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业研究咨询报告_商业计划书免费下载

建筑施工业研究咨询报告

一、行业概述              2

1、行业定义              2

2、行业细分              3

3、行业基本特性              3

二、行业发展阶段分析              8

三、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10

1、建设法规体系框架已初步构建,有法可依的局面正在形成              10

2、市场进入和市场清出制度正在逐步完善              12

3、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              13

4、市场运行规则和模式日益国际化              14

5、其他影响建筑业发展的环境因素分析              17

四、产业结构分析              19

1、产业结构现状              20

2、产业结构调整方向              23

3、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措施              24

五、工程总承包现状及趋势分析              26

1              工程总承包应用现状和问题              26

2              未来建设市场推行工程总承包的必然性              27

3              未来各类型项目工程总承包应用趋势预测              28

4              施工企业打造工程总承包企业的途径              31

5              施工企业开展总承包业务所需培育的核心能力              32

六、行业需求前景分析              35

七、行业盈利性分析              39

1、行业整体盈利性比较低              39

2、施工企业盈利低的原因分析              40

3、施工企业提高盈利能力的对策分析              42

八、近期热点区域市场分析              45

九、行业研究主要总结              48

2

1、行业定义              2

2、行业细分              2

3、行业基本特性              3

1、建设法规体系框架已初步构建,有法可依的局面正在形成              9

2、市场进入和市场清出制度已经逐步完善              11

3、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              12

4、市场运行规则和模式日益国际化              13

4、其他影响建筑业发展的环境因素分析              18

1、产业结构现状              20

2、产业结构调整方向              23

3、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措施              24

 

 

 

 

 

 

 

 

 

 

 

 

 

 

 

一、行业概述

1、行业定义

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 International Standard Industrial Classification of all Economic Activities)和《中心产品分类》(CPC, Central Product Classification)等体系和标准中,建筑业有狭义建筑业广义建筑业两种不同的分类方法;按照传统的统计分类,建筑业主要包括建筑产品的生产(即施工)活动,因而是狭义的建筑业广义的建筑业则涵盖了建筑产品的生产以及与建筑生产有关的所有的服务内容,包括规划、勘察、设计、建筑材料与成品及半成品的生产、施工及安装,建成环境的运营、维护及管理,以及相关的咨询和中介服务等等,这反映了建筑业真实的经济活动空间(Seaden and Manseau, 2001)。本文界定为建筑施工业。

2、行业细分

1建筑业的产业细分

门类与大类

中类与小类

说明

土木工程建筑业

房屋建筑业矿山建筑业铁路、公路、隧道、桥梁建筑业堤坝、电站、码头建筑业其他土木工程建筑业

包括从事矿山、铁路、公路、隧道、桥梁、堤坝、电站、码头、飞机场、运动场、房屋等建筑活动,也包括专门从事土木建筑物的修缮和爆破活动。

线路管道和设备安装业

线路、管道安装业设备安装业

包括专门从事电力、通讯线路、石油、燃气、给水、排水、供热等管道系统和各类机械设备、装置的安装活动。

装修装饰业

公共建筑装饰装修业、家庭装饰装修业

包括从事对建筑物的内外装修和装饰的施工和安装活动。

按照我国国民经济行业标准分类,建筑业属于第二产业,主要由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建筑安装业、建筑装饰业等方面构成,建筑业的三方面产业构成又可以进一步细分(如表1所示)建筑产业中的建筑活动是由各个生产环节构成,其各个环节可以分为勘察、规划、设计、施工、安装、装饰装修、改造维修等过程,每个环节工作的集合形成行业,因此,建筑业内部从行业划分上可以分为勘察行业、设计行业、施工行业、装饰装修行业、安装行业、修缮行业

3、行业基本特性

Ø    相关性

相关性是指宏观经济形势与建筑业发展具有高度的正相关性。研究建筑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就必须研究宏观经济形势和固定资产投资趋势。一方面建筑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国民经济基本建设资源配置和实现的重要环节,建筑业生产的速度、效率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效率休憩相关。另一方面宏观经济形势的好坏,也决定了建筑业市场容量的发展变化,每当国民经济整体形势趋好、发展加速、投资加快时,建筑业就迎来产业经济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相反每当国民经济增长趋缓、发展减慢、投资降温时,建筑业就会首先由宏观经济趋缓感受到市场紧缩和发展吃紧之萎缩对于宏观经济的发展,建筑业必定是发挥其紧跟和保证的作用,而宏观经济寒暑阴晴,建筑业也可谓总是江水暖寒鸭先知。

而在国民经济发展的三架马车固定资产、消费、出口中,尤以固定资产投资对建筑业影响最为直接和突出,可以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是建筑业发展的生命线。图1为1978-20021997年间各类固定资产增长趋势与建筑业增长趋势对比,从中我们不难可以看出建筑业发展轨迹与固定资产投资发展轨迹内在的一致性和正相关性,与宏观经济一样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当一个国家经济繁荣增长快的时期,基础建设投资和住宅消费需求大,建筑业兴旺;反之,当一个国家经济萧条衰退的时期,基础建设投资和住宅消费需求萎缩,建筑业也明显地表现为陷入低谷。

 

 

 

 

 

 

 

Ø    关联性

关联性是指从建筑行业的物料消耗看,建筑行业与国民经济多个部门密切关联,具有高度的产业关联性。建筑产品的施工生产过程同时也是各类物资材料的消耗过程,物料消耗一般占到建筑产品成本的60%~70%,据统计,就房屋建筑工程而言,我国建筑业的主要材料消耗占国内总消耗的比例分别为:水泥70%,钢材20%~30%,木材40%,玻璃70%,油漆涂料50%,塑料制品25%,运输8%。可见,建筑行业建材、冶金、机械、化工、纺织、轻工、电子、交通、环卫、电力、供水等50多个工业部门密切相关。正是由于这种关联性,在我国工业化加速发展的时期,能够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在一定水平上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较大,所以能够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支柱能够稳定成为经济增长点的产业。

Ø    先导性

先导性是指建筑业是各行业赖以发展的基础性先导行业,能够带动众多相关产业的发展。我国建筑产品的60%形成各产业扩大再生产的能力,40%直接满足人民住房及其他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建筑安装生产活动形成新增生产能力和固定资产,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最必需的物质技术基础,并带动众多相关产业发展,对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合理配置资源、引导消费、调整消费结构、加速经济发展有巨大的带动作用和波及效应。在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加速时期,这种基础性先导性更为明显:建筑业的增长速度往往比一般的工业增长速度要快,即发展速度的超前性,成为社会超前发展的行业超前系数一般在0.1~0.8,即工业增长一个百分点,建筑业要增长1.1~1.8个百分点。正是建筑业产业与其他产业很强的关联性以及这种先导性,建筑业具有晴雨表效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家,往往成为调控宏观经济有利的政策工具

Ø    政策敏感性

政策敏感性是指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发展速度、经营环境以及运行机制明显的受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由于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支柱产业以及高度的产业关联性,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国家制定产业政策产业政策是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对建筑产业进行宏观调控,加强管理,以保证和促进建筑业的健康发展。建筑产业政策有两个最主要的功能:一是促进建筑业结构的合理化和现代化二是弥补和正建筑市场的缺陷和失败,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目前我国建筑产业政策在行业管理中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建立和完善建筑市场监管的法规体系及严格的执法监督体系,依法规范建筑市场;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提高行业服务质量,促进建筑生产活动的安全与健康,推进行业的整体发展;通过制定法规,调整行业发展政策和建筑市场准入标准等,实现对建筑市场的宏观调控;通过专业人士注册制度,承包商、供应商的市场准入制度或资质管理制度,实现对行业服务质量的管理;许可制度生产过程检测、认证制度等实现对建筑产品生产的质量、安全管理等。我国建筑业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还不是一个完全成熟的行业,国家关于建筑业的政策调整、变化比较多,政策波动性比较大,因此,建筑企业应该时刻关注国家政策的变化与调整,以及时调整企业的经营策略。

Ø    风险性

风险性是指由于建筑产品交易方式以及生产方式的特殊性,建筑企业具有较大的经营风险。建筑市场交易属于期货交易:即建筑产品的交易过程在生产之前开始这种生产和交易的分离,决定了建筑市场中的交易一出现就应该是一种信用交易方式,而信用交易方式必然面临着信用风险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信息不对称是建筑市场失信的根源。建筑市场中,交易双方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同的:一方对自己的经营状况、履约能力及其资金的配置风险等真实情况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在交易中处于优势地位,趋利动机往往诱使其采取损害对方利益的行为;而另一方则较难获得这方面的真实情况,在交易中处于劣势,他担心对方会损害其利益,从而在交易中往往趋于谨慎。在合约签订之前,非对称信息将导致建筑市场的逆向选择。例如在招投标过程中,投标方在过去有违约的前科,但招标方对此并不了解;而招标方在过去有拖欠工程款的行为,投标方也不知情这样很容易产生逆向选择行为——近年来,建筑行业中技术和管理水平高的建筑施工企业在投标中竞争不过水平低的企业,建筑工程质量得不到保证,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逆向选择的结果。在合约签订之后,非对称信息将导致建筑市场的道德风险行为——例如工程签订合同后,承包商或监理单位可能利用其信息优势,可能不重视工程建设的质量,不按要求施工,或者不认真履行监理职责,从而损害业主乃至整个社会的利益,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道德风险行为。信用风险是建筑市场对业主和承包商双方都存在的、也是最难规避的风险,需要政府通过制定政策建立一系列机制才能得到有效的规避——对于逆向选择,重点在于建立信号传递机制,尽量使交易各方掌握的信息对称起来。对于道德风险,重点在于建立信用激励机制,使守信者得到奖励,失信者得到惩罚。

另外,由于建筑产品的生产具有投入较大、生产周期较长、生产区域异地化、作业地点相对分散、涉及工种的密集性交叉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建筑行业要比一般的制造业、服务业等管理更难,经营风险具有更大的经营风险

Ø    管理社会化

建筑产品是为买方量身定做的,好与坏一般都是买方必须承受的,因此,买方必须参与管理。而一般商品的买方对产品的生产过程及最终质量不负责任,产品的生产过程与质量完全由卖方负责(有的国际先进企业出现了客户参与产品生产的作法)。另一方面,建筑市场和建筑商品的社会性很强。一项工程无论在什么地方建设,都得取得规划部门的同意,还涉及安全、环保问题。不是发包商或承包商一家的事,要顾及社会各方的影响,政府一定要参与监管,社会各方要参与监督。因此,建筑项目的管理体现出社会化的特点。这种管理的社会化特点要求项目的管理者必须具备较全面的素质和较强沟通协调的能力。

Ø    产品质量与成本具有不确定性

建筑工程最终产品的生产过程是最为复杂的产品生产管理过程。建筑企业的产品是在野外活动中形成的,每次产品的制造成本、质量随时间、天气、地点改变而变化,因而造成其成本难以控制,质量也随时、随地而产生差别。建筑企业的最终产品形成所需材料多种多样,原材料的采购价随工程项目的时间、地点、采购量大小甚至采购者的不同都会产生不同成本单价,影响工程的实际造价,如外表相同但内在不同的材料差价可能超过100%。因此产品质量与项目成本具有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一般是由一线经营者项目经理来控制的。


二、行业发展阶段分析

 

 

 

 

 

 

 

 

 

 

 

从上图可以看出,近几年我国建筑行业总体运行状况良好,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而进入2004年,这一发展势头仍在延续:第一季度,全国建筑业企业签订合同额17460亿元,同比增长54.2%;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为12.53亿平方米,同比增长39.2%;其中:新开工房屋面积3.05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5.1%。全国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3882亿元,同比增长31.3%;完成竣工产值1629亿元,同比增长16.9%;完成房屋建筑竣工面积为1.15亿平方米,同比增长7.3%。全国建筑业企业总收入3316亿元,同比增长26.5%;实现利润35亿元,同比增长59.1%;企业上缴税金120亿元,同比增长24.1%。预计2004年建筑业利润总额预计将达到465.92亿元,人均利润2004年将超过2000元。

