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 论
第一节 项目背景
一、项目名称:省**乡**山旅游风景区游步道新建项目
二、项目承办单位
1、建设单位:**县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2、法人代表:
三、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发展的决定》;
2、抚州市和**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
3、省**乡**山风景区旅游发展规划(2007-2020);
4、省**山旅游区企划书;
5、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颁发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6、《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7、现行有关设计规范、标准;
8、建设单位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
四、项目提出的过程、理由及意义
1、项目提出的过程
目前,以生态旅游为主要形式的旅游经济热潮正席卷全球,其发展速度之快,影响之广,令人惊叹。其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使人们对这一“朝阳产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生态旅游主要包括山地、森林、草地、水域、沼泽等各种生态景观类型。这些地方的共同特征是保持着大自然的原有风貌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有些还有丰富的人文积淀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自然生物多样性程度的高低,是衡量生态旅游价值的主要尺度。因此,生态旅游也可称为“回归大自然旅游”。发展生态旅游,可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为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筹集所需资金,使环境资源得到更有效的保护。开展生态旅游,迎合了现代都市人逃避拥挤、污染的城市环境及紧张工作的压力而投身大自然的愿望,使他们通过生态旅游了解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生态旅游的概念是1983年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特别顾问谢贝瑞斯·拉斯喀瑞首次提出。仅仅二十年的时间,生态旅游已成为目前全球最具有朝气和发展前景的行业之一。“到大自然中去”成为越来越多都市人的新时尚。据世界旅游组织估算,目前生态旅游收入已占世界旅游收入的15-20%。
我国的生态旅游起步较晚,但近几年来发展很快,尤其是1999年开展“生态环境旅游年”以后,生态旅游在我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许多地方政府将把生态旅游作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加以大力推动和重点扶持。由于资源结构的特点,我国生态旅游的主要形式是森林旅游。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各地政府利用现有的森林资源,建立森林公园1000余座,经济面积近1000万公顷,年接待游客约700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10多亿元,取得了理想的经济效益。
我省自然环境优越、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森林覆盖率居全国前列,有着开展生态旅游的良好条件。根据资源结构特点,我省已确定将生态旅游作为“十五”期间旅游业发展的方向。
素有“省东大门”之称的**县,是“全国生态示范县”,有30万亩的森林,森林覆盖率达87%,居省前茅,有“华夏翡翠、人类绿舟”的美誉,境内景色迷人,风光秀丽,生态环境成为一大优势。针对工业基础薄弱、经济总量偏小、经济发展缓慢的现状,全县广大干群在解放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中,主动找差距、寻原因、求发展。形势逼人,不进则退。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正视差距不畏缩,大家拧成一股绳,团结一心,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省省委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的战略决策,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多次邀请了国内和省市专家到县里调研和考察,进行论证,分析利弊,怎样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县在县财政相当拮据的情况下,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忍痛割爱”,取消了一年为农民增收1000多万元却要消耗大量木材的袋装香菇产业、关闭和转移了200多家年上交财政400多万元的花岗石开采和加工企业、严格控制年纳税在5万元以内高消耗木材的加工企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城镇、生态旅游,得到了全县广大群众的拥护。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和探索,在2002年12月的中共**县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提出了“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
21世纪钟声敲响,**县委、县政府以其敏锐的眼光和走出家门看世界的博大胸襟,紧紧抓住发展生态旅游的拳头产业,提出大力发展**山风景区生态旅游,加快**山风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促进资溪经济发展,实现资溪的崛起。
2、理由及意义:
(1)本项目的建设是“生态立县”和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从总体上看,**县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偏低。一是国民经济结构仍处于较低的层次,是一个带有工业化初期阶段特点的经济结构,主要表现在农业比重偏高,工业成份较低,第三产业发展相对落后。二是经济总量偏小,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为4.31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为2.11亿元,财政收入为407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88.7元。
为了加快经济发展,**县提出“生态立县、旅游兴县”,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之路和强县之本,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资溪的打算是:举全县之力,用全县之能,集全县之智,聚全县之财,血战三年求见效,拼搏五载图崛起,加快旅游开发,努力把资溪建成特色鲜明、有较强吸引力和竞争力的生态旅游胜地。力争到2008年,实现接待游客50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达1亿元;到2010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达3亿元,使旅游业成为资溪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并制定了分三步走的战略:第一步是打好基础,高起点。2007年,为使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应全面搞好资源向产品转化的规划,克服眼前的经济困难,改变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第二步是强力实施,快发展。突出加快发展生态旅游和生态城镇,力争到2008年,生态旅游和生态城镇初具雏形,打响资溪生态旅游品牌,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41.7%,形成“三二一”的生产格局;第三步是率先崛起,创辉煌。到2010年,生态旅游成为主导产业,通过做旺做强做大旅游业,牵动和提升全县的生态产业,全面促进资溪经济发展,实现资溪的崛起。
(2)能够更加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资源
建设**山风景区的生态旅游景点,发展生态旅游,可以有效调整当地以林业为主的产业结构,降低当地经济对传统产业的依存度,逐步减少木材的砍伐量,有利于保护现有的森林资源,维护目前良好的生态环境,使青山长在,绿水长留,给子孙后代留下理想的生态环境。同时,发展生态旅游,可以为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管理筹集所需资金,并给林区群众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从而使其提高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为了更加有效地保护现有生态环境资源,完善**山风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3)本项目是改善旅游硬件环境,以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目前**山风景区连接各主要景点间道路有部分为森林小径,路窄坡陡,雨天泥泞不堪。新辟景点也因资金缺乏,没有及时修建游步道,因而交通极为不便;同时,食宿接待能力极低,上档次的宾馆,饭店更极度缺乏;与当地环境资源特色相结合的娱乐户外体育设施目前还是空白;另外,大部分景点也急需进行必要的修整。以上状况如不尽快改变,将难以满足旅游者的基本需要,势必形成游客进不去、住不下、玩不好、留不住的尴尬局面。丰富的生态资源将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旅游经济效益也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因此,有必要尽快改善**山风景区的旅游硬件环境,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营造食、宿、行、游、购、娱基本配套的综合生态旅游体系,以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形势。
