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国煤炭行业投资分析报告_商业计划书免费下载

2005年中国煤炭行业投资分析报告

 

第一章  2004年我国煤炭行业发展概述              6

第一节 煤炭行业的宏观环境分析              6

一、对我国宏观经济状况的判断              6

二、国家对煤炭行业的总体政策特征              7

三、宏观环境对煤炭行业发展的影响              8

第二节 2004年我国煤炭行业运行形势回顾              9

一、2004年我国煤炭行业总体运行形势特点              9

二、2004年我国煤炭行业运行状况统计数据分析              10

三、2004年我国煤炭资源紧张的主要原因分析              15

四、我国2004年煤炭行业运行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7

第三节 我国煤炭行业进出口形势分析              19

一、2004年我国煤炭出口形势回顾              19

二、我国四大煤炭出口企业2004年出口变化趋势统计分析              20

三、我国历年煤炭进出口统计及变化趋势              20

四、我国煤炭出口政策的调整              21

五、2005年我国煤炭进出口前景预测              22

第四节 2004我国煤炭储运状况分析              23

一、煤炭储运现状概况              23

二、铁路煤炭运输分析              24

三、水路煤炭运输分析              25

四、公路煤炭运输分析              25

五、煤炭进出口运输分析              26

六、煤炭运输中存在的问题              26

七、煤炭运输行业发展预测              27

第五节 安全生产问题              27

一、今年安全生产形势回顾              27

二、我国煤炭安全生产与世界煤炭安全生产形势的对比              29

三、改善煤炭生产状况的建议              30

第二章  2004年煤炭行业经济运行状况分析              31

第一节 行业特征              31

一、煤炭行业生产集中度低              31

二、煤炭市场总体上供应基地远离需求地点              32

三、煤炭产品结构更新缓慢、煤炭产品质量不高              32

四、市场容量与未来供给能力不平衡              32

第二节 企业运营状况分析              32

一、三类企业对比分析              32

二、20041-10月煤炭行业企业经营效率变化              33

第三节 煤炭行业产存销状况              35

一、三类企业产存销状况对比分析              35

二、20041-10月我国煤炭行业产存销状况对比分析              36

第四节 资产负债状况              37

一、三类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分析              37

二、20041-10月我国煤炭行业资产负债状况分析              38

第五节  盈利状况分析              39

一、各种类型企业盈利状况对比分析              39

二、20041-10月盈利状况变化趋势              41

第三章  我国煤炭行业生产状况分析              42

第一节  我国煤炭生产与产量概况及我国历年原煤产量变化趋势              42

一、中国煤炭生产发展概况              42

二、中国历年煤炭产量统计及变化趋势              44

三、2004年生产状况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分析              45

第二节  中国煤炭生产结构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预测              49

一、我国煤炭企业2004年生产结构分析              49

二、中国三类煤炭企业历年产量及生产结构状况统计分析              49

三、中国煤炭产业生产结构发展趋势分析预测              50

第三节  大型煤炭生产基地建设              51

一、大型煤炭生产基地建议规划              51

二、大型煤炭基地建设进展状况              55

第四章  我国煤炭需求与消费分析              56

第一节  电力行业煤炭消费回顾及预测              56

一、电力用煤油消费回顾              56

二、2005年电煤需求预测              57

第二节 冶金行业煤炭消费需求回顾及预测              58

一、冶金行业煤炭需求回顾              58

二、2005 年钢铁行业发展展望              59

三、2005 年冶金行业煤炭需求预测              59

第三节  建材行业煤炭需求回顾及预测              60

一、建材行业煤炭消费回顾              60

二、2005年建材行业发展预测              61

三、2005年建材行业煤炭消费预测              62

第四节  化工行业煤炭消费回顾及预测              63

一、化工行业煤炭消费回顾              63

二、2005年化工行业发展展望              63

三、化工行业煤炭消费预测              64

第五章  煤炭价格分析              65

第一节 我国煤炭价格市场化分析              66

一、煤炭价格市场化进程              66

二、我国煤炭价格的总体特征              66

、我国煤炭价格市场化前景分析预测              68

第二节 2004年主要煤炭产品价格分析              69

一、动力煤              69

二、焦煤及焦炭市场              70

三、无烟煤              74

第三节 区域市场价格分析              75

一、河北              75

二、吉林              76

三、新疆              76

四、兰州              76

五、华东              77

第四节 2005年煤炭价格走势分析              78

一、近年来我国煤炭价格走势分析              78

二、2005年我国煤炭价格走势分析              79

第六章 我国煤炭产业竞争环境分析              81

第一节  我国煤炭企业市场竞争分析              81

一、煤炭企业的波特竞争模型              81

二、进入者的威胁              82

三、替代品的威胁              82

四、购买者分析              83

五、供应方分析              84

六、行业内现有竞争者分析              85

第二节  我国煤炭行业竞争格局现状及产业集中度分析              85

一、煤炭行业生产集中度变化趋势              85

二、提高我国煤炭产业集中度的益处分析              86

第三节  2004年我国煤炭企业竞争行为分析              87

一、我国煤炭企业的资源竞争行为              87

二、我国煤炭企业投资行为分析              87

第四节  影响我国煤炭企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分析              88

一、我国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分析界定              88

二、提高我国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90

第五节  我国煤炭市场竞争态势              91

一、竞争内容发生变化              91

二、竞争主体发生变化              92

三、产品之间的替代性增强              93

四、竞争格局的不确定性增加              93

五、上下游之间的竞争加剧              93

第七章  煤炭行业重组分析              94

第一节  我国煤炭行业企业结构状况              94

一、煤炭行业市场结构调整的动向              94

二、阻碍煤炭行业重组的因素              95

第二节  国家相关政策分析              98

第三节 我国煤炭行业的企业重组分析              99

一、宁夏煤业集团重组效应分析              99

二、萍乡矿业重组分析              102

第八章  我国主要煤炭企业分析              107

第一节 神华集团              107

一、集团简介              107

二、经营策略分析(煤炭、电力、铁路、港口)              107

三、神华集团近期经营及投资战略动向              109

第二节 山西焦煤集团              110

一、公司经营现状              110

二、经营策略分析              111

三、公司战略发展规划              115

四、公司投资动向              115

第三节 大同煤矿集团              115

一、公司简介              115

二、经营策略分析              116

三、公司发展目标及战略规划              119

第四节 兖矿集团              119

一、公司经营状况              119

二、经营策略分析              120

三、公司发展目标及战略规划              122

第五节 中煤能源集团              122

一、公司经营状况              122

二、经营策略分析              123

三、公司发展目标及战略规划              124

第六节 淮南矿业集团              125

一、公司简介              125

二、经营策略分析              125

三、公司发展目标及战略规划              127

第七节 平顶山煤业集团              128

一、公司经营状况              128

二、经营策略分析              128

三、公司发展目标及战略规划              129

第八节 开滦集团              129

一、公司经营状况              129

二、经营策略分析              130

三、公司发展目标及战略规划              130

第九章  我国煤炭行业发展趋势预测及分析              131

第一节  我国煤炭工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关性分析及发展预测              131

一、我国历年煤炭产量与GDP、工业总产值发展情况统计分析              131

二、我国煤炭产量变化趋势分析              132

第二节  我国未来煤炭生产能力与产量预测              133

一、全国现有和在建煤矿分析              133

二、我国未来煤炭产量预测              134

三、煤炭行业供需预测结论              134

第三节  煤炭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135

一、大气污染与废气烟尘排放分析              135

二、矿区环境破坏与污染分析              136

三、煤炭产业对环境的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              137

第十章  煤炭行业投资分析及建议              138

第一节  进入退出壁垒分析              138

一、煤炭行业的进入壁垒分析              138

二、煤炭行业的退出壁垒分析              138

三、我国煤炭政策壁垒调整的方向              139

第二节  煤炭行业的投资政策              140

一、煤炭价格政策分析              140

二、煤炭税收政策分析              140

三、煤炭投资政策分析              141

第三节 煤炭行业机会和风险分析              142

一、行业投资机会              142

二、行业投资风险              144

第四节 煤炭行业投资建议              145

一、投资方向              145

二、投资方式              147

三、投资管理建议              148

图表目录              149

 

 

 

 

 

 

 

 

 

 

 

 

 

 

 

 

 

 

 

 

 

 

 

 

 

 

 

 

 

 

 

 

 

 

 

 

 

 

 

 

 

 

 

 

 

 

 

 

 

第一部分  行业经济运行状况

第一章  2004年我国煤炭行业发展概述

   内容提要:今明两年高增长、低通胀的宏观经济形势为煤炭行业提供了低成本、高收益的保证。20041-10月我国煤炭行业各项经济效益指标较前一年大幅度走高。煤炭进口持续增加,出口价格提升。煤炭运输形势严峻,煤炭价格上升。前十个月我国煤炭安全状况比去年进一步好转,但是进入十一月以来,煤炭行业大型安全事故频繁发生。

第一节 煤炭行业的宏观环境分析

一、对我国宏观经济状况的判断

  宏观经济的走势对于煤炭行业的景气程度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煤炭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行业,近年来在宏观经济景气程度提升的情况下,需求激增,行业效益大幅度提高。

    下面我们来分析2005年我国宏观经济走势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我国经济从2003年开始进入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提高,经济效益上升。如下图所示,我国经济增长率从2001年开始逐年上升,各年分别是7.5%8.3%9.3%2004年前三季度的9.5%。受年终翘尾巴因素的影响,我国经济的年均增长率将超过9.5%

1-1 2001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率

   2005年经济增长速度究竟如何,取决于投资、消费和政府采购的各项因素。

    我国经济目前正处于投资驱动阶段,历次经济周期的变化都是由投资变动所引起的,投资在经济增长率的贡献中超过50%,所以要预测未来的经济走势,首先要关注投资的变化趋势。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今年三季度我国投资率回落都2003年以前的水平,企业普遍感觉资金紧张,周转不灵,可见第三季度的投资率远远低于企业家预期的投资率;一些经济学家也担心如果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过紧,这将导致我国经济由软着陆变成硬着陆,有关国家领导人也意识到这一点,胡锦涛主席在出席APEC会议时明确表态,中国经济绝不会出现硬着陆。这可能是一个政策动向,意味着中央可能会在近期改变目前偏紧的宏观经济政策。放松对银行贷款和土地审批的管制,促进投资环境的好转。

我们预计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将达到78650亿元,实际增长率为10.8%;名义增长率为15.1%2005年投资增速可望继续减慢,名义增长率降为15%左右。这样较高的投资增长,使得国民收入分配中投资占GDP的比率持续攀升,预计2005年固定资产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将在40%左右。这将保证GDP的增长速度接近8.5%

二、国家对煤炭行业的总体政策特征

   国家对于煤炭行业的产业政策,概括起来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一)大力扶持煤炭产业发展。我国煤炭行业存在着生产规模小、生产技术落后、经济效益差等缺陷,市场竞争力差。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煤炭短缺的局面可能会进一步加剧。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和促进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这包括正在拟定中的大型煤炭基地建设规划,对于煤炭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安全设置建设提供大量的资金。

    今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已经先后安排了24亿元国债促进大型煤炭生产基地的建设。

   (二)调整煤炭行业生产结构。小型煤炭企业生产效率低、资源利用程度低、环境污染严重,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家目前加紧了对中小煤矿进行关、停、并、转的工作,这有利于我国煤炭行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和企业规模的扩大。

    国家还出台了相关产业政策,鼓励煤炭生产企业改进生产技术,提高产品质量;优化煤炭产品结构。

   (三)进一步推动煤炭行业的市场化改革。我国煤炭价格并没有完全放开,在煤电博弈中,受损失的总是煤炭企业。煤电价格远远低于市场价格是造成煤炭行业经济效益低于其他行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国家正在考虑放开煤电价格,目前关于煤电订货会上实现煤电双方自主议价的呼声越来越高。根据我们的观察,即使今年订货会不能实现双方自主定价,这一天到来的时间也不会太远了。

   (四)放松对煤炭行业的管制。今年以来,国家出台了新的《投资法》,该法规定了对一般行业的投资管制原则,象煤炭这样的行业,只要生产技术条件符合国家标准,社会资本可以自由进入,在煤炭行业的投资不需要国家进行审批,只需要经国家有关部门核准即可。社会资本在该行业的自由进入必将促进我国煤炭生产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宏观环境对煤炭行业发展的影响

    宏观环境对于煤炭行业的发展是有利的:

(一)、宏观经济形势的良好将促进煤炭需求进一步增加。2005年,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将不低于2003年的发展速度,在宏观经济形势继续向好的情况下,我国煤炭需求将继续保持旺盛的势头。其中,煤炭需求增长主要是电力行业,预计2005年火力发电量增长8.5%,电煤消费增加0.6亿吨,用煤量将超过10.2亿吨。其次是钢铁工业用煤增加较快,预计2005年,全国钢产量将达到3亿吨,用煤2.1亿吨,同比增加2000万吨以上。在其他主要耗煤行业中,预计2005年,建材行业用煤2.1亿吨以上,比2004年增加2000万吨;化工行业用煤2亿吨,比2004年增加2000万吨。

(二)、 我国煤炭行业的生产状况将得到改善。

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实行,我国煤炭行业的并购重组将进一步加剧。目前,我国的山西、陕西、重庆、宁夏等省对本省的主要煤炭企业进行了重组,调整生产组织结构,改进生产技术,实现减员增效,提高主业,分离辅业,这些企业的重组已经收到了实质性的效果,未来我国煤炭行业的并购重组还将进一步继续。这对于我国煤炭行业的组织结构改善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煤炭行业的安全生产状况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与发达国家比较起来,我国的安全生产状况仍然值得担忧,国家正在考虑设立专项基金支持煤炭安全生产设施的建立,这将大大促进我国煤炭安全生产的发展。

煤炭运输状况也会进一步提高。在国家制定十五计划的过程中,运输瓶颈局面不会再出现,于是规划对运输行业的投资大幅度减少,在经济景气上升时,运输行业对煤炭行业及整个宏观经济的影响明显的表现出来了,估计未来会加快运输行业投资的步伐,这将缓解我国煤炭运输的局面。

第二节 2004年我国煤炭行业运行形势回顾

一、2004年我国煤炭行业总体运行形势特点

  2004年我国煤炭行业经济运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量增长不足,后劲乏力。200419月,全国原煤产量完成13.9亿吨,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17.95%,但仍未能满足强劲的市场需求.尽管价格上涨,煤炭产量已不可能像前两年以20%的超高速增长。全国乡镇煤矿产量增速已由上年的46.5%滑落到2004年前4个月的20.5%;占全国产量的份额也由35.3%下降到26.7%。因上个世纪末煤炭市场供大于求,国家及企业都减少了新井投资,2004年投产的新井很少,新增生产能力十分有限。此外,近10年来,煤田的地质钻探工作几乎停顿,缺乏建矿必不可少的精查储量报告。

  2、超能力开采现象突出,潜伏安全隐患。近年来,许多国有煤矿利用市场好转之机,都在超能力开采,据估计,超能力开采量共计约1.3亿吨。同时,一些地方也加快了对小煤窑的复产验收和缩短矿井检修时间,这些都为安全生产埋下了很大的隐患。

  3、煤炭库存跌至警戒线以下,电网缺口大。根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调度中心提供的资料,2004年前4个月,全国煤炭社会库存逐月下降。其中,下降最大的是电力直供电网煤炭库存,降幅达40%;华东电网和南方电网缺口也较大。

  4、焦炭行业盲目扩张,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加大。受国内钢铁等行业发展的拉动以及国内外市场价格持续攀高的刺激,近年来国内焦炭生产规模迅速扩大,投资日趋升温。焦炭行业是高污染行业,每生产1吨焦炭要产生煤气400立方米左右。一些地方和企业不顾国家产业政策规定,不惜损害环境和浪费资源,纷纷扩建、新建焦炭生产能力。据了解,目前在建项目生产能力,已远远超过了预期需求。这种盲目扩张,必将导致产能过剩、竞争无序、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甚至造成重大的金融风险。

  5、电煤价格双轨制,加剧了煤炭与电力部门的利益冲突。合同内电煤价格与商品煤价格悬殊,企业不愿向电力部门提供煤炭,电力企业又不愿高价采购,这是造成当前部分电厂煤炭库存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据电力企业介绍,目前市场上高价电煤每吨已达450500(国际市场现货价已达58~60美元),而合同内电煤价格每吨不超过200元,价差达一倍以上。

二、2004年我国煤炭行业运行状况统计数据分析

生产  全国19月份生产原煤139418.23万吨,同比增长19.75%。一季度、14月份、15月份、16月份分别同比增长19.05%17.8%17.62%15%。值得注意的是,进入三季度以来,生产增幅出现了趋缓的迹象。这主要是由于一些省区的产能已经接近饱和,同时有些地区加大了资源保护力度,关闭了一些规模小和不合法的小煤矿。比如山东和贵州就分别关停了很多家小煤矿,并且提高了煤炭行业的准入条件。

1-2  2004年前三季度我国煤炭产量同比增长幅度

从不同经济类型煤矿产量来看,国有重点煤矿前9个月生产原煤114339.4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5600.7万吨,增长15.8%。国有地方煤矿原煤产量为22054.58万吨,同比增加1505万吨,增长7.33%;乡镇煤矿生产原煤49012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3514万吨,增长38.07%,增长幅度比较大。可以看出,煤炭产量的大幅度提高主要是由于乡镇煤矿产量增加所致。

1-3  2004年前三季度不同类型煤炭生产企业占全部产煤量的比重

从地区分布来看,产量增加幅度比较大的省份多集中在中南地区、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这些地区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由所占比重比较大的乡镇煤矿产量大幅增加所致。而华东和华北地区的有些省份产量比去年同期出现了下降,其中降幅比较大的有山东和江苏,同比分别下降了3.08%3.89%。这些省份产量出现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国有煤矿产量所占比重很大,而且国有煤矿多数已经处于超设计生产能力生产,因而产量提高有限。同时比如山东加大了对煤炭行业的整顿力度,提高了煤炭行业的进入门槛,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产量出现下降。

效益  虽然在第二季度受到了国家的宏观调控,但19月份,煤炭行业的下游产业发展势头总体来说非常强劲。全国火力发电量、粗钢产量、水泥产量、平板玻璃产量以及焦碳产量分别增长15.5%20.97%17%21.4%23.3%。在这些行业强劲需求的拉动下,全国煤炭销售数量大幅增加,19月份,全国商品煤销量完成97000万吨,同比增加11576万吨,增长13.6%,整个行业效益继续好转。其中,国有重点煤矿销量完成5100万吨,增加7552万吨,增长17.4%;地方及乡镇煤矿销量完成46000万吨,增加4024万吨,增长9.6%

价格 去年以来,由于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高耗能行业的高速增长,使煤炭市场供需一直保持非常紧张的局面。而长期以来就存在的运力不足的状况,使得煤炭市场紧张局面更是雪上加霜,短期内紧张局面难以有效得以缓解。这就使得始于2003年第2005年的这一轮煤炭价格上涨行情一直持续到今年第三季度才在国家行政干预下略微企稳。资料显示,今年前7个月,原煤出厂价格同比分别上涨8%、9.3%、10.9%、13.9%、15.1%、18.2%、19.8%。进入8月份,由于国家宏观调控效果有所显现,并且电力迎峰度夏工作业已结束,主要耗煤行业发展势头有所减弱,煤炭社会库存出现了好转的局面,使得价格出现了高位企稳。与此相对应的是,国际煤炭市场价格在一路上扬到了6月份的历史最高位之后,也从高位开始小幅回落。

由于我国火力发电占全部发电量的比重为80%,因此,旺盛的电力需求带动了对煤炭需求的持续性增长持续上升,发电用煤价格的不断上涨是推动这轮煤炭价格上升行情的主要因素。由于历史性原因,我国煤炭行业市场化进程开始的比较早,而电力体制改革以及市场化进程则显得有些滞后。因此,政府近期虽然明确表示要放开煤炭价格,而且出台了相关的政策,但是由于电力对国民经济运行的影响举足轻重,使得政府在协调煤炭和电力两个部门之间的矛盾是仍然偏向于保证电力的稳定供应。自然而然地,我国重点合同电煤价格仍然由国家出面进行协调定价,这种协调在今年6月份以来表现得尤其明显。这样做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我国电煤价格与市场价格差距不断扩大。20041-7月,原中央财政煤炭企业商品煤平均售价为194.03/吨,同比上涨22.70/吨,上升13.3%。而同期电煤平均售价为152.58/吨。

1-1  我国历年电煤价格和商品煤价格之比   /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1-7

商品煤售价

142.74

140.19

150.99

167.88

178.61

194.03

电煤平均售价

121.48

120.93

123.94

137.25

145.25

152.58

电煤与商品煤价差

21.26

19.26

27.05

30.56

33.36

42.45

 

1-4 我国历年电煤价格与商品煤价格之比  单位 /

 

 

 

 

 

 

 

 

 

 

 

运输 以来,由于市场需求旺盛导致铁路运力导致煤炭供应紧张,进而抬高电煤价格的重要因素。进入第三季度尤其是78月份,由于运力跟不上已经造成了全国电厂存煤严重不足的局面。铁路请车率已经由以前的52%下降到了35%,主要运煤铁路线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其中,大秦线达到120%,石太线达到114%,丰沙大线达到115%,京原线达到105%。为了保证迎峰度夏对电煤的需求,从71987,铁路部门组织了为数20天的抢运电煤会战,共抢运电煤3473万吨,有效缓解了电力用煤紧张的局面。17月份,铁路运输煤炭56946万吨,同比增长12.8%;公路方面,为了保证煤炭运输,一些地区已经放开了限制超载的规定,并且交通系统在8月上旬开辟了山西、河北至天津、京唐港两条电煤公路运输快速通道,使运输效率提高了28%;港口方面,主要港口中转量也出现了爆发式增长,前7个月主要港口共转运煤炭19511万吨,同比增加3042万吨,增长18.5%,其中,内贸煤炭中转运输完成14229万吨,同比增加3288万吨,增长30.1%。截至8月底,秦皇岛港已完成煤炭吞吐量8782万吨,同比多完成1680万吨,锦州港口完成煤炭吞吐量690余万吨,均创出历史最高吞吐量水平。

库存  今年以来,全国煤炭社会库出现了逐月下降的趋势,并突破了今年年来最低水平9800万吨,其中电力用煤形势尤其严峻。此后几个月库存状况出现好转,但是电力用煤依然紧张。截止7月底,全国煤炭社会库存恢复到了 11000万吨,比6月末增加226万吨,上升2.1%。全国煤矿库存3300万吨,比6月末增加150万吨,上升4.8%。其中:国有重点煤矿库存2000万吨,比6月末增加137万吨,上升7.4%,比年初增加502万吨,上升33.5%;国有地方煤矿库存500万吨,比6月末减少9万吨,下降1.8%,比年初减少148万吨,下降22.8%;乡镇煤矿库存800万吨,比6月末增加22万吨,上升2.8%,比年初增加100万吨,上升14.3%

几大用煤行业中,电力直供电网电厂煤炭库存 1063 万吨,比 6 月末增加 119 万吨,比年初减 国共出口煤炭 5148.81 万吨,比去年同期减少出口 36 12万吨,下降1.1%;冶金重点钢厂精煤库存146万吨,比6月末减少21万吨,下降12.6%,比年初增加15万吨,上升11.2%。主要煤炭中转港口煤炭库存786万吨,比6月末增加63万吨,上升8%,比年初增加235万吨,上升42.7%

1-2  20041-09月份国有重点煤矿煤炭装、销、存情况表

单位:万吨

单位

日均装车

销量

库存

年累计

同比

年累计

同比

实际

同比

国有重点

29706

2853

10.6

65528.5

8771

15.5

1861.6

53.9

3

45户重点企业

14111

1055

8.1

30498.5

3649.1

13.6

1078.5

53.6

5.2

华北地区

16227

2689

19.9

31564.1

6545.2

26.2

944.4

204.2

27.6

东北地区

3515

185

5.6

7878.4

674.2

9.4

287.1

15.7

5.8

华东地区

4508

-100

-2.2

12966.2

214.7

1.7

224.1

-52.3

-18.9

中南地区

2143

-80

-3.6

5654.7

657.5

14.2

69.4

-59.7

-46.2

西南地区

1272

8

0.7

2484.4

199.4

8.7

92.8

-57.2

-38.1

西北地区

2042

151

8

4980.7

480.1

10.7

243.8

3.2

1.3

数据整理:中经支点产业发展咨询有限公司                数据来源: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进出口  出口方面:20041月到7月,我国共出口煤炭5148.81万吨,比去年同期减少出口量369.15万吨,下降6.69%。其中7月份出口煤炭845万吨,比去年同期减少99万吨,下降10.5%,比6月份减少了35万吨。主要出口国家为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出口格局没有太大的变化。出口下降的原因在于国内需求旺盛,为了保证国内能源安全,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关于限制出口的政策措施。2004年煤炭出口配额只有8000万吨,比2003年全年出口量9382万吨减少了1382万吨,下降15%

焦炭方面:从524日起,国家取消了出口焦炭和炼焦煤的增值税退税政策,这就直接使得我国的焦碳出口数量在7月份下降到了127万吨,比6月份下降了23万吨下降了15.3%。之后,由于欧盟等国强烈反对我国减少焦炭出口数量,使得我国三季度又增加了焦炭出口的配额。

    进口方面:由于国内煤炭价格持续上涨,给用煤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成本压力,而且运 力非常紧张。为此,不少用煤企业加大了对煤炭的进口力度,主要集中于一些沿海地区的企业。 1-7月份,全国共进口煤炭952万吨,已经接近去年全年煤炭进口数量988万吨,其中,7月份进口187万吨,同比增长167%。随着国内煤炭市场紧张局面的持续存在以及价格的不断上涨,进口数量还会继续增加。

     

三、2004年我国煤炭资源紧张的主要原因分析

据最新统计数据,今年111月,全国原煤产量已达到14.23亿吨,同比增加2.47亿吨,增长21.1%,比去年全年13.93亿吨的产量高出3000万吨。专家预计,今年全年煤炭产量将达到15.5亿16亿吨。

  今年煤炭产量增长迅猛,远远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可是为什么煤炭供应仍然告急?

  非电用煤增幅大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乌荣康指出,当前我国煤炭产运销基本平衡。

  有一种观点认为,我国最大的产煤基地山西省对小煤矿进行整顿,是造成煤炭紧张的原因之一。今年山西省煤炭产量预计将突破4亿吨,同比增加5000万吨;出省煤达到3亿吨,同比增加2000万吨。山西煤炭不仅没减产,反而增产较大,原因是省内四大国有大型煤炭企业的各大煤矿都在满负荷生产。

  各主要产煤省的情况也基本类似。今年前11月,国有重点煤矿产煤7.35亿吨,同比增加9700多万吨;国有地方煤矿产煤2.5亿吨,同比增产2000万吨;即使是前两年关闭整顿的乡镇煤矿,产量也达到4.37亿吨,同比增产1.3亿吨。

  煤炭全线增产,但是今年用煤量增幅也大。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快速增长,钢铁、建材、化工等行业用煤大幅度增加。据国家统计局前10个月的统计,成品钢材的产量同比增长了28.9%,水泥产量增长了18.7%。冶金是耗煤大户,有吨钢吨煤之说,即炼一吨钢需一吨煤。今年我国钢铁生产增幅很快,超过2亿吨,也就是说,仅钢铁就消耗掉了2亿多吨煤。

  电煤矛盾突出

  感到用煤紧张的主要是电力企业。去年和今年的煤炭订货会,由于国家协调国有煤炭企业的电煤价格上涨,电力企业等待观望,基本没订货,希望买到小煤矿的便宜煤,不想小煤矿的煤价大涨,甚至远远超过国家规定的电煤价格。特别是到了年底,有限的电煤供货合同早已执行完,煤企有了自主卖煤的空间,而钢铁、建材、化工等行业用煤需求猛增,价格又远远高于电煤。煤企自然愿将煤售给这些企业。

  煤电顶牛的主要原因是电煤价格的上涨。据煤炭工业协会统计,今年19月煤价每吨总体上涨了4.8元,达到171.84元。其中电煤价格涨了1.9元,为138.19元一吨,但仍低于平均煤价33元多。年初国家有关部门协调电煤每吨上涨价为25元,实际上今年电煤实际涨价还低于此价。但即使如此,电厂仍然不能接受。

  煤价已放开,而电价国家还控制着,体制矛盾是煤电顶牛的根本原因。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副理事长武承厚举例说,冶金、建材、化工等行业这两年用煤增加,煤价大幅上涨,就没出现任何问题。这是因为这些行业已经市场化。因此,他认为,要解决煤电顶牛问题,应该以改革的办法、以市场经济的思路来解决,比如逐步放开电价。

  如果这个问题根本解决好,明年初的煤炭订货会,煤电还会顶牛,最终电煤供应还会紧张。

  煤矿已超能力生产,应加快建设新井

  我国煤炭行业目前的景气只是表象,潜藏着很大的隐忧。虽然当前煤炭的产运销基本平衡,但煤矿后劲严重不足。目前煤炭产量的增长是在一些煤炭企业拼设备、拼资金、拼人力的情况下实现的。煤炭生产已到了极点。为了多出煤,许多大矿超强度生产,每天6小时的基本检修时间往往做不到,安全生产埋下很大隐患,煤矿后续接替能力也远远跟不上。全国约有13的大煤矿接续能力不足。

  山东兖矿集团的几家大矿,设计能力为年产300万吨,前两年已扩大到600万吨、800万吨,今年将达到1000万吨,产量提高了,但煤矿服务年限大大缩短,接替能力尚无计划。大同矿业集团的情况也基本相同,由于高强度开采,所剩服务年限不到15年,而正在勘探的下层煤的煤质差了许多,且开采下层煤由于难度大,成本将成倍增加。

   根据目前煤矿规模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预测,到2010年,我国煤炭产量将有2.5亿吨的缺口,到2020年,缺口将达到7亿吨。新建煤矿投资大、回报期长,至少需要35年才能建成一个现代化的煤矿。因此,国家应从现在开始,就有计划地新建一批现代化新型煤矿,以保证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他算了一笔账:新增5亿吨煤炭规模,需要投资3000多亿元,这笔投资将在17年内完成,每年不到200亿元,而这3000多亿元,仅相当于电力工业两年的投资额。

四、我国2004年煤炭行业运行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2004年中国煤炭行业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这么几个方面:

    (一)煤炭资源管理问题日益突出
    这里面既有精查储量不足的问题,也有回收率过低的问题;既有管理问题,也有政策导向问题;既有煤炭企业的问题,也有政府监管不到位的问题。
     1.煤炭资源审批管理不规范。一些地方部门和企业,利用目前矿业权制度的漏洞,在煤炭经济恢复性增长过程中,违反程序、技术政策、规范,随意划分与占有煤炭资源现象突出。有的甚至在国家批准的大型煤田(矿区)总体规划范围内,划分井田范围的资源,影响了煤炭资源开发建设的总体部署和大型煤炭企业的资源接续,影响了矿区的稳定和持续健康发展。
      2.资源勘探滞后。已探明的1145亿吨可采储量中,现有的剩余可采储量仅660亿吨,大型基地建设精查储量不足问题突出,据预测,2004年至2010年缺少精查储量500多亿吨。
      3.资源回收率低。当前煤炭开采过程中吃肥丢瘦采厚弃薄现象比较普遍,对资源回收率的政策和监管都不到位。我国薄煤层的比重大体占煤炭资源储量的20%以上,但是对薄煤层的开采缺乏必要的监管措施,致使相当一部分1.3以下煤层未采。同时违反煤炭技术政策规定的开采方法也造成资源浪费。
      4.资源税收不合理。目前的资源税费政策,基本不反映资源的利用状况,与资源回收率不挂钩,按采出量计收税费,使企业忽视资源的保护和有效利用。
   (二)煤矿生产力水平低,结构矛盾突出
      目前全国煤矿仍有2.8万处,其中小煤矿2.4万处,行业前4位煤炭企业产销量仅占国内煤炭市场的15%,行业集中度低,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众多小煤矿技术装备差、用人多、效率低,生产技术结构矛盾十分突出。煤炭产品单一,附加值低。目前煤炭洗选加工比例只有30%左右,煤矿提供给市场的基本是初级产品,经济效益差、职工收入低,企业缺少自我发展能力。
   (三)煤矿安全问题仍十分突出
     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通过加大安全监察力度,加强以瓦斯防治为重点的煤矿安全专项整治,促使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总体趋向好转。今年截至822,煤矿事故起数减少186起,死亡人数减少502人,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2.826,同比减少1.171。但是,煤炭行业仍是事故高发行业。不论是事故起数还是死亡人数都占全国工业企业的一半以上。而且职业危害相当突出,特别是尘肺病比较严重,累计达到50多万人。
   (四)主要产煤地区结构不合理,煤炭超强度开采,引发的环境和社会问题越来越突出
    晋、陕、内蒙古地区以占全国16%的国土面积和不足4%的水资源,生产全国40%以上的煤炭。由此造成的地表塌陷、地下水位下降、土地污染以及煤矸石燃烧等,对环境造成了较大影响。建国以来对我国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煤炭城市目前的经济状况,应当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
   (五)煤炭行业监管弱化、缺位
    两年政府机构改革中,许多省撤销了煤炭管理部门,政府对煤炭工业的行业监管弱化,资源管理、技术政策、劳动管理、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监管都不到位。

第三节 我国煤炭行业进出口形势分析

一、2004年我国煤炭出口形势回顾

煤炭出口数量同比下降。我国煤炭行业出口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幅度越来越大,根据统计情况分析, 今年上半年全国煤炭出口总计4400万吨,同比减少174万吨,同比下降3.8% 8910三个月我国煤炭出口量分别为711.5万吨、762万吨和396.67万吨,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18.42%25%8.58%。煤炭出口的下降和国内煤炭供应不足、价格上涨相联系的。

出口煤炭品种有所调整。炼焦煤出口大幅减少,由1300万吨左右减少到400万吨,动力煤和无烟煤出口基本稳定。
    出口价格急剧攀升2004年度出口价格与2003年度相比加权平均上涨60%以上。
    中国处于工业化初中期阶段。根据世界经济发展规律,这一阶段以资源消耗急剧增加为主要特征。从2003年以来,我国煤炭市场由供过于求转向供求关系总体平衡,但局部地区(华东、中南等煤炭调入地区)和部分煤种(贫瘦煤、主焦煤)供应偏紧。造成国内供需矛盾加剧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经济增长导致煤炭需求旺盛。20041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8%;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8%,其中,火电、粗钢、钢材、水泥、平板玻璃、化工等行业同比分别增长17.3%、26.4%、29.5%、23.8%、20%和15%。而这些行业的高速增长基本上以煤炭产品的高消费为支撑。
    二是煤炭供应后劲不足。我国六五七五八五新开工煤矿建设规模都在1.2亿吨左右。但九五期间减少到3370万吨,导致十五前三年煤矿投产规模过小,产量增长有限。
    三是铁路运输制约,煤炭运力严重不足。目前国内各主要铁路线已经超负荷运行,大秦线能力利用率已经达到120%,石太线已经达到114%,京原线达到105%,去年12月开始的华北五省区治理公路超载超限运输车辆,对煤炭运输也构成了一定影响。    

