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水利水电枢纽工程_商业计划书免费下载

第一章  综合说明

             

第一节 工程概况

             

**县**水利水电枢纽工程位于**县七里坪乡**村,包括**水库、一、二级电站等。水库是以发电、防洪为主,兼顾灌溉、城市供水、旅游及水产养殖等综合利用的水利水电枢纽工程。水库总库容为2290万m3,兴利库容780m3,最大坝高48米,坝长232m,其中溢流坝长82米,非溢流坝长150米。根据规划要求,**一级电站是坝后式电站,一级电站设计水头为24.6m,设计流量为7.0m3/s,装机容量2×400+500=1300KW;二级电站属于引水式电站,是利用一级电站尾水,利用约2公里的环山渠道及穿山隧洞,将水引入二级电站前池,设计水头为38m,设计流量为6.94m3/s, 装机容量2×630+800=2060KW。

 

第二节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一、提高防洪标准,减少下游洪灾损失

**河干流**水利水电枢纽以下防洪标准较低,主河道防洪标准不足五年一遇。据历史资料记载,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洪灾损失。**城是**上游的第一座城市,县城发生洪灾损失的频率较高。随着县城规模的扩大,经济的发展,相同标准的洪水,其产生的洪灾损失将越来越大。

**发生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是七里坪以上河道坡降陡,洪峰汇流时间短,洪峰流量大,洪量集中。为了有效地减少洪灾损失,必须在**上游河道兴建拦蓄工程,削减洪峰,综合分析,在**上游七里坪乡**村建设防洪水库是最合适的位置。

二、水能资源合理开发的基本要求

**规划及已建的梯级电站是**水库电站、**二级电站、**三级电站、青山水库电站、将军岭电站、斩龙岗电站及燕山边电站等,规划总装机容量为18600KW。由于天然径流分配不均,又无龙头电站进行调节,下游已成电站装机容量虽然很小,但其年发电量仍达不到设计要求。经方案比较,建设**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可提高下级电站的枯水期流量,对**电能合理开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可提高下游灌区的灌溉保证率

老龙潭灌区是**上游的引河自流灌区,渠首位于七里坪乡,设计灌溉面积8万亩,由于工程水资源的平衡分析与现状出入较大,原设计灌溉保证率为75%,实际灌溉保证率低于30%,保灌面积不足2万亩,水利工程未发挥应有的作用。**水库建成以后,可对天然径流进行重新分配、调节,结合发电,增加老龙潭灌区灌溉面积及灌溉保证率。经调节计算,现有设计灌溉面积8万亩时灌溉保证率可达75%。

四、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

**上游处于**风景区,水库库区是**风景区的黄金通道,通过水道并进行改线,可使通往宝天曼的路程减少30公里。**风景区内又形成了较大面积的水面,水库对**风景区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可增加生态旅游事业的发展。

水库坝址区下游是天心洞旅游景点,**水库承上启下,是内乡北部生态旅游的最佳线路,**水库的建设,将会有效地促进当地旅游事业的发展。

五、发展水产养殖

水库建成以后,死库容为400万m3,死水位以下水面面积为40万m2,年水产品量可达4.5万公斤,可促进水产业发展。

六、提高城市用水保证率,保障沿河两岸人畜生活用水及乡镇企业用水

**城及沿途七里坪乡等乡镇主要依靠**水向城市供水,一般是采用抽取**地下水,由于近年来河道经常断流,枯水季节城市用水困难。为了保证县城正常供水,必须在**上游建拦蓄水库,以拦蓄天然径流,调节**流量,使河道两岸赖以生存的2万多群众不再为找水奔波,人畜生活用水得到保障,沿河群众可以安居乐业,大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七、可有利于保护野生动物资源

**上有大量的野生水产动物资源,水库建成以后,坝址以上水库区长期形成较大面积的水面,水库以下河道常年不会断流,大鲵等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从而有效地保护了野生动物资源。

八、有利于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

工程建设后,可以大量向农村供应电量,解决农村燃料和农村能源,实现农村以电代柴以电代油,减小森林砍伐量,保护生态环境,有效地进行水土保持,减少水土流失,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

总之,建设**水电站,可以解决农民的烧柴和农村能源问题,有利于促进农村能源结构的调整,有利于促进退耕还林、封山绿化、植树造林和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人口、环境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水资源和水能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水文气象

 

**县地处北亚热带北部边缘,属于北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全县多年平均气温15,极端最低气温-20.3 ,极端最高气温41.1

库区内多年平均降雨量为909.6毫米,最大年降雨量1629.2毫米,最小年降雨量546.6毫米;降雨在年内分配也不均匀,降雨主要集中在69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69%;全年日照时数为2027小时,无霜期224天,年均大于或等于10的活动积温为5520

 

第四节  设计洪水

 

因流域内无实测洪水资料,可根据《河南省中小流域设计暴雨洪水图集》(1984年,以下简称《暴雨图集》)中的有关规定由设计暴雨间接推求,采用淮上法综合单位线计算洪峰流量和洪水过程线。

表1-1     **县**水利水电枢纽坝址设计洪峰流量及洪量

       频率        时间(h)

20%

10%

5%

2%

1%

0.2%

0.1%

Qmax(m3/s)

1669

2080

2885

4479

5361

7542

8368

W (104m3)

2993

3975

4982

7000

8050

10758

11761

该区域内年侵蚀模数为200~500吨/平方公里·年,由于库区内植被良好,且随着对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工作重视程度的增加,库区内植被覆盖率将还要提高,确定选用年侵蚀模数为200/平方公里·年。

 

第五节  工程地质

 

南阳市水利建筑勘测设计院地勘队于2001年11月8日12月28日承担了**水利水电枢纽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地质勘察任务。其工作主要是:1、对库区进行工程地质测绘,了解水库区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物理地质现象,特别是水库区发生渗漏的可能性;2、对坝址区进行工程地质测绘,了解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石的风化程度,对坝址进行地质评价;3、了解坝基岩石的水理性及渗透性;4、调查天然建筑材料并进行评价。其工作内容如下:

一、区域地质概况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在中国大地构造单元上属于秦岭地轴、伏牛大别弧形构造带的西端、四棵树复背斜的南翼,整个区域为起伏不平的中低山区。本区域主要构造为朱阳关板厂断裂、夏馆柳泉铺张性断裂等,构造主干线由一系列的NWW向褶皱、断裂组成,并伴有NWNE向的次一级断裂及节理等。

二、水库区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一)、地形地貌及物理地质现象

1、地形地貌

水库区处于伏牛山腹地中低山区,山脉总体走向呈NWSE,地势西高东低,山体自然边坡多在60度以上,海拨480500m以上,相对高差150200m,个别地段地势险峻。**水库属于长江三级干流**河上游地段,呈蛇曲状自西北向东南蜿蜒而下,河谷呈深切谷,形态多呈U型谷,河宽2040m,深810m,弯多水急,河道比降较陡。

2、地层岩性

水库区地层较单一,主要为中生代燕山期黑云母花岗岩,少量的下元古界震旦系陡岭群云母石英片岩,第四系零星发育冲洪积、冲积、残坡积地层,由老至新依次为下元古界陡岭群云母石英片岩、中生代燕山期黑云母花岗片岩、石英岩脉、长石岩脉、第四系中更新统粘土、第四系残坡积层碎石土、第四系全新统砂卵石。

3、地质构造

库区构造线方向与区域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主要为NESW和NESE向,明显的构造形迹是NWSE向的压性、压扭性结构面以及NESW向的张性结构面。库区共发现有16条断层,长度一般为1030m,宽度不超过2m,深度不超过5米,均为小断裂;库区节理裂隙发育,主要有三组,第一组呈张开状,最为发育,第二、三组呈闭合状。

(二)、库区水文地质条件及评价

库区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和松散岩类孔隙潜水,松散岩类孔隙潜水主要为埋藏在河床、漫滩及冲沟内覆盖层中的潜水,受基岩裂隙水和大气降水补给,由于河床下切较深,故潜水可补给河水。

(三)、水库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水库区主要由黑云母花岗岩组成,岩石风化较轻,完整性较好,含水性和透水性较差。库区岸坡稳定、淤积量小,库区无渗漏现象,库区地质条件较好。

三、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一)、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

1、地形、地

水库坝址区为中低山区,坝轴线处于河道弯道处,无阶地发育,右岸为侵蚀岩,左岸为堆积岸,河床偏于右岸,河床宽度60m。

该段两岸山体不对称,左岸山体呈浑园型状,自然坡度40°—45°;右岸山体均呈陡峭状,坡度60°—70°,个别地段地势险峻,呈悬崖峭壁,山间植被发育良好。

2、地层、岩性

坝址区地层岩性单一,主要为燕山期黑云母花岗岩及第四系松散堆积物。黑云母花岗岩中分布有石英岩脉及正长石岩脉;第四系松散物主要为全新统砂卵石,主要成份为砾石、卵石、漂石及块石,结构松散,强极强透水,分选性差。

左坝肩:山体较雄厚,岩性为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岩石强风化厚度1.52.0m,弱风化厚度1.52.0m,微风化厚度1.5米左右,其下为新鲜岩石;右坝肩:岩性为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岩石表面微风化厚度为2m左右,其下为新鲜岩石;河槽段:河床宽19m,河床基岩裸露宽度11m,覆盖层为砂卵石,厚度仅0.31.2m,其下为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岩石微风化厚度1.92.1m,微风化以下为新鲜岩石。岩石属中等微透水。

3、地质构造

坝段内所发育的断裂有3条,断层不影响坝体稳定,并不会产生坝基渗漏,不必进行处理;坝段内节理较发育,主要有三组,裂隙多数呈张开状,无充填,少数充填碎石,且延伸不远。

4坝址区水文地质条件

坝址区的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潜水及基岩裂隙水。由于河流的下切,潜水可补给河水。基岩裂隙水受构造及裂隙发育程度的控制,一般无承压性,受大气降水补给,向山体两侧排泄。

四、引水渠线的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二级水电站的引水渠线拟沿左岸山体布置,从**电站坝址下游至引水隧洞处工程地质条件依次为:0+0000+350段山坡坡角30°—35°,岩石呈弱风化状,山坡相对较缓,渠道边坡开挖较稳定;0+3500+950段山体自然边坡40°—45°,岩性为黑云母花岗岩,弱风化,岩石裂隙较发育,该段发育有4条冲沟;0+950洞口段山体多呈直立陡峭状,岩石为黑云母花岗岩,弱微风化状,岩体稳定,整体性好。

五、 引水隧洞的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洞身段山体较雄厚,岩性为黑云母花岗岩,岩石为弱微风化。岩脉完整性较好,与围岩接触密切。岩性为黑云母花岗岩,岩石呈全强风化状,岩石破碎,极不完整,出口处岩石风化较重。

六、二级电站站址及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1、压力前池:压力前池处山体低缓,山坡坡度20°—25°,岩性为黑云母花岗岩元古界震旦系云母石英片岩,黑云母花岗岩及云母石英片岩均呈强风化状,岩石裂隙发育,完整性好。

2、压力管道:压力管道处和压力前池处的岩性相同,岩石呈强风化状,岩体完整性差。

3、电站厂房:电站厂房约位于310m高程,山坡低缓,岩性为元古界云母石英片岩夹黑云母花岗岩侵入体,岩石呈强风化状,由冲沟及路旁一侧可看到,岩石强风化厚大于10m。

七、天然建筑材料

1、石料:坝段上下游为黑云母花岗岩,岩石风化较轻,裂隙发育,岩块质坚、个大、面齐,储量丰富,为便于施工,运距近,石料场选于坝址上游8001000m的左岸及坝址下游1000m的右岸。

2、砂料:砂料场地选于两处:一是库区内3km的黄水河下游,二是距坝址1015km的七里坪以南的**河处。

八、 结论与建议

1、**水库区域地层由中生代燕山期侵入岩组成,地质构造较复杂,区域稳定性较好。

2、库区地层为中生代燕山期黑云母花岗岩,仅在库区末端出露元古界云母石英片岩。

3、库区山体大都雄厚,且分水岭以外未深切谷,未发育较大断裂及断裂破碎带,故不存在库区渗漏。

4、库区径流量不大,植被发育,淤积量小,库岸稳定。

5、坝址区岩性为黑云母花岗岩,河床基岩裸露,左岸强风化厚度仅1.5米,右坝肩及河槽段岩面即为可利用岩面,坝址岩性较好。

6、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新鲜岩石天然容重为2328KN/m3、微风化及新鲜岩石承载力大于4000KPa、抗剪摩擦系数为:弱风化0.6、微风化0.65、新鲜岩石0.7。

7、引水渠线0+950段以前岩石呈弱风化状,工程地质条件较好,该段渠线适宜明挖,0+950以后山体陡峭,岩体直立,岩石呈弱微风化状,该段适宜开凿隧洞,以便和老隧洞连接;引水隧洞岩石呈弱微风化状,未出现坍塌、涌水等不良地质现象。

8、二级电站厂房及附属设施所处位置山体较低,厂房岩性为云母石英片岩夹花岗岩侵入体,压力管道及压力前池位置为花岗岩夹云母石英片岩,压力前池以上至隧洞出口为花岗岩,岩石全部呈全强风化,岩体不完整,裂隙发育,工程地质条件较差。

9、该区为度地震区, 截面抗震验算地震影响系数αmax=0.04。

 

第六节  工程规划

 

一、兴利调节计算

1、水库死水位确定

水库死水位选择应考虑到以下因素:保证灌溉引水需要、水库淤积要求、保证水电站水头消落深度及其它方面的要求确定水库死水位为353.3m,死库容为400万m3

2、水库调节性能的确定

**县**水利水电枢纽坝址处多年平均径流量11416万m3,最大径流量32230万m3,最小径流量4289万m3,水库调节形式采用年调节。

3、设计保证率、设计代表年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属于小()类电站,电站设计保证率采用80%,相应设计丰水年保证率为20%,设计平水年保证率为50%。

**水库坝址下游17.9km设有后会水文站,其径流系列资料完整连续,采用水文比拟法确定坝址径流量。根据坝址1956年6月1992年5月共36年的流量系列,经排频计算,选择19811982年为80%设计枯水年,19791980年为50%设计平水年,19711972年为20%设计丰水年。

4、正常蓄水位的确定

从水库防洪、发电、灌溉、水库淹没和移民、坝址地质地形、投资等因素确定兴利水位为367米。兴利库容为1180万m3

5、保证出力、装机容量计算

**一级电站是坝后式电站,二级电站是利用一级电站的尾水发电的引水式电站,依据逐时段入库流量,时段初水量,供水期等流量调节下泄,按此流量求出各月的平均出力,再以供水期各月出力的平均值,作为一级电站的保证出力Np,一、二级电站的保证出力分别为246KW及386KW。

装机容量的确定采用简化方法,即按出力倍比法进行计算,一般倍比系数取为6,一、二级站装机容量分别为2×800+500KW及3×800KW。

6、年发电量E及年利用小时数h

用3代表年法计算,根据丰、平、枯三个代表年分别进行等流量调节,按照初选的装机容量求出3个代表年的发电量,然后加以平均,得到多年平均年发电量,一、二级站年发电量分别为499.69万KWh及740.25万KWh;一、二级站年利用小时数分别为3843小时及3593小时。

二、防洪计算

**水利水电枢纽主要建筑物包括大坝、一、二级电站及其它枢纽工程。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水库属中型水库,工程等别为等,建筑物级别为3级,永久性挡水和泄水建筑物正常运用的洪水标准(设计标准)为50年一遇,非正常运用的洪水标准(校核洪水)为500年一遇;**一、二级水电站划分为五等,主要建筑物级别为5级,洪水标准:电站厂房为30年一遇设计,50年一遇校核。

表1-2       **县**水利水电枢纽工程不同频率下泄洪方案比较表

项          目

单位

频率

5%

2%

0.2%

最大洪峰流量

m3/s

2885

4479

7547

溢流坝最大泄量

m3/s

2297

3369

5882

最 大 洪 水 位

m

372.95

374.50

378.00

相  应  库  容

万m3

1316

1896

2290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挡水坝兴利水位即正常蓄水位为367米。选定泄洪建筑物为WES剖面溢流坝自由泄洪。按溢流坝净宽分别为60米、70m、80米90米四种方案进行比选,确定选取溢流堰净宽为80m的方案。

经计算,洪水经水库调洪,县城及后会之间**河河道防洪标准均有明显提高。

三、坝顶高程确定

非溢流坝顶高程由设计(校核)洪水位加设计(校核)洪水位超高值(含波浪高度、波浪中心线至静水位的高度及安全加高),最后确定非溢流坝顶高程为378.0米。

 

第七节  工程总体规划及建筑物设计

 

一、工程选址

**二级电站是利用一级电站的尾水通过引水渠道及已成的隧洞引水,因此二级电站站址基本已经确定,需要确定的是**一级电站渠首坝位置。

初步选择了三条坝轴线,从地形、地质条件、投资、电站出力、施工、工期等综合比较,上坝线为最优坝线,下坝线次之,中坝线较差。因此选定上坝线为本工程推荐方案。

二、工程布置及建筑物型式

**一级电站利用已确定的坝轴线位置兴建挡水坝,电站厂房设在大坝左岸的滩地上,泄洪洞设在大坝左岸,一级电站属坝后式电站,包括挡水坝、电站厂房、泄洪洞及其它附属设施;二级电站是将一级电站的发电尾水通过沿山渠道,利用已建成的引水隧洞,出口接电站前池向二级电站供水,厂房布置在**河左岸,厂房后接二级电站尾水。

(一)、一级电站挡水坝

1、挡水坝坝型选择

**河上石料丰富,石质良好,为节约投资,结合地形、地质情况,宜因地制宜,建当地材料坝,合适的坝型主要为砌石坝或钢筋砼面板堆石坝。钢筋砼面板堆石坝可以机械化施工,坝体受力均匀,对地基要求不高,但工程量大,结构复杂,施工期长,施工度汛不易解决,且投资过大;浆砌石重力坝工程量小,结构简单,易于施工,便于施工导流,且投资较小,坝基应力变化虽然较大,对地基要求较高,但坝址处地质条件较好。综合比较,确定坝型为浆砌石重力坝。

    2、挡水建筑物

坝体主要建筑物拦河坝包括非溢流坝及溢流坝。坝长232m,非溢流坝段长150米,其中左坝段长111m,右坝段长39米,非溢流坝底最低处高程为330m,最大坝高48米;溢流坝段长82米,最低处高程为324.5,最大坝高42.5米。

    (1)非溢流坝

坝顶高程确定为378.0米,顶宽6米,防浪墙高1.2米,上游边坡10.15,起坡点高程定为359.0米,下游边坡1:0.7,起坡点高程372.0米。

(2)溢流坝

根据兴利调节及调洪计算的结果,确定溢流坝顶高程为367.0米,溢流长度为82米(净长度78.4米),其上游面边坡及起坡点高程与非溢流坝一致,溢流面为WES剖面,由上游曲线段、中部直线段和下部反弧段三部分组成。直线段边坡为1:0.65挑流消能,鼻坎高程为339.50米。鼻坎反弧半径为16米,堰顶设交通桥。筑坝材料为Mu60M5及Mu60M7.5浆砌石。

(3)坝体结构布置

    坝体防渗布置:在上游坝面上设置钢筋砼防渗面板,面板横缝间距一般为16米,高程359米以上厚度为70cm,359米以下厚度增加值为0.032倍坝高增量。

廊道布置:桩号0+033、0+059、0+089、0+198、0+212处设5条横向交通观测廊道,0+131处设一道横向廊道,内部设泄水管,0+101处设一横向廊道,该廊道通过纵向廊道与泄水管连通。纵向灌浆排水廊道平行于防渗面板前沿布置,供帷幕灌浆和基础排水用,城门洞形断面,宽2.5米,高3.5米,上游壁距坝面4.04.5米,灌浆廊道一般距基岩面不少于4米,最低处廊道底部高程为332.0米,低于设计及校核洪水位对应的下游水位;交通廊道断面型式为城门洞型,宽度为2.0米,高度为2.5米,顶部为半圆形。

    坝体分段与分缝:在溢流坝与非溢流坝交接处分缝,左坝段中间另分一道缝。

   坝体止水和排水:坝体横缝、上游砼防渗面板及溢流坝面缝内均设止水,材料为橡胶止水;坝体排水孔设在距上游面2.5米处,底部通入灌浆排水廊道,间距3.0米,采用拨管法形成,排水管采用φ15C15无砂砼管。

    (4)、基础处理

左坝肩置于微风化岩石上,右坝肩及河槽段置于新鲜岩石上,坝基础开挖成锯齿状,并做成倾向上游的斜坡,以增加基础抗滑稳定性。

基础防渗处理:坝基全断面均需布置帷幕灌浆孔,主帷幕孔距3米,河槽段深30米,左岸最小深度不少于15米,右岸最小深度不少于10米;副帷幕孔在主孔下游,排距2米,间距3米,河槽段深15米,左岸最小深度不少于7米,右岸最小深度不少于5米。

    坝基排水设计:灌浆廊道下游侧设置一排坝基排水孔,孔距3.0米,孔深主河槽处15.0米,左右坝肩处不少于10米,孔径15厘米。

固结灌浆处理:节理、裂隙发育和高程为330米高程以下的坝基上下游应力较大的部位进行固结灌浆。孔距为3米,排距为3米,上下游各布置3排,固结灌浆孔孔深为5米,孔位布置成梅花形,均是铅直孔,孔径一般5568mm

(5)、泄水设施

泄水孔布置在左坝段,桩号0+101根据水库淤积高程349.5米,并考虑下游泄流消能等因素,确定泄水孔进口高程为350.0米,出口高程345.0米,泄水孔总长41.1米。泄水孔进出口为水平段,两闸阀之间为斜坡段,坡度19%,拟采用钢筋砼现浇管道。

   (6)、交通桥

非溢流坝高出溢流坝11米,溢流坝全长82米,在其顶部设2孔钢筋砼下承式无推力拱桁架结构桥,每跨净40.0米长,桥面净宽5.1米,栏杆高1.2米,桥墩为钢筋砼结构,厚度1.6米。

(二)、一级水电站

一级水电站为坝后式电站,位于**水库大坝左岸下游60米处,整个枢纽是由发电引水洞、电站厂房、升压站、进厂公路组成。

    1、发电洞位于大坝左岸,中心线与坝轴线正交,交点坝中轴线桩号为0+800全长66.97米。进口设拦污栅及事故检修门,底坎高程347.40米,闸门孔径2米。发电洞由进口段、渐变段、洞身段及岔管段组成。进口段长9米,进口段为方形断面2×2米2,为闸门控制段,内设平面事故兼检修钢闸门,其上为操纵室,内设一台卷扬式启闭机提升事故门及一台单吊点直拉卷扬式启闭机提升拦污栅。坝内埋管断面为圆型,内径1.6米,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管,壁厚0.5米。采用卜型岔管,分岔角为60°,主管直径由1.6米渐变为1米和0.9米,与厂房内水轮机进水闸阀相连。

2、电站厂房紧接发电洞支管末端,与大坝相距约60米。主要建筑物包括主副厂房、升压站、尾水渠、回车场和对外交通道路等工程。

厂房分为主厂房、安装间和副厂房三部分:

主厂房:主厂房面南偏东向布置;长28.82米,宽10.2米,基础开挖高程332.22米,厂房顶高程348.65米,总高16.43米,发电机层高程336.85米,主厂房内安装三台卧式水轮发电机组,水轮机安装高程为337.55m,型号HL240WJ60二台配SFW40010/990发电机,一台HLA286WJ71配SFW50012/1180发电机,机组间距6.5米,总装机1300千瓦。在机组上游侧布置有三个蝶阀坑,内装两台直径为1米和一台直径为0.9米的蝶阀及蝶阀控制设备。在机组下游侧布置三台调速器和机旁屏。发电机层以上为砖混结构,以下为钢筋砼结构,厂房内装有一台5吨电动单梁吊车。

安装间位于主厂房左侧,长10.20米,宽为8.20米。地面高程340.65米,总高度为16.43米。楼板以下深8.43米,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从下到上依次有集水井、泵室层。安装间楼板以上高8米,为砖混结构。

副厂房位于主厂房的上游,长28.82米,宽8.94米,高10.43米,共分上下两层,下层为电缆层,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地板高程为336.52米,主要布置有电缆和厂用电变压器、电流、电压互感器。上层为砖混结构,楼板与安装间同高。从左到右布置有中控室、6.3千伏开关室、35千伏高压开关室。

3、尾水渠、升压站、回车场、进厂路

    主厂房下游为尾水平台,长18.4米,宽2.0米,高程为336.85米,上设有三个尾水闸孔。尾水管出口处设尾水池,以3.0米平顺段接1:4倒坡与尾水渠底相连,尾水渠为二级站引水渠道进口,底板高程333.70米,宽2.4米,坡降1/1200,正常水深为2.3米。

升压站在副厂房上游,长28.82米,宽8.00米。设计地面高程为340.65米,布置一大、一小两台主变。回车场位于安装间左端,长28.40米,宽15.00米,进厂公路长400米,坡度10%,与坝顶交通相连。

(三)、二级水电站

二级水电站接一级电站尾水,经过1098m长引水渠道及833m引水隧洞至七里坪乡**自然村东南建电站,电站枢纽包括压力前池、压力管道、厂房、升压站、尾水渠组成。

1、二级站引水渠道

整个渠线沿山坡处没有遇到大的沟槽,因此没有大的渠系建筑物,只设有两座生产桥,两座渠下涵,节制闸1座,退水闸1座

明渠断面为梯形,底宽2.3米,顶宽3.05米,深2.5米,靠山体侧采用1:0.3边坡,另一侧采用浆砌石边墙,用水泥砂浆勾缝,渠底和山体侧用C15细石砼抹面。渠道设计引水流量7秒立米,坡降1/1200。

隧洞段总长833米,断面采用城门洞型,底宽2.4米,高3.03米,顶园弧半径1.56米,中心角120度。洞内采用素砼抹面或衬砌,设计引水流量7秒立米,坡降1/1200。

2、站址枢纽

站址枢纽布置在**自然村东400米处,该处背靠山坡,厂区地势开阔平整,高程为300米。山坡上基岩裸露。因此厂房位置岩石埋深较浅。主要建筑物由压力前池、压力管道、电站厂房、升压站、开关站、尾水渠组成。

压力前池:压力前池位于**村东的山坡上,基础为花岗岩夹云母石英片岩,整个前池为挖方。前池进口紧接明渠出口,采用侧向进水,正向布置溢流堰、冲沙闸和取水口。进口底板高程为332.03米,经长13.5米渐变段至前池底板,底板高程330.00米。前池长23.5米,宽8米,边墙顶高程335.00米。正常水位334.33米,总容积668立米。整个前池为砼及砌石混合结构,边坡开挖1:0.3,作20厘米厚砼护坡。左侧布置溢流堰,堰长11米,最大溢流深0.29米,其泄水沿山坡泄水槽进入左侧山沟送入尾水渠。溢流堰与进水闸之间布置一孔冲沙闸,闸孔1×1. 5m2,为钢筋砼结构,底板高程为330.00米,采用铸铁闸门和一台5吨螺杆式启闭机控制。取水口与冲沙闸成一定角度,为单机单管布置,采用虹吸式。闸室长10米,为钢筋砼结构。取水口前设有拦污栅一道,净孔尺寸2.2×2.2m2,内部安有旁通阀和真空破坏阀。

压力管道:压力管道位于前池下面山坡上,坡面角度约30度。管道坡上岩石裸露、完整,均为挖方。单机单管,现浇混凝土管,断面为园型,内径1米,单管总长59.6米,每10米设一分缝,缝内设止水,下端与厂房下镇墩相连,再接钢管与机组蜗壳相连。

电站厂房:电站厂房包括主厂房、副厂房和安装间。主厂房下游墙距主河道约60米。安装间位于主厂房右侧比发电机层295.81米高3.8米,为299.61米,长6米,副厂房、回车场与之同高。主厂房长30.82米,宽9.20米,基础开挖高程291.18米,厂房顶高程307.61米,总高16.43米。厂房内装有二台630千瓦和一台800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副厂房位于主厂房上游侧,长24.40米,宽8.94米,从左到右布置有值班室、中控室、6.3千伏开关室。升压站位于主厂房上游侧右端,布置2台主变压器,地面高程299.61米,厂房发电机层以下为钢筋砼结构,发电层以上为砖砼混合结构。

