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锦市利用亚行贷款项目可研报告_商业计划书免费下载

1       项目简介

1.1项目位置

富锦东堤位于黑龙江省三江平原中部腹地富锦市境内,松花江下游右岸,是富锦市防洪工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佳同南大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堤防沿着松花江岸布置,上游端与富锦市城区堤防相连,下游端与同江市乐业段堤防相连接。与上、下游防洪工程构成联防,共同保护着七星河流域、饶力河流域和青龙莲花河流域的广大地区,保护区内地形平坦开阔,地势较低,土壤肥沃,耕地面积大,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高。富锦东堤堤防总长33.44km。具体位置参见图1.1-1松花江流域子项目富锦东堤子项目位置示意图。

1.2项目建设必要性和影响

富锦东堤的目的是与富锦市城区堤防(现状标准50年一遇)、同江市乐业段堤防(也是本次利用亚行贷款项目,设计标准为50年一遇)构成联防,共同保护着七星河流域、饶力河流域和青龙莲花河流域的沿江广大地区,保护区内包括富锦市、同江市两座县级城市、沿江的16个乡镇,331村屯,总人口30多万,保护区内土地总面积791.3万亩,其中耕地310万亩(主要为旱田,水田比重较小),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98大水”前富锦东堤从堤身来看,砂土混合堤总长13.2km,占该段堤防总长的39.5%,混合堤堤身土质由砂性土和粘性土杂填构成,在高水位作用下易造成流土或管涌破坏。从地基来看,双层地基段总长24.25km,占堤防总长度的72.6%(其中粘性土厚度小于1.0m的超过50%);砂基段总长3.6km,占堤防总长度的10.7%,双层地基段和砂基段在汛期高水头作用下堤后地基出溢比降较大,极易造成破坏。“98大水”相当于15年一遇洪水标准,在这次大水期间由于堤身、堤基问题出现多次险情,正东段、双福段、长发岗段均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险情,濒临溃堤危险,防汛指挥部门汇同水利专家组织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抢险。在四十余天的防汛过程中,富锦市全市停工停产全部上堤抗洪,有3万余人一直坚守在防汛一线,经测算“98大水”期间富锦市直接投入3000余万元,停工停产造成的间接损失过亿元。

“98大水”后国家于1999年对富锦东堤进行了紧急消险工程建设,历时两年,现消险工程已全部竣工,建设项目主要为堤身部分的消险加固,设计标准为20年一遇。

现状堤防经过消险治理后虽使其防洪能力有所提高,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① 富锦东堤防洪效益较大,根据国家现行的规范标准其防洪标准应提高到50年一遇,而现状防洪标准仅能达到20年一遇,防洪标准偏低。

② 消险治理过程中只对堤身部分进行了消险治理,而防浪林、护堤林、堤身防护均未处理,对防洪安全和堤身安全存在隐患。

③ 现行的工程管理设施缺乏、陈旧、落后,难于满足当前的防汛管理需要,亟待解决。

根据以上分析,富锦东堤虽经过应急整治,但现有防洪标准偏低,险工隐患依然存在,已不能满足富锦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加固堤防,消除险工,提高防洪标准是十分必要的,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3工程总体描述

富锦东堤堤防总长33.44km,现有标准为20年一遇,堤防等级为Ⅳ级。

现状堤顶宽8m,最大堤高7.0m,平均堤高4.5m,临水坡有3处混凝土护坡,总长1.62km。

本次建设富锦东堤的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堤防等级为Ⅱ级。建设内容主要包括:

① 33.44km堤身消险扩建;

② 新建、续建工程护坡6处,总长8.42km;

③ 新建33.44km堤身临水侧防浪林、背水侧护堤林以及整个堤身的草皮护坡(工程护坡部分除外);

④ 堤顶路面、防汛上堤路建设。

⑤ 增设部分管理设施。

该工程建设不存在移民问题,但有征地问题。

1.4投资和进度计划

富锦东堤工程总投资1.63亿元人民币(合0.197亿美元)。投资估算表见第6章。

富锦东堤防洪工程年运行维护费用估计为605.43万元人民币(合73.22万美元)。

整个工程施工工期为2年。由于气候条件限制,富锦市的施工期为每年的4月到10月。在每年7月到9月由于洪水影响,土建工程进度会减慢甚至停工。

 

 

 

 

 

 

 

 

 

 

 

 

 

 

 

2       技术分析

2.1      介绍

将采用国际标准对根据中国标准准备的技术分析和设计工作进行评估和检验。

2.2        水文分析

2.2.1气象资料

本流域地处中温带季风气候区,其主要特点是:冬季严寒漫长,夏季炎热短暂降雨集中,春季干燥多大风天气,秋季湿润多雨,降温急骤,常有冻害发生。全年60%以上的降雨发生在7、8、9三个月,大风多出现在4月和5月。冬季土建工程施工较难。

 

2.2.2水文资料

富锦市松花江干流无水文资料,本次水文分析借用佳木斯站水文资料进行。

佳木斯水文站系国家基本水文站,测验项目包括流量、水位、输沙率、水化学等。流量测验年份为1939~1944年、1953~1998年;水位观测年份为1935~1944年、1949~1998年;佳木斯雨量站观测年份为1953~1998年。

富锦市东堤的水文分析基于1998年大洪水后松花江全流域水文气象研究基础上进行。佳木斯的设计洪水考虑到二松丰满水库对于减小洪峰的影响。丰满水库位于第二松花江中游,在吉林市上游24km处,水库集水面积为42500km2,占第二松花江流域面积的55%,该水库总库容为108×108m3,防洪库容为26.7×108m3,是流域内最大的水电站之一,也是对第二松花江和松花江干流防洪能起到一定作用的大型水库。

设计水位是根据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推算出来的,佳木斯站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是从佳木斯站的实测数据和计算得到的水面线中获得的。水位和流量数据观测已经考虑到桥梁和堤防系统的影响,因此,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可用于同江市乐业堤防的设计,而不需作进一步的验证。

2.2.3 佳木斯站历次大洪水分析

佳木斯站以上松花江流域广阔,集雨面积较大,而佳木斯江段河道比降特别小,大洪水能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2.2.3.1   1998年大洪水

1998年6月中旬,大兴安岭地区嫩江上游和嫩江右岸连降暴雨,致使嫩江干流和嫩江右岸支流相继出现历史特大洪水,受其影响松花江干流亦发生了历史大洪水。佳木斯站8月27日实测洪峰流量为16100m3/s,经还原计算为22700m3/s,为仅次于1932年的历史第二位大洪水。这次大洪水给国家造成了的巨大灾害,约130000km2土地被淹没,大量的居民流离失所。

嫩江流域1998年夏天主要有三次降水,分别发生于6月中旬、7月下旬和8月上旬。1998年降水详细情况见表2.2-2。

由于嫩江三次大的降水的影响,嫩江干流及其支流洪水历经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次大降雨引起嫩江上游第一次洪峰,洪水期从1998年6月25日到7月8日。洪峰流量4350m3/s,相当于40年一遇洪水。由于干枯河床的槽蓄作用,使下游洪水位较低,洪水没有对下游造成损失。