从以上数据可知:我国建筑业目前正处于快速增长的发展阶段,当然,在今后发展的过程中并不排除在某个时期因受国家宏观调控(如2004年上半年国家为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过热而采取的宏观调控)而导致建筑业的增长有所减慢的现象(如2004年就出现了这种现象),然而这种波动现象是暂时的,尽管宏观调控能够直接影响建筑业的发展,但是影响(决定)不了建筑业的发展所谓直接影响是指建筑业的投资规模在短期内对新开工项目的影响非常直接,所谓影响(决定)不了是指建筑市场的需求最终不取决于货币或者土地的供给(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而取决于老百姓要不要住更大的房子,城市要不要修更多的立交桥,更多的轻轨,工业生产能力要不要扩张,即取决于投资的需求,因此,从中期或中长期来看,建设的总规模的扩张趋势不会变,我们需要建多少房子,修多少轻轨、立交桥,还是要建起来的,只是在时间构成上会发生一些变化

 


三、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1、建设法规体系框架已初步构建,有法可依的局面正在形成

3   建筑行业法律法规一览表(部分)

法律(规)名称

颁布机关

实施时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国务院

1998年3月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市场管理规定》

建设部

1999年2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国务院

1999年3月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市场管理规定》

建设部

1999年2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国务院

2000年1月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保修办法》

建设部、铁道部等有关部门

2000年6月

《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

建设部

2000年8月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

建设部

2000年9月

《建设工程监理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

建设部

2001年1月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

建设部

2001年5月

《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

建设部

2001年7月

《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

 

2001年7月

《工程监理企业资质管理规定》

建设部

2001年8月

《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计价管理办法》

建设部

2001年12月

《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

建设部、人事部

2002年12月

《外商投资建筑业企业管理规定》

建设部、外经贸部

2002年12月

《建设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办法》

建设部

2003年2月

《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

国家计委、建设部、铁道部等

2003年5月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

建设部

2003年7月

《工程建设项目勘察设计招标投标办法》

建设部

2003年8月

《关于切实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的通知》

国务院

2003年11月

《安全生产许可条例》

国务院办公厅

2004年1月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建设部

2004年2月

《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管理暂行办法》

建设部

2004年4月

《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管理办法》

建设部

2004年8月

《全国绿色创新奖实施细则》

建设部

2004年8月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

建设部

2004年8月

《工程建设标准体系》

建设部

2004年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规定实施意见》

建设部

2005年1月

可以看出从1989年到2004年的15年间,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在内,《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及部分配套规章文件相继颁布施行,初步构建了建设法规体系框架,建筑市场运行有法可依的局面正在形成,但并不成熟,正在处于不断的完善和调整之中。

通过对现有的法律法规体系的分析,目前我国建筑业的法律法规还存在一些漏洞和缺陷,这些漏洞和缺陷严重困扰建筑市场的正常运行,具体比较典型的有(仅仅举3点加以说明)

Ø    带垫资施工合同的法律惩罚效力不够

所谓带资、垫资合同,是指建筑工程的承、发包双方在签订施工合同时明确约定,建设单位不预付工程款,而由施工单位自带资金先行施工,工程实施到一定阶段或程度时,再由建设单位分期分批地给付施工单位工程款的建筑工程施工合同。尽管国家建设部、国家计划委员会、财政部早在1996年6月4日就作出《关于严格禁止在工程建设中带资承包的通知》,其中提到:任何建设单位都不得以要求施工单位带资承包作为招标条件,更不得强行要求施工单位将此类内容写入工程承包合同……施工单位不得以带资承包作为竞争手段承揽工程。然近几年建设单位以带资、垫资作为承揽工程项目为条件的,施工企业为了能够揽接到工程,不得已而接受之带垫资施工合同的现象还是屡见不鲜,而且在建筑市场上成了不垫资很难拿到工程,垫了资可能拿不回工程款的死结,以至出现施工中途建设项目的停建、缓建的半截子工程;诱发施工企业的转包再转包,层层剥皮,导致建筑质量低下;施工企业的民工工资发放不及时,民工上访、影响社会安定等严重问题造成以上问题的其中一个解释就是目前对带垫资施工的法律惩罚效力不高,使得施工企业失去了对其债权行为的保护

Ø    投标保证金数量和使用缺乏法律规定

我国《招标投标法》第46条第二款规定:招标文件要求中标人提交履约保证金的,中标人应当提交,这就是投标人的所谓履约保证金制度,但是这条规定并没有同时对应该提交的保证金数量,以及招标人对保证金的使用作出明确规定,由此引发的问题就比较多了:比如对应该提交的保证金数量招标人可以任意制定。目前建筑市场上,要求投标人提供工程造价的10%保证金有之,提供30%乃至50%的也并非耸人听闻,正是因为法律规定缺乏的约束,有的招标人还以提交保证金为幌子,变相地强迫施工企业垫资施工;更有甚者,由于法律没有对保证金的使用作出全面的具体规定,将巨额保证金挪作他用的开发商也不乏其例,有的还给投标人造成巨大损失。

Ø    房地产建设资金使用监管力度不足

我国房地产开发制度几乎是全球最灵活的,但是房地产建设资金的使用又是全球最混乱的,这种混乱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建设资金使用监管力度不足。在市场上,开发商一般可以用一个开发项目圈得三笔以上得建设资金,一笔是施工企业的代、垫资款,二是银行的抵押贷款,三是房产预、销售款。在正常情况下,即使开发商一分钱的自有资金都没有,以上三笔钱也足以支撑工程完工并全额支付工程款,但是事实上很多情况是工程款依然拖欠,甚至工程烂尾。其主要原因在于:应该用于项目建设的资金被开发商用于其他投资、其他地块的土地购置甚至腐败行为中去了,而这种情况造成的直接后果往往是履行了承包合同义务的施工企业却拿不到工程款。因此,为了制止这种极端不公平的社会经济现象,需要从立法的角度建立房产建设的资金使用监管制度。

2、市场进入和市场清出制度已经正在逐步完善

从2001年以来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行政许可法》以及《注册(公用设备、电气、化工、土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关于建造师专业划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等的内容(略)分析看,近几年我国市场准入制度的主要变化有:(1)从重企业资质管理、轻个人资质管理转向两个并重的管理;(2)更加科学地设置企业资质分类、分级标准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执业资格注册体系,如建筑企业和执业人员资格的行政审批项目基本上都具有法律依据;(3)资质的审批从以政府审批为主转向由有关部门、地方、协会等方面的专家和相应的企业代表进行审批,政府核准,即更加注重专家审批。资质管理的这些变化提高了资质评审的合理性,更加规范了市场准入制度的管理,提高了我国建筑业的市场准入壁垒,但同时也对建筑企业的执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外,建设部规定2004年印发的《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规定实施意见》中规定:2005年1月13日以后,建设主管部门在向建设单位审核发放施工许可证时,应当对建筑施工企业是否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进行审查,没有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不得颁发施工许可证,而没有安全生产许可证将无法承揽工程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被暂扣期间,不得承揽新的工程项目,发生问题的在建项目停工整改,整改合格后方可继续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被吊销后,该企业不得进行任何施工活动,且一年之内不得重新申请安全生产许可证。另外,建设部还通过企业资质审批、年检和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注册等办法,对有建筑市场违法违规行为或者发生重大工程质量安全事故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企业和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给予相应的处罚,情节严重的要依法清出建筑市场。

这说明建设部通过把建筑企业的安全生产、质量管理与市场承揽工程联系在一起,以实行市场行为、质量和安全一票否决为核心内容的、严格的建筑市场清出制度已经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这对于规范运作的建筑企业是一个有利的政策。

3、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

整顿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一直是我国政府建设主管部门的工作重点,自2003年以来,建设部门配合全国人大对《建筑法》实施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并对检查中发现的建设单位规避招标、肢解发包、任意压低价格和缩短工期、拖欠工程款等突出问题进行了处理。据建设部的资料,2003年,建设部门组织了27个检查组进行了3次安全生产检查,督促各地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全年共对92个案件进行了专案稽查。对9家特级、一级施工企业给予了停业整顿和降低资质等级处罚,吊销了277名项目经理、监理工程师的执业资格证书。通过建筑执法检查,建筑市场秩序趋于规范,安全生产形势逐步好转,工程质量有所提高。

根据2004年上半年召开的全国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会议今后几年整顿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的工作主要以清理拖欠工程款(拖欠工程款是目前困扰建设领域的第一顽症”“第一痼疾为主线。建设部提出的今后三年清理拖欠工程款的目标是: 2004年6月底前基本解决2003年当年拖欠的农民工工资,2005年6月底前基本解决2003年以前拖欠的农民工工资,2006年10月底前解决拖欠工程款问题;对2004年以前开工的在建项目,加强建设过程监控,防止产生新的拖欠;对2004年以后新开工的项目,严格立项和开工审批,加强建设过程控制,杜绝拖欠。为此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切实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的通知》,包括对于拒不改正的开发企业,将不批准其设立新的项目开发公司,不批准新的开发建设项目,不为其办理开发用地手续,贷款银行将其列为信用不良单位,依法减少授信额度。凡逾期未能基本解决政府投资工程项目拖欠工程款问题的地方政府,除极特殊的项目外,一律不再批准其新建政府投资工程。

44、市场运行规则和模式日益国际化

建筑市场运行的规则和模式的内容有很多,包括工程造价计价模式、工程风险管理制度、工程承包与项目管理模式等,市场运行规则和模式是建筑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活动的游戏规则游戏规则的变化必将影响(更多的情况只能是调整自己去适应这种变化)建筑企业的战略以及经营策略制定与调整。由于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处在不断的完善过程,而我国建筑业目前一个不成熟的快速发展行业,建筑市场运行规则和模式也必将处在不断的完善和调整的变化之中,总的变化趋势是:建筑市场的运行规则和模式日趋市场化、规范化和国际化(与国际惯例接轨),可以由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说明:

(1)工程造价计价模式

工程造价是工程建设的核心,也是建设市场运行的核心内容。我国传统计价采用的是指令性计价模式,人工、材料、机械三要素消耗量的水平是统一的,同时,人工、材料、机械的单价是静态的指令性价格,各种费用的取费率也带有一定的指令性,不能客观地参与竞争企业的实际消耗和技术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公平竞争,长期以来,建筑市场一直存在着许多不规范的行为,大多数也都与工程造价有直接联系在建设工程的招投标中,发生行贿、拉关系、"买"卖"标底、暗箱操作等违规行为,扰乱了建筑市场的正常秩序这种计价模式已明显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为此,建设部、国家质监总局于2003年7月开始实行《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目前正在试点逐步推行中)工程量清单计价是由市场形成工程造价的主要形式,是一种由市场计价的模式,这种计价模式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在计价依据上实行"量价分离"的原则;二是在管理方式上,实行控制量、指导价、竞争费的模式,即统一工程量计算规则,政府间接调控,市场形成价格首先,政府只将实体消耗量(只规定消耗量,不规定单价)作为法定标准规定下来,而非实体的消耗量及单价则由施工企业自主确定;其次,价格由市场决定,政府公布的预算价格仅供参考,作为政府宏观调控工程造价的依据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是真正和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一种投标报价模式,也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招意味着:(1)我国建筑市场正在加快与国际惯例的接轨,因为工程量清单计价制是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做法;(2)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更加应该以市场为导向,例如,除了项目管理人员要懂工程与市场外,公司的经营管理层(人力、财务、市场、预结算、企管部门、投资部门等)也懂工程与市场财务管理部门、人力资源部门如果不懂市场价格,就很难参与工程量清单报价决策,降低成本也就无从谈起;(3)由于工程量清单是招标文件的组成部分,招标单位必须编制出准确、详尽、完整的工程量清单,并承担相应的风险,促使招标单位提高造价管理水平,对造价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4)由于工程量清单是公开的,将有效避免工程招标中的弄虚作假、暗箱操作等不规范行为,使建筑市场的竞争更加有序。

(2)工程风险管理制度

在中国建立工程风险管理制度的核心,是针对工程建设领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如招投标行为不规范、合同履约率低、拖欠工程款严重、工程质量安全问题突出等),尽快建立起参照国际惯例并符合国情工程担保工程保险制度。从总体上看,我国的工程风险管理水平仍十分落后,实行工程保险的范围极为有限工程担保更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工程担保工程保险是工程风险管理的主要方法,可实现对工程风险的有效防御,避免或减少损失的发生,也是约束和规范建筑市场各方主体行为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发达国家,从事工程建设活动的各方如果没有取得相应的工程担保,或者没有购买相应的工程保险,几乎无法获得工程合同。