回车场位于主副厂房右侧,面积240平米,地面高程299.61米。

经推算厂区处河道五十年一遇洪水位298.67米,高于发电机层2.86米,低于安装间和回车场,因此该电站主厂房直接采用厂房下游墙挡水。

3、开关站

35千伏开关站布置在厂房右侧,与主厂房相距10米,面积450平方米,地面高程299.61米。一级电站,二级电站发出的电,通过升压进入此开关站,后经8公里35千伏线路送到七里坪乡变电站。

4、尾水渠

电站尾水渠长约60米,采用矩形断面,底宽2.40米,纵坡1/500,设计水深2米,渠墙采用浆砌石体,渠底高程为295米,电站正常尾水位295米,最低尾水位293.81米。

(四)、观测设计

**水库大坝安全监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大坝位移监测、坝基扬压力及渗压监测及特殊面板分缝监测。

 

第八节  水力机械

 

一、主机及附属设备

(一)、一级电站

1、机组方案:根据该站装机规模、水头范围、流量等参数组合几种不同装机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其机组型号及机组技术参数如下:机型:HLA286WJ71配SFW50012/1180水轮发电机组一台;HL240WJ60配SFW40010/990水轮发电机组二台。

2、水轮机安装高程:根据两种机组的汽蚀系数计算各自允许吸出高度,该站HLA286型安装高程为=337.65米;HL240型安装高程=337.55米。

3、调节保证计算:本电站采用总管分叉后到各机组的引水方式,根据引水流量、管径及引水管长度,在设计水头下三台机同时甩100%负荷,经计算机组的速率上升和蜗壳压力上升值,均在允许范围内,不设调压措施。

4、主阀:为使某台机组在检修时不影响其它机组的运行和当机组停机时调速器失灵而快速切断水流,而不使机组飞车,需在各机组前设计安装主阀。

(二)、二级电站

1、机组方案:根据该站的设计水头、一级站的装机台数及各机组流量、装机范围确定该电站机型: HL240WJ60配SFW8008/1180水轮发电机组一台;HL240/D41WJ60配SFW6308/990水轮发电机组一台。

2、机组安装高程:根据该机组汽蚀系数、最低尾水位和厂家要求淹没尾水管等因素,经过计算核定该电站机组安装高程=296.61米。

3、调节保证计算:该电站装机三台为单机单管引水方式,经过调保计算发电机速率上升值及蜗壳处压力上升值均在允许范围内。

4、主阀:该电站采用虹吸式进水口,单机单管吸水方式,当机组需检修或事故时,由虹吸进水口驼峰上的真空破坏阀来破坏真空达到彻底切断水流的目的,故此进水口和机组前均不设阀。

二、辅助设备

一、二级电站辅助设备相同,现介绍如下:

1、起重机:选择单梁电动桥式起重机一台,一级站型号:LD5;跨度9米,起重量5吨,起吊高度6米;二级站型号:LD10;跨度8米,起重量10吨,起吊高度6米。

2、消防:主厂房消防靠安装在发电机层的消火栓来实现,其水源从供水总管取。厂区布置的油处理室消防靠配备的化学灭火器进行灭火。

3、通风采暖:该电站为地面式厂房,发电机层靠门窗通风即可满足要求,为避免夏季厂房产生高温,可在厂房两山墙上安装轴流风机。

4、机修设备:因一、二级电站相距较近,为满足水轮机组及辅助设备的维修和易损部件的更换,在一级站副厂房适当位置设计30平米左右的机修间,并配备有关设备供一二级站使用。

5、油、水、气系统

油系统:油系统包括透平油系统和绝缘油系统。透平油主要用于机组轴承润滑和调速器操作;绝缘油用于变压器。该电站在厂区适当位置设一间油处理室,主要承担一二级站油的过滤。油处理室内安放两只1米3透平油桶、两只1米3绝缘油桶和一台真空滤油机。

气系统:该电站只有低压用气,主要用于停机时机组制动和风动工具用气。选一台移动式空压机即可满足要求。

水系统:水系统分供水和排水系统,供水:厂房内的生活用水和机组冷却水用水以自流方式即可满足压力要求,一级站主阀前设两个取水口,二级站取水口设在前池,供水管中设有滤水器,经过滤后的水再到各用水设备;机组排水:该电站下游水位较低,机组冷却排水和生活排水直接排至下游。阀坑低洼处积水可排到集水井,再由潜水泵抽至下游;检修排水:厂房内安装的是卧式机组,下游水位又较低,不设专门的检修排水泵。

   五、电气部分

   **一、二级站均升压至35KV,建立永久性送电线路,共11km,至七里坪乡变电站。**一、二级站根据装机及利用小时数的情况,二站均采用单母线和单元接线相结合的主接线方式。一级站机压母线电压为0.4KW。两台400KW发电机共用一台主变容量为1000KVA,另一台主变容量为630KVA,升压至35KV,35KV侧采用单母的接线方式。一级站35KV一回出线约3千米至二级站。

    二级站机压母线电压为6.3KV,其中两台800KW机组采用单母接线方式,另一台800KW机组同样采用与变压器单元接线的方式。两台主变容量分别为1600KVA和1000KVA,升压至35KV。35KV侧仍采用单母接线方式。由于有一级站的穿越功率,因此,二级站的出线线路虽然仍为一条,但输送的为两站的功率。

**一、二级站均设两台容量为50KVA、电压为35/0.4KV的厂用变,一台电压取自35KV母线,一台电压取自35KV线路;采用全微机综合自动化的控制保护方式,确保电站安全、可靠、经济的运行;采用电力载波和电信两种方式进行通信联系。

   

第九节  工程管理

 

    一、管理机构

    管理机构为**县**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管理所,包括水库及电站两大部分,人员包括水库管理人员及电站管理人员,其中电站管理人员包括一级电站管理人员及二级电站管理人员。水库管理及运行人员13人,电站管理及运行人员50人,水库及电站管理人员共计为63人。

2、生产、生活占地用房规模

    按编制定员63人,计划办公用房600平方米,生活及其它辅助用房1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管理所总占地3000平方米。

    3、通讯及交通

    为便于管理,**水利水电枢纽计划设置电话4部,交通车2辆,水上巡逻、检修机动船3艘。

    二、管理方法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管理所由**县水利局直接领导,管理所负责水库安全调度、发电调度、输配电调度、工程维修、水工观测及资料整编等工作,管理所正常运行主要是工程管理、行政办公及综合经营等。工程管理主要负责工程管理、计划统计、科技情报、防洪、发电及变电管理、灌溉配水、水情及调度运用等;行政办公主要负责财务统计、工资核算、固定资产、劳动保护用品、办公用品、人事、保卫、警卫消防等;综合经营主要负责养鱼、绿化、农副业产品及其它综合经营的管理、规划、统计等。

 

第十节  施工组织设计

 

    一、施工条件

**水库坝址和一级站位于七里坪乡三道河行政村**自然村东1900米处,二级电站位于其下游1900米处。坝址距县城50公里,距南阳市区110公里,从**县城有县乡公路通向二级站站址,二级站距坝址无直接交通道路,但七里坪至七星潭简易公路在坝址附近通过,位于**河左岸,修2公里简易公路即可方便地到达**水库。

坝址区石料丰富,为片麻花岗岩,强度高,可在坝址上下游附近开采;碎石可就近河道采集河卵石,不足部分在河滩地加工;**河上砂料也比较丰富,可直接在坝址附近河道中开采,不足部分由七里坪运入;水泥由灵山水泥厂购进;其它建筑材料如钢材、炸药、汽油、柴油等均可由县城、南阳或七里坪建筑市场购进。

**河坝址附近水质良好,常年不会断流,施工和生活用水可直接利用**河水。

七里坪至大龙庙10KV高压输电线路从坝址通过,施工及生活用电可从附近接入。

二、主体工程施工

1、混凝土工程:混凝土工程工作内容包括:模板架设、钢筋安装及砼浇筑、养护。模板要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钢筋安装时,应严格控制保护层厚度,使用时应进行防腐除锈处理。混凝土所用的水泥掺合料、外加剂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骨料粒径、纯度满足设计要求,浇筑砼应连续进行。浇筑完毕后,应及时覆盖以防日晒,面层凝固后,立即洒水养护,使砼面和模板经常保持湿润状态,养护至规定龄期。

2、砌石工程:砌体所用的石料必须质地坚硬、新鲜、完整,砌石用的胶结材料应达到设计强度等级要求。浆砌石采用坐浆法施工,要求平整、稳定、密实、错缝。砌体外露面宜在砌筑后及时养护,经常保持外露面的湿润,并作好防暑、防冻、防雨、防冲工作。

3、金属结构安装:金属结构安装按设计图纸和有关技术文件进行。其焊接、螺栓连接、防腐处理必须符合相应规范要求。

4、水轮发电机组安装:机组安装待基础砼强度达到设计值的70%后进行,基础板二期砼应浇筑密实,一般宜使用微膨胀水泥。部件的装配应注意配合记号,安装测量误差在允许范围,现场制造的承重设备及连接件要进行强度耐压试验。

    三、施工导流

**河流量季节性强,汛期流量较大,枯水季节流量很小,宜在非汛期施工。导流方式采用分期围堰导流与底孔涵管相结合的导流方式。纵横向围堰均采用重力式浆砌石结构。

四、施工进度

工程施工计划工期三年,计划从20032005年。工程准备期:2003年10月2004年1月,完成三通一平;主体工程施工:2004年1月2004年6月,基础处理,坝体砌筑至335米,2004年10月2005年6月,坝体填筑至367米,一二级电站厂房建成;工程完建期:2005年10月2006年1月,主体工程完工。

 

第十一节  水库淹没处理

 

    **水库工程淹没处理耕地和园地采用五年一遇,农村居民点、通讯线路、公路和专业项目设施采用二十年一遇,林地采用正常蓄水位。

**水库工程正常蓄水位(溢流坝顶高程)367.0米,五年一遇洪水位369.85米,二十年一遇洪水位372.95米。

根据库区调查资料,淹没区需移民24,淹没耕地40亩,移民可以全部后靠处理。

第十二节  环境影响评价

 

**电站建设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可以提高防洪标准,减少下游洪灾损失;发展农村小水电,可以使山区农村尽快脱贫致富;实现农村以电代柴,减少了森林的砍伐,有利于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可提高下游灌区的灌溉保证率;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提高城市用水保证率;有利于保护水生野生动物资源。

但也会产生一些不利影响,如有土石方开挖破坏了原来的生态环境,施工人员日常生活废水、垃圾和砂石料清洗废水对水质影响,施工期机动车辆产生的扬尘、废气、生活燃煤排放的气体、施工中砼拌和时的扬尘等对大气有不良影响。但对环境的有利影响是主要的、长久的,不利影响是次要的、暂时的。

 

第十三节  工程数量及投资估算

 

土石方开挖7.74万立方米;土石方回填0.35万立方米;砌体砌筑14.26万立方米;砼及钢筋砼3.67万立方米;主要材料用量:水泥2.91万吨;块石18.36万立方米;碎石3.43万立方米;砂8.58万立方米;钢筋507吨;汽油4.62吨;柴油54.47木材262.02立方米;钢材141.55吨。总工日42.22万个。工程计划工期三年。

工程总投资为6870.61万元。其中建筑工程3424.16万元,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1094.14万元,金属结构及安装工程80.84万元,临时工程367.28万元,水库淹没处理补偿费119.56万元,其他费用1042.00万元,基本预备费612.80万元,建设期还贷利息129.83万元,工程静态总投资6740.78万元。其中省一次性补助3600万元,农业银行贷款1700万元,**县筹资1570.61万元。

第十四节  经济评价

 

    国民经济评价结果:经济净现值4302万元,经济内部收益率21.2%,效益费用比1.66,本工程国民经济评价合理。

    财务评价成果:本项目的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1.11%,大于规定的行业基准收益率10%,财务净现值212.3万元,财务投资回收期为8.5年,根据以上财务分析,本工程财务评价可行。

表1-3                  **县**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特性表

序号

名     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水文

 

 

 

1

流域面积

 

 

 

 

全流域

km2

4946

 

 

坝址以上

km2

361

 

2

利用水文系列年限

36

1956——1992年

3

多年平均年径流深

mm

316

以下结果均指坝址处

 

多年平均年径流量

万m3

11416

 

4

洪水流量

 

 

 

 

设计洪水流量(P=2%)

m3/s

4479

 

 

校核洪水流量(P=0.2%)

m3/s

7542

 

 

施工导流流量

m3/s

15.3

非汛期5年一遇

4

洪量

 

 

 

 

设计洪量(P=2%)

万m3

7000

 

 

校核洪量(P=0.2%)

万m3

10758

 

6

侵蚀模数

吨/年·km2

200

 

水库

 

 

 

1

水位

 

 

 

 

校核洪水位(P=0.2%)

m

378.0

 

 

设计洪水位(P=2%)

m

374.50

 

 

正常蓄水位

m

367.0

 

 

死水位

m

353.30

 

2

正常蓄水位相应水库面积

1170

 

3

总库容

万m3

2290

 

 

正常蓄水位以下库容

万m3

1180

 

 

兴利库容

万m3

780

 

 

死库容

万m3

400

 

4

调节特性

 

年调节

 

5

下泄流量及相应下游水位

 

 

 

 

设计洪水位时最大泄量

m3/s

3369

 

 

相应下游水位

m

335.32

 

 

校核洪水位时最大泄量

m3/s

5882

 

 

相应下游水位

m

337.32

 

 

20年一遇时最大泄量

m3/s

2297

 

水库主要建筑物

 

 

 

1

挡水建筑物型式(非溢流坝)

浆砌石重力坝

 

坝长

m

150

左坝长111,右坝长39

 

坝顶高程

m

378.0

 

 

最大坝高

m

48

 

 

坝顶宽度

m

6

 

2

泄水建筑物型式

WES剖面溢流重力坝

 

堰顶高程

m

367.0

 

 

溢流段长度

m

82

溢流段净长78.4米

 

泄洪洞尺寸

mm

φ1800

 

一级站

 

 

 

 

发电方式

坝后式电站

 

设计流量

m3/s

7

 

 

设计水头

m

24.6

 

 

保证流量

m3/s

1.4

 

 

保证出力

KW

246

 

 

装机容量

KW

1300

 

 

水轮机型号

1台HLA286WJ71及2台HL240WJ60

 

发电机型号

1台SFW50012/1180及2台SFW40010/990

 

年发电量

万KWh

499.69

 

 

年利用小时数

小时

3843

 

二级站

 

 

 

 

发电方式

引水式电站

 

设计流量

m3/s

6.94

 

 

设计水头

m

38

 

 

引水渠道长度

m

1940

其中隧洞833

 

保证流量

m3/s

1.37

 

 

保证出力

KW

386

 

 

装机容量

KW

2060

 

 

水轮机型号

1台HL240WJ60及2台HL240/D41WJ60

 

发电机型号

1台SFW8008/1180及2台SFW6308/990

 

年发电量

万KWh

740.25

 

 

年利用小时数

小时

3593

 

 

下游电站增电量

万KWh

65

 

淹没损失及工程永久占地

 

 

 

 

淹没耕地(P=20%)

40

 

 

迁移人口

24

 

 

淹没房屋

m2

800

砖混300,砖木500

 

淹没公路长度

m

3600

 

 

淹没电信线或输电线

m

2600

通讯1700,输电900

 

永久占地

20

电站用房

管理机构

 

 

 

 

机构名称

**县**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管理所

 

定员标准

63

电站50人,水库13人

 

管理房屋

m2

1600

办公600,生活1000

 

通讯电话

4

 

 

交通设施

辆(艘)

5

汽车2辆,机动船3艘

工程量及投资

 

 

 

1

工程数量

 

 

 

 

土石方开挖

万m3

7.74

 

 

土石方回填

万m3

0.35

 

 

浆砌石

万m3

14.26

 

 

砼及钢筋砼

万m3

3.67

 

 

帷幕灌浆

m

1646

 

 

固结灌浆

m

1000

 

2

主要建筑材料

 

 

 

 

木材

m3

262.02

 

 

水泥

万t

2.91

 

 

钢筋

t

507

 

 

钢材

t

141.55

 

 

块石

万m3

18.36

 

 

碎石

万m3

3.43

 

 

万m3

8.58

 

3

总工日

42.22

 

4

总投资

万元

6870.61

 

 

静态投资

万元

6740.78

 

 

建筑工程

万元

3424.16

 

 

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

万元

1094.14

 

 

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程

万元

80.84

 

 

临时工程

万元

367.28

 

 

水库淹没处理补偿费

万元

119.56

 

 

其他费用

万元

1042

 

 

基本预备费

万元

612.80

 

 

建设期还贷利息

万元

129.83

 

经济指标

 

 

 

1

单位千瓦投资

万元/KW

1.04

电站投资3463.8万元

 

单位电能投资

/KWh

2.65

2

国民经济评价

 

 

 

 

经济内部收益率

%

21.2

 

 

经济净现值

万元

4302

 

 

效益费用比

 

1.66

 

3

财务评价

 

 

 

 

财务内部收益率

%

11.11

 

 

财务净现值

万元

212.3

 

 

投资回收期

8.5

 

第二章  基本情况             

 

第一节 自然地理概况

             

一、自然地理

**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地处伏牛山南麓山区,南阳盆地西沿,东接镇平,西连淅川、西峡,北邻嵩县,南与邓州接壤。地处北纬32°49′—33°36,东径111°34′—112°09。南北长84.5公里,东西宽54公里,北高南低略呈带状,全县总面积2465km2,山区面积占72.7%,耕地面积71万亩,占19.2%,水域面积占8.7%,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

二、地形、地

**县属于中浅山、丘陵、平原河川相结合的地貌类型。北部**河山区,千米以上山峰42座,最高峰白草尖,海拨1845米;西部低山石质丘陵,平均海拨400米左右;南部与东南部为**河平原区,海拨在200米以下;中部和西南部为**河、刁河丘陵区,地面起伏,岗河相间,沟壑纵横,平均海拨250米左右;最低点为湍、默河交汇处,海拔145米。

其地形特点是:自北向南倾斜,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河纵横贯穿南北,山高坡陡,山势雄伟。312国道、新建的宁西铁路并列平行横穿县城,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的交通网,构成了南陕黄金夹道

 

第二节 社会经济概况

 

一、行政区划和人口

**16个乡(镇),289个行政村,有汉、回、蒙古等9个民族,总人口63.9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7.61万人,占总人口的90.1%。

二、经济发展概况

(一)      经济状况

**是山区县,经济总体水平和工业化程度较低,农业基础薄弱,人民生活水平较低。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发扬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加大工业、农副业综合开发力度,不断改善投资环境,逐步形成了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农业六大支柱产业:食用菌、小辣椒、大白山羊、烟业、中药材、林果桑等,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特别是菌、椒、羊三大主导产业,对农业经济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六大支柱产业年总产值15亿元,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到82%。

2000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27.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10.6亿元,第二产业10.5亿元,第三产业6.4亿元。全年粮食种植71万亩,总产2亿公斤,平均亩产270公斤,农业总产值达到19亿元。工业总产值25.2亿元,其中乡镇工业产值11.32亿元,占45%

(二)交通、通讯

**距焦枝铁路南阳站和南阳机场50公里,境内县、乡、村三级公路845公里,纵横交错,连续六年被评为河南省一类公路线;312国道横穿东西,51省道纵贯南北;正在修建的宁西铁路横穿全境;有线电视网络遍及全县;县城和16个乡镇电话畅通。

(三)投资环境

投资环境概括为:1、自然条件良好,气候宜人;2、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3、邮电通讯日趋发达,邮政业务种类齐全;4、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5、湍东开发区位于312国道两侧,地势平坦,总面积3km2,是连接郑州、武汉、西安、南阳市的黄金地带;6、社会保障业务日趋完善;7、名胜古迹较多,历史景观与自然景观资源丰富,清代县衙博物馆标志着内乡文化历史的悠久和灿烂;宝天曼原始森林保持完好,是我国第一批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生物圈自然保护区

根据国家、省、市有关规定,结合内乡实际,**政府特制定了大量的优惠政策,保护了投资者的合法利益。

 

第三节 资源概况

 

一、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概况

**县属长江流域唐白河、丹江两大水系,唐白河水系2323.8km2,占全县总面积的94.3%,主要河流有**河、默河、刁河、黄水河;丹江水系141.2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5.7%,主要河流有寺河、东川河、甸房河。县境内流域面积30km2以上的河流有49条,流域面积在100 km2以上的河流有5条,河流流向为大多西北至东、南、东南方向,形成半辐射状水系。**河是县内的主要河流,其主要支流有默河、黄水河、长城河、鱼道河等,刁河是白河的另一支流,流域面积191.6 km2

县境内河流特点是冬春流量小,夏秋流量大,基本上常年不断流,径流量比较丰富。

(一)、水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情况

**县境内沟壑纵横,河流众多,河道天然比降大,水力资源蕴藏量丰富,全县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44560KW,可开发量30986KW,主要分布在湍、默河等较大河流上。

**县**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占全县总蕴藏量的80%,是县内水能资源开发的主要河流,但丰水期与枯水期径流相差大,水资源浪费较严重。据已建的将军岭、燕山边、斩龙岗等水电站运行情况看,实际年发电量不足设计年发电量的40%,远远达不到设计要求,年利用小时数也不足2000小时。因此,为充分开发利用**河水能资源,迫切需要在七里坪乡**处兴建调蓄水库。

(二)、现有水利工程开发利用状况

全县现有水库49座,其中中型3座,小()型10座,小()型36座。总库容5312万立米;自流灌区458处,其中万亩以上中型灌区4处;塘堰坝154处,蓄水量624万立米;机电灌站52处,机电井1952眼。全县总灌溉面积25万亩;小水电7处共14台,总装机2280KW,设计年发电量883万KWh。

二、其它资源及利用开发概况

(一)、林业资源

**县地处伏牛山区,山坡面积广阔,树木种类繁多,森林资源丰富,活木蓄积量250万立方米,宜林地面积13万公顷,有林地面积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7%,经济林面积1万公顷,用材林面积5万公顷。林果特产有生漆、油桐、核桃、柿子、板栗、木耳、猕猴桃等;名贵药材为山茱萸、杜仲等。素有茂林修竹之地桐漆之乡之称。

(二)、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丰富,现已发现金属矿有金、银、铜、铁、锌、铅、铀等,非金属矿主要有大理石、海泡石、石墨、硅线石、兰石棉、花岗石、高岭土等20余种。

(三)、旅游资源

**古称菊潭,自古为宛西重镇,依山傍水,地势险要,历史文化悠久,境内林木茂盛,历史景点及自然景观星罗棋布。宝天曼为省内第一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54平方公里,是我国惟一的长江、黄河、淮河三个水系的分水岭,是我国中部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自然综合体和自然基因库,已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我省唯一一家生物圈保护区它保护了过渡带的综合性森林生态系统和31个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5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为2879种高等植物、213种鸟类、62种兽类、14种两栖类、31种爬行类、67种鱼类及936种昆虫提供了良好的生存与栖息环境。

清代县衙是国内唯一的一座保存完整的衙门博物馆,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

 

第三章   

 

   第一节  流域概况

 

**河是白河右岸较大的一条支流,位于河南省西南部,是**县的主要河流,源于西峡、嵩县、内乡三县交界的关山坡,由北向南流经内乡、邓州、在新野县境内汇入白河。**河全长216km,流域面积4946km2**河**县城至河源长约112km,控制流域面积1463km2。河道平均比降6.42

**河上游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宝天曼及七星潭风景区,其中宝天曼自然保护区被誉为中州绿城,是天然生物物种基因库,2001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是我省唯一有此殊荣的自然保护区。

**河干流后会水文站以上为深山区和浅山丘陵区,植被覆盖良好,河道穿行于深山老林之中,水质良好,水量丰富,河道天然比降较大,落差占全河的80%以上,水力资源丰富,根据**河水电资源梯级开发规划,**河水电资源共分13级开发,加上支流,山区可开发电能共装机25240KW,年发电量9052万KWh。支流电站装机9590KW,年发电3239万KWh,大于500 KW的有赵坟、下樊庄两处。

**水库位于**河上游,坝址在**县七里坪乡三道河行政村**自然村东1900米处,是一座以发电、防洪为主,兼顾灌溉、城市供水、旅游及水产养殖等综合利用的水利水电枢纽工程。水库坝址以上流域面积为361km2,主河道长度(坝址至分水岭)为46.7km,河道平均比降为1.04%。

**水库电站(又称**一级电站)是**河干流梯级开发规划的第七级电站,可以对下游电站进行流量调节。**二级电站是**河梯级开发规划的第八级电站,是引用一级电站的尾水,经过长约1.7公里的引水明渠,穿过已建成的191米长引水隧洞,出口接二级电站的厂房,绕过河道的弯道,将尾水排至**河**河干流梯级开发规划电站见表3-1。

坝址以上是深山区,人烟稀少,水库建成后,迁移人口较少;且库区内主要为裸露的山体,淹没树木也较少。流域内植被资源丰富且覆盖良好,水土流失现象并不明显。经调查推算,侵蚀模数可取为200/平方公里·年。

  表3-1             **河可开发电能统计表

编号

电站

名称

建设

阶段

开发

方式

调节

库容

调节

流量

装机

容量

年发

电量

已成电站装机容量及发电量

万m3

m3/s

KW

万KWh

KW

万KWh

1

侯 沟 口

规  划

堤  坝

500

0.98

200

82

 

 

2

牡 珠 刘

规  划

引  水

 

 

800

320

 

 

3

葛 条 爬

规  划

引  水

 

 

1000

440

 

 

4

许窑沟口

规  划

引  水

 

 

640

256

 

 

5

大 赵 峪

规  划

堤  坝

4000

4.2

2000

810

 

 

6

榆 树 底

规  划

引  水

1100

1.4

2000

875

 

 

7

**一级

规  划

堤  坝

1870

8.0

1300

500

 

 

8

**二级

规  划

引  水

 

 

2060

740

 

 

9

**三级

规  划

引  水

 

 

1500

611

 

 

10

青    山

规  划

堤  坝

52000

26

9000

2340

 

 

11

将 军 岭

已  建

引  水

1100

1.4

2000

1000

1000

200

12

斩 龙 岗

规  划

堤  坝

620

4.5

600

300

200

30

13

燕 山 边

 

 

 

 

1000

500

250

80

合    计

 

 

 

 

24100

8774

 

 

 

第二节 

 

**县地处北亚热带北部边缘,属于北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受季风进退影响,四季分明,一年中春秋季节较短,冬夏历时较长,春季温度回升快,前期少雨干旱,后期常低温阴雨,夏季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温高且降雨集中,秋季温差较大,时有连绵阴雨,冬季为强大的亚洲大陆冷空气笼罩,寒冷干燥。据县城气象资料统计,全县多年平均气温15,极端最低气温-20.3 19691 31日),极端最高气温41.1 1959823日),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6,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35,夏季(68月)平均气温26.4,秋季(911月)平均气温15.4,冬季(12~次年2月)平均气温2.9

库区内有葛条爬雨量站,1956年建站,有19572000年共44年的实测降雨资料,经统计,多年平均降雨量为909.6毫米,降雨年际变化大,最大年降雨量1629.2毫米(1964年),最小年降雨量546.6毫米(1966年),最大年降雨量是最小年降雨量的3倍;降雨在年内分配也不均匀,降雨主要集中在69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69%。区域内全年日照时数为2027小时,无霜期224天,年均大于或等于10的活动积温为5520 。流域内很少有冰冻现象,多年平均水温15.2

表32           库区内葛条爬站年降雨量统计表

序号

年份

降雨量

mm

序号

年份

降雨量

mm

序号

年份

降雨量

mm

1

1957

643.4

16

1972

728.7

31

1987

755.3

2

1958

1069.2

17

1973

810.5

32

1988

740.8

3

1959

952.6

18

1974

751.8

33

1989

947.8

4

1960

1097.3

19

1975

984.0

34

1990

950.0

5

1961

825.0

20

1976

708.9

35

1991

833.4

6

1962

753.6

21

1977

1050.9

36

1992

966.5

7

1963

923.4

22

1978

743.2

37

1993

863.0

8

1964

1629.5

23

1979

1064.8

38

1994

810.5

9

1965

881.0

24

1980

933.3

39

1995

1045.7

10

1966

546.6

25

1981

884.1

40

1996

1152.2

11

1967

1039.6

26

1982

873.1

41

1997

597.2

12

1968

769.0

27

1983

1199.5

42

1998

1137.7

13

1969

756.2

28

1984

849.8

43

1999

747.3

14

1970

830.2

29

1985

987.6

44

2000

1278.0

15

1971

960.7

30

1986

949.2

平均值

909.6

 

第三节  设计洪水

 