第二次降水引起嫩江中下游的第二次洪峰,洪峰流量9480m3/s,为有历史记录以来的第二大洪水。第二次洪峰增加了松花江的流量,但没有造成险情。

由于第三次降水的影响,第三次洪峰从8月1日一直持续到8月中旬,是由嫩江中下游特别是右岸支流地区普降中到大雨造成。此时,在嫩江上游的阿彦浅站流量只有3500m3/s,而位于中下游的齐齐哈尔站洪峰流量达到14800m3/s,为1794年以来的第二大洪水。虽然大赉站上游和江桥站下游发生了堤防溃决,但大赉站洪峰流量仍达到16100m3/s,接近该断面设计洪峰流量8800m3/s的2倍。

由于嫩江大洪水的影响,造成了松花江全流域的大洪水。下岱吉、哈尔滨、通河、扶余等测站的水位、流量都打破了历史记录,为有历史记录以来的最大洪水。佳木斯、依兰测站的水位、流量为历史上第二大洪水。佳木斯站洪峰流量16100m3/s,洪水重现期相当于15年一遇,还原后佳木斯站洪峰流量22700m3/s,其洪水重现期相当于70年一遇。

1998年3次洪峰情况见表2.2-3。

2.2.3.2   其它历史洪水

(1)1932年洪水

1932年嫩江、松花江干流及流域内一些中、小河流均出现了历史大洪水。佳木斯站洪峰流量经还原计算为22900m3/s,成为有历史记录以来第一位大洪水。

(2)1960年洪水

受牡丹江洪水及松花江干流洪水的共同影响,佳木斯江段发生了历史大洪水,佳木斯站8月28日实测洪峰流量为18400m3/s,经还原计算为19000m3/s,为历史第三位大洪水。

嫩江、松花江主要控制性站点有记录的历史洪水情况见表2.2-4,1998年洪水与其它洪水的比较见表2.2-5。

1998年洪水传播速度比其它年份洪水要快。1969年洪水中,洪水从嫩江同盟站到哈尔滨站的传播时间为21d,在1988年洪水中为15d,而在1998年洪水中只有10d,从哈尔滨站到佳木斯站的传播时间仅为5d,见表2.2-6。

下岱吉站洪峰流量为15500m3/s,哈尔滨站为16600m3/s,估计相当于67~70年一遇洪水。佳木斯站洪峰流量为16100m3/s,相当于15年一遇洪水。如果没有嫩江下游的堤防溃决,下岱吉站、哈尔滨站、佳木斯站洪峰流量分别相当于230年一遇、250年一遇和70年一遇。

 

2.2.3.3   佳木斯站洪水成因

暴雨是形成松花江流域洪水的主要原因,而暴雨主要是由冷锋、气旋、蒙古低压、贝加尔湖低压、台风等因素造成。

由于本流域面积大,流域各地区在地形上也有很大差异,暴雨在流域内分布不均匀。按暴雨的天气系统可分为三个区:一区为流域东南部,本区大部分为山区,即二松、牡丹江、拉林河等松花江南岸一些河流,地理位置偏南,正处在西南来的暖湿空气控制下,水气来源充沛,且大部分地带为迎风坡,有较好的地形抬升条件,因此暴雨次数较多,其暴雨多为台风和气旋降雨,雨量大而集中,范围广,雨势凶猛,一般产生涨势凶猛的大洪水。其次为嫩江段的干支流,汛期多受北来系统影响,如蒙古低压、贝加尔湖低压、冷涡等系统,这些系统降水特点是多连阴雨天,雨强不大。第三区是大兴安岭的东南坡和松花江北岸的一些河流,地处西风带的背风坡,西南来的气流难以形成大暴雨,故本地区的暴雨一般呈大型天气系统内中小尺度的气旋扰动,小股暖温空气受地形作用抬升,因此暴雨范围较小。

2.2.4 富锦东堤水文设计参数

2.2.4.1设计洪水流量

佳木斯站流量测验年份为1939~1944年、1953~1998年;水位观测年份为1935~1944年、1949~1998年,从1943年到1998年观测的流量受丰满水库影响。

丰满水库从1943年11月开始蓄水,因此1943年以后佳木斯水文站实测流量均为丰满水库调节后的流量,1943年以前为无水库调节的自然流量。

为使佳木斯站水文资料基础统一,需对1943年以后佳木斯站水文资料进行还原计算,即还原到无水库影响的天然流量。还原计算采用马斯京根法,首先将丰满水库的蓄水过程线演进到佳木斯水文站与实测过程线相加后求得自然情况下的洪水过程线。1983年以后丰满水库上游白山水库开始运行,也能起到一定的调蓄作用,此次没有计入,因此本次计算成果是保守的。

佳木斯站1998年洪水过程还受上游嫩江泰来大堤、肇源胖头泡堤防决口的影响。佳木斯站1998年自然洪水过程计算方法是:将泰来、肇源决口洪水过程分别演进到佳木斯站断面,与实测过程相加,再考虑第二松花江的丰满水库的影响,求得佳木斯站1998年自然洪水过程。

经过上述分析与计算,佳木斯站各历史洪水年份自然洪峰流量分别为:1932年为22900m3/s、1998年为22700m3/s、1960年为19000m3/s。经考证,佳木斯站1932年洪峰流量重现期为84年。

佳木斯站设计洪水参数经单站分析和地区综合分析符合一般规律,设计洪水成果是合理的,佳木斯站自然设计洪水和有水库影响的设计洪水成果见表2.2-7。

2.2.4.1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利用佳木斯站的实测数据绘制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其中高水位的关系曲线是通过实测的高程~过流断面、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水位~流速关系曲线外延得到。佳木斯站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见表2.2-8。

2.2.5 排水模数

排水模数计算采用《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推荐的中平均排除法计算公式进行计算,经计算:旱田10年一遇排模为0.195m3/s/km2,5年一遇排模为0.133m3/s/km2;水田10年一遇排水模数为0.156 m3/s/km2,5年一遇排水模数为0.106 m3/s/km2

2.2.6设计水面线

根据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1999年推算的松花江干流水面线应用于富锦东堤,富锦东堤松花江干流设计洪水位成果见表2.2-9。

为了护岸工程的设计和穿堤建筑物消能防冲设计需要,富锦东堤段松花江枯水位采用历年实测4月下旬~7月上旬施工期多年旬平均流量、历年实测5~7月最小10d平均流量,并推算相应水位,计算成果见表2.2-10。

 

 

 

 

2.3      地质和岩土分析

2.3.1 地形和地貌

富锦市东堤所在区域地貌成因属堆积和剥蚀堆积类型,地势较为平坦,地形从总体上看南高北低,西高东低。地貌形态类型可分为漫滩地、一级及二级阶地。

勘察区域地貌单元主要为松花江河漫滩,标高在54.74-59.69m之间,地形较为平坦。本区地震基本烈度小于Ⅵ度,属于稳定区域。

2.3.2 地质和地质勘查

佳木斯市水利勘测设计院于1989年、1999年1月、20002月三次对富锦东堤进行了地质勘察工作

表2.3-1 地质和地质勘查工作量汇总表

调查项目

钻  孔

土  样(组)

孔  数

进 尺(m)

原状土

扰动土

堤线及建筑物

111

850.13

139

53

料  场

80

158

 

