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基本情况
本次规划治理段位于××县王团镇区西部,距县城15km。河道全长约2.8km,河道比降1/909,弯曲系数为1.2,现有弯道5个。清水河××县王团镇区段,从河道演变特点和河流型态上划分,属山区弯曲型(或蜿蜒型)河道。河道特点为主河槽具有弯曲外形,深槽紧靠凹岸,边滩依附凸岸,凹岸冲蚀,凸岸淤长,河身在无约束条件下向下游蜿蜒蛇行,在有约束条件下平面形态基本保持不变。
2 气象、水文
本次规划治理河段位于清水河××县王团镇西部,属中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气候基本特征为冬春长,夏秋短干旱少雨,蒸发量大,冷暖干湿,日照充足,多年平均气温9.3℃,日极端最高气温38.2℃,极端最低气温-27.3℃,日温差较大;年平均降水量278.0mm,年平均蒸发量2224.1mm,年平均日照数2965.8h,日照率67%,年最大积雪深度140mm,年平均无霜期178天,年最大冻土深度1370mm。
2.2 径流
清水河全流域年径流深自南向北为100~3mm,平均年径流量2.16亿m3,产水径流模数1.49万m3。
以上径流量反映了流域可产水量,即天然径流量,由于清水河流域建有大量的水库工程,特别是治理河段以上的水库座数约占全流域的95%以上,流域内水利设施已发挥了巨大作用。因此本治理河段过境水量远小于天然径流量,采用实测资料计算为1.09亿m3。
2.3 泥沙
清水河为多泥沙河流,实测悬移质多年平均含沙量229kg/m3,实测最大含沙量1160 kg/m3(1960年),多年平均输沙量4940万t,最大19100万t(1964年),最小8.47万t(1960年)。由于水库及水保工程的拦蓄作用,还原输沙量可占天然沙量的50%。流域平均输沙模数3410t/km2,输沙模数中游大、上下游小,折死沟冯川里水文站年均输沙模数7710t/km2,1959年实测最大断面含沙量1580kg/m3,为水土流失严重地区。
2.4 设计洪水
清水河××县王团镇区段上游42.5km处的韩府湾水文站,有1959年至2000年实测水文资料42年,××县王团镇下游53.5km处的马家河湾水文站有1959~1961、1965~1970年9年实测水文资料,且都位于清水河干流上,本次设计洪水采用宁夏水文水资源局关于××县清水河整治工程的水文计算成果。
宁夏水文水资源局2001年为××县清水河河道治理所做的《清水河断面水文分析计算》结果,该成果以韩府湾站设计洪水放大10%作为该河段设计洪水。具体见表2-1。
清水河××王团镇区段设计洪水成果表
表2.1
频率 项目 | P=20% | P=10% | P=5% | P=3.33% | P=0.5% |
洪峰流量(m3/s) | 518 | 770 | 1060 | 1210 | 2100 |
洪水总量(万m3) | 2380 | 3509 | 4870 | 5569 | 9685 |
洪水历时(h) | 50.6 |
3 社会经济情况
王团镇位于××县西南部,东与预旺镇交界,南与固原市七营相连,西隔清水河与海原县高崖乡相望,北与石狮镇,窑山接壤。中宝铁路及银平公路(S101)从镇域西侧南北向穿过。2003年7月实行合乡并镇后镇域土地总面积466.9km2,全镇辖34个行政村,117个生产队,全镇总人口为39028人,人口密度为84人/km2,回族约占总人口的99.9%。农业人口34528人,占总人口的88%,非农业人口4500人,占总人口的12%,人口自然增长率17.11‰。全镇的劳动力中从事第一产业的占52%,第二产业占30%,第三产业占18%。2002年全镇社会总产值5156.0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2035.80万元,占总产值的39.5%,在××县6镇12乡中位居第三;第二产业1800.00万元,占总产值的34.9%;第三产业1320.20万元,占总产值的25.6%。农民人均年纯收入1230元,群众生活困难。农村工业产值比重很少,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发展滞后,属传统农业生产为主的农贸型城镇。××县城镇体系规划确定,在××县西线城镇经济发展区中,王团镇将作为地区性经济协作生长集合区,带动周围腹地乡镇的发展。
4 工程地质
4.1 概述
本次规划清水河××县王团镇区段整治工程参考《××县王团镇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方案》地质资料,其目的是提供整治河段塌方、滑坡、河道冲刷建筑物基础所需工程地质参数。
4.2.1 地质概况及地形地貌
根据地质报告,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为新近堆积黄土,共分为两层:
(1)黄土状粉土(Q24);黄褐、棕褐相杂,土质不均,混有砂粒,大孔排列杂乱,混有粉质粘土团块,多虫孔和植物根孔。在大孔壁上常有白色钙质粉末,呈条纹或星点状分布,该层场区普遍分布。
(2)黄土状粉质粘土(Q24);棕红、黄褐相杂,土质不均,混有粉土团块,在大孔壁上常有白色钙质粉末,呈条纹状分布,该层埋深普遍在3.0~5.7m。层厚1.0m左右,部分地段尖灭,呈透镜状分布。
经试验,该地区土质综合评价定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勘察结果表明,本场地基底除黄土具湿陷性外,无其它不稳定因素,经处理后适宜进行本工程的建设。
勘察深度内未见地下水。据区域资料,该地区地下水位埋深40~60m。该地区最大冻土深度为1.37m。
根据工程地质察勘报告表明,地貌为清水河冲洪积河谷漫滩,地形呈南高北低,地形较为平坦,漫滩为第四系松散冲洪积物,为含少量砂壤土、角砾。
4.2.2 地层岩性
