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附表:
辅助报表1 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
辅助报表2 流动资金估算表
辅助报表3 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辅助报表4 产品销售收入和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表
辅助报表5 原辅材料及燃料动力费用估算表
辅助报表6 固定资产折旧估算表
辅助报表7 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摊销估算表
辅助报表8 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基本报表1 资金来源与运用表
基本报表2 损益表
基本报表3-1 现金流量表(全部投资)
基本报表3-2 现金流量表(自有资金)
基本报表4 资产负债表
附图一: 项目地理位置图
附图二: 项目总平面布置图
1 总 论
项目名称:年产2万吨无毒高效增塑剂环氧大豆油生产线建设项目
单位名称:××公司
企业性质:有限责任公司
建设地点:江苏省××经济开发区
法人代表:孙月柏
1.1.2.1 编制依据
(1)《技术服务合同书》;
(2)有限公司提供的有关装置建设的基础资料及建设要求。
1.1.2.2 编制原则
Ø 可行性研究的深度执行原化学工业部《化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和深度的规定》(修订本)化计发(1997)426号文;
Ø 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经济法规;
Ø 贯彻化工部计发(1994)830号文件精神,对技术经济指标、产品方案及生产规模、工艺技术、产品质量进行详细论证;
Ø 设计上积极采用先进可靠的工艺技术,注意节能降耗,提高自动化水平,做到经济合理;
Ø 遵照原化工部提出的“五化”设计原则,精心设计、合理布局,以节约投资和取得更大的效益;
Ø 重视环境保护,使生产项目达到环保要求。同时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生产及工业卫生的各项法律、法规,并做到环保“三废”治理措施与工程建设“三同时”;
Ø 重视施工设计工作,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贯彻“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方针,确保该工程投产后符合职业安全卫生的要求,保证职工的安全和健康。项目筹建和实施过程中企业应该严格执行国家安监总局第8号令的相关规定;
Ø力求对技术成熟程度、市场需求预测、建设条件、经济效益和“三废”治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考察研究,对有限公司年产2万吨无毒高效增塑剂环氧大豆油生产线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做出比较科学正确的结论。
1.1.3.1 企业概况
××有限公司座落在江苏省××经济开发区,是一家新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为振兴××经济加快苏北地区经济发展步伐,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招商引资的号召,在江苏省××经济开发区内征地约100亩,拟投资600万美元,新建年产2万吨无毒高效增塑剂环氧大豆油生产线建设项目。
1.1.3.2 项目背景及投资必要性
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该公司投资主体××
本品在常温下为浅黄色粘稠油装液体,是一种使用最广泛的聚氯乙烯无毒增塑剂兼稳定剂,它与PVC树脂相溶性好,挥发性低,迁移性小,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和光稳定性,耐水和耐油性亦佳,可赋予制品良好的机械强度,耐候性及电性能。本品无毒,是国际认可的可用于食品包装的化工助剂。
本品既能吸收聚氯乙烯在分解时释放的氯化氢,又能与PVC树脂相溶,几乎可以用于所有的聚氯乙烯制品,如各类食品包装材料,医用制品,薄膜,片材,管材,冰箱密封条,人造革,地板革,塑料壁纸,电线电缆及其他日用塑料制品,还可用于特种油墨和液体复合稳定剂。
在聚氯乙烯制品中添加环氧大豆油,可明显改善制品的光热稳定性,在要求耐候性高的医用薄膜中添加5份可大大延长使用寿命。本品与金属稳定性有显著的协同效应,与聚酯类增塑剂并用可减少聚酯类增塑剂的迁移,使用本品能适当减少其它增塑剂,稳定性及润滑剂的使用,在聚氯乙烯制品使用环氧大豆油可以降低成本。也能提高制品的耐加工性,耐热老化性,耐折性等物理性能。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对塑料助剂也提出了更高的卫生要求,近年来对环氧大豆油新的应用领域及新的环氧化技术成为研究的焦点。
环氧大豆油是在国外开发应用较早的一种环氧增塑剂,在塑料,涂料工业,新型高分子材料,橡胶等工业领域有十分广泛的应用,且年用量持续增长,在美国其产量及消耗仅次于DOP,占增塑剂消耗量第二位,并且是被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的唯一可以用于食品包装塑料材料的增塑剂。为此,环氧大豆油越来越引起塑料加工业的关注。
在我国环氧类植物增塑剂起步晚,发展慢,主要以环氧大豆油为主,其他品种如环氧亚麻油,环氧棉子油等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目前国内环氧大豆油工业化生产规模小而分散,没有形成规模产量,自控水平低,且质量普遍差,造成国内环氧大豆油供不应求的局面,更加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有相当部分需依赖进口,而且国内市场主增塑剂DOP价格高,而环氧大豆油作为增塑剂兼稳定剂,能取代相当部分的增塑剂兼稳定剂降低成本,因此环氧大豆油正处于发展的好时机。
1.1.3.2 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工艺先进、成熟
有限公司具有成熟的环氧大豆油生产工艺及技术。且该公司与国内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联合体,技术依托力量较强,可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2、管理优势
该公司重视企业管理,以高素质的人才,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对生产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控制;以高效运行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科学、可靠的安全保证措施,实现安全生产。
3、市场稳定、前景广阔
该企业拥有一批化工行业生产、经营、技术开发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企业具有强大的技术开发能力和企业管理经验,在产品的销售方面拥有成熟的销售网络,能够为客户提供完善的服务,使公司的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不断的提高,竞争能力不断增强,市场前景良好。
1.1.3.3 经济意义
本项目采用工艺及技术先进,产品质量指标领先,而且产品制造成本和产品售价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
本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2万吨无毒高效增塑剂环氧大豆油的生产能力。项目投产后,平均每年可为公司增加利润1800.89万元,税金887.01万元。
1、依据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提出项目的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通过对产品市场现状和销售前景的预测分析,研究市场发展趋势并拟订营销战略;
3、项目建设方案;
4、产品工艺技术方案;
5、项目所需资金、原材料、燃料来源及可靠性的分析;
6、公用工程的建设方案;
7、对项目建设所在地的地理位置,气象、水文、地质、地形、交通运输以及社会经济现状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厂址比较和选择意见;
8、环境保护措施;
9、节能措施;
10、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措施;
11、生产组织、管理体制、劳动定员、人员培训;
12、编制投资估算,提出资金筹措办法;
13、经济评价和风险分析;
14、综合结论与建议。
(1)该项目产品用途广泛,市场需求稳定,并具有良好的市场潜力和利润空间。同时项目建成后,可安置就业人员120多人,其社会效益亦十分显著。
(2)依据市场分析和企业的具体情况,本项目产品有着良好的市场前景。通过综合研究认为,项目规模确定为年产2万吨无毒高效增塑剂环氧大豆油,是合理的。
(3)该公司长期以来同原料供应厂商的融洽关系和信誉,不仅可保证原料的供应,而且可降低成本,规避风险。
(4)经财务经济分析,本工程有较好的投资还本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经济效益较好。
(5)经过可行性研究,我们认为该项目符合国家的建设方针、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技术可靠,经济效益好,投资风险不大,建议有关部门给予审批。
本项目报批总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铺底流动资金)600万美元。项目总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流动资金)833.33万美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00.00万美元;流动资金333.33万美元(其中铺底流动资金100.00万美元)。项目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为33.26%,投资回收期为4.37年,盈亏平衡点为41.30%,其他指标详见表1-2。
表1-2 项目正常年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 指 标 名 称 | 单 位 | 指标值 | 备 注 |
1 | 产品方案 |
|
|
|
1.1 | 环氧大豆油 | 吨/年 | 2万 | 无毒高效增塑剂 |
2 | 原辅材料 |
|
|
|
2.1 | 大豆油 | 吨/年 | 2万 |
|
2.2 | 双氧水 | 吨/年 | 1万 |
|
2.3 | 甲酸 | 吨/年 | 500 |
|
2.4 | 液碱 | 吨/年 | 50 |
|
3 | 占地面积 | 平方米 | 66670 |
|
4 | 项目定员 | 人 | 120 |
|
4.1 | 管理及技术人员 | 人 | 30 |
|
4.2 | 生产操作人员 | 人 | 90 |
|
5 | 公用工程需求量 |
|
|
|
5.1 | 电 | kWh/年 | 4万 | 年用量 |
5.2 | 水 | 吨/年 | 3850 | 年用量 |
6 | 项目年运输量 | 吨/年 | 5.055万 |
|
6.1 | 运入 | 吨/年 | 3.055万 |
|
6.2 | 运出 | 吨/年 | 2.0万 |
|
7 | 报批项目总投资 | 万美元 | 600 | 固定资产投资 +铺底流动资金 |
7.1 |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 万美元 | 500 |
|
7.2 | 铺底流动资金 | 万美元 | 100 |
|
8 | 项目总投资 | 万美元 | 833.33 | 固定资产投资 +流动资金 |
8.1 | 流动资金 | 万美元 | 333.33 |
|
9 | 资金来源 |
|
|
|
9.1 | 银行贷款 | 万元 | 0.0 |
|
| 其中:流动资金贷款 | 万元 | 0.0 |
|
9.2 | 企业自筹 | 万美元 | 833.33 |
|
10 | 年销售收入 | 万元 | 19000 |
|
11 | 销售税金及附加 | 万元 | 216.03 |
|
12 | 年总成本费用 | 万元 | 16009.19 |