坝址附近无实测洪水资料,其下游后会水文站有实测19571992年洪水资料,但坝址处流域面积与后会水文站流域面积相差悬殊,不适宜移用后会水文站洪水资料。设计洪水计算时应根据流域基本参数,由《暴雨图集》中的有关规定由设计暴雨间接推求,然后再用后会水文站资料对其进行计算对比,最后选取合理的洪水计算结果。

一、  按设计暴雨间接推求

(一)、设计暴雨

根据库区所在的位置,结合《暴雨图集》(区),查图得1、6、24小时的多年最大点雨量均值Ht及变差系数CV,并取CS=3.5CV,由P-曲线查得不同频率P的模比系数Kp,由Htp=Ht·Kp计算出设计频率P的时段点雨量Htp。由于流域面积大于50平方公里,根据设计流域所在水文分区控制面积,查短历时暴雨时面深(t-A-α)关系图,得折减系数α,乘以相应点雨量求得设计面雨量。设计暴雨计算结果见表33。

表3-3               **水库设计暴雨计算表

    

量    

1小时

6小时

24小时

时段点雨量Ht (mm)

45.2

84.0

108.0

变差系数CV

0.53

0.59

0.54

偏态系数CS/CV

3.5

3.5

3.5

点面折减系数α

0.762

0.800

0.834

设计面雨量Htp (mm)

20%

46.0

90.7

120.7

10%

58.6

118.3

154.0

5%

70.6

146.5

186.4

2%

86.6

183.1

229.7

1%

98.8

211.7

262.1

0.2%

127.1

277.2

338.7

0.1%

138.8

304.8

370.2

由不同频率设计24小时面雨量Hp及前期影响雨量Pa,查山丘区次降雨径流关系P+Pa~R曲线,求出不同频率的24小时净雨深R24,并参考《暴雨洪水图集》表(3),求出不同历时的净雨深。

 

 

 

表3-4                不同历时净雨深分配表

     P

t(h)

20%

10%

5%

2%

1%

0.2%

0.1%

1-7

0

0

0

0

0

0

0

9

3.3

4.1

4.7

6.3

6.9

8.7

9.2

11

4.9

6.1

7.1

9.4

10.3

13.0

13.8

13

8.7

15.2

19.5

27.8

32.4

43.9

48.3

15

43.0

30.7

65.1

92.8

108.1

146.3

161.0

17

10.6

18.6

23.9

34.0

39.6

53.7

59.0

19

5.8

7.2

8.3

11.0

12.0

15.1

16.1

21

4.1

5.1

5.9

7.9

8.6

10.8

11.5

23

2.5

3.1

3.5

4.7

5.1

6.5

6.9

24

0

0

0

0

0

0

0

R6

62.4

84.5

108.4

154.7

180.1

243.7

268.4

R24

83

110

138

194

223

298

326

(二)                                                                                                                                              、设计洪水

依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测绘局1977年版1/5万地形图,量算得水库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361km2,大于200 km2。按照《暴雨图集》规定,设计洪水由设计暴雨采用淮上法综合单位线计算洪峰流量和洪水过程线。

1.推求单位时段净雨深为20毫米的qp、tp1

基本公式为:


式中:qp——单位时段净雨深度为20毫米的单位线洪峰流量(m3/s);

tp1——单位时段净雨深度为20毫米的单位线涨峰历时(h);

K1、K2——综合系数,由《暴雨图集》表(6)、(7)选定;

A——流域面积(km2);

L——干流河道长度,设计断面至分水岭(km);

SL——相应于L的平均比降,无因次数,以小数计;

BAV——相应于AV 的平均宽度,BAV=AV/LAV(km);

AV——为洪峰有效面积(km2);

LAV——为洪峰有效面积内干流河长(km);

Lx——为洪峰有效面积最远处至出流断面的干流河长(km);

SLx——相应于Lx的河道平均比降,无因次数,以小数计;

SAV——相应于LAV的河道平均比降,无因次数,以小数计。

根据水库流域地形资料,量算流域特征值为:A=361km2,SL=0.0104, AV=126.40km2,LAV=11.813km,BAV=10.7km,Lx=23.625km,SLx=0.01096,SAV=0.01078。依据流域面积A=361km2,由《暴雨图集》表(6)、表(7)初选tr及K1、K2值,由基本公式计算qp 、tp1

经计算比较,确定选用tr=2h、K1=13.5、K2=0.63,从而得单位时段净雨深为20毫米的qp =268.3m3/s、tp1=2.87h。

由非线性校正指数计算不同强度qpi、tpi,并由《暴雨洪水图集》表(8)确定采用非线性外延上限为100mm。校正公式为:


式中:Ri为单位时段净雨深度;

R20为单位时段净雨深度为20mm。

由校正公式计算出R40、R60、R80、R100不同强度单位线qpi、tpi见表3-5。

2.单位过程线推求

由单位时段净雨深为20毫米的qp、tp1可推求单位线形状指数P=4.4,由P查P~ti/tp~qi/qp表,得单位线时间与流量系数αqiαti。以不同雨强单位qpi、tpi分别乘以单位线形状系数αqiαti,计算结果见不同雨强分级单位过程线表。

 

表3-5                不同雨强分级单位过程线表

   净雨强度

坐标

20

(mm)

40

(mm)

60

(mm)

80

(mm)

100

(mm)

ti/tpi

qi/qpi

tp1

qp

tp1

qp

tp1

qp

tp1

qp

tp1

qp

2.87

268.3

2.29

337.2

2.0

385.5

1.82

423.9

1.69

456.3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333

0.156

0.96

41.9

0.76

52.6

0.67

60.1

0.61

66.1

0.56

71.2

0.667

0.735

1.91

197.2

1.53

247.8

1.33

283.3

1.21

311.6

1.13

335.4

1.000

1

2.87

268.3

2.29

337.2

2.00

385.5

1.82

423.9

1.69

456.3

1.333

0.820

3.83

220.2

3.05

276.3

2.67

616.1

2.43

347.6

2.25

374.2

1.667

0.512

4.78

137.4

3.82

172.6

3.33

197.4

3.03

217.0

2.82

233.6

2.000

0.268

5.74

71.9

4.58

90.4

4.00

103.3

3.64

113.6

3.38

122.3

2.333

0.124

6.70

33.3

5.34

41.8

4.67

47.8

4.25

52.6

3.94

56.6

2.666

0.053

7.65

14.2

6.11

17.9

5.33

20.4

4.85

22.5

4.51

24.2

3.000

0.021

8.61

5.6

6.87

7.1

6.00

8.1

5.46

8.9

5.07

9.6

3.333

0.008

9.57

2.1

7.63

2.7

6.67

3.1

6.07

3.4

5.63

3.7

3.666

0.003

10.52

0.8

8.4

1.0

7.33

1.2

6.67

1.3

6.20

1.4

4.000

0.001

11.48

0.3

9.2

0.3

8.00

0.4

7.28

0.4

6.76

0.5

4.333

0

12.44

0

9.92

0

8.67

0

7.89

0

7.32

0

表3-6                 时 段 单 位 线 表

    强度

t(h)

20

(mm)

40

(mm)

60

(mm)

80

(mm)

100

(mm)

0

0

0

0

0

0

2

68.7

20.8

386

424

456

4

268.3

337

97

61

38

6

130.3

117

12

12

5

8

28.7

24.4

5

3

2

10

4.3

1

1

1

0

12

0.5

0

0

 

 

14

0

 

 

 

 

q(m3/s)

1002

1002

1002

1002

1002

R (mm)

10

10

10

10

10

由表35数据可点绘按不同雨强分级的单位过程线,从峰值开始向前后按t=tr=1小时摘录时段单位线见表3-6。

3.洪水过程线推求

由净雨过程各时段净雨Ri,按照单位线应用的规定,选用不同强度单位线,可分别计算不同频率洪水过程线,见表3-7。

表 3-7        **县**水库坝址设计洪水过程表

     频率        时间(h)

20%

10%

5%

2%

1%

0.2%

0.1%

0

0

0

0

0

0

0

0

2

11

17

23

41

49

76

85

4

70

103

132

211

244

351

383

6

213

399

556

917

1121

1684

1903

8

1538

2080

2885

4479

5361

7542

8368

10

1092

1376

1606

1982

2180

2689

2888

12

443

638

734

898

967

1119

1163

14

278

333

364

443

468

559

589

16

200

230

257

330

354

433

458

18

142

164

181

226

239

284

297

20

88

99

105

120

124

136

139

22

47

49

49

50

50

48

48

24

21

21

20

17

17

14

13

26

9

8

7

5

5

4

3

28

3

3

2

1

1

1

1

30

1

1

1

0

0

0

0

32

0

0

0

 

 

 

 

Qmax(m3/s)

1669

2080

2885

4479

5361

7542

8368

W (104m3)

2993

3975

4982

7000

8050

10758

11761

二、按实测资料计算

(一)、**河后会水文站洪峰流量计算

**河后会水文站1957年设站,其间36年的洪峰流量资料比较完整,另外后会站有1919年、1953年及1954年的历史洪水调查资料,可以用来推求洪峰流量。在实测洪水系列中加入历史调查洪水,并把1919年8000m3/s的洪水作为特大值处理,组成不连续系列,在历史调查期内重新排序,建立经验频率曲线,采用矩法初步统计参数。其排频计算见表3-8。

表3-8          **河后会站洪峰流量频率计算表

序号

M/m

年份

洪峰流量

ki

ki-1

(ki-1)2

P

1

1

1919

8000

7.276

6.276

39.389

0.7%

2

1

1973

4350

3.956

2.956

8.740

3.3%

3

2

1975

2956

2.689

1.689

2.851

5.8%

4

3

1954

2650

2.410

1.410

1.989

8.4%

5

4

1953

2590

2.356

1.356

1.838

10.9%

6

5

1962

2380

2.165

1.165

1.356

13.5%

7

6

1964

2090

1.901

0.901

0.812

16.0%

8

7

1986

2090

1.901

0.901

0.812

18.6%

9

8

1977

1500

1.364

0.364

0.133

21.1%

10

9

1957

1450

1.319

0.319

0.102

23.6%

11

10

1967

1110

1.010

0.010

0.000

26.2%

12

11

1985

1010

0.919

-0.081

0.007

28.7%

13

12

1969

966

0.879

-0.121

0.015

31.3%

14

13

1968

963

0.876

-0.124

0.015

33.8%

15

14

1958

962

0.875

-0.125

0.016

36.4%

16

15

1983

902

0.820

-0.180

0.032

38.9%

17

16

1972

844

0.768

-0.232

0.054

41.5%

18

17

1961

834

0.759

-0.241

0.058

44.0%

19

18

1982

832

0.757

-0.243

0.059

46.5%

20

19

1959

813

0.739

-0.261

0.068

49.1%

21

20

1992

803

0.730

-0.270

0.073

51.6%

22

21

1979

740

0.673

-0.327

0.107

54.2%

23

22

1990

690

0.628

-0.372

0.139

56.7%

24

23

1963

654

0.595

-0.405

0.164

59.3%

25

24

1976

584

0.531

-0.469

0.220

61.8%

26

25

1980

532

0.484

-0.516

0.266

64.4%

27

26

1989

482

0.438

-0.562

0.315

66.9%

28

27

1984

449

0.408

-0.592

0.350

69.5%

29

28

1974

434

0.395

-0.605

0.366

72.0%

30

29

1971

428

0.389

-0.611

0.373

74.5%

31

30

1965

412

0.375

-0.625

0.391

77.1%

32

31

1988

407

0.370

-0.630

0.397

79.6%

33

32

1970

401

0.365

-0.635

0.404

82.2%

34

33

1960

355

0.323

-0.677

0.458

84.7%

35

34

1966

286

0.260

-0.740

0.547

87.3%

36

35

1991

286

0.260

-0.740

0.547

89.8%

37

36

1987

223

0.203

-0.797

0.635

92.4%

38

37

1978

189

0.172

-0.828

0.686

94.9%

39

38

1981

177

0.161

-0.839

0.704

97.5%

 

 

Qa1099.5

 

Cv0.981

 

用P—Ⅲ线型进行适线,用不同Cs/Cv进行配线,以Cs=3Cv拟合较好,故采用Cv=0.95、Cs=2.85为理论曲线成果。后会站不同频率设计洪峰流量结果见表3-9。

(二)、坝址处洪峰流量计算

根据后会站的洪水计算结果,以后会站为参证站,按下述公式计算**水库坝址处设计洪水:


式中:Q**——**坝址处计算流量(m3/s);

  Q后会——后会水文站处实际流量(m3/s);

  A**——**处流域面积(km2),A**=361km2

  A后会——后会站流域面积(km2),A后会=820km2

由此计算出坝址处不同频率洪峰流量见表3-9。

表39          后会站、坝址处洪峰流量计算成果表

频率P

%

20

10

5

2

1

0.2

0.1

Kp

 

1.45

2.21

3.01

4.12

4.99

7.06

7.97

后会站Qp

(m3/s)

1594

2424

3309

4530

5486

7757

8763

坝址处Qp

(m3/s)

1058

1609

2196

3006

3640

5147

5814

三、两方案合理性比较

1、实测流量断面流域面积(820km2)是坝址断面面积(361km2)的2.3倍,面积相差悬殊,现有设计洪水计算规范对于此类情况下的洪水计算没有明确的规定,本计算办法无规范依据。

2、实测河道处是由鱼道河及**河交汇后的河道,两河道差别较大,鱼道河接近平原河道,比降较缓,且植被覆盖较差,**河属于山区河道,比降大,植被覆盖较好。用实测资料推求坝址断面流量过小,工程安全性差。

3、经计算,坝址断面与实测断面缺乏实测的洪水对应关系,无法将实测成果(洪峰流量及洪水过程线)展延到坝址断面。

基于以上原因,经研究,从水库安全计,按照洪水计算规范的要求,取用《暴雨图集》计算方法计算的成果作为本水库设计洪水依据。

三、施工期洪水计算

根据**水库施工设计的需要,需提供枯水期(11月5月)、施工期(每年除7、8、9三个月外)的设计洪水。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水库施工期的导流建筑物为五级,设计标准为510年一遇。选定施工期5年一遇洪水作为施工导流的设计标准,10年一遇洪水作为校核标准。

由于**县**水库坝址以上流域内无实测洪水资料,也不能按淮上法综合单位线计算。可利用位于坝址下游同一流域的后会水文站各月最大日均流量资料,并考虑面积折减等因素,按下式进行计算:


式中:Q**——**坝址处计算流量(m3/s);

  Q后会——后会水文站处实际流量(m3/s);

  A**——**处流域面积(km2);

  A后会——后会流域面积(km2)。

最后确定**水库坝址处非汛期、施工期设计洪水洪峰流量见表3-10。并以非汛期洪峰流量作为设计施工围堰及施工导流管道依据。

表 3-10             施工期设计洪水计算成果表

项目

统计参数

洪峰流量

均值

Cv

Cs/Cv

5年一遇

10年一遇

非汛期

7.0

1.15

2.0

10.6

20.7

施工期

10.0

1.85

2.0

15.3

29.7

 

第四节    

 

**水利水电枢纽无实测输沙资料,坝址以下后会站有实测各月平均悬移质泥沙资料,从1957~1969年共13年资料,年输沙量见下表3-11

后会水文站流域面积为820km2,由此可推算出流域内侵蚀模数为Ms=209吨/ km2·年,**电站坝址以上植被覆盖良好,泥沙淤积量很少,经分析其侵蚀模数将比后会站小。由河南省水利设计院1973年编制的《河南省水利工程水文计算常用图》查知,该区域内年侵蚀模数为200~500吨/平方公里·年,由于库区内植被良好,且随着对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工作重视程度的增加,库区内植被覆盖率将还要提高,确定选用年侵蚀模数为200/平方公里·年。

表311             后会站悬移质泥沙输沙量表

年份

输沙量

年份

输沙量

年份

输沙量

(万吨)

(万吨)

(万吨)

1957

29.7

1962

22.80

1967

15.10

1958

33.2

1963

18.2

1968

7.39

1959

7.95

1964

48.3

1969

12.30

1960

1.80

1965

6.36

平均值

17.1

1961

14.70

1966

6.13

 

第五节  水面蒸发及渗漏

 

水库建成后,共有两项水量损失,一是增加的蒸发损失,二是渗漏损失。

1.增加的蒸发损失

增加的蒸发损失是指由陆面面积变成水面面积所增加的额外损失量。用下式计算:

W=E-E

式中:W——库区蒸发损失量,mm;

  E——库区水面蒸发深度,mm

  E——库区陆面蒸发量,mm

其中,水面蒸发E=K·E,K为折算系数,φ80型K取0.81,E601型K取0.96;E采用内乡站实测系列中较大的年蒸发量。内乡站实测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769.2mm,本次设计代表年年水面蒸发量采用925mm,年内分配采用多年平均型式,陆面蒸发用闭合流域的水量平均方程估算,即

E=PO-RO

式中:PO——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mm

  RO——流域多年平均径流深度,mm

经计算,E为400mm,因此,W蒸,年=525mm

2.渗漏损失

水库渗漏损失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库区、坝址的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县**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地质报告》,库区及坝址的水文地质条件良好,本次设计月渗漏量与水库蓄水量的比值确定为0.8%,即水库年渗漏量与水库蓄水量的比值为9.6%。其各月(旬)水量损失结果见下表:

  表3-12             **水库各月()水量损失量表

月份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合计

蒸发(mm)

76.9

73.1

52.2

45.0

34.0

24.7

29.4

19.8

20.4

29.0

47.2

73.2

525

渗漏(%)

0.8

0.8

0.8

0.8

0.8

0.8

 

0.8

0.8

0.8

0.8

0.8

0.8

9.6

第四章              工程地质

 

第一节      前言

 

南阳市水利建筑勘测设计院地勘队于2001年11月8日12月28日承担了**水利水电枢纽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地质勘察任务。其目的是:1、对库区进行工程地质测绘,了解水库区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物理地质现象,特别是水库区发生渗漏的可能性;2、对坝址区进行工程地质测绘,了解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石的风化程度,对坝址进行地质评价;3、了解坝基岩石的水理性及渗透性;4、调查天然建筑材料并进行评价。根据本阶段工作深度及设计要求,勘察工作量布置如下:

表41               **电站勘察内容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数量

1

水库区1:10000工程地质测绘

km2

20.16

2

坝址区1:500工程地质测绘

km2

0.17

3

渠线工程地质测绘

m

1350.0

4

引水隧洞工程地质测绘

m

340.0

5

电站厂址工程地质测绘

km2

0.02

6

钻探

孔数

5

进尺

m

178.0

7

压水试验

·

26

8

探槽

数量

11

挖方量

m3

65.0

 

第二节 区域地质条件

 

**水利水电枢纽位于伏牛山南坡、五垛山东麓。在中国大地构造单元上属于秦岭地轴、伏牛大别弧形构造带的西端、四棵树复背斜的南翼,整个区域为起伏不平的中低山区。

本区域主要构造为朱阳关板厂断裂、夏馆柳泉铺张性断裂等,构造主干线由一系列的NWW向褶皱、断裂组成,并伴有NWNE向的次一级断裂及节理等。

本区域由中生界地层组成,自古生代到中生代漫长的地质时期内处于隆起状态,经受风化剥蚀作用,未接受任何沉积,中生代中期燕山运动波及本区,使其发生显著的断裂构造,沿断裂伴随有大量的岩浆侵入。

 

第三节      水库区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一、地形地貌及物理地质现象

1、地形地貌

水库区处于伏牛山腹地中低山区,山脉总体走向呈NWSE,地势西高东低,山体自然边坡多在60度以上,海拨480500m以上,相对高差150200m,个别地段地势险峻,呈悬崖峭壁,距坝址区6km的最高点云磨垛海拨1156m。

**水利水电枢纽属于长江三级干流**河上游地段,呈蛇曲状自西北向东南蜿蜒而下,河谷呈深切谷,形态多呈U型谷,河宽2040m,深810m,湾多水急,河道比降较陡。

2、地层岩性

水库区地层较单一,主要为中生代燕山期黑云母花岗岩,少量的下元古界震旦系陡岭群云母石英片岩,第四系零星发育冲洪积、冲积、残坡积地层,由老至新如下:

(1)下元古界陡岭群云母石英片岩:分布于库区的末端火烧庄东南一带,呈弱微风化状,主要矿物为黑云母、绢云母、长石、石英、角闪石等,中粗粒变晶结构,片理状构造。

(2)中生代燕山期黑云母花岗片岩:分布于整个库区,且大龙庙以南坝址区以中细粒为主,大龙庙以上以粗粒为主,主要矿物成份为长石、石英、黑云母、角闪石、白云母及少量的铁质矿物等,自形、半自形晶粒状结构,块状构造。质地坚硬,多呈弱微风化状。

(3)石英岩脉:广泛分布于花岗岩中,其分布形态多呈条带状,宽度小于20cm,往往延伸35m即消失,性脆而坚硬,为弱微风化状。

(4)长石岩脉:最为常见的是正长石岩脉,在花岗岩中普遍分布,分布形态多呈网格状或树枝状,宽度25cm,延伸一般510m。

(5)第四系中更新统粘土:仅在瓦屋岈对岸二间房和坝下游隧洞对岸山顶有分布,可塑硬塑状,粘土中含大量钙质结核。

(6)第四系残坡积层碎石土:由于库区山体多呈陡峭状,大多坡脚即与河水边接触,故该土不发育,仅在狮子坪对岸及大龙庙附近沿坡脚零星分布,岩性为碎石土,呈灰黄色,上部结构松散,偏下部稍有胶结。

(7)第四系全新统砂卵石:分布于河床、漫滩及冲沟内,主要成分为砾卵石、漂石及块石。**河含砂量少,支流黄沙河下游含砂量大,砂卵石呈杂色,结构松散,分选性差,磨园度好,砾卵石粒径一般3040cm,漂石粒径5060cm。

3、地质构造

库区构造线方向与区域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主要为NESW和NESE向,明显的构造形迹是NWSE向的压性、压扭性结构面以及NESW向的张性结构面。

(1)断裂:库区共发现有16条断层,其中走向NW的10条,走向NE的5条,走向SN的1条。断裂长度一般为1030m,宽度不超过2m,深度不超过5米,均为小断裂。

(2)节理:库区节理裂隙发育,主要有三组,第一组呈张开状,第二、三组呈闭合状,第一、二组最为发育,第三组次之。

4、物理地质现象

(1)冲沟:库区冲沟不太发育,仅在狮子坪、黄沙河入口处上游右岸、大龙庙对岸、黄土咀对岸等处发育有6条较大冲沟,冲沟一般长度大于50米、宽710米、切割深度78米,冲沟内植被发育,大多冲沟已处于停止发育阶段。

(2)崩塌体:库区内小型崩塌体4处,且均处于山体陡峭处及左岸简易公路一侧,主要为裂隙发育、筑路、采石等现代开挖使岩体临空失稳而造成的松动崩塌以及残坡积物顺基岩面而滑动,多呈三角形,崩塌方量一般为1015m3

5、地震:根据1994年河南省建设厅抗震办公室《河南省工程抗震设防裂度图》,该区域为度地震区,截面抗震验算地震影响系数αmax为0.04。近年来,邻区虽发生多次地震,亦涉及本区,但震级较小。

二、库区水文地质条件及评价

库区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和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受构造及裂隙发育程度控制,接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向分水岭两侧及低洼处排泄,库区共发现泉点3处,均为下降泉。松散岩类孔隙潜水主要为埋藏在河床、漫滩及冲沟内覆盖层中的潜水,受基岩裂隙水和大气降水补给,与河水的水力联系密切,由于河床下切较深,故潜水可补给河水。

三、库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根据地质测绘分析,水库区主要由黑云母花岗岩组成,岩石风化较轻,完整性较好,含水性和透水性较差。**河下切较深,山体普遍较雄厚且分水岭以外无深切低谷,无较大断裂发育及通往库外的构造破碎带,故不存在库区渗漏问题。

库区山坡陡峻,花岗岩完整性较好,除由于筑路、采石等现代开挖使岩体失稳而造成的崩塌松动外,未发现大的滑坡、崩塌等不良物理地质现象,且由于阶地不发育,库岸基本处于稳定状态。

库区山高、人口稀少,基本无开垦山坡现象,岩石风化轻,**河及其支流水流急,搬运能力强,植被覆盖良好,所以固体径流物来源少,库区淤积量不大。综上所述,库区岸坡稳定、淤积量小,无渗漏现象,库区地质条件较好。

第四节        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一、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

1、地形、地

水库坝址区为中低山区,分水岭最高点刁崖山顶海拨高程550m,**河河底高程326m,相对高差225m,坝轴线处于河道弯道处,无阶地发育,右岸为侵蚀岩,左岸为堆积岸,河床偏于右岸,河床宽度60m。

该段两岸山体不对称,左岸山体呈浑园型状,自然坡度40°—45°;右岸山体均呈陡峭状,坡度60°—70°,个别地段地势险峻,呈悬崖峭壁。山间植被发育良好。

2、地层、岩性

坝址区地层岩性单一,主要为燕山期黑云母花岗岩及第四系松散堆积物。黑云母花岗岩中分布有石英岩脉及正长石岩脉;第四系松散物主要为全新统砂卵石,主要成份为砾石、卵石、漂石及块石,结构松散,强极强透水,分选性差,砾卵石粒径一般为3040cm,漂石、块石粒径一般为7080cm,层厚不超过1m。

左岸坝肩:山体呈浑园状,山顶呈平缓状,山体较雄厚,岩性为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岩石强风化厚度1.52.0m,弱风化厚度1.52.0m,微风化厚度1.5米左右,其下为新鲜岩石。发育有三组裂隙,但不影响坝体稳定。左坝肩岩石单位吸水率为ω=0.0220.064升/min·m·m,属微中等透水。

右岸坝肩:山体雄厚,呈陡峭状,自然坡度60°—70°,岩性为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岩石表面微风化厚度为2m左右,其下为新鲜岩石。发育有三组裂隙,均不影响坝体稳定。右坝肩无结构发育,岩石风化轻,岩体完整性好,坝肩的稳定性较好,故右坝肩工程地质条件较好。

河槽段:河床宽19m,河床基岩裸露宽度11m,漫滩宽度25m,漫滩裸露基岩宽度6m,覆盖层为砂卵石,厚度仅0.31.2m,其下为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岩石呈微风化状,微风化厚度1.92.1m,微风化以下为新鲜岩石。砂卵石渗透系数为150200m/d,为强极强透水。岩石单位吸水率为ω=0.0090.070升/min·m·m,属中等微透水。

3、地质构造

坝段内所发育的断裂有3条,F2断裂位于坝址下游,地貌上一侧为一陡壁,断层长30米,宽100cm,断层上部见有断层角砾岩,但胶结较好,断层下部为碎石充填,由于与F1断层相互错动、切割,形成刁崖,该断层不影响坝体稳定,并不会产生坝基渗漏。

坝段内节理较发育,主要有三组,第一组发育8—10条,第二组发育5—7条,第三组发育3—4条。裂隙多数呈张开状,无充填,少数充填碎石,且延伸不远。

4、物理地质现象:坝段下游滑坡一处,主要为 F1F2断层的互相切割使岩体临空失稳而造成的松动崩塌,滑坡呈三角形,其体积大于500m3

二、  坝址区水文地质条件

坝址区的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潜水及基岩裂隙水。第四系松散层中的孔隙潜水,主要为埋藏在**河覆盖层中的潜水,受基岩裂隙水和大气降水补给,与河水的水力联系较密切,由于河流的下切,潜水可补给河水。基岩裂隙水受构造及裂隙发育程度的控制,其含水性和透水性由地表向地下逐渐变小,一般无承压性,受大气降水补给,向山体两侧排泄。

第五节        引水渠线的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二级电站的引水渠线是指坝址区以下引水隧洞进口处,渠道拟沿**河左岸山体布置,从**电站坝址下游至引水隧洞处工程地质条件依次为:

0+0000+350段:山坡坡角30°—35°,岩石呈弱风化状,山坡相对较缓,渠道边坡开挖较稳定。

0+3500+950段:该段山体自然边坡40°—45°,岩性为黑云母花岗岩,弱风化,岩石裂隙较发育,该段发育有4条冲沟,一般长度大于40m,宽78m,切割深度34m,多数冲沟处于停止发育阶段。位于0+700处发育一条断层,地貌上为一冲沟。

0+950洞口:该段山体多呈直立陡峭状,岩石为黑云母花岗岩,弱微风化状,岩体稳定,整体性好,但施工困难。

 

第六节      引水隧洞的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引水隧洞已建成,将利用该洞作为二级站的引水洞。洞长190m,进口为黑云母花岗岩,山体陡峭,自然边坡70°—80°,岩石呈弱微风化状,岩体完整,边坡稳定。