清水河××县王团镇区治理段根据钻孔揭露及出露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2aL-pL)中。岩性:上部为含少量砾的壤土、砂壤土层,厚度1.5~2.5m,松散状。下部为角砾,稍密-中密,4.0~6.0m以下为密实状,厚度大于10m。
4.3 建筑材料
(1)块石料:花豹湾料场,储量可观,量大质好,距施工现场约80km。
(2)粗骨料:大沙沟砂砾料场,储量大,但含泥量高,使用时应注意筛洗,距××县王团镇57km。
(3)砂料:大沙沟砂砾料,储量大,但含泥量高,使用时应注意筛洗。另外,清水河沟道中也有砾料、砂料,储量大,可就地采取,但必须筛洗。
(4)土方:就近取运削坡、裁弯取顺及河道内的土料,土质多为壤土及砂壤土。
5.1 工程建设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县城镇体系规划的确定,在××县西线城镇经济发展区中,王团镇将作为地区性经济协作生长集合区,带动周围腹地乡镇的发展。但是目前王团镇镇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道路不完善,尚未建设给排水系统,生态和生活环境较差。特别是镇区西临清水河,河道长期没有得到有效治理,河床不断拓宽下切,河道两岸塌坡严重,致使河岸距××县王团镇清真南大寺、王道祖拱北、王团镇中学及民房相距大约不到50m,给当地群众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为改变王团镇区的面貌和形象,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有利机遇,加大王团镇生态环境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力度,以市场为导向,以本地资源为支撑,培植特色产业,将王团镇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人民富裕、环境优雅、气候湿润的农工贸型中心镇。以实现当地群众收入稳步增长和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县王团镇人民政府于二OO三年十二月对该镇的总体布置进行了有机布置。但镇区西临清水河严重影响着该镇的西向发展,该镇区的重要基础设施、生活区大多集中在镇区西边,制约着镇区南侧宗教用地和以伊斯兰建筑风格为主及体现反映回乡特色的生态园建设。结合《××县王团经济综合示范镇建设规划》加强王团园林绿化建设,改善当地生态和生活环境,确保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亟待对清水河××县王团镇区段进行河道整治。
(1)河道整治是保护两岸公共设施、保证人民安居乐业的需要
近年来,清水河山洪爆发频繁,致使沿河两岸河岸坍塌、大片农田被毁,经济损失逐年增大,严重影响沿河群众的正常生产。当地政府和两岸群众要求治理清水河的呼声越来越高,特别是清水河××县王团镇受灾较为严重。所以对其进行整治已迫在眉睫。
(2)加快小城镇建设,保障小康社会建设的需要
××县委及各级水利部门对清水河××县王团段整治工程非常重视,先后做了大量工作。为保护和改善沿河两岸的生态环境,营造绿水相连的优美景观,在《××县王团镇总体规划》(2003~2020)规划中也明确提出了对清水河××县王团镇段进行整治的要求。为充分发挥水利工程设施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中的基础作用,减少洪灾损失,促进清水河××县王团段生态环境的改善,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实现,特别是自治区关于加快城镇化发展战略的提出,对清水河××县王团段进行河道整治已势在必行。
(3)工程建设有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项目所在地为回族聚居区。由于主流偏移变迁使××县王团镇河岸边界随着变化,当地群众为保护各自利益常常引起纠纷,严重影响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清水河整治工程的建设将大大化解矛盾,促进两岸群众团结和社会稳定,也更加体现党的民族政策,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5.3.1 规划依据
本期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主要依据如下:
(1)《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的通知》国发[2002]19号;
(2)清水河××县王团段生态整治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任务委托书;
(3)《××县王团城镇总体规划》(2003~2020)(××县王团镇人民政府,2003.12);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防洪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标准》(GB50201-94)、《堤防设计规范》(GB50286-98)。
(6)××市水利工程勘测设计院2004年5月实测1/1000清水河王团镇区段带状地形图。
5.3.2 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治理段位于××县王团镇西部,总面积1.36km2。其中河道长度约2.8km。
