领域加强研究,使我校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更具特色,为西北地区的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4.教师队伍建设  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遏止因条件艰苦、待遇偏低而造成的人才流失。稳定教师队伍,并在2004年使专任教师达到1,240人。加大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的比例,努力建设一支素质较高的符合国内一流大学水平的师资队伍。

    5.教学基础设施建设  学校规划到2010年,建成7个大学公共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和一批校外教学实习基地。项目执行期间,利用世行贷款建成起物理和化学两个理科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并初步建成生物基础教学实验中心和语言语音教学中心;建成校园网、综合信息网和现代化的地区图书情报服务中心;建成若干个多功能教室;完成图书馆扩建工程。

    6.校办产业  在学校科技产业刚刚起步的基础上,争取到2004年,开发并形成2-3个高新技术产品,使校办产业的年产值力争达到8,000万元以上,上缴学校基金800万元以上。

  三、学校项目方案综述

    1.项目目标

    通过项目的实施,较大地改善我校本科特别是大学一、二年级基础课的实验教学条件;进一步提高基础课教学的师资水平和实验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更新实验内容,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重,强化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建立管理先进的公共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示范并推动全校实验室管理的改革,提高本科教育的质量与效益。

    2.项目建设内容

    利用本项目贷款,建设以下四个方面:

    建设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大学公共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公共基础课的实验教学,不仅对理科学生打好知识基础产生影响,而且对学生科学思维的训练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原有的公共基础课实验大多为验证性实验,实验多而杂,不但内容陈旧、设备老化,而且管理上存在诸多弊病,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的深化。通过构建实验中心,打破原来实验室与实验室之间相互分割的局面,实行人员和仪器设备的优化组合,加强规范化管理,充分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更新、充实仪器设备,淘汰内容陈旧的实验,增添新的实验内容,促进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组织一支教学水平高的基础课实验师资队伍;带动全校实验管理的改革。

听说能力差,急需得到听力、会话方面的强化训练。但由于目前全校只有4个语音教室,168个座位,且有些设备还处于不能正常使用状态,远远不能满足万名学生教学活动的需要,严重影响了外语教学的正常开展。利用世行贷款项目,尽快改变我校外语教学条件落后的现状。

    加强师资队伍、管理干部队伍和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三支队伍的建设主要通过培训活动来实现。在师资培训方面,一要通过学历教育、业务进修,使一批专任教师能接收新知识、新技能,了解学科前沿,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二要通过培训,转变教学思想观念,增强教学改革意识,积极投身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开发新教材的活动。在管理干部培训方面,重点加强现代化管理业务知识和现代化管理技术的培训,提高管理干部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形成一支具有现代化管理基本素质的层次较高的管理队伍。在实验技术队伍培训方面,通过培训,形成一支业务精、会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实验技术队伍。

    3.总成本概算

    我校项目贷款金额为235万美元,学校将按10.5经费配套,拟配套资金117.5万美元,合计用于项目建设的总成本为352.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925.75万元。

    拟对世行贷款资金的使用作如下安排:  185万美元用于购置仪器设备,分别装备物理、化学、生物基础课实验中心和建设语言语音教学中心;7万美元用于购置图书资料;4.5万美元用于教育部统一组的培训活动;7.72万美元用于校内各类人员培训;30.78万美元留作不可预见费。

    按照贷款优先用于装备受益面大、改革力度强的实验室的原则,185万美元中,72万美元用于建设物理实验教学中心,63万美元用于建设化学实验教学中心,30万美元用于生物基础课教学实验中心(重点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建设,20万美元用于建设语言语音教学中心。

    拟对配套资金作如下安排:  配套资金共计人民币975.25万元。其中,481.42万元用于购置仪器设备配套、实验室改造、运保和税费;9.75万元用于购买图书资料;186.1万元用于校内人员培训;37.51万元用于管理及教学改革;182.45万元用于协作活动;78.02万元用于不可预见费。

    4.对学校三年来财务收支状况的简要说明

    我校根据教育部199711起实行的新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和199811起施行的新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已经完成了对1995-1997三年的财务收支情况的转换工作。为了便于世行专家对我校财务收支情况的了解,兹对近三年我校财务收支等情况作如下简要说明。

    1995年我校经费总收入为84980千元。其中,教育经费拨款37238千元,占总收入的43.8%;教育事业收入(主要是收费收入)20093千元,占总收入的23.6%。总支出为74749千元。其中,设备购置费支出5716千元,占总支出的7,6%。收支相抵,经费结余10232千元,主要是专项资金结余以及未完项目的收支差额。

  1996年,经费总收入为104472千元,比上年增长22.9%。其中,教育经费拨款39332千元,占总收入的37.6%;教育事业收入25690千元,占总收入的24.6%。总支出为103345千元,比上年增长38.3%。其中,设备购置费支出7916千元,占总支出的7.7%。收支相抵,经费结余1127千元。 