按照国内四家煤炭出口商手中已经持有的2004年煤炭出口配额,再综合考虑其它各方面情况,我们估计,今年全年我国煤炭出口总量将在8500万吨上下,同比下降9%左右。因此,虽然未来两个月煤炭出口仍将受到国内煤炭市场供求吃紧和出口配额的限制,但是同比下降幅度有望保持在平均水平。

二、我国四大煤炭出口企业2004年出口变化趋势统计分析

      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已分别下达了第一批出口配额3000万吨、第二批出口配额2870万吨和第三批出口配额2130万吨,2004年各出口企业合计获得配额8000万吨。与2003年出口9400万吨相比,实际出口量减少了15%

今年上半年我国共出口煤炭4400.6万吨,占全年煤炭出口总配额的5.01%,占已经发放配额总量的74.97%

其中炼焦煤出口下降迅速,根绝我们的预测,中国的炼焦煤出口量将从去年的1300万吨大幅下降至今年的500万吨。目前,国内煤炭平均价格比2003年上涨了2025元/吨,涨幅达11.5%14.4%

三、我国历年煤炭进出口统计及变化趋势

中国周边集中了煤炭消费和进口大国及地区,日本年进口量1.5亿吨左右,韩国6000万吨左右。香港特区600万吨,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煤炭长期以来是我国重要的矿产出口品种,我国从1949年建国后开始煤炭出口,从当初的150万吨发展到现在的8000万吨以上规模。尤其是近几年来受到内外部环境影响,煤炭出口波动较大。
     目前,煤炭在中国是国营贸易商品,实行许可证管理,拥有煤炭出口经营权的有中煤集团、神华集团、山西进出口公司、五矿集团四家公司,其中中煤集团占有约50%左右的出口份额。 

1-3 2000年以来我国煤炭进出口状况  单位  万吨

项目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1-10

进口量

217.9

266.0

1125.8

1102

——

出口

5506.5

9012.9

8389.6

9391

7217.1

        1-5 我国煤炭进出口对比分析

我国焦炭进口数量激增。自2003年以来,国际焦煤市场出现了供应紧张的情况,由于中国自身钢铁工业的高速增长,对焦煤的需求量大增,导致中国出口焦煤出口量锐减。由于中国焦煤资源的有限,还不得不从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进口更多的焦煤满足需求。中国在近几年内将从焦煤的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这是中国煤炭进口一个值得关注的动向。
   总体而言,近年来我国煤炭进口数量呈增长态势,而出口数量在近年来变化不大,煤炭净出口数量呈现下降的趋势。由于国内需求的增加,我们预计中国煤炭的净出口数量会进一步减少。

 

四、我国煤炭出口政策的调整

由于国内煤、电、油、运紧张局面的出现,国家开始对出口采取限制性措施
    一是取消出口退税政策。200411中国开始执行新的出口退税政策,动力煤和无烟煤的出口退税率从13%下调到11%,炼焦煤和焦炭的出口退税率分别从13%15%一律下调到5%。随后从2004524日起,焦炭及半焦炭、炼焦煤停止出口退税。
   二是恢复收取铁路建设基金和港口建设费。铁路建设基金收取标准为每吨公里3.3分钱。港口建设费征收标准为每吨7元。除此之外,港口装运费由现行每吨13元,恢复到1999331水平,即每吨18.7元。
    三是许可证全年控制在8000万吨规模。国家发改委连续四年来对出口配额都控制在8000万吨。    

五、2005年我国煤炭进出口前景预测

       1、国内煤炭供需依然紧张,出口总量可能进一步小幅下滑
   中国煤炭出口首先要服从国内经济发展和资源状况,并受国内煤炭市场供求状况所制约。
    我们认为今明两年国内煤炭供需形势不会发生根本变化。据国家有关部门测算,全国煤炭消费量2005年将增长1亿元左右。而预计2005年,新投产矿井可分别增产0.5亿吨,总体来说,2005年煤炭供应机长的局面会进一步加剧。
    铁路运输制约仍难以解决。今明两年中国将继续加大铁路建设投资力度,目前大秦线正在改造,预计2005年可增加运量0.5亿吨以上。但沿线新投产矿井的能力实际已经超出扩能总量,运力制约的问题仍然难以解决。
    从以上的因素综合考虑, 2005年我国国内煤炭供需仍将维持偏紧形势。因此中国煤炭出口有可能继续小幅下滑。
    2、出口品种有所调整
     从长期来看,我们认为中国将积极参与国际煤炭贸易,维持一定数量的出口规模应成为一项长期战略,但出口品种将根据国内市场和资源形势有所调整。受供求关系影响,2004年中国炼焦煤出口出现大幅下滑,1--4月,中国出口炼焦煤160万吨,与去年同期出口460万吨的数量相比,减少了65.3%,中国国内钢铁及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对炼焦煤的大量需求;目前国内焦煤价格已经达到580元/吨,比2002年初的300元/吨大幅上扬93%。国家半年内两次调整炼焦煤出口退税政策的主要目的就在于缓解国内炼焦煤供应紧张的局面,抑制炼焦煤价格的过度上涨。
    3、煤炭进口对局部地区和品种发挥重要的调剂作用
    明年国内煤炭供需仍然趋紧,铁路运输矛盾难以有效解决,部分地区的供需矛盾可能进一步突出,因此通过进口来平抑地区供需紧张是一种必然趋势。中国正在从焦煤出口国向焦煤净进口国转变,1--5月份,我国累计进口煤炭604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8.5%,其中的增幅主要来自焦煤的进口。
    从当前国际煤炭市场走势来看,炼焦煤供应将成为困扰全球钢铁业的难题,中国也不例外。目前国内焦煤已经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从国外大量进口焦煤是迫不得已,这其中既有国内优质焦煤资源缺乏的原因,也有成本控制因素的考虑。总而言之,中国煤炭进口将对局部地区,个别煤种起调剂作用。

第四节 2004我国煤炭储运状况分析

一、煤炭储运现状概况

煤炭运输落后于煤炭生产是我国煤炭行业的基本特征,近年来我国煤炭运输行业发展迅速,但是仍然不能满足煤炭行业的需要。

我国煤炭储量分布极不均衡,90%的储量位于西北地区,其中仅新疆、内蒙和山西三省储量就占75%。经济发达的华东地区地质储量仅为2%,消费量却占全国近13,产量仅占全国总产量的11%,是煤炭大量调入的地区。煤炭作为大宗能源产品,运输是煤炭企业经营中的关键因素,运输成本在煤炭价格中占了较大比重,因此运费的高低直接影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受我国基础设施落后的影响,运力一直是制约山西、内蒙、陕西等主要产煤地区煤炭销售的瓶颈。山西煤能生产难运输的状况已经持续了20年,铁路运力不足已经成了制约煤炭生产的瓶颈。由于山西的地理位置特点,铁路成为了必须的选择。即使在部分路段选择水运,也只有天津港和秦皇岛港可供选择。

交通便利的企业所面临的运输局面就好一点。例如,兖州煤业由于地处山东、临近港口,生产与运输的矛盾就不十分尖锐。该公司在自营对内铁路运输的同时,将水运和铁路运输结合起来,有效地解决了运力不足的问题。由于煤炭属于低附加值的产品,毛利率不高,煤炭企业不可能选择成本过高的运输方式。     

1-6 20041-9月我国运输行业状况

 

 

二、铁路煤炭运输分析

    1-7月份,全国铁路煤炭日均装车达到43098万车,比去年同期增加4278车,同比增长11.02%,全国铁路煤炭运量完成56945.9万吨,较上年同期增加6437.7万吨,同比增长12.75%。其中全国铁路煤炭累计运量的增长速度比上半年结束时提高了0.4个百分点,扭转了从4月份开始连续3个月增势逐渐趋弱的局面。但是运力仍然满足不了煤炭运输的需要,一些发电企业,如大唐国际、深圳能源集团和神华集团等正在与产煤大省内蒙古有关方面洽谈构建煤运铁路专线,以解决运力不足问题。    

由于铁路突击抢运煤炭,整体运力资源分配比例严重失衡,沿海各港积压了大量的铁矿石,甚至导致运输进口矿石的船舶卸载困难;此外,还有煤炭抢运期间耽误的其它货物运输,都对近期铁路运输造成压力。因此,尽管夏季用煤高峰已经结束,电煤库存状况有所好转,但是铁路煤炭的运输能力仍然不会宽松。

    要进行冬储的不仅仅是煤炭。冬季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季节,气候的变化、两节及春运高峰的到来,使得许多需要靠运输才满足消费的货物需要冬储,冶金炉料、粮食等都要进行冬储,煤炭因为要进入冬季用煤高峰更是需要储备。现在,这些货物的冬储工作已经开始,将增加近期铁路运输的压力。

   10月,由于铁路运输对北方地区冬季用煤实施倾斜政策和局部地区煤炭抢运措施,10月全国铁路煤炭运量和日均装车出现回升,其中铁路煤炭运量完成8631.7万吨,比9月增加402.2万吨,同比增加1421.1万吨,同比增长19.71%;当月日均装车43936车,同比增加5942车,增长15.64%。事实表明,铁路部门对煤炭运输采取的强化措施,有效地改善了北方地区冬季发电和供暖用煤的库存及采购状况。    

三、水路煤炭运输分析

   今年我国水路煤炭运输表现出下面几个方面的特点:

1、煤炭进口继续保持稳定,外贸出口逐渐回落。随着国际煤炭价格快速增长,煤炭进口成本不断上升,进口量基本保持平稳。1-6月份进口煤炭724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28.51%。随着外贸煤炭退税政策的调整和减免港口建设费政策的取消,煤炭出口开始下降,1-6月份煤炭出口量为4578万吨,较去年同期下降6.7%6月份北方五大煤炭发运港秦皇岛、天津、青岛、日照、连云港外贸煤炭发运量总计678万吨,较去年同期减少16.4%电煤运输计划兑现率提高,煤炭供应得到保障。为了保证电力企业用煤需要,各港口企业认真执行交通部转发的国家发改委紧急通知,严格控制货主变更重点电煤合同,优先保证电煤运输。6月份秦皇岛港、天津港电煤运输计划完全实现,有力地支持了电力企业的煤炭供应。水路运力依然紧张,运价指数上扬。我国电煤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由于运力紧张,沿海市场煤炭运价上涨。512沿海散货综合运价指数达到高峰1717.61点,较年初上涨22.22%。秦皇岛上海和天津/京唐一上海两大主要航线的煤炭运价指数分别达到2589.99点和2700.23点。随着国家宏观调控作用逐渐显现,沿海煤炭运力紧张状况开始缓解,煤炭运价从5月下旬开始回落。

217月全国主要煤炭港口发运完成19511万吨,同比增长18.5%;其中,内贸完成14229万吨,同比增长30%;外贸出口完成5282万吨,同比减少4.5%  来自港口方面的资料显示,内贸煤炭转运继9月之后继续减量,外贸出口煤炭转运量下滑势头减缓。煤炭转运量增长较快的锦州港和营口港,无论是煤炭转运的绝对量还是相对速度在10月均有所下降。        

四、公路煤炭运输分析

受行业需求的增长的影响,公路运输行业投资活跃,今年1-9月我国公路行业共完成运输5528.6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3.3%,增长速度低于煤炭产量增长幅度19.75%,超过六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我国公路运输成本上升,导致公路煤炭运输能力增长低于煤炭生产能力的增长。公路运输成本的上升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石油价格的上升,受国际石油价格上升的影响,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三次上调了成品油零售价格,价格上涨幅度接近20%,这直接加深了交通运输业的成本,交通运输行业将成本转移到煤炭行业,这就提高了异地煤炭销售企业的成本,降低了他们的竞争力;公路运输成本上升的另外一个原因是,《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贯彻实行。国家队与交通安全的重视日益提高,加大了治理运输超载超限,这制约了我国煤炭运输的增长。

五、煤炭进出口运输分析

    2004年世界经济复苏,国际间散货贸易保持高速增长,国际航运市场对海上运力的需求有增无减。与此同时,2004年国内年增长速度接近9%,国内矿石需求、煤炭、水泥等运输还将保持快速增长,国际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海上运力紧张、海洋运输价格仅余部上涨。海上煤炭运力紧张制约煤炭流通,困扰煤炭供求,而且造成了煤炭价格上升,侵蚀煤炭经营利润。

六、煤炭运输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煤炭运输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西面几个方面:

一、煤炭运输投资低于煤炭生产速度。2004年前9个月我国煤炭行业生产增长幅度超过19.75%,而运输能力的增长幅度不到10%,煤炭运输能力增长速度落后于煤炭生产能力的增长速度,导致我国煤炭行业生产和运输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扩大。

二、公路运输行业运输能力下降。在治理超载的情况下,我国公路运输行业的运输能力在不断下降,在对煤炭运输需求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对其他途径运输煤炭的压力越来越大。

三、运输行业成本急剧增加。今年以来,受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上涨的影响,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格上涨幅度接近20%,运输行业成本的上升直接导致了煤炭价格的上涨。

七、煤炭运输行业发展预测

    煤炭的地区平衡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北部,而煤炭消费重心在东南部,从而形成了北煤南运、西煤东调的格局。晋陕蒙的煤炭主要调往华东、中南、京津冀和东北地区以及用于出口,贵州煤炭主要调往湖南、广西等地。

  三西煤炭外运20042020,三西(山西、陕西和内蒙古西部)地区仍是我国煤炭主要调出区,为保证今后三西地区煤炭调出量的增加,需要相应增加煤炭铁路运输能力。按照铁路部门规划安排的煤炭运输量,基本可以满足三西煤炭调出量。

 建议适当增大铁路和水运运力从以上煤炭外运量和铁路煤炭外运能力来看,各时期两者基本一致,外运能力没有多少富余量。因此建议,应适当增加铁路和水运能力,留有一定备用系数,主要基于以下两方面考虑:一是经济发展的波动性,2002年以来的煤运紧张局面。二是煤炭需求量预测是充分考虑技术进步、节能、清洁优质能源的供应量等因素。一旦这些预期目标不能实现,煤炭需求将增大、外运量增加,现规划的运力将不能满足要求。

  

第五节 安全生产问题

一、今年安全生产形势回顾

    2004年上半年全国煤矿发生事故1736起,死亡2644人,同比分别下降9.4%和12.4%,其中特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下降25%和39%。 
    煤炭行业自1998关井压产以来,经过连续多年的专项整治,安全生产形势已经得到好转。虽然个别地方出现了事故瞒报现象,但这并不足以影响对全局的判断。在目前煤电油运全面紧张、市场需求旺盛的情况下,要防止已关闭取缔的小煤矿死灰复燃。 
    近年来,我国煤矿安全状况连续出现好转。2000年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为6.096,也就是说,每生产百万吨煤炭,平均就有6名矿工遇难。2001年为5.072002年为4.642003年为4.17,今年上半年下降到2.96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煤矿安全状况仍然相当落后,事故死亡人数远远超过世界其他产煤国家煤矿事故死亡总数。其中,美国的煤炭百万吨死亡率仅为0.03,一年死亡仅30多人。目前,非公有制小煤矿占全国煤矿总数的90%以上,技术设施落后,井下采掘一线80%以上为农民工,违章违规操作屡禁不止,存在大量事故隐患。

          1-4 200419月我国各省市区煤炭行业安全事故数量

 

 

 

煤矿企业死亡人数

  1-9月控制指标

  1-9 实际

对比±

  

4633

4153

-480

  

44

26

-18

  

158

85

-73

   西

371

339

-32

内蒙古

119

78

-41

 

185

154

-31

  

135

125

-10

黑龙江

155

151

-4

  

 0

0 

0 

  

17

11

-6

  

8

6

-2

  

98

68

-30

  

79

81

2

   西

150

127

-23

  

71

45

-26

  

185

178

-7

  

113

113

1

  

417

403

-14

广  

63

82

19

广   西

24

15

-9

  

435

418

-17

  

698

670

-28

  

257

230

-27

西  

 0

0 

0 

  

321

306

-15

   西

110

114

4

 

69

82

13

  

15

17

2

  

26

18

-8

  

115

99

-16

  

15

12

-3

   

进入冬季以来,我国煤炭行业的安全形势有恶化的趋势,大型矿难事故频繁发生,其中最为典型的是陕西陈家山煤矿11·28特大瓦斯爆炸事故。11·28事故是我国自19601128平顶山龙山庙煤矿死亡187人的瓦斯煤尘爆炸事故之后,44年来我国煤炭行业最大的一起安全事故,损失惨重,教训沉痛。我国煤炭行业安全形势还很严峻,我们没有放松安全管理的理由。

二、我国煤炭安全生产与世界煤炭安全生产形势的对比

安全生产最主要的指标就是事故发生率和百万吨死亡率。我们去年煤炭产量是17亿吨,因煤矿事故造成死亡6434人,百万吨死亡率接近4;在产煤大国中,美国去年产量为10亿吨,仅死亡50人,百万吨死亡率为0.039;俄罗斯为0.34,南非为0.13。中等发达国家一般为0.4。虽然说,2002年以来,煤炭生产的安全形势总体上每年都在有所好转,但还不容乐观。

    造成我国煤炭安全生产状况比国外差的原因在于下面几个方面: 一、机械化程度低。山东煤矿采掘机械化程度总体为75.36%,其中综采机械化程度为58.86%,但县属煤矿机械化程度几乎为0;而发达国家相应的指标则接近或达到100%。机械化程度高了,需要的工人就很少,即便有矿难发生,伤亡人数也不高。二、科技贡献率低。山东省煤炭科技贡献率只有40%左右,远低于美、英、日平均60%以上的水平。煤炭科研经费低。美国投入的煤炭科研经费相当于其煤炭销售总额的3%,山东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的规模科技经费不到销售收入的1.5%。三、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低。煤矿农民轮换工占有很大比重,一线采掘工人整体文化水平不高。许多小煤矿经营者没有基本的安全生产管理技术知识。美国矿工一般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管理人员均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凭。四、安全技术和装备水平低。煤与瓦斯突出的机理研究仍停留在假说阶段,尚没有成熟的理论来指导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的开发和研究。许多安全装备存在寿命短、精度低、适应力不强、可靠性差、稳定性差的问题。面对新出现的灾害,缺乏必要的控制灾害的专用装备。美国在水、火、瓦斯检测技术和装备方面相当完善,矿井火灾、水灾死亡事故已基本杜绝,瓦斯、煤尘爆炸事故也很少发生。

1-5  我国煤炭行业的机械化程度

 

产量

(亿吨)

职工数

(万人)

生产率

(吨/年)

采煤机械化程度

%

综合机械化程度(%

美国

10.94

7.7

14200

100

100

澳大利亚

2.28

1.6

14250

100

100

南非

2.15

5.45

3940

波兰

1.09

17.4

630

99.2

97.9

德国

0.39

6.64

590

100

100

中国

13.8

520

265

40

29.1

重点煤矿

7.12

220

320

73.4

56.4

   生产现代化水平低,对于安全生产不够重视导致安全设置条件差,是我国安全事故多发的重要原因。

三、改善煤炭生产状况的建议

中国煤炭部门每年因事故和尘肺死亡的多达1万人左右,是全世界除中国以外所有产煤国家事故死亡总人数(2000年不超过800)10倍以上。数以万计的公民的生命权得不到有效保障,煤矿事故死亡和尘肺病造成的年经济损失估计超过40亿元,带来恶劣的社会影响,还有损中国的国际形象。解决煤矿安全和保健问题刻不容缓。本公司提出如下建议:
   (1)劳动行政与煤矿安全监察一体化;
   (2)构建独立的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和监察队伍;
   (3)研究制订综合煤炭政策;
   (4)大幅增加关闭资源枯竭国有煤矿的财政援助;

(5)扶持乡镇煤矿及其所在地政府;
(6)尽快弥补煤矿安全欠帐;
(7)解决煤炭流通费用高企问题;
(8)采矿权公开招标拍卖;
(9)矿工参与安全监督;
(10)推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

第二章  2004年煤炭行业经济运行状况分析

    内容提要:我国煤炭行业的基本特征是,生产集中度低、市场远离供应、产品结构更新慢、煤炭供应前景不容乐观。今年前十个月,我国煤炭行业的总体经济指标相比去年都表现更为良好,显示行业景气进一步提升;比较各类型企业的经营状况,小型企业的扩张速度最快,中型企业的经济效益状况最好,大型企业的生产规模扩张最快。

第一节 行业特征

一、煤炭行业生产集中度低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煤炭产业的市场集中度CR4一直低于10%,CR8一直低于15%,即使产业中所有特大型(年产超过1000万吨)企业的集中度也仅在20%左右。显然煤炭产业属于分散型产业,而分散型产业必然呈现竞争(甚至过度竞争)态势。造成煤炭产业集中度低的原因主要有:宏观政策的作用。企业制度的影响。产业进入障碍低。产业退出障碍高。

与此相反,世界主要工业化国家煤炭行业的生产集中度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1986年,美国前4家煤炭企业市场集中度仅为19.6%;1996年为32.9%;2000年进一步扩大到44.0%,2003年进一步扩大到51%

    2-1  2003年主要工业国煤炭行业生产集中度

国家

前几家

集中度

澳大利亚

7

46%

美国

6

51%

南非

4

87%

印度

1

89%

德国

1

100%

二、煤炭市场总体上供应基地远离需求地点

我国煤炭储量虽然丰富,但地区分布极不平衡。从总量上看,经济发达地区煤炭资源贫乏,经济落后地区煤炭资源丰富,煤炭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状况明显具有反向分布的特征,从而形成了北煤南运、西煤东运的格局,对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2-2  我国主要煤种及分布地区

类别

主要煤种

比重

储藏地区

用途

无烟煤

无烟煤

10%

山西40%,贵州25%,河南10%

动力燃料

烟煤

贫煤、贫瘦煤和低变质烟煤

55%

内蒙35%,新疆50%,陕西3%

发电用煤

焦煤

瘦煤、焦煤、1/3焦煤、肥煤、气肥煤、气煤

30%

山西、内蒙、陕西、甘肃各约占10%,新疆40%

炼焦

褐煤

褐煤

5%

90%在内蒙

一般燃料

 

三、煤炭产品结构更新缓慢、煤炭产品质量不高

近年来虽然煤炭行业整体上呈现供大于求的态势,但对于个别煤炭品种仍然销售紧俏。由于我国煤炭企业尤其是一些优质煤矿对产品深加工深度不够,影响了国内企业对煤炭产品的销售,也影响了煤炭产品的出口。

四、市场容量与未来供给能力不平衡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对于煤炭的需求在未来十年内会持续增加,但是受资源约束的现实,我国煤炭产量增长速度将逐渐放缓,煤炭供应和需求之间的矛盾将是一个长远的问题。2005年以后,我国煤炭供求缺口将会进一步扩大,进而恶化整个能源供求形势。  

第二节 企业运营状况分析

一、三类企业对比分析

    对比三类企业的经营效率,我们发现,小型企业的资产保值增值率最高,20041-10月,小型企业的资产保值增值率比为143.93%;从成本费用利润率来看,中型企业的成本费用利润最高,为21.28%,大型企业为6.01%,不及中型企业的1/4,大型企业机构臃肿,固定开支过大,这也可能是因大型企业由国家所有,内部人控制造成成本开支过高;大型企业的人均销售率为96674.38/人,在三类企业中比例最高,这反映大型企业的销售及生产能力高于中小型企业;从资金利润率来看,大型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最低,资金利润率仅仅为8.73%;中型企业的创利税能力最强,产值利税率为27.17%,领先其他两类企业超过十个百分点。

2-3  20041-10月三类煤炭行业企业状况评价

分组

资本保值增值率

产值利税率

资金利润率

成本费用利润率

人均销售率

[%]

[%]

[%]

[%]

[/]

大型

112.03

15.66

8.73

6.01

96674.38

中型

124.94

27.17

20.84

21.28

84056.81

小型

143.93

17.28

24.96

10.92

89922.36

     资料来源  新华在线财经数据库      中经支点产业发展咨询有限公司

在我国的三来煤炭企业之中,大型企业的盈利能力最差,三项指标均落后于其他两类企业,小型企业的盈利能力最强,最主要的盈利指标资金利润率高于其他两类企业,而另两项指标则与中型企业各有千秋。    

2-1  20041-10月三类企业主要经营效率指标分析

         

二、20041-10月煤炭行业企业经营效率变化

    20041-10月,煤炭行业的资产保值增值率出现一定的波动,从2月到6月呈现出逐月上升的趋势,但是呈现逐月下降的趋势;除资产保值增值率以外的其他指标都呈现出逐月走高的态势,尤其是人均销售率,从2月的59093.84/人上升到10月的93104/人,增长了57.6%,增长幅度超过50%,这反映煤炭行业的景气程度呈现出逐月走高的态势。

www.3722.cn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2-4     20041~10月煤炭行业企业评价指标

时间

资本保值增值率

产值利税率

资金利润率

成本费用利润率

人均销售率

[%]

[%]

[%]

[%]

[/]

2004.02

110.93

15.41

8.15

6.63

59093.84

2004.03

114.99

16.96

9.78

7.72

74778.13

2004.04

117.36

17.34

10.42

8.53

78903.01

2004.05

116.62

17.61

10.93

8.86

82195.39

2004.06

119.18

17.64

11.31

9.05

84871.66

2004.07

116.39

17.57

11.51

9.18

87467.48

2004.08

115.76

17.61

11.64

9.09

89120.93

2004.09

116.38

17.65

11.8

9.02

91459.87

2004.10

116.01

17.79

12.07

9.08

93104.04

 

2-2 20042~10月我国煤炭行业人均产值变化情况

          

 

  在行业景气提升的情况下,煤炭行业人均销售值逐月走高;在人均销售值逐月走高的前提下,流动资产周转率提高,由此导致资金利润率也呈现出逐月走高的态势。

    2-3 20042~10月我国煤炭行业资金利润率走势图

   

     

第三节 煤炭行业产存销状况

一、三类企业产存销状况对比分析

    从生产情况来看,大型企业是我国煤炭行业主要生产主体,1~10月大型企业完成产值83.5亿元,占全部产值的60%,大中小型企业的产值之比为602218。但是生产增长幅度最大的是小型企业,增长幅度为31.66%,其次是大型企业30.29%,中型企业增长幅度最慢,仅仅为16.16%

    从销售情况来看,大型企业在1-10月内完成销售额1911亿元,大中小型企业销售收入之比为642115。从销售收入的增长情况来看,也是小型企业遥遥领先,大中小型企业的增长比例分别为52.95%49.6%70.84%

    快速增长的生产导致了小型企业的库存也高于其他类型的企业,大中小型企业的产成品资金占用率分别为4.76%6.88%11.19%

2-5 20041~10月三类企业产存销状况对比分析

 

分组

产成品

产成品同比增长

产品销售收入

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

产成品资金占用率

[千元]

[%]

[千元]

[%]

[%]

大型

8351752

30.29

191101243

52.59

4.76

中型

2528671

16.16

44575958

49.6

6.88

小型

3076552

31.66

63869532

70.84

11.19

 

   从下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一轮煤炭行业的景气循环中,小型企业体现出了最好的成长性,其次是大型企业,成长性最差的是中型企业。小型企业的成长性之所以这么高,是因为在这一轮煤炭需求提升的过程中,一些过去被关闭的不符合安全生产和环保要求的企业纷纷复产,这导致了小型企业的产品增长率和销售率都高于其他类型的企业。大型企业的成长性之所以高于中型企业是因为,国家处于保证煤炭供应的考虑,在大力推进煤炭行业的重组,调整煤炭行业的生产结构,在政策上给与大型企业很多优惠,例如促进大型煤炭企业收购正和中小型煤炭企业,从贷款和土地等方面向大型企业倾斜,增量上的倾斜和存量上向大型企业的几种都导致了我国大型煤炭企业的成长性提高。

2-4  20041~10月成长性分析

    

二、20041-10月我国煤炭行业产存销状况对比分析

    从煤炭的月度产量来看,产量呈现出逐月走高的态势的,产成品同比增长率出4月降低以外,各月间的增长率基本上是逐渐上升的。销售收入的增长率呈现出逐月走高的态势,产成品资金占用率也大体上呈现出逐月走高的态势,但是增长幅度不大,从年初的4.95%上升到10月的5.82,上升了不到一个百分点,库存基本稳定。

  

2-6  20041-10月我国煤炭行业产存销状况变化分析

时间

产成品

产成品同比增长

产品销售收入

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

产成品资金占用率

[千元]

[%]

[千元]

[%]

[%]

2004.02

9843153

5.54

42066342

36.71

4.95

2004.03

10785234

11.7

70513774

44.49

5.18

2004.04

12785427

12.04

99280951

48.12

5.97

2004.05

11759965

10.62

129745910

48.76

5.38

2004.06

12762871

15.3

162303266

48.07

5.79

2004.07

13069988

23.72

194756238

49.83

5.85

2004.08

13345328

20.72

226207688

51.45

5.83

2004.09

13446906

24.57

262206127

53.7

5.74

2004.10

13956975

27.76

299546733

55.68

5.82

 

  2-5 20042~10月我国煤炭行业产存销变化情况

 

 

第四节 资产负债状况

一、三类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分析

    200410月底,大中小型企业的三类资产分别为4963亿元、886亿元和636亿元,三类企业资产之比为761410。从资产的增长情况来看,小型企业增长最快,大中小型三类企业资产合计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1.56%29.34%33.46%。负债增长情况则略微不同,负债增长最快的是中型企业,三类企业负债增长率分别为29.31%32%27.23%,小型企业所以负债增长过慢主要是因为小型企业获得贷款和进行其他融资的渠道不畅通。

    资产负债率是反映经营稳健性的重要指标,从这个单一的指标来看,我国大中小型煤炭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8.65%63.53%59.73%,我国煤炭行业大中小型企业的经营稳健型略有差异,但是差别不大。中型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最低,经营稳健性最强。行业总体的资产负债率接近60%,这一负债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反映我国煤炭行业的经营稳健性差。

2-7 三类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分析

分组

流动资产平均余额

固定资产净值平均余额

资产合计

资产合计同比增长

负债合计

负债合计同比增长

资产负债率

[千元]

[千元]

[千元]

[%]

[千元]

[%]

[%]

大型

175340906

218130276

496318458

21.56

291067191

29.31

58.65

中型

36773283

33606991

88643466

29.34

56317103

32

63.53

小型

27497937

26438163

63597280

33.46

37985841

27.23

59.73

2-6   我国煤炭行业三类企业经营稳健性对比分析

    

二、20041-10月我国煤炭行业资产负债状况分析

    20041-10月,我国煤炭行业加速扩张,资产和负债增长速度逐月提高,但是负债增长速度高于资产增长速度。由于资产和负债不同的增长幅度,资产负债率大体呈现出逐月走高的态势,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资产负债率提高了两点五个百分点,这反映我国煤炭行业经营稳健性在逐渐下降,经营风险在增加。

2-8 20041-10月我国煤炭行业资产负债状况

时间

流动资产平均余额

固定资产净值平均余额

资产合计

资产合计同比增长

负债合计

负债合计同比增长

资产负债率

[千元]

[千元]

[千元]

[%]

[千元]

[%]

[%]

2004.02

198949008

271427861

552649189

14.44

315040605

17.24

57.01

2004.03

208099557

274843326

569507474

17.83

326664109

20.03

57.36

2004.04

213985690

274981539

581199487

19.36

335633482

20.86

57.75

2004.05

218416004

276082902

594035908

20.3

345210621

23.1

58.11

2004.06

220522840

279433325

613716809

22.94

351772677

25.91

57.32

2004.07

223584808

279115100

615138407

21.96

360425409

26.23

58.59

2004.08

228751677

279385746

628397182

23.25

370554003

29.07

58.97

2004.09

234204193

279116232

639223162

24.3

376985504

30.48

58.98

2004.10

239612126

278175430

648559204

23.66

385370135

29.49

59.42

 

2-7 20041~10月我国煤炭行业资产负债率变化情况

      

第五节  盈利状况分析

一、各种类型企业盈利状况对比分析

2-9 20041~10月三类煤炭企业的盈利状况对比分析

分组

产值利税率

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同

比增长

[%]

[千元]

[%]

大型

15.66

10648943

112.11

中型

27.17

7702809

147.8

小型

17.28

6137364

138.3

在我国煤炭行业的三类企业中,大型企业仍然是盈利的主体,大型企业盈利占全行业赢利44%,中小型企业盈利占总体盈利的比例分别为31%25%

2-8 三类企业利润占总利润的比例

    由下图可以看出,我国煤炭行业盈利状况同比增长幅度为128.78%,中小型煤炭企业的盈利增长速度超过全国煤炭行业的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47.8%138.3%,大型企业的盈利增长速度低于全行业平均增长幅度,112.11%。我国煤炭行业的盈利状况增长幅度超过100%,这种增长幅度高于整个国民经济中盈利的增长幅度,这种增长有价格上涨的影响,还包括产量增长的影响。煤炭行业盈利大幅度上涨,是一种恢复性上涨,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今年以前我国煤炭价格水平过低,今年的煤炭价格上调在一定程度上是煤炭价格向均衡价格靠拢,但是目前的市场价格仍然低于合理价格。

    2-9  20041-10三类企业盈利同比增长情况

从产值利税率的角度来看,煤炭行业盈利能力最强的是中型企业,中型企业的产值利税率为27.17%,其次分别是小型企业和大型企业,他们的产值利税率分别为17.28%15.66%。大型企业产值利税率低是可以理解的,大型企业历史包袱沉重,成本高,这决定了他们的产值利税率高不到哪儿去,但是小型企业的产值利税率和大型企业非常接近,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小型企业的产品附加值低,产品利润水平低,这也反映了煤炭行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2-10  三类企业的产值利税率对比分析

 

二、20041-10月盈利状况变化趋势

2-10 20041~10月我国煤炭行业盈利状况变化情况

时间

产值利税率

利润总额同比增长

2

15.41%

120.85%

3

16.96%

123.63%

4

17.34%

128.06%

5

17.61%

142.35%

6

17.64%

126.74%

7

17.57%

130.63%

8

17.61%

130.72%

9

17.65%

129%

10

17.79%

128.78%

 

2-11  20041~10月我国煤炭行业盈利状况对比分析

 