|
13 | 利润总额 | 万元 | 2774.78 |
|
14 | 所得税 | 万元 | 915.68 |
|
15 | 税后利润 | 万元 | 1859.10 |
|
16 | 投资利润率 | % | 41.67 |
|
17 | 投资利税率 | % | 44.92 |
|
18 | 资本金净利润率 | % | 27.92 |
|
19 | 全部投资内部收益率 |
|
|
|
19.1 | 所得税后 | % | 33.26 |
|
19.2 | 所得税前 | % | 48.51 |
|
20 | 全部投资财务净现值 |
|
|
|
20.1 | 所得税后 | 万元 | 6984.15 | 折现率ic=10% |
20.2 | 所得税前 | 万元 | 11835.64 |
|
21 | 全部投资回收期 |
|
|
|
21.1 | 所得税后 | 年 | 4.37 | 含建设期 |
21.2 | 所得税前 | 年 | 3.49 | 含建设期 |
22 | 自有资金盈利指标 |
|
|
|
22.1 | 内部收益率 | % | 33.26 |
|
22.2 | 财务净现值 | 万元 | 6984.15 |
|
22.3 | 投资回收期 | 年 | 4.37 | 含建设期 |
23 | 盈亏平衡点 | % | 41.30 | 达产年生产能力利用率 |
2.1.1.1 产品品种与用途
1、环氧大豆油
分子式:C57H106O10
分子量:950(平均分子量)
理化性质:浅黄色粘稠状液体。沸点150℃(4mmhg),流动点-9℃,凝固点-15℃,闪点≥280℃,着火点>304℃,粘度3250.325Pa·s(25℃),蒸汽压13.332Pa(150℃),相对密度0.995,本品在水中溶解度<0.01%(25℃),水在本品中的溶解度为0.55%(25℃),可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和烃类。
用途:环氧大豆油是一种使用最广泛的聚氯乙烯无毒增塑剂兼稳定剂。与PVC树脂相容性好,挥发性低、迁移性小。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和光稳定性,耐水性和耐油性益佳,可赋予制品良好的机械强度、耐候性及电性能,且无毒性,是国际认可的用于食品包装材料的化工工艺助剂。本品可用于所有聚氯乙烯制品。如各类食品包装材料、医用制品、各种薄膜、片材、管材、冰箱封条、人造革、地板革、塑料壁纸、电缆电线及其它日用塑料制品等,还可用于特种油墨、油漆、涂料、合成橡胶以及液体复合稳定剂等。环氧大豆油对塑料制品保持光、热稳定性、抗老性、延长其使用寿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产品与各种金属稳定剂并用,协同效果显著。
2.1.1.2 产品质量标准
1、环氧大豆油
产品质量控制标准采用有限公司企业标准,见表2-1。
表2-1 环氧大豆油技术指标
项 目 名 称 | 技 术 指 标 |
色泽(Fe-Co比色) | ≤3# |
环氧值(%) | ≥6.2 |
碘值(gI2/100g) | ≤6.0 |
酸值(mgKOH/g) | ≤0.5 |
加热减量(125℃ 2h) | ≤0.3 |
热稳定性(环氧保留率177℃ 3h) % | ≤95 |
重金属(以Pb计)mg/kg | ≤10 |
砷(As)mg/kg | ≤10 |
1、环氧大豆油生产现状
我国60年代初期开始批量生产环氧大豆油,发展速度比较缓慢。我国自批量生产环氧大豆油以来,基本上仍采用有机溶剂法生产,环境受到污染,产品质量差,一般产品的环氧值仅为5%左右,远不能适应聚氯乙烯加工的要求。
在我国环氧植物油类增塑剂起步较晚,发展慢,主要以环氧大豆油为主。其它品种如环氧亚麻油、环氧棉子油等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规模小、分散,产量没有形成规模,自控水平低。大多数工厂的生产能力在300~500t/a左右,而且大部分采用以苯作溶剂的硫酸催化生产工艺,间歇生产。产品质量不稳定,售价偏高,不利扩大市场。因而,增塑剂工业应大力开发研究环氧植物油新品种,提高控制水平,形成连续化生产,实现经济规模产量,降低成本,以适应塑料制品工业不断发展的需要。
2 环氧大豆油的应用现状
环氧大豆油在增塑剂中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国内天津溶剂厂、成都溶剂厂、常熟溶剂厂等二十几个厂家每年可提供2500~3500t产品。国内总需求约为20000t,供需差距较大。大力发展环氧增塑剂可满足塑料薄膜、高温电缆制品的要求。
环氧大豆油由于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耐光性、互渗性、低温柔韧性,且挥发度低,没有毒性,所以应用相当广泛,特别是用于食品和药品塑料包装材料的增塑剂。环氧大豆油多应用于PVC加工中。由于环氧基团能捕集PVC降解分离出的自由基Cl-,终止PVC降解的自由基反应,减缓降解速度,显著改善PVC制品耐光、耐热性。在农用薄膜、露天PVC管道以及电缆电线制品中加入环氧大豆油,使产品的耐热性,耐光性,耐候性都较好。根据专家估计,目前环氧大豆油大体用量为:
PVC薄膜用环氧大豆油 4000~4500吨
PVC挤出硬片材 200~300吨
PVC鞋类及革 400~700吨
PVC电缆料 700~800吨
PVC注射制品 300~500吨
PVC卫生手套 20~25吨
热稳定剂助剂类 500~700吨
合计 6120~7525吨
同时,环氧大豆油能使PVC的流动性得以显著改善。它们同PVC的相容性极好,能很快地均匀分散在PVC体系内,从而削弱PVC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增大分子间的活动性。在PVC加工成型过程中,只要使用少量环氧大豆油,便会降低加工能耗,提高加工速率,改善操作条件,提高制品表面质量,对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起到积极的作用。在我国,随着塑料工业的发展,具有多功能的环氧增塑剂也将会有更多的应用。
3 环氧大豆油的市场分析
我国近年内使用的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酯类。国外因DBP挥发损失大,已经淘汰。DOP因美国癌症研究所(NCI)和食品管理局(FDA)提出可能致癌,由此限制它的应用。最新研究表明,邻苯二甲酸酯在环境中散逸,进入人体或动物体内会产生仿雌性激素,对男性及雌性动物有影响。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它的生产、应用将受环境法规的限制。
我国1995年增塑剂市场紧缺,售价增达21万元/t(DOP)。近年,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无毒塑料包装薄膜的需求日益增加。近期,欧盟规定进口皮革、塑料等产品酯增塑剂的含量指标为0.1%,这就更加大了无毒增塑剂的市场。目前,国内增塑剂总需求66~70万t,据估计,2010年为81万t。其中,对于环氧大豆油类增塑剂的需求也将大幅增长。环氧大豆油属环氧类增塑剂。世界上环氧类增塑剂的产量及消耗量仅次于邻苯二酸酯类增塑剂,其中环氧大豆油占环氧类增塑剂总产量的70%左右。例如,发达国家PVC人均消费17~18kg,我国仅为1.6kg。随着PVC消费的增加,稳定剂的增加也是必然的。
本项目生产的产品价格基本处于上升趋势。价格不稳定因素主要是因为化工原辅材料的价格存在较大的波动性,受上、下游产品市场、应用等方面的影响,有出现上扬的可能性,但其中大豆油、双氧水等大宗原料短期内价格大幅度上升的可能性较小。另外次要的价格不稳定因素为水、电、煤等动力供应价格。这些价格的变化,影响不会太大。由于产品的市场空间巨大,出口份额的不断增加,产品价格将会稳定上涨。
本项目为新建项目,市场目标主要立足国内,为使产品能够较容易和顺利地进入市场,因此市场价格的制定一定要适中。参照目前国外市场价格,结合价格波动因素,并考虑到生产厂经济效益,本项目产品定价为:环氧大豆油9500元/吨。与目前国内外同类产品最低市场价格相当,且该公司采用先进工艺,使产品的品质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价格成本优势大,有利于短期内占领较大的市场份额。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的形成,产品的市场竞争愈加激烈,要想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求得突破,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营销策略。
◆ 市场细分策略
坚持把市场作为创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市场的变化,合理调整产品结构,真正做到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市场的热点在哪里,创新工作的着眼点就放在哪里。针对市场需求变化,合理确定产品生产方案。
◆ 价格策略
采取灵活的定价办法。企业应当依据原辅材料价格、加工内容、需求对象和市场动态为原则,以盈利为目标,经过科学测算,确定产品销售价格。为了迅速进入市场,保持竞争能力,产品一上市,可以采取灵活的价格策略,提升企业的知名度。
◆ 销售渠道策略
公司应立足国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推进两大市场的同步发展,建立宽口径多方位的销售渠道,充分利用现有的营销渠道,发挥现有的营销网络优势,加大国际市场的开拓力度,扩大国内市场覆盖面。国际市场充分利用与国际知名塑料增塑剂专业经销公司的合作,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进一步拓宽国内市场。
Ø 充分考虑国家产业政策、行业发展规划、技术政策、产品结构符合国家清洁生产的要求;
Ø 充分考虑项目产品的市场适应性,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提高项目的竞争能力;
Ø 充分考虑项目产品技术的先进性,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
Ø 充分考虑项目建设的可靠性,估计各类工程风险,积极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减少风险;
Ø 充分考虑项目产品的环境相容性,三废物质做到综合治理和达标排放,满足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Ø 充分考虑项目收益的合理性,实事求是对该项目的功能性、盈利性等进行全面考虑。
本项目产品为环氧大豆油。
该公司经过大量的市场调研和分析,拟建设年产2万吨环氧大豆油生产装置及土建、公用工程及辅助工程等。
表3-1 产品方案一览表
产品名称 | 主要规格 | 数量(t/a) | 备 注 |
环氧大豆油 | 环氧值(%)≥6.2 | 2万 |
|
Ø 充分考虑项目所采用的原、辅材料、燃料的可得性,以及数量、品质、来源的稳定性;
Ø 充分考虑项目建设的可行性,综合分析项目业主本身的技术力量、管理水平、资金筹措等综合能力。
装置年操作时数7200小时(每班操作时数8小时)。
该公司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分析,确定产品规模如下:
表3-2 产品生产规模
序号 | 产品名称 | 生产规模(t/a) | 备注 | |
年产量(t/a) | 日产量(t/a) | |||
1 | 环氧大豆油 | 20000 | 66.7 |
|
Ø 充分考虑项目产品技术的先进性,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
Ø 充分考虑项目所采用的原、辅材料的可得性及原料的价格,以及数量、品质、来源的稳定性。
4.1.2.1 传统工艺
该工艺以苯为溶剂,以硫酸作催化剂,大豆油、甲酸、硫酸和苯配制成混合液,在搅拌下滴加双氧水,进行环氧化反应。反应完成后,静置分掉废酸水,油层用稀碱液和软水洗至中性。油水分离后,将油层进行蒸馏,馏出的苯水混合物经冷凝分离,苯返回重复使用,釜液进行减压蒸馏,截取成品馏份。其工艺流程示意如下:
4.1.2.2 生产新工艺
该工艺利用双氧水中含有微酸性,在一定温度下起引发作用。所加的稳定剂对生成的过氧甲酸起稳定作用,保证了过氧甲酸释放出的氧原子能与大豆油中的不饱和键充分接触,从而使环氧化反应向产物方向进行。其工艺流程示意如下:
4.1.2.3 新老工艺对比
老工艺生产流程长,设备多,腐蚀严重,“三废”处理量大。新工艺由于取消了溶剂苯,克服了以苯作溶剂、硫酸作催化剂工艺的合成步骤多、产品成本高、“三废”处理量大和得率低的缺点,解决了生产过程中的苯溶剂污染问题,改善了工人的生产环境,所以固定资产投资少于老工艺。
由下表可见在原料消耗上新工艺均低于老工艺,经测算其单位综合能耗也比老工艺低。
表4-1 新老生产工艺的主要原料单耗比较