洞身段山体较雄厚,轴线与地形等高线近垂直,洞身未遇沟谷深切及地面径流汇入渠,岩性为黑云母花岗岩,岩石为弱微风化。洞身中部有6条断层和5条岩脉发育,断层规模较小,大多断层均有渗透水现象,岩脉完整性较好,与围岩接触密切。洞身段发育有三组节理。

出口段山体自然坡度为30°左右。岩性为黑云母花岗岩,岩石呈全强风化状,岩石破碎,极不完整,出口处岩石风化较重,洞口已进行衬砌。

综上所述,该隧洞所处山体分水岭较雄厚,岩性为黑云母花岗岩,出口为强风化,其余为弱微风化,从整体结构看,岩石完整性较好,按照水利水电围岩工程地质分类为“Ⅱ

 

第七节      电站站址及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一、压力前池:压力前池处山体低缓,山坡坡度20°—25°,岩性为黑云母花岗岩元古界震旦系云母石英片岩,黑云母花岗岩及云母石英片岩均呈强风化状,岩石裂隙发育,完整性好。

二、压力管道:压力管道处和压力前池处的岩性相同,岩石呈强风化状,岩体完整性差。

三、电站厂房:电站厂房约位于310m高程,山坡低缓,岩性为元古界云母石英片岩夹黑云母花岗岩侵入体,岩石呈强风化状,由冲沟及路旁一侧可看到,岩石强风化较厚,估计大于10              m。

四、尾水:**河该段宽1012m,漫滩宽3040m,河床偏于左岸,尾水将通过厂房南部的自然排水沟而排入**河,该自然排水沟长200m,宽约6m,沟深23m。

第八节   天然建筑材料

 

一、块石料:坝段上下游为黑云母花岗岩,岩石风化较轻,裂隙发育,但不密集,故岩块质坚、个大、面齐,储量丰富。为便于施工,运距近,石料场选于坝址上游8001000m的左岸及坝址下游1000m的右岸。根据调查,坝址上游可开采量约为52万m3,坝址下游可开采量为30万m3。施工时,宜先开采坝段上游块石,后开采下游块石,由近及远。

二、碎石料:坝址上下游河床中卵、砾、漂石丰富,预计上游可开采量7万m3, 下游可开采量5万m3

二、砂料:由于坝段处于**河上游,河床窄、水流急,漂石、砂卵石满河,砂、石混合,零星分布,贮量少,不宜开采。通过调查,砂料场地选于两处:一是库区内3km的黄水河下游,二是距坝址1015km的七里坪以南的**河处。黄水河砂质良好,运距较近,但储量有限,可开采量5万m3。七里坪以南储量丰富,但运距较远,可开采量大于12万m3

 

第九节      结论与建议

 

一、**水利水电枢纽区域地层由中生代燕山期侵入岩组成,地质构造较复杂,但目前已基本上趋于稳定状态,区域稳定性较好。

二、库区地层为中生代燕山期黑云母花岗岩,仅在库区末端出露元古界云母石英片岩。

三、库区山体大都雄厚,且分水岭以外未深切谷,未发育较大断裂及断裂破碎带,故不存在库区渗漏。

四、库区径流量不大,植被发育,淤积量小,库岸稳定。

五、坝址区岩性为黑云母花岗岩,河床基岩裸露,左岸强风化厚度仅1.5米,深16.7-23.0米的袋状破碎带是否产生绕坝渗漏,需待初设阶段进一步查明。 右坝肩及河槽段岩面即为可利用岩面,坝址岩性较好。

六、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见下表。

表42              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表

名称

风化程度

天然密度

比重

吸水率

饱和抗压强度

摩擦系数f

承载力

渗透系数K

地震动力设计参数

特征周期TO

截面抗震验算地震影响系数αmax

 

KN/m3

 

%

MPa

 

KPa

m/d

s

 

黑云母花岗岩

 

 

 

 

0.6

1500

 

0.2

0.04

 

 

 

 

0.65

4000

 

 

 

新鲜

2328

2.52.8

0.10.7

150.0

0.70

4000

 

 

 

砂卵石

 

 

 

 

 

 

 

150200

 

 

备注

1.  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及动力参数指标取自《工程地质手册》(第三版)经验值;

2.  砂卵石渗透系数K取自《水文地质手册》经验值。

七、引水渠线0+950段以前岩石呈弱风化状,工程地质条件较好,该段渠线适宜明挖,建议开挖边坡采用1:0.3~1:0.5。0+950以后山体陡峭,岩体直立,岩石呈弱微风化状,该段适宜开凿隧洞,以便和老隧洞连接。

八、引水隧洞岩石呈弱微风化状,未出现坍塌、涌水等不良地质现象。

九、二级电站厂房及附属设施所处位置山体较低,厂房岩性为云母石英片岩夹花岗岩侵入体,压力管道及压力前池位置为花岗岩夹云母石英片岩,压力前池以上至隧洞出口为花岗岩,岩石全部呈全强风化,岩体不完整,裂隙发育,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基坑开挖坡高8米以内时,建议边坡取1:0.50,坡高8-15米时,建议边坡采用1:0.75。

十、该区为度地震区,截面抗震验算地震影响系数αmax=0.04。

第五章  工程任务和规模

 

第一节                  工程任务

一、工程建设必要性

1.提高防洪标准,减少下游洪灾损失

**水利水电枢纽以下**河干流防洪标准较低,主河道防洪标准不足五年一遇,坝址至县城之间防护土地面积为15万亩,人口为10万人。据历史资料记载,自1592年以来300余年间有文字记载的大水年共14次,1786年洪水记述有房屋漂没,人死无数;1919年记述洪水有县城外七里河,东至坡根,西至定水庵,一望尽成泽国,七里坪、后坪平地水深四丈有余。自1900年以来,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洪灾损失,经调查100年间曾发生特大洪灾年份8年,解放以来发生较大洪灾年份10次,不足五年一遇。发生特大洪灾年份是1953、1964、1975年等。1953年淹没七里坪、赤眉、赵店、大桥、城关镇、湍东镇及县城等七个乡镇,淹没农田2.5万亩,受灾人口3.6万人,倒塌房屋2600间;1964年主要是持续时间长,受渍损失大, 淹没农田2.1万亩,受灾人口2.5万人,倒塌房屋1900间; 1975年主要是雨量集中,洪峰流量大,淹没农田4.4万亩,受灾人口5.6万人,倒塌房屋6200间。

近几年来,受洪涝灾害之苦,群众已经自发地在**河上建了部分防洪堤等工程,但结构简单,防洪标准较低,一遇洪水即将河堤冲毁,群众迫切要求在**河中上游建拦洪工程,以保护家园,安居乐业。

**县城是**河上游的第一座城市,近年来发展较快,但由于其位置较低,县城发生洪灾损失的频率仍然较高,县城防洪标准不足五年一遇,县城工业、企业经常因洪灾侵入而被迫停产。经过近二十年来调查结果分析,多年平均经济损失约为352万元。随着县城规模的扩大,经济的发展,相同标准的洪水,其产生的洪灾损失将越来越大。

另外,**县城是中部通往西北地区的必经之地,西部大开发的交通要塞,312国道、宁西铁路、沪新光缆从县城通过,因此,确保县城防洪安全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河在七里坪乡以下河道比降较缓,基本上成为平原河道,洪峰涨时较长,洪量不集中,**河发生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是七里坪以上河道坡降陡,洪峰汇流时间短,洪峰流量大,洪量集中。如果在**河上游建拦蓄工程,可有效地拦蓄洪水,削减下游洪峰流量,以减少县城及沿河村庄的洪灾损失。为了有效地减少洪灾损失,必须在**河上游河道兴建拦蓄工程,削减洪峰,综合分析,在**河上游七里坪乡**村建设防洪水库是最合适的位置。

2.水能资源合理开发的基本要求

**县水能资源比较丰富,**河在后会水文站以上河道流域面积820km2,河道比降较陡,自然落差达1500m,水能资源比较丰富,但因降雨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匀,水能时空分布不均,利用程度较低。如果在**建龙头水库电站,可以对天然径流进行重新分配,对下游梯级电站进行调节,充分利用水能资源。**河规划及已建的梯级电站是**水库电站、**二级电站、**三级电站、青山水库电站、将军岭电站、斩龙岗电站及燕山边电站等,规划总装机容量为18600KW。经方案比较,建设**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可提高下级电站的枯水期流量,对**河电能合理开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由于天然径流分配不均,又无龙头电站进行调节,下游已成电站装机容量虽然很小,但其年发电量仍达不到设计要求。将军岭电站装机1000kW,设计年发电量为500万kWh,实际年发电量仅为200万kWh;斩龙岗电站装机200kW,设计年发电量为50万kWh,实际年发电量仅为30万kWh;燕山边电站装机250kW,设计年发电量为114万kWh,实际年发电量仅为80万kWh。建设**水利水电枢纽工程不仅保证已成电站正常发电,同时可为电站扩大装机提供可靠的水能条件。

因此,从**河梯级开发及水能利用方面考虑,建设**水利水电枢纽是非常有必要的。

**河以上山丘区资源丰富,有大量的矿产资源,如金、银、铁、铜、大理石及其它矿产资源等,由于缺电,这些矿产资源不能得到合理的开发和深加工。同时,山丘区的加工业及其他产业发展也受到限制,严重制约着山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工程建成以后,由于电力资源丰富,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该水电站是山区水利和山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贫困山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对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对乡镇工、副业的发展和农村电气化将发挥重要作用。

3.可提高下游灌区的灌溉保证率

老龙潭灌区是**河上游的引河自流灌区,渠首位于七里坪乡,设计灌溉面积8万亩,主要效益七里坪、余关及赤眉乡,由于工程水资源的平衡分析与现状出入较大,原设计灌溉保证率为75%,实际灌溉保证率低于30%,保灌面积不足2万亩,水利工程未发挥应有的作用,由于长期闲置,部分工程已老化损坏,灌区经济效益迟迟不能得到发挥。究其原因,主要是灌溉期基本与枯水期一致,枯水期河道天然流量较小,满足不了灌溉渠首引取设计流量要求。

**水库建成以后,可对天然径流进行重新分配、调节,结合发电,增加老龙潭灌区灌溉面积及灌溉保证率。经调节计算,现有设计灌溉面积8万亩时灌溉保证率可达75%。

4.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

**河上游处于**风景区,自然风光优美,已被联合国列为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由于其高差较大,植物垂直分布明显,有各类动植物,其中已有不少是濒临灭绝的重点保护动物,水库工程建成以后,可形成狭长的水面,库区是**风景区的黄金通道,通过水道并进行改线,可使通往宝天曼的路程减少30公里。**风景区内既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又形成了较大面积的水面,景区内将形成湖光山色、优美风光,青山秀水相映成趣,融为一体。水库对**风景区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可增加生态旅游事业的发展。

水库坝址区上游是**风景区,下游是天心洞旅游景点,**水库承上启下,是从该线路通往宝天曼的必经之路,是内乡北部生态旅游的最佳线路,**水库的建设,将会有效地促进当地旅游事业的发展。

5.发展水产养殖

水库建成以后,死库容为400万m3,死水位以下水面面积为40万m2,年水产品量可达4.5万公斤,可促进水产业发展。

6.提高城市用水保证率,保障河道两岸人畜生活用水及乡镇企业用水

县城及沿途七里坪乡等乡镇主要依靠**河水向城市供水,一般是采用抽取**河地下水,由于近年来河道经常断流,枯水季节城市用水困难。经计算,县城近期用水量为15000t/d,随着城市人口增加,工业企业的发展,环境用水增长,远期用水量为24000t/d,县城用水全部是靠**河地下水,由于水量缺乏,枯水期每天只能向县城供水8000t/d,为了保证县城居民基本生活用水,只得限时限量供水,停止向工业企业供水,或者限止企业抽取地下水。据统计,每年供水不足月份为26月,近期缺水量约为7000t/d。多年来,全县每年因缺水造成工业企业停产损失为800万元。

为了保证县城正常供水,必须在**河上游建拦蓄水库,以拦蓄天然径流。经计算,如果水库发电调节流量达1m3/s,除去沿途各种损失,枯水季节将满足县城需水要求,并可以促进社会安定团结,保障经济快速稳步发展。

沿河两岸群众世世代代依靠**河水生活,由于近年来降雨量小,树木砍伐量大,河道经常断流,原来青山秀水环境幽,庄户座在林里头的景色不复存在,过去根本不存在的人畜饮水困难问题成了困扰农民生活及农村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水库建成后,**河不会断流,河道两岸赖以生存的2万多群众不再在枯水季节为找水奔波,人畜生活用水得到保障,沿河群众可以安居乐业,大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7.可有利于保护野生动物资源

**河上有大量的野生水产动物资源,有各种鱼类,如比较珍贵的国家保护二级水生动物大鲵等,近年来由于连续干旱,河道出现断流,大鲵栖身空间锐减,其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数量急剧减少,并且已濒临灭绝,水库建成以后,坝址以上水库区长期形成较大面积的水面,加上水库调节,水库以下河道常年不会断流,大鲵等动物的生存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从而有效地保护了野生动物资源。

8.有利于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

工程建设以后,可以大量向农村供应电量,解决农村燃料和农村能源,实现农村以电代柴以电代油,减小森林砍伐量,保护生态环境,有效地进行水土保持,减少水土流失,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

总之,建设**水电站是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体现,将为农村水电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指出,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强人口与资源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小水电作为清洁可再生绿色能源,越来越广泛地得到全社会的肯定。发展小水电既可减少有限的矿物燃料消耗,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环境污染,还可以解决农民的烧柴和农村能源问题,有利于促进农村能源结构的调整,有利于促进退耕还林、封山绿化、植树造林和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人口、环境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水资源和水能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是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农村工作中的具体实践。

二、工程任务

**电站包括**一、二级电站。根据规划要求,**一级电站是坝后式电站,水库是以发电、防洪为主,兼顾灌溉、城市供水、旅游开发及水产养殖等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水库总库容为2290万m3,为中型水库,最大坝高48米,坝长232m,其中溢流坝长82米,非溢流坝长150米。一级电站设计水头为24.6m,设计流量为7.0m3/s,装机容量2×400+500=1300KW;二级电站属于引水式电站,是利用一级电站尾水,利用约2公里的环山渠道及穿山隧洞,将水引入二级电站前池,设计水头为38m,设计流量为6.94m3/s, 装机容量2×630+800=2060KW。

 

第二节                  基本资料

 

工程规划的任务是确定**水利水电枢纽的工程规模,选择建筑物的型式和尺寸。

工程规划需要的基本资料是:水文气象、社会经济、地形地质,其中水文气象、社会经济及地质资料已在前面介绍。

一、水库面积库容曲线


根据南阳市水利建筑勘测设计院测量队2001年实测的**县**水库库区地形图(1/10000),逐级求得相邻高程面积,推求水库水位~面积关系, 由以下公式推求水库水位~库容关系:


式中:ΔV──相邻两等高线之间的容积(万m3);

  ΔZ──相邻两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米);

F1F2──相邻两等高线对应的面积(万m2)。

求得部分ΔV后,进行累加可得出各种水位下的相应容积,点绘成图,即可得水库水位~容积关系曲线。

二、下游水位与流量关系曲线

**县**水库坝下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根据坝轴线下游50m处的实测横断面及该河段河道比降,按明渠恒定非均匀流公式推求某水位下的流量,并绘制**水库坝下游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第三节                  水库死库容和死水位的确定

 

水库死水位选择应考虑到以下因素:保证灌溉引水需要、保证水库使用年限(即泥沙全部淤满死库容)、保证水电站水头消落深度及其它方面的要求。

根据该工程的性质,应保证灌溉、发电要求,发电尾水距灌溉取水口较远,且尾水水位远比灌溉取水口高程高,因此死水位选取不影响灌溉引水,仅从淤积及发电要求选定死水位。

一、水库淤积库容

水库淤积库容由使用年限和侵蚀模数确定。水库的使用年限T按50年的淤积要求拟定,侵蚀模数Ms取200/平方公里·年,泥沙沉积率m0.85,由下式计算:

V=(1+αmMsFT/γ

式中:V──淤积库容(万m3);

  m ──泥沙沉积率;

α──推移质淤积量与悬移质淤积量的比值,山溪河流α可取为15%

~20%,本工程取α=20%;

  Ms──侵蚀模数(吨/平方公里·年);

  F ──流域面积(平方公里);

  T ──淤积年限(年);

  γ──泥沙容重(吨/ m3)。

  V =(1+0.2)×0.85×200×361×50/1.4=263(万立米)。

查得淤积高程为349.5m。

二、水库发电消落深度要求

根据水电站的要求,综合利用水库坝后式水电站兴利水位与死水位之间消落深度h,可取为(40%60%)H,H为坝所集中的最大水头。如果兴利库容确定以后,应调整死水位,以适应上式需要。因此,确定死库容必须待兴利库容初定以后,假定不同死水位,确定不同方案的工程投资及电能经济指标综合选定,根据水库消落深度要求,死水位上限为361.2m,下限为352.8m。

通过假定死库容300万m3和400万m3计算发电量比较,死库容300万m3比400万m3多发电24.8万度,而死库容大可增加水面面积,促进旅游事业发展及发展水产养殖,因此,综合考虑,确定较经济的兴利水位为353.3米,死库容为400万m3

第四节                         兴利调节计算

 

一、水库调节性能的确定

**水库径流系列年际变化不是非常剧烈,年径流系列CV值仅为0.47,所以水库重在调节年内水量,重在对年内丰水期和枯水期来水过程进行调整。当P=80%,CV=0.47,用Cs=2CV查出普列什柯夫线解图,调节系数达到0.55,年调节利用水量可以达到6280万m3,具备年调节功能。考虑到不能因提高有限的多年库容而使坝高增加很多及投资的大幅攀升,经研究比较,本水库调节采用年调节形式。

二、设计保证率、设计代表年

**水利水电枢纽电站装机容量在25000~500KW之间,属于小()类电站,设计水平年电站容量在**县电力系统中所占比重较小。根据《小型水力发电站设计规范》,电站设计保证率采用80%,即设计枯水年保证率为80%,相应设计丰水年保证率为1-80%,即20%,设计平水年保证率为50%。

根据坝址1956年6月1992年5月共36年的流量系列,经排频计算,选择19811982年为80%设计枯水年,19791980年为50%设计平水年,19711972年为设计丰水年。考虑实际代表年样本统计上的误差,将各代表年的实际流量均进行理论修正,各代表年的年内分配均采用其当年之年内分配比例。具体分配见表51。

三、正常蓄水位的确定

正常蓄水位是水电站的重要参数。正常蓄水位的高低直接影响坝高和水库淹没范围,同时正常蓄水位的高低又决定了电站的水头、出力和发电量以及其它综合利益。因此,正常蓄水位的选择必须全面考虑,并通过技术经济的分析论证而决定。

1、正常蓄水位的下限和上限值

(1)下限

 

表51          丰平枯三种代表年径流量表           (万m3)

月份

丰水年(P=20%)

平水年(P=50%)

枯水年(P=80%)

分配比例

径流量

分配比例

径流量

分配比例

径流量

6

28.4

4247

8.8

911.3

10.8

788.7

7

14.3

2135

31

31912

27.2

1989

8

10.1

1504

14.7

1515

28

2047

9

4

602.6

28.7

2961

6

437.1

10

9.3

1389

4.6

481.1

5.1

371.2

11

9.1

1366

2.2

224.4

4

296.1

12

3.1

459.1

1.7

178.1

2.6

194.3

1

2.4

365

1.5

155

2.3

170

2

2.7

400.6

1.2

128.4

2.1

152.7

3

11.1

1664

1.6

168.8

3.8

278.7

4

3.5

529.1

2.4

245.2

4.4

321.5

5

1.9

280

1.4

145.7

3.8

275.2

合计

100

14940

100

10305

100

7322

**水库是**县**河上游水力资源和水利资源开发的重要工程,同时又是电气化建设达标的龙头电站,要求水库具有良好的调节性能,即要有较大的调节库容,以增加调节下泄水量,增加下游电站的保证出力,扩大下游地区的灌溉面积和城镇生产生活用水量,因而其兴利库容不能过小,经分析,**水库的兴利库容不应少于300万m3,相应其正常蓄水位不能低于360m

(2)上限

**水库为峡谷型水库,水位的抬升不会象平原水库那样带来水库库容的大幅增加,但会带来水库主体工程——大坝的投资和年运行费快速增长,故正常蓄水位不宜过高。**水库正常蓄水位的上限选择考虑了以下因素:

淹没和移民问题:人口主要集中在375m420m之间,共156人,占库区总人数的87%,当库水位在375m以下时,经调洪计算二十年一遇洪水位时淹没耕地60亩,需要迁移安置人口32人。随着坝高增加,地形开阔,需迁移人口显著增加,因**县经济基础比较薄弱,迁移安置人口初步考虑按后靠原则进行,这样可能会带来贫困加剧等社会问题和水土流失等环境恶化问题,经分析比较,溢流坝顶高程不宜超过375米。

坝址地质地形条件:坝址左坝肩在375m高程以上时坡度变缓,地形骤然开阔,若增加坝高,势必使坝身过长,同时使坝肩表现为单薄分水岭,工程管理及运行均显不利。

投资因素:随着正常蓄水位的提高,拦河大坝的投资和年运行费迅速增加,经计算,当兴利水位超过375.0m时,投资增加与电量增加比值很大,显得极不合理。

因此,水库正常蓄水位的上限高程确定为375m

表52         **水库不同坝高方案水库特性比较表

项目

单位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方案四

方案五

特征水位

兴利水位

m

360

365

367

370

375

 

死水位

m

353.3

353.3

353.3

353.3

353.3

 

设计洪水位

m

369.83

373.12

374.50

378.11

382.92

 

校核洪水位

m

372.0

376.44

378.0

381.41

386.22

 

发电尾水位

m

336

336

336

336

336

特征库容

死库容

m3

400

400

400

400

400

 

兴利库容

m3

307

627

780

1035

1530

 

总库容

m3

1698.5

2089

2290

2732

3435

 

非溢流坝顶高程

m

372.0

376.5

378.0

381.4

386.8

 

坝顶长度

m

209.2

327.4

232.0

325.3

265.2

 

最大坝高

m

42.0

46.3

48

51

55.8

 

溢流坝顶高程

m

360

365

367

370

375

 

溢流坝宽度

m

82

82

82

82

82

其它

迁移人口

 

10

24

30

38

二、水库消落深度的选择

正常蓄水位的抬高,水库的调节流量可以增大,同时电站的平均工作水头亦相应提高,相应电站的发电出力可以提高。但随着正常蓄水位的提高,库区面积较大,水库蒸发和渗漏损失同时增加,这时仅增加水头而调节流量增加不多,并且高变幅水头对水轮机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本次设计水库的消落深度范围确定为大坝所集中的最大水头的40%60%之间。

 

 

表53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不同装机规模指标比较表

溢流坝顶高程(m

360

365

367

370

375

 

 

 

 

 

设计流量(m3/s

5.86

6.36

7

7.2

8.37

设计水头(m

22.9

24.4

24.6

26.9

29.4

装机容量(KW)

2×500

3×400

2×400+500

3×500

3×630

发电量(KWh)

382.69

492.07

499.69

573.77

697.43

年利用小时(h)

3827

4101

3844

3825

3690

设计流量(m3/s

5.42

6.15

6.94

6.6

7.8

设计水头(m

36.8

36.8

38

36.8

36.8

装机容量(KW)

3×400

2×630+500

2×630+800

3×630

2×800+630

发电量(KWh)

588.36

679.29

740.25

705.03

762.04

年利用小时(h)

4903

3860

3593

3730

3417

总装机容量(KW)

2200

2960

3360

3390

4120

两站总发电量(万KWh

971.05

1171.36

1239.94

1278.80

1459.47

下游电站增发

电量(万KWh

将军岭

20

30

50

60

100

燕山边

7

10

15

18

30

发电量总计(万KWh

998.05

1211.36

1304.94

1356.8

1589.47

结合以上因素,本次设计确定了5种正常蓄水位, 即360m,365m,367m,370m,375m共6种方案进行经济技术比较。

从表中可以看出:溢流坝顶从360m增加至375m,增加幅度为5m,随着溢流坝顶高程的增加,年发电量增加幅度并不大,但投资随坝高增加的幅度较大,从以上两表中可以看出,坝高在365370米之间,坝高、库容及年发电量指标中等,指标较为合理,可以满足发电、防洪、旅游及水产养殖等各项功能需要。因此,在365米至370米之间又选择了溢流坝顶高程为367米方案,从表中可以看出,坝高增加2米,年发电量增加93万KWh,增加幅度较大,但投资增加较少,电量与投资增量比值较为合理;同时,该高程需迁移人口仅24人,坝高增加,迁移人数增加更快。因此,我们建议确定溢流坝顶高程为367米。

三、保证出力计算

**水库作为**县**河上游水力资源梯级开发的龙头电站,建库的兴利目标是以防洪为主,结合发电、灌溉、养殖等其它目标,本次规划确定年调节水库,运用方式采用早蓄方案。因此,依据逐时段入库流量,时段初水量,并计入水库的水量损失,供水期等流量调节下泄,按此流量求出各月的平均出力,再以供水期各月出力的平均值,作为电站的保证出力Np

水库供水期调节流量试算公式为:

                           

式中:QP——供水期水库调节流量,m3/s

WL——供上期上游来水量,m3

Vx——水库兴利库容,m3

Ws——供水期水量损失,m3

Tg——供水期时段长,s

试算时在上游来水量较小的各月中规定Tg可计算出QP,直到计算出的QP均大于假定的供水期的天然来水为止。

蓄水期调节流量用下式试算求出电站的最大过流能力:

式中:Qm——水电站最大过水流量,m3/s

  N——水电站装机容量, KW

  A——出力系数,取7.5

Zs——上游平均水位,依(1/2兴利库容+死库容)水位,查水位~库容曲线求得,m

Zmin——电站下游平均尾水位,一级站Zmin为336m

经计算,**水利水电枢纽工程一、二级站保证出力分别为246KW及386KW。

五、装机容量

**水利水电枢纽属于小()型电站,装机容量的确定采用简化方法,即按出力倍比法进行,即N=C·NP

式中:N——装机容量(KW);

C——倍比系数,取C6;

NP——保证出力(KW)。

    根据电站机型不同,一、二级站装机容量分别为1300KW及2060KW。

六、年发电量E和年利用小时数h

1.年发电量E

用3个代表年法计算,根据丰、平、枯三个代表年分别进行等流量调节,按照初选的装机容量求出3个代表年的发电量,然后加以平均,得到多年平均年发电量。每年的发电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E——年发电量,KW·h

      N——月均出力,KW,当月均出力小于N时,N采用理论出力,当N大于N时,N采用实际出力,此时,N=N

则多年均年发电量E=1/3{E()+E()+E()

经计算,一、二级站年均发电量别为499.69万KWh及740.25万KWh。

2. 年利用小时数h

由下式计算装机容量年利用小时数h

                                               

经计算一、二级站年利用小时数分别为3843小时及3593小时。

 

第五节  电站设计水头确定方法

 

一、一级站

1、上游平均水位的确定

上游平均水位的确定采用平均有效库容法,根据选定的上游正常高水位367米和死水位353.25米在库容曲线上查出各自对应的库容,两值差为有效库容,取有效库容之半对应的的库水位361.9米作为上游平均水位。

2、下游设计水位的确定

因一级站尾水直接泄入二级站引水渠道,所以一级站设计尾水位结合二级站引水渠道的实际确定,确定一级站下游设计尾水位为336米。

3、毛水头H

上、下游设计水位之差,即为电站毛水头。

则H=-=361.9-336=25.9米。

4、设计水头H

经计算一级站进水口至尾水出口之间水头损失为1.3米,则H=H-1.3=25.9-1.3=24.6米。

二、二级站

1、前池水位H

一级站设计尾水位为336米,二级站引水渠总长1940米,纵坡1:1200,总水头损失为1.67米,则前池正常水位为H=336-1.67=334.33米。

2、毛水头H

电站正常尾水位H为295米,则H=-=334.33-295=39.33米。

(3)设计水头H

计算前池进水口至尾水出口的水头损失为1.33米,则H=-1.33=39.33-1.33=38米。

 

第六节  防洪计算

 