44

2.3.3 工程地质和地质分析

2.3.3.1 地层岩性

堤基为巨厚的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全新统,现代河床冲积层,第四系地层岩性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规律是:由上至下,颗粒由细到粗,在水平方向上变化不甚明显。堤基第四系地层岩性自上而下分别为:有机质土、高液限粘土、低液限粘土、低液限粉土、级配不良细砂、级配不良中砂、级配不良粗砂等。

2.3.3.2 地下水

地下水主要类型为第四系砂砾石孔隙潜水,含水层岩性主要由细砂、中砂、粗砂及细砾构成。含水层在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的透水性均极强,水位埋深1.0-3.0m不等,年变幅2-4m。单井涌水量大于50l/s,水化类型为HCO3-CaHCO3-Mg.Na型,矿化度小于0.3g/l。为优质低矿化淡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

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和区外含水层侧向迳流补给,河流两侧局部地区还接受洪水期河水倒灌补给。地下水以侧向迳流为主要排泄方式,地面蒸发和植物蒸腾作用也是地下水排泄的途径之一,松花江为本区地下水的主要排泄通道。

2.3.3.3 堤防工程地质条件

(1)堤基地质条件

富锦东堤位于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上,堤基为二元结构,上部为粘性土,下部为砂性土。粘性土根据物理力学性质不同又可分为高液限粘土、低液限粘土、低液限粉土等,砂性土包括细砂、中砂、粗砂及细砾等。地层岩性自上至下分述如下:

有机质土:黑色,稍湿,松,含较多有机质及植物根系,厚0.200.50米,零星见于堤基表层,为清基不彻底所致。

高液限粘土:黄褐色,稍湿至湿,硬至可塑,揭露厚度1.21.8m,见于0+9119+91112+91124+91132+911五处。

低液限粘土:黄褐色,稍湿至湿,硬至可塑,厚度0.32.9m,较普遍地分布于堤基上部。

低液限粉土:黄褐色,黄色,湿,可塑,厚1.202.0m,见于4+7005+80020+00027+20028+100三处。

级配不良细砂(或含细粒土):黄色,稍湿至饱和,揭露厚度0.54m。与黄色中砂、粗砂渐变分布于粘性土层之下。

级配不良中砂:黄色,稍湿至饱和,揭露厚度1.04.3m,与黄色细砂,粗砂渐分布于粘性土层之下。

级配不良粗砂:黄色,稍湿至饱和,揭露厚度25m,仅见于3+40015+50016+40020+00022+000五处,与两侧黄色细、中砂渐变。

    根据堤基上部粘性土厚度的不同将堤基划分为:土基(粘性土厚度>2m),双层结构地基(粘性土厚度在0.52.0m)及砂基(粘性土厚度≤0.5m)三种类型。土基堤段长5.59km,占堤防总长度的16.7%;双层结构地基堤段长24.25 km, 占堤防总长度的72.6%;砂基堤段长 3.6 km, 占堤防总长度的10.7%。

(2)堤体地质条件

根据堤体岩性组合特征,既有堤可分为土堤、砂土混合堤两种类型,其中土堤长20.24km,占堤防总长度的60.5%,混合堤总长13.2km,占堤防总长度的 39.5%。

2.3.3.4天然建筑材料

砂砾料主要产于松花江沿岸,储量丰富,质量好,可从河道管理处采砂场购买。石料主要产于别拉音山和卧尔古力山,运距35公里。

堤身土料主要以沿线料场为主,料场位置平行堤线与堤线间距150米。在25+700~27+800段堤外设集中料场一处,集中料场宽600m,长1400m,储量120×104m,土料岩性主要为低液限粘土。

土料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粘粒含量1029.7%,塑性指数7.523,凝聚力416kpa,内摩擦角11.5°20.1°,垂直渗透系数2.71×10-4m/s4.46×10-7cm/s,可满足施工要求。

2.3.4 地质评价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年)》本区地震基本烈度小于Ⅵ度,属基本稳定区。

堤基土的容许承载力满足要求,高液限粘土容许承载力120kpa,低液限粘土(或含砂)120kpa,低液限粉土(或含砂)110kpa,级配不良细砂130kpa,级配不良中砂、级配不良粗砂210kpa

土堤段堤身质量较好;混合堤段堤身含砂量较大,抗水流和雨水的冲刷能力较差,同时堤身在高水头条件下的抗渗性能也较差。

堤基多为二元结构,上部为低液限粘土和粉土,下部为级配不良细砂、中砂,抗滑稳定性好,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满足规范要求。堤后地基的抗渗稳定性在粘性土厚度小于1.0m、水头大于3m堤段,存在较大的渗透破坏隐患。

2.3.5 建 议

    粉土的性质可满足筑堤要求。

混合堤段为了抵抗水流和雨水的冲刷,应采取工程护坡或草皮护坡,为了满足堤身在高水头条件下的抗渗要求,应采取放缓堤坡或做排水后戗。

双层地基和砂基的堤后地基抗渗稳定性较差,应采取盖重或压渗措施。

2.4 可研设计

2.4.1 工程现状

富锦东堤位于松花江下游右岸,富锦市境内,现有堤防长33.44km,穿堤强排站2座,护坡3处,长1.62km。现有堤防可达到二十年一遇防洪标准,堤防高度4~6.5m,堤顶宽8m,在堤防背水坡距堤顶3.0m处有一宽6.0m的马道。

表2.4-1堤防现状情况表

堤段

岸 别

(松花江)

堤长

(km)

堤顶高程

(m)

堤顶宽

(m)

现状标准

富锦东堤

33.44

62.81-59.93

8

20年一遇

 

表2.4-2 穿堤建筑物现状情况表

建筑物

名称

位 置

桩号

建成时间

主要问题

处理方式

设计流量

(m3/s)

富珍站

富锦东堤

16+360

2001

输电线路未建

新建

 

双福站

富锦东堤

26+230

2001

输电线路未建

新建

 

 

 

表2.4-3 工程护坡现状情况表

护坡名称

位 置

起止桩号

长度(km)

建成时间

主要问题

处理方式

龙眼护坡

富锦东堤

3+6003+800

0.20

2000

防护高度不够

续建

长发岗护坡

富锦东堤

9+60010+800

1.20

2000

防护高度不够

续建

正东护坡

富锦东堤

22+40022+620

0.22

2000

防护高度不够

续建

   富锦东堤从堤身来看,主要由土堤和砂土混合堤组成,土堤长20.24km,占堤防总长度的60.5%,混合堤总长13.2km,占堤防总长度的 39.5%,土堤堤身质量相对较好,但砂土混合堤堤身质量相对较差,在高水头作用下易发生流土或管涌破坏。从地基来看,双层地基段总长24.25km,占堤防总长度的72.6%(其中粘性土厚度小于1.0m的超过50%);砂基段总长3.6km,占堤防总长度的10.7%,双层地基段和砂基段在汛期高水头作用下堤后地基出溢比降较大,极易造成破坏。 

富锦东堤地处松花江下游,地势低洼,洪灾发生比较频繁,虽然现有堤体总体质量较好,但由于现有堤防标准低,混合堤段有软弱夹层存在,双层堤基和砂基所占比重较大。“98大水”中由于堤身、堤基问题出现多次险情,正东段、双福段、长发岗段均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险情,濒临溃堤危险。“98大水”后国家于1999年对富锦东堤进行了紧急消险工程建设,历时两年,现消险工程已全部竣工,建设项目主要为堤身部分的消险加固,设计标准为20年一遇。