    1997年,经费总收入为116440千元,比上年增长11.5%。其中,教育经费拨款51730千元,占总收入的44.4;教育事业收入26,050千元,占总收入的22.4%。总支出为121.980千元,比上年增长18%。其中,设备费支出9567千元,占总支出的7.8%。收支相抵,赤字5.540千元,主要是以前年度结余经费在本年度发生支出所致。

    1997年,我校本科学生的收费标准为:普通专业2000/年,热线专业2500/年。全年收取学费总额为10536千元,占当年经费总收入的9%。项目执行期间,学费收费标准主要依据国家的政策而调整变化。根据目前的情况,可能会适当提高收费标准,并增加研究生收费项目,但调整的幅度不会过大,学费收入占经费中收入的比重也不会有大的提高。 

    根据国家有关政策,为了帮助部分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不让一个学生因经济困难而失学,学校对部分特困生的学费给予减免。减免对象为经济困难学生中的孤残学生、少数民族学生、优抚家庭子女以及老、少、边、穷地区的困难学生和家庭经济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标准的学生。减免额度分为全免和减半两类。近几年,减免学费的学生人数约占在校学生的6-8%。 

    5.配套资金筹措办法 

    学校将采取多种渠道和办法,解决配套资金问题。首先,在项目建设期内,学校把常规设备费和实验设备维修费的一部分集中用作项目配套经费;其次,学校在年度事业经费的增幅中挤出一部分,用作项目配套经费;其三,进一步挖掘潜力,增加创收;其四,争取中央政府主管部门给予一定的补助。通过以上措施,保证每年有23.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95.05万元)配套资金到位,5年合计配套117.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975.25万元)

 四、项目执行期间学校改革活动规划

    1.管理改革

    推行并完善校、院、系三级管理体制,完成9个学院的组建工作。

    **大学计划在22个系的基础上,组建9个学院。目前已经成立了经济管理学院和化学化工学院。在总结两个学院建院经验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分期分批地完成其它7个学院的建院工作。建立学院制,不仅是学科建设的需要,而且有利于不同专业知识的相互渗透与融合,也是学校加强管理,提高办学效益的重要举措。在学院建立过程中,把一系一套的管理机构,优化组合成一个学院一套管理机构,被裁减的非教学人员将转岗分流。学院建立后,基础课统一设班开课,同时,探索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以教学任务、科研项目为凝结点的基层教学、科研、行政管理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

    后勤改革  本着精简、高效,以服务为中心,加强宏观管理,搞活基层的原则,根据总务处下属各单位的职能、行业和专业特点,建立起小机关、多实体、大服务的总务管理体制。新的管理体制建立后,其运行机制将进行转换,各实体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逐步建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参与社会竞争。通过后勤系统的改革,将会极大地提高我校整体管理效益。

    适度发展,优化结构,强化编制和岗位意识   在成立学院、合并职能相近的机关处室、取消不必要机构等一系列精减机构措施的基础上,对全校各类人员的编制重新核定,并依据教学、科研的需要合理设岗,逐步调整事业编制内各类人员的比例,提高专任教师的比重,实现专任教师占教职工总人数50%的结构目标。与此同时,进一步完善校内分配制度,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促进各支队伍的建设。

    完善管理信息系统   学校已经完成了校园网的布线等基础设施建设。在此基础上,要加紧机关各部门、各院系、单位的软件建设。学校将对各类人员分期分批实施微机技术以及信息制作、使用校园网的培训,尽早建成MIS系统,使之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并产生重大效益。

    逐步建立开放式的教师管理体系   **大学由于地处西北贫困地区,条件艰苦,待遇偏低,因而导致教师严重流失。项目执行期间,学校将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变传统的教师静态管理为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动态管理,推动教师资源共享和开发利用,使流动编制的教师数占教师总数的比例达到25%。通过综合改革,逐步形成有相对稳定的骨干层和出入有序的流动层的教师队伍管理模式,并积极创造优良的教学、生活、学术环境,改善待遇,吸引并稳定一批优秀专家、学者在**大学工作,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适应能力,提高用人效益。

    实验室管理改革   继续探索并推动实验室管理改革。首先要解决业已建成的3个多功能教室和由各系自己建立的相互割据的一批计算机室,实现全校统筹管理,提高使用率。其次,把过去由教研室管理的各实验室,转化为由系来管理,对实验教学内容相同或相近的跨系建置的实验室进行调整、合并,以建立实验中心为纽带,逐步实行校、院、系三级管理体制。