   通过观察煤炭行业各月盈利状况的走势,我们可以看出,产值利税率呈现出逐月上升的趋势,煤炭行业的产值利税率在20042~10月期间,从15.41%上升到17.79%,上升了超过两个百分点;但是煤炭行业的利润总额增长率却没有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特别是5月以后,呈现出在高位波动起伏的态势,这是因为我国煤炭行业从去年同期已经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所以导致增长的幅度不及5月。

 

   

 

第三章  我国煤炭行业生产状况分析

内容提要:今年我国煤炭生产跨越式增长,将达到历史性的19.3亿吨。分品种来看,增长最快的是焦炭,前十个月同比增长幅度达到24.55%。分企业类型来看,小型企业产量增长速度最快,达到60.5%。我国十三个大型煤炭生产基地的建设方案已经敲定,进入实施阶段。

第一节  我国煤炭生产与产量概况及我国历年原煤产量变化趋势

一、中国煤炭生产发展概况

    我国的煤炭资源具有其他化石能源不可比拟的数量优势,在能源供应中占有重要地位。尽管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将逐步优化、煤炭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会有所下降,但煤炭的需求量仍将迅速增加。按照高端预测方案,到2020年我国煤炭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例仍将保持在65%左右,需求量将会达到28亿吨,较2002年的煤炭产量高出1倍,未来煤炭供应面临较大的压力。如何发展我国的煤炭工业,保障煤炭稳定供应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
    由于我国煤炭资源赋存特点以及煤炭工业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保障煤炭长期稳定供应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煤炭资源丰富,但优质资源少,后备工业储量严重不足
    根据地质矿产部门近期对我国已发现的煤炭资源进行的技术经济评价,我国煤炭资源剩余经济可采储量约为2000亿吨。如果按照我国原煤年产量为25亿吨来推算,可供开采80年。
    2、煤炭生产能力严重不足,煤矿建设任务十分繁重
    1998年实行关井压产政策以来,我国几乎停止新建煤炭矿井。近两年来,在需求的强烈推动下,我国煤炭产量增长较快,但这种增长是建立在多数矿井超产能生产的基础上。据统计,2002年国有重点煤矿煤炭产量为7.1亿吨,超过其核定生产能力20%以上,煤炭生产能力严重不足。
    经测算,到2020年,在籍和在建的国有煤矿的生产能力约为7.1亿吨。如果届时我国小煤矿的产量仍保持目前的3.54亿吨测算,按需求预测的高端方案,未来20年国家需要新建煤矿产能17亿吨,年均8500万吨,建设任务繁重。
    3、煤炭工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企业规模小,生产集中度低
    目前,我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但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和政策导向的偏误,我国煤炭企业小而分散、集中度低,煤炭工业内部结构不合理。2002年全国拥有煤炭生产企业约2.6万家,其中有2.3万多个小煤矿。原国有重点煤矿的矿井平均生产能力不足100万吨/年,与世界先进采煤国平均矿井生产能力250300万吨/年相比,差距较大。年产1000万吨以上的大型煤炭企业只有17家,其煤炭产量仅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26%。产业集中度总体偏低,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经营成本高、生产效率低、相互间进行恶性竞争,严重影响煤炭工业的良性发展。
    4、煤炭工业生产工艺落后,技术装备水平低,安全生产问题突出
    我国煤炭工业技术装备总体水平低,机械化、半机械化和手工作业并存。全国采煤机械化程度不足40%
    我国煤炭工业安全技术与装备水平低,重大、特大事故频发,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近几年,我国煤矿开采每年直接死亡人数在6000人左右,百万吨煤死亡率居高不下,是世界先进采煤国家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煤矿安全生产成为越来越紧迫的问题。
    5、煤炭企业管理水平低,经济效益差,资源型城市转产困难
    经过近几年来的扭亏增盈努力,煤炭行业经济效益显著改善,但国有重点煤炭企业补贴前仍总体亏损,全行业并未摆脱困境,在生产、安全和职工生活方面欠账太多。据统计,约44%的国有大中型矿井存在开采水平接续的问题,通风安全投入欠账约40亿元,拖欠职工工资50多亿元。
    6、煤炭开采损坏土地资源,污染水资源,造成严重生态和环境破坏
    煤炭开采破坏了我国十分珍贵的土地资源。    

二、中国历年煤炭产量统计及变化趋势

 

      3-1 2000年以来我国煤炭产量    单位  万吨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年(预测)

原煤产量

88010

96418

111294

132670

193000

 

    3-2 2000年以来我国原煤产量走势图

    从近年来我国煤炭行业产量情况来看,我国煤炭行业产量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近五年来,我国煤炭产量增长了119%,增长幅度超过一倍,年均产量增长幅度接近30%,而且我国煤炭产量的增长幅度随时间推移,呈现出加速增长的态势,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煤炭产量年均增长率呈现出逐年走高的态势。这显示我国煤炭行业景气状况在逐年提高。

    2004年以前,我国煤炭价格上涨幅度并不大,国家对于煤炭安全生产形势较为重视,一批不符合安全和环保标准的煤矿被关闭,我国煤炭产量的增长主要是由大中型煤矿产量提高所引起的。2004年我国煤炭产量预测增长幅度将达到45%,这种增长速度是超常规的。煤炭行业今年的产量的迅速增长主要是中小煤矿复产所导致的,随着煤炭需求的迅猛增长,煤炭价格空前提升,在利益驱动下,一些不符合安全生产标准的小型煤矿纷纷恢复生产,小型煤炭企业的迅速扩张,导致了2004年我国煤炭产量的超常规增长。

三、2004年生产状况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分析

(一)总体生产经营状况   

  3-2 20041~10 我国煤炭月度产量  单位  万吨

 

12

3

4

5

6

7

8

9

10

产量

21073

12462

13004

13092

14004

13339

13457

13745

14027

资料来源  国家统计局           整理分析  中经支点产业发展咨询有限公司

3-2  20041~10月我国煤炭产量   单位  万吨

 

    2004年前十个月,我国煤炭行业月平均产量1.28万吨,进入第三季度月度产量呈现出进一步上升的态势,总体而言煤炭产量的增长是很快的。

    随着煤炭生产的快速增长,多年来我国煤炭行业安全投入不足的缺点终于暴露出来了,进入冬季以来,我国煤炭行业重大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国家加大了对于煤炭行业的治理整顿,力争在保证产量大幅度增长的同时,安全事故发生率进一步下降。

   (二)小型煤矿建设状况

    2004年我国煤炭产量迅速增长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小型煤矿的大量复产和信件。

截止20046月底,全国小型煤矿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共有2432处矿井(比2003年底的1496处增加936处,增长62.6%),其中新建矿井1047处,占总数的43.1%;改建矿井979处,占总数的40.2%;扩建矿井406处,占总数的16.7%。在2432处矿井中,有1573处小型煤矿通过了安全设计审查,占64.7%;通过安全设施竣工验收的有 227处矿井,占总数的9.3 %

  全国小型煤矿建设项目共增加生产能力12974万吨。其中:新建矿井增加生产能力8914万吨,改建矿井新增能力774万吨,扩建矿井新增能力3286万吨。

  正在建设的小型煤矿中,小于3万吨的矿井125处,占建设矿井总数的5.1%39万吨的矿井1724处,占建设矿井总数的70.9%;大于9万吨的矿井583处,占建设矿井总数的24.0%

  表3-3  全国小型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情况汇总表(200416)

地区

建设项目

矿井数

设计审查

设计审查与矿井数比例()

竣工验收

竣工数与矿井数比例()

类型

()

()

()

 

 合计 

新建

1047

617

58.9

93

8.9

改建

979

656

67

112

11.4

扩建

406

300

73.9

22

5.4

小计

2432

1573

64.7

227

9.3

河北 

 

新建

89

84

 

3

 

改建

39

39

 

0

 

扩建

0

0

 

0

 

小计

128

123

96.1

3

2.3

山西 

 

新建

102

29

 

5

 

改建

244

122

 

51

 

扩建

136

68

 

16

 

小计

482

219

45.4

72

14.9

内蒙古 

 

新建

27

26

 

1

 

改建

66

56

 

10

 

扩建

130

129

 

1

 

小计

223

211

94.6

12

5.4

辽宁 

 

新建

3

2

 

1

 

改建

17

17

 

3

 

扩建

1

1

 

0

 

小计

21

20

95.2

4

1.9

吉林 

 

新建

15

15

 

4

 

改建

15

15

 

0

 

扩建

0

0

 

0

 

小计

30

30

100

4

13.3

黑龙江 

 

新建

0

0

 

0

 

改建

54

32

 

0

 

扩建

17

6

 

0

 

小计

71

38

53.5

0

0

安徽 

 

新建

11

8

 

6

 

改建

18

18

 

2

 

扩建

3

0

 

0

 

小计

32

26

81.3

8

25

福建 

 

新建

0

0

 

0

 

改建

40

40

 

0

 

扩建

0

0

 

0

 

小计

40

40

100

0

0

江西 

 

新建

2

0

 

0

 

改建

77

34

 

1

 

扩建

2

1

 

0

 

小计

81

35

43.2

1

1.2

山东 

 

新建

19

18

 

12

 

改建

15

12

 

2

 

扩建

0

0

 

0

 

小计

34

30

88.2

14

41.2

河南 

 

新建

106

88

 

46

 

改建

19

12

 

2

 

扩建

2

0

 

0

 

小计

127

100

78.7

48

37.8

湖南 

 

新建

370

108

 

1

 

改建

85

55

 

37

 

扩建

12

12

 

0

 

小计

467

175

37.5

38

8.1

重庆市 

 

新建

5

5

 

0

 

改建

83

83

 

0

 

扩建

3

3

 

0

 

小计

91

91

100

0

0

四川 

 

新建

0

0

 

0

 

改建

0

0

 

0

 

扩建

16

16

 

0

 

小计

16

16

100

0

0

贵州 

 

新建

211

194

 

2

 

改建

91

80

 

1

 

扩建

65

50

 

2

 

小计

367

324

88.3

5

1.4

云南 

 

新建

42

0

 

2

 

改建

54

3

 

0

 

扩建

5

0

 

0

 

小计

101

3

3

2

2

陕西 

 

新建

6

1

 

0

 

改建

32

8

 

1

 

扩建

0

0

 

0

 

小计

38

9

23

1

2.6

甘肃 

 

新建

13

13

 

6

 

改建

11

11

 

2

 

扩建

0

0

 

0

 

小计

24

24

100

8

33.3

青海 

 

新建

3

3

 

0

 

改建

0

0

 

0

 

扩建

14

14

 

3

 

小计

17

17

100

3

17.6

宁夏 

 

新建

18

18

 

4

 

改建

8

8

 

0

 

扩建

0

0

 

0

 

小计

26

26

100

4

15.4

新疆 

 

新建

5

5

 

0

 

改建

11

11

 

0

 

扩建

0

0

 

0

 

小计

16

16

100

0

0

资料来源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整理分析 中经支点产业发展咨询有限公司

(三)国家对煤炭行业的产业政策

    针对日益严峻的煤炭安全生产形势,也为了提高煤炭产品质量,节约和充分利用宝贵的煤炭资源,国家今年以来加强了对于煤炭行业的管理。主要措施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1、继续在煤炭行业推行结构调整策略。一方面,对不符合安全生产和环保标准的中小煤矿坚决实行关停治理整顿,严惩重大事故人员;另一方面鼓励大型煤炭企业的并购重组,通过座大煤炭企业来提高我国它们的竞争力和生产能力。

2、积极推进大型煤炭基地建设。今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确定了在我国建设十三个大型煤炭生产基地的明确方针,已经开始从政策层面对基地建设实施倾斜,这包括为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提供了累积24亿元的财政专项资金支持。

3、对于煤炭行业由于政策因素造成的亏损,国家正在积极推进煤电价格改革,力争解决煤炭行业的政策性亏损,通过市场化的途径来促进煤炭行业的发展。

 

第二节  中国煤炭生产结构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预测

 

一、我国煤炭企业2004年生产结构分析

3-4 20041-10月我国主要煤炭产品产量

 

产品

产量

同比增长

原煤(吨)

1285320162

15.98%

洗煤(吨)

273491325

19.76%

焦炭(吨)

265307222

24.56%

煤气(万立方米)

16118016

13.55%

数据来源  新华在线    中经支点产业发展咨询有限公司整理分析

 

3-5 2004年各类煤炭产品对比分析

    2004年前十个月,我国煤炭行业主要产品同比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其中原煤比去年同期增长15.98%,子产品中增长最快的是焦炭,这与我国冶金行业的迅速发展十分不开的,焦炭产量同比增长24.56%;增长速度紧随其后的是洗煤,增长速度为19.76%,煤气产量增长为速度最慢,为13.55%

    在我国的固体煤炭产品中,两种产品的结构为0.510.49,两种产品的产量大致相当。

二、中国三类煤炭企业历年产量及生产结构状况统计分析

     3-5 近三年来我国煤炭行业生产结构

 

20041~10

2003

2002

工业总产值(现价)千元

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现价)%

工业总产值(现价)千元

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现价)%

工业总产值(现价)千元

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现价)%

大型

182881796

44.68

156569939

19.08

130876758

21.9

中型

44996470

46.2

19544575

22.97

14106589

30.2

小型

64908100

60.5

69210787

36.42

51554006

37.35

 

3-5 近三年来煤炭行业生产结构演变趋势

3-6  近三年我国煤炭行业生产结构分析

 

大型

中型

小型

2002

66.6%

7.2%

26.2%

2003

63.8%

8.0%

28.2%

20041-10月 

67.3%

8.8%

23.9%

由上表可以知道,近年来我国大型企业煤炭工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经历了一个先降后升的过程,2004年前十月大型企业煤炭工业产值占全行业产值的67.3%;中型煤炭企业的产值则经历了一个持续上升的过程,2004年前十月中型企业占全行业煤炭产值的8.8%;小型企业则经历了一个先升后降的过程,2004年前十月小型煤炭工业企业产值占全行业的23.9%。从整个行业来看,大型煤炭企业是我国煤炭行业的生产主体,小型煤炭企业的产量占全行业的23.9%,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中国煤炭产业生产结构发展趋势分析预测

    我国煤炭行业生产结构发展的趋势是大型企业占全行业工业产值的比重将进一步提高,我们这么预测的根据在于:

一、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的方向。国家有关部门已经意识到,我国煤炭工业生产集中度低,要发展我国煤炭工业必定要提高煤炭行业的生产集中度。目前国家已经通过一系列政策来促进我国大型煤炭企业的发展。主要的措施包括:以大型企业为主体、以资本为纽带,通过企业重组做大做强煤炭企业;国家出台了有关在我国建设是三个大型煤炭企业的政策,通过土地、资源、银行信贷等方面支持大型煤炭基地的建设,通过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带动我国煤炭企业结构的调整,提高煤炭产业的集中度。

二、国家正在执行对中小型煤炭企业实行关停并转的政策。在我国煤炭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中小型煤炭企业煤炭开采利用率低、产品附加值低、生产安全建设落后、环境污染严重,这严重的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今年以来,我国煤炭行业安全事故数量仍然在高位徘徊,这一切都与小型煤炭企业的现状有着巨大的关系。

我们相信通过以上两个方面的作用,我国大型煤炭企业通过在存量上吸收合并中小型煤炭企业,在增量上国家在矿产权的拍卖上将会对大型煤炭企业进行倾斜,这样我国煤炭行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方向将是大型煤炭企业的产量会持续增加,中小型企业煤炭产量占总产量的比重将会持续下降。

但是我国煤炭行业生产结构调整向大型企业集中,绝对不会意味着我国煤炭行业的生产集中度会持续地提高。这是因为,即使煤炭生产向大型企业集中,我国大型煤炭企业的数量并不会急剧的减少。而且在将来我们也看不到这种趋势。我国煤炭行业的结构重组目前基本上是以省为单位,通过地方政府出面,让省内的龙头企业对省内的大型煤炭企业进行重组,形成大型煤炭生产基地。从地方政府的角度来考虑,煤炭行业是一个利税大户,没有一个地方政府愿意让其他省市的企业来收购本省的煤炭企业,这种产权制度上的安排和地方政府的税收利益决定了地方政府会反对在全国范围内对煤炭企业进行结构重组。

 

第三节  大型煤炭生产基地建设

一、大型煤炭生产基地建议规划

从总体上讲,目前中国已有和新组建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仍存在数量少、规模小的问题,煤炭产业还摆脱不了过度竞争、无序竞争的阴影。国家将重点推进煤炭企业的战略性重组,以市场为导向,以产权为纽带,通过兼并、重组、联合、参股等形式,组建一批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

  去年以来,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中央做出了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决策。这次宏观调控,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政策,对煤炭工业来说,采取了加快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培育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加强煤矿安全生产,挖掘生产潜力,保障煤炭供应的措施。加强煤炭工业宏观调控是党中央、国务院针对煤炭生产供应紧张,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需要的新情况提出来的。从20026月开始的部分地区电力供应紧张,逐渐扩展到全国较大范围,继而引发了作为主要_次能源的煤炭供应紧张和价格上扬,煤炭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2003年初,国务院做出了利用国债资金重点支持大型煤炭基地建设,促进煤电联营,形成若干个亿吨级煤炭骨干企业的重大决策。这决策符合新形势下煤炭工业发展实际,是保障煤炭供应的治本之策。

  从煤炭工业发展现状看,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促进了煤炭工业发展和改革,煤炭生产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全国煤炭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产量居世界第一。煤炭设计、施工、装备和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建成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化大型煤矿,形成神东、兖州、平朔等数十个年产煤超过1000万吨的大型矿区。国有煤炭企业改革、改组、改造步伐加快,形成了神华集团公司,中煤能源集团公司、山西焦煤集团公司等一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2003年全国煤炭产量达到16.67亿吨,比1978年增加10.49亿吨,预计2004年全国煤炭产量19亿吨左右。我国已形成的大型煤炭矿区和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为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和培育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新形势下发展煤炭工业,保障煤炭供应提供了前提条件。但要清醒看到,多年来形成的煤炭资源保障程度低、部分煤矿特别是小煤矿浪费破坏资源严重、煤矿安全事故多、矿区环境综合治理缓慢和国有煤炭企业负担过重等问题尚未解决,新形势下出现的煤炭资源配置不合理、无序开发建设等问题也很突出。基于煤炭建设和发展条件,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中央提出的加快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和培育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是新形势下加强煤炭工业宏观调控的重大举措。

  挖掘煤炭生产潜力,加快大型煤炭基地建设,保障煤炭供应是国家加强煤炭工业宏观调控的重点之一。加强煤炭工业宏观调控,就是要通过挖掘现有煤矿生产潜力和加快在建煤矿投产,增加煤炭产量,缓解当前煤炭供应紧张,保障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就是要建成一批技术装备先进的大型现代化煤矿,全面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增强煤炭供应后劲;就是要通过大煤矿兼并改造小煤矿,以及小煤矿之间的联合改造,扩大单井生产规模,全面提升煤矿技术装备和安全生产水平。只有大幅提高大中型煤矿产量,才能在保障煤炭稳定供应的前提条件下,遏制小煤矿盲目发展和加快淘汰小煤矿,完成煤炭生产结构优化调整。

  培育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保障能源及煤炭安全稳定供应是国家加强煤炭工业宏观调控的又一重点。制约我国煤炭行业健康发展的最根本问题是企业组织结构分散。1997年-2000年煤炭市场供大于求时,几万家大大小小的煤炭企业过度竞争乃至恶性竞争,使煤炭行业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人们还记忆犹新。而近两年来,煤炭供应紧张后,又是这大大小小几万家企业,争抢煤炭资源的矿业权,在一些地区形成盲目无序勘探建设,极容易引发新一轮的煤炭过剩。培育和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最大限度地减少参与市场竞争的个体,扩大单一企业的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是优化煤炭工业结构的治本之策,已成为行业内外的共识。令人可喜的是,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推动下,经过多年来特别是近两年来的发展,我国形成了数家大型煤炭企业或企业集团,有的已是国际著名企业。较前组建或发展形成的神华集团、中煤能源集团、兖矿集团和近两年来先后组建的山西焦煤集团、宁夏煤业集团、大同煤矿集团、陕西煤业集团和重庆煤业集团等已经也必将在今后的企业发展和在市场竞争中展现优势。据了解,目前河南、山东、黑龙江等省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组建工作也正在研究或组建之中,培育和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已风起云涌。但从总体上讲,目前我国已有和新组建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仍存在数量少、规模小的问题,煤炭产业还摆脱不了过度竞争、无序竞争的阴影。因此,国家将重点推进煤炭企业的战略性重组,以市场为导向,以产权为纽带,通过兼并、重组、联合、参股等形式,组建一批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同时,以大型煤炭基地建设为契机,促进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的发展;以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为主体,更好地发挥大型煤炭基地的功能,把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成为商品煤供应基地、煤炭深加工基地、煤炭出口基地,通过大型煤炭基地的建设,把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培育成为优化煤炭工业结构的主体、平衡国内煤炭市场供需关系的主体、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主体。充分发挥大型煤炭企业的管理、技术、融资等优势,重组、兼并、改造中小型煤矿,带动整个煤炭工业产业升级。  

为了明确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方向和目标,从2003年开始,国家发展改革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在现有矿区基础上,根据煤炭资源储量、开采条件、开发现状和潜力、市场供应及外运条件等因素,结合编制《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和《煤炭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对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布局、建设方针和重大建设项目进行了深入研究,经过多次论证和广泛征求意见,形成了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总体规划方案,初步规划建设神东、晋北、晋东、蒙东(东北)、云贵、河南、鲁西、晋中、两淮、黄陇(华亭)、冀中、宁东、陕北13个大型煤炭基地,并将其纳入《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及《煤炭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作为煤炭工业规划和建设的核心。今年827日,国务院在包头召开的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工作座谈会上,曾培炎副总理的讲话,明确了大型煤炭基地建设的方向和目标。他强调指出,在新形势下建设大型煤炭基地,不是只建设传统的单一煤炭基地,而是要建成煤炭生产和调出基地、电力供应基地、煤化工基地和煤炭综合利用基地。在整个区域内综合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实现上下游联营和集聚。

  为了确定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步骤和政策措施,国家发展改革委重点围绕大型煤炭基地功能定位和开发规模、煤炭资源勘探和建设顺序、煤矿建设与环境保护、煤炭外运与就地转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政策措施等重大问题,制订了深化研究大型煤炭基地规划的提纲,安排中煤国际工程设计研究、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以及北京、南京、西安、沈阳、太原、武汉、重庆、济南、邯郸等9个甲级煤矿设计研究院,全面深化研究编制13个大型煤炭基地分项规划。经过近一年时间的深化研究,已形成13个大型煤炭基地规划征求意见稿,现正在征求有关省(区)意见。预计在今年底或明年初完成大型煤炭基地分项规划的审定工作。国家制定的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煤炭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大型煤炭基地规划和大型煤炭基地内的矿区总体规划,将在不同层次上指导和规范各大型煤炭基地合理有序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

二、大型煤炭基地建设进展状况

    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推动下,经过多年来特别是近两年来的发展,中国形成了数家大型煤炭企业或企业集团,有的已是国际著名企业。较前组建或发展形成的神华集团、中煤能源集团、兖矿集团和近两年来先后组建的山西焦煤集团、宁夏煤业集团、大同煤矿集团、陕西煤业集团和重庆煤业集团等已经也必将在今后的企业发展和在市场竞争中展现优势。据了解,目前河南、山东、黑龙江等省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组建工作也正在研究或组建之中,培育和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已风起云涌。

近两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强煤炭工业宏观调控的措施,挖掘煤炭生产潜力,缓解煤炭供应紧张。一是在前两年国债资金支持煤矿安全改造的基础上,2003年、2004年,国家又分别安排15亿元、19亿元国债补助资金,继续支持了880个煤矿安全改造,煤炭企业也加大投入,使大部分国有煤矿安全生产条件得到改善,抗灾害能力普遍增强。二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共同研究制定了煤矿企业提取安全生产费用的政策措施,大大增强了煤矿企业更新改造安全设施的能力。据测算,全国所有煤矿每年应提取60多亿元,专项用于煤矿安全设施改造,为煤矿稳产和增产提供了保障。三是在大型煤炭基地内,以大型煤炭企业为主体,通过对煤矿实施扩能改造、提高设备利用率、加快在建矿井投产、兼并改造中小煤矿等措施,进一步挖掘煤炭增产潜力,努力增加煤炭产量。在以上调控措施的作用下,2003年、2004年煤炭产量逐年递增10%以上,煤矿死亡人数逐年下降,为保障煤炭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3年、2004年,13个大型煤炭基地内煤矿开工建设规模各为0.8亿吨,2004年煤炭建设总规模达到2.6亿吨、占全国的75%。预计全年投产规模0.85亿吨,占全国的73%2003年-2004年,国家共安排国债资金24亿元,支持大型煤炭基地煤矿项目补充勘探和建设。从建设规模看,2003年-2004年,大型煤炭基地开工建设规模1.6亿吨,大大超过以往全国五年的开工建设规模。从建设井型看,大型煤炭基地内单个煤矿建设规模接近300万吨,比前几年提高了100万吨。从建设进度看,由于施工技术、管理、装备水平提高,加上建设资金到位情况好,建井工期由过去的58年,缩短到现在的24年。

第二部分  行业市场状况

第四章  我国煤炭需求与消费分析

   内容提要:根据历史数据,我们对2005年四大行业的煤炭消费需求进行预测,结论如下:电力行业需求量为8.55亿吨,冶金行业需求量为1.9亿吨,建材行业需求量为2.34亿吨,化工行业为0.92亿吨。

第一节  电力行业煤炭消费回顾及预测

 

一、电力用煤油消费回顾

4-1 1995~2004年我国电煤消费量表

年份

煤炭产量(亿吨)

发电用煤量(亿吨)

发电用煤炭占全部煤炭的比重(%

火电发电量(亿千瓦时)

火电煤耗(公斤/千瓦时)

1995

13.61

4.50

33.1

8073

0.56

1996

13.97

4.86

34.8

8781

0.55

1997

13.73

5.34

38.9

9249

0.58

1998

12.50

5.26

42.1

9388

0.56

1999

10.45

5.24

50.1

10047

0.52

2000

9.98

6.08

60.9

11079

0.55

2001

9.64

6.10

66.4

11768

0.48

2002

11.5

6.30

54.8

13200

0.48

2003

16.5

7.08

42.9

15400

0.46

2004

19.3

8.18

42.4

16230

0.46

19952004 年,火电发电量增长迅速,由8073 亿千瓦时增长到了16230 亿千瓦时,年均增长率为8.4%,作为火电主要原料的电煤的消耗量也迅速增加,1995年,电煤消耗量为4.5 亿吨,而到了2004 年,达到了8.18 亿吨,年均增长率为5.8%,电煤占煤炭产量的比重一直在提高,最高时达到了66%,电力行业仍然是煤炭消费的大户。

19952004 年,火电煤耗波动幅度较小,最高是0.58 公斤/千瓦时,最低是0.46 公斤/千瓦时,相差0.12公斤/千瓦时,这9 年火电煤耗均值是0.53 公斤/千瓦时,电煤利用的效率提高比较慢,但总体趋势是下降的。

结论:电力用煤的重心在火电,我们预计2004 年火电煤耗大约为0.46 公斤/千瓦时。

我们根据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得出发点用煤量与火电发电量和火电煤耗之间的函数关系为:

Y = -3.806296384 + 0.0004976241166*X + 7.820086438*Z

 

二、2005年电煤需求预测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的预测,2005年我国火电行业发电量将比今年增加8.5%。于是我们得出火电行业的发电量为17610亿千瓦时。我们假设火电行业的煤耗系数保持不变,依然为0.46,这样带入上述公式

     Y = -3.806296384 + 0.0004976241166*X + 7.820086438*Z

   我们得到2005年火电行业煤炭需求为8.55亿吨。

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如下表

4-2 19952005年电煤需求实际值与预测值

时间

实际值

预测值

1995

4.50

4.59

1996

4.86

4.86

1997

5.34

5.33

1998

5.26

5.24

1999

5.24

5.26

2000

6.08

6.01

2001

6.10

5.80

2002

6.30

6.52

2003

7.08

7.45

2004

8.18

7.87

2005

——

8.55

    预测值与实际值的拟合图如下

4-1 基于2005年预测的火电行业煤耗实际值与预测值的拟合图

由于两条曲线的拟合性良好,我们认为,对于2005年火电煤耗8.55亿吨的预测是准确的。

第二节 冶金行业煤炭消费需求回顾及预测

一、冶金行业煤炭需求回顾

4-3  1985~2004年我国冶金煤耗需求表

年份

煤炭消费(万吨)

生铁产量(万吨)

吨铁煤耗(吨)

1995

10147

10529

0.96

1996

10780

10723

1.01

1997

10432

11511

0.91

1998

10755

11864

0.91

1999

10400

12539

0.83

2000

10481

13101

0.80

2001

11977

15554

0.77

2002

12805

17075

0.75

2003

14746

20200

0.73

2004

17000

24277

0.70

   1985 年以来,冶金用煤消费量呈现上升趋势,2003年耗煤量17000万吨,是1985 年的2.25倍,冶金用煤的重心在生铁上,因此分析冶金用煤的状况主要是分析生铁的产量和吨铁煤耗变化的情况。19852004 年,生铁的产量增长到了原来的4.6 倍,年均增长8.86%2004年达到了24277 万吨;吨铁煤耗也从1.49 吨降到了0.70吨。

结论:煤炭利用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随着技术的进步,生铁煤耗的下降趋势还会得以继续。

二、2005 年钢铁行业发展展望

从中国经济增长形势及冶金行业的竞争态势判断,2005 年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增长对钢铁行业的拉动效应仍然明显,我国冶金行业将继续维持较高速度的增长,但受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增长速度将有所减缓。预计,2005年钢铁行业新增加的煤炭需求约2500 万吨到3000 万吨。

2005 年,政府投资力度将继续增强,房地产和汽车消费热点的增长仍将保持较高水平,这三方面将继续带动钢材的消费增长。

第一:房地产投资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近几年,我国房地产投资呈较高的增长势头。今年有人提出房地产出现泡沫,房地产要降温的观点,我们认为,房地产市场即使有泡沫也是局部的,明年房地产市场仍将保持健康向上的发展势头,房地产投资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

第二:汽车消费热点形成,对长期带动国内钢材消费增长将起到积极作用。由于我国入世,加之国内经济型轿车的不断翻新、价格下降,2002 年我国汽车市场呈现出供销两旺的局面。预计今年,我国汽车行业仍将保持较高水平的增长。另外,汽车消费热点的形成,也将带动以城市交通改造为主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高潮。

第三: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及海外投资的增加,将起到带动钢材间接出口的作用。据统计,我国已有80 余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另外,我国政治经济稳定,劳动力成本低廉,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外公司在我国设厂或将国外的工厂迁入我国,加工用钢材也将有用武之地。

结论:2005 年钢铁行业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这也必将带动煤炭的消费持续增长。

三、2005 年冶金行业煤炭需求预测

根据 2005在上海举行的2005年钢材市场形势研讨会上对我国钢铁行业的预测,2005年我国生铁产量为2.75亿吨。根据近年来我国钢铁行业吨钢煤耗系数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且年均下降0.2-0.3,我们假定2005年的吨钢煤耗系数为0.68

    根据上面的数据,我们做出回归方程 Y = -4782.486361 + 0.658932665*X + 8391.75388*Z

    依据上述方程,我们得到1995年以来钢铁行业煤炭消费量的实际值和预测值如下

4-4 冶金行业煤炭消费的实际值和预测值   单位  万吨

        

时间

实际值

预测值

1995

10147

10211

1996

10780

10759

1997

10432

10439

1998

10755

10672

1999

10400

10445

2000

10481

10564

2001

11977

11928

2002

12805

12763

2003

14746

14654

2004

17000

17089

2005

——

19045

 

我们可以得到钢铁行业实际煤耗与预测煤耗的拟合图

                   4-2 钢铁行业实际煤耗与预测煤耗拟合图

    

由于两者之间具有高度的拟合程度,我们认为对2005年冶金行业煤炭需求的预测值19045万吨是有效的。

 

第三节  建材行业煤炭需求回顾及预测

一、建材行业煤炭消费回顾

4-5 1985~2004年建材行业煤炭消费回顾

年份

煤炭消费量(万吨)

水泥产量(万吨)

平板玻璃产量(万重量箱)

1985

8614

14595

4942

1990

9963

20971

8067

1995

15425

47560

15731

1996

15798

49118

16069

1997

16623

51173

16630

1998

15300

53600

17194

1999

15000

57300

17419

2000

15500

66103

18352

2001

16500

70417

20964

2002

17500

81194

22800

2003

19558

74000

25200

2004

22558

85000

27000

   1985 1997 年,建材行业煤炭消费量从8614 万吨增长到了16623 万吨,1997 年后,由于经济结构调整,煤炭消费量出现了下降,直到2000 年,又出现了上升的趋势,这主要是因为建材主要用煤产品水泥和平板玻璃增长迅速,预计2005 年这种态势仍会继续。

二、2005年建材行业发展预测

    随着一大批基础设施和小城镇建设,水泥行业也继续呈较快增长趋势,预计2004全年水泥产量增长5%以上,新增加煤炭需求1000万吨左右;虽然在退税率下调和国内市场煤价上涨、利润增大的影响,煤炭出口增长的可能性不大,但也不至于明显滑坡,有望保持在8500万吨左右; 2004年化工、平板玻璃等较高耗煤产品产量也将稳定增产,对煤炭需求也将继续呈现增长态势。2004年建材行业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

    结合近年来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趋势,我们比较认同郭云涛在《中国煤炭》杂志2004年第一期上发表的关于2005年我国水泥产量预测的数据,我们认为20059.5亿吨水泥产量是比较合理的。

    我公司《2005年玻璃行业发展研究报告》对2005年平板玻璃产量的预测为30852万箱,结合历史数据和我国玻璃行业的发展态势,我们认为这一数据基本上是准确的。     

 

三、2005年建材行业煤炭消费预测

    建材行业消费煤炭的主要产品是水泥、平板玻璃和砖瓦,由于砖瓦的数据统计不很齐全,我们借助水泥和平板玻璃的产量数据对建材的煤炭消费进行分析,这三者存在很强的相关性,我们以建材的煤炭消费量为因变量,水泥和平板玻璃的产量为自变量,建立预测模型:

Y = 6509.834972 - 0.1269217555*X + 0.9389892714*Z

4-6 建材行业实际煤炭需求量和预测量   单位 万吨

时间

实际值

预测值

1995

15425

15245

1996

15798

15364

1997

16623

15630

1998

15300

15852

1999

15000

15593

2000

15500

15352

2001

16500

17257

2002

17500

17614

2003

19558

20780

2004

22558

21074

2005

——

23422

 

4-3  建材行业实际煤炭需求量和预测量的拟合图

         

 

由于建材行业煤炭消费实际量与预测量的拟合度非常好,我们认为建材煤炭消费量为23422万吨,这一结论是可信的。

第四节  化工行业煤炭消费回顾及预测

一、化工行业煤炭消费回顾

19952004 年,尽管化工行业的主要耗煤产品产量呈现上升态势,但化工行业的煤炭消费量却呈现下降的趋势,由8168 万吨下降到6750 万吨,这主要是由于能源结构的调整和能效提高较快所致。

4-7 1995~2004年化工行业煤炭消费回顾

年份

煤炭消费量(万吨)

合成氨(万吨)

农用氮、磷、钾化肥(万吨)

1995

8168

2765

2548

1996

8231

3094

2809

1997

7622

3000

2820

1998

7738

3134

3010

1999

7600

3431

3251

2000

7654

3363

3186

2001

7200

3427

3383

2002

7000

3654

3665

2003

6750

3794

3924

2004

9000

3944

4400

 

二、2005年化工行业发展展望

   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资料显示,截至9月份,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累计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17441.5亿元,同比增长28.7%;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7132.5亿元,同比增长30.2%;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992.3亿元,同比增长51%;实现税金总额1052亿元,同比增长25.4%。由于三季度以来的强劲增长态势,全行业利润增幅已由上半年的落后全国工业3个百分点,转为大大超过全国工业11.2个百分点;与去年相比,不仅前三季度利润总额大大超过去年全年,且其增幅也远远超过去年增幅达7.4个百分点。

预计2005年石油和化工行业可能保持15%-20%左右的发展速度,石油需求由于 汽车工业的继续发展、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新增大型乙烯装置的正式投产而继续增长,但增幅会较今年明显放慢,原油加工量可能达到2.9亿吨,价格受国际油价影响也 将维持较高水平,石油和天然气工业经济效益仍可期待;化肥行业在国家三农政策的实施下将继续趋旺,需求稳定增长,价格可能在成本、需求、国际市场的多方面推动下保持较好水平,经济效益将继续好转;农药行业虽然面临供大于求、市场混乱、高毒有机磷农药逐步退出市场等问题而步履艰难,但是由于结构调整加快、新产品推出能力增强、出口势头强劲,2005年也可望向好的方向发展;由于需求旺盛,合成材料行业的景气势头明年有望继续持续下去;基础化学原料将随着化学工业景气上升周期而稳定发展;轮胎行业由于产能扩张过快、国内需求平缓、成本大幅 提升,效益面临考验。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对于国民经济的预测,2004年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将不低于今年的情况,我们假设国家将一如既往的贯彻重视农业和三农问题的精神,这样我们假定2005年农业发展速度不低于今年的水平,这样化肥的需求量就将按照2004年的速度继续增长。这样我们预测2005年我国合成氨与化肥的产量将分别为: 4100万吨和4934万吨。

三、化工行业煤炭消费预测

   19952004 年,化工煤炭消费量呈现下降趋势,但是2004年化工煤炭出现跳跃性增长,与化工主要耗煤产品合成氨和农用化肥产量有一定的线性相关性,我们以煤炭消费量为因变量,合成氨和农用化肥产量为自变量,可以做出线性回归方程,

   Y = 13994.84114 - 5.00142466*X + 3.185006236*Z

据此模型,我们对19952005年的煤炭消费量进行验证,结果如下表,效果显著。

4-8 1995~2005年化工行业煤炭消费验证表    单位  万吨

 

 

时间

实际值

预测值

1995

8168

8281

1996

8231

7467

1997

7622

7972

1998

7738

7907

1999

7600

7189

2000

7654

7322

2001

7200

7630

2002

7000

7393

2003

6750

7517

2004

9000

8283

2005

 

9204

 

4-4 化工行业煤炭需求量和实际量的拟合图

 

     

   

    我们观察该图,由于实际值与预测值的拟合度较差,我们对该方程的可信度进行检查,得出如下结果;

                   4-9 化工行业煤炭预测方程的信度检验

       

Included observations: 10 after adjusting endpoints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YF

1.000000

0.471901

2.119089

0.0669

C

-6.24E-10

3636.134

-1.72E-13

1.0000

R-squared

0.359515

   Mean dependent var

7696.300

Adjusted R-squared

0.279455

    S.D. dependent var

654.3013

S.E. of regression

555.4033

    Akaike info criterion

15.65412

Sum squared resid

2467783.