河道整治工程的总体布局是以规划的治导线及整治河宽为依据,进行河道裁湾取顺以及锁坝工程的布置,控制河势,防止塌岸,确保当地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河道整治工程建设的重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为改善流路,需要进行裁弯取顺,建设河道引河工程1处,工程长度339.8m。
(2)按照河道整治规划治导线及生态建设要求,建设护岸1处,锁坝工程1处,工程总长度386m。
6 整治原则、目标和方案
6.1 整治原则
考虑××县王团镇发展需求,对治理河段统一规划,统一治理,兼顾左右岸、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当地的旅游资源,采用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进行综合治理。
6.2 整治目标
目前,清水河基本处于自然摆动状态,因河床抗冲能力较强,河道变形以横向展宽为主,造成河道弯曲加剧,形成较多典型的蜿蜒型河段,弯距较小,摆幅较大。由于目前河道整治工程较少,洪、枯水流路变化较大,主流顶冲点交替变化,造成沿河两岸毁田、塌园、毁地、塌房现象时有发生,给沿河两岸村庄公路带来很大的危害。结合本河道的实际情况,从河道防洪、沿河两岸工农业发展对河道治理的要求考虑,河道整治应达到的目标为:
(1)逐步强化河湾边界,规顺洪水河槽,使其逐步稳定,有利于洪水的通畅渲泄,防御洪水泛滥,减少主流摆动范围,改善现有不利的河势,以达到有利于防洪保安之目的。
(2)通过河道整治,逐步稳定洪水流路,控制河势,稳定岸线,在水流顶冲下,避免及减轻河岸崩塌,保护沿河两岸耕地及公路免遭大水淘冲之目的。
6.3 整治方案
河道整治方案是随着人们对河道演变的认识和工程实践而不断在深化,由于清水河没有进行过系统的规划整治,现有治河工程亦少,在确保整治方案时,根据河道演变特点并结合宁夏及国内其他类似河道整治情况,采用微弯整治方案。
微弯整治方案就是根据河道演变规律,选择一条与洪枯水流路相近的,能充分利用现有工程,对防洪、排水、护滩综合效果较优的流路作为整治流路。采用一岸控制,仅在凹岸弯道修建工程,河道依势取弯,以护岸制弯,以弯导流,以流定槽,以槽固滩,弯弯相扣,强化河湾边界条件,控导主流,归顺流路,改善河势,使主流一直处于工程控制之下,河势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根据微弯整治方案、清水河××县王团镇区段今后防洪要求和《××县王团城镇总体规划》(2003~2020),在布置工程时,依据整治工程位置线和治导线并充分利用河道右岸高坎,裁弯取顺一道河弯布设取顺工程。河道整治工程为护岸、锁坝、引河形式。护岸、锁坝由土基、护坡和护脚组成,其施工方法均为旱地施工。护岸、锁坝的土基均用壤土碾压填筑,护坡采用浆砌石砌筑,顶部水平宽0.4m,其下设浆砌石齿墙,深2m,厚1m。浆砌石齿墙前设铅丝笼块石护脚,铅丝笼护脚尺寸分别为1.375m×1m、1.625m×1m。引河根据规划设计在原滩地中直接开挖,比降1:152。引河标准断面见图QSN-TXXWT-ZZ-04。
7 整治工程设计
7.1 设计水面线
河道水位的变化直接影响防洪工程的规模,因此在河道整治工程中水面线的推算尤为重要。设计水面线是防洪工程建设的基本依据,设计洪水位用于确定工程顶部高程。
7.1.1 计算方法及参数
(1)计算公式
采用《水工手册》推荐的河道水面线推算公式,即伯努里方程:
Z上+α= Z上+α
+ hw
式中:Z上、V上———上游断面的水位、流速
Z下、V下———下游断面的水位、流速
hw=hy+hj ———两断面间水头损失
hy=JΔL ———沿程水头损失
——沿程摩阻坡度
、ε———两断面平均流速、平均流速系数
———平均水力半径
ΔL———两断面间距
局部水头损
(2)设计流量、大断面资料及糙率选取
根据城镇防洪设计标准及洪水分析,设计流量采用P=5%洪水洪峰流量1060m3/s。
本次规划清水河××县王团镇段整治工程全长约2.8km。根据我院实测的二千分之一平面图,计算选用了4个断面。主槽和滩地河道糙率参照××县城段清水河整治工程分别取0.035。
7.1.2 水面线推算成果
根据上述流量、断面及糙率推算水面线成果见表7-1。
清水河××县王团镇段河道设计水面线推算成果
表7-1
序 号 | 断 面 编 号 | 桩号 | 河床 高程 (m) | 流段长 (m) | 河床比降 | P=10% (Q=770m3/s) | P=5% (Q=1060m3/s) | Q=1400 m3/s | 调查洪水位 (Q=1400 m3/s) | 备注 |
(m) | ||||||||||
1 | QSH01 | 2+150 | 1354.7 |
|
| 1358.91 | 1359.44 | 1360.19 | 1359.50 |
|
2 | QSH02 | 2+500 | 1354.2 | 350 | 0.00143 | 1357.91 | 1358.37 | 1358.88 |
|
|
3 | QSH03 | 4+000 | 1352.4 | 1500 | 0.000081 | 1355.62 | 1355.97 | 1356.42 | 1356.50 |
|
4 | QSH04 | 4+850 | 1352.1 | 850 | 0.003614 | 1355.49 | 1355.88 | 1356.40 |
|
|
7.2 河道整治参数及规划治导线
7.2.1 整治参数的确定
河道整治参数主要包括整治流量、整治河宽及整治河弯形态参数,是确定规划治导线的依据,整治参数的确定以河道的来水条件及水流运动规律和河床演变特点为基础。
(一)整治流量
由于清水河的河道演变主要受洪水作用的影响较大,在确定整治流量时,既要考虑洪水作用,又要考虑造床流量的作用。
①设计流量