Ø    工程保险

工程建设领域涉及到的保险品种主要有职工意外伤害险(雇主责任险)设计责任险、工程质量保修保险和建筑(安装)工程一切险。其中职工意外伤害险(雇主责任险)于1997年就在上海、浙江、山东三个地区进行了建筑意外伤害保险的试点工作,目前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设计责任险目前已有北京、上海、河北、贵州、深圳、宁波、哈尔滨7个省市开展了设计责任保险试点,到2004年底基本上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该项保险制度。工程保险制度方面今后的一个趋势就是:推进工程质量保修保险制度的建立——在2003年理论研究的基础上,2004年先行安排北京、天津、重庆、上海、兰州、成都、深圳、厦门、福州、大连、宁波、连云港11个城市试点,2005年逐步扩大试点,2008年根据情况全面实施(资料来源:中国建设报·2004.07.08)建设部初步设想承建以下三类工程的施工单位必须应为其施工的建设工程投工程质量保修保险:(一)政府投资的房屋建筑工程,如办公楼;(二)关系社会公众安全的房屋建筑工程,如商场、体育馆、剧院、学校等;(三)各类商品住宅工程。以上工程的建设单位应在招标文件中要求施工单位为其施工的工程投保工程质量保修保险,施工单位未投保工程质量保修保险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办理施工许可,不予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商品住宅不得销售,投保费用应在施工企业成本中列支

Ø    工程担保

尽管目前深圳、云南、四川、辽宁、青岛、福建、广东等地已经开始试行工程担保制度,其中,深圳在地方立法中还对强制担保作出了相关规定并已成为整顿建筑市场秩序的一项重要举措,但总体上在我国,工程保证担保制度则处于一种刚刚起步的阶段,基本上还处于空白状况。

目前制约我国推行工程担保推进的主要障碍有:(1)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保障。已出台《担保法》和《保险法》缺乏针对工程建设特点的具体规定,在实践中仍难以操作在建设部和国家工商局新修订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中,虽已增加了有关工程担保的条款,但属于推荐性、没有法律强制力(2)工程风险意识不强。工程担保作为一项新制度,在我国的工程界、金融界以及有关部门,仍对其重要性、必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或是存有风险侥幸心理,或是认为会加大工程成本而得不偿失。国内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对于贷款的工程项目,也没有必须进行投保的要求(3)担保市场尚未形成工程担保制度的建立和推行,必须拥有相当数量并符合资格条件的担保人,形成具有一定竞争的担保人市场。目前,国内的部分银行虽已开展了一些保函业务,但很不普及,保险公司按现行规定则不能从事担保业务。承包商之间的同业担保还没有开展起来。国家对设立专门的担保公司应具备那些条件、如何审批、承接业务有无限定以及如何实施有效监督等,尚无明确规定,担保公司也未能形成竞争机制(4)工程担保的费用来源尚无明确规定。实行工程担保制度后,必须会增加工程成本,但目前国家有关部门还没有对如何解决其费用来源问题作出规定。

鉴于以上几个在短时期内比较难以突破的障碍,短时期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工程保证担保制度建立和完善还有待时日但这肯定是一个发展的趋势,国家建设部早在几年前就成立了一个专门的课题研究组,目前课题报告和实施意见已起草完成,根据建设部的要求,凡具备条件的地方都应该积极开展工程保险、担保的单项或综合试点。根据众多的资料表明:投标担保承包商履约担保业主支付担这三项担保形式可能最先推行。总之,以保险和工程担保为主要形式的建设工程风险管理制度将在今后几年内逐步确立。

(3)工程总承包与项目管理模式(设计行业研究报告也有此内容,需要协调一下)

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是国际通行的工程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和建筑交易方式。

Ø    工程总承包

工程总承包是指从事工程总承包的企业(以下简称工程总承包企业)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竣工验收)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工程总承包企业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工期、造价等向业主负责。工程总承包企业可依法将所承包工程中的部分工作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分包企业;分包企业按照分包合同的约定对总承包企业负责。工程总承包的具体方式、工作内容和责任等,由业主与工程总承包企业在合同中约定。工程总承包主要有如下方式:(1)设计采购施工(EPC)/交钥匙总承包——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是指工程总承包企业按照合同约定,承担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服务等工作,并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交钥匙总承包是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业务和责任的延伸,最终是向业主提交一个满足使用功能、具备使用条件的工程项目。(2)设计施工总承包(D-B)——设计施工总承包是指工程总承包企业按照合同约定,承担工程项目设计和施工,并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根据工程项目的不同规模、类型和业主要求,工程总承包还可采用设计采购总承包(E-P)、采购施工总承包(P-C)等方式。

Ø    工程项目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是指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企业(以下简称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代表业主对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进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管理和服务。工程项目管理企业不直接与该工程项目的总承包企业或勘察、设计、供货、施工等企业签订合同,但可以按合同约定,协助业主与工程项目的总承包企业或勘察、设计、供货、施工等企业签订合同,并受业主委托监督合同的履行。工程项目管理的具体方式及服务内容、权限、取费和责任等,由业主与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在合同中约定。工程项目管理主要有如下方式:(1)项目管理服务(PM)——项目管理服务是指工程项目管理企业按照合同约定,在工程项目决策阶段,为业主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可行性分析和项目策划;在工程项目实施阶段,为业主提供招标代理、设计管理、采购管理、施工管理和试运行(竣工验收)等服务,代表业主对工程项目进行质量、安全、进度、费用、合同、信息等管理和控制。工程项目管理企业一般应按照合同约定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2)项目管理承包(PMC)——项目管理承包是指工程项目管理企业按照合同约定,除完成项目管理服务(PM)的全部工作内容外,还可以负责完成合同约定的工程初步设计(基础工程设计)等工作。对于需要完成工程初步设计(基础工程设计)工作的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应当具有相应的工程设计资质。项目管理承包企业一般应当按照合同约定承担一定的管理风险和经济责任。根据工程项目的不同规模、类型和业主要求,还可采用施工管理服务(CM/A)其他项目管理方式。

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已经是国际通行的工程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和建筑交易方式,在我国目前则还处在鼓励、提倡、推荐和试行阶段,如据不完全统计,自1993~2001年,共完成国内工程总承包合同额2550多亿元,年平均完成合同额320亿元,仅占国内建设活动经济总量的不到1%施工企业的总承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局限于施工总承包由于推行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是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保证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的重要措施;是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企业调整经营结构,增强综合实力,加快与国际工程承包和管理方式接轨的必然要求,同时也反映了市场专业化分工的必然趋势和业主规避风险的客观要求,必将得到业主的认同和市场的认同,所以以工程总承包与项目管理(服务)必将是今后发展的主要建筑交易方式。

需要研究往承包方向发展需要什么条件,主要障碍是什么,可能方法和途径)

45、其他影响建筑业发展的环境因素分析

Ø      建筑市场执法检查利好建筑业发展

去年以来,建设部门配合全国人大对《建筑法》实施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并对检查中发现的建设单位规避招标、肢解发包、任意压低价格和缩短工期、拖欠工程款等突出问题进行了处理。据建设部的资料,2003年,建设部门组织了27个检查组进行了3次安全生产检查,督促各地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全年共对92个案件进行了专案稽查。对9家特级、一级施工企业给予了停业整顿和降低资质等级处罚,吊销了277名项目经理、监理工程师的执业资格证书。通过建筑执法检查,建筑市场秩序趋于规范,安全生产形势逐步好转,工程质量有所提高。

Ø      审批制度改革利好建筑业发展

审批制度改革的核心在于改审批为核准。对不是国家投资,但社会影响比较大的项目,尤其是资源性项目,将原来的三次审批(项目建设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开工报告)改为一次核准(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其他项目实行项目征集制。这项制度的改革在利好房地产企业的同时也为建筑业发展迎来了春天。

Ø      规范政府投资利好建筑业发展

2004年,政府投资规范方面将会更多地借鉴国外的做法,对政府投资项目采取委托制,委托给建设总公司承包和管理,根据合同对其进行考核,改变越是政府投资的项目浪费越大的不规范现象。同时积极筹划政府投资条例的出台,理顺投资体制,保护企业的投资积极性。这将大大减少政府投资项目拖欠工程款的风险,对建筑市场的规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Ø      资本市场规范利好建筑业发展

目前,国家发改委、银行总行和银监会正在酝酿投融资改革方案,旨在改进上市公司质量,规范资本市场。资本市场理顺了,资金会更多,企业投资更多,对建筑业会产生良性互动。尤其是已经上市的建筑企业,资本市场的规范为其筹集到更多的资金,获取更广泛的投资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对即将上市的建筑企业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Ø      建材价格上涨过快,建筑业企业压力加大

2003年下半年以来,国内能源和主要原材料供应全面紧张,价格上涨。据中国物流协会资料,2003年国内生产资料市场销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8.14%,钢材市场价格水平比上年上涨21.1%,建材价格比上年上涨4.4%。国内资源严重不足,价格上涨过快,通胀压力加大。主要建材价格的大幅上涨,使得在建工程成本增加,一方面给施工单位带来严重困难,效益减少,利润下降。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建材市场秩序混乱,建筑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受到影响。

Ø      建筑市场开始打破地域封锁

在北京、上海、广东、西北等重要建筑市场,市场准入门槛已大大降低。在北京,对外地进京施工企业的管理,由重点前置准入把关变成后置跟踪管理。只要持有合法有效的营业执照、资质等级证书、所属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出省施工证明等资料,经省驻京办登记备案后,即可到北京市建委进行网上登录,建立企业管理档案,直接进入市场,参加市场竞争。

Ø      建筑市场将由开放走向对外放开

随着2003年9月28日《关于做好在中国境内承包工程的外国企业资质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和2003年12月19日《外商投资建筑业企业管理规定》的补充规定的出台,外商进入中国建筑市场的门槛在逐步降低,而且,从几年来建筑市场对外开放的有关政策发布周期和内容上看,中国建筑市场的对外开放政策经历了从加入WTO协议中的承诺开放到2002年的提前开放,再到2003年的加速开放的历程。由此可以预计,2004年,中国建筑市场将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对外的实际放开,外商大举进军中国建筑市场的战役即将打响,国内建筑企业将在自己的家门口真正开始与洋企业的正面交锋

 

 

 

 

 

 

 

 

 

 

 

 

 

 

 

 

 

 

 

 

 

 

 



四、产业结构分析

建筑市场的供给方是各类各级建筑企业,产业结构分析其实就是对建筑市场供给方的现状(包括供给结构、集中度等)以及未来趋势进行分析。

1、产业结构现状

所谓产业结构是指:构成整个国民经济运行中的诸产业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的总和,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全部经济资源在诸产业中的配置结构杨治著:《产业经济学概论》),(杨治著:《产业经济学概论》)反映的是生产要素在各产业部门间的比例构成和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联系,即个国家或地区的资金、人力资源和各种自然资源与物质资料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配置状及其相互制约的方式。建筑业产业结构则反映了我国建筑业各类资源的配置结构与方式,各类生产能力的构成结构及其相互关系。

建筑业改革开放近20年,我国的建筑业产业结构经过了三次变革和调整,19781985年:主要是以国营企业为主导,集体企业为辅助,农村建筑队为补充的城乡结合的产业结构。19861993年:主要是以智力密集型工程总承包企业为龙头,以专业施工队伍为依托,全民与集体,总包与分包,前方与后方互为补充的产业结构。19942003年:主要是以建立规范、合理的综合总包、专业承包、劳务分包工程建筑总分包管理体系为主要特征的产业结构。但是到目前为止,产业内仍没有形成一个较合理的组织体系其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型企业的数量过多,小型企业比例偏低,没有形成以若干总承包为龙头,少数专业承包为依托,多数劳务分包为基础的三层次界线明显地的、金字塔型的产业结构体系。根据产业组织结构的定义,其不合理性可以通过产业中各层次规模企业结构的比例、企业平均规模、企业规模差距以及产业集中度等几个角度加以详细论证:

Ø    大、中、小企业比例结构不合理

据统计,2002年,14级建筑企业有47497个,另外,还有约5万个四级以下的乡镇建筑施工队,其中一级企业5.6%,二级企业为20.2%,三级企业为42.1%,四级企业为32.1%,这种企业比例结构呈现出中型企业过多,占60%以上;而比照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建筑业企业结构模式——明显的金字塔型小型企业最多,一般在60%-95%;中型企业数量较少,一般在5%-40%;大型企业数量很少,一般在0.1%-0.5%。如日本建筑,企业资质管理类别共有28类企业划分为大型、大中型、中型、小型四个资质层次,其中特大型企业只占行业总数的1,大型企业占0.7%左右,中型企业占1.3%,小型企业占90%以上(其中日本著名的六大建筑公司:大成、清水、鹿岛、竹中工务店、大林组、能谷组已成为日本建筑行业的龙头集团,因此,对比而言,我国建筑业明显地呈现出大中型企业过多,而小型企业较少的局面。