(4)本项目对减少贫困,增加就业有着重要意义
发展生态旅游,可以将原**山一带的农业林业劳动人口转移到以自然生态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中去,为那些由于国家林业政策的调整,森林禁砍限伐而下岗分流的林场员工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减少因失业贫困而可能造成的社会问题。事实证明,开展生态旅游已成为我国林业企业摆脱困境,重新振兴的成功之路,从减少贫困,促进就业的社会效益考虑,实施此项目也有其必要性。
综上所述,拟建项目非常重要,投资该项目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五、研究过程及主要内容
1、研究过程
根据**县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委托我单位编制**县**山风景区游步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要求,我单位于2007年1月成立了项目组,进行了资料的收集。3月中旬组织了调查组,对初拟的工程方案进行实地踏勘及全面系统的资料收集、整理等工作,对沿线的地质、水文、气象、地形、地貌、筑路材料进行了调查;对项目区域内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经济结构、未来旅游的发展规划等方面资料进行了收集。通过对调查资料的分析和预测,对工程方案进行了初步拟定,在全体项目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于2007年4月初编制完成了《省**乡**山旅游风景区游步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调查研究项目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旅游发展条件;
(3)研究拟建项目的水文地质、地震、筑路材料等建设条件对项目建设的影响程度,结合**山风景区发展规划,确定项目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
(4)预测项目建设后对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并提出环保措施;
(5)计算主要工程数量,估算工程造价;
(6)对拟建项目进行效益评价,研究项目的社会效益;
(7)根据工程规模研究工程实施方案及工期安排;
(8)提出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第二节 项目概况
一、项目建设地点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县**山风景区的大觉岩宗教文化朝觐区。
二、建设规模及内容
根据《省**乡**山风景区旅游发展规划(2007-2020)》,确定本次项目建设规模。大觉岩宗教文化观光区总规划用地1.8万亩。
项目主要对**山风景区的大觉岩宗教文化朝觐区的游步道、栈道进行建设。
主要建设内容:
(1)游步道:33000米
(2)栈道:4000米
(3)垃圾筒:740个
(4)休息桌椅:74个
(5)指示牌:65个
三、主要建设条件
1、区位条件
**山风景区位于省抚州市的**县,与福建省比邻,是镶嵌在武夷山西侧的一颗绿色明珠,居世界旅游胜地武夷山和国家风景名胜道教发源地龙虎山之间,距南方重要铁路枢纽鹰潭市70公里,距省会城市南昌200公里,距福建省会城市福州380公里,距昌北机场220公里,武夷山140公里,境内316国道横跨东西,鹰厦铁路纵贯南北,泸瑞高速公路通车以后,即使乘汽车到上海也只需要6小时。拟建的东营至香港高速公路将从**山脚经过,资溪火车站也将建成二级站。与龙虎山旅游区相通的资溪至贵溪二级公路拟今年开工建设。项目区位条件优势明显。
2、经济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县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2007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43130万元,比1997年增加5956万元,年增递增3%,财政收入4078万元,比1997年增加328万元,年均递增1.7%。五年实际利用外资972.38万美元。资溪的经济每年成正值增长趋势,为开发建设**山风景区提供有力的经济基础。
3、资源条件
**山有着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具有生物多样性和动植物种类丰富等众多特点。为开发建设**山风景区生态旅游创造了有利资源条件。
4、气候条件
本项目实施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9度,极端最高温度39.5度,极端最低温度为-13.1度,年平均降雨量度1929.9毫米,全年无霜期为270天。
5、工程地质条件
沿线区域地形复杂多样,主要由寒武震旦纪时期的变质岩浆地壳在上升条件下经过侵蚀切割形成,根据省地质局资料,项目区内无构造运动活动或发生断裂,地质构造基本上稳定。
6、筑路材料来源与运输条件
**山区有筑路料场,可提供石料,石质为花岗岩,沿途河溪天然砂砾等极其丰富,质地洁净等级好。筑路材料水泥,普通的当地可供,高标号的从省水泥厂购进。
7、政策条件
**县高层领导理念现代,思路清晰,意念统一,高度重视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依托的资溪旅游业发展,竭力推进资溪旅游业的开发和建设。
资溪“生态立县”战略决策,不仅为资溪正确发展指明了通途,也为资溪旅游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公众意念支持和良好生态环境支持。
四、项目投入总资金
项目估算总投资1632.16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上级补助1000万元,其余由地方自筹解决。
第三节、研究结论
1、**县以自然生态旅游为旅游发展的主线,符合省、抚州市“十五”期间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的产业政策。**山有丰富的自然生态景观资源,其自然风光秀丽雄伟,具有开展生态休闲旅游的良好基础,因此,在**山风景区原景点的基础上开发新的自然景点,丰富旅游的内涵,增加该景区的可观性,是完全必要的。可以极大的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更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当地的就业机会,同时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减少了贫困,也增加当地的财政收入。
2、项目采用了科学、合理的建设方案与环境保护措施,针对自然保护区的特点,全面、细致、有效地解决了旅游中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在组织结构、工程实施方面作了妥善安排,尤其是**山自然风景区的保护措施,既保护了自然风景区不受破坏,又为游客提供了游玩、探险的场所,具有知识性的景观、景点,将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3、本项目主要研究对象为**山风景区生态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建设。根据**山风景区的现状,因地制宜,在保留原风格的基础上,均采用与当地地形地貌相和谐的设计方案。
4、建议有关部门予以批准建设,尽快实施建设,早日发挥其应有的效益。
第二章 旅游市场分析
一、概述
旅游休闲产业是近代工业文明的产物,或者更确切地说,它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它发源于欧美,19世纪中叶初露端倪。进入20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与休闲相关的产业便逐渐的应运而生,20世纪70年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旅游休闲产业是指与人的休闲生活、休闲行为、休闲需求(物质的与精神的)密切相关的产业领域,特别是以旅游业、娱乐业、服务业为龙头形成的经济形态和产业系统,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的支柱产业。在欧美国家,旅游休闲产业十分发达,据有关数据表明,美国的旅游休闲产业已处于国民生产总值第一的位置,其就业人口占全部劳动力的四分之一。近十几年来,发达国家的休闲产业进入高速发展的新时期,随着工作时间的减少,共享工作已应运而生。比如,在美国、法国、德国等国家目前正普遍实行各种工作制。政府认为:缩短工作时间,可以减少失业,政府以较少的财政支出争取公众和个人的更大支持,使休闲产业发展更快。
二、国内旅游市场
改革开放,为我国旅游业发展带来无限商机,尤其是近年来,中国旅游业发展速度更为迅猛。经国家统计局确诊的统计结果表明:2001年,全年入境旅游人数达8901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近178亿美元;国内旅游人数7.84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3522亿人民币;旅游总收入达4995亿元,相当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5.2%,比上年提高0.15个百分点。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2007年,我国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三大市场全面快速增长,国际国内旅游业总收入达5566亿元,比上年增长11.43%,高出国民经济总体增长速度3个百分点。