    Schwarz criterion

15.71464

Log likelihood

-76.27061

    F-statistic

4.490540

Durbin-Watson stat

2.151817

    Prob(F-statistic)

0.066920

    对预测方程的检验结果为:标准差为0.471901<0.5T检验值为2.119089,伴生概率为0.0669<0.1,这说明该方程的估计结果是可以接受的。

 

第五章  煤炭价格分析

    内容提要:我国煤炭价格市场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电煤价格在今年的煤炭订货会上虽然没有实现市场化定价,但是纳入国家定价体系的电煤交易量比例越来越小。焦炭出现产销两旺的局面,2004年交谈价格上涨幅度低于2003年,11月焦炭价格交易价格为1140/吨。无烟煤价格上涨幅度超过30%。全国各地的煤炭价格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2005年煤炭价格预计与今年持平。

第一节 我国煤炭价格市场化分析             

一、煤炭价格市场化进程

我国煤炭价格由计划走向市场,用了近十年的时间,可以粗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993年以前,原来的煤炭工业部和国家物价局对煤炭价格实行的是政府定价。
      第二个阶段是从1993年起,逐步放开了煤炭市场价格,政府对于煤炭的主要用户——电力行业计划内用煤实行政府指导价,由国家计委确定指导价,之后由企业协商,政府出面协调。而在计划外电煤以及其他行业用煤的煤炭价格实行市场价。
      第三个阶段是从2002年到至今,放开了电煤指导价格,实行市场定价。但由于煤炭与电力行业的特殊性,在每年召开的煤炭订货会上,电力行业与煤炭行业在电煤价格方面总是会有所争议,电煤价格的最终制定实际上还得靠政府出面协调解决。

 

二、我国煤炭价格的总体特征

    考察煤炭价格现状不仅要分析煤炭绝对价格水平和相对价格体系(或叫比价),还要分析煤矿出矿价格与用户实际支付价格关系,更要分析一定时期内煤炭价格与相关产品价格变动幅度。

  1、绝对价格水平低。建国以来,我国一直对煤炭产品实行低价政策。1992年国家放开煤价的同时又对电煤实行政府指导价,煤炭价格实际上是放而不开,价格水平一直很低。煤炭行业长期处在微利和亏损边缘。从1981年开始到2002年(其中只有1981年是微利的,当年利润仅有866万元)的22年间有21年国有重点煤矿整体亏损,且亏损额不断增加,最高年亏损额达到59.41亿元。按照平均利税率计算的价格扭曲率,这一时期内的煤炭价格属于严重偏低的。就目前情况看,我国煤炭价格大大低于国际市场价格。200419月份,出口动力煤秦皇岛离岸价为50-60美元/吨,按国家现行汇率计算,合人民币413-496/吨,比同期国内贸易煤炭离岸价高出6080多元(人民币)。

    2、比价不合理。市场经济主要是通过价格信号配置资源的,而这种价格信号主要是指相对价格(或比价)。我们判断煤炭价格是否合理在看绝对价格的同时,更要看煤炭与其他商品和生产要素的比价以及与其他能源产品的比价是否合理。从能源比价看,世界上普遍存在煤炭价格偏低的现象,据国际能源机构(EIA)统计报告显示,按照同等发热量计算价格,以1995年经合组织国家能源价格为例,发电用重油、发电用天然气、民用天然气。发电用动力煤、工业用电、民用电的比价关系为10827562100。到2002年,除煤炭以外,世界能源市场其它能源品种比价有不同程度上调,以能源消耗大国美国为例,上述能源品种比价关系为151737558100。我国能源市场煤炭价格偏低的现象比较突出。据测算,2002年我国煤炭、汽煤油、液化天然气和电力终端销售价格比例关系则为:74937100。再从电煤采购成本和电力售价比例关系看,我国煤炭价格也是偏低的。2002年,美国电煤平均进厂价格是3.57美分/KWh,终端平均电价为7.02美分/KWh,电煤价格是电价的50%。据测算,同期我国终端平均电价为59分人民币/KWh,电煤平均进厂价格是12分人民币/KWh,电煤价格只是电价的20%。两者的差距十分明显。

    3、出矿价与到厂价存在较大差距。价格通常包括,出矿价、中间价(港口价)和到厂价格。煤矿计算效益的价格是出矿价。我国煤炭销售中间环节比较多,目前销售中间环节费用上涨幅度大,煤矿实际获得的价格上涨收益很少。以山西大同到浙江电厂煤炭价格为例,今年6月份计划内煤炭出矿价格169.20/吨,比1997年的163.84/,吨煤上涨5.36元,涨幅3.3%;实际到港价高达373.90/吨。其中,流通费用204.70元,占煤炭到港价格的55.75%。上述价格还不包括用户提货费用,如果是计划外煤炭价格则更高。

    4、煤炭价格上涨低于其他生产资料的上升幅度。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物价总体水平基本没有大的变动,再加上国家对国有煤炭企业实行统收统支政策,收入与企业经济效益不挂钩,煤炭价格上涨低于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的矛盾并不突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除少数,如电力价格外)几乎全部由市场决定。生产资料价格由市场决定,在这种情况下占煤炭消费总量一半以上的电煤,政府指导价则长期低于市场价格。

    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能源产品中煤炭价格上涨幅度低于其他能源产品价格上涨幅度。以1992年煤炭、电力、石油产品价格为100的话,2003年的煤炭产品价格指数为266.47,电力为303.41,石油为556.39。煤炭价格上涨幅度也低于煤矿主要用生产资料价格和其他成本支出的上涨幅度。今年5月,我们对部分企业煤炭与所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情况做了一次调查。以华东地区为例,商品煤综合售价由1997年的211.42/吨增加到20044月的238.93/吨,增幅13.01%。但电力综合价格由1997年的0.312/度上涨到20044月的0.5/度,增幅60%。钢材平均价格由19972819/吨增加到2003年的3361/吨,增幅19.23%。汽油由1997年的2230/吨上涨到2003年的4100/吨,增幅79.82%。柴油由1997年的2080/吨上涨到2003年的3564/吨,增幅71.35%。以上数据表明,煤价涨幅大大低于主要外购原材料和电力价格的涨幅,煤炭企业收益大幅度下降。

 

、我国煤炭价格市场化前景分析预测

    6月份出台的国务院47号文中,国家曾明确表示,在电力价格提高以后,电力用煤不再区分合同内外,均由市场定价,这标志着煤炭价格市场化进程步伐大大加快,国家已经完全放开了煤炭价格。

    但是,由于电力企业的抵制,电煤价格市场化进展并不顺利。上涨过快的煤炭价格使得电力行业措手不及,各大电力公司库存告急频频发生。为了平抑不断上涨的煤价,减少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国家发改委于83出台了对电煤价格临时干预的措施,规定自84日起,电煤价格以5月底实际装车价(车板价)结算为基础,上下浮动8%

虽然从表面上来看,这次只是一种对个别地区煤炭价格的临时性干预,但是距离47号文发布时间不足两个月,由此,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国家对待电煤价格今后的政策取向。我们认为,在电力行业市场化进程滞后于煤炭行业,电力价格尚未完全放开的背景下,为了减少煤炭价格的上涨过快给电力企业带来的急剧上升成本压力,国家会倾向于电力行业,也就是不会使电煤价格持续上涨。就今后一段时期来讲,我们认为,国家虽然出台的是临时性干预措施,但是,这表明国家已经认可煤炭价格目前确实已经处于一个高位。由此,我们可以预测,国家在今后不会完全放开对电煤价格的行政性干预,电煤价格市场化在电力价格没有实行完全市场化之前很难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而市场方面,则出现了供需双方签订长期合同的现象价格调整机制做出了规定。最近,华能国际和中国煤炭进出口公司签订了2005年到2009年煤炭购销合同。神华集团继7月份与华能集团签订53000多万吨的煤炭长期购销合同之后,又与上海以及华东地区多家电力、冶金等耗煤大户签订了长期购销合同。我们认为,市场参与主体的这种行为预示着市场双方已经开始根据市场状况寻求新的解决办法,这将有利于整个行业向着良性方向发展,而从政府的态度也可以看出,政府鼓励这种长期市场行为。

 

第二节 2004年主要煤炭产品价格分析

  前三季度国内煤市经历了一个从大幅飙升到高位小幅波动的过程。煤价在45月份出现大幅飙升,随后被拉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后止住升势,并稳定在高位小幅波动。
     现在已进入第四季度,冬季用电用煤高峰在即,而局部地区煤炭资源矛盾和价格矛盾不断,煤电纷争升级,石油价格连创新高,电力短缺、火电机组投产加快已成定局等因素的积聚,使当前煤炭市场和煤炭交易价格进入微妙时期。各种煤炭的价格走势不一样。
    

一、动力煤

    2004年的计划内动力煤价格在去年上涨的基础上,上限每吨调升12元。在各煤种价差拉大之下,非计划动力煤价格继续上涨。动力煤的需求增长速度超过煤炭需求的平均增长速度,并且我国动力煤占煤炭消费的比重会逐步增加。   

动力煤的主要产品电煤价格在国家管制之下,价格解冻进程缓慢。

20031221国家发改委下发的《关于调整电价的通知》,自200411日起,在福州全煤会要求2004年发电用煤重点合同价格平均每吨上调12(含税)2003年电煤平均价格138.55/吨,考虑到电煤的合同电煤与市场自购煤炭的比例为50%:50%,合同电煤与市场电煤的价差30/吨。

    从较长的时间周期来看,煤炭价格并没有多大涨幅,而电价同期却上涨了一倍,煤炭价格仍有较大的上涨空间,但由于电力对我国重工业化经济的影响重大,电价仍是国家制定,电价不可能随便上调。如果电价不上调,国家也会对煤价实施指导,煤价也很难上涨。随着煤电联动方案的出台,明年电价可望上调,这样煤价将有了涨价的基础和空间。目前我国市场上高价电煤每吨为450500元,而比合同内电煤价格高每吨50元以上。这样,煤炭企业不愿提供更多的原煤,电力企业也不愿高价采购,这是造成国内部分电厂煤炭今年库存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煤炭行业议价能力提高,有利于煤炭价格提升。国家发改委近日在其官方网站上载文称,国家将重点推进煤炭企业的战略性重组,以市场为导向,以产权为纽带,通过兼并、重组、联合、参股等形式,组建一批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这无疑会改变煤炭行业分散的格局,增强与电力行业讨价还价的能力,有利于价值向煤炭行业倾斜。

  总的看来,电煤价格放开是大势所趋,只是一步到位还是一点一点放开的问题。为了减轻煤炭涨价给相关行业造成的压力,估计政府将会采取逐步放开的措施。这也会拉长煤炭行业的景气周期。在电煤涨价的预期下,其他煤种的价格也会上涨。05年煤炭价格仍有上涨空间,煤炭板块仍有较大的投资价值。重点关注具煤种优势及扩张潜力的煤炭上市公司。   

二、焦煤及焦炭市场

(一)焦煤

2003年山西公路出省煤由年初的179元/吨上涨到年底的440元/吨,主焦精煤由年初的242元/吨上调到年底的580元/吨,上调幅度分别达到145%139%。从今年4月起,两煤种价格开始下调,分别下调30-50元/吨和50-80元/吨。
  据专家分析,主焦煤价格下调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国家加大对投资过热行业的调控力度,使这些行业产量产能下降,价格下调,如部分钢材价格今年下调幅度超过20%,带动部分煤种价格下调。
  二是电荒造成24个省级电网拉闸限电,运输部门抢运煤炭进一步拉大黑白运输比例。据统计,今年1-4月份山西铁路外运煤炭同比增长12.1%,其中电煤同比增长30.1%黑货运输增长使焦炭等白货产品外运更加困难,运量下降,库存上升。
  三是国家加大公路运输秩序治理,使长期以来运输车辆超载造成公路达不到服务期限的现象得到遏制,但同时山西焦煤出省量也有所下降。
  四是4月份以来,山西先后发生隰县、平鲁、交口县的矿难事故,使各级政府认识到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严峻性,进一步强化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煤炭产量增长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主焦煤和精煤价格下调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价格下调属阶段性调整,如同证券市场的指数调整。在动力煤高位平稳运行态势下,预计四季度主焦煤和精煤的价格仍有回调趋势。

(二)焦炭

     1、焦炭生产。今年的前三个季度,国内累计生产焦炭1.26亿吨,比上年同期多生产了2394万吨,同比增长23.3%,高于国内累计钢产量增速21.6%的1.7个百分点。

                     5-1 2004年前三季度我国焦炭生产情况

项目

焦炭

占总量比重

同比增长

累计产量

累计增量

累计产量

累计增量

 

总量

12649万吨

2394万吨

 

 

23.34%

华北地区

6097万吨

1181万吨

48.20%

49.31%

24.01%

华东地区

1931万吨

361万吨

15.27%

15.06%

22.96%

华中地区

1405万吨

314万吨

11.11%

13.11%

28.77%

东北地区

1176万吨

101万吨

9.30%

4.21%

9.37%

西南地区

1318万吨

294万吨

10.42%

12.27%

28.68%

西北地区

500万吨

71万吨

3.95%

2.95%

16.44%

华南地区

221万吨

74万吨

1.75%

3.09%

50.28%

    前三个季度华北地区(京津冀晋内蒙)钢材产量6313万吨,占全部钢材总量的29.5%,同比增长了27.8%,是国内钢材产量最多、产量增速最快的地区。焦炭的产量也毫不逊色,前三个季度,华北地区累计生产焦炭6097万吨,占全部焦炭产量的48.2%,比去年同期多生产1181万吨,占全部增量的49.3%,焦炭产量同比增长24.01%,比全国累计产量增速23.3%高出0.8个百分点。
    从单个省份看,华北地区的河北省是全国钢材产量最多的省份,前三个季度累计产钢材3354万吨,同比增长27.9%,但只占全国累计钢材产量的15.7%。同样是在华北地区,山西省保持了全国焦炭产量冠军的地位,前三个季度累计产焦炭4000万吨,同比增长18.9%,其产量占全国焦炭产量的31.6%,占华北地区焦炭产量的65.6%,可见山西省焦炭产量及价格对全国的焦炭价格走势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2、焦炭价格。2003年焦炭价格起伏较大,价格一路振荡上扬,累计上涨幅度为400-500/吨,2004年价格运行保持平稳,价格曲线呈单峰走势,1-10月份价位基本上都在1100/吨以上,最低价格为元月份的1100/吨,最高价格出现在6月份的1290/吨,累计价格涨幅只有180/吨,远远低于2003年的累计涨幅。今年6月份以后,焦炭价格缓慢回落,到11月份回落至1140/吨,回落幅度为150/吨。
              5-1 20031月以来我国焦炭价格走势图

    与钢材价格在8月份以后价格大幅度下跌不同,对比2003年,尽管焦炭价格涨落幅度不同,但2003-20048月份以后的价格走势很相似,价格都是在8月份以后开始回落,而且回落幅度均为70-100/吨,远远小于8月份到11月份钢材市场价格的跌幅。
    3、焦炭出口。中国是全球焦炭的第一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同时还是世界第一大焦炭消费国。2003年中国焦炭产量1.78亿吨,约占世界焦炭总产量的45%,焦炭出口1475万吨,占世界总出口量的近60%。今年前三个季度,中国累计出口焦炭1037万吨,同比降低了13.76%,而2002年出口了1357万吨,2003年出口1472万吨,预计2004年全年出口焦炭总量将低于2003150万吨左右。
    欧盟地区是焦炭出口的主要区域,欧盟由于环保限制,焦炭越来越依赖进口,所需焦炭的三分之一来自中国。根据中国和欧盟达成的协议,2004年中国向欧盟的焦炭出口量将不低于上一年度的水平,即450万吨。今年7月商务部增发焦炭出口许可证400万吨,这样就使中国全年出口配额总量达到了1300万吨。2005年出口配额为1400万吨,比2004年增加100万吨。
    焦炭出口价格在6月份大幅度回落,回落幅度高达200美元/吨。2004年初,商务部决定将焦炭出口配额从1200万吨削减到900万吨,直接导致焦炭出口价格大幅上涨。在中国承诺2004年出口到欧盟的焦炭数量至少会与去年数量持平后,焦炭出口价格又大幅度的回落。价格下滑还与取消出口退税有一定的关系,519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关于停止焦炭和炼焦煤出口退税的紧急通知》。通知要求从2004524日起,对出口商品代码为27040010的焦炭及半焦炭、出口商品代码为27011210的炼焦煤,一律停止增值税出口退税。
                    5-2 20041-9月我国焦炭出口情况

    如图所示,今年前三个季度,出口量最多的月份出现在9月份,单月出口量达205.9万吨,比出口量最少的1月份35万吨,多出口170.9万吨。从今年6月份开始,焦炭出口价格大幅回落,焦炭价格从420美元/吨下降到200美元/吨以下。

 

三、无烟煤

    受行业需求提升的影响,2004年我国无烟煤价格持续增长。200410月我国无烟煤价格平均比第二季度上涨2%

    议西安市场为例。进入9月份以来,无烟煤价格一直上扬。以蜂窝煤原料无烟沫煤为例,西安到货价9月份270元/吨,10月份涨至340元/吨,一个月内上涨70元/吨,涨幅达26%;蜂窝煤零售价,9月份0.22元/块,10月份0.25元/块,每块上涨0.03元,涨幅达12%;无烟煤进价:9月份580元/吨,10月份650元/吨,上涨70元,涨幅达12%。零售价9月份640元/吨,10月份710元/吨,上涨70元,涨幅达11%。以上煤价目前仍一路攀升,预计11月下旬以后各类煤价综合涨幅较去年同期上扬30%以上。

5-2  20049-10西安市无烟煤价格

  

9

10

10月比上月上涨

无烟沫煤到货价

270/

340/

26%

蜂窝煤零售价

0.22/

0.25/

12%

无烟煤进价

580/

650/

12%

无烟煤零售价

640/

710/

11%

 

第三节 区域市场价格分析

    进入冬季以来,我国煤炭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出现大幅度上涨。与去年同月相比,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出厂价格上涨22.3%。其中,原煤出厂价格上涨22.2%,涨幅均比9月份增加1.8个百分点。
    

一、河北

    取暖用煤价格看涨
    随着冬季供暖期来到,供暖企业和生产企业都加大了煤炭的库存,城乡居民生活及取暖用煤进入需求旺季,煤炭社会需求量骤增。受煤炭资源趋紧、煤炭生产成本上升及运输瓶颈的制约,近期河北省煤炭价格继续上涨,其中取暖用煤价格涨势强劲。据河北省城调队调查,与上年同期相比,10月份煤炭市场价格平均上涨40.5%,其中无烟煤出厂价格每吨上涨65.01元,一般烟煤每吨上涨57.31元,焦煤每吨上涨66.33元,洗块煤每吨上涨79.57元,炼焦用洗精煤每吨上涨155.92元,洗混煤每吨上涨25.38元。主要用于热力企业供暖和城乡居民生活的无烟煤、洗块煤和一般烟煤的价格分别比今年第三季度增长12.2%、19.59%和2.98%。
    推动煤炭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1.社会需求量增加。首先,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尤其是钢铁、电力、水泥等耗煤行业生产呈持续快速增长势头。据统计,1月至9月,河北省工业生产同比增长22.4%,但同期河北省原煤产量同比增长13.8%,远远低于工业生产的增速。其次,供暖期来临,供暖企业开始集中大量购煤,电力、冶金、建材等生产企业也纷纷加大煤炭库存。第三,农村居民取暖和生活用煤储备相对集中,煤炭的社会需求量增加,推动煤炭价格上涨。2.国际原油价格飙升,国内原油及成品油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加大了对煤炭的需求。3.煤炭生产成本上升。随着国家加大对煤炭企业安全生产检查的力度,国有大中型煤炭企业对矿井的投入不断增加。今年初以来,钢材、木材、炸药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使得煤炭生产成本上升。此外,汽油、柴油价格上涨,公路运输严格限制超载,使得运输成本增加。4.运输瓶颈制约。今年初以来,铁路运输持续紧张,车皮满足率不断下降,特别是铁路部门取消了高价运行的企业自备列车,实行国家煤炭运输的正常价格,对运力产生较大影响。此外,石太高速公路修路,305国道严重堵车,使得山西煤炭外运困难,跨省流通受到限制,加剧了煤炭供需矛盾,推动煤炭价格持续攀升。

二、吉林

    1110,延边地区州属煤矿及乡镇煤矿共生产煤炭170万吨,其中,凉水、延边和三道煤矿共生产煤炭100万吨,全州76家乡镇煤矿共生产煤炭70万吨,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受周边地区煤炭市场的影响,延边地区煤炭价格自入冬以来平均每吨上涨30元至40元。目前,全州冬季用煤尚有30%的缺口。

三、新疆

    冬雪下煤价涨
    第一场雪的来临,使得新疆石河子煤炭价格有所上涨。目前,石河子煤炭市场普通块煤每吨售价200元,无烟煤每吨售价320元。每吨煤炭的售价比去年同期高出20元左右。据有关人士透露,烧锅炉、制砖用的煤炭每吨批发价为95元,家庭用煤每吨115元,沫煤每吨70多元。煤炭批发价均高于去年。国家治理整顿小煤矿,一些地区煤炭生产、供应不稳定;整治期间,煤矿停止生产,导致煤炭产量下降;燃油价格上涨及交通部门治理公路运输超载超限,使煤炭运输成本加大,这些都是今冬煤炭价格上涨的原因。随着冬季供暖期的到来,用煤需求量还将不断增加,煤价有可能还要上涨。

四、兰州

    据兰州市企业调查队对兰州市今年冬季煤炭市场供应、价格及库存的快速调查结果显示:今冬兰州市有烟煤销售价格190元/吨,同比上涨了11.76%;无烟块煤销售价格620元/吨,同比上涨了14.8%;无烟沫煤销售价格280元/吨,同比上涨了33.3%;型煤销售价格230元/吨,同比上涨了27.78%,预计煤炭缺口100万吨。 

    据了解,由于受国家对小煤窑实行关闭、公路运输限载等政策的影响,煤炭运输价格和销售价格大幅上涨。随之,兰州市今年有烟煤储备量在4550万吨之间,同比下降38%;无烟煤储备量15万吨,同比下降44.4%。 

    受去年暖气费涨价,今年液化气大幅上涨,取暖费欠费等因素影响,兰州市居民生活、取暖用煤量的剧增,煤炭供求形势严峻。据兰州市煤炭工业总公司经营管理处负责人预计,今冬兰州市全市有烟煤缺口在5070万吨左右,无烟煤缺口在3050万吨左右,这一情况将随着第二次(春节前)购煤高峰的来临更为突出。

 

五、华东

     维持卖方市场格局
     目前,我国煤炭市场供求整体相对稳定,局部地区和部分商品煤品种供求矛盾比较突出。受国际石油价格持续上涨、第四季度火电新投产机组增多及国家宏观调控等因素影响,华东地区煤炭价格在高位整理四个多月之后,精煤、块煤价格开始小幅攀升,涨幅在5%左右。9月至10月,华东地区煤炭生产企业上调了冶炼精煤和洗动力煤销售价格。江苏市场陕西黄陵煤价格每吨上调20元,秦皇岛港优质混煤价格也开始小幅攀升。预计今后一个时期,华东煤炭市场将继续维持卖方市场格局,煤炭价格将出现上涨。
    电价上调、冬季储煤工作开始、新增电力机组投产,将推动煤炭价格上涨。近期,北京、安徽、重庆等省(直辖市)纷纷上调电价,预计其他地方也会在第四季度对电价进行调整。电价上调给煤炭价格上调留出了空间。
    进入冬季,北方地区电厂开始进行储煤工作,电厂继续补仓以及煤炭生产和使用单位对2005年全国煤炭订货会的预期,可能促使煤炭价格出现新一轮上涨。   

 

 

第四节 2005年煤炭价格走势分析

一、近年来我国煤炭价格走势分析

煤炭价格受煤炭需求影响非常强烈,而煤炭需求又受整个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所以煤炭价格和整个国民经济的景气程度密切相关,走势非常接近,但煤炭价格波动幅度大于总体价格水平波动幅度。这显示出了煤炭产品作为国民经济基础性行业的先行指标的特点,煤炭产品价格的上涨能够带动整个国民经济价格水平的上涨。

5-3 近年来煤炭价格走势

 

 

5-4 1997年至2004年我国综合煤价走势

受国内供求形势的影响,2004年我国煤炭价格持续了2003年的上涨势头,今年前三季度全国综合煤价走势,每吨上涨了22元,上涨幅度为12.8%

二、2005年我国煤炭价格走势分析

受多种因素影响,当前煤炭市场和煤炭交易价格进入一个较微妙、敏感的时期,近期煤炭市场有可能打破目前相对平衡局面,出现价格波动。
    纵观2004年前三季度的国内煤市,煤炭价格在45月份出现大幅飙升,在随后的夏季用煤高峰期被拉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后止住了升势,并稳定在高位小幅波动。进入2005年,冬季用电用煤高峰在即,而局部地区煤炭资源矛盾和价格矛盾不断,煤电纷争升级,石油价格连创新高,电力短缺、火电机组投产加快已成定局,2005年全国煤炭订货会大盘待定等因素的积聚,使当前煤炭市场和煤炭交易价格进入一个较微妙、敏感的时期,既有涨价因素,又有降价因素。
    我们认为,目前,有诸多因素可以促成煤炭价格上扬:
    首先,从供需基本面来看,2005年国内火电新投产机组增多,煤炭的消耗和储备将随之增加,给今年冬季用煤高峰期的煤炭供求增添压力和隐患,同时将再次考验煤炭资源与运输市场的协调配套能力。
    目前,虽然由于日均耗煤下降,电煤库存可用天数指标状况好转,但是库存总量并不令人满意。据中能电力工业燃料公司统计,9月末,虽然由于电煤日耗水平降低,国电直供系统煤炭库存的可用天数由8月末的10.8天提升到12.0天,处于今年以来较好水平,但其库存总量却由8月末的1294.6万吨降低到1270.5万吨。随着冬季用电用煤高峰的到来,电煤日耗水平将逐渐恢复,库存总量不足问题可能在冬季用煤高峰时节逐渐暴露。
    其次,一些地方电力价格上调、电厂开始冬季储煤以及对2005年全国煤炭订货会的预期,可能促使煤炭价格开始新一轮的上涨。
    为了减轻电力企业成本增加的负担,一些省市如北京、安徽、重庆等最近上调了电价,预计其他地方也会在2005年对电价进行调整。电价上调在协调煤电之间的矛盾之余,也给煤炭新一轮涨价留出了空间。
    另外,国际国内石油价格持续上涨的滞后效应逐步显现,将支撑煤炭价格上扬。
    近来,国际石油价格一路走高,而国内成品油涨价的压力也在增大。由于石油和煤炭间具有一定的可替代性,两种商品的价格也密切相关。石油价格上扬,将刺激煤炭需求增加,直接拉动煤价上扬;同时,油价上扬将加大煤炭的运输成本,推升煤炭价格。但由于煤价变化与油价的变化有一定的时间差,通常要滞后3个月至6个月,因此前期的高油价对煤炭价格的影响将逐步体现出来。
     以下几方面因素则将对近期煤炭价格产生下滑压力:
    高位运行的煤炭价格对原煤生产的刺激作用,使全国原煤产量迅速增加,且增速逐月加快。截止到9月末,全国原煤产量同比已经增加了22992万吨,增长速度提高到了19.75%,照此趋势发展,今年国内原煤产量将会突破20亿吨大关,并超过煤炭需求的增长速度,给2005年或明年初的煤炭市场带来资源上的压力。
    煤炭运输紧张形势得到缓解,运价指数略有下滑,运输成本有所降低。
    前期为了确保电力顺利迎峰度夏,国家实施的突击抢运电煤战役取得了显著成效,煤炭运输量大量增加。据统计,1至9月全国铁路煤炭运量预计完成73919万吨,同比增长13.4%。而此次铁路大秦线扩能改造工作将于10月底结束,秦皇岛港的配套能力也正在逐步到位,届时大秦线的煤炭运输能力将有较大提高,有利于缓解铁路煤炭运力不足的矛盾,增加北煤南运供应总量。
    在运输能力增强的同时,运输成本也在下降。为了保证电煤的供应,一些地区在公路治理超载行动中对煤炭运输开了绿色通道,并减免了运输中的一些费用开支,使得煤炭公路运输成本下降。港口海运方面,9月份沿海煤炭运输市场价格继续回落,如秦皇岛至广州4万吨级左右船舶的市场运价已经降到了每吨90元左右。国庆节前后,船舶寻租信息明显增多,表明煤炭海上运力有过剩迹象,最近海上煤炭运价有可能出现滑坡。
    近期沿海地区部分电厂(例如浙江省的一些电厂)煤炭库存较多,场地周转困难,出现船舶卸载滞现象,这也会对煤炭价格带来不利影响。
    除了上述正反两方面的因素,煤炭出口和煤电纠纷等则是影响煤炭市场运行的双刃剑。
    首先来看煤炭出口对国内供需的影响:一方面,受煤炭出口配额悉数发放这一利好因素的刺激,2005年国内煤炭出口有可能出现反弹,煤炭出口下降速度得到延缓,给内贸煤炭供求带来不利影响;另一方面,目前国际动力煤市场现货资源丰富、煤炭价格萎靡,国内煤炭出口和内销的利润水平逐步拉近,也会抑制煤炭出口的增长。
    再看煤电双方在煤炭供求和价格上的较量:进入9月份以后,一方面,伴随电煤冬储高峰的到来,煤炭生产企业从南到北开始了新一轮煤炭价格调整高潮,包括国家实行价格干预地区在内的煤炭出矿价格大多出现上浮。另一方面,到9月末,在原国电直供系统电厂的带领下,多数电厂依靠已然得到恢复的煤炭库存,以及重点合同电煤的稳定供应,顽强地抵制着煤炭接收价格的上涨,甚至出现部分电厂降低市场采购煤炭接收价格的情况。煤电双方的利益之争恐怕将贯穿冬季用煤用电高峰期始末,并将在2005年全国煤炭订货会上有集中的表现。
 

 

第六章  我国煤炭产业竞争环境分析

    内容提要:从波特竞争模型的角度来看,目前我国煤炭行业的竞争环境是好的。煤炭行业内部的竞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剩余煤炭资源的争夺;二是新产品开发方面的技术竞争。目前市场竞争的特点是竞争内容和竞争主体发生变化、煤炭产品的替代性增强、竞争格局不确定和上下游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提高煤炭企业竞争力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技术创新、制度革新和扩大规模实现规模经济效应。