经过消险治理后的现状堤防虽使其防洪能力有所提高,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① 富锦东堤防洪效益较大,根据国家现行的规范标准其防洪标准应提高到50年一遇,而现状防洪标准仅能达到20年一遇,防洪标准偏低。

② 消险治理过程中只对堤身部分进行了消险治理,而防浪林、护堤林、堤身防护以及双层地基的抗渗问题均未处理,对防洪安全和堤身安全存在隐患。

③ 现行的工程管理设施缺乏、陈旧、落后,难于满足当前的防汛管理需要,亟待解决。

综上可见,对富锦东堤消险加固、提高防洪标准是十分必要的。

2.4.2 主要设计参数

2.4.2.1 设计标准

富锦东堤与上游的富锦市城堤(现状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和下游的同江市乐业堤防(也是本次利用亚行贷款项目,设计标准为50年一遇)构成联防,共同保护着七星河流域、饶力河流域和青龙莲花河流域的沿江广大地区,保护区内包括富锦市、同江市两座中型城市、沿江的16个乡镇,331村屯,总人口30多万,保护区内土地总面积791.3万亩,其中耕地310万亩(主要为旱田,水田比重较小),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根据《防洪标准》、《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之有关规定和松辽规计[2001]388号文《松辽委关于利用亚行贷款黑龙江省松花江防洪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意见》精神,确定该段堤防的设计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堤防等级为Ⅱ级。

2.4.2.2 堤防平面布置

富锦东堤原堤线布置与河势基本相适应,堤线较为平顺,走向较为合理,本次设计在原堤基础上加高培厚,堤线基本上维持原堤线。见图2.4-2—富锦东堤子项目平面图。

富锦东堤末端与同江市乐业堤防相连,由于富锦、同江两市重新划界致使富锦东堤延长了170m,而同江市乐业段缩短了170m。重新划界后富锦东堤长度由原来的33.27km延长为33.44km。

表2.4-4 堤防工程参数表

堤 段

堤长(km)

堤高(m)

备    注

富锦东堤

33.44

4.06.5

原堤基础上加高培厚

2.4.2.3 堤防断面

见图2.4-3-富锦东堤子项目典型剖面图

富锦东堤堤身主要为土堤和混合堤两种类型,各段堤防设计断面见表2.4-5,堤顶宽均为8m,背水坡堤顶以下3m设一级马道,马道宽6m。堤顶考虑到防汛抢险和日常管理要求均做砂砾石路面,临水侧局部险工段采用预制混凝土板护坡,其余一律采用草皮护坡,背水侧一律采用草皮护坡。

堤防平均堤高度为5.5m左右,堤内外水头差约为3.5m,堤底宽在35m~70m。

2.4.2.4 堤顶高程

堤顶高程的确定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来予以确定,设计标准2.4.2节已予以论述。

根据规范堤顶高程由设计洪水位加堤顶超高来确定,堤顶超高主要由设计波浪爬高、设计风壅增水高度和安全加高三部分组成。设计洪水位在2.2.4节已予以论述。

堤顶超高的确定主要依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来予以确定,共选择了三个典型计算断面,计算成果见表2.4-6。

    从上表可以看出,堤防超高值一般为1.89m2.77m左右,考虑到堤防迎水侧设有30m宽防浪林,对削减风浪、降低波浪爬高具有一定作用,同时根据规范要求Ⅱ级堤防的超高值不应小于2.0m,因此本次设计堤防超高值取2.0m。

2.4.3 稳定分析

2.4.3.1 渗流稳定

富锦东堤为松花江堤防,松花江属于大江大河,水位涨落比较缓慢,故按稳定渗流情况对堤防作渗流稳定计算,计算采用《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推荐的公式进行。计算成果见表2.4-7、2.4-8、2.4-9。

    从以上几个表中可以看出:①堤身平均渗透出逸比降可满足允许比降要求;②对于渗流在堤防背水坡出逸的砂土混合堤段,其堤防背水坡出逸比降大于允许比降,为了防止散浸脱坡,需在堤防背水坡采取处理措施进行堤身渗流控制;③双层地基水头较高,而堤基表层粘性土厚度较薄的堤段,堤后地基在一定范围内出溢比降大于允许比降;④砂基堤段堤身与堤基的接触比降满足允许比降,而堤后地基一定范围内的出溢比降大于允许比降。

针对以上计算结果,本次设计对于背水坡出逸比降大于允许比降的砂土混合堤段采取排水后戗予以治理;对于不满足防渗要求的砂基堤段采取压渗措施予以治理,压渗长度610m;对于不满足防渗要求的双层地基堤段采取盖重措施予以治理,盖重长度15~25m。

2.4.3.2 抗滑稳定分析

抗滑稳定计算采用规范推荐的瑞典圆弧法,由于松花江洪水降落较慢,不存在水位骤降问题,因此只计算设计洪水位下的稳定渗流期临、背水坡的抗滑稳定。计算成果见表2.4-10。

计算结果表明,各堤段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均满足规范要求,因此本次设计的断面形式是安全可靠的。

2.4.3.3 沉降计算

堤防堤基为砂基或土基,压缩性较小,在堤身荷载作用下不会产生很大的沉降量,而新建堤身部分只要施工质量能够保证,达到设计要求的压实度,那么沉降量将比较小,可按新增堤高的3%-8%考虑。老堤防经过几年沉降基本稳定可不予考虑。

2.4.4 土建工程

2.4.4.1堤身、堤基处理

堤身处理

富锦东堤按堤身土质情况可分为土堤和混合堤两种堤型,各段设计断面型式见表2.4-5

土堤: 0+0002+6003+2004+40020+70022+25025+20033+440堤段共13.59km堤防,既有堤身质量较好,为均质粘性土堤。这几段堤防除20+70022+250段需就近从集中料场取运粘性土料外,其余段沿线均有充足的粘性土料,可就地取土筑堤,沿线取土运距在100200m

混合堤: 4+4005+2005+9007+50016+65017+10018+65020+2504.45km,原为粘性土堤,堤身质量较好。本次设计考虑到这几段堤防沿线粘性土料数量较少,如外运粘性土料,运距过远,因此采用在临水侧用粘性土料加高培厚至设计洪水位+0.5m高程之上,在背水侧上砂土混合料的设计方案;5+2005+9000.7km堤段原为混合堤,本次设计仍采用混合料筑堤;13+62016+65017+10018+65020+25020+7005.03km既有堤身为混合堤,且既有堤身质量较差,本次设计在临水侧用粘性土料填筑,增加堤身的防渗抗冲能力;2+6003+20022+25023+3201.67km长堤段现堤身已铺防渗膜,本次设计背水坡上混合料; 7+50013+62023+32025+2008.0km长堤段为险工弱段,堤身质量较差、抗冲能力较弱,“98大水期间险情较为严重,本次设计迎水侧采用工程护坡,同时结合护坡采取防渗措施。