2007年,入境旅游人数达979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99%。其中,外国人1343.9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71%;香港同胞6187.97万人次,增长5.65%;澳门同胞1892.88万人次,增长19.98%;台湾同胞366.06万人次,增长6.35%。15个主要客源国全部实现增长,其中有14个国家实现两位数增长,有6个(泰国、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日本、印尼)国家的增幅超过20%。
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数达368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96%。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达203.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57%。2007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8.78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2.01%。其中:城镇居民3.85亿人次,农村居民4.93亿人次。
全国国内旅游收入为3878亿元,比上年增长10.11%。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支出2848亿元,农村居民旅游支出1030亿元。
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441.80元,比上年下降1.7%。其中:城镇旅游人均花费730.70元,农村旅游者人均花费209.07元。
在2007年春节、“五一”、“十一”三个“黄金周”,国内旅游者接待总人数为2.19亿人次,旅游收入合计为865亿元,占全国旅游业总收入的22.3%。
2007年,国内旅游全面升温,呈现出出游人数大幅增长、热点地区扩张、旅游旺季前“推”后“延”的特点,并形成了春节、“五一”和“十一”三个国内旅游“黄金周”,在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带动相关产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
随着人们生活内容的多样化,同样要求旅游内容的丰富多样,促使人们要体验更多的美好经历。初始的游山玩水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专题及特种形式的旅游已成为人们的共同追求。人们的旅游方式由观光型为主,逐渐发展到度假旅游、探险旅游、科学考察旅游、民俗旅游、生态旅游、体育旅游、保健康复旅游、文学旅游、美食家旅游等百花齐放的局面。
以“走向自然、认识自然、保护环境”为主题的99生态环境游,推动着我国数以千万计的旅游者走向大自然。
自1982年9月我国第一个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建设势不可遏。到1992年8月在邓小平南巡讲话精神鼓舞下,原国家林业部在大连召开全国森林公园工作会后,森林公园的建立更加如雨后春笋般崛起。据资料表明,到1999年上半年为止,我国各类森林公园953处,经营总面积850万公顷,已占国土面积的0.85%,其中国家森林公园306处,经营面积605.35万公顷。近五年(1994年至1998年)来森林公园接待游客平均增长率为15%以上,年均接待游客达5000万人次,占同期国内旅游总人数的10%以上,全国森林公园接待游客总数达3.5亿人次,森林公园直接收入2.6亿多元,社会综合旅游收入超过150亿元,有近12万农民依托森林公园通过从事森林生态旅游走上了脱贫的道路。1999生态环境旅游年,全国森林公园共接待游客9000多万人次,直接旅游收入超过5亿元。目前我国森林公园已拥有宾馆、商店等服务设施30多万平方米,旅游接待床位8万多张,旅游车船3500台(艘),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得到相应发展。大部分森林公园已基本形成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齐全的配套服务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尤其是我国进入“世贸”以后,对外进一步开放,可以预见,我国的旅游业必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三、市场分析预测
1、市场分析
**山风景区生态旅游市场是一个新开辟的市场,市场需求应该从**山特有的旅游资源、旅游新产品的开发以及与省现有的同类旅游市场相比较进行综合分析。
(1)区位与资源分析
**山旅游区位于省**乡境内,距**县城25公里。旅游区地处省东郊,紧邻福建,去南昌约200公里,往福州380公里,距重要铁路枢纽城市鹰潭70公里。
旅游区居于世界旅游胜地武夷山和道教仙山龙虎山之间。距武夷山约130公里,距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龙虎山50公里。
旅游区交通便利,鹰厦铁路和316国道擦边而过,与龙虎山风景名胜区有水泥公路相连,泸瑞高速公路通车后,赴上海仅6个小时车程。南昌机场和武夷山机场可为依托,2小时车程均可抵达。即将开工建设的东营至香港的高速公路从**山脚经过。
**山地处赣闽交界处武夷山脉西麓,系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地带,兼具有中亚热带、北亚热带生态特征,是中国东部、中部植物种类交叉区域,植被类型丰富。据已掌握的资料显示区内有9个植被类型,珍稀濒危植物45科、123种,其中有国家级一级保护植物2种、二级保护植物16种,特别是珍贵的存有面积100余亩国家一级保护树种——南方红豆杉群落。区内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5种,二级重点保护动物20种,是一座天然的生物基因库。
旅游区内森林面广,青山直插云天,溪流在原始生态大峡谷里穿行,瀑布似天际奔泻而下,水清胜境,怪石嶙峋,蝴蝶翻飞,草盛花浓,好一个自然生态的完美组合——极具开发价值的生态旅游胜地——省**山。
良好的环境和自然生态是旅游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目前全世界生态旅游的年产值为200亿元,根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今后的生态旅游和大自然旅游占国际旅游的20%。2000年以来全世界涌向大自然的人次已突破30亿。可见人们投向大自然怀抱,观光、度假、疗养、运动、探险已成为新的发展潮流。
**山区位条件与资源优势无疑为项目的开发和旅游市场的需求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2)目标市场定位
**山旅游区目标市场定位如下:
A.周边区域
省境内——省境内资溪旁边市县,可望成为**山旅游区的主要客源地,主要区域包括:抚州、鹰潭、南昌、上饶、景德镇、赣州部分县、九江等。
福建省——离资溪较近的福建部分市县,亦可望成为**山旅游区的主要客源地,主要区域包括:光泽、邵武、南平、三明、永安、建瓯、顺昌、建阳等市县。
B.延伸市场——到龙虎山、武夷山、三清山、庐山进行山水观光旅游的外省旅客、海外游客,被**山旅游区高档、丰富旅游产品吸引而来。
C.远程区域
依托于——良好生态环境,美丽而原始的自然风光,高品位、有特色的休闲运动旅游产品,**山旅游区完成可以吸引相对远距离的远程游客。
以下三个三角洲是**山旅游区远程区域重点目标市场:
厦漳泉三角洲——厦门、漳州、泉州及福州地区可望成为主要客源地。因为有直接相通的鹰厦铁路,厦门、漳州、泉州的游客来资溪十分方便,可作为旅游营销的主攻地之一。
长江三角洲——浙江省、上海市和江苏省无锡地区亦可望成为**山旅游区的主要客源地。
珠江三角洲——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佛山及靠近省广东省部分地区亦是**山旅游区的主要客源地,是因为所在地经济发达,人们消费能力强,消费意念较为现代,有贴近自然的强烈需求。
营销得法,湖南、湖北、安徽、中国北方部分省市和港澳台也将成为**山旅游区的客源地。
2、市场预测
在进行市场分析和目标市场定位分析的基础上,合理的预测和实现**山风景区旅游开发的客流量以及远期发展的客流量,对该项目开发建设的内容,建设规模、开发建设的投入等都是至关重要的。现就省以及与之相邻的福建省现有的旅游市场现状及发展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试借用同类旅游项目的实际客流量,来分析预测**山旅游区开发建设的客游量,使其更趋确实合理。
位于省九江的庐山,是中国著名的文化名山、教育名山、政治名山、宗教名山的旅游胜地。近年来,客流量逐年增加。据调查,2007年全年客流量127.5万人次,比去年增加1.2%,其中,境外游客增长18.2%,全年财政收入突破1.28亿元。
与**山相距50公里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首批获准建立国家地质公园、堪称中国道教第一山的龙虎山,其设计容量规模1.8万人次/日,可在中国旅游黄金周的期间,客流量竟达到2万人次/日-2.3万人次/日。据调查,2001年全年客流量为35.2万人次,2007年全年客流量为39.6万人次。
武夷山位于福建省武夷山脉北段,距**山200公里。1982年被列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2年国务院批准设立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199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化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名录》。武夷山名胜风景区方园70平方公里,素有“碧水青山”、“奇秀甲东南”之美誉,“三三秀水清如玉,六六奇峰翠插天”,构成了奇幻百出的武夷山水之胜,据调查显示,2001年武夷山全年客流量为180万人次,2007年达到200余万人次。