  2.课程、教材及教学软件开发

    在课程建设和开发方面,学校已经界定了200门主干课,作为重点建设课程。同时,为了加强文化素质教育,近两年也新开出了250门选修课。项目执行期,正值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重要改革时期,为了使我校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和学生的要求,提高我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实力和就职的有效性,学校拟在过去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的基础上,着手完善校内外信息反馈与教学改革的机制。主要思路有两条:一是由出口决定入口,根据毕业生就业这个出口所反馈的信息,编制招生计划,使招生计划在专业、数量、地区等方面做到有的放矢;二是由劳动力市场需求来决定教学改革的内容,通过进一步完善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并开通与用人单位直接沟通的信息渠道,以市场为导向,及时并有序地调节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通过建立校内外信息反馈与教学改革机制,使学校在市场的引导下主动进行教学改革。在项目执行期间,我们除了要根据教育部新颁布的专业目录进行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外,还要重新确定重点建设的主干课,并制定出具体的建设方案;拟推出30门左右人文方面的选修课,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强文化和思想道德的修养;根据社会需要和用人单位的意见,我们将对全校各专业,尤其是理、工类专业,开设专业外语,还要面向全校开设环境学、数学建模等课程,完善全校各专业计算机课程体系。

    在教材建设与开发方面,学校设立了教材建设基金,每年投入经费约12万元;成立了教材建设委员会;九五教材建设规划正在运行之中,规划的53部教材已有32部教材正式出版。项目执行期间,完成我校教材建设委员会的换届工作,使委员会在教材建设、开发方面更好地起到指导、咨询、把关等作用;九五期间我校对每部教材的投入力度在2000元到12000元不等,对重点教材实行过程管理,一般教材实行目标管理。今后教材建设基金的投入要加大,力争达到每年15万元,并且利用优秀教材带来的利润补充基金,建立教材基金的良性运行机制;根据教育部新公布的专业目录,结合学校教学改革,于2000年,完成十五教材建设规划的制订工作,开发教材不少于50套;积极组织广大教师参与教育部世行贷款项目中面向21世纪教材建设项目的竞争,争取承担5个教材建设项目。同时,认真贯彻中央精神,使优秀教材进课堂。

    在教学软件开发方面,我校起步较晚,成果很少,目前正在实施对中青年骨干教师开发软件的培训工作,力争在项目执行期间,能产生一批具有教学推广价值的成果。

    3.教学方法及校内考试方法的改革

    在教学方法上,主要以围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进行以下方面的改革活动。一是实行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化教学方法相结合,广泛推行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活动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二是改变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方法,做到教学活动的多样性。三是提倡启发式教学方法,改变满堂灌,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四是实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把学生领进科研领域,丰富教学内容。

    在校内考试方法上,主要进行两方面的改革。一方面要继续探索考教分离的考试方法,使考试真正成为检测和促进教与学两方面的有效手段。另一方面,实行闭卷、闭卷与开卷相结合、开卷多种考试方式,既要考核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也要考核教师指定的必读书目的内容。

    4.完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措施

    **大学经过多年的探索,已经建立起一套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概括起来即:两个评估、两个、六项制度。具体为主干课评估和公共课评估;两年一次的教学新秀奖、优秀教学成果奖的评选活动;每学期初、中、末三个阶段的教学检查制度,教学顾问听课制度,学生教学信息反馈制度,教师教学日志制度,教学进度控制制度和领导听课制度。在项目执行期间,要在已有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科学的评估方法,完善教学规范及教学事故处理办法,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新的促进教学质量的管理措施,提高对本科教学质量的监控力度。

    5.与国内外大学共享改革信息

    与国内、外高等学校进行教学、科研的交流与合作,不仅是我们获得国内、国际改革信息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大学跻身国内著名大学,走向世界高等教育舞台的重要方式。在国内,我们主要与教育部直属高校、甘肃省本地高校以及西北地区如西北大学、**大学、**大学等地方院校进行多种形式的交流。在国外,近年来与美、英、德、日、俄、加拿大、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十几所大学进行比较密切的合作。与国内、外大学进行交流与合作,我们获益匪浅。在项目执行期间,我们要进一步扩大对外的交流,一方面要吸收对我们改革有益的信息,另一方面也要把世行贷款高等教育发展项目所取得的成果,通过各种渠道如国内国际会议、人员互访、课题合作、培训与培养研究生等,尤其是通过Inter-netC-net信息高速公路传递出去,与国内、外大学共享改革信息,为促进人类文明作出贡献。

  五、实验教学改革计划

    1.教学改革与实验中心建设之间的关系及实验教学改革总体设计思路

    实验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学本科生教育已经实行了基础性人才与应用性人才分流培养。每年约有10%的学生进入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国家基础性人才培养基地。学校对90%的学生实施应用性人才培养。在本科学习阶段,对于应用性人才培养尤其要注重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我校确立的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是:打好基础,加强实践,注重技能,按需分流。