Ø    企业规模差距不明显

 

 

 

 

 

 

 

通过建立建筑业洛伦茨曲线,可以反映建筑业市场企业规模差异程度(资料来源:产业组织优化与经济集约增长——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建筑业洛伦茨曲线横轴表示市场中由小到大企业的累积百分比,纵轴表示这些分类企业年产值占建筑业总年产值的累计百分比。如果所有的承包商企业规模完全相同,也就是全体承包商平均分配建筑市场时,洛伦茨曲线是一条均等分布的对角线。基尼系数是衡量分布不均匀程度的一个指标,其值在01。基尼系数等于对角线和洛伦茨曲线间的面积与对角线下三角形之比。企业规模分布越不均匀,洛伦茨曲线偏离对角线越多,基尼系数越大。图5为2001年中国建筑业整体规模分布情况以及中美两国整体建筑业企业规模分布洛伦茨曲线,可以看出我国建筑业洛伦茨曲线更偏离对角线一些。经计算,我国建筑业的企业规模分布基尼系数约为0.475,而美国建筑业大约为0.517。这就说明了总体上我国建筑企业规模更接近,大、中、小企业规模界限不明显。

Ø    企业平均规模偏大,但大的不够大,小的不够小

统计资料显示,到2002年底,美国目前有建筑企业57.8万个,从业人员520万人,企业平均规模为9人日本建筑业企业约51万个,从业人员541万人,企业平均规模为11人,而与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建筑业企业个数为47820个(不包括劳务分包建筑业企业),从业人员2245.2万人,企业平均规模为470人,其中大中型企业3200多个,从业人员820多万人,平均每个企业高达2500多人以上数据表明:国外先进国家建筑行业企业数量要比中国的多,然而企业的平均规模却要比中国少的多,由于建筑行业是一个相对劳动密集型的行业,这说明先进国家整个建筑业的企业结构呈现出大、中型企业数量很少,小型企业很多的金字塔结构,而我国的建筑企业则呈现出平均规模偏大,大而全、中而全的企业偏多的局面。

 

 

 

 

 

 

 

Ø    产业集中度低,将会面临一个产业集中度提升的过程

首先,从2001年中国各级建筑业数量及产值(企业的产值与市场份额有很强的相关性的)的分布情况也可以大致看出:我国建筑业的集中度是比较低的,数量占2.7%的一级资质的建筑企业其产值比例只有31.5%,然而,2.7%的一级资质企业有2587家,那么按此推算,前100家、前10家建筑企业的产值比例就更低了。

 

 

 

 

 

 

其次,从企业平均施工面积看:据统计,2001年我国共有9.6万建筑企业,施工面积18.8亿平方米,平均每户企业施工规模仅为1.95万平方米,建筑业产业集中度仅为4.5%,不仅低于国际发达国家建筑业的产业集中度,也低于国内同期汽车、冶金等行业的产业集中度。2002年我国共有近4.78万家建筑企业,施工面积为21.56亿平方米,平均每家企业的施工规模仅为4.5万平方米

尽管近几年我国加大产业结构结构调整的力度(如2001年进行了新资质的规定,取消了4级资质),我国建筑业的产业集中度已经有所提高,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总体上还是比较低的,如目前日本前10家建筑业企业的营业额占了全国建筑市场的16%,韩国的大型建筑业企业也有共同特点,而我国前10家大型建筑业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虽然达9.7%,但是我国的大型企业基本上是集团形式、多家法人的集合体,而日本和韩国的建筑业企业是一个法人。如果以每个独立法人为单体比较,我国前10家大型建筑业企业的市场占有程度要大大降低。

2、产业结构调整方向

以上论证了我国建筑业目前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现状,产业结构的不合理阻碍了筑业各类资源的效能水平的有效发挥,不利于建筑业的健康发展,在建筑市场上具体表现为建筑行业的恶性竞争愈演愈烈,使得建筑市场的有序竞争受到很大程度的破坏(企业规模差不多,业务雷同,管理方式相似,再加上市场竞争的游戏规则还不是很规范以及政策法规的漏洞,必然导致过度竞争以及无序竞争)如在建筑招投标市场中的明招暗定,压级发包,资质挂靠,非法转包;施工过程中的企业资金拖欠、垫资、让利、回扣等不正之风屡禁不止;建筑施工企业长期效益低迷,劳动效率低下,亏损额逐年上升。为此在今后几年中,我国加快对建筑业的结构调整将是必然:根据建设部《中国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研究报告》二零零三年十一月),今后我国建筑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建筑企业将呈现金字塔型的结构趋势,在金字塔顶端的企业以资本、技术、管理密集、综合型、跨领域为特征,数量少;在金字塔中端的企业以技术、管理、专业化为主,数量较多;在金字塔低端以专业化服务和劳务服务为主,数量最多。而根据此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我国各级建筑企业将分化重组为:工程总承包公司、施工总承包公司、施工企业和各类专业工程公司四个大类:

Ø    工程总承包公司

目前,按行业区分的各类工业设计院整合有施工总承包能力的施工企业后将形成工业项目工程公司,一般在某专业领域中有专长并有全面的建设的能力,其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独创的工艺设计、设备采购、以及对施工安装分包企业和土建设计的协调管理上,其融资能力的提升也是发展的重点。其中衡量是否具有独创工艺设计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设备制造供应商按照工程总承包要求,根据现有的设备型号进行集成制造的能力。土木工程公司则最可能由具有设计至科研能力的建筑公司中派生出来。(分析由各类不同公司演化而来总承包公司优劣势)

Ø    施工总承包公司

从当前规模较大的建筑公司或施工企业集团中产生,主要服务对象是土木工程、涉及专业较多的高标准公共工程以及工业项目,要求具有较高的技术支持能力、大型设备施工能力和合约管理能力,以及施工图深化设计和专业施工图协调能力。

Ø    施工企业

施工企业的规模大小依市场断面的不同而不同,但其特征都是现场按图施工制造,其项目经理部相当于工厂的车间。这类企业服务范围广、从业人员最多,但是赢利空间最小。纯粹施工企业的基本特征是不具备足够的资本运作能力,科研开发能力、设计协调能力,只提供单一的施工、装饰、安装服务,相当部分的现有一级施工总承包、大部分的二、三级施工总承包企业和只从事配套安装如塔吊拆装、幕墙安装、防水等企业都属于这类企业(劳务型企业则另当别论)。

Ø  各类专业工程公司(劳务公司)

各类专业工程公司以专业产品体系或工艺的研发为核心竞争力,形成产品或工艺研发、工程设计、施工安装一条龙专业服务,可服务于各领域,但只是为完成产品服务的配套环节而已,如玻璃幕墙、轻钢结构、楼宇智能化、运输系统信号、环保工程等。

3、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措施

为了达到结构调整的目标,国家将采取的措施有:(1)依靠激烈竞争建立起资金和技术壁垒等市场力量调控准入门槛,改行政准入壁垒为自然准入壁垒;(2)逐步降低企业的资质等级的重要性(企业资质将成为只是进入行业的基本要求和处罚违规企业的办法之一),逐步改现行的以企业资质控制为主的管理制度为企业资质控制和个人(注册建筑师和项目经理)执(职)业资格并重的制度为主,改革目前的资质管理制度;(3)从当地政府、国家有关企业破产、清算等政策法规的限制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等方面逐步建立严格的建筑市场清出制度,实行市场行为、质量和安全一票否决,降低企业退出壁垒;(4)改革建设管理体制,打破现行条块分割的格局,解除地区封锁和行业(部门)保护;(5)逐步建立市场信用约束机制,积极推行业主工程款支付担保、承包商分包工程付款担保等。

从以上措施可以看出:国家为调整产业结构所采取的措施都是与各级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职能的改革以及政府政策法规完善与推动力度有关的,然而政府部门职能改革以及政策法规的推动与完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目前我国建筑业目前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状况还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继续存在,但是尽管这样,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已经确定,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应该提前根据自身的资源和能力对战略定位适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建筑业的这种发展趋势


 


、工程总承包现状及趋势分析

1、  工程总承包应用现状和问题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工程总承包在我国从无到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积累了一定经验。据不完全统计,自1993~2001年,共完成国内工程总承包合同额2550多亿元,年平均完成合同额320亿元。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我们还应看到工程总承包模式在我国的推广面还太小,仅占国内建设活动经济总量的不到1%施工企业的总承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局限于施工总承包。真正意义上含设计阶段的工程总承包是非常少的,常常局限于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外资项目或合资项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Ø        业主行为

作为工程项目的投资方,业主是市场的主体,他们专业水平不高;同时,由于部门利益、个人利益的驱使,容易在业主班子内部形成多个利益主体,所以导致目前业主将工程肢解发包、指定关系发包商这些不符合社会化大生产要求行为的普遍存在。

Ø        产业结构不合理

产业结构失调首先表现为具有工程总承包能力和强大经济技术实力的大企业少。国外大型承包商如美国的福陆丹尼尔、日本的大成建设、法国的布依格等都是特大型企业,具有很强的规模优势。我国缺乏与这些国外承包商相抗衡的大型建筑企业。第二,小而专、小而精、小而活的专业公司少,经营范围、经营方式和经营能力趋同的中型企业很多。数百家具有一级承包资质的建筑企业都可以参加总承包层次上的竞争,体现不出各自的目标市场和优势劣势,造成了建筑市场竞争的混乱和无序。这种无序竞争加剧了工程发包领域的不规范行为。

Ø        法律法规不健全

主要表现在对规范业主行为的法律法规严重缺失,对承包商垫资施工缺乏法律保障,导致承包商缺乏融资条件并承担很大的资金风险。我国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对业主肢解工程进行明确规范。同时,要从法律上允许承包商融资、投资承包工程,从而为实施工程总承包创造条件。对于垫资带资工程,必须以法律的形式明确最低利息和偿还期限,形成一种有利于承包商开展融资的市场环境。这样能降低承包商资金风险,促进工程总承包市场的发育。

Ø        承包商关键核心能力不足

我国绝大多数施工企业不具备完善的总承包管理体制和完整的项目管理体系,在咨询设计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技术支持能力、合约管理能力、专业施工协调能力以及相应的资金运作能力和融资能力等关键能力与国际工程总承包商相比有较大的差距。

2、  未来建设市场推行工程总承包的必然性

工程建设和管理日益走向专业化,工程建设项目由业主自己成立建设指挥部进行管理的传统模式难以实现专业化管理,而且建设项目投资省、建设工期短、技术和质量水平高的压力越来越大,业主必然要求降低或转移投资和建设风险。工程总承包正好顺应了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业主的客观要求。发达国家工程总承包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设计、采购、施工工程总承包简称EPC、设计-建造工程总承包简称D-B、交钥匙工程总承包、设计和采购总承包、施工总承包等。目前发达国家建筑市场有近一半的工程项目采取工程总承包的方式。工程总承包方式在我国未来建设市场必然得到推广的理由主要基于其内在的优越性:

Ø        设计和施工深度交叉,降低了工程造价

设计阶段是对工程造价影响最大的环节。工程造价的90%在设计阶段就已经确定,施工阶段影响项目投资仅占5%左右。因此在设计阶段实行限额设计,通过优化方案降低工程造价的效果十分显著。以中国石化北京石油化工工程公司承接的长岭、福建等六套聚丙乙烯项目为例,由于实行工程总承包共节省项目投资12亿元。在施工总承包模式下,施工和设计是分离的,双方难以及时协调,常常产生造价和使用功能上的损失。设计和施工过程的深度交叉,能够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最大幅度地降低成本。同时,设计阶段属于案头工作,进行设计修改优化的成本是很低的,但是对项目投资的影响确是决定性的。