依据**山特有旅游资源、旅游产品的开发、比较本省及邻近省现有同类旅游市场的实际状况,综合分析预测**山旅游风景区旅游接待人次为:
近期:全年旅游接待人次为30万人次;
中期:全年旅游接待人次为60万人次;
远期:全年旅游接待人次为100万人次。
第三章 建设条件论证
一、区域经济条件
**山风景区位于省抚州市的**县,与福建省比邻,是镶嵌在武夷山西侧的一颗绿色明珠,居世界旅游胜地武夷山和国家风景名胜道教发源地龙虎山之间,距南方重要铁路枢纽鹰潭市70公里,距省会城市南昌200公里,距福建省会城市福州380公里,距昌北机场220公里,武夷山140公里,境内316国道横跨东西,鹰厦铁路纵贯南北,泸瑞高速公路通车以后,即使乘汽车到上海也只需要6小时。**山、龙虎山、武夷山形成一条黄金旅游线,东连沪苏杭、延伸日、韩、朝,南接闽、港、台,并与全国大城市形成直捷旅游网络。本项目的建设,为**山风景区新建景点的到达提供了有利的交通条件,对区域旅游经济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给资溪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会,使**县的广大贫困人口早日走上富裕道路。
2007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43130万元,比1997年增加5956万元,年增递增3%,财政收入4078万元,比1997年增加328万元,年均递增1.7%。农民人均纯收入2388.7元。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全县工业总产值47600万元,比1997年增长52.52%,年均递增8.81%。农业战胜了自然灾害,获得丰收,农业总产值21100万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8800万元,比1997年增长6.21%,年均递增1.24%。五年实际利用外资972.38万美元。资溪历年经济资料见表2-4。
**县主要经济指标表 表3-1
年 份 | 1986年 | 1990年 | 1995年 | 1999年 | 2000年 | 2001年 | 年平均增长率(%) | ||
1986 -1990 | 1990 -1995 | 1995 -2001 | |||||||
人口(万人) | 9.08 | 9.79 | 10.03 | 10.5 | 10.6 | 10.6 | 1.90 | 0.49 | 0.79 |
工业总产值(亿元) | 0.37 | 0.96 | 2.39 | 1.39 | 1.87 | 1.23 | 25 | 20 | 12 |
农业总产值(亿元) | 0.48 | 0.84 | 1.86 | 2.38 | 2.14 | 2.19 | 8 | 7 | 4.36 |
工农业产值(亿元) | 0.85 | 1.8 | 4.25 | 3.77 | 4.01 |
| 20 | 18 | 10.5 |
国内生产值(亿元) | 0.66 | 1.21 | 2.64 | 3.998 | 3.75 | 4.005 | 18.0 | 15.0 | 11.5 |
注:2001年的工业总产值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根据**县的实际,**县制订了新的“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十五”期间,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发展,主要经济指标达到全市平均水平,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为达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奠定坚实的基础。到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60400万元,“十五”年均递增10%。一、二、三产业比达到25 : 40 : 35,财政总收入达5500万元,“十五”年均递增10%。城镇人均收入增长10%,农民纯收入年均递增6%。要实现“十五”经济目标,要切实实施的六大战略就是:工业强县、农业稳县、外力促县、生态立县、城镇活县、科教兴县。突出发展旅游业,把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抓。力争开辟资溪——抚州——南昌、资溪——龙虎山——鹰潭、资溪——武夷山三条生态旅游线路。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经济发展的硬环境。本项目的建设,就是旅游业开发建设的重要的基础设施。
**县国民经济发展预测表 表3-2
年份 | 人口 | 工农业总产值 | 国内生产总值 |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 ||||
指标值 (万人) | 增长率 (%) | 指标值 (亿元) | 增长率 (%) | 指标值 (亿元) | 增长率 (%) | 指标值 (元) | 增长率 (%) | |
2007 | 10.9 | 1.01 | 4.77 | 11.7 | 5.32 | 9.9 | 4866 | 8.8 |
2008 | 11.0 | 5.32 | 5.84 | 5295 | ||||
2006 | 11.1 | 1.00 | 5.82 | 9.30 | 6.35 | 8.70 | 5698 | 7.62 |
2007 | 11.3 | 6.36 | 6.90 | 6133 | ||||
2008 | 11.4 | 6.95 | 7.50 | 6600 | ||||
2009 | 11.5 | 7.60 | 8.16 | 7103 | ||||
| 11.6 | 8.30 | 8.87 | 7645 | ||||
2011 | 11.7 | 0.95 | 8.99 | 8.30 | 9.55 | 7.70 | 8156 | 6.69 |
2012 | 11.8 | 9.74 | 10.28 | 8701 | ||||
2013 | 11.9 | 10.55 | 11.08 | 9283 | ||||
2014 | 12.0 | 11.42 | 11.93 | 9904 | ||||
2015 | 12.2 | 12.37 | 12.85 | 10566 | ||||
2016 | 12.3 | 0.90 | 13.28 | 7.30 | 13.71 | 6.70 | 11174 | 5.75 |
2017 | 12.4 | 14.25 | 14.63 | 11816 | ||||
2018 | 12.5 | 15.29 | 15.61 | 12495 | ||||
2019 | 12.6 | 16.40 | 16.65 | 13213 | ||||
2020 | 12.7 | 17.60 | 17.77 | 13973 |
二、风景旅游资源条件
**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一是生态环境优越。森林覆盖率达85.2%,居全省前茅,是“全国生态示范区”、全省重点林业县。保存有30万亩江南少有的马头山森林区,处处青山绿水,处处风光迷人,是非常祥和的“世外桃园”,是人们所向往的“绿色家园”,被誉为“华夏翡翠、人类绿舟”。二是人文历史独特。资溪是理学宗师李觏故里,有神秘的畲族文化,是百越文化的发源地,具传奇性质帮派“洪门帮”也活跃在这一地区,这对资溪旅游未来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张力。三是景观综合性强。境地内有幸存大片森林和珍稀动植物的马头山自然保护区,有奇水、奇鱼、奇效的法水温泉健康养生度假区,有风景优美、香火旺盛的**山生态文化旅游区,有富有民族特色的新月畲族民俗村;还有茶叶、竹笋、野菜等纯天然绿色食品和制作精良、品种繁多的木竹艺品,集观光、休闲、购物等为一体,能够充分满足需求不同的游客需要。
法水温泉:是**山景区的门户、亦是由赣入闽的绿色通道,距县城15公里,景区核心区域面积1.47万亩,景区内密林修竹、环境幽静,漫步林海竹丛,品味人生、极乐无限。地质勘测资料表明:法水温泉日流水量1200吨以上,水温43.5℃,水清透明,无味。这里温泉与天下诸多温泉不同,从古至今一冷一热,两淙涌泉同出于一巨石下,其温泉热身烫手、冷泉冰凉彻骨,这一特殊的地质现象给人带来神秘、好奇、质疑;相传是天上神仙云游于此,看到一苦行僧走遍天下普度众生,来到此山,因饥渴无力前行,昏睡在巨石山顶上,僧人的赤诚感化了上苍,仙人遂将手中的金童玉女化作了温泉山脉,以冷泉充饥,热泉俗身,救僧人返魂于民间继续从善,故由此而得名为法水温泉,也称“鸳鸯泉”。有贡鱼之称的罗非鱼盛产于此地,闻名于海内外。
马头山生态区:**山中心景区之一,距县城30公里,保护面积30万亩,森林核心区4万亩,为**县珍贵动植物集中地带。2001年省农科院科考队深入林区1个月余,考证原始森林植物为174科,668属,149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4种,二级保护植物15种以及云豹、金雕等二十余种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并称该地区为“动物的家园、植物的天堂”。这里生长着以栲、楠、红叶枫为主要树种常绿和间以落叶的阔叶林,有许多木本藤草花卉植物科,形成四季分明、色彩多变的自然景观。
深入森林丛中探险,找不到一线现代痕迹,古木苍翠、大峡谷溪流、怪石嶙峋,仿佛是大自然神工之笔的旷世杰作,令人赞不绝口。“鸡脚叉瀑布”一落千丈,可与“飞流直泻三千尺”的庐山秀峰瀑布媲美,“龙井四潭”碧映蓝天,深不可测。原始人为敬祖先、祭山神、拜天地,筑建在百米悬崖峭壁上的“七星剑石”,其工艺造诣至今叫人百思不得其解。“三叠、五叠泉”二十余个不同的落差瀑布,曲径通幽、浪花飞浅。攀走“鬼门关”、“贴肚崖”梦惊汗漓。穿房石、冰莲四洞,柱平如削、高耸入云,婉若银河鸿沟,令攀崖者如至万丈深渊。穿越林区,回归静泌的大自然,阵阵山风扑面来,淙淙泉水在低声呤唱:“碧潭深百尺,无梯入云天,登高入险处,胜活一万年”。
莲花山大觉岩:为**山中心区之一。在县城以东200公里,核心区域面积1.8万亩。被称为道、佛、孺三教合一宗教朝拜胜地、驰名中外数百年的大觉岩寺,就座落在千山万壑、石奇崖竣的莲花山天然石洞中。此洞深12米,宽60米,高6米,如此之大的天然岩洞世界罕见。东晋成和元年,杭州灵隐寺大觉禅师为避世离尘,云游此地建庙弘佛、后又与道教、孺教共存一处,从“心、身、理”不同方面弘扬祖国宗教文化,后人将庙——谓之大觉禅寺、山——谓之大觉神山而名扬千古。莲花山山高奇峰独特,清澈的“聪明泉”,耸立的“双石烛”,威武的“将军石”,神秘的“宝塔”。幽静的“吕洞宾”读书洞,挺拔的“逍遥峰”,还有赋予传奇色彩的“龙床洞”、“水帘洞”、“神女石”、“不老松”、“神龟问天”、“双乳峰”等五十余个景点,装点在莲花山山涧奇谷的各个角落,在众多景观的衬托下,莲花山形同一朵含苞淀放的莲花,若若动人。