洪水河槽的整治主要为防洪,保证河槽能宣泄大洪水,且重点河段的河岸不坍塌,洪水流路稳定,确保防洪安全。根据工程重要性及失事后可能造成的洪灾损失情况,按国家《防洪标准》(GB50201-94)的规定,参照××县城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P=5%设计洪水洪峰流量为1060m3/s。
② 造床流量
洪水的宣泄主要依靠中水河槽,据相关资料分析,在中水河槽内,一般能通过全断面流量的80~90%。由于中水河槽是在造床流量作用下形成的,水流的造床作用最为强烈,此流量级最具有塑造河道平面形态的能力。
③ 整治流量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并结合《××县王团镇总体规划》(2000~2020),综合考虑整治段城市防洪及河道整治要求,确定设计整治流量采用Q=1060m3/s。
(二)整治河宽
整治河宽指河道经过整治后,与设计流量相对应的直河段水面宽度。由于河道来水来沙条件不同,且受河道地质及地形条件的影响,河道断面形态沿程亦有一定的变化,河道宽度差别较大。整治河宽用来确定整治后河槽的外形和整治工程的平面轮廓,描述河湾形态间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确定的整治河宽能够满足过洪需要,大洪水期间,在此宽度内一般能宣泄全断面过流量的80~90%左右。鉴于整治河宽是确定治导线的重要参数,结合河道的实际情况,通过分析综合确定。
天然河道中水流运动遵循以下规律:
水流连续性 Q=BHV
曼宁阻力方程 V=1/nH2/3J1/2
另外,河流经过较长时期的冲淤调整,沿程各断面的水力几何因子之间存在一定关系,即河相关系K= 。
将以上各方程进行联解,确定出整治河宽为:
以上诸式中,H为整治流量下的水深,J为整治流量相应的比降,n为河段综合糙率。
根据河道水沙特性及河道特点,根据实测断面参数计算整治河宽,见表7-2。依据整治河宽的计算成果,并结合实际河道宽度,河道设计整治宽度采用B=150m。
清水河××县王团镇区段整治河宽计算
表7-2
大断面编号 | 桩号 | 整治 流量 (Q) | 主槽宽(B1) | 整治流量Q=1060m3/s对应水位 | 河床高程 | 整治流量下平均水深 (H) | 河相系数K | 河段 综合 糙率 (n) | 流段长 | 整治流量相应比降 (J) | 整治宽度B (m) | 备注 | |
(m3/s) | (m) | (m) | (m) | (m) | (m) | 计算值 | 设 计 采用值 | ||||||
QSH01 | 2+150 | 1060 | 119 | 1359.44 | 1354.7 | 4.74 | 2.30 | 0.025 |
|
|
|
|
|
QSH02 | 2+500 | 1060 | 132 | 1357.91 | 1354.2 | 4.17 | 2.76 | 0.025 | 350 | 0.00437 | 66.17 | 150 |
|
QSH03 | 4+000 | 1060 | 250 | 1355.62 | 1352.4 | 3.57 | 4.43 | 0.025 | 1500 | 0.00153 | 135.45 |
| |
QSH04 | 4+850 | 1060 | 120 | 1355.49 | 1352.1 | 3.78 | 2.90 | 0.025 | 850 | 0.00015 | 173.60 |
| |
备注 | 1.河相系数K=B10.5/H |
| |||||||||||
2.整治河宽B=K2*((Q*n)/(K2*J0.5))(6/11) |
| ||||||||||||
3.整治河宽平均值为125.07m。 |
|
(三)排洪河槽宽度
大洪水时,水流漫滩,主流趋直,为保证工程仍控导主流,又不影响河道行洪,两岸工程之间应有足够的宽度,大部分水流可以在此宽度内通过,该宽度为排洪河槽宽度。对于长河段而言,排洪河槽宽度的确定需要沿程洪水断面及相应的水沙因子等资料,且问题较为复杂,一般采用物理模型试验及水动力学数模计算结合考虑而定。
根据近些年来实测洪水资料,特别是1995年(Q=1400m3/s)和1996年(Q=1900m3/s)洪水时主河槽宽度,确定排洪河槽宽度为整治河宽的2~3倍。
(四)河湾要素
规划各河湾的河湾要素能代表天然情况下河流自由冲积所形成的弯道特征,自然情况下,随着河湾的发展,曲率变大,达一定程度后,自然裁直,往复循环,当河湾要素比较适宜时(弯曲半径R、中心角φ、直河段长度L、河弯跨度Lm、河湾弯曲幅度P及河湾间距l等平面几何尺度),应及时采取护岸工程将其固定下来。当个别河湾发展不理想,并有可能进一步恶化时,应采用控导、疏漫等工程措施进行改善,力求整治后的河势稳定,河岸线能平顺衔接,获得平稳的水流条件。
由于目前河湾要求的计算还没有完善的理论可循,本次借鉴其他河道整治经验,采用经验方法和实际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出河湾要素一般控制在:R=(2~4)B;中心角 ψ=90°~130°;直河段长度L=(2~6)B;河弯跨度Lm=(5~12)B;河湾弯曲幅度P=(2~7)B;河湾间距l=(2~9)B。
针对某一具体的河湾,考虑其特殊的河床边界及整治任务(如排水沟的汇入等),结合具体情况,在满足控导主流的条件下,个别指标允许突破。
7.2.2 规划治导线
治导线也称作整治线,是指河道经过整治后在设计流量下的平面轮廓,描述的是一种流路,给出了流路的大体平面位置,而不是某河段固定不变的水边线,治导线是确定工程布置的依据,也是确定河道整治工程的工程量及投资估算的基础。因此,治导线的拟定应在满足河道整治总体目标的前提下,根据整治河段的河势变化情况综合确定。
(一)治导线确定原则
根据河道整治的总体目标,结合河道实际情况,在拟定规划治导线时,遵循以下原则:
(1)满足整治流量、整治河宽及排洪河槽宽度的要求,同时河湾要素平面几何尺度要比较适宜,控导河势能力要强。
(2)充分利用现有工程及高滩陡坎,以减少工程量,节省工程投资,使现有工程和人工节点充分发挥作用,并为施工和管理创造有利条件。