名 称 | 规 格 | 消耗定额(kg/t) | 备注 | |
老工艺 | 新工艺 | |||
精制豆油 | 碘值130~140(%) | 1000 | 960 |
|
双氧水 | 35 | 786 | 650 |
|
甲酸 | 85 | 140 |
|
|
冰醋酸 | / |
| 25 | 可回收80% |
苯 | 工业品 | 350 |
|
|
另外,新工艺的产品质量也优于老工艺。评价环氧大豆油质量的优劣,其主要指标环氧值是越高越好,但除了看环氧值外,还要看其环氧基团热稳定性的高低。由于PVC制品加工时温度较高,致使部分热稳定性差的环氧基团自行开环破裂,起不到稳定作用。老工艺生产的产品环氧值一般为6.0%,在177℃加热3h其环氧值的保留率在80%以上。而新工艺生产的产品其环氧值大于6.2%,最高可达6.5%左右,热稳定性达95%,是国内先进水平。
1、反应原理
2、工艺流程简述
在环氧釜中加入一定量的大豆油和甲酸,打开搅拌,打开冷凝水,滴加双氧水进行反应,控制反应温度在60~70℃之间进行环氧化反应。反应完毕,静置分层,分去母液,母液回收甲酸。分去母液后用稀碱液进行碱洗。碱洗过后将反应物打入水洗釜中用软水洗涤至中性。然后将油层抽至脱水釜中,真空脱出环氧大豆油中所含的水份,即得环氧大豆油成品。
3、工艺流程框图
本项目工艺装置生产过程要求自动控制能满足集中控制和检测的需要,所选现场仪表能适应工艺介质的需要,并保证装置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
本项目采用的工艺是间歇式反应操作,大部分反应采用手动控制,主要生产岗位采用自动控制。主要设备的温度、压力等参数,采用集中显示,其他次要部分采用就地显示。
原料及产品罐区、循环水部分采用就地指示仪表对其运行过程的参数进行指示;冷冻站、污水处理部分的仪表随工艺设备成套供应。
就地测温仪表选用双金属温度计,或棒状玻璃温度计,集中测温时其测量仪器选用热电偶或热电阻。
本项目所有仪表均采用国内产品。因生产中使用强腐蚀性化学品和易燃化学物品,所以根据工艺要求在需要的位置需安装防爆、防腐型仪表。
1、温度仪表
就地指示的温度仪表通常采用双金属温度计或棒状玻璃温度计。易腐蚀工况,保护管采用耐腐蚀材料。
2、压力仪表
就地指示的压力仪表采用一般压力表。腐蚀性介质采用隔膜压力表。
3、流量仪表
就地的流量指示采用金属管浮子流量计;循环供水的流量指示选用电子水表。
4、分析仪表
在可燃气体易泄漏区域选用可燃气体探测器。
5、调节阀
调节阀采用气动执行机构,以单座阀为主;对于腐蚀性介质采用衬塑波纹管气动调节阀。
1、满足生产需要的原则。根据产品的生产工艺要求,如产量、压力、温度、腐蚀等各方面的综合因素,按照工艺生产全过程不单是投料直至出产品的容量,从而确保各环节设备的体积(直接关联到设计产量),达到工艺和设备条件的要求。
2、选材:在设备材料方面的选用,本着即经济又适用,且又能满足生产的需要的原则,要综合考虑各环节的工艺条件,如温度、压力及反应时间和爆沸过程;本着即环保又经济,既实用又节约的原则,能采用碳钢的就不用有色金属(如钛材)。在可能的情况下采用塑料来代替金属。确保各种设备具有良好腐蚀性、耐温性、强度及负压状态下有着稳定工作性能。
3、先进性:在选用设备时,除了要具备一定的强度和耐腐蚀性条件外,还要注意选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先进的设备不仅代表了工业生产的文明性,而且还能提高产品的质量。多种功能集于一身的设备不仅能提高产量,还能降低消耗,大大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4、填平补齐、均衡配套的原则。根据产品的工艺路线和工艺要求,均衡配套选购设备。
5、设备交货期应满足工程进度的需要,选择信誉良好的供应厂商。
6、设备生产厂家售后服务好,安装速度及时,可靠,代培训人员,并提供备品备件。
项目主要设备详见表4-2。
表4-2 项目主要设备表
序号 | 设备名称 | 规格 | 型号 | 数量 (只/套) | 备注 |
1 | 环氧釜 | 8600L | 搪瓷 | 12 |
|
2 | 水洗釜 | 11m3 | 搪瓷 | 12 |
|
3 | 脱水釜 | 8600L | 不锈钢 | 6 |
|
4 | 冷凝器 | 30m3 | 搪瓷 | 6 |
|
5 | 双氧水高位槽 | 2400L | 碳钢 | 10 |
|
6 | 双氧水储槽 | 50m3 | 碳钢(衬塑) | 4 |
|
7 | 真空保护筒 | 600 L | 碳钢 | 6 |
|
8 | 甲酸高位槽 | 500 L | 碳钢 | 6 |
|
9 | 压滤设备 | CF-10 | / | 4 |
|
10 | 真空泵 | / | / | 6 |
|
11 | 变压器 | 100KVA | / | 1 |
|
12 | 成品槽 | 400T | 碳钢 | 2 |
|
200 T | 碳钢 | 2 |
| ||
12 | 原料储槽 | 400 T | 碳钢 | 1 |
|
1000 T | 碳钢 | 1 |
|
注:1、所有定型、非定型设备等均由专业生产厂家制造。
2、生产所用设备均为新购置。
本项目所需的原辅材料全部为国内化工企业提供,部分在省内就可采购,交通便利,可以满足项目所需量的要求。
生产主要原辅材料的消耗指标、规格、用量及来源分别见表5-1。
表5-1 主要原辅材料年耗量
序号 | 名 称 | 规格(%) | 年用量(t/a) | 储存状态 /包装形式 | 运输方式 |
1 | 大豆油 | 碘值130~140 | 20000 | 液体/桶装 | 汽车 |
2 | 双氧水 | 30 | 10000 | 液体/桶装 | 汽车 |
3 | 甲酸 | 85 | 500 | 液体/桶装 | 汽车 |
4 | 稀液碱 | 30 | 50 | 液体/桶装 | 汽车 |
本项目电力由江苏省××经济开发区10KV线路供给。燃料及动力消耗见表5-2。
表5-2 项目对动力的年需求量初步估算
序号 | 名称 | 单位 | 年消耗量 | 备注 |
1 | 水 | t | 3850 |
|
2 | 电 | Kwh | 40000 |
|
有限公司座落在江苏省××经济开发区内,××县地处江苏省中北部,江苏省××经济开发区位于××县城西××镇西部,距城区12公里。交通运输十分方便。
该厂地理位置见附图1。
1、地形、地貌
江苏省××县经济开发区所在地位于沿港河以西,射阳河以北,属黄淮平原。黄淮平原为黄河夺淮后由大量泥沙覆盖而形成的黄泛区,分为三个小区:废黄河高地,一般地面高程在8~12米,土质为沙土和粉沙土;黄泛冲积坡地,一般地面高程在2.5~5.5米,土质为粉沙土和沙壤土属黄泛冲积层;黄泛沉积平原在县境北部,马河以北至沿岗河之间,属黄泛缓流沉积地带,多为泥土和粘土,一般地面高程为2.0~3.5米。
2、地质概况
该地区属长期沉降地区,地表为深厚松散的第四纪沉积物所覆盖,下部土质为湖相沉积母质粘土,承载力基本在80~150kPa之间。
3、地震烈度
××县的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苏建(78)第183号和苏震(78)第687号文)。
4、水文概况
××境内主要水系有射阳河、苏北灌溉总渠、排水渠、废黄河及马家荡。开发区西侧约300米为苏北灌溉总渠。苏北灌溉总渠西起洪泽湖边高良涧,东至射阳县扁担港口入海。流经县境古河、板湖、陈集、郭墅、三灶等乡,长44.7公里,对于××县灌溉、行洪、航运、发电等极为有利。
该地区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区,气侯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其相关气象条件如下:
历年平均气压 101.68 kPa
历年平均降雨量 1030mm
历年最大降雨量 1448.9mm
历年平均气温 14.2℃
历年平均日照 2257.7hr
历年平均相对湿度 78%
历年平均风速 3.3 m/s
常年主导风向 SE(东南)
历年最大冻土深度 23cm
江苏省××县隶属盐城市,位于苏北平原,黄海之滨,县域面积平方公里,人口 万。全县地势平坦,河流纵横;四季分明,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宜农宜工,是中国东部沿海少有的投资热点地区。
××有着较为独特的产业基础,是全国星火技术密集区、全国商品粮基地、全国平原绿化县、全国猪牛羊百强县、中国“苗猪之乡”、江苏省水产养殖示范县。
工业经济门类齐全: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精细化工、氯化稀土、玻璃工艺、生物制药、阀门制造等产业全面提升、蓬勃兴起。
农业经济发展迅猛:蔬菜、林木、畜禽、水产、种苗五大产业初显规模、特色明显,是上海、苏南等地农副产品加工出口基地。
交通便捷:南距上海370公里、南通港200公里,北到连云港130公里。新长铁路、沿海高速、204国道、309、310省道和射阳河、通榆河贯穿全境,离盐城机场50公里,交通十分便捷。
有限公司年产2万吨环氧大豆油装置拟建于江苏省××县经济开发区内。
××经济开发区内水、电、汽等公用工程设施较为完善,在开发区内建厂可节省大量的公用工程投资。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料也距离较近,原料可用汽车就近运输进厂,节省原料运输成本。
开发区周边经济发达,交通运输条件良好。除此之外,在开发区内投资建厂,尚可享受开发区的特殊优惠政策。
本工程建设用地位于江苏省××经济开发区内,新建工程总用地面积约66667m2,其中建、构筑占地面积12124 m2,厂区道路占地面积8222.4m2,绿化用地面积9226.29m2。
7.1.1.1 总平面布置原则和功能划分
1、总平面布置原则
根据工艺生产的要求以及有关卫生安全防护要求进行布置。主要设备尽量靠近,根据工艺要求尽可能立体布置,同时,力求物流顺畅、快捷,功能区划分明,并力争降低投资。
主要从以下角度出发:
Ø 满足生产工艺要求,保证生产作业连续、快捷、方便。使厂内外运输配合协调,避免往返运输和作业线交叉,避免人流货流交叉;
Ø 考虑合理的功能分区,保证有良好的生产联系和工作环境,各种动力设施尽量靠近负荷中心,以缩短管线,节约能源。根据生产流程及各组成部分的特点和火灾、爆炸危险性,结合地势,风向等条件,按功能分区布置;
Ø 结合场地地形、地质、地貌等条件,因地制宜并尽可能做到紧凑布置,节约用地;
Ø 建(构)筑物的布置应符合防火防爆、卫生规范及各种安全规定和要求,满足地上、地下工程管线的敷设、绿化布置以及施工的要求;
Ø 注意厂容,与江苏省××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相协调,注意并减少污染源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可能散发可燃气体或蒸汽的工艺装置等设施,宜布置在下列场所的下风侧:生活区、人员集中场所,明火场所以及可能散发火花地点;
Ø 有利管理、方便生活,为生产管理和职工劳动创造方便良好的条件;
Ø 考虑工厂发展要求,使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相结合,近期建设要集中,避免过多过早占用土地。
2、功能划分
本工程总平面布置根据工程用地条件,结合厂址四周环境,按照功能分区的原则进行。
总平面布置如下:
Ø 厂前区(办公楼、生活服务区);
Ø 项目生产主装置区;
Ø 公用工程区(水、电、供热等);
Ø 三废处理区;
Ø 仓储区(原料库、成品库等)。
7.1.1.2 竖向布置原则及工程土石方工程量
竖向布置原则:
1、应满足厂内外道路与装卸对标高的要求,使工厂有良好的运输条件;
2、场地标高的确定应有利于场地排水,不受雨水冲刷;
3、场地平整应在满足各项工程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减少土石方工程量,以填挖方平衡为原则。
4、建设场址地势平坦,坡度较小。为使场地排水通畅,合理确定场地标高。
7.1.2.1 厂内外运输条件
(1)厂外运输路线:利用城市及开发区配套建设的道路。
(2)厂内道路:厂区道路采用6m、4m宽度。
(3)厂内道路转弯半径采用9m。
(4)该工程道路结构均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
7.1.2.2 全厂货物运输量和运输方式
1、运输量
新建装置总运输量为50550吨/年,其中运入约30550吨/年;运出20000吨/年。
2、运输方式
本装置所需的原辅材料、产品运输主要以汽车、危化车运输为主。本项目的运输全部委托有资质单位,不需要配置运输车辆。
厂区四周设置围墙,设两处出入口,并有门卫室;甲、乙类生产设施对厂外的明火区域应有足够的防火间距;贮罐四周设置防火堤做防护。考虑到生产特点及风向,生产厂房及贮罐等均布置在厂区下风侧。
《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5)
《工业循环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95)
7.2.2.1 给水状况
