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单位(一):上海上大科技园区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机构性质: 废水专项工程设计单位,乙级资质
主编人员: 万皓 (副教授)
副主编: 陶仲林(教授) 孙在柏(教授)
参加人员: 袁义 (工程师) 夏萱煜(工程师)
编制单位(二):云南大学
机构资质: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格单位,乙级资质
编写人员: 张灼 (教授) 区智 (讲师) 周小丰(工程师) 周斌 (助理研究员)
目录4
4
4
4
4
5
6
6
6
7
7
8
8
8
8
9
10
10
13
14
14
14
15
15
16
22
22
25
28
28
29
29
30
31
32
32
33
34
34
35
37
37
38
39
39
39
44
45
47
47
47
48
49
49
51
51
51
53
54
54
55
55
55
59
60
60
60
60
61
61
61
61
61
62
62
63
63
63
63
63
64
64
64
64
65
65
65
65
云南省盐津县城区污水处理及污水截流管网示范工程项目
建设单位:云南省盐津县环境保护局
编制单位:上海上大科技园区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云南大学
国发(2000)第36号文《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供水、排水和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
云城建(2000)第425号文《关于进一步明确职能搞好城市排水及污水处理工作的通知》
国(1984)《水污染防治法》第十条:“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必须把保护城市水源和防治城市污染纳入城市规划,建设和完善城市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设备”。
国(1978)第47号文《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建设的通知》精神:“城市的供水、排水、道路、桥梁、公共交通、热力、供电、通讯、防汛、防洪等设施,是搞好城市经济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条件”。
国(2001)《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
国环字(1987)第2号文《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
GHZB1 (199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8979 (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云城建(1985)《盐津县城市总体规划》
盐城建(1999)《盐津县城黄葛槽新区详规》
盐环保(2002)《盐津横江水质监测报告》
盐政发(2002)《关于建立盐津县城污水处理厂有关事项的通知》
盐物价局(2001)《对盐津县污水处理厂“关于征收县城排污费收费标准的请示”的批复》
盐供水(2002)《盐津县自来水供水情况》
盐环保(2002)《横江洪水位(盐津段)情况》
盐津县政府(2004)《盐津年鉴》
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通过充分调查研究,达到如下目的:
(1) 论述建设城市污水处理示范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 对污水处理示范工程地址进行论证。
(3) 对污水处理工艺,工程投资进行技术可靠性、经济合理性、实施可能性及环境影响等多方面综合比较和论证。
(4) 在以上论证的基础上提出推荐方案,并进行工程方案设计。
(5) 根据投资估算,提出资金筹措方式及项目实施进度,通过以上研究工作,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盐津县城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昭通市北部,呈带状分布在横江两岸,长约10公里,面积111.9公顷。地处东经104º00´~104º28´,北纬27º49´~28º24´。
盐津县城污水处理规划描述如下:一期对老城区最紧迫的排污和处理问题进行整治,建设老城区集中排污管道和污水处理示范设施;二期对已建管网的新城区污水进行集中处理;三期进行老城区的雨污分流排水系统进行综合整治;四期对新老城区外主要分散居住区进行治理。
计划2006年10月到2008年10月完成第一期工程的建设工作,以解决目前最迫切需要的任务。其余各期工程根据一期工程的效果再进行规划和建设。
根据盐津县城区污水量的预测,盐津县城区污水处理示范工程一期工程老城区污水处理设施的设计污水处理能力为6000 m3/d,主要接纳县城老城区的城市污水(主要的居住区及商业区,覆盖县城人口的70%和用水量的75%)。
本项目建设内容包括老城区污水处理设施和老城区沿横江一面的污水收集管线、基础设施的建设,处理规模达到 6000 m3/d。沿横江修建污水截流干管,管径为:D = 300~500 mm, 总长度为2.5公里,加上辅助管线工程,总长度4.6公里。
该项目所需资金约为923.8万元,服务年限为15年。横江的污染治理刻不容缓,如果任其发展不仅影响本县居民生活健康,更为严重的是会给下游居民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十分严重的威胁。实施本项目是解决当地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之间矛盾的必要手段,项目的实施将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从而改善投资环境,为盐津县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是不可估量的。
本项目结合盐津县的具体情况,拟采用技术成熟可靠,运行费用低、广泛应用于生活污水处理的生物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为主。其中的污泥回流方式采用云南大学发明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双面导流式生物法污水处理方法及其污水处理设备”(专利号:ZL98121863.6)发明专利技术,简化了传统活性污泥法的工艺结构和设施结构,污泥自动回流,能大幅降低投资和运行成本,减少场地占用,处理效率高而且易于操作管理,较适合我省的实际,有较大的示范和推广价值。
盐津县地处东经104º00´~104º28´,北纬27º49´~28º24´之间,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昭通市的北部145公里左右。东北与四川筠连、高县、宜宾接壤;南连奕良;西与大关毗邻;北与绥江、水富相连。相距云南省省会昆明为620公里。
盐津县城区面积为119.1公顷,下辖水井街、县大街、文兴街、坪街、新村街等7条街道,此外还包括黄葛槽新区、内昆铁路职工生活区等,整个城区呈带状分布在横江流域的两岸,长约10公里左右。
盐津县地处滇东北斜坡地带,属于中亚热带和温带共存的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偏暖,湿润、四季分明且无霜期长。光照较同纬度地区偏少。
年平均气温为17℃,随着海拔变化温差悬殊,等温线呈西南至东北向。年平均无霜期为328天,但高山地区无霜期低于160天。极端最高气温可达到41.8℃,极端最低气温可达-2.5℃。
受到季风和地形的影响,盐津县全年北风最多,其次为西北风,北受寒潮侵入,全年南风及东南风少,时有西南风。年平均风速为11 米/秒,最大风速为17米/秒。