(3)尽量利用现状流路,以便修建工程,当河湾发展不理想,并有进一步恶化现象时,可采用工程措施进行改善。
(4)统筹考虑上下游、左右岸,流路的规划设计应充分考虑两岸的利益、工程设施尽可能在河道内修建,以减少工程占用良田。
(5)较大支流汇入处,应充分考虑干支流流路的协调,防止由于支流入汇而干扰破坏规划流路现象的发生。
整治段规划治导线布置见1/6000布置图。
(二)规划治导线成果
根据河道整治参数及规划治导线拟定原则,结合河道河势现状和沿河支流及沟道汇入情况,整治段河道全长约2.8公里,弯曲系数1.2,共规划河湾2。各河段规划治导线参数下表。
清水河××县王团镇区段导线参数表
序号 | 岸别 | 弯道名称 | 曲率半径 | 圆心角 | 直河段长度 L(m) | 直河段宽度B(m) | R/B | L/B |
R (m) | φ(°′″) | |||||||
1 | 右 | 1#弯道 | 456.00 | 93°23′33″ | 902.5 | 150.00 | 3.04 | 6.00 |
2 | 右 | 2#弯道 | 300.00 | 26°51′49″ | 300 | 150.00 | 2.00 | 2.00 |
(三)规划治导线合理性分析
由于规划治导线的诸参数来源现状河道主流线的实际,且又是现状河道中的稳定河湾和直河段也在拟定治导线时得到利用,因而,规划治导线成果反映在造床作用下天然河道比较稳定的外形,其河湾个数、弯曲率、弯道半径及中心角的变化范围等控制河道平面轮廓的主要参数与现状河道相近,因局部河段河湾发展不够理想,且有可能在大洪水时自由裁弯,因而在拟定治导线时,通过裁弯取顺,归顺流路。从1/6000布置图上看出,规划治导线相邻河湾间的迎溜、导溜、送溜关系良好,基本能达到有效地控导主流,稳定河势目的。
7.2.3 工程布置
整治段河道总长2.8km,规划布设护岸工程1处,锁坝工程1座,工程总长725.8m,占整治河长的26%;布设河道裁弯取顺工程1处,长339.8m。××县王团镇区段清水河整治工程布置详见表7-4。
清水河××县王团镇区段河道整治工程特性表
表7-4
序号 | 岸别 | 工程名称 | 工程设计最低顶高程(m) | 工程长度(m) |
1 | 右 | 1#护岸 | 1360.22 | 234.1 |
2 | 右 | 1#锁坝 | 1360.07 | 151.9 |
3 | 右 | 引河开挖 | 1359.82 | 339.8 |
合 计 |
|
|
| 725.8 |
7.3 设计标准
(1)工程顶部高程
根据整治的目标和方案,清水河整治工程为护岸工程,工程顶部高程按设计整治流量相应水位加超高确定。
H=H设+ΔH
式中:H——工程顶部高程(m)
H设——设计整治流量相应水位(m)
ΔH——超高(m),ΔH=h+Rp
h——弯道横比降壅高(m)
Rp ——波浪爬高(m)
1 弯道横比降壅高按下式计算:
式中: V——水流平均流速(m/s),取v=2.99m/s;
g——重力加速度(m/s2);
R——弯道半径(m),取3B;
经计算,h=0.39m
2 波浪爬高计算
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风浪要素确定如下:
式中:——平均波高(m);
——计算风速,取历年汛期最大风速平均值的1.5倍,取16.9m/s;
d——水域平均水深,取4.18m;
g——重力加速度9.81m/s2;
f——风区长度,取250m;
L——波长(m)
经计算, =0.136m,
=1.64s,L=4.19m。
波浪爬高按下式确定:
式中:Rp——累积频率为p的波浪爬高(m);
KΔ——斜坡糙率及渗透系数,根据护面类型取0.8;
KV ——经验系数,根据风速、水深、重力加速度查算取1.17;
Kp ——爬高累积频率换算系数,对不允许越浪的工程p=2%,Kp取2.07;
m ——斜坡坡率,m=1.5。
经计算, Rp =0.81m,因此,超高ΔH=1.2m。
各断面设计整治流量下相应水位见表7-1,各工程段的工程顶部高程可根据其在两断面间的距离,用内差法确定。
(2)冲刷深度计算
冲刷深度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水流斜冲防护岸坡冲刷公式计算:
△hp=
式中:△hp——从河底算起的局部冲深,(m);
α——水流流向与岸坡交角(度),取α=30°;
m——防护建筑物迎水面边坡系数,m=1.5;
d——坡脚处土壤计算粒径(m),d=0.5cm;
Vj——引河、锁坝水流的局部冲刷流速(m/s),Vj=2.99m/s。
经计算,护岸、1#锁坝、引河冲刷深度为3.0m。
7.4 护岸工程
护岸均由土基、护坡和护脚三部分组成。护岸顶部宽4.0m,土基用壤土碾压填筑,护坡采用浆砌石砌筑,项部水平宽0.4m,边坡为1:1.5。为增加浆砌石护坡抗冲能力和稳定性,在浆砌石护坡中沿水流方向每隔30m设一道伸缩缝,缝宽3cm。浆砌石护坡下设浆砌石齿墙,基础挖深2.0m,厚1.0m,为增加基础抗沟冲能力,在浆砌石齿墙前设铅丝笼块石护脚。铅丝笼护脚尺寸分别为1.375m×1m、1.625m×1m。
7.5 锁坝工程
锁坝在裁弯取顺工程中,用于封堵老河水流的建筑物,起塞支强干的作用。主要目的是让水流冲开引河,形成流路归顺的新河道。锁坝不允许洪水漫坝,坝体采用土料填筑。布设锁坝1座。锁坝护坡采用浆砌石砌筑,顶部水平宽0.4m,边坡为1:1.5。为增加浆砌石护坡抗冲能力和稳定性,在浆砌石护坡中沿水流方向每隔30m设一道伸缩缝,缝宽3cm。浆砌石护坡下设浆砌石齿墙,深2.0m,厚1.0m。为增强基础抗淘冲能力,浆砌石齿墙前设铅丝笼块石做护脚。铅丝笼护脚尺寸分别为1.375m×1m、1.625m×1m。
7.6 引河工程
7.6.1 引河定线
引河设计是裁弯工程成败的关键,引河平面形态为曲率适度的微弯曲线,进出口平顺的与老河衔接,以顺应河道的发展趋势,曲线由复合圆弧及切线组成,曲率半径应满足按R >(1.5~3.0)进行引河定线设计。引河形成后,曲率半径应满足R >(3.0~5.0)B,B为平滩水位下的河宽。