一、    防洪计算任务和洪水标准

    水库防洪计算的任务是通过洪水调节计算及方案比选,确定水库参数(特征水位与相应库容)及泄洪建筑物型式和尺寸。

**水利水电枢纽位于**县**河上游,是以防洪为主,结合发电、旅游、灌溉等综合利用工程。坝址在七里坪乡**自然村沿河上游1.9公里处。主要建筑物包括大坝枢纽,一、二级电站枢纽工程。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水利水电枢纽工程总库容为2290万立米,工程等别为等,属中型水库,永久性挡水和泄水建筑物正常运用的洪水标准(设计标准)为50年一遇,非正常运用的洪水标准(校核洪水)为500年一遇;其中**水利水电枢纽一级电站是坝后式电站,设计引水流量7秒立米,设计水头24.6米,总装机1300千瓦。二级站水电站是引一级电站的尾水发电,设计引水流量6.94秒立米,设计水头38米,总装机2060千瓦。一、二级水电站划分为五等,主要建筑物级别为5级,洪水标准:电站厂房为30年一遇设计,50年一遇校核。

    二、洪水调节计算

(一) 泄洪建筑物型式布置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挡水坝兴利水位即正常蓄水位为367.0米。根据布置方式提出了底孔泄洪、溢流坝设闸门泄洪和溢流坝自由泄洪三种方式,考虑到底孔泄洪及设闸门泄洪操作上和发生事故时带来不便和实际运行管理困难等因素,选定泄洪建筑物为WES剖面溢流坝自由泄洪。并在坝底部350.0米高程处设1个泄水底孔,用作放空库容。为偏于安全在洪水调节计算中不考虑底孔泄洪。

(二) 洪水调节计算

考虑到水库位于山区,河道比降较大,且集水面积内处于暴雨中心,同时考虑到管理方便,并节约投资,洪水调节计算时不考虑溢洪道设闸门情况。按溢流坝净宽分别为60米、70m、80米和90米四种方案进行比选。

溢流坝泄流量q为:

式中: q──溢流坝泄流量(m3/s);

ε──侧收缩系数,取ε=0.95;

σ──淹没系数,对自由出流,σ=1;

m──流量系数,根据堰顶水深不同,一般为0.49~0.5;

  B──堰宽(m);

  H──堰上水头(m)。

分别拟定溢流坝净宽为60米、70m、80米及90米四种不同的方案。可以绘出不同水位的泄流能力曲线。

从以上4种方案可以看出,溢流坝段愈短,水库调洪削峰作用愈显著,大坝工程投资也愈大;溢流坝段增加,水库调洪削峰作用稍有减弱,大坝工程投资相应减少,考虑到受河道自然宽度限制,并合理考虑下游防洪。因此,确定选取溢流堰净宽为80m的方案(扣除交通桥墩厚,实际溢流宽度为78.4米)。

表5-7          不同溢流宽度的溢流坝泄洪方案比较表

(溢流坝顶高程为367.0米)

溢流坝净宽(米)

B=60

B=70m

B=80m

B=90m

设计情况

洪峰流量qmax(m3/s)

4479

4479

4479

4479

最大泄流量qmax(m3/s)

3249

3266

3369

3454

设计洪水位以下库容(万m3

2057

1986

1896

1845

设计洪水位Gmax(m)

376.24

375.24

374.50

374.20

校核情况

洪峰流量qmax(m3/s)

7547

7547

7547

7547

最大泄流量qmax(m3/s)

5490

5710

5882

6020

总库容(万m3

2517

2392

2290

2207

校核洪水位Gmax(m)

379.95

378.96

378.00

377.44

表5-8                溢流坝不同频率泄洪计算成果表

项          目

单位

频率

5%

2%

0.2%

最大洪峰流量

m3/s

2885

4479

7547

溢流坝最大泄量

m3/s

2297

3369

5882

最 大 洪 水 位

m

372.95

374.50

378.00

相  应  库  容

万m3

1316

1896

2290

由此可确定**水利水电枢纽工程设计洪水位374.50米,相应库容为1896万立方米;校核洪水位为378.00米,相应库容为2290万立方米。

 

第七节  坝顶高程确定

 

    溢流坝顶高程为设计正常蓄水位,即367m,由调洪计算知:设计洪水位为374.50米,校核洪水位为378.00米。**水库大坝拟采用浆砌石重力坝,可以考虑防浪墙挡浪,并由下式计算防浪墙顶高程:

    防浪墙顶高程=设计(校核)洪水位+Δh(Δh)

超高值Δh=hl+hz+hc

式中:hl──波浪高度(m);

  hz──波浪中心线至静水位的高度(m);

  hc──安全加高(m)。

波浪高度hl =0.0166V05/4D1/3

波浪中心线至静水位的高度

    安全加高hc查规范知hc=0.4mhc=0.3m

    校核情况取多年平均最大风速V=15.3m/s,设计情况取最大风速的1.5倍, V=22.95m/s ,吹程D=1.27 km,经计算:

校核情况:

hl校=0.0166V05/4D1/3

=0.0166×15.35/4×1.271/3

=0.544米;

    波长L=10.4(hl校)0.8

=10.4×0.5440.8

=6.390米;

hz=лhl校2/L

=л×0.5442/6.390

=0.145米;

Δh=0.544+0.145+0.3

=0.989m

按以上方法计算出设计情况下Δh:

Δh=0.903+0.267+0.4=1.570m

设计情况下防浪墙顶高程=374.50+1.570=376.07m

    校核情况下防浪墙顶高程=378.00+0.989=378.989m

防浪墙顶高程应选以上两种情况下较大值,防浪墙顶高程选择为378.989米,考虑1.2米防浪墙作用,非溢流坝顶高程应该为377.789米,根据非溢流坝高程不低于坝前最大静水位,非溢流坝顶高程最后确定为378.00米。

第六章  工程总体规划

 

第一节  工程等级及执行标准

 

一、工程等别及建筑物级别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水利水电枢纽工程一级电站挡水建筑物工程等别为等,永久性挡水和泄水建筑物正常运用的洪水标准(设计洪水)为50年一遇,非正常运用的洪水标准(校核洪水)为500年一遇;**一级电站及二级站水电站划分为等,主要建筑物级别为5级,洪水标准:电站厂房为30年一遇设计,50年一遇校核。

二、工程布置及建筑物设计均执行水利部颁发的有关规范。

三、参照国家地震裂度划分图,确定本区地震烈度为6度。

 

第二节  工 程 选 址

 

由于**二级电站是利用已成的引水隧洞引水,出口接前池及二级电站厂房,因此二级电站站址基本已经确定,需要确定的是**一级电站渠首坝。**水库在选定坝址时,将从地形、地质、施工及管理等方面综合考虑,统筹兼顾,合理安排,以选定合理的坝址,使较少的投资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电站附近,初步选择了三条坝轴线:上坝线、中坝线及下坝线,上坝线距中坝线100米,距下坝线800米。三条坝线坝址处地质、地形条件均适宜建坝:河谷较狭窄,左右岸山体雄厚,岩石裸露,河床岩层覆盖层较浅,岩石风化程度较低,坝址区有大量的卵石、砂料,且附近有大量的可开采石场,但经优化比较后,三条坝线仍有以下不同特点:

上坝线:位于河道弯道处,河床裸露,右岸山体基本无覆盖层,大部分岩体裸露,且为新鲜岩石,左岸山体覆盖层较浅,约为13米,下部为弱风化或微风化岩石,弱风化层覆盖较浅。河谷较中坝线及下坝线狭窄,若控制坝高相同,上坝线坝长最短,若控制坝顶高程相同,上坝线坝高最低。

中坝线:位于河道弯道下游,右岸山体陡峻、雄厚,均为新鲜岩石,左岸山体覆盖层约25米,下部为弱风化或微风化岩石,弱风化岩石覆盖较浅,

表6-1             **县**水库坝轴线方案比较表

比较项目

方               案

方案一

(上坝线)

方案二

(中坝线)

方案三

(下坝线)

溢流坝顶高程(m)

367.0

367.0

371.0

非溢流顶高程(m)

378.0

378.0

382.70

坝     长(m)

232.0

271.0

262.5

溢流坝段长(m)

82

82

82

非溢流坝长(m)

150.0

189.0

180.5

浆砌石量(m3

13.73

18.71

15.97

C15(20)砼量(m3

2.60

3.13

2.81

坝体投资(万元

2772.4

3734.7

3233.7

主要优缺点

比     较

1

坝基及右岸岩石裸露,为微风化,左岸覆盖较浅,强风化厚12米,地质条件较好

 

右岸岩石裸露,为微风化,河槽覆盖8米,左岸覆盖3米,且有大断层通过坝址,工程地质条件较差

坝基及右岸岩石裸露,为微风化,左岸覆盖较浅,强风化厚1米,地质条件较好

 

2

坝长最短,工程量最少,投资最省

 

坝高最大,坝最长,工程量及投资最大

 

坝高较大,坝长、工程量及投资介于两者之间

3

基础无覆盖层,坝基开挖及施工导流容易

基础覆盖层厚,坝基开挖及施工导流困难

基础无覆盖层,坝基开挖及施工导流容易

4

坝下游场地开阔,便于厂房布置

坝下场地狭窄,不便于厂房布置

坝下游场地开阔,便于厂房布置

5

坝址处于弯道处,

泄流易冲刷右岸

坝址处于弯道下

游,泄流平顺

坝址处河道顺直,

泄流平顺

6

工期最短

  工期最长

工期较长

综合比较

最佳方案

较差方案

中等方案

河床覆盖层约510米,河谷在三个坝线中最宽,若控制坝高相同,溢流坝顶高程较低,其兴利库容最小,工程建设很不经济;若控制兴利库容相同(溢流坝顶高程与上坝线同),坝高高出上坝线约8米,坝长也增加40米,投资将显著增加,电能投资指标不经济。

下坝线:河道较平顺,左右岸及河床岩石裸露,且风化程度较低,除左岸有少部分弱风化岩石外,其余均为微风化及新鲜岩石。河谷宽度介于以上两坝轴线之间。下坝线河底高程较上坝线河底高程低5米,**一级及二级电站同时开发,二级电站将引用一级电站尾水发电(引水隧洞已建成),为了使二级电站正常发电,又要保证该坝后电站与以上两坝电站出力相同,必须将尾水位抬高5米,坝顶高程较以上两坝线处坝高增加约4米,该方案工程量及投资介于以上两坝轴线之间。

按照上、中、下三坝出力相同(下坝线坝顶高程比以上两坝线高4米),对三个坝轴线进行方案比较。

三、坝轴线确定

上、中、下三坝轴线,从地形、地质条件、投资、电站出力、施工、工期等综合比较,上坝线为最优坝线,下坝线次之,中坝线较差。因此选定上坝线为本工程推荐方案。

 

第三节  工程布置和主要建筑物形式

 

**电站包括**一级电站及二级电站,**一级电站是坝后式电站,二级电站是引水式电站,**一级电站利用已确定的坝轴线位置兴建挡水坝,电站厂房设在大坝左岸的滩地上,泄洪洞设在大坝左岸,一级电站属坝后式电站,包括挡水坝、电站厂房、泄洪洞及其它附属设施;二级电站是将一级电站的发电尾水通过沿山渠道及傍山隧洞,利用已建成的引水隧洞,出口接电站前池向二级电站供水,厂房布置在**河左岸。厂房后接二级电站尾水。

一、一级电站挡水坝

(一)、挡水坝坝型选择

坝址区河谷狭窄,河床及漫滩宽约50米,覆盖层厚度一般为02米,河底及右岸岩石裸露,且风化程度较低,左岸山体覆盖层较浅,下部岩石弱风化层较浅。**河上石料丰富,石质良好,为节约投资,结合地形、地质情况,宜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当地材料坝,最合适的坝型主要为砌石坝或堆石坝。根据坝址地形、地质、建筑材料及施工、管理、运行等特点,经分析比较,堆石坝选择为钢筋砼面板堆石坝,砌石坝初步选择为浆砌石重力坝及浆砌石拱坝。经过地形、地质比较,如建浆砌石拱坝,地形开阔,坝长(河谷长)与坝高比值大于4,拱作用明显下降,坝轴线增长,坝体肥厚,经初估其投资将比重力坝高约15%,且左岸山体单薄,难以支撑左坝肩巨大的推力,不适宜建拱坝。对堆石坝及浆砌石重力坝分别拟定最优断面,进行稳定分析,达到优化设计、节约投资的目的。两种坝型简要介绍如下:

    1、钢筋砼面板堆石坝

该坝从上游向下游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防渗趾板、平均50厘米厚C25钢筋砼防渗面板、防浪墙、350厘米厚垫层区、450厘米厚过渡区、前堆石区、堆石过渡区、后堆石区及下游80厘米厚块石护坡等,防渗面板顶厚50厘米,底部厚度比顶部厚度增加0.005倍坝高,坝顶宽度6米,上下游边坡分别为1:1.31:1.4

    其优点如下:

    (1)、面板堆石坝体型较大,整个坝体都是受力结构,基底应力小,且均匀,对地基适应性较强

    (2)、堆石坝可以机械化施工,利用强力振动碾提高坝体的密实度,在缺乏土料的山区,是较经济的坝型;

    (3)、坝体密实,沉降量小,防渗面板不易开裂损坏,保证坝体安全运行。

    缺点如下:

    (1)、坝顶不能溢流,需要增设专门的溢洪设施,如岸边溢洪道等;

    (2)、坝体工程量大,根据**县经济条件测算该坝需三年完成,而堆石坝坝顶不能行洪,安全度汛难度大,费用高

    (3)、坝体抗震性能较差;

(4)、该坝属于新坝型,建设管理经验不足,保证施工质量有一定的难度

(5)、坝体施工专业性强,机械化程度高,不利于当地群众队伍施工。

    2、浆砌石重力坝

    该坝主要由上游C20钢筋砼防渗面板及浆砌石坝体组成,防渗面板平均厚度为1米,顶厚0.7米,由上向下逐渐加厚,坝体为Mu60M7.5(5)浆砌石,坝顶宽度6米,上游边坡为1:0.15,其中高程359.0米以上为直墙下游边坡为1:0.70,其中372.0米以上为直墙。

    其优点如下:

    (1)、结构简单,体型较薄,工程量小,施工期短,并且可以就地取材;

    (2)、施工期坝顶可以溢流,汛期对坝顶稍加处理,就可以让洪水漫坝,度汛措施简单且费用很小

    (3)、结构单一,施工方便,技术比较容易掌握,便于大面积人工砌筑;

    (4)、重力坝分成若干个坝段,可以较好适应地基条件的变化,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5)、坝顶可以泄流,可节省河岸溢洪道的费用,即便超标准洪水漫溢非溢流坝坝顶,也不会对坝体造成危害。

    主要缺点:

    (1)、机械化程度低,以人工为主,劳动生产率和施工速度较低

    (2)、坝上下游基底应力差别较大,对基岩要求较高,坝体需置于新鲜岩石、微风化岩石或弱风化岩石上,对较差地基需做地基处理。           

   两种坝型方案比较:

    根据地形、地质资料,分别对钢筋砼面板堆石坝及浆砌石重力坝坝型作了初步规划设计,投资分别为8737万元及6602万元。

    从以上两种坝型比较可以看出,钢筋砼面板堆石坝可以机械化施工,坝体受力均匀,对地基要求不高,但工程量大,结构复杂,施工期长,施工度汛不易解决,且投资过大;浆砌石重力坝工程量小,结构简单,易于施工,便于施工导流,且投资较小,坝基应力变化虽然较大,对地基要求较高,但坝址处地质条件较好。综合比较,堆石坝方案不如重力坝,因此确定坝型为浆砌石重力坝。

    (二)、挡水建筑物

坝体主要建筑物拦河坝包括非溢流坝及溢流坝。坝长232m,非溢流坝段长150米,其中左坝段长111m,右坝段长39米,非溢流坝底最低处高程为330m,最大坝高48米;溢流坝段长82米,最低处高程为324.5m,最大坝高42.5米。

    砌石重力坝的断面设计应在满足强度、稳定和防渗条件下,计算出最经济的断面,同时还满足实际运用方便和施工的要求,坝断面拟定如下:

1、非溢流坝

坝体断面型式是在三角形基本剖面的基础上,据不同的使用要求而拟定的实用剖面,根据调洪计算及交通桥构造要求,坝顶高程确定为378.0米,防浪墙高为1.2米,上游边坡10.15,起坡点高程定为359.0米,下游边坡为1:0.7,起坡点高程拟定为372.0米。

2、溢流坝

溢流坝在该枢纽中属重要建筑物,既挡水,又泄水,在满足稳定和强度要求前提下,必须满足水力学要求,有足够的泄流能力,泄流顺畅,没有气蚀、负压等危害建筑物的不利因素,根据兴利调节及调洪计算的结果,确定溢流坝顶高程为367.0米,溢流长度为82米(净长度78.4米),其上游面边坡及起坡点高程与非溢流坝一致,溢流面为WES剖面,由上游曲线段、中部直线段和下部反弧段三部分组成。堰面曲线方程为y=0.0738x1.85(m),直线段边坡为1:0.65挑流消能,鼻坎高程高出下游校核洪水位1.78米,其高程为339.50米;鼻坎反弧半径采用8~10倍鼻坎上水深,故反弧半径16米,堰顶设交通桥。

溢流坝面为C20钢筋砼结构,为便于与浆砌石牢固连接,根据坡度做成不规则的台阶状,平均厚度为100厘米。

挑射距离确定:不计空气流速和水舌扩散的因素时,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L──射程(m);

Vc──鼻坎处水舌流速(m/s),v=ψ(2gT10.5

     θ──挑射角(度);

          ψ──流速系数, ψ=(1-0.1×T10.5/q1/30.5

q──鼻坎处单宽流量(m3/s·m);

      H──鼻坎计算高度(m);

      T1──鼻坎处的落差(m)。

经计算,设计及校核洪水位下的挑射距离分别为83.47米和90.23米。

冲坑深度确定:冲坑深度取决于水舌跌落时所具有的冲刷能力和河床本身的冲刷能力,用下式验算冲坑深度:

d+t=kq0.5T0.25

式中:d──岩石冲坑深度(m);

      t──下游水深(m);

           k──冲坑系数,是反映河床地质特性的综合性参数,对坚硬完整的岩石,取0.9~1.2;

      q──鼻坎处的单宽流量(m3/s·m);

      T──上下游水位差(m)。

表6-2                  挑射距离计算表

计算情况

鼻坎高度

Ha(m)

鼻坎落差

T1(m)

单宽流量

q(m3/s·m)

流速

系数ψ

挑射角

θ(度)

鼻坎流速

v(m/s)

挑距

L(m)

设计洪水位

14.00

35.0

42.97

0.921

25

23.89

59.19

校核洪水位

14.00

38.5

75.22

0.924

25

25.38

71.50

表6-3               下游冲坑深度计算表

计算情况

下游水位

h(m)

冲坑系数

k

上下游水位差T(m)

单宽流量

q(m3/s·m)

冲刷深度

d(m)

冲刷底部高程(m)

设计洪水位

335.32

1.0

39.18

42.97

6.58

318.92

校核洪水位

337.72

1.0

40.28

75.22

9.63

315.87

从上表可以看出,岩石冲刷深度最大为9.63米,挑距为71.50米,在规范规定的比值34范围内,不影响坝体安全。

(三)坝体稳定计算

表6-4          **水库各种频率洪水流量及下游水位

项目

洪水频率

%

入库流量

(m3/s)

水库水位

(m)

下泄流量

(m3/s)

下游水位

(m)

死水位

 

0

353.25

0

无水

正常蓄水位

 

0

367.00

0

无水

设计洪水位

2

4479

374.50

3369

337.72

校核洪水位

0.2

7542

378.00

5882

335.32

20年一遇水位

5

2885

372.95

2297

330.27

1、设计基本资料和数据

重力坝可能失稳的方式有:在库水压力作用下发生滑动,由于不平衡力矩的作用而倾覆,由于扬压力的作用而浮起。由于设计中要求坝底面的垂直正应力必须保持压应力,所以,不存在坝体的浮起和倾覆问题,仅对抗滑稳定进行验算。仅计算垫层砼与基岩接触面之间的抗滑稳定,对于浆砌石体与垫层砼接触面、浆砌石体之间接触面之间的滑动不必计算,应满足抗滑稳定要求。

稳定计算中,经过测算及参考同一地区由相同材料建成的水帘水库工程经验,浆砌石容重采用2.3t/m3帷幕中心线处渗透压力的剩余水头与排水孔中心处渗透压力的剩余水头综合折减系数取为0.30。

    2、坝基面抗滑稳定及应力分析

抗滑稳定计算按抗剪强度公式

             


    式中:f──坝基接触面上的抗剪摩擦系数;

     W──坝基面上所有铅直力的合计值(KN);

     P──坝基面上所有水平力的合计值(KN);

    坝基面应力计算公式:

             


    式中:──坝基上下游边缘垂直正应力值(MPa);

      B  ──坝基面宽度(米)

      M──作用于坝体上全部荷载对截面形心的力矩之和(MPa);

(1)、抗滑稳定计算

荷载计算及其组合:

基本荷载:

a、坝体自重及永久设备重;

b、水重及泥沙重,泥沙浮容重γn=0.9t/m3,内摩擦角ψn=20°,泥沙淤积高程为349.5米;

c、正常蓄水位或设计洪水位时的上下游静水压力;

d、相应于正常蓄水位或设计洪水位时的扬压力,包括渗透压力和浮托力,渗透压力按折线变化,坝踵处为全水头,排水孔处为0.30倍水头,坝趾处为0;

e、泥沙压力;

f、相应于正常蓄水位时的浪压力;

g、相应于设计洪水位时的浪压力;

h、校核洪水位时的上下游静水压力;

i、相应于校核洪水位时的浪压力;

j、相应于校核洪水位时的动水压力;

k、相应于校核洪水位时的扬压力。

表6-5                   基本及特殊荷载类型组合表

荷载

组合

主要情况

荷            载

自重

水重

泥沙重

静水

压力

扬压力

泥沙

压力

浪压力

动水

压力

基本组合

正常蓄水位

1

2

3

4

5

6

 

设计洪水位

1

2

3

4

5

6

7

特殊荷载

校核洪水位

1

2

8

11

5

9

10

上述荷载均按《浆砌石坝设计规范》(SL25-91)附表所列公式计算。

表6-6           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及坝基面垂直正应力计算成果表

 

坝底

高程(m)

基本组合

特殊组合

项目

抗滑稳定

安全系数K

坝基面垂直应力(Mpa)

抗滑稳定

安全系数K

坝基面垂直应力(Mpa)

σ

σ

σ

σ

非溢流坝

左坝段

329.0

1.07

0.245

0.792

1.02

0.139

0.744

360.0

1.09

0.098

0.389

1.06

0.097

0.331

右坝段

339.0

1.08

0.172

0.654

1.04

0.117

0.635

溢流坝段

325.5

1.05

0.281

0.820

1.02

0.169

0.895

备  注

1、左坝段基础座于微风化层上,其余坝段均置于新鲜岩石上

2、规范要求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基本荷载组合为1.05,特殊荷载组合为1.00

据地质部门提供该区地震裂度为度,根据《砌石坝设计》要求,设计裂度为度及以上的地震区,应考虑地震荷载,本工程位置地震裂度较低,不需设防,因此不考虑地震力。

计算时,取坝体垫层与地基接触面为计算滑动面,正常蓄水位情况下抗滑稳定安全系数较大,应力较小,不必计算,基本组合是设计洪水位情况。经计算,各坝段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和上下游垂直正应力均满足规范要求。

(2)、坝体应力计算

    通过坝体应力分析,判断重力坝是否安全,由于坝上、下游起坡点较高,在坝坡折坡处,不会出现大的应力,坝体内任何位置的应力值均介于上下游坝脚处应力。因此,仅对最大坝高(坝底部高程为330.0米)坝基面上下游坝趾、坝踵及坝中间各部位进行应力计算。

    表6-7          330高程非溢流坝底面各点主应力计算结果表

项       目

主     应     力     (Mpa)

计算点距坝趾距离(m)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49.4

基本情况

σ1

1.52

1.39

1.27

1.15

1.03

0.92

0.81

0.72

0.64

0.59

0.57

σ2

0.06

0.10

0.14

0.18

0.21

0.24

0.26

0.27

0.26

0.22

0.16

特殊情况

σ1

1.69

1.53

1.38

1.23

1.09

0.96

0.84

0.74

0.67

0.63

0.61

σ2

0.08

0.12

0.16

0.19

0.21

0.23

0.23

0.20

0.16

0.09

0.09

表中:坝踵及坝趾处σ1σ2分别是平行于上(下)游坝面处及垂直于坝面处应力值             

重力坝的应力应符合下列要求:

在各种荷载作用下,坝体垂直正应力应满足下列要求:a、坝基面垂直下应力均应小于砌体容许压应力;b、坝基面最小垂直正应力应为压应力。

坝体主应力应符合下列要求:a、坝体最大主压应力应小于砌体容许压应力;b、不计入扬压力时,坝体上游面最小主压应力σ≤0.25γHc、坝体内不得出现主拉应力。

根据以上标准,经计算****水库重力坝各项应力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

根据地质资料:岩石承载力为26Mpa,查《浆砌石坝设计规范》Mu60M5及Mu60M7.5浆砌石极限轴心受压强度分别为8.8MPa及10.8MPa,砌石材料强度满足规范要求。

综上所述,计算结果表明坝体抗滑稳定及应力计算均满足规范要求。

(三)、坝体结构布置

    1、坝顶宽度

    坝顶应有一定的宽度,以适应运行、检修、施工及交通等多方面需要,根据规范要求,坝顶宽度取6米。

    2、坝体防渗布置

浆砌石重力坝坝体有一定的透水性,坝体易渗水,需在上游坝面上设置钢筋砼防渗面板,面板横缝间距一般为15米,高程359.0米以上厚度为70cm,359米以下厚度增加值为0.032倍坝高增量。

    3、廊道布置

廊道分为灌浆廊道和交通廊道,坝内底部设一道纵向灌浆排水廊道,在靠近坝体上游底部设一道纵向交通观测廊道,桩号0+033、0+059、0+089、0+198、0+212处设5条横向交通观测廊道,0+131处设一道横向廊道,内部设泄水管,0+101处设一横向廊道,该廊道通过纵向廊道与泄水管连通。纵向灌浆排水廊道平行于防渗面板前沿布置,供帷幕灌浆和基础排水用,城门洞形断面,宽2.5米,高3.5米,上游壁距坝面4.04.5米,灌浆廊道一般距基岩面不少于4米,最低处廊道底部高程为332.0米,低于设计及校核洪水位对应的下游水位,为了不使坝体在渲泻大于设计洪水流量后廊道内产生积水,坝内设泵抽排积水。交通廊道在坝高中部布置一道,并由横向廊道与灌浆廊道连通,交通廊道断面型式为城门洞型,宽度为2.0米,高度为2.5米,顶部为半圆形。

    4、坝体分段与分缝

坝体为浆砌石结构,温度应力较小,主要考虑不均匀沉陷,故坝体分缝间距取大值,根据该坝具体情况,在溢流坝与非溢流坝交接处分缝(导流墙外侧),左坝段中间另分一道缝,溢流坝段长82米,右坝段长39米。

    坝体上游面砼防渗面板及溢流坝面砼每隔16米设一道分缝,主要满足温度变形要求。

    5、坝体止水和排水

    坝体横缝、上游砼防渗面板及溢流坝面缝内均设止水,材料为橡胶止水。

    坝体排水孔设在距上游面2.5米处,底部通入灌浆排水廊道,间距3.0米,采用拨管法形成,排水管采用φ15C15无砂砼管。

    (四)、基础处理

    1、基础条件

    坝基础属于黑云母花岗岩,岩石呈微风化,大部分岩石是裸露的新鲜基岩,右岸岩石强风化厚度较薄,坝体需置于微风化或新鲜岩石上,单位吸水量为0.022~0.064升/··米,为微~中等透水。

2、坝基开挖

根据地质条件,左坝肩置于微风化岩石上,右坝肩及河槽段置于新鲜岩石上,根据设计要求,坝基础开挖成锯齿状,并做成倾向上游的斜坡,以增加基础抗滑稳定性。

    3、基础防渗处理

左坝肩工程地质条件不如右坝肩及河槽段,坝轴线上单位吸水量均不大,考虑到地基岩性分布的不均匀,坝基全断面均需布置帷幕灌浆孔,帷幕灌浆的设计依据:灌浆孔深入相对不透水层以下3米,使灌浆后的地基单位吸水量ω≤0.03l/min·m·m。根据地质资料,确定帷幕灌浆的设计为:灌浆孔布置2排,其中主排孔布置在廊道上游侧,帷幕深度按以下公式计算:

D=H0/3+C

式中:D——帷幕深度(m);