盐津县降水强度表现为夏季多大雨,秋季多雨,每年7、8月出现暴雨(日降水量超过50毫米),年平均降水量为1226.2毫米,区内降水充沛,主要集中在5-10月,其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东北部为低值区,年降水量在985.1-999.1毫米之间;东部、中部地区以及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地区,年降水量为1300毫米;本区降水量在分布上有明显差异,总趋势为:降水量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增加,反之则不同。
盐津地区,唯“四川运动”是主要构造运动,它使白垩纪以前地层剧烈而全面褶皱。由于新构造运动上升,内生热液矿产与构造关系密切,以铅锌为主的多金属热液矿产主要分布于盐津一威信构造带。具体可划分为东西向构造褶皱、北东向构造褶皱和北北西向构造褶皱三个褶皱构造单元以及杉木滩逆断层、牛寨断层、塘坝逆断层、瓦窑嘴断裂、铜厂沟断层等五个断裂层。
盐津县城位于云贵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属构造侵蚀中山地形。横江为“v”型峡谷,东西两侧山形呈羽状排列、形成平直形或凸形斜坡。区域上地壳结构较为完整,大断裂仅以硅铝层为主,部分硅镁层断裂,无地壳断裂存在,区域上地质灾害(活动性冲沟、泥石流、滑坡、崩塌)甚为发育。
盐津境内河流统属长江水系,横江、白水江两岸11个乡、镇的大片面积属金沙江流域,全县共有大小河流溪沟5063条,分属横江、白水江、兴隆河三个水系。
1)横江水系
横江,古称朱提江,全长306公里,发源于五莲峰南段,现鲁甸县水唐乡猫猫山臭水井梁子,从南向北流经鲁甸县境称龙树河,昭通市境内称洒鱼河,经大关、盐津、水富县两碗乡称大关河,下游称横江,注入金沙江。
横江从南入境至豆沙关,右纳桧桐溪,左纳黑眼溪至两河口交汇白水江至盐津。右纳水田河、左纳三龙溪至普洱渡。右纳上清河、黄坪河、串丝河、沿江河、箭坝河至滩头。左纳野容川(又名新田河)至石罗滩出境。横江在县境内长65.9公里,常年流量120立方米/秒,洪峰最大流量5 750立方米/秒(1974年6月20日横江站实测值),最枯流量65.6立方米/秒,平均河床比降2.5%。,水质为2~3级。
横江共有桧桐溪、黑眼溪、会找溪、豆芽沟、干溪沟、柏树河、仙人洞等78条支流从东西两岸注入横江。
2)白水江水系
白水江(又名牛街河):源出赫章恒底,花泥山箐。经镇雄、彝良牛街从南入境。县境长30公里,常年流量769立方米/秒,最枯流量12.5立方米/秒。
在县境接纳乌撒溪、流三江、红石溪、熊溪沟等7条小河至柿子乡两河口,注入横江。
3)兴隆河水系
兴隆河:发源于海拔1038米的底坪,境内长18.5公里,流域面积75.1平方公里,流量1.59立方米/秒,经蒿芝、兴隆、凤凰等村,左纳大蚂蟥沟、小蚂蟥沟,入四川注入南广河。盐津县内河流统属于长江水系,横江、白水河两岸11个乡镇的大片面积属于金沙江流域,牛寨乡东北部、兴隆乡大部分属于长江流域。县境内主要河流为横江以及白水河。
盐津县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位于四川省马边、坪山,大关县、黄金坝、吉利铺及高县符江强烈地震带上。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2006年7月,盐津县豆沙镇刚刚发生了级别为5.1级的浅源地震,造成了22人死亡,6000多间房屋损毁的严重灾害,带来了重大的经济损失。本污水处理工程各项设施的建设应对抗震措施加以重视。
盐津县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文物胜迹众多。境内发掘新石器时代的石斧和汉代五铢钱,以及唐代的“袁滋题纪摩崖”都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倚壁半空的“悬棺”,留下境地远古的秘密;历经岁月的“五尺道”马蹄深印令人叹为观止;普洱镇夷都山古墓群,有明代“耆老将军墓”。老黎山“八阵图”风景奇异,晨观日出,可窥佛光。落雁乡塘房坡,有清咸丰九年的古战场遗址“万人坑”。县城洞天街有“石门古道标”,记载了出土的大量汉代“五铢钱”,是古石门道经此通往南昭的实物佐证。
盐津县全县共辖6乡4镇,81个村委会,2584个村民小组。盐津县区是盐津县委、县政府驻地。2002年末,全县总人口362400人,总户数83523户。其中农业人口33421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2.2%,非农业人口2819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8%。在总人口中,男性189973人,占52.4%,女性172427人,占47.6%,人口自然增长率大约为9.00‰,人口密度为173人/平方公里,少数民族人口为12633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5%,其中,苗族12364人,回族131人,彝族57人,其他民族81人。
盐津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贫困县,也是九五期间全国贫困县之一。目前全县基本形成了烟叶复烤、化工、建材、电力、采煤、机械等14个门类的工业体系,2000年工业总产值46472万元,其中工业产值13980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比重的30%。2000年国有工业企业11个,全县有工商户3092户,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2840万元。内昆铁路的建设带动了盐津县的社会经济发展,2000年县委县政府提出盐津县总的发展思路是“营造滇川通道,构筑生态屏障,发展绿色产业。创建乌鸡之乡,兴建城乡集镇,开发旅游资源”。
盐津城市近期建设应坚持“全面统一规划,分期重点建设,建设一片,收益一片”的原则,以交通、给排水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逐步建设改造旧城区,重点发展建设黄葛槽行政文化中心区和黄茅坝现代物流中心,为实现远期城市发展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
按照盐津城市人口发展规划,到2005年近期城市人口规模由现在的1.89万人发展到2.31万人,新增城市人口0.42万人。新增城市建设用地56.25公顷。城市近期总用地达到196.35公顷,人均建设用地为85平方米。
城市近期建设集中向黄葛槽新区发展。新城区行政文化中心是城市近期建设的重点,配套建设部分居住小区和政府办公区。逐步完善老旧区的道路、绿化、市政等设施的配套建设。同时向南发展黄茅坝现代物流中心,物流中心应充分利用盐津火车站的建设合理布局用地,完善道路、绿化、市政的设施的配套建设,加强铁路对盐津县城的经济拉动力度。
盐津县城区分布于横江两侧的斜坡地段上,新旧区总长10公里。由于自然地形的限制,建筑物多是沿横江两侧呈带状分布,因为县城基础设施不完善,特别是污水排放设施属四、五十年代修建,主要靠合流制排水沟渠,现有沟渠较分散、零乱,大量污水及两岸山上下来的清水及雨水自由组合、分散,穿街过巷进入横江,没有收集、排水系统,给县城及横江流域两岸造成极大的污染。
图3-1 盐津县旧城区纵览
图3-2 污水和生活垃圾直接流入横江中
横江在接纳城市工业、生活废水后,水质显著恶化。历年监测资料表明:金沙江在接纳了横江水后,虽经120公里的自净,COD仍达不到三级水质要求。
图3-3 医疗垃圾和废水未经过处理直接排放
现有排水设施的不合理、不完善,不仅影响县城环境、景观,而且很大程度地制约城市发展。
现排水系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排水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基本处于原始状态,远远落后于城市发展的需要。现有大部分排水管线为合流制,雨污合流管线不完善且不配套,露天水槽大部分偏小,排水系统性差,不能有效地解决城区排水问题。排水还处于分散式,出水口就近直接排入横江水体,造成水环境严重污染的状况。
图3-4 分散式的排水设施与无序的垃圾堆放
(2) 有些街道并无排水设施,街坊内雨水污水不能排放,只能沿街道地面无序流淌。
图3-5 因失修而裸露的地面排水沟渠