从富锦东堤的勘察成果看,混合堤段相对较长,多为砂、土分层筑成,两层介质的接触面多为抗渗的薄弱环节,本次设计多采用临水面用粘性土填筑的方案予以处理,但这些堤段沿线料场粘性土料较为缺乏,所以本次设计粘性土外运量较大。采用临水面用粘性土填筑的方案优点较多:截断了既有堤身两层土质之间的渗流通道,减少了出现的可能性;降低了堤身侵润线,对渗透稳定和滑动稳定较为有利;减少了渗漏量。为了使本堤防真正消险、达标,下一步施工中应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确保设计意图的实现。

根据渗硫计算成果看,以上混合堤中有16.55km堤段背水坡堤坡出溢比降不满足抗渗要求,本次设计结合堤后地基防渗一律用砂性土做排水后戗。

堤基处理

从堤基渗流计算成果看,双层地基和砂基问题较大,在高水头作用下易发生流土或管涌,威胁性较大,本次设计对存在隐患的堤段采取盖重或压渗措施予以治理,本次治理长度27.65km,其中双层堤基24.1km,砂基3.55km砂基堤段压渗长度610m;双层地基堤段盖重长度15~25m。

.施工控制

堤防填筑前应进行清基处理,将表层的腐殖土、杂填土以及杂物等清除干净,并将堤基平整压实,清基范围应超出设计边线0.5米,堤基如有树根或孔洞应彻底清除,所有坑洼应按堤身要求分层压实填平。

堤防筑堤材料要求不含植物根茎、砖瓦、拉圾等杂物,应严格控制筑堤材料的含水量。

应通过标准击实实验确定施工填筑土料的最土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从而确定允许筑堤的土料含水率范围。土料含水率比施工填筑含水率低,可在取土时用雾状水给土料加水,高含水率的土料应人工翻晒处理。填筑时应根据不同的施工机械进行碾压试验,确定分层碾压时的铺土厚度,应高度重视分段施工结合部位的施工质量。

2.4.4.2 护坡

本次设计对于堤身的防护主要采用草皮护坡与工程护坡相结合的措施,对“98年大洪水期间的险工弱段、迎风顶流堤段,堤身临水侧采取工程护坡措施,其余堤段临、背水侧堤身一律采用草皮护坡予以治理。

①. 工程护坡

为防止风浪冲刷破坏堤防,对迎风顶流、堤身有缺陷,并在“98年大水期间出现过险情的堤段,结合堤身防渗对堤防采取工程护坡。本次共布置工程护坡6处,总长8.42km,其中1.62km长为续建护坡,6.8km长为新建护坡,其特性见表2.4-11

本着经济合理、施工方便、尽量降低工程造价的原则,在方案选择时考虑到富锦市当地石材缺乏,质量较差,且运距较远,而预制混凝土板护坡在富锦市应用较多,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因此本次设计护坡的结构型式仍采用预制混凝土板护坡、干砌石固脚的结构形式。混凝土板厚15cm,平面尺寸选取70cm×50cm(选用小尺寸预制板是一种适应寒冷漫长冬季的防冻胀设计),为防止护坡砼板产生冻融破坏,采用抗冻砼,抗冻标号为F200;结合堤身防渗混凝土板下铺砂砾石和土工防渗膜各一层,砂砾石厚10cm;固脚干砌石采用倒梯形,尺寸为顶宽2m,底宽1m,高1.0m;护坡顶高程与堤顶高程相同,上设封顶,封顶宽0.65m。为防止纵向冲刷破坏,护坡上下游各设裹头一处,竖埋一块预制混凝土板,混凝土板厚15cm,埋深50cm。

.草皮护坡

为减少雨水和风浪对堤坡的冲刷,堤防除采取工程护坡的堤段外,其余堤段结合已建堤防的成功经验,临、背水侧堤坡均采用草皮护坡,以种草为主。

2.4.4.3 造林工程

为了减少风浪对堤身临水坡的破坏作用和消减波高,在堤防临水侧设置防浪林台营造防浪林。经调查,防浪林带的消浪作用是显著的。1967年南京水科院对洪泽湖大堤防浪林进行模型试验,在50m宽的防浪林台上种植株径8cm、树冠直径1.2m的灌木林,株距1.5m成三角形布置,其消波系数可达70%。本次设计在堤防临水面种植30宽防浪林,树种以植柳为宜,为了保证树木的成活设置宽30m的防浪林台,林台高程不应低于三年一遇的设计洪水位。

为了加强堤防的管理养护、消除堤后积水,背水面堤脚外10m植20m宽护堤林,可植杨、柳或其它喜水乔木。

2.4.4.4 堤顶路面及上堤路

① 堤顶路面设计

为满足防汛抢险和工程维护管理对交通的要求,本次设计在富锦东堤堤顶上设置砂砾石路面,其路面结构为:路面厚度35cm,共分两层,其中砂砾石面层20cm,碎石垫层15cm。路面由中间向两侧各有2%的坡度,以利排水,路面宽6.0m。

② 上堤路

根据《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要求,“对外交通应根据工程管理和抗洪抢险需要,沿堤线分段修建与区域性水陆交通系统相连接的上堤公路,以保证汛期对外交通的畅通”。本次设计根据堤防附近交通设施情况,结合现有城镇及密集居民点的位置,共布置三条防汛上堤路:①原哈同公路—长发岗村—东堤10+000处、②原哈同公路—富民乡—东堤18+000桩号处、③原哈同公路—七桥乡—东堤29+600桩号处。三条防汛上堤路总长度12.8km,均在原有农道基础上进行改造,路面宽为3.5m,采用砂砾石路面,路面砂石层厚25cm。

为了满足当地农民交通需要和农作要求对现有的17条与堤防交叉的农道,采用加高处理,纵坡为1﹕15,路宽为6m,在加高范围内路段铺设砂石路面,路面结构与堤顶路面相同。

2.4.4.5 穿堤建筑物配套设计

富珍、双富二座排水站分别位于富锦东堤16+360和26+230桩号处,二排水站用电总功率为660kw,为既有建筑物拆除重建工程,2002年度主体工程竣工,但由于原有供电系统线路老化、线径不足等原因至今一直未投入使用,本次配套设计对原有供电系统进行改造,使这两座建筑物尽早发挥效益。

本次配套本着节约投资,布局合理的原则,为保证二座排水站及向阳川乡的正常供电,对向阳川变电所大兴线进行改造, 线路全长28.1km,其中改造21.1km,新建7.0km,供电导线一律采用LGJ-120、LGJ-70钢芯铝绞线,电杆采用B-190-10、B-190-12拨销预应力砼杆,采用三角排列,向阳川变电所大兴线柜PT换为LFC-10-75/5。

2.4.5 工程管理设计

为了加强对富锦东堤的日常维护管理和防汛管理工作,做到建管并重,本次设计对富锦东堤的工程管理机构进行重新设置,人员与设备情况进行重新评价。

富锦东堤的工程管理隶属于富锦市河道管理处,现设有管理段两处,富民段和大榆树段,现有人员编制3人,管理站房100m2。管理站房已破烂不堪,不能使用。

本次设计考虑到富锦东堤堤线较长,在原有的大榆树、富民两个管理段的基础上,新增管理段一处,为七桥管理段。三个管理段的人员总编制确定为14人,负责整个富锦东堤以及该段松花江河道的日常维护管理和防汛管理工作。需新增生产、生活用房686m2,需新增车库、仓库150m2。为了便于管理尚需配备机动船1艘、面包车一辆、越野车一辆、载重汽车2辆、电话机3部、无线电台1部、手持机16部,还需配备一定数量的隐患探测设备、灌浆设备、观测设备和信息采集设备。