H0——坝前最大水深(m);

C——常数,一般取825m,根据工程地质情况选取。

根据以上公式,确定主帷幕孔距3米,河槽段深30米,左岸最小深度不少于15米,右岸最小深度不少于10米;副帷幕孔在主孔下游,排距2米,间距3米,河槽段深15米,左岸最小深度不少于7米,右岸最小深度不少于5米;帷幕灌浆孔经过不良地基如断层等时宜加深加密,暂定断层处主副孔深度分别为30及20米,间距2米。均在廊道内灌浆。

为确保灌浆效果,在帷幕表层段灌浆压力不小于11.5倍坝前静水头,在孔底段不宜小于23倍坝前水头,灌浆均在坝体建成后进行。

    4、坝基排水设计

    结合坝基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基础处理以堵为主,以排为辅,在灌浆廊道下游侧设置一排坝基排水孔,在帷幕灌浆完成后,钻设排水孔,以免被浆液堵塞。定孔距3.0米,孔深主河槽处15.0米,左右坝肩处不少于10米,孔径15厘米。

5、固结灌浆处理:固结灌浆可以改善岩石力学性能,提高弹性模量,增进整体性和均一性。根据**县**水库坝基特点,经和地质人员一起研究确定,需进行固结灌浆的部位是:节理、裂隙发育和高程为330米高程以下的坝基上下游应力较大的部位。

由于节理、裂隙发育位置不能准确确定,因此对其固结灌浆位置待地基开挖后具体确定。

基础高程在330米以下需在坝基上下游进行固结灌浆,孔距为3米,排距为3米,上下游各布置3排。

固结灌浆孔孔深为5米,孔位布置成梅花形,均是铅直孔,孔径一般5568mm,采用风钻打孔,在砼垫层达到龄期后即可在其上进行固结灌浆,灌浆压力一般为36kg/cm2。灌浆前应对岩体裂隙内松动岩石、泥浆、强风化岩用高压风水枪进行冲洗

根据地质资料,初定固结灌浆孔深累计为1000米。

6、断层处理:根据地质资料分析,坝址附近断层总计3条,均在坝右岸,其中f1断层与f2断层相交,f3断层远离坝址,从地质描述情况看,三断层对坝体不产生较大威胁,暂不需进行处理,待基础开挖后根据地质真实情况进行处理。

(五)、泄水设施

     1、泄水流量确定

根据水库规划要求,需在坝体内设泄流底孔,以便放空水库。泄水流量应满足上游水位由378.0(兴利水位)八天降至353.25(死水位),即要求八天泄流1982万立米,平均泄流量为28.67秒立米。按下泄库容图形形心高程为上游平均水位,则上游平均水位为368.7米。

2泄水孔布置

结合水库地形、地质条件及坝段布置,将泄水孔布置在左坝段,桩号0+101根据水库淤积高程349.5米,并考虑下游泄流消能等因素,确定泄水孔进口高程为350.0米,出口高程345.0米,泄水孔总长41.1米。泄水孔进出口为水平段,两闸阀之间为斜坡段,坡度19%,拟采用钢筋砼现浇管道。

    3泄水管水力计算

泄水孔水力计算按有压圆形断面,参考《水力计算手册》(水利出版社)泄流公式:

 


式中:Q──泄水流量,m3/s;

μ──流量系数;

  L──洞长(mm);

ζ──局部水头损失系数之和;

ω──泄水孔断面面积,m2

g──重力加速度m/s2  

T0──作用水头,m;

hp──洞出口断面水流的平均单位势能,hp可取为洞高。

    经试算,泄水孔尺寸为D=1.8米。

    4管道设计

    泄水孔采用钢筋砼现浇管道,厚度为40厘米,管道布设在底部横向廊道内,进口设拦污栅,并设爬梯从坝顶通向进口。在距进口5.0米处,即与纵向排水廊道交叉处设工作阀门,阀门型号为D944X10型电动蝶阀,内压标准为60米水头,另在靠近出口处设同一型号的检修阀门,布设在横向廊道内。

(六)、大坝观测设计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建成以后,大坝高度为中等,工程等别为等,建筑物级别为3级。根据《浆砌石坝设计规范》SL25-91、《水库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国务院1991年3月)及其它相关规范、规定,为保证工程安全运行,需布置必要的位移观测设备及扬压力、渗流量观测。同时,由于水库建成以后,由于大坝的拦蓄作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河流的水文条件,为更好的控制运用水库,进行科学管理,发挥最大的综合利用效益,积累资料,总结经验提高管理水平,需要对水库进行水文水情观测。

**水库大坝安全监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大坝位移监测;2、坝基扬压力及渗压监测;3、特殊面板分缝监测。

1、大坝位移监测

大坝位移监测其表面位移采用精密经纬仪观测。位移标点均设在非溢流坝段的坝顶,共设9个标点。标点上安装强制归心底盘,观测时安放觇标,用经纬仪测量。

2、坝基扬压力及渗压监测

在0+47、0+095、0+105、0+118、0+185和0+209等6个断面坝基布设坝基扬压力与底板界面渗透水压力测点36个(其中12个兼作坝基灌浆防渗效果监测)。仪器采用GKD型弦式孔隙水压力计(即渗压计),仪器由专用电缆引至管理所办公大楼内。

表6-7             大坝观测仪器设备表

序  号

仪器名称

型号

单位

数量

1

位移标点

 

 

 

1.1

强制归心底盘

P3

9

1.2

附件

 

9

1.3

两维觇标

BP

1

1.4

旋转觇标

SP

1

2

孔隙水压力计

 

 

 

2.1

孔压计传感器

弦式GKD

36

2.2

附件

 

·

36

2.3

孔压计专用电缆

专用

9300

2.4

转接器

20道

2

2.5

数据采集仪

 

1

3

测缝计

 

 

 

3.1

测缝计传感器

TS

10

3.2

附件

 

10

3.3

测缝计专用电缆

专用

3102

3.4

转接器

20道

1

3.5

TS数据采集仪

TS-1

1

4

温度计

 

 

 

4.1

温度计传感器

 

3

4.2

附件

 

3

4.3

温度计专用电缆

 

1100

4.4

转接器

 

1

4.5

数据接收仪

 

1

3、特殊面板分缝监测

在0+47、0+95、0+144和0+209四个断面的上游面板分缝处共布设10支测缝计监测其面板分缝的开合度。为消除温度的影响,在0+065断面相应测缝计处共布设3支电测温度计进行温度监测。所有仪器由专用电缆引至管理所办公大楼内。

表6-8                  其他辅助工程量

序  号

名    称

单  位

数  量

备注

1

基岩钻孔总进尺

90

φ120直径,单孔最深〈6米〉

2

φ20镀锌钢管

458

测缝计和温度计电缆保护管

3

φ50镀锌钢管

332

测缝计和温度计电缆保护管

4

φ20 PVC管

662

孔压计电缆保护管

5

φ50 PVC管

531

孔压计电缆保护管

(七)、交通桥

非溢流坝高出溢流坝11米,溢流坝全长82米,在其顶部设2孔钢筋砼下承式无推力拱桁架结构桥,每跨净40.0米长,桥面净宽5.1米,栏杆高1.2米,桥墩为钢筋砼结构,厚度1.6米。

二、一级水电站

一级水电站为坝后式电站,位于**水库大坝左岸下游60米处,整个枢纽是由发电引水洞、电站厂房、升压站、进厂公路组成。

    (一)、发电洞位于大坝左岸,中心线与坝轴线正交,交点坝轴线桩号为0+082。全长66.97米,设计引水流量8.6秒立米。进口设拦污栅及事故检修门,底坎高程347.40米,闸门孔径2米。发电洞由进口段、渐变段、洞身段及岔管段组成。进口段长9米,进口段为方形断面2×2米2,洞顶采用半径为4米的圆弧曲线收缩至2米;后1.8米处为闸门控制段,内设平面事故兼检修钢闸门,闸门通过竖井提升至390.5米平台检修,其上为操纵室,内设一台卷扬式启闭机提升事故门及一台单吊点直拉卷扬式启闭机提升拦污栅。工作平台与坝顶通过交通桥连接;0+0010+005为渐变段,洞径由2×2米方形渐变为直径为1.6米的圆形,0+0050+032.2为坝内埋管,断面为圆型,内径1.6 米,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管,壁厚0.5米。坝内埋管后紧接上镇礅。0+032.20+054为现浇压力钢筋砼管,管长25.77米,倾斜角27.80°,每6米设置伸缩逢,缝内设止水,断面结构为圆型,内径1.6米。0+0540+056.8为下镇礅。0+056.80+070.2为岔管段,采用卜型岔管,分岔角60°,主管直径由1.6米渐变为1米和0.9米,与厂房内水轮机进水闸阀相连。

(二)、电站厂房紧接发电洞支管末端,与大坝相距约60米。主要建筑物包括主副厂房、升压站、尾水渠、回车场和对外交通道路等工程。

厂房分为主厂房、安装间和副厂房三部分

1、主厂房

   主厂房面南偏东向布置;长28.82米,宽10.2米,基础开挖高程332.22米,厂房顶高程348.65米,总高16.43米,发电机层高程336.85米,主厂房内安装三台卧式水轮发电机组,水轮机安装高程为337.55m,型号HL240WJ60两台配SFW40010/990发电机,一台HLA286WJ71配SFW50012/1180发电机,机组间距6.5米,总装机1300千瓦。在机组上游侧布置有三个蝶阀坑,内装两台直径为1米和一台直径为0.9米的蝶阀及蝶阀控制设备。在机组下游侧布置三台调速器和机旁屏。发电机层以上为砖混结构,以下为钢筋砼结构,厂房内装有一台5吨电动单梁吊车。

2、安装间位于主厂房左侧,长10.20米,宽为8.20米。地面高程340.65米,总高度为16.43米。楼板以下深8.43米,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从下到上依次有集水井、泵室层。安装间楼板以上高8米,为砖混结构。

3、副厂房位于主厂房的上游,长28.82米,宽8.94米,高10.43米,共分上下两层,下层为电缆层,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地板高程为336.52米,主要布置有电缆和厂用电变压器、电流、电压互感器。上层为砖混结构,楼板与安装间同高。从左到右布置有中控室、6.3千伏开关室、35千伏高压开关室。

(三)尾水渠、升压站、回车场、进厂路

    主厂房下游为尾水平台,长18.4米,宽2.0米,高程为336.85米,上设有三个尾水闸孔。尾水管出口处设尾水池,以3.0米平顺段接1:4倒坡与尾水渠底相连,尾水渠为二级站引水渠道进口,底板高程333.70米,宽2.4米,坡降1/1200,正常水深为2.3米。

升压站在副厂房上游,长28.82米,宽8.00米。设计地面高程为340.65米,布置一大、一小两台主变。回车场位于安装间左端,长28.40米,宽15.00米,进厂公路长400米。坡度10%,与坝顶交通相连。

三、二级水电站

二级水电站接一级电站尾水,经过1.94公里长引水渠道至七里坪乡**自然村东南建电站,电站枢纽包括压力前池、压力管道、厂房、升压站、尾水渠组成。

(一)、二级站引水渠道

1、引水渠线选择

二级水电站接一级电站尾水,且一级电站为**水库坝后式电站,位于**河左岸,因此二级电站引水渠道要沿**河左岸走。根据**县水利局对**河上电站梯级开发规划方案,本阶段对引水渠线做了地质踏勘工作:1、二级电站引水渠道0+0000+950段左岸山坡地形相对较缓为35度,岩石呈弱风表68                 渠道两种方案比较表

方 案

项 目

方案一

方案二

总长(m

渠道总长1940

渠道总长1728

坡   降

1/1200

1/1200

优 缺 点

总长比方案二要长,其中明渠长度与方案二相同,隧洞长833米,比方案二长203米,但是穿山隧洞191米和200米傍山隧洞已经开挖好,隧洞沿线地质条件较好

总长比方案一要短,但隧洞需要开挖长度为630米,且穿山洞出口处为一山沟,覆盖层较厚,岩石很破碎,地质条件差

该方案缺点较多

投资比较

与方案二相比较少

与方案一相比稍多

化状态,且没有大的沟、槽,易修建明渠;2、0+9501+592段沿河左岸山体陡峭,坡度约为5070度,岩石呈弱——微风化状态,开凿傍山隧洞较好,

目前已开凿了200米。1+5921+783为已开凿的穿山隧洞,长191米;3、1+7831+940段,岩性为花岗岩,呈强风化,坡度较缓,适宜修建明渠。二级水电站引水渠道总长1940米,采用裁弯取直方式集中水头发电。

根据以上情况,本次报告对二级电站引水渠道选取两个方案进行比较:方案一:0+0000+950为沿山坡明渠,0+9501+592为傍山隧洞,1+5921+783为已完成穿山隧洞,1+7831+940为明渠至前池。方案二:0+0000+950为沿山坡明渠,0+9501+200为傍山隧洞,1+2001+580为穿山隧洞,1+5801+728为明渠。通过两种渠线方案比较,虽然方案一渠线要长,但已有191米隧洞已经开挖完成,总投资小于方案二,且地质条件较优越,最后确定选取方案一。

2、引水渠道设计

引水渠道总长1940米,其中沿山坡明渠两段总长1098米。隧洞一座,总长833米,是由642米傍山隧洞和191米穿山隧洞组成。由于整个渠线沿山坡处没有遇到大的沟槽,因此没有大的渠系建筑物,只设有两座生产桥,两座渠下涵,节制闸1座,退水闸1座。现就渠道建筑物分述如下:

(1)明渠

二级水电站是利用一级站发电尾水发电,明渠段布置在一级站尾水后0+0000+950段和二级站压力前池前1+7831+940段,均为山坡岩石挖方渠。明渠断面为梯形,底宽2.3米,顶宽3.05米,深2.5米,靠山体侧采用1:0.3边坡,另一侧采用浆砌石边墙,用水泥砂浆勾缝,渠底和山体侧用C15细石砼抹面。渠道设计引水流量7.0秒立米,坡降1/1200。

(2)隧洞

隧洞段总长833米,0+9501+592为傍山隧洞,长642米,1+5921+783为穿山隧洞,长191米。断面采用城门洞型,底宽2.4米,高3.03米,顶圆弧半径1.56米,中心角120度。洞内采用素砼抹面或衬砌,设计引水流量7.0秒立米,坡降1/1200。

(3)渠系建筑物

明渠段沿山坡地形,为排小沟中雨水,设有两座渠涵,采用浆砌石砌筑,桩号分别为0+350及0+700。在0+950处设有节制闸和退水闸各1座,节制闸闸孔尺寸均为2.4×2.4米,退水闸闸孔尺寸为1.5×1.5米,分别采用8T和5T螺杆式启闭机控制。

(二)、站址枢纽

根据现场地形情况,站址枢纽布置在**自然村东400米处,该处背靠山坡,厂区地势开阔平整,高程为300米。山坡上基岩裸露。因此厂房位置岩石埋深较浅。主要建筑物由压力前池、压力管道、电站厂房、升压站、开关站、尾水渠组成。

1、压力前池

压力前池位于**村东的山坡上,基础为花岗岩夹云母石英片岩,整个前池为挖方。

前池进口紧接明渠出口,采用侧向进水,正向布置溢流堰、冲沙闸和取水口。进口底板高程为332.03米,经长13.5米渐变段至前池底板,底板高程330.00米。前池长23.5米,宽8米,边墙顶高程335.00米。正常水位334.33米,总容积668立米。整个前池为砼及砌石混合结构,边坡开挖1:0.3,作20厘米厚砼护坡。左侧布置溢流堰,堰长11米,最大溢流深0.29米,其泄水沿山坡泄水槽进入左侧山沟送入尾水渠。溢流堰与进水闸之间布置一孔冲沙闸,闸孔1×1.5m2,为钢筋砼结构,底板高程为330.00米,采用铸铁闸门和一台5吨螺杆式启闭机控制。取水口与冲沙闸成一定角度,为单机单管布置,采用虹吸式。闸室长10米,为钢筋砼结构。取水口前设有拦污栅一道,净孔尺寸2.2×2.2m2,内部安有旁通阀和真空破坏阀。

2、压力管道

表69               压力管道布置方案比较表

方案

项目

方案一(一管三机)

方案二(单管单机)

管长(m

60

60

取水口

普通敞开式,需要设一扇闸门,一扇大拦污栅和一台启闭设备

虹吸式,工程量稍多,不需要设闸门和启闭设备,加真空破坏闸和旁通管

管道结构

现浇砼管一条,内径1.6米

现浇砼管3条,内径1米,工程量稍多

分岔管结构

采用钢结构分岔管,并需设3台蝶阀和控制设备

不需分岔,不需增加设备

投资

较多

相对较少

压力管道位于前池下面山坡上,坡面角度约30度。管道坡上岩石裸露、完整,均为挖方。

本电站设计水头38米,属中低水头电站,由于主管道长60米。选取一管三机和单机单管两种布置方案进行比较,见表69。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采用方案二布置优越。单机单管,现浇混凝土管,断面为园型,内径1米,单管总长59.6米,每10米设一分缝,缝内设止水,下端与厂房下镇墩相连,再接钢管与机组蜗壳相连。

3、电站厂房

电站厂房包括主厂房、副厂房和安装间。主厂房下游墙距主河道约60米。安装间位于主厂房左侧比发电机层295.81米高3.8米,为299.61米,长6米,副厂房、回车场与之同高。主厂房长30.82米,宽9.20米,基础开挖高程291.18米,厂房顶高程307.61米,总高16.43米。厂房内装有两台630千瓦和一台800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副厂房位于主厂房上游侧,长24.40米,宽8.94米,从左到右布置有值班室、中控室、6.3千伏开关室。升压站位于主厂房上游侧右端,布置2台主变压器,地面高程299.61米,厂房发电机层以下为钢筋砼结构,发电层以上为砖砼混合结构。

回车场位于主副厂房右侧,面积240平米,地面高程299.61米。

经推算厂区处河道五十年一遇洪水位298.67米,高于发电机层2.86米,低于安装间和回车场,因此该电站主厂房直接采用厂房下游墙挡水。

(三)、开关站

35千伏开关站布置在厂房右侧,与主厂房相距10米,面积450平方米,地面高程299.61米。一级电站,二级电站发出的电,通过升压进入此开关站,后经8公里35千伏线路送到七里坪乡变电站。

(四)、尾水渠

电站尾水渠长约60米,采用矩形断面,底宽2.40米,纵坡1/500,设计水深2米,渠墙采用浆砌石体,电站正常尾水位295米,最低尾水位293.81米。

第七章  水力机械

 

第一节  基本数据

 

一、二级电站水位、水头及流量比较表如下:

表71          一、二级电站基本数据比较表

项   目

单位

一级站

二级站

水位

兴利水位

m

367.0

334.33

设计洪水位

m

374.50

296.89

校核洪水位

m

378.00

298.67

发电最低水位

m

353.25

333.15

正常尾水位

m

336.0

295.0

最低尾水位

m

334.82

293.53

水头

最大水头

m

29.70

39.89

最小水头

m

15.85

36.82

设计水头

m

24.60

38.00

流量

设计流量

m3/s

7.00

6.94

保证流量

m3/s

1.40

1.37

 

第二节    主机及附属设备

 

一、一级电站

(一)、机组方案

    根据该站装机规模、水头范围、流量等参数组合几种不同装机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最后选定该站装机为:2×400+500=1300KW,其机组型号及机组技术参数如下:

机型:HLA286WJ71配SFW50012/1180水轮发电机组一台;    HL240WJ60配SFW40010/990水轮发电机组二台。

 

表72             水轮机组各种参数比较表

机   型

参   数

HLA286WJ71

HL240WJ60

设计水头(m)

24.6

24.6

设计流量(m3/s)

2.7

2.15

设计点效率(模型)%

92.7

91.0

出力(KW)

538

430

转速(r/min)

500

400

汽蚀系数

0.1

0.2

发电机型号

SFW50012/1180

SFW40010/990

功率(KW)

500

400

效率(%)

93.0

93.3

转速(r/min)

500/1000

600/1340

电压(V)

4000

4000

电流(A)

902.1

721.7

调速器型号

YDT600

YDT300

进水阀直径(mm)

φ1000

φ900

(二)水轮机安装高程的确定

    由于该电站的机组型号和容量不同,所以先根据两种机组的汽蚀系数计算各自允许吸出高度,在满足发电机组在同一高程和厂家要求最低尾水位淹没尾水管一定高度的前提下,再扣除一定余量来确定机组安装高程,经计算该站HLA286型安装高程为=337.65米;HL240型安装高程=337.55米。

(三)、调节保证计算

    本电站采用总管分叉后到各机组的引水方式,根据引水流量、管径及引水管长度,在设计水头下三台机同时甩100%负荷,选几个不同导叶的关闭时间来计算机组的速率上升和压力上升值,并用最大水头来校核蜗壳处的绝对压力。该电站总管长55米,管径φ1.6米,支管长25米,管径φ0.9米,当导叶关闭时间Ts=5秒时,GD2=2.4T.M2时,其速率上升值为0.57,压力上升值为0.23,均在允许范围内,不设调压措施。

(四)、主阀

为使某台机组在检修时不影响其它机组的运行和当机组停机时调速器失灵而快速切断水流,而不使机组飞车,需在各机组前设计安装主阀。

二、二级电站

(一)、机组方案

    二级站的前池接一级站的尾水。根据该站的设计水头、一级站的装机台数及各机组流量、装机范围综合考虑,经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该电站装机为: 2×630+800=2060KW,其机型及参数如下:

机型:HL240WJ60配SFW8008/1180水轮发电机组一台;HL240/D41WJ60配SFW6308/990水轮发电机组二台。

表73           二级电站发电机组参数表

机    型

参    数

HL240WJ60

HL240/D41WJ60

设计水头(m)

38

38

设计流量(m3/s)

2.70

2.12

设计点效率(模型)%

91.0

92.0

出力(KW)

860

678

额定转速(r/min)

750

750

汽蚀系数

0.2

0.1

发电机型号

SFW8008/1180

SFW6308/990

功率(KW)

800

630

效率(%)

93

93

转速(r/min)

750/1500

750/1500

电压(V)

6300

6300

电流(A)

91.6

72.2

调速器型号

YDT600

YDT300

进水阀直径(mm)

φ1000

φ900

(三)   、机组安装高程

    根据该机组汽蚀系数、最低尾水位、厂家要求淹没尾水管深度及发电机同一高程等因素,经过计算核定该电站机组安装高程=296.61米。

(四)   、调节保证计算

    该电站装机三台为单机单管引水方式,经过调保计算当导叶关闭时间Ts取5秒时,发电机GD2=2.4T.M2时,速率上升值β=0.57,蜗壳处压力上升值ξ=0.23,均在允许范围内。

(五)   、主阀

    经技术比较,该电站采用虹吸式进水口,单机单管吸水方式,当机组需检修或事故时,由虹吸进水口驼峰上的真空破坏阀来破坏真空达到彻底切断水流的目的,故此进水口和机组前均不设阀。

 

第三节               辅助设备

一、一级电站

(一)、起重机

    为使机组在安装和检修时方便起吊零部件,根据该电站厂房布置和机组重量,选择单梁电动桥式起重机一台,其型号:LD5;跨度9米,起重量5吨,起吊高度6米。

(二)、消防

    主厂房消防主要靠安装在发电机层的消火栓来实现,其水源从供水总管取。厂区布置的油处理室消防靠配备的化学灭火器进行灭火。

(三)、通风采暖

    该电站为地面式厂房,发电机层靠门窗通风即可满足要求,为避免夏季厂房产生高温,强迫空气循环,可在厂房两山墙上安装轴流风机。

(四)、机修设备

    因一、二级电站相距较近,为满足水轮机组及辅助设备的维修和易损部件的更换,在本站副厂房适当位置设计30平米左右的机修间,并配备一台车床、砂轮机、电焊机、划线车台、千斤顶、氧气瓶等设备供一、二级站使用。

(五)、油、水、气系统

1、油系统

    油系统包括透平油系统和绝缘油系统。透平油主要用于机组轴承润滑和调速器操作;绝缘油用于变压器。

该电站在厂区适当位置设一间油处理室,主要承担一、二级站油的过滤。油处理室内安放两只1米3透平油桶、两只1米3绝缘油桶和一台真空滤油机。

2、气系统

    该电站只有低压用气,主要用于停机时机组制动和风动工具用气。选一台移动式空压机即可满足要求。

3、水系统

水系统分供水和排水系统,现介绍如下:

(1)供水

    电站水头范围在1630米。所以厂房内的生活用水和机组冷却水用水以自流方式从水库取水即可满足压力要求,主阀前设两个取水口(一个工作,一个备用),取水口后供水总管上装一手动阀,主要用于切断水流和调节水压用。供水管中设有滤水器,经过滤后的水再到各用水设备。

(2)机组排水

    该电站下游水位较低,机组冷却排水和生活排水直接排至下游。阀坑低洼处积水可排到集水井,再由潜水泵抽至下游。

(3)检修排水

厂房内安装的是卧式机组,下游水位又较低,不设专门的检修排水泵,若需要到尾水管去,在下游尾水平台上设一孔,可临时放一潜水泵将尾水管水抽至下游。

二、二级电站

(一)、起重机

    本站机组同一级站大机组容量一样,起重机型号LD10,跨度8米,起重量10吨,起吊高度6米。

(二)、消防

    该电站水头38米,满足消防水压的要求,在主厂房安装两个消火栓;从供水管取水,一但发生火灾打开消火栓即可灭火。

(三)、通风采暖

    二级站为地面式厂房,靠门窗面积即可满足通风采光要求,不需再设通风设备进行强制通风。

(四)、机修设备

    该电站距一级站较近,为了减少投资,充分利用设备,两站同用一机修间。故此该站不再设机修间和选用机修设备。

(五)、油、水、气系统

1、油系统

    因两站均是卧式机组用油量较少,为了保证透平油的清洁和绝缘油的绝缘程度,一但油质变坏,电站需对油进行过滤处理,所以在一级站设计有一间油处理室来供两站油处理用。

2、水系统

    水系统分供水和排水系统,现介绍如下:

    (1)供水

该电站供水对象主要是机组轴承冷却用水和厂房内生活用水、消防用水等,因二级站为单机单管虹吸进水口引水方式,供水管取水口必须设在前池,即从前池适当位置引一条供水管到副厂房经滤水器过滤后再到各用水设备。

(2)排水

    机组排水在下游水位较低时排至下游,下游水位高时排至集水井,生活用水排水及阀坑低洼处积水均排至集水井由潜水泵排至下游。

(3)检修排水

    因该站是卧式机组,一般来说不进入尾水管,若需进入尾水管可采取临时措施(从进人孔丢一潜水泵)。

 

第四节             水力机械布置

 

    主厂房上部吊车梁上安装一台单梁电动桥式起重机,在厂房336.85米高程上安装有三台卧式水轮发电机组、调速器和各种管道。安装间下面336.85米高程上是水泵室,并安装二台潜水泵。水泵室下面是集水井。副厂房设在主厂房的上游侧,一边为中控室,下层为机修间。

   二级站的布置除没设机修间,其它布置同一级站。

 

第五节  电气部分

 

    **一级站属水库坝后式电站,**二级站利用一级站的尾水引水发电。二个站均升压至35KV,建立永久性送电线路,共11km,至七里坪乡变电站。

根据装机和利用小时数,一级电站装机为2×400+500=1300KW,机压母线电压为0.4KV。两台400KW发电机采用单母线接线方式,共用一台主变容量为1000KVA,另一台机组采用单元接线的方式,主变容量为630KVA,两台主变均升压至35KV,35KV侧采用单母线的接线方式。一级站35KV一回出线约3千米至二级站。

    二级站装机为2×630+800KW=2060KW,机压母线电压为6.3KV,两台主变并列运行,容量分别为1600KVA和1000KVA,升压至35KV。35KV侧仍采用单母接线方式。由于有一级站的穿越功率,因此,二级站的出线线路为两条,一条来自一级站,另一条送至七里坪乡变电站,输送的为两站的功率。

**一、二级站均设两台容量为50KVA、电压为35/0.4KV的厂用变,一台电压取自35KV母线,一台电压取自35KV线路,这样可保证电站厂用电的供电可靠性。

**一、二级电站均采用全微机综合自动化的控制保护方式,这样可以提高电站的自动化程度,确保电站安全、可靠、经济的运行。

    根据电力系统调度管理的要求,采用电力载波和电信两种方式进行通信联系。

    **一级站由于处在坝后,受地形影响,发电机的机压设备和开关设备采用户内的开关柜型式,以减少占地面积。二级站站址处地形开阔,35KV采用室外配电装置,设备布置在厂区。两站的中控室和开关室均布置在主厂房的上游侧,与安装间同高程,发电机中性点及出口设备布置在水轮机层。一级站厂用变布置在副厂房中控室下层。二级站厂变布置在开关站内。