(3) 竖向高程缺乏统一安排。多个排水系统的管(渠)底高程不相协调,差距较大。
由于以上问题存在,遇大雨时排水不畅,造成城区内局部低洼地区严重积水,既影响市容又严重污染环境。因此,一个合理、完善的排污系统,并对污水进行有效处理,不仅是盐津县环境保护的要求,也是城市发展的必要条件。
盐津县,自古为中原入滇要道,是云南通往四川的北大门,素有“滇川门户”之称。盐津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与四川交界处,是滇东北物资集散地、交通枢纽、商贸中心。因此创造一个和谐的城市环境,为居民提供基本的生活环境保障非常重要。
盐津县地处金沙江上游地区,县内河流统属长江水系,横江、白水江两条主要河流汇合成横江,然后注入金沙江。横江是盐津县的一条主要河流,目前在作为沿河一带人畜饮用水源和农灌、渔业用水的同时,又接纳了全县的生产、生活污水,成为金沙江水系的污染源头之一。近年来,随着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本县的污水治理问题日益严重,主要表现在:
1. 人口剧增带来的污染量增加
改革开放以来,盐津县城市人口猛增,县城盐井镇目前有3.5万常住人口,流动人口达0.8万,而且还在不断增长。然而与之极其不相符的是盐津县的城市污水未经过任何处理直接排放横江,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均造成了恶劣影响,并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大量的生活污水混合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排入横江,大大超过了河水的自净能力,使横江及其下游水体金沙江受到严重污染。
2. 治理费用缺乏导致居民生活环境恶劣
盐津县属于国家重点扶贫县,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极为有限,基本建设投资和维护管理费用不足,致使排水系统无法按规划实施或维护排水管渠的设备不足且落后,无力进行正常的维护管理,管渠基础差难以养护,堵塞严重。同时,由于缺乏经费妥善处置,居民的生活垃圾以及地方医院的医疗废弃物随意处置,城区上游数万吨长期堆放的垃圾产生的渗透液也严重污染了水体环境,甚至存在爆发灾害性瘟疫的巨大隐患;城区街道经常处于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的状态,老百姓反响激烈。
3. 对商贸投资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盐津处于滇东北和四川的交界处,内昆铁路的建成通车给该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悠久的历史、众多的文物胜迹和秀丽的山区风光为盐津县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提供了资源条件和契机,对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迅猛上升。然而与之极其不相符的是盐津县的城市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横江,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均造成了极其不好的影响;由于污水没有消纳场所,致使其经济发展也受到制约;没有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市政基础设施无法完善,成为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严重制约。
4. 地理条件的限制因素
县城位置处于陡坡之上,水土流失较大,还经常发生泥石流等灾害情况,泥沙含量逐年增多,水质污染极为严重,同时城市生活垃圾集中堆放地尚未妥善建设,遇到地质灾害可能会直接滑落入江中,存在形成污染事故的可能。而正在县城下游4公里处建设中的横江水库工程,将使流经整个县城横江水体成为库区的主要部分,滞留在库内的水体自净能力将严重下降,如不加紧整治这些污染源,该库区水质下降过程将会呈加速趋势,存在爆发环境灾害和传染性疾病的可能。
5. 对金沙江水源的严重污染
随着盐津县县城规模的不断发展,污水的排放量必日益增加,若不进行处理就排入横江,则大量的含有机物、氮、磷的污水必然通过横江排入金沙江,势必严重影响金沙江、长江水域水资源质量,由于河水与浅层地下水相接,使得靠近横江的浅层地下水受到污染,同时又造成了横江下游金沙江的污染,对周边地区的生存及发展是一个潜在的危害。横江是长江三峡库区上游地区一条主要的支流,它的污染将直接影响长江下游和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为了解决沿线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对水环境要求的基本保障和长江上游水环境污染的矛盾,为三峡工程护航,提高有限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功能, 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十分紧迫。
综上所述,如果横江的污染不尽快治理,任其发展,不仅使本县人民健康和生活无法得到安全保障,更为严重的是将给下游居民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十分严重的威胁。
建设盐津县城市污水处理工程,是改善城区水环境,减少污染物向地面水体及相关水域排放的最有效措施,为提高盐津县及其周边城区招商引资的外部环境,提高盐津县的综合使用功能发挥积极作用,并可防治盐津县饮用水源、地下水污染,确保地区水质保护目标的实现。项目的实施,是治理和保护长江上游水域的有效和必要手段,同时对于长江、金沙江流域和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的安全和改善有很重要的意义。项目的实施将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从而改善投资环境,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实现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我们学习了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姜伟新在全国水污染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发言,姜主任指出:“加快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运行效率,是实现“十一五”化学需氧量削减目标的关键。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经编制完成《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正在征求各地方和有关部门意见。在“十一五”期间,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城市污水管网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凡规划内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必须按计划建成投产,力争减排化学需氧量350万吨。今年拟安排39亿元国债资金,用于支持城市污水管网等建设。”
在此背景下,我们认为,盐津县的污水治理问题,在金沙江上游地区既有典型性又有特殊性:
盐津县水体污染问题的典型性在于:
1. 代表了三江源地区的县域城镇污水问题现状:
盐津县城目前有3.5万常住人口,流动人口达0.8万,而且还在不断增长,这一数量在云南乃至整个金沙江上游地区的县城中属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其生活污水的治理成果,可以为我省广大其他三江源地区的县城污水治理提供示范和借鉴。
2. 代表了我国贫困地区水源破坏的现状:
盐津县属于国家592个重点扶贫县之一,因为自身经济实力的缺乏而产生出生活废弃物的治理困难,进而造成爆发环境灾害和传染性疾病的可能性,也将会给其他地区造成环境危害,这样的问题在我国的贫困地区多有出现,因此,在无力自行解决的情况下,只能在尽自己最大努力的前提下依靠国家和省政府对此进行扶植,在财政和技术上支援我们改善紧迫的污染防治问题。
与此同时,盐津县又有着自身的特殊情况:
1. 城市排污问题对居民生活影响巨大:
盐津县城盐井镇建设在横江峡谷的两侧,土地资源的严重缺乏造成了该县城独特的建设格局。街道狭窄、建筑楼层高、密度大,同时,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导致人口的快速增长,以致生活环境日益恶劣。盐井老城区聚集了近4万常住和流动人口,而土地面积不足一平方公里,如此大的人口密度,使得当地原始的城市排水设施不堪重负,市区街道经常处于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的状况,对居民的生活质量直接造成极大的危害,民众对改善排污设施的呼声十分强烈,因此,盐津县的污水治理工程已经到了十分迫切的程度。
2. 污水治理工程量和投资相对较低:
根据盐井老城区依山临江的布局特点,可以在沿江一侧建设排污管道,利用自然落差将污水引至地势较低处进行处理,不必添加泵站等增压装置,极大的减少了建设投资和运行费用。同时,由于城区土地面积小而建筑密度大,对排污管网的铺设量需求相对其他地方也会减少很多。因此,实行污水治理工程,将能够以较快的速度和较少的投资来完成。
综上所述,基于盐津县的特殊情况,此项污水治理工程将可能以较小的投资解决民众反映强烈的重要问题;而同时基于盐津县的代表性特点,此项工程将给国家进一步解决类似问题提供试验样板。因此,建设盐津县的生活污水处理示范工程在紧迫性和代表性两方面的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又能起到投资小见效快的效果,我们建议国家和省政府加以优先考虑。
为了用有限的资金解决最紧迫的问题,县城建环境保护局聘请有设计资质单位的专家,本着投资少、见效快、分级规划、逐步完善的原则,进行了盐津县城污水处理规划。
盐津县城污水处理规划大致如下:
(1) 一期对老城区最紧迫的排污和处理问题进行整治,建设老城区集中排污管道和污水处理示范工程;
(2) 二期对已建有管网的新城区污水进行集中处理;
(3) 三期进行老城区的雨污分流和排水系统进行综合整治;
(4) 四期对新老城区外主要的分散居住区进行治理。
一期工程设计主要分管道建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两大部分。管道建设的方案是在参考了当地降雨量分布的基础上,设计了雨污共同用管道、暴雨时直接排水的方案。盐井镇年平均降水量1300毫米左右,夏季多大雨,每年7-8月出现暴雨(日降水量超过50毫米),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因此平常时候雨污合流处理的方式可以进行,而下暴雨时间短、混合水所含的污染物浓度较低、与处理后的水平比较接近,可以直接排出。待三期工程将雨水分离后则可完全发挥排污和处理作用,而所留出的污水处理量也符合将来的城镇发展需要。
管道建设为沿江铺设管径为500毫米的管道,总长2.5公里,再加上从各排污口接入的辅助管网系统,共计4.6公里。
在一期工程完成的基础上,选取适当时机,根据一期工程的建设经验与问题,制定二、三期工程的具体实施方案,并落实经费支持。
争取于2012年前完成二期污水处理工程,即黄葛槽新城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与此同时完成新城区污水管网的建设,依据县城地形现状,用重力流的方式,通过管道使污水自流入污水处理设施集中处理,在特殊局部地区使用提升泵站助排。
在结合旧城的改造过程中,逐步完成对老城区的雨水、污水分流排放规划。
盐津县排水工程的总体规划采取近、远期规划相结合,在充分利用现有的排水设施的基础上,再根据各个规划区的布局与建设特点进行建设规划,具体规划如下:
(1) 健全和完善城区独立的雨水排放系统,随着旧城区的改造和道路拓宽,逐步将旧城区排水系统改造成雨污分流的排水系统,在现有建成区配套建设和完善雨水管道系统,在新开发区按分流制配套雨水管道,对中心城区排水能力不足的雨水管道和明沟进行调整和改造,使中心城区雨水管道的服务面积率达到90%以上。
(2) 雨水管网系统的规划应充分利用县城区内的河流水渠,利用自然地形,采用重力流的方式,将雨水就近排入水体。为防止城区内局部地区在暴雨期的渍水严重的情况,局部地区内利用污水泵站排除暴雨期内的城区积水
根据盐津县总体规划,横江穿过城区,城市雨水直接排入河流,雨水流管道管径不至过大,节约了成本,且便于维修。排污管道将采用钢筋混凝土圆管,管道沿江而建,收集城市生活污水,利用自然落差集中流入污水处理设施集中处理,达到国家污水排放标准排至横江。
(1) 根据盐津县地区地势情况,自然地形条件各异特点,排水规划原则确定为“雨污分流,分区排水,污水集中处理;雨水分散排放,就近排河”。
(2) 整顿中心城区现有排水渠混乱的状况。用排水管代替现有排水渠道,结合旧城改造,在现有排水渠道的基础上进行整顿,建立独立的雨水排放系统,建立雨污分流的城市排水体制,分流制不健全的地区应积极配套建设雨污水管道,旧城区原为合流制排水的地区要随着城市建设逐步改建为分流制。
(3) 工业污水内部治理应与城市污水集中治理相结合。工业污水必须先作预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城市污水管道系统,进入污水处理设施集中处理。
合理地确定设计污水水量和污水水质,将直接涉及到工程的投资、运行费用和费用效益。我国不少城市由于市区污水管道未形成系统,缺乏长期积累的污水水质、水量资料,一般采取按规划面积、人口和工业发展的预测来推导污水量,并提出生活污水量、工业废水量和公建、商业污水量各占的比例,其不确定因素较多,因此提出的设计污水量往往偏大。对设计达标的污水水质,应该对现有实测的水质资料进行分析,其包括工业废水正在限期达标排放的水质水量变化和管渠内地下水的渗入量。
城市污水量由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两部分组成,而城市生活污水量决定于城市人口数,目前较常用的方法是通过人均用水量和人口数来估算生活污水的产量,生活污水量按给水率80%计算。
根据县城区的排水规划,城区内的工业废水要求其生产企业自行处理,达到国家排污标准后统一排放,不纳入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中,因此不对其进行统计。
对县城区未来总人口数的预测采用我国常用的经验模型来确定,其计算公式如下:
P=P0* (1+A) N +N*K
式中:
P 为预测年的人口数;
P0为起始年的人口数;
A为人口自然增长率;
N为预测年数
K为人口机械增长率
根据上述公式及盐津县人口自然增长率,县城区未来阶段人口预测结果计算见表6-1。
表6-1 盐津县城区人口增长预测表
年份 | 2006 | 2010 | 2015 | 2020 |
预测人口 | 38500 | 39902 | 41522 | 42867 |
其中,2010年前新增人口为老城区和新城区各半,2010年以后新增人口重点将移至黄葛槽新区,老城区人口将逐步减少。
本项目城市生活用水量预测采用定额估算法推算。根据盐津县的生活水平和发展趋势,预测县城区每日人均用水量将逐年升高,具体数据见表6-2。
表6-2 盐津县生活用水量预测
年份 | 人口 | 日人均用水量 [m3] | 日总用水量 [104 m3] |
2006 | 38500 | 0.24 | 0.924 |
2010 | 39902 | 0.24 | 0.958 |
2015 | 41522 | 0.26 | 1.08 |
2020 | 42867 | 0.28 | 1.2 |
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按照生活用水量的80%计算。县城区生活污水量预测见表6-3。
表6-3 盐津县城区生活污水量预测表
年份 | 人口 | 日总用水量 [104 m3] | 日生活污水量[104 m3] |
2006 | 38500 | 0.924 | 0.74 |
2010 | 39902 | 0.958 | 0.77 |
2015 | 41522 | 1.08 | 0.86 |
2020 | 42867 | 1.2 | 0.96 |