狮子山:**山景区水上乐园,座落在泸溪河畔,距县城8公里,核心景区2万亩,规划建筑面积135亩。狮子山素有资溪青龙白虎“风水”之说,其青龙为武夷山云峰山脉延伸带、白虎为贯穿于狮子山全程的泸溪河。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百米河岸形成十里长廊,依河两岸碧水青山、松竹杉绿色植带3.5万亩。有“山间红霞日照,蓝天云雾撩绕,群鸟齐飞江边,鱼跳龙门春报”之美说,狮子山景区,有宋朝理学家李觏的故居,有曾巩后裔祠堂,曾氏千户古村庄,宋朝古商业街遗址,有建于明朝万历年的高云塔和太平天国行军路线的古石道,有当年中央苏区红军战略北上留下足迹。古樟古树密布村落,真是“万峰峦凝紫叠翠,千年古木竹映辉,日出十时不见日,雨过天晴不晴天”。丰富的生态资源,美丽的泸溪河,象一幅幅绚丽的图画,向人们展示着狮子山这神秘而古老的文化。狮子山的山令人痴迷,狮子山的水令人神往,狮子山文化与传说更令人陶醉。
新月畲族:位于县城以南20公里山凹中。景区规划面积2600亩,这是我省几个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居住地之一。是**山风景名胜区具有浓郁少数民族文化韵味的主景区,畲族文化主要表现在服装、美食文化和独特竞技表演等方面。其舞蹈、射弩、武术和板凳功夫,吞食玻璃瓦片、火功、刀功等技艺是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女儿红”、千层糕仙筒煲、三鲜粽子、南瓜饼是畲族美食文化代表作。
**山五大景区多变各异的自然生态景观,以清、朴、古、险、奇、野、美的特有方式必将成为我国中部地区旅游业突兀而起的新亮点。开发和建设好**山生态旅游区,完全符合现代人追寻回归大自然返朴归真的心里需求。
三、 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
**县地处省东部,东邻福建省光泽县、邵武市,南接黎川、南城二县,西北与金溪县、鹰潭市相邻,地处东经116°45’至117°17’、北纬27°28’至27°55’之间,东西径宽51公里,南北径宽48公里,土地面积1252平方公里,隶属抚州市。鹰厦电气化铁路、“316” 国道穿境而过,东营至香港高速公路将从山脚经过。资溪于明朝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建县,由于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素有“资源之溪”的美誉。
资溪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小县,层峦叠嶂的大山曾长久地束缚着这里发展的脚步,山里的经济文化生活较之山外更为落后。解放后的50年来,勤劳朴实的资溪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齐心协力,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资溪不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实施“小县大开发,小县大产业,小县大县城”的“三小三大”的发展战略,致力于建设一个文明繁荣的新山城,两个文明建设硕果累累,已先后完成了旧城改造一、二期工程;新建了繁华新街、农民街、城东经济开发区、商业城、法水温泉宾馆;完成了有线电视台、县宾馆、自来水工程及环城水泥路工程。县城面积比10年前扩大了一倍多。资溪投资环境宽松,投资政策优惠。该县按照“三个有利于”的原则和“你助我发展,我助你发财”的思路,制订了一系列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为外来投资者保驾护航,确保投资者利益,努力营造宽松良好的发展环境。
**县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9℃,最热7月平均气温27.7℃,平均光照辐射量100697卡/cm2,年平均日照为1596.7小时,平均降雨量1929.9mm,4-6月占全年降雨量的47%,年无霜期270天,气候条件十分优越。
项目区地质主要由寒武震旦纪时期的变质岩浆,地壳在上升条件正点,经过侵蚀切割形成。主结构为石墨片岩,呈片状节理发育,经过多次变质形成石墨石英片、白云母、含铁石英岩、片麻状花岗岩、映山红花岗岩、钾长石等十余种岩质,是现代建筑装璜上佳材料。
根据《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省部分)(GB18306-2001),项目区动峰值加速度g小于0.05,**县属地震不设防区域。
四、建设材料来源及运输条件
1、水泥
当地水泥厂可供应普通水泥,高标号水泥采用省水泥厂生产的万年青水泥;
2、石料
项目区石料主要有花岗岩、石灰岩、砂岩、片麻岩等,路线沿线附近均有石料场可供选用。工程开挖强度较高的石方均可制作成片石和碎石材料;
3、砂、砂砾
砂及砂砾均可从附近河床中采集;
第四章 **山风景区规划
一、规划原则
1、保护优先,持续发展。要遵循风景名胜区“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基本方针,正确处理旅游开发与资源保护的关系,景区所有开发必须建立在对**山优良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基础之上,做到开发有序、经营规范、管理得力、措施到位、效益明显,严禁“竭泽而渔”式的破坏性开发。
2、突出重点,滚动开发。以开展森林观光和生态休闲度假产品为重点,树立品牌,滚动开发,分区实施;待积累经验和资金后,再规模开发,超常发展,产生轰动效应。
3、旅游联动,整体协调。旅游开发要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通过景区的建设和发展带动农业、林业、水产种植养殖和相关加工业的发展。
4、安排丰富多样的开敞空间,并以多种个性化的旅游设施、景点来吸引不同年龄及背景的使用者。
5、充分利用并发掘地区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元素,使之与规划完美结合。
6、以高效、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来满足环境保护及景观改善的需求。
7、合理归并、搬迁农村人口,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充分利用资溪**山地区的自然生态资源和风景资源,在旅游业、农业、农产品加工业等方面都应采取生态化的发展模式,重点发展“无烟工业”——旅游业。
二、规划范围
**山旅游区包括两部分:
第一部分四至及界址坐标为:以**山为中心,面积30万亩。东南与福建的武夷山交界,西至月峰山沿山脊到东源桥头再上山脊至东坑村小组后与饶桥镇行政界为界,北至贵溪市。
第二部分四至及界址坐标为:以莲花山为中心,面积1.8万亩。东南至武夷山山脉,西至朱岩——大觉岩沿途水沟第一急弯处山脊,北至**山林场与朱岩村山界。
三、规划目标
以政府为主导大力兴建旅游基础设施,融资开发旅游接待服务设施,旅游景观设施和旅游购物设施,使景区初步具备一定的可进入性和接待能力。同时重点开发部分有较大吸引力和带动效应的旅游产品,即森林生态观光休闲和探秘、漂流等旅游项目,动静相协,天人合一。另外,加大形象包装和宣传力度,对内使发展森林旅游业的观念深入人心,对外则吸引投资开发商和游客前来开发与观光,以进入分期分区开发、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将**山建成省著名,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森林生态观光、休闲游地,山地渡假、峡谷漂流的旅游区。
四、规划内容
1、**山旅游区基本功能
由于**山旅游的核心要素为:高山峡谷、奇山怪石、丹霞地貌与玄武岩地貌相结合、寺庙与农村相得益彰、山溪流泉飞瀑等。可将**山的旅游基本功能确定为:高山森林休闲观光、峡谷漂流探险。
2、旅游规划范围与功能分区
(1)**山旅游区开发用地2万亩,其中第一期开发用地6000亩。
(2)**山风景旅游区分为四个景区、一个生活与接待服务区:即**山生态观光区、大峡谷惊险漂流区,云月湖生态休闲度假区和大觉岩宗教文化朝觐区。
3、**山生态观光区
(1)区域范围:该景区位于旅游区东北部,以马头山林场东源山脉为核心,至梅潭全长4.5公里。
(2)规划用地:1300亩。
(3)景区特色:此区山漳幽静,迂回曲折,水流清澈,两岩植被茂盛,山涧两侧分布奇峰怪石、瀑布,景观甚多。
该区与森林观光为主,可开发的森林观光项目有:森林奇山峡谷观光、森林林海观光、森林悬空观光等。
(4)主要拟修建的项目:悬空索桥、生态型仿木式廊、亭、阁。
4、**山大峡谷漂流区
(1)规划范围:该景区位于**山生态旅游区内。
(2)规划用地:1400亩。
(3)景区特色:**山的峡谷水流湍急,落差较大,峡谷两岸森林茂密,峡谷中滩多流急、惊险刺激,非常适合进行漂流项目开发。
(4)开发要点:对河道进行必要的修整,根据河道的天然构成,加以适当的改造,并对被选择进行漂流的河段分工,以适应不同刺激程度漂流需要。在落差大,水流急的河段,可改造成适合体力好的年轻人,以满足其探险需要;对水流较为平缓,落差较小的河道,可改造成适合大众漂流的河段。
(5)主要拟修建的项目:漂流起点、终点码头;游客接待综合服务区;生态型景区管理处等:郑家——油榨窠旅游公路建设;风景峡谷河段整治;绿色停车场建设。
5、**山生态高山湖泊休闲度假区
(1)规划范围:位于油榨窠。
(2)规划用地:950亩。
(3)开发要点:为配合漂流,在油榨窠区域兴建一个水库,水库既可为漂流储水、又可控制水流、还可发电。在修水库而形成的高山湖泊周边,可开发生态高山湖泊避暑、休闲、度假。同时也使得漂流旅游区、森林观光旅游区通过该湖泊形成一个整体,便于发挥旅游整体开发、综合开发的效益。
(4)主要拟修建的项目:
●修建水库和发电站,方便整个旅游区用电、用水需要。
●休闲度假酒店,先期建设约200至400间客房,待有需求可扩至约500对700间客房规模。酒店应适应高山湖泊、生态保护需要,按照度假旅游的要求以中低高度为主,建筑格式为典型的赣东农家特色兼有闽北风味。
●开发水上运动、休闲项目,如帆板、垂钓、画舫、水上歌舞厅等。
●开发周边自然风光观光,如瀑布观光、奇山怪石观光、观日出等。
●开发高山运动休闲旅游项目,如登山、攀岩等。
6、大觉岩宗教文化旅游区
(1)规划范围:大觉岩周边。
(2)景区特色:大觉岩位于旅游区南部莲花山,海拔1118,山体有较多丹霞景观,山顶有一硕大石窟,石窟洞口呈长方形,前高内低,深约12米,宽约60米,高约6米,可列坐数百人。石窟内有数道天然石壁伸出有3米,将石窟自然分割为四厅。