新鲜水由江苏省××经济开发区水厂供给,可满足项目的用水要求,年用水量约为3850吨。厂区给水管呈封闭环状布置,为生产、生活和消防合一给水管网,主管管径DN150,次管管径DN100,给水水压0.25MPa~0.3MPa(表压,下同)。
装置区内给水系统为生产用水、生活、消防用水合并式管网,循环水管线独立给水系统,以上管线采用焊接钢管及管件埋地敷设,埋地深度为当地冰冻深度下100mm,三布四油加强级防腐。
7.2.2.2 项目用水量
本项目总用水量为3850t/a,其中工艺用水1850t/a,循环冷却补充用水350t/a,绿化及地面冲洗水800t/a,生活用水量850t/a。
详见项目用水平衡图(图7-1)。
图7-1 项目用水平衡图
7.2.3.1 全厂排水系统的划分和技术方案的选择
1、厂区排水采用清污分流制、生产下水经简单处理后,进入经济开发区污水干线。厂区还设有独立的雨排水系统,直接排入市政雨排水干线。
2、排水管道采用混凝土排水管,膨胀水泥打口,180°带形基础。
3、建立事故池,保证事故状态下的“清净下水”的收集、处置。
7.2.3.2 污水处理方案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艺废水经污水管汇集到污水处理站,经预处理达到江苏省××经济开发区污水厂接口要求后外排污水厂集中处理。生活污水主要是卫生设施用水,经过化粪池消毒处理过后,排入园内污水管系统。
1、设计依据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93)
《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50062-92)
《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GBJ50034-93)
2、电源
由江苏省××县经济开发区变电所提供的两回路10KV电源至厂动力中心。本项目新增100KVA变压器一台。新建项目设置配电室,电压为380V/220V;配电盘设有过电保护、漏电保护。
3、用电负荷计算
项目的总装机容量为20KW/h,变压器与低压开关柜组合安装组成低压供电系统,负责本工程的供电。全年动力消耗在4万度左右。
全厂采用低压无功补偿。各车间在车间配电室设补偿,其它均在厂变电站低压配电室集中设置无功补偿。功率因数的控制及补偿电容的投切由补偿装置所在处的无功自动补偿控制器进行监控和控制。
4、车间配电
设计规范:《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52-95);
生产动力电源:电压:380/220V,±10%;频率:50±1Hz
主要车间设低压配电室,由厂变电所向车间低压配电室送电,动力干线沿地沟或架空电缆桥架敷设至设备电气控制柜。在用电比较集中的辅助设备处设动力配电箱,接线方式采用放射式。功率较大的设备由配电室单独供电。
5、防雷接地保护
生产车间设保护接地系统(TN-S),以确保电源供电安全性。按二类建筑物设置防雷设施,建筑屋面设避雷带,所有电气设备采用接零保护,在电源进户处须重复接地,重复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0欧姆。
6、照明
厂区电力、照明及通讯线路采用电缆,电缆线沿电缆沟敷设。厂区照明沿主干道绿化带设置道路照明灯具,建筑物之间沿道路每隔30米左右设Jly型250W高压钠灯一座,厂区照明由门卫统一控制。
车间照明采用高效防爆节能型灯具,生产车间照明不应低于150Lx。
车间照明分散在各车间集中控制。
7.3.2.1 研究范围
研究范围为拟建公用工程电信设计,主要包括行政电话系统、火灾报警系统及厂区安全监视系统。
7.3.2.2 设计采用的标准规范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
《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GBJ79-85;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7.3.2.3 电讯方案
办公楼及车间综合楼等地安装行政电话,火灾时可拨打“119”报警与消防部门联系。
库房、储罐区、罐区泵房、装置厂房、辅助厂房及室外框架区分设火灾报警点,安装手动按钮报警器,当发生火灾时,手动报警信号传到控制室的火灾报警控制器,由报警控制器发出声光报警。
本项目建设厂址选在江苏省××经济开发区内,根据当地气候和温度情况,按当地习惯本项目除车间综合楼考虑空调采暖外,其余建筑设施不考虑室内热水集中采暖。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本项目生产中使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加强作业场所的通风,既可降低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防止火灾、爆炸、中毒和窒息等恶性事故的发生,又可以改善工人作业卫生环境,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7.6.2.1 自然条件
平均气温 14.2℃
平均风速 3.3 m/s
常年主导风向及频率 东南风
冬季主导风向及频率 西北风和东北风
最大冻土深度 23cm
地震烈度 按7度设防
1、基础型式的选择
各类框架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磨擦桩基础,其他各建筑物均采用毛石混凝土条形基础。
2、主要建、构筑物的结构型式
主要生产厂房为混凝土框架结构,其他配套生产厂房为砖混结构,详见建、构筑物一览表。
根据生产规模及工艺流程,本项目建筑面积12628m2,土建工程见表7-1。
生产厂房均按照国家有关规范要求进行相应的防火、抗震、防噪声处理,生产厂房应符合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表7-1 主要土建工程一览表
建筑面积m2 | 层数 | 生产级别 | 耐火等级 | 结构 | 备 注 | |
门卫室 | 35 | 一 | 戊类 | 三级 | 砖混 |
|
综合楼 | 1008 | 二 | 戊类 | 二级 | 砖混 |
|
1#厂房 | 1596 | 一 | 甲类 | 二级 | 框架 |
|
2#厂房 | 1596 | 一 | 甲类 | 二级 | 框架 |
|
3#厂房 | 1596 | 一 | 甲类 | 二级 | 框架 |
|
4#厂房 | 1140 | 一 | 甲类 | 二级 | 框架 |
|
5#厂房 | 1140 | 一 | 甲类 | 二级 | 框架 |
|
辅助生产车间 | 720 | 一 | 乙类 | 二级 | 框架 |
|
五金车间 | 720 | 一 | 丙类 | 二级 | 砖混 |
|
原料、成品库 | 2025 | 一 | 甲类 | 二级 | 砖混 |
|
污水处理中心 | 648 | 一 | 丁类 | 二级 | 砖混 |
|
配电房 | 80 | 一 | 丁类 | 二级 | 砖混 |
|
库房 | 324 | 一 | 乙类 | 二级 | 砖混 |
|
节能降耗是企业管理永恒的主题。在我国这样一个能源消耗大国,科学技术还不发达,能源利用率还不高,节能显得尤其重要,要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禁止新建技术落后、能耗过高、严重浪费资源的工业项目;发展、推广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限制或者淘汰能耗过高的老旧技术、工艺、设备和材料;用能单位应当按照合理用能的原则,加强节能管理,制定并组织实施本单位的节能技术措施,降低能耗,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设备;企业应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减少从能源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中的损失和浪费,更加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本项目对能源部分进行专门设计,竭力应用新工艺、实施新技术、购置新设备,加强能源管理,减少跑冒滴漏,提高利用率,这不仅是大势所趋,也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举措。在实施过程中,为切实做好节能工作,将采取如下有效措施:
1、设备在满足工艺要求的情况下,尽量选用新式的、能量利用率高的设备。
2、选用节能、高效型设备,在设备比选阶段,将单位产品耗电量作为主要技术参数之一进行比较,尽量不选用耗电大的设备,杜绝“大马拉小车”现象,以达到节约用电的目的。
3、生产供电采用无功补偿装置,设计安装电子自动补偿控制器,cosφ值达0.91~0.92,提高功率因子,降低电力耗损,提高电能利用率,中大功率电气设备采用变频装置,可有效降低电耗;
4、减少能源过程损耗,总平布置应科学合理安排,在满足安全要求前提下配电站要尽量靠近功率较大设备。蒸汽输送管道、加热设备等均采取保温措施;
5、加强二次能源的利用率,根据不同过程对蒸汽位能要求的区别,分级使用,充分套用二次蒸汽、热水等能源,达到节能目的;
6、加强管理,建立厂、车间两级能源计量及能源管理网络,设专人负责。生产和生活用能分开计量,建立水、电、汽消耗台帐,做到每月汇总,根据月能源耗量的异常情况,及时发现设备运行的不正常状况,立即检查,消除隐患;生产正常运行时,按台套、按工时(折能耗),制定考核指标,建立奖励制度,按工序或班组进行考核,设立节约能耗奖;
7、冷却水循环使用,提高冷却水的重复利用率。加强水、电计量管理,车间用水、用电建立二级计量,水电计量到车间。做好生产考核工作,杜绝能源跑、冒、滴、漏。
8、加强对职工的教育,提高职工的能源意识,认识到能源就是企业的经济、就是企业的效益,同时还要提高职工的操作技能水平,增强人在能源控制过程中的主动意识。
生产项目必须按照国务院1998年第253号令《生产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规定,必须配套建设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产生污染的生产项目,必须遵守污染物排放的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工业生产项目应当采用能耗物耗小、污染物产生量少的清洁生产工艺,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1、地理位置
本项目拟建于江苏省××经济开发区,开发区地处苏北平原,为浅海淤积形成的海积地。地形平坦开阔,地势低洼,河网密布。地形相对高差不大,总的趋势是西高东低,海拔高度在2.5米左右。该地区属长期沉降地区,地表为深厚松散的第四纪沉积物所覆盖,下部土质为湖相沉积母质粘土,承载力基本在80~150kPa之间。
2、自然条件
该地区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区,气侯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其相关气象条件如下:
历年平均气压 101.68 kPa
历年平均降雨量 1030mm
历年最大降雨量 1448.9mm
历年平均气温 14.2℃
历年平均日照 2257.7hr
历年平均相对湿度 78%
历年平均风速 3.3 m/s
常年主导风向 SE(东南)
历年最大冻土深度 23cm
江苏省××经济开发区是省立项批建的经济开发区,经济开发区内环境质量现状如下:
1、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经济开发区内现有落户企业十余家,在检测点的SO2小时平均浓度及日均浓度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
2、水环境质量现状
经济开发区附近入有驿沙干渠、驿马河、灌溉总渠监测断面水质较好,除氯化物和SS外,其它监测指标(包括pH、高锰酸盐指数、COD、氨氮、TP)均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Ⅳ类水质标准,大部分监测指标处于Ⅰ~Ⅱ类之间;SS超过《地表水资源质量标准》30mg/l标准,由于灌河泥沙含量较高,SS在所有监测端面、监测时断全部超标,最大超标倍数为8.97。同时由于灌河属于典型的潮汐河流,受海水的影响,涨潮时氯化物全部超标,最大超标倍数为 2.34,落潮时部分端面略有超标。
经综合判断,灌河水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Ⅳ类水质标准。
3、环境噪声现状
厂界噪声昼夜监测值均满足《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中Ⅲ类标准,敏感点环境噪声昼夜监测值低于《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3类标准。