鉴于目前城镇人口的75%集中在老城区,可估算出污水日处理量为0.55万吨,预留一定的增长空间,由此可以设定老城区建成0.6万吨污水处理示范工程可满足需要,在将来城区重点转移到黄葛槽新区之后,污水处理示范工程的负荷还可能减少。
污水处理示范工程处理的污水主要为生活污水,包括居民排水、商业设施排水、公共设施排水、部分工业企业排水和其它排水。该污水水质主要以有机污染物为主,同时含有一定的氮、磷物质和石油类物质。
由于盐津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维护管理费用不足,排水系统较为落后,且相关的配套程度和管理水平低下,没有对排放污水水质进行系统的长期监测。因此在确定盐津县的污水水质采取类比的办法,借鉴我国典型的生活污水水质数据,详见表6-4。根据上述数据,确定盐津县污水处理示范工程进水水质,见表6-5。
表6-4 我国城市典型生活污水水质分析
序号 | 指 标 | 浓度(㎎/l) | ||
高 | 中等 | 低 | ||
1 | 总固体 | 1200 | 720 | 350 |
| 溶解性固体 | 850 | 500 | 250 |
| 非挥发性 | 525 | 300 | 145 |
| 挥发性 | 325 | 200 | 105 |
2 | 悬浮物(SS) | 350 | 220 | 100 |
| 排挥发性 | 75 | 55 | 20 |
| 挥发性 | 275 | 165 | 80 |
| 可沉降物 | 20 | 10 | 5 |
3 | 生化需要量(BOD5) | 400 | 200 | 100 |
| 溶解性 | 200 | 100 | 50 |
| 悬浮性 | 200 | 100 | 50 |
4 | 总有机碳(TDC) | 290 | 160 | 80 |
5 | 化学耗氧量(CODcr) | 1000 | 400 | 250 |
| 溶解性 | 400 | 150 | 100 |
| 悬浮性 | 600 | 250 | 150 |
| 可生物降解部分 | 750 | 300 | 200 |
| 溶解性 | 375 | 150 | 100 |
| 悬浮性 | 375 | 150 | 100 |
6 | 总氮(N) | 85 | 40 | 20 |
| 有机氮 | 35 | 15 | 8 |
| 游离氨 | 50 | 25 | 12 |
7 | 总磷(P) | 15 | 8 | 4 |
| 有机磷 | 5 | 3 | 1.5 |
| 无机磷 | 10 | 5 | 3 |
8 | 氯化物(CL-) | 200 | 100 | 60 |
9 | 碱度(CaCO3) | 200 | 100 | 50 |
10 | 油 脂 | 150 | 100 | 50 |
表6-5 盐津县拟建污水处理示范工程进水水质
指标 | BOD5 | CODcr | SS | NH3-N | TP |
数值 | ≤200 | ≤400 | ≤200 | ≤30 | ≤4 |
盐津县城区呈带状分布在横江两岸,长约10公里,城区建筑物沿河依山而建。目前县城人口主要集中在县城老城区和黄葛槽新区,根据盐津县的实际地形和有关部门的意见,充分利用地形使污水能够通过重力自流进入污水处理设施,减少污水输送过程中的投资。
在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同时,其相关配套下水网络及设备的安装工作随之展开,规划沿横江两侧铺设污水截流干管网,管径为300-500毫米, 总计长度为4.6公里。此外还需修建两座污水提升泵站来确保污水流动的连续性。
依据设计规划,城市污水经过城区污水排放管道,通过沿河修建的污水截流干管网、利用地形地势的坡度,同时配合污水提升泵站将污水统一输送至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处理后的污水,直接就近排入横江水体,横江属于长江上游金沙江水系,为了加强长江三峡的水环境保护力度,规划确定污水处理设施的出水水质为GB18918-2002一级A标,进出水水质对照如表7-1。
表7-1 盐津县拟建污水处理示范设施进出水水质对照表
指标 | BOD5 | CODcr | SS | NH3-N | TP |
进水水质 | ≤200 | ≤400 | ≤200 | ≤30 | ≤4 |
出水水质 | ≤20 | ≤60 | ≤20 | ≤5 | ≤0.5 |
污水处理示范设施位置的选择,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排水工程总体规划的要求,并应根据下列因素综合确定:
(1) 必须位于集中给水水源下游,并应设在城市工业区、居住区的下游。为保证卫生要求,应与城市工业区、居住区保持约300m以上距离。
(2) 宜设在城市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及主导风向的下风侧。
(3) 结合污水管道系统布置及纳污水域位置,污水处理设施选址宜设在城市低处,便于污水自流,沿途尽量不设或少设提升泵站。
(4) 有良好的交通、运输和水电条件,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不受水淹,有良好的防洪、排涝条件。
(5) 尽量少拆迁、少占农田,同时规划有扩建的可能,预留远期发展用地。
盐津县城地形呈南高北低,落差较大。全县常年多北风。经过实地勘察,当地城建环保部门结合当地情况提出2套选址方案,通过比较,确定将横江老城区下游距离一善桥100米处作为污水处理设施的地址,如图7-1;
图7-1:污水处理设施选址位置
此选址方案的优势如下:
(1) 处于老城区下游,能够最大限度的收集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可以缓解横江水质污染,有利于城市景观和下游农田灌溉。
(2) 选址地区离新老城区都有一定距离,不影响城区今后的发展建设;紧靠横江,处理后尾水排放方便,且位于城市夏季主导风向下风向,对居民生活影响小。
(3) 所在地地势较开阔,经过工程改造后可开辟出适当大小的地块,在盐津县特殊的地理条件下是可以选择的相对适宜地区。
(4) 离垃圾堆放场较近,可用管道将垃圾渗透液引入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处理量10M3/天。
如1.2.5所述,水处理工艺拟采用技术成熟可靠,运行费用低、且在省内有较长时期运行的、我省有丰富的管理实践经验的生物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其中的污泥回流方式采用云南大学发明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双面导流式生物法污水处理方法及其污水处理设备”发明专利技术。该技术简化了传统活性污泥法的工艺结构和设施结构,大幅降低投资和运行成本,减少场地占用,处理效率高而且易于操作管理,较适合我省的实际,有较大的示范价值和推广价值。
示范工程采用以生物活性污泥法为基础的“双面导流”污水处理技术做为主要的处理工艺,下面对介绍“双面导流”技术及工作原理。
“双面导流式生物法污水处理方法及其设备”发明专利(简称;双面导流),属于生物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技术范畴。生物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技术是污水处理的高级技术,具有抗冲击力强、综合降解力高等特点。国内外的大型污水处理厂多数是采用该技术,是目前成熟、稳定、运行费最低、处理效果最好、在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污水处理技术,但活性污泥法处理工序复杂,至使处理设施如各种功能的处理池、管道、沟渠及相应的控制较多而且复杂,所以投资大、占地多、管理要求较高。“双面导流”在生物活性污泥处理技术的基础上,对污泥的回流系统进行了改进,利用曝气上升气流带动下产生的水流在导流板夹缝间形成的负压让污泥由沉降区自动回流,取代了传统的机械回流。同时导流板将处理池分隔成好氧区(曝气区)和厌氧区(污泥沉降、清污分流区),污水和污泥在水流的带动下在好氧区和厌氧区间自动反复循环,将过去分散的各个工序如好氧(曝气)、厌氧循环、清水污泥分离、污泥回流集中在一个处理池内自动完成,因此能高效的降解COD以及氨氮、磷等污染物。使污水处理能节约投资、减少场地占用、提高处理效率,且易于管理。