Ø        工程总承包方式对建设周期和工程质量的影响

实现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质量不稳定因素。同时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各阶段的深度合理交叉,在设计阶段就积极引用新技术、新工艺,考虑到施工的便于操作性,最大限度地在施工前发现图纸存在的问题,有利于保证工程质量,对于缩短建设周期也大有裨益。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虽然目前工程总承包模式在我国运用的还不多,但是它反映了市场专业化分工的必然趋势和业主规避风险的客观要求,必将得到业主的认同和市场的认同,将成为未来建筑业的一种重要的承包模式。工程总承包市场将是一个规模大、具有很强吸引力的市场,如何打造总承包企业将成为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重要战略选择。

3、  未来各类型项目工程总承包应用趋势预测

根据项目的规模、性质及投资主体不同,可以把建设项目分成工业项目、土木项目、公共建筑项目以及住宅项目,根据建设部《中国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研究报告》二零零三年十一月)中的预测,不同类型项目的工程总承包应用情况也有所不同:

Ø        工业项目

主要指对工艺设计要求较高,且与工程设计结合紧密的化工、冶金、火电、核电等项目。随着越来越多高科技与柔性生产方式被应用于制造业生产,以专利技术为核心的工艺设计和运营能力的保障将是吸引客户的关键。工业项目管理方式需求必然是以工艺设计、成套设备采购及试车调试为核心竞争力工程总承包方式(服务内容以后可能会延伸至工程设备管理和生产线管理),而土建设计则成为辅助,设备的制造、施工安装更处于从属地位。工程总承包的核心竞争力不是简单体现在设计施工一体化上,而是体现在工艺设计及采购的优势上土建设计完全可以利用社会资源,施工安装更可以分包(土建设计和施工安装可以在施工总承包的平台上逐步一体化,再进行专业分包)工艺设计能力是对使用功能的保障,采购能力是对降低成本的保障,这两方面既是满足客户要求的需要,也为工程总承包企业提供了利润空间。实际上这类以工艺设计为主的工程总承包也可以以工程管理和采购服务的形式出现,如美国柏克德(Bechtel)公司就是依靠其先进的工艺技术优势,相继取得了湄州电厂和大亚湾壳牌石化厂的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合同,去年又获得总价3亿美元的IBM微电子组装和测试生产线的工程管理和采购服务合同;法国法马通公司凭借其核电技术优势夺得大亚湾核电站设计设备供应和施工总承包合同,在二期的岭澳核电站中担任技术顾问和设备供应安装分包商的角色。

部分制造业项目如电子、药品、食品等,其工艺设计较多地只与建筑物的平面布局有关,因此其工艺设计可与工程建筑设计分离,工程建筑设计只是服务于工艺设计,因此,工程总承包方式既有类似于上述工业项目的方式,也可以在与工艺设计协调的基础上,采取设计施工总承包的方式。

Ø        土木项目

主要指水利枢纽、港口工程、水电工程、高速公路、铁路和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其特点是施工风险大,对技术支持体系和施工机械能力要求高,这类项目设计的难点不但体现在对结构计算模型的分析处理能力上,而且还要具备相应的自然数据的积累分析能力和科研能力。例如青藏铁路的设计实质是以四十年对高原地基土冻融观测及试验为基础的科学研究。而对超大跨度跨海悬索桥设计时,一般需要对两岸的陆地基础进行勘测,对海底的地质条件进行采样分析,对多年的气象数据进行总结,按一定的比例制造模型进行风洞实验等(可以说这种设计任务与科研课题没有什么两样)。又如上海吴淞口沉箱隧道也是先由设计(甚至联合科研)、施工单位不但对黄浦江出海口的泥沙淤积进行实验分析,还要对填充沉箱的灌沙施工工艺进行试验,许多桥梁项目的设计还要与项目施工组织设计、与大型设备施工工艺结合起来才能进行。由于此类项目有较大的风险和技术难度,对施工单位的资金和技术要求较高,设计需与施工工艺和施工设备能力相结合,项目的施工总承包商必须具有设计能力。如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下属的大桥局、隧道局和上海城建集团都有自己的专业设计院。为了同时获得这种设计和施工能力,此类项目有时会采用联合体的承包方式

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主要包括高速公路、轻轨、地铁等交通设施及环保(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设施等。由于此类项目建成后有稳定的现金收益,采用BOT方式将成为优先选择,因此具有项目融资服务能力以及项目运营管理能力、投资策划分析能力将成为承揽此类项目的核心竞争力,必要时还要具备专业的设计能力或设计协调能力,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的工艺、轻轨通信信号系统集成能力等。如中翔公司作为采用BOT方式投资建设的天津跨海大桥的总承包商,中信国华国际承包公司从为政府提供可行性研究,到为政府招商引资服务,直到为投资者团体协调政府部门、拆迁、取得施工许可,最终为投资者担负起协调监理、设计、施工单位的总承包责任。

Ø            公共建筑工程项目

主要指智能化的写字楼、商场、航站楼和大型文化、教育、体育场所和高档住宅项目。其中,写字楼、大型公共建筑往往对使用功能提出多样化的要求,对内部空间的分配和装饰效果与一般房屋建筑相比要苛刻得多。它将以建筑方案为核心,以满足业主的使用功能为基础,结合建筑物外观以及地方文化和独特的人文环境,进行建筑产品的设计,并实行建筑师负责制。这类项目的总承包可能出现的方式是:业主委托建筑师提出建筑方案,并有扩初设计后,采用交钥匙(LUMPSUM)模式总承包,土建详细设计图纸与施工安装可以采用设计施工一体化方式。总承包商的核心优势体现在:采购并协调专业分包商,具有较强职业背景的复合型项目管理人才,对设计师意图的理解和对各专业详图进行综合性深化设计能力,及对各专业详图的协调能力。上述的设计施工一体化主要体现在施工详图的设计能力采购能力上,结构工程施工详图的设计下移给承包商,并与施工工艺结合,专业工程的施工图更是由专业工程公司完成,由总承包商协调(设计院通过将施工详图外包,降低了设计成本,可以集中精力搞好方案设计,同时为施工单位创造利润空间)。即使设计方案,业主也往往聘请多家设计顾问公司进行优化技术咨询。如位于长安街的国家电力调度中心,业主就先后聘请美国的博莱克威其、新加坡的比利和国内的多家工程咨询单位对建筑方案、空调、电梯、玻璃幕墙、室内设计艺术等进行设计咨询。

Ø            住宅项目

这类建筑的使用功能、环境设计以及建筑物本身的性能将成为开发商市场竞争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发展商必将优先选择具有创意的建筑师事务所和环境设计等顾问公司来实现其项目发展意图。发展商是建筑产品的研发中心,即面对消费市场设计用于居住的产品,施工(即产品制造)只是房地产项目开发链条中的一个环节,是典型的制造业,不可能走设计施工一体化,正如许多产品制造一样。施工企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质量高、成本低、工期短上,不需要太多的资本金

从以上预测分析可以看出:未来我国建设市场上,工程总承包模式在工业工程、大型的土木工程以及公共建筑这三类项目中将得到逐步普及和实施,而在住宅项目中推广的可能比较小,这意味着工业工程、大型的土木工程以及公共建筑项目的竞争相对比较激烈,利润也比较高,因为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具备工程总承包能力的承包商数量比较少,而相反住宅项目将是项目竞争最激烈,利润空间也比较狭窄;另外,不同类型的总承包项目要求承包商的所具备的核心能力的侧重点是有所差异的。

4、  施工企业打造工程总承包企业的途径

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对多种不同的工程承包企业组建模式进行了探讨,认为可行性较多的有三种:一是以勘察设计单位为承包主体的总承包企业;二是以施工单位为承包主体的总承包企业;三是以为工程管理咨询公司承包主体的总承包企业。从勘察设计单位、工程管理咨询公司和从施工企业发展成为工程总承包企业的途径是不同的,施工企业打造工程总承包企业需要加强咨询服务、设计功能和融资功能建设:

Ø        咨询服务

工程建设是一项耗资巨大、回收期长、涉及面广的重大固定资产投资活动。项目建设前期业主需要做大量的投资机会研究工作,为投资决策提供较为扎实的依据,需要回答包括市场、建设规模、财务预算、资金筹措、效益评价等多方面的内容。相对于后期项目建设来说,这些都是内业工作,所花费用少,但对整个项目投资的影响却很大。这些工作需要有相当经验的专家来完成,但大多数投资方都不是工程建设方面的行家,他们需要总承包企业协助其做好项目可行性分析。因此,增加咨询功能对施工企业打造总承包企业是非常必要的,它为承包商尽早参与项目提供了机会。美国的福陆丹尼尔公司正是凭借强大的咨询服务能力,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程总承包企业之一

Ø        设计功能

国内建筑业体制以设计与施工相分离为特征,而国际工程以设计与施工相结合为特征。如果没有相应的设计能力,要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总承包是不可能的,甚至可以说没有设计就没有总承包。同时,随着CM方式,即边设计、边施工的模式基于其能够缩短建设周期、降低投资风险的原因而越来越多地被业主采用,施工企业单纯的按图施工已经远远满足不了要求。在国际工程项目中,建筑师依靠图纸表达与确定下来的通常只是建筑工程的总体设计要求,要真正实现其设计意图,需要承包商自行完成大量的施工详图设计。金茂大厦就是这种情况,在美国SOM设计事务所建筑设计的基础上,工程总承包商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通过上海建工设计研究院完成了大量的施工图深化设计。

施工企业增加设计和咨询服务功能可以通过修改其组织结构,增加设计和咨询服务部门来实现。设计和咨询服务部门可以采取事业部制这种利润中心的模式,也可以仅仅是一种职能部门的模式。当然,企业必须取得勘察设计甲级资质,才有可能在未来的工程总承包市场上具备基本的竞争力。具体到如何成立设计部门,可以通过自建和兼并重组两种方式。后者具有时效快、可得性和低成本的特点,是一种较好的方式。

Ø         融资功能

  开展工程总承包业务,特别是承揽国际工程,需要企业具备很强的融资能力。我国企业的自有资金少,不能满足大型项目带资承包的需要。同时我国银行对企业的信贷额度低,国家控制外汇信贷规模,审批时间长,审批程序复杂,融资问题将成为企业开展总承包业务的瓶颈。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需要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另一方面也对企业如何建立宽泛的融资渠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  施工企业开展总承包业务所需培育的核心能力

提升核心能力主要包括调整业务领域、组织和人才结构、技术能力、风险评估能力以适应总承包业务的开展。   

Ø        业务领域

国外工程公司的业务领域都很广,包括基础设施、铁路、公路、电力、石油与化工、机场建设等。这些业务都具备广义的建设项目管理特性,在管理的核心规则和流程上是高度相似的。业务领域广给企业带来的不仅是抗风险能力增强,而且促进了企业资源的共享,提高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产出效率。我国施工企业往往只集中于房建、工业建筑、港湾、路桥等市场的某一领域,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业务领域的拓展需要做好资质就位工作,并进行经营战略的调整。

Ø        组织和人才结构

国外工程公司的总部大都采取事业部的组织形式。各事业部在组织结构上基本相同,大都设有项目控制部、设计部、采购部、施工管理部、试运行部等。施工企业开展总承包业务也应该借鉴国外工程公司的组织模式,通过健全组织实现健全职能。人才缺乏一直是我国施工企业开展总承包业务的主要困难。基于工程总承包宽泛的管理范畴要求,工程总承包企业最需要的是懂技术、通商务、经验丰富的复合型项目管理人才。

Ø        技术能力

实现业务的宽领域管理和项目从咨询、设计、施工到运营服务的全过程管理不仅要有良好的组织设计和项目管理机制,还要有先进的项目管理技术和手段做支撑。我国施工企业计算机应用水平低,信息化程度低,不重视项目管理软件的开发,这些都制约了总承包能力的培育。项目管理技术还包括标准化技术。国外工程公司这方面做得很好。施工承包的核心内容是如何通过提高效率来改进盈利水平。工程总承包则更为重视的是总包协调和整合能力,很多的工作内容总承包企业自己不会亲自去做而是分包出去,因此对市场资源的掌握以及对分包单位的管理是工程总承包企业的核心能力。工程总承包企业通常驾驭很大的规模,所以对企业的标准化程度要求非常高。也只有很高的标准化水平,才能保证企业高层能够对很大的管理幅度进行有效监控。完善的技术标准体系、管理标准体系(包括项目管理手册、设计手册、采购手册、施工手册)、编码体系(包括工作分解、材料编码等)和定额体系是工程总承包企业基础竞争力的体现。国内施工企业在这方面亟待加强。