    为了完善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更多质量更高的应用性人才,学校计划到2001年,建成物理、化学、生物、电子、材料、地学、工程以及文科方面等7大公共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同时建立生物、地质、大气等一大批校外专业教学实习基地。为培养国内一流人才创造优良的教学条件,本次世行贷款项目所要建设的物理、化学、生物、语言语音四个中心,就是根据量大面广和教学急需程度而确定的,是学校教学改革长期规划的一部分。

    近几年来,虽然我校在教学改革方面迈出了重要的步伐,但由于投入跟不上,在教学改革尤其在实验教学改革方面,存在条件差,教学内容陈旧、方法与手段落后等问题,不能适应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更新以及科技讯猛发展的需要。我们的设想是,建立适应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符合人的认知与成才规律的新实验教学体系。新的实验教学体系,一要体现在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手段新,二要体现在实验管理体制新。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内容应越来越多,而教师的指导应越来越少。教师交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实验任务,由学生自己设计并独立完成。在实验内容上,要删除一部分内容陈旧、手段落后的验证性实验,提高综合型和设计型实验的比重,对于反映新技术和学科新进展的内容要及时补充进去。在管理上,要打破实验室条块分割的局面,进行实验结构和仪器设备的有效重组,建立开放性实验室,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

    2.各在建实验中心建设方案

  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方案

  建设目标

    拟用世行贷款72万美元及学校配套经费,建设**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籍此推进教学改革和实验教学改革,改革实验教学体系,改造和完善基础实验的条件和内容,提高师资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使各类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实验教学实践,掌握基本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加深对物理基本概念和物理新效应的理解,培养学生设计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科学素质,达到具有初步进行综合科学实验的能力。

  实验项目的调整原则及设置方案

    大学物理实验中心面对全校所有理(工)科和部分文科院、系的学生开展教学,分基础物理实验和近代物理实验两个教学层次。

    基础物理实验  主要面对全校所有理科系和物理系的学生,是物理学实验教学的基础部分。目前,基础物理实验的相当一部分内容陈旧,手段落后;个别实验仪器严重老化或带病运转,导致实验误差率高。另外,目前基础物理实验内容涵盖面稍有欠缺,只有力、热、光、电内容,缺少原子物理内容。因此,基础物理基础部分要坚决淘汰陈旧落伍的实验内容和在科研、生产中已不再使用的实验手段,增加现代实验内容和使用新实验教学仪器等。拟面向部分文科系学生开设部分最基本的基础物理实验。对非物理类理科系学生,增加相对论、量子物理等现代物理内容,应不少于全部基础物理实验内容的1/4

    近代物理实验  主要面对物理系和相关学科(核物理、材料物理等)院系的学生。是继基础物理实验之后,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实验技能的实验教学。近代物理实验内容多为力、电、光、传感器以及计算机等多种实验手段组合的综合型实验,实验内容复杂,程序繁多,涉及物理、电子线路等多方面的内容,能使学生得到诸多方面的训练和提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原有近代物理实验中的一部分内容,需调整到基础物理实验中去(例,密立根油滴实验,电子逸出功实验等)。同时,近物实验也急需增加一些能表现并揭示物理学新效应的实验内容。如:电子隧道显微技术,光纤信息传输,材料表面界面效应等。凝聚态物理是我校物理系的重要方向之一,拟增加薄膜制备和测试方面实验内容。

    仪器设备选择原则

    根据量大面广和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原则,对拟购仪器设备进行合理选择。基本的基础物理实验的台、套数要达到实验学生一人一套,所以这部分实验仪器每个实验题目拟购8-10套。近代物理的主要实验要达到实验学生一人一套或两人一套,所以这部分仪器每个实验题目拟购2-3套。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所用仪器一般价格较为昂贵,根据实际需要按每个实验题目1-2套来选择。演示性、开放性实验初建按每个实验题目1套来选择。所选仪器设备全部用于基础实验教学,并接近国外同类大学90年代水平,以保证10年后,大部分实验内容和实验仪器仍处于较为先进的水平。 

    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相结合  普通物理实验和近代物理实验,除了继续采取行之有效的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以外(对某些传统的实验教学手段也要改造,例如,增加计算机采集数据和处理数据,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等。),都要增加适量的综合性设计实验内容。拟在两个实验室各开出15个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并逐年增加,使学生在掌握了基本实验原理和实验技能后,在老师的具体指导下,自己设计实验,自己组合仪器,自己动手完成实验。

