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公众参与
6.1 公众参与调查概况
为了充分了解公路沿线地区各部门和群众的意见,2001年9月评价单位在设计单位的大力协助下,在本项目沿线进行了公众参与调查。2001年10月评价单位与环境监测单位再次在沿线地区进行了公众调查。调查采用户级或个人访谈的形式,调查对象主要是沿线村庄的居民和学校的教师,此外还了解了当地交通、农业、土地、环保等政府部门对本项目建设的意见,提高了受影响居民的环保意识。
在访谈与调查过程中,发放了45份公众参与调查表,回收有效表格42份,有效回收率达93.3%。被调查对象包括农民、个体户、教师等不同职业人士,覆盖了各年龄层次(最大的59岁,最小的19岁),具有不同学历(从小学到大学),其中男性30人,女性12人。
6.2 调查内容与结果统计
本次调查的内容包括:
1、向公众介绍改建项目的必要性、路线走向、建设规模和技术标准、路线方案选择的基本原则等。
2、向公众阐述本项目的主要环境问题,介绍拟采取的环保措施。
3、向公众介绍国家和地方有关公路建设征地、拆迁、安置补偿政策等。
4、了解公众对公路建设及其带来的环境影响和减缓措施的建议、要求等。
调查结果统计见表6.2-1。
6.3 公众意见与建议
根据调查的情况,归纳出的公众意见主要有:
(1)希望公路改造早日完成,改造应尽量减少老路的弯道,以改善行车安全条件。
(2)沿线受直接影响的公众主要为农民,征用土地后,应及时调配后备,征地补偿费应落实到村、户,不得截留。
(3)拆迁建筑物应按政策和家庭情况补偿到户,及时安置,并解决宅基地等问题,希望不要低于原有住房水平。
(4)对现有公路的状况不满意,特别是公路的灰尘和噪声影响较大,希望改建公路绕过居民密集区以减少噪声;提高公路的路面质量,降低路面扬尘。
表6.2-1 公众参与调查统计结果
序号 | 调查内容 | 选项 | 比例(%) | 备注 |
1 | 对现有公路的路况是否满意 | 满意 | 25.8 |
|
一般 | 19.4 | |||
不满意 | 54.8 | |||
2 | 是否赞同对该公路进行改建 | 赞同 | 95 |
|
不赞同 | / | |||
不知道 | 5 | |||
3 | 改建该公路是否有利于本地区的经济发展 | 有利于 | 95 | 选项不止一个 |
不利于 | / | |||
不知道 | 95 | |||
4 | 修建该公路要占部分田地,要拆迁一些住房,你对此有无意见 | 没有 | 70 |
|
有 | 5 | |||
不知道 | 25 | |||
5 | 是否了解建设项目征地、拆迁的补偿政策 | 了解 | 5.2 |
|
了解一些 | 15.8 | |||
不了解 | 79 | |||
6 | 是否服从征地、拆迁和重新安置 | 服从 | 52.6 |
|
有条件服从 | 47.4 | |||
不服从 | / | |||
7 | 公路建设带来何种环境污染对你影响较大 | 噪声 | 80.9 | 选项不止一个 |
汽车尾气 | 28.5 | |||
灰尘 | 28.5 | |||
其他 | / | |||
8 | 建设采取何种措施减轻影响 | 公路绿化 | 88.1 | 选项不止一个 |
声屏障 | 11.9 | |||
其他 |
|
对公众的意见,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十分重视,并在设计中充分采纳。对于本项目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环境评价单位和设计部门已提出了相应的环保措施,如加高围墙、营运期监测等。进一步的建议如下:
1、在本项目的设计与施工阶段,要与沿线地方政府加强联系,及时采纳他们提出的合理、可行的意见。
2、利用有效宣传手段,在沿线地区人大、政协和基层组织的协助下,大力宣传并认真执行国家的有关安置补偿政策。
3、沿线政府要按国家政策办事,做好征用土地户和拆迁户的调查工作,对拆迁户应及时划定宅基地,及时发放征地拆迁费给拆迁户,保证受影响者生活水平不降低。
4、对环评报告书中提出的环保措施应予以落实,以使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