近年来,在发达国家的污水处理工程中开始应用叫MBR的高效污水处理技术,主要是采用一种只透水不透污泥的特殊膜将活性污泥池隔成曝气和清水2个区,曝气区的污泥浓度可高达传统活性污泥工艺的3~5倍,设施占地小,有很强的COD及氨氮降解能力,在德国、日本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膜的成本高,而且还需经常更换,目前不适用于中国。与之相比,双面导流也可以根据需要大幅度提高污泥浓度,达到MBR工艺相近的效果。(图7-2)
因此“双面导流”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1)、由于是活性污泥法处理技术,它的运行稳定,综合降解能力强、运行费用低、不产生臭味。
(2)、由于污泥是自动回流,节省了回流和沉淀设施所以管理方便容易,而且减少了投资和设施占地。
(3)、在双面导流处理系统中,污泥在好氧和缺氧区自动循环,自动重复厌氧、好氧处理工序,因此降解氨氮和磷的能力及强,远远超过现有技术。
(4)、在双面导流处理系统中,可根据需要提高活性污泥浓度至其它活性污泥法的2-3倍,和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MBR工艺一样以较小的占地和投资处理高浓度废水。
基于上述理由,北京市八达岭市政污水处理厂5000M3/天和湖北省水田坝(三峡库区移民城镇)2000M3/天都采用了“双面导流”技术。
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较为简单,描述如下:
(1)、污水先经隔栅拦渣后进入沉砂池,停留时间为30分钟,可去除大部分的尘沙和部分沉淀物。
(2)、经过初步处理后,污水进入活性污泥双面导流处理池,停留时间为10个小时,此段工艺可去除90%以上的COD、BOD、NH3-N以及TP。
(3)、经过生化处理后,污水进入斜板澄清池,经过2个小时澄清出水,达到排放要求。
(4)、剩余污泥经絮凝浓缩处理后由泵送到压滤机脱水处理成泥饼外运,选用铁盐类絮凝剂处理的污泥可做肥料。
工艺流程图如图7-3所示:
本工程占地面积约为800平方米,所需构筑物见表7-2。
表7-2 污水处理示范设施所需构筑物
名称 | 容积或面积 | 数量 | 结构形式 |
格栅渠 | 98 M3 | 1 | 采用钢筋砼结构 |
沉砂池 | 130 M3 | 1 | 采用钢筋砼结构 |
活性污泥池 | 3400 M3 | 1 | 采用钢筋砼结构 |
斜板澄清池 | 500 M3 | 1 | 采用钢筋砼结构 |
机 房 | 80 M2 | 1 | 采用钢筋砼结构 |
值班室 | 30 M2 | 1 | 采用砖混结构 |
化验室 | 20 M2 | 1 |
|
压滤机房 | 80 M2 | 1 |
|
本工程所需主要设备见表7-3。
表 7-3 污水处理示范工程所需主要设备表
设备名称 | 设备型号 | 单位 | 数量 |
机械隔栅(粗) | ---- | 套 | 1 |
机械隔栅(细) | ---- | 套 | 1 |
罗茨风机 | LSR-WJ | 台 | 3 |
可变微孔曝气软管 | ---- | 米 | 600 |
污泥回流设施 | 非标(专利) | 套 | 3 |
斜 板 | 320立方米 | 套 |
|
污水泵 | ---- | 台 |
|
污泥泵 | ---- | 台 |
|
水下搅拌机 | 非标 | 套 | 3 |
污泥浓缩设备 | 非标 | 套 | 1 |
压滤设备 | ---- | 台 | 2 |
电 气 | ---- | 套 | 1 |
电 控 | ---- | 套 | 1 |
管道、阀门、仪表等 | ---- | 批 | 1 |
化验设备 | ---- | 套 | 1 |
通过前面有关章节的说明可知,在整个污水处理示范工程系统中除“双面导流”处理池外,都是污水处理工程需要的、通用的设施和设备。所以全部的工程风险都集中在“双面导流”处理池能否成功运行上,即使双面导流不能正常运行,所建设施仍然能发挥普通活性污泥法处理生活污水的效果。
本污水处理示范工程项目的实施,首先应符合国内基本建设项目的建设和审批程序。同时积极配合有关单位创造良好条件。
建立专门的机构,作为项目执行单位,负责项目实施的组织、协调、管理工作。
委派专人担任项目的法人代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决策、指挥、执法等均有法人代表负责。
项目的设计、供货、施工安装等履行单位,应与本项目执行单位履行必要的法律手续,违约责任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项目建设单位(业主)应与项目执行单位协商制定项目实施计划表,并于履行前通知有关各方。
根据目前的建设程序,项目的实施要有项目法人制。
供水公司下设五个职能部门:
行政管理:负责日常行政工作以及项目执行单位的接待、联络工作。
计划财务:负责项目的财务计划和实施计划安排,与项目执行单位
办理合同协议等手续,以及资金的使用安排和收支手续。
施工管理:负责项目土建和安装施工的协调与指挥,施工进度与计划
安排、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的监督检查以及工程验收工作。
设备材料管理:负责项目设备材料的订货、采购、保管、调拨等工作。
技术管理:负责项目的技术文件,技术档案的管理工作,主持设计图纸的会审,处理有关技术问题以及组织职工的专业技术培训,技术考核等项工作。
本项工程对参与制性项目的供货、设计、施工、安装等单位均要进行必要的资格审查,并应将审查程序结果形成书面报告存档备案。
关键设备可以通过设计单位推荐,经项目建设单位认可后确定。
土建施工必须从具有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施工经验的单位中选择,由项目建设单位进行资质验证后,通过招标的方式确定。
设备安装与仪表、电气、自动控制系统的安装,应分别选择安装施工单位,由项目建设单位进行资格审查后,通过招标方式确定。
本污水处理示范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与安装必须按照国家现行的专业技术规范与执行标准执行。其规范与标准主要有:
设计标准: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 GBJ14-87 |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 GBJ13-86 |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 GBJ16-87 |
《工业建筑防腐设计规范》 | GBJ46-82 |
《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 | GBJ69-84 |
《建筑电气设计技术规范》 | JGJ16-83 |
《建筑结构统一设计标准》 | GBJ68-84 |
《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 | GBJ40-79 |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 | GBJ15-88 |
施工标准: |
|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GB50204-92 |
《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GBJ50205-96 |
《地下防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GBJ208-83 |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 | GBJ18-84 |
《防腐工程施工操作规程》 | YSJ411-89 |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操作规程》 | YSJ402-89 |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操作规程》 | YSJ403-89 |
《结构吊装工程施工操作规程》 | YSJ404-89 |
《特种结构工程施工操作规程》 | YSJ405-89 |
《砌筑工程工程施工操作规程》 | YSJ406-89 |
安装标准: |
|
