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_商业计划书免费下载

 

3章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3.1 自然环境基本概况

3.1.1 地理位置

项目沿线所经过区域属吉安市中西部,吉州区、吉安县和安福县境内,沿线区域位于罗霄山脉中段以东,属山地丘陵区,地势东、西、南三面环山,南高北低,北部宽敞。参见附图一(项目地理位置图)。

3.1.2 地形地貌、地质构造

本项目沿线地形复杂多样,路线走向由东向西,地势西北较高东南较低,最高海拔(黄海高程)为126米。

路线经过的范围内主要分布和出露的地层有: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白垩系上下统、二叠系下统、石炭系下统、泥盆系上统。地质构造:路线经过的范围内主要分布和出露路线位于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上的一个次级构造,由一系列隆起带、凹陷带、断裂带和部分褶皱组成,岩层走向向东北与西方向偏移,多系地层与寒武系地区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3.1.3 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裂度区划图》,沿线地区均为度和小于度,桥涵及其它构造物均可不考虑抗震设防。

3.1.4 水文、气候条件

    1)水文

路线经过地区主要为泸水河,属赣江水系。汇水面积大,地表水丰富,河流两岸阶地,地势平坦,地表长期积水,地下水位埋深较浅,地下水由河水补给。

2)气候

沿线气温:年平均气温18.6℃,极端最高气温40.4℃,极端最低气温-6.0℃,一月平均气温6.8℃,七月平均气温28.9℃。沿线风力、风向:全年最多风向——冬季偏北风、夏季偏南风,最大风力9级。

沿线气象条件:年平均降雨量1366mm, 全年平均无霜期278天。

 

3.2生态环境

3.2.1动植物资源

由于改造公路路线沿吉福路原有线路,周围均为开发较为充分的地区,评价范围内野生动植物稀少。改造公路沿线区域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山地、丘陵植被较为发育,植被以松、杉、竹、茶林为主,河谷平地基本为水田。

3.2.2 土壤

改建公路沿线地区地带性土壤以红壤为主,土层一般较深厚,呈酸性,缺乏腐殖质和钙质,成土母质以第四纪红色粘土、第三纪红砂岩为主;耕作土壤以水稻土为最主要且是分布最广的农业土壤,旱地土主要有发育于河湖沉积物的潮土和黄壤、草甸土为主,多偏酸性。沿线地区主要土壤分布状况表3.2-1

3.2-1               沿线主要地区主要土壤分布状况

土 壤 类 型

吉安县

安福县

水稻土

面积(万亩)

81.65

64.18

占土地总面积比重%

17.65

20.07

潮土

面积(万亩)

/

3.91

占土地总面积比重%

/

1.24

红壤

面积(万亩)

241.57

309.44

占土地总面积比重%

52.20

68.64

草甸土

面积(万亩)

4.96

0.44

占土地总面积比重%

1.07

0.097

紫色土

面积(万亩)

31.55

14.08

占土地总面积比重%

6.80

3.14

黄壤

面积(万亩)

0.58

14.92

占土地总面积比重%

0.21

3.33

黄棕壤

面积(万亩)

0.45

7.44

占土地总面积比重%

0.16

1.66

 

3.2.3农业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

1999年末,吉州区拥有耕地面积12654公顷,其中水田11189公顷,旱地1465公顷。境内农作物总面积35294公顷,其中粮食作物21325公顷,油料6904公顷,棉花1公顷,麻类65公顷,甘蔗20公顷,中药材4公顷,蔬菜、瓜果类5227公顷,其他农作物1748公顷。

1999年末,吉安县拥有耕地面积49737公顷,其中水田45026公顷,旱地4711公顷。境内农作物总面积103800公顷,其中粮食作物69606公顷,油料20139公顷,棉花31公顷,麻类691公顷,甘蔗1833公顷,烟叶40公顷,中药材266公顷,蔬菜、瓜果类7500公顷,其他农作物3694公顷。

1999年末,安福县拥有耕地面积37265公顷,其中水田34148公顷,旱地3117公顷。境内农作物总面积89132公顷,粮食作物58420公顷,油料1353公顷,棉花40公顷,麻类33公顷,甘蔗31公顷,烟叶68公顷,中药材50公顷,蔬菜、瓜果类5495公顷,其他农作物3596公顷。

根据对沿线地区的调查。1999年各地区各类农作物总产量详见表3.2-2

3.2-2           1999年各地区各类农作物总产量一览表         单位:吨

 

吉安县

吉州区

安福县

粮食作物

284351

78209

250285

油 料

15977

3346

14666

棉 花

12

1

16

麻 类

1195

143

61

甘 蔗

72429

1124

806

烟 叶

62

/

133

中药材

667

1

77

蔬菜、瓜果类

115774

108560

61561

 