Ø        风险评估能力

与施工总承包相比,工程总承包的风险要大得多。首先,它不像施工总承包那样有一套详细的施工图作为投标报价的依据,因为勘察、设计本身也属于工程总承包的范围。勘察、设计环节的风险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很大,这种风险评估能力对施工企业来说是一个挑战。其次,工程总承包涉及的资金数额巨大,业主还款时间长,涉及到总承包企业融资模式设计、业主还款能力评估、业主抵押物担保准备、工程移交转让的纳税等诸多问题,对这些环节的风险评估,比单纯的施工总承包复杂得多。这种风险评估能力对施工企业来说又是一个挑战。

 

 

 

 

 

 

 

 

 

 

 

 

 

 


 

 

六、行业需求前景分析

根据对建筑业的基本特性分析,建筑业为固定资产投资提供工程建设服务的行业,其行业需求与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与水平密切相关,因此,我国未来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与水平决定建筑行业的需求前景。

十五计划要求和世界银行估计,中国在今后10年,将保持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持续增长其中主要的投资领域包括:

Ø    ()基础设施建设:

据世界银行估计,中国在今后10年,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将高达2700亿美元以上。仅北京在十五期间,基础设施投资就达1800亿元。2001年全国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600多亿元,新增公路3.2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017公里。2002年预计新增公路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500公里。按照交通部已经确定的公路水路交通发展2020年以前的具体目标和本世纪中叶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公路基本形成由国道主干线和国家重点公路组成的骨架公路网,建成东、中部地区高速公路网和西部地区八条省际间公路通道,45个公路主枢纽和96个国家公路枢纽全部建成;到2010年,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20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5万多公里;到2020年,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250多万公里,高速公路达到7万公里以上。因此,未来10-20年,应是我国路桥建设持续、稳定发展的时期。

Ø    ()房地产

首先,从人均住房面积看,目前我国人均居住面积仅10平方米,与发达国家人均居住面积仅20-30平方米差距很大,绝大多数居民迫切希望提高居住面积;随着我国的经济增长,居民收入水平日益提高,对住房的潜在需求将转化为现实需求。其次,从人均GDP看,2000年我国人均GDP834美元,根据世界银行对各国住宅产业发展的研究,人均GDP800-8000美元时,住宅产业处于快速增长期。再次,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时城镇居民1.9人,现在是5亿,人均住房面积23.8平方米,到2020年我们大约有8~8.5亿城市居民,再增加3.5~4亿人,即使人均住房面积不扩大,你说我们还要建23.8平方米乘5亿的住房;况且参照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参照我们过去二十余年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以及住房改造速度,2020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可能达到35平方米,即平均每户现有城镇居民还要增加10平方米多。

十五计划要求,2005年我国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要达到22平方米,2010年时达到25平方米。根据我国政府经济与社会发展远景规划,未来10---20年,城市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城市化率将从2001年的37.7%增加到50%左右,城市人口还将增加2亿多,新增的城市人口意味着新增的潜在需求。按照因此城市经济发展、低速提高居住水平、住房折旧拆除重建来预测,21世纪的前20年,每年需新建住房4.86亿平方米至5.49亿平方米;后30年每年需新建住房5.76亿平方米至6.53亿平方米。这种预测属于一种自然的、平均的预测,而且人均面积提高定在较慢的速度上。因此未来50年将是房地产业稳定发展的黄金时期。

Ø    (5)一些主要大城市的发展规划城市建设

城市化进程带来的投资增长,带来的对工程建设服务的不断增长的需求:首先,从我国城市化率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李善同在中国城镇化论坛时,提出目前中国城市化只有31%,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比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低27个百分点,比高收入国家低47个百分点根据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和中国人口增长的综合分析,可以预测20年内中国城市化水平将提高到60%左右这意味着城市化率每年需提高约1.5个百分点。其次,从我国城市的功能分区看,我国目前很多城市的功能分区并不合理,城市是各种资源的系统组合,要有合理的功能分区——政务区、旅游区、商贸流通区、中心商务区、新型工业园区、居民住宅小区。而目前很多城市功能的分区的现状是:机关宿舍和办公楼建在一起,适宜建政务区或高档写字楼、或中心商务区,那么把它建成居民小区。为了使城市土地价值最大化,必将对功能区重新划分,而这将导致现在很大一批城市住房资源的重新优化配置,很多需要配套和重建。

就我国部分城市来看,北京在十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为8000亿元;上海将达10000亿元,其中重大项目规模达4000亿元;重庆总投资为5200亿元;107个西部开发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投资总额2400多亿元;广东仅2002年固定资产总投资为3832亿元。由此可见,国家的重要省市在未来5-10年中投资规模将达40000个亿。

Ø    ()环境工程

也许从目前市场容量上看,环境工程算不上太大的市场,但种种资料显示,作为越来越强调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环境工程市场将成为最有潜力和发展远景的一个市场,现在有一种普遍的认识就是在2006年~2007年以后,北京房屋建筑规模和公用工程建设将有一定程度的萎缩,而在其它方面,特别是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方面,还将继续保持发展的势头,未来几年,北京市环保产业的总产值将达到115亿元,2003年北京市计划投资将近36亿元。而从全国范围来看,各地对于环境工程的投入均有显著增长,上海近期追加了450个亿,广东十五期间环保投入更达1500个亿,从这些数据足见这一市场的未来发展前景。目前各地在狠抓经济建设的同时,已经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提上议事日程。一方面,污水处理厂、垃圾场建设项目上马众多;另一方面,河道清淤、绿化工程、湿地保护等等也纳入城市发展规划的范畴。例如:广东十五期间全省环保投入总额为1500亿元;北京5年环保投资将达1000亿元等等。

Ø    能源建设和能源调度工程: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能源不足的矛盾已经显现,未来包括火电、水电、核电在内的能源建设仍将持续,水、电、气等的能源调度工程也将全面展开并继续投入。特别是针对去年以来全国上下出现的电荒,除了国家在电力建设项目审批宏观调控加快的前提下,各地也纷纷上马一批核电、水电、火电、风力发电项目。例如:未来几年,上海临近省份的沿海地区将上马一批核电站建设项目,预计其总容量将在1300万千瓦;贵州今年将新建西电东送四水八火项目;浙江省温州市今年投资100亿解电荒之围等等。与此同时,电网建设也会随着电站建设项目的增多而表现出水涨船高的态势。例如福建省福州市今年计划投资近7亿改造电网设施。我们认为,电力行业的发展,电力基础设施建设要先行,电力建设的总量最近几年将会逐步增大。

Ø    (4)设计咨询:2000年,全国有工程勘察设计咨询单位12572家,其中,甲级资质单位1282家,从业人员达到80多万。我国工程咨询业整体水平较低、实力较弱,不能满足我国经济发展、大规模投资建设及改革开放的需要。除少数大型设计单位已经改建成为国际通行的EPCPMC全功能运作方式的工程公司外,大部分企业尚处在事改企的过渡阶段。十五计划主要经济效益指标:2005年,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咨询单位营业额达到530亿元(年平均增长率8%10%),国际工程营业额达到20亿美元,工程总承包营业额达到1000亿元。2010年主要指标:全国勘察设计单位完成的工程勘察设计咨询营业额达到800亿元,国际工程营业额达到40亿美元,工程总承包营业额达到1500亿元。未来10年是设计咨询业快速成长期。制造业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制造业在我国的进一步聚集,随着汽车进入我国居民消费家庭消费,对于制造业的投资将进一步加,这部分投资将主要来自民间资本,并散布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圈及东北的广大领域。

我们国家现在正处在工业化从初中期向中后期的转变,马克思观察了早期发达国家工业化的规律,他曾说过: 经济从低谷走向高涨繁荣时,固定资产的更新一定是第一轮的中国的主要基础产业在21世纪的最初20年将进入一个固定资产大规模扩张与更新的时候,因此,固定资产规模的扩张与更新必将带来建筑业广阔的需求前景——《中国证券报》根据我国未来固定资产投资的状况,对未来建筑行业需求总量做出的预测是:到2010年,建筑业总产值(营业额)预计将超过90000亿元,年均增长7%,建筑业增加值将达到15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8%,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左右。

 


七、行业盈利性分析

1、行业整体盈利性比较低

建筑类上市公司的盈利情况是整个建筑业盈利状况的一个缩影,以下通过不同关于上市公司近几年盈利性的资料来说明我国建筑行业目前的盈利状况:

Ø    资料一(资料来源: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2004年7月)根据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的统计,截止2003年底,亏损企业有8651家,比上年减少了317家,亏损面仍然达到17.1%。从资本市场看,建筑业上市公司的业绩与两市上市公司均值相比也大为逊色根据2003年年报数据统计,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同比增长38.38%和28.55%,而建筑业上市公司主营收入同比增长仅12%,受毛利率持续下滑影响,净利润同比更下降了57%。

Ø    资料二(资料来源:中国证券报,2004年5月)根据西南证券报的统计表明,建筑板块上市公司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0.119元,同比增长16.46%;每股净资产为3.066元,同比下降1.38%;净资产收益率为3.885%,同比增长18.10%。由于全部上市公司平均每股收益为0.143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5.717%,因此,建筑板块仍然是绩差板块之一。

Ø    资料三(资料来源:中国证券网,2003年):建筑行业利润远低于其他行业,一般来说,别的行业毛利率大多在15%以上,净利率在8%以上,但是建筑板块的毛利率在10%左右,2000年以来,连续三年的毛利率为11.20%、10.47%、12.28%;建筑板块的净利率更是低得可怜,仅为2%左右,2000年以来,连续三年的净利率为2.68%、1.39%、1.67%。

Ø    资料四(资料来源:中国工程建设信息网,2004年9月):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所属的行业毛利率一般在18%以上,净利率一般在9%以上,而建筑业板块的毛利率从2000年到2002年一直在11%左右徘徊,三年的净利率分别为2.68%、1.39%和1.67%,2002年的净利率比2000年下降30%,还不及全社会平均水平的20%。在17家上市公司中,业绩略有增加的仅有4家,下降的则有10家,其中有3家亏损。

综合以上各方面的资料可以看出:(1)与其它行业相比较,建筑行业利润率远低于其他行业,甚至远低于全社会平均水平,说明目前我国建筑业整体上是一个盈利性很差的行业说;(2)结合前面的近几年建筑业运行状况与盈利情况分析,目前我国建筑业的总产值以20%-30%的速度增长,而建筑业的盈利很低且还有继续下滑的趋势,建筑企业产值快速增长的同时却始终徘徊在微利边缘这种产值增长与利润下滑的背离趋势集中体现了国内建筑业低效运行的产业特征

2、施工企业盈利低的原因分析

Ø        产业集中度低

前面已经分析,我国目前建筑行业产业集中度是很低的,这一方面极难达成规模经济与利润率的效应,另外一方面造成大量企业为同一工程过度竞争,过度竞争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能力的过剩和产品的无差别化,众多企业以相同的组织形式、相近的生产水平开展竞争,使得企业几乎无力控制价格。为了扩大规模,各个建筑企业竞相压价、恶性让利、甚至诋毁内耗其结果必然严重阻碍价格机制的正常作用,从而导致行业整体利润率过低

Ø        建筑市场不规范

近几年,随着建筑队伍总量不断壮大,粥少僧多的局面有增无减,从而导致了市场恶性竞争和市场各方主体行为不够规范。集中表现在:一是压价严重。工程压价从实行投标初期的百分之三,发展到了目前的百分之十几、二十几甚至更高;二是垫资施工。由于垫资施工使企业债务链环环相扣,并有可能陷入被提起诉讼的因境,且于此类垫资工程,多数是无效益工程;三是工程款拖欠泛滥成灾,利息支出压得企业不堪重负;四是压缩工期。业主要求施工企业缩短工期少则20%,多则50%,且动现处罚,企业为了抢工而增加的成本开支却得不到业主补偿;五是一些地方的行政管理部门采用行政手段规定工程降价相对数,企业眼睁睁看着效益流失;六是回扣中介风愈演愈烈,加大了企业经营成本。

Ø        项目分配机制陈旧

项目是维系企业生存的特殊纽带,所以在项目管理改革初期,承包制是绝大多数企业采用的一种管理模式。由于项目承包油水多,很多人都想往项目上跑,因为只要混上项目经理,就能集人、财、物大权于一身,就等于当上了老板。还有,一些企业为了鼓励项目承接工程,或是出于对项目的感情回报,对项目承包采取了降低上交管理的放水养鱼倾斜政策,使本属于企业的利润更多地流向了项目,造成了企业利润中心下移,企业效益因此白自流失。