《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GBJ93-86 |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GBJ236-82 |
《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 GBJ232-82 |
《采暖与卫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GBJ242-82 |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GBJ231-75 |
配套设备的调试可以根据有关技术标准进行或者由供货单位派人进行技术指导。
试运转工作应邀请有关专家、设计单位、安装单位共同参加,试运转操作人员上岗前必须通过专业技术培训。
有关设备调试、通水、试运转以及验收等项工作的技术文件必须存档备案。
环境保护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受到了全社会和各级政府的重视。为此政府和有关部门颁布了一系列有关的法律和法规,以保证这项基本国策的贯彻和实施。国家所颁布的有关的法规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1989-12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防治法》 | 1984-06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实施细则》 | 1989-07 |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 1986-03 |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 1987-03 |
《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 | 1986-03 |
《污水处理设施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 | 1987-03 |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 | 1986-03 |
《海洋环境保护法》 | 1983-03 |
为了具体执行上述法规,国家颁布了以下标准: | |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 GBHZB1-1999 |
《海水水质标准》 | GB3097-82 |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 GB8978-1996 |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 GB5084-92 |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 GB5749-85 |
《医院污水排放标准》 | GBJ48-83 |
于1989年1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现有各项有关环境保护法规的基础和依据,其要点如下:
环境监督和管理
规定了各级政府在制定环境质量标准和环境监督大纲方面的职责,由中央政府制定国家标准,各省市级政府可根据地方条件补充项目和指标。
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
各级政府必须制定工业排污的程序和制度,并提供环境保护措施。
法律责任
授权各级环保部门采取适当的法律程序警告和惩罚违反规定者。
建立健全的、完备的生产管理机构
对入场职工进行必要的资格审查
组织操作人员进行岗前专业及培训
聘请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厂内的技术管理工作
建立健全的、包括岗位责任制和安全操作规程在内的工厂管理规章制度
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提前进岗,参与施工安装、调试、验收的全过程,为今后的正常运转奠定基础。
组织参加全国污水处理行业技术情报的交流活动
会同市政环保部门监测进入设施水质,监督工厂企业是否执行《污水排入城市下水管道水质标准》中的要求
对处理前后的水量、水质进行监测化验、整理分析、建立运行技术档案,并根据水量水质的变化调整运行工况,以保证生化处理工艺正常运行
建立信息交流制度,定期总结运行经验。
认真制定每个处理工序,车间和主要设备的技术操作与维护规程,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
配备专业管理和操作人员,明确职责,确保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的安全的运行
建立检修保养制度,根据不同设备的性能要求,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修,以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延长使用寿命
表8-1 盐津县城市污水处理工程进度表
序号 | 项目内容 | 时间 |
1 | 环评、可研评审、批复等前期工作 | 2006.8 |
2 | 勘察、初步设计评审、批复,设备招标 | 2006.12 |
3 | 施工图设计 | 2007.1 |
4 | 土建施工以及设备安装 | 2007.3 |
5 | 试运行 | 2008.6 |
6 | 正式运转 | 2008.7 |
本工程投资估算根据建设部编制的《全国市政工程投资估算指标》HGZ47-102-96、《市政工程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编制办法》(试行)并结合盐津当地的实际情况编制。
9.2.1 一期工程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规模为 6000 m3/d)
(1) 构筑物
名称 | 容积或面积 (M3或M2) | 数量 | 单价 (万元) | 小计 (万元) | 结构形式 |
98 | 1 | 0.08 | 7.8 | 钢砼 | |
沉沙池 | 130 | 1 | 0.07 | 9.1 | 钢砼 |
活性污泥池 | 3400 | 1 | 0.0416 | 141.3 | 钢砼 |
斜板澄清池 | 500 | 1 | 0.04 | 20 | 钢砼 |
机房 | 80 | 1 | 0.08 | 6.4 | 砖混 |
值班室 | 30 | 1 | 0.06 | 1.8 | 砖混 |
化验室 | 20 | 1 | 0.06 | 1.2 |
|
压滤机房 | 80 | 1 | 0.06 | 4 |
|
小计:191.6万元
(2)设备
名称 | 型号 | 单位 | 数量 | 单价 (万元) | 总价 (万元) | 备注 |
机械隔栅粗 |
|
|
|
| 27 |
|
机械隔栅细 |
|
|
|
| 23 |
|
罗茨风机 | LSR-WJ | 台 | 3 | 8.5 | 25.5 | 一台备用 |
可变微孔 嚗气软管 |
| M | 600 | 0.012 | 7.2 |
|
污泥回流设施 | 非标 (专利) | 套 | 4 | 20 | 80 | 订制 |
斜板 | 320 M3 |
|
| 0.07 | 22.4 |
|
污水泵 |
|
|
|
| 6 |
|
污泥泵 |
|
|
|
| 3 |
|
水下搅拌机 | 非标 | 套 | 3 | 1.8 | 5.4 |
|
污泥浓缩设备 | 非标 | 套 | 2 | 4 | 8 |
|
压滤设备 |
| 台 | 2 | 9 | 18 |
|
电气 |
| 套 | 1 | 30 | 30 |
|
电控 |
| 套 | 1 | 10 | 10 |
|
管道、阀门仪表 |
| 批 | 1 | 24.3 | 24.3 |
|
化验设备 |
| 套 | 1 | 10 | 10 |
|
小计:299.8万元
(3)其它费用
序号 | 名称 | 费用(万元) | 备注 |
1 | 设计 | 24.57 | [(1)+(2)] × 5% |
2 | 调试 | 3 | (2) × 1% |