1、环境质量标准:
(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二级标准
(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ZB1-1999 Ⅲ类标准
(3)《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Ⅱ类标准
(4)《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中的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5)《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
2、排放标准:
(1)《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一级标准
(2)《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二级标准
项目产生的废水包括工艺废水、机泵冷却排水、地面冲洗水、初期雨水、生活污水等。
1、工艺废水主要为真空脱水产生的废水;
2、生产装置内设备冲洗水、设备冲洗水以及化验室排污水等;
3、初期雨水、机泵冷却排水及生活污水。
根据项目工程分析,本项目无工艺废气产生。
本项目固体废物主要为全厂生活垃圾和废包装材料。
本项目主要噪声源:
序 号 | 产生噪声装置 | 产生噪声主要设备 | 噪声极限 | 备 注 |
1 | 压滤机组 | 机泵 | 85~90dB(A) |
|
2 | 真空泵 | 机泵 | 85~90dB(A) |
|
工艺废水用碱中和后达到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接口标准后排放至开发区污水管网。
地面冲洗水、初期雨水、生产装置内设备冲洗水、设备冲洗水以及化验室排污水经企业初步处理后BOD、COD等各项指标达到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接口标准后排放至开发区污水管网。
生活污水经过化粪池消毒处理后,排入经济开发区污水管网系统。
机泵冷却排水主要为保护机泵正常运行产生的机泵冷却水作为清净下水排入经济开发区雨水管网,就近排入附近水体。
本项目无废气产生,故无需进行废气处理。
加强工艺改革,提高产率,减少残液产生量;按照GB18597-2001《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执行分类收集和暂存,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所有工艺废渣(液)储存于容器中,容器应加盖密闭,严防二次污染;禁止将危险废物混入非危险废物中贮存。
废包装材料因含有害有机物,属有害固体废物,应分类集中存放,定期清运,由物资回收公司定点处置,储存时应进行分类、对废纸、废塑料、废金属等进行综合利用,其余有害废物由城市环卫部门定期清运,运至垃圾填埋场集中填埋处置。
本项目总体上噪音不大,为使项目实施后厂界噪声达标,根据项目实施情况,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前提下,选用先进的低噪声设备,如选用低噪声的水泵,从声源上降低设备本身噪声。
(2)对真空泵等泵类的噪声设备可设隔声罩,根据调查,1mm厚度钢板隔声量在10dB,为减少隔声罩与罩壁产生共振与吻合效应,在罩壁内应帖衬薄橡胶层,以增加阻尼效果。
(3)加强噪声设备的维修管理,避免因不正常运行所导致的噪声增大。
(4)加强厂内绿化,在厂界四周设置10~20m以上绿化带,以起到降噪作用。
项目环境保护设施总投资约144.00万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3.6%。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5年1月1日施行)
2、《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第344号令
3、《生产过程安全卫生总则》(GB12801-91)
4、《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
5、《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
6、《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50016-2006)
7、《电器设备安全设计导则》(GB/T4813-1995)
8、《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1年版)
9、《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11月1日实施
根据物质特性及生产工艺特点,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险危害分析如下:
1、火灾、爆炸
(1)甲酸、过甲酸可燃,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存在因装置泄漏、物料外溢或工艺失控,遇火花、高温等激发能源而引发燃烧爆炸的可能性。
(2)在生产过程中若工艺过程异常,反应过程失控,仪表及控制系统故障,遇异常情况不能及时控制、调整工艺参数,无防爆、泄爆及检测报警装置或装置失效,可能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3)在生产过程中,因搅拌停止或冷凝系统失效导致积热,不能及时移走热量,系统温度、压力骤增,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4)管道因安全附件(安全阀、压力表等)失效、失控、金属材料腐蚀、疲劳或维护保养不当时,存在发生爆炸或爆破的危险性。
(5)未定期清理管道或设备内的残余物,造成堵塞,可能导致火灾、爆炸事故。设备检修时未能执行安全动火制度,设备内残留有易燃易爆物质,置换或清理不符合要求,未分析合格,或违章动火,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6)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及产生的腐蚀性物料及腐蚀性环境对设备造成腐蚀,若选材不当或防腐蚀措施落实不及时,导致受压设备耐压性能下降,有可能导致超压爆炸事故。
(7)生产过程中,由于加料管线、阀门等密封不严,抽料、搬运时操作不当,包装物损坏,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8)电气设备因线路老化、超负荷运行、绝缘下降等导致短路,存在着火灾的危险。
(9)配电系统因超负荷、违规操作等因素而引发电器火灾爆炸。
(10)若防雷电设施不符合要求或使用过程中损坏、失效,可能遭受雷击,雷电放电引起过电压,会产生火灾。
(11)投料试车前未经安全开车条件的确认,未制定完善的试开车安全技术方案和应急救援方案,可能预见的异常情况及其处理办法;在试车,正常开、停车过程中,因设备设施存在缺陷、工艺指标控制不当,人员未经培训合格上岗及违章或误操作等,极有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12)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未经科学论证、未制定严格的工艺操作规程、未对作业人员进行专门的知识培训等,极有可能引发火灾、爆炸事故发生。
(13)其它原因引起的火灾、爆炸。
2、电气伤害
(1)电源线断落地面可能造成触电或跨步电压触电事故。
(2)缺乏用电安全知识,违章用电;作业人员违章操作、不慎接触电源等,可能引起触电事故。
(3)在维修、检查工作中若不严格执行有关安全作业规定,可能造成触电事故。
(4)若无防静电装置或防静电装置失效,在输送、搅拌物料过程中产生静电积聚,可能造成静电危害,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5)电气设备、线路等发生故障,操作检修时安全距离不足、操作不当、防护不当,可能发生电灼伤、电弧烧伤事故。
(6)防雷设施安装不符合要求或防雷设施在使用过程中损坏、失效,遭受雷击,可能发生火灾爆炸、设备损坏、人员触电事故。
3、灼伤
生产中涉及了液碱、甲酸、过甲酸等化学灼伤性物料,因设备故障、容器及管道破裂等而导致物料泄漏、喷溅,生产人员不慎接触这些物料,易引起化学性灼伤。
4、腐蚀
该项目涉及到的物料,如液碱、甲酸、过甲酸具有腐蚀性。腐蚀性物料的使用,易造成设备、管道的密封失效、壁厚变薄、金属壁面穿洞、金属材料强度降低等,降低设备性能,缩短设备使用寿命,甚至导致泄漏,引发重大事故。
(1)设备、储存容器(桶、高位槽、接收罐)、管线、阀门等未采用防腐材质,沾有腐蚀性物质不及时清除,未能保持设备的清洁,会创造腐蚀的条件,加速设备、储存容器、管线、阀门的腐蚀。
(2)受周围环境腐蚀性气体的影响,空气湿度大,会造成设备、管线的腐蚀。
(3)机、泵选型不当、不耐腐蚀,会造成密封损坏,缩短设备使用寿命,造成泄漏,进而引发其它事故。
5、机械伤害
(1)在项目建设、设备安装、日常作业和装置检修过程中,不严格执行有关安全作业规程,有可能受到机械设备或所使用工具的损伤。
(2)机、泵等转动设备若缺乏必要安全防护设施,操作人员在生产操作、巡视检查时,易造成人体伤害事故。
(3)生产区域内机械设备较多,某些设备的快速摆动、旋转部件、挤压部件等,若缺乏良好的防护设施,有可能伤及操作人员的手、脚、头部及身体其它部位,造成机器工具伤害。
(4)需要特殊照明的区域,若达不到照度要求。在设备操作或检修时易产生机械伤害事故。
6、物体打击
在项目建设、生产巡查和设备维修时,存在因工具、附件、零部件等物体失落、飞落、坠落等而导致物体打击。
7、高处坠落
在项目建设、生产巡查和设备维修时,若因身体不适、或注意力不集中,违反高处作业规定或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或由于设备腐蚀等,可能发生高处坠落事故。
8、起重伤害
在项目建设、设备吊装及维修等过程中要使用起重设备、行车,建设项目运行过程中使用到电动葫芦,因此该项目存在起重伤害的可能。
9、车辆伤害(厂内)
(1)在物料运输、设备转运及安装等过程中,需要经常使用各种车辆,若厂内道路、车辆管理、车辆状况、驾驶人员素质等方面存在缺陷,可引发车辆伤害事故。
(2)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有可能发生人体坠落、物体倒塌、下落、挤压伤亡事故。
(3)发生车辆事故过程中,可能会造成所载危化品的泄漏,进而引发灼伤、中毒、火灾爆炸等二次事故。
10、噪声危害
(1)离心机等各类泵、机在运转过程中产生噪声,工作人员长期在噪声环境中作业,身心健康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噪声对人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不仅有可能使人患上职业性耳聋,还可能引起其它疾病。
(2)机械设备因安装不当、违章操作、未及时维护、保养而处于运行不正常状态,会发出异常噪声,给人的听力造成损害。
11、人的因素造成的危险
人的失误包括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操作失误、生理、心理缺陷等,以及管理中存在缺陷都会诱发事故的发生,它不但是人的不安全行为,而且可以促成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造成不安全的主要因素。
生产中涉及的多种化学品为易燃易爆品,或有不同程度的毒性,或对人体有刺激伤害等。生产操作中若不采取相应的劳动保护措施,易引起爆炸或中毒事故。生产过程中具有毒性、燃烧、爆炸危害的主要化学品的毒性、燃烧、爆炸及其主要危害特性危害如下:
1、大豆油
理化性质:密度0.916~0.922(25℃)g/cm3,运动粘度188mm2/s (0℃),65.0mm2(27℃),32.6mm2(38℃),9.0mm2(75℃),浊点-3.9℃,倾点-9℃,闪点254~282℃,热值39.6MJ/kg,十六烷值/指数CN:38,硫含量0.005~0.01%m/m,康拉孙残炭0.27%m/m,熔点-16~-8℃,皂化值189~195mgKOH/g,不皂化物0.5~2%m/m,酸值0.3~3.0 mgKOH/g,P含量32.0ppm,50%馏出温度336℃,90%馏出温度364℃。
建规火险分级:丙类
2、液碱
分子式:NaOH;分子量:40.01。危险货物编号:82001。
理化性质:无色液体。溶于醇、甘油,并能放出大量热。呈碱性,有滑腻感。不溶于乙醚、丙酮。
危险类别:第8.2类碱性腐蚀品。