引河采用内裁形式,进口布置在上游弯道顶点稍下方,进出口交角θ不大于30°。
引河裁弯比(裁弯段老河轴线长度与引河轴线长度的比值)取3~7之间。裁弯比太小,工程量大且引河不容易冲开,裁弯比太大,引河发展过快,难以控制,防守被动。
7.6.2 引河断面设计
引河设计开挖断面为复式梯形断面,第一级底宽20m,深4m。第二级底宽40m。引河右岸为复式梯形断面,用于导流水流冲刷左岸,保护右岸。引河左岸不做复式断面,直接从滩地开挖至引河底。引河挖深8m,两岸边坡均为1:1.5,比降为1/152,长度为339.8m,进、出口为喇叭型。引河第一级断面全断面过水设计流量为503.70m3/s, 引河断面全断面过水设计流量为1464.26m3/s,河道水位达到引河设计水位时引河的过水流量为800.97m3/s。引河断面设计以流速作为控制条件,即要求引河的流速大于河底土壤起动流速,引河的水流挟沙力大于进口含沙量。由于引河开挖后,引河发展很难控制,要求水管部门密切关注河势发展。在必要时要向河岸护脚处抛撒铅丝笼块石或砼四脚体。
根据清水河流域水文及调查资料,清水河洪峰流量小于115m3/s的洪水年年发生,落峰后,流量持续保持在30~50m3/s,因此引河设计流量取115m3/s。经计算,引河设计流速V引=2.99m/s。引河水力要下表7-6。
引河及河道疏浚水力要素表
表7-6
名称 | 流 量 (m3/s) | 流 速 (m/s) | 糙率 | 水 深 (m) | 水力半径 (m) | 边 坡 | 一级底宽 (m) | 二级底宽 (m) | 比降 |
引河 | 115 | 2.99 | 0.035 | 1.7 | 1.47 | 1:1.5 | 20 | 20 | 1/152 |
(1)河底土壤起动流速可按列维公式计算:
式中:Vn——河底土壤起动流速(m/s)
dcp——床沙粒径,取0.005m;
A——与床沙密度有关的经验系数,取3.0;
R——水力半径(m);
该式适用于55≤R/dcp≤5000,由于引河R/dcp=220,河道疏浚R/dcp=244,满足公式应用条件。
经计算,引河Vn=2.29m/s,河道疏浚Vn=2.35m/s
(2)据韩府湾水文站历年洪水要素,相应与流量50m3/s的悬移质含沙量多数为264~585kg/m3。引河水流挟沙力公式采用中国水科院经验公式:
式中: S*——水流挟沙力(kg/m3);
V引——引河(河道疏浚)流速(m/s);
ω——悬移质泥沙沉速(cm/s),取0.8cm/s;
R——水力半径(m)。
经计算,引河S*= 279.8kg/m3,河道疏浚S*=133.3kg/m3。
通过以上计算,认为引河断面满足本阶段要求,但由于引河的设计较为复杂,随着工作的深入,资料的不断完善,还应根据具体情况进一步分析计算。
根据清水河河道整治工程总体布置和所确定的断面结构形式,河道整治工程量,共计完成土方填筑2.34万m3,土方开挖 12.04万m3,浆砌石0.37万m3,铅丝笼块石护脚0.23万m3。工程量情况详见表7-7。
清水河××县王团镇区段河道整治工程量表
表7-7 单位:m3
序号 | 河段名称 | 土方填筑 | 土方开挖 | 铅丝笼块石 | 浆砌石 |
1 | ××县王团镇区段 | 2.34万m3 | 12.04万m3 | 0.37万m3 | 0.23万m3 |
8 工程管理
8.1 工程建设管理
为加强清水河××县王团镇区段河道整治工程建设的管理,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成立项目建设单位(××县王团镇区段河道整治工程建设指挥部),下设办公室(以××县水利局为主,作为项目法人)为项目实施单位。项目在建设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国家计委、水利部等有关部门制定的相应项目管理办法,严格按国家基本建设程序进行项目建设管理,并积极推行项目法人制、建设监理制和工程招投标制“三项制度”改革。建议吴忠市水务局为本项目的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办理招投标及开工报建手续,监督、检查工程建设,主持验收等工作。××县水利局作项目法人单位,负责工程建设和建成后的运行管理。
(1)管理机构
根据××县王团镇区段清水河河道整治工程的的实际情况,并结合目前河道管理的现状,工程建成后不需增设专门的管理机构对工程进行管护。建议由××县水利局全面负责清水河整治工程的管理和维护。
(2)人员编制
依据水利部颁布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编制定员试行标准》(SLJ708-81)中的有关规定计算,清水河××县王团镇区段河道整治工程所需管理人员由××县水利局防汛办内部调整,不再增加人员编制。
9 建设项目招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水利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管理规定》、《宁夏回族自治区招标管理办法》和《宁夏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细则》的规定,结合国家计委“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增加招标内容及核准招标事项暂行规定”的要求,确定本项目招标内容、范围及招标组织形式。
9.1 招标范围
清水河××县王团镇区段河道整治工程勘察设计工作,以项目建设主管单位委托的方式请具备资质等级的勘察设计单位完成;对工程建设监理,以项目建设主管单位委托的方式请具备资质等级的监理单位完成;工程施工,采用邀请方式确定具备资质等级的施工单位完成。整个河道整治工程可依据建设项目划分标段招标。