3.2.4 水土保持

近几十年来改建公路沿线地区,特别是吉州区和吉安县,由于处于吉安经济开发程度较高地区,植被连年遭到破坏,局部地区山荒岭秃,红土裸露。但是,近年来,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积极运用生物和工程措施及农业耕作措施来改善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水土流失,吉安市区和吉安县水土流失状况较为严重,安福县水土保持情况较好。

3.2.4.1 水土流失成因分析

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种,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貌、土壤地质、植被等,人为因素主要指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例如:乱砍滥伐,毁林开荒,乱挖山、乱铲草皮等。

3.2.4.2 水土流失现状评述

项目区地势西北较高东南较低,总的来说,山多田少,全部高山、中山、低山、丘陵面积约占沿线区域总面积7080%。且在山丘之间分布一些断陷盆地。这些地貌特征较易形成水土流失。沿线区域年平均降水在14002000mm左右,降水量在季节分布上也很不均匀,降水量多集中在4-6月份,而且多以大雨、暴雨形式出现,强大的降雨侵蚀力,导致表层土壤冲刷特别严重,冲刷量占全年总量的75%以上,在此期间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项目沿线地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情况,根据1997年江西省水土流失现状遥感调查结果,项目沿线各地区水土流失情况详见表3.2-3

 

3.2-3              改建公路沿线地区水土流失情况一览表

地  区

土地总面积

(平方公里)

水土流失面积

(万亩)

流失面积所占比重%

各 级 土 壤 侵 蚀 类 型 面 积 (万亩)

轻度

中度

强度

极强度

剧烈

强度以上

其它

吉州区

508.89

23.47

30.75

8.28

6.29

8.90

0.00

0.00

8.90

52.86

吉安县

2751.16

129.78

31.45

39.53

36.35

49.68

1.79

2.43

53.90

282.89

安福县

2793.15

31.51

7.52

15.56

9.37

4.75

1.07

0.76

6.58

387.46

江西省

166943.69

5283.20

21.10

1842.38

1566.54

1260.43

354.18

259.67

1874.28

19758.38

 

3.3 环境空气现状调查与评价

从公路沿线的现场踏勘情况看,车辆过往造成的扬尘情况较为严重,主要是由于现有沥青路面破损以及部分路面系砂石路面所致。

3.3.1环境空气监测点设置

本次评价环境空气现状调查共布设1个监测点,监测点位置位于固江镇中心小学,该小学位于固江镇西,校门紧邻吉福公路,共有18个班、37位老师、800多位学生。采样点的布设详见附图三。

3.3.2 监测项目

    环境空气监测项目为:NO2TSP

3.3.3 监测时间、采样频率和分析方法

监测时间:2001101214日。

采样频率:连续采样三天,NO224小时连续监测,保证18小时有效数据;TSP每天12小时(6001800),上下午各一张滤纸,同时记录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风向、风速。

采样分析方法见表3.3-1

3.3-1                       环境空气监测分析方法

监测项目

采样方法

分析方法

方法来源

NO2

液体吸收法

中和滴定法

GB/T15436-1995

TSP

滤膜富集法

重量法

GB/T15432-1995

3.3.4 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法

3.3.4.1 评价标准

公路沿线地区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主要为农村地区、乡镇居民区以及商业、交通混杂区,即为二类区,环境空气现状评价标准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

3.3.4.2 评价方法

    采用单因子指数法进行评价,其表达式为:

Pi=Ci/Coi       

式中:Pi——i类污染物单因子指数;

      Ci——i类污染物实测浓度;

          Coi——i类污染物的评价标准值。

根据污染物单因子指数计算结果,分析监测点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论证其是否满足功能规划的要求,为工程实施后对环境空气的影响预测分析提供依据。

3.3.5 监测结果及评价结果

环境空气监测统计结果见表3.3-2

3.3-2               环境空气监测统计结果及评价表

监测点

统计指标

NO2

TSP

标准值(mg/m3)

小时均值

日均值

日均值

0.24

0.12

0.30

固江镇

中心小学

监测值范围(mg/m3)

0.0040.013

0.0060.010

1.7092.378

平均值(mg/m3)

0.008

0.008

2.026

超标率(%

0

0

100

标准指数(PI

0.03

0.06

6.75

    从表中的统计结果来看,固江镇中心小学监测点的环境空气评价因子中NO2浓度值各项指标均未出现超标情况,标准指数均小于1,符合所执行环境标准。由于固江镇中心小学临近校门路段的路面情况较差,砂石裸露,测点位置在学校操场上,因此TSP监测值受过往车辆造成的地面扬尘影响有严重超标,其中最大监测浓度为2.378mg/m3,超标倍数达6.9

 

3.4 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3.4.1 声环境现状调查

3.4.1.1监测布点

为了掌握公路沿线区域声环境质量现状,本次评价采用以点代线的原则,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声环境敏感区如学校、村落、集镇等,进行实地调查与监测,同时观测现有公路的交通状况,现有公路的交通状况详见表2.3-1,旷野区段不作监测。沿线环境声敏感点及监测布点见表3.4-1及附图三。