Ø        违法挂靠承包

由于市场各方主体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规范行为,挂靠承包是当前工程建设领域中不争的事实。其原因除了市场因素外,不数施工企业的行为也不够规范。一些民营企业,特别是由某几个人拼凑起来的小型股份制施工企业,利用其企业负担轻,机制灵活的优势,纷纷采取薄利多销的经营策略,仅向承包者收取极低点数的管理费,从而迫使一些国有施工企业也陷入了违法挂靠的沼泽地,企业大部分利润就这样被承包者拿走。不仅如此,一些挂靠承包者还为企业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他们千方百计向企业套取现金,恶意拖欠人工费、材料款,到头来却把潜在债务甩给了企业,企业员终落得偷鸡不成蚀把米

Ø        管理不到位

——工程项目管理不到位造成的效益损失。由于企业制度不健全以及工程项目点多面广的缘故,客观上造成了企业对项目管理和监督上的因难。一些项目承包者正是利用企业管理上的漏洞和包盈不包亏的优厚待遇,采取了先下手为强的手段挖企业的墙脚,而项目其他管理人员,也想方设法利用服务之便与材料供应商、劳务包工头勾结起来企业的,把企业的效益都进了个人肚里。

——决策失误造成的效益损失。一是投资决策失识——一些企业在投资前,未经过可行性论证,仅凭某主要领导的主观意见,或对市场的一时认识就盲目投资。二是经营决策失误——一些企业为了接到工程,盲目向房地产项目垫资.少的几百万元,多的过千万元。有的还以遥遥无期的售房款低工程款的方式承包工程,结果企业不得不占用利润、周转金,甚至向职工高息借款。三是投标决策失误——目前工程投标的条件越来越苛刻,但一些企业不分青红皂白,盲目投标,结果中标后才发现存在着工期、量差、价差等诸多风险。

Ø        企业组织结构老化

我国施工企业的管理体制虽经过多年的改革探索,但大多企业仍然保留公司一分公司一项目部的构架。且不说这种构架带来的机构重叠,人浮于事,单是分公司的管理成本可能超过了企业利润的若干倍。以某企业为例,该企业一个分公司的年平均管理费开支不少于l 50万元,如果核企业5-7个分公司计算。二层机构一年的开支将近一千万元,这样高的运行成本,企业效益显而易见。

3、施工企业提高盈利能力的对策分析

Ø        规范建筑市场——从市场源头为企业提高效益创造条件

规范建筑市场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要求市场主体各方严格按有关法律、法规办事,控制任意压价、肢解分包、包供材料等违法违规行为;其次,要发挥评标专家的作用,给评标专家行使独立评标权和足够的评标时间对施工方案、标价进行论证,不允许低于甚至等于成本价的投标方承包工程,杜绝低价恶性竞争,从市场源头控制企业效益滑坡。应该说今后建筑市场的经营环境将会越来越规范,施工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外部条件也在日益转好。

Ø        核心产品专业化——依靠产品的专、特、精提高企业效益

建筑产业链的涵盖面是十分广泛的,从横向看,包涵了工民建、路桥、市政、水利、园林、幕墙、安装、装饰装修等;从纵向看,包涵规划、勘察、设计、建筑材料生产,建设环境的运营、维护、管理。所谓的核心产品专业化就是指在建筑产业链的横向或者纵向的某些利润相对比较高的、特殊工程项目的细分市场中形成企业专、特、精的优势和能力,比如装饰装修业务、地下隧道工程、高礅大跨桥梁工程、防漏工程、仿古建筑工程以及某些专业性很强的工业工程建筑项目等(炼油厂建筑安装、医院装修),这些都有很高的专业性,是可以特别考虑的发展领域。企业要实现核心产品专业化,就要在组织结构、管理机制创新的同时,依靠技术创新,加大关键领域的的科研开发,力求快速攻克和抢占行业技术制高点,加强企业核心技术的提升,形成某一个领域的核心专业技术优势,实现主营业务专业化、标识化,使企业形成产品差别化优势。在激烈的竞争中,专业优势就是市场优势,只有队伍专业化,建筑产品专业化,企业才会形成持久的市场竞争力,为承揽到专业性强、技术性高、有一定规模的建设项目奠定基础。例如西康铁路的秦岭隧道是我国第一长大隧道,中铁十八局集团公司在参加该项目的施工中,抓住机遇,积极增大科技投入,加强科研攻关,在长大隧道的施工设备、施工技术、施工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通过提升核心技术,稳固了隧道施工领域的龙头地位。

Ø        规范项目管理,转变承包模式——从创造效益源头提高企业效益

项目是企业基础管理的立足点,是创造企业效益的源头。从我国推行鲁布革水利工程项目法施工至今,施工企业的管理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项目管理也经历了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过程。但由于项目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矛盾等问题未得到根本性解决,项目管理一直未摆脱承包模式。这种承包制虽然在项目管理改革初期起到了阶段性的作用,但它毕竟是在信息化程度较低,经营因素影响不大等情况下实行的一种粗放式管理,是企业分配机制陈旧的特殊表现。承包制使企业相当一部分效益反向流到了项目部。要改变这种管理模式,必须按照建设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的要求,变革企业分配机制,企业与项目间不宜再签订承包合同,而应以签订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的方式确定项目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加强项目在工程进度、质量、安全、现场文明等方面的管理职能,削弱其经济管理职能。要充分体现企业作为市场经营主体的地位和突出企业是利润的中心,项目是成本的中心的作用,解决项目与企业争利益的问题,积极推行国际通行的聘任薪酬制度,使项目经理及项目其他管理人员的薪酬收入来自于企业而脱离项目,避免项目再与企业争效益。

Ø        实施企业变革——从机制上提高企业效益

目前我国施工企业大多存在着管理层次多,企业机制不活,组织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如前面说到的分公司这一级,也是集人、财、物大权于一身,其管理费用有的分公司己超过了公司总部。而且由于管理层次过多,造成了企业运行效率不高,公司与分公司部门之间职责不明,解决问题互相推委、扯皮的现象经常发生。所以,为了降低企业运行成本,提高效率,企业在本营业区城内不应再设置分公司机构,把人、财、物大权还原于公司,把原来分公司的管理功能放到项目部。

Ø        提高决策水平和工程投标质量——从降低经营风险上提高企业效益

施工企业除了充分利用自己的行业竞争优势外,应积极拓展多元化经营渠道,如成立全资房地产企业、参与其他行业投资参股或组建具有独立法人的控股公司等,但这些投资都涉及到决策问题。在投资(包括垫资承包工程)之前,要经过各方面的专家及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领导科学论证,选择最佳投资方案,以使投资获得丰厚回报。

工程投标决策也至关重要。首先要吃透招标文件精神,包括招标条款、工程施工图、施工技术规范等,对不利于承包方的条款,要认真研究分析,以便确定是否参加投标或参加投标采取的对策。其次要提高技术标(施工方案)的技术含量,为提高中标率和投标效益增添法码。从目前多实行低价位招标的情况看,若施工方案得分每高一分,报价就可以提高0.5%以上(因各地评标办法不同而不同)。再次是工期、报价的决策。工期在得分范围内应以上限工期为最佳,既可减少抢工费开支,又可避免超期被罚。报价是工程投标竞争的核心,报价前要认真计算竞争对手不同报价情况下的最高得分之报价,包括高、中、低报价,然后结合竞争对手的报价规律、心态等情况确定本企业报价,力争报价效益最大化,把投标风险降到最低点,杜绝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

Ø        加快企业技术进步——从现代管理技术上提高企业效益

首先,要建立企业技术开发组织机构和科技创新机制,配备高素质的科技骨干,研究开发具有自己特点和较强竞争力的技术项目。其次,要加大科技投入,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推广应用,节省成本降低消耗,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经济效益。最后,要大力推进信息化,采用现代管理技术,如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使企业尽快实现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尽管在我国建筑业是一个微利行业,但是并不意味着建筑企业就并不能够获取客观的经济效益,在中国建筑市场运作逐步进入规范的同时,只要企业根据自身的实力,从项目获取、招投标、施工管理、承包模式、管理机制、采购、目标市场选择与定位、技术创新等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采取相应的对策,避免目前大多数企业在同一层次、同一经营管理体制下的过度竞争,是完全可以摆脱低效益的状况的。
 

 

 

 

建筑类上市公司的盈利情况是整个建筑业盈利状况的一个缩影,以下通过不同关于上市公司近几年盈利性的资料来说明我国建筑行业目前的盈利状况:

Ø    资料一(资料来源: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2004年7月)根据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的统计,截止2003年底,亏损企业有8651家,比上年减少了317家,亏损面仍然达到17.1%。从资本市场看,建筑业上市公司的业绩与两市上市公司均值相比也大为逊色根据2003年年报数据统计,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同比增长38.38%和28.55%,而建筑业上市公司主营收入同比增长仅12%,受毛利率持续下滑影响,净利润同比更下降了57%。

Ø    资料二(资料来源:中国证券报,2004年5月)根据西南证券报的统计表明,建筑板块上市公司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0.119元,同比增长16.46%;每股净资产为3.066元,同比下降1.38%;净资产收益率为3.885%,同比增长18.10%。由于全部上市公司平均每股收益为0.143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5.717%,因此,建筑板块仍然是绩差板块之一。

Ø    资料三(资料来源:中国证券网,2003年):建筑行业利润远低于其他行业,一般来说,别的行业毛利率大多在15%以上,净利率在8%以上,但是建筑板块的毛利率在10%左右,2000年以来,连续三年的毛利率为11.20%、10.47%、12.28%;建筑板块的净利率更是低得可怜,仅为2%左右,2000年以来,连续三年的净利率为2.68%、1.39%、1.67%。

Ø    资料四(资料来源:中国工程建设信息网,2004年9月):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所属的行业毛利率一般在18%以上,净利率一般在9%以上,而建筑业板块的毛利率从2000年到2002年一直在11%左右徘徊,三年的净利率分别为2.68%、1.39%和1.67%,2002年的净利率比2000年下降30%,还不及全社会平均水平的20%。在17家上市公司中,业绩略有增加的仅有4家,下降的则有10家,其中有3家亏损。

Ø    资料五(资料来源:上市公司年报,2004年6月):以下是对2004年沪深两市建筑行业上市公司的盈利情况统计:

表3 2004年中期装修装饰及铁路、公路、隧道、桥梁建筑业综合统计一览

行业类别

上市公司

每股收益()

每股净资产()

净资产收益率%

主营业务利润率%

装修装饰业

900957(凌云B股)

0.0660

1.94

1.68

36.77

900939(汇丽B股)

0.0136

1.84

0.37

13.77

600145(四维瓷业)

0.0960

1.45

3.29

39.56

铁路、公路、隧道、桥梁建筑业

600039(四川路桥)

0.0148

3.31

0.22

5.01

600284(浦东建设)

0.1160

2.77

2.10

7.65

表4 2004年中期土木工程建筑业综合统计一览

上市公司

净资产收益率%

主营业务利润率%

上市公司

净资产收益率%

主营业务利润率%

上市公司

净资产收益率%

主营业务利润率%

000023(深天地A)

-2.44

11.47

600491(龙元建设)

4.77

5.47

600170(上海建工)

3.62

4.38

000065(北方国际)

3.77

9.32

000758(中色股份)

1.30

18.37

600263(路桥建设)

1.38

6.91

000090(深天健)

1.79

9.00

000797(中国武夷)

-1.76

19.70

600266(北京城建)

0.87

19.30

000415(汇通水利)

2.29

31.86

600068(葛洲坝)

0.43

14.09

600477(杭萧钢构)

6.02

15.54

600502(安徽水利)

3.55

10.85

600545(新疆城建)

0.91

24.39

600852(*ST中川)

0

28.52

600512(腾达建设)

4.65

9.86

600758(ST金帝)

-5.60

3.96

600853(龙建股份)

2.73

10.04

600528(中铁二局)

1.69

9.03

600820(隧道股份)

2.83

5.73

600986(科达股份)