2.5主要工程量

富锦东堤子项目设计总工程量为:土方533.83×104m3,砂石方13.32×104m3,混凝土方2.43×104m3。详见表2.5-1。


3       环境影响评价

具体的环境影响评价将在第7卷中加以论述,以下为结论及参考建议。

3.1结论

堤防工程本身就是一项宏伟的水土保持工程,能改善本地区的生态环境。该项目实施后,可减少堤防的出险率,保护区内的大片耕地和田间林地将不再受洪水的侵害,为地表植被提供了可以生存的环境,同时也使保护区内的土壤免受洪水的冲刷,防止土壤表土流失,有效地保护了土壤环境。结合堤防工程建设的防浪林、护堤林和草皮护坡等,将有效增加本地区的绿化面积,同时也为野生动物产生提供了栖息地,能有效地改善该地区的生态环境,环境效益较大,该效益与社会效益一样,不能用货币指标定量描述。

利用亚行贷款富锦市松干防洪工程项目工程占地大部分为耕地,总占地面积550.62hm2,其中工程占地116.67hm2,保护占地100.3hm2,料场等临时占地333.38hm2,这是取得工程效益所必须付出的资源和环境代价。

堤防工程占地将给当地的农业生产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富锦人均耕地在5亩以上,且每村都有5%的机动地,所以沿堤各村都可以解决被占耕地的农民安置问题,能够保证被占耕地居民的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

该项工程施工期,产生的废水和生活污水量较少,稍加处理后不会对河道水质产生多大的不利影响;施工机械噪声及运输车辆产生的扬尘将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不利影响,但该施工地点大多在农田堤防上和空旷的江边上,大气扩散条件较好,施工粉尘和尾气除对施工区和道路两侧的局部地区大气质量有一定影响外,对工程影响范围内的大部分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不会有明显的影响。同时,施工地点分布于人口稀少的农村区域,村落距江堤较远,只要采取保护措施,可以认为在该区域的堤防加固工程施工噪音对沿江居民的影响甚微。施工期间大部分潜在局部影响都被考虑到了,通过对施工活动的严格监督管理及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法,所有的这些影响都可以很容易的避免和减轻。

需要对可以预见的影响采取如下特别措施:

①.水质保护方面:对施工机械所产生的含油废水进行沉淀、除油处理;施工产生的废水需沉淀处理后排入水体;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沉淀处理后就地排放。

②.空气质量保护方面:对施工、运输车辆产生的扬尘、土料散落、尾气等问题,可以通过车辆限速行驶、洒水降尘等措施予以治理。

③.噪声控制方面:将噪声较大的施工机械远离居民点安放;在居民点附近施工时应避免夜间施工;对于接触高噪音设备的施工人员,要实行轮班制和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减少噪音对施工人员健康的影响。

④.人群健康保护:施工期间增加了人员之间的接触,同时也增加了与鼠类接触的机会,容易诱发疫源性疾病。因此,进入场前,人员要进行身体检查,并注射相应的疫苗,患病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加强施工区卫生清理和消毒工作;加强施工区及周边地区的卫生防疫监测工作,做到以预防为主,早发现,早治疗;应对饮用水进行消毒,把住病从口入这一关;加强宣传工作,使施工人员了解和掌握预防疾病的科学方法。

⑤.临时占地恢复方面:施工结束后,料场临时占地能复垦的要进行全面的土地整理、复垦,恢复为耕地;整理难度大、无法复垦的可考虑种树、种草恢复植被植被,以防止水土流失的发生。

.环境管理方面:堤防工程建设不需要进行环境监测,但应加强环境管理,需设置工程环境管理机构,专人负责管理,具体负责工程施工期和运行期环境保护法规的宣传、监督和执行工作。

环境保护预算为56.76万元。

3.2建议

富锦东堤子项目只涉及土地征用问题未涉及移民安置问题,该项目建设不会对自然环境造成重大影响,即使产生小的影响也会在施工过程中予以注意减少,因此本次调查结果对于松花江防洪管理项目富锦东堤子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是很充分的。

 

 

 

 

 

 

 

 

 

 

 

 

 

 

 

 

 

 

4       社会评价和移民征地计划

4.1社会评价

富锦东堤消险扩建的目的是与富锦市城区堤防(现状标准50年一遇)、同江市乐业段堤防(也是本次利用亚行贷款项目,设计标准为50年一遇)构成联防,共同保护着七星河流域、饶力河流域和青龙莲花河流域的沿江广大地区,是三江平原的腹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保护区内包括富锦市、同江市两座中型城市、沿江的9个乡镇,228村屯,农户3.35万户,总人口13.4多万人,同时还保护着铁路18km,高等级公里50km,输电、通讯线路600多km。

富锦东堤的消险扩建可使保护区内的人民免受洪水的灾害,消险扩建前每遇洪水就会造成社会动荡、人心慌乱,全民动员紧急抢险,现以“98”大水为例予以祥述。“98大水”相当于15年一遇洪水标准,在这次大水期间由于堤身、堤基问题险工较多,正东段、双福段、长发岗段均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险情,濒临溃堤危险,防汛指挥部门汇同水利专家组织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抢险。在四十余天的防汛过程中,富锦市全市停工停产全部上堤抗洪,有3万余人一直坚守在防汛一线,条件及其恶劣,沿线乡镇、村屯的百姓人心慌乱,无心生产、生活。经测算“98大水”期间富锦东堤防汛直接投入3000余万元,停工、停产等造成的间接损失超过亿元。

富锦东堤的消险扩建占用了一部分的土地,共占用土地550.62 hm2,其中工程永久占地217.24 hm2(耕地215.73 hm2,荒地1.51 hm2),工程临时占地333.38 hm2(耕地263.96hm2,荒地69.42hm2),从堤段单位长度看,沿堤各村被占用耕地面积并不大,富锦市人均耕地在0.5 hm2以上,且每村都有5%的机动地,所以沿堤各村都可以解决被占耕地的农民安置问题,如有个别村机动地不够用,还可以进行低产田改造,旱改水以及旱田、荒地改成鱼池等方法来提高土地收益,能够保证该区域农民的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

富锦东堤消险扩建的社会效益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①避免大量人口伤亡及其亲友造成的精神痛苦;②避免大量灾民流离失所给社会带来的动荡;③避免或减轻大洪水防汛抢险救灾给社会正常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④避免或减少上下游、左右岸水事矛盾,保障社会安定团结;⑤避免交通中断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⑥对社会就业的稳定保障作用;⑦减少贫困人口;⑧对促进人民安居乐业和文化、教育、科学事业的发展及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⑨对促进社会各行各业的均衡发展的作用。

可以说洪水带来的生命损失及其社会后果是无法用货币化指标定量描述的,所造成的损失要远远大于可定量计算的经济损失。

4.2移民征地计划

富锦东堤建设不存在移民问题,但存在占地问题,占地分为两种类型:永久占和临时占地。

(1)工程永久用地

由于堤防扩建使堤身断面加大,需征用部分土地为工程建设使用,这部分土地将被工程永久占用,包括堤身扩建用地、管理单位建设用地和堤防保护地用地三部分。共需征用土地217.24hm2,其中堤身扩建用地116.67hm2,管理单位建设用地0.27 hm2,堤防保护地用地100.30hm2