3 | 设备运输、安装 | 29.98 | (2) × 10% |
4 | 培训 | 9.8 |
|
5 | 工程管理 | 14.74 | [(1)+(2)] × 3% |
6 | 流动资金 | 15 |
|
7 | 税 | 27 | 按5% |
小计:124.1万元
工程总费用:(1)+(2)+(3)=615.5万元
(4)运行费估算
1、人工费:项目劳动定员8人,人均月工资1000元,8人共8000元/月,吨水人工费为0.02元/吨。
2、电费:全部设备总功率90KW,吨水耗电90Χ24(小时)/10000=0.216度/吨。电价按0.5元/度计,电费为0.108元
3、药剂费:处理剩余污泥用0.02元/吨
4、其它费:0.06元/吨
直接运转:人工费+电费+药剂费+其它费=0.02+0.108+0.02+0.06=0.208元。
(5)设备维修保养及更换费用(15年工作期限)单位:万元
名称 | 数量 | 价格 | 维修保养费 | 备注 |
机械隔栅 | 2 | 50 | 17 | 设备价的1/3 |
风机 | 3 | 25.5 | 8.5 | 设备价的1/3 |
曝气软管 | 600M | 7.2 | 7.2 | 更换一次 |
污水泵 |
| 9 | 2.3 | 设备价的1/4 |
水下搅拌机 | 3 | 5.4 | 1.8 | 设备价的1/3 |
压滤设备 | 2 | 18 | 6 | 设备价的1/3 |
电器 |
| 30 | 5 | 设备价的1/6 |
电控 |
| 10 | 2 | 设备价的1/5 |
管道、阀门、仪表 |
| 24.3 | 12 | 设备价的1/2 |
化验设备 |
|
| 3 |
|
总计:64.8万元,年均4.3万元。
(6) 构筑物、建筑物维护费:年均6万。
(7)污水管网维护费:年均20万元。
(8)系统年均维修、维护费用为:30.3万元。吨水摊消0.13元。
根据盐津县城区地势地城市布局,污水管网工程投资见下表:
序号 | 项目 | 长度(米) | 合计 (万元) | 备注 |
1 | 管道工程 |
|
|
|
1.1 | D=300 | 2100 | 128.2 | 含材料、安装 |
1.2 | D=500 | 2500 | 180.1 | 含材料、安装 |
| 小 计 | 4600 | 308.3 |
|
此污水管网工程总投资308.3万元。
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所需资金约为923.8万元。
按国家有关规定每吨自来水收取0.8元的治污费,就是污水处理系统运行和维护的专项资金。盐津县污水处理示范工程吨水运行费和维护费合为0.33元,收取的治污费是够支付的。
主要是处理后的污水直接排入河水中,由于处理工艺成熟,在设备运转正常的情况下产生的处理后污水将达到或超过国家排放标准。不会对地表水质造的影响。
污水处理设施投入使用后,可以极大的减少因自然排放污水而造成对地下水的污染,有利于地下水质的改善。
污水处理设施投入使用后,无有毒有害有味气体产生,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影响。
该项目本身即为环境保护项目,是为治理城市生活污水对环境的影响而兴建,项目的建设不会对当地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污水处理设施是处理和消纳污水的场所,作业中有许多机械设备,若操作或防护措施不当会引起机械设备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生活污水中含有多种致病微生物,工作作业人员应按规范操作,以免危害身体健康。
1、配置一定数量的消防灭火器及防雷装置等;
2、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
3、检验安全措施实施效果,建立安全档案,及时发现薄弱环节;
4、场区防洪能力应按20年一遇标准进行设计;
污水处理设施的卫生防护措施主要采取以下几条:
1、应严格执行污水处理工艺手册,防止误操作引起身体损害;
2、场区作业人员配备必要的劳保用品。
3、设置浴室、更衣室、休息室等;
4、对场内作业人员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和预防接种;
5、对职工进行卫生教育;
6、检验卫生措施实施效果,建立档案,以便及时发现薄弱环节;
7、由工程建设单位委托有关部门进行环境卫生本底调查研究。
在生产管理区的给水管网上设置消火栓。
在办公区域等主要防火地区按照《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设置消防设施及干粉灭火器,并在室内安装防火报警器。
生产管理区平面布置严格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1997年版)中的关于建筑物防火间距、消防与道路的设置等要求进行设计。
根据污水处理项目产业化运作的要求,盐津县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成立项目法人,实行法人负责制。负责工程的筹建及建设和运营,实行企业化管理。
考虑污水处理技术的进步及管理要求的逐步提高,确定污水处理劳动定员。
表12-1 盐津县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程人员一览表
序号 | 人员分工 | 管理 | 生产 | 后勤辅助 | 合计 |
---|---|---|---|---|---|
1 | 经理 | 1 |
|
| 2 |
2 | 总工程师 | 1 |
|
| 1 |
3 | 工作人员 |
| 4 |
| 1 |
4 | 机修、电修班 |
|
| 1 | 2 |
5 | 办公用车司机 |
|
| 1 | 1 |
合 计 | 2 | 4 | 2 | 8 |
在设备安装调试及试运行阶段对有关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进行技术培训。熟悉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并初步掌握工艺设备的性能及操作规程。
盐津县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由项目法人委托设计,筹措建设资金,组织项目的招、投标工作,并组织施工及生产。
本工程建设工期为15个月。
2006年8月,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
2006年12月,完成工程初步设计和工程施工图设计;
2007年3月,完成招投标及开工手续,正式开工;
2008年6月,正式竣工;
2008年7月,投入使用。
盐津县污水处理示范工程投资估算923.8万元,资金来源于:
(1)争取国家及省相关财政补助823.8万元,占总投资的89.2%;
(2)地方自筹100.0万元,占总投资的10.8%;
本可研报告结论总结如下:
(1) 污水截流干管线沿老城区横江岸边布置,污水管线总长4.6公里,投资308.3万元。
(2) 污水处理设施选址位于老城区下游一善桥前100米处,距老城区约1.1公里。投资615.5万元。
(3) 根据当地排水工程规划及污水量预测,并兼顾当地的发展特点,确定污水处理设施一期工程处理规模为 6000 m3/d,二期工程处理规模 4000 m3/d。
(4) 污水处理设施进、出水水质如下:
项目 | BOD5 | CODcr | SS | NH3-N | TP |
进水(mg/l) | ≤200 | ≤400 | ≤220 | ≤30 | ≤4 |
出水(mg/l) | ≤20 | ≤60 | ≤20 | ≤5 | ≤0.5 |
(5) 推荐的工艺处理流程为:“双面导流”(SMDL)技术。
(6) 污水处理示范工程建成后,可直接改善本地区水环境质量,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同时对于促进工农业生产,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国内外投资,对于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该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十分显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