大觉岩最早在唐代就有僧人建庙,唐代高僧大觉在此开寺敬佛,故名之为“大觉寺”。洞窟中的碑刻题记较多,虽经文革时期破坏,但有一些碑刻题记比较容易恢复。
(4)、主要拟开发项目:
●沙苑一朱崖村7.1公里公路建设,改善大觉岩旅游区的可进入性。
●改造扩建大觉寺。
●利用丹霞景观造景新奇的特点,在山顶开辟自然风光观光区。
●在山顶悬崖处修建太空观景步廊。
●在大觉岩对面的山脊修建观景台,以便与大觉岩遥相呼应。在条件成熟时可以考虑修建两山之间的观景天桥。
●开发泸溪河源头漂流。
7、 生活与接待服务区
(1)、规划用地:1200亩。
(2)、一个中心,两个亚中心:根据国务院《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1985.6.7国务院发布)的有关规定,景区内应该搬迁常住人口,生活与接待服务区尽可能建在景区外。规划要求在鹤城镇朱岩村建一个旅游接待服务中心;另在马头山镇昌坪村油榨窠和马头山镇竹延村丰上两处,建旅游接待服务亚中心。
(3)、朱岩村旅游接待中心
●朱岩村处在大觉岩旅游区的边缘,是距大觉岩旅游区最近的聚落。
●总规划用地规划为610亩。
●规划用地结构为:居民及搬迁入居民居住用地100亩;旅游接待及商业开发用地360亩;文化娱乐用地50亩;行政办公及其他公用设施用地100亩。
(4)、昌坪村油榨窠旅游接待亚中心
●位于高山湖泊休闲度假区内,现有人口71人,今后将控制该区域内的常住人口规模,根据旅游发展状况,逐步迁出区域内常住人口。
●该中心作为主要的水上运动服务基地,总规划用地310亩。
●规划用地结构为:居民居住用地30亩;旅游及商业开发用地200亩;文化娱乐用地50亩;行政办公及其他用地30亩。
(5)、竹延山旅游接待亚中心
●位于峡谷漂流旅游区内。现有常住人口84人。
●该中心作为漂流旅游的接待服务中心,总规划用地260亩。
●规划用地结构为:居民居住用地40亩;旅游及商业用地180亩;行政办公及其他公用设施用地40亩。
第五章 大觉岩宗教文化旅游区
一、区域范围
以莲花山为中心,面积1.8万亩。东南至武夷山脉,西至朱岩——大觉岩沿途水沟地一急弯处山脊,北至马头山林场与朱岩村山界。
二、功能定位
大觉岩海拔1118米,位于**县城东部约15公里,泸阳乡朱岩村境内。大觉岩为一天然石室,洞口呈长方形,前高而里渐低,深约12米,宽约60米,高约6米,可列座数百人。里洞里两泉眼,青泉汩汩而出。石室内有数道天然石壁伸出约2~3米,将石室自然分隔为四厅。
大觉岩寺已成宗教圣地和旅游胜地,每年有数万信众、游客来此。
基于大觉岩这一天造地设神奇资源,大觉岩旅游区的基本功能、主题功能定位为:宗教文化观光。以“大觉神山”为旅游区核心品牌和主体吸引物引发人们的兴趣,带动配套旅游功能发展。
三、主要景点
大觉岩宗教文化旅游区面积1.8万亩,以大觉岩为核心,周围有50余个经典如星状密布,景观奇特、神态千变。
大觉岩宗教文化景区景点系统表
全称 | 序号 | 景区名称 | 景区景点 |
大觉岩宗教文化旅游区 | 1 | 大觉岩核心景区 | 包括十八弯、通天街、大觉寺、聪明泉等景点20处 |
2 | 生存探险景区 | 包括将军石,大觉峰、大觉岩、通天缝等景点12处 | |
3 | 生态观光景区 | 包括原始生态观光台、望月台、半山洞等景点8处 | |
4 | 高山湖泊景区 | 包括龙潭、小觉岩、金字形等景点10处 |
第六章 建设规模与建设内容
一、建设规模
**山风景区按其景点分布的地理位置及景观特点,主要分为四个景区、一个生活与接待服务区:即**山生态观光区、大峡谷惊险漂流区,云月湖生态休闲度假区和大觉岩宗教文化朝觐区。目前已建成和正在建设的景区景点有:30万亩森林生态旅游观光区,5.6公里落差200米的惊险峡谷漂流,1500年历史佛教文化开发和建造在1100米山体上头像108米高的大觉者,具有客家围屋风格的尚莲清凉山庄,占地135亩的狮子山三星级生态旅游渡假村,通往大觉岩宗教文化朝觐区的沙苑一朱崖村7.1公里公路等。
根据《省**乡**山风景区旅游发展规划(2007-2020)》,现场调查确定本次项目建设规模。大觉岩宗教文化朝觐区面积1.8万亩,新建、改造游步道总长33000米,新建栈道4000米。
二、建设内容
本次可研主要对**山风景区的大觉岩宗教文化朝觐区的游步道进行建设。根据建设单位要求,本次可研未包括高山湖泊景区游步道建设。本次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有:
1、大觉岩核心景区
改造公路口—十八弯—通天街—大觉岩寺游步道5415米。新建公路入口—沙帽石—猪牙石—公路游步道5150米。
2、生存探险景区
1)新建通天街—将军石—峡谷小径—大觉峰—大觉岩游步道4300米。新建大觉岩—大觉壁—莲花山—望月台游步道3400米。新建点将岩—问天石—通天峰—小觉岩游步道4035米。
2)新建点将岩栈道900米,大觉峰栈道1000米,问天岩栈道600米,通天峰栈道1500米。
3、生态观光景区
新建小觉岩—原始生态观光台—望月台—半山洞—神龟问天—蚂蚊窠坑—神女问天—十八弯游步道10700米。
4、其他
在各旅游线路上每50米设置垃圾桶,500米设置休息桌椅,在线路交叉口和景点处设置指示牌。在各游步道的险段设置防护栏杆。
第七章 工程方案
一、设计原则
1、整个**山风景区的建设必须符合**山风景区总体规划设计及**县城市总体规划。
2、坚持适度超前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切实保护好人文、自然旅游资源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3、充分利用当地的建筑材料、考虑当地的建设特色,各方面综合协调一致,充分体现**山特有的自然景观和红色革命根据地人文特色。
4、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和**山风景区特有的景观性。
5、本设计均采用国家公路设计规范、市政设计规范。
二、工程方案
1、游步道设计
建设景点游步道,将景区的各旅游景点联系起来。游步道根据景区景点的现状、因地制宜,形成环路,重点景点拓宽游步道,形成小广场,以便形成活动场所。线型设置既照顾到横平竖直美观大方,又要注意与周围景色环境相适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切合实际的布置。对现有低等级游步道要进行改造,使整个景区的游步道安排合理,即便于游客的观景又要与周围景色环境协调。
按**山风景区规划,游步道宽1.5米,局部宽1.2米,旁边设有0.3米宽的排水沟。路基碾压密实,游步道采用当地片岩铺砌,每3米设置一块300mm×300mm的当地产片岩。险段采取防滑处理及栏杆防护。
2、栈道
本项目在生存探险景区设置栈道。栈道总宽为1.5米,一般段栈道采用木质结构,现浇矩形梁底。采用150mm×200mm×37mm的原色木板,防腐处理后再清漆两道。栏杆扶手高为1.25米,每隔1米设置一个栏杆扶手,材料采用不锈钢。险段栈道采用钢结构或钢砼结构。
第八章 环境、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
一、环境现状
**山风景区地处世界旅游胜地武夷山和国家风景名胜道教发源地龙虎山之间,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空气湿润、夏季凉爽,具有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6.9℃,最热7月平均气温27.7℃,平均光照辐射量100697卡/cm2,年平均日照为1596.7小时,平均降雨量1929.9mm,4-6月占全年降雨量的47%,年无霜期270天,气候条件十分优越。区域内环境空气质量优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一级标准;地表水水质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7)Ⅰ类水质标准,环境质量现状较好。
**山风景区占地面积30万亩,由**山生态观光区、大峡谷惊险漂流区、云月湖生态休闲度假区和大觉岩宗教文化朝觐区四大景区组成。
二、环境保护标准
(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一级标准;
(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7)Ⅰ类水质标准;
(3)《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一级标准;
(4)《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
三、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
1、施工期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
大气污染源为场地开挖、余土装运等过程产生的扬尘以及运输车辆产生的尾气,污染物为TSP、NO2、CO;水污染源为生活污水及施工机械产生的含油废水,污染物为BOD5、CODCr、油类;噪声由推土机装载机、搅拌机、挖掘机等施工机械产生,噪声值为70~100dB(A);固体废弃物主要为建筑废弃物及生活垃圾。
2、营运期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
营运期大气污染源主要为汽车尾气,主要污染物为NO2、CO、SO2;水污染源为游客所产生的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BOD5、CODcr;噪声来源于汽车、船舶以及空调设施;固体废弃物主要为生活垃圾。
四、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1)干燥时节应对施工场地配备洒水设施,使作业表面有一定的湿度以减少粉尘飞扬;搅拌设备应加装二级除尘装置。
(2)施工场地应设沉淀池处理,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经隔油、沉淀后排放。
(3)尽量使用低噪声施工设备,少用或避开使用大噪声设备。
(4)生态保护措施:做好护坡,弃土进专门场地填筑,并做好排水沟,空地进行绿化,恢复生态及减少水土流失。选用适合地本地生长的树种进行绿化。
2、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
(1)大气环境保护措施:景区内禁止使用燃煤锅炉。不允许尾气排放超标的车辆进入景区。各住所接待设施及各餐饮点厨房油烟应收集处理后排放,严禁用排气扇直接排出未经处理的油烟。
(2)水资源保护措施:防治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水经预处理后进入污水处理池,处理合格后综合利用(如用于绿化等);景区境内的生活污水经过严格处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进行综合利用或排放;严禁将垃圾直接丢入溪、河、湖中。