2.57

23.70

综合以上各方面的资料可以看出:(1)我国建筑业在各细分行业中,一些起步比较晚的、专业特色性比较强的以及政府投资的细分市场,如装饰装修、水利工程、市政工程以及钢结构的细分市场利润比较高,而其他一些传统细分市场的利润都普遍都比较低;(2)与其它行业相比较,建筑行业利润率远低于其他行业,甚至远低于全社会平均水平,说明目前我国建筑业整体上是一个盈利性很差的行业,特别是对运作相对比较规范的上市公司来说;(3)尽管建筑业已经是一个盈利性比较低的行业,但是从近三年上市公司的净利润看,行业的盈利性近期还将有继续下滑的趋势,这也解释了目前一些上市的建筑公司加快产业转型已成为房地产为主业的普遍现象浙江广厦于2001118日发布公告,称公司将进行资产置换,退出建筑业,主营业务转为房地产业,此外,深天健、运盛实业、中国武夷、ST中福、大连国际、梧州中恒、中川国际等公司已介入房地产行业);(4)结合前面的近几年建筑业运行状况与盈利情况分析,目前我国建筑业的总产值以20%-30%的速度增长,而建筑业的盈利很低且还有继续下滑的趋势,建筑企业产值快速增长的同时却始终徘徊在微利边缘这种产值增长与利润下滑的背离趋势集中体现了国内建筑业低效运行的产业特征。(5)从长期看,随着建筑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建筑微观市场的进一步规范运作,这种利润长期低下的局面将会有所抑制。

目前我国建筑业低效运行(以上市公司为例说明)的主要原因有:(1)最主要的原因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建筑市场结构畸形,市场集中度过低,全国有多达65600余家建筑企业,绝大多数企业都面临因生产任务不足被迫放空施工能力的状况。由此导致企业不顾一切的低价竞标;盲目而不计后果的垫资承包等等中标难、赚钱更难,成了普遍情况。(2)市场总量与施工能力的严重失衡,还导致了建设单位,特别是某些房地产开发商的肆意妄为。拖欠工程款就是其中最恶劣的行为,这也是工程建筑类上市公司业绩下滑的重要原因粗略统计,22家建筑类上市公司2003年平均应收款项余额从上年的3.22亿元上升到4.02亿元,上升了25%,占主营收入的比重达到了22%。巨额应收账款造成企业现金流量紧张,大多数企业的正常经营只能依赖银行借贷。这直接导致企业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成本。而财务成本的增加进一步导致现金匮乏,如此陷入恶性循环。(3)导致利润率与经营业绩持续下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管理成本过高,尤其是国有建筑企业,企业员工人数一般都比较多,加上承接项目分散,因此企业管理费用所占比例比较高。2001年至2003年,22家建筑类上市公司的平均管理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依次为5.65%、5.14%、4.84%。

(主要分析影响盈利性的几个主要因素:项目性质、项目类型、企业规模、经营管理模式等)

 

(主要细分市场分析,装饰市场、钢结构施工市场等,与战略中业务调整提供依据)

 

八、近期热点区域市场分析

根据现阶段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情况分析,今后几年,我国建筑业的热点市场主要集中于以下五个区域:

Ø    长三角市场

2003年,长三角地区15城市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万亿元,达到10588亿元,同比增长38.8%,占全国的比重达到19.2%,比上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从投资总量看,上海、苏州、杭州3个城市超过千亿元;从增幅来看,常州、苏州、无锡3个城市名列三甲,分别为78.6%、73.3%、66.1%;从投资增量来看,苏州增量最大,达到596亿元,居首位,无锡增量356亿元,列第2位,南京增量351亿元,居第3位。从建设需求上看,除作为经济发达地区,今后在以世博工程为代表的大量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外,长三角地区省际和城市间道路交通建设成为一大亮点。根据该地区交通发展规划,今年起,上海从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三方面入手对长三角路口进行全方位扩容,至2007年,接轨长三角地区的所有公路出入口将增至35个通道、138根车道;浙江也计划今后5年再投入600多亿元人民币,建成1000多公里高速公路;江苏今年交通基础设施投资高达280~300亿元,将新增高速公路300公里,建成农村公路13000公里。与此同时,长三角的能源建设也成为当前建设需求的一大重点,电力基础设施的建设正如火如荼的展开。据悉,上海临近省份的沿海地区将上马一批核电站建设项目,预计其总容量将在1300万千瓦。上海今、明两年将每年投资60亿元用于输变电设备和电网建设;在今后3年内,江苏电力建设投资可望达到千亿元规模;2003~2007年,浙江省确保完成500~600亿元电网建设工程。估计最近几年,长三角地区的电力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均在百亿以上。

Ø    珠三角市场

自2003年8月份正式提出泛珠三角的概念以来,珠三角的经济发展更是得到了空前的重视。珠三角提出了自己的经济发展目标:到2010年,GDP达20500亿元,年均增长9%左右。2003年,在"十项重点工程"的有力拉动下,广东迎来新一轮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城镇化建设的高潮,全社会固定资产完成投资4988.9亿元,同比增长26.5%,增幅比上年提高14%。初步预测,2004年,广东固定资产投资额在5500亿元左右,增长约10%。相对于2003年广东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和新开工面积增幅明显回落的情况,2004年,广东省将加快能源、交通和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基础设施建设新突破。据悉,预计总投资1080亿元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已由广东省计划发展委员会编制完成,未来几年,珠三角的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建设将成为区域建设的热点。而根据广东省的初步安排,涵盖了公路港口工程、电力工程、燃气工程、快速交通工程、环保工程、水利工程等十个方面的今后重点建设项目的总投资达487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820亿元,比去年增长17%。可以预计,能源、交通、水利等建设需求将成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之外的该地区最大的亮点。

Ø    东北市场

振兴东北作为十六大提出的与西部大开发同等重要的一项基本国策,随着2003年底首批更新改造项目的公布与实施,使得东北地区成为2004年不得不关注的一大热点地区。除国家投资带动的大量工业改造项目、工业基地建设为建筑行业带来巨大的市场机遇之外,东北经济的发展也必然带来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需求。如铁道部将在近几年内,安排东北地区必要的既有铁路增建二线和电气化改造工程;中俄朝边境铁路也将于今年年内激活建设。作为振兴东北重中之重的辽宁省,除在国家首批投资610亿的100个项目中占据52项之外,辽宁省还确定了2004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全省交通发展的规划目标,将大力发展包括高速公路建设、普通路网建设以及港口建设在内的各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工业投资建设及基础设施建设将成为东北地区近期建设需求的亮点。

Ø    西部市场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将突出交通、水利、能源、通信四个重点。而且,无论是从政策还是资金方面都给予了倾斜。在交通建设方面:十五期间,国家共安排西部铁路建设项目28个,投资约1000亿元,预计完成新线2600公里,既有线复线1300公里,既有线电气化500公里。为了提高西部地区公路建设投资标准,交通部在十五期间安排专项资金493亿元,占全部公路专项资金规模的52%,其中重点公路建设的专项资金占全国的50%。预计十一五期间,交通部专项资金还会一如既往的向西部地区倾斜。水利建设方面:国务院西部开发办、水利部、国家计委联合下发了《西部地区水利发展规划纲要》,在加快在建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兴建一批事关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水利工程。能源建设方面:国家为了发挥西部地区的能源优势,正在着手在山西、陕西、蒙西地区三西建设煤电综合开发基地、西部油气基地、西南水电基地,以及新能源基地。通信建设方面:国家在大力推动信息化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对西部地区发展给予有力支持。将在八纵八横光纤主干网的基础上,继续加快西部地区通信干线和支线建设。

Ø    京津冀市场

作为当前国内建筑市场最热也是最亮的一个地区,京津冀北地区长期以来受到众多建筑企业的密切关注,许多企业把打入北京市场作为表明企业实力与企业发展成长的一种象征。无论是过去的2003年还是2004年以及今后两三年间,以京、津为核心的首都经济圈仍将继续成为广受关注的热点地区。除却北京市场继续以奥运工程为代表的众多城市基础设施、大型公用建筑、交通、环保等建设需求外,值得一提的是天津建筑市场的爆发性增长以及作为一个经济圈,在今后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对城市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需求。相对于北京年固定资产投资超过2000亿的规模,天津市固定资产投资正呈逐年上升之势,预计2004年将达1250亿元,大量的住宅建设、商业设施建设、城市路桥建设以及景观建设需求形成天津建筑市场的未来看点。而根据中科院编写的《京津冀北(大北京地区)交通发展研究》专题报告,预计到2015~2020年,该地区将形成五条包括高速交通线与大能力干线的运输大通道:内联京津冀北主要城市,外接各大区,沟通海外;环渤海经济区九城市之间的出行时间将缩短在3小时之内。京津冀两市一省正在探索的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不仅预示着未来几年京津唐及其周围6城市以京津为核心的城市经济集合体的崛起,而且也预示着对这一地区城际间的大量交通设施的建设需求。

 


九、行业分析研究主要总结

1   宏观调控能够直接影响建筑业的发展,使建筑业的发展造成短期的波动;但是影响决定不了建筑业的发展,从中长期看,我国建筑业目前正处于快速增长的发展阶段。

2   在今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建筑业将具有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具体包括:建设法规体系框架已初步构建,有法可依的局面正在形成;市场进入和市场清出制度已经逐步完善、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市场运行规则和模式日益国际化等等。但是一些制约行业发展的顽症痼疾仍然会继续存在,比如拖欠工程款、带垫资施工等。总的来说,我国建筑业运行正逐步走上市场化、规范化、国际化。

3   我国目前施工企业的承包模式绝大多数还只是施工总承包推行包含设计在内的工程总承包的主要障碍有:(1)业主行为不规范;(2)产业结构不合理;(3)法律法规不健全;(4)承包商关键核心能力不足。但是由于工程总承包模式具有:(1)设计和施工深度交叉,降低了工程造价;(2)工程总承包方式对建设周期和工程质量的影响这两个对业主而言明显的价值点,因此必然得到业主的认同和市场的认同,成为未来建筑业的一种重要的承包模式,特别是工业工程项目、大型土木以及公共建筑项目这三类项目中将最有可能的广泛推广和普及为了应对这样的变化趋势时占领高端市场,施工总承包企业应该有准备的从(1)咨询服务功能;(2)设计功能;(3)融资功能这三个方面进行资源和能力的积累与整合,以实现从实现从施工总承包向工程总承包的转变;同时逐步调整业务领域、组织和人才结构、技术能力、风险评估能力以适应总承包业务的开展。

4   我国建筑产业结构目前很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大、中、小企业比例结构不合理;企业规模差距不明显;企业平均规模偏大;产业集中度低。今后我国建筑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是——通过整合和重组,产业内建筑企业将呈现金字塔型的结构趋势:在金字塔顶端的企业以资本、技术、管理密集、综合型、跨领域为特征的总承包企业;在金字塔中端形成较多的以技术、管理、专业化为主的施工企业;在金字塔低端数量最多的是以专业化服务和劳务服务为主的各类专业工程公司。

5   中国是个建设工地今后10我国将保持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持续增长,建筑业具有广阔的需求前景;到2010年,建筑业总产值(营业额)预计将超过90000亿元,年均增长7%,建筑业增加值将达到15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8%,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左右。

6   除了某些专业细分市场如建筑装饰幕墙、钢结构等市场利润比较高,目前我国建筑业整体上是一个盈利性比较低的行业盈利比较低的共性原因主要是:(1)建筑市场不规范;(2)项目分配机制陈旧;(3)违法挂靠承包;(4)企业管理不到位;(5)企业组织结构老化。尽管在我国建筑业是一个微利行业,但是并不意味着建筑企业就并不能够获取客观的经济效益,其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可以采取的措施有:(1)规范建筑市场——从市场源头为企业提高效益创造条件;(2)核心产品专业化——依靠产品的专、特、精提高企业效益;(3)规范项目管理,转变承包模式——从创造效益源头提高企业效益;(4)实施企业变革——从机制上提高企业效益;(5)提高决策水平和工程投标质量——从降低经营风险上提高企业效益;(6)加快企业技术进步——从现代管理技术上提高企业效益

7   ;从近期看,行业的盈利性近期还将有继续下滑的趋势,从长远看,随着建筑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建筑微观市场的进一步规范运作,这种利润长期低下的局面将会有所抑制。根据现阶段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情,今后几年我国建筑业将会形成长三角市场珠三角市场东北市场西部市场京津冀市场热点五个区域市场。

(主要总结变化趋势,以及应对这些变化的策略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