危险特性:本品稳定,不聚合,不燃。遇水能放出大量热。对铝、锌和锡有腐蚀性,并放出易燃易爆的氢气。与酸类剧烈反应。具有强腐蚀性。
健康危害:有强烈腐蚀性和刺激性,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极易灼伤皮肤,溅入眼内,不仅能损伤角膜,还可使眼内的深部组织损伤。
急救措施:接触应尽可能用大量水仔细地冲洗。如眼睛受刺激用大量水冲洗,然后用硼酸水冲洗。如误服立即漱口,饮水及醋,并送医院急救。
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勿使泄漏物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或金属粉末接触。小量泄漏: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防止液体流散,并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储存注意事项:防止容器破损。与酸类、铝、锡、铅、锌及其合金、爆炸物、有机过氧化物、铵盐及易燃物隔离储运。操作人员必须穿戴防护用品。
禁忌物:强酸、易燃或可燃物、二氧化碳、过氧化物、水。
灭火剂:雾状水、砂土。
3、甲酸
分子式:CH2O2;分子量:46.03;危险货物编号:81101
理化性质:无色透明发烟液体,有强烈刺激性酸味。熔点(℃):8.2;沸点(℃):100.8;相对密度(水=1):1.23;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59;饱和蒸气压(kPa):5.33(24℃);燃烧热(kJ/mol):254.4;临界温度(℃):306.8;临界压力(MPa):8.63;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0.54;引燃温度(℃):410;溶解性:与水混溶,不溶于烃类,可混溶于醇。
危险性类别:第8.1类酸性腐蚀品。建规火险分级:乙类
危险特性:可燃,闪点(℃):68.9(O.C)。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爆炸极限%(V/V):18.0~57.0。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具强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健康危害:主要引起皮肤、粘膜的刺激症状。接触后可引起结膜炎、眼睑水肿、鼻炎、支气管炎,重者可引起急性化学性肺炎。浓甲酸口服后可腐蚀口腔及消化道粘膜,引起呕吐、腹泻及胃肠出血,甚至因急性肾功能衰竭或呼吸功能衰竭而致死。皮肤接触可引起炎症和溃疡。偶有过敏反应。急性毒性:LD50:1100mg/kg(大鼠经口);LC50:15000mg/m3,15分钟(大鼠吸入)。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将地面洒上苏打灰,然后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汽。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活性金属粉末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5%。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碱类、活性金属粉末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禁忌物:强氧化剂、强碱、活性金属粉末。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穿全身防护服、佩戴氧气呼吸器灭火。用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并用水喷淋保护去堵漏的人员。
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4、过甲酸
分子式:CH2O3;分子量:62.03;危险货物编号:52050
理化性质: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沸点(℃):105;溶解性:与水混溶,溶于苯、氯仿,可混溶于乙醇、乙醚。
危险性类别:第5.2类有机过氧化物。建规火险分级:乙类。
危险特性:强氧化剂。本品易燃,闪点(℃):40,遇热、火焰或还原剂有燃烧爆炸危险。本品极不稳定,90%的过甲酸与金属接触时就会爆炸。对摩擦、撞击和热敏感,易起爆。有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惰性、潮湿的不燃物料吸收。收集于密闭容器中。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与有关技术部门联系,确定清除方法。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穿聚乙烯防毒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还原剂、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禁止震动、撞击和摩擦。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避免光照。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还原剂、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禁止震动、撞击和摩擦。
禁配物:强氧化剂、酸类、强还原剂、碱类。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在有防爆掩蔽处操作。
灭火剂: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遇大火切勿轻易接近。在物料附近失火,须用水保持容器冷却。
5、双氧水(过氧化氢)
分子式:H2O2;分子量:34;危险货物编号:51001。
理化性质:无色透明液体,有微弱的特殊气味。熔点(℃):-2(无水),沸点(℃):158(无水),相对密度(水=1):1.46(无水),饱和蒸气压(kPa):0.13(15.3℃),溶解性:与水互溶,用水稀释的过氧化氢可以降低它的分解活性。溶于醇类、吡啶、醋酸酯、酸类和酮,不溶于石油醚、煤油、汽油、四氯化碳、三氯甲烷、甲苯、苯乙烯。
危险类别:第5.1类氧化剂;建规火险分级:甲类。
危险特性:爆炸性强氧化剂。本身不燃,但能与可燃物反应产生足够热量而引起着火,分解放出的氧能强烈助燃,最终导致爆炸。过氧化氢在pH值为3.5~4.5时最稳定,在碱性溶液中极易分解,爆炸危险性主要是与有机物反应或由于杂质催化分解而发生爆炸。在遇强光,特别是短波射线照射时也能发生分解。当加热到100℃以上时,开始急剧分解。它与许多有机物如糖、淀粉、醇类、石油产品等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撞击、受热或电火花作用下能发生爆炸。过氧化氢与许多无机化合物或杂质接触后会迅速分解而导致爆炸,放出大量的热量、氧和水蒸气。大多数重金属(如铁、铜、银、铅、汞、锌、钴、镍、铬、锰等)及其氧化物和盐类都是活性催化剂,尘土、香烟灰、碳粉、铁锈等也能加速分解。浓度超过74%的过氧化氢,在具有适当的点火源或温度的密闭容器中,能产生气相爆炸。本品助燃,具强刺激性。
健康危害:主要是活性氧化作用所引起的,如对眼睛、粘膜和皮肤的化学灼伤,以及使普通衣物着火等。可通过呼吸道吸入、皮肤接触吸收和吞入等途径引起中毒。皮肤接触剂量较大,冲洗不及时,可留下永久疤痕。蒸气刺激眼睛,脱离接触后症状消失;液滴溅入眼内,可引起眼发炎,影响视力或导致完全失明。
急救措施:皮肤沾染时,应立即用水冲洗,也可用3%高锰酸钾或2%碳酸钠溶液冲洗,防止继发性感染。眼睛沾染时,应立即用水冲洗15分钟以上,然后就医。误服立即催吐或洗胃,送医院急救。
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少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防止液体流散。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汽、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聚乙烯防毒服,戴氯丁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远离易燃、可燃物。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易(可)燃物、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设备。
禁忌物:易燃或可燃物、强还原剂、铜、铁、铁盐、锌、活性金属粉末。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灭火剂:水、雾状水、干粉、砂土。
为有效的防范上述危害因素,确保项目建成投产后,保障职工生产和身体健康,实现安全文明生产,需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1、防毒技术措施
高毒类物质的运输、贮存、使用等应严格按照国家及劳动部、石油化工部等部门的有关规范标准。如:
GB3230-82《职业性有毒有害因素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
GB12331-90《有毒作业分级》
GB12463-90《危险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SH3501-1997《石油化工剧毒、易燃、可燃介质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
对高毒类有机溶剂,必须单独存贮,采取有效的防范管理措施,加强计量,防止泄漏,操作场所应有行之有效的泄漏处置和急救措施。
设立防毒监测点,建立定期对操作场所空气中有毒危害物质的检测制度,超标时必须采取有效安全措施。
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意识教育,正确操作,在有毒作业场所必须佩带防毒面具、化学安全防护眼镜和手套等,严禁在生产岗位上抽烟、喝水、吃食物等。
生产车间应加强通风,车间设置冲洗水龙头和洗眼器等安全防护设施。工作服不得带出厂,车间内应有淋浴设施。女职工在怀孕哺乳期间,不得安排从事有毒岗位工作。
厂内卫生所配备中毒急救设施及制定中毒急救方案。紧急情况时,应及时将中毒者送到相关的职业病防治医院急救处置。
2、防爆、防燃技术措施
易燃易爆及毒性化学品的设备及管道在设备布置设计和管道布置设计中尽量采用重力出料,尽量减少输送设备及管道连接面。
生产运转严格实行密闭,加强设备、管道气密性检查,减少泄漏发生的可能性,防止有害气体外溢。
主厂房采用敞开式或半敞开式的防爆结构,有利于通风,爆炸区域内安装防爆排风机,加强通风。
对使用、贮存散发易燃、易爆物质而可能导致爆炸的设备应设置在厂房的顶层靠边的地方。
可能散发易燃、易爆物质的场所设置可燃气体浓度报警仪。
在工艺设计时,尽可能采用具有一定自动化程度的控制系统,对工艺中的物质流量、温度、压力、液面等进行自动控制、自动调节,并设置事故应急排放系统。
对危险性非常大的设备或场所可采用惰性气体保护系统。
3、防电气伤害措施
防爆区域内电气设备应选用防爆、隔爆型。
严格执行工艺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
电气设备应保护接地或接零。车间内电气设备应有防腐措施。
低压行灯应有绝缘手柄和金属防护罩,主厂房内应选用防爆低压行灯。
采取有效的防静电措施,各种易燃液体的贮存容器均需接地,输送管道连成一体并接地。接地电阻不超过规定值。
本项目在防雷分类中属第二类工业建筑和构筑物,因此,应设有防雷击、防雷电感应和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主要为:装设避雷针,接地装置单设,接地电阻不超过10欧;对厂房内的金属设备、管道和结构钢筋等给以接地。
4、防高温危害措施
选用技术可靠的设备和管件,对高温设备及管道采取保温防烫措施,严格控制保温层外壁温度低于60℃。
对高温设备、管道、阀门等进行定期巡检确保不出现泄漏。
5、防机械伤害措施
对机械传动部分加设防护罩,设置危险警示标志外,还要加强工人的自我安全保护意识,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6、防噪声危害措施
对产生噪音的机械设备应采取消音隔音措施,对于短时需接近噪音设备的,应配戴相应的劳动保护器具。
7、其他安全措施