 

 

第八章  工程管理

 

第一节 

 

    一、水库定员标准

    该工程包括水库管理人员及电站管理人员,其中电站管理人员包括一级电站管理人员及二级电站管理人员。

1、水库管理人员:该水库库容为2290万立米,属中型水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编制定员试行标准》(SLJ705-81),设管理及运行人员13人。管理人员6人,其中正、付所长各1人,工程管理及水情调度1人,财务供应、行政办公及人事保卫2人,综合经营1人;生产人员7人,其中建筑物维修养护人员2 人,水工观测人员1人,水库调度运行人员1人,汽车司机1人,机船驾驶2人。

2、电站管理人员:两级电站装机容量小于2.5万KW,工程等别为五等,设管理人员50人,其中小水电厂运行值班人员18人,包括机、电控制、升压站等按4班制配备;变电所运行值班人员6人;高压和低压线路维护人员按每20公里配备1人,共计4人;检修调试人员配备6人;通讯人员2人;专用渠道维护人员每公里配备0.5人,共计2人;水工、电气、机械及水能利用等方面的工程师和会计师2人;行政管理和后勤服务人员为职工总数的20%,共计10人。

以上水库及电站管理人员共计为63人。

二、生产、生活占地用房规模

    按编制定员63人,计划办公用房600平方米,生活及其它辅助用房1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管理所总占地3000平方米。

    三、通讯及交通

    为便于管理,**水利水电枢纽工程计划设置电话4部,交通车2辆,水上巡逻、检修机动船3艘。

    四、机构设置

    按以上标准,该三等水库管理机构为**县**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管理所,包括水库及电站两大部分,按规定及其功能的基本要求设置相应的科室。

 

第二节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管理所由**县水利局直接领导,管理所负责水库安全调度、发电调度、输配电调度、工程维修、水工观测及资料整编等工作,管理方法上实行定岗、定员、定责。大坝自身及运行安全方面,需按照国家有关技术规范及操作规程的要求,制定工程管理细则,并进行专业技术和职业道德培训。定期对大坝进行观测,主要是坝体及坝基的变位观测、坝体沉陷、坝体水平变位、坝基及坝体渗漏、坝基扬压力、坝体的应力和应变、接缝观测及地震观测等,对出现的异常情况应及时地进行分析,并作出处理,确保大坝本身安全;发电运行方面必须在大坝安全及防洪安全前提下,尽可能挖掘潜力充分利用天然来水发电,供水季节发电时尽可能照顾下游灌区,做到统筹兼顾、合理利用水利及水能资源。

    管理所正常运行主要是工程管理、行政办公及综合经营等。工程管理主要负责工程管理、计划统计、科技情报、防洪、发电及变电管理、灌溉配水、水情及调度运用等;行政办公主要负责财务统计、工资核算、固定资产、劳动保护用品、办公用品、人事、保卫、警卫消防等;综合经营主要负责养鱼、绿化、农副业产品及其它综合经营的管理、规划、统计等。

 

第九章  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节  施工条件

 

    一、对外交通现状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位于**县七里坪乡**河上游,包括**水库、一级电站和二级电站,**水库坝址和一级站位于七里坪乡三道河行政村**自然村东1900米处,二级电站位于其下游1900米处。坝址距县城50公里,距南阳市区110公里,南阳至**县城为312国道,从**县城有县乡公路通向二级站站址,二级站距坝址无直接交通道路,但七里坪至七星潭简易公路在坝址附近通过,位于**河左岸,修2公里简易公路即可方便地到达**水库。

二、材料来源及水电供应条件

坝址区石料丰富,且石质良好,均为片麻花岗岩,质地坚硬,强度高,岩石整体性好,抗风化能力强。沿**河两岸有大量新鲜岩石,不影响坝体安全、岸坡坍塌及库区渗漏等情况下可在坝址上下游附近开采;碎石可就近河道采集河卵石,不足部分在河滩地加工;**河上砂料也比较丰富,可直接在坝址附近河道中开采,不足部分由七里坪运入;水泥由灵山水泥厂购进;其它建筑材料如钢材、炸药、汽油、柴油等均可由县城、南阳或七里坪建筑市场购进。

**河坝址附近水质良好,常年不会断流,施工和生活用水可直接利用**河水,在河道中建集水井,用水泵抽水至岸坡上修建的简易高位水池,或用塑料管道从河道上游较远距离自流引水,作为施工及生活用水的供水水源。

七里坪至大龙庙10KV高压输电线路从坝址通过,施工及生活用电可从附近接入。

第二节  天然建筑材料

一、块石

坝址上下游为黑云母花岗岩,岩石风化较轻,经开采后的岩块个大、面齐,储量丰富,为便于施工,缩短运距,石料场选于坝址上游8001000m的左岸上游及坝址下游1000m处右岸。施工时,可先开采坝段上游,后开采坝段下游,由近及远,便于运输开采。根据调查,坝址上游可开采量约为52万m3,坝址下游可开采量约为30万m3,储量已满足工程要求。

二、碎石

坝址上下游河床中卵、砾、漂石丰富,大量的小料径卵石可直接利用,较大粒径的卵石及漂石可在现场破碎,预计上游可开采量为7万m3,下游可开采量为5万m3,满足工程需要。

三、砂料

段处于**上游,河床宽,水流湍急,漂石、河卵石满河床,砂石混合,但砂量极少,坝址下游附近呈零星分布,贮量少,不宜开采。通过调查,砂料宜在两处开采:一处在库区内距坝址3公里的黄水河下游,二是距坝址10—15公里的七里坪以南的**上。黄水河砂质优良,运距近,但储量有限,可开采量约为5m3;七里坪以南**砂储量丰富,但运距较远,可开采量大于12m3,可满足工程用砂要求。

 

第三节  主体工程施工

 

主体工程包括浆砌石重力坝、发电洞、泄水管、交通桥、厂房、引水渠道及引水隧洞。主要施工项目:石方明挖、基础固结灌浆及帷幕灌浆、混凝土工程、砌石工程、金属结构安装、水轮机组安装等。

一、石方明挖

进行石方明挖时,应先进行岸坡开挖,包括设计开挖线外对施工有影响的坡面和陡坡,避免因岸坡失稳对开挖造成危险,开挖应自上而下进行,设计边坡轮廓线开挖,采用预裂爆破或光面爆破方法,基础岩石开挖采用分层梯段爆破方法,紧邻水平建基面时,应采用预留岩体保护层并对其进行分层爆破的开挖方法,弃渣应及时运输,不得妨碍开挖基坑及其它作业,或影响坑壁稳定及二次出渣。弃渣按设计要求运至指定地点分类堆放,并应保持渣料堆体的边坡稳定,并有良好的自由排水措施。

不良地质地段的高边坡,要分层开挖,分层支护,支护形式根据岩石风化程度及应力释放情况采取挂网喷锚,混凝土格梁加锚杆或重力挡墙、抗滑桩等措施加强边坡的防护。

二、岩基固结灌浆及帷幕灌浆:岩基灌浆宜在有混凝土盖重情况下进行,其钻孔和灌浆均需在相应部位砼达到50%设计强度后,方可开始灌浆,对已完成或正在灌浆的部位,其附近30米以内不得进行爆破作业,灌浆压力按设计要求施压,采取分序加密的原则进行,灌浆孔的基岩段长小于6米时,采用全孔一次灌入法,大于6米时,采用分段灌浆法。浆液浓度按试验确定的水灰比施灌,应由稀到浓逐级变换。帷幕灌浆宜在廊道内进行,当注入率不大于1l/min时,继续施灌90min,灌浆即可结束。固结灌浆在规定压力下,当注入率不大于0.4l/min时,继续灌注30min,灌浆即可结束。结束后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封孔。

三、混凝土工程:混凝土工程工作内容包括:模板架设、钢筋安装及砼浇筑、养护。模板要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表面光洁平整,接缝严密,模板安装按设计图纸测量放样,现浇钢筋砼梁板跨度大于4米时,模板应起拱,起拱高度为跨长的1‰—;不承重的侧面模板,应在砼强度达到2.5MPa,以上方可拆模,承重模板,应在砼达到设计强度的70%方可拆模。工程所用的钢筋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筋安装时,应严格控制保护层厚度,使用时应进行防腐除锈处理。混凝土所用的水泥掺合料、外加剂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骨料粒径、纯度满足设计要求,配合比应通过计算和试验确定,坍落度根据建筑物的部位、钢筋含量、运输、浇筑方法和气候条件决定,一般素砼采用35cm,钢筋砼为79cm。砼浇筑前应详细进行仓内检查,模板、钢筋、预埋件、永久缝及浇筑准备工作等,并做好记录,验收合格后方可浇筑,浇筑砼应连续进行。浇筑完毕后,应及时覆盖以防日晒,面层凝固后,立即洒水养护,使砼面和模板经常保持湿润状态,养护至规定龄期。

四、砌石工程:砌体所用的石料必须质地坚硬、新鲜、完整,砌石用的胶结材料应达到设计强度等级要求。浆砌石采用坐浆法施工,要求平整、稳定、密实、错缝。平整:分层砌筑,每一层面大致平整,相邻砌石块高差不宜小于23cm;稳定:石块安放必须自身稳定,大面朝下,适当振动或敲击,使其平稳。密实:严禁石块直接接触,座浆及竖缝砂浆或砼填塞应饱满密实。错缝:同一砌筑层,相邻石块应错缝砌筑,不得存在顺流向通缝,上下相邻砌筑的石块,也应错缝搭接。砌体外露面宜在砌筑后及时养护,经常保持外露面的湿润,并作好防暑、防冻、防雨、防冲工作。

五、金属结构安装:金属结构安装按设计图纸和有关技术文件进行。其焊接、螺栓连接、防腐处理必须符合相应规范要求。预埋件安装前,门槽模板内的杂物必须清除干净,一、二期砼的结合面应全部凿毛,埋件安装调好后,将调整螺栓与锚板和锚筋焊牢,并将螺母点焊住。而后57天内浇筑二期砼。闸门安装好后,应在无水情况下作全行程启闭试验,检查挂钩是否灵活可靠,止水是否严密,起重轨道是否弯曲、扭曲变形。

六、水轮发电机组安装:机组安装待基础砼强度达到设计值的70%后进行,基础板二期砼应浇筑密实,一般宜使用微膨胀水泥。部件的装配应注意配合记号,安装测量误差在允许范围,现场制造的承重设备及连接件要进行强度耐压试验。

第四节  施工导流

  

    一、施工导流标准

**河流量季节性强,且年内分配极不均匀,汛期流量较大,枯水季节流量很小。为便于施工导流及减少临时排水费用,宜在非汛期施工。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DJ33889)规定,**水库导流建筑物为5级,相应导流建筑物洪水标准为枯水期(11月5月)五年一遇。经过洪水计算,枯水期Q20%=10.6m3/s。

二、施工导流方式

导流方式采用分期围堰导流与底孔涵管相结合的导流方式。第一期围堰围左岸,纵向围堰位于桩号0+080附近,利用右岸河槽泄流,左岸坝体砌筑,同时在左岸坝段靠河槽部位埋设三根内径120cm砼管,作为二期导流孔,待坝体砌筑至与围堰顶同高时,围第二期围堰,二期横向围堰接一期横向围堰,拆除纵向围堰,利用预先埋设的砼管泄流。大坝汛期不进行施工,洪水可从坝顶溢流。

三、围堰

纵横向围堰均采用重力式浆砌石结构,围堰坡脚距基坑开挖边线2米以上,由于枯水期导流流量较小,水位很很低,为减少导流涵管尺寸,允许上游围堰前在一定雍高水位,加大上下游水位差,增加泄流流速,减小导流涵管直径,初步拟定,围堰最高为3米,其中基础深1米,堰顶宽1米,底宽2米,迎水面为直墙,背水面河底以上边坡为1:0.5。

四、基坑排水

基坑排水包括初期排水和经常性排水,初期排水总量由围堰闭合后的基坑积水,抽水过程中围堰及基础渗水量、堰身及基坑覆盖层中的含水量,以及可能的降水量等四部分组成。初期排水时间以35天为宜,采用离心泵抽排。经常性排水包括围堰和基础的渗流量,排水时降水量及施工弃水量,采用潜水泵抽排,经常性排水需布置排水系统,基坑开挖过程中常将排水平沟布置在基坑中部,随基坑开挖工作的进展,逐渐加深排水平沟和支沟,集水井布置在建筑物轮廓线外侧。砌筑坝体时的排水系统,布置在基坑的四周,距坡脚不小于50cm。

五、导流涵管封堵

在导流涵管的进口段分别浇筑一定长度的混凝土塞,进行永久封堵,满足坝体挡水要求。

 

第五节  施工总体布置

 

为了安全、快速施工,需选定对外交通方案和道路布置,确定主要施工工厂、生活设施的规模,并进行规划和布置,提出弃渣规划,临建工程及永久占地。

一、施工道路

对外交通需从坝址修建2km对外施工专用公路与七里坪七星潭公路连接,公路等级采用重丘区级,按永久道路考虑。

场内交通分别修建左右岸(上下级)至基坑施工道路,随坝体施工高度的上升,两岸在不同高程修建临时道路与坝体砌筑面相连,另需修建从坝址至上下游料场的临时道路2条。

二、施工工厂

砂石料加工系统:砂石加工系统主要由采石厂和砂石厂组成,根据附近砂石分布情况,将砂石加工厂布置在坝址上下游处,上游加工厂位于距坝址900              米的**河左岸,下游加工厂位于距坝体1000米的**河右岸。

料场及仓库:砂石料场初步布置在上下游河滩,随坝体升高逐渐上移,零星材料仓库、钢材及木材料场布置在下游河道左岸滩地上,水泥库靠近砼搅拌站布置,油库设在下游离开生活区及加工厂区的位置。

砼及砂浆生产系统:砼及砂浆搅拌站尽可能靠近砼浇筑地点,毗邻堆料场布置。

压缩空气、供水、供电系统:压缩空气采用空压机供风;供水系统:在大坝左岸修建高位水池(或从上游自流引水),在河道下游建抽水站,自水池按引水管道至各个施工部位及生活区;供电系统:七里坪乡至大龙庙10KV高压电线从坝址处通过,可直接接入,安装250kVA变压器一台作为施工专用电源,从低压侧接线至各施工部位,配备100KW柴油发电机级一台作为备用电源。

加工厂及停车场:钢筋加工厂、机修车间、停车场及模板加工厂布置在上下游阶地上。

三、生活区:布置在下游高程335m阶地上,与加工厂相邻。

四、施工弃渣:充分利用开挖弃渣,如需弃渣,将弃渣堆放在指定地点,排水畅通,并进行覆盖,绿化。

 

第六节  施工总进度

 

工程施工计划工期三年,计划从20032005年。

工程准备期:2003年10月2004年1月,完成三通一平,即场内平整,场内交通通畅,一期导流工程完成,临时房屋及施工工厂建成。

主体工程施工:2004年1月2004年6月,基础处理,坝体砌筑至335米。2004年10月2005年6月,坝体填筑至367米,一二级电站厂房建成。

工程完建期:2005年10月2006年1月,主体工程完工,并完成附属工程,临时工程拆除库区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工作完毕。

 

第七节  工程招投标设计

 

招投标行为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并随着市场的发展而发展。招投标活动必须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和诚信原则。必须按照以下程序办理招投标事宜。

一、首先按照报批的整体建设项目明确建设项目的责任主体,组建项目法人,项目法人根据工程需要设立具体实施工程建设管理的建设单位。 

二、由项目法人选定具备工程项目建设招标代理工作资格的招标代理机构,进行招投标,并成立招标领导小组和招标办公室。

三、项目法人委托具有资质的设计、咨询、监理单位编制标底。

四、本工程采用公开招标方式,将项目建设的有关情况和要求通过相应级别的报刊或其它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开发布招标公告。

五、项目法人对报告的投标单位资质条件、财务状况、施工经验以及投入项目的实际资源配备等情况进行审查,经资格预审合格后,报经上级水利招标投标管理机构批准,方可允许参加投标。

六、向审查合格的投标人发放或出售招标文件、设计图纸及有关技术资料,有必要对组织投标人踏勘现场,进行招标文件答疑。

七、制定评标办法:项目法人或招标代理机构负责组建评标委员会。评标委员会由项目法人、招标代理机构的代理和受聘的专家组成,应为7人以上的单数,其总受聘的专家不得少于2/3。

八、评标委员会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评标标准、方法、对招标书及招标单位的业绩、能力、信誉等进行综合评价家和比较,推荐中标人或中标候选人。

九、项目法人评定评标委员会推荐的中标单位,报上级水利招标投标管理单位审批,确定中标人。

十、发布中标通知书。

十一、签订合同书。

 

 

 

 

 

 

第十章  水库淹没处理和

      工程永久占地

 

第一节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淹没处理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水利水电枢纽工程淹没处理设计标准为:耕地和园林地采用五年一遇,农村居民点、通讯线路、公路和专业项目设施采用二十年一遇,林地采用正常蓄水位。

**水库工程正常蓄水位(溢流坝顶高程)367.0米,五年一遇洪水位369.85米,二十年一遇洪水位372.95米。通过对水库库区洪水计算,确定五年一遇淹没高程为369.85米,二十年一遇洪水淹没高程为372.95米。

表81                  **水库淹没情况调查表

高程

(m)

有树山坡(亩)

耕地

(亩)

人口

(人)

简易公路(km)

桥梁

(m/座)

通讯线路

(km)

电力线路

10KV

400V

325.5

 

 

 

 

 

 

 

 

340.0

200

 

 

 

 

 

 

 

350.0

340

 

 

 

 

 

 

 

360.0

550

 

 

2.0

40/3

1.5

 

0.5

370.0

750

40

16

3.0

40/3

1.5

 

0.5

380.0

1500

80

40

4.8

40/3

2.0

0.5

1.0

390.0

1980

100

80

5.5

40/3

2.5

1.0

3.0

400.0

2760

160

150

6.0

40/4

3.0

1.4

4.0

410.0

3580

180

180

6.3

40/4

3.2

2.0

5.0

迁赔补偿

750

40

24

3.6

40/3

1.7

0.2

0.7

备注

1、360米以上淹没两眼5米深水井,18KW水电站一座;2、现有路宽为8米;3、桥梁每座长40米,宽4米。

 

第二节 

 

工程建成后,库区经统计需移民26,淹没耕地40亩。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应妥善安置移民,保证移民群众生活水平比以前有所提高。由于移民数量较少,根据环境容量调查,移民可以全部后靠处理。

 

第三节  移民安置补偿

 

一、农村移民安置迁建补偿,分耕地、园林地和宅基地,每亩4000元补偿。

1、工程实施后,需补偿耕地40亩,每亩按4000元计;

2、林木补偿750亩,每亩计树木60棵,共计45000棵,不分用材树和经济树,每棵按10元补偿;

3、房屋迁建补偿:经调查需拆迁砖混结构300m2,补偿标准为350元/m2;砖木结构500 m2,补偿标准为230元/m2;围墙为500 m2,补偿标准为20元/m2

4、搬迁运输费:按后靠建房每人补助150元计算。

二、专业项目恢复改建

1、通讯线路淹没1.7公里,考虑到重复利用,每杆公里补偿1500元;

2、交通道路淹没3.6公里,经改线后每公里按3万元补偿;

3、输变电工程需改建0.9公里,其中10KV线路0.2公里, 每杆公里按2万元计算;0.4KV线路0.7公里,每杆公里0.5万元计算,均考虑重复利用;

4、小型水利设施改建费计12万元(包括人畜饮水设施、小型水电站及农田灌溉设施)。

三、水土保持费

水库修建中,因砍伐采石开挖,排弃废渣等需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如拦渣、护坡、土地整治、防止泥石流、绿化等防护措施,以改善生态。

四、库底清理

为防止水库水质污染,保护库区及下游人民群众健康,并利于库面水产养殖,需在蓄水初期对库区淹没杂物,进行一般清理。清理项目包括:建筑物的拆除与清理,坟墓、厕所、牲畜圈、垃圾堆等杂物须运出库外,坑穴曝晒后消毒,按每平方公里1万元计算,库底清理范围为2平方公里;对具有较强传染病、放射性的污染源需咨询卫生部门进行特殊处理。

第十一章  环境影响评价

 

第一节 

 

一、县城及沿**河两岸防洪标准偏低

**县处于伏牛山脉与秦岭山脉分界线及南北气候过渡带,气候湿润,降雨量大,汛期降雨量集中,**河流域在山区降雨集中,流域内山岭陡峭,峰峦起伏、险峻,地面坡降及河道比降很大,每当汛期暴雨到来之际,山洪汇流时间短,洪峰流量大,洪水倾泻而下,**水利水电枢纽工程以下**干流防洪标准较低,主河道防洪标准不足五年一遇,坝址至县城之间防护土地面积为15万亩,人口为10万人,极易泛滥成灾,多次将县城及沿河村庄房屋、桥梁冲毁,造成人畜伤亡事故,甚至部分厂矿企业停产,危及**县城及沿河两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对社会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二、水能资源丰富,但其它能源缺乏,阻碍经济发展

**河干流在七里坪乡以上山区坡陡流急,水能理论蕴藏量较大,水能资源丰富,但由于长期未得到开发,水能利用程度较低;由于交通不便,山区内丰富的矿产资源不能合理地开发、运输;山区内住户分散,不少村民至今尚未用到电,山区用电保证率很低,限制了加工业、制造业、旅游业、乡镇企业的发展;广播电视普及率较低,信息、通讯不发达,严重阻碍了山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三、下游灌区灌溉保证率低

老龙潭灌区是**上游的引河自流灌区,渠首位于七里坪乡,设计灌溉面积8万亩,原设计灌溉保证率为75%,实际灌溉保证率低于30%,保灌面积不足2万亩,水利工程未发挥应有的作用,主要是灌溉期基本与枯水期一致,枯水期河道天然流量较小,满足不了灌溉渠首引取设计流量要求。

    四、城市供水能力严重不足

县城及沿途七里坪乡等乡镇主要依靠**水向城市供水,一般是采用抽取**地下水,由于近年来河道连年断流,枯水季节城市用水困难,随着城市人口增加,工业企业的发展,缺水矛盾将更加突出,只得限时限量供水,停止向工业企业供水,或者限止企业抽取地下水,县城工业发展受到限制。

五、森林过度砍伐,水土流失,沿途人畜饮水困难

 

表111          环境因子影响评价表

可能受影响的环境因子

建设期

运营期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水生生态系统

 

+ +

 

渔    业

 

 

+ + +

 

森    林

 

+

 

地    震

 

 

陆地野生生物

 

 

稀有及濒危动物

 

+ +

 

陆地水文

 

+ +

 

地表水质量

 

--

+ +

 

地 下 水

 

 

+

 

土    壤

 

 

空气质量

 

--

+ +

 

陆上运输

+

 

+

 

农业(灌溉)

 

+ +

 

社会经济

+ +

 

+ + +

 

美    学

 

+ +

 

旅    游

 

+ +

 

噪    声

 

 

供    水

 

+

 

防    洪

 

+ +

 

有利等级:  较小      一般      较大       

符号:   +         + +      + + + 

不利等级:  较小      一般      较大       

符号:   -         - -      - - -              

 

 

山区无其它能源,工业、炊饮、取暧等几乎全靠砍伐森林做燃料,大量无节制的采伐,树木的毁灭速度远大于自然生长速度,造成的结果是森林覆盖率降低,水土流失现象日益严重,洪涝灾害频繁发生,洪水季节泛滥成灾,枯水季节河水断流,坝址至县城段**河两岸农村人畜饮水主要靠饮用河水及地下水,枯水期地下水位降低,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同时,农民为砍柴、挑水花费了大量精力,限制了经济的发展。

、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受到威胁

**上有大量的野生水产动物资源,有各种鱼类,如比较宝贵的国家保护二级水生动物大鲵等,近年来由于连续干旱,河道出现断流,大鲵栖身空间锐减,其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数量急剧减少,并且已濒临灭绝。

   

第二节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水库及一、二级电站的建设期和运行期都会对环境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利用简单核查表法识别受项目开发行为影响的环境要素,确定主要影响因子。对各种因子进行分析,考虑其影响程度、持久性等因素,确定主要有利影响因子有:社会经济、防洪、农业(灌溉)、旅游、城市供水、稀有及濒危动物、噪声、空气质量、地震;基本无不利影响因子。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有利影响因子共有+31个,不利影响共有-4个,有利影响是其主要方面,不利影响为其次要方面,尽管如此,仍需对不利影响进行分析,采取有效措施,将其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一、有利影响      

    **电站建设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防洪标准,减少下游洪灾损失

**发生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是七里坪以上河道坡降陡,洪峰汇流时间短,洪峰流量大,洪量集中。**水库建成后,可以拦蓄洪水,削减洪峰,减少洪灾损失。

(二)发展农村小水电,是山区农村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

**以上山丘区资源丰富,有大量的矿产资源,如金、银、铁、铜、大理石及其它矿产资源等,由于缺电,这些矿产资源不能得到合理的开发和深加工。同时,山丘区的加工业及其他产业发展也受到限制,严重制约着山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工程建成以后,由于电力资源丰富,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该水电站是山区水利和山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贫困山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通过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用电普及率和保证率进一步提高,水电发电量、用电量大幅度增长,有了可靠的能源,将大大刺激旅游业、机械制造业、建筑业的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步伐,为全市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从而使农村富裕劳动力由传统的农村转向新兴的第三产业和乡镇企业,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加快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意义十分重大。

    通过**电站建设,不但解决了农民的用电问题,并且解决了深山区部分人畜饮水和交通困难等多年未解决的问题。有了电,促进了山区文化教育,广播电视、医疗卫生和通讯等事业的发展,大量的家用电器将进入山区普通百姓家中,尤其是电视覆盖率大幅度提高,使广大山区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到国家大事,获取大量的致富信息。

    工程实施之后,可以使落后的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千家万户灯火辉煌取代了以松脂、煤油照明的落后局面;可实现农村的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化,粮棉油机械加工,取代了牛拉、人推落后的原始生产工具,解放农村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有了电可以使得各种农副产品加工增值,有计划、合理地开采矿产资源,既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增加就业人数,又为国家提供大量的稀有材料。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得以迅速开展,丰富了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将使电视、广播等迅速发展和普及,人民群众可以通过广播、电视,传播、推广科技信息,提高和加快全民素质,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崇尚科学,破除迷信,使人遵纪守法,进而改善社会环境和社会治安状况。

   (三)、工程建设有利于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

**河山区境内林业和水力资源十分丰富,但却乏煤炭资源。通过工程建设,将使小水电这一清洁可再生的绿色环保能源得以合理开发利用。可以大量向农村供应电量,解决农村燃料和农村能源,实现农村以电代柴(每度电可替代木柴2.5kg)、以电代油等。森林覆盖率也将大幅度提高,同时减少了烧柴造成的大气污染,提高了空气质量,减少了森林的砍伐,可节约大量的劳动力,改善了人民生活的环境。 

工程建设以后,减小森林砍伐量,保护生态环境,有效地进行水土保持,减少水土流失,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随着森林覆盖率的提高,通过电站建设,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将大幅度降低。随着工程的建成和水土流失的治理,下游河道的防洪标准得到提高,有效地遏制了洪涝灾害,减少了国家和人民财产的损失,使人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大量减少树木砍伐,涵养林面积的增加,可使人畜饮水困难的局面得到好转。

(四)提高下游灌区的灌溉保证率

**水库建成以后,对天然径流进行重新分配、调节,结合发电,增加老龙潭灌区灌溉面积及灌溉保证率。经调节计算,现有设计灌溉面积8万亩时灌溉保证率可达75%

(五)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

**上游处于**风景区,自然风光优美,已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由于其高差较大,植物垂直分布明显,有各类动植物,其中已有不少是濒临灭绝的重点保护动物,水库工程建成以后,可形成较大的水面,库区是**风景区的黄金通道,通过水道并进行改线,可使通往宝天曼的路程减少30公里。**风景区内既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又形成了较大面积的水面,景区内将形成湖光山色、优美风光,青山秀水相映成趣,融为一体。水库对**风景区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促进生态旅游事业的发展。水库坝址区上游是**风景区,下游是天心洞旅游景点,**水利水电枢纽工程承上启下,是内乡北部生态旅游的最佳线路。