(2)临时用地

临时用地包括取土料场用地和施工临时用地两部分,共需占用土地333.38 hm2。其中取土料场用地319.28hm2,施工临时用地14.10hm2

征地数量和土地类别详见表4.2-1。

  

 

征地补偿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黑龙江省土地管理条例”执行,补偿标准:工程永久用地的补偿费为土地征用前三年平均值的4倍,安置补助费为6倍;工程临时用地的补偿费为土地征用前三年平均值的2。征地补偿单价依据黑土资发[2000]第36号文规定确定,旱田补偿单价为7400元/hm2,水田补偿单价10300元/hm2,荒草地1100元/hm2

征地补偿总投资为2051.21万元,其中永久占地补偿投资为1648.23万元、临时占地补偿投资为402.98万元。

 

 

 

 

 

 

 

 

 

5       投资与融资

5.1投资

群力堤防子项目的总成本估计相当于3380万美元左右,包括1010万美元的外币(占30%)和相当于2370万美元的当地币、税费和关税。如果子项目将在项目头一两年实施,建设期贷款利息和承诺费估计为151万美元。下箐汇总了投资的估计值,并且在附录1中详细列出

 

表C1投资估算

(千美元)

项目

外币

当地币

总投资

A征地和移民

 

10048

10048

B土建工程

6313

8369

14682

C设备和车辆

1256

204

1460

1、设备

1256

204

1460

D培训和考察

80

53

133

1、国内培训

13

53

66

2、国外培训和考察

66

-

66

E管理费

-

2426

2426

F监督和评估

28

52

81

基线投资合计

7677

21152

28829

基本预备费

768

2115

2883

价差预备费

212

388

601

项目总成本

8657

23656

32313

建设期间贷款利息

1145

-

1145

承诺费

58

-

58

融资总成本

9860

23656

33516

百分比

30.5

69.5

 

米源:TA估算

5.2融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已经要求从亚洲开发银行普通资本中融1.5亿美元用于松花江防洪管理项目。贷款的一部分将被用来对群力堤防子项目的外汇部分进行融资,包括建设期利息和承诺  费在内,数额990万美元(相当于8150万人民币)。2370万美元(相当于1.96亿元人民币)的当地货币由哈尔滨市自行解决。下表中列出了融资附录1中列出详细内容。

表C2融资计划

(千美元)

资金来源

外汇

本国货币

总成本

百分比

亚洲开发银行(ADB

9860

0

9860

29.4

哈尔滨市

0

23656

23656

70.6

总计

9860

23656

33516

100.0

数据来源:ADB预测

 

 

 

 

 

 

 

 

 

 

 

 

 

 

 

6       经济和财务分析

经济和财务分析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1994年颁发的《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委1993年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等有关规范进行。

富锦市是防洪工程的所有。由于富锦市没有从洪水保护中直接产生财政收入,也并没有将其作为财政上的独立实体来运作,子项目的财务内部收益率不能成为衡量指标,但财务成本和收益是经济成本和收益估算的基础。因此本次没有计算财务内部收益率,只对经济成本和收益进行分析。

6.1假定

由于缺少富锦东堤保护区未来开发建设与发展的详细计划和成本,无法估算出保护区内发展总的财务或经济收益,也不能在堤防投资与各项基础设施之间进行分配,因此对富锦东堤子项目的收益是在现有人口、农业、商业、公共基础设施和期望产量的基础上进行估算的。如果将来实现开发规划,那么对收益的估算将是非常保守的。

成本与收益是以2002年的价格为基础价格,价值计算采用国内价格。在获得经济数据时去掉了所有的税收和关税。货物交易的财务成本使用1.08  影子汇率团子(SERF)来分别调整各自的经济数据。非熟练劳动力的影子工资率估计是当前主流工资率的0.9倍。熟练劳动力和燃料的转换因子估计为1.0。所有其它当地币成本在减掉税收和关税之后,均等于的经济成本。

经济成本和收益的评估是为了评价子项目投资的经济回报,需分析包括施工期(2年)在内40年的财务资产状况,社会折现率采用12%。

6.2成本

富锦东堤子项目的成本包括征地成本、勘测和设计费、施工费、工程监理费、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费、管理费用和培训费用等。成本中扣除了已经建成堤防的成本。征地成本和施工临时用地的成本基于当地的补偿标准,在“可研设计”中已详细列出。省项目办和中央项目办的成本(大约占项目总成本的1.8%)没有包含在子项目的投资估算中。工程年运行费按土建工程、设备和交通工具投资的3.5%计取,流动资金按年运行费10%计算。下表中详细列出了本工程的分年度财务成本和外币的百分比情况。

6.3收益

堤防保护范围是依据松花江20年、50年和100年一遇三种频率的洪水位在1/5万地形图上进行量测的。所获得的收益为子项目实施后所避免的洪水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两部分,所有这些评估都是以不同频率洪水淹没水深为基础进行的;在收益分析中还加入了国民济增长因素,在子项目完成的头10年中,每年加入额外的3%的经济增长,以后每年为2%。所有的收益估算均限制在保护区内现存资产的直接和可量化收益范围以内。

对洪水损失的财务评估是以《富锦市统计年鉴》中的数据为基础进行的。根据不同频率洪水所淹没的范围,调查堤防保护区内的城镇、村屯、人口、耕地、公共基础设施、家庭财产、工农业年产值等指标。一次洪水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两部分,直接损失主要包括由于洪水淹没所造成的工业、农业、家庭财产、公共基础设施等所造成的损失,按照损失率方法进行计算,不同淹没水深下各类保护对象的淹没损失率根据《黑龙江省洪泛区洪水淹没损失率曲线》确定;间接损失主要包括因洪水淹没而造成的农业减产、因原材料供应不足所造成的工业减产及洪水过后城市和农业耕地中的清淤成本等。计算中采用转换因子将各种损失的财务值转换为经济值。

富锦东堤现状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设计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设计标准下堤防保护区总面积392000hm2,其中耕地160000 hm2;保护乡镇8个,村屯220个,农户26140户,人口134000人,工商企事业固定资产47400×104元及铁路、公路、输电通讯线路等基础设施。富锦东堤保护区主要实物指标及资产总值见表6.3-1和表6.3-2。

 

将保护区内各项实物指标与洪水资产损失率的分析数据结合起来,分析估算当发生不同频率洪水时,有项目和无项目两种情况下的经济损失值,通过估算那些在损失频率曲线之下20~50年之间的部分计算出多年平均经济损失值。经计算,富锦东堤有项目的情况下每年可避免的经济损失值为4357×104元人民币。见表6.3-3和图6.3-1。

6.4经济分析

6.4.1经济指标

根据前面所计算的富锦东堤子项目经济成本和收益,按动态方法分析子项目的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和经济净现值(ENPV),详细情况见表6.4-1。富锦东堤子项目的经济内部收益率为26.7%,经济净现值为2.877亿元,说明该项目是经济可行的。