(3)噪声防治措施:加强交通管理,禁止噪声超标车辆在景区行驶,进入景区的机动车必须配置低音喇叭,噪声应符合环保要求,并且要划定行驶路线,不得驶入噪声敏感区域。
(4)固体废弃物防治措施:景区内垃圾必须分类收集,能回收的尽量回收,不得让固体废弃物直接进入水体污染水源,各景区的固体废弃物统一规划处理,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收集运往垃圾处理场做无害化处理。在游步道、广场、度假村、露营区、森林小木屋等公共场所根据需要设立美观大方的垃圾箱,并组织清洁队清理垃圾,并按环保部门指定的地方进行处理。
(5)资源保护措施:严禁在旅游区范围内乱砍滥伐林木,对古树名木还要分株建立技术档案,充分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6)生态保护:对山林进行综合开发治理,合理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改良土壤,有序进行土地开发。控制和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减少其对土壤及水资源的污染,保护林业资源,坚持植树造林。
(7)森林植被保护:自然保护区及水库四周的森林植被实行一级保护,不经批准不得入内。保护区之外实行二级保护,严格控制采伐。
(8)森林防火措施:森林消防由**县森林消防分局负责,按《省森林防火措施条例》布置森林防火设施和潦望台及防火通道。
五、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1、大气环境的影响
由于景区内禁止使用燃煤锅炉,并禁止尾气排放超标的机动车辆进入旅游点,创造良好的大气环境。因此项目的建成不会对区域内大气环境质量造成影响。
2、水环境的影响
各景点内的生活污水,先经预处理后排入污水处理池进行处理,废水经处理达到《污水综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后排入小溪或水库中。预计项目的建成不会对景区周围水体水质造成影响。
六、水土保持
项目建设过程中,道路的开挖及弃石堆置都将改变原地形地貌,减少地表植被,破坏生态环境。应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及植被措施对裸露面、坡面等进行绿化、扩坡、复垦,恢复土地功能。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及防止水土流失。
统筹部署水土保持措施:一是重点治理和面上防护相结合,对产生水土流失的区域进行重点治理;二是工程措施和植被措施相结合,以工程措施为先导,尽快控制水土流失。
七、环卫设施
环境卫生质量好坏是影响旅游区形象的重要因素,因此要进行综合治理,以提供清新、舒适的旅游环境。
(1)环保公厕:设置在游客集中活动的区域和旅游公路、游步道的两侧,供水条件好的区域设冲水厕所,生态厕所主要设置在生态旅游区,并对破旧公厕进行改建。
(2)垃圾箱:在游览线路、游客休憩游乐处、集散地等设置造型别致垃圾箱,与周围景点景观协调,垃圾桶的服务半径在200m以内,沿街两旁和路口设置废物箱,废物箱间距在20~50m。并安排专人定期对垃圾进行清理、分类包装,送垃圾处理厂处理,并跟踪清扫垃圾,保证旅游沿途的环境卫生。在游客集中区要全天候进行垃圾和环境卫生维护工作。
八、消防措施
切实搞好森林旅游消防工作。在景区入口、重要地段要设立防火、禁火标志,落实各项防火措施,明确专人搞好林火监测巡查工作,提高火情预报能力,做到“打早、打小、打了”。
森林消防由**县森林消防分局负责,按《省森林防火措施条例》布置森林防火措施和了望台及防火道。
九、卫生防疫、安全
1、在服务区设置救护站,救护站配有医务人员和救护人员,并设救护用车和救护工具。
2、在游步道险峻地点设救护人员看护探险,野营必须有向导和救护员参与。
3、加强旅游景区设施的消毒管理。各景点要把游客的生命安全作为第一位,加强饮食卫生和环境卫生的管理,营造良好的生态旅游环境。
4、传染病流行时,注重人群的疏散和对病人的隔离。
5、**县中心救护站和人民医院与各救护站形成网络联系,随时接待由救护站送来的伤病员。重伤病员可由中心救护站送给上级医院和采用会诊形式治疗。
6、对景区、景点内的险要位置和危险地段,应设置相应的防护设施,并在旅游高峰期设专人值守,进行有效疏导,没有安全保障的区域,要坚决封闭。
7、完善安全事故救援制度和措施,提高旅游安全应急处理能力。
8、在主要景点设置安全监控点。
9、在明显位置设置一些防滑、防山洪、防野兽等标志。
第九章 建设进度安排
项目区域点多面广,分布在**山风景区,项目建设要求统一计划,统筹安排,力争在较短的时间里将游步道这几项内容的工程予以完成,尽快取得社会、经济、生态上的效益。
**山旅游风景区游步道建设项目建设期定为2年。
时间从2007年3月至2006年3月止。
2007年3月-2007年4月 前期工作(专题、可研、审批)
2007年5月 初步设计
2007年6月 施工图及工程招标
2007年7月-2006年3月 施工阶段
2006年4月 全面竣工验收
本项目施工面点多,必须在施工阶段作详细的工程进度计划,边施工边竣工验收、尽早投入运营、发生效益。
第十章 项目组织与管理
一、项目组织
本项目由**县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实施。
**县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为股份制集团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独立核算,法人代表为赵亚星总经理。
公司设行政、业务、开发、对外接待、后勤等部门全面管理**山风景区的管理和开发工作。
二、管理措施
由**县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组织成立项目领导班子,按项目统一规划分别实施,每个景点派专人负责项目的施工,按国家规定实行项目招标制、监理制,以保证项目实施的工程质量、进度、投资的控制。
项目实行法人负责制,国家专项资金必须按实施方案严格执行,不得作别用,项目用款必须严格审计,专款专用。
三、招投标方案
根据国家计委第九号令《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增加招标内容和核准招标事项暂行规定》和三号令《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核准规定》的要求,制定本项目招标方案。
本工程需进行招标的建设项目为:游步道、栈道的施工及监理。
按国家招标文件要求,对各项目点的施工及监理进行全部招标,采用委托招标的组织形式和公开招标的招标方式组织招标活动。参加招标的承包商、供应商、服务提供者不得少于三家,项目建设单位应根据本招标方案,按《工程建设项目自行招标试行办法》规定报送书面材料。
详见招标基本情况表。
**山风景区游步道项目招标基本情况表
建设项目名称:游步道项目建设工程
项目名称 | 招标范围 | 招标组织形成 | 招标方式 | 不采用 招标方 式 | 投资 估算 金额 | 备 注 | |||
全部 招标 | 部分 招标 | 自行 招标 | 委托 招标 | 公开 招标 | 邀请 招标 | ||||
设计勘察 | √ |
| √ |
| √ |
|
|
|
|
游步道 | √ |
|
| √ | √ |
|
|
|
|
栈道 | √ |
|
| √ | √ |
|
|
|
|
环保设施 | √ |
|
| √ | √ |
|
|
|
|
栏杆 | √ |
|
| √ | √ |
|
|
|
|
监 理 | √ |
| √ |
| √ |
|
|
|
|
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第一节 投资估算
一、估算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市政工程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编制办法
2、《省仿古建筑及园林工程预算定额》及其《费用定额》(2000年)
3、《全国市政工程预算定额省单位估价表》及其《费用定额》(2007年)
4、《省二000年建设工程定额》
5、《抚州市建设工程造价信息》
二、投资估算
本项目投资估算按照有关规定编制,估算成果见表。
投资估算表
单位:万元
序号 | 工程及费用名称 | 土建 费用 | 设备 费用 | 安装 费用 | 其他 费用 | 合计 |
(一) | 第一部分费用 | 1319.6 | 100 | 40 |
| 1459.6 |
1 | 游步道 | 660 |
|
|
| 660 |
2 | 栈道 | 600 |
|
|
| 600 |
3 | 休息平台 | 30 |
|
|
| 30 |
4 | 垃圾桶 | 22.2 |
|
|
| 22.2 |
5 | 休息桌椅 | 7.4 |
|
|
| 7.4 |
6 | 道路安全设施 |
| 100 |
|
| 100 |
7 | 指示牌 |
|
| 40 |
| 40 |
| 第一部分工程费用小计 |
|
|
|
| 1459.6 |
(二) | 第二部分其他费用 |
|
|
|
|
|
1 | 建设单位管理费 |
|
|
| 14.60 | 14.60 |
2 | 勘察费 |
|
|
| 7.30 | 7.30 |
3 | 前期费 |
|
|
| 7.30 | 7.30 |
4 | 设计费 |
|
|
| 43.79 | 43.79 |
5 | 工程监理费 |
|
|
| 21.89 | 21.89 |
| 第二部分其他费用小计 |
|
|
|
| 94.84 |
(三) | 第三部分费用 |
|
|
|
|
|
| 基本预备费 |
|
|
| 77.72 | 77.72 |
| 固定资产投资总计 |
|
|
|
| 1632.16 |
第二节 资金筹措
一、资金筹措
根据投资估算,本项目需建设资金1632.16万元,本项目资金来源为申请上级补助1000万元,其余由地方自筹解决。
二、资金使用计划
该建设项目初拟2007年4月底完成前期工作,2007年6月施工单位进场,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及早进行工程施工。工程资金使用计划见表。
费用分年度汇总表
序号 | 年份 | 各年份投资(万元) | 备注 |
1 | 2007 | 500 | 前期工作,施工图设计及施工准备,征地拆迁等,6月全面开工,完成部分工程 |
2 | 2008 | 632.16 | 全面施工 |
3 | 2006 | 500 | 全面施工 |
第十二章 效益分析