(六)提高城市用水保证率

工程建成以后,由于水库调节,**不再断流,县城缺水矛盾将得到缓解,以促进社会安定团结,并保障经济快速稳步发展。

(七)部分野生动物将得到拯救

**上国家保护二级水生动物大鲵等,待水库建成以后,坝址以上水库区长期形成较大面积的水面,由于水库调节,水库以下河道常年不会断流,大鲵的生存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从而有效地保护了野生动物资源。

    二、不利影响

项目施工期的不良影响:项目工程在建设期间,有土石方开挖,砼搅拌,水泥、砂、碎石堆放,会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施工人员日常生活排出废水、垃圾和砂石料清洗废水对水质影响,施工期机动车辆的往来,产生的扬尘、废气、生活燃煤排放的气体、施工中砼拌和时的扬尘,对大气有不良影响;施工时人员集中、卫生条件较差,施工中产生的废气、扬尘、噪声等影响施工人员健康;施工中爆破石方时飞砂石会影响人身及居民房屋安全。

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工程实施后,将有一定数量的房屋拆迁、人口迁移、耕地淹没、林地浸没,库区由陆面变成了水面,破坏了原来的生态环境,由于水土破坏、库区浸泡可能会产生部分区域崩塌、滑坡。

水库建成后,如果库底清理不彻底,粪便、腐尸等可能会污染水体,影响人体身心健康。

三、诱发地震评价:由于高水头水库的兴建,巨大的水体往往会改变地下水的运动方向,破坏了地壳的平衡,加剧了地震的活动性,水库诱发地震将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查有关资料,根据部分有关工程实例,可能产生诱发地震的判别标准是:坝高大于100米,库容大于100亿立方米。本工程坝高低于100米,库容远小于100亿立方米,产生诱发地震的可能性不大。但应以地震部门的评价为准。

第三节  综合评价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电站的建设,可以提高当地经济实力,促进农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可实现以电代柴、以电代煤,减少污染,提高森林覆盖率,通过坡改梯、改滩造林还草还林等,减少洪涝灾害的频繁发生。但也会产生不利影响,移民迁出,库区植被被破坏,引水渠道占用土地,施工期弃渣、垃圾、噪声等污染,生产废水处理等,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总体来讲,对环境的有利影响是主要的、长久的,不利影响是次要的、暂时的。只要通过科学规划、合理施工,可以消除其不利影响,或将其不利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对不利影响需采取如下措施:

一、建设期

1、由于河水是下游城市——**县县城的重要供水水源,需保证水质不受污染,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类标准。因此,在施工期应建立必要的厕所、垃圾场及其他处理设施,避免施工期污水进入河道,污染水体。如有可能应将生活、生产垃圾外运处置。

2、要对石料、水泥等建材放置在背风区,严格操作规范,尽可能避免产生扬尘,污染空气。

3、由于项目区离居民区较远, 故噪声控制可适当放宽。

二、运营期

1、彻底清理库区粪便、腐尸等污染物,并对其场所利用石灰或其他方法消毒,保证水库水不受污染。

2、进一步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在必要的地段作护坡处理。

3、由于二级电站离**村较近,故其厂房建设按《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要求处理。

总之,**电站工程,技术可行,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合理,经济评价满足规范要求,宜尽快实施。

第十二章  水土保持方案

 

第一节     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水利部、国家计委、国家环保局联合下发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水利部【1999】(288)号文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规定》、国定技术监督局发布《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编制本章节。

第二节  水土流失现状

 

项目区位于**县**河上游,地形为中、低山区,多数山体自然边坡在60度以上,但岸坡稳定,淤积量小,无渗漏现象;**县属北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多年平均降雨量为909.6毫米,时空分布不均匀,该区域极适宜多种生物生长;人口稀少,森林砍伐量小,山区植被发育良好,树种繁多,库区附近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生物圈保护区”——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保护了过渡带的综合性森林生态系统和31个国家重点保护的珍惜植物,5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为2879种高等植物、213种鸟类、62种兽类、14种两栖类、31种爬行类、67种鱼类及936种昆虫提供了良好的生存与栖息环境;矿产、水利资源丰富。根据实际资料推算,项目区土壤侵蚀模数为Ms=200吨/(平方公里·年),属于轻度水土流失区。

 

第三节  水土流失产生原因

 

一、水库建成蓄水后,将淹没耕地40亩、有树山坡750亩、树木约45000棵,破坏了原有植被,土地被浸泡,易冲刷、流失。

二、大坝建设期间,坝址处、临时工程、临时道路和采石取砂场均需开挖、爆破,扰动原始植被、动摇了岩石和山体的稳定性,易引起山体滑坡,导致水土流失。

三、大坝建设永久占地、水电站建设占地及其相关渠道、管线占地等,亦改变了原有地物地貌,导致水土流失。

四、迁移人口及库区附近居民经常砍伐树木做燃料,抢占耕地,挤压原有生态系统,改变了其稳定性,易引起水土流失。

 

第四节  水土流失治理对策

 

一、加大对《水土保持法》等法规的宣传力度,采取多形式、多途径广泛深入地宣传《水土保持法》,面向领导、项目施工队员、广大群众,提高人们对防治新的水土流失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在搞好工程建设的同时,科学地安排施工,不能只片面追求工程进度而随意破坏地貌植被,乱堆、乱放废土弃渣、乱排放污水。

建立健全预防监督管理体系,结合项目区实际情况,制定出一整套操作性较强的配套法规,规范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要求有业务熟练、精明能干的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人员2人,进驻施工现场,强化监督管理,对在施工过程中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的单位和个人,要坚决依法查处,使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贯穿工程项目施工的全过程。

二、按照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方针,根据利用土地不同的水土流失特点,分别采用以下防治措施。

1、水库淹没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段在淹没之前预做护坡处理,如砌石、混凝土抹面等。

2、对项目开发建设期的临时占地,要严格操作规程,尽可能少占地和少破坏原有植被,并在工程完工后进行一定的护坡、复垦复耕、植树种草等。

3、对建设期开挖、爆破、开采建筑材料等场所,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尽可能不破坏原有岩石、山体结构及其稳定性;实时监测,及早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合理、有效措施,防治水土流失,必要时做护坡、支撑处理;消除山体滑坡等重大灾难性隐患。

4、项目开发的永久占地,如大坝坝址,一、二级电站及管理所,建成后及时种树、种花、种草,进行绿化、美化,建立花园式管理所,既增加了美观,又能达到防治水土流失的效果。

5、库区农村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坚持乔木混交、乔灌草结合,改变单一纯林为多层结构的混和林,保护落叶层,提高水土保持能力;积极发展林果林,因地制宜,种植各种经济果林,可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增加群众收入;加强用材林、薪炭林和饲料林建设,避免砍伐树木,过度放牧,如有可能开辟清洁绿色能源,实行以电代柴工程;另外,对水土流失严重区或立地条件差的地区进行封山育林。

6、库区内如产生水土流失,应建立必要的工程措施,如水平沟、鱼鳞坑、水平梯田、沟头防护、谷坊坝、淤地坝、拦河坝等,防止水土流失,避免对水库、河道、城镇产生有害影响。

防治水土流失,是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力资源,保证下游城镇防洪及供水安全,保护水质,改善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途径;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落实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农村工作中的具体体现。特别是建成的水库将国内唯一保存完好的清代县衙——**县衙、天心洞景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圈保护区”——宝天曼等景点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可有力地促进旅游业地发展和经济的飞速前进。

 

 

第十三章  估 算

 

    一、工程概况

    **县**水利水电枢纽工程主要工程量为:土石方开挖7.74万立方米;土石方回填0.35万立方米;砌体砌筑14.26万立方米;砼及钢筋砼3.67万立方米;主要材料用量:水泥2.91万吨;块石18.36万立方米;碎石3.43万立方米;砂8.58万立方米;钢筋507吨;汽油4.62吨;柴油54.47木材262.02立方米;钢材141.55吨。总工日42.22万个。工程计划工期三年。

    二、投资主要指标

    工程总投资为6870.61万元。其中建筑工程3424.16万元,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1094.14万元,金属结构及安装工程80.84万元,临时工程367.28万元,水库淹没处理补偿费119.56万元,其他费用1042.00万元,基本预备费612.80万元,建设期还贷利息129.83万元,工程静态总投资6740.78万元。其中省一次性补助3600万元,农业银行贷款1700万元,**县筹资1570.61万元。

    三、编制依据

    1、河南省水利厅豫水计字(1995)第126号文颁发的《河南省水利基本建设工程设计概(估)算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

    2、建筑工程按河南省水利厅豫水计字(1995097号文颁发的《河南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概算定额》。

3、安装工程按1992年水建〔199363号文颁发的《水利水电设备安装工程预算定额(中小型)》。

投资估算指标按预算定额乘以1.13的估算系数。

    四、投资估算编制中存在的其它应说明的问题

   (一)、基础价格

    1、工资:该工程为专业队伍施工,工资采用15.77元/工日。

    2、主要材料价:均采用**县提供的2002年现行市场价格。其中块石开采70%,预算价为33.79元/m3,坝址附近收集河卵石30%,预算价为22.58元/m3,综合预算价为30.43元/m3;碎石开采70%,预算价为61.38元/m3,坝址附近收集河卵石30%,预算价为23.26元/m3,综合预算价为49.94元/m3;砂在坝址附近采集10%,预算价为12.48元/m3,在黄水河采集30%,预算价为36.17元/m3,在七里坪采集60%,预算价为43.00元/m3,综合预算价为37.90元/m3

    3、施工用水、电、风单价:水价1.0/立方米;综合电价0.65元/度;风价0.15/立方米。

4、机械使用费:将第一类费用乘以1.1的调整系数。

      (二)、取费标准

    1、其它直接费:包括冬雨季施工增加费,夜间施工增加费,小型临时设施摊销费和其它共四项,四项合计按相应项目基本直接费的3%计;安装工程按相应项目基本直接费的4%计。

    2、间接费:土方工程按直接费的14%计,石方工程按直接费的17%计,砌石、砼工程及钻孔灌浆工程分别按人工费的50%100%110%计,设备安装工程按人工费的110%计,其它工程按直接费的14%计。均乘以0.9的系数。

3、计划利润:按直接费和间接费之和的7%计算。

    4、临时工程:

    (1)、施工导流工程按工程量乘单价计算;

(2)、施工交通工程按工程量乘单价计算;

(3)、场外用电工程按工程所在地区造价指标,采用扩大单位指标编列;

    (4)、临时房屋建筑工程按第一至第四部分至本项以上累计建安工作量的4%计算;

    (5)、其它临时工程按第一至第四部分至本项以上累计建安工作量的5%计算。

    5、其它费用:

    (1)、建设管理费(包括建设单位开办费、建设单位经常费、项目管理费):按第一至第四部分合计建安工作量的2.5%计算。

(2)、工程监理费:按第一至第四部分合计建安工作量的1.3%计算。

(3)、生产及管理单位提前进场费、生产职工培训费、管理用具购置费:按第一至第四部分合计建安工作量的0.5%计算。

    (4)、备品备件购置费、工器具及生产家具购置费:按第二、三部分设备费的0.5%计算。

    (5)、科研勘测设计费:按2002年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建设部颁发的《工程勘测设计收费标准》计取。

    (6)、预算定额编制管理费:按第一至第四部分合计建安工作量的0.1%计算。

    (7)、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费:按第一至第四部分合计建安工作量的0.2%计算。

    (8)、材料价差:材料预算价格与进入工程单价的价格之差乘以相应的材料用量。

(9)、税金:按施工企业营业额的3.22%计算。

(10)、基本预备费:按第一至第六部分合计的10%计算。

 

 

第十四章   经 济 评 价

 

第一节     概   述

 

    一、计算依据

    1.水利部颁发的《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

2.水利部颁发的《小水电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16-95;

3.国家计委、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

4.《河南省**县水电农村电气化规划》。

    5.采用的主要参数

    (1)社会折现率:按《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规定社会折现率采用12%,财务基准收益率10%。

(2)基准年定为2003年,施工期从2003年到2005年共3年,正常生产期为20年,计算期为23年。

    二、计算方法

    国民经济评价是从社会或国民经济整体角度出发,分析计算项目投入的费用和可获得的效益,评价建设的经济合理性,经济分析采用动态方法计算。

    财务分析是在国民经济评价的基础上,以现行的价格体系为依据进行财务分析,评价结果不可行时,按行业基准财务收益率,分析其实现的可能性。

    三、项目总投资构成及资金筹措

该项目的总投资主要由**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的固定资产投资及建设期借贷款利息组成,其构成情况详见表13-1。

14-1               项目总投资构成表                      单位:万元

序号

项目名称

建筑工程

机电设备及安装

金属结构

淹没

处理

临时工程

其他

合计

1

固定资产投资

3424.16

1094.14

80.84

119.56

367.28

1042

6740.78

1-1

工程费用

3424.16

1094.14

80.84

119.56

367.28

1042

6127.98

1-2

基本预备费

 

 

 

 

 

 

612.80

2

建设期借贷利息

 

 

 

 

 

 

129.83

3

合  计

3424.16

1094.14

80.84

119.56

367.28

1042

6870.61

 

表14-2            资金来源与投资使用计划          单位:万元

序号

项目名称

合计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1

固定资产投资

6870.61

2000

2800

2070.61

2

资金筹措

6870.61

2000

2800

2070.61

2-1

上级拨款

4000

2000

2000

0

2-2

银行贷款

2000

0

800

1200

2-3

自筹资金

870.61

0

0

870.61

 

                    第二节  财 务 评 价

一、       财务投资

根据仅发电有财务收入的具体情况,在财务评价中把灌溉、防洪、旅游、水产养殖等部门应分摊的投资分离出去。

财务评价投资和费用计算

1、发电部门的专用投资

依据工程概算,发电部门专用投资为1944.06万元,其构成见表13-3。

表14-3               发电工程专用投资            单位:万元

项目

建筑工程

机电设备及安装

金属结构及安装

其他

合计

投资

540.75

976.73

67.48

359.10

1944.06

2、分摊投资

本项目的共同投资为4926.55万元。按各部门国民经济效益占项目总国民经济效益的比例分摊,分摊结果见表13-4

    表14-4              共同投资分摊计算表

项    目

单位

发电

防洪

灌溉

旅游

城镇

供水

水产

养殖

合计

经济效益

万元

495.9

383

240

240

140

36

1534.9

分摊比例

%

32.3

25.1

15.6

15.6

9.1

2.3

100

分摊投资

万元

1519.74

1229.19

770.35

770.35

449.37

115.55

4926.56

3、财务评价总投资

财务评价总投资=发电部门的专用投资+发电部门的分摊共同投资=3535.80万元。

    二、财务成本计算

1.年运行费

(1)发电工程年运行费

工资及福利费:**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定员50人,按当地人均工资5000元/人·年计,年工资总额25万,福利费为工资的12%为3万元,则年工资及福利费总额为28万元。

维护修理费:根据投资概算,**水利水电枢纽电站部分固定资产投资为1944.06万元,年维护修理费为固定资产原值的1%计为 19.44万元。

其它费用:依据《小水电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附录B,取其它费用定额为15元/KW,总装机为3360KW,则正常运行年其它费用总额为5万元。

则电站工程年运行费为52.44万元。

(2)分摊年运行费

共用工程年运行费按共用工程固定资产原值4926.56万元的1.5%计算为73.9万元。

按分摊共用投资的比例计算分摊年运行费23.87元。

(3)财务评价年运行费

财务评价年运行费为(1)、(2)两项之和,即为76.31万元。

    2.年折旧费

依据《小水电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和《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附录取固定资产形成率为1.0,水工建筑物折旧年限50年,电站厂房折旧年限50年,水能发电机组和金属结构折旧年限20年,净残值率5%,综合折旧费率为2.95%,年折旧费为202.68万元.

按分摊投资的比例分摊共用工程的折旧费为65.46万元,则财务评价的折旧费为65.46万元。

3.税金及附加:根据有关规定,本工程需交增值税6%,城乡维护建设税及教育附加税0.12%,则税金加利润合计为27.67万元

    三、效益计算

1、售电效益

该枢纽工程电站的多年平均发电量为1305万KWh,按新电新价并参考**县物价局对2002年小水电上网电价的预测,计算电价0.38元/KWh,取电厂用电率η11%,有效电量系数0.99,计算的售电效益为491万元。

    则财务效益总计为491万元。

四、财务评价指标计算

1.财务盈利能力指标

1        财务内部收益率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FIRR财务内部收益率;

CI现金流入量,万元;

CO现金流出量,万元;

(CI-CO)t第t年的净现金流量;

          n计算期,年。

计算结果为:FIRR=11.11%>10%;

2        投资回收年限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Pt投资回收期,年。

计算结果为:Pt=7.8

3        财务净现值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FNPV财务净现值。

计算结果为:FNPV=212.3万元。

2.借款清偿能力分析

该项目还贷款期间的未分配利润和折旧费用,经计算各年银行借款的加权平均偿还期为8.5年。

3.财务损益指标

(1)供电成本指标

多年平均供电成本为169.44万元,年供电量为1305万KWh,则供电单位成本为0.13元/KWh。

4.财务评价结论

    由以上财务评价指标可以看出:FIRR>10%,FNPV>0,说明本项目盈利能力较强;贷款偿还期8.5年满足要求。因此,本项目在财务评价上是可行的。

 

第三节    国民经济评价

 

    一、 国民经济评价投资和费用计算

    1.投资计算

    按下列原则计算国民经济投资:

    (1)取财务投资中各种投入物的价格调整系数为1.0

    (2)剔除财务投资中各种属于国民经济内部转移支出部分,包括计划利润、建设期贷款利息和税金等。

    项目总投资为6870.61万元,扣除建设期借款利息129.83万元、税金171.21万元,则国民经济评价总投资为6568.79万元。

    2.年运行费计算

年运行费包括全部共用年运行费和电站部门的年运行费,按财务年运行费乘1.0的调整系数计算,其数额为126.34万元。

二、       国民经济效益计算

1、售电效益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建成后,可同时改善其下游3个梯级电站的运行条件,增加下游电站发电量,经计算多年平均发电量1305万KWh。

因财务电价已高于影子电价,故直接采用财务电价0.38元/KWh。

经计算得多年平均售电效益为495.9万元。

2、防洪效益

防洪效益通常是指防洪工程实施后可以减免的国民经济损失,防洪效益只有当遇到原来不能防御的洪水时才能体现出来。

不同频率洪水的损失不同,在经济分析中要求用年平均损失值来衡量,因此需要计算工程修建前后不同频率洪水的灾害损失,求出工程修建前后的年平均损失差值。洪水造成的损失要根据具体情况,利用调查历史洪灾资料和水文水利计算结合调查的方法进行估算。

典型年洪灾损失的调查与估算

我们调查的典型年的洪水损失的估算有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按损失内容和计算方法上的区别大致可分为六类:a.农产品的损失;b.林业损失;c.一般工程设施损失;d.城乡居民家庭财产损失;e.城乡企、事业财产损失;f.灾区企业、家庭副业停产净产值损失。

表14**水库建成前典型年(二十年一遇)洪水灾害的各类损失表

                    区                                    分     类

**至后会

后会至县城

县城城区段

合计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1.农作物

222

214

13

449

2.林业

16

11

2

29

3.一般工程设施

23

21

28

72

4.居民家庭财产

189

121

268

578

5.企事业财产

9

9

69

87

6.工商业停业净产值

21

19

177

217

7.沙压毁地

10

5

0

15

1-7项合计

490

400

557

1447

8.其他(按1-7项合计的15%计)

74

60

83

217

总    计

564

460

640

1664

结合工程实际,洪灾损失分三个区段分别计算:a**水库至后会段;b后会至县城段;c县城城区段。根据调查典型的二十年一遇洪水的具体损失见表13-6、表13-7。

防洪效益计算

由于调查计算的是各种典型年的洪灾损失,防洪方案的多年平均效益则以水库建成前的年平均损失减去水库建成后的年平均损失。利用调查的实际资料用系列法求出各机率洪水下的平均损失。

**县提供的多年统计资料及本次规划设计,水库建成后水库至县城区间段防洪标准由5年一遇提高到约15年一遇县城段防洪标准由10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

 

表14-7   **水库建成后典型年(二十年一遇)洪水灾害的各类损失表

区    段

分     类

**至后会

后会至县城

县城城区段

合计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1.农作物

4.8

4.2

1.3

10.3

2.林业

2.6

2.2

0.8

5.6

3.一般工程设施

0.5

0.5

2.1

3.1

4.居民家庭财产

6.3

5.7

9

21

5.企事业财产

1

1

3

5

6.工商业停业净产值

1.5

3

6.5

11

7.沙压毁地

1.7

1.1

0.2

3

1-7项合计

18.4

17.7

22.9

59

8.其他(按1-7项合计的15%计)

2.8

2.6

3.5

8.9

总    计

21.2

20.3

26.4

67.9

表14-8         **水利枢纽建成后多年平均淹没损失计算表

洪水机率

ΔP

现状情况下的损失

有水库后的损失

各机率洪水损失

两机率洪水平均损失

年损失

各机率洪水损失

两机率洪水平均损失

年损失

%)

%)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100

 

0

0

0

0

0

0

50

50

0

0

0

0

0

0

20

30

80

40

12

0

0

0

10

10

866

473

47.3

0

0

0

6.67

3.3

1225

1045.5

34.85

10

46

1.53

5

1.7

2139

1682

28.03

82

112

1.87

2

3

4186

3162.5

94.875

142

314

9.42

1

1

8077

6131.5

61.32

486

843

8.43

0.5

0.5

14186

11131.5

55.66

1200

6100

30.50

0.2

0.3

22437

18311.5

54.93

11000

5500

16.5

合计

 

 

 

388.97

 

 

68.25

按调查计算各淹没等级洪灾损失求得建库前后各机率洪水的淹没损失,其损失计算以2000年生产水平和价格为准。现将现状和建库后多年平均淹没损失的计算结果列表13-8。

多年平均防洪效益按有无水库多年平均洪灾损失差计算,2000年经济水平为: 388.97-68.25=320.72万元

效益的年增长率以3%计,水库计划2003年开始建设,计划建设期为3年,至水库建成后防洪效益为:247.72×(1+0.03)6=383万元。

3、灌溉效益

本项目的灌溉效益主要体现在:老龙潭灌区渠首引水工程为滚水坝,无调节能力,原设计灌溉8万亩,但是用水季节河流常因无水而无法满足灌溉要求,**水库的建成,有效地调节水资源,提高了灌溉保证率,按每亩增产100元计。

取灌溉效益分摊系数0.5,水源工程的效益分摊系数0.6,计算得年灌溉效益为240万元。   

4、旅游效益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风景区相邻,山水相连,使水库形成的人工景观与宝天曼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水库的建成为风景区增添了新的旅游点。参照现有年均到宝天曼的游客人数及其它相似工程建成后增加游客人数比例,按每年平均比现在增加游客6000人计,人均综合消费400元,则每年旅游效益为240万元。

5、供水效益

由于**县城及沿河乡镇生产生活供水水源直接取自**河,水库的建成,可以明显的改善供水条件。用**县发展规划中对2000~2020年城市生活用水人数、工业产值的预测值,经计算到2005县城及沿河乡镇需要增加供水约150万m3且每年用水量增加10%,取工业净产值率为0.32,供水效益分摊系数为4%,水源分摊系数为0.6, 用分摊系数法计算得单位供水效益为0.25元/ m3,按12%折现率计算年供水效益为140万元。

6、水产养殖效益

14-9                  国民经济效益汇总表              

部门

项目

单位

发电

防洪

灌溉

旅游

城镇供水

水产养殖

合计

经济效益

万元

495.9

383

240

240

140

36

1534.9

分摊比例

%

32.3

25.1

15.6

15.6

9.1

2.3

100

该项目的水库养鱼水面面积为1200亩,按每亩产鱼50Kg, 鱼价为6.0元/Kg计算得年水产养殖效益为27万元。

该项目的国民经济效益计算成果如表13-9所示。三、 评价指标

国民经济内部收益率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EIRR国民经济内部收益率;

          B年效益,万元;

              C年费用,万元;

(B-C)t第t年的净效益;

          n计算期,年;

          t计算期各年的序号,基准点序号为0。

计算结果为:EIRR=21.2%>12%;

2        经济净现值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ENPV经济净现值,万元;

          is社会折现率。

计算结果为:ENPV=4302万元。

3        经济效益费用比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EBCR经济效益费用比;

Bt第t年的效益;

Ct第t年的费用。

    计算结果为:效益费用比EBCR=1.66>1。

14-10               经济敏感性分析结果

     变化率

变化因素

-20%

-10%

0

+10%

+20%

投   资

26.8

23.6

21.2

19.1

17.4

效   益

16.2

18.9

21.2

23.5

26.1

四、经济敏感性分析

取项目的国民经济投资和国民经济效益分别变化±10%和±20%,对经济内部收益率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如13-10所示。由上表可知经济内部收益率在±10%和±20%的范围变化时,均高于社会折现率12%,说明项目抗风险能力强。

第四节  综合评价

 

从经济效益方面考察,本项目国民经济指标和财务指标均好,且抗风险能力较强,说明项目在经济上是合理的,在财务上是可行的。

另一方面,本项目是内乡电气化县的骨干电源工程,项目建成以后,会产生很大的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

1、加快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同时也是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途径。

2、以电气化带动工业和城镇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从根本上解解决当地边远山区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

3、促进当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了防洪抗旱、旱涝保收能力,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4、通过在农村推广以电代柴等措施,促进了退耕还林、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同时可以利用当地旅游资源的优势,促进当地旅游事业的发展。

5、将大幅度提高境内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总之,项目建成后会为**县的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的发展起到显著的作用。所以我们认为该项目是一个经济效益明显、社会效益显著的好项目,建议尽早实施。

 

目       录

 

第一章  综合说明············································1

第一节       概况··············································1

第二节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1

第三节       水文气象·········································3

第四节       设计洪水··········································3

第五节       工程地质··········································3

第六节       工程任务和规模···································7

第七节       工程布置和主要建筑物·····························9

第八节       水力机械·········································15

第九节       工程管理·········································17

第十节       施工组织设计·····································17

第十一节     水库淹没处理···································19

第十二节     环境影响评价···································19

第十三节     工程数量和投资估算·····························20

第十四节     经济评价· ·····································20

附表   **县**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特性表·················21

第二章       基本情况···········································25

第一节       自然地概况·······································25

第二节       社会经济概况·····································25

第三节       资源概况·········································26

第三章       水文················································29

第一节       流域概况········································29

第二节       气象·············································30

第三节       设计洪水·········································31

第四节       泥沙·············································39

第五节       水面蒸发及渗漏·································40

第四章       工程地质···········································42

第一节       前言············································42

第二节       区域地质概况·····································42

第三节       水库区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43

第四节       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45

第五节       引水渠线的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47

第六节       引水隧洞的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47

第七节       电站站址及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47

第八节       天然建筑材料·····································48

第九节       结论及建议·······································48

第五章       工程任务及规模·····································50

第一节       工程任务········································50

第二节       基本资料········································54

第三节       水库死库容和死水位的确定·························55

第四节       兴利调节计算·····································56

第五节       电站设计水头确定方法····························61

第六节       防洪计算·········································62

第七节       坝顶高程确定·····························64

第六章       工程总体规划·······································66

第一节       工程等级及执行标准·······························66

第二节       工程选址········································66

第三节       工程布置和主要建筑物形式························68

第七章       水力机械······································87

第一节       基本数据······································87

第二节       主机及附属设备···································87

第三节       辅助设备·········································90

第四节       水力机械布置·····································92

第五节       电气部分······································92

第八章       工程管理···········································94

第一节       管理机构········································94

第二节       管理方法········································95

第九章       施工组织设计·······································96

第一节       施工条件与方法···································96

第二节       施工进度········································96

第三节       施工组织管理····································97

第四节       施工导流·······························99

第五节       施工总体布置···································100

第六节       施工总进度···································101

第七节       工程招投标设计··································101

第十章       水库淹没处理和工程永久占地·····················103

第一节       淹没标准········································103

第二节       移民安置········································103

第三节       移民安置补偿····································103

第四节       永久占地········································104

第十一章     环境影响评价·······························105

第一节       环境现状········································105

第二节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107

第三节       综合评价········································110

第十二章     水土保持方案·································112

第一节       编制依据········································112

第二节       水土流失现状································112

第三节       水土流失产生原因····························112

第四节       水土流失治理对策···························113

第十三章     工程估算····························115

第十四章     经济评价········································ 118

第一节       概述············································118

第二节       财务评价······································119

第三节       国民经济评价···································122

第四节       综合评价········································127

附件:

工程估算表············································128

可研报告初审修改意见··································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