第一节  我国煤炭企业市场竞争分析

一、煤炭企业的波特竞争模型

   决定企业获利能力的首要因素是产业吸引力。企业在拟定竞争战略时,必须要深入了解决定产业吸引力的竞争法则。竞争法则可以用五种竞争力来具体分析,

新进入者威胁 新竞争者的加入必然会打破市场平衡,引发现有竞争者的竞争反应,也就不可避免地需要调入新的资源用于竞争,因此使收益降低。煤炭行业目前新进入者威胁主要表现在小型煤矿死灰复燃。
  替代品的威胁 市场上可替代你的产品和服务的存在意味着你的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将会受到限制。煤炭行业的替代品主要是石油、天然气以及新能源等等,结合我国目前的能源储存结构和科技的进展程度,煤炭在近期内仍然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
  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 如果买方拥有讨价还价能力,他们一定会利用它。这回减少你的利润,其结果是影响收益率。这点主要表现在电煤价格上面,由于国家队与电煤市场的干预,煤炭企业在电煤价格上面处于被动地位,议价能力很弱。
  供方的讨价还价能力 与买方相反,供方会设法提高价格,其结果同样会影响你的收益率。煤炭行业的供给方主要表现为煤炭资源和劳动力供给以及煤炭机械的供应,国家对于煤炭资源的控制有加强的趋势,但是劳动力供给方基本上没有议价的能力,因为中国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煤炭机械行业的议价能力也不强,因为这种市场也是供过于求的。
  现有竞争者的竞争能力 竞争会导致对市场营销、研究与开发的投入或降价,结果同样会减少你的利润。煤炭行业现有企业的竞争能力并不强。

  煤炭行业的市场竞争并不激烈,尤其是在市场即将全面放开,供给小于需求的情况下,这几个方面的因素决定了目前进入我国煤炭行业是有利可图的。

二、进入者的威胁

    煤炭行业虽然存在着较为严格的进入准则,但是执行情况并不理想,在煤炭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全国各地的小型煤矿纷纷死灰复燃。这些进入者对于市场的威胁主要表现在,小型煤矿技术水平差,煤炭开采水平低,加工能力差,占有了有限的煤炭资源,造成煤炭资源的利用不充分。从价格的角度来讲,由于小型煤炭产量较少,产品质量较差,对市场价格造成的冲击有限。

    但是外资企业进入中国煤炭行业的步伐加快了。目前美、日、韩、澳大利亚等煤炭进出口大国的煤炭生产、经营企业都以北京、西安为主要据点直接安营扎寨,企图在中国煤炭开采业掘一桶金。外资对中国煤炭投资的另一种方式是间接投资:QFII最近增持兖州煤业就是一例。

三、替代品的威胁

鉴于我国目前能源资源的储备情况和能源行业科技进展情况,加上我国工业加速发展,能源行业的需求持续增加,这将导致我国能源在短期内会保持供不应求的局面,这就决定了煤炭行业不存在替代品威胁。

2004630,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42020)(草案),确定了以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油气和新能源全面发展的战略"煤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上下普遍认同。 国家政策导向的突出,加强我国煤炭行业的竞争力,煤炭行业将获得更多的国家支持。

四、购买者分析

    政府较低的指导价格无疑是煤炭企业提升自身经营效益的一个掣肘。

    煤炭产品的主要需求者是电力企业,电力企业用煤是煤炭消费中的最主要组成部分。2003年全国煤炭消费量为16.7亿吨,其中电力用煤8.5亿吨,53.5%。因此,电煤价格的高低对煤炭行业的经营态势具有重要意义。1992年国家放开煤价的同时又对电煤实行政府指导价,煤炭价格实际上是放而不开,价格水平一直很低。今年以来,全国煤电油运继续全面紧张,6月中旬国务院针对煤炭供需形势决定---电价调整后,电煤价格不分重点合同内外,均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表明了政府彻底放开电煤价格的决心。但由于历史的惯性、部分地方政府的干预和发电企业集中采购的优势,目前真正意义上的相互协商确定煤炭价格的机制并未形成,电煤与市场煤价格、计划内与计划外、省内与省外三种价格差距依然较大。截至9月末,国有大型煤炭企业(原中央财政煤炭企业)电煤平均价格每吨155.59,比当期商品煤平均售价198.54元低了42.95元。

    除去政府指导对煤价的抑制,煤价还受制于煤炭行业内无序的竞争状况。目前我国有2.8万多个煤矿,规模以上的煤炭企业3400多家,行业内经营过度分散,无序竞争严重,煤炭供大于求时相互竞相压价,市场秩序混乱,价格大幅度下滑,行业经济发展陷于十分困难境地。企业经营过于分散的格局,无疑大大降低了煤炭企业的议价能力,使其在价格谈判上处于被动地位。

五、供应方分析

    煤炭行业的供应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煤炭资源的供给方。在我国煤炭资源的所有者是国家,但是实际管理方式国土资源部,中小型煤矿由地方相关部门直接管理。目前我国正在试验通过拍卖法实现矿产资源的转让,目前主要的煤矿资源转让方式是审批制,对于大型企业来说,获取大型煤矿的开采权目前并不难。对于中小型煤炭企业来说,以后很难的继续获得煤炭的开采权。这将加大小型煤炭企业获得矿产资源的难度。

     2004年我国工业的高速发展,使煤炭需求量大幅增长,而供给却跟不上。同时由于安全问题政府开始关闭小煤窑,这使煤炭供需缺口问题越发严重。从资源上看,目前煤炭大企业(包括上市公司)有利的一面是根据市场情况能够提高售价,不利的一面是储备不足,必须加紧储备资源。

    根据有关资料,目前我国煤炭资源储量可供建井有44227亿吨,有研究认为到2005年,缺口将达到1-2亿吨。据有关方面预计,2010年中国用煤量在8亿吨左右,将比2000年增加2.5亿吨。从今年看,能源一开年就不够用,电煤也出现了局部偏紧的问题。所以竞争的关键就在于占有资源。

    现在大企业开始加紧扩张生产能力,为市场竞争储备资源。其中神华、兖州、大同、山西焦煤等大型企业集团作为第一梯队,都提出未来几年内产量增加到5000万吨到1亿吨以上的发展战略,并开始通过各种方式跨越地域限制,到中西部地区建井开矿。如兖矿集团在入主山东省内巨野、聊城煤田的同时,启动贵州煤电和内蒙古煤田合作开发工程,涉及煤炭储量达400多亿吨;而神华集团在山西朔州等地通过兼并小煤窑,占有资源,实现扩张等。

二、劳动力资源的供给方。在我国煤炭行业,劳动力的供给是无限的,而且这种劳动力资源是相当便宜的,相对于正式工人来说,农民工的工资要低得多,而且这部分人完全没有社会保障的需要。所有,作为供应方来讲,劳动力的供给几乎是没有任何议价能力的。

三、煤炭机械。我国机械行业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来的发展,已经出现的过剩的态势。煤炭机械是一种较为成熟的产品,整个市场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煤炭机械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也是有限的。

六、行业内现有竞争者分析

    煤炭行业的竞争状况正在发生变化:

    首先是政策原因使作为竞争对手的小煤矿逐渐退出。

    由于小煤窑的安全生产措施跟不上,我国连续四年实施"调控总量,关井压产"政策。从1997年开始,截至2003年底全国累计关闭小煤窑6.1万处,大幅缩减了小煤窑的生产能力,大企业的竞争对手受到压制。1997年前,我国大中小型煤矿产量比例为401743。到1997年煤炭市场供给超过需求,此时市场上大、中、小型煤矿全面竞争。如山西省大同、太原、阳泉、晋城等地中小煤矿的产量与所在地原中央直属大型煤矿企业的产量相当甚至更多。但小煤矿事故频繁发生,使大量不符合开采安全条件的煤矿被关闭,大中小型煤矿产量比例调整为541927。大煤矿之间竞争加剧。如大同煤矿集团和神华集团在国内市场的竞争,神华集团和兖矿集团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等。

    其次是竞争方式由单打独斗转向联合竞争。到目前,中国煤矿个数已减少2.5万个,但整体上看仍然较多,规模也较小。为解决市场竞争无序化的矛盾,各省都在积极整合自身资源,组建煤矿联合集团参与市场角逐,应对下游公司的采购。山西、河南、黑龙江、贵州、陕西等省都形成了联合销售的机制,直接参与煤炭订货,协调煤矿价格、供货等。     

 

第二节  我国煤炭行业竞争格局现状及产业集中度分析

一、煤炭行业生产集中度变化趋势

    目前我国煤炭行业的生产集中度低,严重影响了我国煤炭行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技术进步。国家有关方面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目前正在通过两个方面的措施提高我国煤炭行业的生产集中度:

    一是,促进大型企业之间进行联合重组。这方面的措施主要包括,国家出资支持大型煤炭基地的建设,有关大型煤炭基地建设的规划正在酝酿之中,目前国家已经在某些政策方面开始采取支持大型煤炭基地建设的施行。这包括,发改委为大型煤炭基地提供了总计24亿元的国债支持,银行方面也为基地建设大开方便之门。地方政府更是积极促进本省企业的联合重组,已经或即将完成的部分省份煤炭行业的重组包括陕西、山西、宁夏、贵州等等地方,这些省份的重组往往是将全省的大型国有企业重组为一个企业。

    二是,对中小型煤炭企业实行关停并转。我国煤炭资源相对有限,在行业需求回升的情况下,一些地方的小煤炭纷纷复产,这些煤炭企业技术落后,安全设置配置状况不理想,这一方面造成煤炭资源的采掘不充分,另外一方面造成安全事故频频发生,除此以外,还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今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加强了对中小型煤炭企业进行治理整顿,今后还会有一批严重不合规的煤矿被关闭。

    随着这两项措施的施行,估计未来两三年内,我国煤炭行业的生产集中度会提高一倍。

 

二、提高我国煤炭产业集中度的益处分析

    从行业发展状况来看,煤炭开采受制于资源赋存条件,什么样的地质条件,决定了什么样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技术创新比较难,煤炭企业的主业发展表现出强烈的自然性和单质延续性;煤矿企业相当一部分资产行业属性较强,具有较强的专用性和凝固性,从而使行业的退出壁垒和成本畸高不下。生产经营一旦达不到预期规模,必将导致资源严重浪费、竞争能力差、经济效益下滑等问题出现。由于产业分散、集中度低,全国有5.3万处煤矿在争夺10亿t的需求市场,整个行业市场几乎近于自由竞争型市场结构,加上各竞争主体缺乏行业自律意识,无法形成有效垄断,市场竞争机制失灵,最终造成优不能胜、劣不能汰的尴尬局面。不够集中的产业布局和极度不规范的市场运营状况,严重影响了煤炭工业的发展。对此,煤炭行业只有通过适度的重组与集中,才能改变整个行业所处的境遇。  

   

第三节  2004年我国煤炭企业竞争行为分析

一、我国煤炭企业的资源竞争行为

    2004年我国工业的高速发展,使煤炭需求量大幅增长,而供给却跟不上。同时由于安全问题政府开始关闭小煤窑,这使煤炭供需缺口问题越发严重。从资源上看,目前煤炭大企业(包括上市公司)有利的一面是根据市场情况能够提高售价,不利的一面是储备不足,必须加紧储备资源。

    煤价上涨使企业收入增加。但增加储备却并不容易。根据有关资料,目前我国煤炭资源储量可供建井有44227亿吨,有研究认为到2005年,缺口将达到1-2亿吨。煤炭分为电煤和钢煤,电煤一般占50%以上。2002年电煤增长了5000多万吨,据有关方面预计,2010年中国用煤量在8亿吨左右,将比2000年增加2.5亿吨。从今年看,能源一开年就不够用,电煤也出现了局部偏紧的问题。所以竞争的关键就在于占有资源。这方面兰花科创(600123)表现比较突出。该公司2002年建成了两个百万吨级矿井,加上煤价走高,其2003年第一季度的净利润增长率超过100%。但大多数企业则没这么幸运,大规模的新建矿井很少。据统计,44%的国有大型企业存在"接替紧张"的问题,很多企业在超能力生产。

    现在大企业开始加紧扩张生产能力,为市场竞争储备资源。其中神华、兖州、大同、山西焦煤等大型企业集团作为第一梯队,都提出未来几年内产量增加到5000万吨到1亿吨以上的发展战略,并开始通过各种方式跨越地域限制,到中西部地区建井开矿。如兖矿集团在入主山东省内巨野、聊城煤田的同时,启动贵州煤电和内蒙古煤田合作开发工程,涉及煤炭储量达400多亿吨;而神华集团在山西朔州等地通过兼并小煤窑,占有资源,实现扩张等。

    

二、我国煤炭企业投资行为分析

    在行业景气程度提高的情况下,煤炭行业企业加大了投资力度,力图通过投资扩大生产规模、占有更多煤炭资源,同时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产品结构,开发出新产品:

    一是大型煤矿勘探投资的力度将加大。近几年,煤田(井田)详查、精查勘探资金投入少,矿井开发前期准备工作严重滞后。今年从中央到地方均需要加大煤矿勘探投资的力度。完成企业重组后的大型企业在今年纷纷加大了对于该领域的投入。二是煤变油的开发投资将加大。由于煤变油技术可以使高污染能源转化为清洁能源,因而应用的前景十分广阔。按照目前的发展规划,到2008年一期煤变油工程全部建成,产量可达500万吨,二期工程后,总产量可达到1000万吨。国内大型企业在这方面的投资也是非常活跃的。三是技术改造投入。国内煤炭企业为了提高煤炭产品质量,改善煤炭产品结构,加强了这方面的投资。

        

   

第四节  影响我国煤炭企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分析

一、我国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分析界定

  在煤炭企业经营日益国际化、煤炭产品标准日益严格化、市场竞争环境日益复杂化、可持续发展理念普及化、洁净煤技术日益成熟化的今天,煤炭企业要想保持较强的长期竞争优势,就应该重新认识和分析企业的竞争能力,不仅要关注外部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机会和威胁,更要注重积累企业内部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培育企业所特有的核心竞争能力,以谋求企业的长远生存和发展。

  但是,由于核心竞争力本身就是非常模糊的概念,又由于其本身的历史积累性、路径依赖性、模糊性等特征,故识别起来往往带有事后追溯的特征。所以,从多个角度来认识和分析核心竞争力对于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价值链分析

  一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在整个价值链中,每个环节的价值增值能力不一定都强于竞争对手,但是,肯定要有一个或几个关键环节明显地强于竞争对手,整个价值增值周期短于对手。运用价值链理论,结合煤炭企业实际,我们认为,煤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存在于煤炭采选及综合利用过程,因为这些活动在煤炭企业创造价值和降低成本方面具有核心地位,专业性、技术性较强,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二)技能分析

  对于矿井生产来说,其核心技术就是综合机械化开采和掘进技术,煤炭企业要想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只有用现代化的开采装备和先进的技术来提高开采效率,节约开采成本,不断地运用高新技术提高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水平。对于煤炭产品来说,当代的核心技术就是洁净煤生产技术,当今社会对煤炭的要求不仅是从地下把煤炭采出来达到社会需求的数量,而且要求提供能够有利于提高利用效率、有利于减少污染物排放的煤炭或其加工品。要达到这一要求的基本途径就是改变煤炭企业的生产工艺路线,即把原煤开采到用户使用的路线,改变为原煤开采到加工提质或转化(洁净煤加工制造)最后到用户使用的新工艺路线。

  目前,我国洁净煤加工制造技术还比较落后,为此,原国家计委、科委、经贸委等联合制定了一些洁净煤技术的发展规划,它包括4大领域、14个方面的技术。可见,目前正是发展洁净煤技术的大好时机,煤炭企业要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构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三)顾客剩余价值分析              

  顾客购买产品与服务的目的在于期望获得物质或精神上的收益,为此顾客付出了代价,它包括顾客的购买费用、使用费用等货币成本以及购买过程中的时间成本和精神成本:

  (1)货币成本X1:是指顾客在求购过程中的一切货币支出。包括产品价格、往返路费、运输费用、储存费用以及信息搜集、沟通费用。

  (2)时间成本X2:是指在求购的全部过程中顾客所消耗的时间。这不仅包括购买往返路途及谈判、交易所消耗的时间,还包括客户在购买过程中信息的搜集、判断和整理以及产品储存、搬运等所花费的时间。

  (3)精力支出X3:是指在需求计划编制、信息调研、选择判断、购买磋商、谈判等过程中所消耗的精神和体力。

  顾客剩余价值的大小还与顾客的利益需求有关。它不仅关系企业的产品能否引发顾客购买欲望,而且也决定了顾客对企业的满意度与忠诚度。顾客需求的满足体现的正是企业去令顾客满意而努力的方向和途径,让顾客内心萌生满意感、亲近感、伙伴感、安全感。主要包括:

1)产品价值y1:从产品的功能、技术性能、品质、款式、品牌、化学成份等产生的价值。对于煤炭来说,其块度、发热量、灰分、含矸量、含硫量、含水量等不同,对于不同的顾客来说,其需求满足的程度也大相径庭。

2)服务价值y2:是指顾客在整个煤炭采购过程中从服务上获得的价值,包括信息服务、运输装卸服务、生活服务等。

  煤炭企业要创造理想的顾客价值,就要为顾客提供优质的产品与服务,有针对性地满足顾客内在需求,降低顾客成本,让顾客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

  顾客剩余价值分析是从企业的顾客角度出发,分析企业带给顾客的价值。能够长期带给顾客核心价值的能力便是核心竞争力。消费者或顾客是企业利润的最终决定者,顾客利益能否得到最大满足是衡量企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二、提高我国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1)实施科技创新,突出主业能力。煤炭企业应该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推广应用先进的综合机械化掘进技术和综合机械化开采技术,加强煤尘、瓦斯的防治技术研究,加快对洁净煤技术和煤炭液化、气化的研究和应用工作,实施煤电一体化、煤化一体化(煤的焦化、液化、气化、洁净化),延长企业的价值链,增加产品的科技附加值,在充分利用自身资源的基础上,提高主业的竞争能力。

 (2)进行制度创新,增强企业活力。煤炭企业应加快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治理结构,规范企业行为,大力推进管理创新,加强企业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建立符合市场经济的组织构架,使企业成为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生命机体,更好地适应激烈多变的市场竞争。

 (3)吸引优秀人才,激发员工潜能。企业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吸引住优秀的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是煤炭企业塑造核心竞争能力的基础和实力。煤炭企业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和行业的自身特点,平均主义和大锅饭的思想比较严重,甚至煤炭行业的上市公司也是如此,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和普通工人的工资和奖金差别较小,激励形式单一,这显然不利于激励公司的高管人员。摆脱传统的分配观念和方式,采用适合于煤炭企业的激励方法和形式,调动企业领导和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企业所有人员的能动性,是增强煤炭企业活力的重要任务。

 (4)提高员工素质,培育企业文化。煤炭企业工人平均素质较其它行业偏低,这显然不利于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也不利于煤炭企业的竞争和发展。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提高工人的文化水平和技术水平,增强煤炭企业的凝聚力和创新能力,对于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5)找准战略基点,考虑产业转移。煤炭企业开采业务的不可持续性特点,要求煤炭企业在考虑长远发展问题上要高瞻远瞩、居安思危,寻求新的资源,找准战略基点,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根据矿山服务年限实施相关多元化经营战略和纵向一体化战略,分散经营风险,提高盈利能力。对衰老矿则应该提前考虑其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非煤产业,平稳地实现产业转移。

 (6)合理兼并重组,实现规模经济。煤炭企业向大型化、集团化发展和实现产业集中高效生产是世界煤炭工业发展的趋势。世界产煤发达国家的煤炭企业莫不如此,并且已经形成了开采的规模经济和强大的竞争能力。我国绝大多数煤炭企业的产量都较低,不能形成规模经济,竞争能力相对较强的煤炭企业在当前效益较好的时候,应该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实施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和优化组合,全面提升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第五节  我国煤炭市场竞争态势

一、竞争内容发生变化             

    和石油一样,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2003年我国工业的高速发展,使煤炭需求量大幅增长,而供给却跟不上。同时由于安全问题政府开始关闭小煤窑,这使煤炭供需缺口问题越发严重。从资源上看,目前煤炭大企业(包括上市公司)有利的一面是根据市场情况能够提高售价,不利的一面是储备不足,必须加紧储备资源。

2003年及以前两年,煤炭行业对于资源控制的争夺没有今年这么激烈。随着我国煤炭行业的大重组大整合拉开序幕,一些整合后而形成的大型企业纷纷加强了对剩余煤炭资源的争夺和控制。

12)        在当地政府的主导下,各大型煤炭企业首先加强了对本地资源的整合力度,力求确保本地资源的集中和有效开采,其次,利用西部大开发的契机,实施走出去的启迪扩张战略,在西部地区建井开矿。目前,山东省省属煤炭企业已投入巨资,在陕西、陕西、安徽、青海、贵州等省区开矿建井;盛华集团则已在山西忻州、朔州形成了年产1000万吨原煤、洗煤厂年入洗500万吨的生产规模,并且已经对当地市场的冲击已经有所显现。 

资源型企业竞争的关键在于资源的占有,随着大型企业集团的不断发展,煤炭企业之间的竞争方式将会从传统的价格竞争上升到对资源的争夺,这预示着煤炭行业的发展日臻成熟,这将有利于煤炭行业的长远发展和煤炭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规模扩张。可以预期,今后市场对煤炭资源的竞争无疑将会是非常激烈的,那些拥有优质煤种、储量丰富的大型企业集团将会受益最多。

二、竞争主体发生变化

    首先是政策原因使作为竞争对手的小煤矿逐渐退出。

    由于小煤窑的安全生产措施跟不上,我国连续四年实施调控总量,关井压产政策。从1997年开始,截至2002年底全国累计关闭小煤窑6.1万处,大幅缩减了小煤窑的生产能力,大企业的竞争对手受到压制。1997年前,我国大中小型煤矿产量比例为401743。到1997年煤炭市场供给超过需求,此时市场上大、中、小型煤矿全面竞争。如山西省大同、太原、阳泉、晋城等地中小煤矿的产量与所在地原中央直属大型煤矿企业的产量相当甚至更多。但小煤矿事故频繁发生,使大量不符合开采安全条件的煤矿被关闭,大中小型煤矿产量比例调整为541927。大煤矿之间竞争加剧。如大同煤矿集团和神华集团在国内市场的竞争,神华集团和兖矿集团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等。

    其次是竞争方式由单打独斗转向联合竞争。到目前,中国煤矿个数已减少2.5万个,但整体上看仍然较多,规模也较小。为解决市场竞争无序化的矛盾,各省都在积极整合自身资源,组建煤矿联合集团参与市场角逐,应对下游公司的采购。山西、河南、黑龙江、贵州、陕西等省都形成了联合销售的机制,直接参与煤炭订货,协调煤矿价格、供货等。

三、产品之间的替代性增强

    由于科学技术突破和设备更新,煤种利用限制被大大地突破,很多煤种可以相互替代。如以贫瘦煤为设计煤种的电厂现在可以掺烧部分无烟煤;水泥行业旋转窑过去只能使用烟煤,现在可以使用无烟煤;冶金喷吹煤由只使用无烟煤变为可以掺烧甚至单烧烟煤;化工造气用煤由使用无烟块煤变为可用无烟沫煤生产的煤棒,甚至还可以用动力煤直接造气。同时,配煤技术的发展、配煤能力和配煤效益的提高也给煤种间的替代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据预测,到2005年我国将形成7000万吨配煤能力,比目前翻一番。这种趋势表明,煤种之间的替代性越来越强,未来使用什么样的煤种取决于用户的成本效益。

四、竞争格局的不确定性增加

    目前美、日、韩、澳大利亚等煤炭进出口大国的煤炭生产、经营企业都以北京、西安为主要据点直接安营扎寨,企图在中国煤炭开采业掘一桶金。外资对中国煤炭投资的另一种方式是间接投资:QFII最近增持兖州煤业就是一例。

    如果外资企业加快在我国煤炭行业的投资步伐,在短期内改变我国煤炭行业竞争格局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这是因为外资煤炭企业拥有成熟的管理经验、雄厚的资金后盾,几乎没有历史包袱和负担,在我国煤炭行业目前存在着一大批资不抵债、包袱沉重的企业,这部分企业拥有良好的资源优势,但是受资金困扰生产扩展的步伐很慢,外资企业通过收购这些企业能够迅速的变成国内煤炭生产大型企业。

五、上下游之间的竞争加剧

    电力企业和钢铁企业是煤炭企业的主要客户。以前在供大于求的市场条件下,煤炭利益大量向下游企业转移,煤炭企业效益明显不如电力行业。但随着供给减少,需求增加,情况出现了新的变化,利润在煤炭生产企业和煤炭加工企业及用户之间进行再分配:一是煤矿为获取下游行业利益和下游行业为获得稳定的能源供货渠道,以参股、买断、租赁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间融合。二是随着电力紧张,2005年电力价格仍然有上调的趋势,近期在酝酿涨价方案。煤炭企业希望能提高煤价,从中分一杯羹。

    新一轮煤炭行业与下游的电力行业的竞争结果很快会见诸于世,随着煤电价格市场化呼声的提高,煤电价格的恢复性上涨已经成为不可避免。这导致煤炭行业的景气程度进一步提高。

    

第三部分  行业企业状况

第七章  煤炭行业重组分析

    内容提要:以建设大型煤炭生产基地为契机,国家正在大力推动煤炭行业的重组和结构调整。目前阻碍煤炭行业重组的主要因素包括:高度的资产专用性、成本结构不一致和产权障碍。目前我国各省响应中央的号召,都在以大型企业为龙头重组本省企业。从近两年完成充足的宁夏煤业集团和平乡矿业集团来看,重组后的企业生产效率提高、技术创新加快并且成本降低明显。

第一节  我国煤炭行业企业结构状况

一、煤炭行业市场结构调整的动向

33)       为了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强资源储备,实现资源高效开采,国家很早就提出了建设大型煤炭基地的目标。进入今年第二三季度,组建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则成为煤炭行业发展的主题,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已经规划走向实践。目前,以神华、兖矿、大同为代表的一批资源条件好、规模大,有一定影响力的煤炭主体,在当地政府的推动下,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兼并、联合、重组,已经开始组建跨地区经营、主业突出、实力雄厚、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神华集团已经成为中国第一个年产亿吨的煤炭企业;山西组建了山西焦煤集团、大同煤矿集团;内蒙古近期规划从2005年起开始建设7个年产5000万吨以上的煤炭基地;陕西省10家国有煤炭企业组成了陕西煤业集团;山东兖矿集团通过收购济宁三号煤矿和巨野煤田,已发展成为了年生产能力在4000万吨以上、后备资源丰富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宁夏以宁夏煤业集团为骨干也成立了大型煤炭集团;其他地区如河南的平顶山煤业集团和东北三省的如七台河煤业集团也在加快资源整合力度,加速组建大型煤炭企业集团。

34)       从煤炭行业这一动向来看,组建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提升核心竞争力,做大做强煤炭主业,将会使主导中国煤炭工业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将大大改变煤炭行业长期存在的无序竞争、资源浪费行业利益分配不合理等制约煤炭行业长远发展的根本性问题,煤炭行业将会步入整个行业的上升周期。

35)       值得我们关注的是,随着各地煤炭企业集团相继成立,煤炭行业在获得整体发展的同时,内部市场格局必将出现重大变化,随着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的建立,资源正和力度的加大,未来行业的竞争格局将会演绎为各大企业集团之间的强强竞争,这对于提高煤炭企业的竞争力,提高整个行业的盈利能力都会起到关键作用。

二、阻碍煤炭行业重组的因素

    我国行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障碍。市场机制将自发的发挥作用,促使市场结构进行调整。这一过程一般是通过两方面来实现的:一是过度竞争使产品的价格处于过低的水平,很多生产企业的收益将不能弥补生产成本,从而退出所属行业。二是在市场竞争中,具有成本等竞争优势的企业将通过多种形式的并购活动,兼并与收购处于竞争劣势的企业。

    我们可以看到,在通常条件下,市场机制自发的优胜劣汰作用将使产业集中度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内。但在煤炭行业,可以发现市场机制的自发调整作用很弱。本文认为,煤炭行业固有的一些因素阻碍了市场机制对市场结构的自发调整,这些因素主要包括:

1、高度的资产专用性。与其它行业相比,煤炭企业的生产具有很高的资产专用性。这不仅表现在煤炭企业的生产设备具有很高的资产专用性,更重要的是矿井本身存在很高的沉没成

本。因为矿井如果不用来采煤,转移它用的价值几乎为零。

     极高的资产专用性提高了煤炭行业的退出壁垒,增大了煤炭亏损企业的退出成本。面对极高的行业退出壁垒,不仅不能淘汰过剩的生产能力,很有可能造成亏损企业进一步的过度竞争,从而减缓市场结构的调整步伐。

2 成本结构的不一致性。煤炭行业存在多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即包括国有重点煤矿,也包括地方煤矿、乡镇煤矿以及个体煤矿。按照规模经济理论,在上述几种所有制形态的煤矿企业中,国有重点煤矿由于生产规模大,相应的成本应该低,从而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而其它所有制的煤矿企业,由于规模很小,成本应该相对高的多,从而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但从各种所有制煤炭企业的实际生产成本来看,个体煤矿的生产成本最低,国有地方煤矿与乡镇煤矿次之,而国有重点煤矿的生产成本最高。乍看一下,以为煤炭行业存在规模经济的悖论。但我们通过分析各所有制形态企业的生产成本构成,可以发现它们之间存在不一致的成本结构。与其它企业相比,国有重点煤矿要付出两块额外的生产成本,其中很大的一块份额是安全支出,因为煤炭企业是从事井下开采的企业,井下生产对于安全的要求是很高的。另外一块成本是企业办社会的费用支出,这部分费用也是很大的。而对于其它所有制

形态的煤炭企业而言,这两部分成本要小的多。许多小煤矿在安全上的支出远远少于法律规定所需要的份额。

    在成本结构一致的情况下,国有重点煤矿企业由规模经济导致的竞争优势将发挥市场机制的优胜劣汰作用,通过多种方式兼并、收购其它所有制形式的煤矿企业;小煤矿自身也会由于生产成本的劣势而退出市场竞争,从而促使产业集中度的提高。而由于成本结构严重的不一致,即使国有重点煤矿由于规模经济降低了生产成本,但其它所有制形态企业的生产成本更低,即由成本结构不一致带来的成本递减效应大于规模经济带来的成本递减,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市场结构的调整过程。

    3、并购中的产权障碍。这里所说的产权障碍主要指发生在国有煤矿之间的并购活动。在国有煤矿企业中,一些煤矿企业由于其资源禀赋条件、区位优势等原因,在行业内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具有较强的对外扩张动机,而对外并购则是其实现目标的有效手段。在他们的目标企业中,其它有相当规模的国有企业往往是首选。但对于国有煤炭企业间的兼并而言,由于产权的行政分割较明显,并购活动涉及不同的利益主体,控制权损失的不可补偿性构成了兼并的产权障碍。

 

第二节  国家相关政策分析

    从总体上讲,目前中国已有和新组建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仍存在数量少、规模小的问题,煤炭产业还摆脱不了过度竞争、无序竞争的阴影。国家对于煤炭行业企业的重组历来是支持的,最近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更是专门发文支持国有企业的战略性重组。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最近指出,建设大型煤炭基地,促进企业重组,通过资产流动带动生产结构调整,是煤炭行业近期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

国家将重点推进煤炭企业的战略性重组,以市场为导向,以产权为纽带,通过兼并、重组、联合、参股等形式,组建一批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

  同时,以大型煤炭基地建设为契机,促进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的发展;以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为主体,更好地发挥大型煤炭基地的功能,把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成为商品煤供应基地、

煤炭深加工基地、煤炭出口基地,通过大型煤炭基地的建设,把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培育成为优化煤炭工业结构的主体、平衡国内煤炭市场供需关系的主体、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主体。充分发挥大型煤炭企业的管理、技术、融资等优势,重组、兼并、改造中小型煤矿,带动整个煤炭工业产业升级。

  去年以来,中央做出了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决策,对煤炭工业来说,中央采取了加快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培育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加强煤矿安全生产,挖掘生产潜力,保障煤炭供应的措施。

  培育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保障能源及煤炭安全稳定供应是国家加强煤炭工业宏观调控的一大重点。

  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推动下,经过多年来特别是近两年来的发展,中国形成了数家大型煤炭企业或企业集团,有的已是国际著名企业。较前组建或发展形成的神华集团、中煤能源集团、兖矿集团和近两年来先后组建的山西焦煤集团、宁夏煤业集团、大同煤矿集团、陕西煤业集团和重庆煤业集团等已经也必将在今后的企业发展和在市场竞争中展现优势。据了解,目前河南、山东、黑龙江等省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组建工作也正在研究或组建之中,培育和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已风起云涌。

  

  

 

第三节  我国煤炭行业的企业重组分析

一、宁夏煤业集团重组效应分析

  (一)企业简介

宁夏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21228,是一家新组建的公司制国有独资企业集团,注册资本30亿元人民币,总资产71亿元,资产负债率为45.3%。
  宁夏煤业集团自20021228组建至今两年,紧紧围绕实现宁夏煤业集团发展战略和做强做大宁夏煤业集团的目标,带领全体员工,在宁夏煤业集团组建运行、生产经营、发展建设、改革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宁夏煤业集团经过近两年的运行,呈现出发展建设势头强劲,生产经营再攀高峰,运行机制更趋顺畅,安全生产保持稳定,员工收入稳定增长的可喜局面。