 

 

3.4-1                 声环境现状监测布点一览表

序号

 

与公路中心

线距离(m)

主要环境特征

/影响户数

测点位置

1

K1+50~K1+150

冷家坊

100~200

居民点/31

临路第一排房屋前1米处

2

K11+500

兴桥医院

40

25个医生,10床位

住院部前1米处

3

K21+750

固江镇中心小学

50

18班,37老师,800

教室前1米处

4

K28+200

浬田中心小学

80

10班,21老师,500学生

5

K36+500

竹江医院

右擦

30医生,10床位

住院部前1米处

6

K44+400

枫田镇红园小学

60

5班,10老师,160学生

教室前1米处

7

K51+300

洋田小学

70

8班,16老师,300学生

8

K36+600

山庄中心小学

100

14班,28老师,518学生

9

K41+300K42+300

笪桥村

50200

居民点/60

临路第一排房屋前1米处

3.4.1.2 监测时段与方法

监测方法与频率按照GB/T14623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中有关规定进行。每个监测点测2天,分昼间和夜间两个时段,同时记录敏感点情况(人数规模、建筑物朝向等)、主要噪声源、周围环境特征、车流量等。

3.4.2 声环境现状评价

3.4.2.1 评价标准

对于公路两侧评价范围内的居民集中建筑群,临路第一排建筑物前参考《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4类标准执行;对学校的教室室外昼间按60分贝要求,对医院住院部外昼间按60分贝,夜间按50分贝要求。

3.4.2.2 评价结果

现状监测结果见表3.4-2

3.4-2                 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一览表

序号

监测点位

监测值LeqdBA

执行标准LeqdBA

超标与否

昼间

夜间

昼间

夜间

昼间

夜间

1

冷家坊

54.5

35.6

70

55

2

兴桥医院

58.5

38.9

60

50

3

固江镇中心小学

56.6

39.8

60

/

/

4

浬田中心小学

59.0

41.2

60

/

/

5

竹江医院

55.8

38.3

60

50

6

枫田镇红园小学

65.8

40.9

60

/

超标5.8分贝

7

洋田小学

55.6

38.7

60

/

/

8

山庄中心小学

65.4

44.1

60

/

超标5.4分贝

/

9

笪桥村

64.2

40.5

70

55

采用单因子指数法进行评价,即利用噪声监测数据统计的等效声级(Leq)与所执行的标准相比较,确定声环境质量的好坏。结果表明:根据表2.3-1,吉安至安福段交通量为1237.5/标准中型车,大型车的比例为36.8%,枫田镇红园小学由于临路,声环境现状超标较为严重,安福至山庄的交通量较低,为604/标准中型车,山庄中心小学临路,且监测期间恰逢学校的运动会,声环境现状超标也较为严重,其中枫田镇红园小学昼间超标5.8分贝,山庄中心小学超标5.4分贝。其余监测点声环境现状较好。从沿线现场踏勘看,本公路等级低、路况差,大型车比例高,且混合交通状况严重,一部分路段街道化严重。由此看来加快公路建设步伐,提高公路的技术等级,保护公路沿线声环境质量已是当务之急。

 

3.5 社会环境现状调查与评述

3.5.1项目区社会经济概况

根据工可,本项目直接影响区为吉安市区、吉安县和安福县。项目直接影响区主要经济指标见表3.4-1

3.4-1               1999年项目直接影响区主要经济指标

地  区

土地面积

km2

人口

(万人)

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工业总产值

(亿元)

农业总产值

(亿元)

吉安市区

508.89

32.56

20.98

16.2

3.18

吉安县

2097.16

41.02

18.617

15.71

6.19

安福县

2793.15

37.23

15.801

10.82

5.34

合计

5399.2

110.81

55.398

42.73

14.71

江西省

166900

4311.2

11851.98

2000.0

648.01

3.5.2 经济发展状况

    依据《吉安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规定:九五期间为第一阶段,20012010年为第二阶段,经过吉安全体人民的努力,基本实现第一阶段的目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三番。第二阶段的目标是: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城镇化步伐,基本实现工业化,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时常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国民经济的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较大幅度地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改革开放以来,吉安市的社会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2000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55.5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平均递增10.29%;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元,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收入平均增长7%;到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的产业结构由1995年的47.928.223.9调整为2000年的37.331.431.3

3.5.3 区域交通运输现状调查

吉安市2000年通车里程3381公里,项目影响区域内公路有赣粤高速公路、105319国道,省道6条,国、省道公路里程474.2公里,县乡公路通车里程1028公里。区域内路网技术标准低,路窄、弯急、坡陡、路面状况差,严重制约着该区域的经济发展。

另外,根据调查资料显示,影响区内机动车拥有量呈较快增长趋势,且公路的客、货运量年平均增长率分别是0.77%、4.46%。随着公路的改造,公路运输成本的降低和运输条件的改善,必将刺激沿线区域经济项目的开发和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