土建工程以土方填筑砌石工程为主,施工方法和技术以常规施工为主,施工技术要求不高,工程建设所需材料主要以土方、块石、砂子、石子、水泥为主,属常规建材,没有其他重要材料。
招标组织方式采用委托代理招标方式,由项目的建设主管单位委托具有水利工程招标代理资质的机构代理招标,办理有关招标事宜。
10 施工组织
10.1 施工条件
10.1.1 水文、气象条件
××县王团镇属中温带干旱大陆性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短暂炎热而少雨,冬季漫长严寒而少雪。日照高,无霜期短,年温差及日温差较大,降雨量小,蒸发量大。每年的3月底至次年的11月中下旬为封冻期,不宜采用冬季施工;6月下旬至9月份为伏汛期,在洪水期,大部分工程也无法施工。因此清水河××县王团段生态整治工程最佳施工期安排在2005年的3~6月和2005年的10~11月。
10.1.2 交通条件
对外交通道路主要有银平公路,作为各工程点的交通道路。在滩地修建的锁坝工程,需建临时施工道路与对外交通道路连通。
10.1.3 供电、供水条件
工程用电可就近从清真大寺、王团中学等供电线路接用。
施工用水可就近取用清水河水,砼工程用水和生活用水可就近在村镇水源地拉用。施工用水可直接在河道中取用,生活用水可就近在村镇水源地拉用。
(1)块石料:花豹湾石料场,储量可观,量大质好,距施工现场约80km。
(2)粗骨料:大沙沟砂砾料场,储量大,但含泥量高,使用时应注意筛洗,距××县王团镇57km。
(3)砂料:大沙沟砂砾料,储量大,但含泥量高,使用时应注意筛洗。另外,清水河沟道中也有砾料、砂料,储量大,可就地采取,但必须筛洗。
(4)土方:可就近取运削坡、裁弯取顺及河道内的土料,土质为壤土及砂壤土。
砂石料储量大,满足施工要求,其物理力学指标满足工程技术要求。
水泥从中宁水泥厂拉运,运距130km,汽油、柴油从××县王团镇拉运。
10.3主体工程施工
结合整治河道的实际情况,从河道防洪、沿河两岸工农业发展及清水河××县王团镇区段生态发展的需要,引河按设计标准断面在河滩地中进行开挖,比降1:152。在河道上游右岸崖子上建设1#护岸,对河道右岸进行防护。1#护岸后布设1#锁坝,对原河道进行封堵,保证河道主流按河道规划治导线顺流。
10.3.1 施工方法
施工方法:土方填筑采用装载机载运,8t自卸汽车和农用车运输,碾压机具应使用12t~15t平碾碾压。土方开挖以挖掘机为主,人工为辅。砂石料采用8t自卸汽车和农用车拉运,砌筑工程均采用人工砌筑。
10.3.2 主体工程施工
(1)浆砌石施工
①石料要求石质均匀,质地坚硬、不宜风化、无裂纹、无尖角薄边、黄皮等。
②砌筑材料:砌筑采用Mu30,M7.5砂浆,要求严格按试验室提供的配合比配制,所用水泥、砂、水材料质量标准应符合工程相应材料质量标准,砂子为中细砂,最大料径不大于5mm,砂浆全部采用机械拌和,时间为3-5min,随拌随用,一般应在2小时内用完。
③砌筑
1)砌体应为分层砌筑,砌筑砂浆饱满、密实,各砌层安放稳固。
2)砌筑应注意错缝,不允许出现垂直通缝。
3)砌筑上层砌块时,应避免对下层砌体产生较大振动,如砌筑中断后恢复时,表面应加以清扫和湿润。
4)砌体封顶时,应选用质地优良、块体较大的石料,作到封顶平整,坚固美观。
④勾缝及养护
1)砌体外露面应进行勾缝,表面勾缝为平缝,勾缝前将灰缝剔深2cm左右,清扫冲洗,自上而下进行勾缝。
2)浆砌体在砌筑12-18小时后及时体水养护或覆盖,保持外露灰缝湿润。
(2)铅丝笼块石护脚施工,先在坝基根部滩地上按设计要求挖1.0m深的坑槽,将编好的铅丝网片铺好,在其上砌筑块石,再将网片拧紧形成石笼,石笼体积1~2m3。
(3)裁弯工程施工,必须在汛前完成引河开挖(河湾处河道整治工程同时施工),引河开挖后,利用护岸、坝垛封堵老河道,待汛期洪水冲开河槽,引河冲开后,应密切注意河势,如河势变化过剧,应利用护岸、坝垛及时加以控制。
10.4 临时工程
临时工程包括施工道路、供水、供电和建设单位用房等。
工程用电可就近从清真大寺、王团中学等供电线路接用。
施工用水可就近取用清水河水,砼工程用水和生活用水可就近在村镇水源地拉用。施工用水可直接在河道中取用,生活用水可就近在村镇水源地拉用。
11 工程投资估算
11.1 编制原则及依据
11.1.1 编制原则
估算编制按水利水利部水建(1999)284文设计概(估)算编制办法、费用及计算标准进行编制,并结合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材料及设备价格执行2005年第一季度的市场综合价。
11.1.2 编制依据
(1)能源部、水利部水规[1991]825号文“关于试行《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概算编制办法》的通知”。
(2)黄规计[2001]133号文“关于印发《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概(估)算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的通知”。
(3)水利部水建(1994)284号文“关于印发《〈水利工程设计概算(估)算标准〉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机械台班费定额〉的补充规定》的通知”。
(4)水利电力部(86)水电基字第81号文《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预算定额》。
(5)能源部、水利部能源水规(1991)1272号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机械台班定额》。
(6)地方补充定额。
11.2 基础单价分析
参照区水利水规[1991]43号文,及水建[1994]284号。
人工单价:砼18.58元/日。
材料预算价格:
材料预算价格,依据2005年第一季度宁夏回族自治区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站发布的市场综合价分析计算。
①主要材料预算价格
根据原水建[1994]284号文的规定,进入工程单价的材料预算价格,高于水利部水建284号文规定的定值价格部分计取税金后,作为材料价差单独计列。
②施工用电、水预算价格
施工用电按0.53元/kW.h计,用水按5元/m3计。
③施工机械台班费
根据能源部、水利部能源水规(1991)1272号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机械台班费定额》进行计算,并结合原水建[1994]284号文的规定,将第一类费用小计乘以1.15的调整系数。
11.3 费用标准
取费标准执行水利部水规[1991]43号文及水利部水建(1999)284文。
11.3.1 工程单价计算中有关费用标准
(1)其它直接费包括冬雨季施工增加费、夜间施工增加费、小型临时设施摊销费及其它,费率取2%。
(2)间接费
间接费率表
项目 | 计算基础 | 工程费率(%) |
土方 | 直接费 | 8 |
石方 | 直接费 | 9 |
浆砌石 | 人工费 | 30 |
砼 | 人工费 | 45 |
(3)计划利润费率按2.5%计取。
(4)税金
税金按直接费、间接费及计划利润之和的3.22%计。
(5)阶段扩大系数取1.03。
11.3.2 临时工程
临时工程包括办公、生活等福利设施、临时仓库和建设单位用房、临时施工道路以及其它临时设施,其费用按建安费用3%估列。
11.4 独立费用
11.4.1 建设单位管理费
(1)建设管理经常费取建安工作量的2%;
(2)工程监理费按建安工作量的2%计取;
(3)项目建设管理费按建设单位经常费及工程建设监理费之和的15%计列。
11.4.2 勘测设计费
(1)勘测设计费按建安工作量的3.5%计取;
(2)工程质量监督费按建安工作量的0.25%计取;
11.5 投资估算
该工程总投资178.31万元,其中建筑工程117.59万元;临时工程3.53万元;其他费用57.19万元;材差47.07万元。详见总概算表。
12 环境影响评价
12.1 工程建设的主要有利影响分析
整治工程实施,不仅可使岸坡稳定,而且还保护了现有公共设施的安全。另外,通过对河道两岸的绿化,也能为旅游业创造有利条件,对改善××县王团镇周边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也具有重要意义。
12.2 工程建设的主要不利影响分析
施工期间,机械车辆跑、冒、滴、漏的油料及冲洗废水,若任意倾倒,会污染附近土壤环境。应采取适当措施减免这种污染。
发电机、挖掘机、汽车、等机械使用时将产生噪声。但由于施工场地远离闹市区,施工区地形开阔,因此影响不大。
施工及运输产生的粉尘、飘尘,发电机、挖掘机、汽车、等燃油机械使用时排放废气,会增加空气中的悬浮颗粒、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但由于地形开阔,空气扩散能力较强。因此,影响不大。
河道整治建设所用土料多为沙质壤土、碎石土,有可能会带来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尤其是夏季,雨水较多,冲刷流失更严重。但取土区一般在河滩,由于取土造成的局部水土流失十分有限,在施工过程中进一步加强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后可基本防止水土流失。
12.3 工程占地影响分析
河道整治改变土地的利用方式,土地资源没有减少,相反随着裁湾工程的实施,清水河××王团镇区段植树工程的实施,取顺后的河湾作为生态建设用地,将形成了一道绿色长廊,对环境十分有利。
临时挖地、临时踏地应在工程实施中及时采取水保措施。消除不利影响。
(1)有利影响
工程的环境保护效益较大。河道整治工程的实施,为××县王团镇人民提供更为安全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并且随着河道整治工程的逐步完善,还将为沿河绿化,为旅游景观资源创造有利条件,促进××县王团镇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建设的环境保护意义较大。
(2)不利影响
在施工期对环境有所影响,通过采取对应措施可以减缓或避免。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油、扬尘、弃渣、噪声、生活垃圾及污水等会对当地环境、人群健康产生一些影响,雨季施工还可能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以上这些影响,程度是比较轻微,多为局部性和暂时性,可以通过加强施工管理得到减免,并会随施工活动的结束而消失。
(3)结论
上述分析表明,河道整治工程建设不仅可进一步为××县王团镇沿河防洪安全和土地资源开发提供有力保障,显著地提高河道生态效益,减免沿河 两岸各类设施的坍塌破坏,同时还可增加土地利用面积,增强××县王团镇农业发展后劲,促进交通、旅游业的发展及生态环境的发展,其环境效益是十分显著的,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是次要的,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是利远大于弊,环境方面潜在的不利影响可采取措施加以减免,工程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巨大。因此,从环境影响方面分析,工程项目对于环境的影响是以有利影响为主导,工程的兴建是可行的,不存在制约工程实施的环境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