  演示型、开放型实验  大学物理实验中心拟开设开放型实验室,并逐步发展为全天14小时开放,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给学生提供内容丰富的各类仪器设备以及组合实验工具,为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精神的培养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演示型实验针对物理课程中的重点、难点、新思想、新效应以及物理在新技术中的应用,通过生动、直观、引人入胜的演示,帮助学生深化对物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拓宽学生视野,活跃学生的思想。

    多媒体教学方法  在基础实验和演示实验中,尽可能多地采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通过计算机、多媒体光学投影仪等先进教学设备和三维动画演示手段等,缩短实验预习时间,减轻老师指导实验的劳动强度,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实验室管理改革

    实验中心实行校、系两级管理。实验中心设管理人员2名(含主任1名),实验教师16名,实验员12名。由实验中心主任具体负责实验中心的人员调配,课程设置和日常管理。实验中心设分支实验室:

  * 力、热学实验室

  * 电磁学实验室

  * 光学实验室

  * 原子物理与近代物理(I)实验室

  * 近代物理(II)实验室

  * 演示实验室

  * 开放性实验室

    实验中心各实验室根据工作量大小每天开放8-14小时不等,每周开放5-7天,逐步达到年接受学生实验人时数不少于16.5万,年接受学生实验人数不少于2500人。各实验室对于放射源的使用,用电、用水等安全措施和环保要求都要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并力争进入国家级大学物理实验中心先进行列。

    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方案

    建设目标

  在现有教学仪器设备的基础上,建设一个上水平、有规模、结构合理、受益面大、集中管理的教学实验中心,使其达到九十年代世界先进水平。

    实验项目的调整及设备方案

    化学实验不再依附于理论课,单独设课。打破原来按无机、分析、有机、高分子、物化分别组织教学的实验课程体系。避免内容重复,精减验证性实验,适当增加反映学科前沿水平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综合性实验占课时比例达40%,设计性实验占课时比例达15%。各基础实验室统一由实验中心管理。按体系重组、增新减旧、融会贯通、综合提高、资源共享的改革思路,中心设四个实验室:基础化学实验实验室、基础化学实验实验室、综合化学实验室和计算机辅助教学实验室。将无机化学实验与分析化学实验合并,使实验课内容精炼,结构合理,避免因部分内容重复、系统性不强而导致课时增加,效益低下;将部分高分子化学、天然有机化学实验内容并入基础有机化学实验中,以拓宽学生有机化学的知识面。

    根据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要求,按照基础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实验来组织实验课教学,由综合化学实验取代各专业实验。在综合实验中充实新内容,增强趣味性。编写一套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综合化学实验教材。建立开放实验室,主要开设一些必要的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以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

    基础化学实验实验室  内容主要是:无机、有机化合物的表征与合成和经典的化学分析技术训练,例如阿斯匹林的合成、无机化合物的磁性分析等。这里着重加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训练,如天平使用、物质提纯、沉淀、滴定、蒸馏等。在此基础上开设一些小型单元实验、选做实验,为综合实验准备条件。

    基础化学实验实验室  开设需2人以上使用一套仪器的大循环实验课。内容主要是:无机、有机化合物的近代仪器分析法和波谱鉴定、化学基础理论的实验数据取得和分析,基础化学工程,高分子基础(如微量氨基酸的分析、蔗糖水解速率常数的测定等)。

    综合化学实验室  主要内容是原来各类实验中比较复杂和较大的实验,如化合物合成和表征,复杂样品测试。将无机合成、有机合成,高分子合成的实验和仪器与分析、物化实验结合起来(有些是科研成果),把原来分离开来的各类实验部分贯穿起来。

    仪器设备选择

    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将重点放在基础化学实验实验室、基础化学实验实验室。更新大批严重老化陈旧的仪器设备,加强化学工程基础实验,使理科学生向工科靠拢,向实用型发展。 

    仪器设备的选择,优先考虑量大面广、使用频率高,并注意配套成龙所购仪器设备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除化学实验基础操作和必要的经典实验之外,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减少固定实验步骤照方抓药式的被动学习的实验内容。在每类实验中增加选修实验个数,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做自己喜欢的实验。结合本校科研工作从中筛选一些合适的实验题目,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查原始文献开始,到处理试剂、合成、分离、精制、鉴定,了解实际科研工作的全过程,提高独立工作能力。

    实验室管理

    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由学校和化学化工学院两级管理,与系平级。实验中心设正、副主任各一名,配备秘书一名。各实验室设主任、副主任各一名,实验课主讲一名,实验技术人员2名。各实验室又依实验课设分支实验室。大型仪器集中管理、使用。实验室由每周五天每天8小时开放,增至每周7天每天14小时开放,每年接受学生实验人时数不少于400,000人时。所有实验室及仪器设备均由实验中心统一调配、管理,不搞条块分割。在满足本科一、二年级基础实验教学的同时,也向高年级及研究生开放,以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频率。配备统一的仪器维护人员以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