旅游项目收入主要是门票、住宿、餐饮、娱乐、纪念品等综合性收入,项目是在整个风景区开发建设基础上进行改造和部分新建旅游基础设施。由于**山风景区采用统一门票和统一统计其他收入,无法分离收入来源和其成本,因此本项目无法做经济效益分析。但项目的建设将改善**山风景区的旅游硬件环境,加快旅游发展,使**山风景区生态旅游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第一节 经济效益
项目的建成有利于**县实现**山生态旅游的目标。
项目建成后,**山风景区生态旅游区的基础设施将进一步完善,来此观光旅游的人数将进一步增加。根据我国旅游发展的速度,邻近旅游区的发展状况及考虑交通等公共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备,预测2008年旅客人数为30万人次。
第二节 社会效益
(1)增加就业机会及财政收入
**县是个农林业县,目前,全国农村劳动力大都相对富余,城镇下岗、待业人员较多,特别是林场职工。项目的建成将增加近500人的就业机会,从而缓解就业压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促进社会安定。同时,项目的建成所产生的收入需缴纳营业税、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等税费,可为国家和地方财政增加一笔可观的收入,缓解地方财政压力。
(2)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旅游是一个关联性极强的龙头产业,旅客来此观光旅游需要吃、穿、住、行,需要购买纪念品及当地特产,新开辟景点可设置20-30个延途小服务站,代步工具需要加油,维修等。这将会带动饮食、娱乐、食杂、汽修等行业的发展,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地方经济。
(3)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山景区的知名度
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吸引周边各省乃至全国各地及海外人士来此观光旅游,让他们了解**山,扩大**山的影响,增加对**山风景区的投资。同时,当地人员通过与游客的接触,交流,获取外界信息,有利于开阔眼界,丰富知识,转变观念,加快**县的改革开放。
第三节 生态效益
**山是我省重点自然保护区,占地面积大,是大自然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的中心,空气清新宜人;负离子含量高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县工业项目少,环境污染较轻,是个旅游休闲、疗养胜地。
项目建成后基本不破坏自然原貌,并通过与山水景观结合形成和谐小景,增加了景点的可观性,吸引更多的观光客,且根据景区的特点增加户外体育项目。充分利用现有的旅游资源发挥经济效益,项目采用“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采用循环利用生物工程处理的方法,保护了山体的自然环境,保持了自然生态平衡,又让更多的游客享受大自然美丽风景。
第十三章 风险分析
一、概述
**山风景区建设由于工程复杂,建设周期较长、投资巨大,再由于旅游休闲产业的需求弹性较大,随着经济的波动变化较大。另一方面受政策风险的影响较大,地区间争上项目会导致项目能力的闲置。这些对项目的投资者挑战较大,必须对风险进行充分的估计与认识,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本章风险分析就是通过可能影响该项目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分析估计各风险因素发生的可能性及对项目的影响程度,提出规避风险对策,降低风险损失。
二、风险评价
1、专项风险评价
(1)项目客流量的保证为项目运行效益的较大风险。
旅游是一种文化现象,一个系统,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旅游属于文化范畴,是文化的一个内容。文化与消费进步存在一个关系律,即当一个社会解决温饱以后,当它的恩格尔系数日趋变小,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剩余消费品、剩余购买力越大,文化的市场回报率也就越高。从未来的趋势看,随着生产力和旅游活动的纵深发展,人们对旅游产品品位的要求越来越高,缺少文化内涵或文化内涵表现的形式不够恰当的旅游产品难以在市场上立足,难以吸引民众,设计客流量难以得到保证;同时旅游市场的同业竞争激烈,而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其它旅游景点的可接近性程度提高,也会对**山风景区的客流量的保证造成巨大的冲击,客流量的难以保证直接影响项目的运行效益。因此要求**山风景区的建设和策划高起点、高品味,迎合现代人的需求。
(2)工程方案与投资增加为项目运行的较大风险
旅游项目的工程设计方案是至关重要的。让人们在休闲、娱乐中接受大自然的熏陶,陶冶情操,拓宽知识面和扩大视野。不满足现代人对大自然追求的特殊性,就难以吸引游客,项目的目标也难以实现。因此,风景区建设的工程方案要切合实际,不可盲目超前,造成投资的过度膨胀,超出项目资金供给能力;另外工程设计、施工、选材不可粗制滥造,破坏生态旅游的韵味。
(3)资金来源为项目运行的较大风险
**山风景区建设投资巨大。政府财政支出的范围较大而财政收入有限,因此无论是在项目的建设期还是今后的运营期,政府财政资金和今后的财政补助总是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项目对建设与运营的需要,资金来源风险较大。一旦资金无法到位,整个项目的建设将陷入停滞状态,如何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山风景区的建设与运营显得尤为重要。
2、综合风险评价
项目综合风险较大,但旅游项目前景广阔,社会效益显著、如果加强市场操作力度,能有效规避这些风险,造福于资溪人民,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和提升人民生活质量,这又是一件大好事。
三、风险防范对策
1、高起点、高品位对项目进行策划与建设
**山风景区项目的策划首先应该深入挖掘自然生态资源并将其外化,将自然生态资源物质化和活动化来满足游客的猎奇心里,同时应该注意表现出个性鲜明、富有特色的原始生态风光,切勿粗制滥造。旅游项目的主题仍源于“文脉”,文脉具体地讲,是指旅游所在地域的地理背景,既包括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水文等自然环境特征,也包括当地的历史、社会、经济、文化等人文地理性;是一种综合的、地域性的自然地理基础、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心理积淀的四维时空组合。**山风景区的策划与建设要把握其自然生态资源导向,深入分析“文脉”,以其为“牛鼻子”,牵动**山生态旅游的发展。
2、积极开拓市场,加强宣传营销,纳入省旅游经济圈。
好的项目产品构思是项目开发成功的基本条件,正确设计开发策略才是项目开发成功的关键。旅游项目只有在旅游市场上销售出去,吸引了游人才能称其为旅游产品。“好酒不怕巷子深”“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销售理论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已经不合时宜。再好的旅游产品,如果营销不好,也只能是“闺”中之宝。因此要求**山风景区经营者采用多种促销方式,比如通过电视、报纸、杂志、广播等大众媒体以及户外广告、交通工具、专业杂志等特定媒体来传播,积极纳入省旅游经济圈,使**山风景区的生态旅游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
3、开拓多种融资渠道,加强项目资金筹措。
为了保证项目的正常运行,应当贯彻“国家、地方、部门、个人”一齐上的方针,坚持“谁投资、谁开发、谁收益、谁保护”的原则,培育多元投资主体,开辟多种投资渠道,主要有政府投资、银行贷款、招商引资、自筹资金四种融资渠道。在这四种融资渠道中招商引资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旅游是旅游者在通过购买旅游产品的过程中获得一种体验、一种经历,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大小不在于旅游资源含金量的高低,而在于旅游项目的吸引力的大小。旅游产品应以市场导向为主,对资源进行筛选、加工、和再改造,设计、制作、组合出深受旅游者喜爱的产品,而旅游者的偏好是不断变化与时俱进的,且旅游市场同业竞争激烈,因此旅游项目要求的创新性比较高。经验证明,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以及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较强,运营效率较高。因此如何吸引民间参与**山的建设与运营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政府应为民营企业的投资、运营提供一定的政策优惠和保障,并对其进行适当的监督。
第十四章 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1、省**乡**山旅游风景区游步道项目的实施,能更加有效地保护**山风景区的自然生态资源,并充分利用其为**山旅游业服务;
2、省**乡**山旅游风景区游步道项目投资适度,社会、经济效益明显,是切实可行的;
3、基础设施改造建设工程满足了**山风景区生态旅游开发建设的需要,对于各景区景点的建设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能从根本上改善各旅游点的面貌;
4、对于**山风景区的品牌知名度,改善**山旅游大环境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5、省**乡**山旅游风景区游步道项目建设将促进旅游区的经济发展,提升旅游区形象,增强**县改革开放和招商引资的力度。
因此,省**乡**山旅游风景区游步道项目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各项建设条件具备,环境、社会、经济效益十分明显,应抓紧实施。
二、建议
各景点没有最近测量的大比例地形图,有些景点缺乏地形资料,此次可研旅游景区景点建设项目的总平面布置仅作了示意图。在下个设计阶段应该有更详细设计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