操作通道、楼梯拐角,设置照明设施和安全护拦,设置危险警示标志,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各岗位依其不同特点,配备适宜的劳保用品和器具。
各岗位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及维修制度,建立有效的检查制度,要求工人必须严格按规程进行操作。
上岗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安全教育,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1998年9月1日实施)
2、《江苏省消防条例》(1999年修改)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4、《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5、《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
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江苏省××经济开发区未设立消防站,最近的消防站为××县消防大队,但距项目所在地约十二公里,不能保证企业的消防要求。经济开发区已经规划设置消防站,以满足开发区内企业的消防需求,负责开发区内的重大火灾事故扑救。
本项目在厂区内设置完善的水消防系统,另配有足够的移动式泡沫、干粉灭火器材和固定砂。
本项目建成后应制定严格的《消防安全规章制度》和完善的消防设施,保证“防消结合、以防为主”宗旨的实施,为公司的安全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项目为新建项目,占地100亩。生产厂房及车间火灾危险类别为甲类,辅助生产设施为丙类。
生产的火灾危险类别:甲类
建筑物设计等级:一~二级
1、总图
生产装置车间区距周围建筑物的距离满足防火间距要求。
主车间四周设环行道路,路面宽8米,道路设计能满足消防和运输车辆通行的要求。
2、建筑
厂房建筑耐火等级达到一至二级,主厂房与相邻厂房的防火间距满足防火间距的要求。
主车间厂房采用抗爆强度较高的敞开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强通风和增加泄压面积,各装置之间留有消防通道,厂房内设有主楼梯外,还设有安全楼梯,要求紧急情况时能及时疏散人员。
3、消防给水
按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室内外设消火栓,合计约为25L/S(90m3/h)左右,生产装置的火灾延续时间以2h计算,消防水量为180m3/h。
水泵房设置消防用水泵,从经济开发区供水管网供水。建立完善的消防管网,并配备有一定数量的消火栓。
(4)电气
本装置为化工间歇性生产装置,三级用电负荷,采用两段0.4kv母线分别供一回路电源给新装置配电室。
本装置为二区爆炸危险场所,电机及其它电气设备均应先用相应的防爆类型设备,选用防爆按钮、防爆操作栓,防爆电源箱及防爆照明配电箱、照明灯、照明开关等,所有设备、管道要设置静电接地系统。
本装置为二类防雷建构筑物,装置根据厂房布置情况统一设置防雷设施。
(5)工艺
本项目生产装置中具有多种危险物质,生产中如发生泄漏遇到明火会引起爆炸或火灾的危险,因此操作中需严格按照工艺规程,不允许出现超温超压、杜绝跑冒滴漏现象存在。生产时应建立行之有效的检查监督制度。
(6)消防器材的配置
按照GB50140-200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配置灭火消防器材。主要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消防方式为二氧化碳灭火机和砂土,在各工段设立消防点,按照GB50140-2005的要求在各厂房和建筑物内配备一定数量的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及砂土等消防用具。
(7)其他
劳动保护及消防投资146.00万元,占固定资产投资额的3.7%。
企业按《公司法》成立工厂组织,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董事会为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根据精简、高效和统一的原则,实行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分级管理。总经理由董事会聘任并由董事长授权负责企业的生产经营、质量等管理工作,下设办公室、财务部、生产技术部、市场部、质量部、安全部。
各级管理人员均实行常白班制,并按每周五天工作制。
连续生产岗位操作工人采取“四班三运转”操作。并按每周五天工作制,适当增加轮休人员。
非连续生产岗位操作工人实行常白班制,并按每周五天工作制。
根据需要,本项目拟配备人员总数为120名,其中管理及技术人员30人;生产操作人员90名。
本项目生产装置在江苏××经济开发区的工程建成后,采取在当地招聘工人和管理人员的方法,所有人员须经岗位培训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操作。
技术培训主要内容包括全员文化素质培训、生产管理培训、关键技术的应用培训、关键仪器设备的操作与维修培训、软件应用与开发培训、新产品研制开发培训、质量控制培训等。培训对象包括生产工人、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培训方式以企业内为主,具体培训措施:
1、组织理论知识学习,了解有关产业,提高职工文化知识水平。
2、在本项目投产前组织各类人员就地培训,上岗前要组织考核,择优上岗。
3、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来厂现场指导、传授技术。安排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给不同岗位的干部、工人上课,提高全员业务素质。
4、关键岗位需由设备供应商负责培训。
从建设资金基本到位开始计算,项目实施进度约需1年。项目实施进度计划见表12-1。
表12-1 项目建设实施进度计划表
时间 项目名称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可行性研究批复 |
|
|
|
|
|
|
|
|
|
|
|
|
| ||||||||||||
扩初设计及施工设计 |
|
|
|
|
|
|
|
|
|
|
|
|
|
|
| ||||||||||
设备订购及进场 |
|
|
|
|
|
|
|
|
|
|
|
|
|
|
|
| |||||||||
土建施工 |
|
|
|
|
|
|
|
|
|
|
|
|
|
|
|
|
|
| |||||||
设备安装调试 |
|
|
|
|
|
|
|
|
|
|
|
|
|
|
|
|
| ||||||||
人员准备 |
|
|
|
|
|
|
|
|
|
|
|
|
|
|
|
| |||||||||
试运行 |
|
|
|
|
|
|
|
|
|
|
|
|
|
|
| ||||||||||
竣工验收 |
|
|
|
|
|
|
|
|
|
|
|
|
|
该公司技术开发部负责整个工程建设及经营管理工作。根据项目建设内容,按各专业分解进度,制定实施计划。
项目应建立工程招投标制、工程项目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加强对建设资金的管理和工程质量的监督。努力降低工程建设成本,保证建设工期和建筑质量。
本项目报批总投资由固定资产投资和铺底流动资金组成,本项目报批总投资为600.00万美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00.00万美元;铺底流动资金100.00万美元。项目总投资由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组成,本项目总投资为833.33万美元。
1、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化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国石化规发(1999)195号);
2、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建设部《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
3、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4、建设单位和有关专业提供的估算条件。
1、固定资产投资
(1)设备购置费用为1840.00万元,其中:生产设备购置费用为1600.00万元,另有公用工程设备购置费160.00万元、安全卫生消防工程设备购置费80.00万元。
(2)建筑工程费用为820.00万元。(工程造价由承包方协议报价)。
(3)安装工程费用为288.62万元,包括公用工程和环保工程等安装工程费包括线路和管道等敷设费用。
(4)其他费用1046.38万元,包括建设单位管理费、工程监理费、勘察设计费、生产准备费和预备费,预备费用只列基本预备费,按第一部分费用和第二部分费用总值的10%计算,基本预备费为363.18万元。
详见辅助报表1。
2、建设期固定资产投资借款利息
本项目全部投资有企业自筹。
固定资产投资见图13-1。
图13-1 固定资产投资构成图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暂停征收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的通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暂行条例》规定的纳税义务人,其固定资产投资应税项目自2000年1月1日起新发生的投资额,暂停征收固定资产方向调节税。因此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为零。
根据企业现有流动资金周转情况和产品的生产特点,本项目流动资金估算按分项详细估算法进行估算,正常年项目流动资金占用额2663.32万元,其中辅底流动资金799.00万元。
详见辅助报表2。
13.1.5.1 报批项目总投资
报批项目总投资由固定资产投资和铺底流动资金两部分组成。
报批项目总投资600.00万美元(即4794.00万元)。
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500.00万美元(即3995.00万元);
铺底流动资金 100.00万美元(即799.00万元)。
13.1.5.2 项目工程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由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两部分组成。
总投资估算为833.33万美元(即6658.32万元)。
其中:流动资金 333.33万美元(即2663.32万元)。
1、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
固定资产投资为500.00万美元,全部由企业自筹。
2、流动资金来源
根据本项目的实际情况,项目建设期为1年,固定资产投资为500.00万美元,于建设期全部投入。
流动资金根据各年生产负荷的安排,在项目计算期第2年投入238.56万美元、第3年投入94.75万美元。
投资计划和资金筹措方案详见辅助报表3及基本报表1。
本次项目建设期为1年,财务评价计算期为10年。本项目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2万吨环氧大豆油。根据项目具体情况,项目投产后第一年生产负荷计划为70%,第二年达到100%。
产品成本估算依据《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及当地的有关规定。
本产品成本估算按费用要素分类:包括外购原辅材料、外购燃料与动力、工资及福利费、折旧摊销费、大修理费等。
1、本项目产品所需的原辅材料的单耗定额、年用量及年金额详见辅助报表5。
2、固定资产折旧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用分类直线折旧方法计算,房屋建筑按20年折旧,残值率为10%,生产设备按10年折旧,残值率为5%,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按5年摊销,见辅助报表7。
固定资产折旧表详见辅助报表6。
3、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合计751.5万元,其中递延资产201.5万元,按5年摊销,无形资产中土地使用费按20年摊销。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摊销表详见辅助报表7。