  实验室按教育部颁布的实验室安全环保要求进行改造和管理。

  生物基础教学实验中心建设方案

    建设目标

    在现有教学仪器设备的基础上,建设一个设备接近9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集中管理、高效率的本科教学实验中心。

    实验项目的调整原则及设置方案

    将实验课与课堂讲授分开,不再按生物学的分枝学科划分若干门实验课程,统一组织生物学基础实验,避免内容重复。精减一些观察验证性的实验内容,适当增加一些能够反映学科前沿水平和开放性、设计性的实验内容。综合性实验所占课时比例达到50%以上,开放性设计性实验的课时比例达到20%。

    在动物学和植物学部分,压缩形态观察的实验内容,减少实验过程中的手工绘图,利用显微图像显示仪,改善显微形态实验的效果。加强野外实习的装备改革实习内容,改变以往以标本采集为主的实习方式,加强先进的动植物资源的调查和动植物生活习性研究方法的教学和实践。

    在微生物学实验方面,减少形态观察实验,加强微生物的生理系列化分析、菌株的选育、微生物的转导、转化、杂交等实验。

    在细胞学生物制片实验部分,减少普通石蜡制片实验,加强动植物细胞、组织培养和细胞融合、转化的实验内容。

    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要紧跟生命科学的发展进程,提高分析测试的精度和灵敏度,让学生掌握常用的先进的生物大分子的提取、纯化、分离和功能研究的方法。与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细胞学、遗传学、动物及人体生理学、植物生理学等实验内容相结合,将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渗透到以上学科的实验内容去。主要加强聚合酶链反应、DNA测序、DNA重组和转化、核酸杂交、蛋白质分离纯化、多肽合成等实验内容。

    仪器设备的选择原则

    生命科学近年来飞速发展,尤其是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日益深入地渗透到了各个分枝学科之中。目前我校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基础教学设备严重缺乏或陈旧,教学内容落后、欠缺,因此,本次实验中心的建设将以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部分为重点。

    所选仪器设备全部用本科生基础实验教学,优先考虑使用面广、使用率高的设备,并注意仪器设备之间的配套,减少瓶颈现象。

    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实验课教学当中,减少学生只按固定的实验步骤、用教师准备好的实验材料进行操作的实验内容的比例,适当增加一些设计性和开放性的实验,由教师确定一些综合性较强的实验项目,每个(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从中选择一到二项,自己查阅资料、确定实验步骤,经教师认可后自己准备实验材料并进行实验,最后完成实验报告。

    在一些基础实验中,应用先进的仪器和实验手段,改善实验效果,并让学生学习先进的实验方法和先进设备的操作。

    实验室管理改革

    实验中心由学校和学院两级管理,与系平级。设实验中心主任,配备5名实验技术人员。整个生物基础实验中心的实验室做到集中。分设以下分支实验室:

  生物形态学实验室

  微生物培养实验室

  动植物细胞培养转化实验室

  动物生理学实验室

  植物生理实验室

  生物大分子分析测试实验室(生物化学实验室)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实验中心每天开放12小时,每周开放7天,年接受学生实验人时数不少于100,000人时。所有仪器设备由中心统一调配和管理,不搞条块分割,在满足一二年级实验教学的基础上也向高年级学生及研究生开放,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每个实验室由专人负责,按教育部颁布的实验室安全环保要求进行布置和管理。

    语言语音教学中心

    建设目标

    按照大学外语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要求,建设一个具有先进而实用的语言教学综合体,为全校一、二年级外语教学服务。中心建立后,按照以学生为中心的先进教学模式组织课堂教学;对学生开放,使学生广泛接触各种视听资料;配合教学中多层次和不断变化的需要,制作听、说音响资料。

    建设内容

    本中心将建设五套多媒体语言实验室,一个教学音响资料制作室。

    我校在外语教学方面,一直在不断地探索适应西北地区的新教学模式,已经并正在进行着听说领先的实验,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和课内外相结合的教学实验。通过实验和推广,我校外语教学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尤其是听、说的能力。本中心的建成将极大地满足教改的需要,加快教改的速度,和提高教改的覆盖面。

  语言语音中心效益

  中心建成后,我校一、二年级四千多本科生在多媒体语言实验室学习的时间,将从零增加到平均每人每周25学时,课外开放时间从零增加到 平均每人每周1学时以上。

  语言语音中心的管理

  中心实行两级管理。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和设备维修人员,实行开放。采用被其他院校证明行之有效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如课堂教学固定排座制度、建立常年维修基金制度,以保证设备的完好率。整个管理机制要充分体现资源共享和高效率原则。

  六、图书资料购置方案及加强图书馆管理措施

    1.购置方案

 