(二)重组的主要措施

宁夏煤业集团的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高效的企业组织体系
  为了实现组建目的和建设目标,我们在研究了国内外现今比较流行的现代企业制度后,结合国有独资企业设立董事会法人治理结构的实践,选择了不设董事会实行总裁负责制的法人治理结构,在组织模式上采用事业部制的组织结构,其先进性、实用性、专业性、严密性、灵活性的特点,适用于原四个企业点多、面广、产业多角化的实际情况和干部多、机关人员多的实际状况。只有选择这种体制,才能使企业将多角经营和专业化经营结合起来。集团公司设置六个职能性事业部———办公室、经营管理部、人力资源部、战略管理部、审计部、社会事务部,六个实业公司制事业部———煤炭公司、销售公司、财务公司、物资公司、工业公司、综合公司,一个专门的投资发展委员会,3个矿区生产指挥部,构成了集团公司的投资主体和资产经营主体的混合型体制框架。
  设置财务公司,使财务管理实现集约化,实现资产高度集合,资金统一调度,理财延伸到各个层面,集团公司的经济实力集束增强。
  设置煤炭公司与三个功能齐全的矿区生产指挥部,强化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保证安全管理的有效控制,保障生产过程的协调运行,推进技术改造的有力实施。
  设置销售公司,通过统一定货、统一售价、统一计量、统一结算、统一管理的统一市场运作方式,提高煤炭市场的集约度,强化市场竞争力,改善企业驾驭市场的基本条件。
  设置工业公司、综合公司,分别对非煤加工业和一、三产业实施专业化管理,整合某些领域的资源,解决了产业多角化带来的管理宽度难以覆盖各厂点的棘手问题。
  设置物资公司,统一物资采购,将采用信息网络化交易方式,建立集团公司统一的集中物流配送体系,实现物资管理电子商务化。
  设置投资部和建设部、项目部为主体框架的投资发展委员会,统一投资管理、专司建设管理、强化项目管理,承担集团公司项目发展的主体功能,对重点发展项目和新矿区的开发十分有利,从体制上创建了发展项目的硬条件。
  设置6个职能性事业部,对集团公司所属的所有经济单位行使集约化管理,从管理幅度和深度上,完全覆盖了集团公司的各个方面,企业的整体性更加突出,而各矿厂在市场主体方面的灵活性又十分明显。
  在这些事业部的框架之上,搭建了以总裁、副总裁、三总师、党委会成员为主体的集团核心决策层和与各事业部总经理构成的集团公司行政领导团队,作为集团公司的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对公司的经营与发展实施有效的领导。
  2、妥善解决下岗分流人员问题
  管理人员安置是企业重组中容易出问题的地方。我们认为,原各企业机关的管理人员是新集团宝贵的人力资源,减人提效并不是企业重组必须解决的当务之急,更不能因此使一部分管理人员失去工作岗位,成为企业重组不安定因素和阻力。因此,我们除了在设计组织结构时考虑到这一问题外,还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重组只动高层人员,稳定中下层。妥善解决了未进入新的领导班子的其他原党委管理的副厅级干部,使其作为领导团队成员,参与集团重大问题的决策与执行决策,原来的待遇不变;稳定中下层就是重组时不涉及基层矿厂与职工,使生产运营体系照常运行,并使各集团机关管理层的利益不受冲击,管理人员按原职级、原岗位到位上岗;其次,通过加大培训来解决员工的素质差异问题。围绕集团的发展战略,我们制订了具有前瞻性的人力资源培训规划,并请专业机构来设计机关的优化方案,将来实行竞争上岗。竞争下来的实行脱产MBA培训,这些人回来后再让另一部分人员轮训。第三,根据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培训。为做好煤炭间接液化项目做准备,选派3名优秀的副矿长到国外培训;为实施产业升级战略,特别是发展煤电,选派一批机电专业的中层干部到北京大学等高等学府学习,在现代化电厂挂职锻炼等,力争使广大员工的素质能够适应集团3个支柱产业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3、创造了统一的公司文化
  4家企业重组后,最大的问题是文化的冲突,最大的难点是文化融合。因此,我们一方面将新的发展思路、新的经营理念融入新创立的管理制度中统一和引导员工的价值取向,规范管理行为;另一方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升员工思想境界。我们又请专业机构总体策划集团公司的文化体系,用全新的文化观念打造企业核心文化,使职工的价值观、人生观和行为准则尽快与企业新的发展战略、经营理念和运行规则融为一体,形成强大的动力。
  4、建立起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配套的分配制度
  组建新集团后,工资标准的差异十分突出,尤其是4大机关来的职员,一样的工作,一样的职级,工资标准不一样,矛盾十分明显。对此,我们在机关采用借资的方式实行临时薪酬制度,暂时维持各基层单位的原工资制度,抓紧制定新的薪酬制度,遵循的原则是就高不就低,通过扩大经营成果来满足新工资制度的需要。为了统一薪酬,我们聘请了专业部门来重新设计岗位和薪酬体系,力求做到先进、科学、合理,体现大多数人的利益。
 (三)重组后的效益状况

四家企业的重组实现了1+1+1+14的效应,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宁夏煤业集团自组建以来,生产经营步入快车道,发展建设快步猛进,整体运行迈上轨道。生产经营大上台阶是指市场集约度提高,市场控制力增强,增产增销增盈。预计今年超产超销近300万吨,利润同比增长四倍,百万吨死亡率为0.33。发展建设快步猛进是指重组后企业经济实力集束增强,投资融资能力迅猛提升。全年安排新建矿井和技术改造投资6.85亿元,矿井在建规模(含技改)740万吨/年,投产120万吨,煤炭间接液化等一批重点发展项目的准备工作进展顺利。
  整体运行迈上轨道是指创建的运行机制、搭建的管理平台使先进的组织结构所表现的体制特点充分发挥着内在的控制优势;矿产资源和人力资源的配置达到了高度协调和统一;规范的决策体制和合理的决策程序形成了科学的决策机制,有效地保证了决策的正确性;构建起了以经营管理为主体、战略管理为核心、投资发展为目标的成长性总体框架,嘴里吃的锅里煮的田里种的都由专门的机构按照战略运行机制实行专管,保障我们的生存基础坚固、发展目标明确、驱动能量充足。
  社会形象普遍看好是指各大银行给我们授信规模达79亿元,国内一批实力雄厚的企业与我们达成联办电厂、煤矿和煤化工项目的协议,共同推进关系到宁夏煤业集团和宁夏经济发展大局的重大项目建设进程。

二、萍乡矿业重组分析

   (一)重组背景分析

萍乡矿业是个有着105年煤炭开采历史的老企业,由于煤炭开采历史悠久,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我们就有目的地发展非煤产业,经过九十年代的大力发展,到二十世纪末期,非煤产业总量已有较大规模,销售收入比重达到了60%,基本形成了以煤为本,多业并举,综合发展的格局。

  进入新世纪后,萍乡矿业非煤产业发展又遇到了新情况、新矛盾,一方面,随着煤矿衰老的加剧,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另一方面,资金短缺、体制性障碍,又严重制约了非煤产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各行各业分化、重组、兼并日趋活跃,崛起了一大批优强企业。反观我公司的非煤产业,仍然是点多面广、规模小、技术含量低、机制不活,以这些企业去参与市场竞争,最终将会全线溃败。

   (二)重组措施

  萍乡矿业主要做法和思路是:

  1、选准并大力培育支柱产业,改造传统工厂,全面提高非煤产业的档次和素质

  萍乡矿业的非煤产业涉及十多个行业,二级机构层次的工厂、公司就达近20家,基本上集中于传统产业,市场进入门槛低,这些工厂、公司在国内同行业内都缺少影响力,即使销售收入超过亿元的玻璃厂和客车厂,以前在全国也排不上位。对这样的产业格局,如何进一步发展?全面发展不行,资源分散,结果哪个都不能做强做大;仅发展已有的几个传统产业也不行,最终难以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有选择地做强做大一至二个传统产业,同时进入新技术新产品领域,构建新的产业格局。

  首先,选中玻璃产业作为传统产业的重点来发展。2001年,我们自筹资金建设了玻璃二线,生产规模一下扩大了125%,在全国的排位由原来的40多位迅速提高到第8位,市场占有率达到了2%。该厂成为我公司非煤产业的顶梁柱,销售收入最高、效益最好,即使在去年玻璃行业跌至谷底,仍创造了3500多万元利润(包括项目投资计提利息),预计今年将达5000万元以上。在建设二线的过程中,我们还预留了三线的位置,基于国家政策,目前没有建设。随后,瞄准我国高档玻璃市场发展趋势,立即着手发展玻璃深加工,今年初开工建设了工程玻璃项目,整个项目投资2.6亿元左右,全部引进国外先进装备和技术,主要生产低辐射玻璃、中空玻璃、汽车玻璃、钢化玻璃、夹层玻璃等,其中以低辐射玻璃为主,目前国内同类厂家还比较少。预计明年一季度投产。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将达5-6亿元。这样,整个玻璃产业年销售收入将达到8-10亿元,成为江西乃至周边数省范围内最大的玻璃和玻璃深加工基地。

  其次,高起点发展有市场前景的专利产品。去年我们投资建设了钢骨架塑料复合管项目。该产品系哈尔滨工业大学专利,兼有钢管和塑料管的优点,具有广泛的市场发展前景,被党和国家领导人誉为管道业的一场革命。我公司项目是全国第5家,投资1.96亿元,去年建成了4条线,接着通过低成本扩张,控股了湖北宜昌一家同类工厂,使生产能力一年内就达到了目标。目前华中、西南、东南地区的市场已基本被我公司控制。我们决心将管道做成全国同类最大的厂家。两个公司预计今年可实现利润800万元。

  第三,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开拓国外工程。我公司自上世纪九十年初承揽阿尔及利亚西米迪加工程以后,一度停滞不前,自前年开始,我们改革国外工程管理办法,设立国外工程公司,作为二级经济实体,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大国外工程市场开拓力量度,先后在阿尔及利亚、尼泊尔、阿联酋承揽了水利、城市排污、隧道、水电站、住宅等工程,总计达8000多万美元,目前已完成4000多万美元,带动机电设备出口1000多万美元。另外,还在马来西亚开办了煤矿,首采区已经投产。国外工程促进了劳务输出,创造了600多个就业岗位。

  第四,对老厂的薄弱环节、关键环节进行技术改造,近两年,我们累计投入1.5亿多元,采用先进技术,改造了客车厂、制冷设备厂、3座发电厂、电焊条厂、火工厂、建安总公司加工基地等一批骨干老厂,使这些厂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增强了其发展后劲和竞争力。

  2、以产权改革为核心,创新体制和机制,增强非煤产业的活力

  国有企业机制不活是制约发展的主要障碍,导致机制不活的主要原因是国有独资、产权单一这一体制。然而产权改革难度却相当大,特别是对我们这类国有大型企业,思想观念问题、职工身份问题、改制成本问题,更主要的是缺少有实力的其他企业参与进来改变产权结构。针对这种自身改不动,不改又不行的两难选择,我们进一步转变观念,力求吸收外部资本整体改制,同时因厂制宜,一厂一策。

  (1)、对效益好、规模大的工厂,通过引进外部资金先行改制。首先选择玻璃厂和浙江绍兴热电公司,这两个单位尽管目前效益好,但潜在的风险也比较大,迟改不如早改。其中,玻璃厂拟退出大部分股权,转让给广东江门玻璃集团和深圳三鑫玻璃公司,充分发挥他们贴近市场且有出口渠道的优势;热电公司拟转让给当地的民营企业。经过多轮谈判,目前都已草签协议。

  对于从以上两个单位的大部分退出,我们内部开始也有不同的看法,认为好的厂家让别人控股划不来,特别是玻璃厂的大部分退出,与将玻璃作为支柱产业发展的战略也相背离。经过多次讨论,我们统一了思想,形成了不求所有,但求所得的共识,尽管别人控股,但只是企业所有者变了,与企业本身无关,企业法人财产没有变,企业仍在这里,仍用现在的职工,下一步发展融资渠道也更广些。更主要的是借此机会进行改制,使企业更具活力,同时减少投资风险。以上两单位一旦改制成功,将退出资本4亿元,用于发展其他产业。

  (2)、对扭亏无望的长期亏损单位,彻底退出。如水泥厂,该厂自1983年旋窑改造以来,由于先天性不足,尽管更换了经营者,还采取了内部租赁经营等办法,但仍不见成效,年年亏损。至2001年,历年来的技改投入共计达5700多万元,亏损6200多万元,两项合计1.2亿元。以前也有过退出提议,但总认为该厂资产较大,低价出售划不来,因而搁置下来,结果是增加了更多的亏损,资产更不抵价。今年我们以比较合理的价格将资产出售给相邻的市水泥厂,而且大部分职工仍在该厂重新上岗。彻底消除了这一亏损源。还有安源铁厂,无主导产品,也是长期亏损,100多名职工的工厂,却占用了相当多的资产(主要是车间、厂房、铁路专用线),最近福建一客商要求租赁厂房和专用线,承诺年租金100万,并安排100个岗位。目前也正在进一步洽谈之中。

  (3)、对三级建制的小工厂、小公司进行全面清理整顿。这些小公司、小工厂隶属于矿厂二级单位或机关有关部门,数目不少,但有效益的不多,大多是死不了也活不好。对这些小公司、小工厂,我们也是一企一策。对效益好的单位,集团公司全部或大部分让职工和经营者持股,其中经营者持大股,放开搞活,四自一独立;对名存实亡的,全部注销;对经营比较困难的,或整体出售、或资产拍卖,全部退出。在这些单位的职工,能到其他单位竞聘上岗的可继续上岗,不能上岗的,可暂按内部下岗处理或一次领取经济补偿金。去年我们对机电装备公司和小车队维修厂进行改制,活力大增,这两个单位今年的业务预计比去年增加3倍以上,特别是机电装备公司,20多个人,全年产值可达千万元。

  以上分块改制,基本上是改了好的与差的,大多数规模适中、效益一般的工厂、公司目前还没有着手进行,我们试图通过吸引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参与集团公司的整体改制。目前正在积极推进与上海复星科技公司的合作。该公司系一家大型民营企业,2002年列全国500强的第197位,民营企业的第7位,具有较强的实力和灵活的企业运行机制。该公司对我公司控股的上市公司——安源股份公司有兴趣,意欲入主萍矿。双方已经过多轮接触和谈判,目前已由省政府组织有部门进行该项工作。

  3、创新融资模式,积极开展资本运营

  我公司近三年用于非煤产业的投入近5亿元,仅靠传统的自身积累加银行贷款方式融资是行不通的。尽管经过三年的新建和技改,我公司非煤产业的档次有了很大提高,但国内形势发展更快,许多行业都在重新洗牌,这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必须寻求更大的突破和跨越,这就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和更加灵活的发展模式。

  (1)组建安源股份公司并成功上市,从资本市场募集发展资金。1999年底,我们剥离客车厂、两个电厂等单位的优良资产,发起设立了安源股份公司,经过两年多的规范运作,20027月份成功上市,共募集资金4.6亿元,解决了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安源管道和安源工程玻璃的建设资金以及客车厂、制冷设备厂、两座煤矸厂电厂的技改资金即属安源股份上市的融资。同时,我们通过上市,借国家对上市公司的严格要求,促进我们规范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经营绩效。

  安源股份的成功上市,增添了我们争取再做一个上市公司的信心。去年底借低成本控股宜昌管道公司之机,随即联合四家企业,发起设立了深圳管业科技股份公司,拟通过运行一段时间之后,争取上市。一旦成功,做强做大管道公司将有强大资金的支持和体制保证。

  (2)积极开展资本运营。不久前安源股份成功收购了华能公司所持厦门金龙客车25%的股份,目的就是进一步做强做大汽车产业,这是与上海复星科技公司合作的关键步骤之一。上海复星科技公司也持有厦门金龙客车25%的股份,一旦双方合作成功,就控股了金龙客车,为做强做大汽车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契机。目前萍乡市已给我们圈定了汽车工业园用地,园区规划正在设计,主要生产中高档客车、轻型客车、高档吉普车、重型卡车,以及车桥、车架等零配件,力争成为全国大型汽车制造基地,这样萍矿的产业结构将调整为以汽车产业为主导,其它产业为支撑的格局。

 (3)盘活存量资产变现融资。煤炭企业家大业大,存量资产特别丰富,特别是土地资产。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加快,土地资源蕴含着巨大的价值。如我公司总部占地近30亩,位于萍乡市中心,办公楼却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建筑,房屋老旧,与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很不协调。由于位于人口最为稠密的市中心,其土地极具商业开发价值,保守估算,价值达1.2亿元以上;若按萍乡市同类地段价格计算,则达2亿元以上。鉴于我公司的骨干工厂、公司都集中在市开发区,我们拟将总部迁往开发区,扣除搬迁建设费用,预计至少可变现盈余8000万元以上,这也正好弥补了我公司目前在建的焦化厂和总医院项目资金的不足。

  

   

第八章  我国主要煤炭企业分析

    内容提要:2004年前十个月,我国煤炭行业前十大企业总体经营趋势是,产量大幅度上升,经济效益提高,投资规模扩大。在大型企业中还出现了两个新趋势,一是大型企业上市进展顺利,二是技术开发投入大幅度增加。

第一节 神华集团

一、集团简介

    神华集团是以能源、交通为主,多元化经营的跨地区、跨行业、跨国发展的新型企业集团,是国务院52家重点国有企业之一,2003年神华集团煤产销量超过亿吨,位居世界第五,国内第一。

    神华集团负责统一规划和开发经营神府东升煤炭的煤炭资源和与之相配套的铁路、电厂、港口航运船队等项目,实行矿、路、电、港、航一体化开发,产运销一条龙经营,并开展与上诉产业相关的国内外投融资、贸易等业务;开发经营房地产、物业管理以及科技开发等相关实业。  

二、经营策略分析(煤炭、电力、铁路、港口)

神华集团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其规划为在保持跨越式发展势头的基础上调整结构,从以煤炭生产、销售为主,逐步向煤炭深加工和煤化工为主转化,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争取到2010年煤炭生产能力超过2亿吨,自营和控股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000万千瓦,煤炭液化形成油品机煤化工产品能力达到1000万吨。目前神华集团正在分四面出击,积极向这一目标迈进。

煤炭  煤炭是神华集团的主营业务,在煤炭行业供求形势良好的情况下,神华集团在两个方面扩大在主营业务方面的竞争优势。一是提高煤炭产量。为了提高煤炭产量,一方面,神华集团积极拓展矿产资源,今年神华集团积极参与宁东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已经与有关方面初步达成了共同建设该基地的协议,参与该基地的建设能够促进神华集团掌握更多的煤炭资源,同时也有利于神华集团基地建设能力的发挥。其次,神华集团加强科技创新,促进产量结构的高级化。2041010日,神华集团与中科院签署了铁基浆态床合成燃料技术合作协议。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将大大提高神华集团的煤基间接合成油技术水平。

电力  火电建设能够降低煤炭的运输成本,提高煤炭行业的经济效益,在能源总体供不应求的情况下,神华集团加快了电力建设的步伐。神华集团乌达矿业公司225MW发电项目于2004725正式开工建设。神华集团乌达矿业公司225MW发电项目是今年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工业项目之一,由乌达矿业公司和神华神东电力公司按59%和41%的比例共同出资兴建。该项目总投资23100万元,是装机容量为225MW的煤矸石发电项目,符合国家鼓励和支持的资源综合利用政策。发电工程工期为17个月,预计2005年年底竣工投产,投产后每年可发电3亿度,实现利润3394.25万元,每年可消化掉煤矸石和劣质煤91.2万吨。2004年神华集团与浙能集团签署了共同投资建设装机容量120万千瓦的火电厂的投资协议,已经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铁路  为了拓宽煤炭运输渠道,神华集团在铁路建设方面的步伐明显加快了。20041130,作为我国西煤东运重要通道,由神华集团建设的黄万铁路正式开工。黄骅至万家码头铁路位于河北省沧州市东部和天津市南部,南起朔黄铁路黄骅站,向北经黄骅市、南大港管理区,跨子牙河后进入我市大港区接入天津李港线的万家码头。工程总投资14亿元,设计范围内线路长度66.8公里,近期设计能力3775万吨,远期将达到4200万吨,2006年建成投入运行。

港口  神华集团与天津港本着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决定共同投资31亿元合资建设南疆港区13#14#专业深水煤码头。

  近年来,神华集团与天津港的合作日益密切,神华煤经天津港下海,源源不断地供应国内沿海、东南亚和世界其它地区。据统计,2003年神华煤在天津港的吞吐量达到1980万吨,占天津港煤炭吞吐量的35.5%。这次合作,将充分发展双方在港口管理和煤炭资源的优势,实施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神华集团占出资比例55%,天津港占45%,所建的码头岸线长850,设计吞吐能力3000万吨,工程计划上半年完成前期筹备工作,下半年开工建设,2006年底竣工投产,届时将对降低煤炭运输综合成本,为神华集团和天津港业务的拓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三、神华集团近期经营及投资战略动向

    (一)提前完成股份制改造,为整体上市做准备

2004年神华集团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神华股份有限公司正式,为公司整体上是迈出了重要的步伐。

    神华集团的上市将采用整体上市、分步推进的策略。计划从A股或香港市场筹集资金200亿元人民币。神华集团的上市将会促进公司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为公司筹集宝贵的资金,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神华股份公司由下属13家公司合资成立,这13家公司是以煤炭、铁路、港口、电力等主营业务相关的全资公司和控股子公司,资产为932亿元,负债约为640亿元。集团为神华股份公司制定的战略目标是,建设成为具有世界一流价值创造力和可持续发展力的综合性能源公司。实际上,神华集团目前至少拥有27家全资总公司,7家控股子公司,总资产高达1200亿以上。从其拥有的资产情况来看,其整体上市计划要实施,必须实行相应的主辅分离工作。未进入股份公司的企业,主要是煤制油公司、西三局、原中央部委脱钩的企业,以及从上市企业中剥离出来的辅业。根据神华煤电油化运一体化的集团发展战略,目前涉及的房地产、金融、科贸等业务都在其分离范围之内。

(二)加强石油开采

2004925,神华集团煤制油公司30万吨煤焦油加工项目、海勃湾矿业公司100万吨焦化厂和4x200MW矸石电厂开工。

神华集团煤制油30万吨煤焦油加工项目一期工程年加工煤焦油15万吨,计划20064月正式投产。二期年加工煤焦油30万吨,预计2007年投产,项目估算总投资2.94亿元人民币。海勃湾矿业有限责任公司100万吨捣固焦项目总投资7.68亿元人民币,年洗精煤近130万吨。海勃湾矿业公司4x200MW矸石电厂工程总装机1600MW,首期工程规模4x200MW,预计20067月第一台机组发电,同年12月第二台机组发电,工程总投资达21.6亿元人民币。   

  (三)加强产品深加工

    我国最大的煤液化项目——神华煤液化项目,拟在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上湾煤矿附近实施。   

   神华集团煤液化项目是采用美国HIT工艺通过对煤化学加工,使其转化成液化油品或化学品的技术。该项目总投资250亿元,年消耗原煤1500万吨,年产成品油500万吨,年耗电30亿度,年需用水1800万吨,年销售收入100亿元,税收25亿元,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拟建煤液化项目。
  伊金霍洛旗境内是神华集团煤炭主要采区,煤储量大且煤质优良,经过测试,煤的油回收率为68%。为给煤液化项目创造便捷的交通环境,内蒙古将在距煤液化项目区20公里处投资3亿元修建鄂尔多斯飞机场,投资6.5亿元扩建从旗政府所在地阿勒腾席热镇到煤液化项目实施地的一级公路已进入实施阶段,并在阿勒腾席热镇为项目建立生活小区。煤液化项目用水以浩勒报吉水源为主,该水源天然总储量为54.98亿立方米/年,日开采量达8万立方米,水源所在含水层面积达13万平方公里,完全可满足项目生产和生活用水。项目区用电从亚洲最大的火力发电厂达拉特电厂架设150公里22万伏输电线路。

第二节 山西焦煤集团

 

一、公司经营现状

    20041-9月山西焦化整体生产经营运行状况良好,各项工作顺利进行。一是进一步加强了原料煤比质比价采购工作,保障了公司的原料煤供应和生产的稳定运行;二是根据用户需求调整配煤比例,提高产品质量,保持生产系统的长周期安全运行,实现规模效益;三是强化与铁路部门的合作,理顺内部运输作业方式,调整大宗原材料和产品的铁路与公路运输比例,缓解了运输紧张的压力,确保了公司经营任务的完成;四是突出市场营销,坚持产品销售随行就市,稳定了公司的利润空间;五是加强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OHS安全管理体系三大体系的管理,不断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
    今年1-9月,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86759136.01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8.06%;实现净利润168098221.44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0.94%。公司报告期在原料煤价格上涨的前提下,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出现较大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公司主导产品焦炭产销两旺,主营业务收入大幅增加;二是公司适时调整了营销策略,营业费用减少;三是公司加强资金周转,合理调配资金,财务费用减少;四是公司其他业务由亏转盈,其他业务利润增加;五是根据山西省临汾市地方税务局临市地税税二发[2004]50号文《关于山西焦化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的批复》,我公司90万吨/年焦炉易地改造国产设备投资可抵免企业所得税8762万元,本期抵免了4987万元,结余部分可在以后年度新增部分继续抵免。

    受全国煤炭行业需求增加、价格上升的影响,再加上公司积极强化内部管理、降低生产成本并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广泛开拓销售渠道,2004年前三季度公司各项经营指标比2003年同期都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

     8-1  2004年前三季度山西焦煤集团主营收入情况

单位:

分行业

主营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成本

毛利率(%)

焦炭

1,132,749,039.93

822,404,711.43

27.40

其他化工产品

254,010,096.08

217,513,235.29

14.37

其中:关联交易

3,041,744.80

2,962,048.30

2.62

 

                  8-2    20041-9月山西焦煤经营状况

项目

金额

占利润总额(%

本期比前一报告期增减(%

主营业务利润

33585.32

188.58

-12.92

其他业务利润

330.57

1.85

-0.36

期间费用

15443.26

-86.71

13.59

投资收益

272.66

1.53

-1.10

营业外收支净额

-935.46

-5.25

0.79

利润总额

17809.84

100.00

——

 

二、经营策略分析

(一)大力调整生产结构

到今年10月组建刚刚3年的山西焦煤集团公司,以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集团为战略目标,大力实施结构调整,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赢得了超常规发展。

今年19月,该集团在没有新矿井投产的情况下,生产原煤4070万吨,预计全年可完成5470万吨,年产量比组建前增长近1倍;销售收入101.45亿元,预计全年可完成140亿元,年销售收入比组建前增长1.8倍;实现利税15亿元,预计全年可完成20亿元,年利税总额比组建前增长2.5倍。同时,以煤建材、煤化为发展方向的新型产业链条正在形成。

2001年前以西山、汾西、霍州、华晋等煤炭企业为主体,联合太原矿山机器集团和山西煤机厂,组建了山西焦煤集团公司。山西焦煤集团公司成立后,针对煤炭企业长期存在的粗放经营、产品附加值低、资源利用率低、经济效益差等弊端,在深化企业改革,强化内部管理的基础上,大力实施结构调整。他们一方面抓住机遇,做大做强煤炭主业,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先后投入6亿多元改造落后生产工艺,使全公司综采、总掘机械化程度迅速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对资源枯竭、开采条件差、高灰高硫、成本畸高、长期亏损的5对矿井果断予以关闭,使矿井结构更趋合理;依托集团资金、技术优势,实施低成本扩张,在晋中、吕梁、临汾并购地方煤矿,用大矿先进的装备、技术改造地方煤矿,新取得采矿权、探矿权和正在办手续的资源近100亿吨,保障了煤炭主业的后续发展能力。

今年6月,他们又吸纳我省中南部一批地方骨干煤焦企业和成长潜力大、有规模优势的民营企业,对全省主要焦煤资源统一开发,为企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煤炭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走多元化、洁净化发展之路。他们先后投入4亿多元推广全重介三产品洗选改造,使洗选效率提高了5%以上,两年即可收回投资;大力发展和延伸煤建材、煤化产业链。他们建设的古交电厂一期工程二台30万千瓦机组,今年年底、明年年初即可投产发电,西山矸石电厂、汾西南关电厂、霍州南下关电厂、华晋瓦斯电站等也正在加紧筹建。目前山西焦煤集团公司焦煤生产能力已位居全国第一、世界第二,到2008年前后,煤炭总产量将超过1.2亿吨并全部入洗,届时焦煤生产能力将达到世界第一的水平,一批大型坑口电站、环保型电厂也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实施整合营销策略

    在我国煤炭行业,山西焦煤集团在销售方面走在全行业的前列,下面我们主要介绍他的整合营销策略。山焦集团营销战略可细分为: 通道战略、资源战略、价格战略、产品战略、市场战略、联合战略。

  2.1 通道战略

  为路矿合作,畅通运输渠道,按照路矿相互依存、长期合作、共存共赢的原则,适应国家铁 路网分开,分段经营的改革需要,积极以参股、控股的方式参与新建铁路建设或买断 现有区段铁路专用线,打通直达战略用户的运输渠道,从根本上解决山西焦煤集团的运输瓶颈问题。

  2.2 资源战略

  合理利用存量资源。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适度开采中灰、低硫的上组煤,努力增加开采中 高灰、高硫的中下组煤,延长矿井服务年限。建立配煤基地;加强对煤炭脱硫技术的研究, 推动电厂使用高硫煤;研发固硫型洁净煤,拓宽高硫煤销售渠道;延伸产品链,发展煤炭深 加工,增加高附加值产品,走煤化、煤铝、煤矸石粉煤灰建材产品发展之路。

  积极扩张占有资源。要在现有存量资源加快增产达产的基础上,通过联合、兼并、收购、开 发等各种方式向外围和周边扩张,提高资源占有的数量和质量,力争2010年达到1亿t 生产规模。

  2.3 价格战略

  降低成本,拉大价格可容空间。通过外延扩大生产规模,分流人员、摊薄成本;借助联合、 外购等多方式配煤销售,建设外埠煤炭消费核心区配煤中心,跨国、跨地区多煤种配煤,发挥煤种优势,压缩运费比重,形成价格体系和反应机制并实施差异化价格战略。

  2.4 产品战略

  实现产品整合,细分煤种等级。冶炼精煤按煤种、质级细分;动力煤按热值、硫分细分;副 产品确定参数,合理定价,列入整体销售。同时,以现有煤种为基础,结合产需实际,优化 配煤方案,多渠道、大范围、跨国界配煤。推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改造和新建选煤厂,加 大洗选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量。

  实施产品发展战略,以煤炭产业为主,加快发展非煤产业,综合开发一系列与煤炭相关的、具有盈利前景的下游产品,形成煤化和煤材两条产业产品链。扩大出口,巩固和占领日本、韩国、印度等东南亚国家市场。扩大欧洲市场和南美市场,并不断扩 大国际市场。利用山焦集团在资源、质量、运力、规模、信誉、服务等方面的综合优 势,以产品的优良品质打造山西焦煤国际品牌,以品牌占领市场,以名牌创造效益。

  2.5 市场战略

  (1)市场细分战略。集团公司应优化市场布局,优化用户结构,形成稳定的客户群。用户划分为战略用户、基本用户、外围用户,稳定用户;开展物流配送、关联贸易、电子商务等现代营销活动。

  (2)市场培育战略。根据用户需求,结合集团公司运输与资源实际 ,提高供货总量。利用技术交流等方式,积极向用户推荐试烧煤品种,提高双方合作的深 度和广度。

  (3)市场发展战略。从煤炭资源、铁路运输、市场需求的角度分析,集团公司 在东北、华中地区应以提高市场占有率为宗旨,增加投入,扩大市场,加快与中煤公司、五矿公司、山西煤炭进出口公司以及宝钢国际贸易公司的发展合作,为焦煤集团搭建与世界煤 炭采购商直接交流对话的平台。

  (4)市场整合战略。保持华东、东南地区的竞争地位和相 对优势;维持鲁冀蒙传统市场;确保京津唐,拓宽高硫煤市场;适度发展华东市场,维持用户正常需求和价格稳定。

  2.6 联合战略

  (1)战略合作,纵向联盟。集团公司与冶金、电力、焦化、化工等企业具有行业互补性, 通过煤电联盟、煤钢联盟、煤焦联盟、煤化联盟,扩展规模优势。

  (2)理性竞争 ,横向联合。集团公司选择与具有产品关联、市场关联或技术关联的煤炭企业加强横向联合

  (3)矿路互保,矿港合作。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与各铁路局(分局)互签合作、互保协议 ,形成利益共同体。加强矿港合作,缩短中转周期,减少港口费用,互惠互利。主动适应铁路运输流向,积极开发潜在市场用户中转港口,提高煤炭综运量。

  实行统一销售,一体化管理是组建山西焦煤集团公司最具实质性意义的重大举措和重要内容。山焦集团整合煤炭营销一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和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困难,牢固树立大集团意识,适应市场,调整结构,加强管理,诚信服务,使煤炭总运量、销量、货款回收、旧欠清收、综合售价等指标都取得了历史性突破,表现出总量攀升、价格上扬、回款增加、结构改善、效益提高的特点,充分体现出大集团作战的优势和一体化管理的效益。

三、公司战略发展规划

    公司十五及中长期发展规划是:在2005年以前完成年产30万吨焦油加工项目,新建年产150万吨焦炉项目;到2010年达到年产500万吨原煤、500万吨洗精煤、500万年焦炭、30 万吨煤焦油加工、30 万吨甲醇、2万千瓦/时发电的生产规模。规划项目全部完成后,公司总资产将达到75亿元,年销售收入55亿元,年实现利税15亿元。届时,公司将成为国内最大的煤化工综合利用企业。

四、公司投资动向

2004年山西焦化集团总投资8.3亿元、拥有12套主要生产装置的山焦30万吨焦油加工项目进入施工阶段。这项投资在国内同类项目中规模最大、产品最多,建成投产后年销售收入将达到7.1亿元,实现利润1.4亿元。
    该工程从立项到设计始终坚持一流标准、一流技术、一流设备。尤其焦油蒸馏装置是生产系统的关键部分,焦油分离的效果直接决定着生产效率的高低。为此,山焦集团对国内外设备制造商所提供的设备和技术、服务等进行研究、比较后,最终决定以7000万元价格购买法国的IRH工程公司的设备。
    这套装置是国内目前最先进、单套生产能力最强的焦油蒸馏设备。相对国产同类产品,它具有综合能耗较低、环保设施完善、自动化控制水平高等特点,同时较高的集中度和较细的馏分切割技术,也为焦油产品的深加工带来诸多的便利条件。
    山西省的煤炭深加工产业才刚刚起步,采用这种国外的先进设备,不仅能够使山西煤炭深加工产业链得到充分扩展,而且对全国的焦油加工产业也是一次较大的提升。

第三节 大同煤矿集团

一、公司简介

    大同煤业在煤炭行业绝对是领军式企业。其控股股东——大同矿业集团公司的前身是大同矿务局,成立于1949830。目前共有6对年产均在400万吨以上的机械化矿井,为全国年产量最大的煤炭企业。

  集团生产的煤炭品种——大友牌系列产品,为低硫、低磷、低灰分、高热值的三低一高的优质动力煤和化工原料煤。目前支持着全国5大火力电网、3大港口、6大城市的煤气发生炉以及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2800多家大中型企业,并出口欧、亚、美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如其他大型国企业一样,矿业集团负担沉重——目前集团共有员工家属50万人。其中除上述9对矿井,原来的15对矿井中有6对接近枯竭,成本高、效益低下,每个矿内存在众多的附属亏损企业。同时集团内还负担了30多所学校,18家医院等社会性非盈利机构。