4、该项目定员为120人,年人均工资按18000元估算,福利费按工资总额的14%估算。正常年工资总额及福利费总额为246.2万元。
5、大修理费按固定资产原值提取估算,正常生产年为324.35万元。
6、该项目正常年其它制造费用为直接材料的2%;其他管理费用按职工工资总额的100%估算;其他销售费用按年销售收入3%的估算;研究开发费用按销售收入的2%估算。以上几项计入其他费用。
7、财务费用为流动资金借款利息。
该项目平均生产年总成本费用为15532.55万元,其中:平均可变成本13642.44万元,平均固定成本1890.12万元。年平均经营成本15221.87万元。总成本费用估算详见辅助报表8。
根据近产品销售价格测算,项目正常生产年产品价格:环氧大豆油价格为9500元/吨。项目投产年第一年的销售收入(含税)为13300.00万元,第二年为正常年达19000.00万元。
销售税金及附加第一年为151.22万元,第二年为216.03万元。
销售收入和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详见辅助报表4。
本项目产品按《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按税率为33%缴纳所得税,税后利润提取10%的盈余公积金和5%的公益金,其余部分为企业未分配利润。详见基本报表2。
项目平均年利润总额为2687.90万元,平均税后利润为1800.89万元,项目在正常年的投资利润率为41.67%,投资利税率为44.92%。
全部投资现金流量表是以假设本项目建设所需的全部资金均为投资者投入作为计算基础,计算项目本身的盈利能力。
该项目全部投资财务现金流量分析结果见表14-1。
表14-1 全部投资财务现金流量分析结果表
序号 | 指标名称 | 单位 | 所得税前 | 所得税后 | 备 注 |
1 | 财务内部收益率 | % | 48.51 | 33.26 |
|
2 | 财务净现值 | 万元 | 11835.64 | 6984.15 |
|
3 | 投资回收期 | 年 | 3.49 | 4.37 | ic=10% |
该项目在财务上可以接受,项目能较快收回投资。详见基本报表3.1和基本报表3.2。
根据预测,项目生产开始年的资产负债率为17.30%,以后逐年降低,企业的偿债能力较强;项目生产开始年的流动比率为3.11,速动比率为1.61,以后逐年提高,企业具有较好的流动负债偿还能力,该项目的财务状况较好。计算期内各年该项目的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情况详见基本报表4。
1、盈亏平衡分析
项目投产的正常年总成本费用为16009.19万元,其中:可变成本14060.08万元,固定成本1949.11万元。销售收入为19000.00万元,销售税金及附加为216.03万元,以生产能力利用率表示的盈亏平衡点(BEP)为:
BEP=年固定成本/(年产品销售收入—可变成本—销售税金及附加)´100%=41.30%
由盈亏平衡分析可知,项目生产能力利用率达到41.30%时,即能达到盈亏平衡,超过该比率就有盈利,否则将产生亏损。该项目指标表明该项目相当强的抗风险能力,正常年盈亏平衡图见图14-1。
图14-1 正常年盈亏平衡图
2、敏感性分析
考虑到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对本项目在建设期和生产期存在的主要不确定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具体结果见表14-2。从分析可知,在诸敏感性因素中,对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前)影响较大的因素是产品的销售价格和外购原辅材料。详见图14-2。
表14-2 敏感性分析表(全部投资,所得税前)
| 变化因素 | 变化幅度 | 内部收益率 | 财务净现值(万元) | 投资回收期(年) |
| 基本方案 |
| 48.51% | 11835.6 | 3.49 |
1 | 产品价格 | 10% | 74.99% | 20200.9 | 2.71 |
5% | 61.74% | 16018.3 | 3.05 | ||
-5% | 35.21% | 7653.0 | 4.22 | ||
-10% | 21.33% | 3363.4 | 5.77 | ||
2 | 原辅材料 | 10% | 27.57% | 5437.1 | 4.95 |
5% | 37.97% | 8636.4 | 4.05 | ||
-5% | 59.21% | 15034.9 | 3.11 | ||
-10% | 70.08% | 18234.2 | 2.80 | ||
3 | 固定资产投资 | 10% | 44.51% | 11317.4 | 3.644 |
5% | 46.43% | 11576.5 | 3.566 | ||
-5% | 50.75% | 12094.8 | 3.412 | ||
-10% | 53.18% | 12353.9 | 3.336 |
图14-2 敏感性分析图(全部投资,所得税前)
综上所述,在现有价格及计算基准下,项目投资利润率41.67%,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27.92%,项目全部投资财务税前内部收益率为48.51%,项目全部投资财务税后内部收益率为33.26%,表明该项目经济效益较好,具有财务生存能力,同时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具体指标见表14-3。
表14-3 主要经济数据及财务评价指标汇总表
指 标 名 称 | 单 位 | 指 标 值 | 备 注 | |
1 | 报批项目总投资 | 万元 | 4794.00 |
|
1.1 |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 万元 | 3995.00 | 其中:外汇500.00万美元 |
1.2 | 铺底流动资金 | 万元 | 799.00 |
|
2 | 项目总资金 | 万元 | 6658.32 |
|
| 其中:流动资金 | 万元 | 2663.32 |
|
3 | 资金筹措 | 万元 | 6658.32 |
|
3.1 | 资本金 | 万元 | 6658.32 |
|
| 资本金占总投资比例 | % | 100.00 |
|
3.2 | 银行借款 | 万元 | 0.00 |
|
| 其中:流动资金借款 | 万元 | 0.00 |
|
4 | 销售收入 | 万元 | 19000.00 |
|
5 | 销售税金及附加 | 万元 | 216.03 |
|
6 | 年总成本费用 | 万元 | 16009.19 |
|
7 | 利润总额 | 万元 | 2774.78 |
|
8 | 所得税 | 万元 | 915.68 |
|
9 | 税后利润 | 万元 | 1859.10 |
|
10 | 投资利润率 | % | 41.67 |
|
11 | 投资利税率 | % | 44.92 |
|
12 | 资本金净利润率 | % | 27.92 |
|
13 | 全部投资内部收益率 |
|
|
|
| 所得税后 | % | 33.26 |
|
| 所得税前 | % | 48.51 |
|
14 | 全部投资财务净现值 |
|
|
|
| 所得税后 | 万元 | 6984.15 | ic=10% |
| 所得税前 | 万元 | 11835.64 |
|
15 | 全部投资回收期 |
|
| 含建设期 |
| 所得税后 | 年 | 4.37 |
|
| 所得税前 | 年 | 3.49 |
|
16 | 自有资金盈利指标 |
|
|
|
16.1 | 内部收益率 | % | 33.26 |
|
16.2 | 财务净现值 | 万元 | 6984.15 | ic=10% |
16.3 | 投资回收期 | 年 | 4.37 | 含建设期 |
17 | 盈亏平衡点 | % | 41.30 | 生产能力利用率 |
本项目的主要风险因素包括:
1、主要原材料市场及供应变化的风险
本项目的主要原材料由该公司在国内市场采购,由于生产成本的变化对项目的全部投资内部收益率影响较大。因此,原材料市场及价格的变化,将影响产品成本,从而影响到公司的盈利水平。
2、经营的风险
本项目产品国内国外都有市场,产品会受制于国内外用户的接受程度,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创造利润,决定了本产品的市场容量,将影响项目的效益。
3、市场竞争的风险
随着产品的广泛使用,各厂家面对如此巨大的商机,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将会展开激烈的市场竞争,造成市场秩序的混乱,导致行业的无序发展。
1、环保因素限制的风险
目前本项目的“三废”较轻,应采取有效措施,达到国家有关环保的政策要求。而且公司必须进一步增加环保设施的投入,环保设施的投入能否同步将对项目的正常生产构成一个风险因素。
2、运行机制和人员素质的风险
本项目建成投产,该公司由此将扩大新的经营业务和生产规模,工厂经营、管理、自身运行机制的可行性、员工素质的适应性,都将影响到项目的正常生产运行。
筹措资金投向新项目的风险。新上项目虽经严密的可行性论证和市场预测,并得到有关部门的批准,但项目建成后,工艺技术和设备能否迅速掌握,新产品的市场开拓能否顺利进行,都将影响到项目的实际盈利水平。
针对以上风险和影响,项目单位应积极采取以下措施,将风险和影响因素降低到最低程度。对上述风险的主要对策:
1、主要原材料市场及供应变化的对策
进一步拓宽采购渠道,注重收集其价格信息和预测、分析价格走势。同时做好生产计划和预测工作,力求保持合理的库存水平,以确保在原材料的相对稳定,并力求在确保质量和采购量的前提下降低采购价格,形成多渠道的原材料进货方式,减少独家供应的风险。
2、经营风险与市场竞争风险的对策
公司应不断合理调整产品结构,努力提高产品的性能,并加强产品的科技含量。根据化工产品市场的需要变化,密切了解相关行业的研究动向及国际市场的发展状况,根据我国国情,及时引进技术并消化吸收,并绐终保持技术在行业中的最高点。
在企业内部加强生产经营管理,向内挖掘潜力,降低生产成本,降低消耗,降低产品价格。其中,由于原材料成本占产品平均生产成本的比重较大,所以原材料的耗用量和价格是产品成本控制的主要目标。提高产品的的转化率和收率,提高产品质量,以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质量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以质量赢得市场,以质量求发展,在公司内部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进一步加强与现有下游厂家的贸易合作关系,寻求稳定的客户源。拓宽国内外市场,巩固和发展现有的销售渠道,使公司产品的销售渠道更加通畅便捷。
采用合适的经营方针和销售策略,坚持用户至上的经营思想,不断加强服务意识,做好销售和服务工作,并及时反馈用户意见。在公司总部,专设部门或专人负责处理用户反馈意见及公司生产经营改进的落实情况。
1、环保因素限制的对策
项目的“三废”排放在正常生产过程中可以达标排放,但仍应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还应掌握新的环保政策和环保新技术,使环境治理工作在符合国家的要求的前提下,降低生产成本,变废为宝。
2、运行机制和人员素质的对策
建立适合生产经营的管理体制,内部制度要建全,并在运行过程中不断加以修改完善。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风险进行量化,即对招聘、工作分析、职业计划、绩效考评、薪金管理、福利激励、员工培训、员工管理等各环节进行风险分析,并定期汇总反馈数据,实施有效的预防,降低投资风险。
公司要从社会上引进高科技人才及优秀的管理人员,并从大专院校毕业生中择优录取部分人才,从事产品的开发研究和生产管理。同时应加强对现有人才的培训、管理和配置,因岗择人,使掌握核心技术的人才稳定在公司。对生产一线的员工,建立并实施长期的培训计划,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适应公司开发和生产的需要。
本次筹措资金将主要用于新项目的投资。新上项目经过严密的可行性论证,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由于项目的工艺技术已经相当先进可靠,项目实施后,使企业可以缩短产品的试生产周期,降低产品的原材料消耗,同时该厂将利用各种有效手段,加强对工程质量、施工进度以及费用开支的监控,确保项目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同时做好人才引进、员工培训、市场开发等配套工作,确保项目建成后,尽快产生效益,降低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