6.4.2敏感性检验

敏感性检验是检验子项目在成本增加10%、收益减少10%、以及子项目成本增加10%的同时收益减少10%、收益滞后一年等各种情况下各参数的敏感性。在上述每一种敏感性检验中估算了经济内部收益率、经济净现值、敏感性指数和临界值(表6.4-2)。这些检验表明子项目即使在最不利的条件下依然有很高的收益率。临界值表明子项目在成本增加133%或收益减少57%的情况下才不可行。说明该子项目具有很强的抗风险能力。

6.5 成本回收的可能性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的《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暂行办法》(GF[1997]NO.7)和《关于征收水利建设基金有关问题的批复》(CZ[1998]No.135)中明确提出了建设和维护水利基本设施(包括防洪基础设施)的收费政策,根据这些政策,黑龙江省也发布了明确的命令,并且建立了水利建设基金和防洪基础设施基金,水利建设基金有效期从1998年1月1日起到2010年12月31日为止;防洪基础设施基金有效期从1999年1月1日起至2010年12月31日为止。

水利建设基金划分成省、市、县各级基金。在省级,基金是通过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和省电业局募集到3%的交通通行费和电力建设基金。在市、县级,基金也同样从驾驶员培训费和市政管理配套费中募集3%。另外,从那些具有防洪责任的市和县募集市政维护和建设税的15%。水利建设基金按省、市、县各级基金分别进行管理,并且与其它基金一起对水利工程进行建设、修复和维护,年末基金节余可以转到下一年。

同样,防洪基础设施的建设基金也从省、市、县级来募集。基金来源于社会公共机构及个体业户上一年的个人收入和商业收入。亏损企业的费用可采取“以劳代资” 或“以物抵资”方法募集。资金的收集可以由当地税务、工商、土地管理部门或者中央政府直属下的省税务局来完成。防洪基金必须用于特定的目的,年终节余可以转到下一年。使用目的包括:堤防建设、水库加固、控制性防洪工程增加资金和大、中型防洪工程前期运作费用。

黑龙江省每年可以募集到防洪基础设施建设基金5000万元人民币,其中用于尼尔基水利枢纽工程上约4000万,余下的1000万用于工程的维护。每年从水利建设基金中募集到3200万的基金,其中900~1000万用于堤防维护,余下的用于水库的维护。这些基金用于处理防洪紧急情况、每年工程维护和建设小型水利工程。根据以上有关政策和基金募集办法,富锦市水务局可以通过四种方式来进行融资:(1)政府财政分配,(2)水务局下属的企业利润,(3)水利建设基金,(4)防洪基础设施基金。


7  项目实施和合同

7.1详细设计

富锦东堤子项目的实施将在黑龙江省项目管理办公室(PMO)的领导下,从富锦市水利局抽调专业人员组成实施机构(PIU),负责日常管理工作,来协调工程设计和施工监理。堤防工程的详细设计应得到黑龙江省项目办和松辽委项目办公室的批准方可开工建设。

工程下一阶段的详细设计应由有经验的、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在对地质情况、现有工程情况、人文情况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目前的初步设计工作,是由佳木斯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在分析了大量基础数据、人文数据的基础上完成的,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亚洲开发银行的导则,通过招标来选择有能力的设计单位。

施工祥图、施工进度表、减轻社会和环境影响的措施以及财务计划是详细设计阶段的重要内容,详细设计阶段应予以充分考虑,施工进度安排也将在这一阶段决定,这一过程需要有足够的设计周期。因此,详细设计应统筹、急早安排,以保证合理的设计周期。

7.2环境评价和管理计划

该项目的环境评价和管理分别在《环境初始评价报告》和《环境管理规划》中予以详细描述,并且在本报告的3.5中进行了总结。项目实施阶段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① 增强松辽委及环境和社会部门在下一步实施阶段的评估和监控能力。

② 根据工程占地情况对失去耕地或造成部分收益受损的群体进行足够的补偿(见4章的《社会评价》)。

③ 采取一切可能采取的措施,使工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达到最小。

④ 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在每周之初进行工程实施检查和社会、环境检查并编写报告,这些报告是季度进度报告、社会和环境报告的基础,该报告通过松辽委提交给亚洲开发银行。

7.3运行和维护

7.3.1主要措施

工程竣工验收后就进入了运行期,在整个运行期间,富锦市水务局河道管理处对工程的运行、管理和维护负全面责任。管理范围包括堤身、防渗体、防护工程、堤顶路面、防护林带等防洪工程,同时还包括一些观测、管理设施等的管理。河道管理处依据《中华人共和国防洪法》、《黑龙江省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依法做好日常管理、维护工作。

为了加强对富锦东堤的日常维护管理和防汛管理工作,做到建管并重,本次设计对富锦东堤的工程管理机构进行重新设置,人员与设备情况进行重新评价,设三个管理段负责本段堤防的日常管理工作,这三个管理段分别为:富民段、大榆树段和七桥管理段,这三个管理段隶属于富锦市河道管理处,形成二级管理体制。

对三个管理段实行目标管理,三个管理段与河道管理处签订目标责任状,做到目标明确、责任明确。三个管理段日常要对堤防沉降、位移、裂缝、滑坡、坍塌、隆起、渗流、表面浸蚀等进行观测,对堤身等防洪设施进行维护、管理。

7.3.2应急措施

已由富锦市防汛指挥部根据保护内保护对象情况、地形情况、交通、通讯等情况编制了富锦东堤防汛预案,在防汛预案中对防汛组织机构、紧急抢险、洪水预警、紧急撤离等均予以了明确。

防汛预案根据洪水的规模确定了各种所应采取的紧急措施。平时(洪水未发生时),防汛指挥部门组织保护区内居民进行抗洪演练、紧急撤离演练,防患于未然;当发生洪水时,防汛指挥部们根据洪水情况指挥居民有秩有序地进行抗洪抢险;当发生超标准洪水、工程出险时,防汛指挥部们组织居民按照洪水预岸中的紧急撤离方案迅速、有组织地撤离到周边安全地带,在汛期要重点保障妇女、儿童的人身安全,保证道路和通讯的畅通。

7.4合同安排

富锦东堤项目的实施应在黑龙江省项目管理办公室(PMO)的领导下,由富锦市水务局抽调技术人员组成实施机构(PIU)负责项目的实施管理,负责协调工程设计和施工监理。招标文件应在被审批通过的详细设计基础上进行,物资采购和服务应在亚洲开发银行采购导则的要求指导下进行,超过500万美元的土建工程合同将通过国际竞标的方式来进行,以选择强有力的施工队伍。

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要求,在下一步项目实施程序中应包含项目施工中各单位合作以及人员培训安排等方面的补充条款。

7.5监理和质量控制

在实施过程中,项目实施机构负责全面的实施管理工作和协调工作,同时将委托有资质的监理公司负责项目的监理和质量控制工作,成立由有资格的监理人员组成的工程监理部,负责日常监理工作,监理人员根据现行的法律、法规依法严格开展监理工作。

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应满足《亚洲开发银行项目监督和评价、年度和中期评估》的要求,搞好子项目的报告、帐户和审计工作。

松辽委项目办公室和黑龙江省项目办公室将掌握项目进展的最新数据,协助亚洲开发银行监督项目的实施,并根据掌握的情况向项目实施机构提供建议。