  此后,进行了大规模的资产整合,使新挂牌的矿业集团的煤田总面积达1827平方公里,煤炭总储量890亿吨。集团总资产220亿元,净资产50亿元,其发展目标为:2006年产销量达到1亿吨,年销售收入达到200亿元,2010年产销量达到1.5亿吨。电厂一期装机容量达到500万千瓦,总销售收入400亿元。

二、经营策略分析

公司研究确定了6个方面的政策措施:债转股、关闭破产资源枯竭矿井、落实两个确保、增加煤炭订货和保证运力、技术改造贴息贷款、分离办社会试点等。这些政策措施的落实,为大同煤矿的改革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煤集团的领导和职工不辱使命,在两年的时间内进行了资源扩张、市场扩张和产业扩张。在2004年,煤炭产量、销售收入、原煤效率、综采工作面平均单产、固定资产投入、职工收入、安全百万吨死亡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资源扩张——煤炭产量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对煤炭企业来说,没有产量绝对没有效益。 对强大的煤炭集团来讲,抢占更大的资源空间是发展的前提。面对集团公司现有的发展现状,他们加强现场管理、机电管理、顶板管理和综采搬家管理,大力推广锚索支护技术,各部门服务基层、现场指导,为产量大上创造了良好条件。去年,他们投入2.8亿元更新了综采综掘设备,完成了12项重点工程建设。大采高工作面、石炭二迭纪火系开采、特厚煤层高瓦斯条件下一次采全高低位放顶煤开采、近距煤层综采和短臂综采等项目成功投产。与此同时,他们合理组织劳动和生产组织,充分调动了各生产矿的积极性、主动性,全年各矿共超产近300多万吨。完成任务之多,超产幅度之大是近几年来最好的一年。

  具备先进的现代化综采技术和管理手段的同煤集团在对外扩张上,具备强大的竞争优势。他们对破产后的轩岗矿务局进行并购和资产重组,成立了轩岗煤电公司。通过对其进行技术改造,之后,他们又收购了右玉县两个县营煤矿,成立了铁峰煤业公司,通过对该地区进行资源开发,现已正式投入生产。加上塔山矿井、现有的云冈沟和口泉沟基地对侏罗纪煤的精采、细采和技术改造以及对石炭二迭纪的开发,煤炭生产由原来的独轮支撑将变成四轮驱动,向亿吨大型企业集团迈出坚实的一步。

市场扩张——靠调整产品结构去争夺市场

  产品和技术是企业在市场上竞争的核心。同煤集团生产的大友牌煤炭系列产品,连续三年被评为国家质量检验信得过产品。为了这个品牌,整个集团从上到下严把煤质关,目前的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到了37%,居于全国煤炭行业之首。

  去年,煤峪口矿成功进行火区开采,抢出煤炭37975吨,保住一套价值2000万元的综采设备;晋华宫矿首试大倾角采煤获成功,平均日产7700吨,资源回收率达97……去年344名为企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受到了奖励。

  高质量的产品和领先的技术在市场上赢得信誉。但要卖出去,并卖个好价钱,这才是目的。他们把握市场动态,面对市场需要组织生产,随时应对市场的不测。他们瞄准大同洗精煤在国内、尤其是国际市场上发展空间,多方融资,利用国债、贷款、技改、合资和自有资金,改造建成了马脊梁、四台、云冈、燕子山、晋华宫五大洗煤厂,形成了具有2000万吨原煤人洗能力的全国最大的洗精煤基地。两年来,该集团向国际市场销售煤炭2500万吨。面对市场,他们不断地调整产品结构,形成了以电煤、出口煤、冶金煤为主的市场结构。不断发展和巩固与大用户和重点用户的伙伴关系,使煤炭销售完成了由分散的流通户向集中的大用户、由国内向国际扩展的战略性转变。他们能够洞悉市场变化,适时调整营销策略。旺季时,抓住市场形势好的有利时机,积极配合路港和用户扩大销售量,创出了单日装车2286车、单月外运量338.9万吨的历史最好水平;淡季时,顶住市场降价的压力,果断实行了不赊销、不降价的应对策略,调整国内和出口的比例。去年,在铁路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煤炭产销呈现良性循环,取得了产销双丰收。

产业扩张——以煤为媒向电业、建材等业延伸

  山西人说煤时有句话叫离了煤炭活不了,有了煤炭也富不了。因为煤炭与其它行业比较,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差。有了煤炭产量是发展的前提,但以煤为媒,向效益好的产业进行扩张是煤炭企业的美好明天。为了明天,同煤集团公司联合中国煤炭进出口总公司、中国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宝钢集团、华能精煤公司、秦皇岛港务局、大同铁路分局、大同市地方煤炭公司共同作为发起人,组建起集煤、电、路、港、科、工、贸一体化的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建立并不断完善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构建了母子公司体制,对部分二级单位实行了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和股份合作制,初步形成了集团公司全资、控股、参股以及股份合作制等多种股权结构并存的现代企业制度框架。实践证明,在向其它产业的扩张过程中,一个经营效益好的合作伙伴会使自己的经营成本降低。

  新开工的塔山工业园区所体现的正是一种全新的经营思想:即以煤为媒,延伸产业链。这个工业园区包括年产1500万吨高产高效矿井,年入洗1500万吨的大型洗煤厂,年产40万吨的伴生资源高岭岩加工厂,装机容量为30万千瓦的综合电厂和2C万吨的水泥厂。整个过程是从煤开始,采煤过程中伴生资源高岭岩是市场潜力产品,洗煤出的泥煤矸石用以发电,发电后产生的废渣用来做水泥。同样是挖煤,但挖煤所产生的效益与过去却大不相同。与此同时,一些为煤服务的产业正在健康发展。去年,该集团挤出1.18亿元扶持非煤企业发展,47家非煤企业实现盈利。由下岗职工组成的宏远公司,带着它一流的建矿井技术,走出大同,到新疆等地创出新市场,云新胶带厂已成为全国知名的矿用胶带生产厂家。过去只在本企业内扩张的企业现在已把眼光投向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同煤集团向其它产业的扩张之势日益强大。

上市筹资——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经过历时一年、先后两次的神情,公司的首发申请已经被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这将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资金保障,同时还有利于公司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三、公司发展目标及战略规划

  今后一段时期内,大同煤矿集团公司的战略目标是:以大同煤矿集团公司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为支撑,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兼并、联合、重组,逐步建成跨地区、跨行业、跨国经营、主业突出、实力雄厚、核心竞争力强的年销售能力1亿吨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按照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大同煤矿集团公司将重点规划开发以煤为主,集煤、电、建材为一体的塔山工业园区,发展煤炭深加工技术,延长产业链,提高综合利用程度和产品附加值,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具体目标是:建设一个年产煤炭1500万吨的高产高效矿井,一个年入洗1500万吨的大型洗煤厂,一个年产40万吨的伴生资源高岭岩加工厂,一个利用煤泥和煤矸石发电的装机容量为30万千瓦的电厂,一个利用电厂灰渣的20万吨水泥厂,把塔山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大同煤矿新的经济亮点。为此将瞄准建立大型企业集团的目标,以扎实苦干、只争朝夕的精神,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深化改革、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再创佳绩,夺取新的更大的胜利。

第四节 兖矿集团

一、公司经营状况

    前三季度,公司实现主营收入8540637千元,同比增长29.7%。其中煤炭销售收入8369996千元,同比增长29.4%,主要是由于煤炭销售量减少是主营业务收入减少348193千元,煤炭价格上升时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251685千元。铁路运输服务收入170641千元,同比增长44.2%

    主营业务成本为3293704千元,同比增长7.7%。其中,煤炭产品销售成本为3230106千元,同比增长7.3%,主要是由于增加提取煤炭安全生产费用、改革发展专项资金以及出口退税率降低、物价上涨等客观性因素影响。吨煤销售成本为113.73元,同比增长13.4%,主要是由于客观性增支因素、员工工资增加以及销量减少等因素影响。

    实现主营业务利润5078796千元,同比增长47.6%。实现利润1914047千元,同比增长122.9%

    前三季度公司生产原煤3035万吨,同比减少6.1%。销售煤炭2840万吨,同比减少5.4%

    1-3季度,公司煤炭销售平均价格为294.70/吨,同比上升79.28/吨。煤炭价格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国内外煤炭市场价格上升和公司实施了优化品种结构和用户结构的销售策略,提高了煤炭销售价格。

8-3  20032004年前三季度兖矿集团煤炭销售价格    单位  /

 

20041-3季度

20031-3季度

2003年全年

煤炭平均销售价格

294.70

215.42

215.83

其中:国内

262.17

192.41

190.80

      出口

383.14

258.38

263.17

   

二、经营策略分析

    兖矿集团新一个阶段的发展以拼盘建设为核心,全面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兖矿集团的主要经营策略如下:

  (一)大力实施名牌战略,推动企业形象创新。一要积极实施名牌战略。创建名牌产品是实施品牌战略的基础。集团公司主导产业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国际化战略,积极与国际大公司竞合发展,与世界最先进的经营理念接轨,创建国际知名品牌;非主导产业要走出矿区,积极融入国内外大市场,突出特色,建立优势,不断培育区域品牌、行业品牌、国内品牌、国际品牌,壮大优势品牌群体;鼓励以名牌产品为龙头,发展配套产业,加快产业集聚,形成品牌产业,争取用3-5年时间,集团公司有2-3个品牌成为国际知名品牌,拥有山东省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的产品总数达到1/3,名牌产品销售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60-70%。二要推进企业形象创新。煤炭企业由于受特定产品、特定用户的限制,实施企业形象创新尤为重要。要对集团公司的经营理念、经营方针、企业精神、核心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等进行系统整理和升华,全面设计集团形象创新系统,构建完整的理念、行为、视觉体系。要加紧集团品牌形象创新策划设计,积极做好集团层面导入各项准备工作。三要注重维护和提升领导团队的形象。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搞好团结,严于律己,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驾驭市场经济和复杂局面的能力,树立起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通过创建名牌产品、创新企业形象,全面提升集团品牌价值,力争用35年的时间,把兖矿建设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知名品牌。
    (二)建立现代市场营销体系,提升客户满意度忠诚度。根据企业发展规划和实际需要,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为重点,逐步建立健全以煤炭、煤化工、煤电铝三大支柱产业为依托的现代市场营销体系。一要树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用户为中心的现代营销和服务理念。牢固树立以质量取胜、以价格取胜、以服务取胜的思想;坚持领先一步的差异化服务原则,强化服务功能,拓展服务领域,建立面向市场、为用户负责、维护品牌的营销服务体系。二要制定科学的营销策略,认真进行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深化煤炭运销四优化、两提高,优化品种结构、优化运输方式、优化港口和流向、优化用户,提高煤炭质量、提高净煤价和经济效益,扩大市场占有率。三要加强营销机构和营销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营销网络,创新营销体制,采用合理布点、代理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营销方式,开拓销售渠道,提高物流效率。
    (三)推进企业管理创新,夯实品牌建设基础。要坚持以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创新经营管理机制,全面实施精细化管理,切实做到岗岗有规范,事事有标准,人人有考核,优劣有奖惩,加快经济增长方式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式发展转变。一是全面深化内部市场化改革。认真学习借鉴先进企业经验,结合集团公司实际,全面深化内部市场化建设,推进业务流程再造,创新经营管理机制,逐步建立矿处月清月结、区队日清日结、班组班清班结的运行体系,形成规范的内部市场化管理模式,提高企业内部资源的利用率和外部资源的整合力。二是切实加强成本和资金管理。建立健全成本控制体系,严格费用控制;按照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分层管理,逐级考核的原则,推行成本定额与工资政策挂钩的包干政策;强化资金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推广全面预算管理;进一步完善和推广物资超市的先进经验,推行以销定产,以产定存,最大限度地降低两项资金占用。三是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重视加强企业基础管理,继续深化三零工程建设,积极推行ISO9000ISO14000OHSAS18000等国际标准,从标准的引进、吸收、提高入手,抢占产品质量的制高点,最大限度地提高客户满意度。
    (四)加快科技研发创新,扩大品牌竞争优势。要不断深化和完善以综采放顶煤为核心的厚煤层开采技术,大力组织煤炭液化、气化等关键技术研发,培育兖矿技术品牌,打造兖矿技术优势,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要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把市场的需求作为研发的课题,开发先进适用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积极与国外大公司或国内大专院校建立研发中心和科技合作基地,形成多层次的技术资源整合体系。
    (五)注重企业文化建设,提升品牌内在价值。要坚持以企业文化建设为核心,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的,强化基层,夯实基础,提升素质,创新局面。要结合学创活动,积极开展准军事化训练,全面推行准军事化管理,用军人的标准和行为规范员工的言行举止,提升各级组织和干部职工的执行力;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加强团队精神、思想道德和遵章作业教育,提高干部职工队伍素质。通过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全面提升企业品牌的价值和效应。

三、公司发展目标及战略规划

   在新时期,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内发展日新月异,形势逼人。兖矿人将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加快发展的步伐。兖矿集团将根据做强主体、锻造品牌、伸展双翼、搏击世界的总体思路,加快建设一个主体,三个基地,在做强做大煤炭主业的同时,培育形成煤化工、电解铝及深加工、金融及高新技术产业三大战略与支柱产业,建成国际化、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化工企业集团。
     兖矿集团的发展目标是:尽快形成一个主体、三个基地,在煤炭工业结构调整中挑大梁。兖矿集团的发展规划是:用十年的时间,建成我国最大的煤炭生产和出口基地,世界一流的洁净煤和化工生产基地,年销售额达到750-800亿元。

第五节 中煤能源集团

一、公司经营状况

    2004年上半年,针对我国煤电油运供求关系紧张的情况,中煤能源集团公司采取了多项措施力保国内煤炭供应。一是努力增加煤炭产量。在安全生产的前提下,通过内部挖潜、外部联合,努力增加煤炭产量和商品煤销量,所属各煤炭生产企业都超额完成产量计划,1-6月份,集团公司共生产原煤2468.3万吨,同比增长16.84%;二是保证国内重点用户煤炭供应,今年全集团重点电厂订货2235万吨,1-6月份重点电厂供货执行1118万吨,兑现率100%;三是搞好产运需协调,加强生产调度,搞好铁路、船运等方面协调衔接,保证了重点用户煤炭的生产和外运;四是认真执行国家控制煤炭出口的部署,保证国内的需求,除执行长约出口合同外,减少对外新签煤炭出口合同,1-6月份煤炭出口同比降低10%;五是适度进口,在国际煤价格和海运价格居高不下情况下,以微利保持一定进口量,确保南方沿海地区重要用户的库存安全。

  在做好国内煤炭供应的同时,集团公司抓住市场机遇,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特别是针对上半年煤、电、油、钢材等原材料价格大幅涨价情况,狠抓成本费用控制。集团公司各生产单位根据年初制定的成本和效益指标,实行成本倒算,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成本控制目标和责任,发挥基层控制成本的积极性。同时,集团公司加强了资金收支的集中管理、物资设备集中比价采购、降低单位产品成本消耗、提高劳动效率等成本控制工作,加强了合同管理和货款回收工作。通过以上努力,集团公司各项生产经营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1-6月,实现销售收入完成171.6亿元,同比增加52.95亿元,增长44.6%;工业总产值实现66.46亿元,同比增长51.85%;利润总额实现12.03亿元,同比增加9.78亿元,增长了4.35倍。

 

二、经营策略分析

(一)收购优良资产 为全面上市做准备

    中煤集团计划在明年底整合下属包括平朔煤炭工业公司、中国煤炭进出口公司等公司在内的三家公司资本在香港上市。这三家公司的年盈利在20亿人民币左右。据悉,目前已经有中介公司开始跟中煤接洽。

    为了配合上是行动,改善公司财务状况,公司在国内采取了一系列收购优良资产的行动,收购石家庄焦化集团的行动最近取得重大进展。

公开资料显示,石家庄焦化集团由石家庄焦化厂整体改制而成。该企业始建于1914年,是中国第一家冶金焦炭生产厂,属于大型国有支柱企业,注册资金14096万元,总资产147556万元。

  中煤集团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涉足收购石家庄焦化集团。按照石焦集团内部人士的说法,中煤集团希望收购石焦,主要是因为石焦拥有和中煤互补的产业链以及涉及18个紧俏化工项目的工业园区。目前,这个化工园区的计划已经得到了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批准。

  中煤收购石焦是为了扩大股本,为集团整体上市搭桥铺路。收购一个盈利好的企业不仅可以扩大资本,更可以体现集团整体竞争力和盈利实力,这有助于增加投资者的信心。

三、公司发展目标及战略规划

中煤能源集团公司提出了2005年煤炭贸易与生产、煤焦化、煤电铝和煤矿装备四大板块共同发展的思路,目标是到2005年使公司发展成为年销售额达250亿元的综合性国际化大型能源企业集团。
  煤炭贸易与生产板块。将集团所属煤炭生产企业和从事出口煤业务的各口岸公司等相关企业 ,整合成立为有限责任公司,并发挥其人才和市场占有率优势,联合国有、地方煤炭生产企业和铁路、港口、航运等企业,实施矿、贸、路、港、航一体化战略,开拓国际市 场、参与国际竞争。尽快实现1亿t煤炭可控资源量和矿、路、港一体化配置,通过壮大煤炭贸易与生产,到2005年实现煤炭贸易量达1亿t
  煤电铝板块。在大屯矿区现有煤电产业基础上发展高耗能产业,同时, 以上海能源上市 公司为主体,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优势和科技、信息优势,集中力量发展煤电铝产业一体化经 营,围绕铝业产品,下游延伸产业链,向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方向发展。到2005年,实现煤电 铝产业规模经营,年销售收入达30亿元以上。
  煤焦化板块。以太原煤气化公司焦炭及煤化产品生产、贸易等业务为基础,通过参股、 控股、兼并、联合有关焦化企业,控制与焦化生产能力相配套的优质主焦煤资源,建立焦炭 和主焦煤生产基地。到十五末期形成可生产500t焦炭的资源量,同时,通过国内外 统一经营,形成焦炭、煤炭、煤气和煤化产品为一体、年销售收入达25亿元的强势经营业务  

煤矿装备板块。以集团公司从事煤矿装备、煤机制造和相关国内外贸易等 经营业务企业为基础,以煤矿装备联合体为依托,按照技、工、贸一体化发展方向,建设壮大集设计、制造、 经销成套综采、综掘装备、安全仪器设备和海外工程项目开发及进出口贸易为一体的煤矿装备经营业务。到十五末期,使之成为集团公司又一重要经营业务和经营效益增长点。

第六节 淮南矿业集团

一、公司简介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由原淮南矿务局改制而成的国有独资公司,是全国520家大型企业集团和安徽省17家重点企业之一,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全国13个亿吨级煤炭生产基地和7个大型煤电基地之一。集团公司现有生产矿井9对,在建矿井6对,在建电厂3座,拥有资产总额177亿元,在册职工7.5万人。产品以煤、电为主,兼营机械、化工、水泥等,现煤炭年产量3000万吨,居全国同行业井工开采第三位。淮南煤矿素有华东煤都动力之乡之美誉。矿区东西长约100km,南北倾斜宽约30km,面积约3000km2-1000以上已探明保有储量200亿吨,-1500以上约500亿吨。煤炭总储量占华东地区的50%,安徽省的74%。煤种齐全,煤质优良。淮南煤田是中国东部和南部地区资源最好、储量最大也是最后的一块整装煤田。矿区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华东经济区腹地,紧临长江三角洲,距上海、杭州约500公里。公路、水路、铁路交通运输便捷。

 

二、经营策略分析

人员多、负担重、负债高是国有煤炭企业典型的三大历史难题。淮南矿业集团具有代表 性。人员多,现有全民工和集体工15.5万人,离退休4.7万人,占在职职工的40%以上。负担重,伤病亡遗属12039户,15085人。现有学校44所、医院31个,年经费支出超过7000万元,办社会包袱沉重。负债高,截止2003年末,资产负债率80%。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体制上的老问题,也有矿区建设中的新问题,导致煤炭企业在走向市场、适应市场、参与市场竞争中,步履艰难,困难重重。
  淮南矿业集团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加强内部管理和加强外部市场开拓和企业协作,成功地走出了一条扭亏之路。
  依靠科技筑牢安全基础。安全始终是煤矿的排在第一位的事情。井下水、火、瓦斯、煤尘 、顶板等威胁安全生产的因素很多,必须贯彻管理、装备、培训并重的原则,针对威胁 安全的因素,采取重点攻关和吸收、引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新工艺等方法控制重大事故发生。淮南矿业集团瓦斯威胁较大,近几年来,调整了治理方式,实施瓦斯综合治理工程,建立瓦斯监测系统;采取多种瓦斯治理方式,形成抽排、风排、管理并重格局,建立瓦斯永久抽放站,采取顶板走向钻孔、高巷抽、尾巷抽等区域性治理方法,加大瓦斯治理力度, 杜绝了重大瓦斯煤尘爆炸事故。 依靠科技加强地质勘探,发挥地质先行作用。淮南矿业集团从1989年开始, 引进二维、三维高分辨地震勘探技术,分别在谢桥、潘一、潘三矿推广,根据精查勘探资料, 重新布置采区,优化巷道设计,减少地质风险3亿多元。 依靠科技优化采区设计,精简水平和块段,缩头减面,合理集中生产。 依靠科技改革采煤方法,提高单产单进水平。在煤炭赋存条件较好的矿井,以追赶先进水平为方向,推行综采综放技术,建设百万吨综采队,努力向一井一面或一井两面的方向发展;在地质构造复杂、煤炭赋存条件较差的矿井,应用悬移支架、组合钢梁放顶煤、轻型综放等采煤方法,提高机械化水平。
  (5)内强管理外抓销售,提高市场竞争力。
  树立销售龙头观念,实现产销衔接。2003年以来,淮南矿业集团成立销售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分析研究市场行情和营销策略;在华东华南设立10个驻外销售处,构建市场营销网络;确立抓大户、理通道的销售思路,逐步优化产品结构、用户结构。现在,淮南煤市场结构实现了历史性突破,省内外销售比例由过去8.2转变为5.5,行业上向冶金、石化、建材等领域拓展,销售通道打破了长期以来铁路为主的格局,走出了江海联运的新路子,淮南煤最远已销往广东。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没有质量就没有用户,更没有市场。近年来,我们针对市场的不断 变化和用户对质量要求的提高,面对不同的用户,加大洗选份量,降低灰分,发挥选煤厂的 规模效益,对坑口电厂加大新区洗原煤,供应发热量在5100kcal/kg左右的电煤; 对钢厂和冶金用煤,洗选不同灰分的精煤,扩大精煤市场。

成本决定市场竞争力,价格竞争优劣由成本高低决定。煤炭生产成本存在一定的客观特殊性。生产上的稳定性与突变性并存,管理上的可控性与非控性并存,要素上的直接性与潜在性并存,控制上的精确性与模糊性并存。因此,在降低成本、控制消耗的过程中,要抓好指标体系、技术体系、内循环体系、外围体系、效率体系、信息体系的控制,努力做到全员、全过程、全要素控制,充分发挥技术创新对降低成本的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地增强成本要素的可控性,尽可能地提高成本管理的市场化程度。
  (6)实施煤与非煤并重战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随着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水电、核电、天然气等洁净能源消费比例的上升,煤炭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严重的挑战,必须在做强做大主导产业的同时,推进战略重点的转移,大力发展一产和三产 ,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发展多经和第三产业,就是要开发利用矿区内部大市场,盘活存量资产,由点多面广的松散经营向专业化集约经营转变,建立建筑、建材、机械制造、煤炭化工、低热值发电、煤层气开发及综合利用等支柱产业,发展种植养殖、房地产、交通运输、商贸、餐饮、轻工等支持产业,逐步与外部大市场接轨,上规模上档次,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三、公司发展目标及战略规划

    国家对能源需求日益增大,为淮南矿业集团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淮南矿业集团明确提出做大煤炭主业,进军电力产业,依托煤炭资源进行资本运作,让百年老矿脱胎换骨的战略设想。根据集团公司建大矿、办大电、做资本发展战略,2007年煤炭生产规模达到8000万吨,电厂装机规模建成480万千瓦。2010年至2015年之间,煤炭产量达1亿吨,电厂装机规模1020万千瓦。

第七节 平顶山煤业集团

一、公司经营状况

今年1月至9月,集团公司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创出历史新高,生产原煤2319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317万吨,完成全年目标的77%;精煤产量完成396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7万吨,完成全年计划的79%;实现销售收入85.27亿元。

据统计,今年1月至10月,平煤集团公司非煤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7.37亿元,同比增加11.59亿元,占平煤集团销售总额的38.92%。非煤产业已成为平煤创造效益的特别重要部分。

8-4 20041~9月平顶山煤矿集团生产状况

指标

完成情况

同比增长

原煤产量

2319

15.8%

精煤产量

396

7.3%

销售收入(亿元)

85.27

——

 

二、经营策略分析

今年以来,平煤集团公司一改过去那种单纯依靠增产增加收入的传统经营模式,努力把现有存量资产盘活。

第一发挥大集团优势,推行销售、供应、资金的集中统一管理措施。如对外销煤实行统一开票结算和统一销售后,煤炭销售秩序理顺,企业整体利益得到维护,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第二,把握市场运行规律,推行新的销售政策。在全国煤炭企业建立首家煤炭交易市场,在对战略大户、重点用户继续实行 直供直销 政策的同时,对小户和散户实行竞价销售新政策,调控了煤炭市场,为提高平煤的整体效益和收入发挥了经济杠杆作用。

第三,抓好煤炭产品的优化配置和煤炭产品的质量。根据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调整煤炭产品结构,做到用户要什么煤就生产什么煤,以此提高销售收入。

第四,通过建立以成本管理为中心的管理系统,形成了从干部到职工全员参与成本控制的良好局面,成为企业经济效益持续增长的重要保证。如五矿将目标成本可控部分量化细化,定额管理,实行四挂(挂产量、挂开掘进尺、挂成本耗费、挂煤质)一保(保安全),进行综合考核,每月月末由职工代表直接参与考核,一举扭转了连续14年亏损的局面。

第五,下大力气抓煤炭质量,修订完善了《平煤集团公司煤炭质量管理办法》,实施煤炭产品品牌战略,建立了煤炭质量预警系统,严格实行了 戊组煤低于4500大卡/千克不算产量 的煤质管理制度,以此提质提价,实现增加销售收入。第六,实施 以煤为本,相关多元化 的发展战略,走煤与非煤并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矿区可持续发展之路,依托资源优势,围绕 3条产业链,大力发展焦化业、煤化工和电力,并带动传统非煤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平煤集团公司非煤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三、公司发展目标及战略规划

平煤集团制定了分三步走的企业发展战略:年销售收入100亿元、110亿元,远不是平煤集团的终极目标。年产原煤4000万吨、5000万吨、8000万吨到1亿吨的目标在等着我们!年销售收入150亿元、200亿元、300亿元、500亿元的目标在等着我们!建成具有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力,以煤为本、相关多元化 3条产业链为一体的特大型企业集团,朝着中国企业百强的目标迈进!

第八节 开滦集团

一、公司经营状况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冶金、焦化等行业对煤炭产品需求的增长,公司产品继续呈现产销两旺的态势。20041-3季度,公司生产原煤518万吨,实现主营收入112486万元,实现利润总额24234万元,净利润17864万吨。

   8-5 2004年前三季度开滦集团主要产品销售盈利情况  单位 

项目

主营收入

毛利率(%

主营收入同比增长(%

毛利率同比增减百分点

煤炭采选业

733125900

41.30

41.64

减少1.26

其中:洗精煤

520184617

45.47

55.17

减少0.44

    其他洗煤

158874209

29.89

23.85

减少6.43

   2004年公司主营业务结构未发生重大变化。由于公司煤炭产销量增加、材料价格上涨、吕家垛矿业分公司采煤项综合机械化采煤转型的投入和公司安全生产投入的增加以及员工工资水平的适度提高,2004年公司毛利率同比下降了1.26个百分点。

二、经营策略分析

一、科技兴矿。开滦集团始终坚持走科技兴矿之路,许多代表中国煤炭工业先进生产力水平的技术和设备都在这里诞生和首用。目前在煤田地质勘探、煤矿设计、矿井建设、煤矿采掘、通风安全、洗选工艺、机械加工、热点、通信及计算机等方面拥有煤炭工业先进适用的技术。其中有许多技术据中国煤炭工业先进水平。

二、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开滦是培育各类人才的沃土,在育人兴企方面战略的指导下,对科技人员进行提拔和职称评定。建设三级人才库,用现代手段进行管理,为广大技术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激励人才脱颖而出,并不断改善他们的生活待遇。现在,公司又做出突出贡献享受政府津贴的专家62人,部级拔尖人才14人,博士、硕士113人,高级专业职务1043人,高中级技术人员3500多人,并培养了一大批数量掌握各专业技术的员工,拥有高中级工人技师1100人,形成了一支成龙配套的技术人才队伍。

三、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开滦立足国内国际两大市场,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与经济合作的力度,积极参与国外市场的竞争。开滦集团是商务部赋予企业非煤产品进出口经营权企业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业务。开滦据此形势,不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努力提高优惠条件,为各方朋友创造更多更好的招商投资环境。在印度、柬埔寨、越南、孟加拉等国承揽建井、采掘工程、矿山治税等项目,与许多外国专家和客户都有成功的合作。

三、公司发展目标及战略规划

    开滦集团拟定出了集中精力搞好三大基地建设的战略目标

    建设高产高效的现代化煤炭生产基地,促进企业煤炭主业进一步调高调优,做精做强。通过双高建设,推动产业技术升级,提高矿井生产能力和竞争实力,使煤炭主业达到国内先进一流水平。

    建设国内一流的洗选加工基地。充分发挥开滦煤种优势,把洗精煤作为主导产品来发展。加快洗煤厂技术改造,提升喜欢加工技术含量,调整改善产品结构,最大限度的满足市场需求。

    建设北方功能齐全的煤炭转运基地。以京唐港码头为基地,扩大储装运能力,开发配煤技术,搞好内外部煤炭资源的优化配置,拓展延续产业链条。

    同时,充分利用开滦集团母体优势,按照专业化分工和规模经营的原则,加快非煤产业的结构调整和重组,逐步形成以优势单位为龙头、中小厂相配套的专业化生产、规模经营的非煤产业发展新格局。开滦热电集团、建设集团、机电制修集团等一批现有支柱产业正在形成新的产品竞争优势,并以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为导向,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探索非煤产业发展的新路子。

第四部分  行业发展及行业投资建议

第九章  我国煤炭行业发展趋势预测及分析

   内容提要:我国煤炭产量与工业总产值具有高度的相关性,我们根据这一相关性预测我国煤炭产量将持续走高,由于需求增长更为迅速,煤炭供应缺口在未来必将进一步扩大。煤炭行业的环境污染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

第一节  我国煤炭工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关性分析及发展预测

一、我国历年煤炭产量与GDP、工业总产值发展情况统计分析

    9-1  2000年以来我国煤炭产量、GDP和工业总产值分析

时间

GDP(亿元)

工业总产值(亿元)

煤炭产量(万吨)

2000

89468

44953

88009

2001

97315

48750

96417

2002

105172

52980

111294

2003

117251

61274

132669

2004(预测)

127217

68443

193000

鉴于GDP包含工业总产值,而且煤炭行业的主要消费集中在工业行业,所以我们对煤炭产量和工业总产值进行相关分析。鉴于二者之间存在严格的相关关系,我们利用统计数据,带进EVIEWS专用软件,设煤炭产量为因变量,工业总产值为自变量,建立起两者的函数关系,Y = -109933.455 + 4.236817204*X

   根据该方程预测得到的煤炭产量与实际煤炭产量之间的状况如下:

   9-2  根据工业总产值预测的煤炭产量与实际产量  单位:万吨

时间

实际值

预测值

2002

88009

80524

2001

96417

96611

2002

111294

114533

2003

132669

149673

2004

193000

180047

我们得到两者之间的拟合图如下:

9-1   根据工业总产值预测的煤炭产量与实际产量的拟合图

由于两者具有较好的拟合性,所以我们认为煤炭产量与工业总产值的关系成立。于是我们得到煤炭产量与工业总产值的函数关系为:Y = -109933.455 + 4.236817204*X。两者存在较为严格的线性相关关系。

二、我国煤炭产量变化趋势分析

    根据我们上面得到的煤炭产量的线性公式,我们能够对煤炭产量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

    我国经济正进入加速工业化的重工业化阶段,根据有关方面的预测,这个过程可能会持续十到十五年,假设我国工业以年均12%的速度增长,则我们可以根据上面的公式对未来十年的煤炭产量进行预测。

           9-2 未来十年我国煤炭产量预测(以工业产值为基础)

         

    从煤炭工业与工业总产值的关系来看,我国煤炭产量在未来十年将经历一个持续提高的过程。

第二节  我国未来煤炭生产能力与产量预测

一、全国现有和在建煤矿分析

    根据20049月底全国现有国有煤矿供应能力和在建国有煤矿设计能力,通过有关资料分析未来十几年现有国有煤矿的衰老报废和在建国有煤矿的投产等情况,判断20052020年现有国有煤矿和在建国有煤矿供应能力增减趋势,并对乡镇煤矿提出产量调控目标,从而得出全国现有和在建煤矿2005年、2010年和2020年煤炭供应能力。

    20049月底现有煤矿数和生产能力。20049月底全国共有各类煤矿2.8万处,其中,国有煤矿3000,乡镇煤矿2.5万处。生产煤炭16.7亿t,其中,国有煤矿11.2亿t,占全国煤炭产量的67%;乡镇煤矿5.5亿t,占全国煤炭产量的33%

国有煤矿  通过重点调查研究分析,20049月底国有煤矿的估算生产能力为10.9亿t/a。其中国有重点煤矿8.1亿t/,国有地方煤矿2.8亿t/a。 

乡镇煤矿  煤炭管理部门从来没有核定过乡镇煤矿的生产能力,由于其生产能力不稳定,一般都以实际产量作为乡镇煤矿的生产水平。

目前通过专项整治的乡镇煤矿2.5万多处,生产能力6亿t左右。综上所述,20049月底全国现有煤矿的生产能力为16.9亿t左右。

9-3  20049月底各类型煤矿生产能力估计

企业类型

生产能力(亿t/a)

国有煤矿

10.9

    其中国有重点煤矿

8.1

    国有地方煤矿

2.8

乡镇煤矿

6

全国合计

16.9

 

二、我国未来煤炭产量预测

   经过对2003年底现有国有重点煤矿资源和生产状况分析,预计2005年、2010年和2020年供应能力分别为8.2亿t、7.8亿t和7.1亿t。

   国有地方煤矿 预计2005年、2010年和2020年国有地方煤矿供应能力分别为2.8亿t、2.7亿t和2.4亿t。根据以上分析,2005年、2010年和2020年国有煤矿供应能力分别为11亿t、10.5亿t和9.5亿t。