    图书资料的购置,以有利于教学内容改革,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有利于促进本科基础课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原则,积极吸收知识新和具有先进教育教学思想的国内外图书或教材,改变我校馆藏图书旧书多、新书缺的不合理结构,为学校培养21世纪人才提供文献保障。

    学校拟利用世行贷款中的7万美元(折合人民币58.1万元),配套资金近9.75万元人民币,以及学校每年正常投入,通过广泛搜集图书信息并经业务教师精选,2004年,购置先进的理、化、生、地、电子、计算机、外语等重点用于大学一、二年级学生的图书或音像教材,共计48000册。利用世行贷款及其配套资金所购置图书,拟在2000年与2003年执行,各占50%。

    在订购方式上,尽量做到有利于高效率和争取较大的优惠价格,以促使购置图书资料的资金发挥最大效益,主要采用招标或通过教育部贷款办统一委托图书业务公司办理。

  2.管理措施

  利用我校综合楼1999年落成启用和正在进行的图书馆扩建工程,调整图书馆内的用房,增加阅览室,使目前不足600个阅览座位扩充到2,000座以上。并以此为契机,探索校内图书资料管理的改革。改变学校图书馆与各系资料室各自为政的局面,实现资料集中,按学科开设阅览室,精减人员,节约空间,避免重复订购,提高图书资料的利用率。

  加强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增加计算机检索终端,全部实行图书资料借阅的计算机管理。与此同时,加强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实行持证上岗,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

    完善图书馆各项管理制度,延长开放时间。争取做到每周天天开放,平时每天开放时间不少于11小时。

    利用多种方式对全校师生员工进行文献查阅、数据库检索等方法培训,提高图书馆的上座率,加快图书资料的使用频率。

  七、人员培训规划

    1.目前本校人员培训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根据1997年统计,近十年来,我校已有101名教师和管理干部在职取得了硕士或博士学位;累计有300多名教师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岗前培训和一些专业课的进修学习;约有600多名教师参加了英语培训班。另外,还有一部分教师得到学校资助,赴国外访问进修。存在的问题是,校内人员培训的经费远远不够,各类人员培训需求得不到满足。

    2.项目中拟进行的人员培训计划

    人员培训分两部分,一部分由教育部统一组织培训,另一部分由学校组织培训。培训工作按人员的不同类型,分期分批进行。学校组织的培训,拟聘请校内、外专家指导。

    行政管理人员培训

    拟在校内举办现代管理理论与管理技术培训班,共培训100人,分两期,每期50人,每期7天,分别于1999年和2000年实施。

  专任教师培训

    拟在校内举办现代教学技术与教学方法改革培训班,共培训240人,为期14天,于199920002001年分别实施。计划一年4期,每期20人。

  拟资助60名基础课教师在本校或在兰科研、教学单位攻读在职硕士或博士学位研究生,自1999年起至2003年,每年12人。

  拟从1999年起至2003年,每年派出2名基础课教师,到国内兄弟院校进修业务,进修期为半年,共培训10人。

  拟从1999年起至2003年,每年派出2名基础课教师在国内兄弟院校进行脱产学历培训,培训期为3年,共培训10人。 

    实验技术人员培训 

    拟在校内举办3标准化实验室管理培训班,共培训100人,为期7天。1999年第一期,30人;2000年第二期,30人;2001年第三期,40人。 

    图书管理人员培训

    拟于2000年在校内举办一期现代图书业务管理知识与技术培训班,共培训图书资料人员50名,为期7天,2000年下半年实施。

    3.培训成本概算

  学校计划培训四类人员共计570名。其中,短期培训490人,单位成本为 0.7千元/人周;长期进修10人,单位成本为1.18千元/人月;在职学历培训60人,单位成本为 9千元/人年;脱产学历培训10人,单位成本为 10千元/人年。合计所需培训经费2,501.8千元。 

  学校拟用世行贷款的122.2千美元(1,014.3千元人民币)进行人员培训,占总贷款的5.2%。其中45千美元用于教育部统一培训活动,77.2千美元(640.8千元人民币)用于校内组织的培训活动。 

  学校拟用项目配套经费中的1,861千元人民币,用于校内人员培训,占总配套经费的6.4%。

  学校总培训费为2, 875.3千元人民币,占项目总成本的9.8%。其中,用于校内组织的培训经费为2,501.8千元人民币,占项目总成本的8.5%。

  八、协作学校活动计划

  中国的大西北幅圆辽阔(国土面积约320万平方公里),民族众多,人口稀疏,经济、文化十分落后。西北地区主要包括陕西、甘肃、******五省(区)。除陕西省高等教育比较发达外(全省有44所高校,不乏国内名校),其他四省(区)则比较落后,甘肃、******四省(区)共有高校48所,与陕西省大致相当。在整个西北地区,**大学是唯一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文理综合性大学。在人类文明进入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在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历史时期,**大学对于振兴西北地区特别是甘肃、******四省区的高等教育事业,具有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自从五十年代**大学被国家列为教育部直属的重点大学以来,**大学为西北高等教育事业输送了大批合格人才,本科教学质量斐声全国,尤其在西北地区,享誉极高。多年来,由于**大学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所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绩,因而在西北地区高等学校中自然地形成了权威。这对我们开展世行贷款高等教育发展项目的手拉手协作活动,造就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1.协作活动目标