    在建国有煤矿投产情况分析  据有关材料统计,截止到2003年底,全国在建国有煤矿规模为2.5亿t。预测在建煤矿投产后,2005年供应能力为1.5亿t,2010年和2020年均为2.5亿t。

   乡镇煤矿供应能力分析 目前煤炭市场供不应求,煤炭产量和生产能力基本一致。2003年底全国乡镇煤矿在建规模1.8亿t,由于乡镇煤矿建设周期和服务年限都较短,生产能力不稳定,衰老报废规模大,新投产能力和报废能力基本相抵,预计2010年前乡镇煤矿产量将维持在6亿t左右。2020年乡镇煤矿的产量调控到3.2亿t。

    综合以上分析,2005年、2010年和2020年全国现有煤矿和在建煤矿的供应能力分别为18.5亿t、19.0亿t和15亿t。详见下表。

        9-4 现有和在建煤矿供应能力预测分析    亿吨

 

2005

2010

2020

国有煤矿

12.5

13.0

12.0

     现有

11

10.5

9.5

     在建

1.5

2.5

2.5

乡镇煤矿

6

6

3

合计

18.5

19.0

15.0

三、煤炭行业供需预测结论

    根据煤炭需求预测以及20049月底底全国现有和在建煤矿供应能力的分析得出,2005年、2010年和2020年全国煤炭需求量和分析的煤炭供应量分别有1亿t、3亿t和10亿t左右的缺口。因此,2005年、2010年和2020年全国需要规划新增产能1亿t、3亿t和10亿t,以实现煤炭的产需平衡。详见下表。

2005年煤炭供需出现缺口的情况下,煤炭供应紧张,煤价上涨,将刺激国有煤矿加快扩建和技术改造增加产量,特别是乡镇煤矿产量增长幅度会更大,估计虽然煤炭供应紧张,但仍可基本满足需求。乡镇煤矿增产将要付出资源浪费、人员伤亡和环境破坏的代价,对煤炭工业结构调整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9-5 我国煤炭行业供需平衡状况预测  亿吨

 

2005年预测

2010年预测

2020年预测

现有和在建煤矿合计

18.5

19.0

15.0

煤炭需求量

19.5

22.0

25.0

供应缺口

0.8

3.0

10.0

全国规划新增产能

1.0

3.0

10.0

 

第三节  煤炭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一、大气污染与废气烟尘排放分析

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

中国目前火力发电的总装机容量是2.5亿千瓦,占中国污染总量的40%。主要由于燃煤排放SO2引起的酸雨污染已扩展到全国总面积的30%40%居世界第一。在四川、贵州的一些地方出现森林死亡、植被退化等生态环境破坏问题。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根据有关研究的结果,酸雨造成的经济损失,已接近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2%

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占各种温室气体排放量的80%,居世界第2(仅次于美国)。城市中氮氧化物年均值浓度在4-140μg/m3范围之间,全国年均值为45μg/m334个城市超过国家二级标准(50μg/m3,占统计城市的36.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均能源消费的增加,大气污染和二氧化碳排放量还将进一步增加。解决因大量消费煤炭而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重要而现实的途径只能是大力发展和推广洁净煤技术

9-6 我国各项大气污染物排放

 

排放情况

排放量世界排名

SO2

油排放引起的酸雨已占国土面积的30~40%

第一

CO2

———

第二

氮氧化物

全国平均浓度45μg/m3

——

 

二、矿区环境破坏与污染分析

   矿区污染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1)煤炭开采导致土地资源破坏及生态环境恶化。由于露天开采剥离排土,井下开采地表沉陷、裂缝,都将破坏土地资源和植物资源,影响土地耕作和植被生长,改变地貌并引发景 观生态的变化。开采沉陷造成我国东部平原矿区土地大面积积水受淹或盐渍化,使西部矿区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加剧。采煤塌陷还会引起山地、丘陵发生山体滑落或泥石流,并危及地面建筑物、水体及交通线路安全。据调查,我国因采矿直接破坏的森林面积累计达106万公顷,破坏草地面积为26.3ha,全国累计占用土地约586ha,破坏土地约157ha,且每年仍以4ha的速度递增,而矿区土地复垦率仅为10%。另据测算,我国每采万吨煤,平均塌陷土地0.2ha;在村庄稠密的平原矿区,每采出1000t煤需迁移约2000人。
  (2)煤炭开采破坏地下水资源,加剧缺水地区的供水紧张。我国是世界上人均占有水资源 量较低的国家,且水资源分布极不平衡。从含煤地区分布看,富煤地区往往也是贫水地区。据调查,全国96个国有重点矿区中,缺水矿区占71%,其中严重缺水矿区占40%。随着煤炭开采强度和延伸速度的不断加大提高,矿区地下水位大面积下降,使缺水矿区供水更为紧张, 以致影响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另一方面,大量地下水资源因煤系地层破坏而渗漏矿井并被排出,这些矿井水被净化利用的不足20%,对矿区周边环境形成新的污染。据统计,我国煤矿每年产生的各种废污水约占全国总废污水量的25%2000年,全国煤矿的废污水排放量达到27.5亿t,其中,矿井水23亿t,工业废水3.5亿t,洗煤废水5000t,其它废水4500t

9-7 2000年全国煤矿排水情况    单位 亿吨

排水类型

排水量

矿井水

23

工业废水

3.5

洗煤废水

0.5

其他废水

0.45

合计

27.5

(3)煤炭开采导致废气排放,危害大气环境。因煤炭开采形成的废气主要指矿井瓦斯和地 面矸石山自燃施放的气体。矿井瓦斯中的主要成分甲烷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其温室效应为CO221倍。据统计,我国每年从矿井开采中排放甲烷7090亿m3,约占世界甲烷总排放量的30%,除5%左右的集中回收利用外,其余全部排放到大气中。矿区地面矸石山自燃施放出大量含SO2CO2 CO等有毒有害气体,严重污染大气环境并直接损害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煤矸石产出量很大,其排放量约占煤矿原煤产量的15%20%。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国有煤矿现有矸石山1500余座,历年堆积量达30亿t,占地5000ha。另据1994年的矿山环境调查,淮河以北半干旱地区的1072座矸石山中,有464座发生过自燃,自燃率达43.3%

(4)为满足社会对洁净煤的需求,我国原煤入洗比例连年提高。1999年原煤入洗量3.17亿t,入洗比例30%,其中国有重点煤矿入洗比例达到48%。原煤被入洗的同时,也排放出大量的煤泥水污染土壤植被及河流水系。据调查,因洗煤全国每年排出洗矸4500t,洗煤废水4000t,煤泥200m3

 

三、煤炭产业对环境的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

    电力系统是我国使用煤炭的主要用户,我国政府及电力部门已经意识到了煤炭燃烧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并且已经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降低煤炭燃烧的环境污染。然而,尽管电力行业对煤炭的使用已经成为煤炭利用中相对最为清洁的一种方式,但煤炭所产生的环境影响仍然是巨大的,并且高额的治污费用也增加了发电成本。

根据我们的研究,每烧1吨高硫煤一般要产生20-30公斤二氧化硫,至少要花50 元的治污费。煤炭燃烧产生的烟尘对大气的污染也将造成人体健康的巨大损失,估算 1吨颗粒物造成的健康损失约为9,960-21,580元,2001年我国电业烟尘排放量为289.37万吨。各种环境污染成本之高可见一斑。此外, 二氧化碳作为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 也是燃煤排放气体的主要成分。我国CO2排放量排世界第二位, 我国的燃煤发电CO2排放约占我国能源使用排放的CO2的总量的25%。除了以上所说的电力燃煤的大气污染, 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也是不容忽视的。                    

第十章  煤炭行业投资分析及建议

     内容提要:煤炭行业壁垒调整的方向是,环保标准更为严格,安全管理将更为严格,这会将一大批小型煤矿赶出行业,但是大型资本进入煤炭行业的壁垒降低了。未来三年我国煤炭行业投资需求主要集中在新增生产能力、技术改造和安全投资以及新技术开发,三项投资金额分别为285亿元、454亿元和120亿元。

第一节  进入退出壁垒分析

一、煤炭行业的进入壁垒分析

开采权的获得 煤炭资源长期的无偿与低价的有偿开采导致了煤炭产业进入壁垒过低、小煤矿丛生,煤炭采出率过低、资源浪费严重。

上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的煤炭资源基本上是无偿开采。尽管目前根据新修订的《矿产资源法》要求煤炭资源实行采矿权转让,但实际转让费都很低。资源的无偿或低价获得直接导致了煤炭产业进入壁垒过低,一些小煤窑只需要不多的投资即可打井采煤,这为小煤矿遍地开花打开了方便之门。   

    安全许可 国务院2004121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的决定》指出:把安全生产纳入国家行政许可的范围,在各行业的行政许可制度中,把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从源头上制止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进入市场。开办企业必须具备法律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依法向政府有关部门申请、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持证生产经营。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简称三同时),对未通过三同时审查的建设项目,有关部门不予办理行政许可手续,企业不准开工投产。     

二、煤炭行业的退出壁垒分析

   员工安置  煤炭行业的退出壁垒主要是指国有煤炭企业的退出壁垒。长期以来,我国煤炭价格低于成本,煤炭的低价格为国家的工业化做出了贡献,煤炭工人的工资待遇水平低于全国工人的平均工资水平,煤炭行业的社会保险制度不健全,社保欠账多。

    我国现有一大批国有煤矿,本来应由国家投资建设,但因种种原因,国家没有或很少投入资本金,企业全部或大部靠贷款、借款和利用自有资金建设新矿井,它们的生产欠账、生活欠账、安全欠账多,在市场中缺乏竞争力。现有煤矿生产、安全生活欠账大。据1997年调查,原国有重点煤矿采掘失调和接续紧张矿井有130处。前几年,由于煤炭市场疲软,煤炭企业陷入困境,又产生了一批新的接续紧张和失调矿井。煤炭生产和安全设施老化,企业无力更新,欠账越来越大。据对67家企业调查,2001年生产、安全欠账60.5亿元。84户原属中央财政的煤炭企业生产、安全欠账(不包括补充勘探和设备更新)达80亿元以上。国家应在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有限时间内,把这些企业的银行贷款转为股金或资本金,或用国债补还欠账

煤炭企业大多设置在偏远地区,一旦煤炭企业破产,煤炭企业工人和家属都很难实现再就业,在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破产企业的煤炭工人及家属就会陷入生活困境,这也正是我国煤炭行业破产难的根本原因。   

三、我国煤炭政策壁垒调整的方向

    随着我国煤炭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煤炭安全形势的进一步严峻化,相关部门必将加强对煤炭行业的管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煤炭行业的进入壁垒:

    首先;安全生产标准将会得到严格执行。中小煤矿是我国安全生产事故多发地带,国家加强对执法检查。各地要高度重视小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切实加强监督管理。从组织领导、工作机制和安全投入等方面入手,逐步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办法。坚持寓监督管理于服务之中,积极为小企业提供安全技术、人才、政策咨询等方面的服务,加强检查指导,督促帮助小企业搞好安全生产。要重视解决小煤矿安全生产投入问题,对乡镇及个体煤矿,要严格监督其按照有关规定提取安全费用。将会有一部分达不到安全生产标准的煤炭企业被关闭或停产。

    其次,环保标准将会提高。国家将认真贯彻落实《清洁生产促进法》,继续加强矿井质量标准化管理工作,使采掘工作面工程、井巷维修、轨道铺设、安全通风、煤矿地质测量和储量管理等达到质量标准化要求,绿化、美化煤矿地面环境,净化井下工作空间,保障职工安全和身心健康。以土地复垦为重点,建立各种类型的矿区生态重建示范基地,逐步形成与生产同步的生态恢复建设机制。对矿井水、生活污水进行处理,提高复用率。在实现达标排放的同时,充分利用矿井水支持矿区生态建设。这些标准的贯彻执行将加大煤炭行业的前期投入,提高煤炭行业的进入成本,中小资本很难的进入该行业。
  

第二节  煤炭行业的投资政策

一、煤炭价格政策分析

    不完善的价格形成机制造成煤炭价格扭曲,市场价格信号失真,改革和完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迫在眉睫。

    中国煤炭价格总水平较低,主要表现在:绝对价格水平低、比价不合理、出矿价与到厂价差距较大、煤炭价格上涨低于其他生产资料的上升幅度等。他认为,价格偏低的根本原因是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

    目前国家控制大部分煤价,价格实行双轨制,即一般的煤炭实行市场价,电煤实行政府指导价。今年年初以来,中国煤电油运继续全面紧张,6月中旬国务院针对煤炭供需形势决定,电价调整后,电煤价格不分重点合同内外,均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但是现实情况是,由于历史的惯性、部分地方政府的干预和发电企业集中采购的优势,目前真正意义上的相互协商确定煤炭价格的机制并未形成,电煤与市场煤价格、计划内与计划外、省内与省外三种价格差距依然较大。

 

二、煤炭税收政策分析

据国家统计局资料分析,按行业划分,2001年增值税负担下降的有化学工业和电力工业;上升幅度不大的有纺织业和普通机械加工业;煤炭采选业增幅较大,税率增加了6.27个百分点,增幅达169.23%。

为何煤炭行业增值税负担过重?一是增值税抵扣项目少。在确定征收增值税的设计方案中,煤炭作为资源性行业的特点没有充分反映出来,把企业购建的生产用固定资产和生产性专项工程支出中的材料、电力等费用,视为扩大再生产范围,排除在进项税的抵扣范围之外。二是煤炭生产中可以抵扣的外购材料、电力费用,在成本中比重很低。三是新税制扩大了计税基数。税改前,企业内部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不计税,税改后全部视为销售计征增值税。另外,煤炭增值税征收受产品销售收入和购进原料可以抵扣增值税额变动的影响,而1994年确定的煤炭增值税返还政策是定额返还,这样,2001年以来,煤炭企业产品销量增加和煤炭价格上涨部分,没有享受到增值税返还政策优惠。这也就是2001年中央财政煤炭企业增值税负担进一步加重的主要原因。

  所得税返还不落实,煤炭资源税和资源补偿费双重征收,铁路建设基金负担重。为保护和促进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目前我国实行资源税和资源补偿费双重征收政策。而实际情况是,这种税收政策并没有真正起到保护和促进的作用,资源税调整资源级差效益的作用也很有限,但却给很多生产经营困难的煤炭企业增加了负担。

   200411开始执行新出口退税政策,动力煤和无烟煤的出口退税率分别由13%降到11%,而炼焦煤和焦炭的出口退税率进行两次下调,首先分别从13%15%降到5%,然后至5月份下降到零,出口退税全部取消。

 

三、煤炭投资政策分析

    煤炭不属于国家应该控制的战略性产业,而是一般竞争性产业,国家对于煤炭行业的投资没有什么直接的规定。随着《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煤炭行业的投资不需要在由相关部门批准,所进行的投资只需要报告相关部门登记核准即可。对于外资企业来说,目前要获得煤炭行业的开采权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

 

第三节 煤炭行业机会和风险分析

一、行业投资机会

    据预测,2005年、2010年和2020年中国煤炭消费需求将达16.5亿吨、18.2亿吨和21亿吨左右。根据现有矿井生产能力和在建规模,剔除衰老报废矿井因素的影响,届时煤炭供应缺口将分别为1.2亿吨、2.5亿吨和7亿吨左右。为此,从现在起到2020年需要安排煤矿建设规模8.8亿吨,平均每年需增建设规模约4900万吨。  

为此,国家将加大对煤炭行业的投资力度,加快现有煤矿的挖潜改造和大型煤炭基地的规划建设,尽快改变煤炭生产后备资源不足,缺乏后劲的局面。眼下煤炭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虽然出现好转,但仍面临不少困难,煤炭涨价对煤炭产业长远发展的作用有限;煤炭企业盈利水平低,抗风险能力差。为此,国家将加快煤炭企业改革,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企业社会负担,减少流通环节和费用,从根本上增强煤炭企业竞争力和发展后劲。

    预计2005年,煤炭投资将呈稳步上升态势,主要建设和投资将包括以下几方面:新增生产能力0.9亿吨,需投入资金约285亿元,占全部投资总额的26.9%;第二、各类煤矿的技术改造和安全投入合计454亿元,占全部投资总额的42.9%,这是今后煤炭投资中最主要的部分;地下气化、煤层气等新技术开发利用是未来煤炭行业投资的新领域,预计未来三年需要投入资金120亿元,用于山东、山西、河南、安徽等地的项目示范和建设。上述几方面的建设和技改项目累计需要投入资金1059亿元,三年平均投资353亿元/年。

              10-1  煤炭行业投资需求预测

               

投资方向

投资金额(亿元)

占全部投资的比例

新增生产能力

285

33.18%

技术改造和安全投资

454

52.85%

新技术开发

120

13.97%

  10-1  各项投资需求占总需求的比例

目前在国内煤炭需求增加的情况下,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新型的矿业公司或已经改制的公司,其实际生产效益已经初步达到了一般投资者对投资回报的要求。新建设的煤炭项目,资本收益率一般保持在15%以上。寻求三方面突破

  中国煤炭行业集中度很低,现有大大小小各类煤炭企业3万多家,平均每家企业市场占有率不足0.01%2003年,最大4家煤炭企业市场集中度不到10%,最大8家企业市场集中度不足15%。因此,政府鼓励煤炭行业尤其是国有煤炭企业继续实行改革,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一批大型煤炭公司和企业集团。这也是投资的方向。

  结合国家改革煤炭企业管理制度和组建大型矿业集团的工作,投资者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进入煤炭行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大型煤炭企业可以通过海内外上市、中外合资、相互参股等手段把原国有独资公司改造成多元持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煤炭战略投资者可以借助国有煤炭企业改组改制的机会进入。对于中小型国有煤炭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需要采取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或股份合作、拍卖出售等形式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投资进入的机会,可以借此投资形成地区型的现代煤炭公司。国家鼓励组建大型煤炭企业,综合考虑原有企业的地域分布、煤种状况、运输通道和市场划分等方面的因素,按照规模经济、合理配置的市场取向原则进行。各个环节不一定完善和配套,在组建的过程中需要增加新的内容,形成投资方向。

  组建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其中一些是特大型的企业集团,其目标定位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对全国煤炭供需平衡起关键的作用;二是以煤炭出口和海外投资为标志的国际化经营。这些企业集团将采取联合不同地区、不同行业把煤炭和相关的其它能源、交通基础设施产业组合在一起的跨国和跨地区的经营方式。这项工作可以吸引各个相关领域的投资,包括矿山、铁路、港口、船运、发电、化工等。

二、行业投资风险

煤炭行业投资面临着下面几个方面的风险:

新技术挑战。环境与气候变化问题对煤炭消费构成严重的压力,为了解决该问题对煤炭行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必须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和煤炭产品的加工转化等技术。

  洁净煤技术,主要包括煤炭的洗选、脱硫燃烧等,目前已经有相对比较成熟的技术,但是今后还面临低氮燃烧和固炭技术的开发应用等问题。

  煤炭气化和液化技术是改变煤炭产品性质的重要手段,也是从源头对煤炭产品实施洁净利用的方法。我国准备采用的先进液化技术目前通过了测试,但还没有实现大规模的商业化,其它准备引进的液化技术也存在一定的技术风险。气化技术尤其是后续的多联产技术的不确定性更大,在煤炭液化和气化过程中产生的污染问题的解决技术和方案也面临一定的技术挑战。

  价格风险。大型现代化煤炭生产企业在应对生产数量的变化方面有相对较强的能力。但是我国煤炭行业多年的经验证明,在生产大于需求时,由于存在大量小煤矿,它们的策略并不是去压缩产量、提高价格、恢复赢利,而是增加产量、降低价格、用数量的扩充弥补价格下降带来的损失,造成供应更加充足,价格更加低迷。在价格与需求都下降的情况下,大型煤矿将面临比较严重的经营困难,如果自身压缩产量,则正好被小煤矿的增产所补充,起不到维持价格的作用,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1997年以来我国煤炭企业,尤其是大型煤炭企业面临的就是这种情况。

  运输系统限制。到目前为止,我国铁路运输系统与煤矿系统是分离经营的,仅有个别企业拥有自己的铁路运输系统。传统矿区虽已经修建了铁路,但是各个煤矿的产量发生较大变化时,铁路的对外运输通道能力就面临重新分配,由于铁路是独立于煤炭系统之外的相对垄断的部门,协商的结果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过去新建设的矿区是国家投资的,政府会相应安排建设必要的铁路,并调整整体的运输计划;今后如果对煤炭的投资来自于民间,当投资足够大,不能像小煤矿那样借助原有的铁路运输系统,靠简单的付费发货的方式运输时,就需要建设新铁路,问题就会再现。一方面是是否允许煤矿投资者建设除矿区专用铁路之外的商业铁路,另一方面是多数煤田的规模或投资者的建设规模也达不到去建设一条通向港口等煤炭集散地的专用铁路的需求。既需要利用现有铁路,又需要对铁路发展做出相应的考虑和调整。

  对于外国投资者而言,除了上述经营领域的风险以外,还面临法律层面上的多重问题。  我国的煤炭资源受到了大多数跨国矿业公司的重视,但是对于煤炭工业讲,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吸引外部资本的投资,我国仅有一些投资优惠政策是不够的。对煤矿的投资,不是五、六年就能够收回投资获得利润的,少说也要经营2030年,在此期间,唯一能够保证投资者权利的只有健全的法律。我国探矿权、采矿权的商业流转制度刚刚开始建立,在操作上还处于新旧体制交错的时期,并且新体制运转还很不成熟。国外的投资者需要一个有法律保障的成熟的矿业市场。这是目前最主要的风险。

  煤炭的产业政策对国外资本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矿业跨国公司都是全球性经营的,它的生产与销售是以公司的全球布局与国际市场的变化为主导的,在中国生产的煤炭是用于中国的供应还是用于出口或者是用于供应某些特定的市场,在国际投资者看来是一种商业行为,他们很难去盲目服从投资所在国的其它工业产业政策的调整引起的连带调整,除非双方达成一定条件之下的谅解。他们需要依据健全的法律签订必要的上下游合同,用商业手段进行管理。

第四节 煤炭行业投资建议

一、投资方向

投资火电厂

目前,这对基础能源行业的两大利益集团,各自为本企业的利益考虑。煤炭行业劳动密集,销售分散,利润微薄,职工的生存环境恶劣;电力行业工作生活环境较优,电价受国家控制,资源采购基本属垄断采购。因此,煤与电作为能源供应链上的两个环节,任何单纯地牺牲某一方利益来换取自身发展的行为都将损害两个环节的健康运行和可持续发展。随着市场的深入发展,煤电供需双方的利益必然以双赢为基础,携手共进,风险共担。  随着电力体制的改革和深入,尤其是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政策的逐步落实,煤电合作有了更多的操作可能,其中之一是双方通过资本运作,相互渗透、改进。一方面扩展了煤炭企业的产业范围,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补充电力企业的所需资源,稳定了产、销、运环节及利润的相对平衡;另一方面,电力企业以资本为手段,投资、融合于煤炭企业,使其用煤价格及供应相对稳定,为竞价上网后提供更大的利润空间。

电煤环境由前几年的低谷到目前的供不应求,以至于各大电厂煤炭库存至今较低。有的电厂煤炭库存低于库存警戒线,甚至有的电厂由于煤炭库存太低,影响了机组的正常运行。但是煤炭作为一种产品,生产出来必须作为商品进入市场进行销售。从经济学角度考虑,煤炭市场的运行也是符合自然经济法则的,有低谷,有高峰;有高峰,必然也有低谷。煤炭成为一种紧俏商品时,尽管需求者众,但受资源与铁路运输能力的影响,生产的煤炭无法按照合同计划运输到用煤单位,或者整体运输能力保证,但局域到货不平衡;当经济发展缓慢或煤炭供大于求时,煤炭的产量与销量必然减少,煤炭企业的效益必然会大幅度下降。因此,煤炭企业在资源保证的前提下,解决需求旺盛时铁路运输难、需求下降时产销减少的措施之一就是自身一体化经营。一个企业只有获得连续生产效率,产品的生产阶段之间才能保持生产的连续性,才能节约投资,保证质量,提高资源利用率。这就要求生产设施的空间分布相对接近,这样有利于产品的传输和产量的协调。如企业自建坑口电厂,炉型可设计为低热值耗煤型,这样洗选加工后的中煤、煤泥或煤矸石等均可作为发电原料。一方面发出的电可供本企业自用,余量上网,余热为本地区供暖,减少生产及居民费用;另一方面电厂在煤炭市场淡与旺时期,均可自行调节,既保证了矿井的正常生产,又解决了铁路运输难的问题,并且可大大降低由于煤炭市场的疲软而对煤炭企业产生的冲击。

发展煤炭深加工生产

   煤炭企业开采出的原煤是最原始、最廉价的初级产品,但这部分产品也是耗用人力最多、资金投入最大的 产品。只有把初级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其原始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加其附加值,才能开拓煤炭的多用途市场,提高煤炭的竞争力。例如,根据本地区资源特征,可加大煤炭的洗选加工;在本地区建一定规模的焦化厂、气 化厂、水煤浆厂、煤化工基地等。据资料报道分析,今后国际国内石油产品由于其特定的资源赋存特性,数量不会有很大的增加。通过煤炭深加工,可以生产出油类代用品,弥补石油的不足。另外,由于环保要求的提高,锅炉用煤将逐步取消,改用达到环保要求的水煤浆等。这些都是煤炭企业应考虑的产业链延伸的发展方向。

二、投资方式

中国煤炭行业集中度很低,现有大大小小各类煤炭企业3万多家,平均每家企业市场占有率不足0.01%。2003年,最大4家煤炭企业市场集中度不到10%,最大8家企业市场集中度不足15%。因此,政府鼓励煤炭行业尤其是国有煤炭企业继续实行改革,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一批大型煤炭公司和企业集团。这也是投资的方向。

结合国家改革煤炭企业管理制度和组建大型矿业集团的工作,投资者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进入煤炭行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大型煤炭企业可以通过海内外上市、中外合资、相互参股等手段把原国有独资公司改造成多元持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

煤炭战略投资者可以借助国有煤炭企业改组改制的机会进入。对于中小型国有煤炭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需要采取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或股份合作、拍卖出售等形式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投资进入的机会,可以借此投资形成地区型的现代煤炭公司。国家鼓励组建大型煤炭企业,综合考虑原有企业的地域分布、煤种状况、运输通道和市场划分等方面的因素,按照规模经济、合理配置的市场取向原则进行。各个环节不一定完善和配套,在组建的过程中需要增加新的内容,形成投资方向。组建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其中一些是特大型的企业集团,其目标定位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对全国煤炭供需平衡起关键的作用;二是以煤炭出口和海外投资为标志的国际化经营。这些企业集团将采取联合不同地区、不同行业把煤炭和相关的其它能源、交通基础设施产业组合在一起的跨国和跨地区的经营方式。这项工作可以吸引各个相关领域的投资,包括矿山、铁路、港口、船运、发电、化工等。

    开发非煤产业

    煤炭是不可再生能源,它的储量是一定的,随着开采时间、数量的增加,将逐步减少。从本地区的发展考虑,要逐步减少煤炭主业的比例,加大非煤产业的比例。国外一些大型煤炭企业,非煤产业所占比例达到 40 %以上。因此,国内煤炭企业在发展主业的同时要发展非煤产业,如轻工业、机械制造,或与非煤地区优良企业参股经营等都是可以考虑发展的方向。

三、投资管理建议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 、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要求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动实践创新,研究如何走 新型工业化道路。联系煤炭工业的实际,我认为应当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煤炭行业整体竞争力。煤炭行业目前这种分 散的格局,既不利于长远发展,也不利于市场竞争。要本着抓大放小的原 则,进一步调整优化煤炭企业结构布局;继续关闭整顿那些质量低劣、技术落 后、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对全国现有的2.35 万个小煤矿,要取缔关闭一批,整顿规范一 批,改造提高一批。通过深入整治 ,解决小煤矿无序开采、过多过滥的问题,并采取必要的政策导向,推动小煤矿实现规模经营。同时,要继续深化企业改革,探索实施大集团、大公司战略 ,引导国有煤炭企业进行联合,增强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竞争能力。

  第二,调整优化煤炭产业结构,拉长产业链,增加煤炭附加值。要通过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实现两个转变 ,拉长两条产业链 两个转变 是,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和由初级产品向综合开发利用转变;两条 产业链是,煤、电、高能耗产品产业链和煤、焦、化工产品产业链。特别是第二条产业链,发展前景很广阔:可以以煤焦油加工为重点,发展第一代产品 ,提供化工原料;可以以乙炔化工为重点,发展第二代产品;可以以一氧化碳和氢合成甲醇、优质液体燃料为重点,发展第三代化工产品。

  第三,大力推广洁净煤技术,促进洁净煤技术的产业化。发展洁净煤技术 ,实现煤炭的清洁生产和清洁燃烧,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煤炭 工业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要以《清洁生产促进法》的贯彻实施为契机,大力推广发展洁净煤技术,利用国家的扶持政策,在大力推广洗选加工、水煤浆、型煤等传统洁净煤技术的同时, 利用世界先进的成熟技术,加快推进煤炭气化、液化的示范工程,争取早日进入工业化生产,实现洁净煤技术的重大突破。

  第四,加快实施科教兴煤战略,依靠科技进步提升传统产业。要从根本上改变煤矿的面貌,提升煤炭工业的整体素质,必须依靠科学技术,提高科 技贡献率。要搞好矿井技术改造和技术装备的更新换代,加快现代化矿井建设 步伐;要瞄准煤炭发展的主攻方向,搞好科技攻关,解决煤矿在高产高效、安全生产、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技术难题,提高煤矿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要加强技术、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煤矿职工队伍的科学文化技术素质。

  第五,加快煤炭综合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信息技术 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普遍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资源消耗 和生产成本,减少了环境污染,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社会生产力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新的强大动力。要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信息化在煤炭工业现代化发展中的倍增作用和催化作用,积极推进煤炭信息化建设。比如,加快煤矿信息网络化研究、信息化煤炭企业研究、信息经济和网络经济与煤炭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研究 、煤炭电子商务和电化服务研究、煤炭企业实时综合信息网络集成化研究、煤炭工业数字化技术研究、煤炭企业管理和安全管理分类模型研究等。

 

图表目录

1-1  2001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率

1-2  2004年前三季度我国煤炭产量同比增长幅度

1-3  2004年前三季度不同类型煤炭生产企业占全部产煤量的比重

1-4  我国历年电煤价格与商品煤价格之比  单位 /

1-5  我国煤炭进出口对比分析

1-6  20041-9月我国运输行业状况

2-1  20041-10月三类企业主要经营效率指标分析

2-2  20042-10月我国煤炭行业人均产值变化情况

2-3  20042-10月我国煤炭行业资金利润率走势图

2-4  20041-10月成长性分析

2-5   20042-10月我国煤炭行业产存销变化情况

2-6   我国煤炭行业三类企业经营稳健性对比分析

2-7   20041-10月我国煤炭行业资产负债率变化情况

2-8   三类企业利润占总利润的比例

2-9   20041-10三类企业盈利同比增长情况

2-10  三类企业的产值利税率对比分析

3-1  2000年以来我国原煤产量走势图

3-2  20041-10月我国煤炭产量   单位  万吨

3-5  2004年各类煤炭产品对比分析

3-5  近三年来煤炭行业生产结构演变趋势

4-1  基于2005年预测的火电行业煤耗实际值与预测值的拟合图

4-2  钢铁行业实际煤耗与预测煤耗拟合图

4-3  建材行业实际煤炭需求量和预测量的拟合图

4-4  化工行业煤炭需求量和实际量的拟合图

5-1  20031月以来我国焦炭价格走势图
5-2  20041-9月我国焦炭出口情况
5-3  近年来煤炭价格走势

5-4  1997年至2004年我国综合煤价走势

9-1  根据工业总产值预测的煤炭产量与实际产量的拟合图

9-2  未来十年我国煤炭产量预测(以工业产值为基础)

10-1 各项投资需求占总需求的比例

 

1-1  我国历年电煤价格和商品煤价格之比   /

1-2  20041-09月份国有重点煤矿煤炭装、销、存情况表

1-3  2000年以来我国煤炭进出口状况  单位  万吨

1-4  20041-9月我国各省市区煤炭行业安全事故数量

1-5  我国煤炭行业的机械化程度

2-1  2003年主要工业国煤炭行业生产集中度

2-2  我国主要煤种及分布地区

2-3  20041-10月三类煤炭行业企业状况评价

2-4  20041-10月煤炭行业企业评价指标

2-5  20041-10月三类企业产存销状况对比分析

2-6 20041-10月我国煤炭行业产存销状况变化分析

2-7  三类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分析

2-8  20041-10月我国煤炭行业资产负债状况

2-9  20041-10月三类煤炭企业的盈利状况对比分析

2-10 20041-10月我国煤炭行业盈利状况变化情况

3-1  2000年以来我国煤炭产量    单位  万吨

3-2  20041-10 我国煤炭月度产量  单位  万吨

3-3  全国小型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情况汇总表(200416)

3-4  20041-10月我国主要煤炭产品产量

3-5  近三年来我国煤炭行业生产结构

3-6  近三年我国煤炭行业生产结构分析

4-1  1995-2004年我国电煤消费量表

4-2  1995-2005年电煤需求实际值与预测值

4-3  1985-2004年我国冶金煤耗需求表

4-4  冶金行业煤炭消费的实际值和预测值   单位  万吨

4-5  1985-2004年建材行业煤炭消费回顾

4-6  建材行业实际煤炭需求量和预测量   单位 万吨

4-7  1995-2004年化工行业煤炭消费回顾

4-8  1995-2005年化工行业煤炭消费验证表    单位  万吨

4-9  化工行业煤炭预测方程的信度检验

5-1  2004年前三季度我国焦炭生产情况

5-2  20049-10西安市无烟煤价格

8-1  2004年前三季度山西焦煤集团主营收入情况

8-2  20041-9月山西焦煤经营状况

8-3  20032004年前三季度兖矿集团煤炭销售价格    单位  /

8-4  20041-9月平顶山煤矿集团生产状况

8-5  2004年前三季度开滦集团主要产品销售盈利情况  单位 

9-1  2000年以来我国煤炭产量、GDP和工业总产值分析

9-2  根据工业总产值预测的煤炭产量与实际产量

9-3  20049月底各类型煤矿生产能力估计

9-4  现有和在建煤矿供应能力预测分析    亿吨

9-5  我国煤炭行业供需平衡状况预测  亿吨

9-6  我国各项大气污染物排放

9-7  2000年全国煤矿排水情况    单位 亿吨

10-1 煤炭行业投资需求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