    由于**大学处在甘肃贫困落后省份,本身的困难很多,因此,我们不求在具体的财力上给予兄弟院校多少帮助,只希望通过协作活动,在宏观上对兄弟院校的发展起到带动作用。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对西北地区主要为甘肃、******四省(区)高等学校的管理干部、专任教师、实验技术人员以及图书管理人员的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使本项目成果产生辐射作用,从而促进该本地区高等学校的发展与提高。

    2.协作活动领导机构

    为了确保协作活动的顺利开展并达到预定的效果,经与兄弟院校广泛协商,拟成立由**大学、**铁道学院、**师范大学、**大学、**大学五所高校(具体人员由上述各校推荐)组成协作活动领导机构,共同负责**大学与四省区高等学校本项目协作活动的安排与组织工作。具体分工如下:()

  3.具体活动计划

    **大学举办甘肃、******四省区高等学校教务处处长培训班。主要内容为:现代教育思想与现代化教学管理。接受培训30人,为期7天,2000年实施。

    分别于200120022003年,在**大学举办3期物理、化学、生物基础课教师培训班,每期接受培训40人,为期28天。

    2003年,在**大学开展高校图书馆现代化管理示范与培训活动,接受培训40人,为期7天。

    2004年,在**大学开展标准化实验室示范与培训活动,接受培训40人,为期7天。

    分别于2001200220032004年,接受兄弟院校的专任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图书管理人员、管理干部,共计44人,来**大学进行相应的为期半年的访问进修或挂职培训。

  4.活动成本概算

  协作活动分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两种形式。

  短期培训共培训230人。其中,管理干部30人,专任教师120人,实验技术人员40人,图书资料管理人员40人。培训成本1,750/人周,合计590人周,培训成本为103.25万元(人民币)。

    长期培训共培训44人。其中,管理干部5人,专任教师18人,实验技术人员6人,图书资料管理人员15人。培训单位成本3,000/人月,合计264人月,培训成本为79.2万元(人民币)。

    以上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总成本为182.45万元(人民币)。

    另外,**大学将通过计算机网络,使协作学校共享**大学教学资源与教学改革成果,并根据兄弟学校要求,随时派出专家进行技术援助。 

     通过项目实施,到2004年,将初步建成三个基础课教学实验中心、一个语言语音教学中心,较大程度地改善我校大学基础课的教学条件,使全校48个专业的一、二年级及部分三年级约6,300名甚至更多的学生受益。累计更新和开发新教材80套,累计重点建设课程62门,图书使用率达到40%。使学生数与教职工数之比由1997年的4.6:1上升到7.5:1,学生与专任教师比由1997年的10.1:1上升到13:1。使教师队伍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专职教师获得硕士学位人数比例由1997年不到40%达到55%,获得博士学位人数比例由6.4%达到15%。同时,对整个西北地区高校的发展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十、承担外汇风险及偿还贷款办法

    外汇风险将由学校和教育部共同承担。贷款本息的偿还,主要有国家拔款、校办产业收入、向社会募集赞助以及争取地方政府投入和向中央政府申请财政补助等途径筹措资金。其中,国家拨款和中央财政补助占85%。从2005年始,逐年偿还,2019年还清。学校将在偿还期之前,预先做好还贷具体方案,落实相应措施,保证还款资金到位。

  十一、项目执行与管理

  1. 学校贷款项目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及分工  ()

  2.加强项目管理的具体措施

    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使贷款资金及配套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学校成立了贷款办公室(见表一)、项目工作小组(见表二)和校内项目专家组(见表三)。具体项目工作小组吸收熟知仪器设备,又懂得市场行情的教师参加。同时,学校决定,将按项目建设工作量大小,分别给具体项目工作小组按年度核定一定的教学工作量和科研工作量,以调动有关人员的积极性。另外,还将制定项目建设奖惩办法。

  表一:**大学世行贷款高等教育发展项目办公室成员构成

  表二:实验中心项目建设工作小组名单

  除上述而外,在项目管理上学校还将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按照世界银行贷款管理办法,实行专款专用,跟踪管理。

  购买仪器设备采用招标方式及财务审计制度,确保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对各具体项目实行阶段性验收,保证项目目标顺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